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总复习

2024-05-03

数据库原理总复习(共6篇)

篇1:数据库原理总复习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题

1、什么是效率与效果?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

2、霍桑实验的理论结论是什么?(答案不完整)

一、工人是“社会人”。

二、工人的士气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

三、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四、新型领导方式应当以社会和人际技能为基础。

3、为什么说决策方案的原则选择只能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有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

(1)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对未来的影响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

4、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相比各有哪些优缺点?

集体决策的优点:①能更大范围地汇总信息;②能拟定更多的备选方案;③能得到更多的认同;④能更好地沟通;⑤能作出更好的决策等。但集体决策也有一些缺点,如花费较多的时间、产生“群体思维”以及责任不明等。

5、会区别政策、程序和规则。

『政策』是指导或沟通决策思想的全面的陈述书或理解书。但不是所有政策都是陈述书,政策也尝尝会从主管人员的行动中含蓄地反映出来。政策帮助事先决定问题处理的方法,这减少了对某些例行事件处理的成本。政策支持了分权,同时也支持上级主管对该项分权的控制。政策允许对某些事情有酌情处理的自由,一方面政策并不等同于规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把这种自由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程序』是制订处理未来活动的一种必需方法的计划。它详细列出必须完成某类活动的切实方式,并按时间顺序对必要的活动进行排列。它与战略不同,它是行动的指南,而非思想指南。它与政策不同,它没有给行动者自由处理的权力。组织中,每个部门都有程序,并且在基层,程序变得更加具体化和数量更多了。

『规则』没有酌情处理的余地。它详细地阐明明确的必需行动或非必需的行动,其本质是它反映了一种必须或无须采取某种行动的管理决策。规则通常是罪 简单形式的计划。

规则不同于程序。(1)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2)可以把程序看做是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规则也不同于政策。政策的目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而规则虽然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是在运用规则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之权。就其性质而言,规则和程序均旨在约束思想;但我们只有在不要组织成员使用他们的自行处理权时,才应该使用规则和程序。

6、部门有哪些划分方法?

(1)按职能划分。这种划分具有专业化和把同类活动集中于一个部门的优点。这是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部门划分形式。按照这种形式,企业可分为销售、工程、生产、财务等部门。

(2)按产品划分。它是把生产一种产品或产品系列的所有必须的活动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相应的部门。这种划分有助于利用从事生产某一具体产品或某一产品系列的人的技术专长。

(3)按地域划分。即把某一地区内本企业的全部活动集中起来并组成一个部门。这是联营商店在建立区域性营业处时常采用的形式。一般说来,按地域划分部门要辅之以分权式结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企业总部事实上也不可能管得过多过细。

(4)按服务对象划分。顾客对商品和服务有着各种不同的要求,按服务对象划分部门,有利于在满足不同顾客需要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活动空间。

7、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

管理幅度是指一位主管人员所能直接诶有效地管辖的下级人数,它是部门设置中必须考虑的部门的规律问题。管理幅度的大小,实际上意味着一位主管人员直接控制和协调的业务活动量的多少。管理层次是从企业最高一级管理组织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组织等级,它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一个概念。管理层次实质上市组织内部纵向分工的表现形式,各个层次分别担负不同的管理职能。

管理幅度对管理层次的多少具有直接影响,并最终影响到组织结构的形式。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即管理幅度加大,则管理层次就相应减少,管理幅度缩小,则管理层次就相应增多。

8、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答案不完整)

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

2、工作的内容和性质。(1)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2)下属工作的相似性;(3)计划的完成程度;(4)非管理事务的多少。

3、工作条件。(1)助手的配备情况;(2)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3)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4、工作环境。

9、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案不完整)

(一)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1、组织设计往往并不是为全新的组织设计职务和机构,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遇到的实际上是组织的再设计问题。

2、组织中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最终是要人去完成的,即使是一个全新的组织,也并不总能在社会上招聘到每个职务所需的理想人员。

3、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而不是事和物的集合。

(二)权责对等的原则。

(三)命令统一的原则。

10、了解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一、直线制。直线制产生于工业发展初期,它是一种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组织形式。它产生于手工作坊,当时老板和工场主都是实行“个人管理”,生产、技术、销售、财务等各项事物都亲自处理。因此,这种形式没有职能机构,从最高管理层到最低管理层,实行直线领导。优点:①机构简单,沟通迅速;②权力集中,指挥统一;③垂直联系,责任明确。缺点:直线制把直线指挥与参谋职能合二为一,要求企业领导必须通晓各项管理业务,因而只适用于小规模企业;企业规模一旦扩大,生产与经营活动复杂化,企业领导人就会力不从心,顾此失彼。

二、职能制。这种组织形式的要求是:在企业内设立若干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都有权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即各级负责人除了要服从上级直接领导的指挥以外,还要受多个职能部门的领导。但事实上,职能制只是表明了一种强调职能管理专业化地意图,并不可能也从没有在企业真正实施过了。优点:管理分工教细,有利于工作深入,便于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功能。缺点: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必然是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企业无法统一指挥。

三、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又称直线——参谋制。它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的长处,也避免了它们的短处。它把直线指挥的统一化思想和职能分工的专业化思想相结合,在组织中设置两套系统,一套是直线指挥系统,一套是职能管理系统,即在各级领导者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这种组织形式以直线指挥系统为主,同时利用职能部门的参谋作用,但职能部门在各自范围内所作的计划、方案及有关指示,必须经相应层次的领导批准方可下达,职能部门对下级部门无权直线指挥,只起业务指导作用。优点:既保证了企业的统一指挥,又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缺点:①下级缺乏必要的自主权;②各职能部门之间联系不禁,易于脱节或难于协调;③企业内部信息传递路线较长,反馈较慢,难以适应环境变化。

11、主管人员发管理技能有哪些?对不同管理层次主管人员的管理技能有什么不 同的要求?

(一)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二)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管理者必须能够理解个人和小组、与个人和小组共事以及同个人和小组处理好关系,以便树立团队精神。管理者作为小组中的一员,其工作能力取决于人际技能。人及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三)概念技能。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能够准确把握工作单位之间、个人之间以及工作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了解组织中任何行动的后果,以及正确行使五种管理职能。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12、会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组织中过度的集权与分权不当对组织效率有哪些影响?(答案不完整)

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与此相对应,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过度集权会降低决策的质量、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而分权不当则会造成企业主管领导陷于琐碎的事物,不利于下属发挥特长、增长才干,易使其责任心降低,工作热情减退,工作效率低下。

13、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与强化理论。

14、领导的权力来源有哪些?

(1)强制性权力。强制性权力是建立在惧怕基础上的,一个人如果不服从的话就可以产生消极的后果,出于对这种后果的惧怕,这个人就对强制性权力做出了反应。这种权力取决于使用或威胁使用胜利的处罚,如肉体的痛苦,精神上的打击,对基本的生理及安全需要的控制。

(2)奖赏性权力。奖赏性权力是指提供奖金、加薪、表演、升职或其他任何令人愉悦的东西的权力。

(3)法定性权力。法定性权力又叫职位权,是由组织正式授予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所引起的,指挥他人并促使他们服从的权力。法定权是领导者职权大小的标志,是其他各种权力运用的基础。

(4)专家性权力。专家性权力来源于专长、技能和知识。(5)参照性权力。参照性权力是一种由于领导的表率作用,赢得被领导者发自内心的信任支持和尊重的一种权力。这是与个人品质、魅力、经历、背景等相关的权力。

15、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答案不完整)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适”的领导方式,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即,领导方式受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影响。领导的特征主要指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经历;追随者特征主要指追随者的个人品质、工作能力、价值观等;环境主要指工作特性、组织特征、社会状况、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等。其中,菲德勒还将领导环境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16、沟通的定义?沟通的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从一般意义上讲,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亦称媒介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沟通首先是信息的传递。如果信息没有传递到既定对象,那么就没有发生沟通;(2)信息不仅要被传递到,还要被充分理解;(3)有效的沟通并不是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4)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沟通的方法:

1、口头沟通。口头沟通是指沟通双方以口头语言进行的直接沟通方式。优点:快速传递、快速反馈、信息量很大;缺点:传递中经过层次愈多,信息失真愈严重,核实愈困难。

2、书面沟通。书面沟通是指沟通双方以文字、图画、图表等书面形式为媒介而进行的沟通方式。优点:持久、有形,可以核实;缺点:效率低、缺乏反馈。

3、非言语沟通。优点:信息意义十分明确,内涵丰富,含义隐含灵活;缺点:传送距离有限,界限含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4、电子媒介。优点:快速传递、信息容量大、远程传递、一份信息同时传递多人,可以同时上传或下载,也可面对面实时交流沟通,效率高且廉价;缺点:沟通过程中容易产生噪声,且噪声源不易控制。

17、管理者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人沟通,请谈谈如何克服沟通的障碍?(答案不完整)

1、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正确对待沟通;

2、学会“听”;

3、创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小环境;

4、缩短信息传递链,拓宽沟通渠道,保证信息的畅通无阻和完整性;

5、职工代表大会,每年一度的职工代表大会为大家汇报工作提供了良机;

6、工作组,当企业发生重大问题,引起上下关注时,管理人员可以授权组成临时的专题工作组;

7、加强平行沟通,促进横向交流;

8、利用互联网进行 沟通。

18、会判断预先控制、现场控制、成果控制。(答案不完整)

1、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

2、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其作用有两个:(1)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2)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

3、成果控制。成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由于这种控制是在经营过程结束以后进行的,因此,不论其分析如何中肯,结论如何正确,对于已经形成的经营结果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它们无法改变已经存在的事实。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

19、什么是控制?

从管理学上的角度说,所谓“控制”,是指管理者为了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的要求相一致,按照既定的标准,对组织的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管理活动。在这里,“控制”意味着①校对或验证;②调节;③与一项标准相比较;④行使职权(指令或命令);⑤抑制或限制。

要把握控制的含义,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①控制是管理过程的一个阶段,它将组织的活动维持在允许的限度内,它的标准来自人们的期望。②控制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③控制职能的完成需要一个科学的程序。④控制药有成效。⑤控制的目的是指组织管理系统以更加符合需要的方式进行,使它更加可靠、更加便利、更加经济。20、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的优劣?

(一)内部提升是指组织成员的能力增强并得到充分的证实后,被委以需要承担更大责任的更高职务。优点:

1、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2、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3、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4、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

1、引起同事的不满;

2、可能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使某些不良作风得以发展。

(二)外部招聘。外部招聘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组织外部的众多候选人中选拔符合空缺职位工作要求的管理人员。优点:

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

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3、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外聘干部不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3、对内部员工造成打击。

篇2:数据库原理总复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主 观 题 部 分

三、论述题

36、分析说明人生价值的构成及实现问题。

答:1.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体。作为客体的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主体的个人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自我价值。作为客体的个人对作为主体的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社会价值。

2.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共同构成人的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排斥个人的获取和享受,没有个人便没有社会;另一方面,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是社会性的,它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

3.人的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的过程。人的价值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

(1)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量,从而实现自己创造价值的价值。

(2)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的价值的实践及其程度还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离不开一定的群体或集体。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1:“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材料2:“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 1 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讲话

材料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

问题:请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1)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和他人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自我价值。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社会价值。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排斥个人的获取和享受,没有个人便没有社会;另一方面,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是社会性的,它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

(2)人的价值的实现需要若干条件:

第一,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量,从而实现自己创造价值的价值。

第二,人的价值的实践及其程度还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人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离不开一定的群体或集体。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材料1、2、3充分体现了上述原理。(1)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所以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2)人的价值的实践及其程度还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所以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强本领。(3)人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所以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4)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所以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38.材料1: 黄大年,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秉持科技报国的理想全职回国,他把国家需要视为毕生追求,把服务国家看作自己最好的归宿。

他心系祖国发展和吉林振兴,以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为国家培养凝聚人才,多次受邀赴全国多地指导地方科技建设和经济转型,深入吉林省部分地区推动和协助产业转型,牵头筹划在吉林省建立“无人机产学用基地”和“吉林大学留学生报国基地”。他不计个人名利,2 只想把自己掌握的国际最前沿科技成果和经验全部奉献给祖国,在国内外学术领域和海外归国人才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科研人员和学生的爱戴,得到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曾荣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大学“三育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材料2: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人生价值的内容。

(2)如何正确实现人生价值?

答:(1)人生价值是人的社会价值和人的自我价值的统一。社会和他人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自我价值。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需要的满足,就是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共同构成人的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个人的社会价值并不排斥个人的获取和享受,没有个人便没有社会;另一方面,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又是社会性的,它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前提。

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是他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给予他各种荣誉和表彰,这是他的自我价值得以满足。黄大年同志正是通过实现社会价值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才得到了社会和他人的肯定和颂扬,进而实现了他的自我价值。他的事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2)人的价值的实现需要若干条件:

第一,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量,从而实现自己创造价值的价值。

第二,人的价值的实践及其程度还取决于主体的综合素质。只有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人生价值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个人创造价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离不开一定的群体或集体。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篇3:数据库原理总复习

1. 第一轮复习占用的时间不能过长, 且要注重复习的有效性, 不能照着复习资料念。

第一轮复习是指课本内容的回顾, 复习课不同于上新课, 但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 大部分老师都把课文内容仔细地讲解一遍, 再加上测试、讲评试卷, 一个单元的复习差不多要花上四节课, 甚至是五节课。我便是如此, 因此, 一轮复习到四月中旬才结束。现在看来, 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依照资料的内容, 词汇分析讲得再多, 学生未必能记住, 况且英语词汇的用法多且难, 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并不是件易事。听了一位老师一轮复习的做法, 我认为是可取的。她先是分析文章的结构, 恢复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然后呈现课文中与话题有关的词汇, 帮助学生通过词汇复习课文内容, 只选取当中部分重要的词汇讲解用法。这样以话题为中心, 词汇作为发散的思维和记忆, 达到熟悉课文内容的目的, 此阶段让学生背诵课文的做法不可取。

2. 二轮复习要穿插在一轮复习中。

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听力、书面表达等训练在复习一开始就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做题的技巧方法, 就算不能分门别类地进行系统的复习, 也要把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在一开始就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做题。比如听力的预测技巧, 在没播放听力之前, 通过问题和答案预测对话的内容和正确答案。正确科学的做题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如果把这些方法在二轮复习才运用起来, 则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 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做题的方法, 且根深蒂固了。到了二轮复习时可把专项复习的内容拓展开来, 知识再深化细化些。

3. 狠抓词汇的复习, 精心锤炼基本词。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本词汇, 一切语言学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 有如空中楼阁。对于考纲词汇, 复习时要会读、会写、听懂、知其词性和词义, 晓其用法和搭配, 还要掌握其近义词、反义词、常见的前后搭配关系、句法特点。对于词汇的记忆, 要利用零散的时间, 如课前课后5分钟, 或去食堂、操场上的路上, 或写在纸条上手上, 各个击破。但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把词汇放在语境里记忆, 如, 在句中或文章中记忆词汇。新的高考要求我们不断扩大词汇量, 同时还要理解和掌握一些一词多义的词汇。如:fine除“美好的、良好的、漂亮的”外, 还有“罚金、罚款、处以罚金”等含义。

4. 多读多背课文。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心挑选和修改的英语语言的精华, 是非常规范的英语。每学完一篇课文, 画出文章中体现一定结构和用法的句子及新出现的词组及搭配,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高三时间比较紧张, 全文背诵来不及, 就重点对画线的句子进行背诵;还要注意消化吸收, 在平时做阅读及写作时有意识地运用, 让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多读多背是培养语感的途径之一, 且有助于高考复习和各个题型的击破。

5. 重视对历年高考试题的综合研究, 研读考纲, 把握考试的侧重点及命题方法。

高考试题是研究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窗口。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命题, 因此对其进行一番归纳和综合分析, 把握考试的侧重点, 摸清命题方向, 提高总复习效率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综合近几年来高考试题特点:一是试题难度、题型、测试重点基本保持不变, 二是在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 突出能力的考核。近几年来高考题目设置都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下能否正确使用语言知识, 是否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会思维、分析、推理、概括和判断, 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绝不会考好。三是把阅读作为重点。阅读理解专题所占考查比重最大, 其阅读能力本身直接影响到像完形填空、短文改错等专题的答题。明确了高考试题的特点,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就有的放矢了。高三英语教学过程就是把原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的过程, 是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改善学习方法 (学会自学) 、提高应试能力的过程。

6. 重视方法的指导。

标准化考试是高考制度的一大改革, 命题的角度及风格都与传统的考试方式不同,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有关的标准化理论, 摸清命题方向, 并用于指导学生的实践, 同时介绍相应的答题技巧。如阅读理解题中的客观性试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这一特点就是考查学生对文章事实部分的理解, 所提问题在文中都有一个关键句, 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寻找关键句的能力。作答主观性试题也有法可循, 如要求学生说出文章的中心意思或选标题等, 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短文, 注意全文意思, 并理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把段落大意联系起来, 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一目了然了。只要我们告诉学生主客观题的命题特点和类型, 学生通过阅读考题, 根据各自的特点, 运用正确的答题技巧就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的。

7. 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确保复习效果。

选择正确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完成高三教材语篇教学的同时, 应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完成高一教材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及部分语法的复习。复习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所记忆的材料, 形成有条理的知识结构, 掌握学科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使之系统化。复习课绝不是一份练习, 一支粉笔混45分钟。复习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认真备好课,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已学过的语言知识, 使之形成系统化、网络化、板块化的知识体系, 以利学生巩固掌握。实践证明教师备课认真, 准备充分, 上课到位, 方法得当, 辅导得力就能取得有效的复习效果。

篇4:谈谈英语总复习

关键词:初中英语 素质教育 复习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听、说、读、写"的要求已经提出多年了,这种要求无疑是个全面的要求。这应该是个比较全面的科学。专家们研究表明"听、说、读、写"的关系是密切相连、互相渗透的关系。一般说,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书面表达能力也强;听和读是说的基础,读和写能力的提高又必须建立在听和读能力提高的基础上。综上所述,我们不难断定:培养和提高学习英语能力时,离不开其依赖的基础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及听、说、读、写的训练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前提。这种教学思想与中考总复习并不矛盾。相反地,初三英语总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素质,其教学素质一定好的 。多年来,初中英语教学使我领悟到:要想达到总复习不忘素质教育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坚持听说能力的训练

如上所谈,为了提高素质,初三英语总复习阶段听说能力势在必行,不能忽视,笔者往往采取以下做法:

1、坚持值日生报告制。充分利用5分钟,为学生提供听说机会,在这段时间,教师也经常口述或朗读一些短篇故事、对话,提供听说机会,同时补充一些有关英语口语中表达习惯的差异知识。如英语中用 "Hi" 、"Hi" 、"Dood morning!"等称呼;而汉语则用 "Have you eaten yet?" 或 "Where are you going ?"。其实在英语中,这两句分别是表示你邀请别人与你一道同餐和你对别人不礼貌,你干涉了别人的私事。

2、复习每篇课文前,通过听新教材课文录音,模仿了地道的英美人语音、语调,恢复了听力练习,也使学生再现课文的内容。

3、适当补充难易适当的听力练习,再强化听说能力。

(二)"听写"要贯于英语教学始终

由于"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初三毕业班的不少老师忽视了听写,甚至取消听写。笔者认为这种情况有悖"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上高中后反馈信息证明了听写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坚持始终。我教过的大部分上高中学生说:"初中听写的效果对他们上高中听语音课感到容易" 。有的来信写道:"Dita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English class.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English further."。几年来,我在毕业班坚持三听写:①听写单词、短语、写出划线音标。②听写课文有关段落。③听写结构简单、没有生词的材料。(如:便条、书信、通知等)从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

"读"有两种概念。一是出声"朗读"(即:念"),二是不出声"阅读"。在毕业班复习中,自然以后者为主。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们认为,阅读技能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是顺利完成阅读能力方法。它有三个基本的要素速度、理解、和词汇量。通过阅读同学们可以培养自己语感,而语感又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从中考角度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占重要地位,所以阅读训练在英语学习中是显得尤为重要的一环。

①强化阅读训练。英语阅读与其他学科不同,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学好,也不是几个就能突击的。它需要平时点点滴滴、日日夜夜积累的。要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求每个学生每日做一篇阅读理解题,每日在打印答题卡上写一个句子,让学生交上来批改;然后下堂课时在班上让学生讲这一篇短文的大意;尔后,就对学生错得最多的问题进行分析。由此而来,学生们的自觉性就慢慢提高了。为了让学?quot;热"起来,进一步提高阅讀水平,老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恰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每日读两篇短文。一篇即要看又要做后面的题目,谓之精读;一篇只看不做,培养语感,谓之泛读。持久下去,学生们一拿到阅读题就进入阅读的状态。这样强化训练:一来,适应中考;二来,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②教会学生带着问题理解。理解对阅读能力有决定性的意义,教师应设计一些合理的阅读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前、中、后都要向自己提出些问题;并鼓励学生都用自我提高的阅读 方法。

③训练学生阅读速度。我们在复习中一段时间进行单项训练,在限时的阅读(每分钟60左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纠正"回视"的坏习惯,培养"跳跃式"阅读法,逐步扩大"识别间距"和逐步克服"心译"的依赖。这样做,使学生在做完形、阅读理解、是非几类题时就不会感到棘手了。

④词汇的掌握对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影响。掌握词汇越多,阅读速度才能越快,理解程度才能越深。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诚然有量变到质变,大多数的学生提高阅读的技巧,也就是他们的素质 - 潜能增加了。

(三)素质教育在活动中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系下良好基础。所以,我们不论在课内、外都要善于组织引导去培养、去发现那些优秀语言学习者,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欲望,给他们创造语言表达和各种机会。要培养毕业班的学生有这样的素质,就必须利用课外活动,开展书法、词汇、讲故事、演讲等竞赛,组织"国庆"、"元旦"、"五一"英语朗读会、英语晚会,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校外"英语角"活动,只要有机会就鼓励他们与"老外"交谈。对那些表现好的,效果显著者,发点小奖品,以资鼓励。

总而言之,课堂改革就是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素质教育决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加紧实施,否则很快就不适应当前改革的步伐。不仅低年级是这样,毕业班尤为如此。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虹桥中学)

篇5:数据库原理总复习

7、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

8、洛克说:“凡是在理性中所有的,最初无不在感觉之中。”(A.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9、“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典型的(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种观点是说(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11、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D.反映论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1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

14、所谓认识的主体是指(D .是从事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实践着的人

15、认识论中的主体性原则是指(D.主体的能动性

29、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达认识客体含义的是()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30、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B.第一体和第二性的关系

3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3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一个完整认识过程的是()D.实践—认识—实践

33、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和道路是(C.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34、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35、人们认识的起点是()C.感觉

36、在认识的起点的几种提法中,正确的是()D.感觉是认识的起点

37、认识的初级阶段是(D.感性认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3、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

4、“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的意思是 D.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5、社会活动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社会规律是(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6、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C.它们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

7、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B.自然规律是自发的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实

8、人的活动受着社会历史条件及其规律性的制约,这种制约性表现在()A.人们的思想动机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发展规律制约人们思想实现的程度

9、“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A.唯物史观

10、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生产劳动

1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1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中的钥匙,因为劳动是(B.人的生命存在和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13、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C.社会劳动

14、因为人们有选择能力,因此(D.人们可以发挥主体能动作用

15、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趋势这个问题的正确观点是(A、社会进步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观点

16、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A.前进的、上升的

17、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共同点是(B.它们都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1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19、社会存在(B.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0、下列各项中,全面表述社会存在含义的是()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1、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需要通过(A.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3、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D.生产方式

24、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25、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生产方式

26、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指的是(D.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7、地理环境要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必须通过(D.对生产过程产生影响

28、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A.生物圈

29、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A.绿色植物

30、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C.有很大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31、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B.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来实现

33、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C.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34、联结人与自然的中介是(B.生产劳动

35、许多地方环境污染发展成为社会公害,这是()D.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

36、社会规律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区别B.自然规律是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有意

37、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38、广义的经济结构是指(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3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40、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A.生产力

41、生产方式所体现的关系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42、生产方式之所以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A.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都是在它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

43、生产力的含义是指()D.人类改造自然、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44、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B.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45、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46、生产力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者

47、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

48、生产资料包括()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49、在劳动资料这一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B.生产工具系统

50、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5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衡量社会进步B.根本标准

52、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生产工具的状况

5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54、在当代,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这主要是D.它在当代的物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55、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的关键是()C.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56、生产关系是指()D.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57、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或起决定作用的内容)的关系是()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58、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59、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所依据的标准是()A.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

60、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是(B.奴隶社会

6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62、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由(B.经济原因引起的6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B.生产力的发展

64、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以()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

65、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66、上层建筑是指(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67、国家属于()B.上层建筑

68、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69、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70、社会形态是()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71、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72、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D.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7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B.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期,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74、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

75、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C.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绝大部分社会科学 76、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C.自然科学以及一部分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77、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属于(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78、全部意识形态的核心是()D.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79、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贯彻主要是通过(D.政治暴力的强制来维持

80、宗教是()D.统治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颠倒的反映

81、道德的特点在于()B.它是靠社会舆论、人们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起作用的精神力量 82、艺术的特点是(B、用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通过美的感染力影响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 63、资产阶级法律的根本原则是()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84、上层建筑是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B.国家政权 85、简单地说阶级的实质是()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86、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

87、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C.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88、国家的起源在于它是()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89、组成国家的暴力机构中,最主要成分是(B.军队 90、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B.国体

91、马克思主义认为,国体是(C.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92、国体与政体之间的关系属于(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93、国家的消亡是指()C.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 94、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A.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95、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B.直接动力

96、严格科学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97、社会革命首要的基本的标志是(C.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移到革命的进步的阶级手里

98、促使无产阶级革命主观条件成熟的关键是(D.建立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党 99、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B.革命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00、主体选择是指作为历史主体的人,从自身的需要和知识结构等出发,根据历史的客观条件和发展趋势确定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向的活动,这说明(B.承认主体选择作用与承认历史决定论并不矛 101、认为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0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8、人的本质在于()D.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09、下列关于人性的看法,属于正确观点的是()D.人性是在社会中形成的110、人的价值具有二重性,具体表现为个人的()D.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111、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112、衡量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D.看他对社会和人类是否作了贡献及其大小 113、在价值关系中,人与物的区别在于,人(B.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

11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意义的关键是()B.处理好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115、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是什么样的,主要取决于(A.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

116、唯物史观认为,所谓自由是指()C.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篇6:高三总复习生物复习计划

一、复习计划

争取在4月底前结束这学期的新课,第一阶段全面系统复习一遍,要求以课本为基础,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时间大概是2个星期左右。重要知识点重新过一遍,中考考试内容中基础知识占70%以上,所以这个部分很重要。

二、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给不同的训练内容,争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不是要给予他们太多太多的试题去做,如果这样的话,我们会耗尽他的精力和时间,练习资料要选用经典题型,能够指引学生不断思考和从中能够领会到生物知识和解题技巧的那种。

三、研究考试说明

明确考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了解题型,把握复习方向和目标和复习广度和深度。中考考试说明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老师要仔细的研究和总结出来,教授给学生。

四、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

上一篇:班级模拟招聘会新闻稿下一篇:看穿面试这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