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员装备“六个一”标准

2024-04-22

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员装备“六个一”标准(精选3篇)

篇1: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员装备“六个一”标准

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员装备“六个一”标准

一个工作包 一个工作证 一个网格服务管理徽章

一本工作手册 一本工作日记 一部手持终端机

篇2:社区网格服务管理员装备“六个一”标准

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广州已在越秀、黄埔等区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目前在全市1469个城市社区中,已有637个社区开展了市、区(县级市)、街(镇)级网格化试点工作,推行率达43.3%。

2014年7月3日,广州市召开了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总结暨全面启动大会视频会议。根据会议部署,广州将在全市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每200户居民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实施精细化管理服务,下半年全面铺开。陈建华市长要求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管理、消防安全、来穗人员服务管理、人口计生服务、垃圾分类等纳入网格服务管理的基础事项,“(例如)网格员负有指导网格内200户居民实行垃圾分类的责任。政府服务类工作5大类170项都落实到网格。” 全市将配备2万多名专职网格员。如按每户3.5人计算,每名网格员服务700多人。他们将负责网格巡查、入户信息采集、上报网格事件、联系市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反映居民诉求、提供便民服务等。

根据部署,在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广州还将建立一个本区的跨部门、跨层级的互联互通、融合共享的网格化基础信息数据平台。全市各区(县级市)要共享公安、人社、民政、卫计、房产、城管、气象、党建和来穗人员等信息资源,将网格内的人、地、物、事、组织等信息全部纳入数据库管理,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数据统一采集、动态管理、共建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根据广州市相关试点经验,结合住建部的相关要求和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经验,目前的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社会治安、流动人口、民政、安全生产、消防、计生、党建、重点人群(空巢老人、残疾人、低保户、孕妇、幼儿等)、卫生等事务。

在广州市电子政务云服务平台和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统一框架下,市一级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各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业务管理,实现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各区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实现与外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利用市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云平台创建区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子平台的应用,实现对社区网格化业务应用的支撑,包括巡查采集、协同治理和社情民意等日常工作基础功能,辖区档案管理、服务档案管理、统计报表、绩效考核等管理功能。2 管理对象说明 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优化社区治理的一种新的模式,网格化不仅是一种信息社会的网络基础设施,也是一种配置体制和协作机制,实质是资源的有机整合,本质上是“资源共享与异地协同”,通过网格化管理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化、精细化、全方位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区多元治理日益成为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政府将不再是社区资源分配的唯一主体,社区自治组织、驻区单位、志愿组织、社区居民都将纳入社区治理的主体中来,形成政党网络、政府网络、市场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四大社区治理网络。

参考我国的大环境和广州市的初始社区管理的具体实践,目前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其主体与核心是政府,其扮演的主要角色仍然是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监督者、协调者和规则制定者,因此在本次的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相关的管理对象的考虑上,主要考查的应该是社会管理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部分的内容。

(1)管理部件

城市公共区域和社区中需要管理的各类工程设施和公共设施。(2)管理事件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本文中将事件定义缩减为:城市公共区域和社区中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处理的矛盾纠纷或问题隐患等现象与行为。政府的社会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经济调控四大职能,在事件管理中主要体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部分。3 管理对象设计

在设计上,主要的原则是尽量注意与国标和行标的一致性,特别是城建部在数字城管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广州市试点经验,主要是有代表性的越秀和黄埔两区的经验。

(1)管理部件设计

 沿用CJ/T348-2010《数字社区管理与服务分类与代码》(其主要引用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并在此基础扩展)中的定义。

 根据广州市实践进行扩展;越秀区对CJ/T348-2010标准中部分例如井盖进行合并,在本次设计认为还是依据标准比较合适;

 对于基础信息数据库中涉及的网格、楼宇、房屋、户册、居民、组织、单位等,由于其中数据设计本身包含信息很多,而且与业务关系密切,预计结构变化较大,不适合作为部件来加以规范。(2)管理事件设计 对于比较成熟的城市管理事件,沿用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中的定义。对于社区管理服务中产生的事件,按照本文中事件定义,对照CJ/T348-2010《数字社区管理与服务分类与代码》中的分类,主要参考越秀、黄埔两区经验,按照业务和部门的角度,对应划分成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等12类,这样划分会比较容易扩展,也比较切合实际。

目前在社会管理事件部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目前列举的事件,有一点会涉及到如何界定网格员工作。从黄埔的事件列表看,任何事件均列入到纠纷中,感觉无此必要。属于网格员比较容易发生和上报的、哪些属于常见需要处理和验证的事件应该列出,对于例如房屋拆迁、土地纠纷、群体事件等必然是一段时间重大事件的问题,通常会是政府管理重点热点的,网格员以民情日志等方式可能更合适。

2、根据我们的定义,只提出需要处理的问题和隐患,对于一些如信访、司法纠纷等方面的问题,其本身职能所在就涉及问题和纠纷,可能出现一些边界模糊。社区服务管理设计

整个应用标准化体系框架分为基础、综合管理、社区服务管理三大部分。综合管理是指跨越整个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和技术两大部分内容。管理主要涵盖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监督评价:组织管理包括管理层级、网格划分、网格力量配置等标准。运行管理以部门协调、统一管理、职责分工、工作机制等为主要内容,包括例会制度、协调会制度、应急处置制度、检查督察制度等标准。标准评价以系统“内评价”和社会“外评价”为主要内容,包括考评原则、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方法等。技术以信息化技术标准为基础,从网格划分、数据结构、管理方法、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标准化设计,主要是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技术规范,构建有效支撑的信息化体系建设。

社区服务管理主要是考虑网格化向网络化管理发展,包括社会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社区治理、区域化党建等4大内容。

篇3: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社区管理指一定的社区内部各种机构、团体或组织,为了维持社区的正常秩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繁荣,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活动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或行政管理活动。社区服务是指政府、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为社区成员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其他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就是规范社区的管理和服务行为,规范社区管理服务市场,调整社区管理服务组织与社区成员关系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是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可持续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安全社区、生态社区、健康社区的重要基础手段,对提升社区管理服务的公共性、服务性,维护社区成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建立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对社区的建设发展,打造社区管理服务品牌,增强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化,加速社区管理服务公共化都非常有必要。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标准体系编制的依据。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编制主要参考依据有:GB/T 15624.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总则》、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一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二部分:标准体系》、GB/T 13016《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等国家标准和有关资料。

标准体系编制的原则。体现社区管理服务特点,突出地域特色,促进社区管理服务健康有序发展;提高社区管理服务质量,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重视和谐、文明、安全、环境、卫生、帮扶,维护社区成员的权益;全面协调开展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坚持全社区参与和持续改进。

标准体系编制的过程

全面梳理。对现有的社区管理服务的方针政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有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收集梳理,研究如何以标准的形式将其固定。

广泛调研。按照以社区管理服务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社区管理部门、社区工作部门、社区成员对社区管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安排专人搜集国内外有关社区管理服务的标准化文献,系统分析,整理研究标准体系的特点和运行的机制。

科学构建。在对贵州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现状进行充分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初步搭建由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三大子体系为支撑的覆盖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全过程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框架。

明确重点。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考核性,明确应重点制定的各项标准。标准体系应建立应全面、协调,全面主要是指标准体系要涵盖了社区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协调主要是指其中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应重点编制本地区的社区管理服务标准做到衔接配套,有机组合。同时,按照控制面的不同科学设定标准子体系,按照控制点的不同和标准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各项标准进行科学归类,纳入相应的标准子体系,保证了整个标准体系的系统性。

实施改进。标准体系制定、实施后,按照积极探索、循序渐进、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针对标准体系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标准覆盖面不全,标准动态变化快、个别标准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应对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和有关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推动了标准体系持续改进,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的结构

结构关系图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包括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这三大体系,不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着广泛的内在联系,缺一不可。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是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基础,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核心。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对管理服务保障。

社区管理服务标准体系组成

社区管理服务通用基础标准体系。社区管理服务在建立和实施标准体系时应遵循的一些通用的或基础的标准的集合,处于整个标准体系的最上一层,对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服务提供体系的建立和制定起着技术上的保证和支撑的作用。主要包括标准化导则、管理服务指南、术语与缩略语标准、符号与标志标准、数值与数据标准、量和单位标准、测量标准、机构分类与命名、人员分类与命名等8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保障标准体系。支撑管理服务有效提供而制定的标准构成,按其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是以安全、环保、健康、节约能源为主,以人力资源、设备、财务、信息为辅的完整的,为管理服务提供的有效开展提供必要的资源。主要包括环境标准、能源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职业健康标准、信息标准、财务管理标准、设施与设备及用品标准、人力资源标准、合同管理标准、建设管理标准、综合管理标准等11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社区管理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为满足社区成员需要,规范社区管理服务机构与社区成员之间直接接触活动而建立的体系。主要包括服务规范、服务提供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和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其他管理标准等6个子体系,共包含若干项标准。

上一篇:国旗下讲话稿:远离火灾,构建和谐校园下一篇:如何制定元宵节晚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