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配及控制

2024-05-02

合理分配及控制(精选九篇)

合理分配及控制 篇1

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 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 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 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一) 权责分配的内容。

1. 营运过程中的权利与责任。

权责明确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 在内部控制环境中, 除了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政策之外,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权责分配政策。只有权责明确, 才能为内部控制的建立提供更好的组织保证。权责分离的根本目的是使不相容的业务由不同的人来完成, 以减少两人或多人串通舞弊的机会。营运过程中的权利与责任分离具体表现如下:第一, 业务与会计职责分离;第二, 财产保管与会计职责分离;第三, 交易权与财产保管权分离;第四, 会计内部职能分离。

2. 建立沟通管道。

广义的沟通是指信息自我传承或个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接受, 并影响和产生实质的行动或结果。狭义的沟通是指不同个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与接受。所谓沟通管道就是指不同个体间有效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的渠道和途径。为了更好地对组织进行控制, 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个人必须有效地进行沟通, 以确保相关的职责在不同岗位和部门之间能有效落实。

3. 设立授权方式。

授权指主管将职权或职责授给某位部属负担, 并责令其负责管理性或事务性工作。授权一般包括常规性授权和临时性授权。常规性授权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行的授权, 临时性授权是指企业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应急性授权。企业可以根据常规性授权编制权限指引并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 提高权限的透明度, 加强对权限行使的监督和管理。企业应当加强对临时性授权的管理, 规范临时性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的记录措施。适当的授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管理层从日常琐事中摆脱出来, 更多地从事战略规划等对全局具有战略意义的活动, 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 权责分配的特点。

1. 全面性。

在决策、执行和监督活动中, 权责分配应当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 任何一个环节的具体的业务, 都要进行适当的、全面的权责分配。如果权责分配“过度”或“不足”甚至存在盲点, 都会造成权利和责任不对等, 从而在内部控制环节留下漏洞, 给企业带来危害, 因此, 坚持权责分配的全面性非常重要。

2. 依附性与层次性。

权责分配的具体情况与组织结构相对应, 组织结构的不同, 分配到的权利和责任也不同的, 即权责分配必须依附于组织结构而存在。同时, 要根据组织结构层次的不同, 分配不同的权利与责任。既要保证不同管理层级的权利与责任不能存在冲突, 也要保证同一层级权责分配的合理性, 坚决避免分配“过度”和“不足”。要使权责分配和组织结构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3. 对等性。

权利的大小决定了责任的大小, 也就是说权利所能管理的范围有多大, 就必须在多大范围内承担责任。如果权责不对等, 当权利大于责任时候, 就会助长官僚主义和腐败;反之, 责任大于权利的时候, 责任主体就会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明确性。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 就是权责明确。既然内部控制是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控制, 就要针对不同的岗位和职能部门, 明确界定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争取做到权有所属、利有所享、责有所归, 避免出现不同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况。

5. 相对稳定性。

由于权责分配依附于组织结构, 一般情况下, 组织结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如果频繁的变更组织结构, 显然会导致内部管理存在混乱的情况。既然内部组织结构存在一定的稳定性, 也就决定了不同岗位的权责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也应具有稳定性。

二、权责分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一) 营运过程中的权责分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1. 业务与会计职责的分离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建立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 就要对不同的岗位和部门进行权责划分, 即不同的岗位和部门应承担不同的职责, 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会计部门的具体职责应和业务部门的职责适当分离,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资料核算的真实性, 也才能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比如, 企业的产品质量应由质检员确认, 存货的数量界定应由会计人员执行等。

2. 财产保管与会计职责的分离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通常是指会计岗位和出纳岗位分离, 出纳岗位和稽核岗位分离等。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不得具体负责货币资金、财产保管等职责。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必须做好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使不同岗位相互牵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否则, 内部控制制度就会不完备, 甚至是存在巨大的漏洞, 给有关人员以可乘之机, 不利于企业资金和账务的管理, 给企业的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危害。

3. 交易权与财产保管权的分离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交易的执行权与财产保管权也应进行分离, 这在销售环节体现的比较明显。比如, 在销售产品过程中, 销售人员一般不负责货款的收取, 目的是减少舞弊的发生。又如, 倘若在组织内部一个人既有权批准向债权人付款, 同时又保管有关的支付凭证, 就不利于企业资产的保管。可见, 交易权与财产保管权的分离对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非常重要。

4. 会计内部职能的分离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通常所说的会计既包括财务工作又包括会计工作, 因此要明确划分不同岗位和部门所负的责任和履行职责所需的权力,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错误与舞弊行为的机会。财务工作包含筹资、投资、信用政策制定以及进行利润分配等;而会计工作则包括确认、计量、报告以及进行纳税申报等。若财务与会计工作的职责不能恰当分离, 相关人员在筹资过程的舞弊行为就会轻而易举地被掩盖, 从而会导致内部控制混乱, 不能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 沟通管道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沟通管道就是指不同个体间有效信息的传递与接收的渠道和途径。为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氛围, 就必须建立一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通畅的沟通渠道, 以利于不同的岗位和部门清晰界定自己的职责。反之, 当一个组织内部沟通环节存在问题, 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的职责存在冲突时, 一旦出现问题, 就可能导致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推诿和扯皮。

(三) 授权方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

正确的授权不但可以将主管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集中精力从事决策事务, 而且还可以调动有关人员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当然, 要注意授权的“适当性”, 要注意授权给适当的人, 并且要注意授权的方式、权力大小等。对人而言, 适当的授权, 才可以充分挖掘其自身的潜能, 发挥其聪明才智;对于组织而言, 合理的授权, 有利于提升组织的团队凝聚力,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可见, 授权方式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影响。

三、构建权责分配体系的建议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分配体系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要明确营运过程中的权责分配问题。

确保业务部门和会计核算的科学分工与职责划分, 确保财产保管与会计职责的分离、交易权与财产保管权的分离以及会计内部职能的分离。

(二) 建立科学合理、运转有效、保持畅通的沟通管道。

使不同岗位和职能部门与董事会、经理层以及监事会之间能进行更好的沟通, 通过合理有效地沟通, 以利于其行使自己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三)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授权体系。

合理分配及控制 篇2

企业存在的惟一目的是盈利,其中包括三个重要环节:战略,运营和人才。战略即做正确的事;运营即把事情做正确;人才即用正确的人,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战略与人的双向互动,完成企业目标,即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2007年8月15日,笔者应邀对云南省X保险公司人力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就该公司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向该省公司全体员工(包括省公司中的聘用工、临聘人员及地州分公司、县支公司领导)发出了一份不记名的人力资源调查问卷。问卷发出658份,截止2007年8月25日止,共收回问卷589份,问卷收回率为89.5%;其中有效问卷576份,问卷有效率为97.8%。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了这样的结论:员工们对X保险公司现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普遍表示了不满意。26%的员工不清楚公司战略;63%的员工抱怨公司员工之间存在身份差别,竞争不处于同一线上;58%的员工认为目前公司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存在很多问题;67%的员工认为自己的薪酬低于其他公司同岗位人员;71%的员工认为公司培训较少且内容单一;11%的员工还流露出想跳槽的想法。15%的员工对公司未来发展表示不乐观。在地州,高层跳槽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是中高层领导带着公司中的精英团队集体跳槽,以至于该地区业务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司工作一片混乱,长时间不能恢复,严重影响了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它的核心竞争力,要想引才、用才、留才、育才,就必须导入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人才搭建一个能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平台,通过有效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开发员工的潜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才智,人有所用,人尽其用,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薪酬与激励体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它向员工传达了在公司中什么是有价值的,并且为向员工支付报酬建立起了政策和程序。公司如何让员工认同薪酬的公平性,从而产生对公司的满意感和信任度,是现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的挑战。而该公司薪酬激励机制的落后,薪酬分配不合理。X公司对高管实行的是以月薪制为主的报酬制度,其特点是低工资、低奖金,激励效用不显著。据笔者以前对云南省其他保险公司高管报酬制度的调查,可以发现他们大多都对高管层实行了年薪制,其特点是低工资、高奖金,完成每年的任务后还有一定的股权奖励,具有明显的激励效果。同时,该公司在分配机制上却仍然以员工身份作为付薪的标尺,同一个岗位,同样的工作,收入却完全不成比例,公司正式员工与临聘人员收入差距可以达到3倍>4倍。这一系列不合理情况的存在,严重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体现能者多劳、绩效优先的原则,为此有必要从如下方面重新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及激励机制。

一、对高层实行激励性的年薪报酬制度

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实行激励性的年薪报酬制度,要把握好经营者报酬水平与员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倍数关系。年薪报酬制度的方案多种多样,但从报酬结构分析,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单一报酬结构,即指完成经营目标后一次性给予一定数额的报酬。这类报酬的数量主要取决于经营目标的完成情况,如果经营任务完成得很好,高管人员的报酬数量可以很高,超过员工平均工资10倍以上。二是多元报酬结构,即高管人员的报酬由多个不同性质的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固定的基本工资收入,这部分收入不宜过高,一般应是员工平均工资的2倍>4倍;另一部分是与营业业绩相关的风险收入,这部分收入又可分为近期收入如当年的奖金,和远期收入如股票收入。针对该公司的省分公司属性,对该公司中、高层领导及分公司的管理高层,可采用“基本工资+津贴+高奖金”的年薪报酬方案是最佳选择。

二、建立“按劳计酬,绩效挂勾,以岗定薪”的薪酬分配机制

建立有效的分配体系是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员工的成就感、自我价值当然可以体现在工作业绩和职务升迁上,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利益上。应打破员工身份界限,把“按劳计酬,绩效挂勾”的分配机制落实到实处,不论是什么人,只看他的工作成绩,看他对公司的贡献,以及贡献的大小。坚持以现实工作成绩为基础,打破以往以“保费论英雄”和“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通过对员工进行实绩考核,按劳计酬,合理拉开薪酬档次,建立“多劳多得,不劳不

得”的按劳计酬机制。打破档案工资,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要形式的工资制度,实行以岗定薪,不断完善、细化各岗位、层级的绩效工资和奖金标准,使之更具激励性和个性化,实行薪酬与业绩挂钩,不惟学历、不惟职称,把员工工资从过去的论资排辈式的阶梯式排列彻底改为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工资随着岗位变动而变动。对内勤人员在“定岗、定员、定责”的同时,根据其承担风险与责任大小来确定其薪酬,还可以实行内部劳动合同制,根据考核业务、利润两项指标来提取报酬;对核保、核陪人员及业务管理人员实行绩效考核,提出明确的岗位及任职要求,按工作实质给予报酬。

三、建立物质与精神激励互补的激励机制

马洛斯的层次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个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在他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他就会追求交往、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多层次需求理论说明激励必须是多因素的,所以必须建立起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互补的完善激励机制,既给予晋升、薪酬、各种福利又不忘通报嘉奖、赋予各种荣誉称号等。

四、建立完善的临聘人员社保机制

临聘人员作为X公司的一份子,其总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该公司的正式员工,是正式员工的数倍,担负着各种工作,担任着不少如核

保核赔的重要职务,如果不建立完善他们的社保机制将会为公司的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同时随着今年1月1日新劳动法的实施,这已成为必须解决的法律问题了。

参考文献:

[1]陆平魏向阳: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A].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组委会.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文集[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第253-256页

合理分配及控制 篇3

一、最优效用模型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 市场经济的体制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企业想要更好地发展, 必须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是以系统作为单位, 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

(一) 企业运行系统及流程的可靠性

流程可靠性指的是, 在企业生产运行的过程中, 必须通过有效的措施对企业不同系统运行流程潜在的风险进行控制, 还要尽量避免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流程i的可靠性是指这一流程在执行的过程中, 不发生任何失误, 也就是达到企业控制目标的程度, 一般用ri表示。这一流程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一般用Ei表示。出现风险的原因很多, 比如在采购的过程中没有选择正确的供应商, 使得其所提供的产品无法保证安全性, 或者企业制订的采购计划缺乏合理性, 采购部门没有预测出正确的市场发展趋势, 造成库存积压等问题。这种情况与采购员自身素质有一定关系, 存在故意性与无意性, 所以会造成一定的潜在风险。

(二) 系统及流程的效用函数

构建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分配模式, 需要确定企业增加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分配额, 在计算的过程中, 主要是利用以下这一效用函数进行确定。

在上述效用函数中, U表示企业整体的效用, R表示系统的可靠性。企业流程是以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的, 企业系统是研究内部控制监督的单位, 其具有串联、并联等特点, 在这两种系统中, 提高流程的可靠性可以有效增加系统完整的可靠性。经过研究发现, 并联的系统中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的效用相加后, 比串联系统中整体流程效用之和要大。因此, 企业的管理者应多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不同业务的流程, 这也有助于提高企业各项业务的整体效用。

笔者从在经济学角度分析, 内部控制监督的投资具有一定份额, 不可能无限增大, 而且在控制监督的过程中,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企业管理者可能无法找到业务流程最大化的投资份额, 所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出现成本损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但是在一些投资资金比较少的企业中, 出现这类风险的几率比较小。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管理决策时, 需要在总投资B的约束下, 尽可能地找到局部最大效用或者局部最优投资额。下面笔者介绍了企业局部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的效用函数。

上式中, VR (ci, wi) 是关于ci、wi的函数。通过这一公式, 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率, 降低后的缺陷率表示为wim, wim是表示ci与wi的函数, 如果wi=0, 则说明投资内部控制缺陷率是0, 无论投资的金额是多少, 缺陷率都是0, 所以在这一情况下企业无法增加投资额。

为了更好地确定最优投资分配额, 需要制定出缺陷率函数的表示公式, 即

二、业务流程以串联、并联方式连接情形下的投资模型分析

在业务流程以串联方式相连时, 对串联系统中总投资额的约束可以表示为Bs, 而业务流程以串联方式连接的投资额可以根据缺陷率函数, 即式 (2) 确定。当企业各项业务是以串联的方式连接时, 单项流程i出现错误的概率比较大, 在制订流程i的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计划时, 需要多方位考虑影响因素, 还要尽量降低业务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在确定最优投资额时, 需要与流程控制强度相乘。

在并联系统中, 缺陷率函数可能存在内部控强度不相等的情况, 而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额与内部控制强度有着较大联系, 根据上文缺陷率函数式 (2) , 可以计算出内部控制强度相等时, 业务流程在并联方式中并联系统投资效用的最大值。

三、实例分析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分配及决策

(一) 建立投资分配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产品的营销模式也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化为买房市场, 而市场中的产品类型很多, 就是同类型的产品中, 质量以及价格的差异性也比较大, 而且我国诚信体制并不健全, 这也增加了企业采购部门出现舞弊现象的概率。采购系统是企业比较容易出现风险的系统, 其比较容易受到人力因素的影响, 在选择供应商以及付款的过程中, 极易出现利益分配不均问题。所以, 在采购业务比较多的企业中, 必须构建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实现投资分配的最优化, 并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还有一些企业, 会增加付款审批这项业务, 采购人员需要对采购订单或者合同进行汇总, 还需要根据合同的不同要求, 分别对发票、凭证、检验报告以及验收说明等凭证进行审核, 还要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将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分配模式应用在采购系统中, 可以降低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还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监督, 避免舞弊行为的出现。在整理采购合同时, 有时也会夹杂一些采购订单的付款事项, 在核实这类文件时, 管理人员需要对采购单的原始凭证及订单付款的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企业可能存在的风险为采购合同汇总时发生遗漏, 这点可通过对采购合同进行编号来防止, 但对那些无采购订单的付款事项就需特别注意。可能存在的风险为采购发票审核错误 (如对对应关系不恰当的发票、采购订单和收货记录没能及时发现等) 、应付账款金额错误、付款信息和付款条件审核错误 (付款信息错误主要指收款人信息不正确, 可能导致错误付款的发生;付款条件错误主要指对供应商提供的付款条件解读错误, 付款时间提前或延迟, 造成现金折扣损失或公司信誉度受影响) 等。发票要由有关人员记入恰当的会计科目和正确的会计期间。在批准付款前, 要再次审核支持文件。完整的支持文件, 如收货报告、采购订单等应附在履行付款的发票后, 或者与发票相匹配。这里需要注意的关键控制点为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的人员不应负责收货、批准付款和进行付款;审批付款的人员不应负责实际付款操作。

(二) 制定相关决策

根据模型对付款审批业务做出是否增加内部控制监督投资以及增加多少投资的决策分析。以企业系统与业务为基础, 分解投资约束。企业各项业务以串联方式连接, 所以用串联的模型求解。计算企业系统与流程的可靠性, 然后计算以并联方式连接流程, 根据相关模型可以得到c1=0.582, c2=0.893, r12m=0.808, R1m=0.980。企业不同流程如果是先并联后串联的方式, 可以使用并联模型求解, 得到c21=c22+c23=c2/2=0.918, r12m=0.895, c22=0.863, c23=0.055, r22m=0.889, R2m=0.988。系统总体可靠性从原来的0.802提升为0.949, 系统总体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结语

内部控制监督投资是企业管理经营机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 在分析内部控制监督最优投资分配模式时, 笔者引用了系统工程的可靠性理论, 这一理论有益于细化流程业务, 还会降低企业各项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性。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机构的重要构成, 其也是比较容易出现风险的系统, 风险的概率与采购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有较大关系, 如果采购人员能力不强, 则可能在选择供应商时出现失误, 这会增加企业经营的风险。通过分析发现, 企业的业务流程如果以并联的方式连接, 可以促使业务发挥最大的效用。另外, 通过增加投资额的方式, 也可以降低业务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吴秋生, 杨瑞平.内部控制评价整合研究[J].会计研究, 2011 (09) .

[2]张煜, 汪寿阳.不对称信息下供应商安全状态监控策略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 2011 (05) .

[3]杨洁.基于PDCA循环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综合评价[J].会计研究, 2011 (04) .

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篇4

第一:考前分配好时间。

从下发试卷到正式开考前有几分钟的阅卷时间,拿到试卷在填好卷头以后,要适时浏览整张试卷,查看试卷的容量、难易程度。然后,根据题目、题量和难易程度分配做题时间,易题和少分题少用时间,难题和多分题多用时间。

比如,理综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选择题大的安排在50-55分钟左右完成,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95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同学们平时做题时,可以先测试自己每一部分题目的做题时间,定下一个标准,然后考试时根据试卷题目情况,在原来标准的基础上调整。比如看到哪一部分有较难的题目,可适当多匀一点时间。

第二:每个题目有一个时间标准。

如果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等到后面有了思路或答完卷之后再回头来做。这样就不会出现不能控制时间而使后面的题目没时间解答。同时,要注意虽然每个题目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也不要每题都看时间,否则反而会弄得自己很紧张,容易导致错误的出现。

第三:考试最后的15分钟。

不管还有多少题目没有完成,一定要先将机读卡填好,避免答题无效。Tips:

合理分配及控制 篇5

但是, D2D通信的引入对蜂窝用户造成了干扰, 如何消除干扰成为了一个重点研究方向。因此, 主要研究D2D用户与蜂窝用户的干扰协调问题。文献[3]提出基于系统吞吐量最大化的贪婪算法, 能够优先将资源分配给信道条件好的用户, 从而提升系统整体吞吐量, 但边缘用户性能较差。文献[4]则将D2D用户的资源分配问题转化为系统速率最大化的最优化问题, 通过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从而得到最优解, 但是并未将用户的发射功率考虑在内。文献[5]采用分布式开关功率控制算法, 综合考虑了蜂窝用户与D2D用户的发射功率, 并且设置了D2D用户干扰阈值, 对不同用户区分对待, 但是信道条件差的D2D用户将不能复用资源。

基于以上不足, 提出基于干扰指示的功率控制及资源分配算法, 考虑了D2D用户和蜂窝用户各自的信道状态, 从而为D2D用户分配最佳的资源。

1 系统模型

假定基站可以获得信道估计和信道状态信息, 并通过此信息获知蜂窝用户和D2D用户的信道状态信息。为保证公平性, 系统首先为蜂窝用户分配信道资源, 采用轮询算法分配。然后每对D2D用户计算复用每一个蜂窝用户资源时的信干噪比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 , 组成干扰矩阵。D2D用户根据干扰信息, 采用基于干扰指示的资源分配算法为其分配资源。

定义第i个CUE和第j个D2D对的传输速率分别为riC和rjD, 利用香农定理可以分别计算得到:

其中, Bc表示RB所占带宽, Mc表示每个蜂窝用户占用的资源数, 分别表示第j个D2D对复用第i个蜂窝用户资源蜂窝用户和D2D用户的的SINR。

为了使系统的吞吐量达到最大, 建立最优化目标模型:

其中, 式 (4) 表示蜂窝用户的发射功率上限, PCmax表示蜂窝用户的最大发射功率, 式 (5) 表示D2D用户的发射功率上限, PDmax表示D2D用户的最大发射功率。

通过对式 (3) 的分析, 该最优化问题属于混合整数非线性优化问题。对于传统方法难以进行求解, 因此, 采用基于干扰指示的资源分配算法, 寻求最优解。

2 算法描述

传统的D2D通信资源分配策略与功率控制不能有效结合, 本文则采用动态地资源分配及功率控制算法。

步骤1:计算每对D2D用户复用蜂窝用户资源的干扰, 并生成干扰指示矩阵, 算法流程为 (表1) :

选择最优的复用资源并搜索最佳发射功率 (表2) :

3 仿真与分析

本文在LTE-A多小区场景下进行仿真, 小区数为3个, 每个小区中包含蜂窝用户10个, D2D用户10对, 小区站间距设置为500m, D2D用户对的间距为20-50m, 设置蜂窝用户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3d Bm, D2D用户最大发射功率为10d Bm。系统的载波频率为2GHz, 系统带宽为10MHz。对比方案分别为固定功率 (Fix Power, FP) 算法、文献[5]所提最佳开关功率控制 (the Optimal On-off Power Contral, OOPC) 算法作为对比。

从图2中, 可以看出, 对于小区边缘5%的用户, 所提的算法可以使小区的边缘5%用户, 中心用户的速率均有一定提升。这是因为本算法综合考虑了信道质量好与信道质量差的用户, 并且采用动态资源分配与功率控制, 使得频谱利用率能够达到最大化。而FP算法, 未进行功率控制, 导致小区中心速率打, 边缘速率偏小。OOPC算法相对于FP算法, 对边缘用户速率有一定提升, 但是中心用户性能有所下降。

4 结语

本文中引入基于干扰指示的D2D功率控制及资源分配算法, 重点解决D2D复用蜂窝用户资源时D2D用户与蜂窝用户的互干扰问题, 通过合理调度干扰较大的资源块从而提升系统性能。仿真表明, 所提算法能够重点对边缘区域用户的速率有一定提升, 并且中心小区用户同样也有所收益。

参考文献

[1]Klaus Doppler, Mika Rinne, Carl Wijting, et al.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as an underlay to LTE-Advanced network[J].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09, 47 (12) :42-49.

[2]Klaus Doppler, Chia-Hao Yu, Cassio B.Ribeiro, et al.Mode selec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an LTEAdvanced network[C].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Sydney:IEEE, 2010:1-6.

[3]Pekka Janis, Visa Koivunen, Cassio Ribeiro, et al.Interference-aware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radio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C].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Barcelona:IEEE, 2009:1-5.

[4]Yanfang Xu, Rui Yin, Tao Han, et al.Interference-aware channel alloc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C].Communications in China (ICCC) .Beijing:IEEE, 2012:15-17.

合理分配村级公卫服务项目经费 篇6

一、具体做法

为充分体现经费发放的公开、公平、公正, 本着“政府购买服务”、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 确保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科学分配, 规范管理。

(一) 制定考核细则

根据上级有关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 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考评内容, 实行计分制, 每季度进行一次考评。

(二) 奖励设置

1.等级管理制度。村级卫生室实行三级管理, 即按照季度考评分数分别列为一级、二级、三级;每个季度根据考评分数进行动态排序, 即第一、二等级的最后一名自动下降至二、三等级, 第二、三等级的第一名自动上升到第一、二等级。

2.年度奖励制度。每年度设立集体奖励, 综合考评先进单位3个 (全年四个季度考评分数相加, 排名前三位) ;设立个人奖励:优秀卫生室主任3名、先进服务标兵3名、优秀妇幼保健员3名。

(三) 经费分配

1.定期发放。根据所在村辖区服务常住人口数, 人均0.6元/月, 以村卫生室为单位按月预付打卡发放;季度绩效经费以村卫生室为单位, 按季度考核打卡发放。

2.绩效考核发放。

——单项管理经费。一是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宣传栏内容定期更新, 1次/2月、100元/次, 600元/年, 150元/季度;二是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次/2月、100元/次, 600元/年, 150元/季度;三是视听传播资料。2次/月、20元/次, 480元/年, 120元/季度;四是重点人群管理。其中老年人管理12元/年, 3元/季度;高血压管理20元/年, 5元/季度;糖尿病管理20元/年, 5元/季度;精神病管理24元/年, 6元/季度。五是签约式服务管理。重点管理人群为签约式服务对象, 每签约一户补助2元, 巡查1次/2月, 动态信息更新一次0.5元。以上单项管理内容列入季度考核细则, 按季度进行考核, 经费按季度发放。

——集体管理经费。一是一级卫生室前三名的按照平均经费的150%发放, 其余的按照平均经费的120%发放;二级卫生室按照平均经费发放;三级卫生室的后三名按照平均经费的50%发放, 其余按照平均经费的80%发放;每季度进行发放。二是年度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分别给予2000元奖励;优秀卫生室主任分别给予1000元奖励;优秀服务标兵分别给予500元奖励;优秀妇幼保健员分别给予400元奖励。每年度进行发放。

二、工作体会

1.通过定期预付的方式保障经费足额到位, 既能体现经费发放的透明、公开, 又能保证经费发放的公平、公正;定期绩效考核的实施避免了经费发放的盲目性、随意性;打卡发放的实行确保资金的安全性。

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效率, 更好地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提高了村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提升了村级卫生室的服务能力。

合理分配及控制 篇7

在某项具体的完整的工程建设中所需要用于工程建设的所有的费用相加就称为工程造价。一个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自项目开始、建造全过程、维保等阶段都与各个相关部门的管理息息相关。为了用最低的建设成本来获取最高的利益, 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控制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本文深入分析了影响工程造价的一些主要因素, 并根据这些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提出一系列合理的控制方法, 希望能有所帮助。

1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1.1 人员因素

一般情况下, 人员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造价人员对工程造价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不到位, 缺乏对市场价格的分析和掌握能力。从目前形势来看, 大量工作人员主要结合政府提供的相关收费标准和市场价格, 再通过简单的预估算方式来实现工程造价概预算。这种方式的确非常简单, 能够省去大量的工作量, 工作人员由此也达到了轻松工作的目的, 但是他们自身缺乏责任意识, 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他们对于政府所提出的收费标准和市场价格没有自己合理的分析和市场判断能力, 往往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流程予以应用, 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科学性、准确性, 对成本和利益是否实现了最大差化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 也就无法为工程造价的控制提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建议。

1.2 设计方案因素

就一项建筑工程而言设计的方案选择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巨大。因此建筑工程在图纸设计阶段时, 应进行设计方案的比选与优化, 对不同方案的科学性、经济性、技术可行性进行比较, 从中寻求降低成本的方法, 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

注重设计图纸的每一个细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防止因重大的设计缺陷造成工程造价的增加, 形成工程造价管理的失控。

1.3 施工因素

在众多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中, 施工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也是最直接最广泛的一个因素。如果在工程施工中, 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施工管理, 施工队伍懒散, 责任意识不强, 可能会造成工程造价的提高, 比如说在一项施工中, 如果施工队伍没有认真高效地完成每一个部分的施工工程, 可能会导致返工, 造成了工程投入成本加大, 施工工期拖延, 对整个工程的收益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同时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 如果施工单位在施工建筑过程中没有重视造价控制, 可能会导致各种浪费,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4 其他影响因素

工程造价构成的其他影响因素还有许多不可忽视的方面, 如:国家的法律、法规、价格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建设政策、外汇政策等国家政策方面的因素;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国家制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向、结构及方式因素;建设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宏观管理水平等因素。

2 工程造价合理控制策略

2.1 完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

一个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最应该注重的是加强细节上的制度建设和实施流程反馈系统, 因此, 完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建筑过程中应对发生的机械安排使用不合理行为、工艺施工不正确行为、材料利用浪费行为等诸多影响工程造价等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该依照建筑工程造价工作管理的条例进行管理, 对影响工程造价的诸多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例如对强烈自然天气的预防工作, 对工程造价关联人员的造价宣传工作, 以及对建筑施工材料的重复利用工作等等, 这些都是建筑工程管理部门需要注意的问题。

2.2 做好工程设计工作

想完成一项高质量的建筑, 那必然离不开一份完美图纸的设计。设计图纸是进行工程结算的基础, 同时也是避免过高造价成本的关键。设计人员应以考虑所要设计的地标实际情况为主, 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及学识设计施工方案, 选择材料和选择技术方面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比较, 认真的思考, 以降低成本, 保证质量为着重点, 以新技术为主要使用手段。充分节约施工资源的反复利用, 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同时, 设计人员之间应进行及时恰当的沟通, 共同努力做出好的设计方案。

2.3 强化施工各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强化工程施工阶段管理是控制工程造价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要求施工人员和各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密切的高度配合, 共同关注与管理工程造价, 在施工的过程中, 做好施工造价要从各个阶段多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项目负责人要及时了解市场和政府的动向, 了解材料的市场行情, 及时购入所需的材料设备, 对施工材料及设备制定出合理的动态管理库, 并且对于入库和出库的材料设备进行及时的清点和记录, 做好相关的监控工作。同时, 管理者和监督者也应对施工人员进行高质量的培训, 保证他们的施工状态, 培养施工人员节约成本的意识, 项目负责人对已花开销进行仔细的记录, 在后期优化可节约项目,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2.4 重视资金控制

在一个项目完成后, 每个项目都有对应的成本, 那也就有对应的成本信息, 这些成本信息, 很大程度上就是控制成本的主要依据。综上所述, 建筑单位的各个部门都很有必要建立一套信息控制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应经常性对成本控制进行一定的总结。施工单位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整体的开销花费进行仔细的分析, 跟预算目标成本进行对比, 将其制定成报表, 交给相关部门批阅审核, 仔细审阅后, 应对其中工程索赔资金进行收取, 这样一来, 就有利于减少工程施工成本, 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2.5 完善市场监督体系

在工程造价的过程中, 市场监督体系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 因此, 我们如果想要全方面减少工程施工成本, 就应重视市场监督体系的作用,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首先, 我们应全面梳理监督依据和目标、完善监督工作程序、建筑市场监督内容。强化项目各方责任主体在项目现场市场行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落实责任人和责任领导, 责任规范和责任目标, 强化监理企业履行监督职责。建立项目监理机构, 定期报送在建工程项目市场行为动态信息制度。核查法人代表对项目总监授权的权限范围、期限和内容。其次, 开展对各责任主体关键岗位人员和层级监督机构监督人员的市场行为监督业务进行培训, 努力将市场行为监督相关内容纳入造价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的内容, 完善在建项目市场行为监管体系, 实现监督工作网格化全覆盖。

3 结语

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和科学有效控制的过程中, 我们应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多个视角来考虑影响工程造价所构成的各种因素, 在施工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中, 按照不同的管理对象和不同的管理部门、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控制, 从而使建设工程造价达到科学合理有效控制。总之, 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 不言而喻, 它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 在进行建设项目实施之前, 必须做好各项可行性分析, 使项目的施工建设工程造价的结果建立在可靠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之上, 从而减少和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 实现建筑施工成本最小化, 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实现工程造价管理的真正目的。

摘要:结合实践经验, 从造价人员、设计方案、施工过程等方面, 分析了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并探讨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 对于降低工程成本, 提高市场竞争力以及确保工程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工程造价,设计方案,造价控制,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张谦.建筑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5 (32) :2495.

[2]刘奕.基于建筑工程造价的降低策略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 2015 (Z1) :20-26.

[3]王青彩.建筑工程造价综合控制策略分析[J].经济视角, 2013 (30) :66-67.

[4]许哲, 贺方, 王涛, 等.关于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及其审核策略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17) :2132-2133.

[5]程丹, 邝党玲.市政工程造价控制及其审核策略分析[J].商品与质量, 2016 (32) :164.

合理分配及控制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投资效益,影响因素,管理与控制

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 市场经济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工程建设行业也不例外。施工单位能够立足于市场, 以便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 必须在确保工程实施质量安全且保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 用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取做大的投资效益。而且工程造价是在施工开始前对工程建设中所要花费的总费用进行事前的估计, 因此, 为了较少不必要的浪费, 杜绝一些腐败的现象, 堤防工程队伍中的领导徇私舞弊, 中饱私囊, 要严格对工程造价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只有在合理的控制下, 让各个施工环节明确自身的投资费用, 才能将有效资源利益最大化, 实现资源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保证工程建设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要尽最大可能找出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有针对性的进行控制。

1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原因

实践出真知。通过调查发现, 工程的设计和投资对工程造价起到非常大的影响。某项工程开始建设前, 必须进行投资商议, 有了投资的基础工程建设才能得以实施, 投资结果确定后, 对工程的实施呀进行规划和设计, 在设计的框架内, 工程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两大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建筑企业忽略了招投标的重要性。在我国, 忽略招投标重要性是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越演越烈的市场竞争, 建筑企业为了立足于社会, 唯一的有效途径就是把握住更多的机会。因此, 面对招投标时, 一心只重视抢到工程项目, 不及时考虑到工程造价和实际招投标的联系, 一味压低投标价格, 不切实考虑到工程造价的基础, 互相只都打起价格优势, 比谁投标价格更低。投标商处于自身利益的角度, 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低的建筑企业进行合作。面临实际施工的时候, 因为投标的价格, 导致可以使用的资金和资源都非常有限, 难以保证工程质量, 企业又不得不将工程建设出来。所以, 现在的豆腐渣工程才如此之多, 严重影响了建筑企业的形象, 为企业带来不好的名誉, 导致企业的利益也受到严重的影响。

2) 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在没有管理和监督的前提下, 施工队伍就像一盘散沙, 在施工过程不注意节制, 导致严重浪费建筑成本, 给企业带了很大一笔损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 大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导致购买原材料时没有采取就近原则, 而是在远离施工场所购买, 并且在输运的过程中, 组织不到位, 对原材料的管理也不够妥善, 对建筑成本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导致工程造价急剧增加。然而, 建筑企业对工地上的一些工程设备分工配置不合理, 从而浪费了有限的设备资源。

3) 企业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实际经验。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有效的市场价格信息, 从而不能正确分析和判断该项目的工程造价, 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对工程资料进行管理。目前经常被使用到的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特别简单, 根据最简单的预算方式加上政府部门统一发布的收费标准以及结合市场价格就能估算出该项目工程造价的范围。这种简单快捷的方法有效减少了工作量, 大大缩短了估算的时间。从侧面也反映出相关技术人员缺乏责任意识, 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为了减轻工作负担, 对工程造价的计算草率了事, 并没有对政府提供的收费标准和市场价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尤其是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更是形式主义, 完全不能落实到位, 导致评估出来的工程造价缺乏合理性。

4) 企业不注重工程成本分析中存在的规律。对大部分建筑企业而言, 接手一项工程项目, 他们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最低的成本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他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利益。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不会注意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事情, 导致企业不能掌握在施工各个阶段的实际收益情况。

2 工程造价管控办法

2.1 控制招投标过程成本

在竞标过程中许多企业没能做好有效控制该过程的成本, 导致工程造价没能达到相关部门的必须有效控制招投标的要求, 从而未能做到公正合理的招投标。企业想做到合理的工程造价就必须以合理公正的竞标为前提。相关部门应当严格制定合理的招投标制度, 不能发生以权谋私的情况或者选那些降低质量以谋取私利的企业。应当在招投标制度下公正合理竞标选出综合实力强技术过硬的企业来进行施工建设。完成招投标后为确保工程造价能受到基本控制, 相关部门要尽快与最终竞标选定的企业签合同。因此, 只有招投标制度是公正合理的, 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2.2 控制施工过程成本

应当加强对于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来实现有效的控制工程总造价。施工阶段的总成本包括人工、材料、机械使用等项目成本费用。通过对这些具体方面成本的控制以实现对于总体项目成本的控制。

控制人工费用:一个高速公路的项目中所有施工费用里人工费用约占到五分之一的比例, 因此对这一项目成本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就可以达成控制项目成本的目的。可以根据工程量所需人工劳动力比例确定具体的作业工和零用工人数, 合理安排劳动力使人员使用率最大化, 通过签订劳务合同的方式进行人工费用的控制减少。

控制材料费用:一是控制采购地点, 采购点离工地近可以节省一部分运输费用;二是控制采购材料, 在确保质量过关的前提下争取最低的采购价。当这两点矛盾时施工单位应综合考虑做出选择。

控制设备成本:首先应该考虑设备是否达到工程量需要的数目, 然后是设备总体使用费的高低。合理的分配机器设备既可以达到工作量需求又能够节省成本。这是最有效管控工程总体造价的方法。

2.3 控制工程建设资金

合理的资金控制也是实现有效的控制总造价的一种有效方式,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统一管理。也就是说在竞标成功后应当由该企业的财管部门对整体项目资金做统一管理和控制, 实现该项目成本管理的独立;其次是对于资金支出必须严格监督。相关部门应当详细记录该项目的资金支出明细, 并由专项审核部门对支出资金做规律性的审查并确保属实无误;最后对于施工以外的开支也应当进行必要控制。企业须要安排专项记录人员记录建造过程中其它资金的支出, 如招待费或出差考察费等等。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流失资金, 也可以用减少考察次数或降低待遇标准的办法来减少支出资金。这也可降低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南楠.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及有效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合理分配及控制 篇9

马克思提出, 一切已经达到相当大规模的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 都需要指挥, 以协调个人的活动。但这种管理劳动最终还是归结为生产劳动, 只不过这种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 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和自乘。马克思有关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理论, 解决了管理人员工资报酬为什么比一般从事简单生产劳动工人工资水平高的问题, 但难以解释为什么在当今社会, 企业高层人员收入高出一般生产人员几十倍的现实。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已无法为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系统的、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理论支撑。西方经济学家针对企业高层人员的薪酬分配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不同的理论, 包括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锦标赛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总体看来, 西方学者大多集中于某种单独的因素对企业经营者报酬的决定 (或影响) 分析, 而缺乏多重变量的综合分析, 没有对经营者报酬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因此, 尽管西方学者对企业经营者报酬的研究已有70多年历史, 并积累了大量文献, 但这些研究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企业家报酬定价这一问题。传统的经营者报酬理论建立在工业社会基础之上。经营者的劳动主要是进行生产组织指挥, 以生产经营为主, 主要精力是抓生产。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也比较容易, 企业的利润预期比较稳定, 这时委托与代理双方, 表现为资本强势, 在具体的价值分配上, 所有者与经营者是对已经取得的增加值进行分配, 而且这种分配是由企业所有者一方主导的。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跨到信息社会, 企业管理工作也变得日益复杂, 为此, 作为指挥、组织、协调经济组织总体劳动乃至社会总劳动并促进提高总产出活动的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经营者发挥着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 促进总体劳动产出大幅度提高的作用。

二、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政策的战略性

企业薪酬政策是为实现薪酬战略制定的薪酬理念、市场薪酬水平和薪酬制度的系统选择。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政策主要包括针对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理念、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薪酬制度的系统选择。薪酬理念是确定薪酬政策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薪酬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薪酬政策。薪酬理念是薪酬领域的价值观, 它要解决一些根本的观念上的问题, 比如, 薪酬是不是向关键岗位和技术人员倾斜?薪酬是要具有公平性, 还是要具有竞争性?是不是要建立长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是确立薪酬理念时所要考虑的问题。薪酬理念支持薪酬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同时又能够反映出企业文化的水准。一个企业如果有一个培养、开发、激励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发展战略目标, 但薪酬理念却还是不重视人才, 那么, 这个发展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同时也表明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水准是比较低的, 因为它的薪酬理念受传统的思想倾向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薪酬政策制定出来就有可能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脱节。所以, 在制定薪酬政策前, 还要先理清和调整好薪酬理念。薪酬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薪酬政策主要考虑的内容.因为员工在薪酬问题上最关心的是自己薪酬水平的高低。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 一是与企业总体薪酬水平有很大关系。二是与市场同类人员的薪酬水平有很大关系。因此, 一个企业如果为管理和技术人员制定了具有竞争性和富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 它就应当在企业员工总体薪酬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至少不能低于市场同类人员的薪酬水平。否则就有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 企业总体薪酬水平受到支付能力的制约, 有时, 即使企业要向关键管理和技术人员倾斜, 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总体而言, 确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水平, 关键看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它决定着薪酬水平是否具有支持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人才吸引力。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政策还要解决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制度的选择问题。这是实现薪酬战略目标的实质性环节。选择什么样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制度, 也是企业进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结合薪酬战略和薪酬水平在市场中的位置, 企业进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一般应当考虑以下七项政策:薪酬的主导政策、辅助政策、倾斜政策、竞争政策、过渡政策、建制政策、激励政策。这其中重点考虑的对象就是关键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三、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总体结构的合理定位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总体结构是指薪酬战略和薪酬政策的总体布局。薪酬总体结构包括的主要内容是:薪酬设计的原则、薪酬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匹配、管理和技术, 人员的薪酬在企业总体薪酬中的位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的原则是一个指导性的方针。在确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时, 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战略联系原则。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的确定一定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够确定企业薪酬应当向哪些关键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倾斜。二是区别对待原则。一般中级管理人员按照岗位性质和特点设计薪酬, 技术人员按照人员性质和特点设计薪酬。三是绩优平衡原则。管理和技术人员都要以其个人的工作实绩为依据确定薪酬。要正确把握好岗位要求的管理责任和实际履行的管理责任之间的关系, 潜在的技术能力和已经发挥出来的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四是多重激励原则。对关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实行多种激励手段, 使之更好地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五是失职解聘原则。打破通常的聘期制作法, 定期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者, 解除现有管理职位和技术职位。六是协同导向原则。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匹配是指以薪酬分配制度为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对其形成的支持和补充。在进行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时, 对其形成支持和补充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是:岗位评估和能力测试——对管理人员进行岗位评估, 对技术人员进行能力测试;职业发展通道的设计——分别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设计职业发展通道;岗位与素质培训的规划——按照管理和技术人员发展目标, 对其进行旨在岗位胜任能力和技术能力提高培训;人才选拔机制的形成——按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 制定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的建立——这是对薪酬制度的补充。

目前有些公司已对员工的岗位进行评价审查, 划分了专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生产操作类三个类别, 并对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开展非行政级别的聘任工作, 制定了各类别和各岗位级别收入定位水平标准和原则, 确实发挥了收入分配在人力资源配置上的导向作用。通过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岗位调整、级别升降、档次进退和薪酬分配等方面挂钩, 使薪酬体现岗位价值、劳动价值和人才价值的差异, 体现了业绩和能力导向。同时, 通过设立各种专项奖励, 鼓励各部门技术和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 切实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 实现了收入分配的和谐、规范、有序。

四、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总体结构的分配与设计

为进一步发挥收入分配的导向作用, 确保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激励性, 薪酬分配向管理和技术人才倾斜, 大幅度提高管理和技术人才的薪酬待遇, 科学设置各层级员工的收入水平。公司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按其职务或岗位所承担的责任、难度、风险及工作量, 并结合季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 对同层级人员工资进行二次分配, 控制好各层级员工的收入水平, 避免收入出现“平均化”现象。

在薪酬设计方面, 结合公司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和技术人员工作的实际情况, 合理设计薪酬发放结构、发放比例和发放进度, 使薪酬发放能最大程度的激励员工。为能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 体现其岗位价值, 每月对各部门及各岗位工作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评价, 结合考核情况, 对月绩效工资进行二次分配。薪酬结构主要包含岗位工资、月绩效工资和年度绩效工资三块, 占年薪酬比例约为16%、70%及14%, 使月绩效工资的发放能充分体现管理和技术人才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薪酬政策还要解决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制度的选择问题, 这是实现薪酬战略目标的实质性环节。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的原则是一个指导性的方针。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薪酬设计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匹配是指以薪酬分配制度为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对其形成的支持和补充。

摘要:薪酬理念是确定薪酬政策的出发点, 有什么样的薪酬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薪酬政策。薪酬水平在市场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是薪酬政策主要考虑的内容, 因为员工在薪酬问题上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薪酬水平的高低。本文根据当前企业管理中的薪酬分配管理进行分析。

上一篇:ARM+CPLD下一篇:理念及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