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024-04-15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精选6篇)

篇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7

1、试述事务的概念及事务的四个特性。

事务(Transaction)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单元,一个事务内的所有语句被作为一个整体,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事务是数据库环境的中的逻辑单元,相当于操作系统中的进程。

为了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一个事务具有四个特性: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续性(Durability)。这四个特性简称ACID特性。

2、试述事务的状态及转换。

3、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并发控制能保证事务的哪些特性?

数据库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多个用户共享数据库资源,尤其是多用户可以同时存取相同的数据。在这样的系统中,在同一时刻并发运行的事务数可达数百个。若对事务的并发操作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数据存、取的错误,破坏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并发控制可以防止数据不一致性出现。

4、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不一致性的情况?

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分为四种情况:丢失数修改、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和产生“幽灵”数据。

在数据库环境下,进行并发控制的主要技术有封锁(Locking)、时间戳(Timestamp)和乐观控制法。商用的DBMS一般都采用封锁方法。

5、什么是封锁?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哪些?试述它们的含义。

封锁机制,即加锁(Locking),是一种并发控制机制,是用来调整对共享目标的并行存取的技术。事务通过向封锁管理程序的系统组成部分发出请求而对事务加锁。

基本封锁类型有两种:共享锁(Share Locks,简记为S锁或读锁)和排它锁(Exclusive Locks,简记为X锁或写锁)。

6、如何用封锁机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在运用X锁和S锁对数据对象加锁时,还需要约定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为封锁协议或加锁协议(Locking Protocol)。对封锁方式加不同的规则,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不同级别的封锁协议所能达到的一致性级别是不同的。

7、什么样的并发调度是正确的调度?

可串行性(Serializability)是并发事务正确调度的准则。按照这个准则规定,一个给定的并发调度,当且仅当它是可串行化的,才认为是正确调度。

8、理解并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

封锁、活锁、死锁、排他锁、共享锁、可串行化的调度、两段锁协议。

1)加锁就是事务T在对某个数据对象(例如表、记录等)操作之前,先向系统发出请求,封锁其要使用的数据。加锁后事务T就对该数据对象有了一定的控制,在事务T释放它的锁之前,其它的事务不能更新此数据对象。

2)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事务T2又请求封锁R,于是T2等待。T3也请求封锁R,当T1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首先批准了T3的请求,T2仍然等待。然后T4又请求封锁R,当T3释放了R上的封锁之后系统又批准了T4的请求……,T2有可能永远等待,这就是活锁。

3)死锁:如果事务T1封锁了数据R1,T2封锁了数据R2,然后T1又请求封锁R2,因T2已封锁了R2,于是T1等待T2释放R2上的锁,接着T2又申请封锁R1,因T1已封锁了R1,T2也只能等待T1释放R1上的锁。这样T1在等待T2,而T2又在等待T1,T1和T2两个事务永远不能结束,形成死锁。4)共享锁: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它事务只能再对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A上的S锁。这就保证其他事务可以读A,但在T释放A上的S锁之前不能对A做任何修改。5)排他锁:

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上X锁,则只允许T读取和修改A,但不允许其它事务再对A加任何类型的锁和进行任何操作,直到T释放A上的锁。这就保证其他事务在T释放A上的锁之前不能再读取和修改A。6)多个事务的并发执行是正确的,当且仅当其结果与按某一次序串行地执行这些事务时的结果相同,称这种调度策略为可串行化(Serializable)调度。

7)所谓两段锁协议是指所有事务必须分两个阶段对数据项加锁和解锁。具体内容如下: ①在对任何数据进行读、写操作之前,事务首先要获得对该数据的封锁;

②在释放一个封锁之后,事务不再申请和获得任何其他封锁。

9、数据库中为什么要有恢复子系统?它的功能是什么?

系统故障会丢失这些事务对数据的修改,使数据库处于不一致状态。

恢复子系统在系统重启时,撤销所有未完成的事务,并重做已经提交的事务,以保证将数据库真正恢复到一致状态。

10、数据库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故障有几类?哪些故障影响事务的正常执行?哪些

故障破坏数据库数据? 1)事务内部的故障

事务内部的故障有的是可以通过事务程序本身发现的,有的是非预期的,不能由事务程序处理的。

事务故障意味着事务没有达到预期的终点,因此,数据库可能处于不正确的状态。恢复程序要在不影响其他事务运行的情况下,强行回滚该事务,即撤销该事务已经作出的任何对数据库的修改,使得该事务好像根本没有启动一样。这类恢复操作称为事务撤销(UNDO)。

2)系统故障

系统故障又称为软故障,是指造成系统停止运转,要使得系统重新启动的故障。例如,硬件错误(如CPU故障)、操作系统故障、DBMS代码错误、系统断电等都是系统故障。这样的故障会影响正在运行的所有事务,但不破坏数据库。

3)其他故障

介质故障或由计算机病毒引起的故障或破坏可归为其他故障。

介质故障常称为硬故障,指外存故障,如磁盘损坏、磁头碰撞等。这类故障会对数据库造成破坏,并影响正在操作数据库的所有事务。这类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小得多,但破坏性最大。

各种故障对数据库的影响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数据库本身被破坏;二是数据库没有被破坏,但数据可能不正确,这是由于事务的运行被非正常终止造成的。

11、数据库恢复技术有哪些?

1)利用备份技术 2)利用事务日志 3)利用镜像技术

12、什么是数据库的备份?

数据备份是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复制,可以将数据复制到本地机器上,也可以复制到其他机器上,也称为数据转储。

13、什么是日志文件?为什么要设日志文件?

日志文件(log)是用来记录事务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的文件。具体的作用是:

a)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必须用日志文件。b)在动态备份方式中必须建立日志文件,后备副本和日志文件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恢复数据库。

14、登记日志文件时为什么必须先写日志文件,后写数据库?

如果先写了数据库修改,而在日志文件中没有登记下这个修改,则以后就无法恢复这个修改了。如果先写日志,但没有修改数据库,按日志文件恢复时只不过是多执行一次不必要的UNDO操作,并不会影响数据库的正确性。所以为了安全,一定要先写日志文件,即首先把日志记录写到日志文件中,然后写数据库的修改,这就是“先写日志文件”的原则。

15、什么是数据库镜像?它有什么用途?

所谓镜像就是在不同的设备上同时存有两份数据库,把一个设备称为主设备,另一个称为镜像设备。主设备和镜像设备互为镜像关系,每当主数据库更新时,DBMS自动把整个数据库或其中的关键数据复制到另一个镜像设备上。保证镜像数据与主数据库的一致。

这样,一旦出现介质故障,可由镜像磁盘继续提供使用,同时DBMS自动利用镜像磁盘数据进行数据库的恢复,不需要关闭系统和重装数据库副本。

由于数据库镜像是通过复制数据实现的,频繁地复制数据自然会降低系统运行效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往往只选择对关键数据和日志文件镜像,而不是对整个数据库进行镜像。

篇2: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题集

一、单选题

1.ER模型属于()

A.概念模型

C.网状模型

A.概念模式

C.逻辑模式

B.层次模型 D.关系模型 B.外模式 D.内模式

B.INSERT和DELETE

D.COMMIT和ROLLBACK B.逻辑数据独立性 D.逻辑结构独立性 B.联系冲突 D.实体冲突 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中,定义索引的组织方式属于()

3.SQL语言中,实现数据存取控制功能的语句是()

A.CREATE和DROP C.GRANT和REVOKE A.物理数据独立性 C.物理结构独立性 A.结构冲突

C.类型冲突

4.物理结构的改变不影响整体逻辑结构的性质,称为数据库的()

5.全局ER模型的设计,需要消除属性冲突、命名冲突和()

6.一个供应商可供应多种零件,而一种零件可由多个供应商供应,则实体供应商与零件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

C.多对一

A.AGE>18 AND G<24 C.AGE>18 AND G<=24 A.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B.一对多 D.多对多

7.表达式“AGE BETWEEN 18 AND 24”等价于()

B.AGE>=18 AND G<24 D.AGE>=18 AND AGE<=24 B.物理设计 D.系统实施 B.WRITE(Q)D.LOCK X(Q)8.在数据库设计中,独立于计算机的硬件和DBMS软件的设计阶段是()

9.按照PX协议规定,一个事务要更新数据对象Q,必须先执行的操作是()

A.READ(Q)

C.LOCK S(Q)

10.下列聚集函数中不忽略空值(null)的是()

A.SUM(列名)C.COUNT(*)A.概念模式 C.存储模式 A.相容性 C.共享性

B.MAX(列名)D.AVG(列名)B.内模式 D.外模式 B.独立性 D.一致性

B.主键不允许有空值 D.外键不允许有空值 B.ORDER BY D.WHERE B.完整性控制 D.安全性控制 B.共享锁 D.排它锁 11.数据库系统中,对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12.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之间存在着两级映象,使数据库系统具有较高的数据()

13.实体完整性规则是指关系中()

A.不允许有空行 C.不允许有空列 A.SELECT C.FROM A.并发控制

C.一致性控制 A.死锁 C.活锁

14.实现关系代数投影运算的SQL子句是()

15.SQL语言中,用GRANT/REVOKE语句实现数据库的()

16.在事务依赖图中,若各个事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构成循环,则就会出现()

17.以下关于事务调度和封锁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遵守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是可串行化的 B.可串行化的并发事务一定遵守两段封锁协议

C.遵守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不一定是可串行化的 D.遵守两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不会产生死锁

18.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提高了系统效率

C 数据的结构化

B 方便了用户使用 D 节省了存储空间

19.公司中有多个部门和多名职员,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从职员到部门的联系类型是()。

A.多对多

C.多对一

A.原子性

C.隔离性

B.一对一 D.一对多 B.一致性 D.持续性 20.“一个事务中的诸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这是事务的()属性。

21.关系模型中,一个码是()

A可以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 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

C由一个或多个属性组成,其值能够惟一标识关系中一个元组 D以上都不是

22.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

A.DBS包括DB和DBMS C.DB包括DBS和DBMS A.名称

C.对象

B.DBMS包括DB和DB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B.属性 D.概念 B.外键子句

D.NOT NULL

B.关系运算理论

D.数理逻辑理论 23.区分不同实体的依据是()

24.SQL基本表的创建中是通过()实现参照完整性规则的。

A.主键子句

C.检查子句

25.设计性能较优的关系模式称为规范化,规范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A.关系规范化理论 C.代数运算理论

26.在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B.每个M∶N联系类型转换一个关系模式 C.每个联系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D.在处理1∶1和1∶N联系类型时,不生成新的关系模式。

27.假如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应用,在数据库设计的()阶段,需要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A.概念设计

C.逻辑设计

A.索引

C.封锁

A 步骤

C 流程

B.物理设计

D.运行阶段

B.授权 D.日志 B 过程 D 调度

B 只可加 S 锁

D 不能加任何锁 B 内模式

D 模式

B可靠性 D安全性 28.DBMS普遍采用()方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

29.多个事务执行的次序称为()

30.如果事务 T 已在数据 R 上加了 X 锁,则其他事务在数据 R 上()

A 只可加 X 锁

C 可加 S 锁或 X 锁

A 存储模式

C 外模式

A 完整性 C 隔离性

31.模式的逻辑子集通常称为()

32.SQL语言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是用来维护数据库的()。

33.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需求分析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B 只可加 S 锁

D 不能加任何锁

B 并发性

D 可恢复性 34.如果事务 T 已在数据 R 上加了 S 锁,则其他事务在数据 R 上()

A 只可加 X 锁

C 可加 S 锁或 X 锁

A完整性 C 安全性 35.在数据库系统中,视图可以提供数据的()

36.事务的持续性是指()

A.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B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C.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37.一辆汽车由多个零部件组成,且相同的零部件可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汽车,则汽车实体集与零部件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是()

A.1:1

C.M:1

B.1:M

D.M:N B.硬盘数据丢失 D.磁带数据丢失 B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库管理员

B.从层次模型导出关系模型 D.以上都不是 B.模式 D.内模式 B.层次模型 D.E—R模型

B.INSERT和DELETE

D.COMMIT和ROLLBACK B.可以全同 D.是不可分割的 38.系统故障会造成()

A.内存数据丢失

C.软盘数据丢失

A数据

C 数据库用户

39.数据库系统核心是()

40.构造关系数据模型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从网状模型导出关系模型 C.从E—R图导出关系模型 A.外模式

C.用户模式 A.关系模型

C.网状模型

4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中,表达物理数据库的是()。

42.具有坚实数学理论基础的数据模型是()。

43.SQL语言中,实现数据更新功能的语句是()

A.CREATE和DROP C.GRANT和REVOKE A.不能全同 C.必须全同 44.在关系模型中,关系的每一个属性值()。

45.多个用户同时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描述的是()。

A.数据库的完整性 C.数据库的恢复

B.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D.数据的完整性

46.一个供应商可供应多种原材料,而一种原材料可由多个供应商供应,则实体供应商与原材料之间的联系是()A.一对一

C.多对一

A.故障维护

C.定期维护

B.一对多 D.多对多

B.设计关系模型

D.日常维护

B.一个是SELECT,一个是DELETE D.两个都是SELECT B.基表

D.存储文件和视图 B.程序的执行结果 D.对数据的查询操作 47.以下四项中,不包括在数据库维护工作中的是()。

48.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冲突的操作是()。

A.一个是DELETE,一个是SELECT C.两个都是UPDATE

A.视图

C.视图和基表

49.SQL语言的结构中,()有对应的存储文件。

50.事务日志用于保存()。

A.程序运行过程

C.对数据的更新操作

二、综合设计题

51.某公司欲建立一个定单管理系统,要求保存销售职工信息,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定货人信息。已知每个销售职工可销售多种产品,每个产品可被个多个销售职工销售。每个供应商可供应多种产品,而每种产品可由多个供应商供应。每个定货人可订购多种产品,而每种产品可由多个定货人订购。销售职工有:职工号,姓名,电话;

供应商有:供应商号,姓名,电话,地址; 产品有:产品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定货人有:定货人号,姓名,电话,地址; 每次定货有定货日期和数量。要求:

1根据上述语义设计E-R模型,要求标注联系类型。2将其转化为关系模式。注明每个关系的主键和外键。每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而每种产品可由多个车间生产。工段有:工段号,工段名;

车间有:车间号,车间名,车间领导; 产品有:产品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52.已知某个工厂中有多个工段,每个工段有多个车间,每个车间只在一个工段中,每个车间完成的产品都有完工日期。

1根据上述语义设计E-R模型,要求标注联系类型,可省略属性。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并指出每一个关系的主键和外键(如果存在)。

53.假设某公司在多个地区设有销售部经销本公司的各种产品,每个销售部聘用多名

职工,且每名职工只属于一个销售部。销售部有:部门名称、地区和电话等属性; 产品有:产品编码、品名和单价等属性; 职工有:职工号、姓名和性别等属性; 每个销售部销售产品有数量属性。

1根据上述语义画出ER图,要求在图中画出属性并注明联系的类型。2 试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54.假设某公司的业务规则如下:

1公司下设几个部门,如技术部、财务部、市场部等。

2每个部门承担多个工程项目,每个工程项目属于一个部门。3每个部门有多名职工,每一名职工只能属于一个部门。4一个部门可能参与多个工程项目。

5工程项目有工程号、工程名两个属性;部门有部门号、部门名称两个属性;职工有职工号、姓名、性别属性; 问题:

1.根据上述规则设计E-R模型。

2.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并指出每个关系的主键和外键。

55.某企业集团有若干工厂,每个工厂生产多种产品,且每一种产品可以在多个工厂生产,每个工厂按照固定的计划数量生产产品;每个工厂聘用多名职工,且每名职工只能在一个工厂工作,工厂聘用职工有聘期和工资。工厂的属性有工厂编号、厂名、地址,产品的属性有产品编号、产品名、规格,职工的属性有职工号、姓名。

1根据上述语义画出ER图,在ER图中需注明实体的属性、联系的类型及实体的标识符。2 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

三、编程题1 56.在供应商、零件数据库中有以下3个关系模式:

供应商:S(SNO,SNAME,CITY,STATUS)

零件:P(PNO,PNAME,WEIGHT,COLOR,CITY)供应货:SP(SNO,PNO,QTY)

供应货关系SP表示某供应商SNO,供应了PNO零件,数量为QTY。用SQL语言完成以下操作: 求供应红色零件的供应商名字; 求北京供应商的号码、名字和状况(STATUS);

求零件P2的总供应量; 把零件P2的重量增加5公斤,颜色该为黄色。5 统计每个供应商供应的项目总数。建立一个存储过程,输入零件编号显示零件的PNAME,WEIGHT,COLOR,CITY

57.假设新华书店数据库中有2个关系模式:

出版社(出版社编号,出版社名称,出版社地址)

图书(图书编号,书名,出版社编号,图书分类,定价)试用SQL语句完成下题。

1.检索出版社编号为“CS”的图书编号、书名和定价。2.查询图书分类为“教材”的书名、定价和出版社名称。

3.按照出版社编号统计每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多少种和平均定价。

4.检索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图书分类为“教材”且定价超过30元的图书编号和书名。”

5.删除图书编号“2000301”的图书信息

6.建立一个存储过程,统计各分类的图书的本数。

58.设有三个关系模式如下:

学生S(S#,SNAME,AGE,SEX)各属性的含义为:学号,姓名,年龄,性别 学习SC(S#,C#,GRADE)各属性的含义为:学号,课程号,成绩

课程C(C#,CNAME,TEACHER)各属性的含义为:课程号,课程名,教师 于以上关系模式试用SQL语句回答下列题: 1统计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2.检索教师‘张明’所授课程的课程号和课程名。4.选修数据库原理的学生名单。5.删除200030号学生的选课记录。

6.建立一个存储过程,通过输入学号,显示学生选课门数.59.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职务,家庭地址,部门编号)

部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地址,电话)

保健(保健卡编号,职工号,检查身体日期,健康状况)用SQL语句完成下列问题:

1.查找所有女科长的姓名和家庭地址; 2.查找“办公室”的科长姓名和家庭地址;

3.统计“财务科”中健康状况为“良好”的职工人数。4.删除职工关系表中职工号为“3016”的记录;

5.将职工号为“3061”的职工的健康状况改为“一般”; 6.建立健康状况为“差”的职工的视图。

60.有三个关系

部门(部门号,名称,负责人编号,联系电话.职工(职工号,姓名,出生日期,性别,工资,部门号,职称)医疗(职工号,就医日期,医疗费用,医院名称,诊断结果)用SQL语言实现下列问题:

1.检索职工“卢仪”作为部门负责人所在部门的名称和联系电话; 2.检索在“协和医院”中没有就医记录的职工号、姓名和部门名称; 3.将职工号为 ‘3301‘的职工每次的医疗费用减半; 4.统计每个职工的医疗费用总和。

5.定义一个没有任何医疗记录的职工的职工号、姓名视图AAA。6 建立一个存储过程,以职工号为形参,显示该职工的医疗清单。

四、编程题2 61.用PB编程程序,某登录界面如下:

数据库中有表LOGIN(TID,PASSWORD,ROLE),请写出该窗口上控件cb_1的clicked事件的程序。当通过验证后进入窗口W-mian,否则提示:“你是非法用户,不能进入系统”

62.用PB编写程序,有窗口W_data能完成对数据的管理,如图请对分别对cb_1,cb_2,cb_3,cb_4编程。

63.如图lv_1为列表视图,报表风格,当w_list打开时lv_list中显示数据库中学生表的所有学生的信息。请为w_1的open事件编程。使用表: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系别)

64.用PB编程,如图1点击菜单中的注册新用户,打开w_new.1 写出菜单项”退出”的clicked事件中的代码.2 在sle_1中输入新用户名,如果此用户名已存在则出现消息框,提示”此用户名已存在,请另输入用户名”.3 写出cb_1的clicked事件中的代码.使用表user(username,password,role)

65.用PB编写程序,界面如图: 对w_data的open事件编程,使w_data一打开dw_1中就显示数据.2 对w_data的closequery事件编程,使dw_1中的数据发生改变而又未保存就退 出窗口时给用户一个消息框提示.五、简答题(略)……

答案

一、单选题 1.A 2.D 3.C 4.A 5.A 6.D 7.D 8.A 9.D 10.C 11.D 12.B 13.B 14.A 15.D 16.A 17.A 18.C 19.C 20.A 21.C 22.A 23.B 24.B 25.A 26.C 27.C 28.C 29.D 30.D 31.D

32.D 33.C 34.B 35.C 36.D 37.D 38.A 39.B 40.C 41.D 42.A 43.B 44.D 45.B 46.D 47.B 48.D 49.B 50.C

二、综合设计题51.

供应商(供应商号,姓名,电话)主键:供应商号外键:

产品(产品号,名称,规格,单价)主键:产品号外键:

供应(产品号,供应商号,数量)主键:(产品号,供应商号)外键:产品号,供应商编号 销售职工(职工号,姓名,工资)主键:职工号

定货人(定货人号,姓名,地址,电话)主键:定货人号

订购(定货人号,职工号,产品号,时间,数量)主键:(定货人号,职工号,产品号)外键:定货人号,职工号,产品号

52.工段(工段号,工段名)

主键:工段号

车间(车间号,车间名,车间领导,工段号)主键:车间号

外键:工段号

产品(产品号,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主键:产品号

生产(产品号,车间号,完工日期)

主键:(产品号,车间号)外键:产品号,车间号。

53.销售部(部门名称、地区、电话)主键:部门名称

产品(产品编码、品名、单价)

主键:产品编码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部门名称)主键:职工号 外键:部门名称

销售(部门名称、产品编码、数量)主键:(部门名称、产品编码)外键:部门名称、产品编码

54.工程项目(工程号、工程名,部门号)主键:工程号

外键:部门号 部门(部门号、部门名称)主键:部门号

职工(职工号、姓名、性别、部门号)主键:职工号,外键:部门号

55.工厂(工厂编号、厂名、地址)主键:工厂编号

产品(产品编号、产品名、规格)主键:产品编号

职工(职工号、姓名、工资、聘期、工厂编号)主键:职工号 外键:工厂编号

生产(产品编号、工厂编号、计划数量)主键:(产品编号、工厂编号)外键:产品编号、工厂编号

三、编程题1 56.1 SELECT SNAME FROM S WHERE SNO IN(SELECTSNO FROM P,SP WHERE P.COLOR=‘红色’AND P.PNO=SP.PNO);

2. SELECT SNO,SNAME,STATUS FROM S WHERE S.CITY=‘北京’ 3. Select sum(QTY)from SP WHERE PNO=‘P2’. UPDATE P SET WEIGHT=WEIGHT十5,COLOR=‘黄色’ WHERE PNO=‘P2’ 5 Select SNO,count(distinct PNO)From SP Group by(SNO)6 CTREATE PROC P_LIST @Id CHAR(4)As Select PNAME,WEIGHT,COLOR,CITY From P WHERE PNO=@Id

57.1 SELECT 图书编号, 书名 , 定价

from 出版社, 图书

where出版社.出版社编号=图书.出版社编号 and出版社编号=’CS’ 2.SELECT 书名,定价 ,出版社名称 from 图书

where 图书分类= ‘教材’

3.Selcet 出版社编号,count(distinct 图书分类),avg(定价)from

图书 group by(出版社编号)4 SELECT 图书编号, 书名 from 出版社, 图书 where出版社.出版社编号=图书.出版社编号

and 高等教育出版社

and图书分类=’教材

and 定价>30 5 delete from 图书 where 图书编号 =’2000301’ 6 create proc

book_count as Selcet 图书分类,count(*)from

图书

group by(图书分类)

58.1 SELECT SEX,COUNT(*)from

S group by(sex)2.SELECT C#,CNAME FROM C where TEACHER=’张明‘

3. SELECT count(*)FROM S,SC,C Where C.C#=SC.C# AND S.S#= SC.S# AND C.TEACHER=’张明‘. 4 SELECT S.SNAME FROM C,SC,C Where C.C#=SC.C# AND S.S#= SC.S# AND C.CNAME =’数据库原理‘ 5 DELETE FROM S WHERE S# =‘200030’ 6 CREATE PROC c_count

@ id int for select

count(distinct.课程编号)as 选课门数 from

选课

where 学号=@id;

59.1 SELECT 姓名,家庭地址

FROM职工

WHERE性别=’女’ and职务=’科长’ 2.SELECT 姓名,家庭地址 FROM职工, 部门

WHERE

部门.部门名称=’办公室’and职工.职务=’科长’’ And 部门.部门编号=职工.部门编号 3. SELECT count(*)FROM职工, 部门, 保健

WHERE

部门.部门名称=’ 财务科’and保健.健康状况=’良好’ And 部门.部门编号=职工.部门编号And 保健.职工号=职工.职工号 4 delete form

职工 where 职工编号=’3061’ update 保健 set 健康状况=‘一般’where职工编号=’3061’ 6 create view bad_health

as SELECT * FROM职工, 保健

WHERE

保健.健康状况=’差’ And 保健.职工号=职工.职工号

60.1 SELECT 部门.名称, 部门.联系电话

FROM 职工,部门

WHERE职工.姓名=’卢仪’ AND 部门.负责人编号 =职工.职工号SELECT 职工号,姓名,部门名称 FROM 职工 WHERE职工号

not in {

Select 职工号

From医疗 Where医院名称=’ 协和医院’} 3 UPDATE医疗SET 医疗费用=医疗费用/2 where职工号=’3301’select 职工号 ,sum(医疗费用)from医疗 group by(职工号)5 create view AAA as

SELECT 职工号,姓名

FROM 职工

WHERE职工号

not in { Select 职工号

From医疗 } 6 create

proc health_list @id char(4)

as

select 职工号,就医日期,医疗费用,医院名称,诊断结果 from 医疗

where职工号=@id

四、编程题2 61.int id

select number into :id from teacher Where number=:sle_1.text and password=:sle_2.text;If sqlca.sqlcode=100 then Messagebox(“警告”,“输入的用户或口令错误”)End if

62.1添加的clicked事件

int i i=dw_1.insertrow(0)dw_1.scrolltorow(i)dw_1.setfocus()

删除的clicked事件 dw_1.deleterow(0)3 保存的clicked事件 int j j=dw_1.update()if j=-1 then

messagebox(“information”,“数据无法保存”)else messagebox(“information”,“数据已保存”)end if 4关闭的clicked事件 close(parent)63.int i,j string outname,outsex,soutage int outage lv_1.AddColumn(“姓名”, Left!, 600)

lv_1.AddColumn(“性别”, Left!, 400)

lv_1.AddColumn(“年龄”, Left!, 400)

declare namecur cursor for select name,sex,age from student;open namecur;if sqlca.sqlcode=-1 then messagebox(“sql error”,sqlca.sqlerrtext)else fetch namecur into :outname,:outsex,:outage;i=1 do while sqlca.sqlcode=0

lv_1.addItem(outid,1)lv_1.Setitem(i,1,outname)lv_1.Setitem(i,2,outsex)soutage=string(outage)lv_1.SetItem(i,3,soutage)

fetch namecur into :outname,:outsex,:outage;i++ loop

64.1 close(parent)

sle_1 的modifed事件 string abc;select role into :abc from user where username=:sle_1.text;if sqlca.sqlcode=100 then messagebox(“提示”,” 此用户名已存在,请另输入用户名”)end if 3 insert into user values(:sle_1.text,:sle_2.text.:ddlb_1.text)

65.1 dw_1.settransobject(sqlca)2

integer m

if dw_1.modifiedcount()+dw_1.deletedcount()>0 then m=messagebox(“信息”,“数据已改变,是否保存”,question!,yesnocancel!,1)if m=1 then dw_1.update()=-1

return 0 elseif m=2 then return 0 elseif m=3 then return 1 end if end if

篇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笔者根据多年讲授该课程的教学体会,认为出现这种现象除了课程本身特点、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基础状况外,与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课程教学环节的把握有直接关系。

一、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完备知识体系、理论与应用技能有机融合是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内容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与管理和应用技能三个部分。原理是其基础,设计与管理和应用技能是提高,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目前一些高等院校教学会走两个极端:(1)重点偏向理论教学,很少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技能,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事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2)另一极端技能学习偏向某个流行数据库系统或开发工具的使用,忽视甚至放弃原理的教学,造成学生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应用技能掌握不深入、不透彻。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社会需求的数据库应用人才,这就要求培养学生既懂原理、具有扎实功底,又善于灵活运用、富于创新意识。

为此,在实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时,应从基本原理、设计与管理方法到应用开发,涵盖如下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SQL、关系系统及其查询优化、关系数据理论等,这些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它们涵盖了关系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对数据库的设计、应用和开发起着指导作用。(2)设计与管理包括数据库规范化设计原则、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等。(3)应用开发包括Oracle、DB2、SQL Server等数据库系统、基于某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C/S、B/S构架的应用系统开发实现等。

课程内容设置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层次、专业差异等。课程教学中,本科学生应坚持基础、概念、原理知识教育为主,同时以多种形式兼顾数据库技能学习;专科生(包括职、技校生)可加强与倾向于数据库应用能力的培养。信管、工商管理类偏文专业学生可相应降低教学要求,以懂、了解、能简单设计、基本管理与一般应用即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在把握主流内容的同时,也要介绍数据库技术新进展、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当前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注重将学科的最新发展知识及最新科研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后续课程和深入应用创造条件、拓宽视野。

二、教学方法

当前的教学方法,通常是选用经典教材,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对课程中各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这种“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是被动接收知识,学完以后不能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大大降低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两方面主体都很疲惫。因此必须合理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采用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该方法通过一个个实例向学生清晰、完整、生动地讲述了抽象难懂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实践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针对课堂、实验教学和课后练习,均可设计不同的教学案例。例如:抽象的关系代数运算,可简单化类比为数学中的整数四则运算,只是关系中运算对象与运算结果均为“关系”(即表)而已。如此可对应设计一个案例,清晰表示出对某抽象“关系”及其五种基本运算,其他复杂的关系运算,均表示为“关系的五则运算”复合而成的关系代数表达式。如此学生会觉得关系运算原来是非常简单的事,记忆就非常深刻。换成另一关系及其操作要求,同学们能非常容易理解与操作表达了。简单的关系代数操作案例,还能在关系演算操作与SQL语言操作中被重复引用,精练的案例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数据库操作的核心与本质。实验教学中编排的一个个实验,也是以案例结构组织的,先安排示例性操作案例,学生领会后,再自主完成实验要求。如此举一反三,知识掌握深刻而透彻。

(二)采用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为: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学生操作、交流讨论、巩固创新、总结等。在任务的驱动下,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本课程的教学。但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任务的确定要精心思考,既要把所学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任务当中,也要考虑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能力。

合作学习教学法即结构式分组教学模式,使其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之相互合作和激励,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本教学方法在实验与课程设计教学中可灵活而广泛采用。

(三)广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实验,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对理论内容的吸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实时操作演示相结合。多举例对初次接触本课程的学生来说非常必要,这使他们能够更快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众多例子和动手实践可以使他们较容易地回忆起学过的知识点并促使他们通过例子在实践中探索与创新。课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点有许多,如:数据库概论与实际数据库系统的介绍、关系抽象运算与国际标准语言SQL、数据库规范化设计步骤与实际详细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实例等等。

(四)开展启发式教学

一直以来,启发式教学都是教学领域极力推崇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问题的焦点上,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数据库每一种新技术的诞生都是需求推动的,即都是为了解决当时的某种实际问题,这就给启发式教学方法一个很好的发挥空间。比如介绍并发控制技术时,就可以先与学生一起分析事务并发执行所带来的典型数据不一致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逐个解决这些问题。当学生苦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老师就抓住时机引入封锁机制,学生就很容易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五)加强互动

互动教学充分强调教师与学生的配合,目的是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这与当前教学改革中将以教师为本转化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也是一种成熟实用的教学方法。由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知识广而新的特点,互动教学可以在形式上多作一些探索,比如除了课堂的交流、讨论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当场指导互动,依赖网络的电子邮件、QQ、MSN的互动交流,集中答疑互动等形式。

(六)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综合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调研报告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注意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扩展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要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而不是灌输式教学,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个体化,针对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解决好因材施教问题。

三、实践环节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课程,但目前实验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学生不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不清楚或实验与理论知识脱节,因实验在课程成绩中比重轻微而不被学生重视等。

现代企业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应融入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

为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融合,鼓励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掌握,并具体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实践教学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中的上机实验、数据库课程设计安排要合理。具体而言:(1)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2)上机时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3)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的后期需要安排两周的课程设计或综合性实验训练,所选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让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要加强引导、安排与记录考核实践情况,实践表现要比重较大地量化到课程成绩中,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积极性与浓厚兴趣,让实践环节成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与创新的源泉。

四、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考试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违反教学规律、背离教学培养目标的现象已严重阻碍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类课程的发展。

我们认为,课程的考核应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考核将闭卷、开卷、操作型考试、课堂随机小测验及平时作业成绩等有机结合。应用能力考核方式要灵活一些,应将考核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课程设计任务(设计系统和完成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进行。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任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辅以平时与期末随机抽查、询问答辩等督促手段和积极开展学习竞赛、评优活动等,促进小组内部互帮、互学和共同提高。

五、课程系列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材选取至关重要。通常,教师选用经典教材——《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萨师煊,王珊编著)。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类课程内容是不断变化的,课程教材需要不断翻新,并有不断加强实践与应用技能的倾向。

在长期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所在院校实际情况,也可以组织编写适应性更强的系列教材,并根据课程理论与技术变化情况,教材采用情况等不断完善教材。目前,我们在多年课程教改基础上,已逐步出版了适应性较好的系列教材,它们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学习辅导》、《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数据库课程设计指导》等。经实践检验,它们的应用效果优秀。其中《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抓住要点、精选内容,通过图示释义直观的方式,使理论知识更易于理解,更便于教与学;《数据库系统原理学习辅导》一书知识篇内容经反复推敲,精选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技术篇紧扣知识篇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实用性、操作性、示范性强,该书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掌握的同时,贯穿实践内容,引导实践应用,吻合了当前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需要,充分体现了我们近几年来实践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辅导思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实验内容全面,并紧扣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各实验内容循序渐进、全面连贯,富有创新性,一个个实验使读者可以充分利用SQL Server 2000/2005平台来深刻理解并掌握数据库概念与原理,能充分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开发,达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

六、组织与管理

为了更好地搞好课程教学,逐步形成了课程教学梯队,课程成员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在开课的前一个学期期末,任课老师集中讨论、确定教学计划、教学日历。开课前两周内,大家对备课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在教学进行过程中,要求任课老师要互相听课,以取长补短,并要求不定期地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经过多年不断探索,课程成员已摸索出了一种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课程成员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讲师以上职称,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经验,一般都有多年开发数据库应用项目的实践经验,基础好,接受新技术快。课程成员能积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注重以科研促进教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实践环节如课程设计教学水平得到不断充实与提高。

课程成员能加强自身英语水平提高,以便更好地开展双语教学,吸取国外课程教学经验。积极开展课程教改项目、精品课程与课程教学网站等建设,形成全面建设优秀课程的氛围。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本文提出的若干教学改革措施已付诸实施,并已在课程的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之路是无止尽的,在教学中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与探索,才能长远地更好地把握课程教学效果。愿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解争龙.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36).

[2]张宇敬,崔新会.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3).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钱雪忠,黄建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

篇4: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据库;职业教育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体现了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相结合的特点带有浓厚的职业导向,具有鲜明的市场化运作特征,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新时期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以工作过程为系统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按照六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必将成为我国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

根据姜大源教授的多元智能的人才观与基于职业属性的专业观理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从专业的相关职业或岗位分析入手,根据职业资格列出这些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以及对工作态度的要求,再根据职业情境和职业能力的同一性原则,对其共同点进行归纳形成对应该专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技能与能力需求,然后逐一把它解构、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序化成若干个工作项目,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对于成功完成每项工作项目的支撑点是课程教学,这就要求课程的设计必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是根据企业产品生产流程而确立,教学内容是围绕职业岗位(群)的技能需求而展开,学习情境是校企深度互融和企业真实环境的再现。

我院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技能课,2005年被遴选为天津市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我们在“以项目为导向”的专业改革指导下,以“工作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主线,以“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教学模式的主体,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1 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1.1综合情境分析。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综合情境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企业综合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以真实企业环境的再现创造学习情境。

1.2确定行动领域。在调研中,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审定等形式,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资深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工作过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从而选择典型的行动领域作为未来课程开发的重点。

1.3确定学习领域。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教师等共同研讨、审定,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以满足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制订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2 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2.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对接。针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数据库课程知识体系中将数据库知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数据库原理与数据库应用开发技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先讲解数据库原理,在弄清原理的基础上,讲解数据库应用技术,指导学生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是与高职的教学目标以及市场需求不一致的,高职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对学生的最根本的要求是知其然,能熟练应用某一种技术,而市场更需要是大量的有一技之长的熟练工,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空头理论家。因此,从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学生就业来考虑,都有必要重实践应用轻理论研究。

2.2以项目建设为主线。传统教材,对于知识点的编排,侧重于知识逻辑上的先后顺序。2009年《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自编教材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采用以项目为单元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结合行为导向法教学是有特色高效率的一种教学思想,是一种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施项目时,各科知识均贯穿在项目这根主线上,对知识点的讲解是根据项目的需求,以实践项目驱动、问题牵引、套路主导的“工学结合,行动导向”学习模式、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各个知识点,这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有效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3 教学实施过程

3.1工作过程分解及项目构建。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将真实工作过程分解,将真实项目按工作过程构建起来。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这样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教学过程设计。传统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一般是复习导入——传授新知——巩固练习——教学总结——布置作业(简称传统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安排注重教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也总是着重考虑如何教,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传统的计算机机房技能训练基本属于实验型,虽以学生为主体,但知识点相对分散,为实验而实验,与实际应用相脱离。这样的传统教法没有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而不是以学生为主体。

在工作过程导向设计原則的指导下实施项目教学(简称项目教法)的过程为:通过实际项目实现情境导入、诱发欲望——借助项目、尝试自学——问题反馈、合作解决——总结突破、探究规律——分层练习、共同进步——多元评价、全面发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螺旋递进式的全面提升。无论教师怎样发挥,一是看教学活动是否以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二是是否以产品或项目为载体;三是是否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要求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2.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进行项目式设计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组织课堂教学为原则,具体过程为:

第一步:确定工作任务。先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在一段学习时间段内设计完成具体一个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并编写程序实施设计过程。

第二步:制订和实施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学中以学生自学和老师指导为主。数据库基本知识及原理以少讲、精讲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基本原理知识及掌握开发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设计。

第三步:成果交流。师生交流设计成果,找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

第四步:成绩评定。以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成绩考核。通过这样的仿真工作过程的项目设计,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有成就感。达到在有效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4 建立项目实验平台

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实训场地设施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在学生实践方面,大多数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自顾不暇,企业不愿承担培养人才的义务和责任;受短期利益影响,对人才培养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应通过创设与主要用人单位相似的工作环境和技能环境,边学边实习,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性,培养其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技能。学生只有在先进的实训场地里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工作中才不会落伍。

5 以工学结合造就双师型教学团队

根据“引进和培养并重,学历提高和业务能力提高并举”的原则,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带头人,一方面加大教师生产锻炼、对外交流的力度,另一方面在学校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调入优秀的企业、行业专家和引进有企业工作经历的高学历人员,同时挑选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此外借助于引进行业专家的优势资源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平台,开展应用性研究,在校企合作模式上不断找到新的结合点,为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院应对教师量身设计一套针对工作过程化项目式教学法的全新师资培训方案,提高教师教授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实施效果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的合理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基本思路是以综合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全程化考核体系。针对课程应注重实践性、创造性和实际技能培养的要求,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实行以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够用的基本知识,适应相关职业技能认证。二是实践能力,突破仅限于操作技能的考试,增加创新能力+沟通能力+项目组的合作能力。三是实行全程化考核,要对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状况、项目完成情况、特别是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等进行全面考核,记入成绩,并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使考试不但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还成为学生再学习与培养训练的组成部分。四是在内容加入职业技能认证试题与技能认证接轨。不仅要求学生上传并展示个人的项目成果,还设计并使用了“学生任务反馈评价表”,其中包括学习过程中个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描述、学习日志(包含知识技能的掌握、心得体会与自我评价等)、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等项目,开发了教师和学生网上评价系统,用于学习成果考核,还通过组织学生个体或小组代表交流发言,体现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具体核算标准“期末(40%)+实训(30%)+平时(10%)+自我评价(10%)+学生互评(10%)”五层次评价体系。

通过重视“工作过程”精心设计项目,实施项目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法方便实用,富有成效,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对话,让学生也体验到了职业成功的快乐,逐渐改变了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有利于开发项目式课程和教材,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促进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充分锻炼学生实际动手、项目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2]孙慧平.行动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7,(34).

篇5: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A.控制 B.预测 C.决策 D.组织

2.计划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的问题。A.何时做 B.何地做 C.怎样做 D.做什么

3.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是普遍存在的,其中,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制 定()A.战术性计划 B.生产作业计划 C.战略性计划 D.财务成本计划

4.关于计划工作的基本特征,下列各种说法中不准确的是()。A.计划是一种无意识形态

B.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居首要地位 C.计划工作普遍存在 D.计划工作要讲究效率

5.下列关于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

A.企业目标是追逐利润,因此计划工作只需考虑经济效益 B.计划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面面俱到 C.计划与决策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D.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

6.对外部环境分析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由()提出的产业分析模型。A.法约尔 B.波特 C.泰勒 D.梅奥

7.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被称为“数字化”的规划,这种计划就是()。A.专题计划 B.专项计划 C.预算 D.决算

8.以下关于目标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B.目标管理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 C.目标管理中目标的商定很费时间 D.目标管理不利于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9.()是一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结合起来的方法。A.目标管理法 B.运筹学方法 C.滚动计划法 D.网络计划技术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的性质有()A.目的性 B.普遍性 C.效率性 D.创造性

2.按照计划的明确程度划分,可将计划分为()A.战略性计划 B.战术性计划 C.具体计划 D.指导性计划

3.管理者之所以编制计划,是因为()A.计划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 B.计划是一种协调过程

C.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 D.计划为控制提供了标准和依据 4.战略远景与使命陈述包括()A.核心价值观 B.核心目标

C.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 D.生动逼真的描述

5.以下属于计划的方法的是()A.目标管理法 B.运筹学方法 C.滚动计划法 D.网络计划法

6.关于计划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

B.运筹学方法使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相互衔接

C.滚动计划法使编制计划的工作量加大,现在已不再适用 D.网络计划法在我国又称为关键路线法

三、判断题

1.计划是决策的前提。()

2.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的重点在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3.计划工作是讲求效率的。因此,制定计划时必须考虑经济效益,其他的都是次要的。()4.指导性计划具有内在的灵活性。()

5.计划工作事关重大,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一定要做好计划工作,中下级管理人员不必做计划。()6.严格地说,估量机会不属于编制计划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1.什么是计划?它有哪些性质和内容? 2.简述波特的产业分析模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由计划的定义可知。2.【答案】D 【解析】只有“做什么”把握的准,才能具备事业成功的基础,因而计划首先要回答做什么的问题。3.【答案】C 【解析】高层管理计划是由组织中的高层管理者制定的,一般以整个组织为目标,着眼于组织整体的长远的安排,一般属于战略计划。4.【答案】A 【解析】计划是有意识进行的,具有目的性。5.【答案】D 【解析】计划工作除考虑经济效益外还需考虑非经济因素;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时计划的前提。6.【答案】B 【解析】对外部环境分析采用的最为广泛的方法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产业分析模型。7.【答案】C 【解析】计划工作的最后一步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之数字化。预算实质上是资源的分配计划。8.【答案】D 【解析】目标管理启发了自觉,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士气,这是目标管理的优点之一。9.【答案】C 【解析】滚动计划法的定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 【解析】以上均为计划的性质。2.【答案】CD 【解析】按照计划的范围,可将计划分为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3.【答案】BCD 【解析】计划并不能使组织结构更加完善。4.【答案】ABCD 【解析】战略远景与使命陈述包括核心意识形态和远大的愿景两个主要部分。核心意识形态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目标两部分构成,远大的愿景由宏伟大胆冒险的远大目标和生动逼真的描述两部分构成。5.【答案】ABCD 【解析】以上均是计划的方法。6.【答案】AD 【解析】滚动计划法使短期、中期、长期计划相互衔接;尽管滚动计划法使编制计划的工作量加大,但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其应用已不成问题。

三、判断题

1.【答案】错

【解析】计划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2.【答案】错

【解析】经营的核心是决策。3.【答案】错

【解析】制定计划时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要考虑非经济方面的因素。4.【答案】对 5.【答案】错

【解析】计划工作在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中普遍存在,均很重要。6.【答案】对

四、简答题

1.【答案】计划是指一个组织对其管理活动作出决策并为执行决策而做出的具体安排。计划具有四方面的性质:目的性、普遍性、效率性和创造性。

篇6: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1)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3)世界观(4)方法论(5)唯物主义(6)辩证法(7)唯心主义(8)形而上学

二、单项选择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D)。

A逐字逐句地熟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B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去检验各种事物

D理论联系实际

E急用先学,立竿见影(3)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D)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A德国古典哲学

B古希腊哲学 C中国古代哲学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5)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有(A)

A康德与休谟

B马克思与恩格斯

C尼采与叔本华

D黑格尔与费尔巴哈(6)唯心论的基本形态有(B)

A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

B客观唯心论与主观唯心论 C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D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7)“唯心论是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大树上开出的不结果实的花”的观点是(A)A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朴素唯物论的观点(8)“飞鸟之景,未尝动也”的观点属于(C)

A朴素唯物论 B朴素辩证法 C形而上学 D唯心论(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C)

A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10)被誉为辩证法大师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是(A)

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亚里士多德

D狄德罗(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可知性 B实物性 C运动性 D客观实在性(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C)

A可知性 B主观性 C物质性 D存在性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A)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 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现象

(14)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认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说明意识具有(B)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15)电脑“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说明(B)A电脑也能进行实践活动 B电脑是人脑的延伸 C电脑具有比人脑更高级的运动形式 D人脑与电脑都是电子运动(1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D)A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论的思想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

(17)《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的观点说明(C)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1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与时空运动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19)“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的观点属于(C)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20)“画饼不能充饥”说明(D)

A精神的东西是不重要的 B精神不是物质的反映 C精神是物质的主观映象 D精神不能代替物质

(21)“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有限的范围”是指(D)

A物质能否为意识所反映 B物质与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22)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说明(A)A意识转化为物质 B意识决定物质 C意识派生物质 D意识先于物质

(23)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他的弟子克拉底鲁提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C)

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 B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D前者是诡辩论,后者是辩证法(24)下列哪些说法属于客观唯心论(C)

A我思故我在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存在先于本质

(2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A)A金、木、水、火、土等具体物质 B宇宙精神 C原子和虚空 D单一的存在

(26)在世界统一性的问题上唯物论与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D)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 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 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 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7)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C)

A正确反映 B歪曲反映 C主观反映 D虚幻反映(28)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D)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2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是B)A多元论的观点 B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3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属于(C)

A主观唯心论 B客观唯心论 C朴素唯物论 D辩证唯物论

(31)鲁迅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长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B)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有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3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说明(C)A空间是永恒不变的 B时间是永恒不变的 C时间是不可逆的 D时间与空间是辩证关系

(3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属于(A)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3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属于(B)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35)“生命,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是在于:蛋白质在每一瞬间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的观点属于(A)

A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B对科学发现的神秘主义的解释

C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D人本主义的唯物论

(36)作为概念“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存在物和纯粹的抽象”的观点是(D)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属于(B)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正确表达了意识的能动性 C唯意志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8)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D)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B实践是主体产生客体的活动 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活动(39)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C)A医生给病人做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 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

(40)自然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新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是(D)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的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1)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A)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论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的唯物主义(4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C)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4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观点是(C)

A取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B夸大客观条件作用的机械论观点 C唯物辩证法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D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外因论的错误观点 E相对论和诡辩论的观点(44)矛盾的特殊性是指(D)

A每一事物的矛盾不包含共性

B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C矛盾斗争的对抗形式

D每一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矛盾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E矛盾独立于事物而存在

(4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论依据是(C)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

B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 C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相互作用的原理 E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46)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C)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久暂

B事物变化的显著不显著 C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D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新的量变 E事物的状态是否稳定(47)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D)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48)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理论依据是(C)

A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49)发展的实质是(D)

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

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0)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

(51)“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B否定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唯物主义的决定论(52)“否定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的观点属于(D)A形而上学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53)世界上各种事物可以相互区别是因为(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54)割裂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B)

A物生有两 B白马非马 C自相矛盾 D我思故我在

(55)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既影响农民的收入和农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又影响工业原料的来源和工业产品的销售,从因果联系看是(B)

A一因一果 B一因多果 C一果多因 D多因多果(56)“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C)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D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57)“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A)的区别 A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B本质与现象 C原因与结果 D可能与现实(58)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D)

A高于唯物辩证法

B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C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D丰富了唯物辩证法(59)“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C)

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C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

D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

(60)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B)A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B质与量的统一

C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

(61)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C)

A间接的联系

B偶然的联系

C内在的联系

D外部的联系(62)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63)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D)

A肯定与否定 B斗争与同一 C联系与发展 D量变与质变(64)真象与假象的区别是(C)

A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B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D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象,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65)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从因果联系看,是(C)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66)“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B)

A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 B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C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D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67)“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D)

A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B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C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D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68)“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A)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6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A)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宿命论 D英雄史观

(70)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转变长达几百万年,这说明(D)A质变过程的条件性 B量变过程的客观性 C质变过程的普遍性 D质变形式的多样性(71)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A)

A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 B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C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 D包含事物量的因素

(7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B)

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7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C)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C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74)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C)

A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B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C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75)“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B)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激变论的观点(76)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的负面现象,符合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D)

B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77)小说《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门总要穿着雨衣、带上雨伞、穿着雨鞋“说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这个客观事物看作是(A)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现实性

(78)“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B)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C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 D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79)“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是一种(D)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80)“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属于(C)A相对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81)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我们要作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哲学上就是(A)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2)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这涉及到(B)

A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 B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D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83)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C)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C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三、多项选择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C)。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论的“基本内核”D英国18世纪唯物主义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BD)。

A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3)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BC)。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辩证法(4)辩证法发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是(ABC)。A朴素辩证法

B唯心主义辩证法 C唯物辩证法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是(BC)。

A历史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先验唯心主义(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BDE)。

A科学之科学

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具体科学的综合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E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7)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ABCD)。A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B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C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表现

D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E真理多元化的表现(8)当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ABCD)。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E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9)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已经不适用了。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ABCDE)A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封闭的体系 B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是僵化的教条 C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

D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E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窃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诗在哲学上表达了(BCDE)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思想 E物质与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CD)A毛泽东思想

B胡锦涛提出的“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C邓小平理论

D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BC)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活学活用

E立竿见影(13)下列属于主观唯心论的观点有(ABC)A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B物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C我思故我在D存天理,灭人欲

(14)中国历史上辩证法思想很丰富,下列观点中属于辩证法的有(ACD)A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物生有两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15)主张思维可以认识存在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

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 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

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 E休谟与康德哲学(1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论的缺陷是(ABCE)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 B不能把事物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的过程 C对社会历史的看法是唯心主义的 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 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是(ABCD)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把物质的个别形态某一层次误认为是物质的共性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与哲学的物质范畴的界限(18)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ABC)A从各种实物的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哲学概念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C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D人的感觉的复合体

(19)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为(ABCD)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静止是暂时的、局部的,有条件的(2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说明(ACD)

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意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1)意识是(ABCD)

A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劳动的产物 C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 D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2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机能的控制 D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23)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所以人们头脑中的 鬼神观念就是(ACD)

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B人脑中主观自生的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24)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时间的一维性(ABD)A盛时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B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C百事宜早不宜迟(谚语)D失落黄金有分量,错过光阴无处寻(谚语)(25)下列哪些说法表明意识的能动性(ABC)

A运筹帷幄 B审时度势 C量体裁衣 D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说明(AD)

A时间的不可逆性 B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时间的一维性(2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论认识论的有(AB)

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数学和逻辑是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人的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D人的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28)哲学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ABC)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D本原与派生的关系(29)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ABC)

A客观世界制约和决定了主观世界 B主观世界能动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 C实践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的基础 D主观世界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30)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ABCD)

A它是区分事物的前提 B它是理解事物多样性的条件 C它是运动的度量 D它是运动的特殊状态(3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表现在(ABCD)

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意识主体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近似性

(32)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同(ABCD)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状况相联系 C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联系 D哲学理论发展水平相联系(3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它(ABCD)

A不能科学地说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不懂得个别与一般、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C不能科学地批判唯心主义 D误把人类对原子层次的认识当作最终认识(3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ABCD)

A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B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 C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D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可知论(3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ABC)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B无条件与有条件的关系 C无限与有限的关系 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6)一切唯物论都主张(ABC)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世界是可知的 C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D意识是具有能动性的(37)“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说明(AC)

A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事物与现象都是没有客观标准的 C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人可以随意改变客观事物的规律

(38)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说明(AC)

A意识具有能动性

B阿Q精神的表现

C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 D精神可以超越物质

E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39)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ABCD)

A实践目的的提出 B实践的组织和管理 C实践结果的检验

D实践系统的反馈调节(40)实践的基本特征有(ACD)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主观任意性 C实践的自觉能动性 D实践的社会历史性(41)下列表述中,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有(BCD)

A实践是人的纯精神性活动 B实践是人的感性物质活动 C实践是人的社会历史性活动 D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活动(42)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的有(AC)A工人在车间从事生产活动 B运动员训练比赛 C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 D政治家在作演讲(43)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不能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在于(AB)A实践受人的理性、意志的支配 B实践是人通过物质手段同物质世界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 C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 D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形式(44)人们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一般采用(ABC)A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B对实践效应的评价 C对实践效能的评价 D对实践目的的评价(45)自在世界是指(AB)

A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 B人类活动尚未达到的自然界 C被人类改造过的物质世界 D人类已经认识的客观世界(46)人类世界是指(ABCD)

A人化的自然 B人的现实性的自然界 C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界 D打上了社会烙印的自然(47)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AB)

A自在世界 B人类世界 C现实世界 D未来世界(48)旧唯物论在实践问题上共同的特点是(ABCD)A只看到实践的有些形式看不到实践的基本形式

B把实践归结为道德实践或者政治活动、生活活动、谋利活动 C不了解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鄙视物质生产活动,不了解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9)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表现在(ABC)

A实践的主体、客体和工具都是客观的 B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C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D实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50)实践的目的性表现在(ABCD)

A通过实践客体能够被人认识、改造、掌握和利用 B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活动包含了人的精神因素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D实践能动地推动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51)实践的社会制约性表现在(AB)

A人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和在一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 B实践的主体、客体、范围、规模、方式都要受到社会的制约 C社会客观条件对实践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D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与本能活动(52)科学实验和精神生产实践具有(ABCD)的特点

A探索性 B尝试性 C脑力劳动为主 D主导性增强(5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相互制约的,因为(ABC)A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的基础和前提 B人类世界产生后制约和不断改变自在世界

C人类世界改变自然过程,改变了自然规律起作用的范围和结果 D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

(54)关于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正确的哲学判断是(CE)A自在世界是物质的,人类世界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自在世界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人类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人类世界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55)唯物辩证法是(BCD)

A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科学 B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C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E关于量变质变规律的科学

(56)事物质变的爆发式或非爆发式的形式取决于(BD)

A事物主要矛盾的发展

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C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D事物本身的性质和事物所处的具体条件(57)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AE)

A把新事物和旧事物联系起来

B新事物和旧事物合为一体 C把旧事物保留、容纳在新事物中

D使旧事物在另一段上重新发展 E新事物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58)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59)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AD)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0)中国加入WTO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了“双赢”协议,它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ABD)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用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61)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AD)

A上升性 B循环性 C重复性 D曲折性

(62)人不可貌相,因为“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说明(BCD)A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同一的 B现象是个别,本质是总和 C感官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D现象是外在易逝多变的,本质是内在相对稳定的

(78)DDT曾被誉为杀虫良药,后来发现它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牲畜,被宣布为禁用农药,说明(ABC)A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 B一因可以产生多种结果 C同因可以异果 D多因可以一果(6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其哲学依据是(ABCDE)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E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64)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的有(ABCD)

A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小影响气候 B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D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E彗星的出现预示天灾人祸

(65)下列说法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ABCD)

A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B离开内容就没有形式,离开形式就没有内容 C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D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E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66)某地自20世纪70 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的 钒烟,使村民大多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违背了哲学上的(AB)原理 A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67)属于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的有(ACE)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D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E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68)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ABCDE)

A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B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D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 E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认识的差异

四、判断说明

1.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错误。

这种观点把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混为一谈。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而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存在派生思维的,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认为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思维派生存在的,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方面即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涉及的是本体论的问题;第二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从属地位的,涉及的是认识论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综合。

错误。

这种观点否认了马克思哲学在研究对象方面的伟大变革,混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旧哲学抹煞了哲学同具体科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把哲学看作是包罗万象的知识总汇,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对象上进行了伟大变革,结束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统治,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指出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抽取出共性、规律性研究而得出哲学结论,而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或总和。

3.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相加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但却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杂质,并发展到全新的高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旧哲学进行彻底的变革的产物,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更是哲学史上的创举。上述命题的错误在于它抹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旧哲学质的区别,否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发展中的伟大的变革。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创立的学说,今天早已过时。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严密而科学的科学体系,不仅具有高度的革命性,而且还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伴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各项基本原理,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仍然是我们时代的指南;其次,它所揭示社会的发展总趋势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的理论概括,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马恩时代有很大差别,但马恩所揭示的社会基本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仍然是最科学的概括;第三,它的个别的论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失效,在实践中被新的论断所代替,这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科学性的表现,决不能因此就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过时。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

错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包容天下一切学科知识的总库,也不是解答一切具体的现实问题的百科全书,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彻底的唯物论立场和掌握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能够认识和分析错综复杂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我们提供的是思想指导,而不是解答一切现实的具体问题的灵丹妙药。

6.哲学就是世界观。

错误

哲学不是人们在实践中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整个世界的 根本的观点和总的看法的基础上,通过哲学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将人们分散的、不正确的、自发的世界观加于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才成为哲学。因此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不是同一个概念。

7.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错误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运动的理解。这个理解是建立在科学的物质观的基础上的。而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的总和,总和中的抽象”抽取出来的共性,所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作为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的运动。该命题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物质共性抽取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区别。

8.世界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错误。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因此彻底的唯物主义与彻底的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的统一性。但是对世界的统一性的理解有根本的区别。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且这种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唯心论则认为世界的统一性的基础是精神,是单一的客体精神或者主观精神。在辩证唯物主义者看来,世界的统一性和世界的物质性是不可分割的,只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9.意识是人脑自动产生的产物。

错误。

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客观物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当然不能产生意识,但光有人脑没有外界事物作为第一性的存在反映到人脑中来,同样不能产生意识。如果说意识是产品,人脑就是加工厂,必须有客观事物作为原材料,人脑这个加工厂才能产生意识。

10.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正确。

因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存在是第一性的,人脑对物质的反映形式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没有被反映者的存在,就没有反映的产生。因此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内容来说是客观的。11.鬼神观念和错误的认识也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正确。

一切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的反映,我们通常把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称为真理;错误反映客观事物的认识称为谬误。错误的意识比如鬼神观念等等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因此无论人们怎样设想鬼神的存在,都无非是在人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一些人的属性虚构出来的。是对客观事物歪曲颠倒的反映。

12.物质就是具体事物。

错误

把物质等同具体事物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论的物质观,在生产力低下和缺乏科学知识的前提下,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只能是朴素性、直观性和猜测性的感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共性的概括,只能是经过人脑抽象出来的客观实在性。

13.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错误

赫拉克利特提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辩证法的表现,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而克拉底鲁的这个观点是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绝对运动中也有相对静止的存在,辩证法向前走出半步就成为诡辩论。

14.实践就是日常生活。

错误

这是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这个观点曲解了实践与人、实践与世界的真实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费尔巴哈“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5.自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世界是第二性的。

错误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第一性的存在,都具有客观现实性。两者的区别在于: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活动或者尚未被纳入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自然界,它的运动变化完全是自发的,一切都处于盲目的相互作用之中。而人类世界是被人类实践改造过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它的独特性在于它与人的主体性和主 体实践活动不可分。

16.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生事物

错误

所谓新事物是指合乎规律出现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判别新旧事物不能单凭出现的时间先后。不能根据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新生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17.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

错误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必须为相对和绝对、有条件和无条件、暂时与永恒的关系。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没有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推动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何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更主要的作用,这取决于矛盾的特点和事物发展所处的具体条件,对此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才有条件做好工作。

正确

度是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在度的范围内的量变,不会影响到事物本身的存在,但如果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要发生质变。只有认识和把握好事物的度,才不会混淆不同质的事物;只有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在实践中把握“适度”的原则,恰到好处地做好工作。

19.辩证的否定即是全盘否定

错误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而实现的。但是,否定既是对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的克服,又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因素的继承。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而不是全盘否定,把否定看做是不包含任何肯定因素的否定,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20.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

错误 假象是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假象是从歪曲和颠倒的角度去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假象在前,造成人的错觉在后,不能因为假象与人的错觉的产生有联系就认为假象是主观的现象。

2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错误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趋势,它与必然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要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的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因此,偶然性是科学发展的契机而不是科学的敌人。事实上,有许多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源于对偶然性的研究和探讨。

22.因果观念就是因果联系

错误

因果联系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客观联系,是事物前后相继、彼此相约的一对范畴,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都要发挥作用。因果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因果联系的认识和反映,当人们的因果观念正确反映因果联系时,因果观念与因果联系表现出一致性,当人们的因果观念没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因果联系时,因果观念与因果联系就不相一致,即人们通常说的找错了因果。

23.逻辑与历史的进程是完全重合的。

错误

逻辑是人类思维的逻辑顺序与行程,是概念之间的彼此次序、、层次、关系等逻辑体系。历史指的是客观事物自身发展或者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过程。历史决定逻辑,逻辑反映历史,两者是一致的。但历史与逻辑不是完全重合的关系,而是在必然性的过程和规律上的一致。逻辑是撇开了历史表面的偶然性细节,反映历史的必然性过程的规律,是修正过了的历史。历史与逻辑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24.量与事物是完全等同的

错误

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关系,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事物本身的存在,当量变起质变的时候,才会导致事物的变化。论题混淆了质与量的界限,把量与事物的存在等同起来,因而是错误的。

上一篇:导热油锅炉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下一篇:双拥管理系统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