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学说

2024-05-01

价值工程学说(精选四篇)

价值工程学说 篇1

2006年首届价值工程与中国体育产业高层论坛12日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有关专家认为,在国家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今天,价值工程学说可以为今后的节约型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的方法。北京价值工程学会会长邱菀华教授说,美国法律规定,凡是联邦政府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都要通过价值工程评估,此举为美国纳税人节省了数以亿计美元的损失[1]。因此,本文拟从价值工程学说的理论视角,探讨当代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诸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 体育能力培养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

1.1 体育能力是一个人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身体素质的综

合能力,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可体现出来的各种锻炼方法和健身手段。教学手段上应注重诱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自觉参与主动投入,在主动参与中体验成功、感受喜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形成。

1.2 当代社会人们对体育需求日益高涨,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

育为主线,现代教育强调以终身教育为主。科学锻炼、终身受益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

1.3 必须将学生的个体行为纳入终身体育行为方式,作为学校

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体育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技能,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2 体育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体育教学“教与学”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

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加强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体育课的意义,培养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遵守课堂常规。

2.2 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学生一般年龄较小,喜欢争强好胜,互比高低,对比赛和游戏很感兴趣。所以对锻炼目的不够明确、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更要注意运用竞赛和游戏来引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先把兴趣激发起来,然后根据兴趣迁移的规律,来提高教学效果。

2.3 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

在中体育教学中,应尽可能大量采用多种练习手段,每一节课都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一、两种运动能力。教学形式上,应尽可能地做到新颖多样,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把体育课中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锻炼身体的实践中去。

2.4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能力

上好体育课要着眼于逐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健体,能掌握一些健身的科学方法。例如,学生在上排球传垫球一课时,先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会,小组互相讨论,在尝试中动手、动脑,主动向老师提问,然后经过老师的引导、示范,使学生能领悟新的教学内容,能主动地去继续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动作表达出自己对新知识的看法、观点和主张,并在身体练习中创新学练方法。

2.5 培养学生的适应、交流能力

体育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性、社会性,体育课上的各种活动都会反映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互相交往,增强了彼此间的情感,在锻炼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它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往,有利于增强互相之间的学习机会,增强了学生们道德品质,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使同学间可以扬长避短,互相交流。体育课上的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精神生活,它是学生交流、娱乐、休息、调节的良方。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从自身行为出发,在同学生的交往中调整改进教学,鼓励学生与教师、同学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交流,培养他们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消除因隔阂而产生的心理紧张和压抑,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在真挚的交往中培养出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2.6 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老师要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在体育教学中,知道体育教师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包括动作练习的正误、学习成绩、练习达标合格的好坏,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增进学习效率;同时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增进学习效率,激发学习信心,促进中体育教学工作。

3 结语

学生在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毕业以后更长时期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健身习惯,要考虑到学生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并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这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增强全民体育意识和人口素质的需要,是学生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强化学生体育能力具有重要的现意义和长远的意义。中体育教学应充分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中贯彻中体育教学新理念,把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与体育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融合到一起,为培养出21世纪优秀人才打下坚定的基础。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才的社会化转型,也使很多学生对身体锻炼的认识出现偏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价值工程学说的视角探讨了社会型人才体育能力的内涵。研究认为,学校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重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21世纪优秀人才。

关键词:学生,体育能力,价值工程学说,培养

参考文献

[1]曲北林.价值工程学说为中国节约型体育发展提供新思路[EB/OL].新华网.2006-05-12.http://sports.sina.com.cn/s/2006-05-12/2255855284s.shtml.

[2]时晓玲.清华新生体能测试的结果说明了什么[M].中国学校体育,1995,7,07-08.

[3]体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国教育报,2007,(04):23-24.

孔子伦理政治学说的历史内涵及价值 篇2

孔子伦理政治学说的历史内涵及价值

孔子主张的以德治主义治国之道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伦理学,是从人本主义意义上强调指出了为政者首先应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政治道德建设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历史表明,统治者的.政治道德,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因此,孔子伦理学说不仅具有历史内涵的深刻民族文化意蕴,而且亦有当代政治文化的借鉴价值。

作 者:赵连章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刊 名:长白学刊  PKU英文刊名:CHANGBAI JOURNAL 年,卷(期): “”(5) 分类号:B2 关键词:伦理政治   政治道德   党风建设   政风建设  

自我价值学说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篇3

一、自我价值学说的内涵

1. 保护自我价值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考温顿认为:“在我们的社会,广泛存在着将人的价值与他们的成就等同的倾向,或者更加干脆,个体的价值等同于他们的成就,正因为如此,同时也可以理解学生经常将价值和能力混淆起来。”[2]在现实社会中,只有成功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是高能力的表现,失败则被认为是无能的表现,矛盾心理由此而产生。人们一方面渴望成功,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另一方面却对失败充满恐惧,怕被别人认为能力低下。

2. 成功是高能力的体现,并不是努力的结果。

考温顿认为,学生在学习中不付出努力,是为了维护自我价值。努力是“一把双刃剑”,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会得到老师的夸奖,但当过多的努力却没获得成功时,学生则易把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下。大量研究表明,在学校中,学生对能力极其看重,甚至高过一切,他们把能力看做是决定个人成败的主要因素。[3]一般来说,学习上的成功,学生喜欢用高能力来解释,因为高能力有利于提升自我价值感;学习上的失败,则喜欢用低努力做解释,因为低努力而导致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能力低下。

3. 成功难追求时,为维持自我价值采取逃避失败的措施。

考温顿认为,能力感的保护是学生的最高优势倾向,有时甚至高于好成绩。这使得一些学生通过不学习来形成自我障碍,因为去下功夫尝试和失败都会对他们能力反映不利。为了逃避失败,一些学生往往采取这样一些策略:不努力、自我妨碍、保证成功等。

4. 对能力和努力的态度,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自我价值论认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努力的态度有所不同。在低年级的学生心目中,努力学习更易获得成功;而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能力等同于自我价值,高努力则是无能的标志。随着学生对能力看法的改变,维护自我价值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二、自我价值学说对双语教学的启示

1. 创造非竞争性的学习环境。

考温顿认为,学生逃避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由竞争的教育环境造成的。虽然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学生获得成功,但学生强烈的动机有时并不一定是为了学习,而仅是为获得强于别人的优越感,以此来提升自我价值。但成功毕竟只属于所谓高能力的少数人,少数学生的成功是以大多数学生的失败为代价的。而且部分学生还会惧怕因竞争带来的失败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从而逃避学习。在双语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恶性竞争,给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对学习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上来,并提供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依赖、相互支持,认识到学习成绩的提高是集体努力的结果,淡化竞争意识。每一位学生应平等地参与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与优势,获得自尊需要的满足,从而排除因过分注意竞争的结果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2. 提供适当难度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动机。

Mc Clelland于1958年在实验中发现具有较高成就动机者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他们偶尔会选择极端难度的任务,但成就动机较低的孩子更多地选择极端难度的任务,或是保证自己能做到,或是选择不可能成功的极端任务。[4]这样即使任务失败,也不会被别人嘲笑自己的无能,以避免失败所带来的名誉上的损失。我们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对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应布置稍难一点的学习任务,对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布置相对较简单的任务,使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同时,在任务难度的选择上应选择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测定任务所需能力及学生目前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既不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又不能带给学生成就感;过于困难的学习任务,学生往往需要付出过多的努力,因而降低了成就的价值感,而且因为任务过难,学生不易完成任务,容易导致一些消极影响,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

自我价值学说认为,部分学生将能力与自我价值等同起来,为避免失败带来低能力的打击,会采取不努力的策略,把失败看做是由不努力造成的,从而防止了对低能力的归因,保护了自我形象。在双语教学中,由于采用非母语教学,在短时间内学生可能很难适应双语的学习环境,成绩提高的进程可能要比用母语教学缓慢一些。当付出一定的努力,却没看到成效时,为避免贴上能力低下的标签,部分学生可能通过采取不努力的策略逃避学习来保护自我价值。可见,不愿付出努力的学生并不是缺乏动机,只是引发动机的形式是错误的,他们强烈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学习任务的完成,而是错误地采取了自我价值保护的方式,把避免失败作为他们的动机。研究表明,通过归因训练,学生不正确归因是可以改变的。[4]因此,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合理把握努力的强化程度,使学生怀有这样一种信念,能力不是成败的主要因素,失败主要与努力的质量有关。当学生学业取得成功时,教师应明确地告诉学生这是不懈努力的结果,当学生失败时,教师应告诉学生这是由不够努力造成的,同时也应告诉学生,像英语学习方法的不正确,在学习中没有采取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等,也是造成成绩不好的原因,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将成绩不良归因于能力差。

4. 建立基于个人进步的评价。

现行学校的教育评价系统,过分关注学习结果,是竞争性学习环境下的产物,考试分数似乎成为评价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由于竞争会有分数高低之分,于是评价便和能力差异联系起来。为维护以能力为基础的自我价值感免受损害,部分学生在获得较低的评价分数时,采用歪曲的策略欺骗自己,制造借口推卸失败的责任,这样间接地也妨碍了个体的自我发展。在双语教学中,由于学生英语水平是有差异的,如果给予学生统一的标准,对英语程度较弱的学生来说,易因不能达到标准而产生挫败感,采取自我妨碍策略。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把对学生的评价建立在基于个人进步的基础之上,关注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付诸努力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积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可采用学生档案袋等关注学生成长的评价方式,这样有助于学生检视自己的成长,关注于学习过程,体会一点一滴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双语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功,适度地放大这种成功与进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内在价值。

三、实施中注意事项

1. 在双语教学中把握好表扬与批评的度。

在双语教学活动中,对成绩好的学生,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往往对其进行奖励,以此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对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往往会批评他们,以此来督促他们重新努力学习。适度的批评与表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不适当的表扬与批评,易于制造一个倾向于失败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批评的滥用,学生更易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而采取回避失败的策略。因此,教师在双语课堂教学中,应强调教学的反馈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进步。

2. 在双语教学中不要给学生过大的压力。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不应给学生过大的压力。过大的压力往往来源于教师对学生极高的学习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很难达到教师的期望,为了回避失败,学生往往采取不努力的策略,而且学生易于对压力来源的教师产生敌对心理。师生关系的不融洽,更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3. 在双语教学中做好入门技能测试。

双语教学对英语成绩好、感兴趣的同学来说,帮助很大,不仅能提高英语水平,而且有助于专业课的学习,达到双赢的效果。但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学习的负担,还延误了专业课的学习。因此,考虑到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学校可在进行双语教学前,先进行英语入门技能测试,对达到双语教学水平的学生直接进行双语教学,达不到入门技能水平的学生,可先采用非语言类的ESP (English For Specia Purpose)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当学生英语达到所需程度,再进行双语教学。或者是对这些学生早期采用母语教学为主,英语教学为辅的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避免部分学生因学习难度的增加,产生逃避心理来维护自我价值。

4. 在双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努力做适度的评价。

学生渴望通过双语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往往会付出比一般课程更多的努力,但由于英语基础的欠缺,即使这样,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时,如果教师指责学生这样的努力还不能够完成任务时,学生很有可能把失败归因于能力缺乏。教师应培养学生增长的能力观,使学生体验到能力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强调努力不仅会带来成功,还是能力的体现。

四、结语

在现行以竞争为主导的学习环境中,自我价值学说从归因的消极方面出发,关注在学习中处于劣势的群体,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提高自我效能感。特别在双语教学中,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当学生产生挫败感时,对如何鼓励学生获得学习的积极体验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摘要:自我价值学说认为, 维护自我价值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双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本文对自我价值学说的内涵、自我价值学说对双语教学的启示和依据自我价值学说开展双语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自我价值学说,双语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张素芳.对高校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7, (1) .

[2]Covington, M.V., Making the grade a self-worth perspec-tive on motivation and shool refo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74.

[3]王婷婷, 吴庆麟.学习动机的自我价值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 2007, (10) .

[4]伍新春.论自我价值理论与成就动机.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2003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福建:武夷山, 2003, 12:11-13.

价值工程学说 篇4

关键词:“自由而全面发展”,学生教育工作,价值

“人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讲的最多的就是“人的全面发展”。[1]他指出, 理想的国家是“相互教育的自由人联合体”, 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对马克思论述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对于我们今天更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在学生教育工作中能够充分理解、运用这一理论, 将会更好地开展工作, 指导学生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涵

1.“自由而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本质的发展。

发展的主体是人,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而后又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 而是人的社会特质”。[3]人身上具有的特性可以叫做人性, 人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社会属性, 因此人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属性得以存在的前提, 人的社会属性又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并使人的自然属性成为社会化的自然属性。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 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要全面发展就是要发展其社会属性, 并且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人的活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发展, 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张扬。

2.“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两个方面, 这是一个自由发展不断全面的过程, 是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 “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 各个方面可以有发展程度上的差异, 但缺一不可, 否则就是片面发展”;“人的各种基本素质必须获得协调的发展, 各方面发展不能失调, 否则就是畸形发展”;“人的各种基本素质中的各素质要素和具体能力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应力求尽可能多方面地发展”。[5]“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6]今天,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社会经济、政治、建设等协调发展, 需要各方面的人才, 同时也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同时, 人的全面发展, 能力和素质提高, 人越全面发展, 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 人民的生活水平更高, 一定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自由而全面发展”是指人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 实质上就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 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才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6]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自由的发展是相互关联, 相辅相成的。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针对人发展的完整性、统一性和和谐性而言, 但这并不代表人的发展是平均发展或是全篇一律的同样发展, 而是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自由的发展主要是就人发展的自主性、独特性和个别性而言, “自由发展”的本质就是“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的核心就是人的素质构造的全面性与独特性。

二、全面发展学说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价值

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在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指出未来教育“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 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 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8]全面发展是一种方针, 一种目标, 然而, 对于人类说, 全面发展首先是一种权利, 教育与社会首先是为维护和使人享有这种权利而尽到自己相关的各种义务。[9]所以, 在学生教育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全面发展学说, 这对于做好学生工作, 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1. 全面的发展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所注重的是素质的发展, 所以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说:“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 收获一种命运。”这种行为、习惯、品格都是一种素质, 都是教育或教育影响的结果。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 真正意义上给学生减负, 不能让学生只是为了分数牺牲了一切, 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学校必须以教育为重心而不是单纯的教学, 必然是利用教育为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需求服务, 是为了培养各级各类学科的专门人才和后备力量。长期以来, 文化课程考试、课堂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成了学校的唯一主旋律, 学生的学习方法、态度、价值观与情感领域几乎变得忽略不计了。这种单纯的强调知识和书本, 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做法, 肯定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很难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特征, 正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未来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 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我国更是要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第一要义。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 所以, 我们要认真研究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 更新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 加强课堂互动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 加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力度, 取得素质教育的实效。

2. 全面的发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发展。

强调全面的发展是积极主动的发展, 实质上是要求将全面发展的权利还给学生。心理学家勒温认为, 个体都处于一个特定的生活空间之中, 个体行为的变化起因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从形式看, 这种作用具有极大的外在规范性和约束性, 但它却是个体自由选择的结果, 而不是凌驾于人的抽象的规定。学生个人的发展, 是学生个人经过与环境的互动, 进行社会经验的积累, 然后经过自主选择、自主构建而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过程。正如张楚廷所说:“教育在‘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来充分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中发挥作用, 这种作用也不是驾驭学生而是为学生所驾驭, 并在发挥中继续发展。”[10]所以, 全面的发展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发展, 全面发展的教育就要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强调学生个性自由的发展, 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全面的发展是作为全部学生个体的自由发展。

我们所说的全面发展教育是针对全部的学生, 所以在学校教育中,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马克思在阐述其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的时候, 既指人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 又是把人作为一个类的概念, 强调的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发展, 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却并不排斥个性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所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也应当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 不是一刀切, 不是一个模子培养到底。我们要允许学生在发展中“百花争艳”, 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要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要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不断探索不同类型教育的新模式, 更新观念,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在不同层次的学生教育管理中, 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素质更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开放与发展的理论, 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将彰显出巨大的生命力, 但是也要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发展最大的特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 我们要密切联系实际, 按照全面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凤莲.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9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189.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第页,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6:270.

[5]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J].教育研究, 2005. (8)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2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93-29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530.

[9]张楚庭.全面发展, 更是一种权利[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5) .

上一篇:中职学校图书馆管理下一篇:开展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