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

2024-05-02

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精选十篇)

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 篇1

一、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在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的认识上民间常有如下三种观点:

1、是一种“监护与被监护”的关系。

认为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学习, 由学校负责管理其在学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 家长对子女的监护责任自然就转移到了学校。

2、是一种“合同”关系。

认为学生交纳学费到学校学习, 学校则应履行教育、管理和保护的义务, 应是一种“合约”。

3、是一种“教育”关系。

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学校负有的教育、管理、保护学生方面的义务和责任”的规定。

以上三种关系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个人认为“监护与被监护”关系的观点不对, “合同”关系、“教育”关系的观点片面。而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一种“教育+合同”的关系。因为:

1、监护权是一种身份权, 具有人身特殊性, 一般不能随意变更和让与。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及相关解释, 单位能够成为监护人的, 应当是未成年学生父母的单位或未成年学生住所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 不包括学校。虽然监护职责可以通过监护人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 但不等于学生家长将学生送至学校学习, 家长的监护职责就自然地转给学校。这种自然转移应当有法律的明确规定, 而不是推定。因此学校和学生不是监护和被监护关系。

2、学校是履行教育义务的教育部门, 无论是学生交纳学费或者国家义务教育, 学校均负有教书育人的法定义务。因此学校与学生之间是具有教育内容的合同关系。基于教育合同基础, 学校便有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安全保护的附随义务。

二、校园伤害事故的界定

所谓的校园伤害事故, 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 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所发生的造成在校生人身权受到损害, 导致其受伤、残疾或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校园伤害事故既是一个时间概念, 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其特征是“五个特定”, 既:主体特定, 受害主体只能是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学生。地点特定, 学生损害的地点必须是在学校园内及学校组织校外活动的特定场所。时间特定, 学生受损害是发生在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期间以及学校组织的活动期间。主观特定, 学生受损害的主观愿望是意外。结果特定, 指身体的直接创伤或死亡, 不包括仅仅是精神上的伤害。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 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 或者因学生、教师及其他个人故意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 不应属于学生伤害事故范畴。另外, 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在学生自行外出或者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假期等学校工作时间以外, 学生自行滞留学校或者自行到校发生的;以及其他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外发生的学生人身损害事故, 均不属于学生人身伤害事故。

三、校园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归责原则是损害赔偿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是损害赔偿理论的核心, 也是处理赔偿纠纷的基本准则, 所以准确把握归责原则对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赔偿案件, 提高司法实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国民事法律的理论, 校园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主要是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强调的是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前提必须是存在过错, 没有过错即不承担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只仅需证明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即可确定其承担民事责任, 不需要考虑行为人主观的过错与否。对该类方式的责任承担必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公平责任原则是在不能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或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情况下, 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所作的责任承担方式。

我认为:由于法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中没有包含校园伤害事故, 因此该事故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其次, 作为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学校区别于企业公司法人, 对学校施以过重的责任, 会使得学校无法积极主动地开展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活动, 学生也就难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最终受到损害的将是广大学生的利益和国家的教育事业, 一味强调适用公平原则将会加重学校的负担, 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应当依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学校能够举证证明自己已经尽到足够的注意义务, 证明其无过错就该免除责任。如果学校未尽相当注意义务, 则具有过错, 依法对损害后果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摘要: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往往给学校造成很大压力, 处理好这类事故的关键是要定位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以及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问题。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 篇2

从当前学校发生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来看,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与他人发生冲突而造成伤害;二是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因种种原因而造成伤害。要正确处理学生意外事故,首先要明确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根据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定义,主要指在学校里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了在校学生人身伤害后果的事故。这一界定明确了只有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才属于学生伤害事故,与学校管理职责无关的事故,如学生上学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等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学生伤害事故。同时,本文讨论的学生伤害事故主要是指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与人身损害无关的事故或教师个人的侵权行为不属于本文的讨论范围。

学生在学校管理职责范围内发生了人身损害事故,学校是否该承担责任呢,或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首要的一个问题是应该解决学校对学生是否有监护权的问题,或者说要弄清楚学校和学生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权利,即:“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等”①。同时也明确了学校应“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也规定了学校在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负的责任,归纳起来,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学校的主要责任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保护。也就是说,中小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关系,而不是基于民法和血缘关系形成的父母(包括其他监护人)与子女之间的监护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校只要是依法成立的,并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承担自己的义务,那么学校就完成了自己所应该做的工作。学校依法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学生依法到学校接受教育,这就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基本关系。因此,一些人提出的学生(主要指未成年人)到校学习,那么家长对学生的监护责任就转移给了学校的说法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既然学校不是学生的监护人,那么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从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来看,并没有专门对此做出具体的规定(教育部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也仅为部门规章),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则应该遵循民法通则规定的一般归责原则即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按照我国民法关于一般归责原则的理论,承担民事责任应具备以下几个构成要件:主观故意或过失,即有过错;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学校要承担赔偿责任,首先要有过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也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或者在精神病院治疗的病人,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单位有过错的,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③。由此可以明确在处理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时的一条基本原则,即学校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承担事故的责任,如果学校未履行规定的义务与责任,有过错的,造成了学生的伤害,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学校已经尽到相应的义务,无过错的,则无责任。

当然,学校是否有过错,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好区分。如某学校在上晚自习

校园伤害事故的警示与对策 篇3

在此,笔者收集整理了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校园伤害案例,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教育和警示,以期全社会齐心合力,深入学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共同维护校园的和谐与安宁。

一、校园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典型案例

(一)校外人员的侵害

这类伤害事故对学生的危害最大,而且难以防范,发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往往伴随着深刻的社会问题,大都是个别不法分子选择将学校作为报复社会的目标,将毫无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作为攻击对象而引发的恶性案件。

案例:福建南平实验小学凶杀案

2010年3月23日早晨,凶手郑民生携带一把尖刀从家里窜至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门口。7时25分许,郑民生见校门口聚集了数十名等候入校的学生,便先后抓住13个小学生,持刀朝他们的胸、腹等要害部位猛刺,其中8名均因血管、脏器被锐器切断、刺破,造成大出血死亡,另有5名构成重伤。郑民生因恋爱多次受挫,图谋报复泄愤,恐对成年人行凶难以得逞,即萌生了杀害小学生之恶念。法院以郑民生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学校设施、设备和物品不安全、管理不规范引发的伤害

学校的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包括学校的楼房、墙体、道路、场地、运动器械、床铺、课桌椅以及电力、消防设施设备等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管理、维护不当,比如危房没有及时维修倒塌压死压伤学生,由于管理不当导致学校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造成事故,消防设施不合格,致使发生火灾时学生受伤、死亡,学校电线、开关损坏漏电导致学生触电等伤害事故。

另外,学校提供的食品、药品、饮用水、教学用具或者其他物品不合格,如学校食堂提供的食品不合格导致学生食物中毒,校医务室提供的药品因过期、伪劣等问题导致学生受伤害,化学实验器材不合格导致学生做实验时发生事故等。

案例:学校未装路灯学生摔成残疾

蒋某是江西省鄱阳县某初中学生。2006年9月3日凌晨3时许,蒋某在去学校公厕小便时,因学校未安装路灯且路面坡度较大不慎摔倒,导致身体多处受伤住院,共花费1.3万余元,并造成八级伤残。蒋某将学校诉至法院。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依法应当提供符合安全标准的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即在通往厕所的道路上,尤其是路面坡度较大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段,应当提供充足的照明设施,以避免学生由于夜间上厕所可能遭遇的危险。但学校并未履行相关职责,没有尽到应有的管理义务,应对事故的发生承担主要责任;原告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不够,对事故的发生应负次要责任。据此,判决学校赔偿蒋某经济损失3.3万元。

(三)教师的侵害

教师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在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管理中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以及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甚至利用工作之便对儿童实施猥亵乃至强奸等犯罪行为。

案例:一小学教师强奸猥亵7名幼女数十次被执行死刑

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鲍某某利用教师身份,以辅导学习、打扫卫生、打乒乓球等名义,猥亵、奸淫方某某等7名幼女共计数十次,并且拍摄该6名被害女学生的裸照或者被奸淫的照片、视频。

法院认为,被告人鲍某某奸淫不满14周岁幼女,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猥亵不满14周岁幼女,极大地伤害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情节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2013年5月2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核准,罪犯鲍某某被依法执行死刑。

(四)学生之间的伤害

未成年学生天性顽皮、好动,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对事物的预见和判断能力有限,往往容易在嬉戏玩耍、追逐打闹间造成对方的伤害。

案例:恶作剧吓病同学遭赔偿

2002年4月,河南省淇县某中学杨某等几名学生在操场上发现一条死蛇。杨某将蛇扔到了王某的面前,王某拾起蛇后将蛇挂到了杨某的脖子上,王某的举动使杨某精神受到刺激。杨某先后到该县精神病医院、省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共花去医疗费1.1万余元,后被鉴定患了精神分裂症。杨某将王某告上法庭,后法院判决王某及其监护人赔偿杨某各项损失1.6万多元。

(五)儿童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

学生违法违纪实施具有危险性行为、擅自离校或学生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或者异常心理状态,或因学生自杀、自残等导致的伤害事故。

案例:隐瞒病情致死亡学生家长自担责

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4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其送往医院,但张某经抢救无效死亡,后经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为了顺利被该中学录取故意隐瞒了病情,而且为了不使学校发觉,坚持参加了体育测试。

本次事故中,张某死亡是由于自身健康原因所致,学校没有过错,所以学校不应承担责任;张某和家长为了被学校录取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应承担全部责任。

二、校园伤害事故的应对策略

这些校园伤害事故警示我们,中小学生大都是未成年人,其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危险意识性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因此,全社会都要对未成年人予以充分关爱和特殊保护,尤其学校、家庭和政府部门应遵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云南省學校安全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切实履行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防范校园伤害事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改变育人理念,改善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学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安全工作规章制度,明确学校各部门和教师在校期间各个方面、各个时间段,甚至各个场合的安全工作职责,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特别要重视制订食品卫生、楼道疏散等各类安全应急制度和有关家长安全教育监管方面的制度,使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有效覆盖到学生校内校外的各个时段、各个方面和各个角落。

(三)加强安全教育。安全事故重在预防,学校和监护人要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高度重视学生安全教育。要充分利用墙报、校报、广播、国旗下讲话、班会、警校共建等载体,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习生活实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周”“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教育活动。要不厌其烦地根据季节特点开展预防传染病、森林防火、防溺水、食品卫生、交通安全、活动安全教育,以及在家和校外安全防护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护能力,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利用“家长学校”“小手拉大手”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切实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监护意识,实现家校共育目标。

(四)重视活动安全管理。一是外出活动要准备充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2条规定,学校组织儿童集会、文化娱乐、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要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组织外出活动,一定要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要对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内容、责任人及应急措施等做好充分计划和安排。要尽可能地配备足够的教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二是要根据学生身心状况开展活动。要建立学生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等,及时了解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并根据儿童的身体状况安排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体质特殊或有疾病的儿童给予适当的照顾;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学生体能训练,不要开展超越学生耐力的高强度、高密度的体育锻炼活动,以防事故的发生。三是要重视和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和在活动中的机体反应敏捷度,杜绝一些可预防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篇4

一、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及时消除教育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学校的管理者应切实树立安全意识,在设计、招标、建设基础设施时要综合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安全性、牢固性、稳定性等要求,力争为学生提供质量安全、数量充足、性能稳定的学习和生活设施。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和预警制度,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学校的基础设施存在安全问题的,如学校校舍、场地、公共设施、教育教学设备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技术缺陷的,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要求的,要坚决整改。学校给师生提供的日常饮用水、食品、药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保障学生的校园生活免于食物中毒及流行病的困扰,使校园成为学生安心、家长放心的象牙塔。

二、加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健全学校各方面的规章制度。使教职员工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按部就班、细致周到、有章可循。大型纪念性活动、上学放学、课间操等实施错峰安排,避免学生因无序导致的拥挤、踩踏及因争抢设备等导致的意外伤害;实验课、体育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在教师预案和指导下进行;在组织学生从事户外活动、开放性教学活动及公益性活动时应有专门的教师指导,提出安全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对于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泥石流等频发地区,应做好灾害预警及演练,使师生面对突发事件时临危不惧、秩序井然,最大限度地减少校园内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教师安全教育,减少因教师主观原因造成的学生意外伤害

把安全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师日常学习及工作考核中常抓不懈。当本校和其他学校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件时,及时通报给教师,并组织讨论,分析研究事故处理意见及办法,为教师遇到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班主任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如家庭困难生、父母离异生、学习落后生、沟通困难生等需要帮助的学生,尤其要密切注意观察学生中是否有性格偏执、心理障碍及暴力倾向的学生,如涉及心理问题,可寻求心理医生及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帮助引导,防患学生心理问题及精神障碍发生,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不得采用简单、粗暴、冷漠的方式对待学生,不能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体罚学生,避免师生矛盾激化。中小学校发现教职员工患有传染病、精神类疾病或有不良品行,不适宜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应妥善处理,避免师源性伤害。

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学生之间的对抗性伤害

学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及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预防事故以及在灾难发生时的自救自护能力和应急逃生技巧。培养学生依法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提倡采用沟通协商的办法解决问题,避免学生之间发生的激情伤害。禁止学生携带危险品、易燃易爆品及有毒有害物品进校园。同时鼓励和提倡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为孩子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以降低出险后的处理难度。也需要家长增强法律意识,理解、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环境。

防范校园暴力伤害事故的实施方案 篇5

榆中县小岔小学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六日 防范校园暴力伤害事故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防范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发生的紧急通知》精神,建立完善的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特制定本校安全保卫工作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关心祖国未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切实提高对维护校园安全保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新形势下维护校园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全力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防范校园暴力伤害事故的发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各负责人员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充分认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学校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和学校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确保我校不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

成立学校安全保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吉瑜 副组长:李敬忠。组员:班主任、值班教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岗双责”工作要求,着力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集中大排查。要利用刚开学三天时间,对学校安全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立即整改。同时,认真制订防范暴力伤害应急预案,切实提高应对突发暴力伤害的处置能力、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同时,加强演练,掌握简单的紧急救护方法,防患于未然。

(三)完善学校门卫、值班、巡逻等安全保卫制度。学校设专职门卫人员并安排教职工轮流值班。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准入登记制度,严防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园,严禁外来车辆进入校园。同时,修订完善门卫人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定期开展门卫人员及值班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组织学习法律和治安保卫常识,遵从学校综合治理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维护校内秩序,做好保卫工作。

(四)加强学生校园值班巡逻。在规定的上学时间,要适当提前打开校门,避免学生在校门口大量聚集,学生上下学期间值班教师在学校门口迎送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要做好学校与家长的交接手续,对一时无人接送的小学生,学校要安排专人集中看护,绝不能放任、失管。每天要有一名校领导值班,值班校领导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每天要安排1-2名无课教师做好校内及周边重点部位(教室、功能用房、校门口范围内)的值班巡逻工作,遇有异常情况或可疑人员,迅速报告处置。

(五)加强应急防暴物资配备。学校要公开所属辖区派出所报警电话***、校长电话***,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在第一时间与公安部门、学校负责人取得联系,师生、路人能第一时间报警。学校校门设施不牢固的要立即予以维修或更换,校围墙偏矮的,要加高加固。要储备一定数量的药品、止血绷带紧急救护物资,以防不测。

(六)加强安全防护教育。学校要教育广大教职工提高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积极防范各类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因素。要加强“警校共建”,邀请当地派出所民警通过讲座、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防范暴力伤害的专题安全教育,切实加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七)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学校要保持与学校所在地公安、交警等部门的沟通联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提醒学生家长,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接送学生要按时。

(八)严格报告制度。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事故报告制度,遵循报告程序。一旦发生校园突发事件,学校在做好应急处置的同时,要立即上报镇教委。对发现的瞒报、迟报、漏报等事件,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学校成立安全保卫工作专项督查组,对学校安全隐患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榆中县小岔小学

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 篇6

一、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它既可能发生在校园内,也可能发生在校园外;既可能发生在上学及上课期间,也可能发生在下课及放学期间,还可能发生在假期里等等。

从现实来看,校内学生伤害事故主要有三大原因:由于学校设施、设备不安全、建筑物倒塌等造成学生人身伤害;教职员在教育活动中由于故意或过失造成学生人身伤害;学生之间因不当游戏、斗殴造成学生伤害。具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事故类型。(1)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期间的运动伤害。由于体育教师未能按体育课的教学规程,或学生未能掌握运动的要领而引起的运动伤害。(2)课余伤害。如课间休息时,学生之间嬉闹玩耍、推搡打闹引起的伤害,学生下楼时拥挤踩踏引起的群死群伤。受社会不良影响在校结成团伙,团伙之间在校斗殴而引起的伤害等等。(3)课堂事故。如物理、化学实验教师未能按照实验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或师生冲突、学生的恶作剧等引起的伤害。(4)课外活动事故。(5)教学设施老化、破旧或者不齐全而引起的学生伤害事故。(6)学校提供的食品、饮用水引起学生伤害事故。(7)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引起的伤害事故。(8)学生的特异体质或特异疾病学校知道而未加预防引起的学生事故。(9)由校外第三人引发的学校有过错的学生伤害事故。

二、校园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承担的归责原则

一直以来社会上有这样一个说法,认为学生在学校期间,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权发生了转移,只要孩子到了学校,学校就应当承担完全的监护责任。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认识。教育部颁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规定:学校承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而不承担监护职责。按照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强调是三重保护,即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保护。在学校方没有任何主观过错的情况下,校园内发生的一些人身伤害事件可能属于一种完全的意外,所以没有人必须为其承担过错(侵权)责任。

三、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及建议

1. 坚持以防范为主的处理方针。建立安全责任制,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场地、形式、内容的安全防范。如教师在选择立定跳远的场地时最好不要在水泥场地进行训练。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安全事故预案制。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教师应该立即向学校汇报,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处理校园安全事故要注意合情、合理、合法,做到以人为本,以得到受害人及其家属的谅解,使事故得到圆满的解决。

2.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应坚持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和及时、妥善处理原则。我国的教育法、教师法及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民法通则、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等都有相应的或类似的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的出台更为事故处理提供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事故处理要求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认定造成事故的原因,同时在依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之时也不能要求学校履行法律规定以外的职责。应实事求是地评价学校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和学生自身的行为以及第三人的行为。在赔偿问题上,要根据责任认定依法赔偿,不能脱离损害后果的实际需要而提出不切实际的巨额索赔,也不应超出责任方的实际能力。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救治受伤害学生,把伤害后果降到最低限度,要及时处理事故善后。

3. 建立、完善学校事故责任保险制度。学校有必要参加社会责任保险,把由于学校疏忽或过失造成的学生的人身损害,在法律上应由学校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一些国家推行的校园伤害事故赔偿责任的社会化值得借鉴。如美国一些州的法令规定,学区教育委员会援助那些在学校事故中负有责任并负责赔偿的教师。德国则把学校事故纳入到法律规定的事故之中,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儿童都在事故保险的保护之列,一旦学生发生人身伤害,即可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及帮助。

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 篇7

一、中小学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概述

(一)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

“学校伤害事故”通常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是劳凯声教授于1993年在其专著《教育法论》中提出的。 (1) 其次是以杨立新教授为代表, 认为学生伤害事故是指中小学校在校生以及幼儿园在读儿童在学校或者幼儿园就读期间, 参加学校或者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受到人身伤害或者死亡, 以及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 学校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事故。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中对校园学生事故概念的界定认为学校不仅包括幼儿园学校、中小学校、大学学校、职业高中学校, 还应当包括聋哑学校及盲人学校。针对杨立新教授的观点“校园学生伤害事故针对的学生是指未成年学生”, 笔者认为不应该对主体年龄上甚至是行为能力上作出限定, 学生是否成年、心智成熟情况只是作为事故责任承担的过错考量的因素及是否需要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 但是并不影响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

(二)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及类型

关于中小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需要强调的是1.受害主体的特定性, 通常指在读的学生;2.牵涉利益主体及发生事故的因果的多样性;3.责任承担的困难性。从不同角度看,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呈多样化。有学者将学生伤害事故按责任主体不同, 划分为四种:一是学校责任的学生伤害事故;二是学生及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责任学生伤害事故;三是第三人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四是无责任人的学生伤害事故。笔者较为支持把校园事故从侵权主体上进行的划分, 一是学校的过错引发的事故;二是学生本人或其它学生引发的事故;三是第三方引发的责任。显而易见, 以上两种分类对于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主体都不一样。

(三) 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责任承担的法理基础。从以往的理论看, 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合同关系说” (2) 、“监护关系说” (3) 、“教育法律关系说” (4) 、“准行政法律关系说” (5) 等。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权力并不能看做是监护权的转移, 理由在于学校侵犯学生权益的依然要承担赔偿责任, 其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 所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不是所谓的“准行政法律关系”和“监护关系”。中小学生享受的义务教育,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已经不是单纯的自愿与非自愿的问题, 其具有行政权性质。因此并不具备契约性。可见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性质是复合型的教育法律关系。

二、关于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在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管理与预防措施不足

多数学校仅仅将管理学生与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目光投放在教学设施及制度制定上, 妄想通过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行为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例如限制学生出校、禁止课后大声喧哗, 管理方式过于死板, 而并未对学生如何规范使用教学设备进行宣传及说明伤害事故的危害性。学校在事故发生之后通常以尽了合理注意义务或未成年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而作为说辞逃避责任。

(二)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难以明确界定

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 在学校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由受害人的监护人承担损害责任。但是对于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争议很大, 争议主要体现适用的情形的差异及举证方式上, 如是推定过错则举证责任由校方承担。对于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有的学者坚持不适用, 例如学者王玉莲 (6) , 认为学校既然已经尽了教育、管理职责, 就没有过错。如果还要承担公平责任, 显然加大了学校责任。

(三) 伤害发生后损失无法及时得到弥补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 给学生造成的损失通常无法得到满足, 实践中也缺乏统一的经济赔偿实施细则, 在调整各类、各阶段学校安全及学生伤害事故问题的缺乏统一立法, 除了学校和学生监护人作为责任承担的主体以外, 针对第三人侵权、意外灾害等情况下产生损害通常无法让受害学生的损失得到补偿。

三、应对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建议

(一) 重点加强管理与预防

加强管理与预防指的不仅仅是教育设施与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学校应该予以保障, 同时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 积极宣传教育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 针对受伤害后应该如何采取的自我减损损害的积极措施, 并要求学生了解相关救济途径, 使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二) 细化法律规定, 明确事故责任人

立法的不健全, 在学校对学生保护职责的性质、范围等方面,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 学校的责任承担方式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在符合《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特殊侵权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有学者要求兼顾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但笔者认为应该在特殊情况下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由学校根据情况适当予以补偿。

(三) 设立校园学生伤害赔偿基金

《教育法》第42、53条及《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30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也就说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赔偿责任承担方式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补助, 而在实践中, 学校作为公益性机构, 并没有足够的经费处理这类问题, 这也是校方与事故学生家长纠纷的根源。所以以笔者建立学校财政设立专项的学生伤害赔偿基金, 基金由教育部批准,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进行提供, 并吸纳社会资助, 具体数额综合测定。学校财政专项专用, 年度清算, 如果基金没有使用则转入下一学年, 如果余额不足则及时向政府财政提出申请。一旦校方责任划定, 及时的进行补偿, 避免纠纷, 乃至影响正常教学。

(四) 校园事故处理的社会化

纠纷的实质就是损害赔偿的分担, 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 赔偿问题很大程度上钳制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西方国家通常将校园事故处理社会化, 即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纳入到保险范畴。转移侵权责任赔偿。当政府财政资金无法支付赔偿责任时或学生监护人无法获得足够赔偿时, 可以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在我国学生伤害事故频发, 而用于学生保护的教育专项资金严重短缺。采用多种损失制度, 构建一套系统的法律救济机制迫在眉睫。实施学生的社会保险制度, 既可以减轻学校的压力, 也可以使得受害学生得到最大的补偿。

注释

11 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231-235.

22 胡林龙.学生伤害事故立法基本问题研究—兼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规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33 邹敏.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学校法律责任认定[J].教育科学研究, 2012.08.

44 劳凯声.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及责任归结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人学学报, 2004 (2) .

55 刘冬梅.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J].中国教育学刊, 2001 (6) .

试论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 篇8

关键词:校园意外伤害,预防,对策

学校、幼儿园是青少年、儿童聚集, 意外伤害事故的高发地带。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我国城乡有45万多所中小学校, 9万个左右的农村办学点, 12万多所幼儿园, 大约有2亿多中小学生和2000多万在园儿童。孩子们的安全牵动着多少家庭的幸福, 特别是当前独生子女占多数, 他为系着社会的稳定, 我国历届政府和领导始终都把中小学生的安全工作列为重中之重。尤其是今年以来, 我国部分地区, 校外人员袭击校园儿童事件频频发生, 更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强化生命生存意识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安全教育的关键还在学校, 尤其是中小学时期, 因为学生一旦离开了学校, 再度受到系统安全教育的机会就更少了。而我国学校安全教育的落后, 实际上也让人们在面临危险时, 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因此说对于目前安全教育意识相对薄弱的中国而言, 要想减少或避免意外伤害事故数量的发生, 工作的关键就是加大安全教育力度, 强化生命生存意识, 建立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 并常抓不懈。学校可利用讲座报告、主题班会、板报、影视、录像、幻灯、展览、以及身边的事实和案例来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结合入学教育、安全教育日、法制教育课、政治课等形式, 针对学生的年龄、认识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的不同, 对在校学生进行系统的遵章守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存教育和自控教育。学校还可会同公安消防、交通运输、卫生防疫、供水供电、文化教育等部门, 组织师生多开展一些防火、溺水、饮食、用电、卫生防疫、交通事故等其他意外事故的逃生避险及自救训练, 力图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关爱生命, 珍惜生命, 警钟长鸣, 防患于未然。

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 致使各种交通工具迅猛增加, 原本就很拥挤的道路其负荷显得就更重了。因此, 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埋下了隐患, 尤其是对安全交通意识较为淡薄的中小学生危害更大, 特别是在农村。由于还有学生跑操、晨会、早读和上晚自习的现象, 学生不得不早出晚归。不少地区路况差, 且无任何照明设施, 农用三轮, 退役改装车辆安全系数相对较低, 加上现在高速、国道和省道路线较多, 原本上学路程较近的道路多给封闭或改线绕弯了。学生为了节时省事, 因此翻越护栏, 横穿马路的现象极易酿成重大交通事故。随着私家车的增多, 经验不足的司机数量越来越多。有些人行车野蛮, 超载超速, 酒后驾驶, 行车接打手机等都会给无辜的行人和学生造成致命的伤害。尤其是眼下一些无证黑户校车更是成为学生的第一杀手;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包车、租船外游、参观学习等也是引发重大事故的因素。据调查, 中小学生每年因交通事故致伤、致残和致死的数量逐年上升, 不能不使我们深思。

二、强化管理机制, 严明奖惩制度

纵观近几年来我国校园内外所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 究其原因, 就正如我国前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所言:“说到底还是管理问题, 教训十分深刻, 说明学校安全管理还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隐患。”全国中小学生伤害事件连连发生, 关键还是学校防护措施不得力, 制度不健全, 管理不到位, 奖惩力度不足。有些学校领导和老师, 只顾一门心思抓应试教育, 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安全, 致使一些该开的安全课不开, 设立的安全机构也许为摆设, 该建的预防公共安全突发事件机制不建, 一旦出现事故, 学校没有应急预案、设备和经验。因此说, 要想杜绝或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其必要的措施就是加强领导, 建立安全管理机制, 强化安全责任制度, 各负其责, 责任到人, 对因玩忽职守而造成的事故, 务必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决不姑息养奸。

如前几年我国内蒙古一中学, 学生晚自习后下楼拥挤, 楼道且无任何照明设施, 以致出现楼梯垮塌事件, 造成校园重大伤亡事件。而事发时, 当日值班校长不是亲临现场指挥抢救, 而是放下一校学生不管竟私自跑到镇上找人喝酒;还有前几年湖南省的一校也因管理不善而造成重大校园伤害事故。虽然这些领导均受到了严厉的惩处, 但因他们的玩忽职守而使鲜活的生命白白丢掉, 确实让人痛心。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经济投入, 从源头上预防或杜绝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在校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让你防不胜防, 稍不注意就会酿成悲剧。

在每学期结束前, 首先, 学校应由专门领导安排各班班主任和各处室先自查各教学设施情况, 对各部门汇报上来的情况认真做一统计, 假期间, 学校领导再次组织有关人员复查、检验。对所出现的安全隐患, 应舍得花钱维修或更换, 绝不留任何死角。如教室门窗玻璃、桌子板凳、各种电器、室内外线路、各种悬挂物、走廊栏杆、楼梯扶手、体育器械、实验器材、茶房、餐厅、图书馆、阅览室、健身房、语音室等设施是否安全、完善。

其次, 对于校内一些危险、昏暗地段, 如池塘、花园、配电房等一要有警示牌, 二要有照明设施。

另外, 学校大门更是事故高发地。由于大门常年遭受风吹日晒, 螺丝松动、老化, 致使大门倒塌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再者, 宿舍管理更要跟上。室内床铺的安装是否安全牢固、线路是否裸露、老化, 是否有专人管理, 尤其是学生私拉乱扯、充电、取暖、点蜡烛看书等都是宿舍意外事件发生的常有现象。

同时, 不论是体育课还是物、化、生实验课, 开课前一定要有老师先示范, 说明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然后再由学生操作练习, 绝不可放羊式进行。

最后, 不少学校虽有消防器械, 但常年被锁在箱里不是锁具生锈, 就是钥匙丢失, 真要用着, 却不能发挥其作用。

四、尊重学生人格, 体现人性化管理

自古虽有严师出高徒之说, 但在新时代下的今天, 体罚或变相体罚都是行不通的, 因为多说学生都是独苗, 由于在家受宠惯了, 心理承受能力极低, 稍有不慎, 轻者不服、哭闹, 重者离家或离校出走。夜不归宿, 漂泊在外。再甚者, 以死相要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育、管理学生时, 既要耐心、热情, 又要注意方式方法, 尤其是心理较为脆弱的学生和毕业班学生, 更要注意。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招聘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老师多给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当今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他们常年得不到父爱和母爱, 再加生活无规律, 一是学习成绩不佳, 再就是自卑心理很强。对于当前这一社会现象, 不仅是学校的工作, 也是全社会的问题。

五、加强门卫管理, 健全出入制度

自古以来, 学校都是人间的一片净土。它是净化人心灵, 传播知识和文明的地方, 绝不容许任何野蛮行为和势力来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可是, 近年来, 情况并不是这样。有的校外人员, 不是私自在校内晒物打场, 就是借用操场练车, 一是干扰了学校的教学, 二是给学生的出行带来不便, 更严重的是给学生安全构成威胁。年初以来, 更有甚者, 部分地区接连发生了社会不法分子袭击校园儿童的恶性事件。无辜的孩子一瞬间成了他们的牺牲品, 的确让人心疼和愤慨。为使这种恶性事件不再发生, 不论学校规模大小, 性质如何, 要求都要有专职保安或门卫, 特殊情况下, 建议地方政府给学校配备一定的警力或设备。不论是学校师生, 还是校干或勤杂人员都要持证出入。对于学校的特殊地带要有监控。

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措施还很多, 如不提倡未成年学生参与或制止危险事件, 必要时, 可打求助电话;不攀爬高物, 不私自去池塘、湖伯、江河或水库游泳;未经许可, 不私自外出学校游玩、泡吧;各校必须要有一位校长或副校长来分管学校的安全工作, 并设有安保机构, 每周要有让各班级上报安全周报表, 一是查看各班教学设施是否安全, 二是检查管制刀具, 三是汇报各班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 如打架斗殴, 勒索钱财, 校外可疑人员进入等等。

校园内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案例评析 篇9

2003年4月25日, 某小学组织学生到野外春游, 学生们都非常高兴, 大家排着队跟着老师到野外的小河边。学生们尽情热闹和嬉戏。后来, 老师安排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大家就三五成群地散开了。学生李某发现一种好看的野果, 就问其他学生。没有人知道, 李某就说:“我先尝尝吧。”于是, 李某小心地摘了一粒果吃起来, 觉得味道还不错, 就又吃了一粒。其他同学看到, 也一边摘一边吃起来。后来其他小组的同学也好奇地吃起来, 而老师并没有制止该种情况。等到下午要返回学校时, 凡是吃了果子的学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呕吐、腹痛、头晕现象, 尤其以李某的情况严重。老师意识到学生可能吃了野果中毒了, 于是赶紧将学生送到医院救治。结果因为李某吃得过多而中毒死亡。最后, 大家才知道这种野果就是叫水麻桑果的毒果。

点评:该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在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 造成该事故发生的原因, 就在于学校或教师在出游的过程中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并在发现学生吃野果的时候, 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以制止学生吃野果的行为, 结果造成李某中毒死亡、其他学生不同程度中毒的事故发生。因此, 学校及老师没有尽到职责, 在他们的教育管理责任范围内是有过错的, 属于学校责任事故范围, 学校应当承担全部民事责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未及时制止学生的危险行为导致校园伤害

上海青浦某中学生吴某在中午放学后, 约了6名同学一起来到学校最北边的围墙处, 在那里玩“射箭游戏”, 围墙边满地的植物杆就成了他们“攻击敌人”的最好“武器”。在嬉戏中, 同学庄某的“武器”正好射向吴某的右眼, 班主任立即找来吴某的父亲, 将其送至医院, 吴某为治疗花费了一万余元的医药费。后来因赔偿费用与学校及庄某家长没有协商一致, 吴某家长将学校和庄某作为被告起诉至法院。

点评:学生之间的伤害事故, 在校园伤害案中占有很大比例。由于这类事故的加害人为另一学生, 学校大多认为其不应为这类事故“埋单”。但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明确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 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 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 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案中, 吴某在中午放学后, 约了6名同学一起来到学校最北边的围墙处, 在那里玩“射箭游戏”, 对自己和他人的人身都具有一定危险性, 学校因疏于管理, 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劝阻, 结果导致吴某受伤, 法院审理后认为, 由于学校对围墙边的植物杆未及时清理, 且在学生游戏时未及时制止, 属管理不当, 负次要责任, 承担20%的赔偿责任。

教师体罚学生导致校园伤害

小学五年级学生军军因迷恋上网已逃学两天。班主任唐老师了解实情后, 利用自己上语文课的时间, 罚军军站在讲台边。但军军站在那里并不老实, 故意伸出舌头, 左右摇晃脑袋, 逗得下面的同学忍不住笑出声来。唐老师见状很是气愤, 上前推了军军一把, 导致军军摔倒在地, 右手腕关节处的手骨移位, 花去医疗费3200多元, 还不得不休学一年。经教育局调解处理, 学校赔偿了军军致伤的全部损失。

点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九项还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 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 学校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案中, 军军年幼贪玩, 逃学上网, 作为班主任的唐老师本应对他进行耐心批评教育, 促使他认识到错误, 逐渐改正缺点和不足, 但唐老师却对军军又是罚站又是推搡, 致其受伤。由于唐老师系学校工作人员, 是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 他体罚军军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 依法应由学校承担。

不宜参加的活动导致校园伤害

某市一家在当地颇有影响的商场, 与外资公司合营, 重新装修, 即将开业。为造声势, 他们邀请了社会名流、领导来参加开业庆典仪式, 还邀请了附近的某小学鼓号队助威。该商场许诺活动时间为5月18日上午9点到11点, 前后两个小时即付学校酬金2000元, 学校同意。鼓号队20名学生于18日上午8点40分就到商场门口等候。其中打小鼓的10岁的李某身体虚弱, 这几天又在发烧吃药, 早上他妈妈已经代他向老师请假了, 可是学校找不到人替, 非要李某来不可。这天天气气温反常, 竟有36℃, 身穿厚厚的演奏服背着鼓号的小学生们站在太阳下, 大汗淋漓, 可还得在老师的督促下, 一遍一遍地练习着。就这样在烈日暴晒下, 李某突然晕倒, 经查为高温导致的急性脑颅出血。后经抢救治疗脱离生命危险, 并不得不休学一年。

点评:学生到学校接受教育, 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以便将来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为自己的未来更美好而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学校重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 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但是, 在实际的生活中, 学校为了某种目的往往不合时宜地安排学生从事与其不相适应的活动。在学校违反规定, 让学生从事不宜的劳动、体育活动的情况下, 造成学生受到人身伤害的, 学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本案属于典型的学校违反有关规定, 组织或者安排未成年学生从事不宜未成年人参加的其他活动, 而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对此, 学校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学校是本案事故的赔偿责任主体。

学校设施有疵瑕导致校园伤害

某中学的住宿生唐某到热水房去提水, 在其接水时, 锅炉发生爆炸。唐某来不及躲避, 被开水泼溅到脸上及全身, 造成大面积烫伤。学校迅速采取措施, 对唐某进行紧急救助和治疗。后该学生脸部和身体留下大面积伤痕。

点评:《教育法》规定, 设立学校必须有符合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一款也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另外,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一项规定, 因学校的校舍、场地、其他公共设施, 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 篇10

一、校方对在校未成年人承担的责任性质

《侵权责任法》未对校方对在校未成年人的责任性质做出明确的规定, 笔者认为, 仍应当采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的理解, 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不承担监护职责, 但法律有规定或者学校依法接受委托承担相应监护职责的情形除外。我国《民法通则》对监护制度有明确规定, 主要有法定监护、意定监护和指定监护三种, 未成年人在进入教育机构学习后, 监护权利与义务并不因地点的转移而从法定监护人转移到校方, 父母仍承担基于亲权而形成的保证儿女不受侵害的监护责任, 校方只是对教学活动的管理, 只承担相应的管理、教育责任。

二、行为能力不同导致归责原则有别

《侵权责任法》颁布前的法律法规未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的位阶高于《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行政法规, 法官多援引《民法通则司法解释》第160条的规定:在幼儿园、学校生活学习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受到伤害或者给他人造成损害, 单位有过错的, 可以责令这些单位适当给予赔偿。该条文仅就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做出了规定。但是, 无法否认的是, 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由于其认知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等不同, 对校方的注意义务的要求也应有相应的区别, 应考虑不同年龄的特殊性而对校方责任给以不同的规定。

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二条规定:十岁以上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未满十岁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法》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到人身损害的情况, 对校方规定了不同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 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 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教育职责的, 不承担责任。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校方应尽到更多的注意义务, 因此采用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即在诉讼中,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将举证责任归于校方, 只有校方能够证明其在教学管理行为中没有过错, 尽到管理教育职责, 方可免责。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 应当承担责任。在这里, 由于限制行为能力人较无行为能力人在辨识能力上的区别, 校方仅承担过错责任, 即在诉讼中, 举证责任归于受害学生一方, 由原告对校方的过错进行举证, 如原告不能举出相应的证据, 其对校方所负责任的主张将不予认定。

三、校外人员对在校未成年人造成人身损害时校方责任认定

对校外人员对在校未成年人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前, 法官主要援引《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作为依据。《侵权责任法》第四十条在立法精神上未做出改变: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 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 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 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所谓补充责任, 是指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只有在无法找到第三人或第三人没有能力全部承担侵权责任时, 才由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侵权责任。如果第三人已经全部承担侵权责任, 则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不再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还应注意, 校方承担补充责任的前提为未尽到管理职责, 在承担补充责任时, 也应当仅在其过错责任内承担, 也就是说, 当第三方无法承担责任时, 并非由校方全部承担, 而应根据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份额。

四、对“未尽到管理教育职责”的理解

“未尽到管理教育职责”, 即侵权责任法理论中的“过错”, 校方对在校未成年人的安全有注意义务, 且需满足相当性原则, 校方对损害结构能够并应当产生合理预见却未采取相应措施。在此对几种校园常见侵权行为分别论述:

(一) 因教育机构的过失和教职工的过错导致在校未成年人人身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形下, 责任主体为单一主体, 仅由校方承担责任。在过错认定上,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为学校的校舍、场地、其它公共设施, 以及学校提供给学生使用的学具、教育教学和生活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 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 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等。

(二) 在校未成年人对在校未成年人造成的人身损害由监护人承担责任, 但可以相应的减轻责任, 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教育职责的, 应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责任。这里的过错, 主要指校方未尽到教育、保护、管理的义务。譬如:在学生发生争执, 没有老师在场或在场老师未予以制止, 造成人身损害的;校方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 制定安全规章等, 导致校园无序管理而发生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件。

上一篇:网络转播下一篇:设计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