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气工程

2024-05-07

现代电气工程(精选十篇)

现代电气工程 篇1

1职业怀疑态度方法中的风险分析

在冰山理论中, 把舞弊行为比喻成露出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 其更大更危险的部分不被人们所认知。在我对某大型木材加工企业进行的审计中发现:生产部经理在一年内分三批订购了大量的原材料运送到另一家独立公司, 经询问, 该公司是其弟弟独立拥有。本着职业审慎态度, 我对此实施了分析性测试, 比较生产产量, 材料采购和原材料库存水平。通过这些分析, 发现了该经理伪造验收文件并且批准支付货款, 存在重大舞弊问题。从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的舞弊案件中常常暴露出大范围的关联性串通舞弊和高智商的舞弊, 信息化时代的舞弊比以前的舞弊审计更难于发现, 具有更深的隐蔽性。在此客观条件下, 我们每位审计师在审计每一项业务中必须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性, 否则, 就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不可低估的审计风险。

2欺骗性财务报告方法中的风险分析

全美反舞弊报告委员会对舞弊性财务报告作了如下定义:“是一种故意的或轻率的行为, 无论是虚报还是漏列, 其结果是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以往的舞弊案件给我们的警示, 欺诈性的财务报告要引起审计师足够的重视。造假做的财务报告不仅生成大量的虚假的会计信息, 而且也增加了审计风险。不实财务报告编造多半出自企业高级人员之手, 造假者出于不同的经济或政治利益对所在企业的财务报告大做文章, 由于其位高权重, 合谋, 串通舞弊交易我们审计师如果还是实施正常的审计方法, 循规蹈矩开展审计工作, 舞弊审计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在对众多的舞弊审计案例分析研究表明, 财务指标与财务舞弊手段上存在和联系具有普遍性, 通过财务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的比较, 能够发现其操纵手段, 多方位的预测方法可以提高识别数学模型的准确度, 从而有效的识别财务舞弊。采用模糊数学建立财务舞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更为直观。全面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全方位。

如果一个企业存在着不实的财务报告, 审计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a.会计实务与公认的会计准则是否一致。b.所采取的不当手法是否为掩盖长期不负发展, 还是遮掩企业短期不利的态势。c.舞弊期间会对企业造成多大的后果。d.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人员是否据此误解有关的披露。此外还应考虑的因素:a.企业的管理者是否有主观造假财务报告的倾向。b.会计人员是否正确合理的运用有效的会计估计。c.在业务和会计工作上总是出现问题时要密切关注企业某些经营业务活动是否控制得当。d.着重观察计算机处理是否存在较高的错误。

(上接305页) 漏电保护器控制回路不合理;漏电保护开关或溶断器前后位置不正确。

具体措施:a.结合设计图纸的配电系统图, 充分考虑零线及地线回路数量, 确定零线、地线汇流排的几何尺寸, 以及综合考虑其它器具数量及尺寸, 来确定配电箱的几何尺寸。b.认真阅读设计图纸系统图, 明确漏电保护罪的工作原理, 不同回路的相线、零线分别进入不同的漏电保

“舞弊比率”理论指出, 在缺乏诚实的品质, 工作环境压力不大, 并有舞弊机会的情况下, 发生舞弊的可能性大约是50%, 当缺乏诚实的品质, 工作环境压力很大, 并伴有较多的舞弊机会时, 上述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企业应成立以内部审计人员为主的, 由各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舞弊调查小组。不定期的检查舞弊行为。在这样组织形式下, 全面检查舞弊行为, 能够更有效的促进企业内员工诚实的发展, 从而带动对享有特权的高级管理者实时监督。在企业诚实发展方案中还包括:提高建立职业道德规范, 避免利益冲突和连用职权, 鼓励检举, 揭发等内容。例如, 某一集团的老总, 刚愎自负, 专横跋扈, 其集团有一员工, 本着诚实的职业态度, 根据其所掌握的证据, 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举报, 引起中纪委的高度重视, 终究将该集团的老总绳之以法。

4风险分析在“红旗”标志法中的运用

“红旗”标志法是以一整套文字表达的方式, 指出在这种条件下舞弊发生率会比较高。其实质就是对以往舞弊审计经验的一种归类性的总结。凡有“红旗”标志的地方, 比较容易找到舞弊的风险因子, 舞弊发生的可能性极大。我们审计师如果还向财务报表审计那样, 通过查找舞弊遗留下的线索而仅仅停留在论断阶段发现舞弊, 显而易见是不行的。它应该是发现性的审查活动。为此, 问卷调查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审计师发现舞弊的动机。建立红旗标志后, 针对红旗标志中出现的危险信号必须对不同的具体情况进行多元化风险分析, 剥茧抽丝, 只有我们审计师比罪犯更智慧, 才能更有效地分析判断出何种地方发生舞弊。由于个人压力而产生的过度压力出现的红旗标志主要有六个方面:a.受过别人的恩惠。b.严重的病情。c.赌博。d.嗜酒。e.因不满遭受挫折或不公正地对待而产生的报复行动。f.缺乏道德观念。我在对系统内一家具生产企业进行审计时, 就采用了该方法并进行风险分析。该企业的售后服务部经理是厂长调进来的, 其人好赌成性, 受过厂长的恩惠。得知这一情况时, 我就着重审查其有无造假的或半真半假的差旅事项, 然后用真的或假的发票报销, 透过这些分析, 最终发现该经理存在着谋取私利的舞弊行为。

5制造错误法中的风险分析

制造错误法。其含义是内部审计人员实施舞弊审计时, 制造真正的错误以观察其能否通过控制系统, 经此评估控制系统的缺陷和易受舞弊破坏的环节。制造错误并发现它们的处理过程, 假定我们在制造了一套测试数据后, 观察是否顺利通过了控制, 从中发现有无舞弊的线索, 据此再深入风险分析。其优点是能够使组织中可能存在的舞弊暴露的具体信息一目了然。在假定性测试结束后, 一定不要忘记从信息系统中删除测试的数据。

总而言之, 为识别日益增加的舞弊风险, 特别是利用高科技设备制造的舞弊风险, 审计人员只有遵循职业道德准则及与舞弊审计相关的实务标准, 不断研究、探讨这一领域的新问题、新方法, 才能在新形势下顺利开展舞弊审计, 实时监控和综合治理企业的经济活动, 为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护器, 严禁:个以上回路共用一滑电保护器的零线回路。c.漏电保护器应安装在电度表之后, 自动开关或熔断罪前面。

实际工程中, 还有一些建设、施工单位未经设计许可, 擅改开关规格型号、导线截面、增加负荷等, 这些改动往往使系统的选择性、可靠性降低, 致使保护电器不动作或误动作, 给用户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上述各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建筑及监管部门足够的高度重视。

2.3管内穿线不符合要求。穿线管穿线不戴护口帽, 损伤绝缘层;不同的回路在同一穿线管内或线管内导线过多, 相、零、地导线混色。

具体措施:a.工程中使用硬塑料管和钢穿线管时, 在穿线前必须戴好穿线帽, 管口无丝扣的可用戴塑料内护口, 严禁划伤导线的绝缘层或降低其绝缘强度。b.不同电压的导线不能穿在同一穿线管内, 不同一个回路导线 (除规范有规定者外) 不应穿在同一个穿线管内;导线穿线时要插座盒内的导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一股以100~150mm为宜;要坚决杜绝不合理的省料贪头。d.开关安装时, 无论明装还是暗装均应安装成往下扳动接通电源。插座安装时固定好, 吊挂会使电线受摆动, 造成压线螺丝松动, 并使插头、插座接触不良。e.住宅内的插座应全部设置为安全型插座, 在厨房、卫生间灯比较潮湿的地方应加上防潮盖。

现代质量工程考点总结 篇2

(1)戴明的质量哲学:

1、戴明的质量管理十四要点: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 2.采纳新的哲学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来达到质量标准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5.不断地及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6.建立现代的岗位培训方法 7.建立现代的督导方法8.驱走恐惧心理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10.取消对员工发也计量化的目标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1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14.创造一个每天都推动以上13项的高层管理结构

2、PDCA循环 戴明环(2)朱兰的质量哲学

1、朱兰的“突破历程”七环节1.突破的需要2.突出关键的少数项目3.寻求知识上的突破4.进行分析5.决定如何克服变革的抗拒6.进行变革7.建立监督系统

2、质量环 质量螺旋

3、朱兰的80/20原则 质量问题20%来自基层的操作人员,80%由于领导责任

4、质量生活观: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5、朱兰三部曲

质量计划--为建立有能力满足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程序,质量计划是必要的。

质量控制--为了掌握何时采取必要措施纠正质量问题就必须实施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3)克劳斯比的质量哲学

1、质量搞好,成本降低

2、零缺陷管理 五种错误的质量观

1、质量好意味着档次高。

2、质量是无形的,因此无法衡量。

3、存在着经济性质量。

4、所有质量问题都是工人造成的,尤其在生产领域。

5、质量是质量控制部门的事。(4)田口玄一

产品质量首先是设计出来的,其次才是制造出来的。三次设计:系统设计 参数设局 公差设计(5)石川馨 鱼骨图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

通常将层别法、柏拉图、特性要因图、查检表、直方图、控制图和散布图称为“老七种工具”,而将关联图、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法以及箭条图统称为“新七种工具”。(6)新卿重夫

一分钟更换模具,即时生产

源头检验体系,质量管理延伸到供应商

二、全面质量管理TQM 核心观点:

1、用户至上

2、一切凭数据说话

3、以预防为主

4、质量求效益

5、以零缺陷为目标

特点:

1、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2、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3、管理对象的全面性

4、管理方法的全面性

5、经济效益的全面性

三、ISO9000

1、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2、实施iso9000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为提高组织的运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有利于增进国际贸易,消除技术壁垒

有利于组织的持续改进和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1.质量手册(QM):

主要功能是将管理层的质量方针及目标以文件形式告诉全体员工或顾客。是为了确保质量而说明“作了哪些工作以保证质量 ”。

2.程序文件(QP):

是指导员工如何进行及完成质量手册内容所表达的方针及目标的文件。

3.作业指导书(WI):

详细说明特定作业是如何运作的文件。

4. 记录表格(F):

是用于证实产品或服务是如何依照所定要求运作的文件。

四、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内容:一:以顾客为中心二:领导作用三:全员参与四:过程方法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六:持续改进

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八:互利的供方关系

五、SPC

1、确保过程持续稳定、可预测。

2、提高产品质量、生产能力、降低成本。

3、为过程分析提供依据。

4、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

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

变差的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

普通原因:是指过程在受控的状态下,出现的具有稳定的且可重复的分布过程的变差的原因。普通原因表现为一个稳系统的偶然原因。只有过程变差的普通原因存在且不改变时,过程的输出才可以预测。特殊原因:(通常也叫可查明原因)是指造成不是始终作用于过程的变差的原因,即当它们出现时将造成(整个)过程的分布改变。只用特殊原因被查出且采取措施,否则它们将继续不可预测的影响过程的输出。

局部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通常可纠正大约15%的过程问题 系统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大约可纠正85%的过程问题

六、6西格玛

1、六西格玛的管理原则:真心关注顾客; 根据资料和事实管理; 以流程为重; 主动管理; 协力合作无界限; 追求完美,但同时容忍失败

2、六西格玛与TQM的区别

六西格玛管理法比TQM更加关注顾客

六西格玛管理法把“以数据和事实为管理依据”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新的、更有力的水平六西格玛管理法使管理者确信过程是构建向顾客传递价值的途径

六西格玛强调的是波动。而TQM所关注的是均值,但均值往往掩盖了波动,掩盖了质量方面的真正问题

3、六西格玛和ISO9000的区别

六西格玛比ISO9000更具有目标性和具体性 六西格玛遵循DMAIC模式,ISO遵循PDCA模式

六西格玛是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 ISO9000的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的

4、六西格玛和SPC的区别

六西格玛是一种管理方法,SPC是一种通过控制图来监测和控制过程的统计工具 SPC是六西格玛管理DMAIC改进方法和DFSS设计方法其中一种方法

5、改进模式-DMAIC模式 界定(define):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及其进度,企业高层领导就是确定企业的策略目标,中层营运目标可能是提高制造部门的生产量,项目层的目标可能是减少次品和提高效率。界定前,需要辨析并绘制出流程。测量(measure):以灵活有效的衡量标准测量和权衡现存的系统与数据,了解现有质量水平。

分析(analyze):利用统计学工具对整个系统进行分析,找到影响质量的少数几个关键因素。

改进(improve):运用项目管理和其他管理工具,针对关键因素确立最佳改进方案。控制(control):监控新的系统流程,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的结果,以期整个流程充分发挥功效。

6、设计流程DFSS DMADV流程(界定、测量、分析、设计、验证)

DMADOV流程(界定、测量、分析、设计、优化、验证)IDDOV流程(识别、界定、开发、优化、验证)

DCCDI流程(界定、识别、概念设计、产品和过程设计、实现)DMEDI流程(界定、测量、调查、开发、实现)顾客需求获取和分析工具方法:主要有质量功能展开(QFD)、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卡诺(Kano)分析、普式矩阵、头脑风暴方法等;

现代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控制 篇3

【摘 要】建筑电气工程在建筑安装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建筑功能的实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并且技术流程复杂,质量要求高。当前,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质量问题,对生产运行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必须对施工质量加以有效的控制,以避免各种质量通病的发生。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

建筑电气工程在建筑物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技术性要求较强,与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以及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假如工程整体质量发生了问题,与质量标准要求不相符,那么,就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通病,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确保工程整体质量,本文对现代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控制进行了分析。

1.建筑电气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1.1线路敷设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此问题,厚壁钢管对焊连接,会产生内部结瘤,导致线缆敷设时刮伤损坏绝缘层,薄壁钢管熔焊连接会产生烧穿,埋入混凝土中会渗入浆水,导致导管堵塞。这些现象都是不允许发生的。因此,厚壁钢管应加套管焊接,焊缝要求饱满密实。镀锌钢管要求螺纹连接,连接处两端用专用接地卡固定跨接接地线。薄壁钢管有螺纹连接、紧定连接等,但要求接口采取封堵措施,以防止潮气渗入管内造成电线绝缘层老化,且增加连接处的电气导通性。

1.2配电箱安装

箱体开孔与导管管径不匹配,部分铁制箱体用电、气焊割大孔。在配电箱制作时应开圆孔。铁箱开孔数量不能少于配线回路,不可用电、气焊割孔。应用开孔器开孔,或者用钻扩孔后再用锉刀锉圆,去毛刺,防止穿线中损伤电气绝缘层。配线管插入箱内长短不一,不顺直。电线管进入配电箱要平整,露出长度为3-5mm,管口要用护套并锁紧箱壳。入箱管路较多时要把管路固定好防止倾斜。个别配电箱导管入箱位置不规范,随意布置,造成盘后接线混乱。箱内引入引出线应留有适当余量,以便检修,管内导线引入盘面时应理顺整齐,盘后的导线应成把成束,中间不应有接头,多回路之间的导线不能有交叉错乱现象。个别箱体内工作零线、保护地线未从汇流排接出 导线应连接紧固,不伤芯线不断股,垫圈下螺丝两侧压的导线截面积相同,同一端子孔上导线连接不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齐全。

1.3照明器具安装

个别灯具的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安装高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如厨厕等设计为防水灯,而实际安装多为普通灯。高度低于2.4m的灯具,其金属外壳未做保护接地。当灯具距地面高度小于2.4m(含2.4m)时,灯具的可接近裸露导体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要可靠,并应有专用接地螺栓,具有标识。当采用螺口灯头时,相线未接于螺口灯头中间的端子上,而将零线接在该端子上,极易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因此,连接开关、螺口灯具导线时,相线应先接开关,开关引出的相线应接在灯中心的端子上,零线应接在螺纹的端子上,灯具外壳还应保证可靠接地。

2.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1坚持质量第一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工程质量是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集中体现,用户最关心的就是工程质量的优劣,所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思想,质量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规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坚持以预防为主,事先分析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采取相关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从对质量的事后检查把关转向对质量的事前、事中控制。

2.2充分利用人的因素

电气工程施工人员的素质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对电气管理及施工人员,加强质量教育、思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质量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积极保质保量地实现电气工程质量任务。目前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电气质量管理人员选择不合理,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符合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现象,使质量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我们应对电气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人员实行执业人员资格考核制度,按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质量管理工作年限、工作能力培训考核定级。岗位工作要与其级别相结合,形成一种质量保障机制,加强质量管理、检测人员培训工作,以提高其质量管理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可成立培训中心,加强对电气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管理带动服务,以服务促进管理,推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一个高质量的工程完全可以体现出建筑电气专业管理人员施工工作中,应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严格要求、切实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工人班组是直接从事一线施工的基层组织,要根据电工专业的性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人岗位责任制,要分工清晰,责任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准确贯彻和执行国家关于工程质量的方针、政策,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组织电气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开展工程质量的动态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质量控制的目标。

2.3原材料进场严格把关

市场上有多种多样的电气设备材料,价格高低不等,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必须把好材料的入场关。首先,应优选进货渠道。在购买合同签订之前,对材料生产厂家进行对比,确定其是否经过国家认证的正规企业。其次,应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材料的入场必须履行相应的入场检验程序。进场前要求出示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必须有安全认证,随机抽样检查产品必须全部达标。材料进场后应检查材料的型号是否符合图纸要求,检查完毕,确认可以使用后再交监理工程师和质检人员共同核签“工程材料/设备报验单”,之后方可投入使用。

2.4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审批后的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已审核无误的电气施工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进行。要严格控制分部工程的质量关,重点放在工序的质量控制上。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程序。电气设备和线路在其安装好后,还应该按制定的试运行方案或作业指导书进行调试。电气设备安装在满足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要求验收后方可投入试运行。配电柜、配电箱是电能中转站,也是电力负荷的现场直接控制器。要使工程中的动力、照明以及弱电负荷能正常工作,配电箱的工作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师应对现场的配电箱按设计或修改通知单逐一核对,及时纠正开关容量偏大或偏小、回路数不够等问题。

总之,一个建筑项目工程是由多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的,只有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都达到优良,才能创造出优良的项目工程。电气工程中应把“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放在首位,根据工程的自身特点,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施有效的动态控制。做好技术交底,认真管理好从材料采购、施工过程到工程验收的全过程,并且建立良好的质量监督体系,质量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只有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同心协力,才能做好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晶.谈对建筑电气应用的探析.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郑增炫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防治措施.中国新技术,2009,02.

[3]伊恩安.机电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科技创新导报,2011(29).

现代电气工程 篇4

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主办, 其旗下两个专业分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天津市农业机械与农业工程学会、农业工程杂志社承办, 衢州市常山县人民政府、衢州市青年联合会协办的“第六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2015 农机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在素有“四省通衢”之称的浙江省常山县成功举办。常山县县长毛建国, 衢州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团市委书记朱素芳, 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学会 (CIGR) 继任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树君,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廖庆喜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生态园区的教学、科研、生产及推广应用人员, 以及媒体记者共计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研讨会共由4 部分内容组成: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成立大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学术研讨会以及技术参观。李树君常务副理事长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的成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换届表示祝贺。他在致辞中提到, 当今时代, 产业链不断延伸, 行业间互相渗透, 合作就是希望, 联合就有未来, 希望大家继续精诚合作、共谋发展, 共同构筑稳固沟通交流的桥梁, 不断加强学术交流, 推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行业融合, 提高行业整体科技水平;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开放共享, 加快提升国际竞争力, 为中国农机化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5 年1 月30 日,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十届一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了成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 并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备案。此次的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成立大会上, 选举产生了分会第一届委员会, 共有127 名委员组成, 中国农机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农机局副局长胡伟当选为主任委员, 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胡玉才等14 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农业工程》杂志执行主编王艳红当选为秘书长 (兼) 。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型学科,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创立的时间并不长, 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学术组织,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才刚刚诞生, 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新当选的主任委员胡伟对分会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提出了展望。他指出, 在今后的工作中, 分会将坚持做好学术交流, 推进技术应用示范, 加强宣传报道, 重视学科人才培育与举荐, 促进相关装备产业做强做大, 力争打造“四个一工程”, 即树立一面旗帜、建立一个组织、打造一支队伍、形成一批成果, 推动我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

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代表大会上, 会议代表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副主任委员燕明德研究员代表第四届青年工作委员会所作的《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对臧英等17 位优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选举产生了第五届委员会, 共有134 名委员组成,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吕黄珍研究员当选为主任委员。

青年工作委员会自1998 年成立以来, 围绕发掘、培养和表彰行业优秀青年人才, 开展跨行业、多专业的学术交流, 促进农机科技开发、应用和行业发展的宗旨, 先后组织开展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科技发展青年论坛、全国栽植机械化技术发展研讨会、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论坛等特色活动, 并协助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开展了青年科技奖评选、申报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等系列工作, 为行业发掘、培育和凝聚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近年来, 青委会不断拓展会议形式、丰富会议内容, 主动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青年组织、社会团体进行技术交流, 合作成效显著, 影响力不断提升, 成为行业青年科技工作者相互交流、共促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桥梁纽带。

自2007 年至今, 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的主持下, 已成功举办了5 届, 会议规模、影响力逐年扩大, 2014 年的参会人员突破了100 人, 促进了该学科在全国的快速发展。而自2012年以来, 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均由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筹备组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农业工程杂志社及其他单位共同承办。本次研讨会, 不仅仅是学术交流和探讨, 更是两个分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也是两个分会携手同行、相伴发展的缩影和见证。

会议期间, 代表们还参观了常山县油茶籽油加工基地, 油茶、胡柚种植示范园, 值得一提的是, 示范园里运用了大量的物理农业装备, 如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常山县有较多的名特优农产品, 油茶是其主要经济树种, 占浙江省油茶总面积的13%, 2001 年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油茶之乡”;2007 年, “常山山茶油”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常山县油茶籽产量常年稳定在4500t左右, 在全国首创以茶油为原料, 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和科学提炼方法精制纯天然高级烹调山茶油, 目前全县建成油茶加工企业10 余家。

现代软件工程讲义 目录 篇5

这套讲义在下面的学校正式课程中运用过:

- 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 (姚班) 主要是大四上学期

北航计算机系 大三上学期

2010 – 中科大-微软 计算机实验班 大四上学期

还有在北大合作的教学:

2007 - 2009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 研究生课程 (课程名叫 - 微软软件实现技术, 我是讲师之一)

这套讲义有这样的特点: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讲现代理论,同时讲体现理论的工具

结构紧凑,个人项目/结对项目/团队项目紧密配合, 能在16 周讲完。

面向实战,强调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项目都公开发布,用户数量和反馈是项目重要的评价标准。

讲人在软件工程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软件过程, 软件工具, 软件人员的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

有丰富的材料给教师/TA 使用 (见下面的 “学生作业”)

练习量大 (其实学生工作量和国际一流大学相仿), 内容多: 教材 (3 本), 参考书 (20 本)

讲义内容: (标题下没有链接的会在以后补充)

概述

课程概述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16/2048044.html

软件工程概述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22/2053838.html

个人开发技术

PSP

部分在: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0/22/2220872.html

技能的反面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8/07/2129751.html)

程序效能分析

/software-engineer/20111217/316361.html

单元测试 (在最小的编程单元上保证正确性) & 回归测试 (保证程序在修改的过程中, 原有的功能保持稳定 )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20/2255830.html

两人合作

合作的阶段和影响对方的方式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8/07/2130332.html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8/22/2148776.html)

代码规范和代码复审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20/2255971.html

结对编程 (need intuit story)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8/07/2130332.html

软件过程/方法论

各种方法概述 (rapid development)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0/07/211.html)

敏捷方法: 酒后的敏捷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4/27/2031118.html)

敏捷宣言,原则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11/1902849.html)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10/1902725.html)

SCRUM, TDD, FDD

MSF-Agile

/software-engineer/20111214/316248.html

RUP (TBD)

支持软件过程的工具 (tfs suite)

Postmortem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20/2256310.html

团队中的角色与合作

团队的类型 (rapid development)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0/07/2200511.html)

不同的心态 - 猪/鸡/鹦鹉 /software-engineer/20111204/315628.html

角色 - PM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07/2239150.html

PM Spec

PM 的成长

角色 - Dev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0/22/2220872.html

Dev 的成长 顶级程序员的心得–Coders at Work

角色 - QA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14/2247980.html

QA 的成长

需求

项目需求分析和建议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01/1893323.html

目标和远景 - 反面例子画扇面: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3/13/1982585.html

软件估计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4/05/2005978.html;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4/06/2007294.html

场景/典型人物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0/30/2229236.html

设计和开发

一个理想的流程 (mvc example, design interface example)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0/30/2229255.html

用户界面,用户体验的设计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06/2237801.html

稳定阶段, 发布和维护

测试的计划和执行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11/19/2255542.html

CC, ZBB

软件和IT 业的创新

创新的迷思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7/09/2102052.html)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7/10/2102310.html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7/11/2102667.html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7/09/2102027.html

创新的时机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8/08/2130505.html

魔方的创新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8/04/2128015.html

创新的出路

如何提出靠谱的项目建议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01/1893323.html)

出路 (TBD)

软件项目的管理 (人件)

绩效管理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5/01/2033927.html)

代码量和树叶量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11/1902864.html)

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道德 (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1/03/28/566.html)

附录, 参考书, 论文阅读

教材 (3本, 同学选择一本, 同时借阅另外两本) :

1. Rapid DevelopmentSteve McConnell (ISBN 1-55615-900-5)

中文版 快速软件开发斯蒂夫·迈克康奈尔 著 译者: 席相霖 等 ISBN 9787505372856

2. Code Complete (2nd Ed)Steve McConnell ISBN: 9780735619678

中文版 代码大全 (第二版)斯蒂夫·迈克康奈尔 ISBN: 7121022982

3. 移山之道 – VSTS 软件开发指南邹欣 (ISBN: 9787121071485)

主要参考书:

Dreaming in Codeby Scott Rosenberg, ISBN: 9781400082469

中文版《梦断代码》, 译者 韩磊, ISBN: 9787121066795

其它相关博客 blog.csdn.net/SoftwareTeacher/archive/2010/11/20/6024185.aspx

现代软件工程的教材和参考书

有关创新的书

一些有意思的程序员常去的博客 [zz]

-------

学生作业列表:

现代软件工程 作业 1 个人项目

现代软件工程 作业 2 结对项目

现代软件工程 作业 3 团队作业

现代软件工程 作业 4 个人作业

所有讲义, 作业都可以分享给教师用于教学,

管理资料

现代建筑电梯的电气设计 篇6

摘要:为满足现代高层建筑对电梯运行速度和稳定性的需要,对于电梯的电气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电梯的电气设计的重点方面在于在满足电梯供电要求,保障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以符合国家标准为前提,在配电设计方面注意电源的配置、电缆的选择、保护装置的设置等等,旨在保证电梯安全、持续、平稳的运行。

关键词:现代建筑;电梯;电气设计

引言: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公共建筑,电梯都是现代高层建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梯作为建筑内部一种垂直运输的系统,随着人们对电梯运行舒适度、安全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电梯运行的速度、载重量以及平稳性都面临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文对现代高层建筑电梯的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一、现代建筑电梯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1.电梯运行的电力负荷的确定

根据现代高层建筑的性能要求和电梯运行安全的要求标准,来进行电梯的负荷的确定,以满足电梯运行的供电要求为电气设计的基本前提条件。电气设计要参照国家的《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标准来执行,尤其是现代建筑中的消防电梯,还要符合国家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标准。国家对于负荷级别的供电是强制性的要求,在进行电气设计的初期要特别加以考虑。对于负荷级别,可参照国家规范,根据建筑和电梯的重要性来确定。对于消防电梯的来说,其供电电源回路要单独设定,与普通电梯分布开来,同时对于消防电梯的配电设备采用明显的消防标志进行标注。对于配电线路要采用阻燃電缆,以加强线路发生故障时的安全保障。

2.电梯主电源的配电

对于现在建筑中电梯的主电源配电,可根据电梯的负荷级别来进行配电的设计:对于电力负荷为一级的电梯,采用专用回路供电的方式,以两个独立的电源配送,并可以自动进行切换。对于电力负荷为二级的电梯,可设计为两回路供电,配电形式同上,但是其中一个回路是独立专用的。对于消防电梯的供电,可采用两个电源配送到最后的配电装置处,并可以自动进行切换。对于电力负荷为三级的电梯,可采用单回路进行供电,另外可根据实际需要,由同层的配电箱进行电源的接引。

3.电梯的保护电器的装设

在现代建筑中,无论是电梯还是扶梯,都应该对其进行保护电器的装设,同时应对于每个保护电器采用明显的标志进行标示,以方便对其进行识别。保护电器的功能要做到既要具有将正常工况下的电流切断的能力,同时在进行这项任务的执行时能够保证电梯轿厢、机房、井道等系统部位照明和通风、报警装置的电源正常供给,保证其持续运行。对于电梯的照明和通风装置,可以进行照明配电箱的单独装设。指层器的照明供电可以由电梯本身具有的动力电源来提供。在电梯机房内的电源配电箱配备短路保护装置非常必要,对于断路器的选用,一定要按照国家规范要求的标准来配置。如果建筑内电梯数量较多是,可对各个电梯的回路进行断路器的分别设置,同时将各个关联装置采用标志进行标示,以便于识别。1.4 主开关的装配对于电梯电源的主开关使用低压断路器比较适宜。可以参考电梯运行的持续电流负荷,和电机在启动时的电流负荷来确定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且其超负荷保护特性曲线要配合电梯设备的负荷特性曲线。

二、电梯插座、照明和通风的设计和装配

1. 电梯的井道照明

对于不完全封闭的井道,如果其周围的照明强度足够,可不用再额外设置照明装置。如果是完全封闭的井道,需设计永久的照明装置,可在离井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半米距离内分别设置照明灯,两点之间可设置多盏照明灯,灯之间的距离可根据需要设定,单最远不应超过7m。另外井道内的照明灯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防水装置的设立。

2.电梯机房的插座和照明

电梯机房内可尽量多设置几个插座,以便于其他设备的用电和电梯机房系统的维修。电源开关应设在机房内部的入口处,以便于进入后能够很容易的打开开关进行照明,同时需设置应急照明。

3.电梯轿厢的插座和照明

电梯的轿厢使用的电气照明,通常为永久性的照明装置。如果选用普通的白炽灯照明,至少要两个以上的灯泡进行并联式的连接。另外对于轿厢可配置应急电源,可以在正常照明装置发生故障照明中断时发挥照明作用。另外在轿厢顶部配置电源插座,便于其他设备的用电或者对轿厢装置的维修。

三、电梯线缆的选择和敷设

对于电梯来说,因为功能的特殊性,要求电流的持续供应,因此必须使用正规厂家的合格线缆产品。供电导线的选择要根据电梯电机的电流和工作制来确定,其供电载流量要大于计算的电流,还需根据线缆的长短进行电源损失的校验。线缆的选型上可根据用途选择软电缆、硬电缆以及BV 导线。每种导线都有自己的特性,要根据其不同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式及保护措施。

在电梯线路的敷设中需要注意:电梯的供电线路中只有专用线路的敷设可以沿着电梯井道。电梯机房中应使用阻燃性能好的电线或者线槽保护来进行配线,井道内部也应采用阻燃性能好和防潮性好的线缆进行敷设,或者其使用的电线保护管或者线槽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防潮性能。对于消防电梯来说,其电源的线缆更对阻燃性能有严格的要求,而且消防电梯的井道要求配置排水设施。

四、电梯消防和报警装置的设计

对于消防电梯,需在首层设置专门的消防操作按钮,以便于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有消防队员进行消防控制。设立专门的消防控制室,当有火灾发生时,可以对电梯进行下降的强制性控制,并停留在首层,轿门打开,同时发出火灾信号。电梯轿厢内设置报警装置,便于有故障发生时,乘客可以试用报警装置向外界求救。对于报警装置的电源系统,设立能够自动接通的紧急电源,可以保证在中断正常供电的情况下仍有电源提供,保证报警装置能够有效的应用。另外对于现代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可根据需要在消防电梯轿厢内设置消防专用

报警电话,也可根据时间需要设置监控系统。综上所述,现在建筑中的电梯电气设计关系到人身财产的安全,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严谨科学的进行设计,尤其在故障和灾害情况下使用的应急电源和应急通讯方面,可以在关键时刻对人身安全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电梯系统科学合理的电气设计,可以保证电梯安全平稳持续的运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五、防雷等电位联结

二类防雷建筑物超过 45m和三类防雷建筑物超过60m的建筑,应采取防雷等电位连接措施,电梯导轨的底端和顶端分别与防雷装置连接(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和其它连接导体等)。

六、电梯机房、井道和轿厢中电器装置的间接接触保护

整个电梯装置的金属件,应采取等电位联结措施。接地支线应分别接至接地干线接线柱上,不得互相连接后再接地;低压配电系统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在各个底坑和各机房均设置等电位连接端子盒,并与防雷装置连接。端子盒分别单独用接地线接至等电位联结端子板,以便于检查和维护。轿厢接地线如利用电缆芯线时,不得少于两根,采用铜芯导体,每根芯线截面不得小于 2.5mm 2。电位连接、保护接地及电梯控制计算机工作接地与建筑内其它功能的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参考文献:

[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7588-2003.

[2]《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

现代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篇7

1 强电

强电系统的技术发展, 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有目共睹的, 也是我们所亲身经历的。如此巨大的发展, 为我国的建筑电气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建筑的安全用电创造了条件。随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深化应用, 有些设备或系统的控制, 逐渐走向由专业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控, 并向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开放其通信协议, 达到系统间的互联和互通。例如建筑物的电力自动监控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 集中进行监控, 达到对变配电系统的遥测、遥调、遥控和遥信, 实现变配电所无人值守。系统能不断进行采集和分析, 提前给出必要的提示或警告, 便于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电力自动监控系统采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 可基本取代传统的二次回路, 具有接线简单, 性能可靠, 易于维护等优点。

可靠性———根据用电负荷的等级, 保证在各种运行方式下提高供电的连续性, 力求可靠供电。

灵活性———主结线力求简单、明显、没有多余的电气设备;投入或切除某些设备或线路的操作方便。这样就可以避免误操作, 又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处理事故也能简单迅速。灵活性还表现在具有适应发展的可能性。

安全性———保证在进行一切操作切换时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以及能在安全条件下进行维护检修工作。

一般来说, 建筑中变配电系统主要包括:高低压系统、变压器、备用电源系统等;电力系统主要包括电力系统配电及控制;照明系统则包括室内外各类照明;防雷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波侵入、防雷电感应、接地、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辅助等电位联结等等。在这短短二十多年中, 这些系统的技术和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许多设计的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高压系统中的高压开关柜, 其最早采用的断路器为油断路器, 后逐渐发展到少油断路器, 不仅体积大, 而且不防火。所配置的高压开关柜体积大, 还必须独立设置在自己的隔间内, 占用了很大的建筑面积。现在所采用的真空断路器和SF6断路器, 不仅体积小, 而且短路容量也高, 柜体尺寸也比原来的柜子小了许多, 由于断路器无任何油, 防火性能大大提高, 并且可以与其它低压设备共置一个房间内, 既节省了空间, 又方便了管理。低压断路器已从过去的体积大、短路容量小发展到大电流、高分断能力、体积小、性能稳定, 使系统更加安全可靠, 并给设计带来了方便。近些年低压断路器又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可将断路器的多种参数通过工业控制总线, 直接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

干式变压器的出现, 为建筑电气设计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由于不存在由于变压器油泄漏而发生火灾的可能, 使之可以方便地设置在建筑物的内部, 更直接深入到负荷中心。另外也消除了建筑内对油变压器容量的限制, 建筑中干式变压器可以采用更大容量。

应急电源所采用的发电机组, 从其性能和体积上看, 都比过去有很大进步。除在工程中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外, 作为应急照明, 可采用EPS, 对于允许中断供电在毫秒级的设备, 则可采用UPS。

电力设备的控制, 从过去的单一继电控制走向了自动控制, 除了各类元器件性能更好、体积小, 使控制箱体体积减小外, 更主要是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控制, 使受控设备处于最佳控制状态, 进一步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2 弱电

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 是通过对建筑智能功能的配备, 强调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 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前提下, 实现节约能源、提升建筑使用功能、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筑的实施, 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 注重生态、注重环境保护, 是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通过多年的实践, 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 从工程的实际需要出发, 以实用和适用为标准, 不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智能化系统的先进性和全面性, 而是以在技术上适度超前, 又做到投资合理的设计理念, 针对不同工程的使用功能、投资标准和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找出先进性、可靠性、合理性与经济性的最优交点, 这一观念目前己成为智能建筑行业的共识。

2.1 建筑设备监控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主要采用计算机集中监控的方式, 由于可靠性较差, 运行速度较慢, 20世纪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采用, 取而代之的是集散式控制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 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结合, 建筑设备监控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2.2 安全防范技术

安全防范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入侵报警、通道控制 (门禁) 、巡更、对讲、周界防越等子系统。安防系统从最初的各子系统相互独立, 发展到如今的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 极大地提高了安全防范的严密性、可靠性和实时性, 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安全保障。

2.3 通信网络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双向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和电话通信网络等, 前两者作为智能建筑宽带骨干网集中了几乎全部的信息应用和信息管理资源, 连接了几乎全部的用户站点。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 各种类型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市场和用户, 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以太网以其投资合理、布线灵活、性能优越、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逐渐在各种网络通信技术中独占鳌头。接入网技术是智能建筑与外部网络连接的关键, 它使有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 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建筑接入城域网或Internet, 要求接入的带宽越来越高, 以满足用户数据通信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有线网络发展的同时, 无线网络以其接入的灵活性, 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4 综合布线技术

综合布线是智能建筑中数据、语音以及多媒体通信的基础平台, 自该项技术进入我国市场以来, 由于其优异的性能, 给国内的智能建筑市场带来了一种新理念、新技术, 并立即在建筑行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被各类智能建筑所广泛采用。为了适应网络传输带宽和速率的发展, 综合布线新产品相继问世, 从最初的3类线、5类线到6类线, 甚至出现了超前于标准的7类布线系统产品, 以满足千兆网的需求。随着网络传输速率的提升, 为适应其发展的万兆光纤网也已投入市场, 新型的多模和单模光纤将作为良好的传输介质得到广泛的应用。铜缆从三类到五类、超五类、六类甚至更高类别, 从铜缆发展到光缆, 技术和产品不断更新, 充分体现了发展的迅速以及智能建筑应用新技术的广阔前景。

现代电气工程 篇8

一、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节能技术的概念

在20世纪70年代, 由于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能源危机, 引发了人们对节能技术的研究, 建筑节能技术倍受关注。人们通过科学的研究节能设计方案, 逐步降低建筑本身对能源的消耗, 从而有效实现节能效果。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节能技术, 就是在不降低建筑物电气工程性能的情况下, 通过对建筑物的供配电系统、变压器、电动机设备、照明设备等进行优化管理和实时监控, 以提高对设备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有效减少设备产生的不必要浪费, 使设备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以达到对电能有效节约的目的。

二、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各种能耗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我国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能耗达到了全社会能耗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成为了目前节能减排工作的新重点。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能耗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电缆的能耗。在电线内部由于电阻的作用, 在传输电力的过程中, 电能会转化为一部分的热能而产生一定的消耗。这部分能量消耗的多少与电力传输的距离、电缆的型号、长度、品牌、导体的截面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所以, 要在充分考虑电缆成本、施工成本与节能目标的情况下, 有效的降低和减少不必要的建筑能耗。 (2) 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变压器的能耗。在现代建筑中, 通常都是根据建筑功能和规模的不同来选择变压器, 变压器的规格、类型和数量决定了变压器电能损耗的多少。据统计, 变压器所损耗的电能占发变电系统发电总量的10%。与此同时, 建筑电能的线损中近一半的损耗都是由变压器的损耗造成的。所以, 研发节能变压器, 降低变压器的电能损耗, 提高运行的效率, 对于有效降低建筑物电气能量消耗意义重大。 (3) 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照明的能耗。在我国的电力能源消耗中, 照明消耗约占六分之一, 因此, 降低照明系统的能量消耗以实施节约用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进行照明节能就是要在不影响照明质量的前提下, 采取节能照明设计, 通过利用太阳能、自然光等一些现代能源替代传统电能消耗, 以有效减少照明在现代建筑中的能量消耗。

三、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运用

(1) 选择合理的建筑用变压器。为了有效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降低变压器的功率损耗, 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变压器的规格、型号、数量等各项参数, 根据建筑需要, 在投资成本合理的情况下, 选择适合的变压器, 从而起到有效降低建筑整体能量消耗的目的。第一, 在运行侧可以使用并联的方式以满足建筑季节性用电负荷的变化, 在配电侧可以使用环形的供电网络;第二, 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负载率较高的变压器, 根据实际的应用发现, 在变压器的负载率保持在75%至85%的时候, 变压器的投入不会产生浪费, 同时也能实现最大的节能效果;第三, 在现代建筑中, 如果昼夜用电量相差很大的情况下, 应当选择变压器铁芯为非晶态合金的变压器, 与同容量的变压器相比较, 该类型的变压器可以有效降低80%的电力损耗;最后, 在进行选择的时候最好选择容量适合的变压器, 这样的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 负载率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在最佳的状态,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变压器的经济效益, 这是实现变压器节能效果的最有效途径。 (2) 实现建筑用电动机节能的有效方法。建筑用电动机主要包括水泵、风机等电动设备, 主要的用途是为建筑的整体通风或高层的输水提供动力能源。由于不同的建筑用途, 这些设备在能量的消耗方面有很大的差别。据有关资料统计, 对于高层的星级酒店来说, 其水泵的耗电量是非常大的, 大约能够占到建筑总耗电量的30%以上。所以说, 有效降低水泵等动力设备的能量消耗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 要选择高效率的电动机, 这样才能够提高电动机的功率和工作效率;第二, 在选择电动机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负荷特征, 使电动机的负荷特征与电动机的运行相协调, 从而确保电动机的工作效率;第三, 在选择电动机时, 对于中大容量电动机,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最好选择具有软启动器的设备, 软启动器能够比较平稳的启动电动机, 并且能够确保电动机设备在启动之后能够尽快的投入到运行中, 从而降低电动机的能耗, 有效的提高电能转化效率及电动机设备的使用效率, 起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3) 选择合适的电缆和电线。电线电缆的横截面积以及供电方式这两个方面对于建筑内部线缆的耗电量影响最大。在电能的传输过程中有大约4%的电能是被线缆消耗掉的。电能在经过线缆的时候, 会产生功率的消耗, 所以, 在选择线缆的时候一般要选择电阻比较小的铜芯导线。同时, 还要合理设计线路走向, 尽量减少线缆的使用长度, 并且尽量避免电线走回头线, 在设计线路时要力求走直线。另外, 为尽量减少用线量, 在设计变压器的安装位置时应尽可能的将其放置在建筑的中心, 以使各个设备到变压器的距离做到最短。 (4) 节能光源的合理选择。选择节能光源是节能技术中表现最为明显、最为直接、最为方便的一种节能措施。荧光灯与白炽灯相比其发光的效率约为白炽灯的4到5倍, 使用的寿命约为白炽灯的7到8倍, 并且荧光灯具有光效高、寿命长、结构简单、发光柔和、无电磁辐射等一些优点。另外, 近年来如高压钠灯、高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等新型节能灯具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和应用, 对于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和降低建筑物的能量消耗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降低能量消耗、节能减排已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意识, 也成为了当今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节能技术, 选择节能设备, 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 并结合节能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以提高现代建筑电气工程的设计水平, 提升电气设备的运行效率, 在降低能耗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多, 地球环境不断恶化, 各种自然灾害频发, 资源短缺现象突出, 环境和资源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人们在寻求科技支持的同时, 更加注重节能减排、环保意识的树立。因此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 采取节能技术已成为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本文以现代建筑节能技术的概念为切入点, 分析了电气工程中各种能耗的来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节能技术在现代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各种具体应用。

关键词:节能技术,现代建筑,电气工程,运用

参考文献

[1]邵民杰.绿色环保与节能控制技术在现代建筑电气领域中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 2012 (4)

[2]张强.略谈节能技术在建筑电气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3 (9)

[3]聂波.民用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低碳”应用对策[J].低温建筑技术, 2011 (6)

[4]贾玉磊.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8)

[5]张效鹏.现代化建筑电气技术节能的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2 (15)

现代建筑电气节能探讨 篇9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气节能,节能措施

0 引言

21世纪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使电力需求快速增长, 但发电装机容量和电网供电能力不足, 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现象, 可见电气节能的重要性。电气节能是建筑节能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在建筑电气设计上一定要按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 对我国的节能环保措施要严格执行, 设计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并运用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进行建筑电气的安装, 对建筑行业中的电气设备进行合理优化配置, 最大限度的降低电力能耗, 提高电力能源利用率, 以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本文以降低建筑电能消耗为目的, 就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进行简要的探讨。

1 现代建筑电气节能现状

在经济发展中, 建筑电气是耗能大户。许多文献都曾显示, 建筑电气每年要消耗总发电量的10%以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精神需求同时对建筑电气节能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下各类高能耗产品数量不断增多, 整个建筑住宅领域内电气消耗量逐年成发展趋势, 并占据着整个能量资源消耗环节最关键部分;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上的健全与完善。使得建筑电气节能做到了有法可依, 设计原则与设计规律应用在建筑节能环节, 势必会为整项工作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 现代建筑电气节能的主要措施

2.1 照明节能

照明的节能设计照明节能设计就是在保证不降低作业面视觉要求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 尽量减少照明系统中光能的损失, 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 通常的照明节能措施有以下几种:

(1) 充分利用自然光, 电气设计者应多与建筑专业配合, 做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自然采光使之与室内人工照明有机地结合, 有条件的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 以减少屯量的消耗。

(2) 严格遵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在标准中规定了各种场所的照度标准、视觉要求、照明功率密度等, 照度标准是不可随意降低或提高, 要有效控制单位面积灯具安装功率。

(3) 照明设计可采用高效的光源, 一般场所应优先采用高效发光的荧光灯 (如T5、T8管) 、紧凑型荧光灯及LED光源, 高大车间、厂房及体育馆场等一般照明宜采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气体放电光源。

(4) 推广使用低能耗、性能优的光源用电附件, 如电子镇流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电子触发器以及电子变压器等, 公共建筑场所内的荧光灯宜选用带有无功补偿的灯具, 紧凑型荧光灯优先选用电子镇流器, 气体放电灯宜采用电子触发器, 灯具功率因数不小于0.90。

(5) 改进灯具控制方式, 通过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进行节电。根据照明使用特点采取分区控制灯具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卧房、病房、客房等床头灯可采用调光开关, 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 在楼梯、过道、厕所等处可装上自动控制开关, 并应尽量选择小容量的灯泡。

2.2 供配电系统节能

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 供配电系统是设计工作的重点, 根据负荷容量, 供电距离及分布, 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谩计供配电系统, 尽量做到系统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1) 减少变压器的能量损耗, 变压器作为配电系统的基本设备, 其损耗大约占总耗量的6%, 主要分为铁耗 (又称为空载损耗) 和铜耗, 铁耗与负荷大小无关, 是与铁芯的制作材料和制造工艺有关, 而铜耗与负荷的大小有关, 对用电负荷精准计算后合理的进行分配, 选择变压器的运行参数与台数, 应使变压器的负载率最佳, 以保证能够降低电压器的容量、延长变压器使用寿命。

(2) 减少用电设备无功损耗, 提高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功率因数高的用电设备如同步电动机等, 电感性用电设备可选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 (如配有电容补偿的荧光灯等) 。使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 电容器可产生超前无功电流抵消用电设备的滞后无功电流从而达到提高功率因数同时又减少整体无功电流。

(3) 对配电位置进行合理设计, 变配电所应靠近负荷中心, 以缩短配电半径减少线路损耗。

(4) 对非线性用电设备进行控制, 降低设备所产生的高次谐波值, 降低变压器的运行环境温度, 平衡三相负荷, 合理选择变压器的接线方式。

(5) 峰谷调节能量的控制, 在用电高低峰期进行有效的调节控制, 灵活控制, 以达到节省电气能源。

2.3 降低线路损耗

当电能传输时, 线路的损耗约占输入电能的4%左右, 影响线路损耗的主要是供电方式、负载的大小、导线长度和截面积等相关。因此在满足允许载流量、运行电压损失等各种技术指标的前提下, 尽量提高系统的功率系数、减少导线电阻, 从而降低其损耗。主要措施有:

(1) 线路路径的选择要合理, 尽可能减小导线长度, 合理确定电气用房所在位置, 变配电间应尽可能地靠近负荷中以减少供电半径。

(2)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 对于较长线路, 在满足载心、流量、热稳定、保护配合和电压降要求的情况下, 可使导线的截面积加大1~2级。

(3) 尽量选用电阻率较小的铜导线。

2.4 软启节能

电机硬启动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 而且对电网容量要求过高, 启动时产生的大电流和震动时对挡板和阀门损害极大, 对设备和管路的使用寿命极为不利。当用变频节能装置后, 利用变频器的软启动功能将使启动电流从零开始, 最大值不超过额定电流, 减轻了对电网的冲击和对供电容量的要求, 延长了设备和阀门的使用寿命, 节省了设备的维护费用。从理论上讲, 变频器可以用在所有带有电动机的机械设备中, 电动机在启动时, 电流会比额定高5-6倍, 不但会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而且消耗较多的电量。设计时在电机选型上会目有一定的余量, 电机的速度是固定不变, 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有时要以较低或较高的速度运行, 因此进行变频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变频器可实现电机软启动、补偿功率因素、通过改变设备输入电压频率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 而且能给设备提供过流、过压、过载等保护功能。

2.5 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是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蓄电池和逆变器组合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应用于建筑物的部分用电设备上, 如:环境照明 (庭院灯和草坪灯等) 、道路照明和体育场照明等。在系统的节能设计中, 应考虑下列主要因素:用电负荷的性质、用电量和每天所需的工作时间;系统输出时电压的等级设计:阴雨及雾霾天气时, 保证系统能够处于连续工作的状态:建筑物所处位置的日照时间和太阳能辐射量等。

3 结束语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障, 能源的紧张将严重阻碍人们未来的正常生活、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能是我国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当注重节能设计, 推广及实施国家的节能方针。建筑电气节能正向着自动化、节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设计时要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及节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在满足建筑物的基本功能的同时, 通过建筑物设备的合理配置, 对其进行高效、科学的控制和管理, 充分利用新熊源、新技术,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减少能源消耗。

参考文献

[1]郑飞然.对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措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 (中旬) , 2011, (11) .

[2]陈江祥.浅析住宅电气节能设计的要点[J].福建建材, 2011, (5) .

[3]程嫖, 杨豪, 程妍.实现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0, (03) .

谈现代住宅电气设计 篇10

1住宅的供电

多层住宅为三级供电负荷, 小区住宅供电一般由小变配电所引入, 应采用三相四线制 (TN-C-S系统) , 经重复接地后进入单元总电表开关箱, 改成三相五线制 (TN-S系统) 后再放射到各用户。住宅单元进户干线宜采用单独进线。入户保护管应采用壁厚大于2.5cm的金属管。住宅用电负荷计量应采用一户一表制, 每单元住宅电度表箱应分层、分层集中或集中装设在公共部位, 以便管理。电度表箱中应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 断路器应选用能同时切断相线、中性线的断路器。每套住宅用电负荷大于12 kw时宜采用三相电源进户。住宅单相进户时, 进户线的戴面不应小于10mm2, 三相进户时, 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

2户内配电系统

住户配电箱应设有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的总开关电器, 并具备隔离电器的功能。随着家用电器的增多, 为避免电气线路过载和降低谐波电压的影响, 户内配电系统应采用多回路形式, 在满足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基础上, 方便使用, 可按不同档次要求进行配置。

三相进线配电用户应设有三相电源出线回路。每户至少应设一条照明回路;每一照明单相分支回路的电流不宜超过16A。二类、三类、四类及以上住宅普通电源插座回路不应少于两条;柜式空调电源插座回路应专放;其他空调电源插座每回路不应超过两只;厨房电源插座与卫生间电源插座应分别设置回路;此外, 考虑到庭办公和信息化的发展, 还应增加一条专用电源回路。除照明、壁挂式空调电源插座外, 所有电源插座回路应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各配电回路保护断路器均应具有过载保护和短路保护功能, 并应能同时断开相线和中性线。

3弱电设计

弱电终端箱是承担“智能住宅”多项弱电功能的集成。每套住宅均应设置信息多媒体箱。至少应在主卧室和起居室适当位设置有线电视终端和通信终端。应设置楼宇访客对讲和门锁控制装置, 并按系统要求预留管线。对涉及智能化社区的设计要求, 可参照DGJ32/0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4配电箱、开关、插座的布置

每套住宅应设置嵌墙式住户配电箱, 设有洗浴设施卫生间的跃层、阁楼层宜设配电箱。配电箱应布置在靠近入户门的地方, 不应布置在客厅墙面中央, 以免影响美观。配电箱不应装设在卫生间0~2防护区内的墙上。配电分支回路的截面不应小于2.5mm2, 应选取铜芯线。电源插座位置宜与设施需求及室内家具布置综合考虑, 当基本或辅助空间电源插座数量为两只或以上时, 各插座宜布置在不同的墙面上。设有三相电源进线的用户, 可根据建筑平面功能要求, 在大容量贮水型或即热型电热水器、集中空调电源、电加热锅炉等固定式家用器具旁设三相电源插座。建议所有插座均选用安全型。

卫生间、非封闭阳台插座应采用防溅型, 洗衣机、电热水器、空调及厨房用插座带开关。开关的安装高度应便于操作, 为1.3m, 普通插座安装高度为0.3m, 空调插座安装高度为1.8m。

5接地保护

住宅供电应采用TN-C-S, TN-S接地方式。住宅小区的每幢住宅楼由小区变配电站配电时采用TN-C-S系统;对附设有配电所的高层电梯住宅采用TN-S系统。各区域电源进线处设置总等电位联结 (Main Equiptential Bonding简称MEB) 。

各区域的总等电位联结装置, 宜通过在建筑物外沿地梁内设置的等电位联结装置连接而作用于全建筑物, 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建筑物内间接接触电击的接触电压和不同金属部件间的电位差, 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气线路和各种金属管道引入的危险故障电压的危害。它应通过进线配电箱近旁的接地母排将下列可导电部分互相连通:进线配电箱的PE母排、公用设施的金属管道、建筑物金属结构、人工接地 (也包括其接地极引线) 。宜采用共用接地体, 并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基础做接地体。接地电阻值应满足建筑物内各设备接地电阻的最小值要求。总等电位联结线一般值取0.5X进线PE线截面, 最小值为6mm2铜线, 最大值为25mm2铜线。

在设计和装设接地装置时, 首先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 以节约投资, 节约钢材。

6住宅防雷设计

住宅防雷设计应参照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首先确定建筑物的防雷等级 (N=K*Ng*Ae (Ng=0.024Td1.3) ) 。接地装置引下线设计应利用建筑物柱内对角主筋作防雷引下线 (&≥12) , 利用建筑物基础作自然基础接地体, 不仅可以节约钢材, 而且比较安全。引下线主筋从上到下通长焊通, 其上部 (屋顶上) 应与接闪器焊接, 下部与基础焊接, 并分别与各层板筋、梁筋及桩笼纵筋、螺旋箍筋、地梁面筋焊接通, 构成一完整的电气通路。另外需在柱内做为引下线的钢筋上, 距室外护坡0.5m处的柱子外侧, 另焊一根圆钢 (&≥12) 引至柱外侧的墙体上, 作为防雷测试点。

摘要:从住宅用电负荷, 住宅供电, 户内配电统, 照明、插座布置, 弱电设计, 配电箱、开关、插座的安装, 接地保护, 防雷设计等方面对多层住宅电气的设计是行了探讨。

上一篇:转化结构下一篇:模糊语言对翻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