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研究——以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为例

2022-09-11

虽然国家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各个省市也积极制定了相应的《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关于中小学学生伤害相关的构成要件及责任承担等均有相关的规定, 单身对于校园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的承担问题直接关系到责任主体的确认, 实践中也依然存在诸多的争议。

一、中小学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概述

(一)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概念

“学校伤害事故”通常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这是劳凯声教授于1993年在其专著《教育法论》中提出的。 (1) 其次是以杨立新教授为代表, 认为学生伤害事故是指中小学校在校生以及幼儿园在读儿童在学校或者幼儿园就读期间, 参加学校或者幼儿园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受到人身伤害或者死亡, 以及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 学校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事故。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二条中对校园学生事故概念的界定认为学校不仅包括幼儿园学校、中小学校、大学学校、职业高中学校, 还应当包括聋哑学校及盲人学校。针对杨立新教授的观点“校园学生伤害事故针对的学生是指未成年学生”, 笔者认为不应该对主体年龄上甚至是行为能力上作出限定, 学生是否成年、心智成熟情况只是作为事故责任承担的过错考量的因素及是否需要监护人承担替代责任, 但是并不影响学生伤害事故的构成。

(二)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及类型

关于中小学生伤害事故的特征需要强调的是1.受害主体的特定性, 通常指在读的学生;2.牵涉利益主体及发生事故的因果的多样性;3.责任承担的困难性。从不同角度看,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类型呈多样化。有学者将学生伤害事故按责任主体不同, 划分为四种:一是学校责任的学生伤害事故;二是学生及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责任学生伤害事故;三是第三人责任学生伤害事故;四是无责任人的学生伤害事故。笔者较为支持把校园事故从侵权主体上进行的划分, 一是学校的过错引发的事故;二是学生本人或其它学生引发的事故;三是第三方引发的责任。显而易见, 以上两种分类对于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承担主体都不一样。

(三) 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

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是责任承担的法理基础。从以往的理论看, 学校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合同关系说” (2) 、“监护关系说” (3) 、“教育法律关系说” (4) 、“准行政法律关系说” (5) 等。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保护的权力并不能看做是监护权的转移, 理由在于学校侵犯学生权益的依然要承担赔偿责任, 其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 所以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不是所谓的“准行政法律关系”和“监护关系”。中小学生享受的义务教育,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已经不是单纯的自愿与非自愿的问题, 其具有行政权性质。因此并不具备契约性。可见学校与学生间的法律性质是复合型的教育法律关系。

二、关于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在法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管理与预防措施不足

多数学校仅仅将管理学生与预防学生伤害事故的目光投放在教学设施及制度制定上, 妄想通过制度来制约学生的行为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例如限制学生出校、禁止课后大声喧哗, 管理方式过于死板, 而并未对学生如何规范使用教学设备进行宣传及说明伤害事故的危害性。学校在事故发生之后通常以尽了合理注意义务或未成年学生应该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而作为说辞逃避责任。

(二) 校园学生伤害事故的归责原则难以明确界定

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 在学校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由受害人的监护人承担损害责任。但是对于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争议很大, 争议主要体现适用的情形的差异及举证方式上, 如是推定过错则举证责任由校方承担。对于公平责任原则的适用有的学者坚持不适用, 例如学者王玉莲 (6) , 认为学校既然已经尽了教育、管理职责, 就没有过错。如果还要承担公平责任, 显然加大了学校责任。

(三) 伤害发生后损失无法及时得到弥补

学生伤害事故发生后, 给学生造成的损失通常无法得到满足, 实践中也缺乏统一的经济赔偿实施细则, 在调整各类、各阶段学校安全及学生伤害事故问题的缺乏统一立法, 除了学校和学生监护人作为责任承担的主体以外, 针对第三人侵权、意外灾害等情况下产生损害通常无法让受害学生的损失得到补偿。

三、应对校园学生伤害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建议

(一) 重点加强管理与预防

加强管理与预防指的不仅仅是教育设施与生活环境的安全性学校应该予以保障, 同时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的教育, 积极宣传教育设施的正确使用方法, 针对受伤害后应该如何采取的自我减损损害的积极措施, 并要求学生了解相关救济途径, 使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帮助。

(二) 细化法律规定, 明确事故责任人

立法的不健全, 在学校对学生保护职责的性质、范围等方面,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从司法实践来看, 学校的责任承担方式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在符合《侵权责任法》规定的特殊侵权情况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有学者要求兼顾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在双方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考虑当事人的财产状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 但笔者认为应该在特殊情况下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由学校根据情况适当予以补偿。

(三) 设立校园学生伤害赔偿基金

《教育法》第42、53条及《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30条,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 也就说学生伤害事故中学校赔偿责任承担方式来源于国家财政资金补助, 而在实践中, 学校作为公益性机构, 并没有足够的经费处理这类问题, 这也是校方与事故学生家长纠纷的根源。所以以笔者建立学校财政设立专项的学生伤害赔偿基金, 基金由教育部批准,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进行提供, 并吸纳社会资助, 具体数额综合测定。学校财政专项专用, 年度清算, 如果基金没有使用则转入下一学年, 如果余额不足则及时向政府财政提出申请。一旦校方责任划定, 及时的进行补偿, 避免纠纷, 乃至影响正常教学。

(四) 校园事故处理的社会化

纠纷的实质就是损害赔偿的分担, 从各国的司法实践来看, 赔偿问题很大程度上钳制了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西方国家通常将校园事故处理社会化, 即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纳入到保险范畴。转移侵权责任赔偿。当政府财政资金无法支付赔偿责任时或学生监护人无法获得足够赔偿时, 可以由保险公司予以赔偿。在我国学生伤害事故频发, 而用于学生保护的教育专项资金严重短缺。采用多种损失制度, 构建一套系统的法律救济机制迫在眉睫。实施学生的社会保险制度, 既可以减轻学校的压力, 也可以使得受害学生得到最大的补偿。

摘要:据近些年教育部的统计, 我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这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校园学生伤害事故, 实践中学生家长、学校双方就彼此责任的承担, 纠纷不断。为了使得此类事故得到更快的解决, 笔者力求在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 归责原则以及民事责任的认定和立法完善等几个方面作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学生伤害,归责原则,应对建议

注释

11 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231-235.

22 胡林龙.学生伤害事故立法基本问题研究—兼沦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之规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5) .

33 邹敏.未成年学生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学校法律责任认定[J].教育科学研究, 2012.08.

44 劳凯声.中小学学生伤害事故及责任归结问题研究[J].北京师范人学学报, 2004 (2) .

55 刘冬梅.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责任承担[J].中国教育学刊, 2001 (6) .

66 王玉莲.论中小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安全保障义务[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6.

上一篇:智慧党建云平台对提升党建工作成效和促进生产工作开展的研究——以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运营三中心实践为例下一篇:论当代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