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服务管理

2024-05-22

网格化服务管理(精选十篇)

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1

1921年协和医院通过基金会聘任美国预防医学专家兰安生 (John B.Crant) 为公共卫生系主任[1], 根据他的构想, 在当时的北平 (今北京) 按“井字型”街面胡同圈出一片居住地作为“卫生示范区”, 从群体而不是个体的角度来解决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

兰安生首创的这套社区控制技术[1], 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引入了网格化管理社区卫生的雏形。

作为现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 在管理辖区内, 以3~4个居委会为基准划分单元网格, 建立社区卫生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市、区行政部门和卫生专业指导站 (所) 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级联动的管理模式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在城市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 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从实际出发, 运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 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为价值取向, 以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作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具体行动。

2 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措施和布局形式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为单位, 以自然街区为网络, 划定社区卫生服务服务网格, 组成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网格化服务团队, 确定服务人群范围和设定服务路线图, 由现代通讯信息技术作支撑, 在网格化区域范围之内把全科医师为骨干的网格化服务团队投入区域的服务项目中, 再根据全科医师、公共卫生医师、社区护士各自的职责, 形成公共卫生、医疗护理为一体的便捷服务系统。这样就将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布局成为一个现代时空下的空间棋盘。

布局形式上一是网格化管理的平面布局。通过条块联手、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强化监督, 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三化”建设, 即:以社区为基础,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的网格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单位, 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化;以条线为依托,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便民、利民的再造流程化。从而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的服务、管理、信息交流、监督等四个环节, 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 全面提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

二是网格化管理的空间布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通过蓝牙无线通信网传输给手机、掌上电脑或小型笔记本电脑, 再通过移动通讯网络, 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 各种数据汇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库。这些设备不仅可使家庭健康档案随时得到更新, 还可使病人在家里就能得到网上医疗卫生保健知识咨询、诊断疾病和治疗。

3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流程再造

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的布局形成后, 将涉及适应网格化服务的流程再造。流程再造首先是一种改进的哲理和思想[2]。流程再造中管理流程起着重要作用。管理流程是管理工作信息之间的传递或转移的动态过程。管理流程支撑业务流程, 主要面向内部管理, 体现以效率、效益为中心的服务过程。管理流程是一种软件建设[2]。网格化管理流程再造涉及网格化信息管理地图、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资源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网格化信息管理地图。建立相应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地图。在网格化的电子地图上, 划分若干个网格, 每个网格包括以3~4个居委会为单位, 居住建筑物为标志。将各类公共设施部件, 设立各自的身份代码, 并按其地理位置标定在电子网格地图上。

二是建立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建立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 设立指挥中心。辖区内居民遇到医疗预防保健要求, 都将纳入网格化管理的范畴, 社区居民只需拨打一个电话, 或发送电子邮件即可通过指挥中心, 核实后再发往相应社区卫生服务团队, 限时予以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到达现场后通过无线通信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据库的信息为居民服务。网格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 平时是服务平台, 是接受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需求的接待中心, 也是社会公众的投诉热线;紧急状况时可成为疾病预防应急指挥中心, 调度以全科医师为骨干的服务团队及时到达指定网格区域, 执行疾病预防现场处理的指令。

三是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资源。通过网格化管理, 将各类卫生服务项目和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成果评价管理、公众举报监督管理等系统进行整合, 改变以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局面, 从而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管理效能, 降低管理成本。

4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是通过网格化管理, 将人、数据、平台、工作部门等要素有机融合为一体, 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问题分析、工作评价的数字化,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效率。

二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范围、标准、流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城市的规范化、透明化、人性化, 从而克服长期以来“坐堂式”门诊医疗行为, 建立起深入社区为居民健康服务的长效机制。

三是通过网格化管理系统的运行, 使得社区卫生服务在作业 (服务) 、管理、信息交流、监督等各环节, 既分工明确, 又互相衔接, 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形成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链。

四是社区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证。应相应制定管理考评的规范和办法, 同时, 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建立卫生行政部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会公众监督员为主体的三级监督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杨念群, 著.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111-114.

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2

1、上下“联络”。网格长是网格化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承担着上达社区、办事处,下联社区居民群众的工作任务,在遇到超出处理能力范围的事件,要及时上报。

2、采集“信息”。网格长要熟悉和掌握所辖网格区域内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波动人口、商业网点、驻区单位等信息的基本概况。经常新、及时地将网格内的基本信息报社区工作站信息元,确保数据信息库基本信息真实、准确。

3、便民“服务”。网格长在接到电话后,要将各项服务的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一次性告知居民,并及时受理居民群众所需的计生服务、低保申请、困难救助、廉租房申请、民政优抚、残疾人服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社会保安综合治理、环境整治、卫生防疫等各项工作任务。

4、安全“监管”。网格长要将所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做好督促整改工作。要积极协助社区民警做好辖区秩序的维护工作,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及时上报社区和派出所的同时,做好劝告、引导教育工作。

5、卫生“监督”。网格长要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卫生做好督导,经常性的督促辖区内单位和商业店铺,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做好督促检查。同时要对网格内的“牛皮癣”、小广告及时督促清理。

6、维稳“接待”。网格长要掌握所辖区域内的社情民

意,几号民情日记,做好信访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及时向社区、办事处反馈区域内的重大社情民意。

7、文明“传播”。网格长要将文明创建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工作任务,引导社区居民开展移风易俗,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积极落实计划生意工作目标,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把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栋、五好家庭活动作为自觉行动。

8、政策“宣传”。网格长要及时吧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决策,宣传到所辖居民群众中,引导居民把上级的决策、方针变为居民的自觉行动,架起政府、办事处、社区联系居民的连心桥。

巴彦南路社区

网格化管理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 篇3

摘 要:网格化管理体系是指基层政府根据“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因素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各个网格主体责任,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精细化服务的一种常态管理方式。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化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

网格化管理体系是指基层政府根据“人、地、物、事、情、组织”等因素,将行政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明确各个网格主体责任,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各类人群进行精细化服务的一种常态管理方式。网格化管理指的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高科技现代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联系,使各个网格单元间可以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最终实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传递。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创造性探索,旨在实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及时化、快捷化。

网格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应用。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建设,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城市行政区域划分为各个区,有效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治理创新,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

一、网格化建设研究背景

2009年,社会服务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架之中,成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也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建设法治社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国内外网格化研究情况

国外发达国家已较为普遍地将计算机技术、3S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作为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虽然没有具体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但在社会管理中也有类似的做法。美国911、311系统就是典型的应用。

美国911紧急求助系统,以“计算机辅助调度和网格地图子系统”为关键技术,这一子系统对城市所有地区每座建筑物都按网格精确划分,报警信息都能精确标注于该地图上,实现管理对象的网格化划分和定位。作为911应急系统的补充,美国电话公司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开发了311市民求助系统,主要提供市民非紧急服务请求,该系统使用网格地图和信息库来实现使用者与服务的精确定位。

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在“数字城市”迅速建设与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社会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公安巡逻、劳动保障、工商监管、城区管理等领域进行了网格化管理试点。

2005年,上海城市网格化管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格单元为基础,建立了指挥、监督两大体系,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推动问题的及时发现、快速处理和有效解决,实现了市、区、专业部门和监督员的四级联动、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并实现城市管理的定量、精准、主动和实时,确保城市管理高效、监管有效和服务到位。2014年,唐山市滦南县在加强市容环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依托数字化城市管平台,全面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

三、网格化建设目标及技术性路线

网格化管理即建设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直接表现为管理网格单元的细化,其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社区(村)服务与社区(村)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实施及落实。其建设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1)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原则;(2)全面协同、提升效能的原则;(3)统一标准、整合资源的原则;(4)科学实用、信息共享的原则;(5)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自2004年10月24日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网格化管理在我国社会管理事务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层级混乱、职责不清、多头管理等老大难问题。网格化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系统基于SOA体系架构、采用JAVA EE平台、使用流行的SSH框技术、基于Web Service数据共享、基于XML的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系统具有数据量大、访问量高的特点,实现了PC终端和手机移动终端数据交互,解决了GIS、MIS、OA融合的问题。

四、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概述

网格化管理是一种革命和创新。网格化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城市的平台,将城市架构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区域。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对于政府来说,主要优势是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漏洞,加强政府对社会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将问题解决在居民投诉之前。

网格化管理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等原则,将管辖地域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并对每个划分的网格单元实施动态、全方位管理,按照对等方式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组织服务团队,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最后形成一种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依托信息网格技术建成的一套比较精细、准确、规范的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政府通过这一系统,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主动、高效、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共管理、综合服务的效率。

建设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以差异化职责为保障,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融合、联动负责,形成社区(村)管理、社区(村)服务与社区(村)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实现政府职责特别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在基层的有效落实。其管理模式有以下9点特征:(1)该模式是整合管理资源的有效手段;(2)具有监控、反馈和督办功能;(3)可以避免城市管理中的死角和盲点;(4)有利于实现市民与政府的快速互动,(5)由被动管理变为主动管理;(6)由粗放管理变为精细管理;(7)变传统管理为信息化管理;(8)变“小城管”为“大城管”;(9)变偏重管理为监管并重。

根据网格化社会公共管理的运行模式,以满足区域居民需求、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系统建设目标,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具备如下运行方式:(1)多渠道提交,统一受理;(2)一网协同,信息共享;(3)资源整合,服务全面;(4)监管分离,高效运作;(5)分类处置,闭环流程。

五、网格化管理方法的启示意义

网格化管理是社会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一是网格化管理使群众工作的信息传输机制得到有效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传输机制,容易滋长官僚作风,影响对基层群众的服务质量。网格化管理突出强调“面对面”,分区域承包管理服务,要求国家工作人员下移工作重心,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去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进一步落到实处。二是网格化管理使基层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有效升华。下沉到网格内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通过经常深入群众走访联系,了解民情、采集信息,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为决策部署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三是网格化管理使传统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得到有效结合,做到了一口受理、一网协同、实时监控、双向考核,有效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发生。

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党在基层执政的开放性。从基层党的执政能力看,党的执政工作的参与主体从基层党员扩大到各类组织和骨干,工作的对象从组织内部转向基层群众,工作的重心向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转变。从基层工作手段看,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平台,把问题的受理、责任单位、处理过程和结果及时公开,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化、及时性。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是解决现行管理制度弊端、强化政府职责落实最根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士源,徐辉,王烷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

[2]王喜,杨华,范况生.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2009,(7).

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4

“乌鲁木齐市红庙子街道办平顶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15日, 位于平顶山新南街北一巷一号城乡接合部, 辖区总面积为1.1km2, 总人口2 774户、7 742人, 其中常住居民1 105户、3 286人, 流动总户数1 669户、4 456人;有少数民族700户、1 746人;出租房屋391户。”辖区有武警二支队、高炮旅西营区2个营和市88中学三家驻区单位, 有156个商业网点, 2个物业小区。目前, 社区共有工作人员47人, 其中干部6人、其他社区工作人员14人、社区巡逻员24人、社区民警3人。

2“三化”建设实施于平顶山社区的主要成效

2.1 认真落实“单位化”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其一, 为了使社区居民了解推行“单位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内涵和意义, 社区印制了《致居民的一封信》和民情联系卡。其二, 社区民警按照要求配备到位, 为确保巡逻工作落实到位, 建立《平顶山社区巡逻员考勤制度》等巡逻员管理考核制度, 规定了巡逻路线, 建立和完善了社区维稳处。

2.2 积极实行“网格化”覆盖, 实现全方位管理

在入户登记、排查房屋的同时, 重点登记流动人口信息, 查验身份证和暂住证。对2个岗亭安装了电话, 并把新南街和15区部分住户联系方式放在岗亭, 方便值班人员核实来访人员、车辆与被访居民的情况是否属实, 如情况属实予以放行, 否则不得进入。

2.3 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 提高居民满意度

目前, 社区各网格责任人共解决居民反映的下水被堵等实事16件, 解决邻里纠纷14件, 为居民代办各项服务37件。此外, 自社区开展“三化”管理服务工作以来, 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各种偷盗、打架治安事件明显减少。

3“三化”建设在城市社区中所出现的问题

3.1 设施经费不足, 缺少资金支持

由于街道社区还处于完善的状态, 社区数量在不断增加, 有些社区经费不足的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 为此社区的基础设施落后, 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 尤其是在一些城乡接合部, 自建房、临时房居多, 给社区的管理增加了很多不便。

3.2 政府包揽事物过多, 公众参与程度低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部分, 对于社区的管理, 本应注重社区因地制宜, 基于社区的不同情况, 体现自治精神, 但目前政府部门并没有积极地大力倡导各种组织和个人真正参与到社区“三化”管理过程中, 重大决策的制定主要还是由政府管理人员解决。并且街道社区的经费是由政府财政下拨, 社区对政府的资金依赖性很大, 因此不利于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社区管理的健康正常发展。

3.3 基层社区管理人员紧缺, 非在编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不统一

社区工作人员主要由干部、委员、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巡逻队员和见习大学生组成。随着上级各项业务工作的拓展和延伸, 街道、社区工作更加繁杂, 工作量不断加大, 超负荷和超强度的工作运转使得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精力上无法保证圆满完成工作的需要。社区工作比较辛苦, 社区工作者、社区委员、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待遇又普遍偏低, 致使社区工作队伍稳定性差, 招聘人员难, 留住人才更难。

4 针对城市社区“三化”建设所提出的对策

4.1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政府财政投入, 加强软硬件建设

新疆的经济发展与城市社区的建设密切相关, 社区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单位化管理, 网络化覆盖, 社会化服务”需要政府给予高度关注, 要不断完善各街道、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社区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 配备较为齐全的硬件设施。逐步增加社区居委会的经费, 以便各社区能及时购置社区所需, 更好地规划社区发展, 为群众创建有利的交流平台, 拓宽交流渠道, 稳定社区秩序。

4.2 转变政府角色, 认识非政府部门参与的重要性

成功的社区管理依靠社区成员的相互合作, 为此要使社区管理更加奏效, 需要培养社区成员的公民意识, 使社区成员参与其中。政府在社区“三化”管理中应充当协调者, 而不是主要的管理者。政府应当下放权力, 使社区成员能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将社会创新管理的所有权转交给社区居民。

4.3 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

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 并尽可能地做到同工同酬, 将社区委员、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统一, 以便于街道、社区管理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升服务效能。并使用业绩考核的方法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积极性、创新性, 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促进社区的发展。强化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 从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群众宣传、文明礼仪等方面, 开展素质教育, 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学习勇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三化”管理就是从细节出发, 实现科学的无缝隙管理, 降低了城市管理的成本, 促进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 使其紧贴居民群众的生活, 有效地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为老百姓办实事。但现阶段由于“三化”管理还在探索时期, 缺乏充足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因此其研究成果还待进一步验证有效性和实用性。

摘要:2011年, 平顶山社区作为市、区重点复杂社区在街道15个社区中率先推行了“单位化”管理服务工作, 此举措加快了乌鲁木齐市城市社区“三化” (简称) 管理的建设步伐, 体现出各级领导干部服务群众工作的现代意识, 对维护乌鲁木齐市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化”建设,平顶山社区,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桔, 李静.乌鲁木齐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 2012, (3) :27-29.

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 篇5

长治市城区太西街道广场西社区,位于太行西街108号,东起八一广场,西至粮机十字岗,北与高新区接壤,南至长治市市委党校,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有驻街单位16个,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营、管理、服务”城市为发展主线,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强化发展、服务和创新意识,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买等形式彻底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问题,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构建和谐示范社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科学管理至关重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内人口逐年增多,现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的需求。为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去年以来,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创新社区管理体系,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社区网格服务无缝隙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初步建立了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下面,就我区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理念,划分网格,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去年,通过对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等地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学习和考察,形成了《关于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创新社区管理理念文件,在城区50个社区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根据界限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按照300户居民左右规模划分社区责任网格,我们将全区50个社区划分成将近400个网格责任区,各网格内包含驻社区单位、大小门店、若干个整体楼栋,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在责任网格中按楼(院)分别设立楼(院)长,形成社区、责任网格、楼(院)长三级组织网络,确保所有居民每家每户均处在管理网格之中,每个网格内配臵一名社区工作协理员,网格与网格之间无缝对接,不留空白点和盲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管理网格体系。网格化管理方式,做到了“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将社区信息全部定位于每个网格,从而强化了社区职能,完善了社区服务,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在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中,我们先后制订《社区协理员工作职责》、《网格化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化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用来规范操作,使服务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二、多措并举,明确要求,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社区工作协理员是网格化管理的骨干力量。为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由政府出钱购买公益性岗位,配备社区工作协理员。去年我们面向4050人员和困难家庭中的未就业大学生进行公开招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的层层选拔,200人从2400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选拔到社区工作协理员的岗位上。在此基础

上,我们对现任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司法专管员等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由街道统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之中,共组建了400名社区工作协理员队伍,同时对协理员工作提出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在明确职责方面,确立“五项工作职责”。一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定期到网格内巡视,做到“六清”: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居民服务需求清,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清。二是全面负责网格内的党群服务、民政残联、劳动保障、计生防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宜。三是积极做好日常服务工作,尤其是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特殊住户的编码服务,特别是要作为主要力量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四是组织协调驻区单位、物业管理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居民小组代表、楼院长、社区志愿者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五是协助社区居委会筹建社区文化艺术节、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在日常事务方面,建立“四本台帐”。为便于管理,我们建立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工作中只需查阅台帐就能够高效快捷的了解情况,实现了网格内的信息化运作。一是社区工作协理员台帐。绘制电子化网格管理区域分布图,将社区工作协理员的姓名、管辖区域、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录入,居民只要用手轻触电子屏,就可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找到自己的社区工作协理员。二是居民台账。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联系走访台帐,详细记录每个网格内各类人群的具体情况,做到不漏楼、不漏户、不漏人。三是驻区单位台账。摸清每一个驻区单位的基本情况、名称、规模、党组织设臵、党员数等,按网格分类归档。四是重点群体台账。把社区流动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员、享

受国家救助人员、企退人员、老年人员、安臵帮教对象、育龄妇女等重点群体按网格设立台账,做到服务有方向,工作有重点。

在问题处理方面,形成“四种处理机制”。社区工作协理员在处理问题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形成了四种问题处理机制。对于一般性工作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处;突发性工作立即上报,社区紧急处理;审批性工作,掌握信息,上报社区或街道受理审定,并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民为本、创优服务,彰显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成效 推行社区网络化管理以来,不仅社区事务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而且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各种服务也有了针对性,实现了社区服务重心的下移,管理职能的下沉。

提升了服务水平。推行网格化管理以前,因社区实行条状管理,管民政的只管民政,管计生的只管计生,居民办不同的业务就要找不同的人,现在实行网格管理,居民无论办什么业务只需找自己的社区工作协理员便可解决各类诉求。而且也避免了过去一个工作人员就要负责好几千户居民的业务,由此导致管不到边、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社区工作协理员只需要管好自己网格内300户居民的日常事务,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提高了服务效率。一个个“大社区”被细分成了“小网格”,责任分工更加明确了,社区工作协理员通过“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及时掌握网格内的动态。社区工作协理员就在居民身边,能够第一时间提供贴心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畅通了沟通渠道。社区工作协理员每天走街串户与居民“零

距离”接触,及时收集反馈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又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下去,拓宽了社区居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缓慢。去年,“新建和改扩建4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被列为市区两级政府的惠民实事之一,市区两级财政共投资2800万元,按照“便于社区管理、综合利用资源、有利服务居民”的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等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现状,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短缺。按照《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实施方案》(长政发﹝2010﹞80号)的要求,市区两级财政各垫资1400万元,市政府1400万元已到位,但由于区财力有限,区财政垫资还未到位,资金缺口很大。另外,当时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要求市规划局负责从开发商公益事业面积中扣回建设资金,再归还市区两级财政,但规划局时至今日没有收回一分钱,市财政给城区的钱属于借款,若规划局不能尽快积极收回资金,市财政若扣回借款,则区财政更无力负担。二是手续审批缓慢。在去年12月份,我们已向市政府上报了8个新建社区审批手续,但至今没有批复,造成手续无法办理,土地不能划拨,工程无法招标,不能开工建设。

2、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待遇低。今年4月我区第三届社区换届后,按照市政府2010年第15次会议要求,社区居委会主任工资为1250元/月;副主任为950元/月;委员为850元/月。社区副主任、委员的工资低于我市规定每月98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3、社区办公经费短缺。目前,我区社区办公经费为6000元/年。仅每年的冬季取暖费用开支都略有不足,社区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职能,开支项目多使得社区资金捉襟见肘。

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社区的服务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更贴近居民、更有深度,更加彰显了条块结合、化整为零、精细管理的好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勃勃生机,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今后工作我们将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跃,为推进我市上党城镇群建设,实施“双擎四驱”战略,建设“四宜”城区,把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

长治市城区民政局

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6

[摘 要]

近年来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富有成效,但同时也出现网格化功能定位狭隘、组织结构复杂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网格化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方向。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将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对服务内容进行全方位拓展,其背后蕴含的理念值得探讨。

[关键词]

网格化;社会化服务;北蔡镇;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8-0034-03

城市网格化管理是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以街道、社区、网格为区域范围,以事件为管理内容,以处置单位为责任人,通过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条块联动、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模式。它最大的特点是行政区域切割,行政资源下沉,现代通信应用,线上线下联动。生动的说,“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相较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监督和处置分离的形式、主动发现的机制、高效率的闭环系统。这些特点使得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一、全国各地网格化管理的三个探索阶段

网格化又名Grid,发端于水电行业领域,兴起于社会管理领域,且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理解。自2004年北京东城区将网格管理移植到城市社会管理以来,这一探索已经有十余年时间了。[1]这期间,既有基层点上的探索,也有中央部委统一的安排。现在不少城市甚至农村都建立了网格化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城市管理阶段。网格化管理的地方管理探索,最初是在城市管理范围内开展的,主要属于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主动探索。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部门集合十几项信息技术、地理编码及网格地图技术,创设了一套名为“万米单元网格”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大致以1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城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单元,由专职城管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区域进行监控,发现问题随时上报,拉开了城市网格管理探索的序幕。[2]当时“万米单元网格”仅仅是城市管理工具,通过细化区域、细分责任,使发生在各个网格中的纠纷得到及时的发现及处置,主要用于处理居民对各类市政问题的投诉,包括城管对辖区内小摊小贩的管理,对黑车、非法小广告的清理等。可以说,管理对象主要是社区的“墙外事”,虽名义上将所有街道划入管理网络系统,实际并未将蕴含大量治理诉求的村居社区纳入其中。

(二)城市管理向社会管理转变的阶段。这一时期,网格化管理内涵发生较大变化,突出表现在管理区域发生较大变化,逐渐从街道向社区覆盖,从城市向农村扩散,内涵也由简单的城市管理向深层的社会管理拓展,广大涉及民生及百姓身边事的诉求被纳入体系之内,一些地区的网格化探索还在原来城管的基础上生长出服务等社会化功能的萌芽。中央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开始结合第一阶段的探索进行有规划的试点和布点,呈现全国试点和地方探索并存的生动局面,涌现出上海的“社区网格化管理”、浙江舟山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地方经验。[3]这一阶段的探索富有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网格化功能定位狭隘、组织结构复杂、信息系统割离、治理主体单一、考核制度不足、行政成本增高、闭合系统不利外界监督等问题,这些都给网格化管理的进一步探索提出考验。

(三)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源头治理,治理环节上要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前移。一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使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尽可能使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少产生、少转化、少激化。二是以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科学划分网格,把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使网格服务管理人员承担起了解社情民意、采集治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把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最末梢,把服务工作做到群众身边。”上述要求给网格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网格化管理如何与“治理”“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未来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如何搭建、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成为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同样经历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如何从当下的基层实践中找寻符合发展趋势、历史潮流的地方做法,不但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还能为理论的探讨提供实践样本。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在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方面的实践,总体上处于第二阶段的探索,但其间的一些做法及其背后蕴含的服务理念,为网格化从管理到治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提供一种可以探讨的思路。

二、北蔡镇以服务为中心的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探索

北蔡镇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部,总面积23.71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委会和57个居委会。它在社会治理中面临几大难题:其一,人口倒挂严重。据统计,北蔡镇常住人口3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万人,外来人口22万人,另有一些流动人口。其二,快速城市化进程。北蔡镇位于城乡结合部,开发力度大,仅2001-2010十年间就有7个行政村、83个生产队被批准撤制。其三是村居较为分散,无镇管社区等中间管理层级,管理难度大。

针对这些难题,自2007年开始,北蔡镇在浦东新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社会管理网格中心,经过九年探索,逐步形成“1+2+X”社会共治平台等工作机制。所谓“1+2+X”社会共治是北蔡镇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综合服务为导向,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共治新平台。具体是指1根热线(北蔡市民热线)、2张网络(综合治理网、便民服务网)、X个功能平台(健康、文化、敬老、爱幼、家政、心理服务等)。可以说,从1.0版的北蔡市民热线到2.0版的联勤联动综合治理,再到3.0版的创新突破服务平台,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探索逐步深入,功能不断叠加,其中最大的特色便是服务。相较于其他地区网格化管理中体现服务的做法,北蔡镇在服务的精细化和系统性、服务的理念、服务的主体、服务的能级方面有自己的亮点。

(一)以民生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将解决群众关注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在原有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服务内容进行了全方位拓展。最大的特色在于将网格化管理中生长出来的服务功能和服务理念延伸,构建出依托网格化机制的社会综合治理网和基于“北蔡易生活”理念的便民服务网,提高了服务基层群众的系统性和包容性。实际上,“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易家政”网上预约服务,正是建立在前期社会网格化平台提供的“家政便民服务”咨询基础上的,是网格化平台服务理念的延伸和深化。目前,这一服务理念已经大大拓展,仅便民服务网上就包含有健康e北蔡等6大服务平台。同时,由于北蔡镇地处城乡结合部、快速城市化等特点,使得村、居都在其网格化服务覆盖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推动了城乡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以便捷为特征的服务手段。北蔡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服务是便捷的、双向的。这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网格员、志愿者、基层群众可以通过热线举报、现场拍照上报、网上举报、视频监控等方式,将现场信息较为便捷地传输给网格中心,网格中心以较快速度进行立案派遣,交给职能部门处理,限期反馈解决意见。另一方面,北蔡网格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打造惠民微信等网上服务平台,通过“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把服务群众的工作通过手机延伸到每一个“神经末梢”上,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通过微信参与等形式实现与群众的互动。公众微信号上细致入微、分门别类的便民举措,为百姓提供了及时周到的服务。北蔡市民只需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登陆北蔡易生活微信公众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相关服务,不仅快捷、便利,且可靠、有保障。

(三)以多元为特征的服务主体。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服务主体内涵丰富,包括党委、政府、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党组织方面,既包括综合管理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也包括党代表入驻网格的做法。政府方面,主要是联勤联动执法队伍,有效整合政府内各部门间的力量,在执法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服务。自治组织方面,为应对多元群体的利益需求,北蔡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局面,通过“网格化管理+自治共治”共同构成综合管理服务主体。一方面明确责任,“一般问题村居自治处理、难点重点问题网格协调处理、违法违章问题执法部门联动整治”,另一方面借助群众参与的力量,导入村规民约的软约束力量,有效解决“法律法规之外、道德情理之中”的难题。社会组织方面,或购买社会服务,或引导志愿者团队等自组织,或与社会组织联合起来服务群众。如浦东新区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便与北蔡市民热线携手,推出“家政便民服务”项目。

(四)以民意为导向的服务评价体系。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做的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由群众来评议。一方面,北蔡镇网格化管理在初期“北蔡热线”阶段评估事件处理效果时,就将回访举报者作为考核标准之一。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量化、立体化的网格化绩效考核评估机制。在这一考核机制中,具体分领导小组、网格单元和市民巡访团的督查评议,比重分别为25%、50%、25%。

三、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探索实践的启示

北蔡镇社会网格化综合管理的实践,在很多方面都有探索,也有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从整个中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发展背景来看,北蔡镇实践探索背后体现的服务理念构成其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网格化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只有网格化管理与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网格化管理的发展才更具长远意义。从更高层面上来讲,网格化管理只是一种服务的手段、载体、平台,其最根本的目的是让基层群众在被服务方面有切实的获得感。[4]信息化手段的丰富和“互联网+”思维,为服务群众的手段提供了更多可能,通过微信等互联网沟通方式,基层群众具备了随时随地接受服务的通讯载体。网格化管理的精髓不仅在其形,更在于其服务本质的延展,服务理念的外溢和服务精神的升华。

(二)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服务理念是多层次的,包括服务理念的提升、服务手段的更新、服务内容的丰富、服务主体的多元等方面。它不仅局限于单向度的“为你服务”,更重要的是整合各类政治、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引导基层群众相互服务,实现网格化社会管理与村居自治、党代表工作等既有工作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在北蔡镇的实践探索中,党委、政府既通过党代表、政府部门直接服务群众,又通过统筹策划建构服务体系,搭建服务平台,推动各类社会主体相互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服务不仅包括直接服务,还包括购买专业服务,更包括发动社会主体相互服务,营造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服务氛围。我们不仅仅需要服务型政党,服务型政府,也需要服务型社会。[5]

(三)服务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在北蔡镇的探索中,“网格化管理+党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格化管理+基层自治”反映的都是党组织引领下的社区共治、群众自治工作,里面流淌的都是柔性的服务力量。可以说,服务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服务的内涵中本就有公开透明、相互促进的诉求,能够有效克服传统网格化管理探索中行政色彩浓厚、功能定位狭隘、治理主体单一、闭合系统不利外界监督等缺点,有效推动社会从管理向治理迈进,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活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北蔡镇的探索既是基层根据自身情况主动发起的改革,更呼应了中央当下的顶层设计,其在探索过程中流露出的服务理念,是超越基层探索本身的、更深层面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3]徐敏宁,陈安国,刘东杰.地方治理制度创新:从网格化管理到治理现代化[J].行政管理改革,2014(11):67-68.68.

[2]北京市东城区“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模式的探索[J].领导决策信息,2005(9):16-17.

[4]娄金洋,鲍宗豪.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制构建的实践及问题——以上海市北蔡镇为例[J].城市问题,2009(12):63-64.

[5]孙希有.服务型社会的来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

作者范矿生系中共上海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党建研究中心博士,王凡平系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人力资源部干部处主任科员

诸城供电: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 篇7

本刊讯2013年10月21日, 山东省诸城市供电公司社区服务顾问李勇刚刚走进盛世名城小区, 就被小区居民围住。“李师傅, 你帮我算一算我们家是用暖气供暖合算, 还是用空调合算?”“李师傅, 我家电卡不小心丢了, 怎么补办?”李勇一一应答, 忙得不可开交。

居民社区“网格化”服务是该公司为深入开展为民服务“风雨彩虹”行动, 提升居民用电服务质量推出的新举措。该公司将全部208个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 24支“风雨彩虹”服务队按照划定区域, 下沉到各网格单元, 确保每个网格都有服务责任人。在原有的抄表和催收电费等职责基础上, 服务顾问还承担起户表异常申报、计划 (临时) 停电通知、用电业务宣传及咨询、客户基础信息收集等综合职能, 让居民享受到了“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有人代理”的贴心服务。

“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实现了居民用电服务职能向前延伸, 我们以‘网格化’服务为载体, 为居民客户提供一对一服务, 可提高服务品质和客户满意度。设置网格服务顾问, 可实现与95598供电服务热线的互补。”该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主任闫正喜介绍说。目前, 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已在该公司全面实施。该公司将通过推广社区“网格化”服务, 确保实现抄表差错率低于1‰, 电费回收率保持100%, 计划停电片区通知率100%。

网格化服务管理 篇8

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联动服务机制问题的提出

农村城镇化是现代农村发展的普遍趋势,《山东省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数据显示,到2030年,山东省农村人口大致减少三成左右,现存村庄一半以上将会“消失”。社区是社会管理的细胞,是农民“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组织教育服务的重要平台,社区教育是全员性、全程性、全面性、公益性的教育服务,对推进农民城镇化这一项“大工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教育“化人”的特点决定了在服务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核心作用,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尤其重视社区教育并指导创设符合农村社区民众公共服务需求的体制机制,着力改善当前我国中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载体少、水平低等影响城镇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处理好当前农村社区教育资源薄弱与旺盛的人民终身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联动服务的内涵

(一)联动服务的内涵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公民的权利。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运用多种机制提供的社会性直接需求。社区教育的本质和价值追求符合公共服务性[2],社区网格化使公共服务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社区是居民获得公共服务的重要场所,不同主体在合作、互补、制约的相互关系中发挥作用,需要理顺相互间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导社区公共服务实践。“联动”原意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相互间的运动和变化。本文“联动服务机制”是针对和适应农村城镇化,以社区公共服务为理念,实现社区教育和社区网格的有益结合,社区教育依托社区网格化形成社区联动服务体系,凝聚社区公共服务合力,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有裨益、共同发展的有机服务系统,达到1+1>2的高效率、高质量组团式、全方位服务效能。

(二)农村社区教育及其角色定位

农村社区教育是现代农村地区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提高农村社区全员全面的发展,服务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资源是指社区内为满足社区教育功能的蕴含教育教学价值的一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和。乡镇社区教育中心是农村社区民众终身教育服务的制度性主体、业务管理主体、咨询服务主体,履行着教育服务职责与使命,必须突出其主体地位;社区教育运行的形态是立体交融的,必须倚重部门间的融合整体性推进。从面向的服务对象来看,横向上要覆盖不同层次的社区成员,纵向上贯穿每个个体全程;从牵涉的面来看,横向覆盖社区多个部门,纵向联结市县、乡镇、村居,建设政府主办、部门配合、多元联动的办学综合体才能实现教育服务的最大能效。

(三)社区网格化及其角色定位

社区网格化源自发达城市对管理系统的探索和实践,是依托统一的各行政区域的社区数字化平台,将基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单元网格,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实现了“人、地、事、物、组织”等全要素信息的精细化管理服务。城镇化推动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范围的拓展,“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在社会转型期,网格化是一个为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辅助决策的公共服务平台,有信息资源和条块力量整合能力,与部门现行的业务系统是密切相连的关系。网格化必须依靠部门间的统筹协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推动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社区网格的应然选择。社区自治是管理服务的目的,有必要认识、处理好“行政性”和“社会性”的关系,结合社区教育平衡社区治理与自治间有效的联结点,以获得良性持久的发展。

三、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化联动服务机制的构建

(一)强化农村社区教育组织和基层服务功能建设,构建高效的教育服务联动工作管理制度

社区教育是具有广泛社会参与性的跨体制、跨部门、跨行业的社会工程,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教育社会化运作最基础的环节,在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需要上升到战略性思维层面认识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的价值与作用。

社区教育社会化、社区化特征要求突破条条管理的框架以强化教育服务效能。农村社区教育起步晚,需要在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和避免机构重复设置的条件下调动各类社区机构的积极性,针对当前各级社区教育学校和基层单位开展的涉农教育服务各自为阵的问题,构建由政府指导协调的部门配合、主动服务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校通过与社区网格化资源整合的实践,建设条块结合、共建共享的联动服务管理制度,成立以分管教育的副镇长任组长,由各社区书记和学校校长为副组长的“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化联动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学校教师、各级网格信息员、志愿者等组成的社区联动服务班子。

(二)坚持开放、联合、共赢的理念,构建基于资源互补,形成利益共振的整合机制

(1)以共建、共享的联动服务平台为抓手,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技术整合机制,凝聚农村社区资源的合力。信息终端在农村的延伸及广泛使用为实施联动服务创造了条件,依托共享、便捷的信息立交通道和各主体的个性优势,设计务实高效的联动服务工作流程,实现服务的精准投放。双双协同制定《社区教育与社区网格资源区域共享方案》,示范性地带动了社会各界力量和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建设。(2)推动农村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的条块结合的联动服务规范化机制的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的联动服务主体以政府为后盾,既要做好纵向协调工作,又要做好横向协同工作,保障联动服务运行机制的规范化。我们制定了科学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的联动服务方案,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联席议事机制,进行了联动沟通实践,动员教师、“两委”班子、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依据采集的社情民意信息,因势利导,设计教育计划,决策教育方向,做到服务的规范组织。(3)加强整体设计,以现有的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为根基,完善以教辅管、以管助教的功能机制。人的城镇化离不开社区治理的现代化,离不开社区文化素质教育。联动服务是兼具教育和管理双重功能的系统,社区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落实联动服务工作,一方面能获得政府的政策与财力支持,借助网格化优势及时准确掌握群众的诉求与呼声,突出了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教育服务重点,丰富了调节、矫治的功能,解决影响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的问题,提升了社区教育的高度;另一方面,通过人才培训提供网格队伍以智力支持,释放创新能量,有助于社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社区公共服务总体绩效的提升。“化”“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发挥了联动主体的职能优势,体现和贯彻了民本导向与现代服务型政府理念。

(三)强化信息交流机制,为社区联动服务提供驱动力和信息支撑

信息数据资源关联百姓生活的现实要求,“深藏闺中”是极大的浪费。打破部门间信息平台藩篱,在政府指导下统一联动沟通规则,深化信息化教育手段;依托网格对社区民众需求信息数据的挖掘、共享,保障联动服务决策的科学性,发挥数据增值效应,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畅通社情民意信息渠道,区分教育对象和目标,规划社区职业和产业结构,预测人才需求趋势,开发本土特色课程,推送创业研究成果,促进以人为本的社区教育的发展。

(四)强化农村社区教育办学保障,完善联动主体服务效能的激励机制

应该着眼社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民生工程的高度,保障社区教育机构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推动共建、共享、共赢的联动服务格局形成;完善对社区联动服务的督效、激励机制,建立以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影响公民幸福指数为指标的联动服务效能评价机制,维护社区公共服务的健康有序运行。

(五)完善社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社区教育服务队伍的整体能力

发挥联动服务效能的关键在于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规范化。(1)以打造专业水平较强的专兼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办学质量为抓手,强化队伍的政治素质、宗旨意识、法制意识等综合服务能力的学习教育机制;(2)以提高农村网格从业人员素质为突破口,强化其职责意识;(3)要重视社区内志愿者等人力资源的挖掘、征集、培训。

在实践中统筹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两项职能,充分地发挥社区教育资源提供、组合、使用的功能,促进了社区全员文化素质、思想素质、技术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必要的投入是办好社区教育的基本条件,需要政府部门监督落实;政府体制的转型、社区组织、民众参与是一个渐进过程;农村师资数量、质量相对有限,在实践中可能存在差距;条块分割、资源分割等问题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唯有克服现实制约因素,充分释放联动服务机制运行的效能,才能更好地维护农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发展社区教育需要社会各类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社会各界的协力参与。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以社会公共服务理论做支撑,探索政府统筹指导,构建结合社区网格化以强化基层社区教育服务能效的联动服务机制,对组织、协调、保障社区教育联动服务职能的环节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进程,社区教育结合社区网格化,联动服务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正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社区教育结合网格化联动服务可行性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106.

郑州质监实行网格化标准管理 篇9

问:为何要推行构建网格标准体系?

答: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我局在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质监工作实际, 不断探索, 大胆实践, 将标准化原理引入网格化管理, 通过健全服务网络, 强化服务功能, 改进管理方式, 提高了工作效能, 实现了质监工作的精细化、信息化。

问:网格化管理进行了哪些前期准备?

答:为了提高网格化管理质量和效率, 我局将63%的干部职工融进网格, 并投入102万元编印《质监网格化管理手册》, 建立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台账, 对全市1.4万多名三级网格员进行了培训, 为基层网格员制发了《质量技术监督监管巡查证》, 明确了职责权限。通过内外网格人员的共同努力, 一年来共发现质监部门管辖的各类问题1 7 2 1个, 解决1576个, 有效提升了质量安全水平。

问:网格化管理推行得顺利吗?

答:在推进网格化管理进程中,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如基层网格员不懂不会的问题仍很突出, 发现问题停留在浅层表面, 上报问题把握不准, 解决问题浅尝辄止, 尤其是工作标准不统一, 考核量化不一致, 纵深发展少路径。

经过认真分析和查找, 我们发现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目标方向确定以后, 没有一个技术路径来支撑, 大家对究竟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责任划分还存有较多分歧。这些问题不解决, 将会影响长效机制的深化、规范和提升。为此,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可复制、能推广、易实施、便操作的网格化标准体系来进行规范。

问:网格化管理体系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答:在借鉴学习北京、湖北等地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郑州市网格化管理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 我局决定将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引入网格化工作。从去年9月份起, 先后抽调12名业务骨干, 组成质监系统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起草小组, 从运行管理、行政服务、检查监管等方面着手, 经过多方论证, 先后七易其稿, 历时三个多月制定了一套包括通用基础标准、运行管理标准、行政服务标准、检查监管标准和工作标准五个子标准的质监系统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

问: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基础标准是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的基础和依据, 运行管理标准、行政服务标准、检查监管标准和工作标准是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中, 行政服务与检查监管标准是核心, 运行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是实现行政服务与检查监管标准的支持和保障, 四大子体系互相制约、互为补充、协调配套。

质监系统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草案编写完成后, 我局还邀请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赵祖明, 河南省工业情报标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随红军等9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 对该体系进行评审。专家组经过认真论证, 一致通过评审, 并对质监系统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 该体系已于年初正式发布实施。我局还投资4 0万元印发了2 6 0 0套网格化管理标准文本和1.9万本《三级网格检查监管标准》单行本, 保证全市三级网格长和网格员人手一本。目前, 我局投资5 0 8万元筹建的信息化平台, 正抓紧建设, 该平台将为实施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提供信息化支撑。

问:新标准建立后有明显的效果吗?

答:质监系统网格化管理标准体系建立、发布、运行以来, 我局对内规范工作流程、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行政效能, 对外提升服务郑州都市区建设水平, 总体上实现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从经验型、被动型服务向精细化、主动型服务的转变。

问:推广网格化管理有哪些举措?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初步探讨 篇10

一、消防网格化管理遇到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自去年5月实施以来, 全国各级消防部门在加强消防安全网络监管模式、改善城乡消防安全条件、提高防控火灾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各级政府、部门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经费投入不足, 管理跟不上, 措施不到位;一些单位存在“重效益、轻安全”的倾向性问题还比较严重, 日常管理混乱, 消防设施和器材维护保养不善, 火灾隐患整治不力。

二是消防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从网格化管理实施一年的情况看, 个别地区、尤其是街道社区和乡镇农村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还不健全, 一些地方消防规划落实不到位, 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严重滞后, 整体工作成效还不显著, 如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城市社区的火灾防控水平, 正是当前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三是公民消防安全意识不强。一些群众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近几年来, 全国80%的火灾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 尽管如此, 还是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四是消防火灾隐患依然存在。公共娱乐场所、高层建筑不断涌现, 火灾隐患明显增多, 整治后反弹的问题仍很突出, 致使火灾发生几率和防控难度相应增大。

二、消防网格化管理新举措

加强基层消防工作, 夯实城乡火灾防控基础, 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 关乎民生大计、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因此, 针对消防网格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笔者结合基层消防工作经验, 认为主要采取相应的举措来加以解决。

一是完善组织结构。依照《消防法》制定出台“网格化”管理实施办法, 不断强化消防“网格化”管理的法规性、政策性保障。第一, 要明确乡镇作为网格化管理中的“大网格”, 由乡镇主要领导牵头, 综治办、安监办、工商所、社事办、治安巡逻队、派出所等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统揽负责、刚性推动本级消防工作。第二, 要明确村社所辖区域作为网格化管理中的“中网格”, 村委主任对本网格消防安全管理全面负责, 组织社区、农村相关人员共同开展基层消防工作。

二是挖掘社会资源。依托综治、民政、文明办、社团组织等公共管理平台, 因地制宜整合联防队员、消防协管员、消防监察员、保安队员、消防志愿者等多支力量, 开展日常消防宣传, 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参与初起火灾扑救, 夯实消防管理基层基础。

三是推行消防“户籍化”管理。公安消防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 对网格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加强监管, 建立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档案, 督促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和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自我评估报告备案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实施动态管理。对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火灾高危单位, 公安消防部门要督促单位落实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 每年由具有资质的机构开展消防安全评估, 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确保消防安全。

四是加强人员培训。公安消防机构要及时组织农村乡长、村两委负责人进行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培训, 通过培训, 让相关人员了解乡镇、村委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组织建设标准及实施意见。培养一批消防安全管理明白人和带头人, 层层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治安巡防队员在开展日常巡逻时要承担防火巡查、扑救初起火灾和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职能, 保安队员要结合从事门卫、巡逻、守护等工作, 对社区和单位开展防火巡查。要大力培育群众性消防志愿组织, 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积极投身消防公益事业, 大力倡导志愿消防服务, 引导志愿者参与消防宣传培训、查改身边火灾隐患等活动。

三、消防网格化管理要达到的标准

网格化管理的关键是以“网格”为依托, 整合各方资源, 配备骨干工作人员, 了解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信息, 对消防火灾隐患等进行“格内”处理, 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 有力地促进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具体要达到三个标准:

一是要达到管理标准。第一, 要划分网格。根据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需要, 对辖区内的网格进行划分, 划分成“三级”网格, 街道一级、社区一级、村组一级;形成“四级监管”网络, 区一级、街道一级、社区一级、楼组一级。第二, 要配置力量。为各网格配置人员力量, 按“1+3+n”或“2+3+n”的原则来配置“基本力量”、“监督力量”和“宣传力量”等。充分发挥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的指导协调作用, 有效整合各种力量, 落实责任制。第三, 要统一制度。建立一套统一网格的管理制度, 制订统一的标识、统一的规范、统一的事件处理流程、统一考核体系, 实现对网格的监督管理, 为网格的有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要达到流程标准。网格管理员将防火巡查落实到“一日双巡”制度中, 社区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在重大活动、节假日及重点时段, 公安消防部门应协调各县市区、街道统一部署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 要及时将火灾隐患投诉举报方式告知社区工作人员, 鼓励其通过城市管理信息系统、96119热线、消防公众服务网等渠道, 举报发现的火灾隐患或消防违法行为。

三是要达到数据标准。应广泛发动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 摸清实有房屋及人口分布状况、辖区“小场所”底数、建筑基本信息、消防基础设施情况, 及时准确建立档案。要按照统一标准, 指导社区规范建立消防工作基础资料、消防目标管理责任书、火灾情况登记表、消防宣传演练记录、日常防火巡查记录、重点防火对象登记表等消防档案。

摘要:简要说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以来消防工作取得的成效, 说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在当今消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格化,管理,消防,探讨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物性防治下一篇:创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