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感受

2024-05-07

人民群众感受(精选十篇)

人民群众感受 篇1

正是由这一番谈话, 引起了关于死刑判决, 乃至所有的司法判决中是否要以人民群众感受为依据的争论。笔者以为, 应辩证地看待以人民群众感受为判决依据的观点。一方面, 人民群众感受与司法判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应当探究一种渠道将二者结合起来, 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宗旨。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感受作为判决依据应慎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 依据是指把某种事物作为依托或根据。质言之, 把人民群众感受作为判决依据就是将人民群众感受和法律同样作为司法判决的标准, 这恐怕过于绝对了。笔者倾向于, 将人民群众感受作为判案的参考因素来展开后文。

实际上, 即使是“判决须考虑人民群众感受”这一命题, 也会产生一些矛盾。一方面, 在司法判决中加入人民群众感受的因素, 会导致判决的可预测性降低, 影响法的安定性, 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定性;另一方面, 如果不考虑人民群众感受, 会导致判决缺乏可接受性, 产生不了应有的社会效果, 尤其在重大案件的审判中, 忽视人民群众感受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甚至带来不良的政治影响。其实, 上述观点就是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的, 因为人民群众的感受与社会密不可分。笔者将在法律与社会的语境中, 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就法社会学的理论而言, 司法判决应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法社会学主张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 法律的任务在于给人们的需要以尽可能的满足。具体到司法判决中, 就是要合理、公正地解决各种案件, 来更有效地实现法律秩序的目的, 注重法的实效。换句话说, 法社会学关注的是如何将纸面上的法变为行动中的法, 让法律融入社会现实, 产生其应有的生命力和价值。而在司法判决中考虑人民群众感受, 将提高判决的可接受性, 具体表现为胜败皆服以及社会舆论的支持。如此, 判决的执行将会更加顺利, 司法的权威性实际上也得以树立, 有利于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在行政诉讼中往往表现得最明显, 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行政判决应当考虑人民群众的感受, 尤其是当地群众的感受, 否则判决的执行会很困难, 司法的权威会受到质疑, 社会的安定性也必将蒙受阴影。即使是不存在执行难的刑事案件, 人民群众的感受也应当得到重视。例如, 某山区农村, 甲亲手杀死了自己横行乡里、作恶多端的儿子, 被当地人视为大义灭亲的壮举。对此案的判决应当考虑当地群众的接受程度, 不宜简单地判处死刑。

从具体落实而言, 可从如下三个问题出发:第一, 人民群众感受可以表现为哪些形式?第二, 如何来衡量判断人民群众感受?第三, 怎样将人民群众感受体现到判决中?

首先, 人民群众的感受不能扑朔迷离、捉摸不定, 而须有相对固定的形式, 才可能成为审判中考虑的因素。笔者以为, 人民群众感受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当事人和社会舆论两方面。当事人是判决结果的直接利害关系人, 其感受应当受到充分地重视。他们感受的形式往往表现为当庭的陈述、辩论以及相关法律文书中。社会舆论相对比较复杂, 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包括旁听者的发言及行为 (如鼓掌和嘘声) 、媒体报道、网络评论、示威游行等等。在特殊情况下, 还可以表现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陪审员等对于某案件的看法。

其次, 法官要衡量判断人民群众的感受, 必须做好两点:一是明确案件事实的判断;二是看清这些感受的背后是否存在被操作的情况。在司法与民意的讨论中, 要竭力避免冤案的出现。由于人民群众的感受往往是基于不完全的事实, 甚至是被操作的事实, 不一定与案件实情相符。此时法官若顺乎民意往往会造成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在今天, 社会中各类利益群体纷繁复杂, 媒体导向性作用十分显著, 为了避免此类冤案的再现, 法官必须承担起去伪存真的工作, 在事实认定清楚的情况下, 以自己的良知判断好哪些是值得考虑的民情民意, 哪些是被操控的“感受”。

最后, 如何在判决中体现出那些值得被考虑的人民群众感受是平衡判决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的关键。笔者以为, 应在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考虑人民群众感受, 若要突破自由裁量权的范围, 则可从两个渠道出发:其一, 在规则适用导致个案极端不正义时适用相应的原则;其二, 将案件层报由最高人民法院做出专案批复来解决。例如, 广东许霆案一审因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被判处无期徒刑, 实际上主审法官考虑到案情, 已经对许霆作了自由裁量权幅度内最低的无期徒刑。后来, 各种社会舆论给了法官很大的压力, 促使其思考如何突破自由裁量权的限度。最终, 依据刑法第63条第2款层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在法定刑下减刑到五年有期徒刑。不过设想, 法官若穷尽规则都找不到合适的路径来为许霆酌定减刑的话, 不妨可以适用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来替代体现保护国有资产的盗窃金融机构罪。考虑到许霆案的特殊性, 法官应根据其罪行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 以及犯罪人主观恶性程度, 决定刑罚的轻重。

摘要:自从08年王胜俊院长提出死刑判决要以人民群众感受为依据后, 法学界争议颇大。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观察, 司法判决确需考虑其社会效果, 人民群众的感受无疑是关键因素。但如何参考人民群众的感受确非易事, 很容易流于形式或被人做嫁衣。具体而言, 应解决好如下问题:第一, 人民群众感受可表现为哪些形式?第二, 如何来衡量判断人民群众感受?第三, 怎样将人民群众感受体现到判决中?唯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关键词:人民群众感受,司法判决,法社会学

参考文献

[1]孙文恺.社会学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5.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公平正义 篇2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深入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22742件,审结20151件,比2015年分别上升42.3%和42.6%;制定司法解释29件,发布指导性案例21件。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2303万件,审结、执结1977.2万件,结案标的额4.98万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8%、18.3%和23.1%。

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1.6万件,判处罪犯122万人,同比分别上升1.5%、下降1%。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依法审结周世锋等颠覆国家政权案,加大对暴力恐怖、邪教犯罪等惩治力度。

严惩贪污贿赂犯罪。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依法审理郭伯雄、令计划、苏荣等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在审判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中首次适用终身监禁,强化对腐败犯罪高压态势。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厅局级干部240人。加大对行贿犯罪惩治力度,判处罪犯2862人。为脱贫攻坚提供司法服务,坚决惩处贪污、挪用扶贫资金等犯罪,审结相关案件1.5万件。依法审理“红色通缉令”人员李华波贪污、闫永明职务侵占等案件,对外逃腐败分子虽远必惩,让其难逃法网。

为扎实做好2017年人民法院工作,全国法院系统要全面力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和暴力恐怖等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严惩杀人、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对腐败犯罪惩治力度不减,做好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纠正涉产权冤错案件,增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感。

二是坚持司法为民,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依法审理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案件,及时审理执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妥善审理涉及金融扶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等案件,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三是坚定不移推进司法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继续推进司法责任制、法官?T额制和单独职务序列、法官职业保障、人财物省级统管等改革,激发改革内生动力。

四是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司法服务。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强化信息平台应用,推进电子卷宗录入、庭审语音识别、审判智能服务等科技系统与办公办案平台融合,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公正司法。强化律师服务平台应用,更好地保障律师依法执业。

人民群众感受 篇3

关键词:人民战线;群众;作用;问题;策略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小康社会建设以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这意味着能否健全人民战线,能否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战场作用将会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的阶段,这给人民战线的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客观上要求我国要进一步的健全人民战线,充分意识到历史赋予给人民战线的历史重任,进一步发挥好人民群众主战场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更好发展。

一、健全人民战线的重要作用

健全人民战线是我党长期革命以及建设中形成的工作法宝,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这一工作的重要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

健全人民战线对于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提出社会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人民战线在社会治理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通过人民战线的健全,可以将塑造一个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有效的弥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全面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二)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健全人民战线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保障作用,众所周知,新疆地区目前是我国暴恐活动的重灾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受到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这客观上要求健全人民战线,充分发挥群众力量来与各种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暴恐分子做斗争,将暴恐分子陷入到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去,切实减少各种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三)切实改善政府社会形象

健全人民战线可以有效的改善政府的社会形象,“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这是政府给公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基本准则。新时期公众给政府行政职能履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意识不断觉醒,这种情况下,新疆政府健全人民战线,体现了对于民众诉求的重视,自然能够改善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

二、人民战线健全方面的问题

目前新疆地区在人民战线健全方面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这一工作的开展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主战场的重要作用,不过也要看到该地区人民战线健全工作依然是任重而道远,观察新疆人民战线的健全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群众调研不够扎实

群众调研是健全人民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到充分调研才能够全面而充分的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理清人民战线工作的基本思路,否则对于人民战线的健全来说是一个负面影响。新疆地区在权重调研方面还存在的一些不足,这些年党和政府忽视群众调研工作的开展,导致了干群关系疏离,这成为了人民战线工作的开展非常薄弱的一环。

(二)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民众参与积极性不高是新疆地区人民战线建设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民众在社会管理事务中的参与、介入明显不够,这一方面与政府相应鼓励措施不足有关,另外一方面也与民众参与意识偏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人民战线的建设需要依赖人民、依靠人民,没有了民众的积极参与,人民战线建设也就无从谈起。

(三)群众权益维护不受重视

人民战线的健全需要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利益,这样才能够稳固人民战线,反之则会削弱人民战线的基础所在。目前新疆地区在群众权益维护方面做的还不够,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屡屡发生的一些与民争利情况极大的损害了民众合法权益,导致人民群众对于政府的信任不够、支持不够,这极大的削弱了人民战线的群众基础。

三、健全人民战线的策略思考

针对新疆地区人民战线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针对这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进一步的健全人民战线。

(一)做好人民群众调研工作

人民战线的健全需要在人民群众调研工作开展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充分尊重人民战线建设中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地位,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路线,倾听民众的心声,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这样才能够在人民战线的建设中明确工作方向以及重点,而不是因为不了解群众导致干群关系的紧张、疏离。新疆政府工作人员要定期到基层调研,到一线调研,通过调研与群众建立起来良好的关系,并掌握大量的一手资料,给人民战线的健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

新疆地区人民战线的健全中需要注意设置良好的激励措施,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区,政府牵头建立起来众多中的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新疆地区政府要积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进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必要性以及重要性的宣传,让人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尽快觉醒。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弥补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不足,最大限度的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促进人民战线形成。

(三)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健全人民战线基础所在,只有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的维护,民众才能够响应政府要求,支持政府,拥护政府。因此新疆地区人民战线健全中需要始终将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一个基本立足点,坚决杜绝各种与民争利事情的发生,将利为民所谋全面贯彻落实,从而夯实人民战线的基础。

总之,健全人民战线,发挥人民群众主战场的重要作用是当前以及未来新疆地区整治工作的一个主线,新疆各级政府要围绕这根主线,积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曹振鹏.论统一战线要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2期.

[2]同言.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团结凝聚力量的基本方式[J].中国统一战线,2012年7期.

考虑群众感受的行政法分析 篇4

一、感受的内涵

感受, 是个体的主观判断, 是外境与内心的核心介面, 是个体对外界所有的理解和认知。对于同样的外在刺激, 不同个体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同理, 面对同样的行政行为, 不同的群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有人说, “民主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标准”。[1]就行政立法行为而言, 在程序上, 提高群众的参与度, 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在内容上, 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群众切实感受的内容写入法规、规章, 减少摩擦与纠纷。

就行政执法行为而言, 合理合法、高效便民的行政执法手段体现法的温情, 有利于降低纠纷与冲突的发生率。

二、行政立法存在的问题

但现实情况是群众的感受不能真正融入到行政立法、执法的实践中,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在行政立法时, 行政机关向群众公开征求意见的具体范围没有明确规定, 自由裁量权易被滥用。有些行政机关对于某些必须向群众公开征求意见的事项隐瞒不公开, 使得公众等外部力量的运作对于行政立法的制约十分有限, 行政立法内容不能体现群众感受。

第二, 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开放程度不平衡, 对群体的结构组成分析不全面

实践中, 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在网络上的公布率基本达到100%, 但在报纸等媒体上的公布率则相对较低。以年轻人、知识市民、专家学者等为主的上网主体较易参与到立法征求意见的程序中来;而老年人、农村人口等群体比较难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的代表性、广泛性、真实性因此受到影响。

三、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诸如暴力执法等严重伤害了群众感受。究其原因在于:

(一) 行政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行政手段既不合法亦不合理

有些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专业知识和法律素养欠缺。在执法过程中, 以强势威胁态度打压群众的逆反情绪, 激化了矛盾。

第一, 不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7条:“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和“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上海某区城管部门采用诱使手段, 是相对人违法, 并以此为证据, 取证方式违法。[2]

第二, 不符合合理行政的要求。

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行政权的行使符合公平正义等理性, 符合法律的精神。该城管部门的不择手段, 使无辜公民陷入圈套, 背离了合理行政的宗旨。

(二) 行政执法方式合法却不合理

实践中, 还大量存在虽然行政执法是有法可依, 但手段简单粗暴, 将法的温情置之不理。

例如在扣押无照商贩用于经营的商品和工具时, 采用驱赶、谩骂等粗暴方式。非但没有解决问题, 反而激化了矛盾, 出现了商贩围攻城管、城管殴打商贩的现象。

四、完善措施———行政立法体现群众感受

(一) 程序: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程序

1. 明确公开征求意见的具体范围

在行政立法时, 行政机应向群众明确公开征求意见的事项, 以限制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行使, 防止起草单位因私利而隐瞒立法事项。

2. 以法律形式将征求意见的程序加以固定

以法律的形式将如听证会等征求意见的形式加以确定, 包括启动方式、时间、地点等, 使群众在表达意见时渠道畅通。

3. 提高非网络媒体对于行政立法意见公开征求的公布率

考虑到行政立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开放程度不平衡、对群体的结构组成分析不全面的现状, 应大力发展以报纸等媒体为平台的行政立法意见征求途径, 把尽可能多的群众意见纳入行政立法的考量范围。

(二) 内容

行政机关应当将有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纳入立法。

例如, 在国务院最近修改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中, 充分考虑到群众的感受, 将之前的强制改革群众的非法殡葬行为改为以说服教育为主, 做到以人为本, 将群众最关心的殡葬问题以法律的形式, 用温情的手段加以确定, 充分顾及群众的感受。

五、完善措施———行政执法体现群众感受

鉴于目前执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认为应从以下方面予以改善。

(一) 提高招募条件, 加强专业培训

针对当前行政执法队伍专业素养不高的现状, 首先要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招募条件。例如规定报名参考执法人员的考生, 有本科以上学历, 以法学专业为首选等。

通过专业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加强行政执法方式, 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 避免因方式不当而伤害群众感情。

(二) 引入民意考核

引入定期民意考核, 让群众给行政执法人员打分, 将此纳入考核成绩。以此促进执法人员考虑群众感受, 杜绝粗暴执法。

(三) 改变执法方式

如上所述, 在国务院最近修改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中, 对于群众违反规定的乱买乱葬行为,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说服教育。同时以人性化方式引导群众自觉积极参与殡葬改革, 不得已时才能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强制手段。这就是行政执法机关探索“柔性执法”、“文明执法”的典型代表。[3]

六、结语

只有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着手, 切实保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充分考虑群众感受, 在合法性的基础上追求合理性, 探索更加温情、人性化的执法途径, 才能有效杜绝暴力执法, 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摘要:人民群众是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所以群众感受是行政机关必须考虑的因素。行政机关应从立法和执法两方面将群众感受充分纳入其中, 真正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关键词:群众感受,行政立法,行政执法

参考文献

[1][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8:288.

[2]陈静.从依法行政角度分析“钓鱼执法”行为[J].知识经济, 2012.

干部在行动 群众在感受 篇5

群众在感受

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关键看广大党员干部能不能用真心、动真情、拿出真行动。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紧扣“为民务实清廉”的主题,紧贴“干部在行动,群众在感受”的主线,坚持做到“真”、“准”、“严”、“实”,让群众感到教育实践活动并不遥远,就在身边,看到新变化,得到真实惠。

干部行动要突出“真”,让群众感受到真情实意。干部通过真学、真听、真改的实际行动,不断获得“真认识”,听到“真声音”,取得“真实效”,从思想上树立群众观点,从感情上增进血肉联系。在“真学”上下功夫。将学习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毫不放松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点亮党员干部心中的明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认真抓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教育,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在思想上补足课,在精神上补好钙,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真听”上下功夫。党员干部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诚意与群众面对面地交流,以百姓之心为心,以百姓之情为情,用诚恳的态度、朴实的语言、踏实的作风,与群众交朋友、结亲戚,走得进群众的心坎上,打得开群众的话匣子,让群众想说、愿说、敢说真心话,确保听到 真声音,查到真问题。在“真改”上下功夫。坚持把边学边查边改贯穿活动始终,党员领导干部不遮掩、不回避,敢于亮出问题,主动落实整改,即说即行、立查立改,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积弊认真进行大排查、大扫除,切实用整改的实效取信于民、立信于民。

干部行动要突出“准”,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变化。紧扣“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强化问题导向,盯住作风问题不放,聚焦“四风”问题不散,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切实改进作风,解决突出问题。对准焦距,查摆“四风”问题。重点解决学风不正、学用脱节,文山会海、空话套话,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不切实际、不求实效等形式主义之风;切实转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跑官要官、任人唯亲,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不负责任、不敢担当,吃拿卡要、与民争利等官僚作风;大力整治庸懒松散、不思进取,迷恋特权、弄权贪腐,计较待遇、追名逐利,玩心太重、生活腐化等享乐主义现象;坚决刹住讲究排场、铺张浪费,节庆泛滥、赛事成灾,违规配车、多头占房,巧立名目、挥霍公款等奢靡风气。找准问题,画好“四风”之像。党员干部要主动把自己摆进去,把“四风”问题找出来,画出“四风”自画像。不能只描一个轮廓,模模糊糊、大而化之;不能虚与委蛇、张冠李戴;要用写实的手法,不打“马赛克”,不加艺术修饰;要形神兼备、有血有肉,见人见事见思想;要一看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要把自画像和群众对 自己的画像比一比、对一对,确保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四风”像描得准、写得实、画得像。号准病因,深谋整改之策。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触及思想灵魂,按照省委赵克志书记提出的“六个查一查、八个照一照、四个剖一剖”的要求,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深挖“四风”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成长过程、任职经历方面剖析“四风”积弊产生的根源,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地敲,持之以恒,钉实抓牢;也要发扬“拨钉子”的精神,一颗一颗地拨,盯住一颗,拨掉一颗,真正在整改落实中转变作风,在根除病灶中赢得满意。

干部行动要突出“严”,让群众感受到态度坚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始终坚持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强化外力推动,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刹住“四风”蔓延势头,带动社会风气整体好转。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端正学风,改进文风会风,不造盆景,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不栽路边花,不以新的形式主义来反对形式主义,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在“实”上下功夫,在“实”上求成效。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通下情,虚心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深入整治机关“庸懒慢浮贪”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切实做到“去庸求进、去懒求勤、去慢求快、去浮求实、去贪求廉”,坚决制止有损机关形象及损害群众利益的违纪违规行为,出重拳、用重典,敢于啃硬骨头,敢于亮剑开刀,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来正作风、树新风。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牢记“两个务必”,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狠刹“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社会蔚然成风。

干部行动要突出“实”,让群众感受到实惠便利。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真正让群众从活动中感到变化,得到实惠。为民服务要“实”。“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多做贴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老百姓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主动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沉到一线问民需,深入群众解难题,千方百计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直通车”,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切实为民服好务。减贫脱困要“实”。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实施民生事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找准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意愿,把群众的第一需求作为谋划工作的第一信号,实行差别化、问需式扶贫,不主导包办,不搞一刀切,做到群众的事情,让群众来拍板,让群众来监督,让群众来参与。保障民生要“实”。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安全、征地拆迁、社 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民生实事,做到“件件能落实、事事见成效”,真正让活动成果惠及到广大群众,用保障民生的真实行动,换取基层群众的真心满意。

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 篇6

领导带头 都有劲头

“我代表区委常委班人郑重承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做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率,做树立优良作风的表率,请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监督。”在2014年3月3日的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中共市南区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委党校校长王久军庄严承诺。

随后,区委先后召开20次区委常委会议暨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多次召开督导工作座谈会和教育实践动活动工作推进会,学精神、谈感受、找差距、出措施。 个个由领导干部带头垂范的活动随即开展起来,留下了幅幅动人的画面:

八大关街道八大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牛彩琴,就社区公益性岗位待遇低的问题跟王久军进行反映。王久军现场办公,跟在场的区民政局和区财政局的相关负责人说,要按照全市近期下发的《关于深化城市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尽早落实给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提高待遇的事情。

——这是“ 严二联三改”实践活动中的幕。“严管自己、联系社区、联系困难群众,改进作风、改善服务、改变信访积案息诉罢访率低的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区委常委每人联系1个街道、3个社区、1个区机关部门,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党组书记、党员副区长各联系3个社区,其他副区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2个社区。针对“人少,活多,待遇低”这一社区工作人员普遍反映的问题,市南区立即行动,面向未就业大学生公开招聘了200名社区工作者;梳理下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承担的职能,减轻工作负担。

“等我们的盐城路社区食堂建好了你就來这里工作,也方便接送孩子和照顾老人”,“您放心,这个小花园的椅子和扩建的问题等我回去肯定帮您落实了”……4月21日,原市南区民政局局长(现市南区城市建设管理局局长)许群走进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蹲点办公,针对居民的心声和诉求,她现场办公,第一时间给予了承诺和答复。

一一4月10日,市南区启动了“局长进社区蹲点办公”活动,与社区联系密切的全区机关职能部门的局长、副局长,与全区65个社区结对,从4月开始,每月走进社区蹲点办公1天,白天“走、干、讲”,深入基层,解决问题,讲解政策;晚上“读、写、想”,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思考工作。

“大爷,今天我来认认门,也算跟咱家结亲了,以后有什么困难就直说,我们绝对帮到底。”市南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军与组织部几位机关干部道,带着粽子、鸡蛋等食品,来到位于新安路11号的贾春贵老人家上门“认亲”。

一一5月16日,市南区启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帮扶困难家庭”活动,全区347名副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相继到自己联系的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此次结对帮扶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助残、助医、助学、助老、助业和助困六个方面。这次结对帮扶活动将建立长效机制,对困难群众帮到底。该区还将帮扶工作纳入了日常考核。“我们要求全区党政领导干部每年到所联系的困难家庭走访不少于两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放下架子、抹开面子,带头行动,率先垂范。” “能马上解决的尽快解决; 时还解决不了的,研究解决的时限;不能解决的给予解释;需建长效机制的建长效机制。”掷地有声的话语,鼓起了全区干部的干劲儿。全区1953个基层党组织、3.9万余名党员,先后开展了“局长蹲点进社区”、 “困难家庭结对帮扶”、 “民情大走访”、“包到片帮到家”、 “机关干部深耕民情责任田”等活动,掀起实践教育活动的阵阵热潮。

群众动嘴 干部跑腿

群众动嘴说,干部跑腿听。事情怎么办,百姓说了算。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市南区各街道以此为着力点,因地制宜,祭出记记重拳,认真解决机关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通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市南区下属各街道,各自拿出了“跑腿办事”的措施:

珠海路街道将社区内每个居民片区、楼座划分为“民情责任田”、每个“民情责任田”都有一名街道干部负责。八大峡街道将全街道8个社区划分为92个网格,形成每名党小组长联系10名党员骨干、每名党员骨干联系10名普通党员、每名普通党员联系30名群众的包片包责模式。香港中路街道完善民情联络制度,将管区划分为49个网格片区,街道机关干部担任片区民情联络员。云南路街道对管区企业、社区、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家庭开展“入户察民意、走访帮解困”活动,通过随身携带民情记录卡,摸清居民诉求。中山路街道按照 “三破三立三提升”工作思路,提出安全防范全覆盖理念,实施改造一批、整治批、配备批、改善一批、封闭批、保险批、看护批等“七个一批”工程。江苏路街道围绕“党员干部转作风,人民群众得实惠,改革发展上水平”的工作目标,贯彻落实“接地气、连民心”活动要求,扎实开展“三联三促”实践活动。

各街道还积极创新服务方式,搭建不同平台听民声、解民忧。八大关街道创新新媒体“八大关下微生活”民生服务微平台,指派2名工作人员负责收集并一对一答复。金门路街道创建“社区。。群”民生服务即时通讯平台,从时间和空间上延伸了社区组织网络;八大湖街道推出“社区便民服务联系卡”,免费发放到辖区居民手中,让居民认识和熟悉居委会,方便居民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湛山街道开展 “群众好声音”系列活动,利用组织座谈会、微信交流、召开惠民实事通报会的形式,走访群众,征求意见。

nlc202309020047

民情民意收集上来,立即被归纳整理,一条条切实有效的措施便落实下去。解决开放式楼院脏乱差的难题,便是场重头戏。

“我们小区不仅有物业来管理,还成立了自治委员会,大伙起管理自家的小区。”家住湛山街道仰口路社区的张女士说,走进张女士家所在的小区,道路全部硬化,院内绿化带花草树木别具格,整洁程度堪比高档封闭小区。而在市南区,像张女士家所住的这种开放式小区,通过楼院自治管理让小区更便于管理的还有很多。市南区通过推广“准物业”管理模式,将开放式楼院封闭管理,由威信高的、素质高的热心居民发起成立自治委员会。

为解决开放式楼院脏乱差的难题,2014年市南区完成152处楼院的综合整治,为居民营造更好的社区居住环境。加快了开放式楼院楼栋单元电子对讲门安装进度,年内完成安装350套。

为解决部分开放式小区则因缺乏专业化的物业管理,造成楼院的治安、保洁、设施维修等工作滞后,市南区还将积极探索开放式楼院管理模式,下大力气对开放式楼院展开整治,探索建立以居委会为主导、业委会为主体、物业公司为依托、居民自治的四位体联动管理模式,让居民楼院的环境大变样。

创新思路都有出路

“防盜门效果怎么样?都会用了吧?我天天登录咱们的QQ群,有些情况都了解。”这是区委书记王久军到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处楼院了解防盗门安装情况时跟居民的对话。王久军所说的QQ群,正是仙游路社区的为民服务QQ群,这个QQ群已经运行快3年了,里面有270多位社区居民,若不是王久军自己透露,很多居民还没发现区委书记也进了他们的“群”。正是在群里看到部分居民反映这个开放式小区老年居民和流动人口较多,在旅游旺季存在定的安全隐患,王久军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考察调研,最终决定给仙游路社区居民统一安装防盗。

QQ群、便民服务微平台、便民联系卡、 “便民小纸条”……这些沟通平台虽小,却处处温暖人心,居民诉求及时得到回应,居民意见立改立行,一个个小平台谱写了 篇篇服务民生的好篇章。

形式创新背后.更重要的是为民服务机制的创新。服务群众作为 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依托街道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大党委“两级区域化党建平台,各办事处将驻街单位党委、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部纳入区域化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以街道区域化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大党委”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为民服务联席联动机制,实现了辖区人才、物资、资金、信息、阵地等为民服务资源的全面整合。

如果说,构建区域化党建是以统筹的思维“做加法”,那么“居站分设”则是以整合的思维“做减法”。着眼于“减越位、减交叉”、实现“整体最优”,市南区探索创立了“两委站”基层组织体系,由新成立的社区工作站全面承接政府延伸至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让社区居委会回归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本源”。这一“腾笼换乌”的精彩笔,不仅是对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的关系的次有效理顺,更是对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服务群众“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格局的一次积极探索。经统计,居站分设后,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效能提升了12%,群众对社区服务满意度提高了7个百分点。

温情服务 办事舒服

在阳光百货旁经营咖啡馆的刘琛,曾打算专门抽出时间到市南区行政服务大厅申请餐饮企业卫生许可证。电话咨询后,刘琛关注了微信公共账号“青岛市南审批大厅”。通过这一账号,他将各项材料提交了上去。在最多20个工作日之内,刘琛将收到快递送达的许可证。

自2013年12月起,市南区率先启动网上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升级建设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网站主体功能建设;7月初,市南区网上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上线试运行;8月下旬,市南区又在实体大厅推出审批证照快递送达业务;接着,市南审批服务大厅微信公共账号正式开通使用。在所有市南区审批的事项中,已有55%的事项做到网上预审、网上提交。其中7个可以实现全程的网络办理、快递送达。

信息化的政务服务,已经延伸到全区的每个角落, “区、街、站”三级政务服务平台已经形成,“菜单式”、“代理式”的高效便捷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服务群众离不开阵地、经费等配套举措。目前市南区65个社区已基本建成1000平米以上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社区用房总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平均面积达1200平方米,按照以人为本、突出特色、务求实效的原则,将养老、助残、托幼、文化、体育、就业等与老百姓需求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和服务项目科学纳入社区中心,为服务群众搭建起广阔平台,让居民不出街道就能办百家事、解百家难。

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各部门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市南区4月份在全区启动“五个一”文明服务提升活动,全区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和执法监管部门严格按照“张温馨笑脸、一句热情问候、一杯暖心热水、 一心一意服务、一句满意道别”的承诺内容,严格落实和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并根据服务内容和企业、居民的需要,创新服务思路和方式,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如湛山街道盐城路社区创新服务思路,在原有服务窗口的桌牌背面,详细列举各窗口所受理的各项事务及权限,服务内容 目了然,方便来办事的居民;江苏路街道为街道、社区每个政务大厅制作了宣传展板,将“五个”服务标准等宣传内容在大厅显著位置展示,既对服务人员起到提醒作用,也让居民深入了解街道提升为民服务的标准和内涵……

民生服务”帮到家”,百姓心里乐开花。市南区对“帮到家”这服务品牌的定位是:不仅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而且更要做到“想在前面、做在前面”。各式各样的送服务比比皆是。市南区民政局在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社,把贴心服务送到老年人身边。市南区各街道也提供了品牌的“帮到家”服务,如湛山街道的“我的社区我做主”活动,八大峡街道广泛开展“邻里守望”互助活动,江苏路街道的“学雷锋五送进社区”活动……

nlc202309020047

鱼水情深 百姓归心

以前办业务,不到上班点,根本见不到工作人员;现在跑手续,没有下班点,24小时时便民服务任你选。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年多来,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市南区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变被动为主动,也为这次活动赢得了民心。比如,为普及居民環保知识实行垃圾分类,区政府出资每户居民发两只分类垃圾桶,常年免费供给分类垃圾塑料袋,并在居民大院张贴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品,指导居民实行垃圾分类;为解决学生午餐问题,区政府投资兴建学生配餐中心,并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每餐每人只需8元,即可吃到实实在在的绿色放心营养饭菜,人工、管理费等全由政府埋单……

“零距离”倾听民声, “零误差”了解民意,“零障碍”解决合理问题,进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放下架子与群众打成片,扑下身子真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

衡量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如何,唯一的标准就是看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而全区整个风貌的变化是最扎实的答卷,其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明。市南区通过务实求效的教育实践活动,拿出了本整治“四风”的明细账,交上了份作风建设的成绩单,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症结难点得到突破。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南区政府把眼睛盯在了为群众办实事上,并将群众犯愁、感到困难的事做实、办细,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同时也赢得了群众的爱戴。

尽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收尾,但作风建设并未收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没有终点。市南区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进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形成了打造宜业宜居幸福城区的强大正能量。而全区的老百姓,日子也过得越来越顺心,越来越幸福。

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这是一场没有休止符的考题。市南区广大党员干部正上紧发条、坚持不懈,以“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以”在路上”的精神状态继续书写着时代的答卷!

强化文化阵地服务人民群众 篇7

一、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宣传文化工作者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就必须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我、改造自我、提升自我, 打造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复合型高素质文化干部。

首先, 要学理论、钻业务, 宣传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原则性极强的工作, 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宣传文化工作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认识上不断提高, 行动上迅速到位, 不折不扣地实实在在参加学习。就此单位早在2006年前就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案:每周一上午8:00—10:00全体职工集中学习, 同时安排本周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每周三上午8:00—10:00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 同时讨论本周工作;每周五下午4:00—6:00全体职工再次集中学习和总结汇报本周工作完成情况。要求每位工作者都应把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 深入学习政策理论, 深入钻研业务知识, 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做到方向明、理论懂、知识通、政策熟、业务精。其次是学习社会知识, 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争做“行家里手”的同时, 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学, 既要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又要拓宽知识视野, 既要提高综合素质, 又要提高大局意识, 都要懂, 既要做“专家”, 更要当“杂家”, 只有这样做到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工作才能干到领导满意、组织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自己满意。

二、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加快文化强县建设, 是满足沁县十九万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文化强县, 既是富民强县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 又是实现这一总体战略的重要保证。在富民强县中, 富民既包括物质上、经济上的富, 也包括精神上、文化上的富;强县, 既包括经济上的强, 也包括文化上的强, 这充分说明文化地位的重要性。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 配强配优宣传思想文化部门领导班子, 打造过硬的宣传文化队伍。全体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创新方法, 用争创一流的激情把工作扎实抓好, 深入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活动, 建立基层联系点, 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眼光向下、重心下移, 进行蹲点调研, 实现宣传战线干部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当好组织与群众的“接线员”, 当好政府和基层干部的“服务员”, 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交流, 做地地道道的“普通人”, 知寒知暖的“贴心人”, 解忧帮困的“热心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 实事。为科学发展助力, 为民生改善鼓劲, 为社会稳定造势, 为群众利益代言, 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创造卓越的工作业绩。

三、抓好主题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基层宣传文化单位, 是帮助弱势群体在思想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脱贫的主力军。在宣传贯彻落实党的政策, 习总书记等重要讲话时, 我们全力整合现有人力资源, 精心制定主题宣传方案。比如在大力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时, 我们宣传文化活动中心全体职工积极参与, 制作了五块大版面, 十几条条幅, 印制了一万份宣传单, 还编成了快板、小品;同时带着感情到基层一线, 深入到沁县漳源镇、松村乡、郭村镇、南里乡和群众打成一片, 创造性开展工作。白天在田间、路边, 晚上在村级活动场所进行宣讲演出, 实现真正和群众面对面, 手拉手, 心连心, 一心一意帮助他们, 耐心事无巨细地, 不留死角地把爱心送到每个角落, 让农民实实在在的了解国家大事, 领会中央精神, 学到致富本领,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的温暖和政府的关心。

四、落实公益文化, 服务人民群众

公益文化是以公共财政为支撑, 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 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 完善设施布局, 增强服务能力, 确保全国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单位在监管的公益放映这一块上, 在上级周密细致的布置下, 更是做到面面俱到, 不留死角, 做到乡乡都有放映队, 村村都能看电影。全县13个乡镇成立了13个公益放映队, 因为沁县农村是面广点散, 山高路远, 坡陡沟多。从2007年, 沁县文化低保工程启动, 就有88个村享受到每年每村放映6场电影, 那是还是16cm胶片放映, 但仍受百姓喜爱。从2008年山西省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全面启动后, 领导职工多方筹集资金近20万元, 更换成13台大屏幕、高清晰、立体声数字化放映机。在全县306个行政村, 每年共计放映3672场, 既照顾到了点又照顾到了面, 做到了点面结合, 做到了全覆盖。在放映的同时, 每位放映员扑下身子, 深入最基层最困难的地区, 倾听群众呼声与建议, 特别是最困难群众的意见, 居住最偏僻, 道路险远群众意见, 在加大弘扬主旋律, 宣传正能量的同时, 及时增加适合他们的种植、养殖、病虫防止等科技短片, 做到群众欢心, 政府放心。自己工作顺心。

近年来, 沁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特别是农村人民生活的提高, 无不得益党和政府对思想文化强势推进, 无不得益广大文化思想战线上同志们的辛勤工作。但对一个贫困县来说脱贫致富任重道远, 稍有成绩还不能盲目乐观与骄傲, 全体思想文化工作者应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观念, 提高认识, 转变工作方式, 提升工作能力, 做出一流的成绩, 真正做到让人民受益得实惠。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 是人民的精神支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制约, 经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 强化文化阵地, 服务好人民群众就得审势夺势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抓好主题宣传,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落实好公益文化, 服务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感受 篇8

1929年9月, 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工作方法上要“经过群众路线”。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 号召“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1934年毛泽东发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阐述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的重要观点。“凡是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 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1]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将群众路线简明概括。党的十四大将群众路线载入党纲, 指出:“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这就把群众路线以党规党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法宝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建立了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 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信赖和支持。毛泽东曾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中国共产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做群众利益的维护者, 革命事业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中国国民党, 养成了统治阶级的态度和习惯。“政府不与人民打成一片, 而是宁愿站在人民之上。”[4]所以, 与其说国民党失败了, 不如说人民群众抛弃了国民党。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毛泽东要求全党:“坚决走群众路线, 一切问题都要同群众商量。”[3]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克服万废待兴时的艰难困苦, 完成了三大改造任务, 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此后, 虽然出现过“三年自然灾害”, “十年文革”的空前灾难,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即便如此, 人民群众依然没有抛弃中国共产党, 依然坚定地站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之下, 捍卫她、呵护她。

在改革开放时期,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把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目标, 大力推进五大建设。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改革开放是难以取得如此成就的。“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集中人民群众智慧和力量去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只有这样, 我们的改革和建设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5]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 由优势变劣势, 或者由劣势变优势, 都取决于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出实招, 求实效, 把人们群众铸进党员干部灵魂深处

是否坚持群众观点, 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要从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 摒弃形式主义, 切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提高人民群众的神圣地位。

(一) 胸怀敬畏之心, 担当为民之责, 提高人民群众在心中的地位。

党员干部必须真正把群众装在心里, 提到心中最高位置。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 我们在群众心里的位置才会有多高。一是胸怀对人民的敬畏之心。二是要忧民之所忧。常言道“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三是担负为民之责。作为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理所当然是服务于人民的, 只有服务于人民才能领导人民。

(二) 坚持权为民所授, 权为民所用,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

要通过学习, 从思想源头上深刻认识到“权为民所授”, 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因为人民群众才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把人民群众创造的政绩全部记在自己的功劳薄上, 理论上违背马克思主义, 实践上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胡锦涛同志强调:“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 赞成不赞成, 高兴不高兴, 答应不答应。”[6]

(三) 弘扬优良传统, 以作风赢民心, 以党风促民风。

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民心, 带动政风民风。第一, 继续弘扬三大优良作风。第二,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讲真话、办实事, 求实效。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第三, 切实落实“八项规定”, 纠正不良作风。八项规定击中了党风的要害, 取得明显成效, 民众无不称赞, 民风为此大振。

(四) 尊重群众, 化解矛盾, 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

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 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第一, 以人为本, 化解群众矛盾。一旦把党凌驾于群众之上, 就会把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变成“舟水关系”, 甚至“水火关系”。胡锦涛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 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 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7]第二, 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群众正确的主张坚决支持, 错误的主张及时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来, 对人民要满怀感激之情, 常抱敬畏之心。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第1卷

[2] .编写组.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 (1921~2012) [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12, 11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第8卷

[4] .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第二部)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第2卷

[6] .编委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

人民群众感受 篇9

一、全省民生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7年12月29日, 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 首次提出了民生档案的概念。在此之前, 我省已相继了开展了一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工作, 如社保档案、信用档案、农村劳动力档案、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等。2008年, 在全省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 省档案局局长于佩常同志提出了“三个突破”, 首要就是抓好民生领域中的档案工作。省档案局及时将《国家档案局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印发到各市地档案局及省 (中) 直各单位, 并针对我省实际情况, 提出四条贯彻意见。各级档案部门在继续巩固已有的民生领域档案工作的基础上, 又从没有涉及的领域着眼, 围绕服务民生制定发展目标, 部署工作任务, 积极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发展, 推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一) 以完善法规和制度体系为重点, 加强了民生档案宏观管理

民生档案涉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它们来源于不同的行业和部门, 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 联合制定相关档案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民生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体系。省档案局单独或与有关部门联合就社保档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土地承包档案、最低保障档案、破产国有企业档案、农村劳动力档案、信用档案、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等工作印发了规范性文件, 并结合我省档案工作实际情况, 对这部分民生档案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做好民生档案管理、落实惠民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排解群众忧难提供了制度保障。各市地县区档案局也相继转发了相关文件, 有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专门制定了管理办法, 如牡丹江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 全面概括了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要求各县 (市) 、区及涉民单位做好民生档案工作, 并将民生档案工作纳入了各县 (市) 、区目标管理考核中。近期, 他们还与市民政局联合制定了《牡丹江市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暂行办法》, 正在签发中。鹤岗市档案局起草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实施方案》, 从巩固社区建档成果入手, 指导社区建立民生档案和档案规范化管理。目前, 兴安区兴安路街道办事处兴欣社区和兴山区岭南街道办事处东华社区已对“关心下一代活动记录、创建平安街巷记录、青年‘一帮一’结对、特困生、特殊家庭 (单亲家庭, 体现对单亲子女的关怀) 、献爱心捐赠”等总计39种民生档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管理。双鸭山市档案局已会同市民政局联合转发了《关于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的通知》, 伊春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联合下发《伊春市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规范》, 着力加强最低生活保障档案管理工作。

(二) 以规范化管理为手段, 夯实了民生档案业务基础

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动深入有关行业和部门, 做好调研, 摸清情况, 当前重点围绕医疗、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积极指导建立了民生档案。省档案局先后就社保档案、民营档案、新农村建设档案等工作召开专题会议, 总结经验, 布置工作, 有效地推进全省这部分民生档案工作走入规范化管理轨道。牡丹江市档案局邀请各涉民单位到产权市场管理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参观学习, 介绍档案管理经验和做法, 使各涉民单位学有目标, 找有差距。同时, 各级档案行政部门加大了民生档案检查指导力度, 针对民政、社保、医保、农业等部门的具体情况, 把有关民生文件材料的收集是否齐全完整, 整理是否科学合理, 管理是否规范, 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进行检查指导, 对未建立民生档案的尽快指导建立, 对已建立的抓紧时间完善。齐齐哈尔市档案局把民生档案工作纳入年度执法检查内容, 并已为丢失档案的企业职工补办档案800人, 解决了百姓所需所急。截止2007年底, 哈尔滨市各级档案部门配合有关部门, 为214.7万农民工建立了外出务工档案, 为111.3万人建立养老保险档案, 为173.1万人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档案, 为46万人建立了生育保险档案, 为55万人建立工伤保险档案, 总计建立民生档案30余种。目前, 绥滨县档案局已经指导建立了社保档案、再就业档案、保险档案、教学档案、医疗档案。萝北县档案局还立足本地兴建家庭档案的需求, 面向广大群众, 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工人、农民、教师、医生、个体户等, 着手建立家庭档案, 计划年底前将1 000户家庭档案建立起来。

(三) 以档案资源整合为依托, 丰富了民生档案内涵

《黑龙江省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提出了馆藏年增长量10%的目标。2007年, 省档案局专门召开全省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座谈会, 指出档案资源建设要向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百姓生活延伸, 逐步建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的档案馆藏体系。各级档案馆纷纷行动起来, 着力调整馆藏档案收集范围, 整合民生档案资源, 积极做好民生档案的接收、征集工作。哈尔滨、牡丹江、大庆、鹤岗、双鸭山等档案馆分别加大对婚姻档案、工人招收合同存根、职称档案、调配档案、纪检档案、重大活动 (事件) 档案等收集力度, 大庆市接收了民生档案12 854卷 (件) , 牡丹江市2008年已接收了2 301卷 (件) 民生档案。七台河市下发了《关于市档案馆接收档案的通知》, 逐步将与百姓、与民生有关的档案纳入建档范围和进馆范围, 仅2008年上半年已接收档案近1 000卷。保存在机关档案室的档案是民生档案资源的最原始积累。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从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入手, 积极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修订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时, 对其中涉及到与公民权益有关的档案进行重点审批, 确保合理界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 科学鉴定档案保管价值, 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 为档案服务民生打下坚实基础。省档案局还将现行文件报送工作作为年度省中直机关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内容之一, 从源头上保证了现行文件的齐全完整, 方便群众利用。

(四) 以贴近民生为宗旨, 深化了民生档案服务工作

各级档案馆认真梳理馆藏民生档案的种类和数量, 结合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实际情况, 在保守各种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 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 优先进行整理、编目、划控、数字化工作。目前, 各级档案馆开放的民生档案已有职称档案、调配档案、婚姻档案、计生档案、死亡干部档案等类别。各级档案馆还主动改善服务方式, 变被动等待利用者上门为主动出击, 采取多种措施, 如档案进社区、乡镇、村、网络查询、电话查询、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将民生档案宣传出去, 营造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环境和氛围。佳木斯市档案局面向全市下发《关于收集档案工作利用实例的通知》, 收集整理档案应用实例, 以编撰《档案利用实例汇编》, 旨在宣传档案工作在民生领域发挥的具体作用, 目前已收集实例30例, 预计年底完成。牡丹江市档案局在“牡丹江档案信息网”上公布了档案馆藏查档指南, 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通过网络了解档案馆, 知道查阅档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截至目前, 牡丹江市档案馆已接待查档者630人次, 提供利用档案1 986卷 (件) , 为查档者解决了实际问题。有条件的档案馆还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并提供网上在线查询服务。并已将馆藏121 368卷 (件) 档案全部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哈尔滨市建立了现行档案数据库、婚姻档案数据库、优抚档案数据库、重要文件数据库、工商档案数据库、已公开现行文件数据库等, 并实现计算机联网, 方便群众查阅。

二、存在问题

(一) 思想观念还不够更新, 工作思路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如果观念不转变、体制不突破, 民生档案工作就没有发展后劲, 只有被边缘化。目前, 有的档案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满足于既有成绩, 有“等、靠、拖”的想法, 态度不积极, 工作不主动, 仅满足于听从上级的工作布置完成民生档案工作任务。有的档案部门思维方式陈旧, 仍然沿用旧的管理理念和做法, 已与民生档案工作发展不相适应。还有部分档案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发展还没有一个整体清晰的工作思路, 急于求成, 工作效率不高。纵观全省民生档案工作发展, 总体还不平衡, 全省民生档案工作覆盖面还不够广, 民生档案种类还比较集中。

(二) 档案资源管理网络还不完善, 民生档案资源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没有完整系统的民生档案, 民生档案工作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服务民生就是一句空话。各级各类档案馆和基层档案室是民生档案资源体系的主体, 他们共同承担着服务民生的任务和责任。我省各级档案部门尽管做了许多工作, 但以各级各类档案馆、基层档案室为基础, 覆盖乡镇、村、社区的民生档案资源管理网络还未完全建成, 各类民生档案资源体系还不健全。究其原因主要为:

一是对基层档案室民生档案的监管还不到位。民生档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业档案, 涉及多个行业和部门。《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经国家档案局同意,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可以制定本系统专业档案的具体管理制度和办法。部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这部分专业档案在制度上存在缺失, 疏于监管, 致使这部分专业档案多年游离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指导执法范围之外, 对其具体管理情况不甚了解。目前, 还有部分单位民生档案没有纳入集中统一管理, 部分民生档案还没有纳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范围。

二是各级各类档案馆的馆藏资源还不丰富。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馆藏档案中有涉及民生的内容, 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造成馆内文书档案与其他档案比例严重失调, 使得馆藏档案中反映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发展的内容多, 反映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百姓生活的内容少, 已不能满足民生档案利用工作的需要。

(三) 档案服务水平还不够高, 民生档案利用服务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民生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只有群众满意了, 民生档案的价值才得以体现。目前, 主动提供民生档案服务利用工作的还是以各级各类档案馆为主, 基层档案室的提供利用工作多限于机关内部人员, 对于普通群众的利用门槛还比较高。而我省各级档案馆, 尤其是县区级档案馆, 多数信息化程度还不高、硬件设施还不健全、深层次开发力度还不够大, 使得民生档案利用渠道和方式还比较单一, 已不能满足群众利用的需要。同时, 民生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还不大、宣传范围还不够广, 尤其是社区、乡、镇、村等基层, 档案利用群体的信息来源还比较窄, 民生档案利用信息反馈机制还未完全形成, 民生档案的利用体系还有所欠缺。

三、建议

(一) 进一步转变观念, 开阔思路, 确保民生档案工作科学发展

服务民生是时代对档案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档案部门提升自身地位、发展服务功能的必然体现。各级档案部门要充分认识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 开辟新视野, 提出新思路, 采取新措施, 牢牢抓住服务民生不动摇。民生档案是一个新领域, 在档案史上没有先例, 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依照。各级档案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敏锐性, 立足解决当前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突破传统观念, 拓展发展路径, 加快发展速度, 提高发展质量, 找到发展民生档案的突破口。要积极树立以人为本、贴近社会公众的服务理念, 在管理理念上破除过分强调档案服务机要性、保密性的要求, 充分发挥档案服务公益性、公共性的优势, 创造性地开展民生档案工作。民生档案工作涉及面广, 内容繁杂, 不能一蹴而就。各级档案部门要立足自身, 充分做好调研, 全面了解情况, 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方针,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各类民生档案管理的机制和体制, 将阶段性与长远性、服务民生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 紧贴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不断丰富发展民生档案内容, 拓展档案服务领域, 激活档案服务热点, 有针对性地做好、做细、做实民生档案工作。

(二) 进一步抓好机制建设, 科学指导, 逐步加强全社会民生档案监管

民生档案涉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诸多领域, 需要各方的支持配合。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 与各有关主管部门密切配合, 加大对基层档案室民生档案的监管力度, 通过建立分工协作的联系机制, 营造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层层落实、合力推进的民生档案工作氛围。各级档案部门要摸清有关行业和部门的具体情况, 做好民生档案调查和登记工作, 特别要把街道、社区、乡、镇、村的涉民档案纳入到调查中来, 全面科学界定民生档案种类, 确定其归属及流向, 为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档案体系打下基础。要本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开展到哪里, 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则, 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新期待, 把教育、劳动就业与培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部门形成的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内容纳入民生档案归档范围, 采取有力的监控手段, 明确其分布及保管状况。要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逐步将室藏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纳入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 进一步加强档案执法指导工作力度, 提出管理标准, 明确管理要求, 强化监管措施, 切实做到与民生有关的文件材料得以及时收集与归档, 有效管理, 不流失、不散失, 保证各个行业或部门形成的民生档案的齐全完整, 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要通过执法检查, 发现并查处民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违法现象, 增加依法管理民生档案的意识, 推动民生档案工作走向法制化轨道。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研究抓好落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争取早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接收、征集、管理、利用的法规和制度, 为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性依据, 把民生档案工作的触角逐步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 为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三) 进一步推进馆藏资源建设, 加大接收征集力度, 逐步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馆藏民生档案资源体系

民生档案资源是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 必须认真抓实抓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群众利用档案的领域越来越宽, 促使民生档案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都对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档案馆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 重视所有涉及人的档案的价值,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 以丰富民生档案资源为手段, 不断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 建立健全馆藏民生档案资源管理体系。要继续加大民生档案接收征集工作力度。我省档案馆资源建设工作已经开展起来, 各级档案馆在调整档案接收范围的时候, 要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和专门档案、有关基层单位档案, 把所有涉及到人的档案纳入进馆范围, 有意识地加强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婚姻、户籍、医疗、保险、家谱、兵役、劳模、人事、“上山下乡”、合同、公证、财产等方面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 使更多的民生档案资源向国家综合档案馆集聚。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将那些未到进馆期限、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关系民生的档案按时或提前接收进馆。

(四) 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 提升服务质量, 逐步完善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谈政府如何应对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篇10

一、政府要转变传统观念

在我们过去的观念中, 对利益冲突有几个明显的认识上的误区:第一, 不承认利益冲突的合法性, 甚至对利益冲突作一种负面的道德评价, 以为利益冲突是一种自私的表现。第二, 过多地从政治角度来理解利益冲突, 很容易将之与反对政府甚至社会动乱联系起来。结果往往是忽略了建立能够容纳利益冲突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种种制度安排。而实际上, 在一般情况下, 利益的表达和博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社会互动方式, 是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即使某些严重利益冲突导致了社会的动荡, 实质上导致冲突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表达, 而是对立的利益本身, 甚至有时恰恰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因此, 我们尤其需要一种务实的、理性的对待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态度。利益表达要求日增, 制度手段明显缺乏, 由此提出的对社会的挑战是:社会的制度和结构能不能容纳这种利益表达, 以及如何为这种利益表达设立相应的制度安排。一句话, 我们要承认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现实, 承认不同的社会群体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 并就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做出制度性的安排, 使各种利益表达在有序中进行。

二、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利益表达环境

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过程中, 良好的表达环境的营造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当为公民的利益表达创设良好的体制环境和社会氛围, 在社会上造成一种民主的平等协商的气氛, 形成一种人人都能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局面。有了良好的利益表达环境公民才会积极地表达, 而公民的表达不仅需要有完备的利益表达规范, 而且还需要参与型的政治文化。由于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在社会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的等级化体系等诸多因素, 促使中国传统社会的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生长出政治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 他们对政治存在严重的恐惧心理和冷漠感。因此, 良好的利益表达环境是公民利益表达的基本要素。要营造良好的利益表达环境, 政府应加强宣传的力度, 普及民主、平等、法制等现代政治意识, 引导公民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责任, 形成独立的人格, 积极主动地进行利益表达。

三、政府要积极回应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

政府系统对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保持足够的回应性是其保持稳定和谐的前提。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利益表达效能的不平衡性问题, 据以具体表现为来自于上级领导或组织、同级部门的“内输入”的效能远高于“外输入”的效能, 政府内部强势“衙门”的利益表达效能远高于弱势“衙门”的利益表达效能, 社会强势群体的表达效能远高于普通成员的表达效能。社会强势群体表达的政策诉求往往能得到充分的回应, 被及时进行利益综合并反映到政策内容中, 而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在表达之后则存在着回应不足的问题。以信访为例, 与庞大的信访量相比, 不仅信访立案几率非常低, 而且信访解决率更低。因此, 必须强化政府官员对公众利益的责任感, 通过完善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众利益的高效回应, 尤其是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有效回应性。

四、政府要建立利益表达的保障体系

(一) 要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解决保障制度

为促进群众诉求问题的解决, 党政机关应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拓展工作思路, 提高解决问题的工作效能, 认真受理群众的诉求。建立完善群众诉求收集、处置、反馈的工作链条, 提高解决群众诉求的效率和水平。

(二) 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保障制度

为了群众的诉求能解决, 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的职能作用, 形成有效的督察激励机制, 加强对群众诉求受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保证群众的愿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三) 要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保障制度

法律服务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司法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 积极引导群众走依法维权的路子, 通过司法调解、行政仲裁、开庭审理等途径解决合理诉求。同时, 注意调动社团、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在反映诉求、公开监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 要建立责任追究保障制度

对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违法行政以及慢作为、乱作为、不作为, 侵害群众合法权益, 致使群众投诉居高不下的, 或对群众合理诉求推诿扯皮、不认真解决的, 或重复投诉、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 要严格追究责任。从而把群众诉求表达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政治理念意识的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利益诉求意识越来越强。同时, 政府在应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利益诉求时却显现出不足。如何有效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应对,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1]孙立平.建立利益表达机制化解社会矛盾[J].经济观察报, 2005, 11, 13.

上一篇:COSO模型下一篇:火力发电厂热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