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践活动化学教学

2024-05-12

初中实践活动化学教学(精选十篇)

初中实践活动化学教学 篇1

一、激发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

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初中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兴趣爱好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效率和水平, 首先, 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的兴趣, 让初中学生愿意主动参与进初中化学的课堂学习中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水平。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理正是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为核心, 围绕初中学生兴趣爱好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学融入, 充分尊重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自主权利,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并且积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这一优秀特点来辅助初中化学的教学, 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初中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 性格比较活泼好动,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 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入设计, 有效地激发和吸引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苏教版初中三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双氧水的氧气分离》这一化学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 双氧水在初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中非常常见, 初中学生可以非常容易的找到原材料来做实验活动。

二、拓展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视野

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整合可以有效地拓展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视野, 拓宽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涉猎范围, 增加初中学生的初中化学知识的积累量, 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和水平。对于初中学生而言, 初中化学书本中所能承载的化学知识内容毕竟是有限的, 而化学知识是无限的, 因此, 初中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化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增加自身的化学知识积累量和拓宽学习的视野, 就必须增加自身课外化学学习的机会。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初中学生达到这一学习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是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承载形式, 通过做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将初中化学知识巧妙地融合在实践活动中, 让初中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自身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并且不断地拓展自身化学学习的视野和知识的涉猎范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学习更多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所无法企及的化学知识。以苏教版初中二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碳元素的燃烧反应》这一化学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碳是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化学元素,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给初中学生组织一个以“碳元素的燃烧反应现象是什么?”的综合实践活动, 让初中学生自主在实践活动中自主实验、观察、记录、总结, 从而得出结论, 并且拓展自身在书本中所无法学习到的知识点。

三、丰富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整合可以有效地丰富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 缓解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压力, 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和能力。传统的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 这种学习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初中学生及时学习和巩固初中化学书本中的化学知识点, 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初中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知识学科, 因此,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也同样非常重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它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 通过实验, 学生可以获得并检验化学知识, 形成比较熟练的技能, 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 激发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人们对化学实验教育功能的深入研究, 实验对于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推动情感和意志的升华, 以及科学方法教育等各方面都有其特有的功能。初中化学教师应当积极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来丰富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 为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注入新鲜元素,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以苏教版初中二年级化学教科书中的《木炭对于氧化铜的还原反应》这一化学知识点的教学为例, 氧化铜在高温的环境下与木炭能够进行化学反应, 反应完成后氧化铜能够产生纯铜与二氧化碳这两种基本生成物, 初中化学知识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活动的辅助和支持, 初中学生只有在真正地进行化学实验活动的实践学习中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巩固自身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综上所述, 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初中学生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拓展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视野以及丰富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 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和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整合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从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化学学习视野的拓展以及化学学习的方式的丰富进行分析探究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帮助作用。

初中化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2

江苏省睢宁县黄圩中学刘宏亮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化学教学时要重视化学实践活动。重视化学实践活动教学,不仅是化学学科的要求,而且是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化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找出一条既符合新课改要求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化学实践活动教学之路,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实践活动方式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具有启蒙性质的学科,具有自身的显著特点,那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与生产和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时要重视化学实践活动,中学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和修养,以适应今后的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需求的多样性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我们使用的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与以往相比新增了八个学生实验,江苏省各市在中考中增加了理化生实验考查等等,都体现了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落实。重视化学实践活动教学不仅是化学学科特点的要求,而且是学生终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化学教师除了要重视化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外,还要潜心研究开展化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下面是我在初中化学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化学实践活动教学要立足教材,形式多样。初中化学教材为我们安排了相当多的化学实践活动,教材安排的学生实验是学生最主要的化学实践活动,也是教师进行化学实践活动教学最主要的内容,化学教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化学教师要注意多为学生创造自己动手的机会,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尽量减少单个实验小组的人数,避免出现一个人做,几个人看的场面。教师应在学生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中精心指导,实验后及时总结。对于教材章节后众多的化学实践活动习题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有的采取课堂小组讨论,相互补充,教师归纳的形式当堂完成。对于那些知识面较广,单用课本知识无法完成,课内也没有时间完成的实践活动,就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或走出校门踏入社会,进行参观、采访、咨询、调查,然后以小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将优秀的化学小论文或调查报告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内,或将优秀论文在课堂上念给同学听,特别优秀的论文可向学校推荐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栏内甚至向报刊推荐。在化学实践活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安排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如在学完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我就安排了学生利用家中的玻璃杯、酒瓶、筷子、汤匙、以及食盐、蔗糖、水等,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倾倒的操作练习。学习了气体的收集方法之后,我让每个学生在周一上学时送给我一件特殊礼物:一瓶你家客厅里面的空气。学习了二氧化碳的知识后,我给了学生一个配方,让学生用几种家庭常见物质自制汽水。

2、化学实践活动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家里都有耕地,夏收的时候我要求学生向各自的家长宣传禁止焚烧秸秆的好处,学生们宣传很是卖力,回校纷纷告诉我说他们的家长没有焚烧秸秆。一场大暴雨过后,学生们发现河里的水变成了酱油色,鱼儿浮在了水面上,有不少已死掉了。我就抓住这个现象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活动。针对这次调查活动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河中的污水从哪儿来?(2)这些污水是如何产生的?(3)对此现象你有何看法和建议?学生们通过采访家长、小组交流讨论和自己的独立思考完成了各自的调查报告。此外,我还对农村生活中的农药、化肥对水的污染问题,农村由于没有垃圾集中处理措施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活动。

3、实践活动让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觉到我行、我能行、我也行,自信心明显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当学生的化学小论文被老师打印出来张贴在学习园地,或被老师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念给同学听的时候;当学生自制的冷却剂在炎炎夏日将两块厚木板冻在一起,受到老师表扬的时候;当学生把自家客厅里的空气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被老师郑重接受的时候;学生心中肯定会产生成功感、自豪感和被尊重感,会觉得化学好有意思,好有用处,也挺好学。

4、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教材中的活动大多采用研究小组的形式完成,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必须

相互协同才能完成任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必然要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增强了社会交往能力。

5、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生学会自制豆腐后,有的学生向豆腐中加入食用色素,制成了彩色豆腐。

6、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调查河中污水来源的实践活动,学生就体会到环境保护是一个充满挑战,需要全社会成员长时间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大家都知道秸秆还田的好处,也知道秸秆可制成燃料气等利用措施。经过调查走访学生们知道了本地的收割机不具备将秸秆粉碎的功能,若将长秸秆留在田里,就会影响下一季的耕种。农村现在已基本不用秸秆作燃料,附近又没有回收秸秆的企业,就是把秸秆运回家堆放最终还是烂掉,白白搭上运费和人工。政府严令禁烧,处罚严厉,农民只好选择就近把秸秆丢在田间地头的沟中,秸秆腐烂产生臭水,随雨水进入河道,造成了更大范围的污染。同学们在调查报告中提出了诸多的解决方案和看法,大多数学生认为政府对秸秆不能只是禁烧就完事,还要有相关的配套措施,承担起相关责任,比如向农民提供可将秸秆粉碎的新型收割机,把秸秆还田。以村为单位将秸秆集中后由政府负责处理。

7、实践活动也逼迫化学教师更新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改的滚滚洪流中。既锤炼了学生,也充实了自己,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8、实践活动教学中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做到组 织严密,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相互监督。对于一些需要走出校门的调查与研究活动,最好由教师亲自带队进行。对每一次的实践活动,教师都要让学生及时总结交流,积累经验,对不完善的地方师生共同讨论找出解决措施,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不能不了了之。要注意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因为一句激励的话,一句赞美之词,一个鼓励的表情或动作,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和自豪,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和创新的灵感,甚至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

总之,重视化学实践活动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需要,是学生长远发展和终生学习的需求,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找出一条既符合新教材内容要求又具有自己特色的化学实践活动教学之路,为国

初中实践活动化学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开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215-02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的应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索的兴趣,是学生可以深入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提高,也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

一、传统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些学生与家长都有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化学这门学科知识一门副科,远没有语文、数学、英语重要,所以没必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进行化学的学习,不需要深入地对一些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只要明白教材内容中一些的化学知识,就可以在考试中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成绩,而把多余的时间进行三门主课的学习。这样错误的认知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中普遍兴趣较低,消极地对待所参与的化学实验,这样学生的化学成绩与实践能力不能获得显著地提升。在化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进行化学问题的探究有可能会耽误化学学习的时间,或者担心即使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实践,学生也难以从中吸收足够的知识,因此忽略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赋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性,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化学的学习中。

二、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应用的优越性

1、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探究式教学主要应用在课堂,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扮演一种引导者的角色。在初中化学课堂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这样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吸收。化学这么学科中包含了许多具有一定抽象性的知识点以及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化学现象,这就对初中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在成一定的阻碍作用。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探究式教学中如果学生发现依靠自己的能力无法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时,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或者同学彼此之间可以进行讨论,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一个难题的解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是学生可以进一步的参与到对问题的探究中。化学教学中有许多实验操作,然而在传统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实验结果不理想,而且实验过程中一些学生不能通过有效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使学生的兴趣降低。在探究式教学中,赋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性,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会走动观察,发现同学的操作出现问题,会及时的提醒,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帮助,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从而提高的教学效率。因此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2、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思考探究,这样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有积极地作用,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毕竟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总会在探究中出现差错,几个人一起进行讨论有助于探究效率的提升,当然如果遇到难题也可以寻求化学教师的帮助,通过教师的提醒,使学生可以获得清楚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的解决所探究的难题。无论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学互相讨论,还是向老师寻求帮助等方式,学生都可以有效的解决难题,难题的解决有助于学生获得成就感,使学生感觉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增强了学生对难题解决的的信心,点燃了学生对探究难题的热情,这样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显著地提升。因此,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提高。

三、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应用的一些建议

1、创设适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问题探究。想要成功地将探究式教学与初中化学有效的融合,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关键,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探究,情境源于生活,而且化学与生活也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情境教学与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着相通性,所以在化学课堂开展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学有助于探究式教学的开展。所以教师需要进行问题的创设,教师在进行问题创设之前,需要对学生的整体化学知识基础进行深入的调查,观察学生的整体水平划定一个范围,然后根据这一范围进行问题的创设,因为如果创设的问题难度较大,那么对学生在进行探究时造成阻碍,导致学生及时通过彼此之间的讨论交流也难以得出贴近的答案,逐渐消磨学生的兴趣或者使学生失去进难题进行探究的信心,而且还会对教学的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如果传射的提起难度较低,学生可以通过短暂的思考就可以得到贴近的答案,这样就没有达到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效果,让学生感觉太简单没意义,从而失去了继续探究的兴趣。因此,驾驶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使成功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2、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或者实验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必不可少。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月学生之间的互通过少,容易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沉闷的教学气氛容易导致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使学生的知识吸收效率下降。在进行探究性化学实验中,初中生这个年龄阶段,总会出现疏漏,而且在实验中一个小小的疏漏就可能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的操作中的不足,使教师可以及时帮学生加以改进,这样有助于学生可以成功的进行实验的探究。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的应用,可以改进传统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以及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的实践中等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从而提高的教学效率,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更加容易地解决难题,难题的解决给学生带来的极大的动力,促使学生可以对更多的难题进行探究,通过不断地问题的探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探究式教师的应用,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精心进行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有助于探究式教学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肖燕.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开展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8):178-178,179.

初中实践活动化学教学 篇4

一、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课程, 应该对化学比较好奇, 兴趣也很浓厚。但初中化学需识记的内容比较多, 基本概念、元素符号和化学用语比较多, 这些复杂的英文符合, 让很多同学很头痛, 加上初中的学生自制力较差, 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就会降低, 甚至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初中学生喜欢动手, 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建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 发动学生利用蜡烛、铁丝、小药瓶等开展小制作活动。例如, 学习了燃点以后, 组织学生做“玻璃棒点灯”、“烧不焦手帕”等实验。通过开展活动, 让化学实验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 让学生消除对化学的畏难情绪, 使学生感到化学是有趣的课程, 同时使智力和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各种能力

相对于课堂教学, 化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 组织形式更灵活, 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是在化学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 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用简洁的语言做做观察记录, 并得出结论。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让学生了解实验仪器的名称、形状、操作原理和用途, 能掌握初步的仪器操作技能, 独立完成一般性的实验。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观察现象, 并通过适当的推理和判断, 对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能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 解决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并通过简单的实验解决问题。

三、化学实践活动的类型及应用

化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 其类型主要有两个:化学实验和化学课外活动。

(一) 化学实验

初中化学教育既要传授学生化学知识,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 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化学实验。一是明确化学实验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操作过程以学生为主, 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实验, 才能清晰了解实验各环节的顺序, 及每一环节对相关知识的运用情况等。比如, 为了促使学生对化学材料的“量”的概念,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称量实验, 称一量杯水的量、称一个砝码的量等。二是在化学实验中, 注意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比如, 在做实验时, 如果用到液体状的化学药剂, 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 用滴管滴加接近刻度时, 要慢慢滴加, 并且保持液体凹液面与眼睛在同一水平线, 要在反复操作中形成实验习惯。学生一旦具备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中的事故必然会减少, 而且实验能力会相应增强。

(二)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途径, 在各门课程中均强调了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并重视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设立化学兴趣小组, 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办化学墙报、抄写化学知识手抄报、利用化学反应表演化学魔术、旧物利用自制化学仪器等, 也可以把学生的课外活动放在化工厂等企业,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了解化工厂工作程序, 每一程序用了那些化学知识等。如在教学“磷”的特性时, 让学生观察火柴的点燃过程, 火柴盒侧面和火柴头的磨擦起火, 那么火柴盒侧面和火柴头的成分是什么呢, 为什么能起火呢?带着这些问题, 组织学生参观火柴厂, 请火柴厂的师傅给学生讲讲起火的原因, 学生终于明白了火柴盒侧面所涂物质是三硫化二锑和红磷等混合物, 火柴头上的物质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 通过几个化学反应, 发生起火现象。在化学课外活动中, 学生既能学到化学知识, 体会化学反应的神奇, 也能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力量和创业精神, 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 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在化学实践活动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化学实践活动不是完全由学生自由组织, 自由探索, 这样往往达不到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指导有利于化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 而且教师的指导可以及时解决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一是教师要制订详细的、可操作的实验目标和实验计划, 采取有效的指导方法, 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二是教师要全程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 把握有利时机, 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保持学生的参与热情。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化学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掌握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学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 丰富化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提高课外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摘要:化学实践活动是满足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和化学课外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化学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技能,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践活动,初中化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向虎.范例教学在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3 (04) .

[2]史胜.怎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数理化学习, 2011 (01) .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篇5

摘 要:化学概念在每节课都要会涉及到,化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事物反应形式和变化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理论体系性。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的学习,能真正地掌握住化学知识的精髓,必须从对化学概念深刻的理解,牢固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对化学概念进行应用。准确到位、多角度剖析概念内涵和外延;利用语言的准确性,精准捕捉概念易混靶向点;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绎解析概念本质;用直观法突破概念教学重点,让难点层层剥落。

关键词:化学概念 教学 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c)-0172-02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化学概念掌握不到位会对化学知识的精准把握产生阻力。学生解题出错,多是在化学概念的精准把握与灵活地运用上。如何让化学概念课不流于形式化,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课的学习中,厘清重难点,有针对性地突破。关于初三化学概念课的教学反刍

1.1 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果基本的概念没有掌握住的话,那么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牵绊,学习就会受阻。可见,学生基本概念的牢固掌握,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突破化学概念重难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牢固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尝试,势在必行!然而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化学概念的强调,教材概念语言组织不够严密。在概念教学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必须反复强调,对比总结。

1.2 初三学生对化学术语掌握不熟练,懒于探究区别近似概念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感觉,尤其是化学概念中存在一些描述性材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就对化学概念的学习产生畏惧,误认为化学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理科。但由于一些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词意相近实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正确地把握运用。初中化学概念课教学现状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化学能力的前提。对于化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概念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普遍欠缺那种一丝不苟的冶学态度,更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的习惯。目前,由于初三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张,对于概念多数师生在挖掘深度上欠缺。通过概念“打眼点”,去把握概念的精髓还是缺乏力度的。

2.1 课堂上概念教学剖析方法欠妥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课上,对于概念突破方法选择的不适当,造成对概念教学剖析不深入。初中生能对周围的事物形成初步的认识,对自然科学方面高度概括的概念性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更系统地归纳,较严密地接受科学概念观念。他们对实验性操作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概念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概念教学实施时应当充当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不能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2.2 实践中概念教学未做到“以生为本”

初三课程学习的内容与深度,随课程总数增加而增多,但都突出了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必须善于对知识的自己积累。老师在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与化学知识内容掌握的准确性上大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原理与公式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实际的简单的应用。大多数学生的依赖性较强,遇到难于理解的概念,存在机械掌握一一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重复记忆就能够轻松应付。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对化学失去了兴趣,对于概念也就产生了厌烦,不愿、不能准确的记忆和运用。

2.3 僵化的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融会贯通

初中生独立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但教师普遍存在让学生对概念死记硬背的现象,对概念学习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关注不够。以至于学生脱离开课堂遇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融会贯通。

初三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一定的加强,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应有的耐心与定力,不能把握住自己。老师关注不够就会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偏离概念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化学概念的掌握。需要加大力度克服学生依赖性与被动性,培养初三学生的自觉性,明确学习目标,能够主动地深入学习。厘清化学概念教学重点,靶向难点突破

初中化学概念共有200来个,这些概念可以分为几大类,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易混的概念区分开,牢记并能做到灵活运用。对重难点的突破,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概念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概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初中化学课概念时,对概念课重难点突破的教学方式,需要 因“概念”而异。

3.1 准确到位、多角度剖析概念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形成,多数是从大量的同类事物具体例证中概括发现的某事物的共性的过程。教师对化学概念的讲解时,需要在对概念深刻含义的理解上,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个化学概念都有各自的关键词,教师需要对化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到概念中的关键词,便于学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概念教学准确到位才能深入到化学概念的实质,多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学生读透抓住化学概念的精要。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需要全面,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灵活地运用,才能将化学概念真正地掌握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剖析、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领会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如,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中所产生的不同颜色,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概念。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巧,形成概念。如概念“催化剂”学生在理解“改变”一词时,存在片面性,理解为只有加快。笔者在突破这一概念中的两个词“改变”和“不变”,帮学生深入揭示关键词―― 不仅包括加快,还包括减慢;其中的“不变”,不仅包括质量的不变,也包括化学性质的不变。笔者让学生实验一组,做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加快速率实验;实验二组,做负催化剂减慢速率的实验演示;实验三组,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残留固体进行溶解、过滤并烘干二氧化锰,让学生彻底理解“改变”和“不变”两个词意。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学生误解为氧气,笔者在教学中,对概念中的氧,帮学生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氧气,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笔者对概念进行多方法剖析,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靶向概念含义实质,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3.2 利用语言的准确性,精准捕捉概念易混靶向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有的比较相近,容易造成学生因不能准确的比较而造成混淆。对于这些易混淆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认真的比较,慧眼区分,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准确捕捉到语言表达上的易混点。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学习这一课时,有两个易混的概念就是“氧化物”和“含氧的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应强调两点:第一,必须是两种元素组成;第二,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才叫氧化物。像氯酸钾(KCIO3,)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它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在“氧化物”的概念上,有些同学会误解为“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了突破概念重难点,让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给出氧化物的定义并分析:“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为了绕过学生能够准确捕捉到概念之间的易混点,笔者趁机提出问题:“是不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叫做氧化物?”,为学生留白比较“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者之间的异同。共同点:(1)都含有氧元素,都是化合物。(2)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注意到易混点是: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H2O,CO2,CO。而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注意: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超过了“氧化物”的范畴。举例:H2O,CuO,KCIO3,HNO3。由此可以看出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是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但它们都是化合物。

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比较高度类似的概念,突破的概念教学重点的方法是,抓牢概念自身特点,及时比较发现概念间易混点。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概念的内涵,在复杂多变的化学概念学习之中才能屹立不倒。

3.3 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绎解析概念本质

不少化学概念的形成源于实验,需要将概念还原到实验中,实验可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维,透过有趣的实验现象理解化学概念的实质。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自觉对概念作出正确的推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如,初三化学教材的绪言部分,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对于初学者而言,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洞悉概念本质。如“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变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水,再如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学生自然总结出整个变化的本质―― 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 的物质。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质的变生成新物化叫物理变化。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3.4 用直观法突破概念教学重点,让难点层层剥落

在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理解困难,单靠语言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难点。必然会形成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为突破概念教学难题,选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化难为易,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理解掌 握化学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要强调以人为本,初中生的思维仍然是以直观为主。较微观的化学概念学习可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如:原子、分子的结构,这些微观粒子学生难以想象的。借助模型演示的形象和直观性,在理解原子、分子的概念会很轻松。不少同学错误认为“分子就一定会比原子大”,为突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难点,笔者借助多媒体直观教学法,将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给学生:在化学反应时,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突出本质,突破概念教学重难点。

总之,概念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初中生学习特点,分析他们对概念接受的难以程度,变换教学手段,突破化学概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能动思维理解化学概念的实质。不同的概念,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以上四种方法在概念教学中普遍用到,各有特点,并且有时还可将几种方法一起连用,达到最佳效果。易混的重要的化学概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帮助学生对化学概念的再现与升华。

参文考献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篇6

1 正确认识化学实验课探究活动的重要性

科学探究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支持下,学生自己将科学家的试验过程进行再一次演绎,从而获得相应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这对于学生对科学实验过程的体验,对科学方法的理解,以及科学观念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科学精神。在中小学课程中,探究活动已成为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科学设计以及完成好化学实验课程上的探究活动,是初中生学好化学课的重要一环。探究活动是人类探究自然的本能,更是养成终身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化学本来就是一门始终贯穿着探究的学科,它可以为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围绕着不同的设想,人们可以制订相应计划,通过开展实验与收集实验数据,来验证所学知识,并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总结与反思,进一步巩固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假设与猜想,这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重要方式。相对于探究的结果,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探究活动本身更应该受到重视,探究活动开展得好,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受才会更深刻,探究能力的锻炼才会更加到位,于学生的成长更为有利。

2 注重过程设计,实践探究活动

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探究活动 作为化学实验活动的重要手段,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教授。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给学生以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并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活动模式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进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或验证假设。探究活动的设计来源于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的进行,让学生自己亲自经历问题的解决,从而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

坚持以书本为主,丰富探究活动 化学作为以探究为主的学科,其可供开展的探究活动十分丰富,许多课堂上可以做的实验以及在家里就可以做的实验都是不错的选择。如水的净化方法与过程、蜡烛的燃烧、pH纸对溶液酸碱度的测试、配制相关要求的溶液等,都可以在课堂上由学生自主完成。除了这些可以完全由学生来进行的探究活动外,部分实验可以由教师带着部分学生一起做实验,让其他学生从中看到实验过程,如探究酸碱的性质,探究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条件,探究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探究质量在化学变化中的改变等。当学生能够掌握技巧以后,可以进行实验分组,给学生独立动手机会。

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从课堂拓展到家庭和社会,如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空气质量报告,观察日常用品的锈蚀,自制酸碱测试纸,参观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工厂等,将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会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更懂得学习化学等知识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中,激发学好化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当然,化学实验的探究活动设计,要尽可能地保持其开放性和探究趣味性,并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愿意去做探究。

围绕问题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范例 在化学实验课程中,有很多可以设计为探究活动,下面,笔者将通过举例来说明,并就其如何提升学生的水平进行分析。

范例1:蜡烛的燃烧探究活动

【问题】蜡烛的物质组成是什么?具有哪些性质?蜡烛的燃烧会产生哪些变化?燃烧时及燃烧后的黑烟与白烟分别代表了什么?

【假设】蜡烛是由蜡和灯芯构成,其在燃烧时会熔化,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白烟的出现是因为二氧化碳。

【探究】探究实验之前,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假设,由此确定实验中自己验证的问题。实验所用的蜡烛由学生自己从家带来,实验开始,教师引导学生开动所有的感官,认真观察蜡烛燃烧前、燃烧中以及燃烧后的情况。在观察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观察方法和现象描述、设计探究实验、结论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探究实验结束以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做好探究实验报告的总结撰写。

【结论】蜡烛的成份是棉线和石蜡,其物理性质是比水轻、硬度小,在水里不溶解。在燃烧时会发生变化,有的会生成水和石灰水等物质,有的则不会。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其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学生都对此进行细致观察,对观察的三步曲以及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当然,很多学生对燃烧中产生的碳也就是黑烟的成分不清楚。

【评述】作为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第一次探究活动,蜡烛的燃烧所涉及的知识比较少,也相对简单,但它在学生的整个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如何组织、进行探究活动,会给学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对于他们掌握探究方法,产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以及从中获得科学实验的价值观,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通过这样的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物质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并对探究活动开展全过程有了直观感受。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按照这样的一个过程自主进行。

范例2:酸碱主要性质的探究

酸与碱是整个初中化学知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贯穿整个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酸与碱,如食用的醋含有的醋酸、石灰水含有的氢氧化钙,都是常见的酸与碱的成分。

【问题】酸与碱如何区分?各有什么特性?

【分析】从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两个方面来区分酸与碱,其中物理特性通过观察来实现,化学特性则通过酸、碱与酸碱指示剂、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等物质的反应实验来实现。

【探究】按照预先设定的化学实验,学生认真细致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酸碱其拥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和类似的化学特性,酸与碱有着不同的化学特性。

【讨论】在探究活动的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中发现的酸与碱的特性进行总结,启发学生从二者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即不同的酸,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但不同的碱,其结构是不相同的。正因为如此,不同的酸或者不同的碱的结构基本差不多,因此,其化学特性差不多;但酸与碱的结构是不一样的,因此,酸与碱有着不同的化学特性。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探究活动的效果,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开展合作性质的探究活动。同时,由于使用到的器具与材料具有一定的成本,要引导学生形成节约、精细操作等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

探究活动作为初中化学实验课的重要部分,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应该从提问题开始,以课本知识为重点,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不断地提升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岩.新课程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

[2]凌萍.初中化学中对比探究实验教学的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0.

[3]唐友喜.化学实验合理分组 发挥主体探究作用[J].理科考试研究,2013(8):69-70.

初中实践活动化学教学 篇7

教师在化学教学设计中要将目标定位在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将学生从死记硬背、被动应付、呆板训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真正体现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化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特点, 积极为学生营造适合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 结合现实生活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所掌握的课本知识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将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前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整个一节课的过程体现出来, 但无需每个环节都一一呈现。应突出教学的“三维目标”;突出教材的知识点、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突出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突出多媒体和教学用具的正确规范使用和目标反馈练习;突出教学活动的设计。

二、关注“三维目标”实现, 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在以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促进学生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与化学技能的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化学知识的方法, 拓展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视野与空间, 让学生学会与掌握更多更丰富的化学知识, 最终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科学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三者的关系。传统的教学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片面与过分地追求, 忽视了化学教学的过程与教学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与学习化学的价值观目标。教师讲、学生听成为了课堂的主流,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了教学上的交流互动, 课堂沉寂、教学乏味、方法机械,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 在重视对学生知识与能力教学的同时, 要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比如:在探究“水的组成”的活动中, 对于活动的思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①对水资源的重要性作充分的展示, 在此基础上引入探究学习的内容同“水的组成”;②要求学生对水的组成提出质疑和猜想;③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操作, 并将整个现象和全部数据记录下来;④运用物理和数学的相关知识对全部数据进行处理, 得出水分子的构成情况;⑤对探究的现象运用原子、分子、元素等概念进行科学解释;⑥汇总实验探究情况, 并交流讨论形成结论。实验探究表明这种设计非常有效, 使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 而且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强。

三、转变化学学习方式, 培养提高探究能力

转变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受动性、客体性和依赖性为能动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要促进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不断地发展与提升。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参与, 只有主动、独立地探究学习才能深刻地消化、理解与掌握化学知识。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了深刻的过程体验, 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情感都会因此得到转变与升华。这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 对于如何设计“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课题, 笔者根据本地的情况分析, 学生感到比较陌生的是“水资源缺乏这一内容, 但他们有深刻体会的是水资源的污染”。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四个自主学习课题:①原汤家乡水资源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②水资源污染与本地经济发展分析与研究;③给政府部门的一封建议信:采取切实措施, 有效控制和杜绝水资源污染;④倡议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 保护水资源, 节约用水。对水资源的匮乏可以利用报告会结合观看视频资料等方式进行。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 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点评, 学生有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 学会了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转变, 使他们更高效、更牢固地掌握了化学知识。

四、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优化化学课程资源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地存在。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究, 获取相关的化学知识和经验, 丰富和优化化学课程资源。从多角度审视这些课程资源, 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在让学生充分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比如:①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进行收集并比较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②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有哪几种灭火的方法, “鬼火”、“天火”等自然现象是怎么回事;③木板燃烧后灰烬的质量为何比木柴少, 以此研究化学变化后所发生的质量变化;④“西气东输”、有效利用农村沼气、简单区别常见的化学纤维;⑤如何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调查胃酸病人用药情况, 如何去除水垢。诸如此类, 这些生产生活中的课程资源, 教师应多加开发, 这样不但将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了起来, 学生的化学视野和化学知识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拓宽, 并且还增强了学生的生态环境意识。

五、重视其他学科联系,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策略 篇8

一、变难为易,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直接依据。教师在课堂上如果直接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传授, 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化学概念是无法理解透彻的。如果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 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 还能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学习“分子间的间隔”时, 通常教师会按照教材给同学们做一个实验:用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酒精混合在一起, 观察发现混合后体积小于100毫升, 证明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同学们虽然见证了实验过程, 但还是难以理解为什么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了。这时教师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有两个同样大小的袋子, 里面各装了半袋米和半袋土豆, 如果将半袋米倒入半袋土豆里, 袋子能装下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马上回答:“可以装下。因为每个圆圆的土豆之间有间隙, 米小会掉入每个土豆的间隙里。”此时, 学生也自然理解了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隔。

教学内容与生活常识紧密联系, 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学生既能轻松地学到化学知识, 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设疑激思, 教学情境生活化

化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需要用化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中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征, 结合教学内容, 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时, 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在一个郊区的公路旁, 有几个建筑工人拉住一个过路人, 悄悄掏出一个布袋, 打开一看, 是金灿灿的金元宝, 说是在工地上刚刚挖出来的, 他们偷偷拿出来卖掉想平分。就便宜点卖给这个人。碰到这类事情一般人都会心动, 但是这种事很多是骗人的, 如果我们知道了金属的相关性质, 那么骗子的阴谋就不会得逞。学生听到这里, 就开始好奇金属有什么性质, 我就很自然地为学生们讲解。这节课学生带着目的进行学习, 课堂效果非常不错。

又如在“物质鉴别”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明明同学在家做菜时, 把装有纯碱和食盐的两个相同瓶子搞混了, 你能想出哪些化学方法帮他鉴别一下?通过创设这样一个真实亲切的生活情境,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巩固了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鉴别。加强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 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开阔学生视野, 还能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利于学生掌握。

三、活用资源, 实验用品生活化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学生在化学课上不仅能提高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还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到化学知识。因此学生非常喜欢上化学实验课, 每当化学老师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 学生们都很兴奋, 学习积极性也很高。但是由于有些实验用品稀少且非常昂贵, 不可能让学生带回家重复做实验。化学老师要让学生保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要活用资源, 设计一些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做的小实验。

比如, 在学习“碳及碳的氧化物”一章后, 可以让每个学生回家做一个“简易净水器”。这个实验中的实验器材每个学生家里都有, 如空的矿泉水瓶、小石块、纱布、吸管、沙子等。学生自己找材料, 自己做实验。当看到倒入的浑浊水通过层层过滤, 从吸管处流下晶莹、透明的清水时, 学生们不仅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还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用品, 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了解生活与化学的关系, 从生活走进化学, 从化学走进社会。

四、寓练于乐, 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 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延伸, 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一种加强与巩固, 所以作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 传统的作业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范围, 是对课堂知识点的机械重复, 缺少创新, 导致学生缺乏热情与兴趣, 往往以应付态度草草了事。因此, 作为化学老师, 设计作业时要考虑将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学习了糖类、油脂、蛋白质知识后, 可以布置学生把自己及家人经常食用的食物按照所属类别进行归类, 然后查阅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资料, 并根据自己及家人的身体情况, 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

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 不仅帮助他们掌握了化学知识, 还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乐趣。

关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思考 篇9

一、发挥化学史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给人以知识, 化学史则给人以智慧。”有关化学史的素材很多, 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在国外, 戴维和燃烧的钻石, 玻尔用“王水”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 门捷列夫玩纸牌等趣闻轶事脍炙人口。论国内, 化学发展源远流长, 内容历久弥新:商代铸造出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秦始皇点石成金;四大发明家喻户晓;西汉胆水浸铜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湿法冶炼技术,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已经应用溶解、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近代侯德榜经过上千次实验, 于1943年创造出举世闻名的联合制碱法, 高效、节能、环保, 造福人类, 为中国人赢得骄傲…… 我们要充分发挥化学史的作用, 在紧密联系化学教材的基础上, 结合教学实践穿插一些生动的化学史实, 可以打破学生对化学学科深奥枯燥的偏见, 让他们感受化学研究的无穷趣味。化学史实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活跃课堂氛围, 提高学生求知欲, 又能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还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 正可谓一举多得。。

二、打造动感课堂,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美国有句谚语:“我听了, 忘记了;我看了, 记住了;我做了, 理解了。”由此可见 “做”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自参与化学实验, 可以充分挖掘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促进理解, 加深记忆。

为此, 笔者充分发挥课本实验的作用, 重视教学实践中的实验教学, 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如, 在初三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时, 笔者于一周前叫学生分组参照课本, 自备材料 (如图1所示) 放于教室实验角, 在实验报告中记下每天的实验现象。因此课前学生已经知道铁钉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课堂上, 笔者提供如下药品和器材:若干锥形瓶、导管、烧杯、干燥的细铁丝、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塑料瓶、试管、食盐水、清水等, 并提出在原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讨用不同的装置来探究铁钉生锈的问题, 并讨论怎么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化学反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探究方案, 并分组设计, 动手组装 (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装置, 如图2所示) , 将装置搁在实验角, 隔些日子再去观察, 并记录现象。

随着实验活动的推进, 学生学习兴致倍增, 科学思维得到锻炼, 大脑潜能得到开发, 实验技能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提升。实践证明,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的动感化学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炼, 享受成功的欢愉。

三、渗透学法指导,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家吕淑湘说:“教师培养学生, 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 这是根本, 这是老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所以说,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学新课前, 笔者先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要求把内容先粗略看一遍, 了解课本的大概内容, 然后再细细研究要点, 对重要内容作记号, 对疑惑部分做笔记。课后引导学生学会总结, 理清本节所要求掌握的内容, 细致地做好读书笔记, 针对疑惑部分进行再思考。比如, 学完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盐的性质后, 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分类进行总结, 归纳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转化的网络图。自主学习不同于完全放任的自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依照“粗读———细读———精读”的递进层次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不再担当主角, 而是发挥辅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例如, 在学习气体的制取时, 笔者引导学生抓住原理、原料、仪器、步骤、注意事项、比较此实验装置与类似装置有哪些异同等方面来掌握要领。课堂上, 以小组为单位, 各小组互帮互学, 给学生留有质疑的时空, 鼓励学生勇于发问, 敢于求异。

俗话说得好,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 大量知识还是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获得, 所以教师不应简单地把让学生“学会”作为最终目的, 更主要的还是让他们“会学”,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四、注重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刻体会到,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持久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极大的关系。因而, 笔者时常留意社会生活中的热点, 选取典型事例作为教学参辅资料, 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的现象与物质,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用处, 进而取得长足的进步。譬如, 在讲氧化钙时, 笔者穿插播放央视节目《是真的吗》中一段现场实验求证真假的视频, 当看到实验人员将食品干燥剂 (生石灰) 放入最常见的洗洁精瓶, 干燥剂沾水后迅速冒泡, 瓶子立马膨胀变形, 并在一声巨响后炸裂, 散发出大量热气, 同学们一个个瞠目结舌、心有余悸, 深刻体会到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剧烈, 以及瞬间释放出的高热。笔者据此提醒学生, 干燥剂伤人事件屡有发生, 需加强安全意识。随后进一步讲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原理与妙处,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又如, 在讲到生活中的酸和碱时, 笔者问学生是否清楚现在家庭中使用的“洁厕灵”为何能够除去厕所中的水垢。在告知学生“洁厕灵”是一种酸性物质, 其主要成分为盐酸后, 笔者又继续提问:经常使用“洁厕灵”是否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如果有, 又该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一下子拉近了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又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了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自然与社会, 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体会化学的使用价值, 可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目标, 实现“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总之, 打造优质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是我们初中化学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同时, 引导与辅助学生的过程, 其实也是我们自身不断探索实践、积累提高的过程。愿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的理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完成社会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摘要:初中化学知识点较分散, 有些知识点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 再加上教材编排的不连续性, 使得大量知识需要识记。课堂教学既是一门学问, 又是一门艺术, 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 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课题。

对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篇10

一、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作为初三年级刚刚开设的新课程, 化学是一门既简单又困难的学科。说化学简单, 因为它是一门起始学科;而说它困难, 又因为它是在初中阶段接触最迟的一门学科。因此, 要想让学生能够尽快走进入门, 需要教师循序渐进、认认真真地指导, 同时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平步实行地学习。在由浅入深地学习中, 让学生慢慢感悟和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内在魅力及其化学学习的兴趣、信心, 逐步把兴趣转化为乐趣和志趣, 用内动力促进“内涵发展”, 最终走上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的探究发展之路。化学概念教学就是初中化学教学乃至化学教育的奠基之作。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 学好化学概念, 对学生进行以后的化学原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发挥很大的帮助。反之,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 那么, 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化学课程则是难上加难, 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应拥有极其重要的垫底地位, 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首要和关键。

二、开展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主要做法

俗话说得好, 教无常形、教无定法。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进行概念教学的一般方法就是抓住基本概念中的重要词句和关键说法, 分别研习其基本要义, 然后从整体上进行有效把握, 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控化学概念的主要内涵和精神实质。

1. 加强对化学概念的本质要义教学。

对于化学概念, 一是要全面理解, 不能断章取义, 否则会产生片面认识甚至是错误认识;二是要深刻理解, 不然的话, 就不能灵活运用地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换言之, 死记硬背等于没有掌握化学概念。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要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 帮助和促进学生能够有效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要义。比如, 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学习, 要强调有无新生物质是判别两种概念的根本标准, 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 没有的则是物理变化。

2. 加强对化学概念的直观形象教学。

初三学生一般介于14—16岁之间, 由于年龄特征和心理因素, 他们的思维能力状况还处于直观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 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中, 教师要贴近实际, 尽量实施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比如, 关于原子、分子结构的内容教学中, 因为它们是微观粒子, 既看不见又摸不着, 对于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初中学生是想象不出来的。对此老师可以用结构模型来帮助学生来认识和理解, 从而形成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此外, 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 具有直观演示、形象生动、立体可感的优势和功能, 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重要的辅助功用, 我们应当认真加以利用。如“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这一概念的确不易理解, 如果光靠教师的口头讲述或者借助一般的教学用具, 是很难奏效的。笔者在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了形象的直观地动画演示, 把化学反应的过程生动活泼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加强对化学概念的有效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 主要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演示实验和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操作实验两大类。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 一是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 让他们学会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推理和增进思维, 有效激活学教状态, 以显示化学学科和化学教学的优势魅力来吸引学生, 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二是迎合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 让他们在“动手动脑”中不断生成化学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参与度;三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接近化学、深入化学, 从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比如, 对“饱和溶液与未饱和溶液”, 对“溶解度”“质量守恒”等概念, 在教学中都可以通过亲手实验让学生加强认识、增进感悟、建立概念。此外,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 对一些比较重要的化学概念或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 精心设计一些相应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巩固, 以促进他们对化学概念的深化和理解。

摘要:概念教学是学校教育中的最基础教学, 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状况中, 有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强调的“三维目标”教学发生了曲解, 片面认为, 素质教育应当重视和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着重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基石, 何来摩天大厦?本文认为, 概念是认识事物属性及其规律的唯一起点, 概念教学是素质教学的必由之路。离开概念教学去追求能力发展, 或者是事倍功半, 或者是揠苗助长。

上一篇: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下一篇:班会主题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