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一种信息

2024-05-21

民主是一种信息(精选三篇)

民主是一种信息 篇1

自今年上半年国家提出要以信息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和内需后, “信息消费”就成为目前经济发展的热词, 并引发了业界专家和学者的诸多思考。中国通信学会也于近日召开了促进信息消费专家座谈会, 共同对信息消费进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信息消费”是什么?

“信息消费”一词出来后, 首先关于信息消费的定义和内涵就众说纷纭。

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看来, 信息消费是消费的构成要素之一, 可根据消费的定义来移植, 指机构、单位, 包括居民、政府企业消耗信息产品或者信息服务的一种活动;也可根据消费的概念, 将其界定为信息产品或者信息服务的最终使用, 不包括企业以固定资产投资方式所购买的信息产品。

他认为信息消费分为两个大类:一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中间消费, 二是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中间消费是指企业为满足生产需求, 在核算期内, 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信息产品与服务。比如像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支出, 网络资源租用的支出, 这些产品作为企业中间投入的一部分, 是企业最终产品构成的成本要素, 同时它也体现为信息产品或者服务对行业的间接拉动或者说间接共享。信息产品或者服务的最终消费是指居民或者政府部门为满足个人或者公共的需求, 在核算期内使用的信息产品或者服务。这类产品和服务直接被消耗掉, 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过程及消费总量即为国民经济直接贡献。而且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换代以及进程的加快, 信息消费的范围和性质也在不断扩大和变化。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则认为, 信息消费是指信息的使用者或者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需求对信息的获取。信息消费主体包括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 这些基本环节相互发生作用的过程叫信息消费过程。

至于对信息消费内涵的理解, 一是看其过程, 二是看其客体。信息消费主要是指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这两类作为消费对象的活动, 所以从信息消费的对象上来看, 信息消费的主体内容是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 而不应该把它扩大到所有的电子产品。既包括对信息产品和服务本身的消费, 也包括了信息产品及其信息服务在生产、交换、送达过程当中的各类设施及网络的占用。

另外, 从消费的信息化角度来看, 信息消费实际上是信息消费主体以信息为基础进行的一种信息化产品的消费, 主要包括了信息消费主体的信息化、消费客体的信息化以及消费过程的信息化三个方面。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则表示, 简单来讲信息消费就是信息产品的消费和信息服务的消费, 而信息消费品和工业品的不同点之处, 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服务的消费。

信息消费要解决什么问题?

那么, 信息消费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

何霞认为, 信息消费不应仅解决消费问题, 如果信息消费只解决消费问题, 局限在削弱现在出口和投资的下降所带来GDP下降的影响, 就把信息消费的作用缩小了。并且, 如果只是这个目的, 就仍然局限在工业时代指标考核的内容。信息消费需要解决中国当代发展中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 即如何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转型, 信息消费就是当前的重要手段。

舒华英也表示, 国家在当前阶段强调信息消费, 最主要的就是基于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改革,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到深水区, 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一方面, 我国经济在完成工业化甚至于在进行工业化的过程中累积了一系列矛盾。这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目前正处于不可调和的状态, 而下一步若还是以工业时代的理念去思考和调整结构, 必然是越调越糟, 并且很可能会倒退, 所以信息消费为被提出来。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了问题, 出口不顺畅、内需需要拉动, 老百姓也还没有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 人们下一步的消费需要一个着力点。

对此, 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主任史炜也认为:“谈到信息消费, 大家常常会有一个误区, 总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量化的标准, 比如说信息投入多少钱, 能增加多少国民收入, 客观的说这个是算不出来的。”因此, 以信息消费来拉动经济千万不能寻求传统经济的量化指标, 因为其结果很可能会变成计划经济。而要从经济改革的大局来看, 尤其是深层的改革。中国的研究学者, 包括企业经营者应更多的去思考未来的市场是怎样的。只有知道未来的产业环节、产业内容和商业业态, 我们才能找到相应政策的支撑点, 产业的支撑点, 包括这种业务模式拉动国民收入的增长点。

因而, 目前我国强调信息消费, 一方面是基于信息消费对目前内需和GDP的直接拉动作用, 但从更长远来看, 更是基于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和结构挑战的战略性思考。

信息消费如何落地?

信息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深层次改革的作用已经得到众多专家和学者的认可, 那么, 如何才能营造一个适应信息消费的大环境, 确保信息消费的落实?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廷杰对此提出了建议。

一是要通过努力创新, 扶持一些特殊的能够产生信息消费的平台。比如OTT, 这是由于目前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分离所带来的新领域, 他开创了许多运营商该做而没有做的东西, 例如一点对多点的通信, 多点对多点的通信, 这种具有自媒体特征的传媒性产品是运营商从未没做过的, 以往通信业务无论是语音、短信还是彩信, 都是点对点, 而自媒体产生了一个更大的信息的消费市场。这种有微信平台的出现, 尽管对传统运营商业务产生了挑战, 但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应该鼓励。

二是要创新一些工具。比如, 在信息消费的过程中, 信息经济学有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就是客户的识别。我们在传统商业中识别客户比较难, 而到信息时代, 这个东西并不是很难。比如引入积分, 企业就可明显的识别出应该回馈的客户是谁, 就是那些积分最多的客户, 因为他消费得多, 积分才多。因此, 从商业模式上促进信息消费, 实际上就是要找到准确的客户, 把准确的信息, 卖出更高的价值, 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三是应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相结合。例如视频图像搜索, 若用模式识别难以实现, 比如某人拍下一个树根, 如果什么都不说明, 电脑根本无法识别是趴着一条狗还是倒了一个树枝, 因为人脑和电脑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电脑是理解结构化数据, 并通过逻辑性的思维深度的去计算, 而如果给图片贴上RFID的标签, 就结构化了并可以被识别。

杨培芳则表示, 目前信息消费最重要的还是在应用层面, 因此, 一要促进各行各业信息的应用, 包括社区、医疗、教育在公共信息消费服务的应用, 这个是当务之急;二要注意各类行业的信息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企业的形成和建设;三是要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关系、专业化与多元化的关系、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关系、以及竞争和合作的关系。

信息消费不同于其他产品的消费, 其他产品的消费可能是一次性消费就结束了, 但信息产品的消费是多次性的, 一次消费的结束可能意味着下一次消费的开始, 而且第一次消费如果是单一的话, 在其基础上形成的第二次消费一定是多元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主任史炜

信息消费实际上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和内涵, 早已延续了很长的时间, 传统行业里包括报纸和出版、广播也是属于传统信息消费的领域。同时由于信息技术是一种通用技术, 既具有基础性, 同时又有高渗透性和通用性。因此, 信息消费几乎关系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 从这个角度来看, 信息消费是一个国家战略。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

除了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以外, 消费过程的信息化也应属于信息消费, 从这个角度看, 电子商务也属于信息消费。在拉动经济方面, 电子商务至少有三个方面作用显著:一是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拉动了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宽带、云计算、物联网等;二是电子商务扫除了消费环节障碍, 释放了一些原来没有的消费, 带来了基层老百姓购买力的增长;三是为中国企业的库存消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教授吕本富

信息消费要有一些创新:理论要创新, 要从传统的经济理论转向新经济的理论;管制要创新, 要重视社会协同, 也就是通过网络, 通过信息透明, 使得这个社会行业自律性更强;经营要创新, 要研究互联网的公共理性精神和社会化企业的运营模式, 要在为社会的服务当中促进信息消费的均衡发展, 在这个均衡发展过程中来扩大企业的盈利空间。

民主是一种克制 篇2

百姓怕官府,官府怕洋人,洋人怕百姓,清末民初的这种三角关系就是相互牵制,循环牵制。

美国的立法过程也是相互牵制、循环牵制。没有制衡就没有和谐。

美国立法是由参、众两院以多数票通过法案,由美国总统签字之后生效。如果总统拒绝签字,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压倒多数通过法案,使之成为法律,无需总统签字。

对于美国国会或地方立法机构已经通过的法律,美国法院还有权审查,明确其是否符合宪法。各级法院都有权审查,不仅联邦法院可以审理,州法院也可以审理。但重大问题非美国最高法院出面,无法一锤定音。

比如,2000年总统大选,戈尔与布什以宪法的名义争夺选票,佛罗里达州法院受理并判决了双方的争端,但双方不服,还是由美国最高法院出面,方才打上句号。

如果判决否定国会通过的法律,而国会不服,可以再次制定同样内容的法律。这样一来,子子孙孙就没有穷尽了。

好在国会、总统和法院都有所克制。

比如,美国最高法院审查国会的法律时,也有畏难情绪。美国先哲霍尔姆斯大法官就说过:“本院所需要行的责任中,最严重和最微妙的莫过于宪法审查。”对《医疗卫生法》判决便是一例。

奥巴马上台之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推动美国国会制定了《医疗卫生法》,以使全体公民都能有医疗保险。

共和党曾经支持全民医疗保险,共和党总统侯选人罗姆尼任马萨诸塞州州长时,就在本州推出了类似法律。但民主党总统这样搞,共和党就要坚决反对,还找了一个宪法理由起诉:美国政府不能强迫公民购买医疗保险。

美国最高法院是保守派占优势,保守派大法官5人,自由派大法官4人。

保守派大法官由共和党总统提名,重大问题上通常与共和党保持一致。民主党领导和基本群众本来不抱太大希望,自我安慰的理由是:如果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医疗卫生法》违反宪法,自由派人士就会化愤怒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奥巴马的周围,为夺取奥巴马竞选连任的胜利而斗争。但美国最高法院居然判《医疗卫生法》符合宪法。显然,至少有一位保守派大法官倒戈。

更加令人意外的是,很多人都认为,医疗保险法一案中若有保守派大法官转向,那是肯尼迪大法官,此人一向左右摇摆。但结果转向的是罗伯茨大法官。保守派对此尤为气愤,埋怨布什总统挑选大法官时看错了人。

可罗伯茨当时确实是一位保守派,他做过律师,在诉讼中专门代理美国大公司。当初美国参议院就罗伯茨担任首席大法官一事投票,民主党的参议员奥巴马便投了反对票。

大法官任职之后,世界观有发生变化的,通常是保守派转向自由派,而很少由自由派转向保守派的。

罗伯茨首席大法官在判决书中引用了霍尔姆斯大法官的观点,即,法官应当尽量尊重立法机构所制定的法律。“如果对法律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解释能使法律符合宪法并有效,我们理当采纳可以挽救法律的解释。”

罗伯茨首席大法官据此得出的结论是:“法官没有责任保护人民不受其政治选择的影响。”是的,美国联邦法官并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所产生的,而是由美国总统提名,经参议院众议院核准。而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是民众直接选举产生的。通常美国法院必须尽量尊重国会的立法,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应当宣布国会所制定的法律无效。

换言之,法院应当有所克制。确实,民主就是一种克制。制衡并非无休止的纷争。

信息化不单纯是一种管理工具 篇3

1 信息化让企业管理思路发生转变

企业管理的初级形态是通过扩大业务规模来稀释前期投入的成本, 尽可能提升单位成本的经济效益, 比如前期的设备采购费用、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等。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企业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更加丰富, 工具的进步必然会促进思想和思路的转变, 对于企业管理也如此。受信息传播方式、接收方法和信息处理效率的影响, 企业正逐步转变管理思想和思路, 以便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更加灵活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于钢铁企业更是如此, 尽管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决定了市场对钢材有着较大的需求, 但市场波动还是再所难免的, 如果企业盲目扩大产量, 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甚至造成亏损。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会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 并利用信息处理软件分析当前的市场形势和未来的变化规律, 然后据此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把资金更多地投入技术创新、科技储备、管理提升上, 实施更加细化的管理措施, 杜绝盲目投资。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信息化就会完成对企业管理思路和思想的改造, 使其更符合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思路。

2 信息化让企业信息主管制度得以建立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 企业信息主管制度就会变得越来越必要, 是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和效率的关键。信息主管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企业有专门部门和人员来主抓这项任务, 意味着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应对能力更强。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的首要任务是设立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职位, 并赋予CIO充分的行政权力, 确保信息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在企业上下的顺利实施;其次是从公司内部或外部招募信心建设的专业人才, 为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境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把企业的电子商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划拨到信息主管部门, 统筹规划各信息化部门, 加强对信息的管理。

3 信息化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高效

在钢铁企业, 与财务部门之间有联系的部门有人力资源部、企划部、采购部等, 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的关键部门, 涉及人员工资福利的发放、市场营销费用的划拨、设备采购资金的支出等。相信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财务人员需要处理的财务信息只会增多, 不会减少。为了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提升其工作效率, 企业会引入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和设备, 以便使财务人员能通过电脑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管控。而企业的其他部门为了与财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衔接, 会建立新配备的沟通方式和衔接设备, 以便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软硬件设备把自身的财务行为与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软件互联, 确保财务行为即是企业经济行为的真实体现。

4 信息化让企业的预算管理更加科学

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关键。通过预算编制, 可以把企业整体的效益目标分解到各部门, 各部门为了完成效益目标就会严格遵循财务指标, 这样会非常有利于效益目标的实现。信息化能让预算目标的分解和分配更加合理, 利用分析软件对各个部门的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和评估, 确保各个部门的预算目标科学、合理。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 主管部门或决策层可以对各个部门反映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总结, 然后调整预算目标和计划, 实现对企业投资方向的及时掌控, 避免盲目投资和无序投资, 充分挖掘企业的盈利潜力, 实现降耗增效。

信息化使得企业的决策者能获得更加全面、关键、真实的信息, 让他们能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 使预算管理更加合理。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知道,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几乎是全方位的, 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重要内容, 它早已不再是孤立、单一的管理工具, 而是成为一种关联性强、覆盖面广、组织构建严密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韩永宏.企业信息化管理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国防技术基础, 2005 (06) .

[2]翟小慧.企业信息化管理渐入佳境[J].上海信息化, 2005 (01) .

[3]蓝秀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5 (11) .

[4]杨乃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铁道工程学报, 2006 (04) .

[5]樊亚娴.浅谈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J].陕西煤炭, 2006 (04) .

[6]王伊波.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04) .

上一篇:风险意识下一篇:网络文化发展繁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