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写中的逆向思维

2024-05-03

新闻采写中的逆向思维(精选七篇)

新闻采写中的逆向思维 篇1

一、逆向思维对考虑问题方式的影响

逆向思维, 就是持有相互对立观点的双方, 不光要思考抓对自己有用的方面, 还要着重思考对对方有力的证据, 借此考虑对策, 使问题一一攻破。站在自己角度思考的时候, 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 想想对方会用什么方式来击败自己, 提前做好准备, 从而自如地应对对方的犀利陈词。在气势上占据了上风, 还怕自己不胜利吗?

逆向的思维方式对自己考虑问题的方式会产生很大影响, 打破常规反向思考问题, 能得出独特的见解。举个例子, 都江堰工程的建造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的方式。在经济、科技、能力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年代, 面对天灾, 人们往往无能为力。洪水来了怎么办?堵。堵不住就没办法了, 听天由命, 既然阻拦不了水患, 就把它引进来疏导一下吧。结果洪水不但不是负担了, 还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一举多得, 这样的逆向思维方式是值得提倡的。

二、逆向思维有益于抓住文章写作重点, 逻辑连接性更强

逆向思维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很重要。往往在文章里描写一个人很厉害、知识很渊博, 总归先描写跟他竞争的对立角色, 如果一个劲地说他多厉害就显得很单调乏味, 也没什么说服力, 而且很容易变成“王婆卖瓜”。使文章不那么平铺直叙, 在关键时刻能突然转变看似早已成定局的结果, 也能让人耳目一新, 能激发继续阅读的兴趣, 倒叙的应用就是一个理想思维的方式, 能增加文章的神秘感, 就像看悬疑剧一样, 把最重要的部分放到最前面, 引出事件的起因, 从一开始就吸引住读者的眼球, 再根据需要让文章结构适当变化, 把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经过文字的过渡衔接, 不但读起来朗朗上口不生硬枯燥, 还能使作品读起来生动有趣、逻辑性更强, 达到满意的传播效果。

三、逆向思维能更加全面地分析新闻中存在的问题, 减少对事实的歪曲

新闻写作比文学作品写作要严谨得多, 需要更加全面谨慎的思考, 要从多角度来分析事件。首先, 要确保所获素材的可靠性, 离开了事实真实性的新闻不叫新闻, 叫幻想小说, 离开了事实的基础, 写得再好、再有文采也无济于事。其次, 在获取素材的时候不能草草了事, 要对事件当事人进行采访, 同时还需要用逆向的思维, 对当事人周围的人进行采访询问, 这样就避免了当事人模棱两可的态度, 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增加新闻的可靠性。“大跃进”时期的新闻大多偏离了实际情况, 任意对事实进行浮夸扩大, 就是缺少了逆向思维对其的考虑。盲目的宣传造成的后果让人民深受其害, 国家发展止步不前。要是当时能有逆向思维能对其进行质疑和思考就不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缺乏对事实的尊重, 最终自食苦果。

四、逆向思维需要一个度

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逆向思维来维持, 我们在尊重事实的情况下做反思考虑, 不等于对每件事情都要质疑。如有的学生会去质疑老师讲课内容的准确性, 有质疑精神很好, 说明自己确实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老师讲课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根据每个年龄阶段的接受能力不同而异, 况且每个人都会偶尔犯错, 对于那些老是爱找茬的人, 只能说他们活得太累, 新闻媒体里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一个名人出席一个活动、开什么车、在什么事件中捐款多少等等问题频频被人曝光, 好多人就会一次次添油加醋地报道人家如何地为富不仁, 逆向思考一下, 要是我们也有那么多钱, 会像自己现在这样子做吗?逆向思维只是一种思维方式, 需要一个度来把它维持得恰到好处。

五、小结

浅谈新闻采写中如何做到求异思维 篇2

【关键词】 思维方式;新闻采访;新闻写作

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常出现许多耐人寻味现象,当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某种新闻人物和事物时,新闻媒体蜂拥而上,创造了大量的类似报道,缺乏一定的新颖性,造成公众阅读疲劳。仅有少数媒体另辟蹊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赞誉。本文从求异思维特性等方面,对新闻采写工作求异思维进行探讨。

1.求异思维的三大特点

1.1流畅性特点

思维活动流畅,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并在短时间内针对某一信息表达出更多的概念。并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思考某件事情。就应保证观念、词语、表现和联想四方面的特性,要以一点基本问题为根本出发点,逐渐积累求异量,逐渐拓展求异思路。例如:杭州市有关公厕问题报道,它首先会沿着基本的方向思考建设资金短缺、选址困难、布局不合理、管理差等等,然后再从个基本点出发进行深入思考,该过程极富扩张量,是求异思维流畅性的主要表现。即使记者的求异思维可联想到多种表现,但仍是在同一方向上发展,方向极为单一,这是低级求异思维层次。如记者能换另外的思维方向,从公厕建设意义方向进行扩展,就可获得丰富的信息。从而转换对问题的认识,实现问题思考方向的转换,形成跳跃性思维,使思维方式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也就是下一个思维特点,变通性。

1.2变通性特点

思维变通就是说要触类旁通,可以随机应变,不受某方向思维定势的限制,从单一方向向更多方向发展,进而获得更多的选择和考虑,形成立体思维、网状思维。该特点是较高层次的求异思维,并沿着不同的方面与方向扩展,展现出超强的思维构思,进而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点和思想。

综上所诉,通过第一思维层次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纯属老生常谈、不具新颖性,缺乏新闻价值。但经过变通思考层次,将常见事件放入大背景下,寻找新的“新闻点”。根据新的思维方向收集资料和素材,产生质的变化。通过这种变通性为记者带来了新的下作灵感,制造写作冲动。

某报社记者曾有过这样优秀的一篇报道,主要反映大多数青年人选择同样的地点拍摄现象。而多家报纸已经做出了报道,无外乎是年轻人追求时尚、新颖,等从重思想。记者如果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就再难做出新颖的报道,难以发掘事物本质。而这名记者从整个环境入手,发现了令人陶醉的情景。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转换,从单纯对人的变通和思考模式,上升至情景的融合。继而发现提出疑问,美的地点长久不变,为何仅在这几年才产生这种现象,最终得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人民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逐渐提高,且不断改善,从更深一步考虑就是青年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眼光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是观察角度的转换、灵感的迸发,变通思维路径,创造好评如潮的新闻报道。

1.3独特性特点

它主要是形成与众不同的求异思维见解,从新的前所未有的观点和角度观察、反映事物,它能够形成不同的思维见解,表现求异思维本质,寻求最高的求异思维。

独特性求异思维应以变通性和流通性为基础,不将整个思维思路打开,就会造成思维思路迟滞,陷入思维死角。独特性求异思维是以流畅与变通为基础形成的。在大量新闻采访的时间证明下,具有创新思路的记者大都拥有流畅性与变通性特点。这部分人通产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拥有广阔的知识面、清晰活跃的思路,新点子不断涌出,他们从能够不断挖掘掌握事物本质,进而形成独树一帜的思维特质。

求异思维主要的表现形式: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中拥有多种表现形式,多向思维、变形思维、侧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重要形式,思维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模式等限制,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进而形成思路辐射。将思维活力充分发挥出来,充实思维全过程,形成最直接思路。

侧向思维同正向思维是相对而言的,正向思维通常受本领域限制。将各个不同领域进行交叉考虑,进而得到新的启示。比如“类比”和“联想”就是侧向思维范畴之内。从反方向考虑问题,得到新的启示和触发。

逆向思维就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形成对立统一辩证的反映。首先应当建立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依赖的对立面,他们之间也是相互统一。形成辩证的逆向思维,改变思维的形状,进行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触发。

求异思维是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它有利于新闻改革,形成认识上的突变。因此,要抓住以上几点求异思维特点,激发记者思路创新,进行全方位的新闻创新,强化记者的思维主体意识,优化新闻市场竞争意识,促进时代发展,为新闻改革注入活力。

新闻采写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反应的过程,形成思维活动。摆脱传统报道和观念的束缚,另辟报道思路,展現出新的新闻采写面貌。形成独立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形成新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形成独立客观的评价。

竞争是促进新闻采写工作的主要推动力,求异思维可使新闻报道产生进一步的突破,它有助于转换新闻采访和写作的思路,变换写作思路和新闻采访角度,增强新闻竞争力,求异思维有利于我国新闻竞争机制的优化,为我国的新闻改革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新闻采编与思维方法》,苏若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新闻写作学概论》,欧阳宏生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单位: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新闻采写中的逆向思维 篇3

一、逆向思维的内涵

逆向思维又叫做反向思维或求异思维, 是一种颠覆传统的思维走势和思维方式, 即进行反向的探索, 以实现迅速准确地发现新方法、新问题、新情况的思维方式。逆向思维的最突出特点在于, 能够迅速有效地帮助思维主体发现新东西, 开拓新视野。虽然逆向思维的一些成果, 使用发散思维也能够获得, 但是在新闻采写过程中, 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新闻采写者迅速发现新闻事件的价值、更加快速地找到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的新闻事件, 并通过最有效的写作方式将这一新闻事件表现出来, 这也是其他思维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二、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

第一, 无事有新闻。新闻是指最新发生并报道出来的事实, 所以, 按照常规的思维方式, 只有发生社会事件的时候, 才会有新闻被报道出来。但是, 部分新闻工作者在逆向思维的作用下, 打破了常规的新闻采写方法, 反其道而行之, 使用了无事有新闻的采写方法, 即在平常的生活中去挖掘新闻。笔者在多年的新闻采访中也大胆地尝试了这一采写方法。例如, 去年夏天, 各地包括笔者所在的永嘉县都举办了免费夏令营活动, 启动之初各种动态报道频繁见诸银屏和报端, 但夏令营的运行过程却少有媒体关注。但是笔者却坚信其中还会有新闻, 于是通过进一步了解意外获悉, 一些免费夏令营正面临“孩子多、志愿者少”的尴尬局面。于是, 策划采写了《暑期志愿者的烦恼:免费给新温州人子女辅导孩子太多老师太少》的报道。

第二, 旧闻变新闻。新闻是指对于最近所发生的事件进行的报道, 因此, “新”不仅是新闻最显著的特征, 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那么, 如何将旧闻变为新闻, 便需要运用到逆向思维, 在旧闻中发现新的价值和关注点。将旧闻变为新闻所需的要素, 最为重要的核心思想就是“找到新闻的由头”, 即从一个新的视角和观点出发, 将旧闻加以改造, 使其显现出新的价值和作用。例如, 有一年, 永嘉县偏远山区的一名村委会主任为了修建通村公路砍伐林木被判刑。笔者得知该消息时, 事件已过去一段时间, 所以只好从旧闻中进行提炼, 笔者发现, 在当时的山区, 农村干部及群众因为法律意识淡薄, 造成了这种好心办成违法事的现象。于是, 笔者抓住了这种“法”与“情”的碰撞所产生的新闻价值和教育意义, 采写了新闻评论《法不容情》, 并获得了浙江新闻奖三等奖。

第三, 小事大新闻。新闻价值的各项构成因素中, 重要性是最为关键和首要的, 这一因素能够直接决定新闻价值的大小。通常情况下, 新闻报道所介绍的事实越重要, 这篇新闻报道的价值也就越大, 反之, 那些琐碎小事也就几乎不存在新闻价值了。但是, 一些记者在逆向思维的指导下, 正是在琐碎的小事中找到了巨大的新闻价值。例如,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表的一篇名为《取下神像挂地图》的新闻稿, 就是小事大新闻的最好体现。新闻报道了河南农民改革开放后逐渐走出家门开始外出务工, 拿着一张地图进入陌生的城市, 凭着自身的努力过上了好日子的事件, 从一件小事着眼, 表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三、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作用

逆向思维是一种十分重要且有效的新闻采写思维方式。在我国新时期的新闻报道过程中, 逆向思维就像是进入峡谷的一道曙光, 不仅帮助新闻工作者走出了旧思维的约束, 同时, 也帮助其开拓了全新的新闻写作思维方式, 使新闻工作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新闻报道, 从而开发出更大的新闻价值。逆向思维对于新闻采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逆向思维优化了我国现有的新闻竞争体制, 改革了新闻采写和报道方式, 为我国的新闻报道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第二, 逆向思维强化了新闻采写过程中新闻工作者的主观意识, 使新闻采写过程不断更新, 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三, 逆向思维的运用激发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促进了新闻采写工作的全面发展创新。

四、总结

综上所述, 新闻采写的过程与其他的认识过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即在新闻采写的过程中, 需要综合运用统摄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新闻采写的质量, 使新闻工作者发掘出更加具有价值, 且易于被受众接受的新闻, 从而提高新闻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在工作中求新、求变, 不断地推陈出新, 在新闻报道上实现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葵阳.逆向思维与新闻发现[J].青年记者.2008 (8) :59[1]张葵阳.逆向思维与新闻发现[J].青年记者.2008 (8) :59

[2]陈邵桂.论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J].新闻界.2010 (1) :121[2]陈邵桂.论逆向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J].新闻界.2010 (1) :121

浅析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 篇4

1 何谓“求异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根据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 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对求异思维的定义是:从新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据此, 我们对新闻采写中的求异思维可以作这样的解释:记者在思维过程中, 不依常规, 让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 从多方面寻找答案, 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 探求多样性的结论。因而, 求异思维也称为发散性思维。

与此相对应的求同思维, 则是一种以集中为特征的逻辑思维。指记者在思维过程中, 将信息加以抽象, 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聚敛, 从而找出事物的共同点, 寻求唯一的答案、结论或规律, 也称收敛性思维。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相反, 它最大的功能是追求与众不同, 就其本质而言, 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常常是由对现成的规范提出疑问而引起的, 往往在一般人觉得不是问题的事物上看出主要问题, 在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上找出新的答案。这种求异功能, 或者说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对于搞好新闻采访写作十分有益。

2 求异思维的三个特点

2.1 流畅性

流畅性可以分为语词流畅性、观念流畅性、联想流畅性和表现流畅性四种。流畅是求异思维的量的指标。围绕一个基本问题, 以此为立足点, 求异量越大越好。换句话说, 在思维的起始阶段, 求异的功能能够把思路尽可能大地打开。

2.2 变通性

变通性是求异思维的较高级层次, 使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和方面扩散, 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 能使记者产生超常的构思, 提出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观点。思维的多方面扩散, 就是求异思维变通性的表现。这种变通往往使记者获得写作灵感, 产生写作冲动。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写作灵感的突发性与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是有关系的。

2.3 独特性

求异思维的独特性, 在流畅性、变通性的基础上形成。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 思路打不开, 在某一方向上的思考不通畅, 时时陷入迟滞的状态, 会影响思维的推进, 沿着一种思路一直走下去, 不懂得“拐弯”, 不善于变通, 往往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流畅和变通是形成求异思维独特性的条件。大量的新闻采访写作实践也证明, 凡在报道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记者, 大都具有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的特点。

3 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

新闻采写实践中的求异思维,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几种。

3.1 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是求异思维最重要的形式, 表现为思维不受点、线、面的限制, 不局限于一种模式, 既可以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 也可以从同一思维起点出发, 让思路呈辐射状, 形成诸多系列。总之, 要充分发挥思维的活力, 使整个思维过程信息充足, 丰富多彩。多向思维最直接的效果是能避免思路闭塞、单一和枯竭。

3.2 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比较而言的, 所谓正向思维是局限于在本领域内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思维方式。侧向思维则要求把自己思考的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 并从别的领域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类比”、“联想”就属于侧向思维范畴。

3.3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同一个对象、同一个问题。换言之, 当你肯定什么的时候, 不妨想想能否定什么;当你站在甲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时, 不妨再站在与甲对立的乙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就可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 得出新颖的结论。

3.4 变形思维

变形思维是在思考过程中, 将思维对象的形状加以改变, 使大脑得到新的触发和启示, 实现认识上的突变。常见的变形思维方式有扩大法、缩小法、分割法和添加法。

摘要:思维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的作用, 越来越显得重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呈现出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往往能打破常规, 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 揭示比较新鲜、深刻的主题, 取得常规思维所达不到的传播效果。其表现形式有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变形思维等, 是新闻竞争中获胜的“法宝”之一。近两年的新闻报道中, 有一种现象颇耐人寻味。当社会生活涌现某一新闻事物或新闻人物时, 众多新闻媒体往往一哄而上, “狂轰滥炸”, 将其“炒”得沸沸扬扬。有人称之为“飞蛾效应”, 将新闻媒体喻为争先恐后“扑火”的飞蛾。这些报道大多角度相似, 观点相近。只有极少数媒介独辟蹊径, 从相异甚至相反的角度组织报道, 结果在公众中的口碑更佳。

求异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运用 篇5

1.新闻采写的内涵

根据辞典的解释, “采”字有深入挖掘的意思。即然讲究要“深入挖掘”, 那就要求了新闻采写者需要像矿工一样, 在前期采访中搜索到具有高品位的“矿石”;而“写”则讲究文采, 得将来之不易的“矿石”进行提炼加工变成“精品”。因此, 记者在日常生活中, 往往需要有“洞悉细微”的本领。无论身在何处, 都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2.求异思维的概念

求异思维亦称为创新思维, 从广义上来解释是指新闻采写时, 一切对创造成果起作用的思维活动, 即采写者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创造的思维形式。狭义上来说, 求异思维则是指新闻采写时作者直接形成创造成果的思维活动, 例如灵感思维、直觉思维及逆向疑问等可直接形成创造成果的非逻辑思维等。

求异思维作为新闻采写方式的高级形式, 它有别于一般思维, 主要特点有: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和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求异思维的主要特点

1.流畅性

求异思维需要采写者思维灵敏迅速, 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思路打开举一反三, 表达出较多的想法, 并且可以迅速沿着这些点子发散出去, 形成一系列丰富内容。

例如在”郑棒棒的守护人生“这则新闻采写中, 作者将这位重庆万州挑担工人拾金不昧的感人报道引申出了一系列社会需要探讨的热点问题, “由承诺的重量到底有多重?”这一疑问引发到多个诉求点:公民个人的诚信问题、贫而不忘初衷的做人原则、抛弃宠物造成流浪猫狗日益增多的社会显现......等等有深度的话题, 该篇新闻所要表达的中心点已不再是传统的拾金不昧的感人报道, 而是将一个点流畅展开到另外多个具有关联性的点上。抛砖引玉式的层层对接让该篇新闻报导影响较广, 光是在社交媒体微博上的转载就多达上百万的点击率。

由此可见求异思维通常有假设、推测、联想、想象等一系列活动的参与, 而不是简单的叙事报道。贯穿整体的思维流畅性往往有助于新闻内容的标新立异和海阔天空。

2.变通性

变通性则意味着新闻采写个体需要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在思考时能够随机应变, 不局限于某一固有的逻辑定势和方向, 能从看到的新闻点现象中的某一方向跳到第二、第三、第四个方向……使方面越来越多, 有更多的立意点来做考虑和选择, 从而最终编织成思维之网。

在上海新闻坊的记者王磊的一篇新闻中, 我们便可以看到新闻采写需要有变通性的特点。当时他本人在马路上看见一辆普通公交车因抛锚而停在马路边, 此时他并没有产生固有的思维定势认为这只是简单的一起交通故障而不予理会, 反而是进一步上车了解具体情况。最终才发现是因为车上一名孕妇需要立刻生产而停在路边的, 车厢内碰巧有位医生对她进行了助产。但驾驶员在道理上说是没有按照规章制度来工作, 继而他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换做是其他人, 可能只是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意见生活琐事了。

像这样一例特殊的新闻事件并没有因为王磊的大意而错过, 他经过短暂思考和仔细探索最终挖到了采写的内容。2011年他以这篇刊登在《新民晚报》上, 描述驾驶员该不该按照既定路线开车的负面报导, 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十佳记者”。因此不难发现, 这则新闻采写的灵感是源于观察事物角度的转变, 凭借思维路径的变通最终跳出了固有模式, 从而引得好评如潮。所以说, 变通性的求异思维有时候能让记者产生超常的构思, 提出不同常理的新思想、新观点。

3.独特性

当然, 求异思维还具有独特性这一特点。顾名思义是指求看待事物能够形成与众不同的见解, 能以新角度和新观点去反映事物。这一特点更多地代表着求异思维的本质, 那就是其最高目标“异”。在整个思维的过程中, 大量新闻写的工作实践也证明, 往往那些在报道上有所创新、敢于突破的记者, 多数具有独特性的特点。他们善于挖掘事物特点, 把握本质, 因而可以在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和观点、等方面上显现出独树一帜的话术内容。

在我国历年的全国新闻中, 其实有相当一部分获奖作品都是记者求异思维的产物。例如1987年广受好评的新闻《杭州“三桶”的变迁》, 改则报导则以小见大, 通过居民日常生活中所用的三只桶的变化来折射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文中的“马桶从多到少;挑水桶从有到无;垃圾桶硬动物骨头普遍增多, 蔬菜叶子急剧减少”的有趣内容引人深思。新闻刊登后, 很多记者都大喊后悔, 说怎么就想不到采写这个点呢?

其实, 在笔者看来, 问题就在于思维的方式上。绝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往往会忽略这些鸡毛蒜皮且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事, 主观意识由于天天碰上所以变得熟视无睹了。而获奖者却能通过一个奇妙的角度——“三只桶”的前后对比变化中挖掘新闻之后的更深层次现象, 让他人不得不对其本人求异思维的使用而折服。

求异思维的基本方法

目前在新闻采写中, 求异思维的表现形式还是呈现多样化态势的, 不过其基本形式可以概括为主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变形思维和逆向思维这四种形式。

1.多向思维是其中最重要的形式, 表现为思维不局限于单一模式, 思路呈辐射扩散状态, 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使问题分析得比较全面, 因此得到的信息充足, 丰富多彩。

2.侧向思维与多向思维相反, 需要作者把自己思考的点和其他的方面的点交叉起来, 并从其他方面得到启示。这类思维方式可以通过后天“类比”和“联想”的常规训练而达成。

3.变形思维在思考过程中, 则需要将思考的对象本身的形状加以改变, 从而激发大脑思维, 刺激得到新的看法。扩散思考和缩小思考就是典型的变形思维方式。

4.逆向思维向思维顾名思义是新闻点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比方说当别人肯定什么的时候, 不妨自己换个思路想想能够否定什么;当别人都站在甲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时, 自己也不妨从乙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这样往往能够发现不一样的结论。

求异思维对新闻采写的重要意义及影响

1.促发记者的创新精神, 有助于扩展新闻内容

从本质上说, 新闻采写的过程就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活动。记者的天职就是需要把客观事实传播给整个社会。因此, 这就要求了记者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 摆脱传统的固有模式和思考方式, 塑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报导领域和思路, 从而承担起“时代的镜子”的重任, 让新闻采写内容呈现出告别以往的全新面貌。

2.强化新闻报道的时代气息, 增强记者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记者自身渗透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意识。没有主体意识, 哪来的个体创造性?求异思维能够增强记者独立思考问题和客观评判事物的综合素质, 这样才能不为传统所束缚。未来的新闻界需要强化属于自己的时代气息, 让创新思考模式变成行业内的使用准则。

3.注入行业新活力, 不断优化行业素质

众所周知, 新闻行业的流动十分大, 但是其中真正的人才往往又少之又少。求异思维的加强其实可以提高记者本身的专业素质, 让他们在新闻报导中能够更容易搜索到亮点和爆点。只有这样才能为行业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 让整个行业的素质得到提升和优化。

结论

论记者新闻采写活动中的多角度思维 篇6

关键词:记者,新闻采写活动,多角度思维

一篇合格或优秀的新闻报道应该真实、新鲜,具有新闻性、科学性、可读性等特点[1]。但是随着媒体间竞争的日趋激烈,出现了新闻报道大同小异、质量普遍不高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提高记者的职业综合素养,在新闻采写活动中注重从多角度思维去思考。

1 多角度思维在记者新闻采写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多角度思维在逻辑学上的概念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和思考问题[2]。众多记者在挖掘、撰写新闻时习惯性地参照新闻通稿、过往经验进行,没有多加思考,最终造成了当前新闻报道存在千篇一律、失去了新闻报道的意义、没有可读性的尴尬现状。多角度思维运用在记者新闻采写活动中可以让记者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发散性的思维去发现新闻、撰写新闻稿,这样就可以避免所报道的新闻或者新闻稿泯然于万千雷同的新闻稿中。能在众多新闻报道中脱颖而出,并获得各类新闻奖项的新闻稿,大都具有创造性、打破惯例、可读性高等特点,因此,多角度思维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有利于记者新闻报道的采写。

2 记者新闻采写活动中的多角度思维表现

2.1 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反向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惯性思维是从原因去分析问题,逆向思维就是从结果去分析[3]。如今新闻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度也比较高,但是也因此出现了记者一旦发现新闻立即争先恐后地报道,并且内容也大同小异的问题。这时想要从千篇一律的新闻稿中脱颖而出,可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撰写与原来的新闻有联系但是视角不一样的新闻报道。

如获得2014年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跑三条街买不到一个顶针》,这篇新闻稿就打破了抓重大事件、关注度高的新闻题材的常规,以老百姓生活中的小细节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这篇新闻稿中以黄老太太想买一个顶针,但是很多商场都没有卖,跑了三条街也没有买到一个顶针,从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很多百姓买不到蜡烛、针线等小物件生活用品的心声,同时也让很多商家意识到因为利润不高而忽视对于为民众提供生活细节服务的问题。该报道的题目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却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想阅读该报道,一探究竟。

2.2 变形思维

变形思维其实就是思考问题时可通过改变思考对象的形状,以小见大或者以大见小,从而得到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的思维方式,通过变形思维可以将记者对事物的认知跳出原有的认知框架,这样更有利于作者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变形思维在改变思考对象时可以扩大原有的思考对象,也可以缩小原有的思考对象。

如2014年羊城晚报推出的“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系列策划,就是从个体作为切入点,从红色娘子军的最后一个战士病危,将视角扩大到红色娘子军的历史英雄事迹,并深入到精神层面的研究,内容真实感人、文笔细腻,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精神上的冲击很大。因此,这组新闻报道获得了教育界和艺术界各个领域人士的高度评价,同时弘扬了传统的红色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正面社会效应。

2.3 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就是逻辑学上所说的“U型思维”,即在思考问题时结合多方面如第三方进行类比、联想等,以获得灵感和启示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在思考问题时善于从与事件本身相联系的事物切入对事件进行探究。侧向思维就是采用迂回路线、从侧面入手,达到研究思考问题的最终目的。比如,对于最近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的报道,记者在采写时关注点应不局限于案件本身,只对案件的发展情况作报道,而是可以联系相关的人、事以及环境等对案件的制造者、受害者双方的性格、社交情况、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从中发现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环境等对一个人性格和心理的影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更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撰写“为何高校学生投毒悲剧屡次发生”“如何使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等专题新闻报道,扩宽视野,提高新闻稿的价值,加强新闻稿的正面社会效应。

3 结语

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的传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可见新闻报道的重要性。记者是新闻稿的主要撰写人员,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新闻采写,因此,如何在记者采写活动中应用多角度的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角度思维包括逆向思维、变形思维、侧向思维,记者应学会灵活应用多角度思维,以不同角度的思维挖掘新闻信息,从而撰写优质的新闻稿,加强新闻的正面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郑荐.多向思维在新闻采写中的作用——兼谈对近年一些报道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4(4).

[2]李雪.记者新闻采写活动中的多角度思维探析[J].赤子,2013(7).

新闻采写中的逆向思维 篇7

关键词:记者,新闻采写,多角度,思维探究

记者在对新闻稿件进行撰写时, 为了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可以把一则新闻划分成众多不同的结论, 在不能脱离新闻本质以及真实性的基础上, 从多角度进行论述以及分析, 也就是人们经常讨论的多角度思维。这样从读者角度来看, 新闻便增加了可读性, 价值也会逐渐升高。

1 新闻采集时应该体现多角度思维

灵活性思维就是记者在对新闻进行采写时, 突破传统观念的限制, 通过灵活的思考、围绕主体以及在其他方面展开丰富的想象[1]。一个记者所具有的思维能力可以充分反应出其自身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智力水平。

特殊性思维就是记者应该具有独特的思维, 具体讲也就是思考过程及思考出来的创新性结果。要从各个不同角度换位思考, 这样才会发现一些独具特色的信息, 进而产生众多不同的新思路, 撰写出多样化的新闻稿件, 使人们的信息需求得到相应满足。

广阔性思维就是记者掌握清楚新闻信息与其中存在的问题后, 应用猜想或联想的方式对思维方式进行拓宽, 之后把问题一一分解开, 从众多角度分析, 以制定新的报道方案, 满足读者需求。

2多角度思维在新闻采写过程中的体现

逆向思维就是从问题的本质出发, 从其实际发展的反方向进行思考, 在此基础上掌握问题的整个发展过程, 进而获得新的启发及灵感。采写新闻时, 假如记者一直都是应用传统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 那么撰写出来的新闻稿件一定会非常死板、没有新意, 让读者感觉到索然无味, 无法产生阅读兴趣。而如果记者在对新闻稿件进行撰写时, 合理应用逆向思维, 那么所获得的效果会令人大吃一惊[2]。现在很多记者都应用顺向思维思考新闻的采写, 甚至有部分思维不丰富的记者会受被采访者牵引。因而, 记者采写应该应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 不但可以使单一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 还能够将新闻现实灵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让读者对其产生兴趣。

侧向思维也是多角度思维中的一种, 记者采写新闻时, 把撰写的稿件与某一特定层面进行结合, 从各个不同角度获取撰写新闻稿件的灵感, 使自己采写的新闻信息更具清晰性和真实性。其中, 联想和类比都属于侧向思维的范畴。譬如:在一个偏远的小县城中, 发生一起非常严重的杀人案, 这时记者采访是不但要关注杀人事件的本身, 还要掌握发生地点的周边情况, 撰写一篇《偏远县城杀人事件——小县城居民的实际生活状态》的稿件, 挖掘出隐藏在事件中的东西, 将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清晰地表现出来, 这样在增加稿件深度的基础上, 吸引更多读者的关注。

变向思维就是记者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时, 改变思考对象状态, 产生新的思维认识。可是现在众多记者思考时一直都没有突破传统思维认知的束缚, 这样就无法写出具有创意的新闻稿件。例如:记者在对总结性文章进行采写时, 通常情况下都会写专题, 还可以将图表当作切入点, 把点与面结合到一起, 以使撰写效果更好。又如, 众多记者在对停车场的建设进行采访时, 只关注停车场的相关服务, 这样撰写出来的稿件就会非常单一, 毫无创意[3]。反之, 有部分记者应用社会服务设置对比于采访对象, 之后把在旅游区修建地下停车场这个特点有机的结合在其中, 这样新闻特点就会被充分表现出来;同时, 明确指出了旅游景区停车场在收费及服务方面得到了相应改善的时间点。当此新闻被报道后, 很多读者都对其加强了关注, 并引起了巨大反响。

3 结语

实践是在思维意识的指导下实行的, 所以, 一个合格的新闻采写者, 必须具备多角度的思维。只要记者具备了多角度思维, 那么他们便有了丰富的创新精神, 撰写出来的稿件必将充满新时代的特征, 且还具有丰富和灵活的思想内容, 吸引更多的读者来进行阅读。如果新闻采写不具备多角度思维, 那么撰写出来的新闻稿件可能毫无新意。由此可知, 记者在采写新闻时, 一定要具备多角度的思维, 这样自己采写的稿件才能更具价值, 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陈燕侠.我做我写:多重效应的新闻采写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新闻知识, 2015 (1) .

[2]蔡震.新形势下“散文化”在新闻采写中的应用[J].中国记者, 2014 (8) .

上一篇:皮肤表现下一篇:果树介壳虫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