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电网损耗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降低电网损耗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电力企业对于电网能耗的降低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也开始加强了对降低电网能耗的技术研究力度,并借此让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就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几点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一篇:降低电网损耗论文

基于县级电网损耗降低的无功电压管理强化分析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满足企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电力需求的同时,也需要降低电力损耗,降低能源浪费。在县级电网运行过程中,经济、技术及管理等方面都会影响电网运行,造成浪费。文章介绍了基于县级电网损耗降低的无功电压管理强化,以此来分析加强无功电压管理和降低县级电网损耗。

关键词:县级电网;降低损耗;无功电压管理

电网线路运行过程中,保持无功负荷平衡是降低损耗的主要环节,并且无功平衡也会对电网电压水平产生影响。电网传输期间会损耗一定电能,而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虽然都会引起电流损耗,经相关证明,电网电能损耗中无功功率占到主要部分。而电能损耗也与电压有一定关系,在用电高峰期,过大负载损耗超过变压器铁损,提高电压水平能够降低电能损耗。基于县级电网损耗降低的无功电压管理强化,可降低损耗,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

1 县级供电企业无功电压管理现状

大多数地区县级供电企业在建设无功电压管理时,在35kV变电所内采取集中补偿,是由于35kV部分功率有着较高因数,主网线损较低。而10kV配电网的无功补偿缺乏充足的容量,缺少科学有效的无功管理措施。县级供电企业在建设10kV配电网时,经相关检查统计分析,有50%以上的10kV线路月平均功率因素无法满足农村电网无功电力管理办法的制定标准。用电高峰期时,线路末端的电能质量无法满足电力需求,使线路损失很大的电压。而无功功率因数低,有着较大的电压损失,增加了线损,给企业带来了较大损失,电量销售期间也会受到影响,限制了销售量。因此,必须要加强无功电压的管理,降低电网损耗。

2 无功电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未足够重视无功管理工作。县级供电企业在开展无功管理时,时间较短,理论、技术等方面都未得到完善,而管理人员在无功电压管理中,并没有树立高度的管理责任意识,并且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经验去管理无功电压,业务水平无法满足电压管理需求。同时,县级供电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虽然制定了管理方法和考核方法,但没有贯彻落实,使电压管理出现

问题。

(2)管理人员未足够重视无功管理。许多县级供电企业在建设配变台区时,没有安装无功表,这时就无法把握无功电量和功率,也无法考核台区的功率因素。有些配变台区在安装无功表后,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进行抄表工作,也没有采取相应的基础数据,在计算补偿容量时,无法准确有效计算。

(3)资金影响。县级供电企业在建设10kV配电网时,无功补偿缺乏足够容量。在建设无功补偿线路时,采取10kV线路,而全电网10kV线路的百分之几才是无功补偿的线路,而安装无功补偿的公用配变也较少,使无功补偿容量少之又少,在补偿时也无法分区、分压进行,无法有效保持平衡。而县级大多数无功补偿是采取静态补偿,几乎没有使用动态补偿。

(4)县级供电企业在建设10kV线路或10kV以下的配电网,会有较多的电容器损坏,可用率较低。管理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没有定时对电容器进行巡视和管理,而疏于管理使电压出现较大损失。并且在建设10kV线路时,没有合理安装电容器或者过小电容器容量无法满足配变台区的发展。

(5)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上升,有功和无功电量都得到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由于经济、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限制,从而无法预测电量增长,使得无功补偿工作没有得到预先准备,导致功率因素较低。

(6)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我国在制定功率因数时,没有对小于100kVA用户的功率因数设定标准,而且大多数用户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在设计时也没有考虑无功补偿,但是当过多无功补偿被忽略时,浪费过多电量。

(7)用户在初装配网时,为了节省资金成本,避免在考核功率因数时没有过关而出现的惩罚,在安装变压器时,会采用多台的小容量变压器代替单台大容量变压器进行供电,使得在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管理问题。另外用户没有重视无功管理,没有全面认识无功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一些地区没有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或者在安装无功补偿设备时没有安装无功表进行考核。

(8)变电站主变在安装时,采取无载调压,无法对电压进行实时调整。农村线路有着较长的供电半径线路,而且负荷波动也比较大,当负荷较重时,线路末端的电压处于较低状态,当负荷降低时线路前端电压

较高。

3 加强无功电压管理,降低县级电网损耗

措施

(1)提高功率因数。将配电线路的功率因数进行调整,使电容器自动补偿可以随时和就地补偿相结合,提高功率因数,增强电压质量。为了降低电网损耗,提高功率因数和电压质量,使配变可更好供电,加大设备出力,减少电能损失。在安装10kV线路无功补偿时,需选择合理的安装位置,可以在线路前端三分之二的地方安装。同时,无功补偿装置需有较高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具有较为灵敏的反应。比如富蕴供电公司为了降低损耗,在选择无功补偿装置时,制定统一的装置选择产品,必须保证无功补偿装置质量好、科技含量高、自动投切及时及反应灵敏。

(2)合理的无功补偿。供电企业对电力用户接电时,需对无功电力和功率因数进行考虑,当无功电力无法做到就地平衡,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无法满足规定要求时,供电企业要拒绝与电力用户进行供电。因此,当某些地区在增加变压时,必须要对无功补偿进行有效设计,并要严格控制和管理,保证无功补偿的合理性。

(3)电力用户在没有安装无功表时,需要重新进行安装,并要考核功率因数,使用户可以主动安装无功补偿设备,增强功率因数。新增电力用户必须要安装无功表,并及时考核,保证无功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另外,管理人员要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抄表,并准确计算,保证功率因数可以根据电费而进行

调整。

(4)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无功电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都是和工作有着密切关系的。供电企业结合电力人员的工作岗位,积极开展培训工作,使电力人员可以全面了解无功电压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工作中积极运用。并且管理人员在具备了高度责任意识和技术能力后,提高对无功电压的管理水平,降低电网损耗。

(5)采用有载调压设备。供电企业在不同负荷情况下,对电网运行电压进行调整,做好电网的无功平衡工作。这时增加发电机端口电压,提高功率因数,采用无功补偿装置。因此,采用有载调压设备,根据用户对电压要求,适当减少电压运行,减少电网空载损耗,提高电压运行效率。

4 结语

在加强无功电压管理水平中,也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制度,根据无功电压现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定和建设制度,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规范制度进行工作,并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有效降低电网空载损耗。

参考文献

[1] 孙玉莲,徐立新.浅析加强无功电压管理 降

低县级供电企业线损[J].新疆电力技术,2013,3

(2):782-784.

[2] 章丽江.试析县供电企业无功电压管理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J].机电信息,2013,8(25):4056-4057.

[3] 郭云川.电网无功电压管理系统及应用思路研究

[J].科技资讯,2011,10(19):1012-1013.

作者简介:杨艳(1968—),女,重庆人,国网凉山供电公司调控中心。无功电压网损管理负责,电力工程师。

作者:杨艳

第二篇: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技术措施

摘 要: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电力企业对于电网能耗的降低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也开始加强了对降低电网能耗的技术研究力度,并借此让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就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几点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电网 电能损耗 技术措施

电能损耗也被称作为线损,其是电力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并能够直接反映出该电网系统的规范设计、生产技术以及运行管理水平,因此,在电力企业的日常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电网系统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其线损管理工作还存在有一定的薄弱处,并难以取得良好的线损控制效果。因此相关的电力企业也就需要对现有的线损降低技术措施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电网电能损耗降低效果。

1 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重要意义

在电能输送的过程中,其需要经过比较多的输配电设备,并会因为这些设备上所存在的阻抗而导致电能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这些电能多是通过发热的形式从空气和介质中散发的,其电能损失量与输入端输入的电能量比值也就是线损率,其不仅仅会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浪费,还会导致发变电设备出现负载率降低等情况,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电网系统的运行质量以及运行效益。为了取得良好的线损降低效果,其也就需要涉及到电力技术、电力管理以及电网规划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电力企业在电网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之中,需要根据该电网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线损降低方案的合理选择,从而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并保障该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电网线损管理工作的加强,其能够节约大量宝贵的电力资源,对于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通过电网电能损耗的降低,还能够缩小我国电力行业与国际上的差距。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将电网电能损耗的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技术措施研究工作。除了技术措施的不断研究与完善之外,还要求电力企业能够构建一个完善的电网电能损耗管理制度,并需要严格遵循该制度来进行我国电力系统的改造以及规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电网降损效果,并且能够促使该电力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 降低电网电能损耗的几点技术措施

2.1 进行电网结构的优化

随着我国城乡负荷的不断增加,使得原有的配网负荷也变得越来越重,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通过优化电网结构以及缩短供电半径的模式,来保障电能输送的质量。通过将110~220kV的高压电引入到城乡负荷中心中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方法。在该改造方法的基础上,保障低压配电变压器的短半径、小容量、密分布布置,然后采取放射性的供电模式,其也就能够让周围线路的供电半径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从而提高该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并能够使得线损率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通过在城乡负荷中心引入110~220kV高压电的模式,能够使得电网的运行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调整,安全经济性也能够得到改善,对于一些重载线路供电压力也能够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在这一基础上,110kV的电网损耗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从而起到良好的电网结构损耗降低效果。

我国现阶段的电网技术改造主要指的是升压改造模式,在电网的相关计算过程中,其有功损耗△P=(P2+Q2)R/U2。对该公式进行分析,发现在负荷功率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其电网的电压值和有功耗损呈反比关系,因此,通过提升电网输送电压的模式,能够使得有功能耗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电力企业在进行电网技术改造的过程之中,也就可以将电压的提升作为降低电能损耗的一项重要基础措施。对于一些非标准电压等级的线路以及电网,也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积极进行升压改造处理,并使其电网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现阶段电力系统负荷增长的实际需求,从而起到良好的线路损耗降低效果。

2.2 线路的经济运行

线损的数值也会随着电流以及电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其与电流的平方也呈现为正比关系,因此,电能输送过程中的电流值对于线损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电力企业在进行电能输送的过程中,除了保障导线上的电流能够充分满足安全要求之外,还需要充分注重其电流的经济运行性。如果线路中的经济电流较之其安全电流要小,其就会直接导致该线路的电能损耗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会直接影响到该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线路经济运行的改造过程之中,要求长期按照经济电流的要求来运行,并需要在短时间内按安全电流进行控制,这样就可以在保障线路运行安全性的基础上,使得其线损得到有效降低。此外在对电网系统中的线路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中,对于一些运行电流比较大、横截面较少的线路还需要借助于更换导线、改变运行方式以及转移负荷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该线路的电流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能够充分满足电路运行安全性的相关需求,来让该电力企业的电能输送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3 主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包含的所有并联运行的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也是根据变压器自身的损失大小来进行确定的。变压器所产生的损耗一般有铁损和铜损两种类型,在变压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其铁损基本保持不变,故被称作是不变损耗,而铜损则会随着变压器负荷的变化而进行转变,其也被称作是可变损耗。就变压器损耗以及负荷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得出当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保持一致的情况下,该变压器的效率最高,这也就表明了变压器在铁损和铜损相等的情况下,其运行负荷最为经济,并能够有效避免电网中的电能损耗。在这一基础上来对主变压器进行优化改造的过程中,也就要求电力企业首先对变壓器的负荷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然后算出当前运行负荷下其投入的变压器容量以及台数情况,从而使得变压器能够在最经济的状态下进行运行,来获得良好的电能损耗降低效果。

2.4 进行补偿设备的合理设置

一般情况下有功功率的传输主要和送端电压超前于受端电压的相角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无功功率的传输则主要是由其电压的幅值来决定的。但是在电网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障线路的运行安全性,还需要将线路电压保持在额定电压的(1±5%)p.u左右,因此与有功功率的传输进行对比,其进行长距离的无功功率传输也具备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在进行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配置,其也就对于该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提升、电网电压质量的保持以及网络损耗情况的降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就地平衡以及分级补偿”的原则,在具体的无功补偿装置设置过程中,需要将分散补偿作为主要的补偿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压补偿与低压补偿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做到分层分区的平衡补偿,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满足各个区域不同电压等级的网络电压标准。

我国现阶段在进行无功补偿的过程中,其多采取的是终端补偿模式与杆上补偿模式这两种类型,其中杆上补偿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线路比较长、负荷较重以及电压质量较差的电力线路,其补偿设备多为并联电容器。此外变电站其电容无功补偿的需求量和变电站的负荷情况还呈现为正比关系,因此,就需要在补偿装置的设置过程中需要重视到负荷量这一因素。

2.5 进行新型节能型变压器的应用

为了提升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并起到良好的电网电能损耗降低效果,也就要求变电所中应当有2台主变进行并列运行,其运行功率还需要根据临界负荷值来进行确定。此外主变还需要充分强调运行的经济性,因此,当变化的负荷量小于临界负荷的情况下,需要切除一台主变的运行,而当变化负荷量大于临界负荷时,则需要2台主变进行同时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其运行的经济性,并能够取得良好的电能损耗降低效果。

我国部分地区现阶段还应用的是10kV的配电变压器,其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有配变容量选择不合理、安装位置不合适等诸多问题,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会存在有空载时间过长等诸多因素,从而导致出现配网电能损耗严重等情况。因此进行节能型变压器的合理选择和应用,并不断提升公变平均负载率。为了取得这一效果,就需要相关的电力企业进行高能耗变压器的强制性淘汰,然后根据电网的实际运行状况,来进行变压器台数以及容量的合理选择,在具体选择过程之中还需要保障配变的运行经济模式,从而保障该电网运行的经济性以及节能型。

2.6 进行检修情况的合理安排

在检修运行模式下,电网其运行的功率损耗以及电能损耗情况较之正常运行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也就要求电力企业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检修的计划性,并需要配合工业用户们来完成相应的设备检修以及线路检修工作。在具体的电力检修过程之中,还需要进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合理应用,还需要尽可能缩短检修时间,必要情况下还需要通过带电检修的模式来完成相应的检修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检修过程之中电能运行所产生的线损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并能够使得整个电网的运行损耗得到有效降低。

3 结语

电力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线损降低效果,也就需要将电网的电能损耗工作作为一项综合性的长期系统工程,并需要就技术角度、电网规划建设角度以及管理角度等多个环节来进行考虑,需要不断加强对降低电能损耗相关技术措施的研究力度,而只有在结合了我国电网发展情况以及运行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来采取合理有效的电网降损技术措施,才能够让我国的电网线损得到有效的降低,并借此来促进我国的电力行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浅谈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9):157-158.

[2] 范勇招,李青.有关影响线损的因素及降低线损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672-673.

[3] 张涛.用电检查工作对降低线损的影响分析[J].大科技,2016(3):60-61.

[4] 郁加锋.有关影響线损的因素及降低线损技术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6):4302-4303.

作者:周勇

第三篇:国外降低生鲜蔬菜物流损耗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生鲜蔬菜等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而提升我国生鲜蔬菜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大幅度提高蔬菜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发达国家蔬菜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组织化程度高、物流信息化水平高,储运和包装加工技术先进,因而物流速度快,物流成本低,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一般只有10%,蔬菜在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仅为5%。但是我国生鲜蔬菜在流通过程中,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却高达60%以上,蔬菜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也高达30%。这大大提高了城镇居民的支出,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我国要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蔬菜损耗,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构建良好的蔬菜物流系统,解决蔬菜“买贵”和“卖贱”的问题迫在眉睫。

一、国外降低生鲜蔬菜物流损耗的先进经验

在先进的物流理论指导和丰富的物流实践中,无论是在蔬菜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还是在降低蔬菜物流损耗方面,发达国家都积累了很多先进的经验和方法,非常值得我国去学习和借鉴。

(一)蔬菜生产规模大,物流组织功能完善

发达国家蔬菜物流成本低、效率高,蔬菜生产规模大,物流组织化程度高是主要原因之一。例如美国主要是采用农场式的大规模蔬菜生产,农业协会和产销一体化组织,基本构成了当代美国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主体,承担着美国蔬菜物流的主要任务。在美国的蔬菜营销中,最主要的销售方式是农场主直接与大型超市、产地中间商、生产合作社以及批发企业签约,这种签约方式几乎占到蔬菜销售总量的的98%。而在美国,“美国农业联合会”和“全国农场主联盟”拥有150多万农场主会员,他们都是直接签约的受益者。在日本,农业协会在生鲜蔬菜物流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日本农业协会需要负责生鲜蔬菜的加工、包装、储运、分级等一系列工作。而生鲜蔬菜供应链的主要收益也是通日本农业协会返回菜农。拥有日本“农协”会员资格的农户高达97%,而经由农协的蔬菜销售总量占比达90%。此外、瑞典的合作社也都是一些很有影响力的组织。发达国家的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这不仅能提高蔬菜流通效率,而且能降低蔬菜流通成本,尤其在开拓国外市场方面更具优势。

(二)蔬菜物流基础设施先进,物流管理方法先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备投入。各国政府注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销售网点的合理布局。美国有着十分发达的交通运输设施,铁路、公路、水运四通八达,一些蔬菜收购站、仓库、加工厂都有专门的铁路线。日本政府投资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比如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新十线铁路运输网、流通聚集地、高速公路网等等,为蔬菜物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发达国家不仅拥有发达的海运、铁路、公路运输网络,还拥有布局合理的批发市场。据统计,日本生鲜蔬菜总量约90%要进入批发市场销售。荷兰的冷链物流业非常先进,荷兰的人均制冷和冷冻容积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农产品物流中大多数公司都具高科技的的制冷技术设备。

(三)蔬菜物流信息化水平高,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发达国家的物流信息化程度高。以日本为例,日本已经建立起批发市场的全国物联网,而且已经联网全世界主要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管理与经营制度极其规范,起到了信息中心的作用,通过这个信息中心基本可以实现物流、商流以及按样品交易。而且日本的绝大多数零售商店都安装了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系统),不仅做到了交易双方联机联网,而且有机地将农产品批发业和农业加工业联结起来,使得流通效率获得大幅度提升。而在商品零售服务方面,电子网络销售比较盛行,消费者只要网上订货,运输公司就可保质保量送货上门。再比如美国也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系统。各种蔬菜等生鲜农产品网站、信息咨询公司为农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也为蔬菜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荷兰建立了高度发达的营销平台和信息中心,能够及时了解世界各地市场的需求。并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

许多发达国家有着先进的储运技术和包装加工技术。如加拿大生产者对蔬菜的分级、包装非常严格,蔬菜的储存、运输大部分通过冷链物流,减少污染和损失。加拿大蔬菜损耗仅为5%,是中国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是中国的1/2。以日本为例,许多生鲜蔬菜加工工厂就建在港口附近,生鲜蔬菜到达港口之后可以实现快速转运到加工工厂进行再加工和包装,从而大大降低蔬菜的损耗率、增加了生鲜蔬菜的附加值并提高了蔬菜的标准化程度,之后通过完善的冷链物流运输到国内各零售环节。

(四)流通环节少,流通模式以直销为主导

国外蔬菜物流流通环节少、速度快、成本低、营销效率高,流通模式以直销为主导。蔬菜在采摘、运输、储藏加工过程中损耗极低,北美发达国家蔬菜损耗率最低能达到2%以下。上述发达国家生鲜蔬菜的生产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基本上都具有生鲜蔬菜规模化这一要素。而发达国家蔬菜流通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在蔬菜生产产地和超市、配送中心以及团购者之间的流通渠道相当畅通。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全世界最为完善和先进的生鲜蔬菜远销体系。在美国,其生鲜蔬菜流通主要采取两种方式:第一,蔬菜生产者委托蔬菜代理批发商直接在批发市场上销售;第二,蔬菜生产者饶过批发市场环节,同批发商以及大型零售商直接签订大单合同。据相关资料统计,每年美国有78.5%的蔬菜是从生产产地通过配送中心直接送到零售商那里。欧洲蔬菜流通模式大多数通过大型批发市场,如荷兰的蔬菜从田地到国外市场不超过24小时,做的是最好的。而在法国,构建比较完善的国家公益性批发市场就高达20几个。由于这些国家蔬菜流通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损耗小等特征,因此其蔬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强。

(五)重视专业物流技术人才培养

荷兰物流专业学术水平较高,在课程设置上,从商品学、管理学、市场学、国际贸易到配送、仓储、海陆空运输等多个学科培养学生实用的物流知识和技能,打造每一个专业的、高水平的国际物流精英。荷兰对从事物流业的专业人才有严格规定,必须拿到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业,因此荷兰从事物流的相关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素质。而其他发达国家,比如法国、德国等同样重视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采取的教育和培训形式多样,并且非常注重实际操作和应用,每年培养出包括叉车司机、物流师以及IT网络工程师在内的数以万计的物流人才,构建了专业化的物流人才团队。

二、 我国和国外生鲜蔬菜物流发展的比较分析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积累了先进的降低物流损耗的丰富经验。反观我国,蔬菜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物流基础设建设不到位,蔬菜流通存在环节过多、损耗严重等问题。同时,我国蔬菜物流技术水平也无法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提并论,蔬菜物流信息系统更是不值一提。此外,我国蔬菜物流主体还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离散型大、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专业的蔬菜物流技术人才等特征,这些都造成了我国蔬菜物流成本高,损耗大。

(一) 蔬菜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蔬菜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不完善,农村高等级公路较少,没有健全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部分农村路况不好、交通阻滞、设卡收费,使蔬菜物流成本和经营风险加大;其次,蔬菜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短缺。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70%的蔬菜运输汽车是敞篷卡车,只有30%是密封式箱式汽车,保温厢式的冷藏车还不到10%。蔬菜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程度低、蔬菜物流专用技术设备短缺,再加上蔬菜生产的季节性和上市的大量集中性,造成蔬菜不能及时上市,损耗严重;再次,缺乏专业大宗蔬菜物流中心和专业的冷藏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不能满足蔬菜流通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先进的储运设备、技术和包装加工技术,使得他们的蔬菜物流体系发达、高效。

(二)蔬菜物流环节多、链条长、损耗大

蔬菜物流环节多、链条长,损耗大是我国蔬菜物流的主要问题。蔬菜经由菜农到消费者手中,必须经过蔬菜种植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消费者等诸多环节。在整个蔬菜流通环节中,由于链条过多,仅仅运输一项任务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运输过程中蔬菜就会变色变质,损耗率能达到25%-30%,而国外发达国家的蔬菜损耗率大多是控制在5%以下。比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蔬菜运输以冷链物流为主,蔬菜从田地到消费终端过程中的损耗率仅为l%~2%。芬兰蔬菜主要以市场经济规律的流通模式为主,蔬菜经各类批发市场集散、交易、形成价格后,再经零售商或者加工企业等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荷兰、法国等不少国家也采用这种模式。我国的蔬菜流通环节过多,蔬菜产品需要经由蔬菜产地、中间商、批发市场等诸多环节,才能最终到达消费者那里。在各流通环节中,又无法避免层层加价,以致于当蔬菜送到消费者那里时,价格会暴涨2-3倍。

(三)蔬菜物流组织化程度低

我国蔬菜物流组织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营物流。当前我国蔬菜的生产经营模式仍然以分散的农户为主,生产分散,流通能力弱。很多情况下,还处于农户、经销商以及小商小贩自行运输的低级阶段,几乎没有什么系统的组织,投入的资金和规模也相当有限,并且运输中缺乏冷藏设备,蔬菜在运输途中损耗率极高。而对大大小小的商贩,要么烂在田里、要么贱卖转入批发商手中,推迟了蔬菜的分拣入市,浪费较大;二是采用蔬菜批发市场营销模式。有很多地方的蔬菜是转移到异地销售,需要仓储、长途运输都存在较大的损耗,例如北京蔬菜主要来源于山东,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有极大的损耗。西安的蔬菜流通渠道分散无序,导致蔬菜价格波动较大。

(四)蔬菜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蔬菜物流信息化早已被国外发达国家应用到了蔬菜物流体系之中。而我国相关农业部门虽然大多建有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但是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基本是形同虚设。因此,我国蔬菜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不仅无法同世界接轨,也严重滞后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另外,蔬菜信息化网络体系非常薄弱,尤其是农村蔬菜物流信息队伍严重缺位,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大大弱化。蔬菜物流信息化还存在着信息质量低、信息传递面狭窄以及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例如西安虽然在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是没有健全的农村信息队伍,蔬菜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民,造成生产决策和蔬菜物流的盲目性。近年来我国大力培育了一些蔬菜物流龙头企业,但是也存在着市场信息不畅从而导致流通环节与生产环节脱节、产品积压损耗严重等现象。

(五)缺乏第三方专业化的蔬菜冷链物流公司

目前国内蔬菜冷链运输率不足10%,每年损耗高达700亿元。我国蔬菜在采摘后,多通过自然冷却,然后分拣装箱,异地运输多采用常温车运输,面对蔬菜高温易腐的特点,我国很多地方多采用“冰块+棉被”置冷。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缓慢。由于我国农业投资结构不合理,冷链物流需要的投资大,所以我国的冷链物流体系还很落后,目前冷藏汽车的数量仅仅2万辆左右,冷藏库的数量还不到2万座,人均拥有冷库容量仅仅7公斤而已,用于蔬菜运输的冷藏车占物流货运汽车的比例居然连5%也不到。以我国苏州为例,绝大多数易腐品装车还是露天作业,高达80%~90%的蔬菜采用普通卡车运输,而在运输过程中仅仅采取加冰块、棉被、帆布等传统方式保温。我国冷链设施和冷链装备的严重不足,造成生鲜蔬菜在运输中损耗严重,而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拥有第三方专业化的蔬菜冷链物流公司负责运输,整体蔬菜冷链流通率达到95%以上,因此蔬菜物流损耗非常小。

三、构建完善蔬菜物流体系,降低蔬菜物流损耗的对策及建议

与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蔬菜物流体系相比,我国物流服务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于对蔬菜物流理论研究较少,我国目前缺乏对蔬菜物流实践的专业理论指导,因此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对此加以重视,除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还要鼓励和支持相关专家和学者,要紧密结合实践,有意识地展开对蔬菜物流的理论研究,为早日建立我国完善的蔬菜物流体系,降低蔬菜物流损耗服务。

(一) 减少蔬菜流通环节,缩短物流链长度

积极借鉴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流通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我国蔬菜流通模式,逐步缩短蔬菜物流链的长度。建立批发市场主导型流通模式,化解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完善批发市场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高效的市场竞争规则,节约蔬菜产品交易时间和交易费用,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受益。建立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引导和促进连锁超市企业自己种植蔬菜,直接运输到终端市场出售的经营模式。构建和完善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可以缩短蔬菜物流渠道、降低蔬菜损耗、减少物流成本,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以使消费者享受到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周末车载蔬菜市场,解决农民进城售菜的老大难问题,而且有助于平衡供需关系,降低和稳定城市菜价,管理通胀预期。

(二)注重蔬菜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我国蔬菜流通基础设施相对于发达国家较为落后,针对我国目前蔬菜流通基础设施的薄弱方面,蔬菜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乡村铁路、公路网络建设,争取实现村村通公路,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设施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条件。二是要建立符合鲜活蔬菜的储藏保鲜体系,加强蔬菜储运冷藏设备的建设,如预冷保鲜设施、冷藏汽车、机械冷冻库、气调库等。三是要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相关设施建设(特别是产地蔬菜批发市场相关设施)、蔬菜物流中心、专业的蔬菜集成保鲜中心、蔬菜加工配送中心的基础建设。如逐步建设配套的蔬菜拍卖交易大厅、电子显示屏、蔬菜加工设备、以及农药残留超标检测设施等。积极开通蔬菜的“绿色通道”。蔬菜商流、物流、信息流顺畅进行的前提条件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三)积极发展专业化的第三方蔬菜冷链物流公司

众所周知,生鲜蔬菜在运输中对温度、湿度等因素有很高的要求,而积极发展专业化的第三方蔬菜冷链物流公司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难题。先进专业的物流公司是美国、荷兰等国家蔬菜物流产业的主要支撑,为其蔬菜物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借鉴美国、荷兰先进的蔬菜远销体系,我国也应通过有力的政策扶持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发展,加大对冷库、冷藏车等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做好制冷、保温、监测等要求。因此,政府必须鼓励和支持发展第三方蔬菜冷链物流产业,探索建立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构建全国冷链物流网络,形成一体化的区域联动模式,实现蔬菜全程冷链运输。

(四)进一步提高蔬菜物流技术水平

在构建新型蔬菜物流体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作用:一是提高蔬菜物流管理技术水平,建立蔬菜物流集散中心,它是蔬菜物流的集散地,通过专业物流商对物流方向、物流时间、物流路径的统筹安排,提高物流效率、节约物流时间、减少物流损耗,降低物流成本;二是要提高蔬菜物流加工、包装的标准化程度,建立蔬菜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工包装蔬菜可以提高蔬菜的附加值,还具有保护减少损害的功能,还是连接物流成本和蔬菜市场利润的结合点。可借鉴欧洲、美国、芬兰、日本等国家的蔬菜流通模式,将产前、产后相关企业建在农村,实现产工销一体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实行标准化生产;三是要借鉴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发达的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电子网络技术完善我国农村信息平台,为菜农提供准确的市场行情和蔬菜价格。

(五)重视蔬菜物流人才的培养

通过培育和引进两种办法,吸收更多专业人才和技术人才充实到蔬菜物流体系建设中来。长期以来,人们传统意识认为只有工业品才需要专业化物流,蔬菜物流主要是体力劳动者的工作,不需要太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事实上,随着现代蔬菜物流业的飞速发展,物流技术和设备复杂度日益提高,其对蔬菜物流人才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从学校到各种培训机构都应该意识到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趋势,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培养高水平的现代蔬菜物流人才,更好地服务于蔬菜物流服务业。

作者:刘彬 王书军

上一篇:交通拥堵分析论文下一篇:关于学前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