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重在参与

2024-05-11

扶贫重在参与(精选四篇)

扶贫重在参与 篇1

在安全培训中应用事故案例分析, 效果通常比较好, 但与此同时, 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样重要, 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 那么, 员工听着索然无味, 效果必然不会好。因此, 笔者认为, 想要在安全培训中用好事故案例分析, 必须要让员工参与进去。

第一, 必须让员工学会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方法。俗话说:内行看门道, 外行看热闹。以参观名胜古迹为例, 自己看并不觉得有什么意思, 但经导游一讲, 不光有了兴趣, 记忆也深刻了许多。因此, 在安全培训中, 如果能让员工掌握简单的事故案例分析方法, 例如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分析伤害方式、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各方责任等。那么, 即便员工仅仅是僵硬地按图索骥, 对号入座, 在培训者的引导下, 也可以大体了解到面对一起事故, 是该如何分析, 同样可以提高员工学习的兴趣, 加深其记忆, 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第二, 引而不发, 让员工直接分析一起事故。在员工掌握了基本的事故分析方法, 并且学习了若干典型案例分析后, 培训者应适时地提供一起事故, 让员工根据所学知识, 自行分析, 然后将分析的结果跟“规范结果”进行对比, 找出不足。所提供的事故案例应由简到繁, 或者将一个复杂的事故案例分成阶段, 然后以提问的形式让员工回答, 如“这起事故的伤害方式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间接原因是什么”“谁应负主要责任”等等问题。另外, 还可以在现场导演一起小“事故”, 让员工成为“事故的亲历者”, 然后再按照分析流程, 让“亲历者”和观摩者各自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第三, 拓展外延, 案例联系实际。即让员工根据所接受培训的典型事故案例, 找出自己曾读过、听过、看过, 甚至亲身经历过的与之类似的事故、险肇、违章、隐患等, 然后自行分析, 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对事故的拓展和外延, 不仅可以扩大员工的认识范围, 而且通过案例联系实际, 也能促使员工学以致用。

弱视治疗,重在“扶贫” 篇2

弱视真的没办法治疗了吗?这是每位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弱视后最想问的问题。从科学的角度讲,上面的例子是实情,因为弱视是一种发育紊乱型眼病,早期视力障碍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而成人的视力已发育成熟,弱视治疗确实没什么效果。

目前,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戴镜治疗、遮盖治疗、家庭精细作业训练、压抑疗法、后像疗法等。不管哪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适用范围及局限性,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弱视类型为患儿选择一种或数种适当的治疗方法。

戴镜治疗其治疗原理是矫正屈光不正,让弱视眼能清晰地接收到物像。能否清晰地接收物像,将影响到弱视(屈光参差性及屈光不正性)的治疗效果。

眼镜配好后一定要坚持戴,不可间断。初戴治疗弱视眼镜需要一段适应过程,同时配合其他治疗,视力会逐渐提高。此外,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定期散瞳验光,调整度数。一般半年到一年一次,每次根据屈光度的变化和弱视、斜视矫正的情况,决定是否换镜。大部分弱视儿童的眼镜,长大后都可以摘掉。不过,治疗时要预防近视的发生。少数严重的弱视儿童需要终身戴镜。

遮盖疗法这是一种沿用百余年、简单易行且有效的治疗弱视的基本方法,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训练并用。其原理是遮盖好眼,强迫使用弱视眼视物,达到增进视力的目的。适用于屈光参差型弱视、斜视型弱视。具体做法就是用黑布做外层,红布做内层,制成一个简单的眼罩,套于眼镜上,完全遮盖好眼,不让光线进入好眼。

遮盖疗法应注意严格、彻底。治疗过程中,每半月检查一次弱视眼的视力变化情况,同时要注意好眼的视力,防止发生因遮盖而引起的视力减退。此外,要进行家庭精细作业训练,如用红丝线穿缝衣针、刺绣、描图、书法等。每日坚持不少于一小时。家长要重视这种简便、易行、效果好的训练,常抓不懈。

压抑疗法其原理是利用改变镜片的度数和阿托品眼膏散瞳而抑制好眼视力,强迫使用弱视眼,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主要适用于中度弱视患儿。要强调的是,长期使用要注意预防好眼视力下降。

弱视治疗仪 光栅疗法是弱视治疗仪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高的刺激作用于弱视眼,促进弱视眼大脑皮层视细胞的发育。具体方法是用一个对比度强的黑白条栅圆盘,旋转各个方向刺激弱视眼,每天七分钟。适用于注视力好的患儿。常用的还有海丁格光刷疗法、红光闪烁疗法等,适用于各种弱视患儿。每天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20天为一个疗程。

综合疗法 由于各种治疗方法的机理不尽相同,所以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优越。一只眼弱视的患儿,首先戴镜遮盖好眼,给弱视眼更多的注视煅炼,配合家庭精细作业训练、弱视治疗仪等。注视不良的弱视可选择后像疗法等。如果弱视合并斜视,则主张先治疗弱视,后治疗斜视。但先天性斜视则需先手术矫正斜视后,再进行弱视训练。

此外,还有后像疗法、红色滤光胶片法等。后像疗法费时费力费钱,目前普及率不高。

治疗弱视,年龄非常关健,最好在五岁以前进行。因为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另外,治疗效果与弱视程度有关。轻度弱视者疗效好,中度次之,重度最差。注视力与治疗效果也有关系,注视不良者疗效差。弱视能否治愈与诸多因素有关。由于弱视比较容易复发,所以复查是很有必要的,每年必须做一次屈光检查。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篇3

[关键词]小学英语 情景教学 方法 策略 兴趣 魅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37

情景教学法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有目的地使用具备情绪色彩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资料为学生构建一个体验平台,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知识,得到思维能力的成长。在小学英语课中合理导入情景教学法,不但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把握知识的运用。下面,笔者从视频情景、生活情景和游戏情景三个方面对情境教学展开系统的论述,浅谈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一、构建视听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电子白板是打造情景教学的重要平台,它的普及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视听功能构建出真实的英语情景,突出英语学科的魅力,提升学生的兴趣。以译林版小学英语《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掌握“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和“It takes sb. some time to do sth”两个句型。在教学期间笔者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出示了真人对话视频,让学生在观赏视频的过程中感受西方人的发音方式、表情、语气等,由此让学生对句型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印象。当完成这些内容之后,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视频人物,在口语表述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自己的感情,或者是和同学进行互动,在对话中体会句型。这样,不仅可以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还能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影响下体会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跟读的方式进行,即启发学生根据视频中提出的对话进行“回答”。期间,考虑到小学生的词汇量和能力现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教材中的例句进行简答。

二、打造体验情景,突出英语的魅力

在打造情景教学法的同时,为学生打造合理的体验情景,以此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间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譬如在教学单词时,笔者改变了以往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行思考最佳记忆单词的方法,并付诸行动。该方法是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所以在提出之后,学生的兴趣瞬间被激发了出来,如有的学生认为死记硬背,也有的学生认为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就看几眼单词。对此,笔者为学生提出建议“利用联想的方式来记忆单词”,例如:eye是眼睛的意思,在记忆的时候可以把两个e比作人的眼睛,把y比作人的鼻子,这样一来,在看到单词eye时便可以瞬间知晓它的意思。显然,这种方法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笔者又随机为学生出示了一些生词,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来体验记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记忆质量。在指导学生的英语口语发音时,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提供体验情景,例如舞蹈剧表演和生活小品等,由此让学生在半玩半学中逐渐掌握知识,达成理想中的学习效果,提高英语课的实效性。

三、创建游戏情景,增进课堂的趣味

游戏情景是情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喜爱的环节,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精力去投入到体验和思考当中。例如在教学有关水果的单词时,笔者可以给学生设置类似成语接龙的小游戏。例如:当第一名学生说出banana时,第二名学生可以说apple,以此类推,看看学生一共可以说出多少种水果的单词。期间,如果有学生出现卡壳,那么他可以围绕最后一个单词的首字母举出新的单词,例如单词apple,当学生遇到这个单词却又不知道该列举哪些单词时,他可以围绕banana中的b举出一个新的单词,如bus和blue等,然后再围绕新词的特性举出与之同类的单词。比如bus是交通工具,那么之后的学生也要说出交通工具的单词,而blue是蓝色,那么其他学生则可以说出其他颜色的单词。当然,除了上述游戏,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其他类型的游戏,让情景教学展现出多样、多元化的特点,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英语。在教学中,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在运用游戏情景期间必须把握好游戏和学习的度,不可盲目,同时还要考虑课堂的具体时间和教学的内容,只有相互协调,才能让情景教学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

总而言之,情景教学法是建立在心理学要素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它最大的功能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具备趣味性和直观性,以此供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学习英语。

科学探究重在学生参与 篇4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主导作用。”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全体科学教师的认同。如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呢?这就离不开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参与和教师课堂上的精心引导。我们的教学应该从学生参与的角度进行设计和思考,也就是说教师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什么时候需要探究,应该怎样探究”,然后在学生需要时进行引导。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保障主动参与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现在的课堂设计导入部分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常见的创设情境途径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

在学习《点亮我们的小灯泡》这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们出示了一些城市霓虹灯的效果图,接着又出示了一些卫星上拍摄的夜景图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欣赏后的感受:“城市的夜景好美啊!”“这些霓虹灯代表着工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灯具的照明。”这些图画和语言让学生感觉到了灯具的魅力,更让学生知道了点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多么巨大。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于小灯泡的探究欲望逐渐被激发了,纷纷表示想知道电灯是怎么才能亮的。

二、设计实验,让成功感激励学生自主参与

科学实验是学生探究科学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现学生主体的必要条件,也是激励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还是有些学生不愿意动手做的,有的就是不想动手做;有的是不敢做,担心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有的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抢去做了,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能力逐渐被弱化,积极性也会下降。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验时间和材料,如,在研究“小灯泡的结构”时,我让每生都仔细观察并说一说、画一画,每个孩子都带着疑问、带着好奇去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找到答案。在不断发现和不断补充下,学生们对小灯泡的了解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灯泡的主要结构是一根灯丝和两端连接的两个连接点。

在学生对小灯泡结构深入了解之后,再讓学生试着“连接我们的电路”,很快就有小组的灯泡亮了起来,也发现有些连接的小灯泡亮不起来……他们争着将自己的发现与老师、同学分享,实验失败的同学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也找到了失败的原因,学生们个个都像科学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探究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种子逐渐发芽长高。

充足的准备才能得到成功的实验,成功的实验能鼓励学生继续探究,更能带动其他小组向他们攀比学习。

三、引导评价,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评价的形式,老师是评价的权威,是学生学习表现唯一评定者。由于教师是课堂评价的“主宰”,课堂上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就缺乏了生气和乐趣。在制定课堂纪律,评价表现时我经常要听取大部分学生的意见,这样的评价不仅能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更能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自己引以为戒。当然评价还是尽量要多从正面入手给学生以鼓励,让大部分学生向其学习、追赶。

在学生每发现一种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后,我都让他们小组在黑板上用贴纸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介绍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情况。然后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正误,给他们表扬或鼓励,然后教师再加以点评,并给他们小组贴上小红花。通过集体的评价和横向的对比,学生们不仅得到了鼓励,也清楚了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找到了学习的方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教师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探究的参与一步步走向深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目的。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的时间多了,活动量也足了。但如果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放到活动体验上,而不考虑到活动后的思考,那么这样的课堂是很热闹,可在一番热闹过后,学生的头脑里却依然一片空白,这样实验教学的效率将大打折扣。只有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探究,自主探究才能真正实现。

上一篇:乡镇群众文化工作问题下一篇:作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