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护理专业

2024-05-22

英语护理专业(精选十篇)

英语护理专业 篇1

新生入学后在军训期间进行分班考试, 选用初二水平的英语试题, 一般不考听力。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分2个层次, 比例控制在2∶3。除在教学进度上有所区别外, 在英语活动安排上也要因材施教。

(1) 课前15分钟的模仿背诵及角色扮演。模仿背诵可采用个人主动参与和抽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角色扮演可根据授课内容安排。听力课多数是对话和讲幽默小故事, 最适合角色扮演, 学生课前必须认真准备。教师每次都要认真评价并记分。

(2) 早读。每日早自习进行30分钟的早读, 要求人人张口并尽可能大声朗读或背诵。内容为精、泛听课文, 允许并鼓励学生边听磁带边大声朗读和背诵。由学生会学习部学生监督。

(3) 午间听音和英语背诵检查。二者可交替进行。每天中午在教师指导下听音30分钟, 可选用同水平课外资料。午间背诵检查精、泛听课文。听力大部分是对话, 背诵模仿听力课文对发音及语调都有较大作用。

(4) 双人口语和故事会。每天第一节晚自习为双人口语和故事会时间。一般双人口语30分钟, 2人可自选题目或以听力课对话为脚本进行交谈。故事会时间为15分钟, 每天固定几组学生到讲台上表演。主持人先收集故事内容并准备好台词, 要求学生脱稿。整个活动过程由学生会值班学生认真记录并及时向教师反馈, 以免流于形式。

(5) 英语书法比赛。开学第一个月进行。规范、整洁的英语书法不但赏心悦目, 而且对学生英语学习意志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对于各班的优秀作品要集中展览, 要求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并在以后的英语作业中坚持规范、整洁的书写。

(6) 英语单词比赛。开学第一个月进行。结合初中所学内容, 采取英译汉、汉译英、动作猜词、抢答、单词接龙等形式, 各班组织代表队参加。

(7) 模仿背诵比赛。每年的10月及次年的3月分别举办一次。新生开学第一个月侧重语音纠正, 故1个月后举办一次模仿背诵比赛很有必要。经过一学期的英语学习, 第二学期初再举办同类比赛, 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 从而增强信心。

(8) 英语主持人比赛。不管是每天的双人口语还是举办大型的英语活动都离不开主持人, 故新生入学后注意培养、选拔英语节目主持人。每班至少培养5对, 周一至周五轮流主持故事会。对主持人要统一培训, 个别指导, 随时回访, 定期交流, 使其主持水平逐步提高。每年5月下旬举办全校英语主持人比赛。通过此项活动, 也可为高年级英语活动选拔人才。

(9) 讲英语故事比赛。讲英语故事是每天固定的英语活动之一。在主持人的安排下, 每天由固定的组别讲英语故事。要求脱稿、语音模仿并辅以动作。每年6月举办全校性的讲英语故事比赛, 公开选拔英语主持人。预赛选拔要求人人参与, 以此掀起英语学习的热潮。

(10) 学唱英文歌曲及比赛。 (1) 时间安排。每天上课前10分钟。各班统一下载并播放英文歌曲, 将歌词及翻译印发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抽时间对歌曲背景、词汇及语法做简单介绍, 指导学生欣赏。各班学生会文艺部学生监督, 确保人人开口。

(2) 歌曲选择。每届学生都是从Yesterday once more学起, 这首歌对不同时代的学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Carpenter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如泣如诉般的演唱对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感染力。Take me to your heart和The day you went away对学生的发音技巧, 如连读、失去爆破等都有很好的训练作用。Big big world和My heart will go on突出了do的强调作用。总之, 在歌曲选择上既要注重旋律优美, 又要注意歌词及相关语法知识, 这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促进课堂英语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此外,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英文歌曲, 或在一些重要活动, 如运动会前学唱Hand in hand等。

(3) 检查考核。每3~4周学完一首英文歌曲, 每次每班抽查6~8人, 要求人人会唱。实践表明, 即使抽查不到, 许多学生也踊跃演唱。加强班的学生, 首先要求其熟练背出歌词, 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然后模仿原唱;普通班的学生, 可以对照歌词演唱。唱完后教师予以点评, 认真评分并计入成绩。

(4) 举办英文歌曲比赛。在各班充分预赛的基础上, 每班选拔3~4名选手参加校区比赛。学唱英文歌曲的目的不单纯是学歌曲, 首先优美的歌词就像美妙的抒情诗, 里面有各种语法现象。背诵歌词并演唱, 就等于把书本上的英语说出来, 使一些复杂的语法知识由枯燥变得生动。另外, 学生敢于在教师及同学面前演唱, 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及表达能力, 可谓一举多得。

(11) 英语戏剧、小品比赛。一年级第二学期末举办该项比赛, 属综合性赛事, 涉及背诵、模仿、主持、歌曲、故事、才艺展示等, 故从第二学期开始就要布置。每班推出2~3个节目, 要求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选材包括传统的英文故事、短剧、中文小品英译等。英语教师在指导的同时, 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并适当辅以道具。该活动既是英语教学及活动的总结, 又是全校的文艺盛会。

(12) 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自2004年以来, 我校为迎接校庆每年都要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 这是一个全校性的大型活动, 各年级都要参加。内容包括英语书法比赛、英语文化小制作、李阳的“三最”模仿比赛、主持人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英文节目汇演、参观出国学生工作及生活展。其中后者内容年年都在增加并不断更新, 归国学生的现场演讲, 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反响, 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通过一系列英语活动,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学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英语教学形式, 增加了英语学习的实践性, 重新唤起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蒉

护理专业英语期末复习 篇2

题型:

1.课文内容理解,是非题10%

2.词汇选择题10%

3.课文段落选词填空10%

4.句子英译中20%

5.课外阅读理解20%

6.作文30%

Unit 1

1.In my view, no knowledge can be more satisfactory to a man than that of his own frame, its

parts, their functions and actions.(Para.1)

在我看来,对人来说,没有什么知识会比了解自身的构架、它的部件以及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更能使他满足的了。

2.The possible approaches to a study of the body are legion.To the cynic, the body is no more than a tenement of clay;to the poet, a palace of soul;to the physician, an all-too-ailing hulk.The psychiatrist sees it as a housing for the mind and personality.The geneticist sees it as a perpetuator of its own kind.The biologist sees it as an organism which can alter the future as a resul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t.(Para.2)

研究人体的途径可谓五花八门:玩世不恭者视其为泥土构作的陋室;诗人赞之曰灵魂的宫殿;医生视它作百孔千疮的躯壳。精神病学家视之为理智和个性的居所;遗传学家视之为自我繁衍的机器;生物学家看见的则是一个能以往昔之经历改造将来的生物体。

3.Bounding the cytoplasm is the cell membrane, which keeps the cell contents in and undesirable material out, yet permits passage of both proper nutrients and wastes.(Para.5)

包裹着细胞质的是细胞膜,它将细胞内含物包容于细胞之内,将不需之物排斥于外,而又允许适当的营养物和废物通过。

4.All nerve cells, varied as they may be, receive and conduct electrochemical impulses.(Para.9)尽管可能有所不同,所有神经细胞都接收和传递电化学冲动。

Unit 2

1.The body is supported and given shape by this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more than 200 bones and the muscles and tendons which are connected to them.(Para.2)

人体由这个结构作支撑,并构成轮廓,这一结构由大约200多块骨头和与之相连的肌肉和键组成。

2.From there, the blood is pumped into the right ventricle and to the pulmonary artery to be sent to the lungs, where carbon dioxide is removed and oxygen is added.(Para.7)

血液从那里被泵入右心室,再进入肺动脉而被送至两肺,在此二氧化碳被去除,氧气被加入

3.Another major body complex is the digestive system, which processes the food so that it can be used for energy.(Para.12)

另一个主要的器官是消化系统,该系统对食物进行加工,以便食物能被作为能量使用。4 Normally, the fertilized egg then travels to the uterus where it becomes an embryo, is

implanted, and develops for about 280 days(until childbirth).(Para.14)

在正常情况下,受精卵移动进入子宫,在那里变成胚胎,完成植入(子宫内膜)过程,生长约280天左右(直至分娩)。

Unit 3

1.Although all pathogens pose potential threats if they gain entry to the body, the chances of this occurring are actually quite small.(Para.1)

虽然所有病原体若进入人体都会造成潜在的威胁,但这种清况发生的可能性却相当小。

2.Whether threatened by an invading organism, a physical object, or a chemical irritant, the body reacts in a similar way to defend itself.(Para.寻)

不管威办是来自入侵微生物、异物,还是化学刺激物,人体都以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以自我防卫。

3.To varying degrees, this natural defense mechanism is our strongest ally in the battle against disease, being with us from birth until death.(Para..9)

在不同程度上,这种自然防卫机能是我们与疾病斗争的最坚强的盟友,从出生到死亡始终相伴。

4.In some instances, if a person is already weakened by other diseases, giving a vaccination may provoke an actual case of the diseases.(Para.11)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已经因其他疾病变得虚弱,注射疫苗可能引发实际产生疾 病。

Unit 4

1.As life expectancy increases,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succumb to degenerative conditions that the aging body is susceptible to.(Para.2)

随着预期寿命的增长,人们更可能死于易侵袭衰老的躯体的退化性疾病。

2.When heart disease is suspected and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is needed, an angiogram is ordered.(Para.3)

当病人疑似患有心脏病,需要有更为详细的信息时,可以做血管造影。

3.Patients can decrease the likelihood of developing atherosclerosis by cutting down on their consumption of fats, cutting out cigarettes, and getting adequate exercise.(Para.5)

病人可通过减少脂肪摄入,停止吸烟和进行充分锻炼,来降低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性。

4.Less serious but still frightening is the condition called angina pectoris, chest pains that occur when the heart muscle does not get enough oxygen(often because of a temporary spasm of a vessel).(Para.6)

危险性较小但仍然令人恐惧的是心绞痛,即心肌得不到足够氧气时发生的胸痛(常常因为血管暂时性痉挛造成)。

5.“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 is an expression that especially applies to AIDS…(Para.15)

英语护理专业 篇3

【摘要】本文旨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三个方面对公共护理专业公共英语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水平及英语职业能力。从而为高职其他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以培养能适应企事业单位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己任。随着我国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培养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也在其人才目标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并在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英语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一直还处于公共英语教学阶段,学院只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的通用,而未传授所需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不利于现代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因此,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理论基础

该研究以能力本位CBE(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为理论基础,将专门用途英语( ESP)应用到公共英语教学中,旨在通过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能力本位CBE( 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它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目标的设定应以职业能力为基础,注重学习过程,以使学习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能力本位以“必需”、“够用”为基本原则。为了学习某一技能,学习者只需学习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没有这些理论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一技能。这是“必需”。而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于掌握该技能“够用”就可以了,于此无关的理论知识一概不讲。这样就使学习者的重心从传统的理论学习转移到能力培养上,强调了能力的重要地位。这正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专门用途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强调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求,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这为该研究指明了具体的改革方向。

二、研究问题

该研究旨在通过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水平及英语职业能力。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3.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是否能提高学生的英语职业能力?

三、研究方法

笔者选取了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12级护理专业的两个平行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定位为普通班和实验班,开展了两学期的研究。在实验班中,笔者改革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方式,对照班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两个班的学生数、男女比和课时相同。研究在真实课堂中进行,本研究在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英语兴趣和能力进行了测试,在实验教学期间和结束之后,该实验笔者结合了问卷、考试、课堂观察和访谈等形式检验改革的实效性。而且,为了使此项研究更科学、更系统、更具说服,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则应用了SPSS统计软件。

四、改革方法

1.教学内容的改革。护理人才在护理过程中更需要的是英语交际能力。鉴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笔者将改革的重点放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上。结合护理工作岗位典型工作场景,比如挂号、导医、检查、取药、入院等,笔者重设教学内容,将专门用途英语融入到通用英语教学中。通过反复、大量的操练,尤其是对听说能力的强化,希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护理专业词汇及句型,能熟练的与医护人员、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日常的英语交流。

2.教学方法的改革。朱宏梅(2007)研究证明交际法在护理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交际法强调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所有课堂活动的设计都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为中心。

3.评价方式的改革。现今流行的考核方式有两种,即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价,以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师更强调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动态表现及学生的反馈。而终结性评价是指考核学生某个时期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为期中或期末考查。学生参加考试,老师给出成绩。以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指导,笔者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各占50%。形成性评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日常课堂表现及听说技能考查。在学期末,学生不仅要参加书面的考试,还有口语测试以督促其对听说能力的重视与巩固。

五、研究结果

笔者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科学分析。通过对比比较,笔者发现经过两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班的学生不仅是在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水平还是职业能力方面都比对照班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水平以及职业能力。同时,本研究对英语语言教学也有多方面启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可以应用在任何专业的公共英语教学中;公共英语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公共英语教师应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浅谈 篇4

1. 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状况

学生还是未成年人, 并且来到中专学校学习的学生大都是因为各个基础类科目成绩均不理想, 在他们心目中自己处在“差生”行列, 努力学习也无太大意义, 所以彻底厌倦学习。

1.1 中专护理专业英语在教学体系上属于高中阶段的

教育, 但其水平仍处于初中阶段, 听说读写处于初级, 年龄亦偏小, 所以首先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地激发学生兴趣, 树立“快乐教学”的理念, 比如在讲“Showing the Way”一课时, 先下载驾驶员考试必会的图标, 如左转右转禁停等, 再应用多媒体设备展示, 教他们一些必知的交通知识, 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接下来提示他们到了国外怎样用英语问路, 比如:去医院要怎么走, 这样很自然地用兴趣切入文章正题。在这个激发兴趣的过程中, 贴近生活的举例和多样的教学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1.2 在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之后, 我们还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当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对于中专生而言, 英语学习是以实用和为交际服务为出发点的, 所以要注意从课堂教学抓起, 例如:在讲“Traveling”一课时, 我让学生在课前就准备好关于旅行的单词。

1.3 适当使用讲授法和举例法等基础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中国几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都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举例法则是巩固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例如:课堂上一些生词和生词组的读法和用法, 新的语法知识和词缀的学习。在这个过程当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法和词汇学习策略。即使应用最原始的教学方法, 也不要误导学生进入原始的学习状态, 而要引导他们运用学习英语的方法。“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1.4 英语的拓展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中专生, 可以介绍一些简易读物, 让他们有能力、有信心读下去, 也可以通过购买英文杂志等方式, 增加学生英语的阅读量。把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及学习也是很好的方法, 学习成绩好一些的同学可以在活跃度和知识水平上带动基础差的同学, 也能达到拓展学习内容的目的。同时基本的护理专业英语知识也是不容忽视的。

2. 大专护理专业学生

他们全部是高中毕业学生, 英语学习状况可谓五花八门, 他们的现状也可分为两种。这些学生大都是文科生, 还有一小部分理科生。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有偏科现象, 导致高考分数差不多的学生有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高中阶段各个学校和英语老师的教授方法不同。

2.1 对于年龄大一些又经过高考备战洗礼的大专护理专业学生来说, 教学手段和方法会有一定的改变。

在培养学习兴趣方面, 讲一个英语的小故事, 用英语猜谜语及学一些英文歌曲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所教授的知识就能提高难度了。大专课本有一课是介绍如何从一个医学院的学生到一名合格的医院医生的。因为和他们的前途息息相关, 不像高考试卷中的语法和单词那么枯燥, 所以更高层次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2.2 听说读写的基础教育。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听和说相辅相成, 读和写是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尽量简洁的口语和学生对话, 同时鼓励他们用英语回答及交流, 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要不厌其烦地帮助学生阅读报纸和小说。我会经常下载一些简短的短文和故事给学生读, 适时地选一些难的检测他们的阅读水平是否提高。而写则是同语文一起教授的, 语文老师讲到的作文我便会用英语教, 这样有了比较, 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

2.3 应试教育。

护理专业的学生必须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在这个考试中有所有基础时态和一些必须掌握的词汇, 所以在活跃课堂的同时, 也不要忽视语法和词汇的加强练习。

2.4 专业教育。

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是不容忽视的。病理学、药理学、生化学、护理学等无一离得开英语, 所以英语的专业知识教授水平和方法必须提高。有了各个专业老师的密切配合, 在护理专业英语教育方面还是有捷径可寻的。比如, 英文课文有一篇是关于上学报专业的, 我会趁此机会把和医学有关的专业逐一列举, 让他们有所了解, 等他们再上这门专业课时便不会太过生疏。

综上所述, 对于护理专业两类学生所实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不同之处, 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互相作用的, 任何一方不起作用, 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也不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教授英语课程, 要针对具体情况, 使用不同的方法。有了科学辩证的教学手段才能为医院和医药部门培养兼具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可用之人。

摘要: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是医院护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护理专业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直接影响病患和医院, 职业医学学校的老师对于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要与时俱进。有了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才会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员。

关键词: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承高.做知识型教师的浅议[EB].http://lw.3edu.net/jyzh/lw_134585.html, 2010-9-21.

[2]潘晓群.英语教学中的"快乐教学"理念[EB].考试周刊, 2012, 8, 2012-6-7.

[3]郭保林, 李艳峰, 万晓辉.防止两极分化迅速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水平[EB].濮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8, 4, 2012-6-7.

[4]蒋利清.职业中专英语教学方法[EB].http://www.jx-teacher.com/xiaoya/column20587/56e03fc4-4340-42db-ba10-d18b9cc47e35.html, 2012-5-10.

英语护理专业 篇5

【摘要】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相比基础英语教学难度更大。第一个难点是学生对专业不够熟悉,对问题理解起来难度较大;第二个是英语专业名词较长,难以记忆。针对此文中分析了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用医学情景对话方式,使课堂还原真实,强化护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为学生以后涉外护理岗位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涉外护理;医学情景对话;英语教学

0.引言

医学情景教学借助一些真实地具体长河,将其设计至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语言功能提供了一个充分实在的真实场景,并且让课堂教授的各项知识更加生动。教师依照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立针对性的医学教学情景,生动的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西岗区,将英语课堂学习的无味枯燥的局面打破。而针对此项原理,能故围绕对话方式展开各种情景训练方式,包括对话、句型扩展与角色扮演等等。1.医学情景教学的实施 1.1情景导入

一堂情景教学课能否成功,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护理英语的情景导入,需要贴合临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雨学习热情,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

1.1.1从不同病人导入

依照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以及心态直接导入。导入时间一般在一分钟至两分钟,将重点放在护理人员对病患的了解程度上。举个例子,一位妇科病人来医院就诊:

护士:When was your last period?(你最后一次来月经是什么时候?)

病人:I missed tow periods.The last one came on March 16th,2014.(我已经两个月没来月经了,最后一次是在2014年3月16号)

这种开头方式最大的特点便是直接,病人明确的进行各项内容阐述,有开门尖山的效果,[1]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展开后续对话的欲望。1.1.2从不同时间导入

不一样的时间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意义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时候是患者病史调查的一项重要判断依据,而有些时候则是为了清楚了解患者病情的一项重要组成要素,另外一些时候则是开展不同程度护理的一项重要参照条件。例如:

护士:This afternoon we will prepare you by shaving and cleansing.(下午我们会为你进行术前准备皮以及皮肤清洁的有关工作)

护士:Also you are going to have a liq-uid supper and absolutely nothing by mouth after that.At 9 pm,you will have an enema.(今天晚上你吃流食,晚饭之后就不要再吃任何东西,也不要喝水了,9点之后会为你做灌肠)

以上的时间非常具体,不一样的时间做不一样的工作,用时间作为工作进行的导入线索,表示后续工作的各项组成内容和时间都是有紧密联系的,为引出后面的各项问题也留下了各种悬念,能够吸引学生,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1.1.3从不同场景导入

不一样的场景其实是各个不一样的空间,其把各种护理操作方式更深入的进行细化研究,和病患的实际情况更相适应。比如:In the Medical Department(内科),In the Surgical Department(外科)等等,这些各种句子,表示的是不一样的科室单位,其把病患安排在不一样的病房就表示了病患的病情差异性。举个例子:

护士1:Does she cough now?(病人还在咳嗽吗?)

护士2:Yes, badly!And much sputa,too.The color of it is rusty.(是的,比较严重,痰液较多且呈铁锈色。)

这组对话是护士之间具有典型性的呼吸内科对话,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将其当成导入的线索,能够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一种认知冲冲突,想在短时间内了解清楚应该怎样进行肺炎的治疗与护理,也为课题后续的引入创造了一种积极的教学环境。2.护患情景对话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具体实施的步骤 2.1任务预备阶段

任务预备阶段指的是教师为学生阐述本次的主题与主要的教学任务,导出和主题有关的各种词汇的一个过程。首先教师需要协助学生了解此次教学的主题,另外再帮助学生回忆与导出各种可能会在任务重于课堂外使用到的词语短语,特别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和慈祥主题相关的各种重要词汇,但是这些词汇也可能是学生不了解的,这个过程不是要将大量的生词教会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产生信心,并且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2.2任务循环

为了顺利的完成好课堂任务,需要提供一些语言使用的机会给学生,之后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作用下,借助有计划性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其所了解语言的学习机会,之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开展有计划的汇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语言运用能力。2.3语言点关注

这个过程重视的学生在上一个任务重使用的各种特殊的语言点,积极鼓励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语言方式之上。语言分析工作完成之后便是具体的实践操作,老师能够使用口头和书面

[3]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是课堂之上,也可以选择课后练习。3.结语

在课堂上创设医学情景对话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的思考过程中了解并复习其使用的各种语言知识。在课前策划各种活动,让师生一同参与。在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互动,课下注意总结课堂经验与不足,便于下次教学能够有更强的针对性。

[2]

【参考文献】

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与思索 篇6

关键词: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问题;解决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20-02

随着护士出国热潮的悄然升起,涉外护理专业备受青睐,其就业形势比较乐观。据了解,在美国一个注册护士的年薪几乎等同于一个律师或医生,是一种很受尊重的职业。据卫生部等同家权威机构预测,今后若干年里,全球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增长极大,涉外护理专业前景广阔。而且,中国加入WTO后,涉外护理成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的亮点之一,国际医疗保健进入我国市场,护理人员的竞争将进一步国际化。能够自如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是从事涉外护理行业的前提,也是用人单位衡量人才的首选标准。因此,英语教学的地位已经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一、当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和学生的观念误区

根据调查,很多家长和学生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的了解存在误区。有些家长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多学习英语总是好的;还有的认为学习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分数相对较高,素质也理所应当较高,孩子和这个专业的学生在一起不会学坏;更有甚者把学校当成了托儿所,认为涉外护理专业课程安排得紧,学生没有时间出去玩,家长也就放心了。由于家长对本专业了解甚少,学生了解情况的则更是凤毛麟角。一些学生不理解英语学的好与当护士有什么联系;还有一些学生喜欢学习英语,也愿意从事护士职业,但不想出国;还有个别学生学习本专业完全是父母强迫,而非个人意愿。

2.学生的实际情况

(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正如前文所述,一些学生对于涉外护理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遇到困难轻言放弃,学习过程中缺少长劲等情况的发生。

(2)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根据有关教育方面的资料指出,在中职生中70%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拼读困难,词汇量偏小;20%的学生基础可以,但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实际英语成绩差;100%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好,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英语能力提高缓慢。实际上中职生的英语基础,比统计的情况更加严峻。

(3)学生学习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由于英语基础薄弱,中职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惧怕的心理。枯燥、繁多的单词、语法、时态变化和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抄袭作业,害怕课堂提问,害怕读单词、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

(4)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中职生综合素质比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不好。学习能力较差,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缺乏进一步探究和总结,错误重复出现。最后往往是事倍功半,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效率低下。

3.外部环境因素

(1)缺乏良好的英语学习的外部环境。

想我们小时候是如何学会母语的吧!我们周围的环境到处充斥着母语,我们聆听着母语,理解着母语,接受别人用母语传输进来的信息,并试着用母语回应他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母语。然而我们又是怎样学习英语的呢?我们在课堂上学习着各种各样的语法知识和词汇用法,课下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作业和习题。我们就是在这种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外部环境下学习着哑巴英语。试问我们又怎么能对英语应用自如呢?

(2)教学模式的一成不变。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在课堂上一味满堂灌,以为尽量多给学生传送知识就是对的。而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接下来就是课堂所讲知识的检查和测验,听写单词、背诵课文、做练习题、考试,周而复始。形成了机械的程序,教学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久而久之,学习成了一种负担,上课成了完成任务,大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能力水平的欠缺。大部分从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都遵循以往普通英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授课,然而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模式。一部分老师或因为自身水平有待提高,或因为对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缺乏充分的认识,而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适应本专业的英语各方面进行培养,导致学生难以学以致用。

二、解决思路

1.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材,制定授课计划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合理的授课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应根据涉外护理专业就业的岗位特点,选择与学生英语基础尽量相衔接的教材。在基础英语的选材方面,首先应该注意语言交际的功能,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其次,在专业英语的选材上,要有一定量的学生毕业后能接触到的药品简介、设备操作说明和医患对话等方面的素材,但不宜过于专业化和学术性。再次,还应考虑增设一些跨文化交际的课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学生要了解该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这个国家的生产生活中去。此外,要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以保证学生对所学教材最大程度的接受和掌握。

2.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涉外护理在我国目前仍属新兴行业,关于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我们也处于实验和摸索阶段。从事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老师定期开展研讨会,向该专业办得比较成功的学校学习经验是非常必要的。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对老师的各科教学进行反思和培训,逐步总结出一套成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此外,要加强与国外教育机构或国外医疗单位的合作,使得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性。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优化训练形式上狠下功夫,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一要有效利用有声系统,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充分利用语音室等多媒体教学设施,做到直观、有趣味性,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改变一程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二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英语歌曲比赛、英语演讲比赛和英语辩论会等,还可以定期举办英语角和英语晚会。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氛围,能大大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4.实行理想、信念教育,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学习英语这门课程中。中职生对于理想、信念的认识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没有认识到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干好工作有着怎样的联系,从而导致了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放松,甚至于放弃。在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英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水平,就看不懂药品简介、设备说明,甚至无法与医生、病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也就无法干好工作。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职业教育特点的需要,是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更是树立学生要学好英语自信心的需要。

三、结语

英语护理专业 篇7

1 护理英语课程优化整合

1.1 护理英语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护理院校中, 传统的英语教学无法满足新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和不足, 具体表现为:过分强调公共英语知识传授, 忽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英语与护理专业关联性不大;重视课堂英语教学, 没有开发利用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英语第二课堂的学习;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英语技能的培养, 对护理专业学生所要求必备的人文素质培养相对欠缺。因此, 要赋予英语课程以新的内容和载体进行教学, 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水平, 在学生早期接触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1.2 护理英语课程整合的途径和内容

护理英语课程整合主要采取两种途径将护理与人文知识融入到英语课程体系中。

1.2.1 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整合

改变以往只注重公共英语教学的局面, 加大护理专业英语的授课比重。同时, 采取公共英语专业化和专业英语公共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1]。也就是说, 在进行英语知识点传授和英语技能培养时, 采用护理专业的场景进行模拟教学。例如, 在学习如何用英语打电话时, 可以把场景设计为医院的预约挂号;学习如何用英语问路指路时, 也可以把场景设计为医院患者向护士问路。这样, 学生既学会了如何用英语打电话、问路指路, 同时也学会了一些医学英语词汇和固定表达方式。

1.2.2 英语第一课堂与英语第二课堂整合

英语教学不仅包括英语第一课堂教学, 还应该重视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与利用。英语第一课堂存在时间少、任务重的情况, 可以利用时间充裕、空间广阔的英语第二课堂来弥补。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要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 可以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护理专业所必备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护理差异等多元文化能力的培养[2]。

2 护理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新理念

2.1 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

护理职业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大多来自于师范院校, 语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高, 但存在以下一些不足:缺乏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跨学科知识欠缺、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等[3]。同时, 护理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沿袭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注重公共英语知识的学习和英语技能的培养, 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这样显然无法满足医护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英语教师不仅承载着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使命, 同时也肩负着多元文化及其他学科知识传播的重任。随着护理英语教学课程的不断整合, 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注入, 英语教师就必须转变其教学理念, 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 从思想上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2.2 加强护理院校英语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目前, 护理职业院校英语师资队伍中呈现的另一个特点是“两头多, 中间少”, 即原有英语教师年龄偏大, 而新近教师又年龄偏小, 中间骨干教师力量相对薄弱。随着年长教师的退休, 整体英语师资队伍将呈年轻化。年轻教师虽精力充沛, 但教学经验不足, 这势必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及科研学术活动的开展。因此, 必须加强对英语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对英语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渠道进行。

2.2.1 采取导师制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 老教师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将这些教学经验与自己的教学方法融为一体, 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同时, 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说课等方式来进行协作交流、分享教学心得, 对授课情况进行反思来加强英语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2.2 鼓励和支持英语教师参加各种英语培训、交流及进修

目前, 护理职业院校中英语教师数量少、教学任务重等客观因素使得英语教师难以脱身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术交流及进修深造等活动, 周而复始, 时间一长就使原有知识变得陈旧, 所培养的医护人才将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 不能满足社会对医护人才的需求。因此, 学校要关注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 鼓励英语教师阶段性地进修学习, 从政策上支持教师进行学历的提高及深造, 从而提高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更新教学理念、知识体系, 学习英语教学的前沿动态, 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

2.2.3 参与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 提升英语教师业务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本校为基础, 课程的设计要围绕本校专业和特点。护理职业院校的英语校本课程要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英语教师在参与英语校本课程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会逐渐改变原有的英语教学观, 不断地摸索、研究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 真正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 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 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形成紧迫感, 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学科例如护理学、社会科学等多元学科知识的学习, 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

2.2.4 培养具有护理知识的“双师型”英语教师

英语课程将护理和人文知识整合在一起, 这样对英语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在整个英语师资队伍中要有一部分为懂得护理学知识的英语“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的关键所在。由于护理职业院校中英语教师大多来自师范院校, 虽掌握相应的教学原理、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 具备教师的资格, 但进入医护院校从教后, 相关的医学知识素养欠缺。

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课程整合, 在原有的英语教师队伍中选拔出年富力强、动手能力较强的青年英语教师进行护理学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了解当前国际护理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护理知识与英语相融合。只有这样, 英语课程整合才能得以实现, 不会流于形式。

2.2.5 建立健全奖励和约束机制确保医护院校英语教师队伍良性发展

为了将英语课程整合顺利进行, 护理职业院校要重视英语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立健全英语教师的管理机制。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调动英语教师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其潜能。对于教师的进修、深造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助。但同时, 也要制订和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无论是奖励机制还是约束机制, 在实施过程中都要张弛有度, 要奖励适当, 约束有度, 从而为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营造一种宽松、自由、能够发挥其潜能的环境氛围。

综上所述, 加强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护理职业院校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是保证英语教学改革和课程整合的重要前提, 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学校要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途径, 最大可能地发挥出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王奕萍.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护理英语教学优化整合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1) :51-53.

[2]王奕萍.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第二课堂实践体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 :94-96.

英语护理专业 篇8

课程目标为培养目标服务, 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为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英语实际需求情况, 笔者通过访谈做了实地调研。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成绩优异的毕业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照顾到他们的工作地域 (国内、国外) 、所在医院级别以及参加工作年限。同时也参考国内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意见。

1.2 调查方法

研究采用访谈法与文献法相结合。通过访谈, 了解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英语实际需求情况, 反观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计划和护理英语课程实际实施情况, 分析护理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2 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毕业生在岗位上运用外语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和困难是词汇量和专业术语量少。在学校学的公共英语, 只是打了个底, 用英语护理查房使用的疾病名词、仪器名称、专业术语, 自己都得现学现查, 护理英语的岗位需求远大于公共英语的需求, 而在校时护理英语学得很少, 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可见涉外护理专业对护理英语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2.2 护理英语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

毕业生谈到, 在校期间学了一些护理英语, 大都是阅读课, 专业词汇多, 难记, 句子长, 难懂, 内容和医学相关多, 与护理相关少, 英语老师大都采用翻译教学法, 工作后发现用途不大。护理口语的训练很少, 上班后明显感觉不够用, 尤其是接触国外的患者时。“重阅读、轻交际”的护理英语课程导致学生在涉外工作中不能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护理英语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问题显著。

2.3 护理英语教材极度匮乏

护理专业英语是特别用途英语 (ESP) 的一个分支, 是针对护理人员使用的专业英语。在国内, 护理专业英语这门课程的建设始于2004年12月,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正式将其命名为护理专业英语课程, 并成立了《护理专业英语》编写委员会。目前, 涉外护理专业还没有统一的护理英语教材可用。作为课程的载体, 护理英语教材的匮乏, 同样制约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

3 相应对策

3.1 提升护理英语课程地位, 增加教学时数

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体系构成以“公共英语+护理英语”为主, 以涉外护理专业 (英语方向) 教学计划 (2007) 为例, 其中公共英语开设6个学期, 均为考试课, 合计792学时, 护理英语仅开设2个学期, 而且均为考查课, 合计216学时。在整个英语课程中, 公共英语所占比例很大, 学时数是护理英语的3.6倍。而且教学中各学校往往不能如实按照教学计划真正落实护理英语的学时, 这就使得原本就少的护理英语课时变得更加有限, 专业特色并不明显, 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事实上, 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英语能力也只有在职场环境下, 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化使用价值[2]。在校期间多学习护理英语的知识, 多开展护理口语训练, 学生才能在涉外护理工作中与医生、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 顺利开展工作。

笔者建议在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中, 压缩公共英语课时, 增加护理英语学时。提升护理英语课程地位, 变考查课为考试课, 变一般课程为核心课程, 这样不但体现了涉外护理专业特色,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还能提升毕业生职业技术能力, 增强毕业生岗位竞争力, 提高英语教学的社会适应性。

3.2 贴近护理岗位实际需求, 调整课程内容

以下是笔者调研后汇总的护理英语中听、说、读、写、译情况 (以国内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

从表1可看出, 在护理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几方面的比例中, 听说>读写>笔译。在护理工作岗位上, 毕业生使用最多的技能是听、说技能。医护之间、护患之间、护护之间的沟通都需要语言的交流来完成。因此, 在护理英语的课程内容中, 增加听说量, 减少阅读量是必要的。在听说的应用场景里, 护士———患者交流沟通的场景最多, 在注重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 更要强化护理英语应用最多的场景的口语训练, 贴近岗位需求, 为职后发展铺路。

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 应选取与临床护理密切相关的内容为宜, 并附有临床检验、护理记录等医学报告和文件的解析, 为学生毕业后的外文资料查阅、护理科研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建议在护理英语课的实施中, 将与护理工作过程相关的英语内容组织到英语教学过程中来, 突出英语教学的实用功能, 最大限度地体现学校学习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

3.3 引进护理英语原版教材, 开发校本教材

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实现出国就业, 需要了解国外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 学习地道的语言表达。这就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进原版教材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引进国外护理英语教材, 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国外最新的护理理念、护理模式, 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可以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 领会真实的岗位需求;对促进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加快我国护理人才国际化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为配合广大卫生院校医护专业的英语教学, 提升学生的医护英语水平, 我国从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原版引进了最新出版的《护理英语》 (Cambridge English for Nursing) 教材。

《护理英语》分1、2两册, 由国际上具有丰富护理经验、护士培训和语言教学经验的专业人士编写, 完全体现了当今国际流行的护理理念。教材设计科学合理, 内容涵盖病例填写、伤口护理、标本取样、药物治疗、仪器操作、术前术后护理、康复治疗等护理行业中核心的日常工作。教材模拟真实护理场景, 创设真实语言情境, 内容丰富, 话题实用, 语言地道, 图文并茂, 旨在全面提高学习者在护理工作中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沟通交流技巧[3]。

在引进护理英语原版教材的同时, 还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使学生专业阅读和写作水平达到岗位需求的标准。提升护理英语课程地位, 贴近护理岗位选择课程内容, 注重护理英语课程的实施效果, 是涉外护理专业办学特色所在, 也是核心竞争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余薇, 陈文松.涉外护理 (专科) 国际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9) :784.

[2]刘黛琳.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中国外语, 2009, 6:82.

英语护理专业 篇9

1 课程设置模式确立

目前国内护理专业学科具备“护理+英语”的复合型人才不到百分之二。护理专业教学的培养对象包括技能型、运用型、学术型、研究型等不同层次的人才, 这些人才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水平。

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是为实现同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大学英语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获取资料信息的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能力, 这离不开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教学。我们学院高职护理专业英语开课两年。我们将教学模式定为“1+1”, 即“1”年公共英语加上“1”年专业英语。并偏重专业英语的学习, 以应对“全国医护英语等级考试”和临床护理口语用途。

2 阶段适用教材选定

2.1 教学目标确定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英语实际交流能力, 以及基于工作需要的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注重以下三个统一的实现: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统一;英语教学与现代化技能相统一;专业教学与现代技能相统一。

2.2 高职护理专业生英语学习现状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生系初中毕业生, 大部分英语基础差, 活词汇不足800, 在词汇、语法、阅读、听说等学习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而且, 进入职院后, 他们大都把精力放在了专业课上。这就导致了医学院校的学生医护专业知识比较丰富, 但是由于他们专业课程多、课时紧, 阅读英文书籍的时间相对较短, 阅读量相对较少, 长此以往, 英语学习结果明显不佳, 主要表现为英语词汇量比较贫乏, 对不断涌现的新词的摄入滞后, 阅读速度较慢, 理解的准确率较低, 更谈不上灵活准确的运用。起点低、记忆策略使用缺乏、专业词汇匮乏, 此为高职护理专业生英语学习现状。

2.3 同类学校英语教材使用情况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工具, 是承载信息的结构化载体, 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因此, 对于教材的选定, 我们慎之又慎。我们首先对同类同级学校的公共英语及专业英语教材使用情况作了调查。

2.3.1 公共英语教材使用

近几年来,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的快速发展, 目前已有《新编实用英语》、《新起点大学英语》、《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新视野英语》、《希望英语》等多套国家统编教材。但这些教材多数还是沿用传统的本科教材的编写思路, 没有太多的注重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 起点偏高, 教学内容偏难, 这就使很大一部份基础薄弱的学生, 即使想学习英语, 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3.2 专业英语教材使用

目前市场上可获得的医护英语教材多为本科生适用或研究生适用教材, 偏重医学翻译与阅读, 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对等。医护英语本身存在专业性强、构词特殊、长句多等特点, 医护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医护英语教学的重点不应是语法分析, 而应是词汇教学、听说能力培养和西方医疗护理理念和文化的融入。学生要从能学到会用, 教材的阶梯型及实用性尤显重要。

2.4 我院分阶段试行英语教材

鉴于以上分析调查, 遵循职业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 在确立分阶段英语教学目标之后, 为实现公共英语与专业英语的有效结合, 我们选定如下教材:第一阶段的教材重视语言基础和简单职场通用能力, 以打好语言基础为目标, 从最基本发音、语法、词汇人手, 循序渐进, 做到“学一点, 会一点, 用一点”;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能运用英语沟通, 方便未来在生活及职场上的应用。所以, 我们选择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基础模块》第一、第二册。该系列教材从语音开始, 对初中阶段英语基础知识作了全面回顾。同时, 每个单元对话及阅读文章的选择, 皆围绕某一个生活或职场话题。教师易教, 学生好学。

第二阶段的教材重视学生进行日常护患沟通和快速阅读英语专业文献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医学词根、护理学专业词汇及常用句式表达, 能用英语询问病史、临床病症, 熟练运用专业英语工具查阅文献, 对外交流。我们选择上海科技出版社的《护理英语口语》作为医学词汇铺垫后的应用口语教材。

3 教学方法、手段创新

公共英语学习阶段, 教师灵活运用教材, 分散穿插, 补充讲解,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尽快使学生从对基础英语的回顾, 过渡到通用职场英语交流。同时也让他们快乐学习英语之余, 对于学习专业英语持有一定信心。

医护专业英语有其独特的词汇特点、句法结构、篇章框架、表达方式, 以及特有的概念和理论。医护专业英语的教学, 则需要教师的细心钻研、精心设计和耐心讲解。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法, 如互动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等。

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Will Kins) 说:“没有语法, 能表达的内容很少;没有词汇, 则什么都表达不了 (Withoutgrammar very1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1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Laufer (1989) 的研究显示, 外语学习者如果拥有5000词汇量, 阅读正确率可达56%;词汇量为6400, 阅读正确率为63%。因此我们尤为注重医护英语词汇的教学。

牢实的词汇基础是他们学习护理用语和阅读医护文章的有力保障。所以在词汇教学时, 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区别之处, 应根据医学英语的特点来记忆和学习。医学英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合而成, 一般模式是“前缀+词根+后缀”。大量的词根和词缀可以组合出许多不同的词汇。记忆词根和词缀是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学习词根和词缀时, 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汉语意义和英语意义, 了解医学词汇的构成特点, 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词根、词缀的印象, 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来记忆和认知词汇, 降低记忆单词的难度。

在护理常用对话的教学中, 我们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平等交流的“人本位”教育观念, 与学生共同构筑教与学的互动模式, 常使用任务教学法与情景教学法。教师创设具体护理场景, 如:入院、晨晚间护理、术前准备、精神护理等。给出相关词汇, 布置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Groupwork) , 发动全员参与。小组成员经过讨论, 运用老师提供的词汇及句型, 进行情景会话, 并分角色表演出来 (Roleplay) 。某些章节牵涉到重要护理操作技能, 如静脉输液, 则可以鼓励学生边实施护理操作, 边用英语描述过程, 真正实现护理技能与专业英语的完美结合。

案例教学法通常使用在入院、出院记录、护理评估与病历书写的教学当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具体案例, 给出一份正确书写的模板。因学生已于专业课程中学会中文版的书写, 此时教师精细分解各重点部分, 再给出另一案例, 学生经讨论, 结合运用以往所学的综合知识, 通过模仿, 基本都能准确完成某一文书的写作了。

课外, 我们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 为学生创设学英语、用英语的情境。医学单词竞赛、英语护理操作竞赛、英语情景剧表演等多项活动的开展, 扩大了学生中的参与面, 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 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语言的实用性。

4 评价标准、方式改革

职业教育的目标, 是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变“普通高教课程模式”为“高职课程特色模式”;变“理论——实践模式”为“实践导向模式”。由此, 我们改革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结果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标准注重“形成性评价”, 合理考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实践能力, 即“运用英语做事”的能力的提升。评价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纸质试卷, 而是结合课堂任务参与、课后作业完成、英语情景剧演出参与、英语相关赛事参与等各项指标, 力求考评学生“用英语”的能力。也寄望于此标准能转变学生被动学英语, 纯死记的模式, 彰显出能力导向。

5 教学成果分析

学生在第四学期结束前, 参加了全国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 和医护英语等级考试 (METS) 。成绩见表1。

★总人数计48人, 医护英语考试按二级、三级分别参考人数计。

两大考试通过率都远远高于全省及全国平均通过率20个百分点以上。

6 结语

英语护理专业 篇10

1 调整课程进度, 采用PBL教学法

PBL是“Problem-based Learning”的简写, 即基于问题的学习, 也称作问题式学习。采用PBL教学法改变了过去简单的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代之以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等紧密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1]。目前, PBL教学法很受教师和学生欢迎。为了使PBL教学法发挥自身优势, 在借鉴其他院校教学经验后, 结合我院学生实际情况, 在某些章节课程结束后采用PBL教学法。

调整课程进度。例如在讲授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时, 分别选择3个典型病例采用PBL教学法, 其中包括: (1) 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病例; (2)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小叶性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病例; (3)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病例。目的是让学生对疾病的形态和机能代谢及其发展过程有整体把握。病例从临床精心选取。由于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 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问题展开, 问题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 问题的设计是应用PBL教学法的难点和关键。教师应根据病例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 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出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概念、机理, 并与教学目标相一致。具体过程:授课前先将相关的临床病例及结合病例提出的讨论问题提供给学生, 待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 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 课堂上如果学生对相关病例仍有疑问, 建议学生课后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相关检查、诊断、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授课过程中,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 课件力争图文并茂。在教师向学生介绍病例的概况后, 让有问题的学生先提出问题, 其他学生解答, 教师作适当引导并进行必要补充。没有解决的问题由小组讨论, 学生举手发言, 最后教师总结。每个问题都按上述过程逐步解决, 使学生全面了解疾病及其发生过程。通过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不仅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加深了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枯燥的理论课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在PBL教学中, 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教师根据病例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展开讨论, 提出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 逐步形成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思维方式。

2 实施双语教学

英语护理专业是我院的特色专业, 在大学第一年, 学生进行全封闭式英语强化学习, 使得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为了让他们在大学阶段学会运用英语思维, 具备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 能够熟练、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复合型护理人才, 我们在某些章节实施双语教学, 教师制作双语课件, 课堂上采用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 即以中文讲授为主, 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 对于重要的专业术语用英文注释, 教师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英语讲解, 结合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如视频、图片、模型等) , 以帮助学生理解。实施双语教学后, 不但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提升, 而且其英语思维也在逐步形成。

3 将社区预防保健知识渗透到教学中

现代卫生服务正由单纯的医疗服务转向集医疗、预防、保健于一体的整体服务模式。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未来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培养、造就一批适应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预防战略”已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3]。因此, 在讲解一些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时, 把社区预防保健知识渗透到教学中, 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社区保健意识, 使其进一步了解预防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内涵, 从而逐步树立群防群治的观念;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保持民众的健康作为自己的职责。例如, 讲到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时, 先强调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对身体的危害, 然后组织兴趣小组针对周围社区人群不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引发的相关疾病进行调查,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 制订健康宣传教育计划, 并定期开展“人人健康, 健康人人”的宣传活动。在教学的同时进行社区预防保健教育, 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而且为后续社区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是学生今后从事和参加一、二级预防工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4 增加自我设计实验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实施创新教育, 是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措施[4]。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实验课时间充足的情况下, 让学生选取一种疾病并设计实验课件, 然后讲解。例如有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制胃癌实验课件, 上课前教师进行把关通过后, 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上述教学活动, 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5 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对教与学起重要的导向作用。以往英语护理专业的病理学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 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 忽视了平时考核和实验考核, 以致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此, 我院不断改革考核方式, 增加了综合考核 (出勤、病例讨论、上课提问、作业) 和实验课考核, 总分100分。其中包括理论闭卷笔试成绩 (占80%) 、实验课考核成绩 (占10%) 、综合考核成绩 (占10%) 。考核方式改革后, 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并且也开始重视锻炼实践能力。

6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 围绕教学内容, 开展英语护理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 (1) 在课堂上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到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的科研活动中, 教师在课余时间对其科研活动进行指导,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 由于有的学生对病理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非常感兴趣, 可组织学生观察石蜡包埋、脱水、切片和染片、封片的整个制作过程, 然后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的形态学特点, 并作出相应镜下诊断。 (3) 为了让学生主动复习病理学内容, 在课程结束2周后, 组织全班学生举行病理学知识竞赛。 (4) 为了给学生自学提供条件, 实验室全天开放。在实验室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指导为辅。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一方面使学生课堂上所学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 扩大了知识面, 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另一方面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认真观察、分析, 对疾病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

总之, 应加快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使英语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尽快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复合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武一曼.探索病理学教学改革, 提高医学人才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8, 10 (4) :407~408.

[2]王丽敏, 葛杰, 祁艳波, 等.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全科医生[J].现代预防医学, 2001, 28 (2) :150.

[3]孙设宗, 丁爱玲, 王生慧, 等.生物化学综合性研究性实验的实践与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5, 7 (3) :298~299.

上一篇:非均匀校正算法下一篇:建筑物屋面渗漏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