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2024-05-07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精选十篇)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篇1

一、整合集体企业资产, 联社转型成为产权经营型组织

北京市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总社于1954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 是北京市集体企业的组织者和集体企业的管理部门。1961年, 北京市二轻局成立之后, 北京联社一直与北京二轻局合属办公。北京联社通过建立合作基金制度, 利用管辖范围内集体企业的部分利润, 积累起了一定数量的集体企业的资产。北京联社用所积累的资金用于支持集体企业的基本建设、产业转型、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等经营活动, 其资产曾经分布在数百家企业。在几十年的时间里, 北京联社对集体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批企业 (如服装、家电、塑料等行业的企业) 在联社资金的支持下实现了产业转型和规模扩张。同时, 北京联社的资金在20世纪70年代曾用于解决市财政资金短缺的补充, 为北京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随着北京市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改革发展、城市功能转型, 集体企业、集体资产的管理和分布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一批集体企业离开了北京联社和北京二轻局的管理。20世纪80年代, 工艺美术和服装鞋帽两个行业约40家企业被市政府划归其他行业主管部门管理, 不再隶属于北京联社和二轻局。二是市政府实施小企业下放。20世纪90年代末期, 市政府先后两次将资产总量小于5000万元或营业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划归区县管理, 涉及北京联社约70家企业。这些企业的离去带走了北京联社的资产数以亿计。三是北京二轻所属的企业多次兼并重组。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过程中, 一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相互融合、成为国合合营企业。在这些企业中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混合存在, 很多联社资产不是单纯存在于集体企业之中。

1996年市政府批准北京市二轻工业总公司改制成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代表市政府行使原二轻所属市国有企业出资人的职能, 不再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鉴于北京联社资产与原管辖企业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北京市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北京联社转型为社团组织。1998年, 北京联社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记为资产经营管理性质的协会, 成为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以集体资产投资经营管理为核心, 指导、监督、服务于集体企业的社团法人。这一转型为北京联社在新时期的生存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北京联社成为社团法人之后, 对联社资产进行了全面调查, 理清了未划转离开北京二轻的国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联社资产的数量和存在形式, 在此基础上对于存续资产进行了权属的认定。北京联社的资产是几代人、几十年艰苦奋斗积累的成果, 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为数以万计的职工提供就业岗位。时任联社领导团队本着“整合资源、保全资产、发挥作用”的原则, 把与联社资产有一定关联的集体资产集中起来, 整合成一个由联社作为出资人的资产经营组织体系,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运行模式, 对集体资产实施统一经营管理。

在资源整合和资产调整方面, 北京联社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整合了联社直管企业存量资产, 按照《公司法》出资成立北京轻工集团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1.88亿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一些小型集体企业的资源, 将其转化为以轻工集团作为出资人的子公司。二是参与二轻企业改制。2000年前后, 北京市经委要求工厂制企业改建有限责任公司, 且需要两个以上出资人作为公司股东, 北京联社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成为了二轻一些改制企业的出资人。三是在二轻所属的国合合营企业改制过程中, 把原有的联社资产确认为北京联社股权, 在改制后的企业工商登记中北京联社成为出资股东并派出产权代表作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四是当一些集体企业被民营企业兼并时, 将联社资产从中退出, 避免发生资产损失。

经过资源整合及企业资产和组织结构调整, 北京联社现有资产总额约3.67亿元 (其中的房地资源非市值计价) , 负债总额2018万元, 净资产总额3.47亿元。在总资产中, 长期股权投资2.4亿元, 占总资产的65%。在北京联社所出资企业中, 对北京轻工集团有限公司的长期投资为1.88亿元, 其他企业约为5300万元。资源的整合和资产统一经营管理, 提高了集体资产经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了集体资产在首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在承载企业历史成本和现时职工就业中的作用。

二、提升资产经营能力, 实现联社资产保值增值

为了充分发挥集体资产的作用, 使其在首都经济建设和承载历史成本, 以及在职工就业方面做出贡献, 北京联社按照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实施出资企业进行股权管理, 对于出资企业发展战略、资本项目、建章立制、经营团队建设及财务审计等重大事项, 通过联社理事会或派出产权代表直接参与意见,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北京联社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 控股企业轻工集团连续多年效益增长

北京联社出资资产份额最大的是轻工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 该公司根据首都经济社会环境的特点, 不断研究企业发展战略, 形成了以“商业地产为主业、贸易为辅业、理财为副业”的经营思路, 利润总额年增长率约为10%, 连续6年利润超过千万元。截至2013年年底, 年度商业地产及物业经营合同租金总收入达5338万元;宾馆和写字楼经营实现出租率、出租单价、实现利润的三个增长;贸易经营扬长避短发挥强项, 巩固了传统铝材营业项目, 2013年贸易总收入1.65亿元, 其中外贸年度总成交金额1750万美元, 同时加强对长期拖欠款项的追缴工作, 收回了欠款575万元。2013年轻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27亿元, 实际完成利润总额为1969万元。

(二) 在国合合营企业改制中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011年, 北京厨房设备集团实施改制项目通过引入民营资本4421.76万元, 成立了北京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9075.59万元, 改制前北京联社在该公司的资产为187.4万元, 经资产评估北京联社投资额变为2817.49万元, 股权比例为31.04%, 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北京联社投资额增加了2630.09万元。2013年, 北京东方电器公司改制, 在改制过程中引入民营企业、增加股东和投资, 由四方股东出资6500万元成立了北京隆达东方电器有限公司。改制前, 北京联社在东方投入11.92万元, 股权比例为14.43%;改制时经过资产评估, 北京联社出资增至1022.34万元, 在新组建的公司中占股权比例为15.75%, 北京联社出资额增加了1010.42万元。以上两个项目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北京联社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 收回风险投资, 避免联社资产损失

根据投资企业的实际情况, 北京联社的投资有进有退。2013年, 北泡塑料集团公司改制, 改制前北京联社在北泡塑料投入13.47万元, 股权比例为0.36%, 企业改制评估后, 联社出资变为34.76万元, 由于有新股东进入、公司投资额增加, 联社股权比例为0.26%。尽管联社出资额增加了21.29万元, 但是鉴于北京联社在改制后企业中所占的份额过少、没有话语权等因素, 联社将股权34.76万元转让给北京北箱信发包装有限公司, 收回了在北泡塑料公司的全部投资。同时, 在北京皮革五金厂和北京长城日用工业公司与民营企业重组时, 鉴于两个企业资产评估值为零, 北京联社收回两个企业的历史投资236万元, 避免了联社资产损失。

(四) 支持出资企业发展, 提高市场竞争力

北京联社出资企业北京轻工雪花公司与北京城建公司成立合资企业, 注册资金5000万元。由合资公司对北京轻工雪花公司的大兴厂区实施开发项目, 拟建30万平方米住宅及商业用房。项目前期雪花公司借款2亿元用于厂区生产车间搬迁, 由雪花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其借款进行担保, 北京联社作为雪花公司的股东为担保方提供了反担保, 为企业开展正常的经营活动提供了帮助, 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开发项目, 提高了企业经营的市场竞争力。

(五) 按照公司章程参与参股企业决策, 发挥股东作用

2013年, 联社通过派出产权代表 (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 积极参加参股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工作, 履行股权管理责任。参与企业经营战略决策, 随时了解被投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及时协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积极为投资企业提供服务。

2013年, 北京联社取得出资企业利润和分红共计2587万元, 其中北京轻工集团1969万元, 其他企业618万元, 使北京联社净资产达到3.47亿元, 提高了北京联社集体资产的收益、增强了北京联社资产的实力。

三、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北京联社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 其集体资本与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相互融合, 组建了一些具备混合所有制经济性质的多元股权投资企业, 从中获得了一些体会, 不断加深了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

(一)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有利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北京联社出资企业中, 有四家企业是近年来组建的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出资的改制企业。这些企业在改制前多年处于亏损状态, 改制以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借助于民营对资产收益的较高要求, 企业经营效益显著增长。白菊电器公司自2000年以后由于竞争能力下降, 逐渐退出家用洗衣机市场, 之后主要依靠物业经营支撑企业生存, 基本没有盈利。2005年, 公司引入民营资本改制, 同时利用改制政策固化了部分历史成本, 近年来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升, 已经连续四年取得千万元以上利润, 2013年利润总额3000万元, 净资产收益率约为9%, 北京联社连续四年获得现金分红, 累计约380万元。北京厨房设备公司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1年引入民营资本改制, 改制后的企业经营状况改善, 2012年实现盈利, 2013年利润总额1000万元, 近期股东会已经决定分红。北京联社集体资产通过企业改制、引入民营资本、组建多元投资结构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实现现代公司治理模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本质上说就是多元投资的股份制经济, 是一种富有活力和效率的资本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资本共同组建一个公司, 有利于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北京联社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按照《公司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在公司章程中规定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团队和监事会的组成及权力责任义务, 决策机构与经营机构分设, 发挥各自在企业经营、决策、监督中的作用, 规范公司的经营运行。在决策层中, 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的产权组织,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公司的问题, 有利于优势互补, 实现科学决策。北京联社作为出资人, 按照股权比例派出相应数量的产权代表, 担任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在公司决策中发挥作用。近年来, 联社参股企业遇到融资投资等需要在董事会上讨论的重大事项时, 按照公司章程的决策程序, 联社产权代表都要请示联社, 经联社批准后才能在相关的董事会上发表意见或在相关的文件上签署意见。在经营层面, 按照市场化原则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特别是经营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按照市场化规则选聘和激励经营团队, 实行经理人员任期制, 根据年度预算和任务完成情况确定薪酬, 增强了企业竞争活力,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收益。

(三)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吸收职工投资, 激发企业活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集体企业的性质是资本的联合和劳动的联合, 从建立开始就具备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的特征。但是经过历史的沿革, 现在的职工与当年出资职工已经毫无关系, 职工既无民营企业资产的权属感, 也无国资企业严格监管的约束, 因此一些集体企业资产经营效率不高。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吸收职工投资成为股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有利于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

北京联社多年来一直探索和实践在集体企业中吸收职工持股。北京联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管理条例》中“集体积累、自主支配、按劳分配、入股分红”的原则, 按照“存量资产不能量化、增量资产激励职工”的理念, 决定从2007年开始, 每年拿出增量资产产生的部分净利润, 对全体在职职工进行分红。在实行职工工资和奖金按多劳多得原则分配的基础上, 分红则按照共同富裕的原则平均分配。为了使分红数量更多、激励效果更好, 2010年北京联社动员控股企业轻工集团公司及子公司的在职职工按一定的资金入股, 分别投入轻工集团下属的四个企业 (股比占企业注册资本的6.76%) 。虽然职工在企业中的入股的资金不多, 但是运行三年多来, 对于调动广大在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了一定作用, 联社每年的经济效益与每位在职职工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关心联社发展的人多了, 促进了联社集体经济的发展。北京联社已连续六年对联社在职职工进行奖励分红, 稳定了职工队伍, 增加了集体企业和联社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了联社集体事业的发展。多年以来, 轻工集团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高于北京社会平均工资增长, 较好地实现了联社、集团和企业共同承诺的“企业增效, 惠及职工”的目标。

北京联社近年来在整合资源、发挥集体资产优势、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也遇到一些问题。例如, 集体资产产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我国《宪法》和《物权法》都已明确了集体资产产权的合法性, 但在《公司法》中没有明确一个产权主体, 因此涉及集体企业改制、股权转让、资产处置、金融投资等具体问题时, 政府相关审批部门缺少相关政策和法规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集体资产在社会经济中作用的发挥。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篇2

一、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认真分析沱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在全面分析把握市情的基础上,我们把沱江放在湖北和三峡发展的整体框架中,充分利用临近三峡三峡、区位交通便捷、工业用地条件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等优势,坚定不移地走“一主三化”之路,大力实施“工业立市、项目强市、环境兴市、诚信建市、开放活市、法德治市”战略,确立了把沱江建成湖北新兴的工业强市、粮棉油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大市、依托三峡的现代化卫星城市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针对沱江过去是农业大市、工业不发达的实际,通过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骨干,提高工业化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农联动发展;通过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以工业的发展强市富民。

二、培育壮大工业骨干,调整优化工业结构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集中,不断壮大工业骨干。一是培植优势产业,形成集约发展的产业群。大力实施“511”工程,重点扶持壮大食品酿造、化工、纺织、建材、电子材料5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化肥、水泥、优质米、优质棉产品、优质白酒、啤酒、精炼食用油、高比容化成箔、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墙地砖、食品罐头等11大类优质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沱江酒业、天颐食用油、鸿新食品、隆华食品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以湖北化肥、三宁、开元、香青为代表的化工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以奥美、稳健、朝阳、大江、帝元为代表的纺织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家;以亚泰、金泰、宏泰和助力、洪森为代表的建材产业群,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以南辉为代表的电子产业群快速成长,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家。二是创新发展机制,做大做强骨干企业。近几年来,我们对409家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彻底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为重点的民营化改革,在改制过程中因企制宜实行“三个一批”,即依法破产,盘活一批;股份改造,转让一批;卖断产权,出售一批。国有骨干企业改制后,结束了过去徘徊不前的局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沱江酒业公司改制后近四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2.5%,2004年可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利税1.45亿元,综合实力连续三年进入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今年正在实施的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工程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过10亿元、利税过2亿元。三宁公司改制后企业积累全部投入发展,每年技改投入在3000万元以上,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利税2200万元,分别增长35.3%、33.3%。助力公司改制后先后在监利、重庆等6地投资办厂,已形成年产150万吨水泥的生产能力。三是推进技改扩规,促进企业上档升级。加大投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近年来每年投入骨干企业的技改资金在1亿元以上,酒业公司1万吨优质沱江大曲扩建项目主体车间、锅炉车间已进入施工阶段;三宁公司12万吨合成氨平衡改造项目正加紧建设,精甲醇项目投产后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助力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完成,生料磨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造项目已竣工投产。以信息化带动科技创新,酒业公司被列入全国首批“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是湖北省专利技术明星企业,公司采用全国同类最先进的电脑自动勾兑成型计算机系统,使酒液一次勾兑成功率达95%以上。沱江酒业、三宁化工被列入全省“三个一批”中的重点企业;沱江酒业、三宁化工、三峡奥美、长松钢厂、南辉科技等5家企业被三峡市列入40家重点工业企业加以扶持。四是培植精品名牌,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和新产品开发战略,先后制定了沱江市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市属重点企业大力研究开发新产品,积极申报国家、省级精品名牌。沱江酒业公司开发的系列沱江大曲,先后多次荣获国内外质量大奖,是湖北省首届名牌产品,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南辉公司研究开发的铝电解电容器等关键性原材料——高比容铝电极箔,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开元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已形成4大系列20多种规格的产品格局,共有13项技术创新成果运用于生产,化学二氧化锰等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被列入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省级以上著名商标6件。沱江大曲系列白酒、三峡星食用植物油、九龙仙米等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五是发展外向型工业,拓展企业市场空间。落实鼓励企业出口创汇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生产和出口规模,全市初步形成医用纺织、食品饮料、化工三大出口创汇产业,外贸出口企业发展到15家,150多个品种和规格的产品出口美国、欧盟、澳洲及东南亚等14个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完成外贸自营出口8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3.6%。

三、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培植工业发展后劲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增强市域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抓手,狠抓招商引进,借助外资外力,加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量。一是坚持定向定位招商,努力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充分利用沱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临近三峡水电基地等优势,面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重点引进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纺织、载电体及电子工业项目。组织参加了鄂港经贸洽谈会、三峡三峡投资洽谈会等招商活动,不断创新招商方法,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和领域,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近年来,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共引进工业项目51个,协议引资21亿元,实际到位投资12亿元。二是引进培育骨干项目,构筑市域经济的强力支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骨干项目。今年已竣工和在建项目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11个,湖北化肥煤代油(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工程、南辉高比容化成箔、迅达工业科技园、奥美纺织卫材等项目均是投资过亿元、预期税收过千万元的大项目。湖北化肥煤代油技改工程总投资12.56亿元,2005年建成后年可实现利税1.3亿元;迅达工业科技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5亿元,实现税收4000万元。预计经过3-5年努力,可引进培育税收过亿元的企业1个以上、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10个以上、税收过500万元的企业20个以上。三是完善项目建设机制,推动市镇项目建设齐头并进。制定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办法,与各镇及市直有关部门签定了项目建设目标责任状。对项目建设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办,充分调动了各地各有关部门狠抓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全市项目建设呈现骨干项目与中小项目并兴、市级与各镇项目建设并进的良好局面。

四、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推动工业块状发展

我们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城镇建设的亮点工程来抓,促进项目向园区聚集,提高了产业板块的集中度。一是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工业园区。我们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交通、区位等有利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规划建设楚天工业园和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两大工业园区,并确立了园区主导产业,即把“楚天工业园”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业化园区,规划面积9.24平方公里;把安福寺“三峡果蔬食品工业园”建成农产品加工密集园区、湖北最大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乡村工业示范园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可接纳工业企业15-20家。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我们坚持多渠道筹资,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方面,坚持政府引导投入。按照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分步建设、滚动发展的方针,每年由市财政安(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排资金2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对园区建设的资金、用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近两年全市共投入资金5000万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园项目的配套建设。为与楚天工业园建设相配套,我们按照城市道路要求,投资30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江汉大道、迎宾大道马家店至董市段改造工程,投资1600万元修建了110KV的城北变电站,并完成了电信设施扩容改造和有线电视光纤网络改造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建设。同时,大力加强交通网络建设,打造工业园区与外部联接的快速通道,近几年先后投资1.4亿元完成了以境内318国道、鸦来省道、雅澧省道和马窑省道为重点的公路路网建设工程。三是创新体制,引导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聚集。我们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谁招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划分项目收益,引导各镇招商项目向园区集中,实行产业链式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市政府对各镇统一政策,同等支持。仅今年竣工和在建工业项目中,落户两大工业园区的项目就达20个,总投资16.3亿元。

五、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工业发展领域

辉南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篇3

营造全民创业氛围。辉南县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促进全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实行乡镇和部门帮带创业的办法,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对创业者给予大力扶持,允许机关干部领办、创办、参股经营企业,鼓励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在样子哨镇农民党员于波的带动下,村里有8户村民跟着于波干起了天麻种植,仅万宝村现已发展到6000多平方米,预计可收获天麻2000公斤左右,年可增收30万元。辉南县有64个部门300名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参与了这项活动,使党员在创业过程中,感受到了党组织对他们的支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带头创业的热情。

正确把握创业导向。继续扶持小型加工业,围绕辉南县资源优势,承接优势企业辐射带动,重点加快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延伸发展。积极发展创业园区,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不断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注重培育创业主体,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搭建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产业集聚性强、参于分工协作的小企业群。重点发展抚民木制品特色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医药特色产业园区,引入浙江工业园,培育一批特色鲜明、集聚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小企业群。

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开辟农民工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在全县141个村及组织专门配备劳动保障协理员,对农民工流向、就业单位、工种类别等进行登记管理和跟踪服务,从组织上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把相关政策信息编辑成册,免费发放到进城农民手中,并将各中介机构的农民求职信息纳入全县劳动力市场统一管理。加强用工信息搜集,先后与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劳动力市场建立合作关系,不定期向农民发布用工信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利用县劳动力培训基地和县职业高中联合开办餐饮服务、计算机应用、电焊、汽修等培训班,今年有1450人得到免费培训,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上半年帮助1万多农民实现转移就业。同时团县委举办青年就业培训班,有353人拿到了从业资格证。

快速发展的印度经济可资借鉴 篇4

近年来,印度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2001~2005年的实际GDP年均增长达6.5%,其中2003和2005年度经济增长分别达到8.5%和7%。印度领导人提出在2020年使印度成为发达国家的宏伟目标。一些国际机构和专家预言,50年后印度的经济规模可能超过美国和中国。快速发展的印度经济对我国有什么启示呢?

印度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因素

第一,政府将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印度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特别是在公共开支方面颇具规模,如在21世纪最初10年内将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中的教育支出将增长31.5%,医药和家庭福利开支增长22%,而用来改善基础设施和为农村地区提供基本生活福利设施的拨款也将增加54%。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还大力发展纺织、汽车、食品加工等制造业,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大力实施引资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从2004年开始,印度政府出台了大规模招商引资的政策,电力、公路、机场、港口、民用航空等领域允许100%外资控股。2006年底,英特尔公司宣布投资10亿美元,扩大在印度的研发业务,并计划建立一个芯片制造厂。微软公司宣布在未来4年里将在印度投资17亿美元。2007年初,戴尔公司宣布,两年内在印度增加5000名雇员,使在印雇员总数达到1.5万名,还计划在印度建一个计算机制造厂。印度政府大力吸引外资,主要是为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制造业水平。

第三,大力发展服务业。1990~2003年,印度服务业对GDP增长所贡献的比重达到62%,是“印度模式”的亮点。欧美经济学家把靠服务业起家的印度和靠制造业取胜的中国进行对比,认为发展服务业,印度不仅避免了大量的基础建设投入,而且还在全球形成了竞争力。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是2003年第三产业在其GDP的构成中已高达50%以上,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改革后,印度绕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规避了基础设施不足带来的局限。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IT产业的大发展,印度在服务业领域更是如鱼得水。

第四,将IT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抓手。印度政府将IT作为重要产业加以扶持,如扩充国内理工科大学,放宽有关通讯领域的限制,完善通讯网络建设。IT产业不仅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印度IT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只及美国IT业技术人员工资的1/5, 具有明显的劳动力优势。美国是印度软件产品的主要市场,印度软件产品在美国市场占60%,中国从美国进口的80%的软件产品中有70%是印度生产的。另外,印度还非常注重著作权、专利权、电子署名、数据保护、防盗版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因此,印度的电子产品受到顾客的高度信赖。

第五,积极发展制造业。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2005年9月公布了《印度制造业国家战略》,表明进军制造业的决心。印度的制造业以设计为主,同时结合本国的实际,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如印度汽车产业的成功并非依赖于跨国公司大量的资本投入,也不采用耗资巨大的自动化生产,而是依靠智能化的设计,开发出造价低廉的本土化车型。

印度经济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隐忧,有些甚至是深层次的、体制性的问题,主要是:(1)未能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来发展经济,市场还没有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3)农业基础薄弱,至今仍难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4)公共物品的供应还有待加强,腐败现象严重;(5)未能严格地遵守国际贸易准则来规范自身的经济行为,背离贸易自由化的原则,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印度经济发展方式的借鉴

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存在很多差异。同为发展中的大国,借鉴印度的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在印度经济中,外资所发挥的作用远远小于我国。印度企业的快速发展,强有力地支撑了印度10年来的经济增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印度已形成了一支相对成熟的民族企业家队伍,这一力量的存在和发展为印度的经济发展增加了活力。印度一直非常重视保护、支持本国的民族产业。建国之初,印度实行“尼赫鲁混合经济模式”,在加强国家资本控制的同时,允许私营企业的存在,而且在“保护民族产业”的旗帜下,民族资本家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与我国的经济增长较多地依靠出口拉动相比,印度经济增长体现的更多的是消费的拉动,是内涵式的经济增长。我国应实行自主性的经济发展战略,国家要掌握关系国计民生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民族经济,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以及国民经济基础性和支柱性行业中,必须保证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发展民族经济并非简单的“加工经济”,我国不应是单纯的“世界加工厂”,而应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高等教育的巨大成功。探讨印度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涉及印度的教育。没有成功的高等教育,印度的软件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印度所谓的服务业主要就是计算机、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只能是无源之水。虽然印度的高等教育在物质条件方面远远不如我国,但是其规范、严谨的教育模式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这一点尤其值得以“科教兴国”为基本战略的我国引以为鉴。印度不像我国采用通过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而是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推进农业的“绿色革命”来提高其经济增长质量。很多印度人认为他们的经济增长走的是技术密集型、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功实施这种技术密集型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是高等教育为其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印度高校重视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能力较强,某些大学和专业学院已在国际上有较高的知名度。

第三,软件业迅猛发展。印度目前拥有巨大的软件人才库,有专业人才77万。2003年,印度软件产业的产值达124亿美元,其中出口95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20%。据麦肯锡的报告预测,到2008年印度的IT服务和后勤工作将增长5倍,雇佣400万从业人员,成为年出口额达570亿美元的行业,占印度GDP总额的7%。印度软件业的迅速崛起,为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难怪连比尔·盖茨访印时都惊呼:“21世纪的软件大国,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而可能是印度。”印度以信息科技为强劲的推动力,软件、商业加工外包、多媒体、网络管理和系统整合,填补了印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因长期滞后出现的缺口。这种跳跃式的发展方式,值得我们很好地虚心学习。

第四,金融系统运行稳健。印度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0.8%,股票市场较成熟。我国的股市近两年才摆脱“熊市”,而印度股市则一直保持良好的上升势态,成为印度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印度股票市场有百年以上历史,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在印度的股票市场上有近一半的资金是国外机构投资的,既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融资便利,还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也反映出印度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金融部门良好的运行制度和严格的监管水平。印度现有23家证券交易所,孟买证券交易所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之一。

阜城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篇5

新华网河北频道(2012-12-19 14:46:43)稿件来源: 衡水日报

阜城县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把改善“两个环境”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提速提效意识、生态优先意识和实干兴县意识,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到10月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进入全市前五位。

提速提效,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该县按照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统筹安排,科学摆布,协调推进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城建等工作,做大县域经济规模,为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为集聚更多资源要素,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招商选资,把好入口,让项目规模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核心竞争力更强,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在农业发展上,以设施瓜菜、畜牧养殖和特色果品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紧紧围绕提高效益目标,着力扩大规模,增上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不断促进三大主导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他们以运输物流产业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对县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城建上,严格按规划要求,以阜南新区建设为主,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引进战略投资者,稳妥推动一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进一步提高县城的承载能力,吸引人流、物流向县城聚集。为优化发展环境,落实企业宁静日等各项制度要求,着力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发展软环境。

生态优先,着力打造美丽阜城。该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高度的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好铸造机加工、纺织服装、明胶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积极增上新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尽快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培植和发展装备制造、包装材料、复合彩钢等低能耗、少排放、高贡献率的行业或产业,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把项目准入关口,凡是对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的,无论项目多大也不引进。积极开展好“两个集中治理行动”和“一个攻坚战”活动,紧紧围绕“一人一亩林”的目标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大规模地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抚松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篇6

优化产业结构,巩固特色农业。全县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30.1万亩,其中玉米17.2万亩、大豆4.9万亩、瓜菜2.7万亩、其他特色作物4.2万亩。全县粮食作物、瓜菜作物、经济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比例调整为33∶18∶49,退粮进特总面积达7.7万亩,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强化特色产业,促进企业发展。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26户,从业人员6.2万人,带动农户2.6万户,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7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市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篇7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 着力建立产业、人居环境、城市运行、消费循环4大体系, 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促进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20年间, 浦东GDP年均增幅超过18%, 用电量增幅只有10%, 呈现低能耗增长的趋势。

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 年上网电量2.67亿千瓦时, 可供上海20多万户居民使用一年。每年可节约8.6万吨标准煤, 减排二氧化碳23.74万吨。 (资讯)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篇8

一、粮草经济现状

1. 农业生产条件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 (以下简称雁门关区) 地处山西省北部和西部, 与蒙、冀、陕三省交界, 包括5市36县 (市、区) 。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 以山地丘陵为主。年平均气温在6℃左右, 无霜期110 d左右, 年平均降雨450 mm左右, 区域国土总面积6.35×104km2,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5%。其中, 耕地面积2 454.94万亩 (1亩=0.067 hm2, 下同) (25°以上坡耕地749.06万亩) , 草地面积3 021.83万亩, 林地面积2 821.23万亩, 总人口1 013.6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679.41万人。按农业人口计算, 人均占有耕地3.6亩, 草地4.45亩, 林地4.15亩。

2. 种植业现状

雁门关区域属农牧交错区, 耕地质量差, 使用结构不合理, 产出率低, 区域内耕地总面积2 454.94万亩。2013年区域内总播种面积2 163.97万亩, 其中粮食作物1 769.34万亩, 占种植面积81.8%, 经济作物216.73万亩, 占种植面积10.0%, 饲草177.9万亩, 占种植面积的8.2%。粮经饲比例为82∶10∶8。

全区粮食作物1 69.43万亩, 其中:谷物1 302.9万亩、豆类233.65万亩、薯类232.89万亩。粮食总产量431.31万t, 秋粮作物429.63万t, 其中:谷物377.61万t, 豆类17.06万t, 薯类36.64万t。

全区经济作物216.73万亩, 其中:油料作物153.54万亩, 药材4.44万亩, 蔬菜48.94万亩, 瓜果类9.66万亩。产量分别是油料作物12.8万t、药材0.94万t、蔬菜120.83万t、瓜果类20.35万t。

全区饲草作物种植面积177.9万亩, 其中: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97.9万亩, 以专用草玉米、草高粱、高丹草为主的当年生饲草种植面积80万亩。饲草干草产量160万t, 其中多年生牧草产量40万t, 当年生饲草产量120万t。

3. 畜牧业概况

2013年, 全区牛、羊、猪、鸡分别存栏86.9万头、806.1万只、226.7万头和1 973.3万只, 分别占全省的46.0%、54.5%、21.0%和13.1%, 其中奶牛存栏30.9万头, 占全省的73.2%;肉牛存栏56.0万头, 占全省的38.2%;绒山羊存栏295.0万只, 占全省的76.8%。年出栏肉牛34.3万头, 羊826.1万只, 猪359.5万头, 鸡1 818.6万只, 分别占到全省的37.7%、64.8%、21.8%和8.3%。区内肉、蛋、奶产量分别为49.3万t、19.9万t和81.0万t, 山羊绒产量998 t, 分别占到全省的25.3%、17.6%、66.6%和80%。

近年来, 雁门关区草食畜牧业发展态势强劲, 家庭牧场建设正在起步, 通过近年的试验、示范和不断总结经验, 逐步完善的基础上, 正向专业化生产的方向迈进。区域内建设草食畜家庭牧场125个, 以舍饲和放牧半舍饲相结合为主。在草地资源利用上由无遏制的超载放牧向科学合理利用草地转变, 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

二、发展粮草经济势在必行

1. 必要性

发展粮草经济, 是以尽可能少的粮食生产尽可能多的畜产品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畜牧产业。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推进粮、经、饲三元种植是结构调整已刻不容缓。

(1) 发展粮草经济是缓解粮食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多少年来, 饲料占粮食总产量比重不断提高, 用量逐年增加。据测算, 雁门关区饲料用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42%。现饲料原料短缺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将成为区域内畜牧上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如用一定种粮面积换成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和牧草, 发展草食畜牧业将会节省大量粮食, 生产大量高蛋白牛羊肉及奶产品, 既缓解粮食供求矛盾, 又对粮食安全生产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 发展粮草经济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随着城乡一体化、市域城镇化的发展历程, 居民对高蛋白、高营养畜牧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将逐步增加。依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2010年) 》相关数据测算, 到2020年, 肉、奶的人均需求将分别达到53.4 kg和45.9kg, 消费年均速度为2.3%和6.7%。因此, 发展粮草经济、生产高效牛羊畜产品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意义重大。

(3) 发展粮草经济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草食畜牧业的发展, 不仅节约大量粮食, 还可以带动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雁门关区耕地面积有限, 在保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前提下, 扩大高产、优质饲草作物的种植, 以有限耕地生产出更多饲料。牧草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据测算, 单位面积的紫花苜蓿与玉米相比, 前者的蛋白质约为后者的7倍, 干物质约为4.1倍, 低效耕地改种植苜蓿等优良牧草, 调整种植业结构, 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2. 可行性

通过种植业“三元”结构调整, 发掘增长潜力, 雁门关区发展粮草经济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1) 产业政策倾斜发展粮草经济, 一靠市场需求拉动, 二靠政策推动, 三靠科技支撑。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为此先后出台了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牛羊肉生产、良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山西省也提出了振兴畜牧业“翻番”计划, 出台了牛羊产业“四补一贴”、标准化养殖园区建设补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这将会极大地推动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建设步伐。

(2) 资源优势明显雁门关区域饲草、秸秆和其他饲草资源总量为1 840万t, 可承载家畜1 900万个羊单位。其中: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年可生产干草950万t, 按最大利用率70%计算, 年可载畜1 080万个羊单位;秸秆资源500万t, 按最大利用率60%计算, 年可载畜500万个单位;其他非常规饲草资源如各种林间草地、树叶、饼粕糟渣等390万t, 按最大利用率40%计算, 可载畜320万个羊单位。另外, 可种草养畜的荒山、荒滩、盐碱地等2 917.6万亩, 发展畜牧业饲草资源丰富、空间巨大。

(3) 市场前景广阔牛羊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有巨大的增涨空间。我国羊毛、绒的需求基本依赖进口, 每年进口羊毛量占国内需求量的五分之四, 总价值达60亿美元左右。京津唐地区人口密集、市场繁荣, 对畜产品的需求数量大。雁门关区作为京津唐畜产品生产与供给基地, 有明显区位优势, 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三、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

1. 发展思路

以现代畜牧业发展理念为指导, 继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改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退耕还草、加强饲草生产与利用;大力发展以草为主要饲料的草食动物, 加速草食畜牧业结构调整, 加强政府对草食畜牧业扶持和宏观调控;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 大力发展家庭牧场, 提升草食畜牧业经济效益, 促进农民养殖增收, 增强草食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和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 发展目标

根据新一轮雁门关区建设要实现“翻两番”的总目标, 全区建设人工草地1 500万亩, 即近期完成500万亩, 中长期完成1 000万亩。通过种草养畜使该区由以农为主向以牧为主转变, 全区草食畜产品在全省所占份额要有大幅度增长, 牛奶、牛肉、羊肉产量达到240万t、16万t、30万t, 分别占到全省的80%、60%、75%以上, 牛羊肉等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 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全区畜牧业产值要占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3. 发展重点和任务

(1) 突出抓好饲草饲料基地建设雁门关区现存栏1 200万个羊单位, 随着牛羊产业发展, 饲草饲料的需求必然增加, 现有饲草等资源将难以满足其发展要求, 必需同步跃进发展。 (1) 人工草地建设。要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 加快退耕还草、退粮还草步伐, 把饲草、饲料纳入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 鼓励农民在确保人均1亩高效农田或2亩基本农田的基础上, 实行退耕种草, 尽快建设一批种草大县和一批万亩以上的连片大草场。在土地条件好的地区重点推行专用青贮玉米、草高粱、高丹草 (苏丹草) 等当年生牧草, 推行全株 (带穗) 玉米青贮技术, 提高饲草利用率。在土地条件差的山区推行以紫花苜蓿、红豆草、无芒雀麦、老芒麦、披碱草、冰草等多年生牧草, 建立优质高产人工草地, 减缓日益尖锐的草畜矛盾, 满足规模草地建设的需要。 (2) 天然草地治理。要整合京津风沙源项目、退耕还草等项目, 要加强“三化”草地的治理提高人工草地改良成效。要加强对区域内2 500万亩的草地修复治理, 开展补播改良, 建设划区轮牧及刈割草地, 实施划区轮牧, 建立合理的轮牧休牧制度, 加大围栏育草、鼠虫害防治力度, 使草地盖度提高到80%以上, 草地载畜量提高1倍以上, 在重点抓好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地治理的同时, 要积极开展盐碱地改造、矿区复垦和荒山荒滩改造, 促使草地尽快恢复原本面貌。

(2) 突出抓好饲草料加工开发利用要推广玉米秸秆、苜蓿等牧草机械化收获加工技术, 实行牧草收割、打捆、加工 (草粉、草颗粒、草饼等) 一条龙作业。要大力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 推行秸秆添加剂青贮技术和塑膜青贮等技术, 开展青贮、黄贮、微贮秸秆加工, 力争秸秆饲用率达到80%以上。要广辟饲草来源, 充分开发利用柠条等灌木、饼粕、糟渣等非常规饲料, 扶持发展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饲草饲料加工企业, 提高牛羊专用饲料供给能力。

(3) 突出抓好草食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一批牛羊养殖大县, 在做大做强县域规模的基础上, 辐射带动周边县, 形成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经济板块。推行以家庭牧场、现代养殖园区为主导的牛羊发展主体, 引导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 (户) 向标准化养殖场区集中;在畜产品生产过程中,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机、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 并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推广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生态养殖方式, 走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新路子。

(4) 突出抓好良繁体系建设牛羊良种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效益。在羊良繁体系建设上, 一是要抓好种羊场建设, 解决供种能力不足的问题。二是要抓好基础母羊发展, 解决发展后劲的问题。15个养羊大县, 每县基础母羊要达到50万只。三是抓好先进杂交改良技术的推广工作, 解决生产性能不高的问题。大力推广母羊多胎繁育技术, 尝试开展不同杂交组合, 提高肉羊的生产水平。在肉牛良繁体系建设上, 一是要继续坚持西门塔尔牛改良, 二是要千方百计扩大基础母牛群, 出台扶持政策, 引导和鼓励广大养殖户对基础母牛的饲养和保护, 增强肉牛发展的后劲。

(5) 突出抓好产业化经营加工水平低是制约雁门关区牛羊业快速发展、影响牛养殖效益的一个主要短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发展3~5个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巨型加工企业, 带动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年产值亿元以上的大型牛羊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个, 同时致力打造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小型龙头企业100个, 使该区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0%以上。要实施品牌战略, 提高“雁门肥羊”、“古城牛奶”等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扩大名牌产品的影响力, 尽快形成特色鲜明、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

(6) 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以区域内畜产品集聚区、大中城市郊区、主要交通枢纽为中心, 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畜产品物流企业, 在京津冀等城市的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建立雁门关知名品牌的肉蛋奶冷鲜畜产品销售专区、专柜, 实现农超对接。采取电子商务等流通方式, 拓宽流通渠道, 保障畜产品的生产、储备、运输和均衡供应。

绿色产业促进陵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篇9

1陵川发展绿色产业的有利条件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位于太行山南端, 发展绿色产业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生态良好。县域内植被良好, 森林覆盖率高达52%, 水资源丰富, 且昼夜温差大, 各种农产品特别是小杂粮、干鲜果、道地中药材以及草食畜产品具有品质好、营养高、养分比例合理等特点,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得天独厚。二是环境无污染。县域内山地多、平地少, 加上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条件不很便利, 近年来工业企业 (包括煤炭产业) 数量少、规模小、对环境的破坏力小, 再加上近年来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工作的持续开展, 环境状况非常好。三是旅游资源丰富。县域内自然风光秀美, 人文景观丰富, 特别是气候凉爽, 是避暑纳凉、旅游观光的绝佳胜地, 目前已初步建成王莽岭、棋子山、凤凰谷、黄围山、上云台、武家湾六大景区, 其中王莽岭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 旅游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2陵川发展绿色产业的路径选择

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 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生态资源, 陵川形成了特色种植业、规模健康养殖业、绿色林产品业、道地中药材业、农家旅游接待五大农业特色产业, 但由于受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不高、市场体系不完善等制约, 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陵川发展绿色农业, 要紧紧依靠现有产业基础, 加快实现特色种植业、规模健康养殖业、绿色林产品业、道地中药材业、农家旅游接待五大农业特色产业规模扩张, 以产业规模扩张增加市场份额、抵御市场风险;要积极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 鼓励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基地, 带动本地农户发展, 通过“龙头+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加强农业经营管理体系建设, 积极改善农业基础条件, 努力构建运转顺畅、充满活力的农业服务体系, 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经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积极引导群众本着“有偿、自愿”的原则流转土地, 鼓励专业合作社、投资商规模经营土地, 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实现农民稳定快速增收。

绿色工业的发展方向。陵川工业目前主要是煤炭、化工、建材、冶铸四个板块。煤炭产业在资源整合后, 现有苏村、关岭山等7座45万t以上煤矿, 由于资源的不可再生, 未来陵川的发展必须要走出煤炭依赖;冶铸、化工、建材产业, 由于规模小、不集中, 以及不可避免的污染问题, 企业如果不能改造升级, 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逐步淘汰。陵川发展绿色工业, 要立足现状、发挥优势, 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在原有冶铸产业基础上, 增加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引进, 实现园区规模提速、循环发展;要依托工业园区, 加快新兴产业项目建设, 引进高精尖加工企业、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企业, 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产业结构全面升级;要严把工业企业准入关, 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上马,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发生;要抓好企业的节能减排, 加大先进工艺和技术推广力度, 督促和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降低运行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 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特点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

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方向。陵川旅游业目前已有王莽岭、棋子山、凤凰谷、黄围山、上云台、武家湾六大景区, 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 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单打独斗, 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旅游开发产品单一, 主要为自然观光旅游, 休闲度假旅游业完备的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严重制约了旅游发展前进的步伐。陵川发展旅游业, 要充分发挥旅游管理委员会职能, 将涉及旅游开发的行政审批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进行整合, 在各景区集中进行行政管理和审批, 实现旅游管理一体化, 统筹全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要启动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生态示范区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三区两园”创建工作, 以“南太行”、“太行山水”、清凉陵川等旅游整体形象, 全面宣传大陵川旅游的概念, 实现旅游品牌一体化, 进一步提升陵川旅游的知名度;要对现有景区开发企业的资产进行整合梳理, 通过招商引资寻求大集团、大企业参与, 逐步组建太行山旅游发展集团公司, 实行统一融资、统一开发、统一经营, 全面提升现有景区产品档次, 健全旅客接待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全县复合消费型旅游发展步伐。

同时, 要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推动餐饮、住宿、娱乐、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在绿色农业、绿色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 带动物流、商贸、金融等行业快速发展, 推动陵川绿色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

3陵川发展绿色产业的保障措施

一是优化发展环境。要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全面落实国家深化改革和山西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 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 坚持在管理中服务, 在服务中管理, 简化审批程序, 提高行政效率, 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优质服务。要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 尊重人才, 尊重知识, 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 努力营造合作共事、干事创业的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要积极协调高速公路与河南区域、河北区域衔接段的建设, 以高速公路为纽带拓宽陵川与外界的联系;要加快推进县域内干线公路的改造建设, 拉大工业园区框架, 改善全县的的道路交通状况;要完成南太行旅游循环公路的前期准备工作, 争取工程尽早上马实施, 尽快实现县域内旅游公路的循环互通。同时, 要加大在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等方面改善力度, 全力保障产业的发展用水和用电需求。

三是加大招商力度。要强化招商引资宣传推介, 丰富招商引资方式方法, 让外界能够了解陵川、关注陵川, 真正使一批高精尖加工企业、高新技术、清洁能源等新兴企业入驻陵川, 带动陵川绿色产业快速发展。要健全招商引资评价体系, 在招商经费补助、招商政策兑现、年终目标考核等方面, 科学设定界限标准, 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切实为招商引资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四是争取上级支持。由于陵川经济基础薄弱, 单靠自身力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困难重重, 加快陵川绿色产业发展, 要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 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向陵川倾斜, 进一步改善陵川发展的基础环境, 增强陵川发展的外生动力, 推动陵川绿色产业和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秀芬.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经济论坛, 2004.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篇10

二、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历史必然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绝不仅仅是一个词和两个字的改变, 而是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期对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和优化。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迫切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 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应当看到,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早期工业文明的产物, 本质上蕴涵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理论。

不难看出,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 判断社会的进步主要依据是经济指标的量度, 它意味着向自然界索取的多少, 机器转动次数的多高, 工厂烟囱冒烟的多长, 人力资源投入的多少和企业产品的利润多厚。这种单一的片面的增长方式, 直接导致了大规模投资、大规模生产和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贫富的悬殊、社会不稳定、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生态的失衡等严重后果开始逐渐显现。而平民教育、社会福利、医疗保健、环境改善、社会公平等进步因素, 则被当作经济增长的代价而牺牲掉了。显然, 这种经济增长方式, 从根本上讲不利于人类自身文明的进步和生存条件的改善, 需要在引起检讨和反思的同时实现经济的转型。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异同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 更好地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还是就经济增长本身的投入产出而言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和全面, 经济发展不但包括了经济增长, 而且要求结构不断优化,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在这个基础上实现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所强调的不仅是一个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 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 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相协调, 以及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等。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 包含了转变经济增长的内容。经济发展方式包含转变经济增长的内容, 但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 发展是积极地推动, 更强调经济发展对社会的正向作用和影响, 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更多地强调数字的量度, 它对社会既可以产生正向作用又可以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增长率主要是以要素投入增长为基础, 一般以劳动力、机器、能源和其他物质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的增长。用“发展”代替“增长”, 在更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同时, 更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大家对发展的认识, 统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 更好地体现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发展”来代替“增长”, 有利于正确区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政府则要积极地引导市场, 把扩大国内需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作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安排政府投资, 进行宏观调控和深化改革的出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党中央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充分体现了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偶合性、关联性、价值性和人文性的辨证统一。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 更注重经济质量意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似乎更强调量的扩展, 而当今的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于经济质量的意识。所谓质量意识, 主要是指经济发展必须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安全度和寻求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度。经济发展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和谐度, 经济发展必须能够表达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共同富裕度。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 更好地体现了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实践证明, 必须从本源上抓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资源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 抓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不断增强消费需求, 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和推动作用。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 主要就是生产力水平和人力资源的解放程度。用发展来代替增长, 可以更好地体现我国现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导向。

(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法, 更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经济发展方式更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发展应当是追求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统一, 只有倡导一种旨在促进“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和谐发展的战略, 人类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这也就是说:发展应当是追求以人为本的原则, 只有倡导一种旨在促进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丰裕才具有真正的社会价值和人类的意义。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更高目标

面对21世纪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的新环境, 党中央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拉动的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互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经营者与时俱进转变。

1. 以调整经济结构为基础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全面提高第三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要不失时机地以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 立足优化产业结构, 以此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把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继续勇当改革开放的实践者;把着力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是利益问题;把着力加强党的领导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毫不放松地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实现这一理念需要进一步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转变政府职能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尽快建立起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相匹配的考核指标体系, 其中特别要处理好定量考核与发展导向之间的关系。

2.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增强技术创新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是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进步, 既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明了方向, 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同时,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也迫切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使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要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就必须加快制度变革和增加财政投入, 并着力在培育创新机制、创新队伍和创新人才等方面下功夫。要围绕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2020年科技发展战略目标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积极鼓励创新环境的营造和培育, 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 在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 加快引进市场化的自主创新机制和体制, 将现代企业真正塑造成我国自主创新的基地和主体。

上一篇:小麦品种下一篇: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