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对校园伤害案分析论文

2022-04-25

【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学生校园伤害事故频频发生,由此引起的教师法律责任纠纷严重困扰着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妨碍了教师大胆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创新,为厘清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教师法律责任,明确教师职务行为禁区,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从校园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教师法律责任类型、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对校园伤害案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学校对校园伤害案分析论文 篇1:

关于校园伤害案件的若干法律思考

摘要:校园伤害案件频发,令人担忧,发人深省。为了帮助社会公众形成正确的法律认知,积极预防和合理解决纠纷,探讨了校园伤害案件的法律特征,分析了处理该类案件的相关法律依据、侵权人可能承担的三种法律责任及其特点,最后剖析了校园伤害案件责任主体的特点。

关键词:校园伤害案件;法律责任;责任主体

近年来,在校学生遭受不法侵害的案件频频发生,如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体育课或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中不幸受伤,另有不少学生在课间玩耍过程中受伤,还有部分教师迷恋体罚学生,如为了惩戒所谓的“小偷”而在学生脸上刺字的,有的教师惯用讥讽挖苦的方法对待学生,导致学生自残、自杀,还有部分学生或因校舍坍塌或因学校楼梯口拥挤踩踏而受伤或死亡,更有学生为了琐事而将同学殴打致死的,尤为让人痛心疾首的是2010年3月发生的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及随后发生的几桩类似案件。我们的孩子尚在花一样的年龄,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早早地受到各种很不应该的伤害,有的身体健康严重受损,有的心理严重扭曲,有的甚至因伤而致残、致死,校园伤害案件给这些孩子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如何防止或减少校园伤害案件?如何稳妥的处理校园伤害案件?如何合理填补所导致的损害?这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笔者试图从保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梳理我国现行法律的相关规定,以期积极预防和合理解决校园伤害案件。

一、法律特征

频频发生的校园伤害案件,尽管各有其发生的具体缘由、案情也各不相同,但经过分析不难发现:校园伤害案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法律特征。

1.受害主体特定,为在校的学生,包括在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等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其中大部分学生为未成年人,少数为成年学生,其中,未成年人中有部分为不满10周岁的儿童,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余部分为有一定行为能力的限制行为能力人。由于大部分在校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行为能力比较欠缺,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对于特定的危害或危险缺乏应对能力,因而更容易受到各种不法伤害。至于在校学生伤害校内教师或校外其他人员的案件,尽管也有发生,但不属于校园侵权案件,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2.致害来源不特定,种类较多。如在校学生可能受到不安全的校舍、宿舍或其他教学、生活设施的伤害、也可能受到来自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侵害、还可能受到学校其他学生或学校外部人员的伤害,更有部分伤害可能是台风、地震、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的,还有一些伤害是意外事故导致的。

3.学生受伤害的时间、地点特定。学生可能受到伤害的时间和地点很多,但是本文所讨论的校园伤害案件发生在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或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伤害具有时空特征,即学生伤害发生在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和管理职责的时间内,主要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期间以及学校组织的其他校外活动期间;侵害地点限定为学校对学生负有管理或教育职责的范围内,主要指学校校园内或学校组织活动的其他场所。[1]4

4.学生受到的伤害限定为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不包括在内。人身伤害又分为两种: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生理上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健康权或生命权受到伤害,如在体育课中有学生骨折或致残,还有学生在校期间被老师强奸,再如学生被人殴打致死等等;心理上的伤害主要表现为侵权行为给学生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如因教师挖苦讽刺学生、在学生脸上刺字、逼迫学生吃粪便等,导致学生变得胆小、自闭,患上了精神疾病,甚至自残自杀等。不过两种人身伤害常常结合在一起,生命健康权受损害往往导致学生精神的痛苦,痛苦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二、法律依据及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保护在校学生的相关法律规定其实是很多的,也是比较完善的。既有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如《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也有部门规章和地方法规,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等,还有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

这些法律规定,有的规定了侵权行为人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如刑法为了保护公民人身权,规定了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强奸罪等罪名,可以用来制裁校园伤害案件中的恶性犯罪。部分条款规定了侵权行为人要承担的行政责任,如《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32条至36条就规定了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致害的学生(包括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或第三人可能承担的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责任。

不过,民事侵权法律责任是校园伤害案件的主要责任方式,如2002年出台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十二种情形;2003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进一步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2009年制定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则更进一步,从第38条至第40条,明确区分了无民事行为能力学生和限制行为能力学生两种不同的受害人,实行不同的过错责任原则,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为受害人的侵权案件采用过错推定原则,而以限制行为能力人为受害人的侵权案件则采用过错责任原则[1]5。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情形行下,以上三种法律责任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如在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受害人还可以要求附带民事损害赔偿;部分案件中受害人在要求侵害人承担民事侵权责任的同时,也可以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行政责任;当侵权人的行为足够严重触犯刑法时,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由行政责任转化为刑事责任。

同时,以上这些法律规定往往不是独立适用,通常需要结合在一起,互相参照,共同构成校园伤害案件的请求权基础。如如何判断《侵权责任法》所规定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就需要参照引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相关规定。再如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就要根据不同的情形,而选择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一般侵权采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有的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有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少数适用公平责任[2]208-225。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法律制度来处理校园伤害案件,并通过惩戒校园犯罪行为、合理补偿受害人等手段来预防校园伤害的发生。

三、责任主体

没有义务就没有责任。责任主体承担责任的前提为对其法定义务或约定义务的违反。校园伤害案件的责任主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通常包括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在校学生及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其他校外单位或个人。

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是主要的责任主体。因为学校是为在校学生提供教育教学活动的特殊组织,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保护的义务和职责,即安全保障义务。首先校园伤害案件往往发生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或者发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然后学校往往是直接的侵权人或者间接侵权人,即学校没有尽到其教育、管理或保护学生的义务,并且导致学生的人身伤害或者没有预防到学生人身损害的发生,具有客观过错,为此学校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学校承担的法律责任又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当学校为直接侵害人的情况下,学校承担直接、完全的法律责任,如在学校的花盆、吊扇自然脱落砸伤学生的情况下,由学校承担完全的法律责任。二是当学生的伤害是由第三人侵权导致的,学校没有尽到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下,学校为间接侵权人,法律责任首先由直接侵权人承担,只有在无法找到直接侵权人或直接侵权人没有能力承担全部责任时,学校才需要承担其过错范围内的补充赔偿责任,而不是共同责任。法律如此安排,旨在适当地平衡学校的办学自由和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笔者以为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学校,学校将是无力承受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稳妥办法。为自己的过错负责,是学校承担责任的基础。

在校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是常见的责任主体。《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10条规定,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由于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是学生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社会公共行为准则、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纪律,实施按其年龄和认知能力应当知道具有危险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为的;二是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诫、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拒不改正的;三是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四是未成年学生的身体状况、行为、情绪等有异常情况,监护人知道或者已被学校告知,但未履行相应监护职责的;五是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有其他过错的。在学校生活、学习过程中,在校学生因故意或过失伤害其他学生的案件屡见不鲜。其中部分学生已是成年人,具有完成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理所当然要为自己的行为负全责,如马加爵杀人案中的马加爵。还有大多数在校学生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由于他们没有责任能力或责任能力受限制,其致害行为所导致的民事赔偿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当然,还有部分未成年学生处于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如果他们的行为构成犯罪,其刑事责任还须由其本人承担。

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要一分为二的看待。第一,当他们的侵权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罚、殴打学生或学校保安在守卫校园过程中与学生发生争执打斗等行为时,再如由于幼儿园工作人员疏忽导致孩子闷死校车内时,依照法律规定,学校为责任主体,当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第二,当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属于与其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时,如学生在校被教师强奸的情况下,侵害人本人为责任主体,应自行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当然,学校对于学校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具有“选任和监督”职责,学校如果没有尽到职责,也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3]。

其他校外单位或个人也经常出现在校园伤害案件中,如有学生在学校遭受了校外人员的性侵犯[1]75,还有学生在学校上体育课期间被疯狗咬死[1]165,还有学生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期间发生踩踏事件致死[1]129,还有某卫生院到学校注射疫苗导致多名学生感染肝炎等等[2]183,在这些案件中直接侵害人都是校外人员或单位,首先他们是法定的责任主体。对此,《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侵权责任法》都有明确规定。如果学校没有尽到管理职责,也要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光磊,周玉辉.百案通解校园侵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廖焕国,王叶刚.违反法定义务侵权法律应用指南[M].北京:法律出版社.

[3]http://china.findlaw.cn/falvchangshi/jiaoyu/qinquan/anli/[EB/O

L]2011-04-15.

Some Legal Thoughts on Campus Injuries

XIE Xue-yan

(Huizhou Health School , Huizhou 516002,China)

Key words: Campus injuries ; legal responsibility ; subject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作者:谢雪雁

学校对校园伤害案分析论文 篇2:

浅析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教师法律责任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学生校园伤害事故频频发生,由此引起的教师法律责任纠纷严重困扰着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妨碍了教师大胆的教育管理和教学创新,为厘清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教师法律责任,明确教师职务行为禁区,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别从校园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教师法律责任类型、归责原则及责任承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校园伤害;教师;责任

引言

长期以来,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教师法律责任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妨碍了教师大胆的教学创新,因此分析研究校园内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教师法律责任就具有了现实必要性,笔者作为一名法律教师,现结合实际案例浅析如下。

1教师职务行为中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

1.1教师职务行为中的法律责任类型

教师职务行为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伤害所负法律责任可分为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教师直接责任是指由于教师的故意伤害行为导致的伤害侵权责任。案例一:甘肃某中学一班主任因学生李某经常迟到,一天早自习课李某又一次迟到时,该班主任在教室外对李某拳打脚踢,致李某脾脏受伤破裂,这起伤害即为教师直接故意行为所致。教师间接责任是指教师由于失职,对已经或可能出现的教育教学安全隐患视而不见造成的伤害事故。案例二:2014年9月26日下午,昆明一小学因体育课用海绵垫倒下发生踩踏事故,致6名学生死亡,22名学生受伤,这就是一起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的重大安全事故。

1.2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在8周岁以下的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龄在8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可知学校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的是过错推定责任,即学校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须承担责任,举证责任在学校一方;学校对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即学校有过错时才承担责任,举证责任在学生一方。

1.3教师职务行为引起的学生伤害事故责任承担

教师是学校的员工,与学校有聘用合同关系,在教师的职务行为中,如因教师行为产生对学生的伤害,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是由学校承担、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还是由教师独立承担?

案例三:教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眼睛失明案。科学实验课上,教师刘某正在做实验,发现学生张某打瞌睡,便用带有针头的注射器向张某喷水,但注射器上的针头突然飞出,正好刺在张某的眼睛上,致张某眼睛受伤失明。案例分析:教师刘某的行为是典型的体罚学生的行为,违反了《教育法》第16条、《教师法》第37条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第9款之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造成学生伤害的,学校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四: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自杀受伤案。某日上午,初三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巡视教室时发现学生周某旷课,在整理其书籍时,发现了一封情书。第二天,王老师找周某谈话,要求周某说清楚情书的事情。周某称这是自己的隐私,别人无权过问,并严正要求王老师还回情书。王老师大怒,从口袋里掏出情书便要宣读,周某见状上前争夺,情书被撕碎。当晚,周某在家中跳楼致伤。案例分析:首先,班主任王老师侵犯了周某的隐私权和通讯秘密;王老师在教育周某的过程种,教育方法明显不当,对周某的伤害发生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其次,周某对伤害的发生也有一定的过错,应承担次要责任。第三,班主任王老师的行为是职务行为,根据《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王老师的赔偿责任应由其所在学校承担。

2教师职务行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诉讼

教师职务行为造成学生伤害事故后,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一般会向学校或教师提出人身损害赔偿要求,如其赔偿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则会进一步提起法律诉讼。

2.1被告为学校

案例五:学生上课患急症,学校延误诊疗担责。学生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时突然发病,出现精神不振、额头出汗等症状,任课老师发现后,即派两名学生送小明回家。两名学生送小明到家门口时发现大门锁着,便将小明放在大门口地上后返回学校。小明最终因延误诊疗于当日死亡。案例分析:本案中,小明在校期间患急症,任课老师没有及时把他送往医院或直接与其家长联系,延误治疗导致小明死亡,任课老师存在一定过错,但因任课老师履行的是职务行为,学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2被告为教师

案例六:某职校一教师在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替自己打开水,该学生在打开水过程中不慎摔倒,致暧瓶破碎烫伤住院。案例分析:本案中,教师的行为与本职工作无关,属于个人私事,不属于职务行为,因此应当自己承担受伤学生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

2.3被告为学校和教师

案例七:陈某玩忽职守造成学生冻伤致残案。某日下午4时,学前班教师陈某误将学生王某锁在教室里。王某在翻窗户出教室时,身体被夹在铁栏杆中间无法移动,直至次日1l时才被人发现救下。王某因冻伤严重致残。法院经公开审理认为,被告人陈某身为受聘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本应履行好学生安全管理责任,但由于其粗心大意而误将学生王某锁在教室,造成王某终身残疾,其行为已触犯刑律,构成玩忽职守罪。案例分析:本案中,陈某因其玩忽职守造成学生冻伤致残犯罪应由其本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陈某的行为既是职务行为又是犯罪行为,因此,对学生王某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责任应由学校和陈某共同承担。

3学校和教师赔偿责任的分担

(1)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履行正常职务行为造成的法律赔偿责任应由学校承担,教师不承担赔偿责任。

(2)因教师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责任赔偿,由学校先赔偿后,再向责任教师追偿。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因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履行职务中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予以赔偿后,可以向有关责任人员追偿”。

综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法從教,尽职尽责,杜绝故意伤害学生之一切违法、违纪、违规言行,履行好一岗双责,切实承担起保护学生安全的管理职责,严防各类校园伤害事故发生,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

作者:孟子萱

学校对校园伤害案分析论文 篇3:

论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机制的完善

摘 要:要防范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减小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高校就必须把校园安全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起完善的学生伤害事故预防机制和处理机制,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预防;处理

当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频发,不仅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痛苦,而且直接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管理秩序,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建立健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与预防机制,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高校的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一、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的现状与缺陷

近年来,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如何有效的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如何妥善的处理,仍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实践中,伤害事故发生后如果处理不当,会对学校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不可否认,由于学生伤害事故的不可预测性,极大的危害性,给其预防和处理过程带来了难度。但总的来说,许多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理仍存在着许多本来可以避免的问题和缺陷。

1、对校园安全问题重视不够,高校安全工作的建设并没有伴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而同步进行。在许多高校的治校理念中,没有把校园安全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观念,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设不健全,甚至缺失。如许多高校都在扩建设新校区,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加之保卫部门疏于防范,常常导致不法伤害事件的发生。

2、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校园网络化、周边环境商业化等所带来的新问题,没有建立起安全防范制度。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后勤的社会化推广,校园周边环境的商业化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给学生创造便利和福祉的同时,也直接使得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更加复杂,社会治安问题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高校在这一过程中,往往管理上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防范措施没有及时建立,随时可能引发伤害事故的发生。

3、对伤害事故的处理不当,处理机制没有建立。伤害事故发生后,许多高校隐瞒不报、重案轻报,甚至进行掩饰、伪装,寻找各种理由推卸自身责任。由于没有健全的应对处理机制,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许多高校一味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在面对受害学生家长的无理取闹时,没有对策,因为害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答应受害学生家长的各种无理要求,造成学校不必要的损失。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机制的完善

要有效地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2002年教育部12号令发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鲜明的体现了这一思想,《办法》的第一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预防事故发生是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总则部分共有 7 条,其中关于预防事故发生的条款就有 5 条。因此,针对频发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该采取全面的预防措施,建立起完善的预防机制。

1、建立全面系统的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从根本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真正的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防范于未然,从根本上说还是要加强教育,建立起涵盖身体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在内校园安全教育体系,既要对学生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也要对高校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加强教育。要将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里面,形成一个目标明确、计划完整、措施到位的校园安全教育方案。只有全体师生从自身上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具备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形成了正确的安全法制观念,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建立规范严格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从制度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从现实看,许多高校的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正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明确造成的。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保障制度,落实校园安全工作管理责任制,对于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高校首先要定期对涉及校园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检查,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始终要做到有章可循、责任到位。其次,高校要建立并认真落实教育设施管理责任制,使学校的各类教育设施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主体和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规程,要把学校各类教育设施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上来,突出重点部位的管理,形成安全责任制度,预防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的发生。再次,高校要建立学生伤害事故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结合各时期大学生安全工作的特点,对大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隐患进行分析排查,对于常发、易发环节要重点排查,从而做到对各种大学生伤害事故隐患及时排查发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建立切实可行的校园安全应急体系,从技术上防范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高校还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工作预案,预防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预案要对组织领导、人员组成、生命财产救护、后勤物资保障、应急措施和重要信息的采集、发布等都做出详细规定,要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确保在伤害事故发生的最短时间内,各有关部门能迅速到位,各负其责,高效有序地处置学生伤害事故,将损失降低到最小范围。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学习培训和宣传活动,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全体师生都对应急预案有比较熟悉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能够将事态严重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又能够起到防范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机制的完善

在加强预防的同时,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学生伤害事故的快速处理机制,建立有相关部门组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置领导小组,确保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能够迅速有效的进行处理,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1、快速启动预案,及时有效应对

《办法》第三条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第十五条进一步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应当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因此,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要立即启动预案,并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挥,迅速查明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性质、严重程度,依法搜集固定证据,及时采取干预和救治措施,各部门要协同努力,尽快妥善解决,防止事故进一步发展和再次发生,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将危害降到最低点。

2、适时公布信息,如实进行报告

高校一旦发生学生伤害事故,要掌握学生伤害事故信息发布的主动权,适时对外发布正面信息,同时要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正面引导网络舆情。根据《办法》第十六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事故处理结果书面报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学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如果事故涉及刑事案件,高校还应当保护好现场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

3、明确事故责任,依法妥善处理

在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快查清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办法》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根据责任大小,适当予以经济赔偿,但不承担解决户口、住房、就业等与救助受伤害学生、赔偿相应经济损失无直接关系的其他事项。”这就要求高校即不能逃避责任,也不能为了“息事宁人”,一味满足受害学生家长的无理要求。受害学生与高校之间因伤害事故发生争议,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这里注意,无论是协商、调解,还是诉讼,都要做到有理有据,过错与责任相一致,靠证据来证明,靠事实来说话,靠法律下结论,要坚持依法处理原则。

同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高校还应坚持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对受伤害的学生要从生活和思想上给予关心和照顾,对于死亡学生的家长也要给予安慰,这样也有利于通过协商解决有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瞿瑛.学校教育法律问题案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2]沈月娣.和谐校园的法律保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陈光.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4]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5]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律建设司.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实用指南[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唐圣华(1982-),男,河北邢台人,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团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达 勇(1973-)男,新疆人,防灾科技学院地震科学系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球物理学。

李一行(1982-),女,辽宁丹东人,防灾科技学院人文社科系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唐圣华 达勇 李一行

上一篇:清末法律政治经济原因论文下一篇: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