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经济增长

2022-07-02

第一篇:工业发展经济增长

上半年我市工业经济增长迅猛

据统计,上半年新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71.29亿元,同比增长19.2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43.67亿元,同比增长50.1%;实现利税57.14亿元,同比增长7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29.96%,同比提高54.6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5%,列全省第二;工业增加值总量全省第四,实现利税增长速度全省第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全省第四。主要工业经济运行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三大产业贡献大。上半年“钢铁、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完成增加值137.31亿元,同比增长21.5%,拉动增长16.7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86.9%,同比提高14.6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6.27亿元,同比增长52.8%;占规模工业的比重高达80.2%,同比提高

3.5个百分点。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长迅猛。上半年非公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24.34亿元,增长29.1%,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增长迅猛,完成增加值65.66亿元,增长41.1%,增速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1倍,同比提高19.7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99亿元,增长87.4%,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37.3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8.7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支撑半壁江山。我市三大工业园区共有规模工业137户,上半年完成增加值105.64亿元,同比增长28.0%,比全市平均增速高8.8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11亿元,增长69.6%,比全市平均增速高19.5个百分点。三大工业园区企业数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0.2%,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61.7%、57.0%。

企业亏损减少,经济效益显著。上半年,规模工业企业273户,其中亏损企业12户,亏损面4.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2.10亿元,增长86.1%;实现利税57.14亿元,增长76.5%。资金利润率8.49%,同比提高3.15个百分点;人均创利率80115元,同比增长7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9.96%,同比提高54.6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74%,提高3.9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3.49%,下降3.4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22.2%。

第二篇:浈江区开展工业经济保增长调研活动

情况汇报

(浈江区经信局)

2011-08-26

2011年8月份中旬及下旬,我局结合市经信局《关于统一开展保工业经济增长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先后陪同区长张德清同志及区委副书记彭裕殿同志前往辖区的韶关金宝铸造有限公司、韶关新宇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韶关冶炼厂、广东活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韶关国润再造烟叶有限公司、金三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韶关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以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广东汉鸿木业有限公司、韶关市磊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调研企业1-7月的生产经营情况

2011年1-7月,韶关冶炼厂、广东活力股份有限公司一直处于停产状况,对浈江区今年的工业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压力,8月份韶冶部分恢复生产,到年底计划实现产值10亿元;韶关金宝铸造有限公司今年以来通过开展铸铁件扩能二期技改及开拓华南市场等有效措施,1-7月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88.84%;韶关新宇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上半年受市场订单减少、历史欠帐、行业付款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影响,导致工业产值在7月出现12%的负增长;国润烟草、众力发电设备、金三江耐火材料等三家企业今年1-7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产值增长;汉鸿木业、磊

蒙机械两家新增规上企业,正在加快厂房建设速度,同时进入部分生产阶段。

二、 调研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由于技改、基建厂房、扩大生产等原因,企业投入资金形成生产能力后,出现沉淀资金;历史欠帐、付款方式滞后也成为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的主要原因。

2、企业普遍面临用电紧张的问题,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留人难问题。

三、 下半年确保工业经济增长的工作思路

根据上半年我区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结合本次调研工业企业所了解的有关问题,下半年,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大“韶冶”及辖区工业企业的产值监测工作,尽可能完成生产产值提升目标,重点监测1-7月已出现负增长的11家规上工业企业,使之在下半年有所回升;

二是按规上工业企业行业增加值率的高低,有侧重地对部分工业企业开展挖潜工作,以促进增加值增量工作;

三是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重点做好现有30家500-2000万规下企业产值提升工作;

四是将浈江创业园中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升为年产值在500万元—2000万元的规下在统企业。

第三篇:齐齐哈尔市工业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推进会议讲话(模版)

刘刚市长在全市工业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工业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 刘 刚

(2009年4月1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落实全国工业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工业百日攻坚保增长动员大会和战书省长视察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下步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全力打好工业经济保增长攻坚战。刚才,德海同志和几个单位作了发言。下面,受杨书记委托,我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当前工业经济形势,坚定保增长信心

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工业经济逐步受到冲击,今年更是集中显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又要看到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保工业增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看到严峻形势。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8%,比去年同期增速低11.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7.1%,增幅回落31.9个百分点。许多行业效益下滑,有的甚至出现整体亏损。全省工业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8%,增幅回落12.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50.6%。我市工业经济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一是市场需求萎缩。主要是订单减少,有的订单取消,有的延期交货,新订单相对过去少了许多。1-2月,一重集团签订的合同同比减少23.3亿元,齐重数控、齐二机床、北钢、齐轨道交通装备及3大军工等重点企业订货合同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二是生产下滑。部分行业和骨干企业下滑幅度较大。化工、纺织、冶金行业产值分别下降23.1%、33.6%和22.8%。冶金工业增加值下降17.9%,石化工业下降38.6%。北钢和黑化工业增加值分别降低43.3%和26.3%。三是效益降低。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税金同比下降17.5%。装备工业利润和税金分别下降69.9%和48.6%,石化工业降低52.7%和90.8%,冶金工业税金降低71.9%。一重集团利润降低185.4%,税金降低82.5%;北钢集团利润降低87.8%,税金降低77.8%;齐重数控利润降低76.7%。四是资金短缺。加工型企业货款回笼放慢,应收账款和产成品资金占用大幅增加,流动资金减少,生产经营存在困难。从当前经济走势看,影响工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要把握有利条件。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凡在事物发展的紧要关头,都同时孕育着多种发展前景与可能。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住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辨清方向,抓住机遇,措施得当,就能够应对挑战夺取胜利。一是国家政策措施的积极效应开始显现。国家把保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打出了税收、财政、信贷等促发展的“组合拳”,制定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稳定资本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统计显示,这些政策效应正在显现,全国经济运行正在出现积极变化。二是扩大内需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为了扩内需、保增长,国家实施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批准了铁道部2万亿的投资计划,交通运输部门正酝酿一个5万亿的投资计划,国家电网“十一五”后两年的改造投资将达6千亿元,等等。这对我市装备、能源、冶金、建材等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都将产生拉动作用。

(三)要坚定发展信心。困难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有克服困难的措施和办法。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市经济实力已经大大增强。2000年前后,我市工业经济处于最低谷,形势比现在严峻。经过调整思路,扶强脱困,减负卸债,特别是通过近几年搞改革、抓创新、活机制、拓市场,大多数企业自身素质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强,工业经济实现了大发展。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00年的6倍,利润达到35亿,税金达到30亿。今年前两个月,工业经济忧中有喜,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7亿元,同比增长13%,比全省平均增幅高12.2个百分点,绝对量全省排名第三;主营业务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8,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部分骨干企业保持较快增速,建华工业公司产值增长64.6%,富电总厂增长48.2%,齐轨道交通装备增长34.4%,齐二机床增长26.1%。飞鹤乳业在“三鹿”事件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季度销售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00%;税金1.1亿,仅克东一地纳税6300万元;今年产值计划达到40亿元,超过完达山成为黑龙江第一乳业品牌。一季度全市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3.2亿元,同比增长13%;主营业务收入96.6亿元,增长11%;利润总额5.2亿元,增长10%;税金4.7亿元,增长4.4%。 工业兴则经济兴,企业稳则社会稳。保工业增长、保企业发展,是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拿出勇气和胆略,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变压力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努力实现既定的保增长目标。

二、多措并举,打好工业经济保增长攻坚战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保增长这个主题,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政府来讲,要抓机遇,抓项目,抓骨干企业。对企业来讲,要抓创新,抓管理,抓市场。

(一)要抓发展机遇。经济形势越严峻,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就越是高度重视企业发展,各业务主管部门也越发不能有丝毫懈怠,一些过去完全不可能、不可以的事情,也会有所放松或宽松,如企业债券、中小企业创业板等,个别行风作风不正的个人和单位也会有所收敛和改变。因此,这反倒成了企业加快发展的好时机。一是要全力争取上级支持。前一阶段,我市筛选项目跑省进京,赢得了一批项目和资金支持。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抓机遇、争投资意识,深入研究把握国家、省的政策支持导向和产业发展方向,利用一切关系,调动一切因素,力争跑来更大的项目、争到更多的投资。二是要全力争取金融支持。目前,国家正在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8年底出台的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追加政策性银行贷款规模,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好、有市场但暂时出现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金融政策,落实发展措施,符合借贷条件的,贷款规模越大越好;符合上市条件的,上市越早越好。各类金融机构要主动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倾斜,竭尽所能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信贷期限要延到最长,信贷条件要放到最宽。三是要全力招商引资。目前世界产业格局正在重新洗牌,资金流向也面临重新调整。一些金融机构正在寻找新的投资项目。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定向定位招商,既追求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也追求铺天盖地的小项目,力争引进更多的国内外500强和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

(二)要抓项目建设。努力做到投产达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审一批,确保工业大项目源源不断。一是要抓重大项目储备。做好重大工业项目规划,完善项目库,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搞好大项目储备。今年全市项目库中至少要储备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30个。二是要抓在谈项目落地。对在谈项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竭尽全力促成齐化天然气开发利用、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升级、黑化100万吨捣固焦等重大项目签约建设。三是要抓签约项目开工。抓紧做好签约项目的论证选址、可研编制、备案审批、资金落实等前期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力争使腾翔30万吨铸锻造、齐化30万吨烧碱和30万吨聚氯乙烯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四是要抓在建项目推进。对在建的重点项目,要全力抓好跟踪服务,定期公布进展情况,加速推进一重大型石化容器设备国产化、齐重数控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齐二机床高档重型数控机床产业化、蒙牛液态奶、飞鹤乳业30万吨大豆深加工和北钢1号高炉等在建项目。五是要抓建成项目达效。对年内计划竣工投产的重点项目,要逐一落实帮扶措施,全力支持企业生产经营,确保一重铸锻钢生产基地及大型铸锻件自主化改造、依安博天糖业100万吨甜菜加工、广集源玉米深加工等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三)要抓骨干企业和主导产业。打好工业经济保增长攻坚战,核心是壮大骨干企业、做强主导产业。一是要壮大骨干企业。要进一步深入骨干企业逐一对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千方百计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力保骨干企业资金链不断,主要客户不丢,技术骨干不流失,重点项目建设、产品开发、企业上市工作不停顿。总的要求是,对人为不能遏制下降局面的,要力争少降,尽可能不出现负增长;对有下滑趋势的,要力保不下滑,力求有增长;对有增长潜力的,要努力多增点、快增点;对一定能够增长的,要确保增大些、增多些。企业在当前的困境下,也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保开工、保生产、保就业,在保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上发挥作用。二是要做强主导产业。要依托工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着力发展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为主的主导产业。依托一重、齐轨道交通装备、齐重数控、齐二机床等大型企业,搞好上下游产业和产品配套,加快建设国内较大的装备工业基地、数控车镗铣床制造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货车生产基地。加快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建设,着力发展以飞鹤、光明为龙头的乳业,以北大仓、富裕老窖为龙头的酒业,以瑞雪、北方糖业为龙头的制糖业,以奈伦、港进为龙头的马铃薯加工业,以洽洽为龙头的葵花产业。同时也要支持电力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和国华风电富裕风电场二期工程,抓好黑化焦炭、化肥、化工产品稳产,尽快启动建设齐化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扶持金鼎等纺织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要抓科技创新。结合产业基础、企业特点和技术条件,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学习借鉴一重发挥技术优势,研制1.5万吨水压机、热壁加氢反应器等主导产品的成功做法,鼓励支持齐轨道交通装备、北钢、齐重数控、齐二机床等企业,依托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重点抓好重载80吨级通用货车、超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百万千瓦级核电制造、大型船用铸锻件等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装备工业技术含量。总结推广丰源与黑大合作研发“黑大酸菜”的模式,引导支持企业与知名院校产学研相结合,加速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培养、吸引和用好各类科技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

(五)要抓内部科学管理。借鉴北钢、齐二机床、飞鹤等企业的成功经验,抓好企业内部管理。一是要抓节能减排。对用电、用水等实行精细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二是要抓产品质量。靠质量赢得客户,占领市场,谋求发展。三是要抓企业文化。实质就是增强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渡难关、保增长。

(六)要抓市场开拓。应对危机保增长,必须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一是要稳定订单巩固市场。要保持和加强与老客户的合作关系,讲求诚信发展,注重产品质量,强化优质服务,力争长期客户不流失、大额订单不减少。二是要强化营销拓展市场。要把保市场、增订单作为生产经营的重点,加强营销网络建设,利用各种关系跑合同、争活源。要加强成本管理,以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三是要打造品牌占领市场。要强化品牌意识,积极争创更多的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以品牌赢得市场。四是要把握机遇抢抓市场。在金融危机形势下,许多弱势企业会被迫出局,优势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市场空间,迅速做大做强。

三、强化服务,营造保增长促发展的有利环境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有优越的发展环境。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创新服务举措,形成工作合力,为工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保工业增长列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协调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保证。要完善市县两级领导联系骨干企业制度,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研究解决涉及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大企业直通车制度,强化领导协调和部门服务。健全工业经济目标考核责任制,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政策支持要到位。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我市支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各职能部门要关心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帮扶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调整涉企收费政策,能取消的一律取消,暂不能取消的要合理减负。税务部门要对重点企业遇到的困难予以重视,符合缓缴条件的及时办理延期申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市人民银行要加强指导和督促,协调各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金融支持地方发展的意见。市经委、财政、劳动保障、环保、质监、电力、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落实好困难企业养老保险优惠、实施重大技术改造财政贴息、企业增值税转型、所得税优惠、土地使用税优惠、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要坚决制止乱罚款、乱检查、乱摊派,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企业法人代表立案侦察或采取强制措施,务必审慎。要严格履行相应的法规、行政审批手续和事先通报程序,决不允许随意采取措施。对顶风违纪者,不论哪个部门、不论哪级干部,都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三)合力推进要到位。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承担应尽职责。服务部门要把企业的困难看作自己的困难,转变作风,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督办部门要加强跟踪督促,对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做到检查到位,保证政令畅通。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宣传工业经济进展情况、保增长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对落实市委要求不认真、支持措施不得力的单位和部门,予以公开曝光。情节严重的,还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同志们,保工业经济增长是全市的大局,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会后,主管领导和各个涉企部门要立即深入企业了解实情,加强调查研究,体察企业困难,开辟“绿色通道”,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急难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全力打赢工业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攻坚战,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第四篇: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湖北省发改委调研组

2012年第6期 ——经济建设

老工业基地也称老工业区,是指以传统工业部门为基础,历经长期繁荣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因经济增长动力减弱、失业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而逐渐衰落的特定地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加快我省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实践,是我省实施“两圈一带”、“一主两副”重要战略部署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我省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

一、湖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贡献、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

我省老工业基地城市主要为武汉、黄石、十堰、宜昌、襄阳(原襄樊)、鄂州、荆门、荆州(沙市)等八个市。2011年末,八市(全市)国土面积共10.5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56.8%;常住人口占全省61.2%。2011年,八市(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283.95亿元,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5.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2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43.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8.0%、75.9%、77.3%、73.0%,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主力军,是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核。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进行工业化战略布局时,充分考虑我省拥有的独特区位优势,从“一五”至“三线”建设时期,将湖北确定为实施国家工业化战略的重要战略基地。我省老工业城市大多是在建国以后获得现代工业构建和发展的契机,并于“三线”建设时期得到快速发展。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在全国的规划和布局安排中,我省老工业基地城市发展成为全国产业布局中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工业原料采掘和加工基地以及国防军工基地,为全国工业一盘棋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省老工业基地城市均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协调发展的双重压力,计划经济下积累的不利因素相继涌现,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一是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特征明显,市场经济体制仍有待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实力不足,八个老工业城市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只有30%-40%;国企改革遗留问题突出。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工业比重大的趋势进一步强化,2010年,除武汉市外其他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超过50%,且工业内部基础材料工业、基础装备工业、重化工的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高附加值部门的比重较低;产业集聚发展和融合配套能力较弱,鄂西老工业基地“嵌入型”特征明显。三是历史包袱负担沉重。八个老工业基地城市国有企业历史欠账和负债大,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大。四是社会民生问题突出。居民和职工收入偏低,就业压力大;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不充分、水平低;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五是城市功能相对单一。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工业企业和城市其他功能单元交错布局,生产生活功能布局不合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建设欠账多、难度大;工业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六是经济地位不断下滑。经济规模较小,除武汉市外其他城市(辖区)在全国城市中总体竞争力相对落后。

当前,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面临新的机遇。尽管我省老工业基地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存在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也应该看到,调整改造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条件,未来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如我省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具备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迎来多重机遇汇集的契机,以及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的有效推动等。我省老工业基地城市要抢抓机遇,迎接调整,砥砺奋进,在调整改造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总体思路、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促进产业振兴、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心,以减轻历史负担、解决民生问题为首要任务,以改造老工业区、提升城市功能为重要抓手,以培育新增长极、促进区域连片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根本动力,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老工业基地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先导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和技术研发的重要基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

(二)发展定位

鄂西五市:将鄂西五市(襄阳、宜昌、荆州、十堰、荆门)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磷盐化工基地。在市域层面,各城市老城区逐渐调整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鄂东三市:将鄂东沿江三市(武汉、黄石、鄂州)着力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中西部最大的钢铁基地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向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转型升级。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的具体发展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努力打造万亿元产业千亿元集群百亿元企业,重点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鄂西形成汽车、化工、能源、纺织等年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乃至千亿元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优势产业居国内龙头地位,新兴产业获得较大发展,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5%左右,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服务业占GDP比重上升5个百分点。

城市功能得到明显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矛盾得到缓解,城市功能品位明显提升,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其中,武汉中部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襄阳、宜昌两省域副中心的区域辐射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其他城市综合功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工业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申请1-2个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

社会民生赢得极大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率超过全国城市平均水平;全面巩固普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年;基本完成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棚户区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单位产品能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取得重要进展,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3%,生态环境压力得到初步减缓。

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钢铁、汽车、装备制造、石化、轻纺食品、建材等产业是我省老工业基地的传统支柱产业,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应用生态化、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延伸,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如钢铁产业应大力支持武钢实施西南战略,扩大钢铁产能;积极推进海外战略,加强资源保障;进一步实施本地战略,发展钢铁精深加工,扩大高牌号硅钢、特钢、汽车用钢等规模。大力发展

航天、航空、重大工程用高端钢材。汽车产业应重点扩张东本二厂、神龙三厂、东风天籁等汽车整车产能,引进建设上海通用汽车、东风雷诺等新基地,加快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实现发动机、自动变速箱等产业化,完善零部件配套体系,提高省产零部件配套率,嵌入国际汽车零部件生产采购体系等。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是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具有一定基础的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生物、节能环保等新兴技术向产业转化;加快突破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核心技术。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应依托武汉光谷的光电子产业优势,提高系统集成能力,产业加快向研发制造转型,重点发展光通信、新一代移动通信、地球空间信息和物联网,加快发展基础软件产业链、网络游戏、网络视听产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应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规模化、成套化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均应抓住重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取得突破。

(三)突破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具有容纳就业能力强、促进经济增长、受资源约束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特征,是经济发展到工业化中后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有利于降低制造业交易成本,为制造业生产和升级提供全程支撑,提升经济竞争层次;有利于节能减排,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经济向低碳化方向发展。我省老工业基地城市的调整改造须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建成全国重要的信息服务业聚集区。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着重打造4个软件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进一步推动光谷软件城建设,建设一批信息共享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引进艺术品设计、动漫、网络游戏等数字产业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二是积极打造中部金融中心。借助武汉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的优势,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三是努力建成中部物流中心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物流资源,科学布局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构建三大物流圈,积极发展专业物流,形成以武汉为核心,黄石、十堰、荆州、宜昌、襄阳等大城市为支点,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四是打造公共科技平台。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技术辐射、市场推广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等。五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和开发具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积极开发生态、文化、工业等特色旅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楚文化、三国文化、水文化为重点,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

(四)加强改造,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城市功能体现为城市要素的集聚、扩散和辐射作用,体现为城市对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能力。我省老工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城市功能相对单一的问题,要改变我省老工业城市发展就是发展工业这一传统理念,通过“三大转变”,促进城市、产业、生态相互融合、统筹推进,实现要素资源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由“重生产”型城市向“重消费”型城市转变,开拓城市消费大市场。积极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商业区,因地制宜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区,提升城市消费能力;通过产业布局调整与用地功能置换,将部分工业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或者公共用地,优化城区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工业遗产开发利用。

由“设施薄弱”型城市向“软硬兼施”型城市转变,加强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以老工业区改造和新区建设为重点,推进新老城区基础设施的配套与衔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完善城市内部交通网络,加快给排水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和防洪排

涝设施标准,推进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加快输变电工程建设和电网改造,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城市能源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搭建城市管理、应急保障、定位测控、生产调度、公众服务等方面的网络应用服务平台。

由“单打独斗”型城市向“抱团共赢”型城市转变,推动鄂西五市连片发展。强化产业分工协作,利用产业优势,在宜昌、荆州、荆门建设宜荆荆化工产业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打造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盐磷化工基地;在十堰和襄阳打造国际汽车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连片发展旅游业,共同打造旅游产业带,根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规划,统一规划和部署,一体化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市之间交通、通信、教育、科技、医疗、旅游等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实现城市之间“双赢”或“共赢”。促进观念、体制、机制、管理和科技创新,建立合作交流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与豫西和湘西老工业城市的合作交流和产业互动,建设鄂豫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

(五)节能减排,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引导重点行业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推进废钢铁等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加强环保型链接项目建设,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开发区产业升级,深化青山-阳逻-鄂州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降低污染和能耗,引进或新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实施老工业区的转型、改造与新开发区的并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城市中水回用和固废资源化为重点,全面建设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

建设循环经济园区。继续扩大循环经济园区规模,加强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开发等方面的配套,建设能源、物流、信息等共享设施,实现循环经济园区管理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扩大辐射力、集聚力;以现有开发区为载体,在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业门类较全的地区,加强现有园区改造,集聚区域内不同产业和企业,完善各个行业内部的循环产业链,在园区内企业间建立起废物和能量的交换关系。在宜昌、黄石、荆门等地建设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园区。

开展“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襄阳谷城、荆门、黄石“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完善和建设多元化回收体系,实行集中化处理,推动报废机电设备等重点“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开发、示范、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国际领先技术,提升“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加强监督管理,探索形成 “城市矿产”资源化利用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机制。

加强节约循环型消费理念引导。加强政府和社会的宣传和引导,突出强化公共传媒的责任,积极倡导公众不断增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意识,建立理性和清洁消费理念,自觉做到节能、节水、节粮、节材、垃圾分类回收,培养和转变消费观念,逐渐减少对过度包装的消费需求,促进企业产品包装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第五篇:工业企业结对帮扶稳增长活动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工业稳增长八条措施和市政府工业稳增长十条措施,全力做好工业稳增长、促发展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市政府决定从2013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全市工业企业开展“结对帮扶稳增长”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工作为契机,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为目标,坚持入园区、进企业、出点子、找路子,做到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干部定点帮扶企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稳增长”活动,力争停产企业尽快复产,竣工项目提前投产,规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圆满完成规上企业培育任务;确保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企业产销率在99.5%以上,企业停产面控制在13%以内,企业亏损面控制在3%以内。

三、帮扶对象

(一)现有规上工业企业;

(二)拟竣工投产的工业企业(项目);

(三)规模以上培育企业。

四、帮扶内容

(一)坚持入企帮扶。帮扶企业的牵头领导每月至少到企业1次、帮扶部门的领导每月至少到企业2次、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企业4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次入企帮扶要有简明扼要的帮扶记录,每月向当地经信部门报送一次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各区市县和产业园区负责将帮扶企业的联系领导、帮扶部门、联系责任人以及企业存在的问题、帮扶内容、完成时限在企业显眼位置进行公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在9月底前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同时每月汇总通报活动开展情况。

(二)坚持分类帮扶。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按照停产企业、半停产企业、负增长企业以及退库企业等类别,逐户排查企业停产、减产原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由相应部门对口帮扶。对长期停产、复产无望的企业,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退库;对政策性停产的煤矿企业,各产煤区市县在9月20日前做好启动煤矿复工复产前期工作;对管理混乱、经营不善、销路不畅的工业企业,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生产方式,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对生产要素短缺、开工不足的企业,帮助企业摸清情况,分析原因,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牵头搞好要素对接,帮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对季节性停产的企业,督促业主尽快做好设备检修和原材料储备,压缩检修时间,提前恢复生产;对产能过剩、工艺落后、产品积压严重的企业,指导企业研发拓展新型产品,搞好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引导企业关停并转,腾出空间和环境容量,开发适销对路的其他产品。

(三)坚持政策帮扶。一要制定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制定政府建设项目优先使用本地产品采购目录,鼓励辖区内企业同质条件下就近采购和消费使用我市生产的煤炭、水泥、啤酒等本地产品,大张旗鼓奖励采购本地产品较多的单位和企业。二要严格兑现中省扶持政策。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法制办配合,全面清理中、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以及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等相关政策,督促相关部门坚决执行中、省取消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三要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由市减负办(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会同市纠风办、市效能办开展企业减负专项清查行动,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严肃查处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公安交警、交通路政设立大宗工业产品 “绿色通道”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由市金融办牵头,市监察局、广安银监分局、人行广安中心支行配合,全面整治金融领域的不合理加价行为,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五、工作要求

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工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深入到定点帮扶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严格落实中、省和市委、市政府转变作风、服务发展的一系列要求,做到轻车简从,不得干扰企业正常生产,不得增加企业负担,做到帮忙不添乱,指导不越位。将帮扶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政府重点督办事项,纳入工业目标考核内容,对帮扶活动开展不力、工作不落实、责任不到位、帮扶走形式、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督促限期整改,逗硬扣减考核目标分值;从工业发展资金中单列100万元资金专项奖励活动组织好、工作进展快、帮扶效果好的单位和个人,做到考核到位,奖惩到位。

上一篇:官员雷人语录点评下一篇:关于美德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