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介壳虫防治方法

2024-05-03

果树介壳虫防治方法(精选五篇)

果树介壳虫防治方法 篇1

1. 速蚧克的特点

速蚧克通用名为杀扑磷, 制剂为40%速蚧克乳油, 可用于苹果、梨、桃、枣等果树和蔬菜防治各种介壳虫, 兼治蚜虫、粉虱及桃小食心虫等鳞翅目害虫。速蚧克对介壳虫成蚧的防效良好, 最适宜用药时期是果树开花前若虫盛发期施药, 效果好而且用药较少, 可节省成本, 一般只需喷1次药就能获得杀虫杀卵的良好效果。速蚧克有强烈的渗透性, 可杀死叶片背面及隐藏在叶丛中的害虫。

2. 防治方法

防治介壳虫在加强检疫、重点搞好冬季清园消灭越冬雌成虫同时, 狠抓第1代若虫的药剂防治, 挑治第2代若虫, 并注意保护害虫天敌发挥控制作用。在果树花芽微露白期, 全树喷施40%速蚧壳乳油800倍液, 或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此期用药不仅效果好, 用药量也较少, 可减低成本。

在若虫孵化期要抓好1代若虫的防治。先要做好预测预报, 有两个简易方法:一是5月中下旬随机剪取带有桑白蚧的枝条10个左右, 分别放入玻璃管或透明酒瓶中, 瓶口用棉花塞紧, 将瓶吊挂在树冠内背阴处, 每天观察瓶壁上是否有若虫。当发现瓶内壁有密密麻麻若虫爬行时, 即是若虫孵化始期, 在l周后喷40%速蚧克乳油1500倍液。如果发生比较严重, 隔l周后再喷药1次。二是在开花后10天开始每隔1天用1个硬的白纸片将越冬雌蚧壳刮到纸片上观察, 开始可见少许白色粉状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 白色粉状物 (卵) 增多, 颜色逐渐变黄。当发现纸片上出现能动的小黄色粒体时, 2~3天后喷40%速蚧克乳油1500倍液, 隔1周后雨喷药1次。桑白蚧2代若虫发生不整齐, 主要在7月中下旬出现也可按上述方法进行防治。桑白蚧的天敌主要有瓢虫、寄生蜂、草蛉等, 应注意保护和有效利用。

3. 注意事项

果树介壳虫防治方法 篇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土壤、气候情况

本试验在永春县猛虎场柑橘园(30年树龄)进行。该果园沙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2.3%。施用复合肥、鸡粪,肥力均匀一致。pH值5.5-6.5,土壤湿润,长有杂草。株行距3.5米×4米。试验期间高温晴。时晴时雨,有利于柑橘介壳虫发生。

1.2供试药剂

(1)99%绿颖乳油、韩国SK公司生产;(2)40%速扑杀乳油、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3)用清水作对照。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随机排列。处理1是99%绿颖乳油150倍、处理2是99%绿颖乳油200倍、处理3是99%绿颖乳油250倍、处理4是40%速扑杀1000倍、处理5是清水。每处理小区10株。共50株,保护行15株。

1.3.2施药时期及方法于7月19日喷药,进行保梢保果,用电动喷雾器喷雾。成年树每667平方米500千克。整个试验喷1次药,喷药时植株充分着药,特别是柑橘叶片的叶背施药要到位,以不滴液为宜。

1.3.3调查时期及方法每处理查10株树,每树分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每方位分上下随机取2张柑橘叶片,调查叶片上介壳虫的数量。调查时间以施药前和施药后的15天分别调查虫口数,记录虫害发生情况。计算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成年树试验结果表明:99%绿颖乳油150倍、99%绿颖乳油200倍防效最佳。在喷药后15天防效平均100%。喷药后25天防效平均99,3%(表1),不但速效而且药效长。40%速扑杀1000倍的防效亦佳,但防效期较短,喷药后15天防效平均100%。喷药后25天防效13.5%。该试验的2种药剂处理没有发现药害,柑橘树、果生长正常。试验结果表明:99%绿颖乳油150、200倍液对介壳虫的防治效果在99%以上,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未见药害及其它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3小结

黄桷兰介壳虫的防治 篇3

一、黄桷兰介壳虫介绍

1. 发生危害的介壳虫种类

经笔者调查, 我市及周边地区危害黄桷兰的介壳虫主要是吹绵蚧, 为同翅目, 硕蚧科, 吹绵蚧属昆虫。

2. 形态特征

吹绵蚧壳虫雄虫体长3mm, 翅长3~3.5mm。虫体橘红色;触角11节, 每节轮生长毛数根;胸部黑色;翅紫黑色;腹部8节, 末节有瘤状突起2个。雌虫体长6~7mm, 身体橙黄色, 椭圆形, 无翅;黑色两性虫体腹部扁平, 背面隆起, 上被淡黄白色蜡质物, 腹部周缘有小瘤状突起10余个并分泌遮盖身体的绵团状蜡粉, 故很难见其真面日。

3. 发生规律

吹绵蚧壳虫在我市及周边地区每年完成2~3代, 多以虫卵过冬, 次年5月中下旬孵化, 温暖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虫害的发生。

4. 危害特点

吹绵蚧壳虫常群集在黄桷兰树干、叶片、嫩芽、新梢上危害, 树干基部危害最重, 向上逐渐减弱, 吸取树体养分, 减弱树势, 严重时造成叶色发黄, 落叶和枝梢枯萎, 以致整枝、整株死去。因其排泄分泌物引起煤污病, 导致树干、枝条呈灰白一片, 严重影响观赏价值。

二、防治方法

1. 植物检疫

加强检疫, 严禁调运带虫苗木。对有虫苗木可用52%磷化铝片进行熏蒸。采购苗木时宜仔细检查, 防止带入介壳虫。

2. 农业防治

加强养护管理, 使植株通风透光, 水肥充足, 生长势好。剪除虫枝及时烧毁, 防止闷热和潮湿, 提高植株抗性, 减少苗木发病率。当被害植株少、植株小, 虫口密度低时, 可采用人工刮除清理虫体, 结合喷施家庭自制浓大蒜水的方法进行防治。另外, 对于北方冬季结冰的地方, 对庭院黄桷兰树上的介壳虫, 可采用喷水结冰带走法进行铲除。具体做法:在严冬滴水成冰之时, 用塑料软管接上自来水, 多角度对有虫树体上下多次淋浴式喷洗, 尤其是细小枝和有粗皮枝条要喷严喷透, 形成结冰, 然后用竹竿震落结冰, 这样枝干上的介壳虫虫体, 就随同结冰一起带走。这种方法简便、经济、高效和环保, 不妨一试。

3. 生物防治

保护或引放大红瓢虫、澳洲瓢虫, 捕食吹绵蚧, 这是在生物防治史上最成功的事例之一, 因其捕食作用大, 可以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4. 化学防治

(1) 初孵若虫期防治初孵若虫期, 我市一般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 该时期若虫刚孵化, 行动缓慢, 体表蜡质层未形成完全, 抗药性差, 是化学防治最关键的时期, 应利用这一时期抓紧防治。可及时用40%杀扑磷乳油、48%毒死蜱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50%马拉硫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50%久效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油等药剂对水喷雾。根据树体大小及危害情况, 可选其中的两种药剂复配, 并交替轮换使用, 每7~10天喷施1次, 连喷2~3次。

(2) 成虫期防治介壳虫一旦结壳, 用上述农药防治大多无效, 如果只是少数几棵植物有虫, 可用脱脂棉蘸上15%的酒精来擦洗, 结合清除煤污病。害虫数量多时只能用以下方法防治:用刀将主干基部刻伤, 然后用毛刷蘸上1059和1605等内吸剂农药500倍稀释液在伤口处涂抹, 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能渗入植物的机体并随着树液的流动而输入各部位器官, 介壳虫吸食了带有药剂的树液后会立即死亡脱落。使用农药时要注意安全, 切勿接触皮肤和入口。对于十几米高, 直径20cm以上的黄桷兰大树, 防效不及初孵若虫期, 故推荐在初孵若虫期及时防治。

承德地区温室花木介壳虫的防治 篇4

1 介壳虫的形态

介壳虫的雌成虫和若虫, 个体微小, 无翅, 多数无眼、触角和足。雄成虫个体略大于雌虫, 有翅、足、触角和眼, 在整个种群中所占比例极低, 温室内不易找到雄成虫。日常肉眼所观察到的白色物体, 其实是介壳虫的介壳, 真正的虫体在介壳下。介壳虫的介壳小的仅0.5mm, 较大的也仅5~10mm, 一般呈现近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 并呈红色蜡质、白色的棉花状、糠粉状、绒状等。

2 介壳虫的防治

2.1 严格检验检疫制度

市场上购入的苗木, 特别是从介壳虫高发地区购入的苗木要仔细检查, 杜绝有虫苗。如已购入有大量带虫的苗木, 应彻底淘汰或处理, 一般采取焚烧和深埋。对特别名贵和珍稀苗木, 也要将介壳虫彻底清除, 不使带虫苗进入大棚温室, 混入花圃内。

2.2 加强管理

对易于发生介壳虫的苗木, 在摆放时一定要加大间隔距离, 这样可以使植株间通透性加强, 还可以防止介壳虫在植株间传播。温室加强通风, 特别是冬季, 可选在阳光充足的中午, 以降低温室内的湿度, 减少介壳虫发生的条件。冬季入窖前结合整形修剪, 剪除病死枝病虫枝并及时焚烧深埋处理, 剪去弱枝和过密枝, 利于通风降湿。

2.3 药剂防治

介壳虫的介壳能避免各种药物对虫体的伤害, 所以介壳虫抗药物能力极强。虫体小且隐蔽, 不易被发现, 繁殖速度极快, 在适宜的环境下短时间内即可成灾, 所以做好日常巡查, 观察虫口密度的变化, 达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采取药剂防治。介壳虫对农药极易产生抗药性, 应采取多种农药轮换使用的方法, 施药方法有以下4种:

2.3.1 涂干。

对于介壳虫发生较少且虫体位置相对集中的温室, 可以采取涂干的方法, 用硬质毛刷占氧化乐果, 或溴氰菊酯等常规杀虫剂原液, 用力刷洗树干, 造成介壳虫介壳破裂, 并通过碾压造成介壳虫死亡。药液滞留于树干表面, 杀死虫卵和若虫并防止新的介壳虫发生。

2.3.2 注药。

根据树木的粗细不同, 选用0.3~1.2cm的钻头, 在距土面20~30cm处, 或一级分枝下方, 对准大主枝打孔。胸径10cm以下的树, 可对称打2孔, 位置交错。钻孔向斜下方, 与树干约成45°夹角, 钻至木质部即可, 一般的深度为主干直径的1/3~1/4, 用10~20ml医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或直接塞入药粉, 立即用黄泥封口并用塑料布绑扎固定。常用的药品有40%氧化乐果 (对某些植物会产生药害, 使用前应该进行小范围试验) 、50%甲胺磷、10%吡虫啉等。药量要根据花木的大小及生长势, 一般用原药液3~4ml, 夏季稀释10~15倍, 春秋季稀释8~10倍, 冬季稀释5~8倍。一般在一个生长季可注药3~5次, 用药间隔约1个月, 若同一药孔注药超过3次, 需用电钻适当加深注药孔, 以加速药液吸收, 停止注药后用水泥堵塞孔。但是此方法仅限使用内吸性杀虫剂, 且各种植物对内吸性杀虫剂敏感度不一, 故使用前一定要进行小范围试验, 以免造成损失。

2.3.3 喷雾。

喷雾是防治介壳虫的最常用方法, 常用的农药有:机磷乳油类有40%杀扑磷 (可渗透介壳蜡质层, 杀死其下的虫体) , 48%乐斯本, 菊酯类乳油有20%甲氰菊酯 (灭扫利) 、2.5%溴氰菊酯、40%氰戊菊酯 (速灭杀丁、杀灭菊酯) , 阿维菌素类乳油有0.9%阿维虫清、1.8%阿维菌素、1.8%阿巴丁, 另外还有24%灭多威 (万灵) 、10%吡虫啉, 这2种药剂都有内吸作用。采用喷雾的方法有效防治时间较短, 仅在若虫盛孵期, 特别是第1代若虫盛孵期, 防治效果最好, 如果错过这个时期, 防治效果较差, 甚至基本无效。

2.3.4 根施。

在花木周围细根最多处挖放射状沟或环形沟, 沟深10~15cm, 见到较多的细根即可, 沟宽约5~10cm, 沟底铲平。沟内均匀撒施3%呋喃丹颗粒剂, 或15%梯灭威 (铁灭克) 颗粒剂 (以上2种农药毒性较大, 需做好防护措施) , 用药量按树冠正投影面积, 施0.012~0.015kg/m2, 各药剂拌细土或沙子50倍均匀撒施。根施法不伤天敌, 环境污染较轻, 用法较方便且有效期长, 但用药量较大。

3 保护和利用天敌

介壳虫的天敌众多, 捕食类的有多种瓢虫、草蛉、食蚜蝇、花蝽等, 寄生的有多种寄生蜂, 这些天敌对控制蚧壳虫的种群数量有较大作用, 应加强保护和利用。喷施农药时, 尽量选择对天敌危害小的种类, 不在天敌繁殖的盛期喷药;用对天敌伤害较小的施药方法, 如注射、涂干和根施。必要时人工繁殖和引进天敌放养。

摘要:对承德地区温室花木发生介壳虫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温室,介壳虫,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果树介壳虫防治方法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选择在西宁市城南苗圃大田第5档白蜡地, 此地白蜡为多年生苗木, 土质为砂壤土。近年来, 因有机肥施用不足、化学肥料使用不合理及其他原因, 树体长势开始呈现衰弱的趋势, 导致园林绿化质量的下降, 致使2009年8月西宁市城南苗圃大田的白蜡介壳虫发生极为严重。供试药剂为5%杀确爽乳油、40%农斯力乳油、0.9%阿维菌素乳油。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 分别为:5%杀确爽乳油800倍液 (A) 、1 000倍液 (B) 、1 200倍液 (C) ;40%农斯力乳油1 000倍液 (D) ;0.9%阿维菌素乳油1 200倍液 (E) ;以空白作对照 (CK) 。每个处理3次重复, 每个重复为2株白蜡, 并在四周设置隔离区[2,3]。

1.3 试验实施

8月20日试验地块枝干虫数超过400头, 采用手动喷雾器用药量600 kg/hm2进行防治。施药当天晴, 最高温度28℃, 相对湿度60%。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试验期间, 因降雨次数多, 降雨量大, 故仅调查施药前1 d虫量基数, 以及药后3、7 d的活虫数。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对每株白蜡树进行调查, 每个方位选取100根枝条。利用放大镜检查记录活虫数量。取3次重复平均值, 按药效计算公式计算防效[4]: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1可知, 喷药后3 d, 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的防效分别为89.93%、92.28%、84.73%、83.65%、83.91%, 处理A比处理C、处理D、处理E分别高出5.20、6.28、6.02个百分点;处理B比处理C、处理D、处理E分别高出7.55、8.63、8.37个百分点。处理A、处理B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而处理C、处理D、处理E之间无极显著差异。喷药后7 d, 处理A、处理B、处理C、处理D、处理E对白蜡介壳虫的防效分别为98.77%、98.79%、96.82%、95.36%、96.34%, 处理A比处理C、处理D、处理E分别高1.95、3.41、2.43个百分点;处理B比处理C、处理D、处理E分别高出1.97、3.43、2.45个百分点。且处理A与处理B之间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但处理A、处理B与其他处理组间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注:同列不同小、大写字母分别表示在5%、1%水平上差异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5%杀确爽乳油800~1 000倍液对白蜡介壳虫防效良好且作用快速。因5%杀确爽乳油对介壳虫若虫杀伤力强, 而对成虫防效较差, 当白蜡介壳虫发生较轻时, 可直接用其防治, 但在发生严重的情况下, 则可与其他对成虫触杀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混合使用, 以达到快速防治效果。从经济角度考虑, 建议生产上选择5%杀确爽乳油1 000倍液, 并结合其他杀虫剂交替喷雾防控白蜡介壳虫[5,6,7]。

摘要:5%杀确爽乳油防治白蜡介壳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5%杀确爽乳油防治白蜡介壳虫若虫生产上宜用浓度为1 000倍液, 当发生严重时, 应与其他触杀成虫效果较好的杀虫剂混合使用, 可达到快速防治效果。

关键词:5%杀确爽,白蜡介壳虫,防效

参考文献

[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病害[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84.

[2]徐培河.农田有害生物的防除[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9.

[3]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3.

[4]蔡振声, 史先鹏, 徐培河.青海经济昆虫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4.

[5]杨立心, 棱亚男.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6]徐映明, 朱文达.农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上一篇:新闻采写中的逆向思维下一篇:电视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