数据库原理复习总结

2022-08-25

总结是记录某个时期的学习或工作情况,通过系统性分析的方式,编写出详细的书面报告,通过这份报告的内容,可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情况。那如何写出科学合理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据库原理复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数据库原理复习总结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

第一章 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 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 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 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 数据面向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 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

(2) 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 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

(4) 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1) 数据冗余性

(2) 数据不一致性

(3) 数据联系弱

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 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

(4) 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 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 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 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 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

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

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8.数据模型的种类:

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模型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立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工具; 这一类中著名的模型是“实体联系模型”,简称“ER”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它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这一类中的例子有层次、网状、关系、面向对象等模型。

9.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是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数据结构:是指对实体类型和实体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的检索和更新(插、删、改)两类操作的实现

数据完整性约束:给出数据及其联系应具有的制约和依赖规则。

10.层次模型的特点: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层次模型。

层次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的联系通过指针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缺点是:(1)只能表示1:N联系

(2)由于树型结构层次顺序的严格复杂,引起数据的查询和更新操作也很复杂,因此编写应用程序也很复杂。

11.网状模型的特点:

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网状模型。

网状模型的特点是:记录之间联系通过指针实现,M:N联系也容易实现,查询效率较高。

缺点是:编写应用程序比较复杂,程序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逻辑结构。

12.关系模型的特点:

关系模型的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

特点是:关系模型与层次、网状的最大差别是用关键码而不是用指针导航数据,表格简单,用户易懂,编程时不涉及存储结构、访问技术等细节。

13.数据库体系结构中的三级结构、两级映象:

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分为三级:内部级、概念级、外部级。

外部级:最接近用户,是单个用户所能看到的数据特性。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外模式”。

概念级:涉及到所有用户的数据定义,是全局的数据视图。全局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概念模式”。

内部级:最接于物理存储设备,涉及到实际数据存储的结构。物理存储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内模式”。

为实现这三个抽象级别的联系和转换,DBMS在级级结构之间提供两个层次的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

14.二级数据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分为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1)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内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2) 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要进行修改,如增加记录类型或增加数据项,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概念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

15.DBMS的主要功能:

(1) 数据库的定义功能: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

(2) 数据库的操纵功能:DBMS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3) 数据库的保护功能:DBMS对数据库的保护主要通过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等四个方面实现。

2 (4) 数据库的存储管理:DBMS的存储管理子系统提供了数据库中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一个界面,其职责是把各种DML语句转换成低层的文件系统命令,起到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的作用。

(5)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DBMS中实现数据库维护功能的实用程序主要有数据装载程序、备份程序、文件重组织程序、性能监控程序。

(6) 数据字典(DD):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对数据库的操作都要通过访问DD才能实现。

16.DBMS的组成:

DBMS是由两大部分组成:查询处理器和存储管理器。

(1) 查询处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DDL编译器、DML编译器、嵌入型DML的预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2) 存储管理器有四个主要成分: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17.DBS的组成:

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按照数据库方法存储、维护和向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持的系统,它是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BA)的集合体。

(1) 数据库(DB):是与一个特定组织各项应用有关的全部数据的集合,由应用数据的集合(物理数据库)、关于各级数据结构的描述(描述数据库)两部分组成。

(2)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机、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数据通道等硬件设备。

(3) 软件:包括DBMS、OS、各种宿主语言和应用开发支持软件等程序。

(4) DBA:DBA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人,负责DBS的正常运行。

18.DBS的全局结构:

(1) 数据库用户。可分为四类:DBA、专业用户、应用程序员、终端用户

(2) DBMS的查询处理器。包括四部分:DML编译器、嵌入型DML的预编译器、DLL编译器、查询运行核心程序。

(3) DBMS的存储管理器。包括四部分:授权和完整性管理器、事务管理器、文件管理器、缓冲区管理器。

(4) 磁盘存储器中的数据结构。包括四种形式:数据文件、数据字典、索引文件、统计数据组织。

第二章 关系模型

19. 超键、主键、候选键的定义:

超键(super key):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称为主键。(主键是候选键中一个)

20. 关系模式、关系子模式和存储模式:

关系模型基本上遵循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概念模式是关系模式的集合,外模式是关系子模式的集合,内模式是存储模式的集合。

(1) 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实际上是记录类型。它的定义包括:模式名,属性名,值域名以及模式的主键。

(2) 关系子模式:是用户所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除了指出用户的数据外,还应指出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3) 存储模式:关系存储时的基本组织方式是文件,元组是文件中的记录。存储一个关系可以用散列方法或索引方法实现。如果关系中元组数目较少,也可以用堆文件方式实现。

21. 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规则:

(1) 实体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关系中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有空值。

(2) 参照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要求“不引用不存在的实体”。

(3)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它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22. 参照完整性规则的形式定义:

如果属性集K是关系模式R1的主键,K也是关系模式R2的外键,那么在R2的关系中,K的取值只允许两种可能,或者为空,或者等于R1关系中某个主键值。

此规则使用时还要注意三点:

(1) 外键和相应的主键可以不同名,只要定义在相同值域上即可。

(2) R1和R2也可以是同一个关系模式,表示了属性之间的联系。

(3) 外键值是否允许空,应视具体问题而定。

上述形式定义中,关系模式R1称为“参照关系”模式,R2称为“依赖关系”模式。

3 23. 关系模型的形式定义:

24. 关系查询语言根据其理论基础的不同分为哪两类:

关系代数语言:查询操作是以集合操作为基础运算的DML语言。(非过程性弱)

关系演算语言:查询操作是以谓词演算为基础运算的DML语言。(非过程性强)

25. 关系代数中的操作有哪些?

关系代数中的操作可分为两类:

传统的集合操作:并、差、交、笛卡尔积

扩充的集合操作: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投影)、水平分割(选择),关系的结合(联接、自然联接),笛卡尔积的逆运算(除法)等。

其中五个基本操作为: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四个常用组合操作为: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两种扩充的关系代数操作为:外连接和外部并

26. 关系演算有哪两种:

关系演算可分为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前者以元组为变量,后者以属性(域)为变量。

27. 什么是约束变量、自由变量:

28. 什么是安全运算:

在数据库技术中,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称为安全运算,相应的表达式称为安全表达式,所采取的措施称为安全约束。

在关系演算中约定,运算只对表达式中公式在涉及到的关系的值范围内操作。这样就不会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问题,关系演算是安全的。

29. 为什么要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

查询优化是由DBMS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组合,以提高DBMS的系统效率。要对关系代数进行优化的原因是:由于关系代数表达式是由关系代数操作组合而成。在关系代数操作中,执行笛卡尔积和联接运算最费时间,并且在执行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中间结果,以使系统执行效率较低。在执行前,由DBMS查询处理子系统先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尽可能早地执行选择和投影操作,以得到较小的中间关系,减少运算量和读外存块的次数,节省系统的执行时间,提高执行效率。

30. 简述查询优化的优化策略:

(1) 在关系代数表达式中尽可能早地执行选择操作。

(2) 把笛卡尔积和随后的选择操作合并成F联接运算。

(3) 同时计算一连串的选择和投影操作,以免分开运算造成多次扫描文件,从而能节省操作时间。

(4) 如果在一个表达式中多次出现某个子表达式,应该将该子表达式预先计算出结果保存起来。以免重复计算。

(5) 适当的对关系文件进行预处理。

(6) 在计算表达式之前应先估计一下怎么计算合算。

31. 笛卡尔积、等值连接、自然连接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等值连接中有笛卡尔积运算;

自然连接是一种等值连接,它是两个关系中所有公共属性进行等值连接的结果。 第三章 关系数据库SQL语言

4 32. 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术语:

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也是三级,但术语与传统的关系模型不同。

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子模式称为“视图”,元组称为“行”,属性称为“列”。

33. 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要点是什么:

(1) 一个SQL数据库是表(table)的汇集,它用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一个SQL模式是表和授权的表态定义。

(2) 一个SQL表由行集构成,一行是列的序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项。

(3) 一个表或者是一个基本表,或者是一个视图。(视图只保存定义,不保存数据)

(4) 一个基本表可跨一个或多个存储文件,一个存储文件也可存放一个或多个基本表。每个存储文件与外部存储器上一个物理文件对应。

(5) 用户可用SQL语句对视图和基本表进行查询等操作。

(6) SQL用户可以是应用程序,也可以是终端用户。

34. SQL的组成分成几部分:

SQL主要分成四部分:

(1) 数据定义。(SQL DDL)用于定义SQL模式、基本表、视图和索引的创建和撤消操作。

(2) 数据操纵。(SQL DML)数据操纵分成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类。数据更新又分成插入、删除、和修改三种操作。

(3) 数据控制。包括对基本表和视图的授权,完整性规则的描述,事务控制等内容。

(4) 嵌入式SQL的使用规定。涉及到SQL语句嵌入在宿主语言程序中使用的规则。

35. SQL模式的撤消有哪两种方式:

CASCADE(连锁式)方式:执行DROP语句时,把SQL模式及其下属的基本表、视图、索引等所有元素全部撤消。

RESTRICT(约束式)方式:执行DROP语句时,只有当SQL模式中没有任何下属元素时,才能撤消SQL模式,否则拒绝执行DROP语句。

36. SQL提供的基本数据类型有哪些?每种举两个例子:

(1) 数值型:INTEGER长整数、SMALLINT短整数

(2) 字符串型:CHAR(N)长度为N的定长字符串、VARCHAR(N)具有最大长度为N的变长字符串。

(3) 位串型:BIT(N)长度为N的二进制位串、BIT VARYING(N)最大长度为N的变长二进制位串

(4) 时间型:DATE日期、TIME时间

SQL2允许用户使用“CREATE DOMAIN”语句定义新的域。

37. 完整性约束主要有哪三种子句:

完整性约束主要有三种子句:主键子句(PRIMARY KEY),检查子句(CHECK)和外键子句(FOREIGN KEY)

38. 什么是视图,它与表的区别是什么:

在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视图是从若干基本表和(或)其他视图构造出来的表。我们创建一个视图时,只是把其视图的定义存放在数据字典中,而不存储视图对应的数据,因此,视图被称为“虚表”,这是它与表的主要区别。

39. 对于视图元组的更新操作(INSERT、DELETE、UPDATE)有哪三条规则:

(1) 如果一个视图是从多个基本表使用联接操作导出的,那么不允许对这个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2) 如果在导出视图的过程中,使用了分组和聚合操作,也不允许对这个视图执行更新操作。

(3) 如果视图是从单个基本表使用选择、投影操作导出的,并且包含了基本表的主键或某个候选键,那么这样的视图称为“行列子集视图”,并且可以被执行更新操作。

SQL2中,允许更新的视图在定义时,必须加上“WITH CHECK OPTION”短语。

40. SQL语言有哪两种使用方式:

一种是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称为交互式SQL;

另一种是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称为嵌入式SQL,而这些高级语言可以是C、PASCAL、COBOL等,称为宿主语言。

41. 嵌入式SQL的实现有哪两种处理方式:

一种是扩充宿主语言的编译程序,使之能处理SQL语句;

另一种是采用预处理方式。目前多数系统采用后一种。

42. 在宿主语言的程序中使用SQL语句有哪些规定:

(1) 在程序中要区分SQL语言与宿主语句。所有SQL语句前必须加上前缀标识“EXEC SQL”,并以“END_EXEC”作为语句的结束标志。(结束标志在不同的宿主语言中不同)

(2) 允许嵌入的SQL语句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共享变量),但有两条规定:

1) 引用时,这些变量前必须加冒号“:”作为前缀,以示与数据库中变量有区别。

2) 这些变量由宿主语言的程序定义,并用SQL的DECLARE语句说明。

5 43. 用游标机制协调SQL的集合处理方式所用的SQL语句有哪些:

与游标有关的SQL语句有下列四个:

(1) 游标定义语句(DECLARE)

(2) 游标打开语句(OPEN)

(3) 游标推进语句(FETCH)

(4) 游标关闭语句(CLOSE)

44. SQL DML的嵌入使用技术:

(1) 若是INSERT、DELETE、UPDATE语句,则不必涉及游标,只要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就能嵌入宿主语言程序中使用。

(2) 若是已知查询结果肯定是单元组的SELECT语句,则不必涉及游标,也可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后嵌入宿主语言程序中使用,但此时应该在SELECT语句中增加一个INTO子句,指出找到的值应送到相应的共享变量中去。

(3) 若是已知查询结果为多个元组的SELECT语句,则必须涉及到游标,用游标机制把多个元组一次一个地传送给宿主程序处理。 第四章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

45. 什么是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它利用关系来描述现实世界。一个关系既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实体及其属性,也可以用来描述实体间的联系。关系实质上是一张二维表。

46. 一个关系模型有哪两个方面内容:

一个关系模型包括外延和内涵两个方面的内容。

外延就是通常所说的关系,或实例,或当前值。它与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由于元组的插入、删除、修改引起的)

内涵是与时间独立的,包括关系、属性、及域的一些定义和说明,还有各种数据完整性约束。

47. 数据完整性约束分为哪两类:

数据完整性约束分为静态约束和动态约束。

静态约束:包括各种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依赖),主键的设计和关系值的各种限制等等。这一类约束是如何定义关系的有效数据问题。

动态约束:主要定义如插入、删除、和修改等各种操作的影响。

48.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据依赖、范式、模式设计方法。其中数据依赖起着核心的作用。

49. 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数据冗余、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删除异常。

50. 函数依赖(FD)的定义:

设有关系模式R(A1,A2,……,An)(即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或者说,对于X的每一个具体值,都有Y惟一的具体值与之对应,即Y值由X值决定,因而

这种数据依赖称为函数依赖。

51.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FD的闭包F+:

52. 候选键、主属性、非主属性:

设有关系模式R(A1,A2,……,An),F是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是{A1,A2,……,An}的一个子集。如果

① X→A1A2……An∈F+,且

② 不存在X真子集Y,使得Y→A1A2……An成立,则称X是R的候选键。

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53. 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

设有关系模式R(A1,A2,……,An)和属性集U= A1,A2,……,An,X,Y,Z,W是U的一个子集,F是R的一个函数依 6 赖集,推理规则如下:

54. 什么是平凡的FD?平凡的FD可根据哪一条推理规则推出?

55. 关系模式的分解有几个不同的衡量标准:

分解具有无损联接; 分解要保持函数依赖;

分解既要保持依赖,又要具有无损联接。

56. 什么是无损连接:

57. 试叙保持函数依赖的定义:

58. 第一范式(1NF):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

59. 第二范式(2NF):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二范式模式。

60. 第三范式(3NF):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

61. BCNF: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从BCNF的定义可明显地得出如下结论:

(1) 所有非主属性对键是完全函数依赖。

(2) 所有主属性对不包含它的键是完全函数依赖。

(3) 没有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非键的任何属性组。

如果模式R是BCNF,则它必定是第三范式,反之,则不一定。

62. 模式设计方法的原则:

关系模式R相对于函数依赖集F分解成数据库模式ρ={R1,R2,……Rk},一般应具有下面三个特性:

(1) ρ中每个关系模式Ri是3NF或BCNF (2) 保持无损联结

7 (3) 保持函数依赖集

(4) ρ中模式个数最少和属性总数最少。

63. 一个好的模式设计方法应符合哪三条原则:

表达性,分离性,最小冗余性。

表达性涉及到两个数据库模式的等价性问题,即数据等价和依赖等价,分别用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性来衡量。

分离性是指属性间的“独立联系”应该用不同的关系模式表达。

最小冗余性要求在分解后的数据库能表达原来数据库的所有信息这个前提下实现。

关系模式设计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分解与合成两大类。

64. 多值依赖MVD:

设R(U)是属性集U上的一个关系模式,X,Y是U的子集,若对R(U)的任一关系r,对于X的一个给定的值存在着Y的一组值与其对应,同时Y的这组值又不以任何方式与U-X-Y中的属性相关,那么称Y多值依赖于X,记为X→→Y。

65. 平凡多值依赖:

66. 第四范式(4NF):

设关系模式R,D是一个多值依赖集,如果D中存在一个非平凡多值依赖X→→Y,并且X必是R的超键,那么称R是4NF模式。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67. 什么是软件生存期:

软件生存期是软件工程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从软件的规划、研制、实现、投入运行后的维护,直到它被新的软件所取代而停止使用的整个期间。通常分为六个阶段:

(1) 规划阶段

(2) 需求分析阶段

(3) 设计阶段

(4) 程序编制阶段

(5) 调试阶段

(6) 运行维护阶段

68. 数据库系统的生存期:

一般分为七个阶段,即:

(1) 规划阶段

(2) 需求分析阶段 1)信息要求 2)处理要求 3)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3) 概念设计阶段

(4) 逻辑设计阶段 两部分:数据库逻辑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5) 物理设计阶段 两部分:物理数据库结构的选择和逻辑设计中程序模块说明的精确化

(6) 实现阶段

(7) 运行维护阶段

69. 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输入有哪些内容:

(1) 总体信息需求

(2) 处理需求

(3) DBMS的特征

(4) 硬件和OS特征

70. 数据库设计过程的输出有哪两部分:

一部分是完整的数据库结构,其中包括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另一部分是基于数据库结构和处理要求的应用程序的设计原则。

71. 常见的数据库设计方法有哪几种:

(1) 视图模式化及视图汇总设计方法

(2) 关系模式的设计方法

(3) 新奥尔良设计方法

(4) 基于E-R模型的数据库设计方法

(5) 基于3NF的设计方法

8 (6) 基于抽象语法规范的设计方法

(7) 计算机辅助数据库设计方法

72. 实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至少应包括哪些内容:

(1) 设计过程

(2) 设计技术

(3) 评价准则

(4) 信息需求

(5) 描述机制

73. 一种设计方法学需要有三种基本类型的描述机制:

(1) 实现设计过程的最终结果将用DBMS的DDL表示。

(2) 信息输入的描述。

(3) 在信息输入和DDL描述之间的其它中间步骤的结果的描述。

74. 数据库设计中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是进行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确定数据库系统在组织中和信息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各个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75.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需求分析阶段应该对系统的整个应用情况作全面的、详细的调查,确定企业组织的目标,收集支持系统总的设计目标的基础数据和对这些数据的要求,确定用户的需求,并把这些要求写成用户和数据库设计者都能接受的文档。

76. 需求分析的步骤:

大致可分为三步来完成,即需求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评审。

77. 数据字典由哪几部分组成:

(1) 数据项

(2) 数据结构

(3) 数据流

(4) 数据存储

(5) 加工过程

78. 数据抽象:

抽象是对实际的人、物、事或概念的人为处理,它抽取人们关心的共同特性,忽略非本质的细节,并把这些特性用各种概念精确地加以描述,这些概念组成了某种模型。

抽象有两种形式,系统状态抽象(抽象对象)和系统转换抽象(抽象运算)。

79. 对象的两种形式:

(1) 聚集:的数学意义就是笛卡尔积的概念。通过聚集,形成对象之间的一个联系对象。

(2) 概括:是从一类其它对象形成一个对象。对于一类对象{O1,O2,……,On}可以概括成对象O,那么Oi称为O的其中一个。

80. 依赖联系:

在现实世界中,常常有某些实体对于另一些实体具有很强的依赖关系,即一个实体的存在必须以另一个实体的存在为前提。我们通常把前者称为弱实体。在ER图中,用双线框表示弱实体,用指向弱实体的箭头表明依赖联系。

81. 子类、超类:

某个实体类型中所有实体同时也是另一实体类型中的实体。此时,我们称前一实体类型是后一实体类型的子类,后一实体类型称为超类。在ER图中,带有子类的实体类型(超类)以两端双线的矩形框表示,并用加圈的弧线与其子类相连,子类本身仍用普通矩形框表示。

子类具有一个很重要的性质:继承性。它可继承超类上定义的全部属性,其本身还可包含其它另外的属性。

82. ER模型的操作:

(1) 实体类型的分裂:垂直分割、水平分割

(2) 实体类型合并:分裂的逆过程。

(3) 联系类型的分裂

(4) 联系类型的合并

83. 采用ER方法的数据库概念设计分成哪三步:

(1) 设计局部ER模式:1)确定局部结构范围 2)实体定义 3)联系定义 4)属性分配

9 (2) 设计全局ER模式:1)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2)局部ER模式的合并 3)消除冲突。

(3) 全局ER模式的优化:1)实体类型的合并 2)冗余属性的消除 3)冗余联系的消除

84. 冲突分为哪三种:

属性冲突,包括属性域的冲突、属性取值单位冲突。

结构冲突,包括:

(1) 同一对象在不同应用中的不同抽象。

(2) 同一实体在不同局部ER图中属性组成不同。

(3) 实体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的局部ER图中呈现不同的类型。

命名冲突,包括属性名,实体名,联系名之间的冲突:同名异义、异名同义

85.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ER模型中的主要成分是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

对实体类型,将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键。

对联系类型,就视1:

1、1:N、M:N三种不同的情况做不同处理。

(1) 对1:1可在两个实体类型转换成的两个关系模式中任意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2) 对1:N,则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3) 对M:N,则将联系类型也转换成关系模式,其属性为两端实体类型的键盘加上联系类型的属性,而键为两端实体键的组合。

86. 什么是物理设计:

对一个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称为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物理结构,主要指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87. 物理设计的步骤:

物理设计可分五步完成,前三步涉及到物理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后两步涉及约束和具体的程序设计。

(1) 存储记录结构设计

(2) 确定数据存储安排

(3) 访问方法的设计

(4) 完整性和安全性

(5) 程序设计

88. 在数据库系统生存期中,生存期的总开销可分为几项:

规划开销、设计开销、实现与测试开销、操作开销、维护开销。

89. 用户使用和计算机资源的操作开销是:

(1) 查询响应时间

(2) 更新事务的开销

(3) 报告生成的开销

(4) 改组频率和开销

(5) 主存储空间

(6) 辅助存储空间

90. 数据库实现阶段的主要工作:

(1) 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

(2) 试运行

(3) 装入数据

91. 数据库的重新组织设计:

对数据库的概念模式、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为重新组织,其中改变概念模式或逻辑结构又称为重新构造,改变物理结构则称为重新格式化。

92. 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

(1)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及系统的转储和恢复。

(2) 性能的监督、分析与改进。

(3) 增加新功能。

(4) 发现错误,修改错误。

第二篇:数据库原理实验学期总结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数据库原理实验》学期论文

数据库原理实验学期总结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

学习数据库已经一个学期了,经过这一个学期对SQL Server 2005课程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讲课细致入微,内容详细、层次鲜明、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教学课件,都使我学会了很多,从数据库的创建,到数据库的一些操作,如:表的更新与修改,还有相关的一些查询,数据库的维护等等。SQL Server 2005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一个版本,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关键字: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查询

连接

一. 数据库实验的主要意义的目的

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目前,对数据库各种模型的研究以及理论上的探讨都还在蓬勃开展,其应用也从一般管理扩大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以及科技计算等领域。数据库实验有利于同学理解书中复杂抽象的理论,让同学建立直观印象,加强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概述本学期的实验内容,目的及原理

本学期总共做了八个实验:1.安装SQL Server; 2.创建数据库及基本表; 3.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根据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 5.SQL交互式查询—单表查询; 6.SQL交互式查询---连接和嵌套; 7.创建存储过程与触发器; 8.综合设计

实验一 安装SQL Server

目的是通过安装SQL Server来初步了解应用工具相关的信息,以及掌握相关的操作 巧,通过安装过程相应的问题来掌握一定解决方案,为以后的操作做相应的指导。

原理是通过掌握相关软件所需要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了解安装的具体步骤,然后 照步骤,安装完成。

实验二 创建数据库及基本表

实验主要让我们掌握如何建表和数据库,以及如何对表中属性进行约束项的设置。其中创建数据库和基本表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新建查询用create命令创建新数据库和基本表;另一种是直接设置法创建。在写属性约束时也如此,通常我们用CHECK命令来对属性列进行约束。此外创建表时,每一个实体有多个属性但表中需要一个主码来唯一表示该实体,且该项不能为空。此外其他属性若有基本约束如性别(男或女)、日期(不大于当前系统日期)等需要进行近一步约束,用户根据需要定义一些约束性条件。

实验三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实验三是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对数据库进行分离和附加、备份和恢复、导入导出的操作。 其中分离和附加的目的是对数据库的进行分离附加可以将自己所创建的数据库的数据转移 到U盘中随身携带以便下次使用;备份和恢复的目的是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以及恢复以防数据 丢失可以再次回复继续使用;导入和导出的作用是对数据进行导入到处可以将表内数据与其 他格式的软件外数据相互共用。本次实验主要是对数据库本身进行基本操作,并未涉及数据

1 / 3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数据库原理实验》学期论文

库中表的操作,实验中最主要是数据库的导入导出操作。

实验四 根据数据模型建立数据库

实验目的是学习如何为数据库的表建立关系,并用E-R图表示。

实验原理:数据模型是一种模型,它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即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组织数据和对数据进行操作的。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根据模型应用的目的可分为有两大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它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形约束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操作主要有查询和更新两大类操作;数据模型应该反映和规定本数据库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完整性约束,例如关系模型中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约束。而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主码非空且唯一;参照完整性规则是指外码或者取空值,或者等于基本关系中某个元组的主码值等等。

实验五 .SQL交互式查询—单表查询

实验主要目的是掌握基本的单表查询操作包括查询、删除、更新等,掌握一定的更新语句语句,以及相应的约束条件,对于删除需要注意设置的一些约束,采取一定的措施,不然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错误。

实验六 SQL交互式查询---连接和嵌套

实验主要涉及多表连接查询,实验中应注意表连接的条件以及各表之间的关系,例如删除时需先删除关系表再删除基本表;插入时亦如此。连接查询中有等值连接(含自然连接)、外连接(左外连接和右外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一般连接是从行角度出发,但自然连接需取消重复列,所以需从行和列的角度同时考虑;把舍弃的元组也保存在结果关系中,而其他属性填空值的连接即外连接。

实验七 创建存储过程与触发器 实验原理:触发器是用户定义在关系表上的一类由事件驱动的特殊过程,它的功能非常 强,不仅可以用于数据库完整性的检查,还可以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其他功能,包括数据库安全性积极更加广泛的应用系统的一些业务流程和控制流程基于规则的数据和业务控制功能。一旦定义,任何用户对表的的更新操作均有服务器自动激活相应的触发器,在DBMS核心层进行集中的完整性控制,可以完成存储过程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实验八 综合设计

本实验是个综合题,利用开发工具创建学生选课系统,使二者融合,将学生表、课程表及选课表建立关系,通过对数据库的调用实现选课操作,这个实验同时体现了SQL语言的嵌入式语言的特点,可在一些高级语言中实现相应的查询以及其他一些功能等。

三.小结

1.我的实验完成情况

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程,使我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可能是因为喜欢的原因,学的很认真,实验课上听老师的讲解之后,课后实验报告自己差不多都能够完成,遇到一些小的问题自己上网查找以及通过一些资料都能够把不会的问题搞懂,从这个过程学会了很多东西,通过实验把一些理论抽象的东西能够直观的展现出来,使得自己更加有兴趣去学习了。 实验过程中遇到不太懂的地方,上网搜过,书籍查过,当然老师也是问过的,课本中的东西不太懂的许多都是看许多遍,或者是看书上面的例子,许多知识就是在钻研之后懂得的,实验报告都是学会后自己做出来的,所以收获还是很大的。

2.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 3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数据库原理实验》学期论文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还是挺多的,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一下吧

问题 1:实验六中有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做的查询还是比较简单的,第二个实验的数据量比较大 ,表也特别的多,建立视图中的查询特别复杂,错误很多,做起来特别困难。

方案:通过查找书上所讲到的知识点,把上面的各种连接查询都看了几遍,充分理解其中的应用,然后又按照最基本的方法,逐个表的查看其中涉及到的属性,然后建立多表连接,最终成功执行。

问题 2:实验中涉及到一些小的知识点,包括一些根据出生日期查询年龄,还有就是通过SQL查询语句创建自动编号的功能等。

方案:通过网上查找到的资料知道了相关的操作,求年龄:datediff(year,出生日期,getyear())或者是year(getdate())-year(出生日期);对于自动编号的设置,identity(1,1),从1开始逐个加1,数据类型为int。

四.附录

1.实验成果中较优秀的部分

实验中实验六的第二个实验,通过众多复杂的表,视图的创建以及相关的查询,使得对查询语句的实用性更加的了解,对多表连接查询更加透彻的了解,感觉还不错。

2.参考资料

a. Information on IMS is available from IMB Corporation, Armonk,New York 10504 b. [美]David M.Kroenke.数据库处理—基础、设计与实现(第七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c.周绪等编著. SQL server 2000 入门与提高.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d. Ryan K .stephens ,Ronald R.Plew著,何玉洁,武欣,邓一凡等译. 数据库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e.萨思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 3

第三篇:数据库原理选择题总结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数据库原理选择题总结(1) 第一章

1.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2001年10月全国卷) a. 外模式 b. 概念模式 c. 内模式 d. 存储模式

2. 子模式ddl用来描述()(2001年10月全国卷)

a. 数据库的总体逻辑结构 b. 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 c. 数据库的物理存储结构 d.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

3.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的关系是()(2001年10月全国卷) a. 相互调用 b. dbms调用os c. os调用dbms d. 并发运行

4.数据库物理存储方式的描述称为( )(2003年1月全国卷) a.外模式 b.内模式 c.概念模式 d.逻辑模式

5.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C)(2003年1月全国卷) a.定义概念模式 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 d.编写完整性规则

6.在数据库三级模式间引入二级映象的主要作用是( )(2003年1月全国卷)

a.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b.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安全性 c.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 d.提高数据与程序的可移植性

7.db、dbms和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2003年1月全国卷)

a.db包括dbms和dbs b.dbs包括db和dbms c.dbms包括db和dbs d.不能相互包括

8.dbs中“第三级存储器”是指( )(2002年10月全国卷) a.磁盘和磁带 b.磁带和光盘 c.光盘和磁盘 d.快闪存和磁盘

9.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a.dbs b.db c.dbms d.mis

10.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模型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a、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b、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安全性约束

c、数据结构、数据管理和数据保护 d、数据定义、数据管理和运行控制

11.codasyl组织提出的dbtg报告中的数据模型是()的主要代表

a、层次模型 b、网状模型 c、关系模型 d、实体联系模型

12.数据库技术的三级模式中,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用()来描述

a、子模式 b、用户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13.用户涉及的逻辑结构用(D)描述

a、模式 b、存储模式 c、概念模式 d、子模式

14.数据库的开发控制,完整性检查,安全性检查等是对数据库的()

a、设计 b、保护 c、操纵 d、维护

15.()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人,负责三级结构定义和修改

a、专业用户 b、应用程序员 c、dba d、一般用户

16.文件系统的一个缺点是()

a、数据不保存 b、数据冗余性 c、没有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d、数据联系强

17.(C)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查询与更新

a、dcl b、ddl c、dml d、dql

18.关系模型的程序员不需熟悉数据库的()

a、数据操作 b、完整性约束条件 c、存取路径 d、数据定义

19.dbms提供dml实现对数据的操作。可以独立交互使用的dml称为(C)

a、宿主型 b、独立型 c、自含型 d、嵌入型

20.dbms提供dml实现对数据的操作。嵌入高级语言中使用的dml称为(C) a、自主型 b、自含型 c、宿主型 d、交互型

21.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三级模式组成,其中决定dbms功能的是(A)

a、逻辑模式 b、外模式 c、内模式 d、物理模式

22.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数据库系统的总体框架,一般来说数据库系统应具有三级模式体系结构,它们是

a、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b、子模式、用户模式和存储模式 c、模式、子模式和概念模式 d、子模式、模式和用户模式

23.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层次关系从核心到外围依次是()

a、dbms、os、应用软件 b、dbms、应用软件、os c、os、dbms、应用软件 d、os、应用软件、dbms

24.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__,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__,由计算机、操作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__。()

a、文件的集合、操作系统、文件系统 b、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c、命令的集合、数据库系统、软件系统 d、程序的集合、命令系统、文件系统

25.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操纵语言dml所实现的操作一般包括()

a、查询、插入、修改、删除 b、排序、授权、删除 c、建立、插入、修改、排序 d、建立、授权、修改

26.er图中的主要元素是()

a、结点、记录和文件 b、实体、联系和属性 c、记录、文件和表 d、记录、表、属性

27.下列有关数据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对于查、添、删、改操作都需由数据库管理员进行完整性定义和安全性授权,由数据库具体执行;

b、数据库系统目录(工程数据库字典)也由一些关系组成,所以用户可以同样对其进行查、添、删、改操作;

c、嵌入式的数据库语言构成的应用程序环境包括主语言和数据子语言,前者能处理记录和遇,后者只能处理表,光标机制起着两种语言的桥梁作用。

d、既然数据库能实现数据对不同用户的共享,那么数据库中不存在任何冗余。

28、在er图中,用长方形表示__,用椭圆表示__()

a、联系、属性 b、属性、实体 c、实体、属性 d、什么也不代表、实体

29、在数据库技术中,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一种(B)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物理模型 d、形象模型

30、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在er图中的菱形框表示()

a、联系 b、实体 c、实体的属性 d、联系的属性

31、下列关于数据库系统特点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各类用户程序均可随意地使用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

b、数据库系统中概念模式改变,则需将与其有关的子模式做相应改变,否则用户程序需改写

c、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模式如有改变,概念模式无需改动

d、数据一致性是指数据库中数据类型的一致

32、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所处理的对象是数据,按照数据的组成情况,数据可分为()层次

a、字符和数字两个 b、记录、文件和数据库三个 c、记录、文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四个 d、字段、记录、文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五个

33、绝大多数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都具有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a、模式和内模式 b、内模式 c、模式 d、外模式

34、概念模型表示方法最常用的是()

a、er方法 b、数据的方法 c、分布式方法 d、面向对象的方法

35、下列各种模型中不是数据模型的是()

a、概念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36、数据库系统是在__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文件系统 b、应用程序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编译系统

37、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a、结构规范化 b、数据安全性 c、数据独立性 d、操作可行性

38、同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相比,关系模型具有很多的特点,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不是关系模型所具有的特点?

a、概念单一 b、规范化 c、直观性好 d、以二维表格表示

39、数据库系统依靠__支持了数据独立性()

a、具有封装机制 b、模式分级、各级之间有映像机制 c、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 d、ddl语言和dml语言互相独立

abbbc abbca bcdbc bcccc aacba bccba cbcaa accb 第二章

1. 五种基本关系代数运算是()(2001年10月全国卷)

a. ∪,-,×,π和σ b. ∪,-,∞,π和σ c. ∪,∩,×,π和σ d. ∪,∩,∞,π和σ

2. 当关系r和s自然联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2001年10月全国卷)

a. 左外联接 b. 右外联接 c. 外部并 d. 外联接

3.设有关系r和s,与r-s等价的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是(B )(2003年1月全国卷) a.{t|r(t)∨┐s(t)} b.{t|r(t)∧┐s(t)}

c.{t|(u)r(t∨┐s(u)) d.{t| (u)r(t)∧┐s(u)}

4.设关系r(a,b,c)和s(a,d),与自然连接rs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C )(2003年1月全国卷)

a.σ(r.a=s.a)(r×s) b.r(等值连接1=1)s c.∏b,c,s.a,d(σr.a=s.a(r×s)) d. ∏r,a,b.c,d(r×s) 5.在关系模型中,关系的“元数”(arity)是指( )(2002年10月全国卷) a.行数 b.元组个数 c.关系个数 d.列数

6.有关系r和s,r∩s的运算等价于( )(2002年10月全国卷) a.s-(r-s) b.r-(r-s) c.(r-s)∪s d.r∪(r-s)

7.设关系r和s的属性个数分别为r和s,则(r×s)操作结果的属性个数为( )(2002年10月全国卷)

a.r+s b.r-s c.r×s d.max(r,s) 8.设关系r和s的值如下:

r s

a b c b d e

a1 b1 c1 b1 d1 e1 a2 b2 c2 b2 d2 e2 a3 b3 c3 b3 d3 e3

r与s左外联接的结果的元组个数是( )(2002年10月全国卷) a.1 b.2 c.3 d.4

9.下列运算中()不是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

a、笛卡儿积 b、自然连接 c、投影 d、并

10.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型的(B)。

a、主键 b、超键 c、候选键 d、外键

11.当两个关系没有公共属性时,其自然联接表现为()。

a、笛卡儿积 b、等值联接 c、结果为空 d、出错

12.σf1(σf2(e))与()等价。

a、σ(f1∧f2)(e) b、σf1(e) c、σf2(e) d、σ(f1∨f2)(e)

13.关系代数的四个组合操作是:交、自然联接、联接和()

a、笛卡儿积 b、差 c、除 d、并

14.在关系r和关系s进行自然联接时,只把r中原该舍弃的元组保存到新关系中,这种操作称为()。

a、外联接 b、内联接 c、左外联接 d、右外联接

15.在k元关系r中,公式σ2<’4’表示()

a、从r中选择值为2的分量小于第4个分量值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b、从r中选择第2个分量值小于第4个分量值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c、从r中选择第2个分量的值小于4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d、从r中选择第2个分量小于第4个分量值的元组组成的关系

16.在下列查询语言中,与关系代数最接近的语言是()

a、isbl b、quel c、qbe d、sql

17.四元关系r的属性a、b、c、d,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r)表示取值为b,c的两列组成的关系

b、∏2,3(r)表示取值为2,3的两列组成的关系

c、∏b,c(r)与∏2,3(r)表示的是同一个关系

d、∏b,c(r)与∏2,3(r)表示的不是同一个关系

18.如果f只涉及x中的属性,则∏x(σf(e))等价于()

a、∏x(e) b、σf(e) c、∏f(σx(e)) d、σf(∏x(e)) 19.对关系r进行投影运算后,得到关系s,则()

a、关系r的元组数等于关系s的元组数

b、关系r的元组数小于关系s的元组数

c、关系r的元组数大于关系s的元组数

d、关系r的元组数大于或等于关系s的元组数

20.关系r与关系s只有一个公共属性,t1是r与s等值联接的结果,t2是r与s等值自然联接的结果,则(C)

a、t1的属性个数等于t2的属性个数

b、t1的属性个数小于t2的属性个数

c、t1的属性个数大于t2的属性个数

d、t1的属性个数大于或等于t2的属性个数

21.在关系代数表达式优化策略中,应尽可能早执行()操作

a、投影 b、联接 c、选择 d、笛卡儿积 22.关系数据库的查询语言是一种(B)语言。

a、过程性 b、非过程性 c、第三代 d、高级程序设计

23.如下两个关系r1和r2,它们进行()运算后得到r3。

r1: r2: r3:

a b c b d e a b c d e ------ ------- ----------- a 1 x 1 m i a 1 x m i c 2 y 2 n j d 1 y m i d 1 y 5 m k c 2 y n j

a、交 b、并 c、除 d、联接

24.下面哪一个不是一种关系数据库语言()

a、关系操作 b、关系代数 c、元组关系演算 d、域关系演算

25.定义在{1,2}和{1,2}上的二元关系数为()

a、2 b、4 c、8 d、16

26.关系代数、元组关系演算和域关系演算这三种数据库语言之间的关系是()

a、相互依赖 b、相互独立 c、相互等价 d、相互转化

27.假定学生关系是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cname,teache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de)

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的姓名,将涉及到关系()

a、s b、sc,c c、s,sc d、s,c,sc

28.在关系代数中,对一个关系做操作后,新关系的元数个数()原来关系的元素个数。

a、小于 b、等于 c、大于 d、小于或等于

29.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联接时,要求r和s至少含有一个共同的()

a、记录 b、行 c、数据字典 d、属性

30.在关系数据模型中,通常可以把__称为属性,而把__成为关系模式。()

a、记录、元组集 b、字段、记录类型 c、模式、元组 d、基本表、记录

31.下列各种对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中,__是从表中取出满足某种条件的属性成分操作,即从列的方向进行选择所需的值;__是表中选取满足某种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相当于在横向进行选择。

a、选择、检索 b、扫描、投影 c、检索、选择 d、投影、选择

adbcd bacbb aaccc acddc cbdad cdddb d

第三章

1. 下列聚合函数中不忽略空值 (null) 的是()(2001年10月全国卷) a. sum (列名) b. max (列名) c. count ( * ) d. avg (列名)

2. 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2001年10月全国卷) a. age is null b. age is not null c. age = null d. not (age is null) 3.视图是一个“虚表”,视图的构造基于( )(2003年1月全国卷) a.基本表 b.视图 c.基本表或视图 d.数据字典

4.sql语言中,select语句的执行结果是( )(2003年1月全国卷) a.属性 b.表 c.元组 d.数据库

5.sql语言中,条件“年龄between 20 and 30”表示年龄在20至30之间,且( )(2002年10月全国卷)

a.包括20岁和30岁 b.不包括20岁和30岁

c.包括20岁但不包括30岁 d.包括30岁但不包括20岁

6.为了使索引键的值在基本表中唯一,在建立索引的语句中应使用保留字( )(2002年10月全国卷)

a.unique b.count c.distinct d.union

7.在sql语言中,用户可以直接操作的是()

a、基本表 b、视图 c、基本表和视图 d、基本表或视图

8.在sql的select语句中,与选择运算对应的命令动词是()

a、select b、from c、where d、group by

9.在数据库与宿主语言之间传递信息是通过(B)

a、全局变量 b、局部变量 c、公共数据区 d、系统缓冲区

10.在sql语言中,对输出结果排序的是()

a、order by b、where c、group by d、having 11.在select语句中使用*,表示()

a、选择任何属性 b、选择全部属性 c、选择全部元组 d、选择主码

12.使用create schema语句建立的是()

a、数据库 b、表 c、视图 d、索引

13.在select语句中使用max(列名)时,列名应该()

a、必须是数值型 b、必须是字符型 c、必须是数值型或字符型 d、不限制数据类型

14.在select语句中使用group by sno时,sno必须()

a、在where中出现 b、在from中出现 c、在select中出现 d、在having中出现

15.在嵌入式sql中,当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时,程序变量应()

a、加前缀$ b、加后缀$ c、加前缀: d、加后缀:

16.在select语句中,对应关系代数中“投影”运算的语句是()

a、select b、from c、where d、set

17.视图建立后,在数据字典中存放的是()

a、查询语句 b、视图的内容 c、视图的定义 d、产生视图的表的定义

18.在sql语言中,delete语句的作用是()

a、删除基本表 b、删除视图 c、删除基本表和视图 d、删除基本表和视图的元组

19.在sql语言中使用foreign key时,与之配合的语句是()

a、exists b、except c、table d、references

20.对基本表s,执行操作drop tables restrict的作用是()

a、删除基本表s中的所有元组

b、把基本表s及产生的一切视图全部删除

c、当没有由s中的列产生的视图或约束时将表s删除

d、删除表s,将引用表s的视图中的一切视图的属性值置为空值

21.下列关于视图与基本表的对比正确的是()

a、视图的定义功能强于基本表

b、视图的操作功能强于基本表

c、视图的数据控制功能弱于基本表

d、上面提到的三种功能二者均相当

22.若用如下的sql语句创建了一个表s create table s(s# char(6) not null, s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age integer)

今向s表插入如下行时,哪一行可以被插入

a、(’991001’,’李明芳’,女,’23’) b、(’990746’,’张为’,null,null) c、(null,’陈道一’,’男’,32) d、(’992345’,null,’女’,25)

23.下列关于视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是虚表

b、某一用户可以定义若干个视图

c、视图一经定义就可以和基本表一样被查询、删除和更新

d、视图可以用来定义新的视图

24.下列关于关系数据库语言sql语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sql支持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

b、sql的功能包括查询、操作、定义和控制等四个方面

c、sql是作为独立语言由联机终端用户在交互环境下使用的命令语言,它不能嵌入高级语言内

d、sql除应用在数据库领域外,还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5.sql与c语言处理记录的方式是不同的。当将sql语句嵌入到c语言程序时,为协调两者而引入(C)

a、堆 b、栈 c、游标 d、缓冲区

26.有关系s(s#,sname,sex),c(c#,cname),sc(s#,c#)。其中s#为学生号,sname为学生姓名,sex为性别,c#为课程号,cname为课程名。要查询选修“计算机”课的全体女学生姓名的sql语句是select sname from s,c,sc where 子句。这里where 子句的内容是()

a、s.s#=sc.s# and sex=“女” and cname=“计算机”

b、s.s#=sc.s# and c.c#=sc.c# and cname=“计算机”

c、sex=“女” and cname=“计算机”

d、s.s#=sc.s# and c.c#=sc.c# and sex=“女” and cname=“计算机”

27.对所有的视图都可以进行下面哪一个操作?()

a、插入 b、选择 c、更新 d、删除

28.sql语言具有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的功能,它的一次查询的结果是一个()

a、表 b、记录 c、元组 d、数据项

29.sql的ddl语句不包括()

a、select b、create table c、drop view d、drop index 30.索引的描述存放在下列哪一项所指示的对象中()

a、视图 b、模式 c、数据字典 d、文件

31.试图是由下面哪两者导出的表()

a、模式、关系 b、基本表、视图 c、基本关系、关系 d、内模式、外模式

32.sql语言具有多种优点,那么sql是()成为关系数据库语言的国际标准的。

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33.在下列的sql语句中,属于数据控制的是()

a、create b、select c、update d、grant e、drop f、delete g、alter h、insert i、revoke a、aefg b、di c、bcfh d、aeg

34.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它们在使用的细节上会有些差别,特别是select语句。这两种不同使用方式的sql,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cccca accba badcc acddc abccc dbaac bdbc 第四章

1. 设关系模式r (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 = {b→c},则分解ρ = {ab,bc}相对于f ()(2001年10月全国卷)

a. 是无损联接,也是保持fd的分解 b. 是无损联接,但不保持fd的分解 c. 不是无损联接,但保持fd的分解 d. 既不是无损联接,也不保持fd 的分解

2. 关系模式r分解成ρ = {r1,„,rk},f是r上的一个fd集,那么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与其投影联接表达式mρ(r) 间的关系满足 (A)(2001年10月全国卷) a. r包含于mρ(r) b. mρ(r)包含于r c. r = mρ(r) d. r≠mρ(r)

3.在关系模式r(a,b,c)中,有函数依赖集f={(a,b)→c,(b,c)→a},则r最高达到( )(2003年1月全国卷)

a.inf b.2nf c.3nf d.bcnf

4.如果r的分解为ρ={r1,r2},f是r上的一个fd集,且

ⅰ.r1∪r2→(r1-r2) ⅱ. r1∪r2→(r2-r1) ⅲ. r1∩r2→(r1-r2) ⅳ. r1∩r2→(r2-r1)

那么分解ρ具有无损联接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2003年1月全国卷) a. ⅰ、ⅲ b. ⅱ、ⅲ c.ⅰ、ⅱ d.ⅲ或ⅳ

5.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b→c,c→d},则属性c的闭包c+为( )(2002年10月全国卷) a.bcd b.bd c.cd d.bc

6.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联接和保持函数依赖两个特性之间的联系是( )(2002年10月全国卷) a.前者成立蕴涵后者成立 b.后者成立蕴涵前者成立 c.同时成立,或者同时不成立 d.没有必然的联系

7.在关系模式r(u)中,如果x→y和x→z成立,那么x→yz也成立。这条推理规则称为()

a、自反律 b、合并律 c、增广律 d、分解律

8.设有关系模式r(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c→b},则相对于f,关系模式r的主键为()

a、ac b、abc c、ab d、bc

9.设有关系模式r(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a→c,b→c},那么f在模式r上的投影πab(f)为()

a、{a→c,b→c} b、{a→b} c、{ab→c} d、不存在非平凡的fd

10.设有关系模式r(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那么f在模式r上的投影πac(f)为()

a、{a→b,b→c} b、{a→c} c、{a→b,a→c} d、不存在非平凡的fd

?11.设有关系模式r(a,b,c),f是r上成立的fd集,f={b→c,c→a},那么ρ={ab,bc},相对于f()

a、是无损联接分解,也是保持fd的分解 b、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不保持fd c、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但保持fd

d、既不是无损联接分解,也不保持fd

12.在关系模式r(u,f)中,如果x→y,存在x的真子集x1,使x1→y,称函数依赖x→y为()

a、平凡函数依赖 b、部分函数依赖 c、完全函数依赖 d、传递函数依赖

13.在关系模式r(u,f)中,如果x→u,则x是r的()

a、侯选键 b、超键 c、主键 d、外键

14.在关系模式r(u,f)中,如果f是最小函数依赖集,则()

a、r∈2nf b、r∈3nf c、r∈bcnf d、r的规范化程度与f是否最小函数依赖集无关

15.在关系模式r(u,f)中,r中任何非主属性对键完全函数依赖是r∈3nf的()

a、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6.在二元关系模式r(u,f)中,x,y都是单一属性,如果x→y,则r最高可以达到()

a、2nf b、3nf c、bcnf d、4nf

17.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b→c,d→c},属性集ab的闭包(ab)+为()

a、abcd b、abc c、cd d、bcd

18.设有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d,c→d},则相对于f,关系模式r的主键为()

a、ac b、acd c、abc d、abcd

19.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其每一属性都是()

a、互不相关的 b、不可分解的 c、长度可变的 d、互相关联的

20.关系模式r(a,b,c,d,e)中有下列函数依赖:a→bc,d→e,c→d。下述分解中哪一个(或哪些)分解可保持r所有的函数依赖关系() i(a,b,c)(c,d,e) ii(a,b)(a,c,d,e) a、都不是 b、只有i c、只有ii d、i和ii 21.下列关于规范化理论各项中正确的是()

a、对于一个关系模式来说,规范化越深越好

b、满足二级范式的关系模式一定满足一级范式

c、一级范式要求一非主码属性完全函数依赖关键字

d、规范化一般是通过分解各个关系模式实现的,但有时也有合并

22.根据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要满足第一范式,下面“部门”关系中,因哪个属性而使它不满足第一范式()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成员,部门总经理)

a、部门总经理 b、部门成员 c、部门名 d、部门号

23.在下面的两个关系中,职工号和部门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部门关系的主键(或称主码)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职务、工资)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部门人数、工资总额)

在这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只有一个属性是外键(或称外来键、外码、外来码),它是()

a、职工关系的“职工号” b、职工关系的“部门号”

c、部门关系的“部门号” d、部门关系的“部门号”

24.关系模式r(a,b,c,d,e)中有下列函数依赖:a→bc,d→e,c→d。下面对r的分解中哪一个(或哪一些)是r的无损连接分解() i(a,b,c)(c,d,e) ii(a,b)(a,c,d,e) a、都不是 b、只有i c、只有ii d、i和ii

25.在一个关系r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关系r一定属于()

a、bcnf b、1nf c、2nf d、3nf

26.对于关系r,第三范式是r中的每个非主属性应满足()

a、与主关键字存在单值依赖关系 b、与主关键字存在多值依赖关系 c、函数传递依赖主关键字 d、非函数传递依赖主关键字

27.在关系模式r(姓名,年龄,职位,出生日)中最有可能做主关键字的是()

a、姓名 b、年龄 c、职位 d、出生日

28.设有关系模式w(c,p,s,g,t,r),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c课程,p教师,s学生,g成绩,t时间,r教室,根据定义有如下数据依赖集

d={c→g,(s,c)→g,(t,r)→c,(t,p)→r,(t,s)→r}关系模式w的一个关键字是__,w的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__()。

a、(s,c),1nf b、(t,r),3nf c、(t,p),4nf d、(t,s),2nf aaddc dbadb abbdb dacbd bbbdb dad 第五章

1.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B)(2001年10月全国卷) a. 需求分析阶段 b. 逻辑设计阶段 c. 概念设计阶段 d. 物理设计阶段

2.在数据库设计中,表示用户业务流程的常用方法是( A)(2003年1月全国卷) a.DFD b.er图 c.程序流程图 d.数据结构图

3.把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属于数据库的( )(2002年10月全国卷) a.需求分析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4.在er模型中,如果有6个不同实体集,有9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3个1∶n联系,3个1∶1联系,3个m∶n联系,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转换成关系的数目是(B )(2002年10月全国卷) a.6 b.9 c.12 d.15

5.数据库设计属于()。

a、程序设计范畴 b、管理科学范畴 c、系统工程范畴 d、软件工程范畴

6.设计数据流程图(dfd)属于数据库设计的(B)

a、可行性分析阶段的任务 b、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 c、概念设计阶段的任务 d、逻辑设计阶段的任务

7.在数据库的概念设计中,最常用的模型是()

a、实体联系模型 b、数学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8.数据库设计中,概念模型是()

a、依赖于dbms和硬件 b、依赖于dbms独立于硬件 c、独立于dbms依赖于硬件 d、独立于dbms和硬件

9.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a、需求模型 b、概念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10.er方法中用属性描述事物的特征,属性在er图中表示为()

a、椭圆形 b、矩形 c、菱形 d、有向边

11.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式的任务属于()

a、需求设计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2.设计子模式属于数据库设计的()

a、需求设计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3.设计db的存储结构属于数据库设计的()

a、需求设计 b、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d、物理设计

14.数据库设计中,外模型是指()

a、用户使用的数据模型 b、db以外的数据模型 c、系统外面的模型 d、磁盘上数据的组织

15.概念结构设计的目标是产生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这结构主要反映()

a、组织机构的信息需求 b、应用程序员的编程需求 c、dba的管理信息需求 d、dbs的维护需求

16.在db的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

a、数据结构图 b、功能模块图 c、er图 d、dfd

17.在db的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

a、dfd b、er图 c、数据结构图 d、功能模块图

18.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该关系模型的关键字是()

a、m端实体的关键字 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的关键字和n端实体的关键字的组合 d、重新选取的其他属性

19.在一个er图中,如果共有20个不同实体类型,在这些实体类型之间存在着9个不同的二元联系(二元联系是指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其中3个是1:n联系,6个是m:n联系,还存在1个m:n的三元联系,那么根据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型个数为()

a、24 b、27 c、29 d、30

20.在数据库设计中,弱实体是指()

a、属性只有一个的实体 b、不存在关键码的实体 c、只能短时期存在的实体 d、以其他实体存在为先决条件的实体

21.关于er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现实世界的事物表示为实体,事物的性质表示为属性

b、事物之间的自然联系表示为实体之间的联系

c、在er图中,实体和属性的划分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d、在er图中,实体之间可以有联系,属性和实体之间不能有联系

22.在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型

b、每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c、每个m:n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d、在1:n联系中,“1”端实体的主键作为外键放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

23.在数据库设计中,超类实体与子类实体的关系是()

a、前者继承后者的所有属性 b、后者继承前者的所有属性

c、前者只继承后者的主键 d、后者只继承前者的主键

24.综合局部er图生成总体er图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局部er图中出现的相同实体,在总体er图中只能出现一次。

b、在总体er图中可以添加属于不同局部er图实体间的联系

c、在总体er图中可以添加局部er图中不存在的联系

d、在总体er图中不可以删除任何实体间的联系。

25.在关系数据库中,通过()来表示概念记录之间的关系。 a、外来关键字 b、关键字 c、数据字典 d、元组

26.学生(学号,姓名,年龄),老师(教师号,姓名,专业)如果一个老师可以教多个学生,那么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

a、1:1 b、2:2 c、m:n d、1:n

27.在需求分析阶段,通过调查要从用户处获得对数据库的下列要求()

a、输入需求和输出需求 b、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

c、存储需求和结构需求 d、信息需求和结构需求

28.从er模型向关系数据模型转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下面四项中哪一个不是这种转换所 要求的规则?

a、一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型

b、一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c、对于m:n联系来说,转换成的关系的键为诸相关实体的键的组合

d、对于1:n联系来说,转换成的关系的键为n+1实体的键

29.对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优劣评价的重点是()

a、时间和空间效率 b、动态和静态性能 c、用户界面的友好性 d、成本和效益

30.下列关于数据库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恢复性等的设计总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

b、数据库的实现只是对数据库结构装入实际的数据、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的过程。

c、对数据库的概念、逻辑和物理结构的改变称为再构造

d、数据库设计中考虑的故障恢复方案,一般都是基于数据库的逻辑模型提出的。

31.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目的是()

a、找到一个有效、可实现的数据库存储结构

b、导出特定的dbms可以处理的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

c、产生反映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

d、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处理方法

32.在关系数据库中实现了数据表示的单一性,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一种什么数据结构表示

a、数据字典 b、文件 c、表 d、数据库

33.数据字典可以()

a、用sql语言查询 b、由任何用户使用 c、没有 d、由用户创建

34.新奥尔良方法将数据库设计分为四个阶段,它们是()

a、系统规划阶段、分析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行维护阶段

b、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行阶段

c、系统规划阶段、概念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实施阶段

d、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

35.聚集是一种()措施

a、ddl b、dml c、优化 d、面向对象

36.逻辑设计阶段包括下面四个步骤:

a、形成初始模式 b、子模式设计 c、修正模式 d、模式评价

这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是()

a、abcd b、bacd c、badc d、abdc

37.数据库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它们是()

a、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b、模式设计和内模式设计 c、内模式设计和物理设计 d、结构特性设计和行为特性设计

bacbd badba ccdaa cacbd cbbda cbdaa acadd dd 第六章

1. 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它锁,则t对q (C),其他事物对r既不能读也不能写(2001年10月全国卷)

a. 只能读不能写 b. 只能写不能读 c. 既可读又可写 d. 不能读不能写

2. 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 ()(2001年10月全国卷)

a. 安全性管理子系统 b. 完整性管理子系统 c. 并发控制子系统 d. 恢复管理子系统

3. sql的全局约束是指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 ()(2001年10月全国卷) a. 非空值约束 b. 域约束子句 c. 断言 d. 外键子句

4.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对象r上的排它锁,那么( )(2003年1月全国卷)

a.t对r只能读不能写 b.t对r只能写不能读 c.其它事务对过r只能读不能写 d.其它事务对r既不能读也不能写

5.事务的隔离性是由dbms的( )(2003年1月全国卷)

a.恢复子系统出现 b.完整性子系统实现 c.安全性子系统实现 d.并发控制子系统实现

6.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属于( )(2002年10月全国卷) a.系统故障 b.程序故障 c.事务故障 d.介质故障

7.sql中的视图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D )(2002年10月全国卷) a.完整性 b.并发控制 c.隔离性 d.安全性

8.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称为()

a、恢复 b、并发控制 c、完整性 d、安全性

9.授权是dbs采用的()

a、恢复措施 b、并发控制措施 c、完整性措施 d、安全性措施

10.db的转储属于dbs的()

a、完整性措施 b、安全行措施 c、并发控制措施 d、恢复措施

11.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多做,要么都不做

b、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就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是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12.若一个事务执行成功,则它的全部更新被提交;若一个事务执行失败,则db中被其更新过的数据恢复原状,就象这些更新从未发生过,这保持了数据库处于()

a、安全性状态 b、一致性状态 c、完整性状态 d、可靠性状态

13.事务的并发执行不会破坏db的完整性,这个性质称为事务的()

a、原子性 b、隔离性 c、持久性 d、一致性

14.事务的执行次序称为()

a、调度 b、过程 c、优先级 d、步骤

15.“运行记录优先原则”只指应该在对数据库更新()

a、前先写一个日志记录到日志文件 b、后写一个日志记录到日志文件

c、前先运行记录 d、后在日志缓冲区运行记录

16.以下四个概念中,可用来解决“一个并发调度是否正确”问题的是() a、串行调度 b、并发事务的可串行化

c、并发事务的可并行化 d、并发事务的有效调度

17.在正常的dbs中,“所有事务都是两段式的”与“事务的并发调度是可串行化的”(D)

a、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 b、后者是前者的充要条件

c、前者是后者的必然结果 d、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18.db技术中,“脏数据”是指()

a、未提交的数据 b、未提交的随后又被撤消的数据

c、违反访问权而写人db的数据 d、输入时就有错的数据

19.数据恢复的基本策略是数据冗余,被转储的冗余数据包括()

a、日志文件和数据库副本

b、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副本

c、数据字典、日志文件和数据库副本

d、应用程序、数据字典、日志文件和数据库副本

20.设有两个事务t1和t2,它们的并发操作如下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t1 t2

--------------------- 从db读s 从db读s s=s-2 s=s-4

向db回写s 向db回写s

a、不存在问题 b、丢失修改 c、读了“脏”数据 d、产生不一致分析

21.设有两个事务t1和t2,它们的并发操作如下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t1 t2

----------------------- 从db读s s=s-2

向db回写s 从db读s s=s-4 rollback

a、不存在问题 b、丢失修改 c、读了“脏”数据 d、产生不一致分析

22.sql的rollback语句的主要作用是()

a、终止程序 b、中断程序 c、事务提交 d、事务回退

23.sql中的主键子句和外键子句属于dbs的()

a、完整性措施 b、安全性措施 c、并发性措施 d、恢复措施

24.Oracle系统中“commit work release”语句表示事务提交并且()

a、释放封锁 b、撤消db已作的修改

c、释放所有数据资源 d、释放所有资源

25.视图的概念具有很多优点,下面哪一个不是它的优点()

a、视图对于数据库的重构造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逻辑独立性

b、简化了用户观点

c、视图机制方便了不同的用户以同样的方式看待同一数据 d、视图机制对机密数据提供了自动的安全保护功能

26.在数据库的如下两个表中,若雇员信息的主键是雇员号,部门信息表的主键是部门号,在下列所给的操作中,哪个操作不能执行?

雇员信息表 部门信息表

雇员号 雇员名 部门号 工资 部门号 部门名 主任

001 张山 02 2000 01 业务部 李建

010 王宏达 01 1200 02 销售部 应伟东

056 马林生 02 1000 03 服务部 周垠

101 赵敏 04 1500 04 财务部 陈力胜

a、从雇员信息表中删除行(’010’,’王宏达’,’01’,1200) b、将行(’102’,’赵敏’,’01’,1500)插入到雇员信息表中

c、将雇员信息表中雇员号=’010’的工资改为1600元

d、将雇员信息表中雇员号=’101’的部门号改为’05’

27.授权定义经过编译后存储在()中

a、文件系统 b、数据字典 c、表 d、数据库 d`m iuOu tjs*Jt [ 本 资 料 来 源 于 贵 州 学 习 网 IT认证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 http://Www.gzU521.com ] d`m iuOu tjs*Jt 28.下列有关数据库的恢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应定期将数据库做成档案文件

b、在进行事务处理过程时数据库更新的全部内容写入日志文件

c、发生故障时用当时数据内容和档案文件更新前的映象,将文件恢复到最近的检查点文件状态。

d、数据库恢复,还可用最新的档案文件和日志文件的更新映象,将文件恢复到最新的检查点文件状态。

29.当多个用户的()同时存取或修改数据库时,可能发生相互干扰而造成的错误的操作结果或死锁。

a、应用程序 b、并发进程 c、数据库 d、操作

30.所谓的冗余数据是指()的数据

a、产生错误 b、由基本数据导出 c、删除 d、提高性能

cdcdd cdcdd abbaa bdbab cdacc dbcbb 第七章

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均是()(2001年10月全国卷) a. 全局的 b. 局部的 c. 分布的 d. 集中的

2.ddbs的数据分片是指对( )(2003年1月全国卷) a.磁盘分片 b.系统分片 c.db分片 d.内存分片

3.数据库系统中,“分片”概念是指(B )(2002年10月全国卷) a.对磁盘分片 b.对数据分片 c.对内存分片 d.对外存分片

4.简单地说,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

a、逻辑上分散,物理上统一 b、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

c、逻辑上和物理上都统一 d、逻辑上和物理上都分散

5.与分散式db相比,分布式db具有()

a、逻辑整体性 b、逻辑独立性 c、分布整体性 d、分布独立性

6.在支持用户的应用方面,ddbs的主要特点是支持() a、局部应用 b、全局应用 c、分散应用 d、场地自治

7.ddbs的“分片”概念是指()

a、对磁盘分片 b、对系统分片 c、对db分片 d、对内存分片

8.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选择各片段数据存放场地的模式是()

a、分片模式 b、分配模式 c、概念模式 d、外模式

9.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分配的策略是集中式、分割式、()

a、分布式和关联式 b、分布式和混合式 c、全复制式和混合式 d、全复制式和关联式

10.在定义分布式数据库的片段时必须遵守完备性条件、重构条件和()

a、数据一致性条件 b、数据完整性条件 c、完全性条件 d、不相交条件

1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均是()

a、全局的 b、局部的 c、分布的 d、集中的

1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透明性主要表现在位置透明性和()

a、处理透明性 b、数据透明性 c、复制透明性 d、映射透明性

13.位于分片视图和分配视图之间的透明性是()

a、位置透明性 b、分配透明性 c、全局数据模型透明性 d、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

1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片透明性”位于()

a、全局模式与全局概念模式之间 b、分片模式与分配模式之间

c、全局概念模式与分片模式之间 d、分配模式与局部概念模式之间

15.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位于

a、全局模式与全局概念模式之间 b、全局概念模式与分片模式之间

c、分片模式与分配模式之间 d、分配模式与局部概念模式之间

16.如果各个场地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结构,使用不同型号dbms,那么这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类型属于()

a、同构同质型 b、同构异质型 c、异构同质型 d、异构异质型

17.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关键在于()

a、计算的分布 b、功能的分布 c、cpu的分布 d、数据的分布

18.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功能分布的结果是减轻了()

a、服务器的负担 b、i/o通道的压力 c、客户端的负担 d、cpu的负担

19.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dbs中,数据库功能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下列功能中属于后端的是()

a、数据输入 b、报表输出 c、用户界面 d、存取结构

20.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dbs中,数据库功能分为前端和后端两部分,下列功能中属于前端的是()

a、存取结构 b、查询优化 c、用户界面 d、并发控制

2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查询处理的时间主要取决于()

a、cpu执行时间 b、数据库的数据量 c、i/o花费的时间 d、网络中数据传输量

22.关系代数的半联接操作由下列操作组合而成()

a、投影和选择 b、联接和选择 c、联接和投影 d、笛卡儿积和投影

23.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和()结合的产物。

a、面向对象技术 b、计算机网络 c、数据分离技术 d、数据分布技术

24.对数据库按其存放方式进行分类:一个数据库存放在一台计算机之中为__数据库,一个数据库存放在若干个计算机之中称为__数据库。

a、集中式、分布式 b、集中式、关系式 c、关系式、连接式 d、关系式、分布式

acbba bcacd acacd bbadc dcba 第八章

1. 属性类型允许是基本数据类型、结构类型和集合类型的模型是()(2001年10月全国卷) a. 平面关系模型 b. 嵌套关系模型 c. 复合对象模型 d. 分布式关系模型

2.“is-part-of”联系是指数据间的( )(2003年1月全国卷) a.包含关系 b.分类关系 c.继承关系 d.并关系

3.在对象关系模型中,如果一种类型是同类元素的无序集合,并且允许一个成员多次出现,则称该类型为( )(2002年10月全国卷)

a.结构类型 b.数组类型 c.多集类型 d.集合类型

4.在对象联系图中,表示对象类型的图形符号是()

a、椭圆 b、矩形 c、小圆圈 d、菱形

5.对象联系图中双线箭头表示()

a、函数值是多值 b、对象类型间的包含关系 c、属性是复合数据类型 d、对象类型之间泛化/细化联系

6.对象关系数据库是从传统的rdb技术引入()

a、网络技术演变而来的 b、虚拟技术演变而来的 c、对象共享技术演变而来的 d、面向对象技术演变而来的

7.在对象关系数据库中,同类元素的有序集合,称为()

a、数组类型 b、多集类型 c、结构类型 d、集合类型

8.在对象关系数据库中,不同类型元素的有序集合,称为()

a、数组类型 b、多集类型 c、结构类型 d、集合类型

9.在对象关系模型中,属性的复合类型有结构类型、集合类型、()

a、文件类型和数组类型 b、文件类型和连接类型 c、多集类型和数组类型 d、多集类型和连接类型

10.面向对象思想最初出现在()

a、仿真语言sminula67中 b、smalltalk68中 c、lisp语言中 d、ada语言中

11.对象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一组变量、一组消息和一组()

a、数组 b、方法 c、模型 d、用户

12.在面向对象模型中,实体的每个属性应该用一个变量和两个消息表示,()

a、一个消息用于存储属性当前的值,另一个消息用于存储属性修改前的值

b、一个消息用于读取属性当前的值,另一个消息用于存储属性修改前的值

c、一个消息用于存储属性当前的值,另一个消息用于修改属性的值

d、一个消息用于读取属性当前的值,另一个消息用于修改属性的值

13.面向对象技术中,封装性是一种()

a、组合技术 b、混合技术 c、信息隐藏技术 d、传递技术

14.继承性是一种“is-a”联系,是数据间的()

a、聚集联系 b、泛化/细化联系 c、封装联系 d、包含联系

15.在面向对象数据库中,类(class)是()

a、实体的集合 b、类似对象的集合 c、数据类型的集合 d、表的出集合

16.在面向对象数据库中,使数据结构的嵌套和递归成为可能的原因是使用了()

a、实体标识概念 b、类标识概念 c、联系标识概念 d、对象标识概念

17.在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中,()

a、包含和继承是两种不同的数据联系 b、泛化和继承是两种不同的数据联系 c、包含和组合是两种不同的数据联系 d、泛化和细化是两种不同的数据联系

18.odmg国际组织一直致力于把()

a、cobol语言扩大成能处理oodb b、c++语言扩大成能处理oodb c、delphi语言扩大成能处理oodb d、foxpro语言扩大成能处理oodb cacad dacca bdcbb dab

第四篇:2018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填空题总结

第一章节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

1.文件系统中的数据独立性是指(设备)独立性。

2.在数据库方式下的信息处理中,(数据)占据了中心位置。

3.DBMS是位于(用户)和(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4.数据模型不仅描述数据本身的特点,还要描述(数据之间的联系)。 5.DBS中,用户的数据和磁盘中的数据之间转换由(DBMS)实现。

6.在层次、网状模型中,用(指针)导航数据;而在关系模型中,用(关键码)导航数据。

7.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

8.DBS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DB称为(数据字典)。

9.DBS的全局结构体现了其(模块功能)结构。

10.DBMS为应用程序运行时开辟的 DB系统缓冲区,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模式转换)。

11.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间的联系。

12.在数据的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与数据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3.定义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工作由(DBA)完成。

14.数据独立性的好处是(数据存储方式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应用程序的使用) 。

15.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使用户能抽象地使用数据,不必关心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存储) 。

16.概念设计阶段用到实体、实体集、属性和实体标识符等4个术语;逻辑设计阶段用到字段、记录、文件和关键码等4个术语; 第二章节数据库设计和 ER模型

1.ER数据模型一般在数据(概念设计)阶段使用。

2.“为哪些表,在哪些字段上,建立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数据库设计中的(物理设计)阶段。

3.数据模型是用来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语义的,数据模型有(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两类,ER模型是(概念数据模型)。

4.数据实施阶段包括两项重要的工作,一项是数据(载入),另一项是应用程序的编码和调试。

5.ER图向关系模型转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转换成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键)。

6.数据库的物理设计是对一个给定的(基本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合适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7.数据库设计中,将(各局部ER之间的联系)分ER图集成时,主要任务是增补。

8.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中逻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把 ER模型的(实体和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

9.ER方法是(概念数据模型)设计的方法。

10.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过渡的中间层次是(概念模型)。

11.概念设计的目标是(企业组织信息需求)产生反映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

12.在DBD中,子类具有一个重要的性质:(继承性)。

13.DBD的逻辑设计分成两大部分:(DB逻辑结构设计和应用程序设计)。

14.关系模型用(关键码)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5.DBS的维护工作由(DBA) 承担。

16.概念设计是设计能够反映用户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型。 17.ER模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工具。 18.ER模型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两重含义。 第三章节关系模式设计理论

1.关系模式的操作异常问题往往是由(数据冗余)引起的。

2.如果 X→Y和 Z Y成立,则 X→Z成立,这条推理则称为。(分解性)

3.在关系模式 R(U)中,X ∈U,Y∈U,X→Y,如果 X的某一真子集 X’都有 X’ →Y,则称为(Y部分函数依赖于 X)。

4.包含在所有候选键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所有候选键之外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5.在关系模式 R(U)中,X,Y∈U,若 X→→Y,Z=U ‐X– Y,则(X→→Z)。 6.若关系模式 R中没有非主属性,关系模式 R∈3NF范式。

7.若关系模式 R已属于第一范式,且其中的每一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主键,则 R属于第二范式。

8.如果关系 R中只有一个键,且该键是单属性,那么 R至少属于 (1NF)范式。

9.被 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称为(F的闭包),记为(F+)。 10.关系规范化过程的实质是(对关系模式不断分解的过程)。

11.”不能从已知 FD集使用推理规则导出的 FD不在 F+中”,这是推理规则的(完备)性。

12.在关系模式 R中,能函数决定所有属性的属性组,称为模式 R的(超键)。 13.消除了非主属性对候选键局部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2NF)模式。

14.两个函数依赖集 F和 G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G+)。

15.关系 R的每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候选键,又不传递依赖于候选键,R∈(第三)范式。

16.消除了每一属性对侯选键传递依赖的关系模式称为(BCNF)模式。

17.在关系模式 R(U)中,X ,Y∈U,若 X→→Y,且 XY=U(或 Y X)。则称 X→→Y为 (平凡多值依赖) 。

18.一个关系模式属于 4NF,它必定属于(BCNF)。 19.数据冗余是指同一个数据存储了多次,由于数据冗余将会引起各种操作异常。 20.函数依赖X → Y是数据之间最基本的一种联系。FD有一个完备的推理规则集。 21.关系模式在分解时有数据等价和语义等价两种,分别用无损分解和保持依赖两个特征衡量。

22.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分解”的过程。 第四章节关系运算

1.连接操作由关系代数的(笛卡尔积)操作和(选择)操作组合而成。

2.若在关系中置换属性的次序,可用的关系代数运算是(投影)。

3.在关系 R和 S自然连接时,把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在结果关系中,这种操作称为 (外连接) 。

4.查询优化是指系统对关系代数表达式进行优化组合,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效率) 。 5.自然连接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的属性名 ) 。

6.域关系演算类似与元组演算,域变量的变化范围是(某个值域), 元组变量的变化范围是(一个关系 )。

7.在关系代数运算中,最浪费时间的两个运算是(笛卡尔积)和(连接运算 ) 。 8.安全运算是指不产生(无限关系)和(无穷验证)的运算。

9.若 D1={a1,a2,a3} , D2={1,2,3},则 D1× D2集合共有元组(9)个。

10.设 W=,且W、R、和 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p、m和 n,那么三者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

。 (P≤(m ×n))

11.关系中没有行序的原因是

(关系被定义为一个集合) 。

12.关系模型的基本数据结构是(关系(或二维表) ),其数据库存储时基本组织方式是 (文件)。

13.实体完整性规则是对(主键)的约束,参照完整性规则是对(外键)的约束。

14.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是

(∪ -× Π Q ) 。 15.连接操作由(× Q )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6.自然连接操作由(× Π Q )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7.除法操作由( -Π Q )等基本操作组合而成。

18.等式 R S=R×S成立的条件是(R和 S没有公共属性 ) 。

19.对关系进行垂直分割的操作称为(投影),对关系进行水平分割的操作称为(选择)。

20.关系代数是以(关系)为运算对象的一组高级运算的集合。

21.关系运算理论是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的理论基础。 22.关系查询语言是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第五章节 SQL语言

1.SQL语言的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交互式),另一种是(嵌入式)。

2.视图是一种虚表,它是从(基本表)导出的表。

3.索引的用途是(快速查询)。

4.在 SQL语言中,创建索引时保留字 UNIQUE的作用是(使此索引的每一索引值只对应于唯一的记录值 )。

5.SQL语言的数据查询是介乎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一种语言。

6.SQL中表结构的修改命令是(ALTER TABLE)。

7.SQL的集合处理方式与主语言单记录的处理方式之间用(游标)来协调。

8.如果在查询结果中不允许出现重复元组,应在 SELECT语句中增加保留字(DISTINCT)。

9.DELETE删除的最小单位是(一个完整的元组 )。 10.在 SQL中一个关系对应于一个(基本表 )。

11.删除索引时,系统会同时从(数据字典)中删除有关该索引的描述。

12.在游标处于(活动状态)时,可以修改或删除游标指向的元组。

13.SELECT语句进行查询时,如果要列出所查表中的所有列的简便方法是列名表用(*)表示。

14.在 SELECT语句中,HAVING子句必须跟在(GROUP BY)子句后面。

15.SQL/PSM提供了(顺序)、(条件分支)和(循环)三种流程控制语句。

16.SQL中,用户有两种:(应用程序)和(终端用户)。

17.SQL中,创建了一个 SQL模式,就是定义了(一个存储空间)。

18.SQL中,外模式一级数据结构的基本单位是(视图)。

19.操作“元组 IN(集合)”的语义是 (若元组在集合中,其值为 true否则为 false) 。 20.嵌入式 SQL的预处理方式,是指预处理程序先对源程序进行扫描,识别出( SQL语句函数调用 ),并处理成主语言的形式。

21.为保证嵌入式 SQL的实现,通常 DBMS制造商提供一个(SQL函数定义库),供编译时使用。

22.SQL语句嵌入在 C语言程序时,(EXEC SQL分号)必须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

23.关键字 ASC和 DESC分别表示(升序)和(降序)的含义。

24.权限授予的命令是(GRANT)。

25.视图可以定义在(1个或 n个)基本表上。

26.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的(记录数据)。视图的定义存放在(数据字典)。

27.游标实际上是一个(指针)。当游标指向一组元组中的一个时,该元组被主语言处理。 28.基本表结构的修改用关键字(ALTER),基本表内容的修改用关键字(UPDATE)。 29.定义卷游标与游标相比多了关键字(SCROLL)。

30.在SELECT语句中可用谓词 UNIQUE来测试结果集合中是否有存在(重复元素)。 31.SQL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32.SQL主要是由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嵌入式SQL、数据控制四个部分组成。 33.SQL的数据定义部分包括了对SQL模式、基本表、视图、索引的创建和撤销。 34.SQL的数据操纵部分包括了数据查询和数据更新两部分。 35.SQL的数据查询是用select语句实现。

36.Select语句的三种格式: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存在量词方式。 37.在视图中只有行列子集视图是可以更新的。

38.SQL标准的存储过程和SQL/PSM技术是使用SQL语句和流程控制语句编写持久存储模块的规定。

39.SQL集合中交(intersect)、并(union)、差(except). 第六章节 数据库管理

1.事务运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事务未运行到正常终止点就被撤消,这种情况称为(事务故障)。

2.事务的原子性由DBMS的子系统来实现(事务管理)的。

3.数据库的并发操作带来三个问题是:丢失更新问题、读脏数据问题和(不可重复读问题)。

4.封锁技术中基本的两种封锁是(排他型封锁)和 (共享型封锁) 。

5.若事务T对数据 A加上(X)锁,则允许T读取和修改A,其他任何事务都不允许对 A加任何类型的锁,直到 T释放 A上的(X)锁。

6.在数据库技术中,把未提交的随后被撤消的数据称为(脏数据)。 7.S锁解决了丢失更新问题,但同时又可能会引起(死锁)问题。

8.SQL2中,程序开始时默认的事务存取模式是(READ WRITE)。 9.SQL中用语句定义新的域(CREATE DOMAIN)。

10.触发器的动作事件条件用(WHEN)子句定义,它可以是任意的条件表达式。

11.DBS运行的基本工作单元是事务。

12.事务具有ACID性质,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13.恢复工作是由拷贝备份、UNDO操纵、REDO操作和检查点操作等组成的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14.DB的恢复机制保证了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

15.DBMS是采用排他锁和共享锁相结合的技术来控制事务之间的相互作用。 16.封锁避免了错误的发生,但是有可能产生活锁、死锁、饿锁等问题

17.SQL中采用域约束、基本表约束、断言和触发器机制来实现对DB的完整性。 18.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为了防止对数据库的恶意访问。 19.授权是DBS用来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恶意访问的一种手段。 第七章节 SQL Server 2000简介及应用

1.SQL Server 2000是分布式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2.SQL Server 2000中,实际上用户连接的数目上限是 (32767)个。

3.SQL Server 2000的版本主要有企业版、标准版、(个人版)和开发版 4个版本。

4.SQL Server Agent服务包括作业、(警告)和操作员三部分。 5.服务管理器在启动(SQL Server )服务后才能进行数据库操作。

6.企业管理器提供遵从 (Microsoft管理控制台)的用户界面。

7.一个存储过程可以声明零个或多个参数,参数名以 (@)开头。 8.在SQL Server 2000中,每个表最多有 3个触发器,分别用于

Insert、Update和 (Delete) 。

9.导入和导出数据可以完成多个数据库之间的 (数据转换和转移)。

10.用户访问 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数据时,经过的第一个验证过程是 (身份验证) 。 11.用户在混合验证模式下使用 (SQL授权)用户登录 SQL Sever,必须提供登录名和密码。

12.在 SQL Server中,将一组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组织在一起称为(角色)。

13.T—SQL语言中局部变量的作用域是(当前的批处理)。 14.T—SQL中用于循环结构的流程控制语句是(while语句)。 15.创建局部临时表必须使用由 (#)开头的表名。

第八章节 PowerBuilder 9.0简介及应用

1.PowerBuilder是一种企业级和(数据库前端应用)多层体系结构开发工具。

2.PB问世于 1991年,最初是由(Powersoft)公司开发。 3.PB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和(事件驱动)的工作原理。

4.PB9.0的开发空间的三个层次是 Workspace、Target和(Library) 。 5.Target(目标)用于描述加入到工作空间中的(应用)。

6.PowerBuilder库文件的扩展名为(.pbl)。

7.(输出窗口 ) 用于显示对开发人员做出的操作响应,

8.PB9.0有两组工具栏: PowerBar和(PainterBar)。

9.数据窗口画板通过提供多个(工作区)来完成与数据窗口对象相关的工作。

10.(结构画板 ) 用于定义程序中使用的全局结构。

11.数据窗口是一个(对象),它包含了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特定操作的信息。

12.在事件的脚本中,置 dw‐l的过滤条件为空的语句是(dw‐l.setfilter(“”) ) 。 13.打开窗口 w‐main的语句是(open(w‐main)) 。 14.PB9.0中,连接数据库时用(Connect )命令。

15.PB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 )应用的快速数据库前端开发工具。

第九章节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1.对象联系图是对(ER图)的扩展。

2.面向对象技术中,数据类型系统由基本类型、复合类型和(引用类型)三部分组成。

3.相同类型元素的有序集合,并且允许有重复的元素,称为(列表类型 )。

4.复合类型中的数组、列表、包、集合统称为(汇集类型或批量类型)。

5.引用类型可以避免数据结构的(无穷嵌套)。

6.传统的关系模型中,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具有(1NF)性质。

7.结构类型是(不同类型)元素的有序集合。 8.子类具有(继承性)。

9.在面向对象模型中的对象相当于ER模型中的(实体)。

10.目前面向对象开发的行业标准语言是(统一建模语言或UML)。

11.关联的端部,也就是与关联相连的类,称为(关联角色)。

12.ODBC技术使得(应用程序)与 DBMS之间在逻辑上可以分离。 13.API的中文含义是(应用程序设计接口)。

14.ODBC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套(基于DLL的运行支持环境) CLI函数库。

15.ODBC规范定义的驱动程序有两种类型:即单层驱动程序和(多层驱动程序)。

16.数据源是驱动程序与(DBS)连接的桥梁。

17.CLI定义了一套可以从宿主语言调用的公共函数,每一个函数具有一个名称和一个(要求的算法 )。 18.使用 SQL/CLI时,函数调用 SQL语句将作为参数动态地创建和传递(字符串)。

19.驱动程序管理器用于连接各种DBS的(DBMS驱动程序 )。

20.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工具可以在客户机上通过(ODBC)接口与诸如 Oracle、SQL Server等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相连。

21.面向对象技术中复合类型有:行、数组、列表、包和集合五种;

22.使用“select distinct”查询到的结果实际上为集合;而没有使用distinct方式的查询结果实际上为包;使用ORDER BY子句查询结果实际为列表; 23.概念建模走了一条“ER图-对象联系图-类图”的发展历程;

第五篇:数据库复习总结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管理阶段。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由[模式]、[外模式]、[内模式]组成。(模式又叫概念模式、逻辑模式,外模式又叫子模式、用户模式,内模式又叫存储模式) 外模式/模式映像反映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像反映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要素组成

关系模型是第二代数据库的主要特征,其结构比较简单,数据本身以二维表形式进行存储,表之间的数据联系是通过一个表的码与另一个表的码的连接来实现的。 数据逻辑独立性是指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物理独立性是指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

数据库系统中,用概念模式(即模式)描述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数据库系统中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用外模式描述,它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 ∏是投影运算,倒写的6字是选择运算 笛卡尔积重点看一下P27中间部分举的例子 记录是字段的有序集合

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如学生有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 元祖:二维表中的行即记录值称为元祖

增删改查语句对应的关键字分别为INSERT、DELETE、UPDATE、SELECT 修改表的结构使用的是ALTER TABLE语句添加一列用ADD关键字、修改一列用ALTER COLUMN 删除一列用DROP COLUMN 如ALTER TABLE student ADD 身份证号 VARCHAR(18);表示修改student表的结构,在其中添加身份证号一列(主)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mdf ,日志文件的扩展名是.ldf 开启事务:BEGIN TRANSATION 提交事务:COMMIT TRANSACTION 回滚事务:ROLLBACK TRANSACTION 主键:PRIMARY KEY 外键:FOREIGN KEY 实体之间的联系有1:

1、1:m、m:n,即1对1,一对多、多对多 聚合函数:

SUM:求和 MAX:求最大值 COUNT:计数 AVG:求平均值 GRANT:授权 REVOKE:收回权限 CONSTRAINT:约束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需求分析阶段、概念设计阶段、逻辑设计阶段、物理设计阶段、数据库实现阶段、数据库的运行与维护阶段

事务具有四个特征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P116参考答案:

1. 题干:数据库中有四张表客户表:Customers、代理人表Agents、产品表Products和订单表Orders;

其中客户表Customers各属性如下:

Cid 客户编号、Cname客户名、City客户所在城市 代理人表Agents各如下属性

Aid代理人编号、Aname代理人姓名、City代理人所在城市 产品表Products中各属性如下

Pid产品编号、Pname产品名称、Quantity产品销售数量、Price产品单价 订单表Orders表中各属性如下 Ord_no订单号、Month订单月份,Cid客户编号、Aid代理人编号、Pid产品编号、Qty订货数量、Amount订货总金额;

根据以上四个表编写存储过程实现如下要求:

①给指定产品编号的单价增加0.5元

CREATE PROCEDURE pro_update_products @pid CHAR(10) AS UPDATE products SET price=price+0.5 WHERE pid=@pid GO ②插入一个新的产品记录到产品表Products中

CREATE PROCEDURE pro_insert_products @pid CHAR(10), @pname VARCHAR(30), @quantity INT, @price FLOAT AS INSERT INTO products VALUES(@pid,@pname,@quantity,@price) GO

③查询某客户通过某代理订购产品的订货总量 CREATE PROCEDURE pro_Query_Amount @cname VARCHAR(20), @aname VARCHA(20) AS SELECT Amount FROM Customers c,Orders o,Agents a WHERE c.cid=o.cid AND a.aid=o.aid AND c.cname=@cname AND a.anane=@aname GO

2.根据第一题的四个表用触发器实现以下操作

①当向产品表products插入数据时,规定产品单价不得低于0.5元,若低于0.5元则统一调整为0.5元,同时提示用户“产品单价不得低于0.5元” CREATE TRIGGER tri_products ON products FOR INSERT AS DECLARE @pid CHAR(10),@price FLOAT SELECT @pid=pid,@price=price FROM INSERTED IF @price<0.5 BEGIN UPDATE products SET price=0.5 WHERE pid=@pid PRINT ‘产品单价不得低于0.5元’ END GO

②当订单表Orders中的订货数量有变动时,触发器自动修改该项订单的订货总金额Amount CREATE TRIGGER tri_orders ON Orders FOR UPDATE AS DECLARE @ord_no CHAR(10),@pid CHAR(10),@Qty INT,@price FLOAT IF UPDATE(Qty) BEGIN SELECT @ord_no,@pid=pid,@Qty=Qty FROM INSERTED SELECT @price=price FROM products WHERE pid=@pid UPDATE Orders SET Amount=@price*@Qty WHERE Ord_no=@ord_NO END GO

第四章第2题的参考答案P91 设有三个关系

S(S#,SNAME,SEX,AGE) SC(S#,C#,GRADE) C(C#,CNAME,TEACHER) 用select语句完成下列查询

①检索LIU老师所受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②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同学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SNAME FROM S WHERE SEX=’男’ AND AGE>23;

③检索学号为S3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与授课老师名

SELECT CNAME,TEACHER FROM SC,C WHERE SC.C#=C.C# AND SC.S#=’S3’;

④检索至少选修LIU老师所受课程中一门课程的女学生姓名

SELECT DISTINCT SNAME FROM S,SC WHERE S.SEX=’女’ AND S.S#=SC.S# AND SC.C# =ANY( SELECT C#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⑤检索WANG同学不学课程的课程号

SELECT C# FROM C WHERE C# NOT IN(SELECT C# FROM SC,S WHERE SC.S#=C.C# AND S.SNAME=’WANG’);

⑥检索至少选修两门课的学生学号

SELECT S# FROM SC GROUP BY S# HAVING COUNT(C#)>=2; ⑦检索全部学生都选修的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

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C# IN(SELECT C# FROM SC WHERE S#=ALL(SELECT S# FROM S)) ⑧检索选修课程包含LIU老师所受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 FROM SC WHERE C# =ALL(SELECT C# FROM C WHERE TEACHER=’LIU’)

上一篇:审计局党建工作计划下一篇:审计局监督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