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结肠破裂

2024-05-07

外伤结肠破裂(精选十篇)

外伤结肠破裂 篇1

摘要:结肠损伤治疗方式、时机的准确选择, 能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结肠的内容物是含大量细菌的粪便, 结肠破裂后会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结肠的血液循环差, 组织愈合能力也较差, 修补或吻合术后结肠容易再次漏。一般结肠破裂手术是结肠造口, Ⅱ期再关闭造口。盘江煤电 (集团) 公司火铺矿医院1993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结肠破裂患者20例, 其中结肠破裂患者行Ⅰ期手术8例 (1例行Ⅰ期切除吻合, 7例行Ⅰ期修补) , 占40%。术后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结肠损伤,Ⅰ期吻合,修补,急诊手术

参考文献

[1]林俊平, 杨为民, 吕珲等.结肠损伤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06, 12 (1) :41-44.

[2]邓明辉, 刘列科.32例创伤性结肠损伤一期手术治疗体会[J].成都医药, 2005, 31 (1) :29-30.

[3]郑乃国, 姜军, 黄武.外伤性大肠穿孔的术中检出及处理[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1) :53.

外伤性肝破裂肠破裂术后护理 篇2

【关键词】外伤性肝破裂;肠破裂;术后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科于2009年1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肠破裂患者55例,其中男44例,女11例,年龄3-54岁,平均年龄(35.4±2.9)岁,均实施了肝修补术和肠修补术,均治愈出院。因外伤性肝破裂肠破裂发病急,病情较重,多伴有失血性休克,病人入住后需紧急开放静脉通道,有时需同时开放两组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紧接着给予留置导尿和持续胃肠减压,以及各种相应的术前准备。

1.2术后护理

1.2.1基础护理术后24h之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意识、面色、四肢末梢颜色、温度的变化、切口敷料及腹部情况,判断有无继续出血征兆。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很有可能发生休克,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定时检测患者的体温,术后3天体温升高多是由吸收热所造成的,温度通常不会超过38.5℃,若出现体温持续性升高,则说明很可能发生感染,应及时查看伤口情况,观察是否出现红肿和渗液,若出现渗液及时更换切口敷料,以免发生感染。预防性抗生素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营养支持,术后3d内一般有不同程度低热,若术后4d体温过高,需及时查找原因,应想到膈下、腹腔、切口或者肺部是否有感染等情况发生。禁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以了解病情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1.2.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术后麻醉未醒的患者,使其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给予低流量吸氧,若发现氧饱和度下降或者听到痰鸣音,应及时清理患者的口和鼻腔分泌物,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待其病情平稳后,可取半卧位,利于促进呼吸循环功能复苏。若患者咳嗽,应帮助其按压伤口,协助叩背,指导其深呼吸后轻咳嗽,并鼓励排痰,必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化痰止咳治疗。

1.2.3体位护理由于术后6h是术后创伤炎症反应、腹腔渗血以及渗液的高峰期,术后6h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待其病情稳定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卧位,及时取半卧位,可将积液集中于腹腔的最低位,使积液通过引流管引流至体外,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腹膜吸收积液,减少炎症反应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另外取半卧位也可有效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减轻伤口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并可预防膈下感染。对于行肝修补术的患者,术后应卧床休息2周,禁止剧烈运动,以免诱发活动性出血,可在床上取舒适的体位,进行适当的肢体伸展活动,待其病情稳定后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伤口愈合,并增加肠蠕动,预防肠黏连等术后并发症。

1.2.4腹腔引流管护理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以免发生脱落和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流量、以及性质的变化情况。若短时间内引流液颜色变为鲜红血性液体,说明可能出现活动性出血,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每天及时更换引流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以免发生逆行感染,如引流管脱落应用止血钳夹住近端,并用无菌纱布盖住,然后通知医生处理。

1.2.5胃肠减压护理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如胃管堵塞引流不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每天更换负压吸引器,肠破裂病人持续胃肠减压时间延长,超过一周需更换胃管从另一鼻孔插入,避免胃管长期压迫鼻腔黏膜,引起黏膜损伤,胃肠减压期间每天口腔护理两次,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病人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通畅,无腹胀,可停止胃肠减压。拔管时应先分离胃管和负压吸引器,后捏住胃管,嘱病人屏气后快速拔出。1.2.6疼痛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情况,可通过与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焦虑情绪,改变体位等方式减轻其疼痛感觉,必要时可给予适量止痛剂。根据患者的疼痛性质判断其发生原因,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1.2.7饮食护理术后待患者的肠功能恢复后,对于没有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以及肛门已排气的患者可给予适量进食,可先给予温开水,少量多次,若没有不适症状后可给予流食,然后逐渐改为摄入高蛋白、低脂肪以及富含维生素的半流饮食,少量多餐,禁止摄入生、冷、硬以及刺激的食物。

1.2.8心理护理由于外伤性肝破裂肠破裂患者对自己的伤病情况不了解时,多数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其家属对于患者的病情没有思想准备情况下易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疑虑,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心理安慰,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康复充满希望。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肝脏损伤和肠道损伤的修复、治疗以及预后情况,使其及时了解病情,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护理体会

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手术时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意識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妥善处理引流管,详细记录24h的出入量,加强皮肤以及口腔等基础护理,定期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和翻身叩背,可有效预防发生肠黏连、褥疮以及形成静脉血栓,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后咳嗽,鼓励排痰,可有效预防发生坠积性肺炎,从而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3出院后健康宣教

外伤性肝破裂治疗体会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56例, 男性36例, 女性20例年龄11-65岁, 平均38岁, 受伤原因为车祸撞击伤, 高处坠落损伤以及刀刺伤。其中开放性损伤7例, 闭合性损伤49例。合并脾破裂5例, 膈肌破裂2例, 小肠破裂4例, 右侧肾脏损伤5例, 胰腺损伤1例, 气血胸12例, 四肢外伤8例, 非手术治疗5例, 手术治疗51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因腹部外伤后出现不同程度腹痛而就诊, 入院时26例血压<90/60mmHg, 30例有明显腹膜刺激征, 闭合性损伤49例中腹穿抽出不凝血47例。

1.3 诊治方案

依据外伤病史, B超及CT检查, 采用诊断性腹腔穿刺确诊。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禁食并持续胃肠减压, 维持电解质平衡, 应用抗生素及止血药, 密切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 定期腹部B超检查, 手术治疗:单纯清创缝合修补35例, 清创止血基础上用明胶海绵或大网膜填塞缝合修补12例, 凡士林纱布填塞压迫止血2例, 肝部分切除2例。

2 结果

治愈54例, 治愈率96.42%, 因失血性休克术中死亡1例, 术后死亡1例 (均为就诊时间较晚所致) 死于肾功能衰竭。

3 讨论

3.1 诊断

开放性肝破肝裂较易诊断, 闭合性肝破裂的诊断需综合判断, 闭合性腹部损伤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考虑肝破裂的可能: (1) 右季肋区外伤史。 (2) 右上腹压痛, 叩击痛及移动性浊音阳性。 (3) 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进行性下降, 出现失血性休克表现。 (4) 腹部B超检查示肝脏完整性破坏, 有腹腔内积液。 (5) 腹穿抽出不凝血。 (6) 腹部CT对判断肝损伤的程度及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2 治疗

3.2.1 非手术治疗

具备以下条件的轻度闭合性肝损伤患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1], (1) 循环稳定且连续监测血红蛋白, 血球压积无明显下降, 收缩压>90mmHg, 脉率<100次/min。 (2) 排除腹内需急诊手术的其它脏器损伤。 (3) B超示肝被膜下出现血肿及较小的肝内血肿, CT检查肝损为Ⅰ、Ⅱ级。 (4) 腹腔积血<400ml, 神志清, 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非手术治疗应有普外科医师定时评估, 且医生临床经验丰富, 保守治疗无效及时行剖腹探查术, 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3.2.2 手术治疗, 手术原则:迅速止血, 彻底清创及充分引流[2]。手术方

法:宜选右肋缘下斜切口, 使用肝拉钩, 可使术中肝充分游离, 能将任一部分托于术者手中。开腹后积极寻找出血部位, 必要时用手捏法暂时阻断第一肝门的入肝通道, 如出血基本控制, 则考虑以肝动脉和门静脉出血为主, 否则应考虑肝静脉损伤出血。 (1) 单纯清创修补:表浅的裂伤单纯全层缝合, 较深的裂伤则应清创后缝合。清创时应对较粗的血管, 胆管逐一结扎或缝扎, 并尽量封闭死腔。肝内血肿的发生主要由止血不彻底及盲目缝合残留死腔所致。为避免肝内血肿发生, 缝合时应在直视下彻底止血, 并于创缘两侧先"U"形缝合, 再按先后上再前下, 先肝膈面再肝脏面的顺序逐一缝合, 对较深的裂伤可于裂伤内放置引流管。 (2) 填塞修补:如果创面较大, 较深, 经彻底止血后, 仍有少量渗血时, 可用明胶海绵或大网膜填入同时放置肝内引流管再缝合。 (3) 肝叶切除:肝切除指征包括局限性一侧肝脏呈星状破损, 严重肝外伤非手术切除无法止血者以及肝内较大血管断裂者[2]。做不规则肝切除时首先要充分游离肝周韧带, 使其完全控制在术者手中, 原则是只切除破裂部位, 不必切除过多肝组织, 以降低手术难度, 减少死亡率[3]。对复杂严重的肝外伤, 不能耐受复杂手术或条件技术不具备者, 为力争尽快控制出血, 可采用肝周填塞凡士林纱布填塞这一暂时措施抢救生命, 一方面为再次手术赢得时间, 另一方面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4]。

肝损伤在清创止血缝合后创面常有渗血或胆汁漏, 常规放置肝周引流, 良好的引流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对较严重的肝裂伤在放置肝周引流的同时均放置肝内引流, 可直接引流渗血及胆汁, 减少术后肝内血肿及脓肿的发生率, 同时减少胆汁及渗血对腹腔的刺激, 从而降低了腹腔粘连及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吕新生, 陈能志.肝外伤治疗方法的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 7 (1) :17-18.

[2]陈以明, 王坚.严重肝外伤的诊断和处理:附25例报告[J].浙江创伤外科, 2003, 8 (5) :302-303.

[3]叶利洪.严重肝外伤23例治疗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 2002, 7 (6) :392.

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 篇4

肝脏外伤的止血方法有很多,如创口直接缝合、创口填塞大网膜或止血纱布后缝合、肝固有动脉结扎、腹腔镜下肝固有动脉造影和栓塞、肝门阻断等等,对创口较深的肝外伤,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方法联合处理,方能达到止血目的。有时对创口呈星芒状且较深的肝外伤,为了能确切地止血而实施不规则的肝叶切除后,直视下缝合、结扎受损的血管或胆管。肝创面渗血的,也可以使用电凝止血。严重的肝外伤病情往往非常凶险,对于这类的患者,我们要及时以及迅速控制得控制患者的出血,这才是决定严重肝外伤患者生死的关键。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迅速阻断肝门,用双手直接压迫肝破裂创面或采用肝周纱布堵塞。用導尿管阻断肝门,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30min是安全的。在肝门阻断后,用指折法扩大肝裂口,暴露损伤的血管和胆管,直视下结扎或修补,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低。术中如果见肝裂伤口向后顶部延伸至肝后区接近下腔静脉,尤其存在血肿或有活动性静脉出血,阻断第一肝门不能控制出血,搬动肝叶时从肝后汹涌出血时,则应考虑主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损伤。此时应迅速用纱布垫压迫肝脏暂时减少出血,直接阻断全肝血流,然后缝合修补静脉裂伤。必要时切除右半肝,直视下结扎或修补。肝周纱条堵塞也是处理主肝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有效方法[4]。(2)清创

严重的肝脏钝性伤,肝脏伤创沿不齐,有的有较多的失活肝组织。为了充分暴露出血部位、预防术后感染,手术中要清除失活的肝组织。(3)引流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外伤性脾破裂128例, 男89例, 女39例, 年龄12~69 (平均43)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2例, 坠落伤31例, 撞击伤28例, 挤压伤4例, 剌伤3例, 受伤就诊时间:30min内就诊31例, 30min~1h内16例, 1~4h内39例, 4~12h内37例;12~36h内5例:脾损伤部位和程度:脾上极45例, 睥下极48例, 脾门损伤16例, 上、下极均损伤l9例。破裂程度根据2000年9门第六界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制定的“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1], I级35例, Ⅱ级32例, Ⅲ级45例, Ⅳ级16例。

1.2 合并伤

除腹部软组织损伤外, 有合并伤63例, 其中肝破裂6例, 胰腺损伤9例, 肾挫裂伤、腹膜后血肿5例, 胃肠道挫裂伤l0例, 四肢骨折7例, 颅脑损伤4例, 胸部损伤 (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 22例等。

1.3 治疗方法

本组手术治疗115例, 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方式:单纯脾切除92例, 其中12例施行了自体脾组织移植;脾脏部分切除9例;粘合胶加大网膜覆盖14例。

2 结果

本组治愈126例, 死亡2例。这2例合并肝脏、胰腺严重损伤, 失血严重, 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余均治愈,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诊断

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在临床上一般较易诊断。依据患者有胸腹、背部外伤史及阳性体征, 结合诊断性腹腔穿刺, 辅助检查B超、CT等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3.2 非手术治疗

近年来对成人创伤性脾破裂行非于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 本组治疗严格遵循以下指征: (1) 受伤部位较明确, 临床症状相对较轻, 除外空腔脏器破裂。 (2) 生命体征稳定, 影像B超检查提示脾破裂I级, 估计失血量在600~700mL以内, 动态观察B超腹腔积血无明显增加, 脾破裂大小、范围无扩大。 (3) 绝对卧床休息, 禁食水。 (4) 非手术治疗过程动态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和血氧饱和度。 (5) 反复查体, 排除空腔脏器破裂。 (6) 伤后3d内每天查1~2次血红蛋白和血球压积。 (7) 做好随时转手术治疗的准备, 若输血超过400~600mL, 应用止血药物和输液治疗, 一旦血压下降, 脉搏加快、尿量减少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进行性下降, 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应立即中转手术治疗。此外, 对合并伤也应积极的给予相应的处理。

3.3 手术治疗

对脾脏损伤的处理原则仍是必须坚持抢救生命为第一的基本原则, 保脾第二[3], 不能一味勉强施行保脾手术, 以免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对以下情况需采取脾切除术;脾损伤短期内即出现休克症状生命危急, 如脾蒂断裂, 脾动脉主干破裂, 严重而广泛撕裂伤等;开放性脾破裂;年龄较大, 超过55岁;合并有腹腔内空腔脏器破裂;合并有严重脑外伤、腹部外伤、胸外伤, 如施行保脾手术可能延误其他伤情救治;对保脾手术掌握不熟练。

保脾手术方式的适应证与术式选择:保脾手术种类较多, 任何一种术式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病人, 需根据具体的病情和条件加以选择。粘合止血术:对单纯性、闭合性I度脾破裂, 先用手压迫控制出血, 清除血块, 拭净创面血液, 显露受伤部分, 表浅的损伤用快速ZT胶涂抹, 裂口用纤维蛋白结合剂注入, 再用手压迫5min, 如继续出血, 可重复适用。脾破裂缝合修补术:对单纯性、闭合性I度损伤, 少数Ⅱ度损伤, 特别是线性损伤, 伤口较深的, 可直接缝合止血, 也可先用止血纱布、止血海绵或带蒂大网膜填塞后再缝合。如缝合后伤口仍出血, 可行相应叶或段脾动脉结扎术。脾部分切除术:对Ⅱ、Ⅲ度脾损伤, 先结扎损伤部位的脾叶、段动脉, 切除失活、脱落的脾组织, 残留端U形交锁缝合, 表面用大网膜裹腹膜化, 在脾窝处放乳胶管引流。

小儿脾外伤的处理;保留性脾手术年龄越小越优先选择, 因病人切脾年龄与手术后各种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儿童切脾后, OPSI发生率在5%左右, 比普通儿童发生严重感染者高58倍, 且年龄越小, 发生率也越高, 而成人切脾后, OPSI的发生率在1%左右[4]。因此儿童尽量选用保脾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自体脾移植术:自体脾移植要发挥其功能, 必须要有正常的脾解剖组织结构, 有足够的血容量通过脾脏, 移植组织要在原有1/3以上, 取脾组织切成薄片, 剥除被膜, 提出大网膜, 展平后于前叶无血管区开一小孔, 将脾组织平铺于大网膜血管丰富处, 用小针细线固定。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8例脾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例因合并重要脏器损伤术后死亡, 余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创伤性牌破裂的治疗应遵循“抢救生命第一, 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 依据伤情采取手术、非手术方法, 及时处理合并症, 疗效满意。

关键词:外伤性,脾破裂,诊断,治疗

参考文献

[1]乔海泉, 姜洪池, 代文杰.脾损伤新分级的意义[J].腹部外科, 2001, 14 (4) :197~198.

[2]李春玲, 袁庆忠.外伤性脾破裂17例保脾术体会[J].工企医刊, 2001, 14 (3) :18.

[3]夏穗生.关于脾功能和脾脏疾病外科治疗的若干问题[J].中华医学杂志, 1988, 68 (11) :603~604.

外伤性肠破裂诊治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0例, 女28例;年龄12~79岁, 平均年龄45.5岁。损伤类型:闭合性损伤96例, 开放性损伤12例。伤后至入院时间最短者为0.5h, 最长者为4d。致伤原因:车祸伤85例, 撞击伤11例, 刀刺伤7例, 坠落伤5例。损伤情况:肠管1处破裂78例, 2处破裂5例, 2处以上破裂22例。其中十二指肠破裂2例, 小肠破裂94例。结肠破裂9例, 直肠破裂1例。合并腹内其他脏器损伤47例, 其中肠系膜裂伤5例, 肝破裂12例, 脾破裂13例, 肾破裂3例, 胰腺损伤2例, 膀胱破裂2例, 骨盆骨折腹膜后血肿4例, 四肢骨折3例, 多处复合伤3例。

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有明显腹膜炎体征者70例, 伴休克15例。诊断性腹腔穿刺96例, 其中阳性80例占83.3%:行腹部X线摄片检查80例, 53例有隔下游离气体, 占66.2%, 床旁B超检查108例, 腹腔积液89例占81.6%。

1.3 治疗方法

本组108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治疗, 其中行单纯肠修补术73例, 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2例, 肠修补加肠部分切除吻合术8例, 结肠造瘘5例:术中用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反复彻底冲洗腹腔并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合并休克危及生命的损伤第一时间处理, 积极抗休克同时根据病情和合并脏器损伤情况, 行肝修补术, 脾切除或修补术, 肾修补或切除术, 膀胱修补术, 待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行四肢骨折手术。

2 结果

治愈107例, 死亡1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 肠粘连及肠梗阻5例, 肠瘘1例。死亡原因为就诊时间较晚, 合并严重休克和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而死亡。

3 讨论

因为肠道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 且腹腔周围多为软组织缺乏象骨骼这样坚固组织保护, 撞击.挤压.刀刺等外力直接导致肠道破裂、跌倒、坠落等暴力可因剪切力作用或传导力超过肠管壁耐受而致肠道损伤破裂。也有少数在病理情况下 (如肠粘连或畸形肠道慢性炎症) , 即使轻微外力亦可导致肠破裂[1];临床上以直接暴力所致肠破裂最常见[2]。由于小肠占据腹腔大部分空间, 加之系膜较长活动度大, 故小肠破裂伤在临床上多见, 占腹部钝性损伤的5%~15%[3], 本组108例资料中小肠破裂为94例。

3.1 影响早期正确诊断的因素

开放性损伤所致肠破裂早期诊断并不困难, 而对腹部闭合伤致肠破裂在临床上时常发生漏诊误诊, 国内报道多在10%以上, 病死率可高达15%[4]。早期正确诊断并给予及时合理处理, 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因素[5], 有以下因素可影响早期正确诊断: (1) 医师对病史和受伤机制了解不全面不仔细, 查体不全面, 加之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容易漏诊。 (2) 患者入院时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平稳, 没有整体观念, 只重视抢救患者生命而忽略非致命性损伤 (包括肠破裂) 诊断处理, 在行肝脾破裂等剖腹探查手术过程中, 探查不仔细不全面, 导致漏诊较为隐蔽肠破裂。 (3) 肠破裂早期外溢内容物较少且局限, 腹膜炎症状不明显, 如果肠管破裂穿孔直径较小, 破口早期可被黏膜.血凝块.食物残渣或干燥的粪便暂时堵塞[6], 使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 (4) 部位特殊:位于腹膜后肠管 (如部分十二指肠、升结肠、降结肠及直肠) 破裂后, 其内容物不进入腹腔而局限于腹膜后间隙, 无腹膜刺激征象。 (5) 肠管延期坏死:部分肠管损伤早期仅为肠壁浆肌层损伤, 由于局部组织挫伤水肿逐渐加重, 导致挫伤肠管迟发坏死。 (6) 昏迷患者因不能及时提供受伤情况, 小儿检查查体不合作及老年患者机体反应迟钝, 早期均易漏诊。

3.2 正确诊断外伤性肠破裂的依据

主要诊断依据有[7]: (1) 腹部有暴力外伤史。 (2) 迅速出现腹部三联征 (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 或弥漫性腹膜炎。 (3) X线腹透或摄片膈下有游离气体。 (4) 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浑浊米水样或肠内容物。然而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对患者处理和愈后至关重要要, 但患者早期症状多不典型, 诊断较为困难。要做到早期明确诊断, 避免漏诊误诊。

在临床工作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了解受伤经过和机制, 全面仔细的查体反复比较特别要注意症状和体征的动态变化, 在抢救危重患者时思维应全面避免顾此失彼。 (2) 诊断性腹部穿刺是早期准确诊断的最重要手段, 该方法简便经济准确率高, 正确的穿刺方法和反复.多次不同部位的穿刺可提高穿刺阳性率, 每次可以调换不同方向, 穿刺前患者侧卧位数分钟, 本组穿刺阳性率83.3%腹腔灌洗有助于早期诊断[8]。 (3) B超检查经济方便可靠, 特别是床旁B超检查可避免过多搬动病员, 应动态观察变化必要时复查, 本组阳性率81.6%:腹部立位X线摄片检查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诊断成立, 本组腹部X线检查80例, 53例有隔下游离气体, 占66.2%。

3.3 治疗

肠破裂诊断明确或有高度怀疑者均应立即进行手术探查, 手术时间的早晚与预后有直接关系[9]。术中首先应重点探查处理严重损伤部位, 根据损伤情况作相应处理, 再按顺序仔细全面探查特别要注意后腹膜脏器避免遗漏, 动作应轻柔、准确、迅速。

腹部闭合性损伤所致肠破裂有以下特点: (1) 损伤程度大多数较为严重, 破裂口较大, 不规整。黏膜外, .肠管内压力差大。肠内容物不断外漏, 腹腔内容物多, 污染重, 临床症状重且进展迅速, 不易自行愈合。 (2) 不易估计肠破裂和腹腔内其他脏损伤情况, 破裂程度与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时常有合并脾、肝、肾。膀胱等其他腹腔脏器的损伤发生, 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更应强调早期行剖腹探查术, 有时不必一定要明确诊断后才手术。

3.4 术中情况处理

3.4.1 腹腔内污染的处理

外伤性肠破裂其内容物极易污染整个腹腔, 手术切口也易受到污染, 在手术过程中应特别强调无菌观念注意保护切口和未受污染的腹腔, 在手术时将腹膜外翻可有效保护切口[10], 对于污物不多或范围局限者可予局部冲洗。对于合并弥漫全腹膜炎者给予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进行彻底冲洗, 直至清洗液清亮为止, 在临床手术中我们用生理盐水5000~10000mL反复冲洗, 再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 吸净后常规放置有效的腹腔引流管, 这样可减少术后腹腔感染及毒素吸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4.2 重视对合并伤的处理

外伤性肠破裂时常合并其他脏器 (如肝脾等破裂) 损伤而危及生命, 此时应首先对危及生命的严重合并伤进行处理, 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基础上再妥善处理其它损伤[11], 在抢救患者生命时应有整体观念术中探查应全面, 避免漏诊;其次对其他一些非急诊合并症进行处理如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

3.5 预后和死亡原因

外伤性肠破裂只要早期正确诊断, 及时实施有效手术等正确处理治疗, 一般都能治愈而且不留后遗症, 本组病例发生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 肠粘连及肠梗阻5例, 肠瘘1例, 死亡1例, 其死亡原因是就诊时间较晚, 严重休克、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综上所述, 外伤性肠破裂是普外科常见急症, 早期正确诊断,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早期给予正确的手术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术中遵循“先救命再治病”原则, 全面仔细探查, 避免漏诊误诊可减少后遗症和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外伤所致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108例外伤性肠破裂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08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 闭合性损伤96例, 开放性损伤12例, 行单纯肠修补术73例, 肠部分切除吻合术22例, 肠修补加肠部分切除吻合术8例, 结肠造瘘5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6例, 肠粘连及肠梗阻5例, 肠瘘1例, 死亡1例。结论 外伤性肠破裂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容易漏诊, 在抢救患者生命时必须有整体观念, 术中探查应全面, 以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外伤性肠破裂。

外伤性肝破裂诊治体会 篇7

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55例,男30例,女25例,年龄20~71岁,平均(45.5±5.3)岁,其中开放性损伤患者5例,闭合性损伤患者40例,合并其他器官脏器的损伤10例(合并肺损伤3例、合并胃肠损伤2例,合并胆管损伤4例,合并脾脏破裂的患者1例)。对患者损伤的程度进行AAST进行分级,Ⅰ级2例,Ⅱ级16例、Ⅲ级27例,Ⅳ级7例,Ⅴ级3例,Ⅵ级0,所有患者受伤至住院的时间20~100 min。

治疗方法:对于我院收治的55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的方式为单纯的缝合修补手术、纱布填塞术、明胶海绵填塞术或大网膜填塞修补术。①单纯的缝合修补手术:单纯的缝合修补手术适合用于损伤程度的较轻的患者,我院对Ⅰ级和Ⅱ级肝破裂患者采用单纯的缝合修补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采用大针粗线兜底对患者进行缝合,为了避免出现无效腔导致肝脏出现血肿的情况,需要注意贯穿在裂口的底部进行缝合。在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穿刺引流,并且需要对伤口边缘位置进行无菌清创处理,避免出现感染。本次研究当中,总共对18例患者采用了单纯的缝合修补手术进行治疗,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膈下感染和肝脓肿分别是2例和1例,经过治疗之后全部恢复,有2例患者死亡,其余的患者都康复出院。②纱布填塞术:纱布填塞术主要适合用于肝破裂程度较重的患者,由于肝破裂程度较重的患者裂口较大、较深,因此出血量比较多,采用常规的止血方法效果不理想,因此需要采用纱布填塞术。首先需要对患者创伤的部位进行彻底清理,然后将大网膜覆盖在患者的创面上,接着再使用纱布进行填塞,进行压迫止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7~10 d之后将纱布拔出。在本次研究中,对3例肝破裂程度较大的患者采用纱布填塞术,其中1例患者死亡,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余的患者恢复良好。③明胶海绵填塞术或大网膜填塞修补术:对于Ⅲ级和Ⅳ级肝破裂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填塞术或大网膜填塞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对患者受伤的部位进行彻底的清创,将裂口位置的异物、失活的组织碎块等清除,对受损的血管进行有效的处理,然后使用明胶海绵或者是大网膜将无效腔填塞,之后进行缝合。在55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有4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胆汁外漏2例,膈下感染1例,肝脓肿1例,共死亡2例患者,其余患者都恢复健康。

结果

在55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中,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痊愈,治愈率90.91%,5例患者手术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9.09%,有7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胆汁外漏、膈下感染以及肝脓肿分别有2例、3例和2例,对并发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对症治疗,全部康复出院,见表1。

讨论

在腹部损伤患者当中,外伤性肝破裂的发生率非常高,约20%。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血管供应非常丰富,一般出现损伤和破裂的情况,会由于出血过多而发生失血性休克以及其他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失去生命。有关文献报道,外伤性肝破裂的病死率高达45%左右,因此对患者进行早期及时诊断,根据诊断的结果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治疗的效果,降低死亡率[1,2,3]。

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坚持彻底清创、有效止血以及充分引流的原则,并注意对各种并发症进行防治。我院对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主要采用三种手术治疗的方式,一是单纯缝合修补术,这种手术方式适合用于肝损伤比较轻的患者,在对患者清创之后可以直接进行缝合,手术操作比较简单,并且预后情况也比较好;二是纱布填塞手术,这种手术治疗方案适合用于损伤比较严重并且常规止血效果不理想的患者;三是明胶海绵填塞或者大网膜填塞修补技术,这种手术方式适合用于伤口比较深的患者,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对患者深处的血管进行有效的处理,对于存在胆管损伤的患者需要及时对胆管进行有效的处理,尽快止血,防止发生伤口感染的情况[4,5]。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在55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当中,50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痊愈,治愈率90.91%,5例患者手术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9.09%,有7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其中胆汁外漏、膈下感染以及肝脓肿分别有2例、3例和2例,进行了积极的对症治疗,全部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对于外伤性肝破裂患者及时进行诊断至关重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胡家贵.58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609-2610.

[2]徐小云.外伤性肝破裂56例诊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5):126-127.

[3]周健勇.外伤性肝破裂26例诊治体会[J].交通医学,2011,25(4):402-403.

[4]李伟.外伤性肝破裂35例中应用泰绫诊治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21-122.

外伤性肠破裂的诊治体会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72例,男56例,女16例,年龄11~69岁,平均年龄35.8岁。腹部撞击伤36例,挤压伤17例,坠落伤9例,刀刺伤4例,牛角伤3例,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63例,伤后就诊时间最早30~40min,最晚23h,平均就诊时间为6h。

1.2 损伤种类

手术中证实,空肠破裂37例,回肠破裂29例,结肠破裂6例,单一处破裂52例,2处破裂13例,3处以上破裂7例,合并腹腔其他脏器损伤10例,其中肠系膜损伤2例,肝损伤4例,脾破裂2例,胃损伤1例,膀胱伤1例。

2 诊断

对开放型腹部损伤时,临床医生会想到有无肠破裂的可能,而合并有全身其他部位开放损伤,如四肢骨折等明显损伤部位。而易遗漏或掩盖腹部闭合性的内脏器官损伤或破裂,因此,详细了解病史,询问受伤经过,受伤部位外力大小,方向作用力,当时病人的反应性,全面系统仔细检查,腹部压痛的部位、范围,肝浊音界有无变化,有无腹部移动性浊音,肠蠕动是否减弱或消失等改变的情况,一时不能明确诊断时应注意反复检查比较,掌握动态变化。对可逆病例应行腹腔多部位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此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阳性率可达90%以上[2],对早期诊断帮助极大,但应注意一二次穿刺阴性不能排除诊断。X线检查,可发现气腹征,腹腔积液征及腹膜后积气征;B超检查:腹腔内有少量积液即可发现,尤其能发现合并实质性脏器伤有帮助,对部分病人的诊断难以确定,而又具备剖腹探查指征者,应积极剖腹探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同时获得早期诊治。

3 治疗

手术治疗:72例全部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肠修补54例,部份行肠段切除吻合5例,肠修补加部分肠段切除13例,结肠造瘘2例,放置腹腔引流63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6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治愈69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创伤性多器官损伤合并出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

外伤性肠破裂治疗越早越好,其预后的好坏与治疗早晚以及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但当机体存在多脏器多部位损伤时,应按创伤的治疗原则进行,首先处理致命伤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然后再进行肠损伤的处理,在处理肠破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一旦病人诊断明确或可凝性较大,但又具备剖腹探查指征时,应尽早进行剖腹探查术。(2)术中探查应仔细全面,不能满足已有的发现,而遗漏一些较偏僻部位的损伤。(3)手术方式以简单有效为原则,因大部分肠管血液供给丰富,并有浆膜覆盖,愈合能力强,单纯修补即能有效。对不同肠管的损伤状况选用适当手术。(4)对腹腔内感染的处理应根据感染的程度和范围内定,对损伤后早期做手术的病人,若腹腔内感染不重,范围不宽,在彻底清除腹腔内炎性液后,视病情安放引流条,对污染严重者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然后将冲洗液吸净。是否用抗生素液冲洗,目前意见尚未统一,视病情需要放置引流管或双腔引流管,腹壁切口污染不重,可分层次缝合,污染严重者,皮下应留置引流物。

4 讨论

肠损伤特别是小肠损伤,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获得良好地功能恢复,同时对于小肠广泛损伤要尽最大限度保留小肠长度,以免造成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障碍,预防修复后肠管狭窄,一般采用间断横向缝合为宜。腹腔有重污染者防术后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因此要彻底地进行腹腔冲洗有效地进行引流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防医源性损伤也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吴孟超.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8~1324.

外伤性脾破裂58例诊治体会 篇9

方法:分析58例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

结果:5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例以腹痛为主要症状,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8例,手术治疗50例(脾修补4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6例,单纯脾切除术40例),治愈54例,转院4例。

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诊断较易,腹腔穿刺、腹部CT、B超能提高脾破裂诊断率,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外伤脾破裂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8-02

腹部外伤是基层医院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脾脏在腹部外伤中损伤率最高,约占整个腹部外伤的45%[1]。临床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征,严重的脾损伤在短时间内导致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需紧急处理。除具严格适应证的脾损伤可进行非手术治疗外,绝大多数脾损伤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笔者对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发生的58例外伤性脾破裂诊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11~67岁,平均38岁;开放性损伤6例,闭合性损伤52例;车祸伤31例,砸伤及坠落伤19例,撞击伤5例,锐器伤3例。

1.2脾损伤类型及时间。脾脏损伤程度根据2000年第六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损伤程度分级标准,将脾损伤程度分为Ⅰ~Ⅳ级,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1.0cm(13例);Ⅱ级,脾裂伤总长度<5.0cm,深度>1.0cm(27例);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脏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损伤(13例);Ⅳ级脾广泛性破裂或脾蒂、脾静脉主干受损(5例)。复合伤38例,其中胃肠损伤4例,肋骨骨折11例,颅脑损伤4例,血气胸10例,肝破裂6例,肾挫伤3例。发病时间:5例系外伤后2天发病的,余53例均受伤后12h入院。

1.3治疗。非手术治疗10例,中转手术2例,手术治疗50例(包括中转开腹2例),其中脾修补4例,脾全切加自体脾移植术6例,单纯脾切除40例。

2结果

本组非手术治疗8例中2例出现继发性出血,入院第3~5天,中转开腹行脾切除术,术后无1例继发腹腔内大出血,其中3例因合并颅脑或肺挫伤和多发性肋骨骨折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均痊愈出院,出院前复查B超无腹腔积液或腹周脓肿。

3讨论

脾脏是腹内实质性脏器,血运丰富,组织脆弱,稍受外力极易破裂,是腹腔内最易因外伤而发生破裂的脏器,主要危险是大出血,所以脾破裂患者需迅速诊断、治疗。

3.1诊断。外伤性脾破裂均有上腹直接或间接暴力致伤,首发于上腹部的疼痛或左上腹局限性疼痛。若伴有左胸中下部肋骨骨折时要警惕有脾破裂的可能。脾损伤伴有腹膜炎体征和内出血等临床表现,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即可诊断,但有些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则需要进一步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行B超、CT等检查,其中B超属于无创伤性检查,且准确率高,能在直视下动态观察脾脏大小、外形及损伤程度,是基层医院的首选方法。

3.2治疗。

3.2.1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①生命体征平稳;②腹腔穿刺陰性;③CT或B超示脾包膜下血肿;④无或仅有轻度的腹膜刺激征;⑤实验室检查示出血已趋于停止,即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趋于稳定,本组非手术治疗10例患者均卧床休息禁食、补液,严密动态观察,同时应用抗生素及止血剂(如立止血等),除2例中转开腹外均获治愈,随访无再出血者[2]。

3.2.2手术治疗。

(1)本组Ⅰ级及Ⅱ级中的4例采用脾缝合修补术或保脾手术,手术中关键环节是显露脾脏、控制出血、查明伤情、消除失血的组织和凝血块,用“7”号丝线、大圆针间断缝合破裂口,缝线要穿过裂口基底部,可塞入明胶海绵或大网膜一起打结,可获满意止血效果,打结时要松紧适度,防止缝线切割脾组织,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脾破裂及缝合修补适应证为:①在确保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采用保脾手术;②患者年龄越小越优先选择保脾手术;③脾被膜撕裂伤;④脾实质撕裂,但未累及脾门及大血管;⑤脾被膜下血肿,经切开清除血肿后,脾实质较浅小的裂口。

(2)本组Ⅲ~Ⅳ级中6例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移植脾组织块大小约(2~4)cm×2cm×(0.3~0.5)cm,将制备好的脾组织块置入大网膜前后叶之间,均匀铺平,分别用细丝线将组织块固定1~2针,然后将大网膜前后叶的切口用丝线间断缝合,切脾的适应证是:①病情危重,需尽快结束手术者;②有威胁生命的合并伤者;③病理性脾破裂者;④胃肠穿孔或开放性腹部损伤者;⑤脾严重受损者;⑥高龄及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3]。

外伤性脾破裂是基层医院在腹部损伤中常见的脏器损伤,如果诊断不及时,不及时手术止血,可危及生命。因此基层外科医师应提高诊治外伤性脾破裂的水平,根据术中的情况,灵活应用各种术式、不能千篇一律,要强调个体化治疗,尤其在休克、腹腔内大出血,腹腔明显污染,多脏器严重损伤时应果断采取全脾切除术,保脾手术不能替代脾切除术,患者年龄越小越应保脾,年龄在60岁以上,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病理性脾大宜行全脾切除术[4]。

总之,在诊治外伤性脾破裂的过程中把握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重要环节,做到以下几点:①早期诊断;②快速纠正休克,缩短术前准备时间;③术中迅速、可靠的止血;④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及腹腔引流情况,从而使外伤性脾破裂的救治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林江明.脾损伤86例诊治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2):823-824

[2]马雪平,白伟明,杨志峰,等.168例脾破裂的诊治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4,10(1):21-22

[3]宿世林,陈国忠,杨飞,等.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7):34

外伤性肝破裂的急救护理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0例, 女18例;年龄14岁~68岁, 平均37岁;肝损伤程度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 (AAST) 制定的肝外伤标准[3], 其中Ⅰ级伤8例, Ⅱ级伤12例, Ⅲ级伤18例, Ⅳ级伤7例, Ⅴ级伤3例;致伤原因:闭合性损伤33例, 其中交通伤30例, 跌伤3例;开放性损伤15例, 其中刀刺伤12例, 枪弹伤3例。合并颅脑损伤23例, 胸部损伤15例, 脾破裂10例, 胃肠破裂8例, 肾损伤7例, 脊柱损伤及骨盘骨折9例, 四肢骨折11例。伤后送入院时间最短12 min, 最长70 h。并发休克28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例。

1.2 诊断与伤情评估

所有病例均有以下情况:①右下胸及上腹部外伤史及高空坠伤史;②有腹腔内出血和腹膜刺激症状;③肝破裂的辅助检查可借助腹腔穿刺、B超或CT, 首选腹腔穿刺, 本组44例一次穿刺成功, 91.6%阳性率。B超检查以无创、价廉、操作方便, 被列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首选[3]。CT检查对严重多发伤及不能主诉或对诊断有困难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病例, 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本组根据肝外伤分级程度和临床表现判断伤势轻重。伤势较轻Ⅰ级~Ⅱ级循环稳定的闭合性肝裂伤, 可采取非手术治疗。本组有2例Ⅰ级肝损伤的病人, 经保守治疗成功。但本组46例确诊为Ⅰ级~Ⅴ级的肝破裂根据伤情评估均采取剖腹抢救。

1.3 结果

48例病人中, 痊愈43例, 5例死亡, 1例死于早期休克, 另4例死于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死率为10.4%, 治愈率为89.6%。

2 急救护理

2.1 急救与高效护理

肝损伤多伴有失血性休克, 术前积极的复苏急救在肝外伤救治中至关重要[4], 必须及时、有效地复苏, 抢救休克。医师接诊病人后, 即刻快速开通呼吸和输液通道, 尽快复苏和纠正血流动力学, 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对严重肝损伤的病人, 必要时于急诊科行床边B超和或腹腔穿刺明确诊断, 实行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手术室。入院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有较高的死亡率, 所以护士必须具备有高效护理的能力:要有敏锐地观察病情、分析及判断能力, 从先兆症状中观察出病情的发展, 预见性地做好一切术前准备, 为急救赢得时间。本组术前复苏的重点是:①迅速建立多条输液通道, 最好采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联合外周浅表静脉留置针, 能快速输液, 这既便于抢救复苏, 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 又利于术中观察。②迅速输入平衡盐溶液或林格液, 并同时输注羟乙基淀粉、血浆。③如出血量大, 应补充新鲜血。④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充分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⑤妥善处理合并伤, 处理程序按胸→腹→脑→四肢脊柱先后进行[5], 及时请有关科室会诊, 并作相应的处理。

2.2 进行伤情监测, 协助做好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复苏效果、病人全身情况、肝损伤的程度及分类、合并伤等合理选择治疗方法, 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积极处理合并伤可提高治愈率。B超或CT确定Ⅰ~Ⅱ级肝损伤, 血流动力学稳定, 血压脉搏稳定正常, 无腹膜刺激征象, 无剖腹探查指证者, 有效的ICU监护的病人, 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绝对卧床休息2周或3周、镇痛、止血、禁食、应用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必须强调的是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病情恶化马上中转行剖腹探查。对短时间内抗休克无效的病人, 不应拖延时间, 应在快速输血、输液的同时, 积极行剖腹探查。手术的原则是迅速止血, 彻底清创, 消灭无效腔, 充分引流。

2.3 术后的预见性护理是确保手术彻底成功的关键

术后病人仍然有继发性出血、胆瘘、腹腔感染或脓肿形成、肺部感染的危险。本组4例死于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1例术后继发性出血, 故必须加强术后处理:①继续进行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的监测, 若术后血压进行性降低, 则注意有无继续出血之可能, 若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 则注意有无肺部等的并发症。②肝破裂病人常规放置肝区引流, 必要时用双腔套管充分引流, 及时排出外溢胆汁、积血、渗液和坏死组织, 适时安排病人取半卧位, 以利引流、呼吸, 预防膈下积液、积血、继发感染。同时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 注意安放位置, 观察引流量、色及引流速度, 以及时发现活动性出血和胆瘘。③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术后3 d内有不同程度低热, 若术后4 d体温过高, 则及时查找原因, 应想到膈下或修补残腔内有否感染、肺部感染等情况发生。④加强呼吸道管理, 术后注意环境安静, 保持呼吸道通畅, 以利有效的气体交换, 充足给氧, 常规雾化吸入, 防止并及时发现呼吸衰竭。⑤严重肝损伤、手术创伤及并发症的出现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术后应严密观察心、肺、肾、脑、胃肠及肝功能等变化;注意改善出血倾向,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加强营养支持, 禁用对肝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值得重视的是, 术后病人仍然要避免过度活动、腹压增加, 防止继发性出血, 除定时协助翻身外, 应积极处理便秘、咳嗽等引起腹压增加的症状。

2.4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重视病人主诉, 切忌只注意监护仪上的数字、图形的改变, 而忽略病人的存在。不管是术前或术后配合抢救时护士的迅速、果断、沉着、冷静、有条不紊, 能解除病人及家属紧张恐惧心理;加强术后宣教和心理护理, 能消除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 对减轻病痛、促进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5 出院后的健康宣教

出院后3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 6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定期门诊随访, 必要时行B超或CT复查。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急救和护理方法, 使临床工作中对肝破裂能正确及时地处理。[方法]对48例外伤性肝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病人中, 痊愈43例, 5例死亡, 1例死于早期休克, 另4例死于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 病死率为10.4%, 治愈率为89.6%。[结论]准确的诊断与伤情评估、术前积极的复苏急救和高效护理、术后的预见性护理在肝外伤救治中至关重要。

关键词:肝破裂,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赵青川, 李开棠, 会田池.肝外伤治疗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 1995 (11) :253-255.

[2]汪维生, 梁力健, 吕明德, 等.外伤性肝破裂的急诊诊断与处理[J].中国临床医学, 2002 (9) :379-381.

[3]吴孟超.肝脏外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502-503.

[4]胡德扬, 任培土.137例肝外伤治疗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 2003 (8) :496-497.

上一篇:医院图书馆生存现状下一篇:确认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