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024-05-01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精选十篇)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1

1 自主学习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 西方的教育家提倡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大批教育专家学者开始从各个角度研究自主学习 (Benson, P., Candy, P.Dicckinson, L., Little, D., Littlewood, W., Sheerin, S., van Lier, L., Voller, P., Wenden, A.等) 。Holec (1981) 指出,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既要帮助学生获取语言和交际技能, 又要帮助他们获得自主, 即学会如何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 其中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Little (1990) 将自主学习看作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心理反应。Dickinson (1993) 列举了自主学习者具有的五个基本特点:能够理解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能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能够监控自己的学习策略;能够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

我国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90年代, 与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研究起步晚, 发展较慢 (高吉利, 2005) 。近年来, 国内的一些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对此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自主学习”也随之被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确立为重要研究内容。程晓堂 (2002) 认为自主学习首先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其次,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的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再次,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 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 在教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简言之, 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 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活动, 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2 影响中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因素

在自主学习中, 态度和能力是核心, 是决定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 (Little, 1990) 。学习者的态度, 即自主学习的意识对自主学习的效果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中国现有的教学环境对学习者的态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有深刻的影响。学生长期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权威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他们已经习惯于在学习中依赖教师被动地接受知识, 正如Knowles (1975) 所诉, 这种习惯是他们在小学时就初步培养起来的, 在那里他们逐渐意识到学习就要在正式的教学环境里由教师承担学习责任。最终, 他们认为学生就是要依赖教师、课本和课堂。同时, 传统的课程大纲仅注重单向的向学生传递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特定的教学传统和学生学习经历部分地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和教师在语言学习中角色的定位。因此, 在语言课堂中, 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固定的而且是不可逆转的。教师控制着课堂上的一切活动,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语言课也就成了单向知识传输的活动

其次, 元认知知识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又一因素。元认知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提出来的, 元认知指认知主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 以及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 它是一种深层的心理认知活动。这种知识对自主学习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它给学习者提供了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的技能。然而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这一心理过程,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3 改变态度,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1 学生角色的转换

近二十年来在外语教学的研究中, 越来越多的教育家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的责任则是促进学习者自主性,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管理监控自己的学习, 不再机械地领导控制学生的学习进程, 而是作为中介者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才有可能得到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要以学习者自身为主体;自主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而是学习者自己发展的。

3.2 通过协商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培养自主学习并不是说课堂是多余的, 相反, 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自主性 (Nunan, 1997:201) 。在课堂上

大学生英语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胡艳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210097;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个体自我分析、监控和评价的反思性行为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目前大学生的反思能力普遍不容乐观, 契合建构主义学生为中心以及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笔者分析了加强大学生英语学习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提出了录音录像观摩分析、反思日记档案袋法、英语学习问卷调查、讨沦反思法以及对比反思法等5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反思学生中心建构主义

一、引言

古人曾说过“君子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行无过矣”, “一日三省吾身”, 与“一日十问吾身”等等至理名言。它们体现的是同一个道理, 那就是强调反思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

反思本身是一种批判的、反省的、探究的思维活动。而反思性行为 (reflective action) 指的就是对实践中某一问题的探讨、思考、评价和解决等活动, 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监控和通过协商, 实践与自我评估让学生逐渐学会如何更好地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协商是通过讨论达成一致的过程,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同时也是课堂进度和活动的协商者。通过与学生协商, 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无疑对外语教学是非常有利的。通过对可能性和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 更能刺激学生学习外语的动力。尤其, 教学中的协商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参与意识,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3.3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

自主学习并不是指学生离开教室自己学习而是以互相依赖为前提 (Little 1991) 。学生获得更大的自主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他们首先互相依靠寻求指导和帮助, 通过合作式的小组学习经历, 逐渐获得更大的学习独立性。合作学习正是以这种积极的相互依赖为前提, 每个学生都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责任又互相支持, 这样每个学生都感觉到有责任和义务学习以给其他成员提供帮助。外语课堂上,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布置相应的任务, 让学生们相互合作自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习中学生们彼此依赖相互协商以清楚地获取信息, 同时还要明白无误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这种经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意识。

3.4 进行学习者训练以促进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 学生应该对所学语言有一定的认识, 要让他们知道学习进程及重要性。学生们对学习目标、方法及材料等的了解, 加上课堂决策的参与可以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强 (Dickinson, 1987) 。其次,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在语言学习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应该是课堂活动积极的参与者而不仅仅是听众。他们要选择材料, 制定目标及检测进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对自身的经验和行为所进行的批判性的思考。[6]

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早在1933年就提出了反省性思维的概念, 另一位美国思想家Schon进一步对传统技术理性进行了深刻批判, 坚持认为, 能够促使从业者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 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动以及内隐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 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 使之得以改善。[2]

业内同行早就意识到反思的作用, 并且反思性教学也已成为业内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反思作为影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学习反思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反向思考, 具有自主性、探究性等基本特征。一般认为, 学习反思是学习者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对象, 主动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调控, 是学习者提高自我觉知水平、促进学习能力发展并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顺度。再次, 积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策略即元认知策略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把这种技能培训与授课结合在一起, 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和技巧, 例如, 让学生写学习日记, 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等等。

结论

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努力。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管理能力的同时, 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是中国英语教学界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Arnold, J.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Dickinson, L.Learner Autonomy2:Learner Training for Language Learning[M].Dublin:Authentik.1992.

[3]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Strabourg:Council ofEurope, 1979.

[4]Little, D.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CILT.1990.

[5]McDevitt, B., Learner Autonomy and the need for learn-er training[J].Language Learning.1996, (29) .

[6]程晓堂.论自主学习[J].学科教育, 1999, (9) :32-39.

[7]高吉利.国内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状况分析综述[J].外语教学, 2005, (1) .

[8]刘淑君.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态度的调查.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篇2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景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被激发起来,萌发学习兴趣,认知系统开始运转。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采用讲故事激发学生提问题:孙悟空分西瓜。悟空说:“我分给八戒1/3个西瓜,分给沙师弟2/6个西瓜……“孙悟空的话还未说完,八戒就大叫起来:“猴哥这样分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孙悟空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八戒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少该怎么比较呢?”这样,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心里想提的问题就多了。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其中几个同学叫起来:“这样不公平。”为什么这样做游戏不公平?(因为有的同学离中心近,有的同学离中心远)那应该怎么站才公平?(围成一个圆)为什么?那圆究竟有什么特征?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二)大胆质疑,乐于思考 ,独立自学

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许多教育家都主张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巴班斯基指出:“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当代教育学家沙塔诺夫更强调:“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可见,良好的教学气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营造这种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方能产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首先,每学期刚开学,笔者就把这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包括计划、进度和课时都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一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的学生,在完成相应阶段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水平和爱好,提前向老师提出学习要求。笔者鼓励学生独立自学,实施个别辅导。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他人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 “为什么”,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从而更加积极自主地投入学习。

三、分层指导,灵活训练,使学生善学。

在学生获取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维加工,才能将认识由具体、简单上升为抽象、复杂。应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指导;对中等生,指导他们巩固所学新知识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对于学困生,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识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优等生,应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各自练习,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这样就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3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

四、五年级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道题有3个问题,可采用分层练习: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优等生做第3题。这样一道综合性题目,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适用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水平与学习要求标准,设计行之有效的练习,做到巧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素质。

四、评价分析,内化新知,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注意应让学生对学习上的优点和缺点作自我评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以上步骤后,教师可以可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或小组性的讨论与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这样,学生不仅会释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会使自己的思维进一步深化。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交流情况不失时机、准确又简练的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评价。评价时,应重于肯定、鼓励、引导。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加法算式:5+5+5+5+4相加时,要求把它改写乘法算式,结果大部分学生作出(1)5×4+1(2)5×5-1,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却是做6×4。我高兴地表扬他的大胆创新,同学们却马上反对。这样,同学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同学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几个算式,哪个算式是正确的?哪个最简便?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地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探索 篇3

实验以新课标和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异步教学理论为指导。试验的目标在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异步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验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异步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自学能力。

这个阶段的目标和研究内容:教师掌握异步教学的教学方法,按“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效应”组织教学,初步实现课堂教学的异步化;训练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自学能力,为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打下基础。具体实施分两步。

首先做好实验的准备:实验前,教师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异步教育学》理论,参加异步教学模式的培训。做好学生思想动员:要求学生备齐字典、笔记本、作业本、改错本等学习用具;指导学生掌握“六步学习法"。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取得家长的支持。摸底考查,掌握学情:实验前,要先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解,对他们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记忆分析能力,学习的习惯和态度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了解,建立学情档案。

在做好实验准备后,就进入到了正式实施阶段,这个阶段要做好这几方面工作。

专题研讨,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验中,要不断地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解决,如“明了学情”的途径有哪些?训练前先培养学生的哪些自学能力?“自学提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编写和使用?“启发”和“强化效应”阶段教学中的“讲”和传统教学中的“讲”有什么不同?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为下面铺平道路。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学符号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批、注;能将上述自学符号变成问题,并借助资料解决问题;训练学生会改错,会摘录课文要点,会写学习小结;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除加强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外,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了以下五种基本的学习习惯:遇生字词要养成“学必查”的习惯;读课文要养成“学必问”的习惯,如只要读记叙文,就要问写了什么?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景物?中心怎样?诸如此类的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要思考,探索其结果,养成“学必思”的习惯;对疑难问题要多询问、多讨论,养成“学必议”的习惯;对课文要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写法,养成“学必用”的习惯。这五种习惯在训练阶段要不断强化,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要不断地巩固。

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一个学期,要舍得在在起始阶段花时间、下功夫。教师在认真组织实施异步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会随着对问题的钻研而得到了提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自学能力得到初步的培养;课堂上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中心论”被打破,更多的学习时间还给了学生。

第二阶段:构建异步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

这个阶段的实验目标和研究的内容是:构建起课堂教学异步化教学模式,教师能自如进行“五步”指导,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这一阶段,要严格按照异步教学实验计划安排教学,形成成型的语文异步教学模式:(1)自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编好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要确信80%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基本完成。上好自学课,引导一、二类学生学深学广,给三、四类学生补知识和能力上的缺漏。(2)启发阶段:教师要选好解决共性问题的“突破口”,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思路。对学生进行共性启发时,形式应灵活多样,启发要注重引导学生探求现象背后的原因和产生过程,不能简单地陈述结果。教师的讲,只应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路还应让学生自己走。(3)复习阶段:教师要编好复习提纲,使学生能依据复习提纲,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建立新知识的联系。(4)作业阶段:作业的形式应多样化,对不同程度学生要有不同难度的作业,以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要重视复习课和作业课,复习课也要编好复习提纲,使学生的知识能前后联系起来。作业课要分层次,分成必做和选做两种,学生可依据实际能力和当堂时间选择答题。(5)改错阶段:改错前教师先提出要求,然后学生改错,改错时要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制订解决的办法。(6)小结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形式上可采用:问题小结、图表小结、谈话小结等形式,要引导学生将要点记到笔记本上。

在进行异步化教学时,要继续作好学情调查,注重信息反馈,及时调节教学方法。使“四为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学为主式”和作业的“分层次,有区别,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成为基本要求。

经过第二阶段的教学,教师可以自如进行异步教学,学生也完全适应异步教学的教学结构,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发现问题并寻找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比第一阶段体现得更为充分,不同程度的学生成绩都出现相应的提高。

第三阶段: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去学习

这一阶段要在巩固前两个阶段成果——在实现课堂教学异步化的基础上,重点探索怎样充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化。

首先总结前两阶段的经验与不足,确定本阶段的实验重点与思路。“课堂教学异步化对促进学生学习主体化的研究”的主旨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地去学习,使学生更会学习、更有创新精神。为此,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作为第三阶段实验的重点,确定了引导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和思维创新上具有自主性的实验思路。具体做法如下。

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学生在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后,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这一阶段可让学生编写自学提纲,促使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出提纲的目的和规律,然后把类似的文章交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出自学提纲,老师随时指导、最后全班总结,以后可逐步过渡到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从参考教师的自学提纲到能独自出一份学习提纲,这是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飞跃。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质疑、善质疑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课堂上教师对课堂上敢于质疑权威的学生都给予鼓励,使学生养成“学必问”和“学必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指示方法”这一教学步骤中,要尽量用多样化的手段启发学生,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活跃状态,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启发,或讨论、或点拨、或讲授、或用“体态语”、或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我利用电脑特技,把《水浒》人物和学生的像片剪辑在一起,播放《水浒》人物时,本班学生一身“戎装”的形象和《水浒》英雄形象同时出现,看到自己或同学出现在《水浒》故事中,学生的情绪立刻被调动起来,想象力被激发出来,学生在活跃的思维下,产生出许多富于想象力的见解。学生们在课堂上对鲁达的性格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这使他们对《水浒》中人物有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感受。

在自我学习阶段,可成立学习小组,让同组学生在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下,自主分工,合作完成。如在编“感悟”类美文集时,学生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长,有的收集材料,有的分类整理、有的分析品味、有的汇编成册或以手抄报、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大胆探索、独立思考,不断表现自我、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阶段中,教师灵活运用运用异步教学模式,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服务,课堂教学中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得到的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整体实验效果:从学生方面看,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学生形成了很强的自学能力,学生具有积极的自主创新的意识;学习负担减轻,课余时间增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学生不但在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在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后,促进了其它学科的提高。学生也在作文、演讲、美术、科技创新等竞赛中频频获奖。从教师方面说,实验增强了科研意识,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实验结论:1、实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异步教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会学习,善提问,肯钻研,自主学习意识增强。学生不但能“学会”了,而且“会学”了。同时各类学生的语文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增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篇4

在课堂中,我们也常提倡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让学生们获得学习的快乐,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外,学生们如果不懂得自主学习的话,那么学生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和阻碍.如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潜力则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培养学生们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们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至少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内在条件,就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外在条件,就是学习方法.关于这两点,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去达成.

一、自主学习的内在条件是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习非常有效的内在动力.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们在无压力的状况下是否愿意在课外进行学习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取决于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如果一名学生非常喜欢数学,那么在课外,他也会自主地、想方设法地多看书、多练习,或者看一些有关数学的课外书,如趣味数学等.兴趣促使学习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因为兴趣引导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全身心参与的过程,因为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得到愉悦的身心体验,学习效果自然要好过被外力压迫而进行的学习.

要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关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在没有学习这个知识点之前,学生们并没有三边关系这种概念,只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在上课前,我让学生们判断:如果给你三条小木棒,你能用它们做成一个三角形框架吗?认为可以的请举手.结果大部分的学生都举手,小部分学生没有举手,大概就是已经预习过了的学生.当我拿出三条小木棒演示的时候,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条木棒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学生们充满了惊讶的表情,忽又觉得事实就是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事物,其中所包含的知识以及未知的知识总是会让人眼前一亮,总有那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探索.这样一些可以引起学生们兴趣的知识对于提高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是有些帮助的.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尽量插入一些类似这样的片段,不但可以把学生们的思维引向更深入的知识层面,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们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准备必要的内在条件.

二、自主学习的外在条件是学习方法

学生不但要有学习的兴趣,还必须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外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在课外已经没有了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完全是独立自主的.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依靠学习方法的支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学生们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指导学生们学习方法,可以做到以下几点来实现.

1. 由粗到细地“读”

教学生读就是指导学生们如何阅读课本内容的方法.阅读书本可以先从目录看起,一眼看过就知道每章每节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和前后单元是否有联系.在阅读章节内容的时候可以一边看一边做标记,分清这一节里面所涉及的各种概念和性质等.学会整理和归纳,把知识的先后及因果关系理清.

2. 由少到多地“做”

学生们在阅读了书本或者其他的内容之后,需要做一定的练习进行检测和巩固.比如在预习中阅读了书本上的新内容之后,紧接着就可以把书本上每一小段内容后面的练一练部分的习题做了,这些习题难度不大,都很基础,而且和跟例题几乎一模一样,学生们做起来也不会很困难.在进行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才去做一些难度稍大的练习,并且逐渐增加练习量.练习就是检测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

3. 由浅入深地“想”

学习数学一定要学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把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阅读过程需要思考,解题过程也需要思考,解题后还需要反思.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思考,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如果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懂得思考,那么自主学习就很难深入下去.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只有学生们具备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教师不能强迫学生们去学习,因为那样的学习效果将会很低.教师要从兴趣的培养方面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再从几方面来让学生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课外自愿去学习,并且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跃.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学课程辅导, 2011 (11) .

[2]刘克瑞.浅谈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周刊, 2012 (8) .

如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篇5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正确引导,巧妙疏导,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学习数学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这种独立探索的成功提议,正是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比如:我在教学“分、小加减混合运算”时,首先出示一道即可以用分数计算也可以用小数计算的计算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习作完毕,教师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象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自由提问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既用分数计算,又用小数计算,该怎麽办?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学生们发现象这样的题只可以将小数转化成分数进行计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法要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6

要进行好主体教育,使学生的内在能动性形成并使其自身能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和更新,就必须要从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做起,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主动参与,自主学习。

一、课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创建“参与”的环境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那种“一种脸、一张嘴、一个调、一支笔”的呆板教学模式,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精心备课,并采取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自己吸收消化知识,不是更能提高课堂效果吗?师生双方不是都能达到事半而功倍吗?老师又何苦唾沫飞溅、苦口哑嗓一堂课“填鸭”呢?为什么不做个可爱的导演去组织引导学生自己活动呢?

(二)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保证从容参与

在课堂40分钟内,要交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那么就要切切实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最大限度地安排学生的参与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思、议、说、写。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效果。一般地说,一堂课上每个学生课堂参与的时间应当占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保证每位学生都能从容参与。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主动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

2.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初因,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

二、课外促进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一)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博览群书,对增长学生知识无疑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在教室里放置图书柜,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阅读课外读物。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乐于多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要有目的地读书,将其中优秀的词、句、段摘记。

(二)说

1.演讲。演讲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课堂内外所学的各种知识,都可以在演讲中得以体现。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生在演讲中各尽其能,充分发挥。

2.小广播。每天课间是“学生广播站”的播出时间,自开播以来,投稿者积极踊跃,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广播员也认真对待,并且吸引了很多学生积极争当小广播员。学生的这种态度,确实是广播发挥了作用,也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写

1.三本。即“优秀词、句、段摘抄”本、“读书笔记”本和“优秀文章剪贴”本。其中“优秀词、句、段摘抄”是要求学生把丛书中学到或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或一段文字摘抄下来,学生在读书时间便可完成。“读书笔记”即“读后感”,要求学生把读过文章后心中的感想写出来,既锻炼理解能力,又练习写作能力。“优秀文章剪贴”则是指导学生把好的文章从报纸或杂志上剪下来,贴在一起,从而凑成一本优秀文章小册子。这三种方法各有所长,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

2.日记。把一天中感触最深的事情或自己心中的想法写下来便是日记。我们把最广阔的空间交给学生,在日记里自由发挥。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句,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感想。学生在日记里可以倾诉心里话,这最能体现学生的心理状况,利于师生的沟通,也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钻研与实际操作,我切实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了,语文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既往,继续探索,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通济小学)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篇7

一、树立目标意识, 培养乐学习惯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知之”到“好之”进而“乐之”的过程, 就是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过程。只有“乐之”, 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求知欲, 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和持久性。因此,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首先要确定好准确适度的目标, 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都要体现适度的目标, 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在接受能力上, 使其有一种“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感。要实施分层教学, 就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快乐。因此, 确定目标既不能太高, 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 又不能太低, 让学生感到唾手可得, 而是要让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但又得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能够达到。可以先帮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上制定短期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 使学生通过一周或更短时间的努力后能取得明显的进步, 一个一个小目标地实现。教师还要把握时机对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和理解, 逐步对学习产生成就感。

二、树立自控意识, 培养自觉习惯

锻炼学生坚定的学习意志、顽强的学习毅力和高度的学习自信心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品质保证。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塑造过程, 要经历习惯更新的阵痛、习惯巩固的坚韧和学习失败的考验, 这就要求学生有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和高度的自制力。农村学生, “空巢家庭”多, 监护不到位, 抗干扰能力差, 自觉性更差。因此, 光有明确的目标还不行, 还需要有较强的自控意识, 通过调整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及思想行为, 最大限度地淡化和消除不利因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如学习难度加大, 考试不理想, 面临外界诱惑等, 容易造成注意的分散和兴趣的降低以及学习行为的紊乱。因此, 教学中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和调节, 如用情绪调控、深呼吸、理性升华、自我暗示等方法, 指导学生去克服学习困难, 排除心理障碍, 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

当然, 学生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 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语言行动, 不做干扰学习或不利于学习的事。而农村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可引导学生从小事易事做起, 因为小事易成功, 给人以自信, 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克服大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可用“学而不厌”“学习, 学习再学习”“业精于勤”等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 以此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可要求定期进行自我检查, 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检查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学生间也可以相互监督检查。学生们天天生活在一起, 相互间的情况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教师更了解。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生, 把表扬肯定、关心爱护、耐心辅导与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

三、树立方法意识, 培养自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必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社会在不断发展, 新知识在不断涌现, 仅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把获得知识的方法途径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强调过程教学, 不给学生现成的结论, 而代之以激励、点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新知识, 更要总结积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方法。在实践中, 一方面是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学习等常规性学习方法与习惯的训练。另一方面开展观察习惯、注意习惯、想象习惯、记忆习惯、思维习惯、自主创新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当然, 这些习惯的养成, 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 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 要靠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强制要求和教育诱导相结合的方式使之成为自律和稳定的学习习惯。笔者平时备课时非常注意根据特定的学习内容来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还指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过程进行评价与监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紧紧抓住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策略指导。

当前农村初中大量优秀学生自小学就流向大城镇学校, 而这部分优质生源的流失使农村初中失去自主学习的“领头羊”, 给自主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 充分发挥“潜能生”的作用。可引导他们先读一读 (包括辅助文) , 再想一想 (“小栏目”中的思考题) , 接着写一写 (“知行博客”之类) , 联系实际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这样使学生明白如何入手, 懂得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最后做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而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 所以, 关键是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总结和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自评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它可以及时反馈、准确检验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 不断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 深化自己的感知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创造力, 以提高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 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巩固。同时, 还要引导学生从学习的成败中分析原因, 及时发现和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四、树立创新意识, 培养质疑习惯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课, 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而最高点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 包括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问题提出的角度、练习题的题型等, 都要有利于创新意识和质疑习惯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知识, 另一方面也不要被教师的思维所束缚, 要敢于怀疑, 敢于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给老师提意见、找岔子、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标新立异;激励学生敢提问, 爱提问, 乐探究, 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笔者经常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个性见解”。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时, 总是耐心地讲解, 直到他们弄懂为止, 从不因这个学生“爱钻牛角尖”而不予理睬。当学生对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时, 总是表扬这些同学敢于大胆思考, 号召大家向这些同学学习, 使课堂充满创造性的生机与活力。例如讲解“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时, 有学生认为, 有些个体、私营经济制售伪劣假冒产品, 唯利是图, 不顾消费者的利益, 应该不允许其存在。针对学生的这种认识, 笔者带领学生分别参观了校门边的个体理发店、书店、药店、自行车修理部等。接着展开讨论, 提高了思想认识, 认为非公有制经济对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灵活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口、眼、脑等感官的协同作用, 新知识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更生动, 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增强。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初探 篇8

1.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目标的宏观调控

下, 在教师指导下, 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反思, 发展自身主体性的学习过程。

2. 学生在课堂上围绕学习目标积极主动、高效参与的学习活动, 就是自主学习。

3. 学生结合自身原有经验, 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 积

极地进行有效的“输入—内化—输出”的训练活动, 就是自主学习。

二、教学实践

1. 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不断地认识与理解新课程改革、学生学习管理、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师角色任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 教师应该逐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形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 以正确的教学观念为指导进行教学, 可以避免教学行为的偏失。

2. 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该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各学习阶段的要求与任务, 从而促使他们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

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其中学习态度方面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做到认真、主动、坚持;学习习惯方面笔者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参与课堂讨论, 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习方法方面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 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 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任务阶段化。第一阶段, 笔者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课堂学习行为, 引导学生了解做任何事, 尤其是学习活动, 必须遵循相应的规则。第二阶段, 笔者要求学生养成课堂提问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引导他们通过思考梳理已学语言知识, 形成学习方法。第三阶段, 笔者要求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每一阶段笔者均要求学生围绕学习任务, 自主确立目标, 拟定计划, 开展活动, 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与评价。

3. 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应努力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 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1) 充分相信学生、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和决心。

(2) 在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兴趣与爱好、学习习惯以及已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制订学习目标与计划, 选择学习材料, 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方式, 尽可能让课堂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建立联系。

(3) 在课堂教学中,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促使他们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实践已学知识, 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 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从而帮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4) 在课堂教学中, 向学生呈现课时学习目标, 规范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反馈和评价。

(5) 有效地设计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思考、分析与解决教师所设计的问题, 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索。

(6)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考题, 从而促使他们反复研读教材文本, 巩固已学语言知识。

(7)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进步成功。

4. 创设机制,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长效推进

(1) 每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 让他们进行学习总结, 开展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内互相评价, 使学生积极反思, 取长补短。

(2) 每月根据每周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结果以及课堂上单项能手等获得次数, 对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奖励。

(3) 要求学习小组帮助在前一阶段任务完成不好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体会

成才视野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 篇9

一、当代中学生的思想现状

班主任是除了家长以外最靠近中学生, 最能掌握他们心理生理特点的人。他们是学校工作目标的实施者, 也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主任工作联系着学生、学校和家庭, 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家长社会对学校的评价, 更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因此, 中学班主任要善于学习, 准确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激烈竞争的社会大环境中, 作为一个特定群体, 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心理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据一项社会调查显示, 当今中学生思想现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人生观走向多元。现在的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也很明显地暴露出他们心态的多层面、盲目性和多变性。在部分学生身上, 拜金主义的人生观、利己主义的世界观在日常行为中时有表现, 易于接受正面教育, 但教育成果又不易于巩固, 可塑性强。二是行为习惯自由化。现在的中学生在观念上前卫开放, 头脑里知道怎么做, 但在付诸行动时, 又常常说一套做一套, 比如他们也懂得孝敬父母、分担家务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但当家长要求他们去做时, 却表现出懒散和不负责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 对遵守纪律的理念并不反对, 但在课后却又自由散漫, 无拘无束。三是个性发展崇尚独立。当今的中学生崇尚创新, 善于表现自我, 衣着追求时尚名牌, 对网络语言驾轻就熟, 处处体现潮人特征。但是在思想深处, 他们的依赖性特别强烈, 有的学生衣服都不会洗, 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他们虽然十分叛逆, 追求张扬个性, 但没有独立的生活、学习习惯, 独立判断、思考的自主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

二、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是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 信息、观念、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能否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于青少年是否具有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1) 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是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集中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是人生的阶段性任务。在这段时间里, 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 不但决定学习效率的高低, 而且对一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深刻影响。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 老师开展注入式的教学, 满足于照本宣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完全是被动式参与, 能否快速消化吸收, 全凭学生的智商和兴趣, 日积月累,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学习方式熏陶下渐渐弱化。缺少自主意识, 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完全是一种奢望, 而帮助学生确立自主意识, 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参与欲望, 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 通过自主意识带动自主学习, 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转换。

(2) 培养中学生自主意识是为未来走向社会打基础。学校学习生活在人的一生中毕竟是阶段性任务, 每个人更精彩的篇章是在走向社会以后。但培养自主意识应及早进行, 并不要到成人以后, 中学时期学生心理不稳定, 思想可塑性强, 易受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 这时候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正当其时。在学生时代培养良好的自主意识, 遇到大是大非, 就能游刃有余, 从容应对;碰到艰难险阻, 也能辨明方向, 攻坚克难。有了自主意识, 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对人的一生大有裨益。

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路径

新的《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求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完善青少年健康向上的人格。那么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确立培养目标, 制订行动计划。确立培养目标, 就是班主任接手某个班级以后,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 确立一个总的培养目标, 定下整个班级大的基调和氛围, 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大胆张扬个性, 做到从心所欲不逾规。确立培养目标后, 就着手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 安排时间节点和计划, 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让培养目标更有操作性和约束力, 而不仅仅是一时的心血来潮。

(2)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教学活动中, 在教师眼里, 学生是孩子, 是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完全处于我讲你听的从属地位。老师高高在上, 以经验者自居, 无形中矮化了学生, 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参与意识, 学习过程单调枯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改变教师独大的局面, 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 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唤醒他们的自主意识, 让学习过程充满快乐。

(3) 培养自主学习、独立生活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 它能载着你走向成功, 也能牵着你滑向失败。根据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 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 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将使人终身受益。班主任在学校要与任课老师一起, 从每一堂课、每一个细节入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此外, 班主任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 比如野炊、大扫除、主题实践活动等等, 使学生亲身体验独立生活的乐趣, 并通过家访等形式, 敦促家长打破“成绩就是一切”的思维, 把学生培养成自主意识强、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合格人才。

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篇10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展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摈弃那种“教师是权威”的心态,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积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从无兴趣、被动地学到有兴趣、主动地学,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他们被束缚在教师、教材及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变成只听不说的“哑巴”,创造性和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及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机会。这对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在讲有关秦朝的“朝议制度”时,笔者让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朝议”,对秦朝到底应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进行辩论。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有人争当秦始皇;有人争当李斯;还有人争当王绾等。这一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们在多方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加深了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应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学生能看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要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自学。教师既可让学生尝试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发展可能性进行大胆的推理和假设, 并通过与之相类似历史事件的对比提出问题。如,倘若甲午战争中国获胜,又该如何评价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如果袁世凯不告密, 戊戌变法运动还会失败吗? 又可让学生转换一下角色,动手设计一些练习题。这不仅是对学生创造力开发的有益尝试, 而且可以加深他们对教师或命题者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设计练习题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将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予以适当的改造,然后再独立进行设计,要尽量突出其趣味性、开放性与创新性。

四、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

上一篇:环境智能传感系统研制下一篇:法律进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