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2022-09-04

第一篇: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

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国报告网讯:

更多行业市场情报,详情可参考《2013年中国分析报告》

2012年,整个工作系统按照农业部质量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南宁全国“三品一标”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我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体系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产品发展和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新认证绿色食品企业2 614家,产品6 196个,全国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总数达到6 862家,产品总数17 125个,分别比2011年增长3.6%和1.8%。认证有机食品企业685家,产品2 762个,其中包括美国、德国、法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家境外企业。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已达573个,种植面积913.33万hm2,总产量8 041万t,基地对接企业达1 607家,带动农户1 995万户,直接增加农民收入10亿元以上。同时,经检查验收,“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也增加到8个。近年来,部分地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积极争取省内支持,努力创造事业发展条件,促进了产品认证和基地建设稳步发展。江西省政府出台了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从财政、税务、科技、金融和扶贫等多渠道加大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尤其是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

2.产品质量稳定提高。2012年,农业部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中抽检169个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100%。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地方绿办共抽检产品4 437个,抽检合格率为99.6%,比2011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有机食品产品抽检合格率为98.8%。证后监督抽检和跟踪监测表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3.体系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截至2011年,全国已有80%以上的地市、50%以上的县设立了绿色食品工作机构,队伍已发展到5 000多人。另外,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机构分别达74家和57家,专家队伍有近500人。

(二)重点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近几年,我们始终围绕推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一方面,打基础、谋长远,为事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应对挑战,攻坚克难,努力解决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012年,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系统的共同努力下,许多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1.“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扎实推进。2012年,整个工作系统以全面开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为契机,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强化了规范认证和证后监管工作。(1)在规范认证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强了认证现场检查的督导检查,与全国所有认证检查员签订了《绿色食品认证审核责任书》、《有机产品认证审核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认证检查责任。黑龙江、浙江、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统一印制《绿色食品生产记录册》,分发各认证企业,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安徽省出台了《绿色食品基地生产操作规范》,夯实了

基地标准化生产的基础。(2)在证后监管上,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积极支持各地开展年检工作,并加强了督导检查。绿色食品产品抽检力度进一步加大,2012年产品抽检覆盖率达27.4%,比2011年提高4个百分点。市场监察数量达到259个,比2011年增加11.1%,其中地市县级城市市场103个,占40%,比2011年增加55.4%,范围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抽取标称绿色食品的样品9 130个,比2011年增加37.8%。对市场监察中发现的违规用标、不规范用标问题,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地绿办都及时进行了处理,对假冒产品提请工商部门进行了查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按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实施细则》的要求,对所有获证企业进行了突击检查。部分地区还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力求抓出实效。湖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区与基层绿办签订《质量管理责任状》,将证后监管纳入工作考核目标,并与企业签订《质量承诺书》,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湖南省先后制定了《绿色食品企业检查工作规范实施办法》、《认证产品监管规范》、《认证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办法》、《“三品一标”诚信体系建设方案》。四川省探索建立了“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了通过省绿色食品网和手机的在线查询。浙江省开展了“三品一标”百日大整治行动,全面带动和促进了证后监管工作。

2.《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12年7月30日,重新修订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以第6号部长令发布,并于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绿色食品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功能定位和公益性质,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农业部门和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职能职责,全面规范了产品审核和证后监管工作,为依法推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新《办法》颁布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及时组织召开座谈会集中宣贯。随后,山东、四川、新疆等多个省区分别组织开展了宣贯活动。

3.绿色食品包装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近年来,部分绿色食品企业因产品包装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屡遭部分地方工商、质检以及职业打假人的质疑,甚至查处或起诉,对绿色食品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研究,并深入基层调查,在此基础上分别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的全力协调下,由卫生部、农业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绿色食品标签标识有关问题的复函》,明确了获证企业在包装上可标示执行的绿色食品标准,也可标示执行的其他标准。至此,一直困扰绿色食品发展的标签标准标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4.有机食品专职检查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认监委有机食品认证新规出台后,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在全国培养的检查员受新标准的限制,无法对辖区内认证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工作,严重影响了系统内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与国家认监委的积极沟通,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全力配合跟进做工作,2012年6月,国家认监委同意,各地农业系统的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经省级农业主管部门出具证明后,可列入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专职检查员范围。至此,全国28个省(区、市)的188名有机食品认证检查员的“身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局面,体系优势得以保持,从而保证了有机食品认证和监管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部分业务工作呈现新亮点

1.续展率大幅度提高。2012年,绿色食品企业续展率和产品续展率分别达到62.3%、63.4%,比2011年提高了7和9.9个百分点。续展率保持在这样一

个适当的水平,能够避免获证企业大出大进、产品大起大落,是衡量绿色食品良性发展的重要指标。续展率的不断提高,一是绿色食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获证企业实现了预期效益,调动了其续展申报的积极性;二是各地高度重视续展工作,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工作推动力度全面加大;三是续展综合审核工作职责下放试点效果明显。山东、江苏、黑龙江等3个试点省份,企业和产品续展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其中,黑龙江省企业和产品续展率2012年分别达到76.8%、76.1%。

2.企业内检员实现全覆盖。为了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内检员队伍,提高企业自律能力,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各地继续加强企业内检员培训工作。目前,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已达9 261名,有机食品企业内检员1 197名,实现了每个获证企业至少有1名内检员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内检员队伍的作用,2012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网上知识竞赛,全国共有2 280名企业内检员参赛,对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60名企业内检员进行了表彰奖励。在绿博会期间,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还召开了“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工作经验交流会”。通过以上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内检员的履责意识,提高了业务素质,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3.宣传工作的力度明显加大。2012年,围绕“三品一标”品牌提升行动的全面推进、《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地方绿办积极组织宣传,效果显著,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围绕新修订颁布实施的《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1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农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都进行了集中报道,地方多家权威媒体也相继进行了报道,形成了规模效应,既扩大了绿色食品事业的影响,又及时回应了社会关切。黑龙江省2012年投入专项资金,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黄金时段播放绿色食品公益广告,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4.市场体系建设成效显著。(1)各种绿色食品展会成果丰硕。2012年农业部继续在上海举办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获得了展示成果、促进贸易的“双丰收”。特别是首次组织开展了贸易集中签约活动,体现了绿博会促进厂商合作、产销对接、服务贸易的功能。各地也积极组织开展有特色的绿色食品展览展销活动。黑龙江齐齐哈尔、内蒙古扎兰屯、东北三省一区、吉林长春、湖南长沙以及黑龙江、四川、新疆绿色食品北京展销周等绿色食品展销活动经过多年举办,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对促进贸易、扩大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2)部分地区积极开拓专业市场营销网络和渠道。近年来,部分地方绿办积极支持、协调和指导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流通贸易,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业营销网点不断增多。黑龙江省在省内外建成了一大批绿色食品销售网点。广东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与广州市邮政局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农邮对接行动”,搭建了融合邮政资源的绿色食品便民销售平台。

第二篇: 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王鸿雁

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

内容提要:例举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迟缓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近几年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在农村生态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目前有机食品认证存在很大隐患和问题。我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检测认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声誉。只有大力扶持有机食品产业,加大发展力度,引入第三方检测认证协助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有机食品面临的问题,推动有机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需要根据有关部门检测且达到要求的食品才可称为有机食品或绿色食品。实践证明 ,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适应了未来农业和食品业的发展 , 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良好载体。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 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 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 , 增强人民身体健康 ,增加农民收入 ,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检测认证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我国绿色食品近年来频繁出现问题,很多拥有绿色标识的企业反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让我国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产生了怀疑,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检测认证的不严格监管体系不合理,在检测认证中出现企业“明星效应”,知名企业在检测认证过程中享受了“优惠”,监管体系中出现了互相推诿的问题,如此检测认证和监管体系导致了我国绿色市场发展迟缓,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失去信心。

绿色食品市场体系不规范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假冒绿色食品现象时有发生 , 扰乱了绿色食品市场秩序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 , 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 “商标法” 的保护。绿色食品商标标志包括 “绿色食品” 中文、 绿色食品英文 ( GreenFood) 、 绿色食品标志图形及三者的组合体。任何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必须经注册人的许可。但是 , 部分企业法律意识淡薄 , 绿色食品侵权行为和假冒绿色食品时有发生。部分绿色食品企业擅自扩大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范围 ; 部分绿色食品企业超期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更有一些不法之徒 , 假冒绿色食品商标标志 , 欺骗消费者 , 严重损害了绿色食品的市场整体形象。某权威单位曾对北京某果品批发市场进行调查 , 发现市场批发的果品中 , 有近 20 % 的产品包装上印有 “绿色食品” 字样 , 其中有 80 % 的产品系假冒绿色食品。此外 , 绿色食品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 , 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信赖。

按照消费者购买行为心理学说 , 认知只是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基础 ( 如消费者听说“绿色食品”) ,只有当消费者较全面感知了某种产品或某种消费确能极大化地满足其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时 , 才能产生积极的购买行为。由于绿色食品整体宣传不够 , 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价值缺乏进一步的感知 , 未能形成稳定的绿色食品消费信念 , 造成有效需求不足。据广州市统计局今年 3 月份的一项调查表明 , 市民对 “绿色食品” 这个名词的认知度较高 , 但相当市民对绿色食品缺乏进一步的了解。在调查的人群中 , 有 78. 5 %的人听说过 “绿色食品” 这个名词 , 其中有 24. 1 %的人未听说过 “绿色食品有识别标志” , 而具备识别标志能力的人只有 21. 9 % 。 “无污染、 安全”是绿色食品的主要特征 , 即使在买过的人群中 ,也只有 48. 8 % 的人意识到这一点 , 而 62. 4 % 的人由于对绿色食品缺乏正确的认识而未购买绿色食品。调查中 , 有相当部分的人对绿色食品不甚了解 , 以为绿颜色的食品或纯天然的食品就是绿色食品 , 还有人认为保健食品就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较高的价格也影响着消费。现代农业依靠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 , 绿色食品由于禁止或限用化肥和农药而引起产量下降 , 其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产品 , 价格理应高些 , 但目前有些企业没有正确分析产品自身特点和市场需求 , 为追求高额利润盲目提高价格 ,造成供求价格不平衡 , 影响消费。据调查 , 北京市某超市经营的绿色食品蔬菜 ( 礼品装 ) 价格比普通蔬菜高 200 % 以上 , 绿色食品鸡蛋价格比普通鸡蛋价格高 120 % 以上。

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分散 , 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 , 产品跨地区经营困难 绿色食品区域化生产虽初见雏形 , 但总体上分布仍很分散。如按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 ,1999 年东部 12 个省、 市绿色食品产品数为 572 个 , 占绿色食品产品总数的 42 % , 中部 9 个省、 自治区产品数为533 个 , 占产品总数的 39 % , 而西部 10 个省、 市、自治区的产品数为 248 个 , 占总数的 19 % 。而且 , 由于对产地环境的特殊要求 , 绿色食品产地主要分布在辽阔的农村和边远山区。据统计 , 在1999 年的 742 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中 , 有近70 % 的企业分布于经济落后、 交通闭塞的边远地区。绿色食品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的沿海开放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空间距离增加了绿色食品供货困难 , 造成产供销脱节 , 绿色食品消费市场发展缓慢。绿色食品企业及其产品尚未形成进入市场的合力 , 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扩张规模。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产品分布全国各地 ,市场的发育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 , 缺乏较强劲的经纪人队伍 , 并受流通领域条块分割、 行业封闭体制的惯性影响 , 产品跨地区经营比较困难 ,产品供给没有规模 , 市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限。同样 , 绿色食品经营企业也相对分散 , 企业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经济联系 , 企业难以形成合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过分依赖于传统的商业流通渠道 , 与绿色食品营销企业缺乏必要的联系 , 影响了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此外 , 部分企业还存在 “重申报 , 轻市场” 的观念 , 有些企业还过分依赖政府行为 , 如此等等 , 都是影 响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重要因素。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小 , 产品结构不合理 ,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食品市场的发育 市场的发育 , 需要一定规模的产品。绿色食品经过 10 年的发展 , 产品开发得到了快速发展。绿色食品产品数由 1990 年的 127 个增加到1999 年的 1353 个 , 绿色食品实物产量由 1990年的 35 万吨增加到 1999 年的 1105. 8 万吨 , 绿色食品环境监测面积由 1990 年的 15 万公顷增加到 1999 年的 337. 6 万公顷。但是 , 相对于普通食品 , 绿色食品生产规模太小 , 绿色食品实物年产量还不到全国普通食品年产量的 1 % 。即使发展较快的粮油、 饮料、 蔬菜类产品 , 所占的比例也很小。 1999 年 , 绿色食品粮油产量仅占全国普通粮油类产量的 2. 44 % , 绿色食品饮料类产量仅占全国普通饮料类产量的 3. 01 % 。绿色食品粮油作物的种植面积仅占全国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的 0. 61 % , 绿色食品蔬菜种植面积仅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 1. 59 %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 产品品种单调 , 无法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据资料表明 ,2000 年 , 在我国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中 , 粮油类产品占 28 % , 蔬菜类占 17 % , 饮料类占 15 % , 而消费者最为关心和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 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较少数量的产品在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下 , 无法形成独特的绿色食品市场。按一般商业标准 , 商店每平方米经营的食品品种一般应有 15 — 20 个 , 规模100 平方米的商店 , 其经营的品种至少要达到1500 — 2000 个。而我国绿色食品产品数 1998年仅 1018 个 , 目前也仅 1831 个 , 如除去水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及一些由于地区消费习惯、口味等原因只适合本地区销售的产品外 , 真正能跨地区经营的产品还不到 1000 个 , 这么少的产品无法进行绿色食品专营 , 也无法形成独特— 4 2 —张志华 : 我国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绿色食品市场。 我国有机食品市场出现的主要问题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自身的难度较大。有机食品生产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诚信和环保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有机生产倡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相对于其他传统安全食品认证特别重视终端产品的认证而言,有机食品则强调从育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完整的记录体系来实施追踪审查。因有机食品生产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和风险性相对较高。

部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贯标和咨询。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企业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机农产品咨询专家数量和咨询费用的限制,部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重认证结果、轻咨询工作,仅邀请质量认证咨询专家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却很少向生产和加工技术专家咨询,结果造成“两张皮”:写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

有机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食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这将影响我国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

认证机构差异较大。认证机构的诚信和自律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关键。当前,国家认监委根据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规章和标准,对全国有机食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自1995年以来,除少数国外有机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外,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不断增多,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注册的有近30家,少数认证机构在尚未得到国家认可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有机认证业务,这将影响认证的有效性。

有机食品认证的诚信问题。与其他认证一样,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行业的信誉。自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标准宣贯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有机食品行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但强劲的市场拉动也有可能使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发展我国有机食品建议

(一)严格检测认证、监管程序。

由于通过绿色认证的企业频繁出现问题,消费者对绿色认证产生了质疑,所以要加大力度搞好检测认证和监管程序,积极引进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进行检测认证,应引入国外的先进检测技术和认证体系,例如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犹太检测等第三方机构来协助我国绿色食品市场的发展和进步。对于出现问题的企业应严格处理,对于真正绿色健康的食品企业应积极采取扶持政策。

(二)扩大生产规模 , 调整产品结构 , 扩大市场容量 , 满足人们对绿色食品多样化的需求 “质量与发展” 是绿色食品的两大主题。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 , 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 , 各地要稳步扩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模 , 扩大市场的供给能力。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绿色食品的重要意义 , 将发展绿色食品同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 把绿色食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 , 坚持以财政投入和信贷投入为导向 , 充分发挥财政、 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 , 把扶持绿色食品开发作为资金投放的重点 , 切实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地要依照本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 选择有市场竞争力的 “拳头” 产品 ,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 鼓励并支持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辐射力的龙头企业将特定区域内中小企业的相关产品纳入其品牌 ,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 , 提高产品质量 , 扩大产品在生产上的容量。积极筛选、 研制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的生产资料 , 包括绿色食品生产所需的肥料、农药、 饲料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 兽药、 水产养殖用药等。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 人们对肉、蛋、 水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陆居民的肉、蛋、 水海产品消费量与 90 年代初比分别提高了19. 4 % 、 76. 8 % 和 55. 1 % 。目前 , 在畜禽、 水产品养殖过程中 , 一些生产者为了增加产量 , 获取更高效益 , 大量使用激素、 抗生素、 兴奋剂和避孕药等药物 , 肉、 蛋、 水产品质量令人担忧。市场呼唤绿色畜禽、 水海产品。但是 , 我国目前的绿色肉、 蛋、 水海产品很少 , 其所占比例还不到所有绿色食品产品数的 3 % , 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各地要认识到开发绿色肉、 蛋、 水海产品的市场前景 , 加快绿色肉、 蛋和水海产品的开发。绿色食品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 《绿色食品畜禽 ( 水产 ) 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 《绿色食品畜禽 ( 水产 ) 兽药使用准则》 等标准文件。这是绿色食品市场发育和发展的需要 , 也是人们食物结构调整的要求。 ( 三) 强化宣传教育 , 营造绿色食品消费潮流

作为商品 ,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 安全、 优质营养类食品 , 但更多地融入了保护环境、 崇尚自然、 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 开展多层次的绿色食品宣传教育 , 启动绿色食品消费市场 , 形成绿色食品消费潮流。在宣传层面上 , 不仅要对政府和企业宣传 , 还要向科研院校、 社会团体和普通消费者宣传。在宣传内容上 , 不仅要宣传绿色食品无污染、 安全、 优质特性 , 还要宣传绿色食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保障人类健康、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绿色食品的整体宣传和教育 , 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 , 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明确消费绿色食品既能保障人体健康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 , 使绿色食品消费意识深入人心 ,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需求。

(四)分区域、 有组织地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 , 形成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

目前 , 大多数绿色食品只能通过普通流通渠道进入市场 , 市场聚集效应不显著 , 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发挥绿色食品的规模效益和整合效应 , 应有计划、 有组织 , 分区域建立专业化的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聚集绿色食品 , 建立集散地。专业批发市场作为具有足够资金的绿色食品中间商 , 可承担绿色食品零售网络体系及电子商务建设的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一定规模的连锁店 , 具有降低成本、 控制价格、 促进销售和强化服务的作用。通过专业批发市场 , 动员社会力量 ,建立绿色食品连锁店。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对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进行统一设计 , 并综合考虑理念识别、 行为识别、 视觉识别 , 结合绿色食品标志、 颜色 , 综合设计绿色食品统一的销售图案。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和连锁店 , 首先可考虑大中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批发市场可分区域建立东部批发市场、 西部批发市场、 南部批发市场和中部批发市场。连锁店不能过多 , 大城市 3 — 5 家 ,中等城市 2 — 3 家。2 1 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具有不受时空限制、 准确度高、 更新速度快、 成本低等特点。应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食品交易平台 , 开展 “ BtoB ” 和 “ BtoC ”电子商务 , 构建高效率的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体系。利用 “ BtoB ” 平台 , 实现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原料企业间、 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绿色食品营销企业间的网上订购 ; 通过 “ BtoC ” 平台 ,并依靠绿色食品连锁店和配送队伍 , 实现 “网上购物” 。对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体系的基础条件 ,政府要给予政策优惠 , 加大资金投入 , 发挥社会力量 , 合力搞活绿色食品流通。绿色食品管理部门应制定绿色食品专业批发市场及连锁店认证管理办法 , 施行 “绿色食品准入制度” , 加强对绿色食品批发市场和连锁店的监督和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五)加强宏观调控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加快绿色食品立法工作 , 为绿色食品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建议政府加快绿色食品的立法工作 , 尽快出台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为切实保证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 规范和发展绿色食品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实践证明 , 黑龙江省出台的地方性 “绿色食品管理条例” , 对保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加快绿色食品标准、 认证准则、 贸易准则等方面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打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AA 级绿色食品是与国际有机食品接轨的产品 , 其出口潜力巨大。我国即将加入 WTO ,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面临大量出口的机遇。我们应加快标准建设 , 加快标准、 认证程序和相关法则与国际接轨 , 为进一步建立国际市场创造条件。3 1 加大打击假冒绿色食品产品的力度 , 维护绿色食品市场主体利益。政府要组织协调技术监督、 工商等有关部门 ,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督体系 , 加大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保护力度。4 1 制定合理的绿色食品价格。制定合理的价格是绿色食品营销中的新概念。由于绿色食品生产和管理成本高于普通食品 , 生产价格高于普通食品 , 同时融入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 应将环境成本计入价格。如芬兰政府允许绿色食品价格比普通食品高 30 % 以上 , 而日本政府允许高出 20 % 左右。5 1 加强管理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绿色食品主管部门要加强绿色食品认证中的监督管理 , 保证认证的科学性、 公正性和权威性 ; 加强绿色食品生产质量管理 , 全面落实全程质量控制措施 ; 加强对环境监测机构、 产品监测机构的监督管理 ;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 ; 加强绿色食品推荐生产资料工作等 , 确保绿色食品产品质量。

发展有机食品认证建议

有机食品认证工作自身的难度较大。有机食品生产是一项集管理、技术、诚信和环保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有机生产倡导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相对于其他传统安全食品认证特别重视终端产品的认证而言,有机食品则强调从育种、播种、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过程监控,并通过完整的记录体系来实施追踪审查。因有机食品生产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了有机食品认证的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和风险性相对较高。

部分有机食品生产企业重认证、轻贯标和咨询。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目前,我国《有机产品》标准(GB/T19630-2005)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企业的农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更高。而农业生产者特别是农民,在质量体系文件编制方面的力量很薄弱,且受有机农产品咨询专家数量和咨询费用的限制,部分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单位重认证结果、轻咨询工作,仅邀请质量认证咨询专家编写质量管理文件,却很少向生产和加工技术专家咨询,结果造成“两张皮”:写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导致真正的有机生产技术水平并不高。

有机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前,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食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这将影响我国有机食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

认证机构差异较大。认证机构的诚信和自律是提高认证有效性的关键。当前,国家认监委根据统一的有机食品认证规章和标准,对全国有机食品认证活动进行统一管理。自1995年以来,除少数国外有机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开展有机食品的出口认证外,国内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不断增多,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注册的有近30家,少数认证机构在尚未得到国家认可资质的情况下就开展有机认证业务,这将影响认证的有效性。

有机食品认证的诚信问题。与其他认证一样,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行业的信誉。自GB/T19630-2005《有机产品》国家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国家对标准宣贯力度不断加大,我国有机食品行业保持着每年20%~30%的增长速度,但强劲的市场拉动也有可能使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使消费者对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为了促进我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有机食品认证,应完善体系编制,建立诚信体制,重视有效性和规范性。并遵循国家政策,引进国外第三方检测机构,例如香港国际安全食品认证中心和犹太认证以及美国FDA认证等检测机构,协助规范有机食品企业,重新建立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认知。

参考文献

刘连馥 : 绿色食品市场的培育和拓展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1) 丁乃今 : 对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的几点思考 , 《农业经济问题》 ,2000(7) 邢敬荣 : 有机食品问题

第三篇:有机食品认证基本要求和认证机构

有机食品生产的基本要求:生产基地在最近三年内未使用过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

种子或种苗来自自然界,未经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过;

生产单位需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保、作物轮作和畜禽养殖计划;生产基地无水土流失及其他环境问题;

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未受化学物质的污染;从常规种植向有机种植转换需两年以上转换期,新垦荒地例外;生产全过程必须有完整的记录档案。

原料必须是自己获得有机颁证的产品或野生无污染的天然产品;已获得有机认证的原料在终产品中所占的比例不得少于 95%;

只使用天然的调料、色素和香料等辅助原料,不用人工合成的添加剂;有机食品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化学物质的污染;加工过程必须有完整的档案记录,包括相应的票据。

有机食品主要国内外颁证机构是:中国的OFDC

美国的OCIA(全称"国际有机作物改良协会")

德国的ECOCERT、BCS和GFRS

荷兰的SKAL

瑞士的IMO

日本的JONA

法国的IFOAM等。(选读于http:// / 中国有机食品门户网)

按照国际惯例,有机食品标志认证一次有效许可期限为一年。一年期满后可申请“保持认证”,通过检查、审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有机食品标志。

第四篇: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和有机茶是不一样的

茶叶是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健康饮料,在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可可、咖啡)中,茶的饮用量是其他饮料无法比拟的。茶叶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无公害茶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其含义包括了低残留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三个名称,都属于生态安全型茶叶。婺山水的制茶师介绍,这三种茶之间又有较大的区别,其生产技术是不完全相同的。

有机茶是根据国家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的《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其要求经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发,获得有机茶叶标识的茶叶。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人工合成化肥、农药、除草剂、食品添加剂等化学合成物质,不受重金属污染。

绿色食品茶是根据我国国情于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进行生产加工的,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是由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绿色食品分为AA级和A级,AA级绿色食品茶与有机茶要求相近,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物质。A级绿色食品虽可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合成物质,但它有严格的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操作规程,产品标准(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等相关标准。目前全国有17个省、市、自治区63个茶叶生产企业、83个茶叶产品经过认定获得绿色食品的标识。

无公害茶是指茶叶产品中不含有物质或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无公害茶叶生产,要合理用药,提倡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

所以,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条件来挑选茶叶。同时,要认清茶叶的品质,千万不要被不法商贩诱骗,而买了便宜的假的婺山水有机茶。

第五篇: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区别

有机农业指从生态系统出发,以生态学为基础,遵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规律,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物质发展技术的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畜禽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使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的生产体系,其核心是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食品在其他语言中也称生态食品或生物食品。这里所说的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国际有机农副业生产规范加工,并通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允许在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AA级绿色食品类似于有机食品。

人们在关注这两种食品的同时,也非常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谈几点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

一、起源和应用范围不同

有机食品使于20世纪40年代,1940年英国植物病理学家Howard写成了《农业圣典》一书。1945年,美国有机农业的创始人Rodale受其影响创办了美国第一个有机农场。随后德国等国家相继出现了具有有机农业性质的“生物动力农场”。1972年,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c Agriculture Movements,IFOAM)成立。、当时,只有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IFOAM。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生产有机食品,其中大部分在欧洲,非洲有30个国家,亚洲有30个,中美州和加勒比地区有20个国家,南美洲有10个国家。

绿色食品是1990年由我国农业部发起的。其目的是根据我国国情,通过开发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质量。1996年,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了绿色食品标志图形、中英文及图形、文字组合等4种形式(包括9大类、32种商品)的商标注册工作。截至1998年底,我国开发的绿色食品覆盖了中国农产品分类标准中的7个大类、29个分类,包括粮油、蔬菜、果品、畜禽蛋奶等,生产总量达到840万吨。同时,绿色绿色食品市场已初显成效: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南京等大中城市相继建立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和流通渠道,一部分绿色食品已进入日本、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绿色食品只在我国得到认可,国际上尚无此概念,而有机食品在国际上已被普遍接受。

二、生产和加工标准不同

为保证有机产品的质量,保护和鼓励生产者进行有机产品生产,防止非有机产品假冒有机产品的行为,国际上相继出台了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标准,作为进行检查和认证的依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于1980年开始制定有机产品生产基本标准,为国家和地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框架,也为认证机构提供了必须执行的最底标准。各认证机构的标准不能宽于而只能严于IFOAM标准,如美国允许在加工过程中使用过氧化氢,而欧盟则禁止使用;欧盟允许在加工过程中使用活性炭,而美国则不允许。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制定的有机食品标准,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有机食品法规,各有机农民协会以及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有机食品标准,都是参照IFOAM基本标准制定的。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制定的《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认证规范》已于2003年8月发布实施。

目前,我国农业部门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包装标准和认证准则标准。

三、原理和方法不同

有机食品强调对生产全程的管理,其理论依据是好的过程必定有好的结果;而绿色食品特别注重生产环境和产品的检测结果。

有机食品认证主要是对生产方法、生产过程的认证(包括产品的处理),不要求以产品测试作为证据;有时,测试结果只用来证明某种产品没有按照有机产品的标准进行生产。有

机食品认证强调使用农场自产的天然物质,限制使用农场外的天然物质,限制使用农场外的天然物质,并要求根据作物的需求量使用,不允许污染环境;而绿色食品在这些方面未作严格规定。

四、生产基地要求不同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必须生态环境良好,没有直接工业污染,空气环境的污染物浓度限值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农田灌溉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底于一定的容量要求。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应是边界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的农业生产单元,且需选择空气清洁、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其各项指标应达到国家相关标准,如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生产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渔业用水、畜禽用水及食品加工用水)符合国家标准,土壤耕性良好、无污染,不得建在废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排放周围2—5千米的的范围内,设置缓冲带并有效防止来自有机食品生产区域外部的偶然污染(如风吹等)。

五、产品特点不同

有机食品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必须是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标准的要求;

在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生产者应有完善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销售记录体系;

通过独立的底三方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审核,并获得认证证书。

绿色食品的特点:

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产品外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上一篇:研究生导师鉴定意见下一篇:医疗过错鉴定陈述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