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腹泻原因及防控

2024-05-13

蛋鸡腹泻原因及防控(精选八篇)

蛋鸡腹泻原因及防控 篇1

1 病原性腹泻

1.1 病毒性腹泻

如新城疫、肾传支、温和型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造成的腹泻。本类腹泻起因较急、持续时间较长, 常呈水样拉稀, 禽舍内有腥臭味, 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本类腹泻一般具有流行性同时又兼有其他特异性症状和剖检变化, 如新城疫排黄绿色稀便、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淋巴结有溃疡;温和型流感主要是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胰腺边缘充血、机体免疫力下降;肾传支则是机体严重脱水、皮下组织粘连、大量水泻。

1.2 细菌性腹泻

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禽霍乱、坏死性肠炎等引起的腹泻。细菌性腹泻的原因很多, 但每种病都各有其独特的特征变化, 如雏鸡白痢, 病鸡表现典型的糊肛;大肠杆菌病的粪便是黄白色稀便, 另外还有心包炎、肝周炎、肠炎等症状;禽霍乱的粪便是黄绿色稀便, 夜间突然死亡等症, 使用抗生素有效。

1.3 寄生虫性腹泻

鸡群感染组织滴虫病、球虫病、绦虫病、蛔虫病等寄生虫病均可发生腹泻, 虫体在肠道内为了维持生命, 要摄取大量的营养物质, 可直接通过肠内容物吸收, 降低鸡体对饲料的吸收率。肠道是寄生虫主要寄宿的宿主, 所以寄生虫会破坏肠黏膜的完整性, 寄宿于肠壁内, 如球虫、绦虫均是寄宿于肠壁内, 尤其绦虫顶部有吸盘粘附于肠壁后很难脱离, 并产生代谢物, 使机体中毒, 出现腹泻症状。

1.4 真菌性腹泻

如曲霉菌引起的腹泻, 常排硫磺样粪便。近两年因饲料霉变而引起的疾病也很多, 如腺胃炎、肌胃炎等, 都是因曲霉菌感染导致的腹泻。因此禁止饲喂霉变、结块、受潮的饲料, 清除发病因素, 降低发病率。

2 管理不良性腹泻

2.1 营养性腹泻

如维生素A缺乏症、痛风症等, 本类腹泻多因饲料品质不良或饲料调配比例不当而造成。

2.2 菌群失调性腹泻

临床治疗疾病时如果用药时间长或其浓度过大, 就会破坏肠道微生物菌群而引起腹泻, 如用高浓度的消毒液或高锰酸钾饮水 (高锰酸钾饮水浓度正常为0.01%, 超过0.04%易中毒) 、小苏打使用过量 (饮水浓度0.1%~0.2%、拌料量为0.2%~0.4%) 、滥用抗生素等均能引发腹泻。

2.3 应激性腹泻

鸡群如突然遭到转群、换料、接种疫苗等各种应激时, 均可造成鸡只不同程度的腹泻。如法氏囊疫苗产生抗体主要在肠道内, 易引起肠道炎性反应导致腹泻。

2.4 消化不良性腹泻

本类腹泻常因饲喂不定时、定量、定质或饲料没有一定的消化物质 (常用沙砾, 正常添加量为500千克饲料中添加1.5千克) 或饲料突然更换, 及饲料颗粒过大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而引起。

2.5 水质因素造成的腹泻

若家禽因长期引入脏水、已被微生物污染的水或含盐分和矿物质的比例过高的水, 都会造成鸡群腹泻。

3 生理性腹泻

炎热季节, 鸡群为了满足其生理散热的需求, 往往大量饮入冷水, 从而造成排尿量的增多, 本类腹泻一般粪稀如水样, 既无粘度和弹性, 又不含尿酸盐。此类现象不宜使用抗生素治疗, 主要以降低舍内温度, 消除外因为主, 缓解热应激, 减少饮水量, 即可减轻症状。或在饮水中加入一些防暑药物也可有效的减轻腹泻。

4 中毒性腹泻

中毒性腹泻主要有食盐中毒、肉毒素中毒等, 此类疾病有食入毒物史, 粪便呈水状, 肉毒素中毒夏季多发, 主要是食入了腐败饲料、蝇蛆等。

5 治疗措施

腹泻的治疗原则是“补肾固本, 健胃健脾, 涩肠燥湿, 调理中气”, 除对原发病积极治疗外, 同时要停止饲喂变质的饲粮, 定期驱虫, 并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及时治疗, 还要注意清肠制酵、补液强心、调理胃肠功能。

5.1 清肠制酵

可以尽快的清除肠内有害物质, 常用的药物是鱼石脂、大蒜酊、芳香氨酯, 对肠壁功能失常的患禽可配合收敛止泻类药物, 如鞣酸蛋白、矽炭银和蒙脱石散, 药用炭属于止泻药, 因其粉末细小, 表面积很大, 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化学物质和细菌毒素, 还能附着于黏膜表面, 减轻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 也是很好的清肠制酵药物。

如果没有药用炭, 亦可用锅底灰或木炭来代替, 在清肠制酵的同时还应配合使用肠道抗菌药物如黄连素、大蒜素、粘杆菌素、环丙沙星等防止继发感染, 对腹泻较严重的, 必须配合减慢肠蠕动的药物如普鲁本辛、复方地芬诺酯等, 对防止家禽脱水及其功能恢复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5.2 补液强心

这也是一个不可缺失的环节, 对已经脱水的病禽可以及时补充丢失的液体, 维持细胞和神经的正常功能, 纠正液体的酸碱平衡, 临床可运用口服补液盐加葡萄糖让禽自由饮用, 没有饮食欲的病禽可人工强制灌服。

5.3 调整消化道菌群

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 研究表明, 肠道中正常繁殖的微生物菌群以厌氧菌为主, 占99%, 需氧菌占1%, 但如果发生腹泻时, 厌氧菌减少, 需氧菌增多, 使用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后, 有益菌大量繁殖, 从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达到防止腹泻的目的。

5.4 调整胃肠道功能

初产蛋鸡腹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篇2

【关键词】初产蛋鸡;腹泻;防治

1 病因分析

1.1 生理性腹泻

(1)初产蛋鸡代谢旺盛,生理变化大,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使得大部分营养物质供应产蛋,免疫物质的产生相对减少,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功能下降。再加上此时更换产蛋高峰料过早,更换过度时间过短,由于高峰饲料中钙质和蛋白质含量比育成料高很多,如果更换高峰饲料不合理,石粉和豆粕突然大量增加,造成肠道不适应,石粉的增加势必造成肠道蠕动加速,导致腹泻。

(2)养殖户为减少成本,往往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米糠、麸皮,使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过高,肠道蠕动速度过快而引起腹泻,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持续拉稀的时间越长。

(3)误把非病原性腹泻当成病原性腹泻治疗,单纯使用抗生素,结果大量、长期、重复使用,造成了机体消化功能紊乱和肠道内正常菌群比例失调,引起药物性腹泻。

(4)当产蛋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超过16.5%时,增加了机体的代谢和排泄负担,尤其是肾脏的负担加重,从而发生尿酸盐沉积,损害肾脏,引起痛风发生而导致腹泻。或饲料霉变导致腹泻。

(5)初产蛋鸡饮水量的增加也是造成粪便稀薄的原因,蛋鸡开产后,由于产蛋需要,饮水量会大量增加,育雏育雏期鸡群在正常情况下,一般饮水量是饲料摄入量的1.5~2倍,产蛋鸡群饮水量一般是饲料摄入量的2.5~3倍,初产蛋鸡由于产蛋需要,饮水量会大幅增加,从而加重腹泻发生 。

另外,饲料中食盐含量超标时,鸡群由于口渴而大量饮水也会造成腹泻.一般食盐的供给量应是0.3%。

1.2 病理性腹泻

初产蛋鸡由于生殖系统迅速发育,造成鸡体内分泌发生变化,对鸡只造成较大应激,抵抗力下降,引起肠道细菌感染,一般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沙门氏菌多发,另外肠道寄生虫也是造成腹泻的原因,主要是鸡绦虫病。病理性腹泻应该根据临床症状确诊后合理治疗。

生理性腹泻和病理性腹泻有很大区别,防治措施也不同,生理性腹泻主要在饲养管理和饲料方面考虑控制和治疗,生理性腹泻一般没有明显临床症状,采食量,产蛋率基本正常.病理性腹泻针对不同病因制定合理治疗措施,病理性腹泻一般会有明显临床症状,寄生虫感染粪便或肠道中会发现虫体。

2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拉稀的鸡只精神状况良好,采食正常。饮水增多,蛋壳颜色正常,鸡群中发生少量死亡(皆因过度脱水而死);发病日龄一般在120~150日龄,即蛋鸡开产初期;整个病程历时一个月左右,短的15 d;主要症状是 粪便含水量增多,不成形,粪便有未消化的饲料,固体成分较少,颜色正常,拉稀的鸡只泄殖腔周围羽毛较湿。鸡群饮水量增加,严重鸡群出現甩水现象,造成鸡舍地面潮湿,抗生素治疗有效,但不能根除,停药后复发。一般高峰后鸡群会自然恢复。

解剖患病活鸡,肠黏膜脱落,内有黄色气泡状粘液,个别肠黏膜出血,肠管肿胀,泄殖腔充血,肾脏充血肿胀,个别鸡肾脏有尿酸盐。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1)加强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和继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饲料配方,在育成后期,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不能添加米糠,麸皮含量控制在10%以内,石粉和贝壳粉应控制在4%以内,粗蛋白含量不超过16%,食盐不应超过0.3%,饲料不能发生霉变。

(2)减少不良刺激,对初产蛋鸡群进行换料时,要循序渐进,一般在三天内换完,特别是石粉或贝壳粉增加不可一次加足,根据产蛋率增长幅度,每周石粉增加3%~4%,两周时间增加到最大量,。豆粕增加也应该循序渐进,每次增加1~2,一周以上时间增加到最大量。以防止饲料中过高的鱼粉和蛋白质对肠道的刺激;对发病鸡群要减少饲料中钙质的添加量,并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碳酸氢钠,或在饮水中添加0.1%的维生素c,连用7 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防止换料应激,通风换气,有效预防各种应激的反应。

(3)保护肠道菌群平衡,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益生菌制剂,有利于维持肠正常菌群平衡,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和调节能力,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3.2 治疗方案

治疗措施以修复肠粘膜和恢复肠道机能为主,切记不要投服大量抗生素,抗生素治疗一般3 d,不可超过五天。为了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可以使用益生素和酶制剂

另外,使用保肝护肾的药物,连用5 d,可增强肝肾的代谢功能。采用以上综合治疗,两天后,一般鸡群粪便变软,五天后,恢复正常,七天后,产蛋率缓慢上升。隔七天后,上述药物再用四天,20天左右,产蛋率可升到90%以上。

春季产蛋鸡腹泻的原因及防治 篇3

1 感染腹泻的原因分析

1.1 非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

鸡群腹泻若是因为饲料造成的, 则称为饲料源性腹泻。

饲养者选择蛋鸡种鸡时, 应该尽量挑选具有高产、抗病遗传性能的优良品种, 以期得到性状比较好的后代;蛋鸡群的饲养管理应该具有相应的科学性, 供给蛋鸡的全价饲料必须符合蛋鸡的营养需要, 采用合理的供应模式, 给蛋鸡群创造适宜其优良生长发育及生产的生活环境, 以保证优良的遗传生产性充分发挥。

建饲养场要根据自己鸡场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防疫卫生制度, 进行科学的饲料配方, 选择优质原料, 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而配制的不同规格的预混料, 按说明配制全价料, 合理适时给鸡群供应, 严格杜绝乱用料的情况发生。

蛋鸡如果处于产蛋高峰期, 供给的饲料应该适应产蛋鸡对Ca、P的需求, 但是如果在饲料中大量的添加石粉及贝壳粉, 会对蛋鸡的肠道产生强烈的机械性刺激。此外蛋鸡腹泻时其采食、饮水、精神没有异常, 仅是产蛋率增长的比较缓慢。有些饲养者供给产蛋高峰期蛋鸡的饲料麸皮含量偏高且粗纤维多, 很难消化, 增强了对肠道的机械性刺激, 加快了肠道的蠕动, 从而引发蛋鸡群腹泻。

如果供给蛋鸡群的饲料中有偏高的食盐量, 蛋鸡饮水过多, 会导致肠内容物的渗透压升高, 相应的吸水性和保水性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加强, 排泄的粪便比较稀, 从而发生腹泻。

育成期蛋鸡在天气炎热且气温较高的夏天, 鸡只为调节体温而饮水且量大, 尤其是凉水的饮用量偏大以解热, 导致了蛋鸡的肠内容物变稀, 再遇到凉水的刺激, 也会加快了肠道的蠕动速度, 从而引起腹泻。

1.2 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

此种类型的腹泻主要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到位、综合防疫情况差, 从而导致鸡群的生存环境恶劣、污染严重, 最终导致鸡群发生感染性腹泻。在蛋鸡的实际生产工作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避免因为忽视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防治措施

防治蛋鸡腹泻时, 应该综合分析腹泻的原因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降低饲养者的经济损失。

2.1 非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的防治

如果初产阶段蛋鸡发生非感染饲料源性腹泻, 应对其采食的饲料配方进行调整, 适当减少豆粕、石粉、贝壳粉、麸皮的用量, 比较适宜的料为产蛋初期料 (或预产期料) , 然后随着蛋鸡的逐渐适应而将以上物质的用量提高, 但是要尽量保证蛋鸡可以有一个合适的过渡期, 避免蛋鸡受到较强的应激刺激。在实际的临床生产中, 饲养者可以尝试用酵母代替麸皮, 提高采食饲料的酸性, 或者直接将酸性物质添加在饲料中,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蛋鸡的消化机能, 同时还能够相应的保证机体日常代谢的需要, 所以在蛋鸡的饲养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上做法, 通过对于蛋鸡采食饲料的调节而防治蛋鸡腹泻。

给蛋鸡群适当的添加维生素, 如用金维他每瓶100g加水400kg, 蛋鸡群自由饮水, 不但能够提高蛋鸡机体内的营养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 此外还能够加速损伤的肠黏膜修复速度, 避免蛋鸡出现继发感染的情况。此外, 对蛋鸡的饮水量应该进行适当的控制, 一般饮水量应该控制在全天饮水量的2/3即可。

2.2 感染性饲料源性腹泻的防治

初产蛋鸡腹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篇4

1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1.1 临床症状

拉稀的鸡只精神状况良好, 采食正常, 饮水增多, 蛋壳颜色正常, 鸡群中发生少量死亡 (皆因过度脱水而死) ;发病日龄一般在120~150日龄, 即蛋鸡开产初期;整个病程历时1个月左右, 短的15d;主要症状是刚开产就表现拉水样粪便, 水粪中夹杂着未消化的饲料, 固体成分较少, 颜色正常, 拉稀的鸡只泄殖腔周围羽毛较湿。

1.2 剖检变化

解剖患病鸡, 肠粘膜脱落, 内有黄色气泡状粘液, 个别肠粘膜出血, 肠管肿胀, 泄殖腔充血, 肾脏充血肿胀, 个别鸡肾脏有尿酸盐。

2 发病原因分析

2.1 鸡只代谢及免疫技能异常

初产蛋鸡代谢旺盛, 生理变化大, 机体生理机能的改变, 使得大部分营养物质供应产蛋, 免疫物质的产生相对减少, 机体免疫力和调节功能下降。再加上此时饲料更换过快, 消化道难以适应, 从而引起消化功能异常, 发生腹泻。

2.2 饲料配制不科学或饲喂了霉变饲料所致

养殖户为减少成本, 往往在饲料中添加大量米糠、麸皮, 使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过高, 肠道蠕动速度过快而引起腹泻,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越高, 持续拉稀的时间越长。当产蛋期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超过16.5%时, 增加了机体的代谢和排泄负担, 尤其是肾脏的负担加重, 从而发生尿酸盐沉积, 损害肾脏, 引起痛风发生而导致腹泻, 或饲料霉变导致腹泻。

2.3 误诊误治

误把非病原性腹泻当成病原性腹泻治疗, 单纯使用抗生素, 结果大量、长期、重复使用, 造成了机体消化功能紊乱和肠道内正常菌群比例失调, 引起药物性腹泻。

2.4 饲料中食盐含量超标

饲料中食盐含量超标时, 鸡群由于口渴而大量饮水也会造成腹泻, 一般食盐的供给量应是0.3%。

3 防治措施

3.1 预防措施

3.1.1 加强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

加强育雏育成期的饲养和管理, 防止免疫抑制性疾病和继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饲料配方, 在育成后期, 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不能过高, 不能添加米糠, 麸皮含量控制在10%以内, 石粉和贝壳粉应控制在4%以内, 粗蛋白含量不超过16%, 食盐不应超过0.3%, 饲料不能发生霉变。

3.1.2 降低应激

减少不良刺激, 对初产蛋鸡群进行换料时, 要循序渐进, 一般在3d内换完, 以防止饲料中过高的鱼粉和蛋白质对肠道的刺激;对发病鸡群要减少饲料中钙质的添加量, 并在饲料中添加0.3~0.5%的碳酸氢钠, 或在饮水中添加0.1%的维生素C, 连用7d;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 可防止换料应激, 通风换气, 有效预防各种应激的反应。

3.1.3 保护鸡只肠道菌群平衡

保护肠道菌群平衡, 在饲料中经常添加益生菌制剂, 有利于维持肠正常菌群平衡, 增强消化系统的吸收功能和调节能力, 有效防止本病的发生。

3.2 治疗方案

3.2.1 饮水

用克利宁【硫酸粘菌素可溶性粉, 兽药字 (2001) 20032757, 瑞普 (天津)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三黄翁口服液【兽药字 (2008) 20036711, 瑞普 (天津)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百毒唑【津饲字 (2006) 009113, 瑞普 (天津) 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以及浓缩鱼肝油粉混合饮水。

3.2.2 拌料

在饲料中拌入复方禽菌灵 (四味穿心莲散) 和ADE复合维他命鱼肝油及复合酶混合拌料, 上述药物连用5~7d。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控 篇5

1 仔猪腹泻的分类及原因

1.1 非病原性腹泻 (非传染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

发生的原因:饲料发霉变质、突然更换饲料、饲料营养成分不合理、断奶应激、环境条件变化及猪舍温度过低等, 上述原因均可引起仔猪的腹泻。因仔猪消化功能还不健全、肠道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尚未形成, 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进而导致腹泻。

此类型腹泻多发生在断奶仔猪, 大多表现以下特点:①仔猪发病后体温正常, 后期偏低;②仔猪粪便呈稀状, 不成形, 粪便中有混有大量未被消化的饲料, 粪便中无脱落的肠黏膜、无血块;③粪便无腥臭味。

1.2 病原性腹泻 (传染性腹泻)

发生原因:由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引起仔猪腹泻。常见的有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病、仔猪红痢、猪痢疾) 和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 。

仔猪感染其他传染病时, 如猪瘟、仔猪副伤寒、寄生虫也能引起仔猪腹泻。

病原性腹泻仔猪大多表现为以下特点:①仔猪发病后体温升高1.5~2.0℃或更高;②粪便为糊状, 颜色为黄、白、红或灰绿色或水样, 有黏液、带血;③粪便腥臭。

从仔猪腹泻的临床表现, 养猪户可以初步断定本场仔猪腹泻属于哪一种类型, 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病原性仔猪腹泻, 多发生在哺乳仔猪阶段, 哺乳仔猪消化道与消化腺尚未发育完善, 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全, 酶分泌不足, 不能维持适宜的胃内酸性环境 (pH值3.0) , 不能有效激活消化酶活力, 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因此哺乳仔猪发生腹泻的概率高, 病死率也比较高。

断奶仔猪即保育猪阶段 (以及外购仔猪) 多发生非病原性腹泻, 同时也可发生病原性腹泻。由于断奶应激反应大, 外购仔猪因环境改变、更换饲料、喂料过多、断奶后没有从顿喂过渡到自动给料槽, 而是断奶后立刻上自动给料槽, 以及环境温度过低、卫生条件差等诸多因素导致仔猪发生腹泻。

2 仔猪腹泻的预防

2.1 非病原性腹泻的预防

(1) 加强饲料管理。保证不供给仔猪霉变饲料, 特别不要喂发霉玉米;断奶前尽早开食补料, 断奶前采食越多断奶后腹泻越少;断奶后的第1周一定用1, 3, 5, 7法从教槽料过渡到保育料;断奶后第1周内采用顿喂, 每天喂4~5次, 从第7天改为自动给料槽自由采食。

(2) 保证舍内温度在18~22℃。

(3) 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4) 定期驱虫。断奶后15 d第1次驱虫, 第7天后进行第2次驱虫。

(5) 减少断奶应激因素。如断奶当天给仔猪上疫苗、给仔猪去势、调舍等多重应激因素会造成断奶仔猪反应强烈, 体质下降。

2.2 病原性腹泻的预防

(1) 保证产仔母猪产前应该上的疫苗做到位, 使新生仔猪从初乳中得到足够的母源抗体。

(2) 仔猪出生后应按防疫程序要求及时上苗, 如出生后第15天上仔猪副伤寒苗, 20天上猪瘟苗。

(3) 哺乳仔猪做到三针保健。哺乳仔猪出生当天, 在没吃奶前口服人用庆大霉素0.5 m L, 并补铁、补硒;出生后第5天肌肉注射人用庆大霉素1 m L;出生后第10天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 m L。

2.3 应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很多微生物添加剂都是预防仔猪腹泻的理想产品, 如巴斯德生物活性饲料添加剂, 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每头每天加5 g, 效果良好。把教槽料 (颗粒料) 放在矿泉水瓶中, 加入适量的清洁饮水, 再加入微生物添加剂, 并充分摇动, 使颗粒料、微生物添加剂全部溶解在水中, 成为稀料, 然后在仔猪开始哺乳后立即洒在母猪乳房上 (从前到后) , 哺乳仔猪经7~8次适应后, 稀料变干料, 将微生物添加剂与颗粒料混拌均匀放在料槽中, 供哺乳仔猪自由采食。

对于断奶仔猪, 每头每天加50 g巴斯德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与全价料拌匀供仔猪采食, 效果良好。经过在大型养猪场:东方牧业种猪场、宝泉岭农场八队种猪场、新华农场种猪场及吉林省梨树县、齐齐哈尔市水师营镇、巴彦县的养猪场长期使用巴斯德生物添加剂, 仔猪腹泻发病率下降了55.7%~73.6%, 最好时仔猪腹泻减少92.8%。

3 仔猪腹泻的治疗

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腹泻, 其造成仔猪消瘦或死亡的直接原因都是机体严重脱水,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 运用补液可缓解脱水、改善血液循环、控制继发感染、减少死亡。

3.1 口服补液盐 (电解质)

氯化钠 (Na Cl) 3.5 g、碳酸氢钠2.5 g、氯化钾1.5 g、葡萄糖20 g, 加灭菌水至1 000 m L, 给仔猪灌服, 按每千克体重5~10 m L, 每天可多次灌服, 也可放至饮水中自由饮用。

3.2 静脉滴注

对于重症猪, 采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40 m L、维生素C注射液5~10 m L、抗生素适量混合, 用50 m L的注射针筒静脉注射 (体重轻者酌情减量) , 每天1次, 连用2~3 d, 疗效讯速。

3.3 腹腔给药

对15~20 kg体重的仔猪也可采用腹腔注液, 每次腹腔注入复方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200 m L, 黄连素80~120 mg, 每天2次, 连用3 d。

3.4 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对细菌性腹泻是必要的, 为了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先做药敏试验, 筛选出特效的抗生素。

3.5 抗病毒药物治疗

黄芪多糖以及中草药如双黄连、白头翁均对仔猪腹泻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蛋鸡产蛋率下降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篇6

1 原因分析

1.1 营养因素

鸡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能量、氨基酸、无机元素、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最适宜比例的饲料以保证鸡良好的生产性能非常重要。饲料中必需养分的缺乏或比例不恰当均会造成不良反应, 影响产蛋率。

1.1.1 蛋白质与氨基酸:

由于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 家禽的采食量不足, 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合成障碍或消耗异常等均会造成蛋白质的与氨基酸缺乏, 引起家禽产蛋量下降, 甚至完全停产, 体重减轻, 卵巢萎缩等。因而必须根据家禽的品种、日龄、不同产蛋量等因素来确定家禽蛋白质及氨基酸的需要量, 确保蛋白质和氨基酸充分供给。

1.1.2 维生素:

家禽体温比较高, 代谢旺盛, 生长快, 按单位体重计算, 家禽对维生素需要量比家畜要多。因此, 生产中要在饲料中增加维生素, 增加的维生素种类和数量要严格, 如不及时补充, 吸收的维生素不足, 将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其中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对产蛋鸡影响较为突出。维生素A缺乏, 除引起产蛋量下降外, 还引起蛋内出现白斑, 影响蛋的品质。缺乏维生素D3导致薄壳蛋、欠壳蛋增多。缺乏维生素E引起受精率的下降。

1.1.3 矿物质:

矿物质是家禽体内各种器官组织所必需的构成成分, 它们参与维持渗透压与酸碱平衡, 是某些酶类必需的构成成分或活化剂, 对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肌肉神经, 对刺激的正常反应能力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矿物质得不到正常供给和代谢时, 机体的生长发育, 健康及生产力受到影响, 产蛋鸡日粮中钙、磷含量达不到3.25%、0.5%时产蛋量明显下降, 蛋壳质量变低。

1.2 饲养管理因素

饲养管理是家禽发挥优质生产性能的重要环节, 雏鸡到生产期每个阶段的饲养管理都非常重要, 都会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高低。现着重探讨产蛋期饲养管理对产蛋率的影响。

1.2.1 育雏、育成期管理不善:

有些养殖户为节省成本, 配制的全价饲料质量不高或不科学, 造成鸡群开产前体重偏低或体重超标, 导致鸡群开产延迟或不均匀。

1.2.2 断喙技术差引起产蛋率下降:

部分养殖户断喙技术不过关, 断喙过长, 甚至断到鼻孔处, 鸡采食能力大受影响, 使其体重轻、体质差, 造成产蛋率不高、维持时间短。

1.2.3 频繁使用疫苗:

由于养殖环境污染严重, 传染病种类多, 而且有些病变异很快, 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所以, 鸡群需要免疫的疫苗比较多;同时, 为了提高免疫效果, 疫苗使用次数非常频繁。其中, 有一些疫苗的免疫需要注射来完成, 抓鸡、打针、注苗后引起的鸡群应激非常强烈, 使其生产性能大受影响。

1.2.4 产蛋母鸡体重:

母鸡产期体重增长过快, 长得过肥, 会使后期产蛋量减少, 容易发生脚软症。但产蛋期体重减少, 也会使产蛋率降低, 产蛋不能持久。而产蛋期体重的变化取决于喂料量, 故应通过调整饲料的投放量使产收母鸡保持适宜的体重。产蛋初期, 体重有所增加, 但不能增加很快。产蛋高峰时, 体重基本不增加。产蛋后期体重有所增加。

1.2.5 光照:

光照强度和每日光照时数可影响产蛋率。一般来说, 产蛋鸡的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 h, 每日光照长度绝不可随意改变。

1.2.6 温度:

产蛋鸡舍最适宜的温度为13~24℃, 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产蛋率下降。因此, 搞好防暑和防寒措施, 对保持和提高全年的产蛋量关系甚大。

1.2.7 有害气体:

鸡舍内氨的浓度要小于15 mg/kg, 硫化氢不超过10 mg/kg。如果鸡舍通风不良, 舍内粪便不及时清扫, 粪便和饲料中的含氮物分解出氨气和硫化氢, 等其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刺激机体, 引起呼吸道炎症, 角膜炎及产蛋量下降, 死亡率增加。

1.2.8 应激因素:

惊吓、断水、日粮改变、接种疫苗、投药等因素将导致产蛋量降低或产畸型蛋等。在日常饲养过程中, 喂料、喂水、打扫卫生、捉鸡、集蛋等一切操作动作应轻, 防止喧哗引起惊群。在蛋鸡开产之前, 完成断喙工作。根据抗体的监测水平, 减少疫苗免疫次数。日粮的改变应逐渐进行, 使鸡群保持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 才能使蛋鸡发挥出最好的生产性能。

1.3 疾病因素

由于疾病的因素较为复杂, 下面就生产中经常碰到的疾病分析如下。

1.3.1 鸡新城疫病毒感染:

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和高度毁灭性疾病。常见败血病经过,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产蛋母鸡除以上症状、病变外, 还能见到卵黄滤泡松软或出血, 也会产生卵黄破裂造成卵黄性腹膜炎, 产蛋量下降, 甚至停产。

1.3.2 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 仅发生于鸡的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是病鸡咳喘、喷嚏和啰音。肾脏苍白、肿大, 有大量尿酸盐沉积等, 在产蛋鸡出现产蛋量急剧下降、蛋品质量下降, 一般在雏鸡的输卵管发生永久性的病变, 以致性成熟时不能产蛋, 或产畸形蛋, 这种鸡群的产蛋量比正常的减少20%以上。

1.3.3 减蛋综合征病毒 (腺病毒) 感染:

减蛋综合征是产蛋母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感染鸡群无明显临床症状, 通常是产蛋鸡突然出现群体性产蛋率真下降, 产蛋率比正常下降20%~30%, 甚至达到50%以上。与此同时产出软壳蛋、薄壳蛋、无壳蛋、小蛋、畸形蛋、沙壳蛋、褐壳蛋、蛋壳颜色变浅、蛋中有异物或蛋中带血、蛋白水样、蛋黄色淡等, 蛋壳破损率增高, 且产蛋率下降期间孵化率、受精率一般都下降, 死胚、弱雏增加。

1.3.4 禽脑脊髓炎病毒感染:

禽脑脊髓炎俗称流行性震颤, 主要侵害雏鸡、引起雏鸡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 产蛋鸡感染此病后, 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惟一的表现是产蛋量下降, 有时可见鸡蛋变小。产蛋量下降幅度最高达40%, 时间1~2周, 以后逐渐恢复, 种鸡产蛋量下降期间的种蛋孵化率也受到影响, 雏鸡出壳后出现流行性震颤。本病虽能引起鸡蛋个变小, 但蛋内的蛋白及卵黄没有异常, 形状一般也没有畸形变化。

1.3.5 禽白血病感染:

临诊上无特征性症状, 一般鸡群开产正常, 产蛋达到高峰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蛋率下降, 鸡群中可发现鸡冠苍白、皱缩、偶见发绀、排绿色粪便或粪便表面尿酸盐增多, 蛋壳颜色、质量无变化, 零星死亡鸡只大多下痢、腹部增大。剖检可发现肿瘤, 肿瘤多见于肝、脾及法氏囊, 也可侵害肾、肺等器官。有时鸡群除产蛋率下降快之外, 不出现其它任何症状, 鸡只死亡不多, 鸡群中出现产蛋鸡停产、绝产、鸡冠萎缩等现象。与马立克氏病鸡群的区别是:多呈散发、淘汰发病鸡后, 鸡群产蛋率逐渐稳定。

1.3.6 其它病毒隐形感染:

鸡群中有传染性贫血病毒或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存在, 使鸡群体质变差, 造成产蛋性能下降。

1.3.7 细菌感染:

主要是沙门氏菌隐形感染。鸡群中有沙门氏菌慢性带菌鸡, 无明显症状, 由于卵巢发育受影响, 鸡群开产晚, 产蛋高峰不明显, 维持时间短, 死亡淘率增高。有的鸡表现鸡冠萎缩, 有的鸡开产时鸡冠发育尚好, 但随后出现鸡冠变小、发绀。病鸡时而有下痢现象。

1.4 其他因素

在生产中, 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引起产蛋率下降。如产蛋期长时间饲喂低浓度霉变饲料和药物添加剂等, 可引起产蛋率下降。

2 疫病诊断

发病鸡无明显临诊症状, 仅表现突发性的群体产蛋率下降, 3~8周后逐渐恢复, 同时伴有大量软皮蛋、褐色蛋、薄壳蛋、畸形蛋、蛋质下降。剖检见有生殖道病变, 有时见输卵管黏膜水肿、苍白、肥厚, 卵巢萎缩、卵泡稀少。在自然病例中内脏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 仅见个别患鸡在发病初期输卵管水肿, 久则输卵和卵巢萎缩。要确诊还应进一步做病毒分离和鉴定, 以及血凝抑制试验、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试验等。

3 防控措施

3.1 把好引雏、育雏关

引进良好的雏鸡既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 也关系到产蛋期的生产性能。所以, 引雏前要进行严格考查, 避免到有禽白血病或其它免疫抑制性疫病污染的种鸡场或孵化场引雏, 也不能从管理不善、未进行鸡白痢净化的种鸡场引雏。进雏前鸡舍要严格消毒, 坚持封闭育雏, 特别是第一个月, 应防止雏鸡感染马立克氏病或白血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断喙、防疫等技术性工作, 一定要让技术熟练的工人操作, 新工人经培训后才能上岗。

3.2 加强饲养管理, 把好育成关

育成期除了给鸡调配全价、科学的饲料外, 还应经常检查鸡群, 了解鸡的体重情况, 以调整饲料配方及饲喂量, 使鸡群的均匀度提高, 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而达到适时开产。

3.3 加强产蛋期饲养管理

产蛋期是养鸡场利润的回收期, 应给鸡群创造营养合理、环境安定的条件。但不应过早地改喂产蛋期饲料, 在产蛋期前应有一个饲料过渡期, 产蛋率在50%以下的鸡群应慎喂高蛋白、高钙日粮。

3.4 了解当地疫病流行情况, 做好产蛋前防疫工作

实践证明产蛋期不宜接种疫苗, 如果产蛋期恰逢疫病流行而再紧急注射疫苗, 必然会引起鸡群应激。所以, 最好在开产前把必须免疫的疫苗免疫完, 特别是需要注射的疫苗。

3.4.1 新城疫、禽流感、减蛋综合征等重要疫病, 最好选择单苗或二联苗免疫。

根据我国疫病流行情况调查资料显示, 表面上健康而产蛋率下降的鸡群, 是由于禽脑脊髓炎疫苗和减蛋综合症 (EDS-76) 疫苗防疫效果不好所致。近几年来, 禽脑脊髓炎发病的报到逐年增多。所以, 流行地区开产前最好免疫禽脑脊髓炎灭活疫苗。另外, 发生过绦虫病的养鸡场, 育成鸡上笼前及开产前应用芬苯哒唑驱虫, 以防止绦虫对产蛋鸡群的感染。

3.4.2 淘汰病鸡、加强免疫接种是防制疫病的重要措施。

免疫接种是防制疫病的主要措施, 已广泛应用的鸡减蛋综合症油佐剂灭活苗和新城疫-减蛋综合症二联油佐剂灭活苗, 防治减蛋综合症效果较好。蛋鸡于14~16周龄进行免疫接种, 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0.5 m L, 接种后7 d产生免疫力, 免疫后4~5周抗体水平达到高峰, 免疫力可持续1年。也可选用高免蛋黄注射液, 给病鸡每只肌肉或皮下注射2 mL, 同时配合中药等治疗, 有一定的疗效, 尤其在早期使用效果更佳。

仔猪腹泻的原因及防控措施 篇7

1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1.1 非感染性因素

1.1.1 消化机能不健全

仔猪日龄小, 消化道体积小, 功能发育不成熟, 对断奶日粮中的谷物日粮消化率非常低。母乳的主要成分是乳脂、乳蛋白和乳糖, 消化吸收率高, 断奶仔猪日粮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 对非淀粉多糖以及抗营养因子消化吸收率低, 断奶仔猪胃肠道短时间内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进入肠道, 为大肠杆菌徐苏繁殖提供营养源, 造成腹泻或死亡。

1.1.2 饲料方面的原因

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和过敏原极易引起倡导过敏, 导致胃肠黏膜脱落, 出现肠绒毛萎缩, 隐窝增生等组织和形态学结构的损伤性变化, 进而引起功能变化而造成腹泻。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来源于豆粕、膨化大豆等植物蛋白饲料。

1.1.3 仔猪免疫系统不完善

断奶仔猪的高度应激, 会影响到仔猪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状态, 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 容易感染传染病、流行病和寄生虫病, 引起腹泻。

1.1.4 应激因素

影响仔猪腹泻的应激因素主要有断奶应激和环境应激。其中断奶应激危害最为严重, 由于断奶后母子分离, 采食量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等, 一系列来源于营养与环境的改变, 不仅会造成采食量下降、消化不了而腹泻, 还会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的水平, 是机体的免疫力受到抑制。另外, 外界环境因素刺激引起的腹泻在仔猪身上表现也非常普遍, 如管理员照顾不到位引起的贼风, 就容易引起腹泻。

1.1.5 霉菌毒素

如果霉菌毒素中毒问题不解决, 则其它任何防控措施都不会受到很好的效果。所以, 在采取防治方法之前要解决霉菌毒素的问题。解决霉菌毒素中毒最根本的方法是严把饲料及原料关, 如果饲料及原料霉变严重, 那么任何脱霉产品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为脱霉产品的脱霉效果都不是无限度的。其次是选择优质的脱霉产品。

1.2 感染性因素

(1) 细菌性感染:易感染由猪痢疾密螺旋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猪伤寒沙门氏菌等细菌均可引起猪肠道疾病, 造成腹泻、生长抑制甚至死亡。 (2) 病毒性感染:冠状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腹泻。 (3) 球虫可引起腹泻的发生。

2 控制腹泻的方法

商品蛋鸡啄肛的原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篇8

1蛋鸡啄肛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1.1后备鸡没养好引起的啄肛

1. 1. 1原因鸡群在育雏或育成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导致鸡群体重不达标,骨骼发育滞后,而后期为追体重使用高能高蛋白饲料,这样的鸡群虽然体重追上去了,但到开产时骨架构建不佳,特别是骨盆尚未发育完好,形成小而肥的鸡群,开产时,蛋相对过大,产道狭窄,产蛋过程过分努责,致使泄殖腔或输卵管部分翻出肛门外,发生脱肛。这样的鸡只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这样的鸡群啄肛死淘率特别高,且基本没有解决的办法。

1. 1. 2预防措施养好后备鸡,确保鸡群5,12,16周龄体重、胫长达标。若12周龄前体重、胫长不达标,可延长雏鸡料的使用时间,夜间0: 00—1: 00增加光照,促进采食; 若12周龄后体重、胫长仍不达标,必须换育成鸡饲料,控制性腺发育,可夜间0: 00—1: 00增加光照( 不连续的光照对性腺发育影响不大) ,增加采食量,增加体重,此阶段应注重体形、骨架的构建,控制性腺发育。18周龄体重仍不达标,增加光照、换料可延后1周。若遇到这样的鸡群,产蛋阶段适当降低0. 5% 左右的饲料蛋白,使蛋重相对小一些,便于鸡蛋产出,可减少啄肛的发生。

1. 2光照因素

1. 2. 1原因光照时间和强度会影响鸡的性成熟、 体成熟以及产蛋。在生产中,特别是开放式或半开放式鸡舍,育成期处于长日照、高温的夏天,这样的鸡群因为高温采食量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又处于长日照的夏天,又没法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鸡群性成熟早于体成熟,鸡在体型相对偏小的情况下开产,泄殖腔收缩难度大,引起啄肛。秋冬育成的鸡群恰好相反, 性成熟晚于体成熟,开产较晚,腹部脂肪沉积较多,开产蛋重大,易引起难产造成啄肛。

1. 2. 2预防措施结合光照程序、鸡群体重的变化及性腺发育适时调整光照。一般7 ~ 18周龄光照时间控制在9 ~ 10 h之间,强度为5 lx; 17 ~ 19周龄后鸡群平均体重达到品种的标准体重后逐渐增加光照, 一般每周增加0. 5 ~ 1. 0 h,直至每日光照时间稳定在14 ~ 16 h,光照强度控制在10 ~ 20 lx。产蛋鸡最适宜温度应控制在13 ~ 23 ℃,夏季高于28 ℃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冬季低于5 ℃ 时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湿度控制在60% ~ 65% 之间可降低啄肛的数量。

1. 3饲料因素

1. 3. 1原因母鸡开产时若过分追求高营养、高蛋重,饲喂高蛋白饲料,产蛋量增加迅速,蛋重会加大或出现较多的双黄蛋; 或冬季因为温度低、采食量增加、 蛋白质摄入过多,蛋重会过大,啄肛的发生率相应增加。

产蛋鸡饲料钙质含量较高,如光照不足或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鸡体内钙磷比例失调,使日粮中的钙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而沉积到肠道,剌激肠黏膜发炎, 排粪时强力努责造成啄肛。或因产蛋鸡饲料蛋白质、 钙质含量较高导致消化不良,刺激肠道,并产生大量尿酸盐,刺激泄殖腔,导致腹泻、脱肛、啄肛。

另外,饲料中营养缺乏,某些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粗纤维等缺乏也会导致啄肛。

1. 3. 2预防措施按照鸡群不同生长、产蛋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要保证饲料营养的全面和均衡, 蛋白、氨基酸、粗纤维、维生素、矿质元素及微量元素的搭配能满足鸡群不同时期的生长及生产需求; 同时保证足够的采食位置,适宜的采食量,使鸡的体况不肥不瘦。饲喂成品料,成鸡料换产蛋鸡料要有1 ~ 2周的时间过渡,有条件时可使用预混料; 自拌料以成鸡料配方为基础,逐步过渡到产蛋鸡料,豆粕、石粉的添加要随产蛋率调整,产蛋率每增加10% ,其豆粕量应增加0. 5% ,石粉增加1% ,产蛋率达80% 时,豆粕、石粉也要调整到位。

1. 4疾病因素

1. 4. 1原因蛋鸡在产蛋期因发生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和长期腹泻均会侵害输卵管、泄殖腔组织,导致输卵管黏膜润滑作用降低,造成肛门周围炎症,肌肉伸缩力减弱、润滑度降低、生殖道干涩、产蛋时努责、产蛋后难以复位,造成脱肛、啄肛。

1. 4. 2预防措施有效进行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 已发生疾病要及时治疗。

1. 5生理因素

1. 5. 1原因有的养殖户在产蛋初期过分加强营养,特别是过分补充蛋白质,使鸡产蛋过多,双黄蛋过多,特大蛋比例高,持续高产,使鸡群处于超负荷状态,致使蛋鸡产力下降、肛门失禁、产蛋疲劳而脱肛、 啄肛。并随着母鸡日龄的增加,所产的蛋的个头也增大,特别是到产蛋的中、后期,产蛋率下降,仍然使用高营养的饲料,一方面使鸡蛋过大,另一方面营养摄入过多,大量脂肪沉积于腹部,使母鸡过于肥胖。一般母鸡在产蛋时输卵管都有正常的外翻动作,蛋产出后又能立即复位,过肥的母鸡因肛门周围组织弹性降低,阻碍了外翻的输卵管正常复位。另外,由于腹内脂肪压迫,输卵管紧缩而使卵通过困难,产蛋过程中因强力努责而脱垂或回缩慢,长时间暴露于体外而招致攻击。

1. 5. 2预防措施保证持续、有效地供给营养,但要避免长时间的营养过高,导致特大蛋比例高。到产蛋的中、后期,因产蛋率下降,适当降低营养水平,如豆粕减少0. 5% ~ 1. 0% ,保证母鸡适宜的体重,避免过肥、蛋大而导致的产蛋困难,防止发生啄肛。

1. 6品种因素

白壳蛋鸡或粉壳蛋鸡啄肛发生率高于褐壳蛋鸡, 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饲养水平,选择适合的蛋鸡品种。

1. 7其他因素

应激也是蛋鸡啄肛的诱因,如强制换羽期间鸡只长时间饥饿; 饲养密度大,采食、饮水、休息位不足; 鸡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超标; 环境改变,噪音大或突然的响声惊吓会使鸡群产生应激,都易引起啄肛。因此,日常管理时要保持鸡群合理的饲养密度; 做好通风、舍内的温湿度及环境卫生的管理,为鸡群营造良好的环境,免疫、喂料、清粪、捡蛋、维修等工作要保证符合操作流程,减少对鸡群的应激,消减啄肛的诱因。

2鸡只啄肛的治疗

生产中勤观察鸡群,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一旦发现脱肛鸡,要立即进行隔离。对症状较轻的鸡,可用0. 1% 的高锰酸钾溶液将脱出部分洗净,然后涂上紫药水,撒敷消炎粉,对受伤鸡绝食2 d,使其停产; 有治疗价值的鸡,泄殖腔内如有蛋的,在缝合前取出,以防发生蛋黄性腹膜炎,肛门周围作荷包状缝合,愈后拆线; 没有治疗价值的鸡要及时淘汰,同时惩罚“肇事者”,对其再次断喙或单独饲养或淘汰。

上一篇:导入与转换下一篇:基于身份的匿名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