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费用认定

2024-05-08

成本费用认定(精选五篇)

成本费用认定 篇1

一、 税务部门需要组织专家鉴定的内容研究

(一) 研究思路

有关税务部门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审核认定实际就是审核项目的相关政策的符合性。 但由于该项工作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和时限性都较强, 因此需要专家给予决策支持。 税务部门在审核过程中提出的需要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的问题, 往往就是决定决策的判定条件。 因此通过研究国家有关政策, 系统地提炼决定决策结果的判定条件, 可综合出税务部门需要专家鉴定的问题。

(二) 决定决策结果的判定条件研究

税务部门在进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的审核时, 一般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决策: 一是项目是否属于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 二是项目投入的合理程度。下面分别进行研究。

1.决定项目是否属于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的条件。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8]116 号) 第四条明确, 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年度) 》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可见, 项目属于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的先决条件是:其研究内容要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年度) 》的内容范围。 关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年度) 》的关系, 由于前者包含后者, 后者是前者中的内容重点选优, 因此上述判断条件可进一步理解为项目属于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的先决条件是:其研究内容要属于《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年度) 》或《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内容范围。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三条规定, “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 (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 工艺、产品 (服务) 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 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在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方面的创新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对本地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 相关行业的技术、 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 不包括企业产品 (服务) 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 (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 ”因此, 项目是否属于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的的条件还需要满足项目技术 (或产品、或工艺) 要有创新, 且取得有价值成果, 对本地区相关行业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

以上条件与决策结果的条件逻辑判断关系如下图所示。

2.决定项目研究开发投入合理程度的条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第四条规定, “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 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 (一) 新产品设计费、 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 资料翻译费。 (二)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三)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四)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 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五)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六) 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七)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八)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13]70号) 又补充规定, “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发生的下列费用支出, 可纳入税前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 (一) 企业依照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范围和标准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 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二)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 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维修等费用。 (三) 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 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 (四) 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 (五) 研发成果的鉴定费用。 ”

通过归类整理, 符合上述文件要求的项目的研究开发投入主要包括项目相关的人力投入, 材料、燃料和动力消耗, 仪器、设备和无形资产投入以及其他投入4 类, 如表1 所示。

因此, 项目的研究开发投入的合理程度取决于项目的人力投入合理程度, 材料、燃料和动力消耗合理程度, 仪器、 设备以及无形资产投入合理程度, 以及其他投入合理程度4 个条件指标。 合理程度分为4 级, 即合理、基本合理、偏差较大、不合理。 通过分析4 个条件指标认定结果可决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投入的合理程度。

(三) 税务部门需要组织专家鉴定的内容

综合上述研究, 有关税务部门需要委托科技主管部门组织专家鉴定的内容如下: (1) 项目研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科技部发布的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 (2) 项目研究内容是否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年度) 》的范围; (3) 项目的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是否有创新; (4) 项目成果是否对本地区相关行业技术进步有推动作用; (5) 项目研究开发的人力投入合理程度; (6) 项目研究开发的材料、 燃料和动力消耗合理程度; (7) 项目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和无形资产投入合理程度; (8) 项目研究开发的其他投入合理程度。

二、 税务部门委托内容专家辅助认定系统

(一) 鉴定任务目标

根据税务部门委托单, 科技部门或授权中介机构组织专家对有关税务部门委托的鉴定内容进行专家鉴定。

(二) 鉴定对象

根据鉴定任务的内容选择, 一般鉴定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 项目组所做情况汇报。 (2) 项目现场考察和查证情况。 (3) 项目申报材料, 包括:①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申请表。 ②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申请书 (包括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研究开发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技术创新性和知识产权、 现有实施条件和有待完善的条件, 项目成员和研究任务分工, 经费预算、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考核的技术、经济和工作指标, 实施进展计划与必要性等内容) 。 ③自主、委托、 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文件:企业自主开发项目立项批文文件或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及其任务书;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应提供相关合同或协议;国家或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批文和任务书。 ④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包括:项目概况, 项目当年完成的研究工作内容和预期计划完成情况, 项目创新性和专利、软件著作权申请和获授权情况, 项目研究人员投入工时、使用的设备及使用时间、原材料种类及用量、 燃料动力消耗量等, 项目经费决算细目, 取得的成效及对本地区相关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作用分析, 对委托开发的项目, 应附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的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 。 ⑤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三) 鉴定标准

鉴定标准主要包括:2008 年12 月26 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实施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 《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 》 ( 财税[2013]70 号)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2008 年版本)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商务部联合颁布的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注:2011 年6 月之前执行2007 版本, 之后执行2011 年版本) 。

(四) 专家鉴定表设计

根据有关税务部门委托的鉴定内容设计相应专家鉴定表。

(五) 鉴定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质量, 组织编写了鉴定工作专家手册, 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和专家进行培训。限于篇幅, 在此不作赘述。

(六) 鉴定方式及鉴定结果处理

邀请3-5 名项目相关专业专家对相关专业项目进行鉴定。 专家在听取企业项目情况汇报、现场考察和审核项目材料基础上, 依照鉴定标准, 独自填写专门设计的项目鉴定专家评价表。 组织鉴定部门按照少数服从多数, 指标占比多的原则, 统计确定专家鉴定结果。 汇总专家意见, 形成鉴定意见书, 提交有关税务部门, 为其认定决策提供辅助支撑作用。

三、应用

课题组研究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专家辅助认定系统近几年已经在天津市应用。以2013 年应用为例, 共完成2012 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鉴定项目近2 100 个, 涉及226 家企业。 鉴定项目涉及总研发投入近79 亿元, 企业归集的研发费用合计近30 亿元, 约占研发总投入的38%。 经鉴定被税务局给予认定的加计额15.4 亿元, 约200 家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 合计享受税收优惠金额2.4 亿元左右, 对当地落实有关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和把好税收关起到了有效决策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邵广洪, 男, 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投资) 。研究方向:项目评价、发展战略研究。

成本费用认定 篇2

职工工伤的费用负担问题

——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的理解

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既保障了职工的权益,又分散了单位的用工风险,此为一举两得。但用人单位缴纳了工伤保险并非高枕无忧,单位仍需在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及时的在法定期限内申报工伤,逾期不申报的,将依法承担该期间内的工伤保险待遇。

一、案情简介

林某就职于A公司,公司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林某于2010年3月5日下班途中被车辆撞伤,花去医疗费用数万元,但公司在事故发生后没有为林某申报工伤,林某于2010年5月7日向市劳动保障部门申报工伤,市劳动局于2010年7月7日同意认定原告为工伤。2010年8月,林某来到市医保中心要求报销其工伤认定前住院治疗的费用共计31000元。医保中心告知林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第一款、第四款的规定,职工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所在单位未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故林某工伤认定前的相关费用应由用人单位承担,医保中心未予支付该笔费用。林某不服,诉至法院,要求判令市医保中心支付上述工伤保险待遇。

二、庭审意见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单位未在法定期限内申报工伤的,而是由职工本人申报的情形,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至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工伤申请之日期间发生的有关工伤保险待遇。现被告已经支付工伤受理后的相关待遇,原告仍然要求被告支付之前的工伤保险待遇没有法律依据,遂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1

三、案例分析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对于“在此期间”的理解有三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在此期间是指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至30日单位申报时限届满时止。理由是第一款规定了30日的申报时限,单位未在该时限内申报,该段时间内的有关费用应由单位承担。30日以后的费用,因为参加了工伤保险,由保险基金支付。

第二种意见认为:在此期间是指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至认定工伤之日止。理由是法律明确规定了单位应在30日内申报工伤,其立法目的也是督促用人单位积极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单位未申报的,对于工伤认定之前的全部费用由单位承担,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同时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由于单位未在30日内申报,原告的医疗费用应由用人单位全额负担。

第三种意见认为:在此期间是指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至职工申报工伤受理之日止。受理日之前的由单位承担,受理日之后的由医保中心承担。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

1、第一种意见的不足。第一种意见认为无论该工伤何时申报或何时得以认定,单位只承担工伤发生之日起30日内的工伤费用,对于30日之后的费用则由保险基金负担。笔者认为,如此操作将对职工受伤是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之所以规定用人单位要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呈报工伤,主要为了督促单位尽早启动工伤认定程序,充分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便于查明职工受

伤的事实。如果单位不主动申报工伤,其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固定在30日内,即失去了对单位的督促作用。

2、第二种意见与第三种意见较为相似,均认为该期间应是一个动态的期间,且认为单位所因承担的责任范围应是至工伤认定之日。笔者认为,该种意见加重了单位的责任,但未考虑到工伤认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正常情况下是60天内完成,但遇到特殊情况如需要以有关部门对相应事故的结论为依据时,工伤何时认定结束也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这些期间的责任均由单位来承担,于法于理均不合适。

3、同意第三种意见的理由。

1、从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四款规定的措辞看,均强调的是申请工伤认定的时点,故从文意解释的角度看,无论是单位申请还是职工申请,申请后的相关费用即应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2、从法律效果的角度看,用人单位因未及时申报工伤,其承担至职工申报之日止的工伤待遇,既体现了对单位的督促和惩罚作用,又很好的平衡了单位、职工、医保基金三者的关系。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劳社部函[2004]256号《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条例第十七条第四款中关于用人单位承担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的期间是指从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止。该指导意见虽属于部门的内部意见,但该条规定与《工伤保险条例》并不相冲突,是合法、有效并合理、适当的规定,故在办理工伤行政案件时,可以参照适用。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在职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仍需要积极的为职工申报工伤,否则可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浅谈医院成本费用控制 篇3

关键词 成本费用 成本管理 管理理念

《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医院的成本核算对象是医疗服务和药品消耗。为了充分体现会计的配比原则,在进行医院成本核算时,成本对象必须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分别核算。直接费用,即医院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可以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包括医疗科室开支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其他费用。间接费用,即不能直接计入医疗支出的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以及职工教育费、咨询诉讼费、坏账准备、银行手续费等。

本文从成本费用控制的角度,将医院的成本分为药品成本和医疗成本,医疗成本主要包括人工成本(所有的工资性支出:基本工资、奖金、社会保障费、职工福利费)、卫生材料、办公耗材、折旧费(笔者来自职工医院,因为职工医院会计与企业会计接轨,所以现在有折旧费这一会计科目,事业单位医院用的是修购基金这一科目核算折旧)、水电费、救护车费用、业务招待费、培训费等等,现在我结合近来的工作实践,简单地谈谈医院成本费用控制。

一、在控制成本费用以及加强成本管理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医院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成本的节约,正确处理好二者的管理,使得二者能够在一个比较和谐的系统内共同运作;其次,要使得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成本管理保持在一致的步调内,对医院成本管理责任的细划是科室成本核算的任务之一。而医院成本管理要对其提出具体的要求,要让患者的医药费用等服务符合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具体要求。在二者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技术水平,并且能够使得成本降低,不同的只是成本控制的范围和层次。再者,医院要将技术创新活动以及医学科研等放在工作的重点部分,在注重成本的有效控制和降低的前提下加大对科技建设方面的投入,在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医院的社会效益的实现。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在此进程中注重成本的有效降低和控制,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前提下,使得医院的合理经济效益也能在比较健康的环境下发展。

二、各项具体成本费用的控制

1.药品成本的控制

现阶段很多地方都采用的是省级或市级药品、卫生材料招标采购政策,所以这里我将一起探讨药品成本的控制和卫生材料成本的控制。医院总资产的30%都是由药品资材和卫生材料等流动资产构成的。所以,医院要想尽各种有效的办法进行成本的降低和控制,可以尝试将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等良好方法运用到大批药物的采购活动中去。二,要想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耗费量,就要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物流配送技术,而且医院要缩短对能够顺畅配送的药品物资的贮备时间,在将少资金使用的基础上保证资金用到更加合理的地方上去,并且运用计算经济订货量的方法,使得存货的储存、订购以及采购等工作在一个合理的系统内进行;三,对临床科室也要实行科学的管理。是的成本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得到有效地保证,让科室所领用的耗材与收入保持一致,严禁科室“二级库”现象。

2.人工成本的控制

医疗服务活动的主体就是人力资源。同一医院的工作人员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以及知识含量,而且由于人力技术和管理的不同,所产生的效益必然存在差别,要十分重视管理、知识和技术等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避免紧紧依靠投入产品的生产要素组合去衡量医院成本的现象的出现。所以,医院应当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在进行成本管理之时,将具有激励成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进去,丰富成本管理的内容。要在科学调配人力资源的基础上促使资源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和降低,首先医院应针对人员的职能准确合理的定位与定编, 降低人员超标性浪费。其次是要提高现有员工生产效率。员工劳动时间是决定人力资本实现价值的关键因素。基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群众的需求, 医院可提出无假日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方案。采取各种各样的鼓励方式, 提高人力资源的投与使用率。做好以上几点,人工成本就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首先讲讲水、电、气费用的控制。临床科室、后勤部门以及医技部门、消耗的水、电、气等成为成本管理的难点,其牵扯的内容复杂、人员面也广。这方面成本费用的控制最主要的是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因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才是医院节能降耗的基本保证。节能降耗的规章制度制定后,关键是要抓落实。要把每一项节能降耗的规章制度执行与职责落实到科室和个人,针对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考核,奖优罚劣。节能降耗必须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牢固树立“视医院为己家,我为医院着想”的主人翁精神,人人参与,从我做起。医院还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医院服务,减轻医院负担,减少水、电、汽的消耗,如后勤部分洗衣费这部分,就我所在医院来说,以前专门聘用一位清洁工来做这部分工作,需要支付人工成本、洗衣粉等低耗成本、水电汽成本,现在由专业洗衣公司来负责,人工成本虽然有所上升,但其他成本都归零了,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其次讲讲救护车的管理。救护车使用费包括汽油费、维修费、路桥费、泊车费、驾驶员补贴。救护车管理员必须严格按救护车使用规定进行派车。救护车管理员在掌握车辆维护、用车、油耗情况基础上,制定当月车辆费用开支计划。加强救护车的成本费用管理,可以尝试采用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以及计划成本等管理方法。

另外讲讲如何控制设备成本。第一,要在充足的市场调研以及考察的基础上,将旧的设备纳入到成本核算中去并且研究出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进行大型设备的更新和增添;第二,要经常性地对设备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检验,确保对设备的日常使用情况有着比较具体化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设备利用率。

三、医院成本费用控制必须配合预算管理

成本费用认定 篇4

请问:我是一家公司的技术工人, 经常受派到客户单位维修设备。上个月, 我在出差途中因发生交通事故而受伤。事后, 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我只好自己直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经劳动部门鉴定, 结论为劳动功能三级障碍。请问, 公司在申请工伤认定期限内怠于履行义务, 个人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及鉴定, 各项费用、医疗费等工伤待遇, 能否要求公司承担?

解答:你所在公司应该承担你所提及的费用。首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1款之规定,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你所在公司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 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其次, 由于公司没有在法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2款“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 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 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规定, 你有权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再次, 公司应承担你因申请工伤认定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工伤保险条例》第17条第4款规定:“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1款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 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如果公司拒绝承担上述各项费用, 你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裁决不服, 还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

加强成本核算 降低医院费用 篇5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库存物资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医疗的改革,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医院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医院经营模式由社会福利型向自我经营型转化;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医院成本核算在管理中的地位也凸显出来,只有加强成本核算才能提高医院的效益与竞争力。为此,医院必须要有经营理念,才能可持续发展。如何完善自我生存机制;如何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加强医院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市场经济下,医院经营同样要按照价值规律办事,讲究成本与效益的比例关系,追求以最低限度的劳动消耗,取得较大的医疗技术经济效果,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加强成本核算。加强成本核算,对增加医院的业务收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效益,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的库存物资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库存物资是保障医院有效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及其他活动所消耗的流动资产,它存在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科学合理的管理各种库存物资,能够避免浪费,节约资金。加强对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在对降低医疗成本方面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对如何加强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方面作以简单的论述。

一、定量配置,以旧换新

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低,容易损耗,不够固定资产标准,且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易于损坏,需要经常补充和更新的物品(如医疗用的听诊器、口表、不锈钢盘、剪子等,办公用的热水瓶、订书机、计算器等,炊事用的锅、碗、碟、盆等)。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且易于损坏需经常进行更换,其购入和领用业务较频繁,其管理任务就更加艰巨,难度也越来越大难,难免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单位在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给单位造成较大浪费。因此,如何对低值易耗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医院可以采取“定量配置,以旧换新”的管理办法来加以控制。

也就是说,医院可以根据每个科室的不同情况,确定其各种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数量。同时物资管理部门要建立辅助帐,反映各科室在用低值易耗品的分布、使用以及消耗情况。经确认确实不能再次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由科室交回物资部门,再重新领走新的低值易耗品。这样可以减少各科室低值易耗品的意外流失,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成本消耗的目的,提高医院的净收入。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对一个医院来说虽然只是很小的方面,但往往是“大河之堤,毁于蚁穴”,如果得不到重视,不仅是制度上的漏洞,也会给医院管理上造成混乱,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措施到位,管理得当,不但可以控制医院成本,而且还能带动其它各方面的管理进步。

二、按比例核定,超支自负,节余提成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诊断过程进一步现代化,医院硬件条件不断改善,医院卫生材料的使用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为此,加强卫生材料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些与科室收入有密切相关的消耗性卫生材料等,医院可以采取“按比例核定,超支自负,节余提成”的控制办法来加以核定。

卫生材料主要是指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一次使用其价值即转化为费用的医用物资(如脱脂棉、纱布、绷带、酒精、x光胶片等),以及各医疗科室在消耗过程中不断购入的各种物品(如试剂、试剂盒等)。医院可以根据每个科室几年来的业务收入与直接消耗的卫生材料等,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来加以核定,即每百元业务收入消耗某种卫生材料多少元。月末,根据每个科室的实际收入和实际消耗计算,如若超比例,从其科室的绩效工资中扣除,如若节余,根据节余的多少按比例返还给科室,这样可以调动每个科室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减少科室对卫生材料不必要的浪费,用尽可能少的消耗,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服务,从而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这样既可以为医院提高社会效益,同时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三、定额控制,超支自负,节余提成

对于一些与科室收入没有直接关系的办公用品消耗,医院可以采取“定额控制,超支自负,节余提成”的办法来控制科室消耗。

办公用品主要指科室在工作中直接消耗的一些笔、墨、纸张、订书针、回形针等。医院根据每个科室的性质不同,确定一个合理的消耗定额,月末根据科室的实际消耗来计算,对于超支的科室,由其自己负担,结余的按比例归科室。从而要求每位职工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开始,增强每位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开展双增双节,杜绝浪费,将医院的费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办公用品的管理,可以使其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减少铺张浪费,节约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总之,加强对医院库存物资消耗的管理在成本核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其管理,可以减少浪费和库存占用,减少流动资金的使用,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从而有效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能够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制度(财社[2010]306号).

上一篇:修正的钻石模型下一篇:生态园林的设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