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人民群众

2024-05-02

服务人民群众(精选十篇)

服务人民群众 篇1

一、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宣传文化工作者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 打造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复合型高素质文化干部。

首先, 要学理论、钻业务, 宣传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原则性极强的工作, 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宣传文化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认识上不断提高, 行动上迅速到位, 不折不扣地实实在在参加学习。就此单位早在2006年前就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每周一上午8:00—10:00全体职工集中学习, 同时安排本周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每周三上午8:00—10:00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 同时讨论本周工作;每周五下午4:00—6:00全体职工再次集中学习和总结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要求每位工作者都应把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 深入学习政策理论, 深入钻研业务知识, 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做到方向明、理论懂、知识通、政策熟、业务精。其次是学习社会知识, 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争做“行家里手”的同时, 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学, 既要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又要拓宽知识视野, 既要提高综合素质, 又要提高大局意识, 都要懂, 既要做“专家”, 更要当“杂家”, 只有这样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工作才能干到领导满意、组织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

二、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加快文化强县建设, 是满足沁县十九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强县, 既是富民强县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现这一总体战略的重要保证。在富民强县中, 富民既包括物质上、经济上的富, 也包括精神上、文化上的富;强县, 既包括经济上的强, 也包括文化上的强, 这充分说明文化地位的重要性。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 配强配优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领导班子, 打造过硬的宣传文化队伍。全体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创新方法, 用争创一流的激情把工作扎实抓好, 深入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建立基层联系点,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眼光向下、重心下移, 进行蹲点调研, 实现宣传战线干部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当好组织与群众的“接线员”, 当好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服务员”, 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交流, 做地地道道的“普通人”, 知寒知暖的“贴心人”, 解忧帮困的“热心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 实事。为科学发展助力, 为民生改善鼓劲, 为社会稳定造势, 为群众利益代言,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创造卓越的工作业绩。

三、抓好主题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基层宣传文化单位, 是帮助弱势群体在思想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脱贫的主力军。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政策, 习总书记等重要讲话时, 我们全力整合现有人力资源, 精心制定主题宣传方案。比如在大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时, 我们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全体职工积极参与, 制作了五块大版面, 十几条条幅, 印制了一万份宣传单, 还编成了快板、小品;同时带着感情到基层一线, 深入到沁县漳源镇、松村乡、郭村镇、南里乡和群众打成一片, 创造性开展工作。白天在田间、路边, 晚上在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宣讲演出, 实现真正和群众面对面, 手拉手, 心连心, 一心一意帮助他们, 耐心事无巨细地, 不留死角地把爱心送到每个角落, 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了解国家大事, 领会中央精神, 学到致富本领,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心。

四、落实公益文化, 服务人民群众

公益文化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 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 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 完善设施布局, 增强服务能力, 确保全国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单位在监管的公益放映这一块上, 在上级周密细致的布置下, 更是做到面面俱到, 不留死角, 做到乡乡都有放映队, 村村都能看电影。全县13个乡镇成立了13个公益放映队, 因为沁县农村是面广点散, 山高路远, 坡陡沟多。从2007年, 沁县文化低保工程启动, 就有88个村享受到每年每村放映6场电影, 那是还是16cm胶片放映, 但仍受百姓喜爱。从2008年山西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全面启动后, 领导职工多方筹集资金近20万元, 更换成13台大屏幕、高清晰、立体声数字化放映机。在全县306个行政村, 每年共计放映3672场, 既照顾到了点又照顾到了面, 做到了点面结合, 做到了全覆盖。在放映的同时, 每位放映员扑下身子, 深入最基层最困难的地区, 倾听群众呼声与建议, 特别是最困难群众的意见, 居住最偏僻, 道路险远群众意见, 在加大弘扬主旋律, 宣传正能量的同时, 及时增加适合他们的种植、养殖、病虫防止等科技短片, 做到群众欢心, 政府放心。自己工作顺心。

近年来, 沁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特别是农村人民生活的提高, 无不得益党和政府对思想文化强势推进, 无不得益广大文化思想战线上同志们的辛勤工作。但对一个贫困县来说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稍有成绩还不能盲目乐观与骄傲, 全体思想文化工作者应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观念, 提高认识, 转变工作方式, 提升工作能力, 做出一流的成绩, 真正做到让人民受益得实惠。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制约, 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 强化文化阵地, 服务好人民群众就得审势夺势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抓好主题宣传,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落实好公益文化, 服务人民群众。

践行林业宗旨 服务人民群众 篇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服务人民群众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市林业局围绕“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不断践行林业宗旨、突出为民服务活动主题,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认真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央、省委、市委相继作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战略部署,主要就是解决党员在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林业系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进一步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增进党员干部对活动的认识,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必须增强党员党性观念。“党员争优秀”是创先争优活动对个人的要求,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必须有坚强的党性观念,永葆党员的先进性,具体来讲就是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众的支持和参与,请群众出谋划策,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准。局党组和支部制定活动计划和安排、党员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都要听取服务群众的意见,并采取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做出公开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开展活动的情况和效果要向群众通报,请群众评议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满意。

二、开展服务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在林业系统各级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就是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生机活力,不断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广辟服务群众的爱心渠、打开服务群众的方便门,全面提升林业系统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和水平。

(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动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林业部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决克服林业系统少数党员干部浮躁情绪和消极应付行为,切实改变“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官僚行为。突出“亲民”特点,把“心系困难群众冷暖和衣食住行”作为林业系统党员干部的目标所在,主动做到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带着责任、带着问题、带着政策,下到乡镇村居,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门,访民情、问民意、听民声、解民难,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架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上。“十一五”期间,我局扎实做好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退耕还林3.7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1万亩,封山育林2.6万亩。天

程建设的同时,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接受不接受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的始终,努力使人民群众共享林业改革发展成果。

(三)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主动打开服务群众方便门。林业部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在林业系统党员干部中实行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坚持做到业务办理及时高效,让老百姓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突出“便民”特点,把“人民群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作为林业系统党员干部的要求所在。着力打造林业服务窗口,主动做到办理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时限和岗位责任对社会公布;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经过3年努力我局攻坚克难,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依法做好调解工作,妥善解决了林权纠纷,及时化解了群众矛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维护了农村稳定。通过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做到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办理“零距离”,打开为民服务的方便之门。

三、创新活动载体,逐步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长效机制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一项长期工作,林业部门在活动中需要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在突出重点、创新方法、深化提高上下功夫,才能逐步建立起长效机制。

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三要建立义务帮扶制度,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实效性。要广泛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党员联系户、结对帮扶、救灾助学等活动,深化拓展党员义务帮扶活动,并把它上升为固定的制度,使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长期化、规范化。

(三)正确引导、强化监督,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考评机制。一要明确责任目标,增强党员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的责任落实机制,继续做好党员 “设岗定责”,把联系群众的职责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每名党员,使广大党员有责任、有义务、有计划地开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参与支援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等活动。二要注重考评激励,激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要把群众的意见、建议落实整改情况;联系群众工作对做好本职工作的促进程度如何;群众的满意程度等纳入干部评先和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三要加强监督约束,规范党员服务群众的具体行为。要把党员自律和他律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加强对党员联系群众的检查监督,及时公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责任目标、考评内容、考评程序,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工作的根本标准。

档案服务与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 篇3

李德才局长在会上提出: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档案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今后工作中要深入落实杨冬权局长提出的“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两个体系”的重要指示,真正做到:民生所想,就是档案工作之所向;民生所需,就是档案工作之所趋。当前要做好两项工作,一要将几年来我们在档案服务创新中形成的各种做法整合到“民生档案工作”这个概念下,认真总结、积极借鉴我们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二要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今后工作,要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零距离,把民生档案工作不断推向新阶段。

一、指导建立需求档案,顺民所求

1、服务“三农”,指导农民建立需求档案

几年来,区档案局和镇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结合农村的各项改革,深入农村,主动指导农民建立需求档案,逐步摸索出了一条路子,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农民需求档案渐成体系。一是建立农村产业档案、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档案和农村特色档案,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二是建立富余劳动力档案、农民种植、养殖档案,促进农民“生活宽裕”;三是建立农民培训档案、家庭档案等,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四是建立农村环境治理档案,促进农村“村容整洁”;五是建立基层组织创建活动、换届选举、土地确权等相关档案,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管理民主”。

实践证明,农民需求档案的建立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为农民致富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今后要不断丰富农民需求档案的的内容,不断完善体系,使农民需求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2、服务社区,指导居民建立需求档案

2002年7月,怀柔区正式成立龙山、泉河两个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成立之初,区档案局就及时加强档案管理,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将两个单位纳入管理台账,统一要求,专人负责。二是建立定期联系制度,联合制发了《怀柔区社区档案管理办法》,对社区档案范围、管理体制与职责、档案收集与整理、统计、鉴定、销毁和移交、保管和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直接参与办事处及所辖居委会档案人员的培训,培训率达到100%。四是狠抓办事处及所辖居委会档案目标管理工作。两个街道办事处达到北京市二级标准,22个居委会全部达到区合格级标准。五是突出重点,主动指导居民建立需求档案。目前,办事处及所辖22个居委会普遍建立了党员档案、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档案、低保及困难家庭档案、保险档案、就业档案等,需求档案的建立顺应了广大居民关心健康、关心保障、关心切身利益的迫切要求,提高了广大居民群众档案法律意识,使大家深刻感到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在形成档案,时时在利用档案,档案与我们息息相关。

二、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圆民所盼

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档案服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我们工作的惟一标准,为此,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

1、建立“全天候”接待制度

为更加方便广大群众利用档案,最大限度的满足需要,2005年2月,局党组决定建立“全天候”档案接待制度,从2005年3月开始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档案馆在做好正常工作日利用工作的同时开展公众节假日提供档案利用服务,做到随时服务。为此,成立了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制度和值班制度,在档案信息网上及公告栏发布了通知,同时加强人员管理。截至目前,公众节假日共接待档案利用者131人次,提供档案326卷次。

2、不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行纸质档案与电子目录同步接收。为了提高档案馆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档案利用工作效率,2003年初开始,我们把档案馆数据库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基层单位电子目录录入工作,做到在接收纸质档案的同时接收电子目录。首先,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其次,制发文件及标准,加强监督指导。制发了建立档案馆数据库、加强电子目录录入工作的通知,并把各单位录入电子目录情况纳入评先表彰条件之一,另外,制定了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采集标准下发执行。第三,建立制度专人管理。建立了电子目录接收、保管、利用、备份等制度,做到设备维护维修及时,数据接收准确无误,数据定期备份确保安全,数据利用高效便捷。目前,共建立数据库6个,运行各种数据98万多条。知青、婚姻、占地、招工等民生档案单独建立专题库,档案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大大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开发档案网上公布查询系统。今年8月,投资开发了档案公布查询系统,在因特网和政务网上公布了全部开放档案目录和部分开放档案内容,利用者可以直接在网上查询1942年至1977年的开放档案案卷目录10892条,文件目录12639条和行政规范性文件。普通百姓无需亲自到档案馆来,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在网上查到自己所需档案信息。

3、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一是结合馆藏实际,编制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招工档案、占地档案等专题目录6册。二是将涉及人员多、利用率高的知青档案、婚姻档案全部接收进馆,婚姻档案做到每年定期接收,这样方便了群众利用查阅。目前,馆藏知青、婚姻等档案达2500卷。

三、树立良好形象,解民所忧

1、建立“行风监督卡”制度,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

2005年2月,在全机关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活动,建立了“行风监督卡”制度。机关人员到基层单位进行执法检查、业务指导、接待利用者查档等工作中要认真填写行风监督卡,主动接受监督与考核。“行风监督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联系方式、监督投诉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等;二是回执单,内容有单位名称、人员姓名及对工作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等。

三年来,共发放“行风监督卡”1156张,收回1142张,满意率100%。此项制度的实行,加强了对机关干部的管理,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树立了局馆干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高了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

2、开展全程办事代理制

全程办事代理工作,纳入了怀柔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挂牌上岗,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档案行政审批由原来的6个工作日缩短到4个工作日。全程办事代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坚持文明用语,热情周到地为每一位利用者查阅档案资料。全程办事代理实行网上监控,便于群众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查档人员满意率达100%。

四、明确思路,再接再厉,为民造福

民生问题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重要问题。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是档案部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任务,是在档案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直接体现。档案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恰恰就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明年及今后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切实落实杨冬权局长指出的:“档案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与普通百姓结合,进入草根阶层,进入百姓视野。建立两个体系要成为大家的共识,要成为档案工作未来几年的发展目标和新的亮点,要成为我们这代人对中国档案事业的一个贡献。”从北京市怀柔区档案局馆来说,主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群众需求档案体系,做好深化细化工作。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结合国家和社会各项改革的深入,不断扩大群众需求档案的范围,与时俱进,丰富内容。二是加大群众需求档案利用力度,引导群众做好利用工作,解决现实问题是普通老百姓最关心的,利用档案解决了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档案工作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才能体现档案工作应有的价值。

2、理顺观念,着重加强档案馆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一是进一步整合现有馆藏资源,继续编制医疗改革、房产改革、征地拆迁政策、土地管理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档案专题目录。二是调整馆藏建设思路和接收方案,突出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扩大社会保障、群众就业、教育等专业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大大提高民生档案所占馆藏比例。

3、加强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怀柔数字档案馆”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利用档案的需要。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怀柔区“十一五”规划,明年是落实的关键一年,要按照《怀柔区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的要求全面推进,重点抓好标准规范与法规的推行工作,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处理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准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把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我们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广大群众提高方便、快捷的服务。

服务人民群众 篇4

陕西省山阳县档案馆积极转变多年来开展业务指导的固定模式, 针对近年来涉及民生档案都分散在各个单位、保存不妥易损坏的实际, 整合了馆存利用率高的县人社局、民政局等12个全宗4个门类12393卷32020件的永久、长期档案, 建成了全省首家民生档案专库, 实行民生档案集中存放, 方便群众查询。对有涉及民生档案的单位, 按《档案法》以及有关规定, 不属移交范围的科级及科级以下的政府职能部门, 采取协商、义务整理托管等办法, 接收了全县林权改革第二次档案 (1980—1983年) 543卷, 接收了18个乡镇民政办及县婚姻登记处的婚姻档案 (1997—2007年) 23494件, 接收了城建局建设图纸371卷, 丰实了馆藏。县档案馆积极开展档案工作进家庭服务, 对家庭生产、教育后人等有积极作用的档案, 由档案局业务人员上门提供整档服务, 并投资档案用品和档案柜, 帮助群众建起家庭档案, 全县已有26户建立了家庭档案。县档案馆还征集36位文学艺术家、战斗英雄、劳模、企业家、农村致富能人的档案进馆, 收集他们成长档案、荣誉档案, 以教育后人。同时, 县档案馆建起了档案网站, 公布民生档案内容, 方便群众查询。

强化社会保障 服务人民群众 篇5

服务人民群众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之思考

侯 李平2014年3月31日

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重要的民生部门,全市人社系统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使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通过3月25至3月28日的集中学习,本人对如何更好地强化社会保障、服务人民群众有了新的、更高的认识。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思考和体会。

一、联系实际,开展教育活动。

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是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教育引导全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收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效果”。我们将结合单位实际,注重三个聚焦,解决三个方面问题。

(一)聚焦“四风”,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作风问题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我们将重点查找和整改以下问题:一是查找和整改大局观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内部管理比较薄弱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查找和整改“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索拿卡要、办事拖沓,不依法行政、执法不公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为民用权、秉公用权、规范用权,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服务热情,群众满意。三是查找和整改学风、文风、会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学习、学以致用、业务精通,不图虚功、真抓实干,真正把心思和精力用到人社工作上。四是查找和解决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计较个人得失、名利思想较重、慵懒散拖浮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勤政廉政、勇于担当、锐意创新,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五是查找和整改在服务民生、服务人才的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

需,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聚焦民生需求,切实解决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问题。不带着深厚感情去联系群众,就可能是“作秀”,如果那样做,老百姓心里是很清楚的。作为在人社部门的干部职工,如果不带着对广大群众的深厚情感,就没有基础搞好这项工作,没有条件搞好这项工作,更没有资格和能力搞好这项工作。因此,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换位思考,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多接地气、少点傲气,多点和气、少发脾气,要像关心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那样关心群众,主动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坚持为民便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切实落实各项人社政策,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化解就业创业、社保、维权等难题,最大限度地保障和实现“人有所事、病有所医、伤有所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环卫工人社保、大学生就业创业、困难职工社保等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因地制宜、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于群众诉求符合政策规定的,一定把政策落实到位,对于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一定把政策解释到位;对于确有实际困难的,一定帮扶到位。

(三)聚焦活动效果,切实解决党员干部的责任落实问题。

责任是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而又是最重要的素质,更是做好一件事情所必须的条件。当前,人社工作事关千家万户、涉及民生民利,提高全市社会保障水平是我们每一个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因此,我们将以“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民生改善”为重点,提振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围绕人社部门的中心工作和目标任务,敢于担当、敬业履职,抓住民生实事和保障维稳两个关键点,全面完成政府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工作任务,守住“基金安全、考录招聘安全、数据网络安全”三条底线,突出“基层平台建设、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建设、社保体系完善”四个重点,实现“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绩效评估”五个升级,奋力打造人社事业发展升级版,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以教育实践活动来推动人社事业的发展,以人社工作的新成效来检验党员干部的责任落实问题,以人社工作的新成果来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二、抓住关键,落实民生保障。

总书记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来进行,尤其要关注各方面困难群众。群众生产生活遇到了什么问题,要千方百计加以解决,能解决的要抓紧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创造条件加以解决,对暂时不能解决,又确实存在实际困难的要救助到位”。人社局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部门,所有工作都涉及到人,涉及到民生保障,无不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我们党惠民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因此,在今后的工

作中将再接再厉,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大局,本着“先发展、再规范,先就业、再维权,先保障、再稽核”的原则,突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维权、绩效评估”五个重点,落实民生保障。一是抓住就业创业关键。围绕“扩大市场、强化培训、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的理念,促进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全面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制定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配套政策,适时举办“十大农民工、十大退伍军人、十大高校毕业生”创业典型表彰活动。健全完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和跟踪服务制度,促进更多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进一步完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各类困难群体就业帮扶政策,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二是抓住社会保障关键。围绕“争资扩面、强化监管、责任内审、安全运行”的理念,强化社保工作,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认真实施《社会保险诚信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促进企业全员参保、按时缴费。全面完成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并轨。进一步规范大病医疗互助引入商业保险工作,切实提高参保待遇。进一步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执行力,做到应保尽保。三是抓住人事人才关键。围绕“逢进必考、公开程序、优胜劣汰、公平公正”的理念,推进人事人才工作,实现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进一步完善以合同管理、岗位管理、奖惩考核、人员退出为重点的事业单位选人用人机制。探索考核

考试、双向选择与指令性分配相结合的军转干部安臵办法,提高军转安臵透明度和公信力。举办技能天下电视大奖赛,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四是抓住劳动维权关键。围绕“于情于理、化解纠纷、依法依规、维护权益”的理念,做好监察仲裁执法,实现更加和谐劳动关系。全面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和《株洲市农民工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切实规范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和工资支付行为。完善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尤其是在年节期间组织开展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非法用工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抓住绩效考核关键。围绕“明确责任、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强化运用”的理念,推进绩效考核工作,实现更加靠前的排名。

同时,全面梳理、逐步完善各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成熟一个、出台一个,最大限度弥补制度空缺、缺失和失灵,着力构建就业创业、社会保险、人才服务、人事管理、劳动维权、收入分配、绩效考核“七大制度体系”,为进一步落实民生保障,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三、突出重点,整改主要问题。

总书记多次重申:“检验我们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

重要保证”。尽管近年来我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影响社会保障升级的现实问题依然不少。我们将集中精力解决以下主要问题。

(一)解决基层保障平台支撑不够的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已经成为政务服务的前沿阵地,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前几年,我市在全省创造了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建设经验,管理服务领先其他各市州。但是,近年来,基层平台尤其是乡镇出现了滑坡,难以满足现实工作需要和广大群众的要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劳动保障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很难落实到基层保障对象。经过充分调研,准备用三年时间,分阶段对全市245个街道、乡镇及部分重点社区基层平台进行提质升级,打造我市街道社区基层平台新品牌。今年,重点建设50个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加大财政投入,强化队伍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基层平台事多人少等困难,实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条件办事,真正让广大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解决培训资金管理规范不够的问题。去年,职业培训资金管理问题在全市人社系统引发了很大的波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给我们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被动。今年,将从三个方面对职业培训资金管理进行进一步规范。一是从失误中汲取教训。从失误中汲取教训,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探索实行“三个直补”:实行职业技工院校定向培训直补,由职业技工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尤其是农村特困户子弟;实行厂矿企业岗前培训直补,由厂矿企业根据岗位需要,开展农民工培训;对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实行择业集中培训直补,由具有一定资质和条件的公办培训机构为主进行培训。二是在推进中培养典型。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标准、公办为主、集中培训的原则,深入开展清理整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专项行动,清退一批信誉较差、实力较弱、资质较低的定点培训机构,培养、树立几家规模大、实力强、信誉高、条件好的定点培训典型,集中承担政策性补贴培训任务,确保培训实效。三是在操作中规范程序。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机构定点程序,明确定点标准,公开招投标确定,承担具体培训任务的机构必须具备资质、有适合组织培训的场地、有具备能力的师资力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不准以分包、转包的形式分解、转让培训任务。进一步规范政策性培训补贴程序,根据实际培训人数直接补贴,做到公开透明。

(三)解决社保基金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们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监管的薄弱环节和空白地,部分参保单位虚报缴费基数、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冒领、骗取社保基金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我们将严把“三关”,切实加强基金监管力度:一是严把基金征收关。加强对用人单位参保和申报缴费的专项稽核、监察,督促用人单位按政策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缴纳社会保险费。继续开展社会保险费集中征缴稽核月专项行动。二是严把基金支付关。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支付的经办、复审、审核、审批等环节制衡机制,全面实现信息技术对基金支付业务的全程监管。尤其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可以充分利用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的契机,借助保险公司的监管力量,加大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支出。三是严把监督检查关。建立局领导审计和巡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社会监督作用,定期公布社保基金运行情况

(四)解决民工权益保障手段不够的问题。据调查,目前全市在建工程项目170多个,建筑施工企业达150多家;务工的农民工7万人左右(其中有70%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面对日益增长的投诉和案件,监察仲裁机构受人员编制少、办案经费紧张、工作压力大等限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没有得到快速处理。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农民工权益保障工作力度,具体做到“三零”:一是坚持“零距离”畅通投诉渠道。确保12333劳动保障举报、投诉电话,24小时接听。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尽快立案。二是坚持“零拖欠”结算项目工资。对已办理结算的项目,拖欠的工资做到100%追偿到位;对暂时没有办理结算的项目,拖欠的工资按工期进度进行适当比例的追偿。三是坚持“零容忍”打击恶意欠薪。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对故意躲避、逃逸的责任人该移送公安机关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

四、强化队伍,提高服务水平。

总书记强调:“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各级政府的根本宗旨。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为人民服务的宗

旨都不能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有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要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政风建设,改进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人社工作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社会是否稳定,很大程度是看人社工作做的好不好。我们一项政策实施、一笔资金发放、一个信访接待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尤为重要。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高干部职工服务水平。

(一)加强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素质。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全局党员干部处理好“五大关系”,提升综合素质。一是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始终恪守“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要求,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尽心竭力,对得起岗位和待遇。二是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始终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注重工作的每个细节,从小处做起,以精细之心、精细之风、精细之力,铸造工作的完美,事业的辉煌。三是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始终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权与责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责权统一,权责一致。四是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始终遵循“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做好领导、被领导和普通公民三重身份。作为领导,出思路,严格要求,扎实工作,起模范

作用,成为被领导者学习的榜样。作为被领导者,自觉接受领导、接受社会的监督、舆论的监督,做到不违规、不懈怠、不误事。作为普通公民,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五是处理好红线与底线的关系。始终坚守“红线不碰、底线不破”关口,心存敬畏、严于律己,时刻都要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制定政策、作决策时,要符合中央规定,符合法律法规,符合市委市政府要求。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始终坚持按制度办事,不徇私舞弊。

(二)完善制度,提高窗口服务水平。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系统开展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努力为群众服好务、解好难、办好事,让群众满意。一是完善服务规范。实行“五制”、“四公开”、“三亮明”。“五制”即首问负责制、全程代理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四公开”即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时限、办事结果公开;“三亮明”即窗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提供服务要亮明身份(挂牌服务)、亮明承诺、亮明标准,努力使在窗口单位办事群众少跑一回路,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二是严明工作纪律。认真落实已有的工作制度,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细化要求,做到“四杜绝”,即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杜绝循私越权现象;严格信息管理,杜绝泄露服务对象隐私现象;认真履行职责,杜绝工作时间擅自脱岗“空窗”现象;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杜绝慵懒散漫现象。三是推行服务用语。人社部门的大门永远对广大群众敞开,不管有理还是无理,不管正常诉求还是非正常诉求,都做到热情接待,微笑服务、让座倒茶、询问办理、跟踪督办,让来访群众真正感受到人社部门干部职工的情感、依靠和温馨。

服务人民群众 篇6

首先,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法官可能成为各种“糖衣炮弹”攻击的对象,唯有永葆清正廉洁,才能做出公正的判决,让群众信服。维护法律的威严。

其次,基层法官从思想上要建立起一种观念:审判工作不但要承担法律责任,更要承担社会责任。民事审判的首要任务是解决纠纷,稳定社会。就在去年大年初七上班的第一天,笔者作为合议庭组成人员,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案件的原告人数众多,是来自同一地区的280多人,他们怀着出国淘金的梦想,先后向当地一家劳务输出公司交纳了2~3万元不等的劳务输出费,由于该公司的上家被骗,导致该公司无法履行自己的义务,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也不知所踪。后在政府协调下起诉到法院,并为群众委托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我院领导非常重视该案,考虑到有些受害群众家庭困难甚至是举债交纳劳务输出费。现在血本无归,于是决定让群众缓缴诉讼费。因该案找不到被告,只能通过公告的方式送达。我院领导专门通过省高级人民法院与人民法院报社联系减免了大部分公告费,余下的公告费我院也主动为群众承担了。由于公告开庭期是大年初五,依据法律规定顺延至第一个工作日,于是,在大年初七的上午九时整。合议庭准时开庭审理了此案。案件审理至此,可以说我院是践行了司法为民的司法宗旨,与群众感同身受,尽一切可能帮助受害的群众,让群众满意。可没有想到的是,出庭后,有的群众竟然到我市主干道堵路,理由是他们不要判决书。要钱。在之后的一个星期,我院领导及主审法官疲于向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汇报所谓堵路事件。为什么在此案中我们法官为群众倾注了那么多心血,做了比其他案件更多的工作,却没有得到群众的认同呢?痛定思痛,我们太一厢情愿地只注重我们的法律责任。总是想着如何让群众顺利地走完诉讼程序,让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大地得到法律的保护,却忽视了法律之外法官的社会责任。从这次失败的审判经历。笔者认识到,如果法官只会机械地从法律程序上终结案件,就案办案,不能算是圆满完成审判任务。

最后,基于人民群众的多样性,基层法官在审判手段上要多样化。对于离婚案件,我们可以有意让审理时间久一些。所谓冷却法,在此期间双方可能在情绪冷静后和好如初:对于人身损害赔偿案,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尽快让受害者得到经济上的赔偿,从而化解矛盾。因为案件性质不同。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留心积累办案经验,化矛盾于无形。在去年司法改革实践中,我庭试行了社区司法协理员制度,对双方当事人来自同一社区的案件,法院将交由该社区司法协理员进行调解。由于社区协理员与他们生活在同一社区。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有利于调解纠纷和化解矛盾。速一制度的试行,无疑是对“司法的人民性”又一有力的探索,同时能达到增进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认同的社会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增进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认同。作为法官。我们希望司法能被群众信仰,那么。司法权会因人民群众的认可、接受而发挥管理与支配的权力效用,而高度的司法权威又可以带来广泛的群众认同。

服务人民群众 篇7

近年来, 北京公交集团公司在落实公交优先战略、优化线网结构、提高车辆品质、促进节能减排、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开展了“创首都公交服务品牌, 建人民群众满意公交”的活动, 取得了显著成效, 涌现出1路车队等一批具有鲜明服务特色的品牌车队。为了总结推广品牌车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方法, 公交集团工会、宣传部、文明办组成课题调研组, 对1路公交车队进行了调研。

1路车队概况

北京公交1路车队, 是一个有历史、有传统、有担当的优秀车队。1路公交线是北京最早的公交线路之一。在绵亘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 1路公交车始终行进在长安街沿线, 以出色的服务赢得了“神州第一街, 领先‘大1路’”的殊荣。

1路车队隶属于北京公共交通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第六客运分公司。目前, 1路公交线路全程27.1公里, 途径朝阳、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等5个城区, 中途横贯东西长安街, 共有站位24个;运营车辆90部通道车, 日均行驶里程1.5万公里, 每日运送乘客近10万人次;车队有职工618名, 其中党员100名, 团员48名, 北京市劳动模范2名, 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车队享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线路”、“全国十佳优质服务线路”、“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近年来, 1路车队在“创首都公交服务品牌, 建人民群众满意公交”活动中, 不断更新观念, 与时俱进, 创新车队品牌建设, 并以“一路春风、一路平安、一路文明、一路真情”四位一体的鲜明服务形象, 对“神州第一街, 领先‘大1路’”的品牌内涵, 进行了新的诠释和提升。

一路春风——首都绿色公交的象征

1997年, 北京设置的第一条公交优先专用道, 就在1路公交线上。2008年, 北京举办奥运会, 首都进入了绿色公交时代, 1路率先更换为国IV排放标准的通道车, 成了首都绿色公交标志性线路。五年来, 车队共节约燃料44.6万升, 为减少废气排放还首都蓝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2010年, 在公交集团公司开展的“创首都公交服务品牌, 建人民群众满意公交”活动中, 1路车队率先提出了执行“十领先”的绿色服务标准。即:运营秩序优良领先, 文明行车安全领先, 车厢服务温馨领先, 重点照顾周到领先, 服装佩饰优美领先, 车容设施规范领先, 信息服务应用领先, 节能减排措施领先, 场站文化建设领先, 乘客评价满意领先。

在1路的乘客中, 近7成是来自外埠和外国的。为此, 1路的乘务员都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给乘客当向导。他们介绍起线路两旁的地理环境、景观街貌、机关单位等等, 滔滔不绝, 如数家珍。如果乘客只知自己要去的单位, 乘务员就会告诉他在哪一站下车, 下车后往哪个方向走, 大约要走几分钟, 还会告诉他这个单位的门牌号码——因为不少单位的门前不挂名称标牌。此外, 员工们还自编了一份“长安街景点信息播报”, 内容包括乘客经常关注的一系列信息, 比如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 大剧院、音乐厅上演的节目和票价, 军博、首博、国博近期的展览, 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的促销活动等等。这项服务既为乘客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也使车厢成为了展示首都风貌的平台。

1路车队好多司乘人员已经成为深受乘客爱戴的服务明星, 如:北京市最年轻的劳动模范赵影, 安全行驶90万公里无事故无违章的驾驶员马庆双, 报站像播音员的乘务员关连明, “最美丽的乘务员”高辉, 亲切如“邻家姐妹”的乘务员高福琴等。广大乘客感谢他们的热心服务, 纷纷给车队和公交公司打电话、写表扬信、送锦旗, 称赞他们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服务技能, 仅2013年车队就收到表扬信3400余封。

一路平安——重于泰山的承诺

“安全、方便、快捷、舒适”是公交运营服务的基本方针, 其中, 安全是第一位的, 也是运营服务的核心。翻开1路车队的安全记录, 多年来, 全车队所有的运营车辆都没有在长安街发生过影响交通的大小事故, 全体驾驶员保持着无违章的记录。

现年55岁的驾驶员马庆双师傅开车32年, 安全行车90万公里无事故, 是北京著名的模范驾驶员。车队专门成立有“马庆双创新工作室”, 倡导大家学习马师傅热爱公交事业, 乘客安全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和模范作风, 并围绕安全行车、文明礼让、节能减排、车辆保养等问题, 由马庆双等师傅对车队177名驾驶员进行“传帮带”。

“传帮带”是1路车队坚持多年的优良传统。“安全行车、文明礼让, 1路车的驾驶员个个都要做表率, 让人家竖大拇哥。”这是马师傅常挂在嘴边的话。马庆双工作室的成员经常带着驾驶员们做深入细致的调查, 哪个站台上下车的人多, 哪段路面上井盖多, 哪些路口信号灯变化快, 哪儿的交通秩序比较乱等等, 驾驶员们都能了如指掌, 心中有数。车队还总结出安全行车的三字经:“静、稳、让”。静, 是无论天气、路况如何, 都保持平静心态、冷静头脑, 以慢克乱;稳, 是起步换挡稳, 通过路口稳, 进出站要稳, 拐弯车稳人不晃;让, 是你抢我让, 你违章我让, 空当小我让, 克己容人。所以, 乘客们称赞1路车开得好、开得稳, 让人坐着踏实舒服。

长安街是1路员工心中的爱国路。长安街上重要场所多, 重大活动多, 敏感地段多, 因此确保行车安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就是1路员工的铿锵承诺。正如马庆双师傅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长安街上无小事。悉心维护好广大乘客和长安街的安全, 就是给国家增添光彩。”每当车厢里发生突发事件时, 1路员工都会挺身而出, 排除危险、保护乘客、捍卫长安街的安全。2011年以来, 1路车队员工成功制止了多起突发事件, 有19名员工因此受到公安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一路文明——携手共建, 你我同行

1路员工们常说:“车厢小社会, 文明大舞台。”为了让首都和长安街更具魅力, 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讲文明、树新风, 建文明车厢、创文明线路, 争做首都文明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近些年来, 北京市不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入。2012年国庆节前, 1路车全部更换为国V排放标准18米低地板空调通道车, 为乘客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乘车环境, 同时也为车队的品牌建设、车厢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进一步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1路车队组织员工到国旗班参观交流, 聘请礼仪讲师到车队授课培训, 结合实际修订了包括着装、仪表、用语、眼神、手势等细节在内的一整套车厢服务规范。1路的驾驶员和乘务员, 以他们亲和的职业形象和出色的服务技能, 赢得了广大乘客的敬重和称赞。

乘车排队、礼貌让座是北京市倡导的公共文明行动。每月的11日为乘车排队活动宣传日, 22日为礼貌让座活动宣传日, 已是坚持了多年的惯例。当年, 1路是全市第一个实现排队刷卡上车的车队, 为全市实行排队上车做出了示范。1路的司乘人员还与长安街沿线的文明引导员结成一对一的共建对子, 共同创建文明站台和文明线路。他们车上车下互相呼应, 指挥引导乘客自觉排队、有序上车, 共同关注老弱病残孕等需要帮助的乘客, 悉心照顾他们安全上下车。车辆进出站时, 乘务员会用文明规范的手势提示骑车人、行人注意安全, 而驾驶员则向让行的车辆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这些举止看起来很平常, 但很快就推广到沿线所有公交车队和站台, 产生了极好的社会效果, 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乘客的充分肯定和称赞。

1路车厢里设置了“爱心专座”, 每当有老人、孕妇或残障人士上车, 乘务员都会主动地帮助他们找座位, 同时还会向让座的人亲切地道一声“谢谢”。一位老年乘客说:“我每天都乘坐1路车, 回回都有人给我让座, 乘务员和乘客真都太好了。”有人专门做过统计:1路车从首站到末站, 乘务员说了77次“乘客您好”, 一天3个来回共计说了460多次。如果再加上“服务流程话语”和各种提示性敬语, 一个班下来真算不出要讲多少话。这些话句句都流露着真情、处处体现着奉献。正像1路车的粉丝“最爱卡布奇诺”在微博中所说:“大1路赞一个!每天看到这么热心负责的乘务员, 心里总有一种感动。他们能把普通平凡甚至是单调枯燥的事情, 做得那样亲切自然和富有感召力, 确实让人敬佩, 我都舍不得下车了。”

公交文明亮丽了首都公交的行业形象, 也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1路车有一个60多人的粉丝团, 他们常年乘坐1路车, 在站台他们是排队上车的模范, 在车上经常协助乘务员扶老携幼并主动让座, 体现出北京人守望相助的热心肠和首都明礼厚德的美好社会风尚。

一路真情——以人为本, 快乐奉献

服务是公交行业的永恒主题, 也是首都公交和1路车队的光荣传统。1路车队有自己的队史展览室, 里面陈列着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 车队荣获的奖章、奖牌、荣誉证书, 还有乘客送的锦旗、表扬信。多年来, 车队坚持用展室进行“知1路、爱1路”的队史教育, 激励员工珍惜集体荣誉、发扬优良传统。还通过组织员工参观长安街沿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与天安门国旗班开展军民共建, 加深大家对祖国、对首都的热爱, 从而牢固确立“公交优先必须优秀”的服务理念, 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基层车队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 一直是公交行业关注的一个课题。1路车队在创新服务品牌建设的过程中,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注重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为此, 车队紧紧围绕服务这一主线, 以“乘客满意”为共同目标, 将严格管理和建立规范服务行为标准体系, 与营造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 创造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环境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培养人才和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方面, 树立了“胜任本职工作就是岗位人才, 能创新开拓出运营服务新局面的就是优秀人才”的人才观, 建立了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的公开透明的价值评价体系, 形成了人人讲传承、讲担当、讲诚信, 上下一心争先创优的团队精神, 增强了车队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提升了员工的服务水平, 优化了车队的整体形象。同时, 党支部因势利导, 要求党员带头做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十领先”服务标准的模范, 并将车队全体党员的356条个性化承诺公示在党务公开栏内。一诺胜千金, 党员的承诺与践诺, 带动了车队正能量的传递, 关心车队建设的人越来越多, 为乘客做好事、为车队做贡献已蔚然成风。车队场站有这样一条永久性标语:“乘客在烈日下, 在风雨里, 在焦急地等待中, 我该做什么?”天气的变化常常是无声的号令, 尤其是冬季下雪, 职工们自觉提前来到车队, 清扫积雪, 铺设防滑垫, 做好出车前的准备, 下了班的职工也会自发地到沿线站台维护安全。只要是为乘客服务、为车队出力, 大家都是一呼百应、争先恐后。据统计, 近3年来, 1路员工参与车队、集团和全市组织的各种义务服务活动共达5000多人次, 奉献业余时间15800多小时, 赢得了广大乘客、首都市民和多家新闻媒体的广泛称赞。

公交职工工作分散, 岗位独立, 连续工作时间长, 上下班时间不同, 不便于集中管理。车队创造了深得员工称赞的“三知一帮”和“抓五小”的真情管理方法, 即:管理人员要做到“知员工困难, 知员工辛苦, 知员工需求, 帮员工解难”, 通过“讲清小道理, 关注小问题, 开展小活动, 做好小事情, 选树小人物”等多种方法, 把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进员工的心里。车队为员工在更衣室里安置穿衣镜, 方便员工以整洁美好的个人形象上岗。员工们说:“别看这只是一面镜子, 它养成了我们良好的着装习惯。出了场站大门, 我们就代表首都公交的行业形象, 也要体现首都市民的文明形象。”在每位员工的更衣柜上, 还嵌有一张特制的便条, 这是车队干部与职工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管理人员经常给每个衣柜的主人在便条上留言, 或温馨提示, 或鼓励称赞, 或劝解小纠纷, 或诚恳表示歉意小小的便条体现了对员工真诚的尊重、理解和关心。

车队党支部通过建立QQ群与员工保持全天候的交流与沟通, 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建议与呼声。有位职工在QQ群上发了一张“在室外茶炉打开水时, 雨水掉进杯里”的照片, 第二天车队干部就自己动手给茶炉搭建了挡雨棚, 引起很多职工相继发帖, 称挡雨棚为“暖心棚”。女乘务员小孙因父母长期患病而心情不好, 影响了工作。党支部派3名青年党员与她结为帮扶对子, 每当小孙请假陪父母看病时, 他们就主动替班, 并经常与她交谈, 缓解她心上的压力。在大家的热情帮助下, 小孙的心情好多了, 还被评为车队“用心服务、快乐奉献”的礼仪标兵。车队经常开展员工培训和服务技能比赛等活动, 充分调动全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主观能动性。

真心换真情。车队干部真心对员工, 换来的是员工真情对乘客。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 十八大代表、上海49路优秀乘务员马卫星特意在长安街乘坐了一次1路车。回到上海, 她用“眼睛一亮”四个字概括了首都公交留给她的强烈印象。

公交行业职工从事的是普通平凡的工作, 而1路员工们却说:“普通平凡的事情要往好了去做, 也是无止境的。把每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好了, 就是不普通;把平凡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坚持, 就是不平凡。”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他们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的职业精神和理想追求, 也是他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服务人民群众 篇8

近日, 省档案局伊爱华、刘忠文、田明等3名同志撰写的《加强民生档案建设, 逐步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民生档案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在2008年全省党政领导干部调研成果评定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调研成果, 并由中共黑龙江省委调查研究协调领导小组以《更好更快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为名结集出版。

加强民生档案建设是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近几年来, 服务民生已成为档案工作服务大局的一个新亮点。调研报告立足于我省民生档案工作实际, 从以完善法规和制度体系为重点, 加强了民生档案宏观管理;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 夯实了民生档案业务基础;以档案资源整合为依托, 丰富了民生档案内涵;以贴近民生为宗旨, 深化了民生档案服务工作等4方面总结了我省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又着眼于加强民生档案建设, 进一步提升民生档案服务水平, 指出在民生档案工作中还存在思想观念还不够更新, 工作思路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档案资源管理网络还不完善, 民生档案资源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档案服务水平还不够高, 民生档案利用服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等薄弱环节。并提出4条建议, 一是进一步转变观念, 开阔思路, 确保民生档案工作科学发展;二是进一步抓好机制建设, 科学指导, 逐步加强全社会民生档案监管;三是进一步推进馆藏资源建设, 加大接收征集力度, 逐步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馆藏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四是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 提升服务质量, 逐步完善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服务人民群众 篇9

1929年9月, 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工作方法上要“经过群众路线”。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 号召“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1934年毛泽东发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阐述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的重要观点。“凡是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 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1]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将群众路线简明概括。党的十四大将群众路线载入党纲, 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这就把群众路线以党规党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建立了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信赖和支持。毛泽东曾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做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革命事业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中国国民党, 养成了统治阶级的态度和习惯。“政府不与人民打成一片, 而是宁愿站在人民之上。”[4]所以, 与其说国民党失败了, 不如说人民群众抛弃了国民党。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毛泽东要求全党:“坚决走群众路线, 一切问题都要同群众商量。”[3]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克服万废待兴时的艰难困苦, 完成了三大改造任务, 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此后, 虽然出现过“三年自然灾害”, “十年文革”的空前灾难,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即便如此, 人民群众依然没有抛弃中国共产党, 依然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 捍卫她、呵护她。

在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目标, 大力推进五大建设。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改革开放是难以取得如此成就的。“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只有这样, 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5]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由优势变劣势, 或者由劣势变优势, 都取决于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出实招, 求实效, 把人们群众铸进党员干部灵魂深处

是否坚持群众观点, 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要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 摒弃形式主义, 切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提高人民群众的神圣地位。

(一) 胸怀敬畏之心, 担当为民之责, 提高人民群众在心中的地位。

党员干部必须真正把群众装在心里, 提到心中最高位置。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我们在群众心里的位置才会有多高。一是胸怀对人民的敬畏之心。二是要忧民之所忧。常言道“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三是担负为民之责。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理所当然是服务于人民的, 只有服务于人民才能领导人民。

(二) 坚持权为民所授, 权为民所用,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要通过学习, 从思想源头上深刻认识到“权为民所授”, 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因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把人民群众创造的政绩全部记在自己的功劳薄上, 理论上违背马克思主义, 实践上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胡锦涛同志强调:“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 答应不答应。”[6]

(三) 弘扬优良传统, 以作风赢民心, 以党风促民风。

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带动政风民风。第一, 继续弘扬三大优良作风。第二,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讲真话、办实事, 求实效。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第三, 切实落实“八项规定”, 纠正不良作风。八项规定击中了党风的要害, 取得明显成效, 民众无不称赞, 民风为此大振。

(四) 尊重群众, 化解矛盾, 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一, 以人为本, 化解群众矛盾。一旦把党凌驾于群众之上, 就会把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变成“舟水关系”, 甚至“水火关系”。胡锦涛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7]第二, 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群众正确的主张坚决支持, 错误的主张及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 对人民要满怀感激之情, 常抱敬畏之心。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第1卷

[2] .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 (1921~2012) [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2, 11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第8卷

[4]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第二部)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第2卷

[6] .编委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小议政治微博与人民群众 篇10

关键词:政治微博,群众,展望

微博是新浪打出的一张极为出色的政治牌。2011年被专家和网民称为“政务微博元年”, 经过一年的酝酿发展, 在2012年的“两会”期间, “微博问政”不但成为代表委员参政议政时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可或缺的新平台, 更成为普通民众在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中国草根民众通过政治微博与政府紧紧相连, 开创了中国推动改革与加强民生的政治新界面。

一政治微博带给人民群众的“三新”

1. 群众表达民意的新平台

汇集民声表达民意的新平台——微博, 有着庞大的应用群体, 是一个聚众的场所, 是民声汇聚之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叶海林先生在谈到微博对政府决策的作用时说:“ (微博) 提供了一种非常便捷的民意表达工具, 好处是把信息变得更透明。更透明的信息会为政府的决策提供非常强的指引作用。传统媒体的表达形式是不顺畅的, 只有在网络里, 你会看到它是直接的民意观点。在这种情况下, 它的反馈是不失真的。”“两会”前, 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名字在“人民微博”上出现, 一天之内就吸引了14000多名粉丝, 坐等主席发帖。“胡锦涛微博”成为“两会”期间网络热议话题之一, 更是引来各路“什锦饭”的注册。温家宝总理也曾于2009年2月28日在公共网络平台做客, 与网民零距离互动, 真心谈话, 全球网友提问近30万个, 掀起了海内外的关注热潮。

2. 群众参与政治的新思路

政治微博方便地实现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权利, 使普通公众也能参与公共事务、共商国是。政府也通过微博平台及时关注到群众、媒体及“意见领袖”等的言论,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疏导民怨, 避免矛盾的积累和扩大升级。政治微博以其特有的交互性、公共性和包容度、延伸度, 激发了群众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参与热情, 调动了人民群众建言议政的积极性。据报道, 网友在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的微博上留言达1.2万多条, 由此形成了50多条规范的议案和建议。“两会”开幕后, 新浪微博平台政务机构微博多达17364个, 比2011年11月底增加了74%, 官员微博达15013个, 增加了67%。凡此种种, 无不显示了政治微博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面的巨大作用。

3. 群众实施监督的新通道

政治微博使人民对政府的监督不仅局限在工作的8小时之内, 而是纵贯24小时的不间断监督。这使人民对官员的监督更加立体了。如2012年3月, 有博文提到:“中央早已三令五申严禁公款旅游, 但各地仍有官员借着开会、考察之名公款旅游。为何众多会议安排在景区?频繁出国考察是否真能促进工作?”针对此微博全国人大代表俞学文指出, 有的会对工作确有促进作用, 但更多的会是在打“擦边球”。2011年7月,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国土局副局长朱小红的妻子林菁, 以“夕阳下的秋叶”网名连发十多条微博, 在微博中她检举朱小红给情人江某购房的钱都是受贿所得。这几条微博引起了网民的极大关注, 迅速被转发和评论, 最终朱小红被免职并被立案调查。微博反腐, 对党委政府而言, 多了一个制约监督权力的平台;对反腐倡廉职能部门而言, 多了一条获取重要信息和线索的渠道;对群众而言, 多了一种便捷监督官员、举报贪污受贿官员的途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 则是多了一项自我约束的机制。

二关于政治微博的未来展望

人民群众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主体, 也是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主体, 不管是新媒体条件下群众日益扩大的政治参与诉求, 还是由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高峰, 以及围绕社会政治事务形成的网络议政热潮、微博问政热潮, 唯有理性正视、因势利导, 并将人民群众的参与诉求变成政治革新的压力和动力, 才有助于建设宽松活跃的社会舆论生态和良性健康的社会政治生态, 推动民主政治不断迈上新台阶。

140个文字的力量是有限的, 然而千百万人转发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倡导健康的政治微博文化, 最大限度地保障微博平台上群众参与的权利显得至关重要。作为建立在虚拟技术之上的公共政治领域, 塑造政治微博的健康文化至关重要。文化是制度的母体, 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化塑造, 就不会有良好的制度产生。同时, 文化也是一种非正式约束, 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微博用户的行为, 提高其对于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感。呼吁一种适用于政治微博的个性化和人性化表达方式, 来引导政治微博的发展方向, 提高政府与群众进行沟通的效率, 宣示政府的方针与政策, 回应群众的诉求和呼声, 建构全新的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宋芳、朱梁.微博力量不微薄——浅析政治微博[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 (4) [1]宋芳、朱梁.微博力量不微薄——浅析政治微博[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1 (4)

[2]阳岩.微博问政拓宽参政渠道[J/OL].新浪网, 2012.3.14[2]阳岩.微博问政拓宽参政渠道[J/OL].新浪网, 2012.3.14

上一篇:智能家居与云计算下一篇:规范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