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教育

2024-05-22

新生命教育(精选十篇)

新生命教育 篇1

一、明确课程目标

新教育实验认为,新生命教育是新教育实验视野下的生命教育。新生命教育是以提升儿童身心素养为核心,让儿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为宗旨的教育。生命教育,简单说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了不起的生命》是笔者所在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是:让孩子们发现、体会生命的美,学会珍爱生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对各种生命的科学认识,通过喂养、种植等观察活动,领悟生命的存在及价值,从而能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最终能用珍爱生命的了不起这一视角去观察,去解读。

二、了解自己,健康成长

1. 了解自己

这两个学期,笔者带着孩子们测量了两次身高体重,学期初一次,学期末一次。有几个一点也没有长高,有三个同学的体重比以前减少了。他们满脸的疑惑,还有一点点不开心。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快,有的长得慢呢?除去遗传的因素和个体的差异之外,还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生长呢,为什么有人不如别人长得快,为什么有些同学体重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总结出了加强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我们健康成长的普遍规律。于是,我给他们讲食物的营养,讲合理的饮食结构,讲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帮他们制定了属于自己的营养计划。

2. 研究人体

(1)摸一摸

摸摸自己的胳膊,看都能摸到什么,感觉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当学生得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一个人身上的肌肉却多达600多块时,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2)看一看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骨骼还有什么特点?此时,孩子们的发现可谓五花八门:“骨骼是一节一节的。“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那些围成一圈圈的叫肋骨。”我们也是用这种方法认识关节的。

(3)做一做

在研究骨骼作用的时候,我出示两根同样的橡皮泥,把这两根橡皮泥立起来,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

(4)试一试

对于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法获得的,如肘关节不动,摸一摸自己的耳朵,膝关节不动,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从而体验到关节的灵活性;学生通过做各种活动亲自体会,慢慢领悟到各器官的神奇功能,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最有说服力的。

(5)拼一拼

了解了人体的主要骨骼和肌肉,知道了它们分布在什么部位,我打印了人体骨骼、肌肉的图片,裁剪成不同的部分,分发给孩子们,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准,然后在相应的位置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在拼图的过程中,对人体的主要骨骼肌肉又加深了印象。

3. 健康成长

本环节是人体主题的总结和后续。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怎样使自己长得又高又壮,使自己的骨骼肌肉更加有力量,关节更灵活,使自己健康地成长。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长期锻炼计划,并与前面的营养计划结合。

三、帮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

喂养和种植也是我们一直延续下来的内容,很多同学在家里饲养了小动物,有小兔子、小金鱼、小乌龟等。他们会经常把自己拍的照片拿到学校跟大家分享,在一起交流在饲养中的感受和欣喜。

春季,我们在教室里水培了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种植了大蒜、豆角、蒲公英,这些东西在我们农村都能找到种子,孩子们不仅参与种植,更多的是管理和观察,因为有希望,所以等待的日子也是幸福的。这些简单的实践不但使孩子们收获着,也使我收获着。

初识新生命教育3 篇2

合水县西华池小学 杨亚亚

今天我以《初识新生命教育 》为题,把学习参观后的心得体会与在座的各位老师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4月16—19日,正直春暖花开的季节,我非常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到“江海明珠、状元故里—海门”,参加 《朝向幸福完整的生命姿态—全国新教育实验海门开放周暨“新生命教育”研讨会》。这次开放周活动小学组共有6所学校以点面结合的形式进行“新生命教育”现场的展示与互动研讨,另外有6所小学进行了“新生命教育”课程叙事。19个省市的1000多名代表分组参观学习。我们被分配到了海南小学和实验附小。通过聆听报告与实地参观,我对新生命教育的认识由模糊逐渐清晰。

这次研讨会是以“新生命教育”为主题展开的。是新教育的生命教育,是对应试教育、就业教育、技能教育等等的扬弃和超越,是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活动形式多样,有专家报告,有现场观摩,有汇报展示,有课程叙事,有专家点评,有节目表演等。

走进分会场海南小学,仿佛进入了一个璀璨斑斓的文化世界。墙壁文化几乎遍布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亲手创作的作品随处可见,所有的教室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教室的后面都有一个大大的书架,书架上摆着不同种类的书。在海南小学我们听了四节课《长大做个好爷爷》、《一百条裙子》、《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正脚背运球》,每节课上,学生都畅所欲言,根本没有因听课老师众多而有丝毫的怯意,可见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在《校本足球课程》叙事中我们了解到海南小学是怎样一脚一脚把足球踢到首都北京、拿到了全国冠军杯亚军的奖杯。他们最初把足球引进课堂时,没有一套真正的教材,摸索前行了一段后,从韩国引进了一套教材,经过两年的实施和完善,现在有了适合低、中、高年级段自己的教材。每次足球节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以足球联赛为中心,辐射阅读,写作,摄影,艺术创作等,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展示并发展才能的舞台。今年是海南小学第四届校园文化足球节。还有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更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动了起来,真正落实了体育百分百的宗旨。

海南小学的顾卫兵校长说:“让我们的孩子在六年的小学体育运动中必须熟练地掌握一项运动技能。”集体舞、花样跳绳、溜溜球、跆拳道、戚家拳、太极拳等等都是以身体教育为基础的社团活动。

参观学习的第二所学校是海门市实验附属小学,这所学校以文化月为切入方式,策划、组织、开展活动,有“阅读文化节”、“艺术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科技文化节”等。有五十多个社团,阳光“武术队”“合唱团”“航模队”“健美操队”,“器乐”“舞蹈”“机器人”“球类俱乐部”“书画苑”、烹饪、软陶泥塑、纸雕等。校内社团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种类繁多,花样跳绳令人瞠目结舌,舞蹈,武术功夫惊人,情景剧表演的同学们几乎接近专业演员的水准。

三厂小学在教育叙事讲到认为没有体育就没有教育,要求学生每天运动30分钟。叙事过程中展示了孩子们生龙活虎的健美操、溜溜球、抖空竹、花样跳橡皮筋、花样跳绳等表演。

证大小学以“见证生命的奇迹”为题讲述了种植养殖劳动课程叙事,蚕豆种植课程、太空植物种植课程和养蚕课程的研发故事,其中五年级学生种的太空南瓜,最大的长到90多公斤。开设养蚕课程前让学生办养蚕知识主题画报,养蚕过程中请家长帮忙抓拍蚕蜕皮全过程。

东洲小学的电影课程故事更打动人心,家长、孩子、老师们一起看电影,聊电影,在节日里演电影。让我感到原来电影也可以创造教育的奇迹。

中南国际小学针对现在大学生就业难,从50多个职业,三个维度学校、家庭、社会展开职业生涯启蒙课程,让学生明白各行各业都是社会里不可缺的一部分,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心态。

海师附小借助视频展现了孩子演出的《白雪公主》、《巨人的花园》等童话剧中的精彩片段,这些童话剧曾多次在省市展演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任何东西都比不上孩子们所经历的探索和付出的努力。学生现场还表演了《灰姑娘》、《夏洛的网》,精致的道具准备,唯美的舞台设计,诙谐幽默的语言,活泼欢快的音乐等等。使现场观众笑声、掌声接连不断,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摄下一个个动人的瞬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博士作了题为“生命教育与师生的幸福人生”的报告。他认为学校要肩负起父范或母范学校的职责、促进家长的生命成长。特别强调生命化课堂应该呈现温暖、开放、享受的生命姿态。

主持“新生命教育”主题沙龙的专家是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参与沙龙的6名教师来自承办开放周现场展示任务的6所学校。沙龙中,他们介绍了自己从课堂里,从课程研发中,从与孩子们的共同生活中获得的对新生命教育的实践感悟。使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启迪,引发思考。在沙龙互动中,成尚荣先生提出,教师的生命状态影响、感染着学生的生命状态。

朱永新教授在现场作了即兴演讲。他说,新教育是一锅新教育人共同熬制的石头汤。海门是先行的探索者,希望与会的新教育代表能站在海门新教育人的肩膀上向上攀升,共同推进新生命教育,促进新教育事业的发展。

海门的新教育关注学生的安全与健康;养成与交往;价值与信仰。学生刚入学时,都非常热爱学习,只要是老师要求的一定要做到。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一些学生变得不爱学习了,这与我们当今过于看重分数及评价机制不完善有关。过度的压力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有做教师的用足够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成长的过程。教学中要确保学生获奖机会均等,变着花样对不同学生进行奖励,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激励手段,合适的奖励永远不会过多,“百名学生树百星”,例如:做作业好的可以坐在老师的座位上做作业,可以保管遥控器一周,可以排队站排头等等,对孩子最高的奖赏是精神上的奖。让学习任务变得新奇迷人,有吸引力,把学生的优势发展到超过一般人,让学生成为充满自信的学习者,体验到学习的幸福。幸福是一个人生命最美好的生存状态,也是人生最高的价值,任何一个人只有在安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才能积极地工作与学习,并且积极参与,获得体验。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环境,使学生感到安全,受到鼓励,得到尊重和富于挑战。让校园生活充满关怀,激励,温暖与成就感,并能陶养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关注儿童的身体、心智和灵魂,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活着,好好地活着,也是一种责任。我们惩罚罪恶,但要同情罪人,因为我们坚信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一种教育,让学生学会了很多,却没学会如何幸福地生活,那这种教育至少是残缺的,甚至是反生命、反教育的。每一天都是生命中最年轻的一天,让我们的生活、课堂和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生命情怀。

继续教育:焕发教师生命新活力 篇3

激发教师学习热情

当改革开放大潮兴起之后,一度出现了教师对商品经济的膜拜,不少教师认为教书是一种维持生计的职业且收入微薄,于是有的教师便“转行”“跳槽”,即使是在职人员也心怀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读书者有之,不钻研业务者有之,不认真教书者有之,有的甚至将教书当成一种副业,依仗着在师范学习的那点知识来执鞭教坛,并幻想受益终生。曾有教师这样说:读书有什么用?我10年不读一本书,分文也不少拿。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教师处在阅读的“荒凉区”,甚至有的校长数年不曾对图书馆投资分文,有的甚至将经常阅读书报的教师视为“异类”“神经不正常”,年终考评也从没有把教师阅读作为考查项目。这种做法,显然忽视了教师持久性阅读可以获取丰厚的教育营养。事实上,教师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储备,必然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更不可能造就高素质的新一代。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当课本作为教学“例子”摆在我们面前时,不少教师感到自己用在学校所学来驾驭内容丰富、容量极大的教材时,真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再不读书学习就无法胜任教师工作,随时就有掉队的危险。紧迫感和使命感迫使教师必须加大阅读量,必须博览群书。

为督促广大教师读书学习,我市教师进修学校从2004年开始,就要求全市中小学教师课外阅读时间每周不少于20小时,每周阅读量不少于300页,每学期的阅读在20本书左右。其内容包括,中外教育理论书籍不少于3本,小说散文类书不少于10本,师德类不少于2本,教学辅导类书不少于5本,且要求教师每人必须持久性阅读一份教育类报纸,每天晚7点定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对于教师的阅读情况,要采取以学区为大单位、各学校为独立小组,每周安排两次阅读交流时间,交流内容为:阅读篇目、阅读量、阅读感受等。

该活动开展四年来,我市教师表现出空前的读书热情。大家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进行苦读。验收结果表明,有98%的教师能顺利完成阅读计划。大家文化底蕴厚了。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了,学生学习热情也高了,教学成绩得到大幅度提升。

给课堂注活力

真正的课堂是一种生命的对话,没有对话的课堂只能是死气沉沉。为课堂注入活力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我们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继续教育,其目的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个必要的环节,实现教学的高效。

1还课堂给学生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主宰着课堂,一切围绕着教师转动,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应试的机器,他们大学毕业后,一接触社会便成了社会中的“陌生人”,孤立于“众人”之外,其自立能力可想而知。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国民,要实现这个愿望,就需要大批具有综合能力的教师。这些教师的产生,则必须通过教师获得学历后的继续教育来完成。有了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有生动的课堂,才能将课堂完美地还给学生。当我们把课堂的90%甚至更多的时间给了学生时,让他们去“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就会发现学生是凌空的飞雁,展翅的大鹏。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思考、总结、发现、创新,给他们以舞台,让他们去自由地发展,张扬个性。这样,素质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引导学生开发课程资源

当我们将课本内容作为教学范例来进行教学时,诸多的课程资源就需要学生去开发挖掘。教学中,我们设法培养学生开发课程资源的本领,让他们亲手去“采摘”,亲口去“品尝”。我们知道,课程资源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俯首皆是,仰观可现。它包括:有形资源(教材、教具)、无形资源、条件资源(人力、物力、财力)、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资源。我们率先引导学生考虑身边的课程资源。我们的理念是,教教材不如用教材,批判教材不如建设教材。这里,班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家长的职业背景都是值得借鉴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学中,我感到浩淼无边的语文海洋,有着十分丰富的资源:①资源在“意外”中。语文课上,学生擦黑板的训练,我们可以将其演变为劳动技术课。②资源在“误点”中。讲《赤壁之战》,“帆船”和“船帆”两个词语顺序一颠倒,含义却大不相同。③资源在“交锋”中。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的争论,明辨是非,实现见解的统一。④资源在“习以为常”中。我们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理万千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去获得信息,从中受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深入挖掘,一定能够铸就学科知识的广厦。

3为学生学习搭建“支架”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人员,不是长官。为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现代教师最基本的素质。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师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保障,甘当人梯,乐于付出。新世纪以来,我市中小学教师以一个全新的教育风貌展示在教学的大舞台。他们把学校管理与家庭教育对接起来,实现家庭与学校的齐抓共管,将后勤服务上档升位,为学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教学上,坚持“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消化得了”的教学理念,尤其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我们为优等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比赛,让他们展示才华,体验成功。中等学生学有表率,向标杆看齐。对于学困生,则采取教师辅导、学生帮扶、小组互助等方式促其进步。这样,教师就承担着“铺路石”的角色,为学生的发展与进步鼓劲、加油。

教研进发热情

几年来,我市教师通过参加继续教育学习,认识到了教学研究的价值,学会了教学研究的本领,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研究气氛。

人人撰写教研论文。能不能发现问题,对教学有没有反思,能不能把一个个问题连接起来,是检验教师能否进行教学研究的试金石。有名望的教师都是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魏书生、于漪无一不是从搞教研中成长起来的教育家。我市教师从自己教学实际出发,围绕备课、讲课、辅导、评价等,来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大家就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一个小小

的疑惑、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付诸文字,进行描述、记录。大家以教学研究为乐,有的甚至挑灯夜读,崇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成为他们教学研究的动力。我市教师坚持一月写一篇有价值教学论文,仅去年就有200篇文章见诸报刊,其中一名教师发表12篇。

校校都有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有了研究的课题,就意味着学校所有教师都有可思考的共性问题。课题研究是学校整体素质的标志,它可以标识教师的素质,也可以看出学校成员问的团结。现在我市各中小学校,至少有1个立项课题,人人都是研究者。研究中遇到问题,大家会共同探讨,各抒己见。我现在正主持一个干训课题,我们学校有8名老师参加。研究之初,我信心不足,以为大家不能自觉进行研究。事实出乎预料,同伴热情很高。校长培训开班,课题组成员主动到班里发放问卷,做调研,召开小组会议,搜集资料,有时星期天也不休息。每星期三下午是课题组活动时间,大家轮流搞讲座,一讲3个小时,课后又围绕一个个问题展开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坚持了一年多,大家一致认为学到了不少知识。此项活动不仅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这样,一个又一个课题研究,一年接一年的教学实验,会使学校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必定给学校的发展增添后劲。还有我市的第三小学,多少年来,一直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管理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的学校,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一年小变,两年再变,三年大变,已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具有现代教学设施,具有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现代化学校。

生命关怀——高校思政教育的新课题 篇4

一、高校生命安全问题日趋严重

2008年11月14日早上, 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 4名女生从6楼宿舍阳台跳下逃生, 4名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再也无法醒来。2008中国大学生校园生命教育调查, 近9成学生有极度心理体验。

2008年9月30日—10月11日, 南京高校3名大学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今年10月发布的数据表明, 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 自杀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 占18.9%。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 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 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 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 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同时, 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暴力、自杀已成为十分突出的普遍性问题。近年来关于青少年的暴力、自杀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尊重与伤害他人 (物) 生命的暴力。比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浓硫酸伤熊事件、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马晓明杀亲案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案件等。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1、生命整体的教育

人之所以为人, 是因为人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双重存在。关注生命整体的教育, 就是既要关注人的自然生命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又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的发展和价值完善的教育, 它是生命关怀教育的基础。人世间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离开了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以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 提高他们敬畏自己、他人和一切与之密切相连的生命的思想觉悟, 进而形成“生命可贵”的人道主义思想。

2、生命差异性的教育

对不同的个体来讲, 生命是独特的, 即具有差异性。正是这种差异性的呼唤和需求, 才使得教育彰显出具有超越社会发展的价值。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 使学生在对其自身教育的不断适应中“各得其所”。

3、生命创造性的教育

人的生命不是孤立的, 它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生命的成长、发展和完善是通过不断地同社会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人最根本的属性是社会性, 生命既是一种自然, 又是一种精神, 更是一种责任, 生命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在于通过个体不断地努力与奋斗而表现出来的创造性。

三、共创和谐校园, 深化生命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 我国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 必然带来冲击和震荡, 高校学生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中西文化、思想、道德大冲撞, 社会传统秩序加速裂变, 道德标准出现了多元化等等, 导致大学生的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加剧、意志斗争激烈;其次, 现实社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不稳定的趋势, 迅速变化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使大学生精神压力加剧, 心理负担加重;第三, 作为即将踏上社会征程的青年人, 对社会的认同和对自我的认同都在经历着考验, 否定和肯定的思考, 心理困惑加剧。

1、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

在推进学院二级管理的进程中, 进一步划分院系两级各自工作的范围和重点。此项工作应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体系中, 实施主管校领导负责, 具体挂靠学工处, 由院中心负责人根据院校的师资、学生状况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细则, 并定期检查。各系部根据院中心的计划结合各系实际制订相应的教育活动计划, 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2、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性

心理咨询工作专业性强, 主要由中心的老师负责接待和处理, 各班心理委员、系部心理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日常观察, 发现问题, 及时汇报。中心制定和完善心理咨询各项规章制度和日程安排, 由专业人员坐诊, 为一些需要咨询的学生, 运用心理学和有关理论及技术, 帮助他们自强自立, 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 或是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实施心理普查制度,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反馈信息, 对一些问题学生进行追踪。

3、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传

除了有关课程外, 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校园网、院报校刊、橱窗、板报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定期举行学生热点问题讨论, 如新生入学时的角色适应等。

4、精心构建生命关怀的德育文化

首先, 德育观念文化建设。一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思想。二是要形成德育养成的自主建构观念。三是增强德育的创新发展意识。

其次, 德育制度文化建设。一是根据高职院校德育的特点, 增强制度文化建设的人本观念。二是丰富制度文化自身的人本内涵。三是强化制度制订和执行的参与意识。

再次, 德育环境文化建设。一是要注重学校德育环境设置中人本理念的渗透, 建设“家园”、“乐园”、“学园”式德育环境文化。二是要提高建设动态德育网络的价值认识, 使诚信、仁爱、自尊自强等反映“生命关怀”的理念在环境文化建设中得到进一步的凸现。三是要加强对话意识, 构建心理安全区域, 形成积极的、充满人情味、情感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

5、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关怀实践活动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如开展野外生存训练、拓展训练、参观产房、殡仪馆、监狱、社会福利院、与残疾人交流, 让学生亲身感受生命诞生的不易, 倍加珍惜;让学生感受自己生活在自由世界里生命质量与监狱中生命质量的差异;让学生用爱心关怀温暖每一个有障碍的人, 并体会残疾人的艰辛, 自己的幸运。通过参加社会实践, 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 提高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磨练意志, 砥砺品格,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吴莉娜.试论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 (03) .

[2]刘兴德.试述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求实, 2004, (S4) .

新生命教育 篇5

本文来自http//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树立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转变的观念。生命课堂是基于教育的生命意识,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连接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共同创设出新的生活经验,使生命融入新质,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发展,我们必须要不段改进教学方法,在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一、关注师生情感交流

对于教师而言,生命教育就是有思想的教育,是教师用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接受、同化教材,获得属于自己的灵魂认识,即有自己的教学思想,自己的生命真切体会,用自己的生命表达方式,去与学生交流、碰撞,使双方都得到感悟,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教师要以情激情,以情带语,以情发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用“师之爱”激发“生之情”。教师要用真挚的感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阻碍,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如沐春风”,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当一个学生从心底里喜欢你这个教师,当然他就

会喜欢上你所教的这门课。

对学生而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勉励,以及互相交流。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的交流,教师可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及时消除学生之间的误会及隔阂,使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达到学生之间的互相理解, 增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促进生命发展的教学评价

1.对学习态度的评价

评价学生是否遵守上下课的时间,是否尊重教师的劳动,做到认真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认真做学习笔记,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学生是否具有探索数学问题的灵活性,愿意尝试各种解决问题方法;对从事数学活动具有好奇心、探索欲,并富有一定创造性,有强烈成功欲望等等。

2.对任务完成的评价

分为课前预习和完成课业两个方面。课前预习评价学生能否认真完成预习笔记,带全学习用具,包括书、本等;课前要把当堂教学用具齐放在桌面上;完成课业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准确完成课后大练习考试及是否

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作业,等等。

3.对数学思考的评价

新生命教育 篇6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生命教育

在确切的意义上,在中学化学日常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已成为今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实质上表征了生命教育的诉求。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实行互动式教学;化学教师要尊重中学生的人格状况,关注他们截然不同的个性;课程教学内容也应该尽量体现人类生命的诸多特质。在确切的意义上,化学学科作为研究地球物质结构、特征及其用途的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其课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笔者以为,作为中学化学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挖掘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中学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书,也是我们化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最方便的资源。化学教材里的很多知识和素材都可以用来进行生命教育。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元素化合物就涉及许多有毒性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中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产生一定的误解。我们化学教师应通过日常化学物质毒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懂得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学生应该珍惜生命本身。再比如,进行二氧化硫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二氧化硫作为一种气体究竟具有哪些用途——漂白、制取硫酸还是保鲜?更加重要的是,教师应该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那些安全装置向学生阐明当二氧化硫气体向外泄露时学生应该如何自救,当然,教师应该首先告诫学生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是有毒气体。另外,一些化学反应具有相当的危险系数,但学生心理上的畏惧会导致自己实验的时候缩手缩脚,此时,教师就应该让中学生懂得遵循相应的科学原则,按照正确的程序和路径进行科学的实验操作,以防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授课过程中,要讲清楚他们的具体危害,努力从相对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习化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发展生命、学习生存知识、提升生活质量。”[1]

再如,中学化学教材中新设置了“化学与生活”这样一个主题。这可以说是课程标准设置上的一个新的亮点,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中的集中表现,是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路径。这对于增强化学日常教学的生活性与实践性的特质,培养中学生的生命伦理元素,培养他们爱惜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突出了实验的教育功能,在实质上表征了新课程标准对生命教育的深度关注。因为化学实验总会产生有害或有毒的物质,它们会污染自然环境,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后果很严重。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进程中,通过实验教学的诸多安全化设计,以消解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确保化学实验进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中学化学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验的安全性,必须尽可能地熟悉实验的原理,遵循科学的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可以保证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就可以达到了生命教育的目的。”[2]

当然,体现生命化教育的化学实验过程,除了需要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化之外,还要尽量回避用活体动物做化学实验。比如,不能为了证明一氧化碳气体的有毒性,就用鲜活的小兔子等动物进行实验;在弄清硫酸腐蚀程度的实验教学中,也不适宜用活生生的鱼类做实验对象。这些都是漠视生命的行为,会对中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

三、从化学生活化视角认识生命的运动和过程

基于化学视角,生命过程本身就是无数化学变化的综合表征。在生命运动进程中,可以说,每一种生命的元素都有它独特的功能。我们化学教师要引导中学生厘清主要生命元素的存在形态和重要功能,比如,钙主要寄存于人体的骨骼中,铁则是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是生命物质变换和新陈代谢的重要载体。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缺水的情境下,血浆中的肾素就会明显升高,于是大脑的神经感受器就发出需要饮水的“命令”。在确切的意义上,从化学视角理解生命本身的运动和过程,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这样一个命题的真实含义,这对我们认知生命和爱惜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选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展开是困扰生命教育展开的关键问题。”[3]生活其实离不开化学教育,化学学科离不开日常生活本身,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细致地落实“生命教育”。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事件,从理论上讲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十分重要的理论资源。这些日常生活的素材如果被有机地运用到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去,可极大地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让中学生从中能够理解、体会自己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提高中学生自觉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愿望。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主题,是一项极其漫长和十分细致的工作。在中学化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各种潜在的生命教育资源,并使其能够真正融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最终让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同时也切实增加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并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杨丽.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三生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2):75-76.

[2]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53-59.

[3]朱晓明.略论当前生命教育推广之困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5):152-154.

新生命教育 篇7

一、生命教育内涵

纵观国内外生命教育的有关研究, 许多学者都对生命教育的含义有系统的阐述。刘翠花等认为:“生命教育, 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 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 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以及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培养对社会及他人, 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 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2]。钱巨波认为, 生命教育的含义包括:“一是教育要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二是要按照人的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三是其终极目标是培养人热爱人生, 珍惜生命, 塑造健全的人格, 充分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和人生智慧, 为受教育者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奠定基础。”[3]许世平则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 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 最终使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 其宗旨是珍惜生命, 注重生命质量, 凸现生命价值。”[4]综上, 我们可以看出, 虽然在生命教育的含义上, 诸学者尚未达成一致, 但是大致上可以得出生命教育就是指导我们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活动。泰戈尔曾经这样说, 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

筅河南南阳师范学院张香敏

气息。生命是教育的起点, 这是生命教育最好诠释。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1. 苏霍姆林斯基智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智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 “智育是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 但又不能仅仅归结为一定量的积累。只有当知识在变为个人信念, 变为人的精神财富, 从而影响到他生活的思想方向和他的劳动、社会积极性及兴趣的时候, 知识的获取过程和知识的深化过程才能成为智育的要素”[5]。在智力教育的过程中,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人的智能的发展, 美好心性的培养以及人内在精神力量的增加。这样的教育目标为我们探索生命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逻辑中, 要想牢固掌握和记住所学的知识, 必须深入理解它, 而要真正理解, 首先有赖于独立阅读、认真观察、深入思考、积极思维、细致分析和准确判断[6]。关于个人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很高兴沃洛佳的母亲对我讲, 这个十岁的少年沉思地、聚精会神地埋头读书, 好像有什么东西使他情绪激动。我劝他的母亲说:‘不要破坏他的这种情绪, 不要对你的儿子说去找你的同学解解闷吧。这是他在进行自我教育, 是学校里获得的精神上的弹药在起作用。’阅读一本好书, 阅读一本激动人心的书, 或者反复地阅读它, 这是人精神活动中一个最丰富的内容[7]。”

苏霍姆林斯基还很重视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学科教育中, 学校开展生命教育, 对现行课程中所包蕴的生命教育因素进行深入挖掘和提炼[8]。苏霍姆林斯基抓住一切适合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科教材资源, 利用科学的原理使学生明白生命过程的始终和延续, 理解在人的一生中, 人是要死的, 但是整个人类却是永存的。生命教育的实施贯穿在教与学的始终, 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 道德教育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灵魂。他认为, 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 就在于要使儿童深刻地懂得: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 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 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伤的珍品。有时候, 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 一个漠不关心的眼光, 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之线[9]。

在道德教育中, 苏霍姆林斯基让孩子多多地体会和观察各种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相互关系, 使学生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表示关切并从认识上初步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他非常注重对孩子道德情感的培养, 并认为道德情感主要从敏感性、同情心和义务感三个方面来培养, 培养学生细腻地体察感受人心灵深处的忧患、不幸和郁闷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倾心于道德教育实践, 认为道德教育应贯穿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 培养学生细腻的感情, 使学生对一切不幸和痛苦充满敏感和同情, 并有义务感去帮助人, 克服困难, 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道德习惯就会对幸福有强烈的责任感, 不仅为自己, 还要为别人、为社会带来幸福,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使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和满足。为了使孩子们做一个善良的、有同情心的人, 学校教育应培养孩子关心、珍惜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的东西———树木、花草、禽鸟、动物, 激励孩子去关心人, 首先是母亲、祖母、父亲和祖父。在开学的第一天在校园里为亲人种一棵苹果树, 并精心照料, 等果子成熟的时候献给自己的亲人, 如果孩子觉得这是最快乐的时刻, 那么道德价值就已经灌输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了。

3. 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表示, 没有劳动的教育, 至少是片面的教育。他所说的劳动, 既是体力劳动, 也指脑力劳动, 还包括日常工作和活动。而劳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人积极地看待世界, 激发人认识周围世界, 以自己的创造力、智慧、劳动力去征服自然和改造生活, 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使社会生活越来越充实。劳动不只是一把铲子和犁, 而是一种思维。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获得了乐趣, 而这乐趣就蕴含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每当春天或秋天的时候, 带学生到校园、森林、田野、河边去, 到大自然中去上课。让学生去真正地感受自己的劳动带来的变化, 体会劳动后的成就感。他认为, 坚持某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和各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 以增强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精神, 进而强制自己去做比较艰难的事情。在劳动中能够肯定自己、正确估价自己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和才干, 从劳动成果中认识自己的技艺和创造力, 从而产生作为个人精神核心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4. 苏霍姆林斯基体育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体育以及与之有关的健康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的教育内容。很多年以来, 他研究学习差的学生发现85%的学生主要是由于健康状况不佳造成的学习落后。某些疾病在孩子活跃好动的掩盖下, 不易觉察, 所以学校要和家庭一起为孩子的健康制定孩子的作息和饮食制度。苏霍姆林斯基从“快乐学校”开始就让孩子坚持每天做早操、洗澡, 夏天他们就在湖里洗澡, 许多家长在自家的院子和果园里装有淋浴, 使孩子养成洗淋浴的习惯, 冬天, 他们能在室内用冷水擦身。夏天他坚持让孩子们赤脚走路, 下雨天也一样, 这是锻炼双脚的好机会, 脚是最敏感的, 锻炼身体从锻炼双脚开始,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工作中形成的一套锻炼方法。各种假期他们都是在户外, 在自然界度过, 利用这样的时间, 到树林去, 到天野去, 做各种游戏, 帮助农民劳动, 和自然直接接触几个月, 不仅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而且发展了孩子的智力。苏霍姆林斯基在校务会议上经常研究如何让孩子们呼吸到饱含氧气而又没有细菌的新鲜空气, 为此他们在学校周围栽上葡萄藤, 不仅能使干净的空气进入学校, 而且还遮掩了强烈的阳光。学校还定期检查课桌椅是否适合学生身高, 为驼背孩子的课桌椅在结构上做某些适应个别情况的改变, 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这种改变不会让学生本人和班集体觉察到。

5. 苏霍姆林斯基美育教育思想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美育的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认识美, 在此基础上提升孩子们美的情感。春天, 孩子们看到万物复苏:含苞待放的花朵、初绽的新芽、新出土的嫩草、第一群家燕、第一声春雷———这一切都焕发着永恒的生命之美并进入孩子的精神生活。秋天, 孩子在观赏挂满嫣红果实的一丛丛野蔷薇、残留着几片枯叶的一株株匀称端正的苹果树和初受寒夜侵袭的棵棵西红柿时, 这些景物会唤起他对一切有生之物的爱抚关切之情。植物在他看来是活的东西, 当冷风和严寒袭来时它会冻得难受。孩子们便想保护植物不受冻。同时, 苏霍姆林斯基还很注重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对学生美育的作用, 为学生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让孩子们一进校园就被美景所包围:郁郁葱葱的校园, 绿叶映衬葡萄丛, 学校果园的繁茂果木, 盘绕着葡萄藤的正门门廊……培养美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的创造, 在体会认识美的同时, 把对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在远足旅行时, 把对美景感受强烈的地方画出来, 或者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作文、日记、诗歌等形式反映美的感受, 是学生进行创造美的一种重要活动。通过亲身劳动使原有的环境更加协调、更加美好, 这对于参与创作的孩子来说, 感受是大不一样的, 比如, 一个在商店买来的细瓷瓶在学生手捏的泥瓶面前也会黯然失色。

在学校教育中苏霍姆林斯基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美, 进而能创造美, 逐渐提高审美素养, 把自己的感情深深地融入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使自己和外物成为一个美的综合体, 提高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在审美和创造美中体会生命之美的可贵与伟大。

综上, 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五育”的教育思想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可供生命教育借鉴的教育实践, 那么针对我们教育实际, 我们能够从苏霍姆林斯基这些十分精细和睿智的教育思想中获得哪些启发呢?

三、启示

当前许多学者把生命视为教育的起点, 把生命的价值实现当作教育的最终目的, 这表明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 这只是我们实施生命教育理念的第一步, 真正贯彻生命教育, 需要我们从教育家的经典中寻找能够为我们的生命教育提供借鉴指导的宝贵经验, 结合实际, 完善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1. 加强各门课程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开展要渗透在各门课程中, 每一门课程都要借助本学科的性质, 巧妙地加入生命教育的元素, 让孩子们热爱学习和生命, 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同时, 死亡教育的开展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 死亡是生命的最终归宿, 这是无法避免的, 孩子若能同成年人一起把死当作一种不可避免的不幸来理解, 那他也能从成年人那里得到一种对所向无敌的生命力的乐观主义信念。所以, 在适合的机会中, 让学生了解死亡, 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练, 生命意识的体会和提升。

2. 完善劳动课程, 重视美育课程

在劳动中, 创造、奉献之后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是我们今天学校教育中十分匮乏的心理品质。把劳动课的开展设在大自然、田野中, 给学生充分的创造、观察的空间, 在观察和思考中体会自己的力量带来的改变, 增加学生的自信, 体会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伟大, 使之成为塑造学生完美心性的“艺术课”。

美育课程对孩子心性的培养和塑造、认识美和创造美能力的培养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可以通过美育课程让孩子们拥有健美的体魄, 引导孩子们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和人类, 对人类及其自身充满热情和喜爱。

3. 锻炼学生思维

阅读课、思维课、讨论课的实施是锻炼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生命意识的一个有序过程, 在阅读中思考, 思考之后要有相应的语言表述, 并分享同学的感受, 体会别人的感受, 这是实施生命教育一个很好的方法, 让学生在思考中体会生命的珍贵。

4. 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校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 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对学生的学习、劳动、户外活动以及休息睡眠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并提出严格要求。开展体育活动, 重视体操和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精神发展的作用。

在《怎样才能使人成为有教养的人》一文中,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并不是万能, 它不能使一个不受他所生活的那种环境的影响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但教育必须保护孩子们心灵中巨大的、无可比拟的精神财产和精神财富———欢乐和幸福。这些充满着爱的话语, 让我们感到教育要保护孩子们心灵的成长, 教育要教会孩子们爱护自己的心灵和幸福的依存体———我们宝贵的生命。在爱的天空中, 让每一个生命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李家成.走向“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人民教育, 2004, 21 (2) .

[2]刘翠花, 赵黎黎.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后现代心理学思潮.成都大学学报, 2007 (2) .

[3]钱巨波.生命教育论纲.江苏教育研究, 1999.

[4]许世平.生命教育及层次分析.中国教育学刊, 2002 (8) .

[5][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 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6][苏]B.A.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赵玮,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3.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生命教育观解读 篇8

一、生命教育的界定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个体成长意义上教育也是促成个人发展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场所, 更是师生心灵交流的精神家园。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 北师大肖川博士也提出“教育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等观点。关注生命是教育的主要任务, 生命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源头诉求。教育之“育”, 应从尊重生命开始, 使人性向善, 教育之“功”, 应以关注生命成长为主题, 使人生充实。

当前国家课程改革基本理念之一为“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 着重改变学校教育与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要求把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与潜能开发作为教育重心, 在课程改革视域下, 学校是有生命力的组织, 课堂成为教师与学生阅历、人生经验积累的生长点, 这种教育理念将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 并进一步影响师生的教育状态。

综上所述, 在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指导下, 生命教育观的基本理念可以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 以“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为主旨, 在教育活动中开展充满活力的、情感交流的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标, 就在于教育学生爱惜生命、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会尊重并享受生活的意义, 营造有质量的人生境界。

二、生命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学校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 当前青少年群体出现了许多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心理问题, 青少年对他人生命暴力及自我伤害或自杀事件时有发生。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曾调查发现, 当前我国小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占总数的10%左右, 初中生占15%左右, 高中生约为19%;《中国青年报》一份调查结果显示, 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 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 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的200余份问卷调查显示26%的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以上问题究其原因, 有的源于教师过激或不当的批评, 有的源于家长或同伴交往中的不快而一时冲动, 有的源于学业挫败或情感一时受挫, 最终的结果是本该青春靓丽的年华被抹上一层阴暗沉重的色彩。

当前生命教育有所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1. 文化传统影响传统教育

新中国秉承已久的主流教育一直崇尚英雄主义, 青少年从小所接触的教材、主流阅读资料多沿袭“革命传统”, 弘扬大无畏牺牲精神, 从雷锋到赖宁, 从少年英雄刘胡兰到建设英烈孔繁森, 无一不是社会要求青少年学习的楷模。联系这些楷模身上大多相似的人生轨迹, 不能不说除了其积极影响之外,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副作用, 为了崇高理想信念而献身的颂扬价值一旦形成思维定势, 对生命原本的尊重和敬畏程度究竟保留多少值得深思。

此外,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生命价值的“无意误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如中国历史最高尚的政治道德常被教育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最动人的神话传说往往离不开“精卫填海、娥皇女英”, 流传最广的爱情故事自然是“梁祝、孔雀东南飞”, 最高尚的友谊境界也在教材中多理解为“刎颈之交” (《史记》“廉蔺列传”) 。这些传统文化观折射在教育领域也会产生较为负面的生命价值观。

2. 功利社会影响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的时代气息日益浓厚, 不以生命代价体现个人价值的一批教育榜样正在走入教育课堂, 包括创业艰辛终有大成的才俊、为国争光的体坛明星、助人为乐的平凡百姓等逐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这些可喜的现实之余, 不容忽视的是功利色彩的侵入甚至蔓延正在歪曲生命价值的正常理解。在《2004年语录》中, 一位12岁的孩子过生日, 蜡烛吹灭后虔诚许愿“希望能中500万大奖, 先用一部分钱周游世界, 剩下的买个官当当”, 而居然得到现场一致“有出息”的赞誉;十几岁学生互赠贺卡“开宝马、挣美元、住豪宅、包二奶”的祝愿之辞也不鲜见;同时, 教育淡化“革命英雄主义”又仿佛走向另一极端, 要求孩子考名牌大学、做高级白领、出国、多挣钱等心态, 无疑也会造成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扭曲。

心理学研究表明, 青少年从14岁起便开始经历个人情绪化波动的小高峰, 针对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的现实, 第一时间还得回归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 尤其是学校教育应肩负更多责任。教育从业者应时常反思———现有提供的教育, 能否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与价值?许多儿童不快乐, 他们没有自由的一方时空, 都被作为第一任教育者的父母按照伟大理想进行了全方位安排;许多中小学生不快乐, 他们的生命都已被专业教育者按科学的教育制度所规定;许多大学生不快乐, 最典型的就是学习三年多生命科学的马加爵发出“人活着究竟是为什么”的困惑, 在杀了4位同窗逃亡期间, 走投无路他才感到“生命意义在于人间有情”, 但为时已晚。

三、生命教育的举措

是非善恶、真假美丑的边界日益模糊, 这样的教育熏陶一旦形成惯性, 长期立足其中的学生, 懂得消费与时尚, 懂得“享受”生活和潇洒, 但对于同情弱者、对生命的理解与敬畏、对自然与道义的珍视, 恐怕无法企及, 而这恰是解读生命教育观的起码要义。在人本化理念的新课程实施中, 教育的起点是人, 教育人的前提是认识人、理解人, 只有帮助学生重视情感、心灵和个性, 才能体验到自身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开展生命教育有如下基本途径。

1. 改革学科教育

首先, 要将生命教育同其他学科教育积极结合。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人文教育, 不仅是知识传授, 更应深入每位教育者的教育理念, 即“生命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只有教师有了生命教育的意识, 才能将生命教育的思想体现在学科教学中, 在课堂上自觉渗透、主动挖掘。其次, 将生命教育同一些相关学科 (心理健康课、政治课、品德课等) 教学内容相结合, 或利用主题班会 (如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毒品预防教育、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等) , 以事例解读生命的伟大意义, 培养学生对他人生命的珍惜和尊重态度, 在人格上健康发展。最后, 要让学生懂得生命是最高价值的体现, 只有善待自己, 才能直面挫折, 笑对人生, 才不会轻易放弃并学会享受生命。

2. 结合实践教育

新课程理念重视“隐形课程、潜性课程”开发与设计, 而生命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一定通过语言或理论, 多借助行为体现, 更强调“身教”, 即以具体行动影响人、感化人, 实现心灵震撼和人格陶冶。因此, 生命教育必须注重实践教育的作用。通过一些课外活动进行生命教育, 如请社区交通管理员作报告, 讲述交通事故对生命的无情吞噬, 请消防员讲述水火无情, 对生命的残酷毁灭, 组织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或观看相关视频节目了解生命起源, 体验生命喜悦、理解生命尊严, 都利于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

同时, 生命的意义还在于多重体验, 如社会与班务劳动中的吃苦体验, 培养意志力, 学会承受生活之难;在助人、参与义工的付出体验中, 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师通过辨别学生才质, 发掘其特有品性并给予机会显露和培养, 学生从中感受自身价值与骄傲, 在成功与快乐体验中培养人的价值与尊严。

3. 形成教育合力

生命教育必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对生命的态度决定子女的生命态度。在一个乐观、奋进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必然会有健康的人格, 懂得珍爱自己和尊重他人;社会各方面也应全力配合, 形成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氛围, 用正面舆论凸显生命的价值, 共同担负弘扬生命教育观的责任。

长期以来, 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 培养出诸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教育者一旦缺少对学生生活实际和真实情感体验的有效联系, 缺乏精神引领, 许多青少年便常将挫折、失意这些生活中现实、客观之“重”当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常将享受、消费这些生活的物质属性作为生命价值的全部意义。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 只有注重“生长性、活动性课程资源”, 重视饱含情感、关注生命的教育因素, 才是教育的本源价值体现, 在生命教育观的理念指导下, 教育中的每一分子才能沐浴着人性的光芒、洋溢着生命的激情, 这一要求也理应成为今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导向之一。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长沙:岳麓书社, 2005.

[2]2004年语录.上海:文汇出版社, 2005.

[3][美]华特士.生命教育.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4]徐方.大学人文十四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新生命教育 篇9

“潘晓讨论”———理想主义教育的困境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 一场名为“潘晓讨论”的人生观大讨论已经开启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知识青年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与探索。1980年5月, 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 怎么越走越窄……》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这封信用沉重、忧怨、郁闷、诚挚、激愤的笔触书写了人生的痛苦和创伤, 展现了个人的崇高理想无法在现实中绽放的困境。文章一发表, 即引发一场全国范围内关于人生观的大讨论。文中的“潘晓”并非一个毫无信念、贪图享受的“落后青年”;相反“潘晓”很小就接触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 且爸妈均是共产党员, 她一早就立下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理想, 但后来现实生活中的坎坷让她的理想信念逐渐崩塌, 进而发展到无法与这个社会共处。她爱好文学, 追求崇高的精神享受, 但却只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自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 和别人很难有共同语言。她的内心极度矛盾, 一方面是为了自我个性的释放追求崇高理想;另一方面又诘问为何当今社会把她看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她不是没有理想信念, 只是当这种理想信念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的时候, 崇高的理想信念无法安放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之中, 她的自我已经不能承受起这份崇高, 反而陷入一种虚无主义。“潘晓讨论”放在当下依然有观照现实的意义, 并对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如何将崇高的理想植根于日常生活之中, 理想主义教育是如何进行的。

“理智的探究者”还是“知识的旁观者”———理想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处于“潘晓困境”中的人们缺乏一种将理想信念与现实生活相互对接的方法, 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则是将个人与社会看作一体两面, 不可分割, 这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实用主义最为人诟病的一点是它对现实问题的强烈关注, 这使得它与其他哲学相比有着更多的世俗性。应当说, 对于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它的工具理性与方法论意义, 而忽视了它的本体论、认识论、真理观及价值观等形而上范畴的理论价值。在杜威看来, 传统的哲学思想尽管提出了无数的宏大的主义与理想, 却存在着两个无法使其宏大理想落地生根的先天特征或缺陷。一是将处于现实中的人 (认识的主体) 与知识、理想、信念 (认识的客体) 割裂开的形而上学二元论, 这被杜威称之为“知识的旁观者”理论;二是“传统伦理学理论认为他们的任务在于发现某种最终的目的或最终的善或某种终极的、最高的律令。……至善是固有的、终极的。”传统理论的以上两个特征, 使得任何目的与理想的追求都没有从生命体的实际经验开始, 人们缺乏问题意识, 丧失做事能力, 因而也无法帮助人们找到摆脱现实困境, 实现崇高理想的现实路径。面对这一困境, 人们必须完成思想及角色的转换:从知识的旁观者成为理智的探究者。其中, “理智”是破解传统理想困境的关键。“要实现民主主义理想, 就必须采用民主主义的方法。……这些民主主义的行为方式并不意味着个人的绝对的自由。真正的民主主义行为, 应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理智”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实践”, “理智”一词更多的被杜威称为“实验性的探究方法” (杜威将探究的过程细化为五个步骤) , 它与实验、探究、反思、协商、深思熟虑、“为自己思考”等词汇概念密切相关, 强调人的主体性认知行为。理智探究的过程正是实现理想信念的现实路径, 而这种过程就存在于人的日常行为与生活之中。

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理想主义教育的现实路径

何为民主?民主既是一种价值观念, 也是一种政治制度与法律程序, 又是一套完整的政治机构。不过“在杜威看来, 民主的政治机构不是最终的目的和价值, 毋宁说, 它们是实现一种真正人道的生活方式的方法。”“民主是人类联系的一种形式, 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包括个体对讨论、辩论、政治审议的积极参与。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合作性的承诺, 依赖于说服、说服的能力和通过理性而被说服。”回归到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概念与假说, 诸如“知识即经验”、“教育即生长”等等, 都源于他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即通过教育的自由与民主, 推动学生个体理智探究能力的提升, 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改新与进步。为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 教育必须抛弃“知识的旁观者”理论, 将身处情境中的探究经验视为知识的来源, 将真正有益于学生“理智”成长的民主主义方法引入教育之中, 用自由与民主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理智的探究者与理想的追求者。

“杜威是系统研究教育哲学的第一人。”他是美国实用主义代表人物, 同时又是充满理想的教育自由主义者, 有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关怀, 一生都在思考民主主义理想如何在美国这片人种繁杂、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实现。面对实现理想的艰难与曲折, 杜威并不是埋头书斋不问世事, 相反他一直试图探索出一条实现理想的现实路径, 并且亲身参与其中。相信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杜祖贻.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4, 99, 43, 62.

[2]迟成勇.论中庸的伦理意蕴[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1.

新生命教育 篇10

社团。作为h海市浦东新区陶艺分中心, 拥有特色陶艺馆;建设开放式实验探究区——蝶梦苑, 特聘区少年宫高级美工师开设纸艺、蝶艺课程, 为学生探究生命成长、感悟生命之美、展示个性才华提供平台。目前, 学校与上海市建平中学进行深度联合办学。优质资源的全面引入, 为沪新的翱翔插上了更有力的翅膀。学校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而使其振翅高飞的动力是一代代沪新人智慧与汗水的不懈奉献。·海市沪新中学纏風通翼旧書“一服务生命成长, 立体设计课程生活”三个维度设置了丰富的课程, 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要,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翻转传统课堂, 紧抓课改脉搏。以“导学”与“小组合作”为课堂教学改革切入点, 努力打造智慧型的高效课堂, 创设重视个性化 (个体) 学习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三、积淀校园底蕴, 打造文化名片。连续九届蝶梦苑里探究糊蝶生长奥秘的“感动沪新”系列表彰活动, 细数历年各项感动大事;“新春送祝福”把浓浓的年味延续至开学, 用“写春联, 送祝愿”表达对新学期的无限憧憬……四、开创特色社团, 激发思维兴趣。学校是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区艺术教育特色校、区绿色学校, 拥有格林地带环保社团等多个区级明星SRImm$111If l l t

上一篇:髂内动脉灌注下一篇:韩国物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