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

2024-05-08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精选十篇)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 篇1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 遵守学校纪律。低年级孩子年龄小, 即使懂道理, 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 也不一定能做到。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针对班上实际情况, 寻找各种机会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常规教育, 常规教育包括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写字姿势、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我反复训练, 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 并让他示范。有的同学做错了, 就让他们重做, 一次、两次……不厌其烦, 多次重复, 直到做好为止。我还将坐姿、队列、队形等编成容易记忆的口令, 只要上课一喊口令, 同学们就马上调整坐姿, 队列队形也是如此, 听到文体委员的口令孩子们就以最快速度整理好队伍。对于那些反应慢的同学, 我不会因为他们做错了就批评, 而是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做好的信心。

二、“讲故事”教育

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教育, 仅凭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喜欢听故事, 哪怕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到讲故事, 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征, 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教育。

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的道理。一个班集体通常有五十多个孩子, 难免有打闹、吵架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 我常将班里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 对学生进行教育。

有一段时间, 班上的浪费现象特别严重, 垃圾箱里有很多吃剩的油条、包子……铅笔写一半就扔了, 个别同学把橡皮切成一块一块的小丁儿, 当做“子弹”往其他同学身上砸等, 针对这些问题, 我给他们讲了农民伯伯种地的艰辛, 还有雷锋、周恩来等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孩子们受益匪浅, 浪费现象明显得到遏制。

三、“活动”教育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 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实践证明, 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 (彩笔、铅笔等) 比较感兴趣, 趁别人不注意时, 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 我先讲些拾金不昧的事例, 启发:“有的同学可能装错了别人的东西, 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 如果真的装错了, 就勇敢地交到老师这里来。”一次班会活动中, 有位同学红着脸交给我别人的东西, 并不好意思地说:“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 ”顿时, 掌声响起。我借机组织学生讨论, 让他们明白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的道理。学生明辨是非, 班里拾到物品交公的学生越来越多, 失窃事件再也没有发生过。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王子、小公主。班里有些家长向我反映说孩子们在家根本不听他们的话, 稍微一说, 有的就哭哭啼啼, 有的甚至会冲他们大吼大叫, 对爷爷奶奶更甚。针对这一问题, 我组织了“用我的爱心温暖你”的活动, 让班里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礼物, 然后去学校附近的一家福利院。从福利院回来后, 我让他们说说感受, 一个孩子说:“有爸爸妈妈真好。”我相信他们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好好爱父母。

四、善用表扬教育

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 表扬运用得恰当, 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部分同学还在吵嚷, 没有做好上课准备, 如果泛泛批评, 则收效甚微, 如果点名批评, 则容易挫伤学生自尊心。倘若能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其他同学便会效仿。人都有自尊心,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的同时, 其实是在批评做得不好的同学。我常用表扬某个同学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的方式, 影响和教育后进学生克服消极因素, 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 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做学生的表率

低年级学生的模仿力很强,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 我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对人讲话有礼貌, 我就在日常生活中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爱护环境, 不乱扔纸屑, 我就带头捡校园里的垃圾纸屑。要求学生积极锻炼身体, 大课间时, 我就和他们一起跳绳、踢毽子、打沙包。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每一个班级都有后进生, 因此,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叩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 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 鼓励他们举手发言, 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使他们自信地学习。课外积极辅导, 多与家长联系, 争取家校联合, 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 促进班级整体发展。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 篇2

文/刘迎新

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育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骑着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班主任必须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德育教育,这将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我每学期都会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在严格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绳的基础上,严格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及法制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一、严格抓好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学生们树立严格的时间观念,遵守纪律。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有许多道理道理根本不懂,有的道理即使懂一点,如不经常强调,也不一定能记住。因此,从开学起,我就严格抓好常规教育,大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遇见客人要主动问好,小到上下课师生的问候,回答问题要举手,与老师说话要以站立的姿势交谈……然后及时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与表扬,随时随地树立“小榜样”,使全班同学随处在身边就能发现自己学习的榜样。同时,在教育学生时做到:耐心、细心;对犯错的学生鼓励为主,引导他们树立一定能做的更好更优秀的信心。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行不通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即使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会静下来。抓住低年级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我经常借助故事教育他们。为了让他们养成谦虚的品质,我给他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恰当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身边触手可及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学生的预计碍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精美的文具特别感兴趣,就趁人不注意时顺手牵羊,遇到这样的时候,我就会先找几个“拾金不昧”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过渡班中的现象:有的学生可能装错了别人的文具,想在就在书包里找一下,如果发现了不是你的东西请主动交到老师这来……结果那件学具真的“完璧归赵”了!全班同学也受到了教育,从此,班中拾金不昧的事屡见不鲜。

四、耐心教育,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的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在班中蔓延开来,进而产生不可估计的力量。如:上课铃响了,一些同学还在吵嚷,没做好上课的准备,如果泛泛的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也许还会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的学生中找个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同学就会效仿,一会就秩序井然了。人人都有自尊心,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表扬兼具批评的作用,是不上海学生自尊的批评,这样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利于学生间互相促进,取长补短。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言行举止时刻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工作中,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我首先每天至少提前半小时到班;要求学生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使用礼貌用语。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篇3

一、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二、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三、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教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四、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

赏识教育为小学低年级教育添砖加瓦 篇4

一、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谈赏识教育的功能

赏识教育就是发现受教育者的优点,并及时给予欣赏和赞扬,从而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听表扬,不喜欢听批评,往往越表扬,他们越活跃,他们的聪明机制发挥得越全面。所以,小学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可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来有效实施赏识教育。

1. 提高社会认知,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信

低年级儿童存在社会退缩的情绪障碍,他们往往表现在不敢与其他儿童交往,感到害羞与害怕。这与儿童缺乏社会认知能力有关,如不了解别人的意图,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有研究表明,同伴能帮助他们提高相互作用的水平,甚至有时同伴的鼓励和强化优于成人的指导。针对低年级儿童的退缩心理,教师可以把孩子置于小组里,多参加有组织的活动,并对他们的成绩多加鼓励及强化,借此来培养他们的自信。

2. 把握感知特点,增加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儿童一般活泼好动,注意的持久性较差,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占优势。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的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联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扬与激励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有“伯乐”的那双慧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及认可,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优势,也使他们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

3. 增强学习主动性,内化外在教育行为

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实际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低年级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培养小朋友主动学习的习惯就显得很重要。研究表明,教师激励语言的刺激、同学们鼓励语言的刺激、个体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等,都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运用激励的语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给他们注入活力,会使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4. 加强师生依赖性,培养深厚的师生情感

低年级儿童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赖之情,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对教师的评价及对自己的评价总是偏高。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低年级学生尚不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影响儿童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低年级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感,培养师生间深厚的感情。

二、赏识教育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 因人施教,尊重差异

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同龄同类学生的性格、能力、发展水平也都存在个别差异。赏识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并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自由个性地发展。根据不同的个性给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给他们一定的成就感以及挫败感。对于自卑的学生可以设定触手可及的目标,让他们体验只要尽力了就会成功;相反,对于太过自负的学生,布置的任务要具有一定难度,给其适当的挫败感。

2. 把握契机,及时赏识

实施赏识教育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及需求,对症下药。赏识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客观表扬,而不能因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生的良好行为一经发生要及时给予肯定,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如一名学生作业认真、字体工整等,教师若及时给予表扬,就会强化被赏识的行为和感受,也能引导其他学生效仿,达到既鼓励本人又带动他人的正面效应。

3. 协同家长,持之以恒

家长和老师的意愿是一样的,都希望孩子成才。另外,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是最了解的,如果能协同家长,多听取家长的建议或意见,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我们提倡赏识教育,在家中也要对他们进行赏识,才能起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培养孩子成才并非一天两天的事,教师应具有充足的耐心,持之以恒,相信我们的努力必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4. 赏识有度,赏罚分明

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适当的鼓励是必要的,但切勿过度。适当的鼓励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然而一味的赏识会使学生对此感到麻木,也就使“赏识”失效。赏识并非娇纵,它并不排斥一定的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赏罚要分明,给予学生一定的警示,这同样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带着一颗爱心看待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不同程度的进步,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善于创设赏识的教育情境,让赏识教育发挥潜移默化的功效。

小学低年级习惯养成教育 篇5

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这就是说,人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是知、情、意、行协调作用的结果,需要长期实践和磨练。

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景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同时,低年级的儿童善于观察和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比较听话,好训练,此时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铁水,它可以浇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孩子长大了,就像冷却了的铁水变成了一块铁坨子,再改变可就困难了。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一“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的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小学低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探析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重要性;教学方法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的特点

小学阶段作为一个孩子学生生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持续六年时间,通过不断接受教育,逐渐为构建自己的三观打下坚实基础。其中,小学低年级阶段更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性阶段。在这两到三年的时间当中,学生持续得到关于人类社会中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以及科学的学习方法的熏陶,为日后正确的三观培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那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想都有哪些特点?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内容?首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思想还尚且单一,对于善恶、对错还缺少基本的判断。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没有过多的人生阅历,因此需要教师着重注意,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践行正确的行为趋向。第二,相对于老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抑或是耳提面命,该阶段的学生更加倾向于模仿同辈群体的语言以及行为方式等。因为长久的共处导致了熟识,而熟识又产生了亲密,正是这种亲密才致使学生倾向于互相模仿。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互相之间模仿的是什么,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以及行为举止会使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培养良好的习惯。而消极的、不良的观念则会贻害学生,使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坚决杜绝学生之间不良思想、行为的传播,一经发现及时制止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总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想有其特殊性,在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着重注意,因材施教。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教育实际上从一个孩子出生就已经开始,而且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每一位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一定希望他能够做一个有思想、道德高尚的人,而且盼望着他能够成功。不会有一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就做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可以说,道德水平的高低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是直接相关的。对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思想道德教育更是异常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的思想赋予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阶段最主要的内容便是学习,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正确的思想教育包括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并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乐趣。而且,知识的增加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思想层次的进一步提高。第二,良好的道德修养会促使学生践行良好的美德与行为习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行为受到思维与道德的支配。孩子们经过教师的引导与谆谆教诲,培养了良好的道德习惯,则可以去尝试,去践行自己的所学所想,从而做到知行合一。满足自我的道德诉求的同时,也为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正能量,一举两得。第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是文明社会的不断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思想道德水平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之所以要重视道德的培养与思想的指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与时俱进。经济在飞速发展,尽管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精神层面同样不能落后过多,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做好育人、树人的工作。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

以上内容简要说明了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思想道德教学的重要性,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具体应该怎样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學?具体都有哪些方法?笔者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启发式教学,引导并重。明确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自行判断,这要好于直接灌输某种思想——尽管这种思想是正确而重要的,但是效果要更好。第二,重视案例教学。如今我们国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尽管有些内容学生并不懂,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思想价值核心,引导着十三亿中国人,并且国家也相应地会举办活动来表彰切实践行良好道德风尚的人,如《感动中国》,评选全国劳动模范等,都是借助榜样的力量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案例。第三,注重实践,知行合一。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切实地去做,这样才会给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或冲击,对于学生主动培养自己的高尚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小学低年级品德教育 篇7

一、抓常规确定目标, 培养集体荣誉感

学校生活, 要求学生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 遵守学校纪律。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仅懂得了道理, 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 也不一定做得到。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 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 都有明确的要求, 然后进行反复训练, 对做得好的同学我在班上、大会上大力给予表扬, 并让他们示范给大家看, 让他们感受被称赞的喜悦。学生们总是会犯错的, 但我不会训斥他们, 我会让他们重做一次, 两次……不厌其烦, 多次反复, 直到做好为止, 我从不因为学生做错了一次而批评, 让学生感到恐惧。我是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低年级学生爱动,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集会站不了多久, 下课时间喜欢追跑, 我想到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 我就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 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 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通过书法竞赛、绘画、运动会、简笔画评比等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 让学生逐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 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 让他们能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 我校德育处从“文明之星、学习之星、卫生之星、活动之星、锻炼之星”五个方面每周对班级进行评比。我请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要他们知道班级的星星能不能得到与我们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实践证明, 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 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 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 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生受到德育教育, 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利用少先队组织进行品德教育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无比骄傲, 我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通过一条条班规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对照自己执行, 谁做好了, 就奖励一枚奖章, 学生们得到了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我还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我是诚实好孩子”、“我不说脏话”、“我和同学是朋友”等道德情境, 给学生讲一些具体的范例, 用我们身边的事例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我开展捡纸屑、不乱涂乱画、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三、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 教师一举一动, 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以身作则, 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 我首先做到。

如我每天上班一定早到, 在门口对学生问好, 微笑迎接学生的到来。在上课之前提前到教室, 做好上课的准备。课间操时, 自己一定认真锻炼, 为大家做好示范。吃饭不乱扔, 不浪费、不挑食;地上的纸屑弯腰捡起;桌凳歪了摆放整齐;课间、中午巡视绝不流于形式……我认为, 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是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 让他们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需要老师的引导。在课堂中, 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 引导学生实践。这样的做法既明理又导行, 学生接受起来更容易, 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 还知道怎样去做。我还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 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 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 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 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产生品德教育效能。

四、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 做好品困生的转化工作

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批评他们, 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 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本学期, 因学校的合并, 班上一下子转来十几个同学, 时不时就有与同学发生纠纷的, 班上同学的文具不知去向的, 凳子弄翻在地的, 同学的告状声不断, 作业又有没完成的……我针对这些品困生, 给他们做耐心细致的工作, 规范他们的行为, 告诉他们我们这个班级一年级是经常受学校表扬的班级。班上的班长许津铭、副班长王鑫可是最优秀的学生, 班上在他们的带领下, 大家表现都很好。在平常的工作中, 我注重发现品困生的闪光点, 做到多表扬, 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腰板挺直了。

学生品德教育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形象, 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重视低年级品德教育, 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 为学生构筑幸福的人生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学生品德教育, 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 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学校德育教育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抓好低年级这个品德形成阶段, 为学生今后品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思想品德课教学, 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品德与教育

参考文献

【1】《品德教学大纲》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 篇8

一、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

研究和实践表明, 小学阶段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所谓教育的“关键期”, 是指人生学习的最佳时期, 如果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实施某种教育, 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 再进行这种教育, 效果就明显差多了。有时不只是事倍功半的问题, 甚至终身难以弥补。

心理学研究发现, 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小学儿童的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 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由于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 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就是抓好“关键期”, 对孩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 强调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是把这个时期内的教育效果同人生其它发展阶段的教育效果比较而言, 而不是说过了小学阶段, 养成教育就不起作用了。

二、小学阶段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从生活习惯抓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 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会学雷锋做好事, 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见, 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还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三、小学低年级养成教育的几个重要环节

1. 强化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加强自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 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在教学中, 笔者以课堂生活为主体, 以常规训练为主线, 加强了对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刚入学的新生, 首先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 严格要求, 一抓到底。为了规范小学生的行为, 应根据小学生评价手册上的内容及本班的实际情况, 制定班风、班规, 再配以寓言故事、名言警句、儿歌等加以强化。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生动, 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和启迪。学生牢记其内容, 用它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同时, 笔者还利用家长会, 请家长配合督促学生, 并将学校的常规、学习、劳动等教育向家庭延伸, 要求学生养成一定的时间观念和遵守合理的作息时间的习惯, 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如让学生学会自己洗脸、洗脚、洗小件衣服, 会帮助父母扫地、倒垃圾以及打扫教室, 等等。开学初, 笔者就引导学生扫地、擦玻璃、拖地板并亲自示范, 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总之, 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 真正理解了劳动的意义, 体会到劳动的艰辛, 从而明白该如何体贴父母。此外, 还可以利用班会课、晨会课开展包书皮、洗手绢、穿衣服、系鞋带、整理抽屉等小型比赛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掌握了生活的本领。

2. 重视低年级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一是要从坐、立、行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低年级小学生刚进入学校大门, 要训练他们的“坐、立、行”的规范姿势,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要求, “坐、立、行”的规范姿势, 同时, 教师还要示范和加以细致、耐心地指导, 并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 最好能在学习生活中评选出班级姿势规范优秀者, 给予表扬, 这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规范姿势的有效手段。

二是要从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入手, 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文明礼貌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而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又是一个小学生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应当从很具体的见到老师、父母主动打招呼, 帮助父母和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小事、小节做起, 逐渐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三是要从爱护学校花草树木入手, 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这需要抓住每一个契机, 教育学生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能攀折花朵、践踏草地, 不仅要爱护学校的环境, 其他地方的也要爱护。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又好动。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可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 教师应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 读书时, 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做作业时, 要提醒、纠正他们不良的姿势;发言时, 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其次, 培养听力方面, 应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楚并记住别人说话的内容, 最好编一些儿歌, 以便于学生记忆并知道对于上课及学习中对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

四、在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中, 教师必须为学生树立榜样

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往往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仿效能力特别强。教师在他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他们会简单地认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 所以, 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为学生具体提供学习、仿效的正确行为方式和榜样, 对他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这就是进行德育的整体目标, 而这个大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它的实现甚至要持续于整个人生过程。为稳步实现这一目标, 在着眼于大处的前提下, 还要做到着手于小处, 使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具有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而逐步实现大的目标。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道路的起步阶段, 小学的任务, 就是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而如何打好基础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阶段, 采取措施, 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优秀的道德素质, 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会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学生,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小哲.养成教育从好习惯开始[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12) .

[2]赵秀梅.浅谈小学生养成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5) .

小学低年级德育教育 篇9

(一) 形体教育的概念

形体通常是指人的身体外形, 它包括人体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人与各种动物不同, 人的运动是在有一定思想的支配下去完成和表达的, 有各种静止的外观形态, 也有各种动作的动态表现。因此, 简单的动作或人体造型无法完全表达一个人的形体美。比如一个体型较好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良好的行走与站立姿势, 这样的身体外观就不会给人以形态美的感觉。在人的形体中包括人体各种姿势的表现, 这种表现应该是正确健康优美的。形体教育就是以发展身体的方式, 按照人体形态机能的特点和生长发育的规律, 通过人体正确姿势的培养和形体训练等手段进行的身体教育过程。

(二) 形体教育的意义和训练作用

目前, 形体课已经逐渐普及于我国各中小学, 它是由体育、舞蹈和音乐综合为一体的新课程。形体训练在某种意义上说, 和体育健美运动是相关联的。形体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和健美运动一样, 都是要求外形的优美、身体的匀称。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形体训练包括外形锻炼和内在修养、言行举止等方面, 而健美则是锻炼身体外表。因此, 形体训练的意义在于:增强人的体质, 培养美的体态及体型;进行美的教育, 提高审美能力以及人的内在修养。然而, 形体训练的作用不仅在于塑造学生的形体美和仪表美, 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育, 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它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手臂的角色

手臂的完整线条是从肩到指尖, 在谈论手臂时自然应把手包括在内。手臂线条是否优美, 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手的形状, 对它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手的姿态不好, 对手臂的线条乃至整体的造型有很大的破坏性, 从审美的需要出发, 必须仔细、认真对待。手臂是人体最灵活轻巧的部分, 同时它又赋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在生活中, 人们的手臂动作无所不在, 聋哑人通过手语进行与人交流, 它具有沟通能力;在体育运动时, 它不仅是主体, 还为其他动作帮助身体掌握平衡, 它具有辅助能力;在舞蹈中, 手臂动作几乎成了主体, 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老师的舞蹈表现形式就是典型的例子;在音乐中, 双手就是人肢体最实用的发生器。由此看来, 手臂动作不仅可千变万化, 它还具有诸多功能, 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地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低年级形体教育中的手臂运动

根据我国课程标准规定将1、2年级划为第一学段, 即低年级学段。在体育与艺术修养结合之下, 形体教育内容中手臂运动的学习在低年级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激发学生兴趣, 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1.手臂的基本运动方向

首先学习四个手臂的基本运动方位:前平举、侧平举、上举、下落。该年龄段学生方向感比较模糊, “手臂的基本运动方位”可按顺序教学, 学生熟练后再变化顺序做即兴反应练习, 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逐步提高学生对方位的辨别能力。重点观察学生的模仿力、敏捷性、协调性和方位感, 及时提醒学生运动姿态存在的问题, 注重手臂的伸展性。熟练之后可在直臂姿势的基础上, 练习手臂的曲直变化, 提高手臂姿势的伸展性、协调性。此时可采用交通警手势的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肢体动作在生活中的应用, 整合运动与安全教育, 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之后进一步学习手臂的基本运动方位:斜前举、斜下举、斜上举、斜后举, 以便增强学生对方位的认知。此时可运用“方向游戏”结合语文课本中“东南西北”的内容, 加深学生对方向的了解, 练习手臂的基本运动方位。

2.武术操当中的基本手部动作

拳:四指紧握, 大拇指弯曲靠近中指第二指关节处;掌:五指并拢, 拇指屈于第一指关节处;钩:五指指尖并拢收紧, 屈腕;双手左右冲拳;左右推掌。

首先教师表演掌、拳、钩的基本动作形态, 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 在集体按教师口令练习。掌握之后可学习简易武术操, 通过师生互动, 问答对比、模仿练习等形式,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用力方式。冲拳时, 要求力达拳面、转腰顺肩, 眼随手动;推掌时, 要力达掌根, 其他要求与冲拳一致。可重点练习单次、连续冲拳和推掌。在姿势泛化阶段, 教师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模仿力, 也可通过变化练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如口令练习、小组比赛、分组表演等, 在音乐伴奏下 (中国功夫等) 练习效果更好, 激发学生表演的兴趣。通过模仿练习和简易武术操学习, 不仅使学生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手部动作, 还使其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常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

3.手的语言

在这一环节中, 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热身活动, 带领学生边唱边跳“幸福拍手歌”, 随之进入简单手语“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歌表演学习。通过歌表演的形式学习手语不仅让学生手部运动性质得到升华, 还能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 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了解, 并能通过“感恩的心”的表演活动表达对劳动者、对父母的感谢和敬意。

4.形体想象

手部动作可千变万化,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对“春天的想象”来进一步发展手部动作的表现。如:小树苗生长、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春风吹、小鸟飞翔、春雨下、水波浪……

在教学时可通过教师示范和故事引导, 继续发展学生对事物的想象以及情感的表达。同时教师还需重点观察和欣赏学生天真可爱、活泼有趣的童真, 更好地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时刻注意关心、鼓励可能羞怯、胆小的学生。通过学生运用手臂动作发挥想象不仅可使手部肌肉得到锻炼、增强表现力, 还能带动与促进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表现力, 有助于学生激发大脑多元智能的发展。

5.培养球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球感, 不仅可以锻炼其手部关节的灵活性, 还可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首先可从简单的基础动作入手:拍球——手成弧形, 球从地上弹起来触到手掌后再拍出;抛球——球从指间抛出, 再顺着指尖接球;搓球—— (1) 球上下交替经过左、右手的指尖、手心、手背, 连续滚动。 (2) 球由内向外交替经左右手的拇指、小指连续滚动。教学时, 教师可以在学习动作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拍球、抛球和搓球游戏, 不断提醒学生各动作的要领, 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时刻关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个体差异。待初步掌握以上动作之后, 可编排简单地面小球操进行练习, 此时还需注意手部动作的线条美感。

6.芭蕾手位:一位、二位、三位、四位、五位、六位、七位。

通过之前的学习与训练, 学生的手臂力量、关节灵活性、大小肌肉运动觉、动作协调性都有了相对的大幅度提高, 因此, 可加入舞蹈元素进行练习。

在学习7个芭蕾手位之前, 先学习芭蕾基本手型:手在自然状态下把中指、无名指、小指合拢, 食指稍打开, 勿僵硬, 大拇指靠近中指第三关节处, 勿屈指往里扣。在教学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手形。

解决手型之后进行手位教学。一位:双手手臂保持弧形姿势, 两手指尖相对位于大腿前方, 手与大腿之间保持自己一个拳头的距离, 两手指尖之间保持自己一个拳头距离, 大臂与身体之间保持一个拳头距离。可用“三个拳头”的说法让学生自己去检验动作的规范性。二位:在一位的基础上, 向上抬至肚脐眼水平位置, 注意手臂不可屈回, 眼睛看着右手, 头可稍稍顺势往左倾斜。三位:在二位基础上, 向上抬起直至头的前上方, 眼睛顺势向上经过右手的位置往远望。四位:左手不动, 眼睛看着右手, 右手由上往下原路落回二位手处, 注意大臂不能往里夹。五位:右手中指指尖带动手臂向旁打开至身体旁前, 保持手臂的弧度, 左手不动。六位:在五位的基础上, 右手保持不动眼睛看着左手, 左手由上往下原路落回二位手处, 注意大臂不能往里夹。七位:右手保持不动, 左手中指指尖带动手臂向左旁打开至身体旁前, 与右手对称, 眼睛看左手。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跟随老师模仿练习7个手位, 然后请个人或小组表演。练习时注意提醒学生的手指和手腕勿用力紧张, 手臂要有柔和感, 时刻注意保持手臂的弧度。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听教师的语言讲解、看动作示范, 想姿势、勤练习, 感受多种智能同时参与活动, 通过语言理解、模仿练习, 不断刺激大脑重现“记”和“忆”的过程, 促进神经肌肉系统的发展。

7.手臂动作发展

为了更全面地训练手臂动作, 可以通过学习少儿健身操、民族舞蹈 (如:藏族舞蹈) 进行练习, 同时也能通过对球感的进一步培养和感受绳、圈的运动进行练习。在教学当中可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教学, 让学生产生新鲜感、好奇心,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掌握有效地学习方法, 鼓励他们当自己的小老师, 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四、总结

手臂不仅在人的生活当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它在形体教育当中也散发着耀眼光芒。通过结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 科学、有计划地进行手臂动作的学习与训练, 不但有助于学生手臂肌肉和关节的健康生长, 增强手臂力量与关节灵活性, 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 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形体健美理论与方法》潘国建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

[2]《形体训练》2版 (修订本) 刘玉贤杨华主编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4

[3]《儿童心理成长论——成长论视野中的儿童社会化》侯春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

[4]“体操舞蹈中的手臂”郭可愚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3年第1期总第15期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情感教育,价值,方法

情感, 是人对于周围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体验, 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情感体验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促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变化, 领悟到深刻的情感与高尚的品质, 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 不仅是我们广大教学工作者的使命, 更是尊重小学生的尊严、促进小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有效手段。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整合的依据

(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大部分都为教师的“个人演讲活动”, 在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小学生只能沦为课堂知识的接收器, 被动地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照单全收。加上教师往往会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 而忽视了对其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从而导致师生关系恶化。诸多因素的影响, 致使当代小学生沦为了语文学习的奴隶, 提到语文学习, 就打不起精神。

情感教育,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 也是方法之一。将情感教育落实到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 既能够强化学生的人格教育, 又能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然而, 当前的情感教育并不受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其实施情况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从而影响了小学生正确情感观的树立。

(二) 语文学科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只要是有关于学生意志与情感的活动, 都会对学生的精神需求产生影响。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精神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还要将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情感教育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 决定了在语文课堂上加强情感教育, 将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 这样, 学生才能受到感动与感染, 获得学习的动力。倘若教师不重视情感教育, 只专注于知识的单一传授, 对学生的情绪与困惑置之不理, 那么就会拉远与学生间的距离, 久而久之, 会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 加强教学情境的创设, 促进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中落实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及课堂内容,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为小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如录像、幻灯片以及插图等教学资源, 都可以作为情境创设的材料。在教学时, 教师最好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 让他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再通过创设情境, 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在讲解《冬天是个魔术师》一课时, 教师可以先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冬天的魅力, 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课件。例如在读“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 青蛙啊, 刺猬啊, 熊啊, 蛇啊, 都不见了”的时候, 我边读边给学生呈现了一幅小动物冬眠的图片;在读“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 满天飘起了雪花, 一会儿大地就变白了”的时候, 我呈现给他们一张下雪的图片。这样, 在朗读与意境的双重感染下, 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 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意义与其中的情感。

(二)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落实情感教育

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于情感教育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 给他们创设相对积极、轻松与开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 教师要利用亲切、平等的教学态度与学生互动, 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与学生交流。

比如在讲解《美丽的彩虹》时, 我针对教学主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你们知道彩虹有哪些颜色吗?”学生纷纷抢着回答:“红色”“紫色”“黄色”��显然, 学生回答得并不完整, 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回答得不完整而指责他们, 而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 大声地鼓励他们, 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 使他们收到更多正面的情感能量。

(三) 利用课外活动延伸,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会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除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理性学习外, 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到课堂之外去接受情感教育, 加强情感体验。教师要把学生从课堂上带到现实生活中, 让他们多接触社会与大自然, 教会他们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比如在讲解《插秧》的时候,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传递农民伯伯辛勤耕耘的情感内容, 让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之后, 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 带他们体验干农活的辛劳与不易, 以加强这种情感教育。

综上所述, 语文课堂是一个具有丰富情感的世界,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无限魅力。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明确情感教育的目标, 让低年级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军.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教育导刊, 2010 (7) .

[2]赵慧君, 李建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10) .

[3]康树林, 陈瑶.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插图运用现状的调查[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5) .

[4]陈静.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5) .

上一篇:PT二次回路压降下一篇:消防配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