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

2024-05-03

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精选十篇)

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 篇1

作为三峡库区高校中的美术专业教师,如何把三峡地域题材和版画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调动同学们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发挥好版画的艺术特色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这是我们的优势,同样也是责任。版画作为西南地区文化艺术的一大特色,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三峡文化是重庆乃至全国的重要名片,而版画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门类,理应承担起表现三峡题材、传播三峡文化的重要职责。利用好三峡文化资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展现三峡文化和提升同学们的艺术创作水平都有着积极作用。

具体措施:

一、通过课堂讲解和外出考察,使同学们了解三峡文化,热爱三峡。清楚表现三峡题材的艺术意义:1)三峡文化底蕴深厚,地域风貌独特、人文气息浓厚,历史上也出现许多有影响力的大事件,这些无疑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2)作为处在这个地域中的艺术创作者,理应去表现三峡精神、三峡人文、三峡风貌、三峡大事件。将三峡文化向全国范围传播。扩大三峡文化的影响、加强学术成果的深化。3)而运用版画艺术进行三峡题材的创作更是亟待进行。版画艺术语言丰富,其多种艺术效果很适合去表现各种与三峡相关的画面。4)在全国范围内,专门运用版画形式进行三峡题材创作的艺术成果还非常欠缺。

二、对三峡题材范围的挖掘,大致包含:1)三峡自然风貌。其自然风光多样化,秀丽的田园风光、峻美的高山峡谷、波澜壮阔的长江等等。2)三峡民间美术元素的获取。三峡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很多民间艺术样式,精美的石刻石雕、木刻窗花。独特的建筑形式,既有传统的各式中式建筑,也有民国留下的西式建筑。全国闻名的梁平年华,竹器、藤器。还有扎染的蓝印花布,巴蜀刺绣等等3)三峡人文。三峡地域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有远古的巫山人,有苦难的长江纤夫,也有离乡背井的库区移民,有李白杜甫留下的千古绝句、也有近代诗人何其芳的著名诗篇等等。4)三峡大事件。三峡地域发生过很多有影响力的事件。巫文化遗迹的发掘、万县惨案、三峡大移民等等。

在课堂中,需加强对版画语言全面的探索,版画艺术语言多样,大致有凹、凸、平、漏四大版种。每种版画所呈现出来的画面语言都不相同,这是版画艺术的特征。必须要针对每个版种的艺术语言进行研究。其研究重点:如何运用版画丰富的艺术语言去反映三峡题材是研究重点。不同的题材对版画语言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木刻版画大刀阔斧,简洁明快;铜版画沧桑质朴,有浮雕感;石版画细腻生动,可深入塑造;丝网版画当代活泼,色彩明快。不同的版种给不同的三峡题材带来无尽的表现空间。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三峡自然风貌题材的表现和版画语言的关系2)三峡人文精神题材的表现和版画语言的关系3)三峡大事件题材的表现和版画语言的关系。研究难点:如何利用版画语言恰当的表现不同的三峡题材,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过程。不同的题材对画面形式以及气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而每种版画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怎样将两者以较好的方式得以结合,是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难点。

在将三峡文化和版画课程结合的过程中,需解决以下问题:1)提炼三峡题材,找到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进行草图构思(构图形式、基本关系、肌理表达、色彩运用等)。2)运用木刻版画、石版画、铜版画、丝网版对三峡题材的创作进行呈现。

课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1)收集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外出考察获取与三峡题材相关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并整理归纳,作为创作素材。2)确定题材方向,在素材获取的基础上,确定版种语言的选择和具体表现方向的选择。3)确定画面的基本面貌(打稿),用手绘或其他形式进行草图练习,不同色调、黑白关系等进行分别打稿,并对画面每个部分的具体肌理形式有所准备和设计。4)正式进行版画创作,具体过程分别是:制版——拓稿——制作——印制——装裱。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求同学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和动手实践,概括为:1)文献研究法;2)归纳法;3)内容分析法;4)实践操作。

枣庄远东实业开发总公司责任书 篇2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经营目标责任书

甲方:枣庄通晟实业有限公司 乙方:枣庄远东实业开发总公司

为更好地落实2013年经营目标,建立长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根据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和2013年经营目标责任考核工作意见,结合公司所属各单位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责任书。

一、目标责任人及定员 第一责任人:张裕山 第二责任人:曹伟

锻造厂责任人:张裕山、高元志 机械制修厂责任人:段会民、胡大涛 标准件厂责任人:丁兆仁、姜化举 远东工贸公司:张福昌、苏正山 通风仪表厂:李云飞 皮带监测站:刘文胜

公司定员522人,其中:锻造厂人、机械制造厂人、外标准件厂人、远东工贸公司、通风仪表厂、皮带监测站。

单位类别:枣庄远东实业开发总公司一类,锻造厂二类、机械制修厂三类、标准件厂三类、远东工贸公司四类、通风仪表厂四类、皮带监测站四类。

二、经营目标期限

自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三、经营目标

(一)主要经营指标:实现收入1.13亿元,上缴管理费666万元,货款回收率确保100%,产值占总收入的比例在90%以上,占用公司往来款不突破2200万元,同时完成公司下达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和存货占用等指标。

(二)主要经营指标分解情况:

致通至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1、收入:锻造厂5000万元;机械制修厂2500万元;标准件厂1500万元;工贸公司2000万元;通风仪表厂200万元;皮带监测站100万元。

2、上缴管理费:锻造厂290万元;机械制修厂150万元;标准件厂100万元;工贸公司36万元;通风仪表厂30万元;皮带监测站60万元。

3、产值占总收入的比例:锻造厂90%以上,制修厂85%以上,标准件厂85%以上,通风仪表厂90%以上。

4、货款回收率达到100%。

5、薪酬标准:

①枣庄远东实业开发总公司公司:党政正职享受班子成员副职待遇。

②锻造厂:书记享受二类单位行政正职的60%至80%,副职享受二类单位行政正职的50%至70%。

③机械制修厂:厂长享受三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书记享受三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的60%至80%。副职享受三类单位行政正职的50%至70%。

④标准件厂:厂长享受三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书记享受三类单位行政正职的60%至80%,副职享受三类位行政正职的50%至70%。

⑤远东工贸公司:经理享受四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书记享受四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的60%至80%。副职享受三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的50%至70%。

⑥通风仪表厂:厂长享受四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⑦皮带监测站:厂长享受四类单位行政正职待遇。

⑧类别标准:二类单位行政正职年薪10.6万元,三类单位行政正职年薪8.6万元,四类单位行政正职年薪6.8万元。

(三)基本目标

根据公司制定的“五大板块”总体发展方案,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准备,把液压支柱修理业务分离出去,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化。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负

致通至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盈亏,确保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

1、按照独立法人模式运作,新上铸造项目几块达产达效,要加快产业的技术升级,提升发展速度。

2、依托大企业的市场优势以及院校的技术、信息优势,整合内部技术、管理、生产资源,把锻造、铸造、修复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巩固既有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美誉度。

3、销售收入、上交管理费、货款回收、资产保值增值、经营现金净流量、资金占用以及节能减排等完成公司下达的指标。

4、安全生产。依照公司安全1号文执行。

5、精细化管理、内部产品保护以及“三个亮点”建设等达到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目标。

6、劳动用工管理。要认真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人力资源配臵方案和薪酬分配办法,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劳动用工和内部分配制度,切实规避法律风险,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7、确保信访稳定工作,杜绝群访、闹防、缠防等非正常上访事件的发生。

三、经营考核办法

1、管理人员薪酬(1)薪酬构成及考核 A、薪酬的构成

目标薪酬=基本薪酬+绩效薪酬 基本薪酬=目标薪酬×50% 绩效薪酬=目标薪酬×50% B、基本薪酬。基本薪酬实行月度考核,年终不再通算。当月或累计完成考核指标均视为视为完成。收入、利润和货款回收均为一票否决指

致通至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标,有一项完不成考核目标班子成员执行生活费(应发工资2000元)。远东实业开发总公司党政正职的考核,公司指标考核和兼职厂队指标考核各占50%。

C、绩效薪酬。绩效薪酬实行季度考核,统算,具体考核办法是:实行经营业绩考核和能力素质“两维度”考评,经营业绩考核占目标薪酬的80%,能力素质考评占目标薪酬的20%。计算公式为:

兑现绩效薪酬=绩效薪酬标准×业绩考核兑现比例×能力素质考评兑现比例。

(2)经营业绩考核

在考核范围上,实行公司党政正职参照公司整体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其他管理人员参照对应厂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经营业绩考核与销售收入、货款回收、上交利费、存货占用额、限额费用使用、职工月人均收入及安全质量等七项指标挂钩,实行月度督察分析、季度考核预警、半年考核诫勉、考核引咎辞职的考核办法。由经营管理部、安全技术部、党群工作部等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月度综合考核。季度考核预警,半业绩考核、实行诫勉通报,由经营考核领导小组综合考核兑现,未完成考核指标的一律引咎辞职或降职降级使用,情节严重的追究责任。以上七项考核指标收入占10%、上交利润占25%、货款回收25%、存货占用额10%、限额费用占5%、安全占10%、职工收入占5%、信访稳定10%。利润和货款回收为一票否决指标,发生重伤以上人身事故及影响生产6小时以上非人身事故一票否决,收入指标完成幅度达不到60%的一票否决。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经营业绩的考核分为五个档次:卓越单位A档,系数1,分数95分及以上。优秀单位B档,系数0.8,分数90分以上。好单位C档系数0.5,分数85分及以上。基本达标单位D档,系数0.2,分数80分及以上。待改进单位E档,系数0,f分数80分以下。

(3)能力素质考评

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考核,致通至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考核兑现时由公司经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后确定兑现系数。95分(含95分)以上为榜样,即Ⅰ类单位,系数是1;90分(含90分)至95分为优秀实践者,即Ⅱ类单位,系数0.8。90分一下为待提高者,即Ⅲ类单位,系数为0.5。

2、工资总额实行总量控制

工资总额按月考核,根据当月的销售收入完成情况下达单位月度工资指标。

①月度按照销售收入完成百分比下达单位月度工资控制指标,考核保底基数为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950元∕人月

工人月度工资总额=[(人均月岗技工资+人均月各类津补贴-950元)×月收入完成比例+950元]×出勤人数

管理人员月度工资按照考核结果执行。

②继续执行工资储备金制度,调节工资水平,做到以丰补欠。③单位人员变动,经营管理部每月按照实际出勤核定月度工资指标。

3、超额奖励兑现

年终考核,货款回收、销售收入和上交利费同时完成考核指标的可予以兑现超额奖励。销售收入和上交利润平均超额比例在20%以内的,按照班子成员月度目标薪酬50%给予一次性奖励;销售收入和上交利费平均超额比例在20%以上的,经经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平衡后一次性重奖第一责任人。货款回收做出特别贡献的按照清欠办公室有关规定奖励有功人员。

4、经营目标考核有关规定

①安全生产。发生安全事故按照公司《经营考核办法》附表2《经营考核细则执行》。

②规范劳动用工。不得自行招用临时工,擅自招收1人罚款3万元。不按照公司规定擅自变动劳动组织的,每发现一次罚款2000元。

③限额使用控制费用。全年各项可控费用(另行下达)按限额规定,致通至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均不得超支使用。月度限额如有节支,可允许结转次月滚存使用,但当月不得超支,否则,一律不予审签报销。

④党务目标管理。党务、廉政建设和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出现问题或落实不到位,每次扣罚责任人200—600元。

⑤信访稳定。信访出现非正常上访事件,每次扣罚责任人200—6000元;出现三次三人以上或一次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扣罚责任人绩效年薪的10%。

⑥计划生育。出现违反计划生育超生等现象被上级部门通报的,每次扣罚责任人1000--5000元。

⑦“三个亮点” “三个亮点”工程建设达不到规定目标,每次扣罚责任人人均1000--3000元。

⑧所有承包内容、行政工作安排和其他职责分工每有一项(次)完不成,扣罚责任人人均200—1000元。

四、责任

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遵章守纪,自觉接受公司及上级有关部门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和审计;按时足额上交各种统筹基金和利费,并全面执行和完成责任书规定的各项条款;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本单位债权清收及债务偿还。

五、其它规定

1、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制度,严禁坐收坐支造成资金体外循环,严禁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严禁截留工人工资,严禁人为调整成本导致潜盈潜亏,否则,公司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劳动定员以公司人力资源部核定人数为准,超定编人员单位内部消化。经营管理部按照定编人数核定工资标准,实行增人不增资,减人不减资的考核原则。

致通至晟

内部资料 注意保密

3、按照独立法人模式运作,财务单独核算,资金封闭运行;成本及费用、管理费、税金等由会计中心核算,逐月划转。

4、三项资金(库存产成品、原材料、其他应收款)占用期末余额比期初余额要下降10%。

5、经营目标期限内,经营体制若有变动,甲方将随时调整经营目标。

6、本责任书内容与原有文件条款相抵触时,以本责任书为准。

六、本责任书一式七份,双方责任人签字后生效。未尽事宜,另行研究。

甲方(签字):

乙方第一责任人(签字):

乙方第二责任人(签字):

锻造厂厂责任人(签字):

机械制修厂责任人(签字):

标准件厂责任人(签字):

远东工贸公司责任人(签字):

通风仪表厂责任人(签字):

皮带监测站责任人(签字):

“分享责任中国行”之三峡侧记 篇3

7月20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央企组成的调研团开展的“分享责任——中国行”来到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作为中国发电量最大、影响地区最广泛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不论是其对于长江流域防洪、抗旱、航运、发电、生态环境等的影响,还是三峡工程质量本身,都成为了社会公众、媒体广泛关注的内容。考察过程中,三峡集团相关负责人对于网络上出现的针对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质疑,再一次做出了以上的介绍。

这是三峡工程首次迎来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同行的参观和分享。众人在实地参观了三峡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现场之后,纷纷建言:“这是中国的三峡,也是世界的三峡,应该以更多的方式让更多的利益相关方了解三峡、建言三峡。”

成为“全球的三峡”

“疏花水柏枝夏天处于休眠状态,不会生长,只有到冬天的时候才开始生长、开花、结果,即使在汛期浸入水中数天依然能够生存,并且具有很强的净水功能。”在三峡珍稀特有植物培育基地(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中心负责人介绍了一种枝叶稀疏的奇特灌木。在地球物种界,它与荷叶铁线蕨是三峡地区特有的两种珍稀植物,也是三峡库区蓄水后影响最大的物种,三峡苗圃研究中心将疏花水柏枝成功保育,使荷叶铁线蕨繁殖取得阶段突破,而且对珙桐、红豆杉、红花玉兰、紫楠、枫香等224种具有世界影响的三峡地区珍稀植物开展了引种驯化、养护管理、组培研究。

“目前我们已经将部分观赏植物的种植技术培训给库区移民区的农民,并且带来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这种方式很可能成为我们帮扶和带动移民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式之一。”此外,苗圃中心计划将优化疏花水柏枝在水中生长的特性,大量种植在库区水岸,净化水资源,并且与其他植物一起,发挥药用或者观赏性价值,进入寻常百姓家。

与人们常常在关于三峡工程建设的记录片中见到的沧海桑田之感不同的是,在每一寸被淹没的土地上,所有物种都在事前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和保护——比如利用低温冷藏技术保存植物种子,将物种迁栽至植物园进行保护,对物种未被淹没的种群在原产地就地保护,对物种进行人工繁殖后移栽回自然环境等等,以及针对具有洄游性的中华鲟等鱼类进行的育种培育等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库区蓄水后对于洪水、地震、地质滑坡的影响和气候环境都得到了更有效的监测,数以百万计人口的移民区的人文、经济、社会得到了更好地发展,而这些都是三峡集团可持续发展经营的重要指标。

“库区经济发展速度与同地区非移民经济发展速度要高1-2倍。”中国三峡集团总经理助理张曙光在与调研组考察结束后的座谈会中介绍道。

事实上,作为一个国家战略性工程,三峡工程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优化与能源安全、航运、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转型、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等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以航运为例,三峡工程极大地改善了三峡库区和长江中游枯水季节的航道条件,大幅提升了西南地区的水运能力,万吨级船队可从上海直达重庆,承担着长江上游地90%以上的外贸物资运输周转,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对外开放提供了物流大通道。三峡船闸是三峡枢纽的重要通航建筑物,是长江航运的咽喉要道和关键节点,自三峡船闸投运以来,三峡船闸累计运行94558闸次,通过船舶59.4万艘,通过货物64414万吨。2013年全年通过三峡船闸货物量达到历史最高的1.06亿吨,比上年增长15.40%。

与此同时,三峡工程被世界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列为世界十大可再生能源工程,作为第一个独立的项目案例,三峡工程也已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收纳入《世界水发展报告》。作为这个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的开发企业,中国三峡集团在引领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技术创新,实现与国际化接轨的同时,亦带着三峡工程的国际名片服务了更多的国家。目前中国三峡集团四分之一的营业收入来自于海外市场。

“很有可能百年之后,千年之后,三峡工程会跟都江堰一样,成为中国乃至全人类历史上一段佳话。”调研团队途中遇到的三峡人每每有这样的畅想。

成为“你我的三峡”

“让外行人了解三峡(对于三峡工程的建设与运行、长期的综合价值进行“翻译”),让更多人了解三峡工程,让更多人为三峡工程代言。”调研团代表之一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展战略部企业策划处副经理文雪莲呼吁,三峡工程是国家“计深远”的项目,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知道、有权知道并且贡献和参与其中的。

对此,中国三峡集团做出了很多努力。中国三峡集团的官方微信与网站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普通人关注、了解建言三峡工程的重要平台。中国三峡集团网站的访问量较往年大幅上升,中文版访问量580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30.46%;日均访问15924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30.81%;英文版访问量9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17.23%。此外,2013年5月30日,中国三峡集团联合湖北省宜昌市旅游局、西陵区教育局共同开展了“西陵区微爱传递工程,百名儿童走进三峡大坝”公益活动,邀请了宜昌市滨江小学和镇镜山小学近百名留守儿童参观三峡大坝旅游区坛子岭、185平台和截流纪念园三大观景点。事实上,截至2013年,中国三峡集团共组织约1000多名民技工子女参观三峡工程。

针对利益相关方沟通的管理成为了当前越来越多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重点,对于中国三峡集团这样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诞生的企业而言更甚。调研团提出一个建议是,中国三峡集团可以考虑联合上下游企业一同研究创新沟通手段,让人们了解每一度电力是如何生成、传输、分配、使用的,以及它对于环境、社会的影响;并且,考虑到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问题,理应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纳入到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中。对此,中国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何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每一个员工意识当中,如何建立更好的利益相关方渠道,如何推动三峡集团的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体系化,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三峡大学试点学院体育文化现状研究 篇4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三峡大学试点学院体育文化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就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层面, 借助体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理论与方法,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三峡大学试点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为建设科学、和谐的试点学院体育文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并为区域性学院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借鉴。

1、研究的对象、方法

1.1、研究的对象

本研究针对三峡大学试点学院学生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 其中收回564份, 有效率为94%。

(1) 研究的对象。

三峡大学电气学院体育文化现状。

(2) 调查的对象。

三峡大学电气学院在校大学生、院级教师及学院领导。

1.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的部分搜索引擎和在三峡大学图书馆对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文化现状的论文期刊查询, 从理论上对本论题进行可行性论述, 为论题的设计, 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大学生体育文化活动的现状问卷, 先在小范围发放问卷, 回收经反复修改后对三峡大学校内发放问卷600份, 男女各300份。

(3) 逻辑分析法。

对问卷中各级指标内容进行整理和逻辑分析, 结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 通过归纳和演绎推理, 得出结论。

(4) 访谈法。

就本研究有关问题对研究对象中涉及到的学院领导、院级教师进行了访问, 并针对本研究的一些问题和学生进行了座谈, 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2、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1、试点学院体育物质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院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院体育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统称。本调查从试点学院体育硬件设施以及设施的使用情况两大方面入手, 调查分析出试点学院体育物质文化的现状。

(1) 体育硬件设施状况的调查于分析。

学院体育文化的开展离不开体育场馆、器材等设施, 各种体育设施是学院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物质基础, 其状况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院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

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各个场地是够用的, 但是以上的场地调查只是距离试点学院最近的场地。大部分体育场地都是多个学院公用场地, 如果将其他学院包含进来那么这些场地数量是完全达不到国家标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篮球场地的缺乏, 导致很多学生为了打一场篮球要跑到其他学院甚至校外。除此之外很多场地的维护不当, 老化现象比较严重。

(2) 体育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试点学院体育场地、器材现状调查表》、得知, 多数学院体育场馆器材仍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的需要, 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严重影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阻碍了学院体育文化的整体发展。在学院体育宣传方面, 学校体育传媒, 不仅可以推广、传播体育知识, 创造浓郁的体育氛围, 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关注程度, 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从《试点学院体育宣传调查表》可看出试点学院的体育宣传设施偏少, 宣传的方式单一、力度弱, 因此宣传的内容、效果欠佳。

2.2、试点学院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院体育精神文化是指学院内全体师生员工在体育精神层面上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本调查从试点学院体育观念以及体育风尚两方面着手调查分析出试点学院体育精神文化的现状。

(1) 体育观念的现状与分析。

体育观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在健身、娱乐、审美以及在心理素质、智力培养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价值的认识态度。良好的体育观念对人们采取怎样的体育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通过回收《试点学院体育观念现状调查表》, 从体育活动是否有助于丰富业余生活、是否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是否有助于个性培养、是否能宣泄不良情绪、是否能增强自信心、是否能体验快乐六个方面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的健身, 改善心情的功能持肯定态度, 分别达到65%和53.7%在体育对情感的调节功能及对智力、个性的影响作用上, 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有真正的认识到。

(2) 体育风尚的现状与分析。

体育风尚在此是指由在学院的发展过程中广大师生传承下来的具有普遍自觉的体育行为、习惯。良好的体育风尚, 是学院体育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有助于师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陶冶其情操, 优化其心态, 从整体上推动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从《试点学院体育风尚现状调查表》分析, 半数以上的学生还不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 缺乏体育锻炼的自发性。经常观看体育节目和经常阅读体育报刊的学生分别为62%和28%, 这种状况可能与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及相关图书资料的相对缺乏有关。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上, 绝大多数学生是自己自由活动, 学生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分别仅占15.8%和5.8%, 表明平时学院中的体育活动只是学生自己散漫的进行, 体育活动组织的相关团体及部门还没有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院中还没有形成较为普遍性、稳定的体育行为风尚。

2.3、试点学院体育制度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学院各种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对应的规章制度, 健全规范的体育管理机制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人力、财力和物力的作用, 为学院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开展的合理的制度保证, 从而推动学院体育文化的发展。

从《体育传统调查表》可以看出学院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大部分是运动会, 只有一般学生对与其他学院开展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了解。这表明学院的传统体育活动过于单一, 没有与其他学院活动结合起来。

《体育制度调查表》的调查项目分别是运动生理知识、运动心理知识、运动技术知识等几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技术知识 (68.4%) 的需求远远大于生理及心理, 表明教师在体育实践课中的领导性意义。

从实践可知, 学院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比较显著, 教师的个性品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起着示范作用, 一半的学生能够把老师当作朋友表明试点学院的体育教师自身素质比较高, 能够很好的与学生相互沟通。但从实践可知, 体育教师能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的只占28.2%, 这反映出体育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 在体育课堂之外与学生一起活动的时间不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效果。

2.4、试点学院课外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主要针对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时间以及次数调查分析出试点学院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

(1)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方式调查表》显示试点学院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方式都是和同学一起 (64.6%) , 表明学生自我锻炼意识不够强烈。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对自身健康意识要求不够高。

(2)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状况。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表》显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男生每次活动时间以60-90min居多, 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男生有87.3%能维持在30-120min。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女生每次活动时间以30-60min居多, 其中有77.6%的女生能维持在30-120min, 但是总体上还有5.5%的学生锻炼的时间在30min一下或者不确定。

(3)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状况。

《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状况表》显示, 试点学院学生每周平均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从总体上来看并不怎么太理想, 无论男女半数以上的学生每周只参加一次体育活动, 同时还有少不分同学根本不参加体育活动, 这反映试点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状况并不理想。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物质层面上, 各种体育硬件设施相对缺乏难以有效的发挥其载体作用;

(2) 精神层面上, 各学院师生对体育的认识及体育观念尚需加强;

(3) 制度层面上, 适用于学校本身的各种细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有待规范化;

(4) 存在相当一部分以通过考试为动机的在校学生, 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待提高。

3.2、建议

(1) 学院体育文化的建设的基础保障在于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院体育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 尤其需要学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以便在资金投入上及宏观指导思想上给予保障。

(2) 以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 营造文明和谐的体育文化。

学院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需要持之以恒, 在建设学院体育文化的各种途径中坚持贯彻体育的各种道德精神, 使其逐渐融入到学生的身心, 培养其正确的体育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等, 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集体、纪律观念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塑造学生的人格, 使学院体育文化真正体现出育人的作用。

(3) 完善细分化、明确化的体育管理规章制度。

学院体育文化的形成因素之中就包括制度文化, 因此, 规章制度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学院相关部门应多组织学生参与多样性的趣味运动会, 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应更多的注重技术的引导, 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与魅力。

(4) 利用学校的高水平运动队加强各学院之间体育活动的交流, 以从整体上丰富试点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 (室内五人制足球) 。

室内五人制足球是本校体育文化展现的窗口, 它所展现出的体育中的健与美对学生的吸引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与其他学院之间课外体育活动的交流, 展现了本学院体育道德、精神风貌, 活跃了各个学院的课外体育活动气氛, 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之中。

摘要:本文对三峡大学电气学院体育文化的四个层面——试点学院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与分析, 针对三峡大学电气学院体育文化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并且结合三峡大学特殊背景及特征, 探讨和提出构建三峡大学电气学院体育文化的设想及对策。

关键词:三峡大学,试点学院,体育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林.安徽省高校学院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2015.

[2]许迎红.大连大学学院体育文化现状分析[J].文化·视野, 2012, 20 (3) .

[3]马洪全.大学城体育精神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3 (4) .

[4]潘丽萍.大学学院体育文化特征体验及现状研究——以杭州地区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 2014, 36 (5) .

[5]尹干闽.福建省福州大学城高校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2010, (1) .

三峡考古文化心得 篇5

李阳

学号:20100513598 学院:化学学院

三峡位于北纬28°00′至32°12′,东经106°54′之间,总面积达到了

5.67万平方公里,三峡游高三峻岭,有低山峡谷,地势形态各异,其中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9%,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27%,平原、坪坝、盆地占总面积的4%。其中高山海拔在500米到1500米之间。多样的地势条件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总量多达60多种。

三峡三峡,顾名思义是由三个峡谷组成,由西至东分别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峡谷长约90公里,宽谷月长103公里。三峡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的气候孕育了多种多样的生命,其中兽类就有80多种,爬行类有27种,鸟类更是多达300多种。三峡地区,总人口有1780.22万人,人口密度250人每平方公里,但耕地只有153万公顷,人均耕地只有0.09公顷。三峡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玉米、红苕、小麦、蚕豆。目前三峡地区的主要概括就是工业十分的落后,资源量很大,但是开发难度也大。

三峡考古文化,刚说了三峡,现在来说说考古文化。学习了此门课程,我了解到考古的定义,考古就是人们为了认识人类发生、发展有目的的进行科学发现。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祥瑞志》记载:“建元元年(公园479年)十月,涪陵郡娫民田健所住岩间„„或古钟一枚,又有一器名淳于,娫人以为为神物奉视之。”这大概就是三峡考古最早的记载了吧。上世纪20、30年代,美国学者格尔阶·纳尔逊和美国传教士埃德加发现了巫峡大溪、跳石、碑石等,以及一些植物标本。这大概就是近代三峡考古文化的开端,1959年至1975年间发现了巫峡大溪遗址;1972年、1980年、1983年发现了涪陵小田溪巴人墓群;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宜昌中堡岛、杨家湾、柳林溪等遗址。至今发现的地下文物埋藏总量面积多达3000余万平方公里。这不得不说是华夏文明的重大闪光点。

综合各个阶段考古发现的资料概况,目前发现的巫山猿人出现在距今200

多万年前,比国外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还要早上许多。为亚洲才是人类发源地的学说取得了铁定证据。

三峡,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说到巴渝文化,就不得不说巴文化了,巴文化

是我们巴渝文化的发源,从200多万年前的“巫山猿人”到“长阳人”,再到新石器时代及进入阶级社会后,不同时代都发现了不同的文化遗存和遗物。在这些文化遗存、遗物中,有不少内容与巴文化有关(或者说带有巴文化因素)。所以说巴文化是非常久远的一种文化。而且从已有的考古资料获悉,三峡地区出土了不少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动物化石和人骨、牙齿等标本,我们不敢妄加断定它就是巴文化的始祖或源头,或与巴文化有直接关系,但它说明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或早期人科)在三峡活动则是无疑的。从发掘物来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石器,另一种是陶器。其中石器有石片、石锛、石凿、石斧、石镟等,常见的石片可能用于宰、割、剥皮或刮鱼鳞等,陶器陶器以夹砂灰褐陶为主,器形主要有圜底器、灯座形器、尖底器、三足器等,如:圜底釜、平底罐、鼓肩罐、圈足豆、细长柄豆、花边口沿口器、尖底杯、三足规鬲、三足禾皿、鸟首形器把、大口尊、器盖、器座等。这些遗物的发掘地主要在川东的涪陵小田溪、陈家坝子,忠县洽甘井沟,巫山大昌坝、双堰塘、江东嘴、云阳李家坝等;鄂西有秭归鲢鱼山、朝天嘴、杨泗庙、宜昌路家河、中堡岛、三斗坪、前坪、白庙子、下岸溪、葛洲坝、江南的望洲坪、宜都的红花套、毛溪套、向家沱、石板巷子、长阳的香炉石等。而且据研究表明在夏商时期巴文化遗存遗物的这些特点与前面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特点有不少相

似之处是不言而喻的。有更多的证据表明夏商时代的巴人文化遗存是由该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化遗存直接发展而来的。这不得不说是考古史的重大发现。

目前三峡文化遗址正面临迁移的局面,长江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这些丰

富的文物古迹资源将被淹没或受到严重影响。及时保护抢救好这些地面文物,系统发掘地下文物,搞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惠及子孙,造福人类的事业,是国家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是三峡工程建设本身的要求和人们的共同心愿,也是衡量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成败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三峡工程库区各地地面文物保护工作正在按规划有计划地实施。三峡库区地面文物保护工作顺利开展,文物保护项目的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都已基本到位,建筑物落架拆除工作进展顺利,工程施工顺利开展,项目复建把关严格,质量较好,能够按计划完成地面文物保护工作任务。其中重庆市云阳县张飞庙,忠县“汉代双阙”,奉节县瞿塘峡壁石刻、清静庵、永安宫,湖北省巴东县清风亭,秭归县青滩民居、江渎庙、屈子桥、水府庙等一批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己经完工,保护工程质量良好,并投入旅游、文物保护开发等使用,发挥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文石刻,忠县石宝寨,巫山县大昌古镇古民居,湖北省秭归县屈原祠等一批重点地面文物保护项目工程施工正在按计划进行,工程进度正常,项目保护施工质量良好,能够按期完成有关地面文物保护工作任务。保护抢救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而建立三峡文明工程形象及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极为深远的意义。同时,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在历史研究、艺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价值。因此,我们要按照依法、科学的原则,采取得力措施,进一步做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文物古迹保护工作。

由此看来,国家对三峡文化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一个极其高的水平。不得不

说,三峡文化,是华夏文化的重中之重,是西南地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文化,我们不仅要保护三峡文化,更要将三峡文化发展下去。

学习了本门三峡考古文化的课程,不仅是我的知识增加,而且了解到三峡

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 篇6

关键词: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传统文化

旅游工艺品的设计, 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设计。在传统旅游工艺品中占很大比例的手工艺产品, 往往是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比较接近, 又暗含人文价值, 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成功的旅游工艺品的系统开发设计, 既能带动旅游区经济的发展, 又能起到很好的宣传旅游区文化的作用。

宜昌三峡风景秀丽,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然而宜昌三峡在旅游工艺品开发上还远远落后于其他旅游相关产业水平。宜昌三峡的旅游工艺品设计如何找准自己的方位, 如何在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去体现旅游工艺品设计的文化内涵, 是目前许多旅游工艺品设计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旅游业的兴盛, 必定扩大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市场。这是宜昌三峡的民族旅游工艺品发展的一次机会, 但是面对外省市企业对这种机会的竞争, 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感受更多的是挑战。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只能依靠自己独特的文化再次崛起。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应全面增加其文化含量, 赋予其自然的、历史的、民俗的文化内涵, 创造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新的文化灵魂, 形成独特的宜昌三峡旅游文化体系, 使宜昌三峡旅游成为购买宜昌三峡文化、消费宜昌三峡文化、享受宜昌三峡文化的过程。

一、旅游工艺品凸显文化资源特色的必要性

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不仅要考虑到物质资源特色, 还应考虑到文化资源特色。旅游工艺品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文化艺术、工艺技巧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产物。为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 需要对本地文化艺术进行挖掘, 以生产具有艺术性、地方性、纪念性的旅游工艺品, 这有利于本地文化艺术的复兴与弘扬, 也有利于国际文化交流, 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地位。首先, 旅游工艺品的开发要充分地使用山、水、土、树、竹、石、草、虫等丰富的物质资源;其次, 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典故、名胜遗迹、民间风俗、故事传说等文化资源。

旅游工艺品若想充分吸引消费者, 在设计时凸显特定地区的独特文化内涵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 旅游工艺品设计, 一定意义上也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 要在符合科学技术规律的基础上, 发挥旅游工艺品的物质功能和形式的审美表现力。旅游工艺品的设计审美创造要遵循发展原则, 以适应人们趣味追求的变化和新鲜感的要求。对游客而言, 文化差异就是吸引力, 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前景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 游客们都喜欢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工艺品, 它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进一步而言, 要使各类旅游工艺品成为真正有效的消费选择对象, 文化的介入是必然的。在旅游工艺品开发、管理和经营过程中, 没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就谈不上竞争力。

因此, 在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中, 要把宜昌三峡文化与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有机结合起来, 赋予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更多的文化含量, 塑造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活的灵魂, 使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更具有灵气, 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的市场竞争力, 尽快改变宜昌三峡旅游形象, 加快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赋予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文化内涵, 提高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档次

宜昌三峡的历史文化是十分深厚的, 一般游人难以在有限时间内了解。这方面的资源开发已有成果, 但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还应当分门别类, 对诸如古今名人、诗词楹联、自然风光、民俗民情、故事传说等进一步发掘整理, 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层次。

1、深入研究宜昌三峡自然生态文化, 赋予宜昌三峡旅游为生态科学知识文化之旅

我们要把宜昌三峡自然生态科学知识挖掘出来, 赋予在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之中, 对宜昌三峡自然生长的一草一木的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都要做精深研究, 以此去解释好宜昌三峡各种自然生态现象, 把自然生态文化内涵有机地融入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之中, 研究宜昌三峡著名景点文化。

宜昌三峡民间造物思想注重“天时”、“地气”等自然规律, 主张尊重和适应自然因素的态度, 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共生共荣的境界。“天有时, 地有气, 材有美, 工有巧。合此四者, 然后可以为良”, 这是中国形而上的文化精神之“道”对形而下之“器”的规约, 亦是宜昌三峡传统造物思想之精华的扼要表述。

“天时、地气、材美”共同构成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宜昌三峡古人素来讲究应天之时运, 承地之气养, 主张人与自然的沟通融合。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对造物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将顺应天时与地气作为造物原则的重要内容, 便是受宜昌三峡民族文化精神深刻影响的造物观念。

2、充分挖掘宜昌三峡民俗文化, 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工艺品

宜昌三峡民俗文化是宜昌三峡特色文化。在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开发中, 如何利用好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 打造宜昌三峡旅游形象, 是我们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的主打方向。我们在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设计上要着重突出民俗特色, 塑造宜昌三峡旅游独有的个性和鲜明特色。

作为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形态,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 宜昌三峡文化的发展延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具有原质特色的文化意涵为今天的艺术设计积累了丰厚的资源, 这座丰裕的宝藏, 向我们展现出一个深广的文化延展空间。具有吉庆性、寓意性、完整性、装饰性的宜昌三峡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世代相传的文化行为方式, 在生成与结构、稳定性与变异性、传承性与创造性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均有不容被忽视的风格特征,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解决方案理所当然要从宜昌三峡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中去找寻。宜昌三峡传统民间美术中蕴积着大量的民俗意涵, 可以说是民俗人文景观的一个形象世界。具有浓烈民族性的民间美术焕发出的独具风采的人文情怀。

宜昌三峡地区传统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长期沉淀, 具有非常独特的工艺、式样及款式, 地域产品应该具有较高的差别化。再加上宜昌三峡文化的神秘性和原始性, 宜昌三峡的民族传统工艺品更应该具有独特性。

3、不同的地域, 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民间工艺, 旅游工艺品的开发, 就是要“求异”

苏杭有绣品, 贵州有蜡染, 景德镇有陶瓷、潍坊有风筝等。如果宜昌三峡以三峡民俗为题材进行构思的旅游工艺品就应具有宜昌三峡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都能给旅游者一种积极购买的暗示。如工艺品上印上当地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人物和民间传统的题材, 用当地独特的材料制作, 并发动当地居民或民间艺人, 加强旅游者与他们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这些会使旅游者切身感受到当地民风的淳朴和文化的纯粹, 从而产生了“要带走点什么”的想法。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山水风光的自然资源, 设计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在宜昌三峡旅游开发中, 还要把宜昌三峡民俗文化与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有机整合起来, 让更多的人了解宜昌三峡民俗文化, 使产业间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如围绕宜昌三峡民俗特色, 重点开发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的玉雕、石雕、瓷器、泥塑、刺绣、玩具、木器、根雕等纪念品和工艺品系列等等。

4、适度开发宜昌三峡神话文化、历史遗迹文化、历史传说文化, 赋予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广泛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几千年来形成的宜昌三峡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 积淀丰厚, 内涵多彩, 颇具特色,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有茶文化、巴文化、楚文化、高峡平湖旅游文化、昭君文化与三峡旅游的融合等。还有三峡大坝、三峡水文化和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陆宋文化、楚辞文化等。

宜昌三峡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 人们崇尚的是平和、重德、重传统、重主体的生活方式, 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度有时远高于对外来文化的认同。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必将不断被发掘, 与自然的和谐、对人性的尊重、对物品文化内涵的追求等传统造物精神必将会通过现代工艺品设计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

宜昌三峡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民间文化, 决定旅游工艺品开发必须体现“民族”特色。宜昌是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久远的历史渊源。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和工艺亟待挖掘和光大。目前市场上的竹木工艺品系列、手编艺术等民族民间工艺品已初步有了市场, 如果能有组织地扩大生产规模, 提高艺术水平, 将会使之在内容及表现形式上更具民族特色。

要走出一条“民族个性”的道路, 就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 还需要向传统工艺学习, 并进行具有创造性的转化, 使民族设计元素用在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设计中既具有“民族个性”又有“时代性”, 这样, 我们旅游工艺品设计才能真正走“国际化”。旅游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它所蕴含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 是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特色、生活习俗、地理资源的沉淀。旅游工艺品像是活的民族历史, 它的衰退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 更多的是文化上的遗憾。因此将宜昌三峡传统工艺文明融入现代工艺品设计, 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工艺品设计文化以推动和延续宜昌三峡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三、结束语

宜昌三峡旅游的特色, 一是山水, 二是民族, 三是文化, 因此宜昌三峡旅游工艺品必须能够体现这几个方面的特色, 才可能真正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宜昌三峡地域特殊, 历史悠久, 三峡文化享誉世界。

总之, 进一步深入设计开发旅游工艺品很有必要, 如何将其做大、做强、做精、做规范是现在的主要问题。相信经过各行业共同努力, 在不久的将来, 具有文化特征、时代特征、艺术特征、纪念特征和实用特征的优秀旅游工艺品将呈现在游客面前。

参考文献

[1]旅游小工艺品制作——农副产品特色加工丛书[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2]张敏、方百寿:旅游工艺品商品化与真实性探讨[J].民俗研究, 2006 (2) .

[3]胡飞:论中国古代造物的设计文化观念[J].艺术百家, 2007 (4) .

[4]潜铁宇、孟永刚:论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的和谐观对当代产品设计的启示[J].包装工程, 2005, 26 (5) .

[5]张夫也、孙建君:传统工艺之旅[M].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1.

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 篇7

关键词:地方文化,人文素质教育,三峡文化

人文素质是个人外在的人文知识和内在的人文精神的统一体, 它既包括个人在文、史、哲等方面的知识积累, 也包括个人的心理和意识、观念、等内在修养。当前, 我国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分科教育导致理工类专业的人文教育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应试的课程模式又使得人文课程本身存在着重书本、轻实践等缺陷, 这些都是造成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的原因。针对我国高校人文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不少指导性意见。1998年,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 提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 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 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优化知识结构, 丰富社会实践, 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强调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各高校也采取了开设多种人文类选修课、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实施人文素质教育,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蕴涵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地方文化在课程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 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利用地方文化来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很多优点: 资源易得易用; 容易开展实践活动, 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有说服力; 学生对本地的地方文化比较熟悉、有亲近感, 易于接受; 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又能推动区域文化建设和旅游开发等。以位于宜昌的三峡大学为例, 宜昌及周边地区保留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理想场所。

一、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地方文化

三峡大学是湖北省属高校, 生源多为本省的考生, 把地方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乡土情结, 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培养他们的自豪感。让地方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可操作的做法有两种: 一是在各种基础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教学内容; 另一种是增开地方文化相关的专业与公共选修课。以第一种为例, 教师可以在《大学语文》《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中引入地方文化内容, 重点讲解与三峡文化相关的部分。比如, 在讲授《大学语文》课时, 授课老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三峡地区一些著名作家及作品进行讲解、介绍。在讲授《古代文学》课时, 可以向学生简要而系统地介绍三峡地区的重要文学家及三峡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使学生对三峡文学的发展有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 在《当代文学》的教学中, 可以着重介绍如舒婷的《神女峰》、谢克强的《三峡交响曲》等三峡地区文学作品的成就, 还可以邀请宜昌当代作家走进课堂, 与学生互动, 介绍自己的创作经验。地方文化的内容虽然相对琐碎, 但只要教师加以整理挖掘, 形成有条理的教学内容, 再配以课件和图片等教学手段, 学生便可以很容易地在真实可感、亲切自然的氛围之中接受和消化知识。这是由本土文化给人的天然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决定的。

在地方文化课程建设方面, 则可以进一步增开地方文化相关的专业与公共选修课。目前, 三峡大学已开设有《三峡文化》等地方文化相关课程, 但课程总类还不够丰富, 可选择余地较小。还可以再开设如《三峡历史文化名人》《三峡风景名胜》等公共选修课及《三峡文学史》《屈原研究》《昭君研究》《三峡地区当代作家研究》等专业选修课程。有了丰富的课程选择, 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必然得到加强, 更多的教师开设地方文化相关的课程, 也必然会优化地方文化的教学内容, 加强地方文化的研究。

二、在课外实践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

当前, 我国高校人文学科类的课程普遍强调理论教学, 而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在人文科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恰当地融入地方文化的内容,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他们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以《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为例, 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以课堂讲解为主, 多为文学规律的归纳, 文学现象的分析, 文学作品的鉴赏, 文学手法的总结, 较少引导学生感悟、感受作品的生活性, 教学中比较欠缺现场感。宜昌地区拥有西陵峡、三游洞、黄陵庙等众多的文化古迹, 我们可以以这些文化景点为实践教学的场所, 带领学生重回文学作品的创作现场, 重构作家创作作品的场景, 唤起学生的共鸣, 将课本中的知识投射到现实当中去。晋宜都郡守袁山松登孤山 ( 今磨基山) , 撰有描写孤山山水的美文《宜都记》。我们在讲解魏晋山水散文的时候便可以带学生登上磨基山, 观赏文中所描写的山水景致; 白居易、苏洵、苏轼、苏辙都在三游洞留下了优秀的诗歌作品, 我们在学习这些作家的诗歌的时候, 便可以到三游洞的摩崖石刻中寻找、辨认这些诗人的作品; 陆游的《入蜀记》中曾对下牢溪的风光有过精彩的描绘, 我们学习《入蜀记》的时候, 便可以来到下牢溪的现场, 将文中的描写与现实景致一一对应进行讲解。带领学生到文学古迹参观, 可以拉近时空距离, 让学生对以往仅仅存留于故纸堆的概念性知识有更深刻的亲身感受, 可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此外,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渗透地方文化, 还可以在相关课程的考核中布置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让他们通过采风和田野调查的方式, 搜集地方文学资料、考察地方民俗渊源, 撰写有关地方旅游开发的调查报告等, 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方文化精髓, 由课堂的单一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动手的研究性学习, 实现教学相长。以三峡大学为例, 可以特别注意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与推动宜昌的文化旅游事业相结合。元人刘仁本在《东湖唱酬集序》中曾说: “山水林泉之胜, 必有待夫骚人墨客之品题赋咏而后显闻。”这段话深刻阐明了文化因素对彰显旅游景观的重要作用。安徽省宣城市境内的敬亭山, 不过是黄山的一个支脉, 最高峰也不过317米, 这样的山在中国不知有多少, 原不足为奇。就因为曾任宣城太守的南朝大诗人谢朓的一首《游敬亭山》诗, 一举成名。谢朓的诗又直接影响了李白, 李白先后七次登临此山, 留下了不少诗歌。有了谢李的题咏, 敬亭山名声鹊起, 来此登临题咏的历代诗人络绎不绝, 敬亭山由此成为“江南诗山”, 慕名而来者不计其数。再如, 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 它们的天下闻名, 离不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崔颢和李白的题诗、王勃的《滕王阁序》等名篇的造就。而宜昌的景点虽多, 但在挖掘和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上却做的不太充分。我们应当利用大学特有的文化优势, 通过与当地景区的合作, 形成实习基地, 让学生深入景区, 将所学文化知识与景区实际相结合, 提出可行的文化开发方案。这样既能提升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 又能为地方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和拓展做出贡献。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调地方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指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能够潜移默化地施加给学生以积极影响, 通过感染、熏陶, 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地方文化因其天然的地域亲近感, 在丰富校园活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峡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十分注意强调三峡文化的因素, 如校园内的建筑、桥梁的命名普遍带有楚文化的色彩; 也有如三峡剧社这样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 三峡文化在校园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彰显。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展更为多样的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 如三峡诗词的朗诵大赛、三峡文化戏剧的创作表演、三峡古典诗词的记忆大赛、三峡主题的微电影大赛等。同时, 还应开设专门的三峡文化主题知识讲座, 在校园内组织地方文化教育的宣传活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激发学生的乡土之情, 提高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兴趣。

综上, 地方文化是各地高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 值得大力发掘的丰富宝藏。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 在课程建设、课外实践与校园文化建设中, 导入地方文化因素, 能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拓与创新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各地方高校应该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 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 篇8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竹琴,文化产业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以川东竹琴为代表的三峡库区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三峡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发展, 最终留下来的能体现三峡库区地域文化鲜明特点的文化瑰宝。非遗文化作为一种活态文化, 深刻地受到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库区人民曾经拥有的共同生活习俗的社会环境和原有的文化生态, 很大程度上动摇了非遗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 如果再不及时对三峡库区的非遗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抢救与保护, 则这部分地域文化瑰宝必将走向消亡。

国内对川东竹琴的研究中, 部分学者对川东竹琴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进行了考证, 但并没有就川东竹琴的传承发展提出具体的意见。总体而言, 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概念上, 或者部分上升到如何抢救与保护上, 而关于其文化经济产业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的文章为数很少, 各地对于开发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还不够重视。

1.2 文化产业

1.2.1 文化产业概念

文化产业一词蜕变于文化工业, 最早是法兰克福学派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的。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文化工业”就是将工业的大量标准化生产流程渗透进文化生产当中, 将其赋予了批判和否定的意义。

如今, 文化已成为现代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发展主题项目。1997年, 英国的文化传媒体育部门建立“创业产业项目”, 藉此概念超越文化工业带有的批判性与仅对高雅文化的拥戴。现在通常所定义的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产业群。

1.2.2 文化产业特征

(1) 产品的精神性。

文化产业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其产品的精神性, 是人类的精神构成了产品的基本内核。尽管文化产业也有一定的物质形态, 但物质形式只是一定精神文化内容的载体, 精神的内容才是文化产品的本质。因此精神内容的生产始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源头。

(2) 消费的娱乐性。

在消费的形式上, 文化产业提供的价值主要是娱乐功能, 这也是人们消费文化产品的主要和直接原因。对一般大众的文化消费而言, 娱乐价值是文化产品价值的基础, 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文化产品的其他价值都是以娱乐价值为基础并通过娱乐价值起作用的。

(3) 产业的依附性。

产业的依附性, 是指相对于其他产业而言, 文化产业对物质生产力水平和政策、制度环境有更大的依赖性和附属性。首先, 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 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其次, 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政策制度环境, 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精神性和意识形态功能, 其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普遍意识形态状况及政治环境发生直接的联系。

2 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我国当代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是以非遗文化为核心和基础, 而这种将文化限定在非遗文化范围内的产业发展研究是必要的, 也具有可行性。

2.1 非遗文化的产业发展是时代的选择

工业化和现代化在促生文化产业的同时也造成了非遗文化的破坏。如果只是单纯地被动保护, 一方面很难阻挡非遗文化在强势文化冲击下的式微势头;另一方面, 投入大, 产出少, 为数众多的非遗文化保护全靠政府投入将难以为继。因此, 那些经济潜在价值较好, 市场化可能性较高的一些非遗文化项目, 应当自我图强, 走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我国自党的“十八大”以来, 一直强调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 使文化产业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所以非遗文化的参与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择。

2.2 非遗文化的产业发展是保持非遗文化活力的有效途径

非遗文化要健康而有力的发展, 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而面对数量众多的非遗文化, 政府的投入显得杯水车薪, 而又常常顾此失彼。而非遗文化的产业发展道路给非遗文化提供了市场和资金, 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 产生了巨大的利润, 为非遗文化自身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应有的润滑作用。不可否认, 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而言, 现代产业化运作不见得是最好的选择, 但产业化一定是保持非遗文化活力的一个有效的重要途径。

2.3 非遗文化的产业发展能更有效地传播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化运作与事业运作相比, 文化传播的优势十分明显。产业运作容易突破事业运作的时空限制, 传播地域更广, 速度更快。通过产业运作, 文化产品或者当场为消费者消费, 或者依附在物质载体上, 通过各种商业渠道, 迅速流转到消费者手中, 其文化传播扩散效应十分明显。

2.4 非遗文化的产业发展能更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对文化消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追求品味、时尚的新消费群体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文化消费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化可以集精湛的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之长, 提供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产品。

3 川东竹琴的文化价值

3.1 历史价值

川东竹琴是三峡地区在历史上长期发展, 最终留下来的能体现三峡库区地域文化鲜明特点的文化瑰宝, 独具韵味。川东竹琴的唱词多取材于历史与生活, 记录着三峡库区历史变迁, 是三峡人民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具有保存历史记忆、传承历史智慧等积极功能。

3.2 艺术价值

川东竹琴的艺术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其表演艺术方面。川东竹琴表演时讲究“一打二讲三唱”, 强调气息是演唱的原动力, 强调表演时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气场。川东竹琴也凭借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享有“气绝大观”“四川奇葩”等美誉, 备受业内人士的推崇。

3.3 人文价值

川东竹琴是承载了三峡文化传衍地区的历史、自然环境、家庭结构、言语模式、社区结构、政治经济体制、宗教及艺术的具体文化事项。依据人类学的观点, 文化的功能不是单一的, 而是具有丰富的层次性, 它在个人、社区、族群、国家、全人类各个层次上都发挥着功能。这些功能虽有重叠, 却各不相同, 各层次间既具关联性, 又具有阶梯差异性。因此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 川东竹琴具有维护族群认同、丰富文化多样性等功能, 极具人文价值。

4 川东竹琴发展面临的困境

4.1 生存空间变小

市场经济的生存环境要求制定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运作机制, 以川东竹琴为代表的传统戏曲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而逐渐走向没落。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的消闲方式逐渐发生改变, 消解了原本可以被川东竹琴等传统曲艺占领的市场及原有观众群, 使其失去了其生存之根和立足之本。此外, 随着生态环境破的坏, 川东竹琴制作所需的竹子近乎绝迹。原料的缺失也导致川东竹琴自己的生存空间变小, 在建国后的一段时间迅速没落, 几近消亡。

4.2 人才匮乏

川东竹琴传承至今, 是历代川东竹琴艺人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的结果。川东竹琴要得到传承和发展, 人才是关键。但是, 目前川东竹琴的人才情况却不容乐观, 人才匮乏是川东竹琴面临的一大窘境。另外, 川东竹琴表演艺术在具有极大艺术价值的同时同样有着较大的学习难度, 川东竹琴多变的指法和丰富的唱腔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以川东竹琴为代表传统表演艺术的市场需求量小, 经济效益低, 致使更多的年轻人甚至部分传统艺人纷纷投身于新型舞台表演之中, 有志于投身川东竹琴传统艺术表演的人越来越少, 继承人选基数小。

4.3 不完善的表演体系

缺失完善的配乐体系和舞台表演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川东竹琴的舞台表现力, 制约了川东竹琴的发展。

川东竹琴发展至今, 依旧没能形成一个完整、约定俗成的表演体系, 表演带有较浓色彩的自发性与草根性。川东竹琴与京剧相比, 艺术价值不亚于京剧, 川东竹琴并没有规定的伴奏乐器, 而京剧却早已形成以京胡、京二胡、月琴为主的伴奏乐器体系。另外, 传统的川东竹琴多在茶楼等群众集中的地方表演, 一般不在大型正规剧场演出。如今川东竹琴传统表演场所逐渐流失, 以致川东竹琴在建国后的较长时间里都缺少专业演出。即便有川东竹琴的演出, 也多带有自发性和草根性, 舞台表演体系并没统一。

5 川东竹琴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 是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业态。要实现川东竹琴表演艺术的文化产业化, 就应当形成以政府为推力、以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品牌为抓手的融合性产业链,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5.1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文化行政管理是政府文化行政系统对社会文化事务的组织与管理, 包括政府自身文化行政系统的管理和文化行政组织对文化产业行使职能管理两个方面。政府对文化产业管理是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在要求, 是国家意识形态完整独立的需要, 是促进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合理进行产业化转化, 就应当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在万州的“全区体制”下, 川东竹琴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其中《赞三峡》等表演参展获广泛好评, 并参与万州区城市形象的宣传录制。

5.2 制作文化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忽视对技能、技艺中所蕴含着的民族文化价值、思维方式与文化意识等信息的传承, 而文化产品将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川东竹琴形制单一简单, 缺乏美感, 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川东竹琴的发展可将普通的川东竹琴表演艺术品改造成一种文化产品, 进行川东竹琴产品的销售使川东竹琴走出川渝, 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潘光正等竹琴传人探索发现PC塑料管制作出的竹琴音色稳定洪亮, 穿透力强, 成本相对低廉, 根据不同材质的PC管可以制作出高音、中音和低音竹琴, 解决了川东竹琴原料寻找困难的难题, 使川东竹琴能实现大批量制作, 为竹琴的市场化销售和运营创造了条件。同时, 川东竹琴的主体部分为琴筒, 琴筒为空心圆柱体, 同笛、箫一样属于管制乐器。川东竹琴相比于笛和箫, 其拥有更长、更粗的琴身, 可再创造和美化的空间大。而且经试验, 相较于笛、箫这类吹奏乐器, 作为弹击乐器的川东竹琴即使对琴身进行一定的雕花和镂空, 对音色也少有影响。因而川东竹琴进行形制美观, 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极具可行性。

5.3 开拓演出市场

随着科技发展, 投入单位劳动力的物质产出己然得到很大的提升。通过复制技术, 表演团队仅仅一次的演出, 就能够大批量制作成音像制品, 甚至制成电子格式在互联网上大范围传播。不少有天赋的川东竹琴艺人放弃川东竹琴表演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川东竹琴如今不景气, 市场化程度低, 经济收益小才选择的放弃。川东竹琴配乐体系的不成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川东竹琴的发展。川东竹琴艺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发现, 弹拨乐器是最适合与川东竹琴进行合奏的, 其中以琵琶、大阮、中阮、月琴为主体进行配乐, 效果最好。完善川东竹琴的表演体系有利于川东竹琴表演艺术的市场化运营与推广。如果能加强川东竹琴表演的市场化程度, 解决川东竹琴表演艺术者的收益问题, 就更容易吸引更多有天赋的表演艺术家加入,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5.4 塑造文化品牌

精神经济时代, 文化产品内涵与普通物质产品有着本质的不同, 品牌成为产品的核心要素之一。精神产品的价值主要取决于产品中的精神内容, 以及消费者对精神消费过程中的心理体验。对于文化产品, 品牌是一种文化的再现和体验过程。品牌效益对于表演艺术团体更是尤为重要, 具有品牌效应的表演艺术作品从一开始就成功了一大半。川东竹琴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营造自己的品牌, 确定自身的品牌定位, 并通过品牌要素的整合导入品牌形象, 发挥品牌效应做行之有效的营销。资本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因素, 是文化与市场对接的关键。因此川东竹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转化就应当学会在资本市场游泳, 在产业市场淘金。

6 结语

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 篇9

一、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意义

1、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可以完善和整合文化资源

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将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各种形式、各类载体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共享。多媒体数据库(Database)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其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化,资源内容更加全面化,资源分类更加标准化,资源共享更加便捷化。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管理,大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由于通过数据库科学的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多个用户各自建立相同的文件资料,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

2、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可以促进文化资源共享

数据共享就是让在各个地方使用不同终端的用户能够读取统一的规范化数据并进行各种应用和分析,使文化资源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实现各级检索,以不同权限级别的浏览。实现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共享,可以使更多的人更充分、自由地使用已有数据资源,减少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等重复劳动和相应费用,从而把精力重点放在传承、传播、创新上来。要建立相应的民族文化数据使用管理办法,制定出相应的数据版权、产权保护制度,各部门间签订数据使用协议,这样才能打破部门、地区间的信息保护,做到真正的信息共享。

3、数据库建设可给三峡库区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三峡库区民族文化保护、社区文化建设的各种规划及政策,以及各类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制定,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系统的文化资源数据分析,才能更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民族文化数据库可以提供不同地域、各种类型文化的趋势分析、分布分析、濒危分析等。数据库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起来,使之建立起逻辑连接,并对它们进行采样量化、编码压缩、编辑整理、分类存储,让文化资源数据说话,可以监测或预测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甚至对濒危的文化遗产进行预警。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更科学合理的结论,制定更有效的保护措施。

二、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采集、分类与保护利用的原则

民族文化数据库作为数字化的文化信息,为了便于文化的推广与传播,必须考虑在各种媒体上共享、搜索与查阅,在各类用户终端上的最佳浏览。所以必须以各类数字资源通用的技术标准来建立,而不是让民族文化数据库成为一个专用的系统。

1、民族文化数据库分类原则

建立规范化的分类原则,要从文化资源的特点,数据的形态,检索与储存等三个方面考虑。设置数量合适的大类,数目过多,不便于检索和浏览,会增加浏览层次和查询难度;数目过少,分类就不够清晰和准确。具体类目层次不易过多,应以数字资源的形态为主,具体子类为辅,这样用户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信息资源的排列方式应该突出重点,如类目排列可以根据内容、形式、逻辑等相关程度进行排列;内容排序可以根据重点内容、检索频率、切合程度等因素进行排序。

2、数据资源要具有高兼容、开放性的原则

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相关的技术标准要具有前瞻性。民族文化数据库的技术标准要考虑信息技术本身的升级与发展,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制定技术标准。数据的传输和检索都是建立在高兼容的基础上的,才能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数据进行对接与共享。民族文化资源大量的传承人都散落在民间,而且这些文化传承人也在不断创作和丰富这些民族文化。数据库不可能在一个阶段能够把所有的文化信息收集完整。因此,在制定标准时,要坚持开源与开放的原则,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上传、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源,通过审核就可以入库。这样利用全民的力量把更多的三峡库区民族文化信息资源吸收进来。

3、建立数据库数据来源的标准化原则

民族文化数据库既然具有开源性的特点,各个接口、各个终端都可以添加和完善数据,因此要建立数据指标体系及技术规范。首先是静止图像的采集标准,根据数字化的使用目的,终端及浏览器的支持等因素,静止图像可分为典藏级,收藏级、浏览级等级别。数字音频也要按照一定的编码标准进行编码处理,才能实现文件的保存、共享和传播。需要高保真无压缩的,一般选用WAV格式,为了便于网络传输共享,还需要编码一份MP3格式,其压缩比可以达到1:12。数字视频的采集格式标准主要有适合本地播放的本地影像视频和适合网络中播放的网络流媒体两大类。本地视频一般采用AVI格式,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就是兼容好、调用方便而且图象质量好;网络视频一般采用MP4或FLV格式,MP4格式比特率压缩很高,无论从清晰度还是从存储量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更适合网络传输。

三、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的应用

由于数字化技术不断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改变了大众传播的基本概念,形成了以网络为载体、以多媒体为终端的多种网络传播方式。包括采集、编辑、储存、检索、浏览、下载等多方面的数字化活动。三峡库区民族文化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多种文化形式的抢救与保护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多种传播方式,因此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中文本、图片、视频、音频、交互等相结合的综合优势,构建立体的、互动的感知环境,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播的多样化和立体化。

1、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大众传播

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既可以服务于库区相关的各个部门,也是一个展示平台,展示三峡的人文底蕴。图、文、声、像多维展示形式本身就具有强大吸引力,所以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方便群众学习三峡民族文化,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内容,将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相结合,实现平面展示与网络传播的融合。还可以在数据库应用终端为传播者开辟讨论的空间,形成一个便捷的、免费的、即时的交流场所。同时,在移动设备的普及、自媒体的发达环境下,充分发挥现代数字媒介互动性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内容,针对受众需要及时调整传播策略和方式,在数据库后台中对传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分析、综合评估,建立高效科学的反馈系统,从而将数据库的应用不断完善和改进,以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2、利用民族文化数据库平台创建一个有众多参与者的交互环境

考虑三峡库区民众风俗习惯接近,文化生活相似,同一地区受众容易产生相近的兴趣偏好,因而采用该地区民众容易接受的形式来进行传播,更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进而产生对民族文化的好奇和关注。如将民族文化数据库与专门设计的手机APP服务平台软件相联,供人们自由地随时浏览、下载;将三峡库区的木洞山歌、船工号子、薅草锣鼓等传统民歌,录制制作成铃声、彩铃或MP3供人免费下载;将三峡库区民间故事制作成电子书,作为本地域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既丰富学生课外阅读生活,又传承、传播了民主化。将民族文化数据库充分应用起来,这样容易吸引当地受众的兴趣和下载热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推广,共享的信息环境给了民族文化新的活力。

摘要:三峡库区民族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极具保护和研究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三峡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完善和整合文化资源,促进资源共享,为文化保护政策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数据库必须以数字资源通用的技术标准来建立,具有高兼容、开放性等原则;利用数据库平台创建一个有大众参与的交互环境,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大众传播。

关键词:库区,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

参考文献

[1]谈国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与产业化开发[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3]余远国.三峡民俗文化[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5.

三峡总公司的责任文化 篇10

一、课程体系构建

1.选修课是必修课程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原则。由于课时的限制, 在必修课程中很多有关生活物理、科学物理、技术物理的内容不可能深入太多介绍, 最多一些浮光掠影。选修课的开展, 有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教材之外的物理。既然是补充, 就必须是在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可及范围。

2.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新颖性、时代性、现实性、地方性和可参与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地方选修课程在很多学生的心目中都认为是对高考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 这类课程极易成为学生的“休闲课”, 甚至纪律都成了问题。选修课程的内容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让学生能够静心, 然后用心。内容要有更多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可参与性, 地方选修课还要具有地方性, 让他们认识到身边真真实实的物理。如有关嫦娥工程, 天宫一号, 神舟飞船等航空航天的成果介绍。巫山地处库区, 桥梁较多, 本地有很多水电站, 介绍水电站的建设和工作过程, 桥梁的修建,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的工作原理介绍等。自己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和发现, 可以去解决一些实在的问题, 提高其生活的品质及对自然规律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民意调查了解学生最关心的各类物理问题, 并结合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最终确定以“物理与科学、技术、生活”为选修课程题目, 并以专题形式开展教学,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物理, 帮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生活相互联系的视角认识物理, 从科学与现实的结合上了解生活。不仅仅有助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更有助于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专题开展的先后大体与学生当时知识水平一致。部分专题及内容如下:

(1) 话说航天涉及知识:航天发展史、航天的现状和意义及对生活的影响。

(2) 摄影技术涉及知识:光学成像原理, 镜头选择。

(3) 迷信中的物理涉及知识:迷信认识中的一些声、光、雷电、热现象。

(4) 生活中的辐射涉及知识:手机、电器、建材、核泄漏。

(5) 物理知识与医疗技术涉及知识:生命健康。

(6) 身边的烦恼涉及知识:光污染, 声污染, 如何避免。

(7) 家庭用电常识涉及内容:用电安全, 防火, 防水等

(8) 人类进步的标志涉及内容:物理发展历史。

(9) 物理与新能源涉及内容:新能源。

(10) 物理与交通:涉及内容:交通工具, 道路桥梁。

(11) 厨房里的物理。涉及内容:致冷, 排风等各种厨房电器工作原理。

(12) 与住房相关的物理知识。涉及内容:建筑力学, 保温, 隔音, 隔热等。

(13) 自然界的奇妙现象:涉及内容:光的偏振, 波的干涉衍射等。

(14) 物理研究找到的绝妙方法。

(15) 我们的宇宙。

(16) 与物理紧密相关的专业介绍。

(17) 璀璨的明珠——物理诺贝尔奖回顾。

……

三、实施方案构建

(一) 教师、学生

人的因素是一切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是我们该项课程改革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没有全组老师的群策群力该课程是不能顺利的进行的。因此, 通过和全组老师一起学习新课程标准, 积极转变观念, 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主动迎接改革, 并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 收集整理资料, 精心备课, 再交由集体讨论后, 确定具体内容, 然后才进入课堂实施阶段。

学生是我们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对象。没有他们的积极响应, 则我们的改革便是失败。为了让学生对物理地方选修课程有一人全面充分的认识, 我们通过选修课推荐会, 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内容及开设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整体上感观认识, 为选修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 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教学的中心。因此, 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必须有学生的参与。同时, 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应始终遵循平等、参与的原则, 力图打破通常课程中的重讲解、轻讨论;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 积极营造一组宽松的学习氛围, 引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教学媒体由帮助教师教学的手段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助探索的工具, 将媒体的选择、应用与控制的权利义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利用杂志、报纸、电脑网络等多各信息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索。充分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去, 鼓励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 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 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教师则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建构的帮助者, 学生则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可以是观察、实验 (设计实验或实验探究) 、调查、参观、交流、讨论、制作模型、辩论、制作展版、撰写小论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为此, 我们设计的专题多是探究性课题, 明确列出了活动的具体形式。如在“照相技术里的秘密”专题中, 我们要求学生亲自摄影, 洗出照片, 并能解释其中的物理原理;在“家庭用电常识”中, 我们让学生分析家庭中的用电知识和注意事项并学习简单的故障排除。实践表明, 这些教学形式积极有效, 学生乐于参与, 并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收益。

四、评价体系构建

由于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参与性的特点,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 就不能采用通常的测验打分形式, 而应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和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坚持评价目标多元化, 方式多样化, 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师的评价, 力求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

我们设计了一些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的题。如物理与交通, 让学生分析各种交通工具的特点, 优势与不足, 探讨工作原理, 设想发展方向。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的学习活动中的重要资料, 如实验方案设计、活动记录、自我评价而形成“学习档案评价”, 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 参与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如参与表现、合作精神等作出“活动表现评价”;最后综合以上几方面, 作出知识、技能、情感的进步与发展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给出等级。如:优、良、合格、不合格等。

五、课程实践中的思考

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外界支持。要保证该课程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下去。

首先, 学校要重视, 政策要宽松。只有学校重视, 才能多获得强大的人力和物力支持, 才有了课程开展的时间和空间;只有政策的宽松, 允许教师“出错”才能保护教师的参与的积极性, 激发其创造性。

其次, 教师学生要转变观念。仍有部分教师和学生, 认为选修课, 可有可无, 思想保守, 认为在“高考”这一大形式下, 搞这些“客串”是浪费时间, 不愿参与, 甚至予以放弃。再有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实施。

教材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不能将知识随意扩大, 如“电子技术”、“高能物理”“量子物理”等专题就不宜于在高一阶段开展。内容应当始终遵循“选修课程是必修课必要的有益补充”这一原则。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多讨论、多探索、多实践,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实施中的主人,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上一篇:高中音乐下一篇:循环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