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单教学

2024-05-02

活动单教学(精选十篇)

活动单教学 篇1

一、“活动单”的内涵

凡是坚持“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有效教学理念, 并将这样的课改理念落实到行动中的, 往往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反之则不然。[1]“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和教学媒介, 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 是一种活动预案, 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记录活动过程与结果、分析得出活动结论并自我反馈的“菜单”化设计。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它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活动单”的结构 (课题→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 、活动模型 (情境创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自我完善→点评提升) 的设计起到了指导作用。

“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侧重点在于教师教哪些内容, 用什么方法教, 怎样教有最优化的教育效果等。“活动单”是对“学案”“教学案”“导学案”的继承和发展, 更强调教学的“活动”性和“单”的作用。“活动单”要求把教学的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转转变变到到研研究究学学生生的的学学法法上上来来, , 促促使使教教师师进进行行角角色色转转换换, , 侧侧重重的的是是学学生生的的学学习习活活动动, , 引引导导学学生生自自主主构构建建认知经验。

二、“活动单”的功能

功能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 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效能, 它是由事物内部要素结构所决定的, 是一种存在于事物内部并相对稳定独立的机制。“活动单”追求的功能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改理念。

(一) 育人功能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杜波依斯曾说过:“所有真正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成为木匠, 而是使木匠成为人。”“成为人”不可避免地涉及品格的发展和理性的培育。[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所以“活动单”不应该仅着眼于学科知识, 活动单的学习目标、活动方案、课堂反馈部分, 特别是活动方案部分应该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并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 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教师创编“活动单”时, 必须从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的主动性等实际出发, 坚持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道德等共同协调发展, 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现“活动单”的终极功能———育人功能。

(二) 导学功能

“活动单”只有凸显“导学”功能, 才能实现其应有的效应。“活动单”是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学习主体, 遵循着其知识建构的循序渐进过程而设计的。“活动单”的设计要明确三维目标, 符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 具有一定程度的层次性与选择性, 力求新颖活泼与灵动开放, 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活动单”学习目标部分应该引导学生明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活动单”活动方案部分设计应使用涉及认知操作的行为动词, 让学生拿到“活动单”后即可自主学习与探究。

(三) 对话功能

布鲁纳主张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知识, 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得知识, 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活动单”能较好地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间多重对话的桥梁。“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坚持“以单导学, 多元活动”, “活动单”活动方案部分一般由3~4个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模块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合作学习, 体验、感悟、探究教学内容, 展示、交流学习结果, 老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来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3]活动模型的情境创设阶段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模型的自主学习、自我完善阶段则是学生与自己、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活动模型的合作探究、成果展示阶段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活动模型的点评提升阶段则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们强调学生与自己的对话, 活动模型的所有阶段只不过提供了各种可能的方法, 只有学生自己教自己, 其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四) 反馈功能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是灵魂的回头, 是顿悟的艺术。虽然“活动单”课堂反馈部分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这不应该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指标应当是一个多元化指标构成的体系, 它至少包括学生的学业情况、课堂表现、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等。所以, “活动单”课堂反馈部分可以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学生展示的学习成果、学生自我完善的结果、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的情况等。

三、“活动单”的作用

作用是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 是事物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同样的功能对外界的作用, 既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 这要看功能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方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中,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做苏格拉底所说的“助产士”, 采取“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原则, 充分发挥“活动单”的正面作用。

(一)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最基本的标志就是从“教师本位”逐渐转向“学生本位”, 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学定教。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是学生自我建构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 更多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学习, 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教师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把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推动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二)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从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来说, 传统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记忆和应用, 而“活动单导学”教学则应该在坚持先学后教的原则下, 注重学思结合,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利用“活动单”的活动方案可以将“知识课堂”变为“研究课堂”,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亲身感知、感悟、感受学习,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课堂中的生成与学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三) 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 学习小组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组织有效的合作性学习, 首先要将不同性别、学习能力和性格的学生分在同一小组内, 形成一种差异互补的异质分组。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全组成员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 教师只是作为旁观者, 对讨论不作任何干预。讨论结束后, 每组可以推选一位发言人, 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在全班展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互评,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等, 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优秀学习小组的评比, 则能鼓励学生尽其所能地思考, 提高团队和自己的思维品质。教师要保证小组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之间尽情而深入地对话, 激发其思维创新。

(四)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活动单”凝聚了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包括对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分析、对学生实际认知水平与能力的分析与探究、对教育教学规律的分析与探究、对学习方法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探究等。通过“活动单”这个平台, 教师之间实现了智慧共享, 师生之间实现了思维碰撞, 所以“活动单”的创编和使用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 以“活动单”为核心要素和教学媒介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探索实践了八年。我们期待通过后续的研究, 进一步扩大“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影响, 使之真正成为小威廉·多尔教授所说的一种“中国模式”。

参考文献

[1]方健华.走向生本, 以学定教:有效教学从理念到行动——基于区域推进“活动单导学”模式如皋经验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10C) .

[2]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20) .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篇2

金海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很高兴有机会向大家汇报如皋整体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和几点体会。【PPT】

先请大家观看一段“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视频片段。【PPT】(这是二年前随拍的片段、展示的形式已经多元了,小白板、高清投影、电子触摸等都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信息技术支撑了我们的课改)

刚才展示的是“活动单导学”二年前随拍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场景,现在我们反馈展示的方式更现代、更多元了。

我们的课堂以“活动单”为媒介,【PPT】一堂课由3个左右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模块组成。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展示交流学习成果,老师通过讲授、点拨、评价等来引导、提升学生的学习。

【PPT】所谓的“活动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关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目标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活动方案。“活动单”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是教师导学的抓手,是学科教学活动化的载体,保证了课堂形散而神不散。

【PPT】“活动单导学”将教育目的蕴藏在活动过程之中,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反思等多元活动,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获得最大限度的身心解放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

【PPT】“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继承、吸收了活动教育思想的精髓,彻底打破知识本位、教师主体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导学作用,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和主动学习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PPT】在实践层面,“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超越和发展了活动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了“以单导学,多元活动,区域联动”的操作范式。一是做到教学活动化——把学生的认知学习,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的培养融合在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二是活动教学化——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切3【PPT(背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从萌芽到产生,从雏形到成型,从模糊到清晰,从犹疑到坚定,经历了一个艰难而不平凡的过程。

实施新课程之初,我们努力将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付诸于实践,通过培训、指导、考核和评比等手段促进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PPT】但收效甚微。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不少教师对课程改革还仅停留在理论的言说上,课堂教学单调、沉闷、低效,是穿着新鞋走着老路,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PPT】面对现状,我们不断进行思考和追问:如何让素质教育的先进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何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如何建立一个相对系统的、科学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让教师可以操作的课改平台和抓手?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坚定地走上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征程。

【PPT】在2004年,如皋市高中化学学科组研制出了教学“活动单”,强调让“教室”成为“学堂”,“教学”成为“让学”,“听课”成为“学习”,教师的责任就是在课堂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后来,以吴窑镇金盛初中为代表的实验学校全面应用“活动单”,通过 2 研究和实践,逐步确立了以“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并形成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流程,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我们及时论证、总结、完善了这些课改实验学校的经验,并在小学中、高年级实验。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专家学者把脉、指导,不断建构、完善“活动单导学”的思想理念、教学原则、操作程序以及教学管理规范、制度和推广策略,进而在全市全面推广。

在具体的区域推进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四种策略: 【PPT】一是统一认识。在进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改革初期,如皋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强大压力。在内部,陈旧、落后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根深蒂固,保守势力抵制、反对改革。一些学校和老师对改革不以为然、消极应对,搞形式主义。在外部,有的教育同行、专家学者也对如皋的做法表示疑惑,认为在一个区域推行一种教学模式不科学、不可行。面对内部的阻力,我们用思想引领,用典型示范,用培训提升,用制度约束,用利益驱动,逐步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面对外界的疑惑,我们用事实说话,请专家学者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感受我们改革的氛围,参与我们的改革活动,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从而增进理解,消除疑惑。我们的活动单导学模式是一个核心框架和理念,不同的学科和学段有一定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是一种模式但我们不模式化,所以我认为,【PPT】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就应该毫不动摇地做下去,至于方式、方法问题可以不断摸索、逐步完善。

【PPT】二是全员培训。我们构建了“教研员——镇级教研组长——学科教师”的业务培训网络。在镇级教研组长会议上,各学科教研员对模式的定义、流程、各环节实施要点进行解读,再由组长传达到每一位老师。利用《如皋教育研究》杂志、如皋教育网、“如皋教育”电视台、《如皋日报》“教育如皋”周刊宣讲发动、推出典型课例示范引领。各镇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专题 3 培训,学科教研员走进镇、校跟老师零距离交流对话。我们将全市分成八个点每学期都进行分片展示和全覆盖培训,把360多节经过反复打磨的示范课呈现给老师,参加观摩培训的教师达到12000多人次,促进了区域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PPT】三是行政推动。为了确保“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序、有效地推进,我本人和分管局长张俊同志经常坚持下去推门听课、即时点评,对推进滞后的乡镇,带领教研人员进行专项视导,提出整改要求,一个月后跟踪回访听课。课改能不能推下去,校长是的认识是根本,会不会上课时关键。【PPT】我们要求校长率先示范,必须上示范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我们建立了领导巡课督查制度,及时发现巡课过程中的正反典型,采取有效措施纠偏,限期回访落实;实行中层以上领导蹲点到班挂钩制度,并将其联系班级的推进情况、教学效果等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严格考核评比制度,全体教师参加“活动单制作”和“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达标过关活动,成绩列入绩效考核;组织全市“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校长、教导主任教学比武;开展“活动单导学”合格镇(校)达标创建活动,创建验收的结果与素质教育质量综合考核合理挂钩,并作为对班子成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PPT】四是科研引路。课堂教学改革往往止步于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是课改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强化对“活动单”的开发研究。我们出台了如皋市“活动单”集体备课指导意见,明确了活动单设计的流程。组织骨干教师进行了与教材配套的活动单设计,要求教师及时记录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学期结束召开反馈会。优质的活动单为有效课堂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PPT】二是强化对“活动”的研究。我们成立了微型课题项目中心“活动单导学”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组织全市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对活动的类型、形式、时空、组织管理等进 4 行了深入的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PPT】三是强化对教学程序的研究。课堂教学程序以及实施方法是教学模式运行的关键,为了探索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流程,我们组建了十个课题组,有效地解决了“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操作层面的实际问题。

几年来,“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国内很多权威媒体、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和兄弟学校的高度关注。最为可喜地变化在全市的学生和教师,他们与“活动单导学”同步成长。

【PPT】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最大限度、最为真实、最为有效地凸显,学生的兴趣浓了,胆子大了,热情高了,心气畅了。他们在精神面貌发生变化的同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获得大大的提升。如皋学子不仅愿学、乐学,而且对问题的思考的深度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全市教学质量得以水涨船高式的提升,我认为正是如皋扎实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必然结果。切: 而我市所涌现出的“古文奇才”王云飞、支教志愿者赵小亭或许也不是偶然。2切【PPT】教学改革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近两年,我市有38名教师获得全国教学比武一等奖。2010年,我市新评的省特级教师、南通市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人数位居南通第一,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还促进了学校布局的调整以及教育装备的现代化,这对加速我市教师专业化进程,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均衡优质和谐的如皋教育起到了强而有力的推动作用,去年,我市被省政府确定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

总的来说,我们的活动教学实践在区域内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我也注意到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

【PPT】一是基本理论有待进一步丰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5 作为“活动教学”的一种流派,已经初步建立起自身的思想、理论框架,但还不够系统,不够缜密,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特别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活动和以追求意义为宗旨的体验活动的实践研究。

二是“活动单”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活动单”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益和学生整体的素质。但是,“活动单”设计的学科性、分层性、选择性、操作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呈现展示的方式和包含的教学元素也不够丰富多元。

三是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创新。“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学,每个教师都能教的理念,原有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如备课组的职能、班集体建设、优等生的培养等都面临新的管理视角。

四是活动有待进一步多元化。通过多元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和特色。但是,这里的“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的不同,与传统教学中的活动的区别,这种模式下独特的类型与形式等,都是我们需要重点思考和探究的。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近几年来,我们如皋把“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作为全市课堂改革的有力抓手,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本土特色的课改之路。我们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使“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日臻完善,使我们如皋教育走向更美好的明天,使全市教师和学生享受更幸福更完整的教育生活!

活动单教学 篇3

1什么是试题“补偿单”

所谓试题“补偿单”,是针对试题评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对原有知识点中学生掌握较差的问题实施补救训练,弥补不足,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单.它是原有“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延伸、拓展和后续.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应用“补偿单”教学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方法的提升、规范答题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同时对师生之间的教与学和彼此之间的信任都起到促进作用.

2试题“补偿单”的类型试题“补偿单”的类型大致分两种:课堂练习“补偿单”和试卷评讲“补偿单”.

2.1课堂练习“补偿单”

结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新授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自己不理解或经过小组讨论之后仍有疑问的练习要创设课堂练习“补偿单”,让他们达到当堂课消化的效果以便实现高效课堂.考虑到学生不会做的某一道题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这个题目学生一点都不会做,而是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的某一个知识点被卡住,导致整个题目不会做.那么,在集体备课时就要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事先设计好课堂练习“补偿单”.当教师将该题讲评完后,就针对这个知识点展示设计的相关习题作为补偿,让学生重复练习,达到理解巩固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游标卡尺读数的时候,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读数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之前教师就要准备好容易影响游标卡尺读数出现错误的相关题目,当教师教给学生游标卡尺的相关结构和读数方法之后,让学生开始对导学案上的练习题进行读数.发现错误后,让小组讨论,更改自己错误的习题并总结自己错误的原因,然后,将准备好的练习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使记忆深刻.投影片段如图1所示.

游标卡尺

(1)结构

(2)读数方法

第一步:看游标尺明确精确度(如10分度、20分度、50分度的精确度).

第二步: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左侧的主尺

整毫米数(X);如图2所示,例题中为X=41 mm.

第三步:找出游标尺与主尺刻度线“正对”的位置,并在游标尺上读出对齐线到零刻度线的小格数(n)(不要估读);如图2例题中为10个小格, 即n=10.

第四步:按读数公式读出测量值.

读数公式:

测量值(L)=主尺读数(X)+游标尺读数(n×精确度)

如:以下例题的测量值=41 mm+10×0.02 mm=41.20 mm,单位换算后其读数为4.120 cm

例1有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2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cm.

答案:4.120(漏掉末位有效数字“0”不给分)

读数经验之谈

(1)主尺上的读数,应以游标的0刻度线左端上主尺的读数为准;

(2)看清游标的精确度;

(3)游标卡尺都是根据游标的刻线对齐来读数的,所以都不再往下一位估读.

补偿练习(图3和图4)

运用课堂上的“补偿单”可以随时通过多媒体投影或者一体机拍照上传等方式展现,快捷、方便.所以“补偿单”并非一定有“单”,它主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的过程.

2.2试卷“补偿单”

在讲评试卷之前,老师首先要将试卷认真批阅,对试卷整体的错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错误的知识点,并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分析原因,做好讲解点评.根据整张试卷的结构和班级的整体错误情况,教师查找收集相关知识点的习题,通过筛选提取针对性的习题,组成试卷“补偿单”,经备课组讨论后定稿,印刷后发给学生.

例如,在考完徐州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物理试卷之后,通过阅卷对试卷的整体分析,发现学生错误率较高的有:第3题:关于飞行器变轨问题;第7题:物体受力动态平衡问题;第9题:速度时间图象问题;第12题:验证机械能守衡问题;第15题:多过程结合图像问题;第16题:有关传送带的相关问题.针对这几种类型的问题,备课组专门选择相关题目作为补偿,印制了一张补偿单,当教师评讲完之后,让学生现场测试,效果较好.

在讲评试卷时,首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错误率较低的试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更正.然后让学生针对错误率较高的试题,通过小组讨论逐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对学生的解释进行点评或总结,接着让学生快速处理“补偿单”上的专项习题,达到补偿的作用.

3试题“补偿单”的特点

试题“补偿单”的特点:目标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强、交互性强等.

3.1目标性强

试题“补偿单”主要补偿整套试卷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如何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设计的问题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讲评的过程能否让学生快速接受,是学生追求高效课堂有所收获的关键,更是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构建知识体系、自我完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催化剂”.3.2针对性强

试卷讲评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每个题目都细讲,每个环节都面面俱到.对于试卷中错误较少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主改正,要选择讲评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所以,问题的设计就要围绕几个知识点展开.试卷“补偿单”主要是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中的知识点的考查.比如可以是针对较难理解的相关概念、公式模糊还是运动状态、多过程分析不完整,亦或者是高中生较难掌握的问题.设计相关习题作为补偿,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以不变应万变,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3.3灵活性强

试题“补偿单”可以是一个题目的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也可以是对相关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基本是涉及到学生知识欠缺、思维定势、知识负迁移、拓展方法受限等问题,可以通过各个专项练习克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增加学生的成就感.3.4交互性强

在讲评试卷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选择先讲评试卷的题目,然后通过“补偿单”起到巩固的作用;有时候试卷上的题目难度大、问题设置少、过程多、空间大,讲评的时候难度也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考点变成一个个低起点,低台阶的问题出现在“补偿单”上,让学生易于解决,找到自信后,再解决试卷的难题或听教师讲评的时候更显得得心应手,胸有成竹.

4实施试题“补偿单”的反思

每位中学物理教师都会经常评讲试卷,特别是高三年级后期的综合训练过程中,教师更是频繁地进行综合试卷讲评.相信每位教师都会有试卷讲评难的感触.在高三后半学期,学生分化严重,对教师的讲评试题要求更是参差不齐.精细讲评,好学生烦;粗糙讲评,后进生烦.综合考虑,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试卷之前一定要熟悉试卷的每一道题和学生每一道题的错误率以及错误的原因,然后结合错误率的多少和错误点的难度,针对班级的情况设计试卷“补偿单”.对于错误率较少的题目,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自行解决或者老师针对个别学生点拨;对于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教师结合“补偿单”有针对性的评讲,这样就可以解决试卷评讲的冲突,让每个同学各有所得,打造高效課堂,更体现了以人文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所有的这些都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试卷分析、收集习题、设计思路、排版印刷.由于学校的班级一般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那么“补偿单”的制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类制作,也可以一个备课组做一个“补偿单”,普通班的老师可以对相关试题“补偿单”的习题进行删减.高三物理备课组根据实验班和普通班的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完成“补偿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活动单教学 篇4

关键词:活动单设计,政治课,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全国各地都在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活动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载体, 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依据, 其设计制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成败。因此本文以设计活动单的原则入手, 详细论述怎样设计出一份优质的活动单, 为有效课堂打下基础。

一、活动单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任何一个课题的活动单设计都要有明确的目标, 目标要有可行性, 所设计的活动都要围绕课题目标来开展。因此, 教师要熟悉课标, 了解不同学段的学生对于活动学习的不同要求;要研究教材, 准确解读教材思想;还要关注学情, 在学生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2.层次性原则。所谓层次性原则, 一是指难易适度, 做到班级学生的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 而不是把班级的所谓“后进生”抛弃;二是活动设计要呈递进式, 由浅入深, 逐步深入。

3.可操作性原则。一份高品质的活动单要讲究活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活动单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使学生对于如何实施活动一目了然。

4.驱动性原则。“活动单导学”模式强调情景设置, 设计的活动要能促使学习者自发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其次, 以对现实事件或任务的认知和分析作为中心内容, 让学生针对现实提出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

5.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讲求知识结构的总体性和连续性。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 要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知识技能的前后照应。

6.开放性原则。所谓活动单的开放性, 是指通过活动单呈现课本外的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此外, 还应通过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接触社会, 深入生活,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单设计的制作方法和要点

活动单是为了配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通过书面形式呈现给学生的纸质文本, 由五部分组成:课题名称、学习目标、活动步骤、课堂反馈、总结反思。

1.课题名称。根据每节课所学知识结合课本制定一个能概括本节课知识点的课题名称。

2.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设定三维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 让学习变得更有目的性, 同时便于检测上完课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3.活动步骤。本环节是活动单的中心环节。活动要以问题为架构, 问题需要一定的难度。但是所设计的活动要难易适中, 最好是集中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 方能让45分钟的课堂成为高效课堂。活动要呈递进式, 由简到难。组织探究活动时也要掌握有度, 课堂活动要有的放矢, 不能漫无边际地讨论。设计活动单时要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 要细化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学生要阅读哪些相关材料, 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都必须有具体的要求。

下面以浙江人民出版社《哲学生活职业》模块三第十单元———《奉献与人生》一课为例, 具体展示一下该课活动单的设计:

课题名称:《奉献与人生》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的基本含义。

2.理解人的价值有哪两方面, 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理解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二) 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 学生能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 学生初步具有认识和分析事物价值的能力, 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价值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 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 承认奉献的价值, 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的价值。

难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知识体系

(一) 人生价值的内涵

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客体的属性和主体的需要之间的效用关系。

2.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1)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贡献 (社会价值) 。 (2) 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自我价值) 。

(二)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2.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活动步骤:

活动一:关爱老人———心意

思考:看望老人, 你会为他们准备什么礼物?你是如何考虑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物的价值是用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从而让学生明白价值的含义。

活动二:关爱老人———故事

视频播放感动中国人物白芳礼老人资助贫困生的故事, 提问:

1.白芳礼的价值体现在哪两方面?两者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老人的事迹能感动中国?如何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

3.分享你家老人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出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 其中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通过分享自家老人的故事, 体会老人一生的辛苦付出, 进一步理解奉献其实就在点滴生活中。

活动三:关爱老人———争论

案例故事: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张华为救掉入粪坑的七旬老人而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有人说他不值得, 认为一名大学生还可以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 而老农已老。还有人说他值得, 他奋不顾身救人的精神可以影响和激励整个社会。

辩一辩:张华的行为值得吗?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辩论, 让学生懂得贡献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讲清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关系, 突破难点。

活动四:关爱老人———行动

下星期的班会活动, 我们将组织去敬老院服务, 请大家积极开展讨论, 设计一个活动方案:你将怎样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 为老人服务?

设计意图:理论运用于实践, 是德育课的本质所在, 通过活动方案的设计, 让学生明白其实奉献离我们并不遥远, 落实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政治课, 是一门时代气息浓厚的学科。“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图书馆、资料库等教学资源广泛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料,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学生不在觉得政治课堂枯燥乏味了, 而会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目标。

(三) 课堂反馈

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在学生自我完善后, 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可以通过教师的当场提问, 也可以是在设计活动单后附上一个几分钟的小练习, 来对这节课的重难点进行反馈训练, 通过课堂反馈, 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 突出那些容易错漏和混淆的知识薄弱点。

(四) 总结反思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思维者的精神。”活动单的最后一项活动应为总结反思, 目的是让学生对一课时学习情况进行概括和总结。可以设置任务式的总结方式, 可以采取发散的方式, 让学生畅所欲言, 可以写学习情况, 可以分析小组合作的不足, 可以构建知识体系, 可以提出心中的疑惑等。虽然形式多样、篇幅较小, 但反思总结这一板块是活动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有总结才有进步, 有反思才有提升。

三、结尾

活动单是“食谱”, 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食谱”, 是丰富课堂形式、充实课堂内容的“食谱”。活动单的设计有固定的流程和方案, 秉承江海大地的教育传统, 融汇中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 创新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其形式应不拘一格, 呈现出百家争鸣、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局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会不断探索和研究活动单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不断完善, 不断发展, 为课堂教学增效, 为学生成长添能。

参考文献

[1]丁非.“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策划与设计[M].天津:新蕾出版社, 2009.

[2]范建银.“活动单”设计与编写策略刍议[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10) .

[3]刘剑.“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1) .

[4]冯建军.论“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核心:活动[J].江苏教育研究, 2009, (30) .

活动单教学 篇5

1、以生为本,关注发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认识活动单导学的意义和作用。以活动单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导学活动,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洋溢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利用活动单,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种素质,加强合作,促进反思,反馈提高。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学习过程, 围绕核心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实际的活动。

2、立足学情,集体研讨。要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尊重个性差异,设计行之有效的活动单。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体分工设计,共同研讨确定,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根据班级学情进行适当调整,注重新颖性和创造性,以期达到最佳课堂教学效果,3、体现特点,精心设计。

活动单的设计是实施导学活动的关键,要充分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遵循可操作性、启发性、适量性、趣味性和多元化等原则,并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等进行设计。活动单应简洁、易懂,一般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活动方案和课堂反馈等内容;不同的课型如新授课、复习课等又具有各自的特点。设计的具体要求如下:

目标明确。活动单不同于教案,应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知道、理解、掌握等词语进行表述,学生始终明确目标并对照目标进行活动过程的自我调控。

精选内容。活动内容必须贴近学生实际,有数学味、趣味性、启思性和开放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素质发展。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做到内容适量,难度适宜,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补充拓展性题,保证原来预定内容得以完成。问题、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发展性。

活动多样。教学活动单可采用多种形式,可根据内容特点设计,也可根据小组特点设计,还可设计多层次多目标活动单,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自主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观念与行动相统一、外显活动和内在活动相统一、充满改造和创造精神,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需要。活动要循序渐进,形式多样,可以是自学教材、实验、探究、辩论、讨论、游戏、竞赛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充满激情。

检测反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检测,及时反馈,当堂消化。语言规范。活动单的主题、指导语要明确,语言力求生动、活泼,尽可能将老师的解说过程化为活动过程。题目要简化,不要出现过多的文字。

活动单教学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A-

0027-02

当前,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等。为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彰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现代教学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将传统的“教师讲”转变为“学生学”。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下,运用“活动单”这一载体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合作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教学目标。本文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初中生物教学实施“活动单导学”的策略。

一、科学制定学习“活动单”

高效课堂应建立在高效备课的基础上。在新课标背景下,采用“活动单导学”更注重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统一。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应更重视备课环节,由注重研究知识本身转向研究知识建构的过程;要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知识,利用多元化的信息和设备,结合“活动单”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实施“活动单导学”教学,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备课时要立足新课标,以“导学”为目的,制定高质量的“活动单”。在备课和制作“活动单”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单”。“活动单”不仅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要目标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制定了以下“活动单”:活动一,举例说明传染病的主要类型;活动二,学习调查人群中传染病的方法;活动三,探讨人类传染病的监测与预防;活动四,说明人类传染病预防的积极意义。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教学目标变成了导学目标,首先强调的是指向性,它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便于学生达成的学习目标,使教学目标更精炼准确,具有适合学生演示和讲解的可操作性。每一堂课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导学目标,但又不必过分强调达成多个导学目标,而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指向精准的导学目标,由此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科学制定学习“活动单”的基础上,教师应将“活动单”内容与导学目标相结合,制定以“导练”为目的的教学提案,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延伸,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初中生的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但思维较活跃,将教学提案作为导练内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思维。制定提案时,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针对初中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和安排练习。采用“活动单”导学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的生物知识概念运用图片、图表、影音等形式表现出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例如在《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生物圈里不同的生物种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提案贯穿教学的始终,较好地发挥了课堂指导作用。

三、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在“活动单”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相互帮助、共同合作以达成教学目标。对于难度小的教学任务,可以让学生单独完成;对于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可以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寻找解决办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鼓励班级中因基础薄弱而不敢参与课堂发言的学生,使其逐渐融入探究活动中,还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满堂灌”的缺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教学《人的性别遗传》一课时,笔者在备课时是这样考虑的:重男轻女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旧社会不少家庭矛盾由此而生,许多妇女因为生女孩而备受责难。那么,生男生女是由父母双方中的谁决定的?这个问题千百年来饱受争议,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笔者设计先讨论后授课的教学过程,上课前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理由,通过查阅资料弄清以下问题:(1)男女各有多少对染色体?哪一对被称为性染色体?(2)Y染色体在形态上与X染色体有什么不同之处?(3)就染色体来说,在男性的精子和女性的卵细胞中应有几条性染色体?(4)男性有几种精子?女性有几种卵细胞?又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以蚯蚓设置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出活动过程;然后将学生随机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按照“活动单”要求开展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较快。学习小组代表按照“活动单”要求展示学习成果,并提出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新观点和遇到的新问题,笔者进行释疑解惑。在笔者的引导下,不同学习小组互评、互辩,最后笔者围绕教学目标提炼知识重点,促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四、发挥实验的作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教学与实验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拘泥于课本,而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优化实验教学,将学生带入实验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实验现象,合作完成实验,既有效地挖掘了实验的教学价值,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由学生作为实验主体,教师指导学生真正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一方面,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由教师列出开放式实验内容的大致范围,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而非单纯地将实验内容局限于教材要求。另一方面,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根据教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自身兴趣选定实验内容。初中生物实验内容普遍通俗易懂、操作简单,使用的器具也相对简易,学生操作起来并非难事。例如在《探索生命的方法》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将“探究蚯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作为小组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蚯蚓等实验材料,指导学生设计小实验来探究问题。有的学生利用声音刺激蚯蚓,有的学生将蚯蚓放在不同颜色的纸上测试蚯蚓的爬行速度,还有的学生利用不同的光线、坡度等实验观察蚯蚓的刺激反应。实验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的探究活动也逐渐深入。

五、合理定位教师和学生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教学,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合理定位自身和学生的角色,切实发挥“导”的作用;不仅要发挥“导学”的作用,还要发挥“导练”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呈现“活动单”内容时做到简明清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把握重难点。要达到以上要求,在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中,就要坚持“532”原则,即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50%,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占30%,教师指导、讲解、总结时间占20%,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以生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生物“活动单导学”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教学做合一” 篇7

1、活动设计方面

通过多元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特质和特色之一。我个人认为, “活动”最近似于“教学做合一”中的“做”, 所以一定要重视活动设计。

陶行知强调, 生活是一本活的教科书, 生活中“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 都是活的知识之宝库, 都是活的书。”由以上观点, 我们是否可以推断: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而做的法子要根据生活的法子、根据实际生活 (所需要的、应该) 的法子?如此说来, 要遵循“教学做合一”就要尽量从社会生活中选取鲜活、有用、有益的内容, 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所需来设计“活动”——“做”, 并要注意采取有趣的方式开展“活动”——“做”好, 这样才可以使活动单导学中的“活动”符合“教学做合一”的要求。

例如, 本人在教基础模块 (下) Unit 3 At the Market中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 B时, 针对做完教材“活动6”之后的“活动7”、“活动8”, 我参照社会生活中的情形设计了一个Bargaining (讨价还价) 活动, 自己先将带到课上的几个苹果拿出来“拍卖”, 夸张地要价100元/个, 提示同学们可以选择教材上“活动7”中列举的英语句子跟我讨价还价, 谁有勇气上来表演并且能用对属于“For Buyers”的用语的, 谁就会因为brave enough、clever enough而得到一个苹果, 结果马上就有两个小组的同学争着上来表演, 还进行了几个回合的砍价。我兑现诺言后, 马上让全班各组同时展开设计, 用上自己身边的用品给出起步价, 并说出理由, 然后展开“虚拟拍卖”表演。当时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兴趣盎然地用英语来bargain (讨价还价) , 一些小组的滑稽表演使得课堂多次爆发出笑声, 课堂气氛相当热烈, 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活动展示中不知不觉地提升。

2、导学方法方面

如皋“活动单导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大体为: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创设情境”是指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形式创设课堂导入的情境, 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用“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认知背景;“实施活动”是以3个左右的活动模块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验感悟教学内容, 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检测反馈”是通过提问、实验、练习等方法, 对学生个体、小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进行检测评价, 每节课都要有紧扣重点和难点、时长为5~10分钟的反馈训练。我认为这是目前比较现实可行的一种“教学做合一”导学法。

活动单导学教学侧影及感想 篇8

给学生一个空间, 让他们自己往前走。

新课程让我们知道, 学生不是装载知识的容器, 不是知识收购站, 他们需要的不是一杯水、一桶水, 而是自己去探究、去寻找、去遨游整个知识海洋的能力。在如皋大地蔚然成风的“活动单导学”禀承这一教育理念, 绽放出一朵奇葩, 构筑了如皋教育史上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一.目标引导, 充分自主预习。

要学生发挥其自主性, 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 就能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良好的学习兴趣, 自然就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活动单设计时教者要做到目标明确, 且有一定梯度。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来确定自己在这篇课文中可达成的目标, 为成功地进行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反馈评价, 确保预习质量。预习这项作业, 如果认真完成, 作业量是比较大的。在预习的过程中, 每个同学完成的质量也不一样, 最差的有可能只完成书面作业, 如果这样下去, 他在合作交流中会无事可做, 长此以往, 会与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同学拉开很大的距离。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教者要采取相应的督评措施。

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还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也就是说, 学生要“会自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必要的学习方法, 提供必要的支持。要加强对学生自学的引导, 即必须让学生知道干什么, 利用工具资料怎么干, 多长时间以什么样的方式检测、展示学习的效果等。

二.有效合作, 确保人人参与。

我认为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途径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再按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自主分成若干个竞争小组, 使每个小组都有上、中、下的各类层次, 让小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以形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

各组既有共同的任务, 组员各自又有明确的分工。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 组内合作: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推选一位同学朗读或几个同学演读全文;2.讨论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邹忌善于“讽谏”的, 3.给其他组一个有探讨价值的问题;4.积极讨论, 各抒己见, 作好记录, 时间15分钟, 然后由组长主持展示学习成果。学生在这个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 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 通过合作探究, 提高学习效率, 增强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交流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老师不应提出问题之后, 便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讨论, 而应留一定的时间,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求通而张口欲言却不能之际, 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 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 并在交流中反思, 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 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老师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 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 仔细倾听, 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 更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结论性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老师更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 充分信任他们。

三.关注细节, 适时质疑点拔。

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不应是旁观者, 更不应是局外人。老师必须深入到各个小组, 关注每个学生, 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 适时的参与学生的交流, 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 发现存在的问题, 实施指导、调控。如在专题复习“图文转换”时, 要求同学们说说“中国环境标志”的构图创意, 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到了山、水、太阳这些对象, 对周围的“环”要么忽视了, 要么表述不清, 图与文明显不符, 怎么办?不如再反过来做, 把学生所写的内容转化为图。于是, 让同学们以合作小组的形式, 各组确定一名画画较好的同学, 一名同学读自己所写的构图创意, 其他同学看画得像不像, 画错了或画少了哪些对象, 想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学生们在自我发现中掌握了图标构成的基本要素, 掌握了图文转换的注意点。

活动单教学 篇9

一、创设情境, 是学生走进课堂的原动力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 如何激发、引领、鼓舞学生走近文言文本呢?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1) 充分利用多媒体, 播放图片影像资料。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句话揭示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治水必躬亲》教学中, 教师播放一段洪水肆虐的视频, 将学生领进课文的情境之中。视频快结束时, 老师深情说道:洪水肆虐, 摧毁了我们的家园, 带给我们无尽的灾难, 治水关系到国计民生,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治水必躬亲》这篇课文。洪水的影片、图片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水患的灾害, 认识治水的必要性, 再导入本课。这样, 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 增强了情感体验, 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 走进文本品读。

(2) 激情利用故事、背景, 设置疑问激趣导入。教师通过激情讲述故事巧妙设置悬念,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在“心求通而未得, 口欲言而不能”的积极状态下, 走近作者。如《记承天寺夜游》可这样导入:

“他, 少年得志, 科举考试全国第一, 先后做过皇帝老师、朝廷命官和地方官员;他, 坦诚刚直, 仕途上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 悠闲自在, 为国为民的思想始终不变。他, 有着满腹经纶和报国热情, 集儒家道家思想于一身, 他是谁呢?”

学生调动文化积累, 在记忆中搜寻出苏轼这个伟大的人物, 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二、精心诵读, 是课堂精神旅行的推进器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三分文章七分读”, 鲁迅笔下寿镜吾老先生教学最得意的方法就是“诵读”, 他自己每读到入神处, 总是把头拗过去, 拗过去。熟读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一大要求。活动单小组朗读时, 可分如下步骤:个体朗读, 初读课文, 读出流畅美;组内试读, 再读课文, 读出节奏美;对照注解, 将难懂的字词标注出来, 标出关键句的停顿;全班展示朗读, 三读课文, 读出韵味美。在整个诵读活动中, 学生读得兴味盎然, 积极动口、动脑、动手, 扎实了文言文的基本功, 很好地突破了文言文的重点。流程可以这样:

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扫除阅读障碍→将重要字音和该注意的朗读节奏标在书上→小组内尝试进行合作朗读展示→小组或个人在全班展示朗读的成果 (朗读展示方法:小组长分工, 组内合作。齐读、轮读、男女生读、一人读、回环读、有创造性地读, 如重要句子重复等) 。

在朗读环节, 可让学生到黑板板演, 给容易读错的字注音, 划出句子的停顿, 及时反馈, 老师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指导朗读。只有反复诵读文本, 才能增强语感,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合作翻译, 是文言教学的助力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是理解文意, 感悟主旨的奠基石。借助注释自主合作学习, 疏通文意。由小组长组织将文中未能理解之处在小组内与同学进行对话交流并翻译课文。组员在组长认真分工下, 有的细心地在书上查找知识要点, 有的三四个一群在激烈地探讨、争论, 还有的拿着笔耐心地做着笔录, 争分夺秒。小组活动方式:

结合注释各人自己翻译课文→组长指定一名组员讲解, 其他组员修正, 共同圈画重点字词, 疏通文意→组内展示, 可一人读, 一人说重点词语解释, 一人翻译句子→小组在全班展示。

各小组汇报展示时, 小老师对重点词语、句子进行圈画、标注, 并为大家讲解。展示时, 一组展示完毕, 如有遗留问题或错误之处, 由其余学生自发补充、纠错。这样, 学生初读的疑惑依然交由学生解决, 实在无法解决的, 教师抓准时机适时进行方法点拨提升, 有效地把学生智慧火花愈点愈旺。做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正互动起来, 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展示环节中, 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又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小组不仅向全班展现了小组的风采, 更是体验到自主拼搏后的畅快淋漓。我们讨论的热情, 在教室里掀起千波万浪, 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检查翻译效果, 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意的催化剂, 可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内一对一的形式, 过关课文重要词语和句子翻译。活动目的:掌握重要字词的意义及用法。活动方式:

组内1+1互查过关文中重点字词 (含通假字、古今异义等重要词语) →当堂检测, 巩固练习, 限时竞赛→1+1交换检查, 总结错误情况并分析原因。对表现出色的小组送上红五角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使活动卓有成效。

四、解读文本, 是学生课堂精神旅行的主阵地

教者根据不同的文本, 引导学生或披情入文, 体验感情, 或深入思考, 领悟哲理。如寓言故事类, 在总结提升时, 要紧密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启示, 小组交流, 让更多的同学都有积极发言的机会, 从而锻炼学生听说能力, 如《郑人买履》故事蕴含的道理以及给我们的启示环节, 可抓住文中郑人买履可笑的反常的言行, “先自度其足”“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可以得出做事不要迷信教条, 要随机应变的道理。可提醒学生从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去探究原因, 也可从文中作者的立场和感情态度看出来, 如《狼》结尾的议论“狼亦黠矣, 而顷刻两毙,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再如《醉翁亭记》中, 小组交流“借景抒情”方法示例:

小组1:主持人:醉翁踏着细碎的步伐, 渐渐隐入滁州的薄雾———

雾中有巍然深秀的琅琊山:你看, (齐读) ———

有 (水声潺潺) 的酿泉, 你听, (齐读) ———

有 (古色古香) 的醉翁亭, 你赏, (个别读) ———

生1:有山, 有泉, 有林, 有亭, 真是一幅清新秀丽的画面。

生2:于是, 作者自然叹息道: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主持人:这里还有朝暮四季的风韵, 你瞧, 真是诗情画意, 绚丽多姿。四季变幻之美。于是, 作者感叹: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生3:这里还有夕照晚景的动静之美, 树木之静对比百鸟啁啾之动, 相得益彰。写鸣声宛转, 飞荡林间, 是显示“禽鸟之乐”, 更是为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于万物, 乐在其中, 用禽鸟之乐, 反衬众人之乐, 再用众人之乐, 反衬出太守之乐。

(结合句子美读, 齐读、个人读, 带领全班同学读)

总结:暮色苍茫, 当他的身影消失于流溢的夕阳余晖中, 只听得一声感慨:醉能同其乐, 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

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点拨与提升, 要言不烦, 语言精练, 同时, 进一步优化活动细节, 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个性解读,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

孟子曰:“诵其诗, 读其文, 不知其人, 可乎?”阅读古诗文, 掌握作者生平也是理解文本, 提升文化修养的途径。因此, 适当交代写作背景, 是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重要方法。

五、走近生活, 是学生语文实践的平台

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让文本延伸向生活, 可采用角色扮演、记者采访、读书汇报、欣赏《百家讲坛》《唐之韵》, 让影片与文言携手, 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如《治水必躬亲》由海瑞治水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上治水的人物故事, 播放电影片段《李冰》, 风雨中李冰和家人实地查看水情, 和百姓研究治水方案, 感人的故事, 生动的影片,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感受了古人治水的决心和治水精神的可贵。再引导学生联系影片和课文畅谈感受, 明白做任何事必躬亲的道理。

再如《狼》这篇文言小说, 可模拟文中狼与屠夫的角色进行表演, 充分利用各种道具, 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 声情并茂, 表演逼真, 对角色进行很好的体验, 会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表演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是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魅力, 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手段。

又如, 开展读书汇报会,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柳宗元、苏轼、范仲淹等名家生平及作品, 开展“与圣人才子同行, 追溯有你的尘世”为主题的文言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文化积累, 修炼学生的人格, 提升学生的思想。

活动单教学 篇10

一、杂糅式分组指“导”, 构建学生学习氛围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的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上进的保障。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就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的“教”就会由于缺少学生“学”的配合而失去作用。因此在使用活动单导学模式之前, 合理、有效地分组,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 这是组织好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是依据学生语文成绩分组, 还是按照他们综合素质能力分组;是根据男女搭配分组, 还是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分组。笔者经过再三思考, 最终确立了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主, 以动静结合和优势互补为辅的灵活机动的分组原则, 指导性格内向型与外向型学生组成互补同伴系统, 基础较好和相对薄弱的学生建立结对帮扶伙伴, 并与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三类合一, 共同杂糅、混合组成合作PK团队。分组结果显示, 各个组的素质基本均衡。同时, 在导学中利用个性化命名、团队仿QQ式等级显示、组阁制等机制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拓展学生展示自我的深度。在这样的环境下, 不同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等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在活动中充分凸显, 从而在互补反省中深化, 在互助探究中升华, 最终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深刻生活的体验和人生的感悟。

二、体验式任务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呈现出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反之,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笔者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活动单设计过程中, 笔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或学习技能入手, 由浅入深, 通过生活化情景模拟或设置悬念等多种任务方式, 将学生引入一个个富有生机的语文学习课堂, 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发现、感悟、生成, 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探索欲, 增强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如在导学《核舟记》一文时, 在探究文章说明顺序环节时, 笔者设置了这样一组活动:先让学生以画家的身份, 在各自个性“地盘”上按课文内容简易勾勒出核舟形状, 只求形似, 不求神似;然后让他们按照课文顺序以博物馆解说员的身份为来宾介绍核舟;再让他们按照解说顺序解构船只, 标上序号;最后由学生自然生成本文的说明顺序。设置这组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训练他们的语言组织、口头表达能力, 还要让他们加深对文章主题的深刻把握, 一举四得。事实证明, 在导学过程中, 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每个学生都敢思、敢演、敢说。特长生争先恐后, 张扬个性;后进生跃跃欲试, 释放潜能, 大家都争先表现自己的能力, 生成自己的知识, 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点拨式思路疏“导”, 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学生探究时, 可能会因时代背景不同、知识上的缺陷而出现思考上的基础性障碍, 也有可能出现思考、交流上的思路偏位;学生交流展示后, 可能对自己探究结果没把握, 很希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因此, 教师在这些情况下的点拨、疏导显得犹为重要。有时老师的一个引导、一个铺垫, 就能把学生带到“柳暗花明”的境地, 使学生大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教师要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讨论、交流;出现思路跑偏情况要及时拨乱反正, 对事实的错误进行恰到好处的纠正, 以保证探究的品质。在出现知识缺陷时, 教师要精当的讲解、疏导。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展示, 教师则要及时给予鼓励、点评。这一环节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 合理确定疏导的密度、难度和速度。学生能自己完成的, 坚决不导;学生需要帮助才能完成的, 要及时疏导, 但注意点到即止。如在《范进中举》一文拓展延伸环节中, 笔者设置让学生思考讨论: (1) 你对主人公范进的印象如何?你觉得范进中举是一个喜剧还是一个悲剧? (2) 联系当今社会, 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一个问题, 学生都能知道是悲剧, 但是他们不能说出具体的原因所在, 能说到的最多也只是停留在历史课本上遥远的两个名词: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笔者这时就给学生适当讲解封建社会、科举考试制度、用人制度等社会因素, 讲完后再让学生与现代社会相对比, 此时学生不但对第一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而且很快就能更深入认识第二个问题,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量体式辅“导”、反馈, 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笔者认为其有三层内涵: (1) 人人都学有价值的语文; (2)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语文素养; (3) 不同的人在语文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所教的学生进步、自觉、努力, 成绩优秀。然而在现实中, 由于学生的认知、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一致的, 即使在同一活动环节中, 有的同学基础好, 思维敏捷,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而一些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顾左右而言他, 在学习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状态。如果在活动中不给予他们必要的个别辅导, 他们或许就无处下手;如果不进行检查反馈, 也许他们就会因畏难或自觉性不够, 在活动中滥竽充数, 长此以往就会乐得坐享其成, 其最终势必造成只有少数优等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精彩演绎;一部分人充当看客和听众, 偶尔发表评论;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等待被填的“鸭子”, 饿了也没力气叫, 也不想叫。那么新课改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 共同进步就只会成为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因此在活动单导学中, 教师要注意观察、检查, 引导后进学生依据自身后“劲”的特点逐渐适应团队合作;在任务分配时量体裁衣, 引导团队低起步、分层面、由易到难、由表及里进行任务肢解;小组讨论时, 适当逐步辅导、点拨个体的思考、探究, 使他们牢牢捕捉住朦胧中的清晰;最后, 还有画龙点睛的关键一笔就是在探究、展示、反馈中, 对进步学生要有明确的、及时的反映, 给予恰当评价、鼓励。不仅要表扬结果, 更要表扬为结果而努力的过程。

总之, 高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 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价值追求。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做法多种多样, 以上只是笔者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做法。我想只要遵循“以学有效的话题。总之, 尊重学生初读文本的感受, 是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关键, 也是牢牢吸引他们深入学习的良好途径。

细看学生的圈划批注, 灵活调整教学方案这个步骤, 是教师阅读指导的前站。有了上面的“倾听”, 进入整体分析阶段。一般先要求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内容。通常, 作为教材的文本在把握内容上是不设障碍的, 这一环节主要还是训练学生概括思维的能力、运用言语的能力;其次是在文中圈划批注。圈划什么呢?这是学生刚接受圈划任务时的困惑。首先是圈划路标性词句。如表示时间、空间变化的词句;表示分类的词句;表示总结概括的词句;表示过渡的词句;以及关联词, 等等。从学生对课文中这些路标词句的圈划, 教师可以了解他们对文章思路的把握情况。而且, 这个环节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方向感、条理层次感的。其次是圈划中心句, 包括段落中心句与全文中心句。有时中心句并不是很直露的,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究竟把握文本的内涵多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而对圈划部分进行批注, 就是写下圈划理由。这是要求他们将明晰的思维与言语的准确表达相结合。

当学生在圈划批注的时候, 教师的任务是巡视他们的圈划内容, 摸“行情”, 以便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方向与重点。唯有如此, 教师的“教”才是学生的真正需求。例如, 学习八年级课文“外婆的手纹”, 学生的圈划主要集中在直接概括外婆品质的语句上, 一些不直露但蕴涵深意的句子均没有圈划。由此, 我了解到学生对外婆的形象没有完整把握, 更不要提有深度的理解了。按照原设计, 我是从“手纹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开始突破, 而没有对外婆形象较完整的认识, 是无法展开这个问题的讨论的。于是, 我临时调整方案, 先引导他们朗读一些忽略了的重要语句, 然后分析。像第17~20段, 其中的“泉、鱼、水仙、云朵和月光”均是作为反复在前文中出现过的, 引导同学思考反复的手法在此有什么作用呢?再联系“她冰凉的手从远方伸过来, 接通了我手上的温度。注定要失传吗?这手艺, 这手纹。”和“我隐隐触到了外婆的手。那永不失传的手上的温度”两句语句, 体会作者用形象的物像细腻地传达出缅怀外婆的心境和让外婆的美德永不失传的深意。还有, 从圈划中发现学生对外婆所具有的浓重艺术气质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这是我备课中预见的难点, 在分析中按原计划进行。最后, 我才提出“手纹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 作为总结全文的关键题。

可见, 阅读课充分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体验, 既是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有效收获的第一前提, 也是培养教师教学机智、磨炼教师厚实教学能力的良机。一名真正称职的语文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要服务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 对学生进行适度地阅读指导, 培养他们坚实的理解语文的技能, 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乐清市虹桥镇第六中学)

生为本”的教学原则, 从学生实际出发, 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 扎实抓好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四“导”, 以四“导”为路径,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达到高效的目的, 我们一定会让全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快乐成长。

上一篇:纸基摩擦材料下一篇:区域经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