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2024-05-20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精选十篇)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篇1

随着图书馆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数字资源信息量急速增强。图书馆给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惠服务,极大地满是了用户信息需求。由于这些数字化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资源提供商采用各自的技术自主提供服务,广大用户往往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学习备种使用方法,适应相应的检索界面,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数字资源的利用。整合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一方便统一检索、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数字资源利用环境已成为图书馆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整合建设目的

数字资源整合就是将以数据库资源为中心内容的各种文献资源通过中间技术处理,整合一体,统一在一个平台上,提供一站式服务,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数字资源整合是图书情报界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是伴随图书馆数字建设过程中产生的。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整合的目的是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通过互联网为读者提供分布式异构数字化信息的智能检索和服务。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数字资源进行一体化综合整。把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库建设成一个知识库,这种综合整合其实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整合。通过相关技术软件来保持知识体系的关联性;通过支持分布的数字信息系统间的互无缝交换和共享信息资源与服务,构建成一个逻辑集成的信息服务机制,并按数字资源的逻辑关系组织成立体网状、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系统。所以说,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研究领域,它与数据库、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结合知识工程解决其中的关键技术和专业问题,改善高校网络资源的现状,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

2 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每个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数字化资源,这些资源已成为用户特别是教学科研人员检索信息资源的首选。数字资源具有通用性、开放性、共享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特性,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由于这些数字资源(数据库)都是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开发的,因此数字资源检索平台、检索功能、检索语言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2.1 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给用户利用数字资源带来极大的不便,用户在使用不同的光盘或数据库时要在不同的信息空间中来回切换,需要掌握不同的检索技巧,这样不仅浪费时间,降低检索效率,给用户利用资源带来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检索不同数据库时需要频繁登录与退出,每种资源的检索规则各异,用户需要逐一熟悉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和时间、精力的浪费。同时,数字资源在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知识关联度低。给用户在检索信息时带来干扰.检索出大量的无用信息,浪费用户时间。由于这些难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增加,问题越来越加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字资源的量越大。给读者造成的负担也越大。

2.2 缺乏数字化资源建设评估体系

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评估体系、标准和方法,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往往忽视数字图书馆的大环境和全过程,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对数字资源的内容、利用率、利用效果及售后服务缺乏进一步的评估与研究。在体制创新、人员结构调整、业务重组、资源评价、服务对象拓展等缺乏系统的目标和考核机制。

2.3 信息服务没有实质性突破。

众多的数据库在一定程度上虽满足了用户信息的需求。但由于这些数据库来自不同的出版商,各数据库的结构、检索方式、等均存在差异,以至众多的数字化资源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形成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鉴于上述情况,如何整合数字化资源,使来自不同格式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实现无缝链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已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引进或开发资源整合软件,好的整合系统能将各种分布、异构和多样化的数字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开发不同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统一用户界面,使之形成各种数据库之间知识关联,从而达到数字资源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链接。提供信息系统检索途径,并能方便地集成各种数字资源服务。所以,整合后的数字资源体系应是一种集服务于一体的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内容的新型数字资源体系,它能为用户提供高效、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3 如何构建数字化资源整合建设

近年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单位引进整合系统软件,加大数字化资源整台工作的投入。各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后展现给用户的平台名称多种多样,各个单位所提供的平台名称五花八门。图书馆作为一个专门搜集、整理、保存并传播信息的机构,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所有的图书馆都有能力或有必要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简单来说,当数字资源的多样性与用户需求的同一性发生矛盾时,整合才有必要。因此,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时要以一定的软硬件为基础,寻求如何将这些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数字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资源、服务的一体化,从此为用户提供最大的便利,为此提出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平台的设想。

3.1 目标规划

在数字资源整合的建设中图书馆要有协调、统一发展的理念,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总体规划、长远布局,制定统一的整合标准。搭建通用的资源管理平台。针对资源分散,应用水平差的实际,加大科研力度,为用户研制功能强的数字资源整合软件系统,搭建一个可以链接各种用户、数据库和系统的通用平台,实现分散异构系统间的全面整合,建立一种OPAC资源整合模式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用户。数字资源的整合要引进先进的文献信息管理软件,引进数据库应具有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电子资源体系的完整性,在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整理和提供服务上下功夫,建成—个以知识为基础的既集中又开放的整合平台,借鉴国内常用的数据库动态访问技术实现异构数据库的访问。

3.2 系统架构。

在系统架构中配置一台整合系统服务器,把所有提供Web服务的脂务器连接,安装整合系统的服务器它将接收到的信息请求,分成各个数据库,以IJRL格式发送到对应的网络地址,然后接收各个数据库反馈的检索结果数据,最后汇总提供给读者。系统的主界面,用储存默许状态就可以检索分类资源,可以看到系统主要分为五大功能模块:检索功能、用户服务、结果分析、系统设置和用户帮助。目前,OPAC是图书馆重要的馆藏数字资源系统,也是目前读者获取数字资源最直接的方式,基于OPAC的整合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最基本的整合方式。OPAC资源整合是一种目录级的整合,馆内整合是通过实现OPAC的书目信息与数字资源的整合,具体方法是对数字资源进行MARC编目,通过增加856字段记录将数字资源的存取地址和存取方式整合到OPAC检索系统中,从而形成图书馆实馆藏和虚拟馆藏的书目整合检索系统。

3.3 信息检索主体。

检索功能是资源整合系统的核心模块,其他的所有功能都是围绕检索功能展开的,例如用户的个性化服务,资源的访问统计等。检索的算法又决定了检索的深度广度。因此如何更有效的设计检索算法成了我们工作的重点。信息主要包含数据库选择模块在数据库选择模块中,通过对知识库和资源数据库的连接状态查询,可以减少各种系统异常的产生,例如连接超时,检索代理无法生成等,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健壮性。

3.4 查询主体的分析

资源的整合主要通过执行Z39.50协议,聚合不同平台上的异构OPAC数据库建立书目整合检索系统,系统采用Z39.50协议来访问网络数据簿的检索系统,系统不会被其他协议制约,达到广度、深度整合的目的;系统采用多主体架构,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智能性;采用虚拟法整合模式,极大减低了对系统软硬件的依赖。

3.5 网络安全保护机制

新技术带来新的安全问题。整合是为了让人们快速了解信息资源的位置和属性。整合的结果是对信息介绍、摘要和概况(即题录戒标引信息),这些信息对所有使用者应说是完全开放的。但目标资源就套存在使用级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用户身份要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开放程度也是不同的。解决在各种环境中的安全使用授权,系统可通过口令、请求信息和目标资源进行用户识别,将用户引导一个安全信任环境中,防止外部的威胁入侵,安全问题在系统设计和制作时就应从全局进行考虑和规划。

4 结束语

随着电子化、网络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服务技术、服务项目层出不穷,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也随之逐渐增多,别具一格的电子出版物为文献信息的阅读、收藏乃至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都注入了新活力。电子资源整合建设研究是图书馆馆藏建设工作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必须加快数字资源整合建设与开发利用工作,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与需求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杨文珠.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的资源整合研究[J].情报探索,2008,10.

[2]马文锋.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

[3]刘晓娟.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篇2

文章介绍了我国省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产生背景,分析了我国省域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平台作用,并提出了发展策略.

作 者:郑章飞 Zheng Zhangfei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长沙,410082 刊 名:高校图书馆工作 英文刊名:LIBRARY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年,卷(期):2009 29(3) 分类号:G250 关键词:图书馆联盟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合作  

★ 基于MAPGIS的区域地质灾害分区及评价-以陕西省澄城县为例

★ 区域物流交通网络及空间竞争格局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 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 学生阅读心得:以《钢铁》《水浒》为例

★ 物种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 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分形结构研究-以开县为例

★ 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模式探讨-以长江大学为例

★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发展山区旅游业--以黔西南州为例

★ 河南方言声调辨析-以河南省平顶山方言为例

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模式;建设意见

高校图书馆中收藏了很多图书,为学生提供图书阅览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资源數字化管理提上日程。

一、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提供诸多资源,学生可以在这个地方进行交流,答疑解惑、分享成果等。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量大,精确度要求也较高,因此,对图书资源的要求较为高。现在,高校学生在获取资源时一般选择在图书馆里面检索资料,因此,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必须不断完善。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图书资源数字化进程要加快,图书馆还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此外,网络资源更新速度快,为了能够跟上时代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图书馆作为信息聚集地,其资源丰富,人流量大。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在计算机上管理大量的数据。但是,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做到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有的高校图书馆还是以传统的方式(藏书)进行管理,致使很多珍贵的资料流失。传统的图书资源管理方式是以纸质资源为知识载体,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资料需要进行登记,人工检查图书借阅卡,而且对借阅者的借阅权限及借阅天数等采用人工计算、手抄的方式来进行。这就导致学生还书的时候程序烦琐,数据复杂,容易出错,去图书馆借阅书籍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高校图书馆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利于学生的借书和寻找相关图书资源,也阻碍了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进程。

三、实现图书馆资料数字化管理的途径

1.建立图书资料信息网络,实现联网和资源共享。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这些技术为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很多图书以电子档或者扫描件的形式在网络空间被分享,图书馆建立图书信息资源网络系统,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或者出版社进行合作,引进更多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通过建立标准化数据库,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图书资源数字化后需要存储在一个标准化的数据库中,建立数据库的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分析高校自身需求,在学校各项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资料数据库,可以与其他图书馆进行合作,分享资源,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二是将图书馆的书籍按照学生的专业和内容范畴进行分类,并安排在指定区域,然后在计算机上建立检索链接,使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资料。三是为了更新图书馆资源需要借助图书数据库,将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保存到数据库中,运用网络将资源进行整合。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过程,数据库里面的资源量会不断增加和更新。

3.增加资金投入,提高管理设备的质量。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过程离不开设备支持。建立数据库对计算机设备质量和系统内部构造要求较高,只有引进高质量的设备才能够将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显现出来。新型设备能够提高数据信息的安全系数与数据分享速度,在后期数据系统维护上能够减轻技术人员的难度和数据损失量。此外,新型设备内部防盗措施和计算器的防攻击能力较强,防范不法操作及黑客、网络病毒的攻击,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图书馆建设也要根据其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网络技术,增加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图书馆发展,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情况。

4.扩大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高校图书馆归根到底还是一个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地方,其建设主要围绕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高校图书资源数字化管理需要满足学生方便、快捷的读书需求,建立网上咨询平台,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能在此平台上进行询问。学校最主要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因此,图书馆的图书资源大部分是与学生的专业相关。除此之外,图书馆可以适当地扩大书籍资源的范围,引进新书后要及时公布在图书馆网络系统中,使读者能在第一时间借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者的操作能力和素质不符合要求的,学校应该加强管理者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同时,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引进高技术人才,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为专业、优质的服务。

四、结语

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知识交流的场所,也是工作人员补充知识,提高能力的场所。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与时俱进,在推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才能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友军.我国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6):180.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篇4

1 相关研究

1.1 数字化图书馆

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技术、网络通讯不断发展下的产物, 其有别于传统图书馆, 特点主要有:图书信息虚拟化、数字化;信息通过网络传播、存取、使用共享等等。

1.2 个性化信息服务

当前,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个性化服务成为了商家竞争的法宝。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后, 读者通过搜索关键词会出来大量信息, 如何从信息海洋中检索出自己所需要的有用信息则较为困难。这就需要互联网通过对用户的兴趣、爱好、工作性质、习惯来设定, 在搜索信息后以设定的相关信息为前提来提供相应的搜索信息, 从而实现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个性化信息服务通过数字图书馆个性化的各种应用来体现, 而个性化应用则体现在资料种类、检索、体验的个性化。

(2) 根据用户检索习惯对搜索信息进行分类管理。

(3) 在信息检索过程中, 可以针对一个或一组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排序。

(4) 通过用户的搜索及信息需求的创建来反应用户的实际兴趣。

2 个性化信息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当今, 图书馆行业内已将个性化定制服务列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而个性化信息服务则是个性化定制的基石, 特别是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 不同学生对于图书信息需求度不同、兴趣不同, 如何从大量检索信息中找出自己所需要和感兴趣的内容就需要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创建, 来满足不同学生对于图书信息的需求。目前, 国外一些数字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小规模、实验性的个性化服务, 且这种服务还处在摸索阶段。

2.1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了互联网发展中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且对于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通过网络检索信息量大, 查全率低, 对于用户而言大量的信息中再次检索有用信息较为困难;其次, 信息质量参差不齐, 用户通过网络检索信息时, 网络信息庞杂无序, 要想短时间内检索到有价值线索则对用户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 当前, 国内的数据库少, 用户使用不方便。

2.2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模式

通过国内外对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 将其分为六大模块: (1) 用户接口:将用户与系统进行连接, 用户通过该接口将个人信息输入, 同时通过该接口接受系统返回的信息; (2) 需求分析:系统在接收了用户信息后对其兴趣信息进行分析并建立用户模型; (3) 信息检索:用户提交检索关键字, 系统检索图书数据库, 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匹配同时记录检索信息; (4) 用户分析:通过对用户模型之间的比较, 找出相似度高的用户, 并完成互相推荐信息; (5) 信息过滤:用户对检索结构过滤后并将过滤结果送到信息推荐模块; (6) 信息推荐:通过信息过滤模块以用户信息库中信息推荐的时间、数量等设置为准将其信息推送到用户接口模块。

2.3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方式

由于高校用户对图书馆资源、信息和服务的不同需求, 从而出现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多样性。

2.3.1 我的图书馆 (My Library)

“我的图书馆”是网络云平台的信息服务系统, 该系统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可自行操作, 根据用户的需求、喜好检索网络信息, 可以提供用户驱动、定制的服务信息。

2.3.2 信息推送服务

推送是根据系统记录的用户习惯, 把用户可能需要的资料信息主动推送给读者用户, 使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更高、更准确、更便捷。当前在商业领域运用较多的有Tapestry系统、Fab系统、SiteSeer系统等。

2.3.3 信息分类定制服务

该服务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核心, 数字化图书馆的后台数据库会根据记录的读者用户习惯, 对读者用户进行分析, 当该用户再次使用系统时, 则会自动过滤掉不相关信息, 呈现用户可能需要的信息类别。

2.3.4 智能代理服务

用户在初始检索信息时, 对于信息的需求目的较为盲目, 智能代理服务采用的是跟踪用户网络搜索痕迹, 并分析其用户个性, 从而更为精准的提供其感兴趣的信息。

2.3.5 数据挖掘服务

数据挖掘体现在四个方面:数据准备、挖掘、结果表达、用户交互。在高校的数字化图书馆中, 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构建用户模型, 从而更为精准的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3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及对策

当前, 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发展问题中, 最为重要的即是对资源的数字化, 这也是开展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前提。目前, 我国对于图书馆资源缺乏完整性、针对性, 特别是中文信息匮乏, 造成了在图书馆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瓶颈。

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 网络的数字资源及数据库越来越多, 因此,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规划与整合也是解决当前图书馆信息数字化问题的有效手段。

3.2 技术问题及对策

实现图书馆信息的数字化并向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集合了多种技术手段, 对信息技术的要求高, 总的技术要求是:可制定、高效、安全、共享、集成。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数字化图书馆建成的前提。

为此, 要积极加快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核心技术的研发和突破,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才能更快的建成完善的一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 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3.3 信息安全与用户隐私问题及对策

由于当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馆信息的开放, 极易受到计算机病毒及黑客的攻击, 不仅破坏了系统, 也造成了信息的泄露, 对于图书馆信息及用户的安全和隐私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此, 需要图书馆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从技术层面来确保信息的安全, 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法律手段作为保障。

3.4 服务效果问题及对策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好坏主要在于用户是否满意, 这也是评价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标准。这也涉及到多个方面:信息的即时性、服务的满意度、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等。

对于提升服务效果, 首先要对于图书馆信息的内容、载体、类别是否符合读者要求进行改善;其次要在技术水平等硬件设施上提上;第三要加强管理及人员素质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毛晓东.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构架的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7 (11) :2498-2500.

[2]郑凌, 杨新涯.基于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 2012, 7 (7) :54-59.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篇5

4.1建设一站式交流合作平台

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引入社会化软件与社交网站设计技术,如Wiki、RSS技术等,建设一站式平台,结合用户需求设置服务内容,实现与用户的无障碍在线交流。这样用户登录后,就可以在线检索感兴趣的内容,方便随时收藏阅读资源、在线交流并发表评论[5]。图书馆员在平台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做好阅读资源、专家资源的整合工作,也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兴趣群组,为用户创造良好的交流沟通渠道。例如:重庆大学图书馆依托社会化软件与信息技术,自行研发建设的虚拟阅读社区(见图2),开创了我国基于社交网络自主研发的先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它基于社交网络服务形式,通过对馆藏资源、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图书馆、读者之间的信息交流网络,拓展了用户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促进了阅读资源的共享与知识创新。

4.2制定统一的阅读资源标准规范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制定统一的阅读资源标准规范,解决由于不同资源提供商阅读格式不统一,给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带来的困扰。一方面,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层次用户的阅读需求,寻求统一的阅读社区资源格式标准,明确规定期刊、报纸、文献的基本格式。另一方面,高校数字图书馆应该制定合理的信息检索规范,通过标准化的检索流程,方便用户迅速检索所需内容,并且能够在多个资源供应商之间进行对比选择。此外,借鉴谷歌公司的开放链接模式,制定统一的调度系统链接规范,方便不同图书馆之间的资源调度与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内容,将更多用户吸引到阅读社区中来。

4.3加强与商业阅读社区合作

高校数字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尤其是特色文献资源与连续出版物,而商业阅读社区资源相对欠缺。通过与豆瓣读书等商业阅读社区合作,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依托商业化社区的已有技术与设施,促进二者在阅读服务方面的优势互补,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减少平台建设方面存在的资源浪费。由高校数字图书馆提供纸质文献,安排学科馆员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将商业虚拟阅读社区作为用户获取阅读资源的媒介。同时,高校数字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在科技查新方面的优势,在用户利用社交网络获取相关期刊文献时,采用信息计量、数据挖掘等工具,为他们提供相关文章链接。高校数字图书馆也需要做好社区用户管理工作,借鉴商业阅读社区的品牌营销方法,增强用户对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认可度,通过个性化阅读服务提高用户忠诚度。

5结语

信息时代社交网络的应用体现出独特的优势,为高校数字图书馆阅读社区的构建提供了新视角。高校数字图书馆依托社交网络的综合交流互动功能,建设功能多样、结构完善、界面清晰的阅读社区,改变单一、被动的阅读服务模式,不仅能够激发用户对馆藏资源的阅读兴趣,促进用户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创新,也可以优化馆藏资源结构,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扩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4-0090-03

Study in Application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System in Digital Library in UniversityWang Xiyun

(Librar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erbin 150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urrent problem of builting the new digital library in university,then brought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of supply-chain management system,went further with the measures and effection that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It has the reference effection on construction of the library in university.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digitization;supply-chain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集合地,是一种以知识、信息为核心要素的服务实体;知识、信息作为其中的关键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以及运作方法都与以前发生了变革性的改革,图书馆馆藏信息更新加快,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知识的传播速度加快,覆盖范围扩大,也使得广大师生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大大提升。图书馆对知识的获取、集合、共享、传播、应用甚至创造的能力成为决定图书馆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图书馆在面临如此多挑战的情况下,供应链管理系统整体优化了日益呈现的矛盾问题,可以让图书馆更好的立于不败之地,成为读者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1 当前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高校图书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运作模式。随着数字化脚步的加快迈进,随之而来的也有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比较新生的概念,从提出到许多高校图书馆投身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行列,时间只有短短几年,这其中对于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往往缺少了具体的管理。形成了数字图书馆标准不一的局面。加之图书馆还没有完全从“内部服务设施”的定位中走出来,没有很好的驾驭新型的数字化图书馆而片面地追求数字化资源的存储量,忽视了自身馆藏的特点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建设数字图书馆,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图书馆作为信息知识的集散地,应该给广大用户创造一个方便快捷的检索交流平台。但现阶段的情况下许多图书馆在检索语言、检索方式和管理系统等都存在较大差异,馆与馆之间的数据各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借鉴沟通。造成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一定要有专业的学科馆员来进行图书馆日常的维护,和与用户进行日常交流沟通的职责。而目前,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普遍较低的图书馆馆员大多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图书馆在知识与信息的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和馆员一成不变的管理运作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要创建新型的数字化图书馆就要对现有馆员队伍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在职学习和培训,让馆员的业务水平得到质的提高,改变其陈旧知识结构和落后的知识观念,以适应提供数字化信息资源服务的高标准要求。

2 供应链管理的概述

普遍意义上的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但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知识流成为继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之后供应链的重要要素。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运用到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以知识为主要构成主体的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目标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供应链系统效果达到最优而把数字化管理系统与各部门的独立业务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信息的获取、集合、共享、传播、应用的管理方法。

供应链管理所考虑的内容很广泛。他包括了所有在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中有影响的各个成员单位。这样的特性运用到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上就可以更好的制定出日常工作计划,满足用户的要求。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整个系统费用的有效性,总是力图使系统效率最高。供应链管理是可以围绕所要达到的目标将所有单独的部门或者单独的方法有机的结合成一体来展开的管理,因此它包括了许多层次上的活动,包括战略层次、战术层次和作业层次等。图书馆在实际的日常运作中,只有通过供应链的有机整合,才能显著地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尽管是在实践中供应链的整合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这是因为:首先,供应链中的不同成员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冲突的目标。其次,供应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时间而不断地变化。不仅服务所面向的群体的需求和所能提供的服务都随时间而产生变化,而且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也会随时间而变化。

由此可见,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引入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很有创新性,但同样也具有挑战性。

3 供应链管理的引入所解决的具体问题分析与研究

从知识的角度看,供应链实质上是知识的供应链,在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知识供应链就成为连接服务者与被服务对象的纽带。图书馆形成的一张知识网络,将各部门结合起来,给予其更大限度的自由,也更全面地将知识网络呈现在用户面前。供应链管理把图书馆的业务流程纳入到一个整体中,从信息的搜集到整理,从知识的共享到传播交付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图书馆可以对信息的搜集、存储、发布进行可视化管理,并根据读者的需求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决定。供应链管理优越性便是将信息成本减至最小而又不影响图书馆的运作。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的供应链系统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

狭义的方面既由单个图书馆内部组成一个供应链系统。图书馆通过对需求的调查与把握,对自己所处于的位置和读者提出的需求和阅读趋势有充分的把握,然后基于比较精准的预测,与供应链内部各方共享需求信息,制定并随时微调供应计划,保证一流高效的服务。降低成本,缩短计划准备提前期,同时也能大大减少工作中各部门磨合的时间,让供应链内部的各部门交流更广泛全面。这样的管理要建立在高科技信息技术的投资上,不仅推动了管理的创新,有效地代替传统独立部门服务和简单预测造成的高昂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也可以让各部门及时的应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沟通和准备工作。在工作复杂且投资高昂的部门,例如电子阅览室中,设备利用与管理是重中之重。利用供应链管理在这些部门进行优化设置。增加与其它部门的联系与信息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新的为广大读者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查阅的平台。供应链管理可以让图书馆的管理处于一个很可视化的情境中,并在综合了各部门的实际工作需要要求后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对比后对管理工作进行更精确的计划,从而对用户时刻变动的要求能从容应对。

针对以上提到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中存在的职工大都专业技能欠缺的问题,供应链的管理概念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培训和锻炼馆员的机会与平台。各部门的联系更广泛,让馆员接触的工作范围增大的同时又不增加其工作负担,改变以往一岗一人的管理模式,自由度大大增加,也让所有馆员的知识结构更加多层次多元化,既培养了更适合新型图书馆建设的人才,提高了馆员的整体素质,也同时节省了培训成本。

就广义的方面而言,图书馆建设中的供应链各节点就从图书馆内部的各部门上升到各图书馆之间的联系和其所组成的范围更广泛的系统。一方面充分协调共享多个不同地区(地域)的多个资源分配,以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与整理,让信息传递的范围以各节点为单位,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个更加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达到整体联结运作,信息共享,以及整体结构的优化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业务准则和作业计划使各节点内部的利润最大化,并且满足更大层次范围内的不同要求的客户,既保证了自己的利益也给自己一个可以持续增值的契机。

供应链管理使得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改善同样在管理层面上可以有所体现。树立一个全局观念,把需求与供应联在一起通盘考虑,对读者需求的敏感,力求准确,把信息来源者、于自己同意位置上的其他图书馆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追求长期的共同合作信息共享,力求达到共赢局面。在供应链管理概念中强调的是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而非落后的管理体系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这就要求各部门的部门目标和利益都要服务于整体供应链效益这个大的目标之下,管理人员需要重新制定各部门的关键努力方向和服务指标,来以一个新的高度考核部门的成绩,同样要也通过利益杠杆规范各部门的工作,并以整体的眼光配合好供应链管理所需的每一项工作。图书馆要依据此设计一个更加合理的管理流程甚至组织架构,保证供应链的先进模式能够在图书馆中充分发挥作用并落在实处。

广义的供应链管理可以针对目前许多数字化图书馆存在比较混乱的管理上做出很好的调整,增加各地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联系与共享,让供应链各节点上的图书馆互相取长补短,形成较为统一而又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与运作体系。也为更好的进行行业规范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4 供应链管理的调整与运用

前面概括了供应链管理的工作原理和在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如同每一个IT系统一样,供应链管理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于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发展现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优势。

4.1 目前许多图书馆属于高成长型正处于发展阶段,即在成长期的初始阶段这些图书馆的目标是影响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而供应链管理的最根本的目标是通过优化供应链计划而保证其高质量的服务,最终提升读者满意度,提升服务水平。因此国内部分图书馆目前的目标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可能会有些冲突。此时,供应链管理就要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现阶段图书馆的目标要求。在战略层面可以考虑长期以及未来的目标,对需求的满足和日常工作的管理可以在运营层面进行考虑。考虑近期的读者需求,自己本身的能力,信息贮藏量,并生成具体计划,指导图书馆的发展,同时可以及时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4.2 在实施供应链过程中存在基层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整体把握,面向全局的理念。这就是基层工作的人员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但往往基层的馆员并非参与制定馆内日常工作的主要制定人员,使得馆员所进行的工作与管理人员所制定的计划之间有着许多矛盾与不和谐。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更加广泛的吸取意见,将基层与管理层的距离拉近,通过一手的数据来反映读者最迫切的需求,把各部门的信息收集管理的更具规范,为整体的最终目标服务。基础数据的采集,积累的时间和数据应该越全面越准确越好。否则,系统就不能正确反映供应链的现实形态,从而无从考证在哪个环节存在瓶颈,也就无从优化。

4.3 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效果往往不会马上明显

供应链管理系统由于把图书馆的业务流程纳入管理体系,每天会产生大量动态信息,而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分析利用,以找出供应链效率的问题所在,并帮助图书馆作出相应的对策,是供应链管理优势的体现,同时也是比较困难的应用。由于供应链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数字化图书馆应用时功能和业务规则设定的多样性,要充分理解系统的结果和深度调查供应链效率有一定难度。因此,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效果往往不会马上明显。

5 在运用供应链管理中管理层所应重视的问题分析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供应链管理的运用上遇到的一些困难,我们在现实中进行新型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就要做到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不断改变的境况,使得图书馆发展的脚步走出最优路线。

对于图书馆的管理层,在建设前期不要盲目地去选择或决定,要多看供应链管理的案例,多运用广义的供应链管理概念。与同位置的图书馆进行互相学习。要分析成功光环的背后的铺垫工作,对于新事物的尝试要吸取失败的例子而走向最终的目标。管理层要了解供应链的变革性,了解它对传统业务流程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对各方面潜在的阻力要有思想准备,并建立好实施的框架和制度,使效果尽早地彰显,使各部门尽快尽早地接受系统。在项目实施的很多时候,原流程的改变,新流程的推动,都需要强硬的管理层作为后盾。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于细节方面兼顾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习惯,使系统对工作的改变集中在思想方式的改变,而不是主要花费在无谓的适应新工作环境上。考虑各地域的不同情况,而不必为追求细致耽误整个供应链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始终谨记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最终服务的是广大读者用户。

6 结束语

在一定意义上,决策者的倾力参与是供应链项目成功的保证。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蒸蒸日上,相信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采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是其保持持久发展和优势的必由之路。高校图书馆应该通过全面、深入的调研,结合本校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馆藏资源的特点、馆员队伍大小和素质,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目标,分阶段地逐步建设和发展数字图书馆。只有通过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加强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才能更好地在资源共享中受益,这也将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大亮点。

参考文献

[1]杨宗英,郑巧英.数字图书馆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0,(1):7-10.

[2]黄晓斌.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几个管理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8,(3):18-21,26.

[3]李家清.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8,(3):94-97.

[4]詹黎锋.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集成管理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7,(1):42-45.

[5]赵莉,陈茜.数字化时代区域性跨系统的外文期刊联盟建设[J].图书馆学研究,2007,(1).

[6]孙正东.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现状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42-45.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篇7

在当前,开展数字化支撑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同时,对创新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的研究稍少,原因是数字化支撑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是新兴产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归入了服务性行业的范畴,尽最大程度地提高服务的质量,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奋斗目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服务性行业的不断深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也成了关注的对象。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建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基本动因。近年来,随着网络对数字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正在逐渐丧失用户群。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对图书的需求,主要原因是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面临丧失的尴尬局面。目前,搜索引擎等网络新资源的聚拢中心正在快速形成,例如我国“京东商城”推出的一款专门便于阅读的携带式Kindle Paperwhite 6英寸电子书阅读器,阅读器内置wifi护眼非反光电子墨水屏,商家号称以海量图书无处不在的陪伴读者,以墨水屏幕健康护眼,至臻完美,一切只为阅读书籍。随着人们对信息资源的利用行为悄然发生变化,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数量正在逐渐被一些新兴的阅读资源所分流。而国外的多项调查也表明:阅读用户越来越倾向以使用搜索引擎作为阅读书籍的开端。尤其是那些习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信息的用户而言,他们已经放弃掉逐一访问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老方法,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次数越来越少,更多地选择了基于网络的信息库与内容源,这是因为利用搜索引擎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可以更加快捷。相关的调查显示,89%的用户使用了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资源,只有2%的用户是从图书馆开始的。传统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正在逐渐丧失优势,并面临用户锐减的危机。因此,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模式为数字化,是服务质量发展所趋。

2.建设创新服务质量评价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我国目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与认识,相关的研究资料比较贫乏。但是,一旦形成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模式,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例如,通过对比数字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能更多地引起关注,有利于图书馆进行数字统计,从而更及时、全面地为用户着想,进而调配图书资源,完善为用户服务,有效地减少了信息用户在学习、教研活动中所付出的时间成本。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模式,有利于开展在线书籍的评价,并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数字信息资源服务的有效利用率。例如,可以通过数字信息资源服务质量的量化对比,进而掌握用户反馈的信息。用户的反馈可用于衡量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和网络化服务使用的绩效指标,对这些绩效设计一个可测度的数字收集、分析和报告系统,可间接地反映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有利于评估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作为研究与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对策的依据。

二、建立数字化支撑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评价的可行基础

1.CSI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评价应用。CSI理论是指顾客满意度指数,在讨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时,笼统的看法就是指服务。由于高校图书馆具备了服务性行业的一般性特征,也就具备了以服务性行业所通用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估的条件。例如,以CSI理论对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进行评价,或对某些具体的创新服务内容和行为方式进行服务质量的量化考析。高校图书馆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秉承着读者第一的办馆理念。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办馆理念和考虑到了顾客的满意程度,两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从实践上看,国内山西大学的尉海燕选取了六所高校作为实践的研究对象,研究表明:将CSI理论应用于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2.基于ASCI评价模型的高校建设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评价方法。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特点,在这里提出用于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评价的ASCI改进模型。这个改进模型的变量多方面,其中用户期望、服务产品、馆员素质、感知质量、 、 感知价值、图书馆的专业地位、创新服务、用户的满意程度以及用户的忠诚程度等因素是考量的主要方面。(1)用户期望包括用户的基本期望与潜在期望。基本期望是指用户从图书馆服务体系中获得的基本满意程度;而潜在期望的要求更高,甚至可能超过了用户本身的基本期望。这两种期望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整个人类信息环境的变化,用户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期望、潜在期望都会越来越高。(2)服务产品主要包括了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所提供的数字资源, , 以及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创新服务下相应的软硬件环境和配套设施。其中,数字产品是新型服务产品中的活跃因子,包括了高校图书馆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数字化和数据库产品。(3)馆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创新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与传统图书馆服务不同的是,基于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更多地依赖服务者的个人智慧和能力。因而,在数字化支撑下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可以从读者的满意程度加以评估。(4)感知质量是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书籍或服务质量与经验质量比较的结果。图书馆书籍或服务质量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与书籍内容相关的技术质量,主要是指通过书本, 把信息资源传递给了用户,对图书馆书籍的评价是在用户阅读书籍之后做出的能动性判断;二是与书籍使用相关服务质量挂钩,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是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形成的。(5)感知价值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出的进一步要求,特别能体现用户在高校图书馆利用书籍或感知服务质量的价值判断。也即是高校图书馆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解决用户问题等方面予以价值体验。大部分情况下, 以利用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和服务的准确程度、便捷程度以及图书馆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关注程度来衡量。(6)图书馆的专业地位是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比较而言的。在过去的几千年里,我国传统图书馆更多地体现在拥有的藏书量,而非体现在服务层面上。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资源利用率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影响到了图书馆的专业地位。相比之下,基于数字化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也许将成为重塑图书馆专业地位必不可少的手段。(7)创新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它体现了一所高校在服务读者的用心程度。无法创新的服务,必然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长此以往,必将受到部分用户的埋怨。因此, 随着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适,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重点工作。(8)用户的满意程度是指用户使用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各项创新服务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总体满意程度,这种满意度是用户长期以来感知图书馆创新服务后的一种情感积累。比如,可以使用一系列的量化评度, 以总体的满意程度、与预期相比较形成的满意程度、与理想相比较形成的满意程度这三个指标衡量。(9)用户的忠诚度是指用户在对自身的信息需求满足后,选择重复利用同一种信息资源服务的特定行为。 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资源利用率普遍居高的环境下,用户对选择空间有限、获取信息缓慢的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其他服务,表现出了一种表面上的忠诚,而非发自内心去使用图书馆资源。于是,伴随着用户在网络上获取信息资源的快捷,用户对高校图书馆资料有限的利用情况就会产生不满情绪。因而掌握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的态度,是加快图书馆改革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实现数字化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评价的战略性意义

从数字化资源逐渐普及以来,由于高校图书馆不再成为获取信息资源唯一的渠道,图书馆的藏书作为文献信息搜集保存和传达中心的垄断地位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因此,加速数字化资源与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的联系,具有高度的战略性意义。利用网络全球化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可以任意传输信息资源特点,用户要获得图书馆资源,不一定要到图书馆,而仅通过网上所建立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直截了当地获取所需的目标信息。用户只需一台联网的电脑,即可方便快捷地获取高校图书馆资源,不管用户身处国内还是国外。在此过程中,用户的满意程度自始至终都是评价我国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

医学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研究 篇8

数字图书馆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科技管理学家布什于1945年5月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诚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一文中提出的[1]。随着人们对网络上资源的需求的增加和网络自身的迅速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而作为分布式数字化多媒体医学信息重要载体的医学高校数字图书馆, 承担着为广大读者提供网上医学信息服务, 实现医学信息资源共享, 远程医学知识问询等多元化服务的任务。

2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特点

数字图书馆 (Digital Library)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馆藏以数字化格式存储, 利用电脑访问的图书馆;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则以印刷、微缩胶片或其他媒体等相对格式为馆藏主体。数字化的内容可以被存在本地端或通过互联网络由远程访问, 也可以被看作一种信息检索系统[2]。

2.1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近五十年来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历经参考咨询与信息服务的阶段, 至1970年代步入图书馆的自动化, 再踏入1980年代的各类型数据库的全面开展, 随后进入网络时代多媒体阶段。电子出版的信息资源, 随着互联网与数字科技的迅速发展, 电子出版品如雨后春笋般急速成长, 原本传统纸质型态的出版品, 也不断被扫描数字化以便于传递服务。数字图书馆这一新兴名词开始出现, 它也有电子图书馆 (Electronic library) 、虚拟图书馆 (Virtual library) 、无墙图书馆 (Library without wall) 等名称。这些名称不仅代表人们对于图书馆的期望, 亦反映出新科学技术对图书馆的巨大冲击。

2.2 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馆藏文献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 数字图书馆的形成三要素:用户、信息资源与通信网络。其中信息资源需要存在于载体上, 不论是印刷或是电子型式, 都需要一个机构进行信息的征集、加工和组织, 所有信息和数据库都必须由人开发整理, 而图书馆长久以来扮演的信息中介者角色, 也积累了丰富的各项信息资源, 是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最佳基础。数字图书馆通过网络促进资源共享的功能, 可弥补传统图书馆限于空间及本身资源不足问题, 难以履行资源共享的困境, 通过网络, 馆际间可便利交换共享其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加速馆际间合作关系的推动。

但是数字图书馆无法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所有的功能, 传统图书馆文献保存及休闲功能, 弥补了数字图书馆目前电子资源尚待克服的长久资源保存问题, 也满足了社会大众在信息学习之外的休闲需求, 能扮演个人与社会交互联结的公众服务角色。

3 医学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医学类高校由于专业设置的特点, 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医学或者相关的专业, 在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 大部分的学生会在医院实习较长一段时间。这就导致了医学院校学生与普通院校学生对图书馆需求的不同:第一, 实习医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运用现有医学文献中提供的证据或者知识加以解决, 但是实习医生面对浩如烟海的成千上万种的期刊、教科书、专著、报告、指南等却苦于不能快速所需的内容。第二, 医学类学生在图书馆内阅读和自习的时间相对较少, 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 其大部分时间是在所在实习医院中进行实践, 而区别于普通高校一般学生在图书馆有大量的自习和阅读时间, 所以他们对数字图书馆的需求也更大。

4 医学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改进与创新

4.1 开发医学信息检索系统

目前各种临床医学期刊上的医学的资料和文献, 适用于作为知识储备的一般性阅读和浏览。但由于其过于分散, 在遇到具体的临床问题时, 很难通便捷地查找到相关文献。最直接的方法便是提供有效的网络版的检索工具, 如MEDLINE、Elsevise Science出版的全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disc)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CAJ) 等。这些数据库几乎涵盖了医学的所有专业领域, 收录文献资料比较全, 构成了查找医学资料的信息源。以MEDLINE为例, 为了循证医学证据查询中的文献选择与鉴别, 在资料的标注上, 针对文献的科研设计类型、统计学方法、文献类型等以特征词 (TG) 、主题词 (Me SH) 、出版类型词 (PT) 等形式新增加了许多限定性标识, 如meta analysis、multicenter study、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pract iceguideline、review tutorial、review literature等, 都可以作为收集EBM证据的辅助工具[3]。

4.2 改进服务模式

网络的不断进步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互联网检索, 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虽然部分教师或医生进修过文献检索的相关知识, 但文献检索的知识更新速度快, 原来的知识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有利的条件是:大部分医药院校图书馆有着相对良好的上网条件和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人员, 图书馆可以以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师生及临床医师普及网络检索知识, 介绍医学信息检索的一般知识、原理、方法, 并正确指导读者使用图书馆信息, 为其提供医学信息服务。对于临床医师抽不出很多时间脱产学习, 图书馆可以派专人到医院去开办讲座, 为他们提供周到细致的信息服务和帮助, 使更多的医生易于获得科学依据用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君, 杨学进, 张琼.我国医学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J].医学信息, 2004, (01) :57-59.

[2]许东民, 任宇, 王以伍.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医学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设计[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07, (02) :124-126.

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研究初探 篇9

关键词:数字资源,资源建设,民办高校图书馆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

1、中外文数据库

民办高校引进的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库较少,而且基本引进的都是那几个数据库。 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超星数字图书馆,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购买缺乏多样性,这必将引起图书馆无法满足部分读者的要求。 是数字资源的建设出现一些困境。

2、自建特色数据库

自建特色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实力的体现,对于民办高校图书馆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民办高校没有建立特色数据库,而黄河科技学院自建了两个数据库,他们是磨削加工信息平台和外刊专利目录数据库。

3、多媒体资源建设

对媒体资源可以理解为网络及其它传媒资源。包括图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还有衍生的一些表现方式,如flash,vrml,交互媒体等。 这些多媒体资源的引进使得枯燥的文字有了动感,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做的还是相当不错的,因为民办高校自身就是创新的产物,对于政策的把握也有一定的尺度,所以,这些新事物民办高校图书馆接受的比较快。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建设面临的困境

民办高校在资金, 技术等方面基本上没有政府的支持,而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更是无局可依,所以图书馆的建设也大多是闭门造车,具有颇多的随意性。 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1、缺乏共享的机制和理念

数字资源价值最大化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共享和广泛应用,只有整合离散在各个民办高校图书馆建立健全数字资源共享机制,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然而,在数字资源共享上,整体的规划和统一布局还不健全,民办高校数字资源相互封闭的状态较严重,数字资源缺乏与浪费并存,很多民办高校图书馆引进的数据都相同,这就使得数字资源多样性的缺失,也造成了浪费。 数字资源使用的观念落后,宏观层面上缺乏管理与协调, 还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的缺失,造成数字资源共享机制的严重缺乏。

2、数字资源建设发展不平衡

由于民办教育出现于改革开放以后,短短的二三十年的办校历史,使得学校对于知识的认识有所欠缺,再加上一些历史原因, 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多数民办高校的馆舍和藏书量都有欠缺,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此外,个别图书馆的自动化建设尚未起步, 不仅没有电子阅览室,连图书分编和借阅管理都没有用上计算机,仍然进行着手工操作,更别谈数字资源的建设了。

3、经费投入跟不上日益增长的购书费用

资金短缺是我国民办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民办院校紧靠收取学费来支撑学校的运作, 资金短缺尤为重要。 对于建校不久的民办院校, 图书馆建设不是当务之急,所以学校忽视了图书馆的建设重要性,再加上信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发展需要购置更多电子资源,才能满足图书馆的建设的需求,这就意味需要更多的经费。 因此,经费问题成了困扰民办高校图书数字资源建设的瓶颈。

4、盲目订购外文数据库

由于对学校情况的不了解,对读者的需求不明,不同学科专业的不知,就盲目的订购了外文数据库,使得这些数据库无法起到应达到的效果,进一步让本来紧缺的经费浪费。

三、民办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对策

1、联合采购

图书馆数字资源集团采购,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书馆自愿合作联合采购数字资源的一种方式,所以数字资源的采购应遵循以下规则:建立采购集团与加盟馆的互利互信伙伴关系;平衡采购集团与成员馆的利益;规范集团资源采选程序,特别要加强标准建设;确保采购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与透明性,强化成员馆间的分工协作;建立合理的成员馆费用分摊模式。

作为民办院校图书馆,由于本身实力较弱,更需要寻求集团联合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花费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尤其加强CALIS的联合采购,只有依附于集团,民办高校图书馆才能逐渐发展起来,数字资源才能实现发展。

2、重视数字资源建设质量

面临经费严重不足, 凭靠自身力量发展起来的院校, 一切出现的问题都需要自己解决。 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上就要突出两个字“ 质量”,如何合理使用和分配经费,合理配置数字资源与其它资源的比例,保证重点,综合平衡,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经费的作用,这是所有图书馆数字资源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与此同时,因为经费的制约,使得每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因此,要尽量做到经费最大化、合理化、质量最大化,要做到这些,笔者提供以下几点。 ( 1) 以高效发展定位为基础做好科学决策,准确评估一切因素,将来学校要向哪方面发展,这是大的方针。( 2) 在实施中要尽量采取集团采购等方法,节省开支,达到最佳的目的。 ( 3) 要有一群意志坚定,头脑清醒的数字资源建设者。

3、慎重选择外文数据库

民办高校办学层次低,科研力量较弱,学生的外文能力与那些公办高校相比较弱,因此,引进数据库时不可照着那些公学层次高的院校而复制粘贴。 引进外文数据库要有一定的目的, 而这些目的中最重要的是为师生服务,这就要研究民办高校师生的知识水平和他们所关心的问题, 只有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库,才能为师生服务。 在最合适的外文数据库存在一些误区,有人认为要选择那些成熟的大家公认的,还有人认为要选择那些价格昂贵的。 更有甚者, 不考虑实际情况,不考虑好坏,一味的追求外文数据库,想把所有的外文数据库全部引进。 慎重选择外文数据库可以组织一些人对外文数据库进行评估,还可以试用一些外文数据库,避免误区。

4、建设数字资源,实现网络教学

图书馆是教学的辅助部门,建设数字资源图书馆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网络开发,从而实现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对于资金不足的民办高校特别合适,网络教学主要强调利用各种免费网络教学资源来支持学习,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教学资源,用于辅助教师的讲解,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的探索。 对于网络教学资源应当如何组织、传递、学习者应当如何获取,以及如何有效的加以利用等问题,应该作为核心问题来对待。 应有全局观念,图书馆应与教学部门分工协作,实现统一规划,起到各自的作用, 达到为师生服务的目的。

5、大力加强馆际交流合作

从广泛意义上讲,图书馆的各种功能,如采访、加工、 参考、 咨询和流通服务等等都可以实行馆际之间的合作, 从而满足读者对日益增长的阅读要求,实现信息和数字资源的共享。 由于各图书馆的互相不交流,高傲自大,使得馆际交流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要求馆际合作,首先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起到督促检查的作用,改变一盘散沙的现状。 还要加强法制规则的建设,只有按部就班的工作,才能走向正规化。 其次,选择合作的图书馆,应选择那些实力比较强的图书馆,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的实力增强,人员管理能力,数字资源的建设的提高。 最后,就是不要求过分依靠别的图书馆, 不能因为开展了馆际合作就只是引进,也应该走出去,把自己的优秀的东西推销出去,既保留了特色,又增强了实力,还宣传了自己的图书馆。

6、努力加强特色数字资源建设

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图书馆特色库从书目数据库向内容数据库转变,从各馆孤立建设向多馆联合开发,从自给自足的资源服务到网上共享服务。 而民办高校办学时间短,好多没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即使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也是简单的抄袭别人,民办高校要有自己的特色数据库,因为这是一个学校优势和个性化的地方。 建立特色数据库应从了解自身图书馆开始,只有知道馆藏信息,再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突出一个“ 精”字,才是特色数据库建立的开始。 特色数据库的核心是知识产权,只有有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不是别人也有的,这才能建好特色数据库。 如果建立了特色数据库,而里面的核心知识产权是别人的,这还不如不建立特色数据库, 这样还可以节省社会资源,“ 特”是灵魂,可以引申为个性。 在二色数据库建设中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允许其他人抄袭贩卖,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7、高度重视数字资源宣传与推广

21世纪是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 但是很多人对于数字化这个词也只是简单地听说过,并不知道其真实的含义,数字资源宣传应从其本身含义开始,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 只有真正的让用户对数字资源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会使用数字资源,这也达到了数字资源宣传的作用。 有了一定的人群会使用数字资源, 然后就会有很多人用,这也间接的使数字资源得到了推广。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研究 篇10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比较早, 到现在都已有一定的规模。高校图书馆大多数电子出版物的采购都来自于超星、方正、知网、万方等电子图书, 并且使用阅读量以及下载等都是逐年增加的。另外也正在稳步推进学科导航和特色数据库方面的建设, 从而为各个高校的教学、科研的资源提供了需求保证。然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研究、分析各大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 不难发现高校图书馆仍存在速度慢、质量差等一些问题, 那么高校图书馆应如何应对数字资源建设的问题呢?

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引进和购入的数字资源与自建的数据库数量悬殊, 而且形成特色的资源少

根据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 图书馆自建的数据库非常少。就拿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来说吧, 其在线数据库的总数约有230个, 但是自建的数据库的数目为个位数。当然, 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大多是这种情况。由此说明高校图书馆引进和购入的数字资源多, 而自建的数字资源却非常少。而且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建设上看, 数量很多, 但都很一般化, 根本没有属于自身的特色和高水平的实用价值, 即高校图书馆数据资源自身的建设缺乏特色及规模。

(二) 书目、摘要的数据库多, 涉及全文及多媒体数字资源数目少

目前国内的高校图书馆大多数都实现了用计算机来管理数字资源, 建立了属于自己馆藏书目的数据库。然而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 却拥有很少的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 绝大部分是来源于二次信息数据库。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 在网上有31个自建中文资源数据库, 但属全文数据库的只有7个数据库, 比例相当的小。

(三) 数据库资源建设互相重叠、重复购买现象严重

由于国内外的数据库建设没有实现统一规划、管理的标准, 因而数据库之间易造成一定的重复。中文数字期刊中, 清华同方的中国期刊网就和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就存在内容重复现象。外文数字期刊中, Springer公司的ARL和EBSCO公司的AS数据库也有一定的重复内容。由于不同馆之间的观念体制和利益均衡不同的原因, 依实际需要引进了所需的数字资源, 最终导致了数字资源重复购买的现象, 产生了数字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四) 资源共建共享无序, 缺乏统一管理机制

建设数字资源就应该协作共建, 然而有些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却毫无共享意识。一般, 高校图书馆为了业务需求, 没有过强的为用户提供公共信息检索的服务意识, 对于图书馆间的协作问题毫无统一规划意识, 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 从而导致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问题。

三、应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 成立协调机构, 整合高校内部资源

各大高校的全方位资源建设和整合都依靠数字资源建设, 特别是资源的收集的依赖性更强。然而, 对于资源的采集、加工等应该有各个部门和院系的协助, 因而成立高校内部的管理、协调机构势在必行。由校园领导负责, 统一组织、协调, 收集高校资源, 建立起适应高校内部的协调机制。

(二) 联合同类型高校图书馆, 进行联合建库

对于高校来说, 其图书馆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建设极其需要社会其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共同开发和建设, 从而避免重复建设, 保证数据库建设的高质量。然而就大多数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来说, 共同组织的相互协调的联合建库很少。要这种条块, 因而要联合相关的高校和部门, 打破分割的局面, 取长补短, 联合开展数据库建设, 形成可以建库的规模。

(三) 加强各大高校数字资源统一检索平台建设

各个数据库是自成体系的, 因而人们需要在各个数据库间查询相关主题的文献, 不仅浪费时间, 还浪费了很多精力。那么, 用户需要检索数字资源的统一平台。只要用户进行一次性认证, 那么就能实现多途径、多层次、多功能访问的一体化服务。各大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 能够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提供有利条件。因此, 要充分发挥各大数字图书馆的作用, 研究开发数字图书馆和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来优化高校数字资源的共享平台, 最终实现各大高校数字资源的一站式查询服务有利于读者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为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提供的信息资源来获取自己所需资料。

小结

总之, 数字资源建设现已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那么, 数字资源建设水平的程度就通过数字资源的数量购买以及分配和数字特色资源的建立来实现利用数字资源为读者提供满意的需求。因此积极解决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同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高校数字资源的全面保障, 进而能够更好地为各大高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先皇.对国内20所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3) 25-31.

[2]张久珍.电子信息资源建设策略分析.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3 (4) :43-47.

[3]黄艳芬.广东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与共建共享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 (6) :85-87.

上一篇:DCS故障排除与维护下一篇:检验分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