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2024-05-10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精选八篇)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篇1

按照国际收支口径, 通常将一国货币可兑换的程度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 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可以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 将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 而且可以在资本项目上进行自由兑换。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自1996年12月1日顺利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此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正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且一直在积极有序地推进, 此间大部分文献的观点是主张谨慎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王国刚, 2003) 。当时虽然存在争议, 但文献表明已有不少学者提倡加快实现人民币可兑换进程, 代表人物有管涛 (2008) 、丁志杰 (2007) 等, 认为2010年应该是宣布人民币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的最后时点, 甚至提出应该在北京奥运会前夕宣布更为合适。可是自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之后, 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媒体、公开讲座等形式发表放缓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观点, 而支持加快资本项目开放的声音越来越弱。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发展现状

2004年底, 按照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分类的43项资本项目交易中, 我国有11项实现可兑换, 11项较少限制, 15项较多限制, 严格管制的仅有6项。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改革, 较多限制和严格管制的项目越来越少, 目前可以说人民币已经实现了资本项目下部分可兑换。IMF所列的43个资本项目分布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资本与金融项目里 (见表1) , 其中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 (有形资产和债务减免) 和非金融资产 (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等无形资产) 的收买及放弃。IMF所列的13大资本项目中除了不动产交易以外其他项目都包含在金融项目中。所以, 通常资本项目的开放就是指金融项目的开放。金融项目包括引起一个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而产生的交易。因为金融项目的交易具有投资性质, 所以在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将金融项目根据其性质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三大类。从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现状来看, 对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基本没有限制 (只有投资领域的限制) ,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虽有所放松但仍然有行政许可管理;证券投资的外汇管制有所放松, 采用的方式是允许外国合格的机构投资者 (QFII) 对内投资且只能投资于B股市场, 允许国内合格的机构投资者 (QDII) 对外投资, 不过两者的投资额都有限制;对居民对外借债 (除了贸易信贷) 一直是全口径严格管制, 对外放贷有较少管制 (见表1) 。

我国加入WTO时, 承诺将逐步开放资本市场服务业。其中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以及证券业的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即将结束, 我国资本市场将面对更加开放的经济和金融环境, 我国承诺的证券业开放底线也面临着进一步松动的压力, 开放的领域和部门也有进一步拓宽的趋势。随着WTO过渡期的结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 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选择。然而,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具有“新兴+转轨”双重属性的特殊市场, 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我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同时, 资本市场仍是股票市场占主导, 缺乏多层次、完善的市场结构和交易体系, 市场参与者的结构不合理, 有力的监管与完备的监管框架尚未形成, 这些因素都给金融完全开放与资本市场国际化之间带来一定矛盾与冲突。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利弊分析

当前人民币已经实现了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 但相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仍明显滞后。尽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体系、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能力、提升外汇管制效率的迫切需要。当前的金融危机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了良好机会。

资本项目可兑换也是一把“双刃剑”, 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 尤其是短期资本大量无序流动, 将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 甚至危及一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 引发政治和社会动荡。总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成因, 危机爆发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 各种经济矛盾激化和普遍存在的经济缺陷, 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但一些危机爆发国家和地区过早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促成”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1.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的收益。就我国实际来看, 资本项目可兑换后的收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提高经济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资本管制的解除会修正生产要素流动的扭曲机制, 使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一方面减少了资本流动的成本, 促进资金在全球的流动, 进而使得整个经济体系的资金使用效率得以提高。另一方面, 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商品劳务的国际流通, 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开展, 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缺少资本的项目可以更容易找到资本;愿意向外投资的人可以分摊投资风险。特别是企业, 它们会在开放资本账户中找到许多好处。如果它在国外设有许多分支, 在不同的国家投资, 当本国的市场转入低潮时, 它在国外的投资赢利可以弥补国内的损失, 保持总体利润, 反之也一样。如果资本自由流动能带来更多的回报, 反过来就会刺激储蓄与投资, 也就会促进经济增长。

(2) 完善国内金融市场, 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资本项目可兑换将使外汇市场趋于完善, 国内外金融业的共同竞争有助于降低国内金融市场的成本, 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效率。资金的国内外合理分配也有利于分散资金风险, 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开放资本账户还可以减少一些投机性活动带来的压力。比如, 目前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时, 大笔资金主要由美元转回国内, 都要换成人民币, 更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一般来说, 用人民币购买流进的大量美元, 必须发行更多的人民币, 那就有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但因为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其它债券来吸收这些人民币, 所以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但是, 对付这些投机性的资金转移会越来越困难。如果要控制人民币供应, 必须说服商业银行持有更多债券, 或者减少信贷, 那就意味着让商业银行减少利润。这对银行不仅不公平, 也不利于银行“消化”自己的不良贷款。扩大人民币的交易幅度, 允许升值, 是一种选择, 另一种选择就是让部分多余的中国资本流出去, 进行冲销。如果人民币是可自由兑换的, 理论上讲可能愿意向外转移的人很多, 就会自然削减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2.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的风险。在资本项目开放带来许多收益的同时, 开放资本项目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 由于三元悖论的存在, 开放资本账户会导致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两者的冲突。“三元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20世纪90年代末分析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时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一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自由流动这三大金融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 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而放弃另外一个。从中国当前的状况看, 大致可以说是以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而资本项目不可自由兑换、相对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主要特征。这为我国开放经济下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目标的选择提供了不同的路径, 例如, 在放松资本管制的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进而逐步推进市场化的浮动汇率。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但由于出口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汇率的频繁大幅浮动增加了进出口的风险, 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 开放资本账户势必会削弱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2) 资本账户开放带来的国际资本的流动, 特别是大量短期资本的频繁流动, 会增加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风险。一旦受到国内外的冲击, 容易引发金融危机或受到别国危机的传染。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而且经济体制又处在转轨过程中, 因此需要对资本项目中的一些子项继续实行适当的管制, 其主要目的在于:一是防止我国资本大量外逃而严重影响境内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二是防范境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入境内而冲击境内经济和金融的平稳运行。毫无疑问, 无论是发生资本大量外逃, 还是境外短期投机资本大量流出入, 或者是两者同时发生, 都将导致国内经济和金融的严重动荡。这种状况必然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社会生活秩序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 我国对资本项目中的一些子项继续实行管制, 一方面是由我国现存的各种具体条件所决定的, 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另一方面, 则是出于维护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的考虑, 是从维护全球利益角度作出的选择。

三、应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相关问题的策略

金融投资机构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是以赢利为目的的, 它们的投资主要以短期“投机”目标为主, 根本不是以改善上市企业经营为目标。但是, 由于市场上的竞争机制, 使得众多的“投机者”向某些方向集中, 客观上起到了惩罚经营效果不好、奖励效益优秀企业的作用。换句话说, 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是金融市场运行的结果, 而不是金融投资机构个体行为的后果。我们要想让金融活动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 重要的是在于培育中国自己的金融市场, 建立良好的金融秩序, 从外国引进一两个金融投资机构并不能解决自己的市场问题。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不同层次的诸多方面。而其中最亟待解决且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成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抓紧时间完成相关配套改革。

虽然加快资本项目开放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可相对紧迫的是利率和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改革。2005年以来实施的汇率制度改革使得汇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国民经济已经适应了汇率变动的现实, 目前的稳定状态是否说明人民币汇率已接近均衡水平呢?只有实现浮动汇率制才能验证。所以趁中国内外经济状况仍保持着相对于世界经济的优势, 而且人民币汇率还在升值期间内, 应该尽快加大汇率波动幅度使其逐渐趋于均衡汇率。这有利于我国价格体系的国际接轨, 保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抗风险能力。近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已有所加快, 除居民和企业的存贷利率、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以外, 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外币市场存贷利率及货币市场利率都已市场化。可目前我国的利率体系仍是双轨制的, 银行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相隔离, 加快实现二者并轨显得非常重要。

2. 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外来冲击。

资本项目开放是一把“双刃剑”, 相对于严格管制时期更容易带来外部冲击。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发生的金融危机历历在目, 尽管其中原因并不都是因为资本项目的开放, 但毕竟外汇管制是一道防火墙, 一旦推倒就不太容易重新垒起, 所以各国经验表明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强劲渗透, 长期靠管制来保护国内资本市场固然不可取, 但也不能无视风险。观察各国经验不难发现, 一国良好的宏观经济状况、合理的汇率制度以及充足的国际储备是开放资本项目过程中避免风险的关键, 中国在这些方面与众多已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发展中国家相比都要好得多, 但这并不说明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大量短期资金的快速流动也是导致金融风险的催化剂, 所以对于短期资金的流动需要格外关注。在这方面除了依靠国际监管, 国内也需要采取利率、税率等各种经济手段来提高短期资金的流动成本以防范风险。

3. 重视国际合作, 加强金融监管。

中国是个开放的大国, 对国际经济的融入度已经很高, 如果在中国产生金融危机, 也必然会影响到全球经济, 所以构建国际联合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凸显。经过这次金融危机, 可以预见国际监管合作和监管力度会进一步加强, 国际金融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这也是人民币顺利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最好机会。中国已经和IMF、世界银行集团、国际清算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展开广泛的合作, 截至2009年4月, 中国人民银行与我国香港金融管理局以及韩国、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五国中央银行签订了金额达6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这些都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保障。在目前已有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基础上, 还需要进一步通过申请加入OECD等途径参与联合行动机制及争取国际金融领域更多的话语权。

在WTO规定的中国金融业开放过渡期期满后, 国际金融资本将会大力进入中国的金融领域, 这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言不仅是一种挑战, 更是一种竞争, 可以进一步促进和提升中国的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 拓展市场广度和深度, 提高市场效率, 实现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

参考文献

[1].斯琴图雅.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关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 2009 (6)

[2].张宗新.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趋势及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 2007 (3)

[3].刘旺.如何理解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http://lw1968.banzhu.net.

[4].程思琦, 杨洪波, 于洋.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浅论[J].商业文化.2008 (2)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篇2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2015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 “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推进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而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打算通过各方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周小川透露,目前正在通过三方面工作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一是推动境内境外的个人投资更加便利化。目前中国国内居民到海外投资证券或者其他金融产品,实施事前审批制度。周小川表示,现在已经准备对此进行改革;境外居民投资中国金融市场产品,主要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两个渠道,方便度和灵活度都不够高,今年准备出台系列政策和试点举措。二是推进资本市场更加开放。未来无论是债券还是股票的发行者,将有更大自由度,可以选择境外投资者在境内发行,或境内投资者在境外发行,选择的币种是可兑换货币或人民币。三是准备对《外汇管理条例》进行新一轮修改。随着中国开放程度不断扩大,部分有关外汇管制的条款不再适应,需要进行修改。本次修改将根据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本框架进行修改。

解读:国际收支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目前,经常项目中国已经放开。如果资本项目实现可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将助推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将对中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篇3

(一) 资本项目管理的主要手段

目前, 资本项目管理主要形成了5 类管理手段。一是主体资格限制。对主体资格设定门槛, 在主体经济类型、行业属性、股权关联等方面提出资质要求, 在事前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二是额度控制。从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角度, 结合企业财务状况和跨境资金流动形势, 对主体资金流动和汇兑进行限额控制。三是期限控制。对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阶段的业务, 规定一定的业务办理期限, 及时掌握主体业务办理情况, 保证交易真实合规。四是业务流程控制。通过控制流程, 体现业务办理的衔接递进关系, 规范业务办理, 实现信息相互印证, 防范异常行为。五是资金流向控制。直接限制或规定资金的流动范围或流动方式, 或通过统计监测手段监控资金流动路径, 控制和引导跨境资金流动。实践中, 往往借助专户管理掌握资金流动路径。

(二)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

目前, 除少数项目完全不可兑换, 或实行一定限制部分可兑换外, 绝大多数已实现完全可兑换, 并形成了以登记管理为中心、以额度控制为辅助, 重在事中事后监测的管理体系。

一是直接投资管理。除以下两个方面外, 已实现完全可兑换: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汇出入存在额度限制和账户有效期限制;境外放款业务仍存在主体资格和额度限制。外汇局主要通过银行办理外汇登记, 实现间接监管。在资本项目信息系统中获取交易数据和存量权益数据, 实施事中事后监测管理, 外商直接投资资本金实行意愿结汇。

二是跨境担保管理。已实现完全可兑换。对内保外贷和外保内贷实行登记管理和事后核查, 登记环节仅进行程序性审核, 银行对内保外贷资金用途, 跨境担保购付汇和收结汇业务及交易背景履行真实性审查责任。

三是境外上市外汇管理。已实现完全可兑换。通过办理外汇登记获取企业基本信息和境外上市或股权变动信息, 设置外汇专户和人民币专户, 监控资金流向。银行对资金用途进行真实性审查。

四是外债管理。实行较严格的规模控制, 实现部分可兑换。外商投资企业外债实行“投注差”管理, 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短期外债实行指标限额管理, 长期外债由发改委审批, 且中资企业外债原则上不得结汇使用。业务办理实行登记管理, 事后进行全口径统计监测。

五是证券投资外汇管理。可兑换程度较低。主要途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 (QFII)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 (RQFII) 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 (QDII) 。外汇局批准单个合格投资者的投资额度, 对投资资金专户管理, 根据资金类型开立外币账户和人民币账户, 对汇入和汇出资金分别实行最低限额和最高限额管理。

六是个人资本项下外汇管理。存在较多的事前审批事项, 可兑换程度较低。完全不可兑换方面包括:境内个人境外购买自用房地产, 境内个人境外直接投资, 境内个人境外衍生金融工具投资, 境内个人境外贷款;部分可兑换方面包括:境内个人财产对外转移, 境内个人境外证券投资, 境内个人境外特殊目的公司投融资, 境内个人参与境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及境外个人境内购买商品房和证券投资。

二、资本项目可兑换前沿实践和评价

近年来, 为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人民银行及外汇局进行了许多大胆的探索实践。特别是, 上海自贸区试点以来, 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路径:一种是在岸可兑换, 一种是离岸可兑换。

(一) 在岸可兑换

这种模式是基于现有外汇管理体制, 采用渐进式的政策调整方式, 逐步放宽政策管制, 分项目或分主体等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一是从项目上, 大幅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简化业务流程, 弱化额度控制, 建立登记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二是从主体上, 试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通过“两个账户, 一个通道”实现对跨国公司外汇资金的在岸归集和有限联通。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理念在外汇领域的运用, 在部分地区试点外债比例自律管理, 对中外资企业外债实行统一的审慎管理。四是探索资本市场改革。试点“沪港通”, 允许香港和内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 (经纪商) 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

(二) 离岸可兑换

2014年, 人民银行批复在上海地区银行实行分账核算业务, 建立自由贸易专用账务核算体系 (Free Trade Accounting Unit) , 探索离岸可兑换模式。一是区内居民和非居民机构及个人, 都可以开立自由贸易账户 (简称“FT账户”) 办理业务。二是区内与境外之间 (“一线”) 资金自由往来, FT账户之间以及FT账户和境外账户之间资金可以自由划转。三是FT账户与境内其他银行结算账户之间 (“二线”) 的资金, 按跨境业务实施管理, 实行有限渗透。四是区内企业自由或按实需结售汇, 风险头寸在区内或境外平盘。五是区内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提供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的金融机构, 可以从境内 (含区内) 融资, 也可以从境外融资。境外部分采用境外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方式进行管理。

(三) 评价

两种模式各有特点, 但最终目的都是实现人民币在岸可兑换。在岸可兑换立足于已有的外汇管理体制, 管理上具有延续性, 更易于与本国经济金融运行状况、政策调整节奏保持一致, 因而改革更加具有主动性。离岸模式的可兑换除了实现可兑换目标外, 还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导向。且通过推动离岸中心建设, 可积累可兑换经验, 倒逼国内改革。因此, 两种模式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 在实施中具有互补性, 可同步发展。从改革实践中, 也可以看出, 在推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过程中, 一是改革方法上, 可以多点结合, 由点及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试点, 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 逐步在全国推广。二是管理手段上, 弱化主体资格、额度、期限等控制, 简化业务流程, 加强统计监测和资金流动监控, 是伴随资本项目可兑换外汇管理的发展趋势。从国际经验看, 实现可兑换并非放手不管, 对金融跨境交易进行监控、对短期投机资本进行适当管理仍具有必要性。三是具体方向上, 未来推动的重点在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资本市场开放, 同时, 应更加注重宏观审慎管理理念的运用。

三、进一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政策建议

(一) 放宽境内外个人投资限制

一是对于境内个人境外投资, 可根据投资者净资产和信用等资质情况有限度放开。净资产达到最低标准要求, 未纳入外汇业务“关注名单”且征信记录良好的个人投资者, 可通过银行办理外汇登记, 开立相应专户, 自主进行境外证券投资、实业投资和不动产投资等;净资产达到最低标准要求, 外汇业务办理有瑕疵或有不良征信记录的个人投资者, 可在一定额度内进行相应境外投资。净资产未达到最低标准要求的, 按现有途径开展境外投资。二是对于境外个人境内投资, 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可根据资本市场开放进程, 允许其通过境内银行办理投资登记, 开立投资专户, 自主投资境内资本市场。

(二) 逐步开放资本市场

一是分阶段开放境内资本市场。第一阶段, 逐步放宽或取消QFII、RQFII及沪港通额度, 放松合格投资者资质要求, 但保留对投资产品种类的限制, 鼓励境外投资者中长期投资。第二阶段, 将境外投资主体由合格机构投资者扩大至普通机构及个人投资者, 逐步取消QFII、RQFII管理。对投资总规模、当日钆差限额、单个投资者准入资格及持股比例等分别设限管理。第三阶段, 弱化规模控制, 扩大可交易证券品种范围。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股指期货及其他短期性、套利性金融衍生产品。其中, 对中长期投资性质的股票及用于套期保值的股指期货, 可通过资本利得税等价格调控取代数量管控;对其他短期性、套利性金融衍生产品, 通过对投资总规模及跨境资金净流动的限制防范套利风险。二是逐步放宽境内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现阶段, 可在放宽QDII及沪港通额度基础上, 不断降低投资者资质要求, 允许净资产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境内投资主体直接通过境外证券机构投资海外证券市场。未来, 可取消QDII管理, 允许境内投资者投资直接投资境外资本市场, 外汇局可根据跨境资金流动形势, 通过恢复规模管理和主体资格限制等临时措施进行调控。

(三) 强化事中事后监测管理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一个动态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是资本项目管理手段的变化和资金双向流动的加剧, 为此, 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 强化事中事后监测管理。一是进一步推动资本项目简政放权。取消境外放款主体限制, 放宽额度限制, 允许境内企业对境外不具有股权关联关系的企业放款, 境内企业累计放款额度不得超过其所有者权益的100%。二是加强监测分析机制建设, 建立流程化的监测分析体系。重事前审批阶段, 事中事后监测更多依赖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监测效果参差不齐。重事中事后监测后, 有必要对监测流程进行标准化, 对监测方法进行格式化, 对监测内容进行指标化, 提高监测分析效果和效率。三是加强监测分析系统建设, 建立全面的数据采集渠道。数据是基础。要兼顾流量数据和存量数据采集, 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数据采集, 部门内和部门外数据采集。目前, 仍然要进步一步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的功能, 保证数据准确性、提高数据运行速度、优化功能界面。四是加强监管方式探索, 实行多样化的主体分类管理方法。实现可兑换后, 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管理界限将更加模糊, 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实施主体监管。由于政策“红线”逐渐消失, 传统的基于主体违规的外汇检查处罚面临依据不足、取证难等问题, 应从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角度出发, 实行风险提示、约见谈话、窗口指导、核查检查等多种手段。

摘要:2015年, 我国将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同于传统的完全或可自由兑换的概念, 未来我国将努力实现的是有管理的可自由兑换。即, 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后, 将继续对资本项目交易进行管理, 但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会发生较大变化。外汇管理多数情况下将取消事前审批要求, 有效的事后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将建立。为此, 本文对新要求下如何推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克, 王元龙.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战略问题[J].国际金融研究, 2006 (3) .

[2]王元龙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与国际化的战略及进程[J].中国金融, 2008 (5) .

[3]斯琴图雅.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相关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 2009 (6) .

[4]何迎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 2012 (5) .

几十年前的人民币可到哪里兑换?等 篇4

前几个月的一个电视节目报道说,目前一张1962年的一角人民币纸币可以换人民币10000元左右,分红版和绿版。我手里恰好有一张1962年红版的一角纸币,请问该到哪里去兑换?红版和绿版分别能兑换多少钱?另外,我有袁世凯的人头像的银元,又该怎样兑换呢?

(潮州市湘桥区周惠芬)

本栏主持:1962年版第三套壹角纸币共分八个不同版别,最早于1966年初发行(1962年是制版时间),背面的花纹为绿色的,称为“背绿”,其中少量使用空心五星水印钞票纸印刷,称为“背绿水印”,它们现在都是很珍稀的品种,与“红壹角”一起合称为第三套人民币的三大珍品,其中最珍稀的品种目前价格可达上万元。除了这三个版,其它版别均没多大价值,只能兑两三元至十几元不等。请你到各地邮票钱币市场或收藏品市场了解纸币及古币行情,再慎重考虑是否出售你的纸币和银元,因为越是珍贵的收藏品,升值的可能性越大。

女性“初夜”不见红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我想向你咨询一件事,女性“初夜”不见红是怎么回事?不见红就说明她不是处女吗?

(东莞市长安镇容容)

本栏主持:时至今日,许多人(特别是男性)还认为女性“初夜”一定要“见红”,甚至把它作为衡量女性贞操的惟一标准,這是十分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处女膜会因剧烈的健身运动、骑马、骑自行车、舞蹈、手淫、外伤、劳动等发生自然破裂,流血和疼痛可能很轻微而未被觉察。科学研究调查表明,有29.7%的女性在第一次性生活时不出血;有5%的女性不是在第一次性交时出血,而是在以后的性交中出血。有人只出一次血,而不少人可出两三次血。在第一次性交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性生活的女性中,当再次性交时,仍有5%的人出血。有的女性生下来就没有明显的处女膜,还有的处女膜会不断地缩小以致消失。因此,真正的处女是指那些从来没有性经历,未和男子发生性交行为的女性,而不是以“初夜”有无出血来划分。

贵刊出版后多久寄出样刊?

我有个问题想咨询您,一般出书后多久才寄样刊?我在《江门文艺》总第428期的“编读在线”发表了手机评刊短信内容,到现在还没有收到样刊。在短信后面,我留有邮编、地址、姓名。

(东莞市凤岗镇钟霞玲)

本栏主持:本刊出版后一个星期内寄出样刊,作者半个月后若没收到样刊,有可能在邮寄过程中遗失。因样刊是寄平信,难以到邮局查询,所以,建议作者先自行购买发表有自己的作品的书刊。

蛇形斑秃怎样治疗?

我身体一直很好,不知不觉就脱发了。以前用药好了,前不久又复发,经医生断定是蛇形斑秃,跟睡眠休息有很大关系,需要慢慢治疗。请你帮我解决这个烦恼。

(深圳龙华镇刘绪廉)

本栏主持:蛇形斑秃又称“鬼剃头”,指头发突然呈局限性斑块脱落的病症,患部头发迅速成片脱落,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皮肤平滑有光泽。此病多因精血不足,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血燥,发失濡养所致,此外,与精神过度紧张有关。治疗宜养血祛风,保持心情舒畅,睡眠要充足。采用一些方法,大都能恢复正常。现介绍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

1.用鲜姜或大蒜瓣摩擦掉头发处,或用辣椒油抹在秃的地方。

2.蛇床子500克,百部250克,黄柏100克,青矾25克,酒精34~44毫升,上药泡在酒精内1~2周,去渣,每100毫升加甘油20克,搽患处。

3.取蛇蜕按发秃之大小面剪之,以水湿面粉,捏之使粘,如制膏药状贴在脱发处。

4.当归(去尾)、生干地黄、肉苁蓉(酒洗,炙),芍药各30克,胡粉15克。将上述药村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成丸子如粟米大。用黑豆汤送服10丸,另外把药丸放进黑豆汤内搅匀即可用来洗头。内外并用,半月为一疗程。本方能滋补肝肾,养血生发,用于间断脱发所致斑秃少发者。

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篇5

一、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理论探讨

资本账户可兑换是指一国资本流进和流出均实现无限制的兑换, 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融为一体。发展中国家货币要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兑换, 往往面临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冲突, 尤其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两者之间的明显冲突。六十年代初, 蒙代尔和弗莱明就指出, 在完全的资本流动性、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制这三项目标中, 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因此, 几乎所有国家都选择对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随着经济发展, 一些国家逐步取消对资本项目的管制, 国际资金流动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全球一体化。八十年代以来, 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中, 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资本账户开放和浮动汇率制。但从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几次重大国际金融危机来看, 这些国家资本账户的开放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使其经济受到重创。

我国自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之后, 名义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实际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如果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我国将面临固定汇率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两者之间的冲突考验。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在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下, 我国政府必须在固定汇率制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二者中做出取舍。但是, 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发展中国家, 放弃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这个强有力工具显然不符合现实。八十年代拉美国家以债务危机为特征的宏观经济失调, 九十年代东南亚国家以出口竞争力下降和内部泡沫经济引发的货币和金融体系双危机, 无不说明当条件不具备时, 过早实现浮动汇率制和开放资本账户是十分危险的。

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的条件

在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化的国家中, 发生严重危机的基本上都是经济基本面有问题的发展中国家, 如泰国、墨西哥。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只发生了调整过程中的轻微震荡, 没有对经济基础造成极大的危害。早在80年代, 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资本项目已经相当开放, 如果资本项目开放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根源, 那么危机爆发的时间应该更早。可见资本账户自由化是否导致经济和金融危机, 取决于各国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主要有:

(一) 稳定的宏观经济状况

这是资本账户开放的重要前提, 宏观经济的稳定表现为一国的经济增长适度、财政状况良好、物价稳定。适度的经济增长要求GDP增长具有持续性和协调性, 良好的财政状况要求财政赤字保持规模适度、比重适度, 公认的安全警戒线是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3%以内。宏观经济稳定的另一指标是通货膨胀率, 其标准则难以统一, 因为根据国家发展情况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标准, 一般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保持在3%-10%以内较为适当。

(二) 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

企业是一国经济稳定的基础, 也是金融体系稳定的基石。实行资本账户可兑换, 要求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 通过以自由竞争形成的货币价格体系来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国内外利率的差异、汇率的升降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将对国内企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风险, 这就要求企业是真正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求发展的利益主体, 能够对市场价格做出灵敏的反映并做出灵活的调整, 才能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最优配置资源, 并使风险最小化。技术上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金融企业的要求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状况良好、资本充足、不良资产控制在一定界限内。

(三) 充足的外汇储备

一国拥有足够的自由外汇是应付经常项目用汇的必要条件, 政府或中央银行为了在外汇市场干预价格波动或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也需要大量外汇储备。一般情况下, 一个国家需要至少保持相当于3个月进口用汇额左右的外汇储备。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和外汇储备额下降, 对外筹资能力和本国居民拥有的外币和外币资产也十分必要。根据对已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若干国家的研究和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 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指外汇储备额占进口额的比重最少不得低于20%, 一般应维持在30%-40%左右。另外, 可以用外汇储备与外债总额之比来衡量一国外汇储备对总体外债规模的清偿能力。按照国际经验, 外汇储备与外债总额之比不能低于30%, 否则就存在诱发债务危机的隐患。

(四) 稳健的金融体系

资本开放的好处在于能利用外国储蓄来弥补本国投资-储蓄缺口, 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但这一好处实现的重要前提是国内金融体系不存在金融抑制, 能很好地在投资账户间配置储蓄。否则, 本国投资-储蓄缺口就不能对正确反映本国的资金稀缺情况, 国外储蓄便不能得到有效运用, 不能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最终还可能引发外债的偿还危机。所以资本账户开放前必须进行金融系统的深化, 如建立新的金融机构满足多种金融服务需要, 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 放开或放松利率管制, 培育发达的货币市场。

(五) 高效的金融监管

金融自由化使得监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资本账户开放后, 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和本国金融机构的国外经营使国内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加大, 使监管的范围和难度增大。同时, 银行继续背负的不良贷款需要用中央银行的信贷支持。这样, 私有银行的信贷也受到政府约束。由于政府往往是银行系统的最后贷款人, 会导致银行法规不健全、自律不严、监管松弛。有些商业银行自有资本不足, 监管当局并不促使银行及时补充。由于风险客观存在, 银行利润和经营风险相辅相成, 问题在于风险与效益之间需要一个可承受的量的区间。因此我们可以用不良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来衡量贷款质量以及金融风险程度、金融监管力度。按国际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经验, 该指标应小于15%。

三、我国实行人民币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的对策建议

(一) 保持经济政策的独立性

资本账户的开放使得政府在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方面的自由度受到影响, 政府利用汇率、利率政策可以调控宏观经济行情, 资本自由流动又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增长, 但这三者放在一起时, 政府只可能选择其中两项, 而不可能三项好处同时得到。资本账户开放后, 目前实行的实际上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便很难维持, 因此, 国家首先要确保有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 以防范货币自由兑换后资金的快进快出给金融体系带来太大的风险。

(二) 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

应当进一步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 为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必备的微观经济基础。由于现行投融资体制和地方部门的利益冲突, 会加大资本项目开放后对资本流动监管的难度。因此应对政府的职能进行双重定位:一是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应从竞争性投资领域退出, 重点从事公益性项目投资。随着民间资本的逐步进入和竞争程度的提高, 政府在传统的垄断性行业的投资比重可逐步降低, 政府对处于基础性投资中关系国家安全和全社会利益的重点企业实行控股;二是对金融体系的调控应从直接控制向主要运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配合以财政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的间接控制转变。

(三)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步伐

银行要加大清收力度, 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严格控制新发贷款不良率。否则资本账户开放, 优秀客户被外国金融机构吸引走, 就可能陷入无法偿债地步, 从而拖垮整个银行体系。而且, 有些金融机构借资本账户开放之机从国际市场借新债补旧债, 使外债风险升高。因此, 要完善国有银行的内控机制, 重点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加强风险管理, 通过改进自身经营方略和科技手段, 来提高其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 要明晰股权资产、完善组织结构和确定发展战略, 进而增强国有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就现阶段我国利率形成机制而言, 同样是不适应资本账户自由化发展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相应地改善制度环境因素和宏观经济状况, 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四) 建立严密的金融监管防火墙和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 金融体系的脆弱与金融监管的不力是导致灾难的重要原因。所以, 资本市场和资本项目的开放一定要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金融监管的严密有效相适应。当务之急是, 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之间建立起严密的金融监管“防火墙”和及时有效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这就要求货币政策职能部门同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密切配合、相互沟通, 对资本项目下外汇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实时监控、全程跟踪, 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是否应该开放资本项目以及如何开放, 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是国家宣布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 货币自由兑换是有前提条件的, 在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强行推广货币自由兑换, 只会带来灾难性后果。同时, 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随着条件的不断成熟, 货币兑换的自由度越来越大。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是一项长远的目标, 其实现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

关键词: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

参考文献

[1]万尧浅谈人民币可自由兑换[J]北方经贸2007 (11)

[2]张玉凤开放条件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 (12)

[3]管婧谈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J]时经论衡2003 (8)

[4]肖利秋, 周荃试论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4)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国际经验比较 篇6

一、资本项目可兑换概述

按照国际收支概念,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在国际收支经常性往来中可以将本国货币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 而且在资本项目下也可以自由兑换。这意味着一国取消了对外汇收支的管制, 居民不仅可以通过经常账户交易, 也可以自由地通过资本账户交易获得外汇, 所获外汇既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出售, 也可以自行在国内或国外持有;国内外居民也可以将本币换成外币在国内外持有, 满足资产需求, 其实质就是实现货币在资本与金融账户中各交易项目的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潜在利益主要有使各国获得由金融服务专业化带来的便利, 加强金融部门的活力, 改进资源从储蓄者手中到投资者手中的全球性中介活动效率, 方便企业的海外活动多元化, 使国内居民有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产多样化, 吸引外资等。

资本项目可兑换不等于实行完全自由汇率制, 不等于全面解除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各项管制。即使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合理的资本管制, 仍可以出于反洗钱、反恐融资、国家安全、宏观审慎管理等目的, 保留不同程度的资本管制。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资本项目是完全自由兑换, 只是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

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也是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 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自1996年起, 我国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003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 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2010年,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 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扩大人民币在跨境投资中的使用。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目前, 我国对资本项目实行有条件可兑换。2010年底,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7大类40项的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中, 人民币有17项实现部分可兑换, 8项基本可兑换, 5项完全可兑换, 占全部交易项目的75%。一直以来,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都在有序推进。比如, 在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 深圳前海成立了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实验区;监管部门拟再度提高RQFII的投资额度, 进一步加快了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经过近阶段的改革, 较多限制和严格管制项目越来越少, 可以说人民币已实现了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

三、国际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历程

(一) 卢布资本项目可兑换历程

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外汇储备充足、财政保持盈余等方面与我国发展十分类似, 在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上可以提供参考。

卢布可自由兑换历程并不顺利。由于前苏联的固定汇率制与经济发展要求相矛盾, 苏联解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汇率制度, 汇率不统一问题严重。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走上了激进的经济改革之路, 卢布汇率形成机制也发生了彻底变革。1992年初, 俄罗斯开始实行卢布国家内部可兑换制度。同年7月俄实行卢布与美元的统一汇率, 该汇率可以自由浮动, 中央银行负责干预这一汇率。但由于俄罗斯经济的严重衰退, 卢布兑美元比价一跌再跌。1994年10月11日, 由于发生外汇抢购狂潮卢布兑美元的比价突然暴跌, 从2600:1跌到4000:1, 成为俄罗斯的“黑色星期二”。在激进改革引发的严重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刺激下, 导致卢布汇率大幅度下跌和严重资本外逃。

1995年7月, 俄中央银行和联邦政府共同确定了“外汇走廊”, 从此, 卢布汇率由中央银行根据外汇交易所和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卢布兑美元的比价, 预先规定一个上下浮动的范围, 1996年, 俄罗斯实现了卢布经常项目可兑换。“外汇走廊”制实行后的三年间, 卢布汇率相对平稳。而1998年金融危机使俄罗斯中央银行和政府无力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 被迫放弃“外汇走廊”制, 卢布汇率制度恢复到主要由外汇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自由浮动汇率制。俄罗斯实施激进经济改革以来, 汇率制度几经演变, 从前苏联的多重汇率到自由浮动汇率, 再到“外汇走廊”, 最后又回到自由浮动汇率, 汇率波动幅度巨大, 市场动荡不安, 甚至几次遭遇严重的汇率危机。但不可否认的是, 汇率制度的改革和卢布内部可兑换为俄罗斯外贸体制自由化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2006年6月, 俄罗斯政府通过了外汇调节和外汇监督法的相应修正案, 该法案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所有限制。2006年7月, 俄罗斯宣布卢布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 标志着俄罗斯政府取消了对外汇市场最后一重管制, 外汇市场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 日元资本项目可兑换历程

20世纪70年代, 日本面临的经济形势与当前中国有相似之处, 包括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和资本管制, 对外开放的国内外压力。

二战后至1964年为日元的严格管制时期。战后日本国际收支严重恶化, 国内资本不足, 日本政府实行了严格的进口审查、外汇配额等外汇管制措施。为实现贸易和资本自由化, 1960年6月日本政府通过了《贸易汇兑自由化计划大纲》, 提出加入经合组织并达到IMF第八条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的要求。1961年, 日本国内企业在海外发行外币计价的债券和股票。

1964~1980年为日元的逐步放松管制时期。1964年4月, 日本成为适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成员国, 经常项目下实现了自由化, 并于当年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 开始了资本交易自由化进程。1968~1969年, 日本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逐步自由化。1970年对外证券投资开始自由化进程, 允许非居民发放日元计价的外国债券。1973年, 日元汇率由固定汇率制变为自由浮动汇率制, 并大幅升值。1976年, 对外和对内投资实现完全自由化。1979年5月, 日本为满足非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及借款的需求, 开放了债券回购市场。

1980年12月, 日本政府修订了《外汇及对外贸易管理法》, 根据新法律, 居民在授权外汇交易的指定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自由购买和出售外汇资产, 从而使日元迈向完全自由化。1984年, 消除了日元兑换限制。1986年, 日本建立了东京离岸市场。1998年4月, 实施了《外汇和外贸法》对外汇和外贸管理制度进行了根本变革, 开放了剩下的两成受限制的资本项目交易, 实现了资本项目交易的完全自由化。

(三) 卢比资本项目可兑换历程及经验

印度是仅次于我国的第二大发展中国家, 同属亚洲人口和经济大国, 在历史、地域、发展进程等方面与我国有很多相似性, 上世纪90年代印度对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了积极探索。1991年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为度过这场危机, 印度推出了渐进式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一揽子经济自由化改革方案, 取得了一定效果, 这对我国发展渐进式资本项目可兑换带来很大启发。

印度在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 始终坚持控制对外开放进程的主动性, 立足本国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需要, 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 稳步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各项政策, 于1997年提出了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的条件包括财政赤字、通货膨胀率、银行不良资产率、外债占GDP比重等指标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印度积极调整利用外资结构, 将引资重点放在FDI、证券投资等非债务性资本方面, 通过偿还短期外债、严格控制短期债务增量、取消对非居民存款的优惠、对长期商业性外债以及银行对外债敞口施加上限约束等措施降低债务性资本对经济产生的风险。通过银行系统改革、实行灵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措施深化金融改革, 不断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同时坚持必要时恢复管制的灵活性。

四、资本项目可兑换国际经验的比较

(一) 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模式选择

为缓解前苏联遗留的汇率严重不统一问题, 俄罗斯采用了激进模式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 但并未取得预定效果, 导致了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 并且由此直接导致了金融危机。

日本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经历了较多数国家更长的时间, 在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方面采用了“走走停停”的渐进模式。通过根据不同国情来适当调节资本项目管制, 进行资本项目自由化变革。

印度是正在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国家中, 采用渐进模式的典型国家, 提出采取渐进审慎的方式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 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 宏观经济环境

各国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前, 都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稳定是满足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宏观经济条件。

(三) 金融机构稳健状况

资本项目开放后, 国际金融市场任何动向都可能给国内金融体系带来一定的冲击。面对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 如果国内金融机构体系缺乏足够的稳健性, 则难以抵御外来冲击。因此, 在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前, 各国往往十分注重金融机构稳健状况。

(四) 外汇储备

俄罗斯2005年外汇储备为1 740亿美元, 2011年底大幅上升至4 412亿美元。

日本外汇储备2005年为8 469亿美元, 到2011年底升至12 213亿美元。

印度外汇储备2005年为1 372亿美元, 到2011年底升至2 629亿美元。近年来, 印度外汇储备状况有了显著改善, 强大的外汇储备为卢比可自由兑换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增加了印度政府开放资本项目的信心。

(五) 汇率及利率形成机制

俄罗斯在2006年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之前, 于1995年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汇率仍是有管理的浮动制, 汇率浮动区间由俄罗斯中央银行预先确定。

日本于1984年宣布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1997年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 1998年开始汇率自由浮动。

印度于2011年完成利率市场化, 资本项目可兑换仍在进行。

(六) 外部经济环境

2006年世界经济正处在本世纪初以来发展的顶峰。俄罗斯在2006年7月宣布卢布可自由兑换时, 能源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为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俄罗斯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经济环境。然而, 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爆发导致的资源品价格大幅下跌使俄罗斯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成效差强人意。

1984年日本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时, 全球经济危机已经结束, 世界经济开始复苏, 逐步进入到一个大发展时期。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最大程度分享了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

1991年印度爆发了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 为了尽早结束这场危机, 印度政府推出了一揽子经济自由化改革方案, 采取了渐进式推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

(七) 资本管制状况

俄罗斯2006年宣布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根据IMF对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统计, 其在直接投资清盘和房地产交易两大类实现了完全可自由兑换, 其余五大类、26个子项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本管制。

日本1984年宣布资本项目可兑换时, 除了对外日元贷款、外汇期货交易和外国投资国内房地产有限制外, 其他项目基本上有保留的放开。

印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管制, 鼓励中长期外债, 限制短期外债, 减少了由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出入对一国经济带来的冲击, 短期外债占比近年来持续下降。印度对房地产领域的资本管制也较为严格, 在外商投资、房地产交易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控制。

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宣布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后, 仍然对许多关键领域和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实施管制, 其后视情况发展逐步放开管制。

五、国际经验对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启示

(一) 渐进式的资本项目可兑换更具现实意义

由于发展中国家宏观金融监管能力不够完善, 金融体系不够健全, 贸然开放资本项目的管制风险较大, 采取像印度等国家的渐进式资本项目可兑换方式, 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尤其对新型经济体国家而言, 建立健全市场经济和相关设施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于激进可能会导致经济陷入混乱。

(二) 实行资本项目可兑换具备的前提条件

从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的成功经验来看, 一国开放资本项目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国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康的国内金融体系和健全的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等基本条件。只有保持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 获取资本项目可兑换带来的利益。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没有统一标准, 纵使在体制接近的国家中, 开放资本项目仍然没有一个固定模式或程序, 资本项目可兑换必须结合本国国情, 并随着经济发展而适时进行政策调整。

(三)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从国际经验可以看出, 健全的金融市场、充满活力的银行体系、较高的监管水平、充足的外汇储备、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重要前提。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实行灵活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及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措施, 不断为资本项目可兑换创造条件。

(四) 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管制

人民币实现自由可兑换的条件分析 篇7

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的背景下,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俨然成为了世界经济中的一颗明星。但总量增长的光环下也伴随着问题:我国“双顺差”的局面持续多年,矛盾愈发尖锐。在外部平衡层面:我国的外汇储备存量逐年快速增长,管理外汇的成本与风险不断上升。同时,高额外汇储备引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降低了国内加工贸易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内部平衡层面:“双顺差”导致国内自然资源的净流出日益严重,从而“能源桎梏”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箍桶”上的短板;另外迫于“双顺差”的压力,通货膨胀与汇率稳定之间的权衡取舍也使得人民币通过外汇占款过量发行,这不仅不断扩张着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而且国内的通胀压力也日益严峻,2009年中国经历了高达6%的高水平通胀。

这一系列矛盾的解决方法有二:其一,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以使得人民币成为一种储备货币,中国就不必保存那么多的美元存量以应对国际收支以及潜在的资本外逃风险。其二,开展离岸美元业务也是解决“双顺差”问题的可能方法。具体而言,通过资本流动使国内净流入的美元为代表的外汇通过FDI或者对外贷款的方式流出国境,这样将不再存在尖锐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显然,若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方法一将优于方法二,但随之而来的要求也必然更加苛刻。为了解决“双顺差”的问题,究竟是应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开展美元离岸业务呢?这需要进行人民币国际化条件的具体分析。由于人民币国际化是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前提的,因此分析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条件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人民币国际化以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概念及联系

首先,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可以界定如下:人民币国际化就是指人民币走出国境在世界市场上执行计价单位、交易媒介以及贮藏手段的职能,即作为一种真正愿意被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持有的货币。其次,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概念则是指人民币应当成为一种可以与世界上其他储备货币自由进行兑换的货币。这其中意味着兑换的零交易成本,或者是较低的交易成本。“自由”的概念应该包含两个层次:其一是经常账户下货币兑换的自由化;其二是资本与金融账户下货币兑换的自由化。事实上,以上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一种国际化的货币一定也是一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而货币的可自由兑换也是货币能够真正走出去,成为一种国际化货币的必要条件。这充分说明了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先探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条件的逻辑。

3 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条件

3.1 汇率的伸缩性

对货币可自由兑换的探讨必须建立在该国采取完全伸缩性的汇率制度的基础上。这是因为倘若汇率的伸缩性受到局限,那么在货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大幅的资本流动就会导致本国国际收支水平的大幅波动。以一国面临资本外逃为例,倘若该国央行不对资本外逃进行冲销或是仅采取部分冲销的策略,那么该国将面临一定程度的通货收缩;倘若该国央行采取了完全冲销,那么会影响到一国的外汇储备水平。

以此来分析中国的问题:我国目前的汇率制度如上文所述是一种不完全具有伸缩性的汇率制度。汇率自身的伸缩性尚且不能有足够的效力阻止大批量的资本外逃发生。一旦产生“看空”预期,短期资本就会像潮水一般挤兑人民币并且流出国境。对于国内经济必将是一个极大的负面冲击,所以,在汇率制度没有采取完全的伸缩性的情况下去采取货币的可自由兑换是风险极大的选择。

3.2 利率的市场化

货币的可自由兑换是否会对利率的市场化产生要求呢?答案是肯定的。考虑利率平价问题:本国的利率应该等于外国利率与本国货币预期贬值率之和。首先,假定本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一旦本国的利率与外国的利率之间存在差距,那么巨额的资本流动就会对本国的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其次,假定本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那么频繁的资本流动将导致本国的汇率的频繁波动。这显然不利于本国参与对外贸易以及吸引FDI。利率的市场化将使得利率与汇率同时浮动,当两个杠杆同时承担资本流动的冲击时,造成的波动就会趋于平缓。考虑中国的实际问题:利率的市场化在我国推行多年,目前有所进展。贷款利率的下限已经放开,但是存款利率的上限还是没有放开。可见,我国目前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尚不具备。

3.3 外汇供给能力

外汇供给能力的发展趋势也是构成一国货币自由可兑换的必要条件。贸易账户的顺逆差在根本上决定着一国的外汇供给能力。倘若该国能够长期处于贸易账户顺差的地位,那么该国就具有了稳定的外汇供给能力。相反,一旦该国丧失了外汇的供给能力,货币趋于贬值,那么对该国货币的挤兑将如潮水一般涌来。这在汇率尚未自由化的情况下将引起该国汇率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一旦该国承受不了资本外逃、储备减少的压力,货币贬值对该国的实体经济造成的伤害将是无法想象的。

自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35%。这降低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以及我国的外汇供给能力。我国是一个面临“双顺差”的国家,3.7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有大量的短期国际套利资本。由于这部分套利资本在国内采取外汇占款发行的方式存在,人民币成为了一种被储备货币所“渗透”的货币。一旦我国的经济形势下行人民币面临贬值预期,国际短期套利资本将迅速外逃。因此,在目前我国的贸易流量趋向于顺差终结的预期下,实现人民币自由可兑换的条件并不具备。

3.4 失业问题

当一国面临存量失业时,该国的货币往往不能成功实现自由可兑换。这是因为,自由可兑换的货币必须实现汇率的自由浮动,而浮动汇率从来就不是出清就业市场的有效工具。在汇率可自由浮动的情况下,均衡汇率水平由外部均衡决定。但国内的失业问题是一个内部均衡问题。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内部均衡应该作为优先于外部均衡的因素加以考虑,当然要排除掉不可调节的外部均衡问题。但是,浮动汇率制度将汇率政策交给了市场,用汇率的伸缩性来解决外部平衡问题,这就等于放弃了将汇率政策作为解决内部均衡问题的有效工具。那么,如何用汇率政策解决内部均衡呢?那就是以国内的某种失业率为目标通过将本国的汇率水平锁定在对应目标水平来完成这种调整。

当国内存在存量失业时,出清就业市场应该是该国的重点。这有两个层次的原因可以作为解释:其一,失业本身就是国内资源的一种浪费。如何出清失业,让劳动力充分就业并进入企业的生产函数,将是能够增加国民产出的举措;其二,如何让一国的居民充分就业并分享该国的经济增长的成果,也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拥有存量失业的国家就不应该放弃汇率的稳定。

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裕的大国,但结构性问题严重。人口总量接近14亿,但其中有9亿人口滞留在农村,“二元经济”问题凸显。由于土地的规模报酬是递减的,制造业的规模报酬是不变甚至递增的,因此大量的农村人口实质上处在低效率的生产状态。只要引导这部分农村存量人口向城市的制造业部门流动,就可以立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产出。从这个层面讲,我国的农村人口大部分是处于一种“隐形失业”的状态。所以,浮动汇率制度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的必要条件也没有得到满足。

4 离岸美元业务

离岸美元业务是指吸收非居民的美元存款并为非居民提供贷款服务的美元业务。近年来,中国经济在逐年“双顺差”的情况下积累了3.7万亿的外汇储备。这是我国近30年改革所积累的财富。如何实现这笔财富的保值、增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将国内的外汇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甚至是一些金融衍生产品,风险极高。同时随着近些年我国国际收支均表现为顺差,人民币不断累积升值,我国的外汇储备所代表的实际财富不断缩水。这也构成了现行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的一些问题。

那么,是否存在更优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呢?一方面能够解决我国的外部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储备的价值。离岸美元业务在这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具体的方式。考虑中国居民是美元发行国的非居民,因此吸收中国居民手中的美元存款就是吸收非居民的存款。那么怎么用这些存款为非居民服务呢?具体的方式有二:其一,将国内吸收的美元存款用于购买非美国国家企业主体的股权,这样就可以享受有前景企业的利润分红从而增值保值。但这里面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国际参股与收购障碍重重;其二,将国内吸收的美元存款贷给本国的优秀企业,鼓励它们走出去直接投资。这样一来,经常项目以及部分资本项目的顺差就可以通过本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冲掉。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时代将就此终结。可见,发展离岸美元市场确实可以解决中国经济目前的“双顺差”问题。

5 中国的选择

从以上的论述与分析中不难得出结论:对于我国经济目前亟待解决的“双顺差”局面所带来的所有问题,人民币国际化确实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实体经济中的多种不匹配因素,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也风险重重。

离岸美元市场能够很好地解决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两难境地。培育优秀的本土企业,让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能够通过离岸美元业务伴随企业走出去,成为真正的民族企业资产。那时,我国的财富积累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K.Krishna.Advanced International Trade:Theory and Evid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5(66).

[2]Babic'A.,Paul R..Krugman,Maurice Obstf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Theory and Policy[J].Financial Theory&Practice,2007,31(3):317-318.

[3]Salvatore D..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Wiley:Global Education,2011.

[4]Williamson J..The Open Economy and the World Economy:A Textbook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

[5]华民.国际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篇8

货币自由兑换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是资本项目可兑换, 即在资本与金融交易项目下均可自由兑换。

早在90年代中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对中国提出必须最终实现和服从该组织对货币可自由兑换规定的要求。纵观中国近10多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进程,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始终在稳步向前推进。1996年1月29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之后, 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境内居民因私兑换外汇办法》, 解除了因私用汇限制, 扩大了供汇范围;央行颁布《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银行结售汇体制, 消除了人民币走向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障碍。1996年12月1日, 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可兑换。2006年, 央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 这几乎等于宣布人民币正走在完全自由兑换的道路上。

2. 当前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国际经验表明, 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合理的利率、价格, 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达的资金市场, 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 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 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就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尚未完全成熟,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金融市场

国内金融市场还有待完善。首先, 金融机构类型比较单一, 垄断性强的特点比较突出;其次, 金融产品种类有所增加, 交易量有所提高, 不过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再次, 金融机构竞争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不过还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最后, 短期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不过中央银行还无法完全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国内金融市场还需进一步健全。

2.2 外汇储备

国家外汇储备从1993年底的212亿美元, 上升到2008年年底的近2万亿美元, 15年间增长了90多倍。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 一方面使中国积累了可观的外汇资产, 另一方面亦牵制着央行的货币政策。过多的外汇储备主要来源于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 也反映出我国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如果没有处理好外汇储备过多的问题而贸然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容易造成人民币大幅升值, 对外汇储备造成损失。

2.3 监管体系

健全和完善监管制度, 保持并加强监管力度, 是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 是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 要加强资本流动监控体系建设, 堵塞隐蔽性资本的进出渠道, 提高资本管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 加强对外投资监管体系建设。第三, 建立、完善国内银行对经济的促进机制, 加强对银行的监管, 加大对银行财务状况的监控力度, 强化风险披露机制, 完善存款担保和保险机制。第四, 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避免人民币贬值。最后, 要吸取国际经验, 改进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

3.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政策建议

3.1 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

1) 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用外资风险。一方面, 要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及创汇能力。必须加强政策性引导, 不盲目吸收外资, 对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优化外资结构。另一方面, 要明确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重心, 防范国际游资冲击。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重心应对国际收支风险最大的短期资本流动监管, 尤其是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

2) 防范外债风险。第一, 实现外债借入的成本最低、规模适度的目标。第二, 保证外债的使用在进来避免风险的同时, 实现较高的收益。第三, 保证外债按期如约偿还, 维护国家信誉。第四, 积极建立公平、合理和有效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

3) 解决资本外逃问题。由于持续的资本外逃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 特别是在金融自由化和我国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情况下, 我国防止资本外逃的形势更加严峻, 任务更加艰巨。第一, 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第二,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第三, 改善投资环境, 公平对待内外企业。第四, 加强金融监管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 有效控制非法资本流出。第五, 加强立法执法和国际合作, 打击跨国洗钱犯罪。

3.2 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

在目前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和我国通货膨胀等诸多问题未解决的情况下, 贸然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不可取的。因此, 我国应把人民币自由兑换作为一个长远目标, 积极培育市场经济, 创造内部条件, 沿着“先资本流入、后资本流出;先直接投资、后证券投资;先资本市场、后货币市场;先股票市场、后中长期债券市场”的次序, 开放资本与金融账户, 循序渐进地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准备:第一, 政府要在宏观调控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和锻造高超的操作技巧,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体制改革, 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使其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第二, 灵活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要注意宏观经济的平衡, 汇率要合适, 利率要与国际市场上的利率相差不大, 以防引起投机潮。第三, 进一步深化企业制度改革, 切实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普遍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四, 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 通过金融机构的多元化打破银行垄断的金融格局。二是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 积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 创造条件发展衍生工具市场、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 使金融市场呈现多元化、层次清晰、互补型的局面。

摘要:随着我国提出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也成为了这项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现状和条件, 同时也就这个问题提出了政策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董寿昆.货币自由兑换理论与实践——国际货币流通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7.

[2]龚福麒, 郭岚雪.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及实施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 2005, (24) .

[3]和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几个难题[J].中国城市金融, 2004, (4) .

上一篇:人民币先生周小川下一篇:特超稠油油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