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思考

2024-05-06

自主性思考(精选十篇)

自主性思考 篇1

自主性作业具有自主选择性、自我设计性、自由展示性和自我推究性等特点,常见的自主作业形式包括实践性作业、辩论式作业、故事式作业、调查式作业等等。自主作业难度、量度、形式自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为成长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而奠基。

新课程教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注重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和学科间融合,教材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自主性作业可以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自主查阅。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等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红楼梦人物关系谱等,理清一干人物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

写读书笔记,包括写读后感、做摘抄。这种类型的作业,一般是讲完一篇课文之后进行。相当于写了一篇小作文,比如读了某篇课文联系实际写读后感,摘录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或者围绕一个话题自由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一个专题开展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家乡的水资源调查,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居民、政府机构等,详细了解水资源利用的现状,针对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提出治理的建议或措施等。

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本地文化、民俗等方面资料,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愿景。此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自主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自主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情境表演。在高中戏剧课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带着学生进行文本分析的话,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说明之类的专业术语恐怕很快就会让那些本来还怀有兴趣的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吧。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们通过排演课本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戏剧导演和剧本创作活动中,学生自己做道具,选服装,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做“群众演员”,这种自主性合作学习,使学生从实践和经验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而不只是阅读背诵书本知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对于那些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事情,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当学生沉浸在角色扮演中时,那种激动、兴奋的感觉,能够充分地体会到戏剧表演所带来的自信心。

而且,在戏剧排演过程中,作为演员的学生会随时听到来自各方的反馈乃至批评,这种经历将让学生习惯倾听不同的声音,在面对批评时能够虚心受教,有助于学生感知世界方式的提升,以及理解他人的同理心的培养,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事物。

戏剧是人类处境的反映。人总是希望彼此了解,了解彼此的欲望、需求、相似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课本剧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方式,让学生得以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具备了同理心或同情心,一个人就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能够理解与自己背景迥异、来自其他民族、信仰或阶层的人的处境。阅读、分析和表演戏剧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让人受益无穷。

对自主性游戏的思考大班教学反思 篇2

自主性游戏不同于学习型游戏,后者强调教师预设,幼儿的模仿。而前者强调的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在自主性游戏中,幼儿会利用自然环境和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自我探索,研究出好玩的游戏。

在本学期,大班教材中安排了“土中寻宝”主题。一天户外游戏,我带着孩子们到幼儿园的菜园去参观植物,并请幼儿自由游戏。孩子们刚开始还都不知道干什么,一会儿就发现小朋友们几个几个围成一圈,我走到一个圈边一看,原来他们发现了一条蚯蚓,并且在认真的观察。有个小朋友说:“这个蚯蚓可能是饿了,爬出来找吃的了。”这时立马有一个孩子反驳道:“不是的,蚯蚓吃泥土里的东西就可以了,不用爬出来找吃的。一定是下雨了它想出来逛一逛。”刚说完又一个小朋友指着蚯蚓的一边说:“这个黑黑的一圈是蚯蚓的脖子吗?蚯蚓的眼睛在哪里?”蚯蚓好像没有眼睛啊,那它怎么认得路的啊”……孩子们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这时一个孩子拿了一根小木棍,说:“我来看看蚯蚓的眼睛是不是藏在肚子底下!”可是他把蚯蚓翻了个遍也没有发现蚯蚓的尾巴,就自言自语道:“可能蚯蚓真的没有眼睛吧。”“那蚯蚓的嘴巴呢?它是怎么吃饭的?”“蚯蚓为什么喜欢吃泥土,能好吃吗?”就这样,孩子们从“蚯蚓为什么从土里爬出来”一直聊到“蚯蚓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能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其他人,如:蚯蚓没有眼睛,蚯蚓带围脖的那边是头等等。可是孩子们还是有很多的疑问没有解决。这时一个孩子看我站在一边,就赶紧叫我:“朱老师,蚯蚓身上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你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吗?”正好我们有专门关于蚯蚓的教学活动,我便对孩子们说:“蚯蚓身上的小秘密多着呢,等会我们把蚯蚓请回教室慢慢研究,但是要注意,蚯蚓对我们菜园里的菜生长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帮助菜园松土、施肥,所以我们一会研究完了要把蚯蚓送回家哦!”孩子们都点点头。

对自主性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篇3

自主性作业具有自主选择性、自我设计性、自由展示性和自我推究性等特点,常见的自主作业形式包括实践性作业、辩论式作业、故事式作业、调查式作业等等。自主作业难度、量度、形式自选,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开发自身的多元智能,为成长为个性健全发展的人而奠基。

新课程教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注重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和学科间融合,教材并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联系到课外,联系到别的学科,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探究、体验的机会,学生自主性作业可以向学生生活扩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自主查阅。学生通过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为深刻理解课文作铺垫,并培养其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关系复杂,学生可以通过百度百科等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红楼梦人物关系谱等,理清一干人物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主题。

写读书笔记,包括写读后感、做摘抄。这种类型的作业,一般是讲完一篇课文之后进行。相当于写了一篇小作文,比如读了某篇课文联系实际写读后感,摘录名人名言、警句、格言,或者围绕一个话题自由作文。

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一个专题开展系列活动,完成系列调查报告。如家乡的水资源调查,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居民、政府机构等,详细了解水资源利用的现状,针对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提出治理的建议或措施等。

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本地文化、民俗等方面资料,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愿景。此外,还有探究性、交流性、参观性的生活化自主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自主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

情境表演。在高中戏剧课的教学中,如果仅仅带着学生进行文本分析的话,戏剧冲突、戏剧语言、舞台说明之类的专业术语恐怕很快就会让那些本来还怀有兴趣的学生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吧。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我们通过排演课本剧,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戏剧导演和剧本创作活动中,学生自己做道具,选服装,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做“群众演员”,这种自主性合作学习,使学生从实践和经验中进行体验式学习,而不只是阅读背诵书本知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对于那些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事情,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当学生沉浸在角色扮演中时,那种激动、兴奋的感觉,能够充分地体会到戏剧表演所带来的自信心。

而且,在戏剧排演过程中,作为演员的学生会随时听到来自各方的反馈乃至批评,这种经历将让学生习惯倾听不同的声音,在面对批评时能够虚心受教,有助于学生感知世界方式的提升,以及理解他人的同理心的培养,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看待事物。

戏剧是人类处境的反映。人总是希望彼此了解,了解彼此的欲望、需求、相似和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课本剧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方式,让学生得以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具备了同理心或同情心,一个人就能够理解他人的处境,能够理解与自己背景迥异、来自其他民族、信仰或阶层的人的处境。阅读、分析和表演戏剧可以极大地增进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让人受益无穷。

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开放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同时,还应格外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注意为每个孩子提供参与活动、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学习充满信心。

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自主性问题的思考 篇4

一、社会发展与成教学生的自主性

自19世纪中期中国现代化启动以来,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社会逐渐向现代社会转型, 市民社会的成长需要理性、自主的现代公民, 而培养合格公民的学校教育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尤其是高等教育承担着更为艰巨的任务。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目标与过去都有很大的区别。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以人为本, 学校拥有办学自主权等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如何来体现这些观念尚有不同认识。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与工业化进程基本一致, 由于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尚未完成工业化的任务, 而工业化的要求是标准化与统一化, 这种状况深刻地影响到我国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 要求对学生进行统一的教学、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要求, 用统一的尺度去要求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学生, 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有个性的学生, 其代价是忽视学生的差异、个性、自主性, 难以培养出大批有自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毕业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其他因素如民主化、人的现代化等在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或压力下加速成长, 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盼与国际接轨, 这种要求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 从而使培养学生自主性日益突显。

成人高等教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多样性与差异性, 无论是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知识体系、年龄结构、生活习惯, 还是学习动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导致学生管理难于采用统一的模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选择性、参与性、自主性的要求更为强烈。如果成教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与内涵不做相应调整, 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就很难实现。

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等学校提出的要求, 它在规范学校、教师、学生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定》在第二章中依法列举了高校学生享有的六项权利和承担的六项义务, 明确了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学生成为了权利主体, 与拥有法人地位的学校之间具有平等的地位。新《规定》的出台既为学生自主意识培养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又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成教学生自主性意识的引导与实现

学生自主性意识即学生对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任的意识, 它是学生学习与成才的内在动力之一。由于社会分工复杂, 决定了成教生知识需求的多元化, 而知识需求的多元化又决定了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不同的受教育者, 需要接受不同的教育内容, 其选择的受教育方式也不一样。当前, 我国成人教育面临的教育主体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学生要求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时间、地点、方式, 对专业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形式的挑选等都体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对于这种自主性我们要善于引导, 采取多种措施, 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实现。

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本”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起点和归宿点。改革那种将学生视为被管理者, 接受教育的被动者、服从者的旧观念, 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这不仅是《规定》所体现的原则, 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 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而成人高等教育应该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 制订培养适合成教学生的计划, 并实施教育管理, 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具有社会竞争力。

其次, 明确学生自主参与的领域。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对涉及其切身利益的决策所施加的影响, 其参与的广度与深度遵循渐进性的原则, 参照《规定》, 笔者主张:第一, 在专业选择上, 学生入校后允许有一个试读阶段, 当学生充分了解专业培养目标后, 根据学生的意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职业需求,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 在学制、学习形式和时间安排上, 允许有较大的弹性, 实行学分制, 修满学分即可毕业, 严把考试关。这种做法, 既体现了“终身教育”观念, 又体现了学生自主的选择性。将质量要求的统一性与学生个体差异性相结合, 适应了教育主体利益多元化的趋势, 有利于实现培养目标。第三, 在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设计上, 允许学生参与讨论并制定规章。学生的行为需要用制度来规范, 而制度规范的目的在于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制度的方式传达于学生, 并使之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强制性灌输与自觉性接受的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我们的管理制度融合进了学生的智慧后, 学生将会比较顺利地认可管理制度, 有效地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第四, 在学生奖励与处分问题上, 允许学生参与意见。对成教学生的各种奖励具有正面激励功效, 必须体现公正、公开、平等的精神, 其评议标准与依据应让学生参与讨论, 激发学生以此标准要求自己。处分学生应做到:事实清楚, 定性准确, 处理有据, 程序合法, 学生对处理不服者可以申诉、救助。

再次, 制定学生参与的程序。为了确保学生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应当制定成教学生参与的程序。第一, 确保信息的公开与透明, 使学生获得的信息真实可靠, 并且让每位成教学生都能平等地获取相关信息。第二, 根据学生参与的主要事项分别制定参与程序。程序应包括:参与事项的提出、参与事项调研、意见的搜集、初步讨论及其结果的公布、最终意见的出台等。每一步骤都按规定进行。可以参照《规定》中学生申诉程序进行, 成人教育管理的相关部门按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再次, 明确参与方式。成教学生参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决策既可以是单个学生, 也可以是学生组织, 如学生会及其他社团。参与的方式主要有:辩论会、听证会、意见与建议书等, 遵循合法、理性、宽容、妥协的原则展开。

最后,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法律咨询机构,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学校管理与成教学生自主性的关系

学校与成教学生之间有两重关系, 一是教育与受教育的关系。相关法规明确界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作为受教育的公民, 成教学生享有人格权、人身权、选举权、健康权、财产及受高等教育权等。凡是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它都不得减少, 学生是拥有平等地位的法律主体。二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新《规定》都授予了高校相应的办学自主权, 它有权利制定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以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生有遵守规章制度、言行必须符合规范的义务, 当然必须是在确保学生合法权益的基础之上。二者具有互动性、平等性、开放性。

正是因为学校与成教学生之间具有双重关系, 因此, 学校管理与成教学生自主性就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一方面成教学生作为受教育者, 尽管在年龄和社会阅历方面彼此间差异较大, 但总体而言, 学生具有不成熟性的特点, 需要受到制度的约束和教师的引导, 因而, 加强对成教学生的教育管理仍然是普通高校的重要职责。另一方面, 学校的教育管理是有边界的, 根据《规定》, 学校的管理范围已经缩小, 改变了过去对学生包办代替、广泛干预的做法, 从而为学生留下了自主活动和自主参与的空间。成教学生怎样有效地利用空间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我们鼓励成教学生自主决定纯属个人的事务, 同时引导学生参与社团组织、参与公共事务、参与并影响涉及自身利益的决策, 在参与中培养自治能力, 在独立自主的选择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虽然学校管理与成教学生自主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双方能够统一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之中。

总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社会急需大批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普通高校成教学生的差异性和职业选择性决定了其自主意识比一般学生更为强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强化学生自主性意识提供了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明确学生自主参与的领域、方式和程序则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保障;强化学校教育管理与增强成教学生自主性完全能够统一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之中。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社会急需大批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普通高校成教学生的差异性和职业选择性决定了其自主意识比一般学生更为强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为强化学生自主性意识提供了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明确学生自主参与的领域、方式和程序则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保障;强化学校教育管理与增强成教学生自主性完全能够统一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共同目标之中。

关键词:成人高校,大学生,自主性

参考文献

[1]王增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及实践意蕴——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引发开来[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3) .

[2]朱军, 张新科.欧洲成人教育给我国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3) .

[3]陈彦生.大胆解放思想努力办好面向21世纪的成人高等教育[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8, (01) .

自主作文的尝试与思考[模版] 篇5

------高中学生作文自主学习的困惑与反思

余洋洲

一、两次值得深思的课堂师生对话

第一次对话

时间:2005年10月10日

地点:江山中学多媒体教室

听课对象:衢州市高中语文教师

班级:江山中学高三(5)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非常高兴有机会与大家一起上一堂作文课。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喜欢作文吗?

生:(齐声响亮)不喜欢!(听课老师哄然笑出声)

师:那为什么不喜欢呢?

生:写不好。

生:不知道写什么,没东西写。

生:分数总是不高不低。

师:大家很诚实,老师相信你们说的是实话。可今天老师麻烦了,正好准备上作文课,怎么办?

生:(几个同学一起说)我们喜欢上作文课。

师:(诧异)你们喜欢上作文课却怕写作文?

(因为是观摩教学,要上事先设定的内容,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可心中总有一个结: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却怕写作文,原因何在呢?)

第二次对话

时间:2006年4月25日

地点:衢州一中高二(10)班教室

听课对象:组内年青教师

班级:笔者任教的高二(10)班

(在期中试卷基础知识讲评)

师:今天老师有一个困惑,希望你们给我解决。很多同学平时与老师交流时,说最喜欢我上作文课,我非常开心,可看了你们期中考试的作文似乎没有多大起色,能告诉我什么原因吗?

生:老师讲作文素材的时候,我们象在听故事,很开心。

生:老师讲作文写法的时候,我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可自己写的时候却用不上。生:我喜欢老师上作文课,是因为轻松,只要听着就好了。

生:你介绍的优秀作文我们都很喜欢,也很佩服,可感觉学不来。

生:有时候老师给一个作文题目,我又想不到该写什么好,只有凑数字了。师:噢,老师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作文课,原来是老师在自娱自乐,副产品是让大家开心了45分钟,而没有什么收获。那你们课后给老师想想办法,看能否做到既喜欢上作文课,又能喜欢写作文,进而提高写作水平。我们下次课讨论。

二、学生的声音

两个班的学生在课后,非常认真的以书面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我的作文课的看法,没想到的是绝大多数同学都充分肯定了我的课堂教学,认为作文水平没有多大提高是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重视程度都还不够。不过也有不少同学提出了颇有见地建议,归纳如下:

1、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

余勤华:‚我想老师上的作文课,讲写作的方法、技巧是应该在我们有一定的基础上的,而大多数同学可能都还没有这个基础,所以作用就不大了,就象我们连走都不会,就叫我们飞了。‛

顾文健:‚不是所有东西一点就通的,老师对我们的期望值可能过高了,即使比较容易做到的也存在个性差异。‛

2、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

赵俊:‚老师上课讲的作文都是那么优秀的,有时觉得那种水平离我们太遥远,感觉无论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肖欢:‚作文课上,我们可以针对一两篇同学自己写的文章,进行修改,提建议,因为这更切合我们的水平,也可以找到我们写作时的通病,再加以改正。‛

3、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

冯增进:‚有时侯上作文课听上去很有趣,当时也会有很多感慨,可是一下

课,就不去深思,去感悟。‛陈列:‚我认为理想的作文课不仅仅是老师讲,还应该学生想,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巩固下来。比如讲构思,老师就可以给定话题,让学生先思考构思,然后老师与同学一起对我们的构思进行讨论。‛

4、作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互动

郑妍莹:‚上作文课时,我觉得应该让同学多想、多说,不仅仅是老师讲,同学听,应有更多的互动,听取各方的想法。‛付程涛:‚多给同学们一些发言权,师生互动会更好些。‛舒国建:‚我认为理想的作文课应该是学生老师可以互动,相互交流经验。最好是老师也写写作文。‛

5、既要重视技巧,更要重视积累

蓝梅星:‚老师应该多鼓励大家看课外书,介绍一些书籍,让大家有目的的阅读,我想对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项璐:‚建议老师放一些优秀的影片,如《放牛班的春天》,让我们知道,除了校园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让我们到更多的人生体验。‛

三、三点思考

看了学生的建议,我再次审视学生作文过程与自己的作文课堂教学,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1、从课堂教学理念层面上看,在上作文课,无论是指导和讲评课,教师往往还是以自我为主,以自己的体验和自己的认知能力,替代了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学生在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难以产生心灵共鸣。只停留在“教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层面上,没有“教会学生学习”,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教学观念,那就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所以作文课,往往就成了方法指导课和优秀作文展示课,学生得到的只是抽象的方法和对优秀作文的感慨上。而不能产生把内在的心理情感外化为语言文字的冲动与激情。由于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集中”,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得“为赋新诗强说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2、从作文的特质层面看,老师往往只是把作文当作识记和技巧的知识来传

授。“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的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语文学习》1998年第8期)作文应该以学生自己的情感为前提的,然而,很多教师只是重视学生习作章法的指导,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的疏导,造成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久而久之必会厌烦作文。不去了解学生在关注什么,不去考虑学生为什么要写和怎样写,这正表现了作文教学的时代落伍性。写作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他们人生的“史记”。因此,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3、作文的地位关系看,长期以来学生都是绝对的被动。教师给一个题目,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完成,然后教师给一个结论性的评判,作文的整个过程,丝毫不见学生的自主权。作文是需要兴趣的,而处于被动地位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兴趣的;作文是需要灵感的,而被动的写作,是不可能激发灵感的;作文是需要想象的,而没有冲动与激情,是不可能激发联想相象的。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必不可少的,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教学动力的巨大源泉。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不是一个附加的目的,而是有效教学的内在根据。它与学生知识的生成和人格的丰满是同一过程的不同方面,可以说是更根本的方面”(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04)。

自主性思考 篇6

一、根据幼儿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

(一)将主题活动与游戏相结合。如在进行“亮眼看世界”主题活动时,我在语言区中为幼儿提供各式家具的图片和材料,并用KT板做成大书,分好“卧室、厨房、客厅”等,请幼儿自己去摆设、装饰,并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大书编故事,取名字,融美工、语言于一体,使孩子在拼拼讲讲中发展了能力。在进行“七彩世界”主题活动后,在益智区中提供三棱镜、CD光盘等材料,让幼儿在自由摆弄、操作中,感受七彩光。在美术区中提供各式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多种材料,创作七色花。

(二)根据游戏进展,不断改进。如随着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会有更多的想法和需要,为此教师可以不断调整。将卧室、厨房等明确区分,逐渐创设浴室、梳妆台、阳台、花园等环境,添置“电视机”“空调”“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以满足幼儿的游戏愿望。

(三)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自主性游戏,我们设立了“废品回收站”和“百宝箱”,为幼儿提供了废旧品和制作材料,提供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环境。在游戏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寻找材料,自主制作,充分展示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将自主性游戏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

(一)将自主性游戏形式多样化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没有办法为一个班的幼儿即提供很丰富的资源。一个班的设备、材料、游戏形式都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将形式多样化。就笔者所在的大班组来说,每周每个班级三次的自主性游戏,课程表上都是有一次是相同的,而三个班同在三楼,且教室门前走廊宽敞空荡。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来源于生活的游戏更加有助于推动幼儿自主探索行为的发生和发展。生活中我们经常去逛街,如观前街、十全街等等,自主性游戏中的我们,却只有幼儿的美食坊、娃娃超市等几个小地方是购物场所,且空间狭小。介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门前的走廊,将之改建为商业一条街,在每周共同的游戏时间举行一次大型买卖会,三个班的幼儿共同参与。大班幼儿已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他们有着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潜力。他们需要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公共走廊区域”的开发不仅能提高幼儿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扩大幼儿互动合作的范围。不同班的幼儿可以共商活动内容、共用活动材料、共享活动空间、共同建构学习经验。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圈也进一步扩大。

为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在自主性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将自主性游戏与理财理念相结合。我们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本存折,幼儿通过打工、制作、带废旧材料等形式赚钱。老师将幼儿赚的钱存入他的存折,当幼儿要购物、娱乐时再用存折去银行领钱,只有当存折上有钱时幼儿才能顺利的从银行领取现金去消费。将废品回收等和银行理财融合在一起,设置存折,培养了幼儿的理财能力,既让他们知道财富是靠自己努力创造的,同时学会了适度消费,勤俭节约,又大大提高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通过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有成效的自主性游戏形式。

(二)将自主性游戏内容丰富化。

幼儿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僵化的实体统一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灵性、情感性、生动鲜活的人文世界;不是一个由抽象符号所构建的封闭世界,而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主体间共同拥有的世界。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艺术文化需要代代相传,将地方艺术文化与表演游戏结合是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表演游戏在幼儿园中已失去昔日風采,借传承地方文化深入挖掘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对促进表演游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笔者所在的胜浦镇,有很多特色文化。最为著名的当数胜浦三宝(即胜浦山歌、胜浦宣卷和胜浦水乡妇女服饰)。2007年成功申报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成功申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胜浦山歌和宣卷两项被作为“民间音乐”项目,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以胜浦水乡服饰为特色的打连厢也深受很多人喜爱,胜浦镇还成立了连厢队。在大班年级组“老少同乐贺重阳”的活动中,孩子们对爷爷奶奶表演的打连厢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甚至有很多小朋友还模仿爷爷奶奶的动作……这些地方山歌、地方文学等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幼儿周围的人和事,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素材。教师可将胜浦地方特色文化和表演游戏有机结合,选取具有游戏情境和益智内容的童谣、歌曲、戏剧,以情境表演为载体,提供胜浦特色服装,让幼儿在玩中理解、体验民间文学内容,进行游戏表演,更好地传承家乡文化,从中获得乐趣。

在中国期刊网上,以“自主性游戏”作为关键词检索可查到国内外相关文献110条。这些研究大多在实践中可实施,对一线教师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断完善自身经验,切实让自己的指导起到效果,以使幼儿在游戏中真正得到发展。

自主性思考 篇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教师如何抓住一个“点”, 将学生的课内外学习结合起来, 减少重复的作业内容, 追求高效学习, 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键。主题阅读推广者刘宪华校长期望语文教学借“主题单元”这根“藤”串起儿童浩如烟海的阅读之“瓜”, 倡导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 实现“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这给小学语文作业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 在作业设计中能否也抓住一个关键点, 串起一条主线, 系统地将阅读、积累、创作融为一体, 改变目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散乱”的局面呢?笔者借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作业设计, 谈谈对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探索。

一、围绕教材拓展阅读是语文自主性作 业的基本导向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落实在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增加阅读量。由于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 首先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入手, 帮助学生由兴趣过渡到自觉。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文作者、故事情节、文中人物或者相关背景比较感兴趣, 那么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进行拓展阅读, 这是家庭作业的基本导向。其次, 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自主选择,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且鼓励他们从不同方面收集信息, 并在课堂上集中交流, 汇集信息, 达到聚小流而成江河的效果, 从而大幅度地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例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 学生们查阅了作者的资料, 但关注点却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注意到不仅中国的教材中有安徒生的文章, 而且在所有英语国家的教材中都有他的文章;有的学生了解到安徒生一生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 如《海的女儿》《丑小鸭》《野天鹅》等等;有的学生了解到安徒生的生活背景, 即使房间很简陋, 却布置得井井有条, 这样的生活环境开启了他的创作生涯;有的学生把安徒生的名言介绍给同学们:“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布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 我的心灵漂泊无依, 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同学们倡议要继续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让安徒生童话成为照耀每个人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 引导学生发现兴趣点, 由“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同时, 还要注意阅读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自行选择书目, 还可以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或家庭“亲子阅读”活动, 帮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依托教材进行创作是语文自主性作业 的核心内容

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也是多元的。教师要改变写作的教学方式, 减少束缚,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充分利用小学生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把它作为创作的源泉。

例如, 有学生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 十分同情小女孩的命运, 以《我想》为题, 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想/用我的零用钱/为她买一架火炉/给她送去温暖。

我想/让她穿越时空/品尝我为她做的饭菜/为她带来幸福。

我想/为她栽棵圣诞树/挂上满满的祝福/让她永远快乐。

我想/牵住她瘦弱的手/一起背着书包/快乐上学去。

“诗”是学生作业中最常见的创作形式, “情到深处即为诗”, 诗的背后是阅读、思考和文化的积淀。诗的语言是最精练的, 能把诗写好的学生写作能力一定很强。通过对诗歌的欣赏, 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写诗, 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写诗, 学生还会用信件等其他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如有学生写到:亲爱的小女孩!我知道这是一封你永远也收不到的信, 我只想轻轻地问候一句:你在天堂生活得好吗?不敢想象你在寒风中苦苦哀求的那揪人心弦的场面, 不敢想象那恳求和希望的眼神……为什么没有人买你几根火柴?哪怕是一根!为什么没有人给你几个铜板?哪怕是一个!而和你相比, 我实在太幸福, 我有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帮助。如果你能穿越时空和我们一起享受生活, 那该多好啊!你的生活虽然贫穷, 但你的故事却像无数的火柴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坎坷、心灵的孤寂与难耐都在一个个小作家的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 没有华丽的词藻, 没有过多的修饰, 有的只是情感的流露, 一种我手写我心的未经雕饰的天然美。

写作是人类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 在写作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 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突破传统的写作模式,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倡导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使学生乐于动笔, 善于表达。

三、鼓励作业形式创新是语文自主性作业 的评价要素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教师在作业环节要引入创新的理念, 让学生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恒于创新, 并把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作为评价作业价值的基本要素。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 除了写诗、写信等形式外, 还有学生认为歌声最能表达感情, 于是编写了歌词, 表达对小女孩的同情和祝福。这位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把歌曲写入作业, 新的尝试十分成功, 不仅体验了音乐的魅力, 更体验到创新带来的快乐。”还有学生对课文进行配乐朗读, 用钢琴曲《绿袖子》配乐, 并说明了选择这支曲子的理由;有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连环画, 在班级展示;有的学生独具匠心地把课文的标点符号重新变动, 使课文内容和意思发生了变化。据统计, 学生的作业形式已达40多种, 每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求异是创新的开始, 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同一篇课文、同一次作业, 学生的思维不同, 见解不同, 表现手法也不同。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把时间交给学生, 把空间赋予学生, 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体验, 定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自主性作业给了学生创造无限的可能, 可以说, 正是由于自主性作业这样的平台, 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

四、训练与掌握学习方法是语文自主性作 业的价值体现

无论哪种学习, 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 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方法决定了效率,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题海战术并不能提高成绩, 不会学习且不懂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原因。得法于课内, 用法于课外, 教师要在课上教会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 这样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 这是语文作业改革的价值体现。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 有的学生采用表格的形式对小女孩五次点燃火柴、五次产生幻象进行了梳理, 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有的学生采用对比手法对文章前半部分“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 在墙上擦燃了, 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与最后“她赶紧擦燃了一大把, 要把奶奶留住”进行对比, 突出了小女孩极度渴望光明、温暖和没有饥饿寒冷的幸福生活;有的学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分析文章, 突出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有的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再现了课文内容, 在绘声绘色的表达中无不流露出真情实感, 这对学生理解文章及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习阶段和不同的学科都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学习方法的训练与掌握应该渗透到整个作业过程中。从以上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 教师让学生用表格梳理、思维导图、文配图等方法整理、归纳、再现阅读中获取的信息, 化繁为简, 对信息进行总结和回顾, 这种学习方法对提高学习能力是很有益的。

五、问题意识应落实于自主性作业全过 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做学问就是要学要问。光学不问, 只做了一半;光问不学, 也只是一半。”在教学中, 学生只学不问的现象十分普遍。小学生天生爱问为什么, 然而应试教育的弊端却将其扼杀在摇篮中。不质疑就没有创新。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收获知识和能力,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 有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能燃起来?笔者鼓励他自己寻找答案。通过查阅资料, 他了解到早年的火柴头是用黄磷和硫磺做成的, 黄磷的燃点很低, 温度达到60℃便能燃烧, 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摩擦就能起火。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 已经被现在的火柴代替, 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的红磷摩擦才能燃起来。还有的学生提出: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幻象?在查阅资料后, 她了解到产生幻想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从生理角度分析, 身体极度虚弱, 意识模糊, 常常会产生幻象;就像在沙漠中极度干渴的人眼前出现水塘的幻象, 还有一种观念是从小女孩的心理分析, 她之所以会出现幻象, 是因为那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却又渴望得到的, 她只能在虚幻中看到。还有学生以“关于现代的穷苦人民的思考”为题, 思考在我们生活的今天, 是否也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的人呢?

有创新的作业才是有价值的作业, 看似简单的问题, 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不断探索。教师常常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中, 这会阻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潜能,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

六、作业展示交流是学习资源的再利用

学生自主性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 形式精彩纷呈, 每一项作业中都充满了学生的智慧, 都是学生创造出来的成果, 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这样的作业不能闲置, 要充分体现其价值, 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 通过展示将作业汇集起来, 帮助学生再学习, 这种学习资源是普通课堂中所没有的。

在学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 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作业展评活动, 有的学生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话剧剧本, 然后排练表演, 在表演结束后, 笔者组织学生对改编和表演进行点评;有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小女孩的昨天和今天》的演讲, 演讲内容精彩纷呈, 发人深思。最后评选出“最佳创意作业”“最具思维含量作业”“最具才情作业”等。

作业展示体现的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作业展示课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应把课堂交给学生, 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 这样的展示活动能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提高。

自主性思考 篇8

1 改革实验课中师生的地位和关系

在实验课中, 教师常采用讲授式。教师讲解实验原理, 设计, 示教操作方法和步骤, 强调注意事项等, 学生学习, 之后学生按照要求操作。此种方法是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方式, 教师容易驾驭课堂, 较直接的涉入主题, 节省时间。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 部分学生如果缺乏兴趣, 缺少相关思索, 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和效果。为了解决此类问题, 先尝试改变学生的课堂角色, 变换师生关系,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管理者 (教师、实验人员) 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 管理与被管理统一于实验教学活动中[1]。调动学生自主性的关键, 是要确定学生如何自我管理, 明确自身需求, 主动学习。要达到如此效果, 应强化学生行为心理研究[2], 应从多方面研究学生的行为心理, 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 以学生为中心, 处处为学生着想, 突出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融洽课堂教学氛围, 改变教师和实验人员较重的管理者的身份和地位,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和实验人员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 要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融洽氛围。教师和实验员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 亲和学生的人心, 形成师生友好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这样有利于构建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独到见解, 允许学生在学习中, 遇到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尤其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新性见解。学生通过大量问、说、做的实践得到锻炼, 逐渐形成会想、会问、会做的学习能力, 在宽松的实验学习过程中, 提高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并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 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根据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设计一道问题, 将此问题布置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 这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如在免疫实验中, 设计问题“根据抗原抗体的关系, 如何测ABO血型, 为什么?”实验中有许多问题, 当学生们面对这样那样的问题, 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去尽自己的最大所能。此方法主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通过思考明确实验目的意义。

另外,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 可以将理论教学部分的相关内容复习, 模糊的部分加深理解和应用。在带问题思考及资料搜素中, 让学生去“再次发现”已有的知识, 一方面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 发现新的知识。实验教学不是单纯传授该课程的部分基本知识, 而是让学生理解如何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培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验满足求知欲, 获得本知识在临床实际的应用性,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并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索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让学生追溯与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 学会主动学习。如免疫实验沉淀反应中, 早孕检测, 相关问题的讨论中, 学生会对理论中抗原加深理解, 体会到抗原抗体特异性的关系, 意识到免疫诊断疾病的应用性。

2.2 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生带着问题对本次实验探究过程中, 学生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 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虽然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有限, 他们提供的答案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但这种过程本身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虽然这种探究不一定具备严格意义上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但研究性学习过程给予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2.3 在实验课堂上增强学生互动

认知活动中学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而是具有师生、生生、生本 (实验教材) 之间的互动性和多 (双) 边性。动态教学场需要在实验教学中形成的多元化互动, 师生间、学生间就会“问题碰撞”、“互通有无”、“智慧共享”, 这有利于完善和矫正问题意识[3]。在实验中我们多用问题讨论, 操作步骤讨论, 小型实验组织, 参与实验管理等。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3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倡导在学生中建立一种合作式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并肩努力, 并因此而互相鼓励, 使其在彼此尊重, 相互交流之中, 共同分享免疫学习的快乐。个体掌握的知识是相对的, 每个人都以自己方式理解事物侧重于某些方面。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了解自己所建构的意义的局限性, 并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超越已有的认识。通过合作交流, 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认知, 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方面, 漏掉了哪些方面, 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 以利于学习的广泛扩展和问题意识的发展。

有分工才有协作, 我们免疫实验活动中, 是以小组为单位, 据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关系, 据学生的性格特点, 将学生分组。为了避免实验教学中个别学生参与意识不强, 或别人做而他看的现象, 教师会引导小组成员有那几方面分工, 让学生自己具体分配任务, 检查监督任务, 包括责任人的制定, 学会责任意识和承担意识。如抗原抗体凝集反应实验血型检测中, 学生分五组, 监督、加抗体、消毒采血、打扫卫生、总结各一人, 为小组业绩每位学生都会高度重视, 这还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协作, 才能使实验得以有序地、顺利地进行和完成, 特别是总结上, 结晶该组操作和理论掌握程度。并且学生在小组竞赛中, 体会到团队的力量, 合作的快乐。

4 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起着引导作用, 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克服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不足, 给学生充分的主体环境, 让学生在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实验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 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分工及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因课时有限, 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等因素, 这仅仅是笔者在部分免疫实验内容中提出的粗浅尝试, 得到学生和教学督导很高的评价, 期望在探索实验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能够抛砖引玉!S

摘要:实验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形式, 能较好地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 正确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本文着重提出了一些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免疫实验教学,自主性,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长萍, 张力跃, 何云峰, 等.大学交互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2) :50-52.

[2]冯翠菊, 刘迈.柔性管理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 4 (27) :139-152.

自主性思考 篇9

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借鉴专家的理论基础上, 我校老师经过探索与实践, 一套“自主学习、分层达标”的教学模式逐渐成熟, 形成“从个体到整体、从整体到个体、从听众到演员、从演员到听众”这样一个“自主中有自由, 自主中有约束”的状态。

一从个体到整体

传统教学, 学生是以一人一桌为基本单位,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 其始终是以一个个体的身份而存在, 直接后果是优更优、劣更劣。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 学生以组为单位, 相得益彰, 可以优势互补。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的同时, 也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 参与欲提高了, 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2) 小组合作学习, 可使不愿意动脑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思考,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以纠正, 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正确率。

二从整体到个体

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一种自然现象, 如果我们无视个体差异的存在, 用一个尺码的鞋让所有的学生去穿, 其结果必然是, 有的人要小脚蹬大鞋, 有的人却要“削足适履”了。

我校坚持实施自主分层教学。“分层”, 就是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 并在尊重学生自己选择的基础上分成A、B、C三层。这三层同学所学内容相同, 但要求不同。值得注意的是, 教者一定要动态地把握“分层”, 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有些学生“此”强“彼”弱, 或许他不善言辞, 但文章很好;或难解文言文, 但对现代文阅读很有感悟;或写作稍逊一筹, 但表演很有天赋……如此种种, 不一而足。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整体状况有一定了解, 更着力于老师有颗责任心!

三从听众到演员

一个只见老师不见学生的课堂, 不是真正的课堂, 而是表演——学生在看老师表演。我们认为, 学生上课就是要交流, 老师讲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学生说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只有更多的碰撞才能擦出火花。

1. 鼓励大胆质疑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漫画, 在课堂上, 学生皆以瓦钵为头, 教者以盆器为头, 老师正不遗余力地将液体慨然倾入学生的盆钵中。看了让人不禁莞尔, 寓意不言而喻: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容器”。实践证明,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质疑解难, 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悟能力, 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成一个主动探索者。

2. 加强学习指导

“指导”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点、引导”。自主学习方式赋予“指点、引导”以新的内涵, 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

四从演员到听众

“倾听”是一门学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就是靠听而学会了大部分知识, 在自主学习这种新的教学形式下, 学会倾听仍然非常重要。

1. 学会倾听老师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 有些学生听课很有“功利性”, 不关注分解的过程, 只关注结果 (即A、B、C、D中哪个是对的) 。有些学生则一味苦学, 不懂“享受”。

2. 学会倾听同学

不会倾听也就不会合作。同学的发言中, 一定有可以借鉴的东西, 无论观点是否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 懂得尊重别人, 对别人的发言要能表示出赞同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 篇10

一、以课堂为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领悟自主学习的内涵

学生的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培养非常重要.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还是以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最后总结归纳出知识,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要落实在情境探索和知识运用上. 在情境探索时,我们要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不要因为学生探索出的结论不是你想要的,就否认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要适当的创设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向你需要的结论方向前进. 例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解一元二次方程2x2- 5x + 3 = 0. 这样既让学生回顾了方程的解法,还能引导学生记忆求根公式. 当学生解出这个方程后,我们可以问学生: 你们会求出x1+ x2,x1x2的值吗? 这样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探索问题,学生会非常轻松的求出这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教师可以启发性的提问这个方程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与系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提出来后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分析,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这个分析的探索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千万不要因为怕学生发现不了结论,或怕课堂上用时太多造成后面的教学进度赶不上,而省略或减少这个教学环节[1].

二、以学法指导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要让学生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规律是关键. 学生一直认为学习就是教师出题目,我们来做,教师教什么,我们就学什么. 还有学生认为我每天作业自己做,不抄袭别人的,这就是自主学习. 其实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自己学会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就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考试中我们常会遇到许多新定义类型的题目: 对于非零的两个实数a、b,规定a⊕b =1 /b-1/ a,若2⊕( 2x - 1) = 1,求x的值. 这种题目如果你在平时教学中,没有讲过其思考的方法,那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度很大. 而这种类型的题目解题的思路就是化未知为已知,化不认识的知识为认识的知识,而这种解题的思想和方法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就要注意指导. 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时,你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回答: “你会解什么样的方程”,学生只会说: “我们会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时教师只要说: “那我们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 这当中就教给了学生解决新知识的方法. 那他将来学到多元方程组时,就不需要教师去讲解法了,只要将多元方程组,通过适当的方法转化成一元方程,再行求解.

三、以课后指导为辅助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要领后,我们不能就完全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我们还要加强课后指导,以巩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在许多学校提出的利用预习案进行教学,其实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检查. 这种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教师的课后指导,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不会很好. 因此我们要在课后对学生自主学习作出适当的指导,这种指导不是辅导,而是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 我在平时编写预习学案时,不是简单的编写几道题目让学生课后去做. 我在编写自觉内容前有一句话: 请学生阅读课本第 × × 页到第 × × 页,然后完成预习学案. 这样的一句话就是指导学生去自主学习,你不用这样的方法去引导他看书,那他可能就不看书,直接按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去完成预习内容,这样会造成预习不到位,自主学习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所以让学生在课后学会看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一次教学研讨课上,一位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课后指导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不但让学生课后看书,还让学生把新课的重要知识点、定义、定理等在课本上划出来,在新课教授前第一件事就是让学生默写或背诵这些知识点,我觉得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的行为和习惯. 常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2].

摘要:对于学生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要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要能在课堂上让学生领悟自主学习内涵,并进行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课后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自主学习的要领,今后才能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一篇:未来的停车场下一篇: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