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2024-05-02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精选十篇)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篇1

1 专业气象信息服务需求的特点

桂林市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南岭山系西南部,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复杂多样, 多山区、丘陵和平原, 山岭连绵, 沟谷纵横交错, 其中北部为越城岭南麓, 东部是都庞岭, 西部属架桥岭, 中部则是海洋山。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使得该市气候差异性显著, 是我国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和重发区, 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危害重, 常常给各行各业带来极大威胁, 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为此, 桂林市气象部门依托气象科技进步和气象现代化建设, 在已有专业气象服务项目的基础上, 依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 切实掌握各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 实施多部门合作, 积极拓展专业气象服务领域, 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气象服务产品, 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 拓宽气象信息覆盖面, 不断提升气象部门专业气象信息服务水平。气象部门制作的各行业各领域专业气象信息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 精确性和时效性。专业气象信息服务所提供的气象数据和信息具有精确性、实时性和有效性, 用户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有效信息服务。

(2) 针对性。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 将天气预报等气象信息精细化, 提供出具有行业针对性的专业气象信息服务, 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3) 交互性。各行业用户可通过信息网络等技术与气象业务系统进行交互, 而不是仅仅的被动性接收服务传递的数据。

(4) 个性化。所提供的气象信息服务内容可以是一样的, 也可以是针对特别行业和特殊人群提供了不同表现形式或不同常用信息菜单等具有一定个性的服务。

(5) 移动性。专业气象信息服务可为用户提供出随时随地获取气象信息的移动性服务, 方便用户随时随地了解和关注天气变化信息, 也可不限时间不限地点的对服务要求进行反馈等。

2 专业气象信息服务技术

气象部门以气候分析应用、气象科普知识、行业用户信息等服务数据库建设为基础, 采用业务中心数据库和预警平台服务接口提供的技术支撑, 针对用户服务需求, 建立气象信息智能化分析与应用、气象能源开发和利用、气候环境服务、交通、电力和旅游等高敏感行业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等数据加工、处理系统, 结合行业用户风险指标等信息, 对气象预报预警、措施建议等信息作时间和空间的匹配融合, 建立各行业、人群专业服务系统;同时, 围绕服务数据库建设, 以信息化、数字化等智能化应用为主线, 构建基于GIS网站、3G手机等智能化专业气象信息融合与服务系统技术。

2.1 专业气象网站服务技术

2.1.1 气象信息数字化技术

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气象信息处理成具有地理信息属性的数字化产品, 以用户需要的各类形式展现在网站上, 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气象信息服务。

2.1.2 数据库存储技术

随着现代化气象业务覆盖面和涉及面的不断扩大, 各种行业气象观测网逐步建设并投入使用, 随之获取的基础观测数据也越来越多, 制作出的服务产品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精细化。因此, 必须首先将这些观测数据和服务产品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储存技术合理规范的保存, 然后合理规划这些数据表结构以及数据动态更新业务, 以快速准确的将数据资料或预报产品呈现在用户终端。

2.1.3 气象服务产品序列化

由于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具有智能化、定制化等特点, 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 因此所制作的气象服务产品还应具备可组合性和分拆性, 同一服务产品经组合或拆分后可以不同形式表现传递给不同的用户。同时, 还可将所有资料气象服务产品根据不同用户所需分门别类进行罗列, 在每个产品上添加不同属性值, 利用程序设计改变属性参数, 最后制作出各类产品或产品表现形式。

2.2 基于3G网络的手机气象服务技术

2.2.1 手机气象网络

通过手机网络可访问WAP气象网站, 该网站功能设计简单, 能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气象信息服务;WEB网站是根据手机特点设计开发的, 手机可通过IE浏览器访问WEB网站;用户在注册用户后, 即可登录手机气象网站进行访问。

2.2.2 手机端气象服务软件

手机端气象服务软件是基于C/S结构的智能化手机气象服务, 可实现手机与服务器的实时连接和交互, 用户根据软件授权等方式, 可随时随地定制所需专业气象服务产品, 实现个性化的专业气象服务。利用智能化手机独有的IMB号码授权, 用户手机安装软件后, 不需要再进行其他操作就可通过授权方式进行访问浏览, 实现在线接收到服务器实时发布的最新预警预报信息, 同时用户还可回复信息与气象服务中心在线交互沟通。

3 结语

气象信息系统网络路由设计 篇2

1主路由协议选择

对于省级气象广域网络系统来说,网络设备一般在两百到三百台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全网使用静态路由协议显然是不现实的。要保证网络路由的同步性和稳定性,必须在网络系统内部启用动态路由协议。目前在动态路由协议方面有两种:IGP(内部网关协议),用于在自治系统内部交换路由信息,包括RIP、IGRP、EIGRP、OSPF等路由协议;EGP(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在不同自治系统之间交换路由信息,其代表就是BGP(边界网关协议)。根据省级气象信息广域网的规模,所有网络设备可划分在一个自治系统内,使用内部网关协议,应用RIP、IGRP、EIGRP、OSPF等动态路由协议。在网络协议及路由规划上不仅考虑路由协议的开放性、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节点数量、管理和安全上的要求。而且还要考虑路由是否按需选径,路由算法是否具有鲁棒性、快速收敛性、灵活性、路由信息安全因素和对路由交换的限制策略管理等。要满足这些需求,就目前行业内的应用效果来看,省级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内的动态路由协议选择OSPF比较适合,0SPF协议承载宽带网路由器内部路由,能确保网络的可达性和稳定性。2辅助路由协议的应用

对于一个业务量较大的信息网络系统,必要的辅助路由协议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系统外行业用户单位,需要访问气象信息资源,但是又不可能完全地把他们的网络接入气象信息广域网络内部,这时就需要应用静态路由,指定特定资源的访问路径。静态路由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指定默认路由,对于信息网络系统内动态路由协议生成的路由表及辅助静态路由表没有明确描述的路由,全部根据默认路由进行转发,通常应用在访问互联网资源上。

3路由的引入

基于ASP的气象信息网站系统 篇3

辽宁气象网站系统的设计是基于面向应用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模块化设计方法,包括数据库连接模块、网站栏目管理模块、网站信息管理模块、网站浏览模块、气象信息产品处理和浏览模块。在信息归口管理的基础上,为职能部门提供了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同时,辽宁气象网也成为公众获得气象信息,了解辽宁气象人的一个新的媒介。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体系结构

网站系统利用ASP开发技术,根据模块化设计方法,采用了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三层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即数据库服务层(DataBase Service)、功能层(Web Service)和表示层(Browser)。网站服务器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3 Server,Web服务器为IIS6.0,后台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0。网站客户端采用VBscript、Javascript,服务器端采用ASP技术。

2.2 系统模块设计

整个系统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网站信息发布管理系统,另一部分是气象信息产品处理系统。网站信息发布管理系统主要由两个模块构成,即后台管理模块和前台浏览模块。如图2所示。

3 关键技术及系统实现

3.1 ADO访问数据库

ADO是ActiveX Data Object(ActiveX数据对象)的英文缩写,它是Microsoft开发的数据库访问组件。在数据库的应用中,使用ADO编写的应用程序可以存取在Internet上任何地方的资源。ADO操作流程如下:

(1) 创建连接,连接到数据源。

(2) 指定访问数据源命令,同时指定变量参数。

(3) 执行命令,即SQL语句。

(4) 命令使数据按表中的行的形式返回,并将这些行存储于缓存中。

(5) 可以通过修改缓存行的内容来更新数据源。

(6) 提供常规方法检测错误。

3.2 系统维护

系统对不同级别的管理员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限,登录后台管理系统通过ASP的Session对象记录的管理员信息,根据记录的信息标识不同的管理权限。不同的管理员只能对其所辖本部门的信息或产品具有修改权限。管理员对系统的维护主要是对数据库数据的处理,其操作通过ADO组件对数据库的访问来实现。

3.3 新闻浏览与产品显示

新闻浏览页面的实现主要分5个步骤:①是根据新闻id从数据库中获取新闻内容;②是列出所有的图片和附件,然后按顺序显示新闻图片、内容和附件;③是更新新闻的浏览次数;④是显示该条新闻的所有评论;⑤是显示新闻评论的输入表单。网站的新闻按时间采用排倒序的方式,将最新的新闻列到顶端。

最新的气象信息提取、入库后,并生成临时数据文本。在网站上,产品处理的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Set fso = Server.CreateObject("Scripting.FileSystemObject")

FilePath = Server.MapPath(mm)

Set fout = fso.OpenTextFile(FilePath)

ALLStr=fout.ReadAll

3.4 系统安全

使用ASP和IIS结合在一起提供验证和授权服务,来保障系统的安全。充分运用虚拟目录机制。可以让一个文件夹在web服务和本地使用不同的名字,从而保护服务器的文件结构。

网站各级管理员的口令都采用了MD5算法进行加密,由于MD5是不可逆的,不能利用MD5算法来解密加密后的数据。

由于网站采用B/S架构,对于现在非常流行的SQL注入攻击,采取了过滤一些SQL命令或关键字屏蔽,并对网页间传递的纯数字信息进行判断,不是数字的就发出警告,并停止页面浏览。

4 结束语

ASP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网络开发技术,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Web开发平台。基于ASP的气象信息网站系统具有执行效率高、易于维护、安全性能好等特点,重要的是它使辽宁气象网站的管理、维护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同时,也为今后的升级、改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天思,孙明丽,庞娅娟.ASP开发技术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山东气象季度工作信息汇报系统 篇4

关键词:山东气象,办公自动化,PHP生成Word文件

系统使用的开发环境PHP+My SQL是目前基于Web开发的最佳组合,有技术成熟、开发迅速、执行高效、安全可靠和跨平台移植等优点。PHP导出Word文档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com,并且作为PHP的一个扩展库安装到服务器上,然后创建一个com,调用它的方法。安装过Office的服务器可以调用word.application,生成Word文档,不过这种方式因为执行效率比较低,执行时,服务器会打开一个Word客户端,并不推荐;第二种方法,是用PHP将doc文档内容写入一个后缀为doc的文件中。使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依赖第三方扩展,而且执行效率较高。本系统导出Word文件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1 系统界面和功能

图1是首页的界面,全部的功能或者链接都集成在首页中。

1.1 提交提醒

当前月份已经提交与未提交工作信息的山东省各地市气象局名称,已提交的地市名称呈现蓝色字体。

1.2 各地市工作信息查看

已提交地市的内容展示,点击部门名称会弹出提交的内容,供各地市检查内容是否符合格式要求。

1.3 历史逐月工作例会材料汇编

系统将包括本季度的以往工作信息汇总在此,山东省局办公室通过该功能导出Word格式的汇编文件打印,列出了以往的汇编文件,选择目标日期点击,进入该季度内容界面;通过该季度的内容界面生成Word文件,Word文件的内容包括封面、目录和各地市工作信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分别是本季度待打印的工作材料汇编的封面、目录和各部门工作信息的内容,通过图2的导出Word功能导出Word后打印。

1.4 各地市工作信息录入和修改

图5和图6分别是各地市工作信息录入和工作信息修改的界面。两个界面提供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两种类别的选择、各部门工作单位的选择和添加工作内容条数的功能。

1.5 管理员工作界面

该界面包括管理员登录密码修改和发布通知两个功能。该界面通过首页的管理链接输入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的密码即时生效;发布的通知将在系统的首页右侧一条条展示,首页最多展示5条通知,点击“更多”查看全部的管理员通知。

2 格式设计

山东省气象局办公室对导出的工作汇编Word文件格式有3个要求:材料汇编格式、工作信息类别和排版。

2.1 材料汇编格式

打印后的材料汇编包括材料汇编封面、材料汇编目录和材料汇编内容。其中材料汇编封面展示材料的年月信息;材料汇编目录展示各地市的工作信息内容对应的页码;材料汇编内容展示各地市的工作信息内容。

2.2 工作信息类别和排版

工作信息分为本季度工作总结和下季度工作计划,每个地市的这两部分在导出Word文件各占一页B5纸张,超过会影响整个材料汇编的排版;经过测试,考虑打印时上下边距的影响,网页中24行内容是打印后不超过一页B5的极限。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My SQL数据库,根据需要完成的功能,设计admin、history、notice和office 4个数据表。

3.1 admin表

管理员账户信息表,存储管理员更新的账户密码。

3.2 history表

历史材料汇编日期表,记录有工作信息内容的历史材料汇编的日期,导出历史材料汇编时根据数据表中的日期进行索引查找。

3.3 notice表

系统通知表,存储管理员发布的系统通知。

3.4 office表

工作信息表,存储各单位录入或修改的工作信息内容。

4 PHP生成Word

本系统的开发目的是统一各地市上传工作信息内容的格式成方便打印的Word文件,PHP生成Word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本系统的导出Word是将纯HTML写入Word,如图7所示,没有引入外部CSS(样式)文件。

利用ob_start将html页面存储起来,再写入Word。Word文件发送至客户端的方法是:先在服务器端生成Word文件,记录这个文件的地址,通过header(“location:xx.doc”)使得客户端可以下载这个文件。通过下述代码展示PHP导出Word保存在服务器端后供客户端下载的过程。

5 结语

山东气象季度工作信息汇报系统自2015年起已在山东省气象局投入使用,本系统的衍生系统山东气象月度重点工作信息公开系统也已在全省范围内使用,供山东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向山东省气象局办公室提交本部门工作信息;济南等两个地市局也使用了本系统的衍生系统,希望本系统可以更多地为山东省气象系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肖维明.基于PHP+My SQL的网站开发[J].电子商务,2009,06.

[2]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 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04:059.

气象采集信息系统系综述(共) 篇5

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信息与工程系 07083415徐桥

摘要: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实时采集的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段内的气象情况作出较为精确的预测和预报,在生活中有着很大的需求。其结构主要分为气象信息采集,数据接收和数据传输还有数据显示。本文主要针对基本气象信息的采集,分析当代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其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个前瞻。

关键词:信息采集,无线传送,气象数据分析

1、引言

气象服务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因此充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开展气象情报信息和气象预测信息技术研究,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对国计民生具有重要得意义。文章提出气象信息业的发展现状,当代气象信息业的研究水平,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案,以及气象信息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多数气象局分为省,市,区气象局和数个气象站,原有的气象信息系统地面网络建设较早,设备性能低,线路传输速率低,延时较大,采集数据比较单一,因此很难满足现代社会发展下,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需求。因此,建设一个更完善,高效的气象采集系统迫在眉睫。而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

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它使人们对气象信息有了更深更准确的了解,对学习,生产,生活有着莫大的帮助。

2、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2.1 研究现状与不足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气象信息能力不断增强,精细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据了解,我国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已由单一天气预报发展为目前的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短期气候预测。但相比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我国的气象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还是显露出很多的滞后,主要在技术和工艺装备、测试仪表、开发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距。

(1)基于CAN总线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设计

根据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接口的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观测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系统采用主从方式.通过CAN总线将各个观测节点连接起来,并将各个观测节点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上位PC机处理。观测节点采用MSP430单片机为主控制器,控制和处理传感器采集数据.并通过CAN控制器MCP2515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测试结果能满足实际的测量要求。

(2)基于CDMA 1X网络的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介绍CDMA IX网络在自动气象信息远程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描述了系统架构和[1]

无线DTU的配置,给出了下位机通信和上位机接收数据管理软件编程。该系统在江苏省自动雨量检测系统与高速公路自动气象站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3)基于GIS组件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高斯模型的稳定气象条件假设在真实事故场景下难以成立,且对地形因素考虑也被过度简化,导致对于毒害性气体泄漏进行扩散模拟的结果与实际相差较大.通过开发变气象条件下的改进高斯烟团叠加模型(UWF—SPM);构建实时气象采集硬件系统获取事故场景下的实时气象信息,结合GIS技术实现在事故发生地空气动力粗糙度参数(Z0)的确定;编程实现毒害性气体泄漏扩散浓度分布实时模拟,减小模拟结果和实际事故后果之间的差距,更加有效地辅助该类事故的应急救援决策工作。

文献[5]结合组件式GIS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利用Visual Basic可视编程语ADO(Microspft ActiveX Data Objects)数据库编程技术在SQL Server2000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集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发布传输于一体的农业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IS功能组件MapObjects2.1,表现时间与空间全方位配置的农业气象信息。

(4)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文献[6]设计了一个基丁GPRS的两要素自动气象站,并实现了,气象要素采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文中首先讨论了GPRS数据通讯的优点、分析了温度、雨量要素传感器的接口特点。在电路设计部分,以ADuC812微控制器为核心.讨论了GPRS的通讯接口的设计;详细介绍了铂电阻测量电路可能引起误差的恒流源、外接引线等问题的处理;以及外部干扰引起测雨计数误跳等问题的处理。

文献[8]通过对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传输通讯方式的比较,提出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远程自动气象站数据实时采集和传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小数据流方式,实现野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对观测设备运行的监控,达到节约经费,提高数据传输时效的目的,并将此系统成功地用于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施工期气象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中[10][9][7][4][3][2]。

通过GPRS技术来构建采集传输系统具有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等优点。利用其来采集、传输气象信息数据,可以对将来一段时期内的气象形势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予方便,为防洪抗汛提供决策支持

(5)基于GSM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

针对传统农田气象信息远程监控系统采集机构布线难、成本高、传输距离有限等不足,提出利用GSM网络覆盖范围广、价格低廉等优势设计的无线网络采集节点方案

网络采集节点的硬件构成、通信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实验表明

能实现农田气象信息的定时采集、稳定传输和实时报警。

文献[14]针对当前气象信息更精、更细、更及时的需求同信息发布能力不足的矛盾,提出基于GSM MODEM的天气播报系统。该系统使用了PC多样化气象信息采集和对GSM MODEM控制技术,具有及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15],特[13][12][11]。,阐述无线,该设计方案合理可行,别适用广大农村地区。

2.2 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微型计算机、通信、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必将进一步推动气象信息采集系统技术向微功能、多功能、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3、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信息采集系统越来越完善,被应用到各种恶劣的环境当中。本次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结合了当前各种气象信息采集系统的优点,改进了一些不足,以简单,高效为原则,设计出实用的气象信息采集系统。

参考文献

浅析地方机场气象信息系统的安全 篇6

关键词:地方机场;气象信息系统;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11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很多地方大力投资兴建机场,民航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地方机场的投资建设也进入高峰期。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很多的属地化机场。

气象台是机场重要的安全保障部门,气象信息系统是气象台的重要设施,肩负着气象信息的交换,飞行文件的制作、气象信息的发布等工作。气象信息系统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气象情报查询、飞行文件提取、雷达图像显示、卫星云图显示、气象观测数据显示和台风路径图绘制等。气象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解析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和民航气象资料集中处理系统。

机场气象信息系统硬件由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组成,气象信息系统软件由Unix或Linux网络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应用软件等组成。气象信息系统通过专线与民航地区气象中心联网,从气象中心下载气象资料,如飞行文件、各机场气象实况和预报、高空气象、雷达图等。气象信息系统还与地方气象局联网,共享气象局的气象资料,如天气图、气象雷达等。可见地方机场气象信息系统联网复杂,一旦出现故障影响面广,对航班正常飞行,气象中心气象信息系统工作,气象局的气象网络工作都可能造成影响。因此气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1 气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

影响气象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类:

1.1 计算机病毒

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破坏性、传染性、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很大,能造成主板、CPU、硬盘、内存等硬件损坏,也能造成数据丢失、数据篡改、程序损坏等软件故障。

出现计算机病毒的征兆如下:(1)屏幕上出现异常字符或画面;(2)文件长度增减或产生新文件;(3)文件打开异常或突然丢失;(4)系统无故进行磁盘读写或未经允许进行磁盘格式化;(5)系统出现异常的重启现象,经常死机,或者蓝屏;(6)可用的内存或硬盘空间变小;(7)打印机等外部设备出现异常;(8)在汉字库正常的情况下,无法调用和打印汉字或汉字库无故损坏;(9)磁盘上无故出现扇区损坏;(10)程序或数据神秘消失,文件名不能辨认等。

根据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力,病毒分为如下几类:

无害型: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无危险型:减少系统内存、显示异常图像、发出声音。

危险型: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会造成错误。

非常危险型: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病毒对系统造成的危害是当它们传染时会引起无法预料的和灾难性的破坏。

1.2 黑客

黑客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通过特殊技术登录到他人的网络服务器或连接在网络上的单机,并对网络进行一些未经授权的操作的人员。黑客对系统的破坏很大,如窃取机密信息、篡改数据、控制网络等。

1.3 漏洞、木马和后门

1.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系统攻击是指某人非法使用或破坏某一信息系统中的资源,以及非授权使系统丧失部分或全部服务功能的行为,攻击活动分为远程攻击和内部攻击,远程攻击技术发展很快,威胁也越来越大。

2.木马是指通过一段特定的程序来控制另一台计算机。木马通常有两个可执行程序:客户端,即控制端;服务端,即被控制端。“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服务器”的电脑。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端口被打开,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木马的服务一旦运行并被控制端连接,其控制端将享有服务端的大部分操作权限,例如给计算机增加口令,浏览、移动、复制、删除文件,修改注册表,更改计算机配置等。

3.后门程序是指那些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程序方法。在软件的开发阶段,程序员会在软件内创建后门程序以便可以修改程序设计中的缺陷。但是,如果这些后门被其他人知道,或是在发布软件之前没有删除后门程序,那么它就成为安全风险,容易被黑客当成漏洞进行攻击。后门一般不会自我复制,不会感染其他电脑。

1.4 内部工作人员误操作或故意破坏

内部工作人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误删除程序、删除数据等问题。也可能因为对单位不满,刻意报复而故意破坏。研究发现内部人员的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远大于外部攻击。

1.5 外界因素

频繁停电,电源电压不稳,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台风等均可能造成设备损坏。

2 针对以上气象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安全防范措施

2.1 针对计算机病毒

我们要给系统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升级,定期查杀病毒,修补系统漏洞。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系统文件、重要可执行文件和数据进行写保护;(2)不使用来历不明的程序或数据;(3)尽量不用软盘进行系统引导;(4)不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使用新的计算机系统或软件时,要先杀毒后使用;(6)备份系统和参数,建立系统的应急计划。(7)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8)分类管理数据。

2.2 针对黑客

要加强防范,及时升级系统,修补系统漏洞,屏蔽可疑IP地址、过滤信息包、修改系统协议、及时备份重要数据、使用加密机制传输数据。

在系统中使用防火墙,防火墙能够在网络与电脑之间建立一道监控屏障,保护在防火墙内部的系统不受网络黑客的攻击。防火墙是信息分离器、限制器,也是信息分析器,它可以有效地对局域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进行监控,从而保证局域网内部的安全。

2.3 针对漏洞、木马、后门

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堵住系统漏洞、后门,并定期查杀病毒、木马。及时安装系统软件补丁程序,在系统中使用防火墙。

2.4 针对内部员工

要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尤其要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制定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以权限最小化原则合理分配用户权限,员工不得越权操作。对用户名、密码尤其是管理员密码要保密。

2.5 针对外界因素

配备UPS电源。制订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急计划,以防意外事故使气象信息系统遭受破坏。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安全标准的追求是以资金和方便为代价的。我们应随时根据气象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而采用相应的安全保护策略。通过对气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充分认识,提供行政、技术和物质方面的保证。气象信息系统就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性来对付各种不安全问题。做好系统软硬件和数据的备份,要储备易损配件,以便系统崩溃时尽快恢复系统。

3 结束语

地方小机场由于专业人员配备少,网络维护人员往往还要兼职维护其他的设备,如通信导航,气象观测、候机楼弱电、计算机网络等。维护人员在气象信息系统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领导对气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有限。因此维护人员更要平时多巡视检查,与预报员多交流,一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修复解决,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网络安全的新问题还会层出不穷,维护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机场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到气象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保障气象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石志国,薛为民,尹浩.计算机网络安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篇7

关键词:Web GIS,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实现

气象环境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气象灾害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服务有助于减少这种损失, 能够获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气象信息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 服务内容从传统的天气预报业务扩展到气候业务、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行业气象业务等综合性的服务, 气象数据的种类和数量也呈几何倍增长。但目前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存在服务形式单一、数据管理效率较低、自动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因此, 研究准确、高效的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显得非常重要。

1 Web GIS技术

GIS技术通过计算机将地理、资源、环境等不同要素以时空为轴线, 将这些因素的数据按照统一格式存储和管理, 并能按照某一特定格式显示、查询和分析的系统, 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 当前已广泛应用到与地理空间信息密切相关的领域。地理信息系统 (GIS) 可以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多因素的综合分析, 为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能够有效提升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水平[2]。

GIS与互联网相结合产生的Web GIS是GIS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通过Web GIS,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访问分布式地理空间数据, 并能实现对数据的分析操作, 而无需在自己计算机上安装GIS软件, 从而真正推动了GIS技术走向社会公众[3]。基于Web GIS技术, 结合数据挖掘技术, 设计并实现一套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2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2.1 系统功能分析

针对以往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存在的问题, 提出设计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

(1) 服务形式多样化, 能满足各种用户不同的气象服务需求。

(2) 将基于Web GIS的基础地理信息、地区社会经济信息与各种气象要素信息有机结合起来, 满足数据实时转换需求, 高效处理数据生成多种气象业务产品。

(3) 提高气象信息自动化服务能力, 满足用户对系统交互功能的需要, 提供快捷、高效、开放的气象服务平台。

2.2 系统架构

系统整体采用B/S三层架构, 如图1所示, 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业务应用层。数据层包括地区的基础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气象数据, 因气象数据为实时数据, 所以数据的交换量和存储量非常大, 需要数据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服务层通过Super Map SDX+数据库引擎及相关技术访问和管理数据库, 结合Web GIS技术, 接受业务应用层的逻辑处理请求, 并将结果传至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即用户界面, 用户根据需求查询相关信息, 通过ASP、HTML、ASP.NET及Java Script脚本等技术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交互功能和友好的操作界面。

2.3 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功能分析, 对系统功能进行模块划分, 如图2所示, 每个模块下有若干子功能模块。

基础概况模块包括:系统服务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 如行政区划、地形地貌等;社会经济信息, 如人口分布、经济概况等;气象站点信息, 如短期预报站点的名称、编号, 经纬度和在地图中的位置等。

气象监测模块包括:雷达云图, 可以获得某一位置在一段时间内不同类型的动态连续雷达画面, 为气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气温和降水情况监测, 将实时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转化为等值线和斑点图, 能直观获得气温和降水信息;空气质量监测, 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出各地的空气质量。

气象预报模块包括:短期预报, 并能直观地显示在地图上;天气查询, 用户可以按输入名称也可以按地图上定位查询的方式, 获得某一地点的实时天气信息;中长期预报和气候评价, 将相关数据按时间顺序存储, 用户能高效查询旬、月、季、年等的气息数据。

气象服务模块包括:气象预警, 根据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对比情况, 及时发布、变化和解除气象预警信号, 如高低温预警;森林火险和地质灾害预警, 利用GIS技术, 将火险和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点, 直观地在地图上显示;人工影响天气, 将区域内的每个人工影响天气站点的经纬度、业务范围等信息可以在地图上显示和查询。

后台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的分类、注册和登录, 根据用户的需求层次确定不同类型的权限, 如气象业务人员可以更新和维护气象数据, 但不能修改和删除, 只有该模块的管理人员才有权修改和删除, 防止误操作;同时管理人员还需做好气象和预警数据的编辑与管理, 使系统实现实时更新, 提高其操作性和扩展性。

3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实现

3.1 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SQL Server 2008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全面的、集成的数据解决方案, 能够用于大规模联机事务处理和大数据分析, 主要能够提供Integration Services (集成服务) 、数据库引擎、Reporting Services (报表服务) 、Ana Iysis Services (分析服务) 、Service Broker (服务代理) 、复制、全文搜索、通知服务等功能[4]。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在数据库中直接创建数据表, 利用数据表存储基础地理信息、社会经济信息和气象业务信息, 每个表设计完成后取个相应的名字便于程序调用。利用SQL Server 2008可以很好地对相关数据进行整合与管理, 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导出报表。

Super Map SDX+技术能对具有空间属性的数据进行一体化的访问和管理。ADO是当前比较常用的数据库连接访问技术, 它是建立在OLE DB之上的高级数据库访问技术, ADO能够实现OLE DB的全部功能, 这样保证程序和数据之间层次最少。在服务层和数据层之间使用Super Map SDX+和ADO技术, 将数据源与DBMS进行连接, 结合编程实现对各种数据的浏览、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从而实现对数据库的管理。

3.2 系统开发

Super Map Objects.NET是基于超图共相式GIS内核, 采用.NET技术的组件式GIS开发平台。其支持所有的.NET开发语言, 如C#、C++/CLI等, 采用标准C++编写GIS内核, 采用C++/CLI进行封装, 因不通过COM封装或中间件运行的组件, 而是采用纯.NET组件, 因此效率大大提高[5]。系统采用Super Map Objects.NET 6R, 其在Super Map Objects.NET 2008的基础上完善和新增了数据、地图、网络分析、空间分析、三维、布局排版、拓扑等模块。

运行系统为Windows7操作系统, 在Visual Studio2010的开发环境中, 采用Super Map Objects.NET 6R技术, 再结合ASP.NET技术、Java Script客户端脚本语言、AJAX创建快速动态网页的技术等[6], 开发出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3.3 系统测试

该系统最主要的目的是根据用户需求快速提供相应的气象信息服务, 为了检验系统功能是否实现, 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为了保证系统流畅运行, 测试时要求计算机的配置:CPU为主频≥2.7G的双核处理器, 显卡≥8600GT, 显存≥256MB。三台计算机的测试结果显示, 该系统在上述硬件配置下, 均能流畅运行, 且能满足用户多种气象服务需求, 访问和查询速率较高, 具有自动服务能力, 较好地实现了系统功能设计的要求。

4 结语

该系统基于Web GIS技术, 将气象信息与基础地理信息结合起来构建气象信息服务平台, 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在线、快捷、可视化气象信息服务, 丰富了服务方式, 提升了预报服务效率和自动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秀萍, 吕明辉, 张晓美, 等.气象服务效益评估研究和业务进展[J].气象科技进展, 2012, 2 (3) :39-44

[2]吴焕萍.GIS技术在气象领域中的应用[J].气象, 2010, 36 (3) :90-100

[3]高志敏.Web GIS中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11

[4]刘智勇, 刘径周.SQL Server 2008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5]熊威, 李春雷, 段云龙.Super Map Objects组件式GIS开发技术浅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1) :155-157, 160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系统开发与应用 篇8

1 研究内容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系统”是一个B/S模式下的农村气象信息发布平台, 针对本地县乡 (村) 通讯网络软硬件环境的现状设计开发的, 主要有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用平台、县级综合气象服务平台和市级后台综合运行系统三部分组成。

2 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设计思路

本项目是基于B/S体系结构设计的Web应用系统, 采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作为数据服务层的数据库格式, 利用asp动态网页技术构建, 真正实现动态式管理, 使其具有操作简便、维护升级方便、扩展性强、安全性高的特点。asp网页可视化程度高, 结合Adobe 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使多数人均能使用该系统。根据该系统的实际需求, 数据量不是很大, 选择Access为数据库完全可行。即使以后数据量增大, 也可转向S0L Server等大型数据库, 基本不用改动程序部分。Office系列软件一般办公室电脑均有安装, 因此无需再安装额外的数据库引擎。Access存储的信息不是很多, 但由于数据库文件单一, 对数据的导入与导出有利, 且该系统对数据库的要求不高, 完全可以用作后台数据库[3]。

2.2 模块划分

对于用户来说, 对系统最重要的要求是能够及时看到所需的气象服务信息, 其次是能够与网站建立互动联系, 使用户对系统提高关注度。对于管理员来说, 必须要能够全面地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

2.3 系统流程分析图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同时可以为农民和气象信息员服务, 气象信息员可以通过该平台完成灾情上报等工作, 农民则可以从该平台中获取所有气象服务信息, 还可以反馈留言, 提出问题。新农村气象服务主控平台是信息发布端, 发布的信息是根据地方特点, 并浏览上级预报服务指导产品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新农村气象服务监控平台不仅担负所有数据信息的处理与监控任务, 还要充分发挥自身先进的预报预测水平, 监控县市级平台发布的更具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 (图1) 。

2.4 系统主要功能

2.4.1 市级平台。 市级平台发挥其人才和网络优势, 为县级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完成预报预警产品的发布及对县级服务产品进行监控, 以为县级开展服务提供针对性指导[4]。

2.4.2 县级平台。

(1) 对上级指导产品的应用加工模块。该模块是一个平台通用模块, 为县级业务人员提供上级天气预报产品和服务指导产品 (图2) , 通过该模块可以快捷获取上级指导产品, 为本地化服务提供支撑。

(2) 本地特色的为农服务模块。该模块针对县域特点设置农用天气预报、特色农业指标体系、农业区划、农经信息等围绕县域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此模块中设置了专家信息, 发挥农林专家的作用, 使服务更具有指导性 (图3) 。

(3) 灾害防御模块。该模块将风险区划、灾害预警、水库防汛、地质灾害防御等集为一体, 可以快速查询、修改各种灾害的应急联系人信息, 并将地质灾害预警撤离路线及水库防汛预警指标等嵌入其中, 实现快速联系到相关人员,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使服务更具有针对性。

(4) 针对农村信息服务站监督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对信息站上报信息进行浏览、搜索、查询、处理, 如灾情信息、信息员意见征集功能等。

(5) 信息发布模块。该模块可实现省市决策服务产品、预报预警、重要提示等动态信息的发布, 也可直接与预警发布平台相链接, 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

3 创新点

3.1 功能方面

为深化为农服务提供了一个综合平台, 建成一套受软硬件环境影响小、易于扩容、使用方便、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系统平台;实现市县乡资源信息共享、互动;实现省市级业务服务对县级的针对性指导、县级以服务为主体的业务转变;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站应用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 为气象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提供一条方便的途径。

3.2 内容方面

涵盖风险区划、灾害监测及预警、灾害防御及避险、农作物指标、农用天气预报、农情分析、指导产品等多元信息;内容针对性强, 突出当地特色, 为当地防灾减灾、为农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通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网站获取气象信息具有针对性强、时效性强、内容丰富等优点, 对促进农民增收及农业增效有重要作用。该文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系统的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及创新点进行介绍, 以供广大基层气象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网站,研究内容,系统设计,开发,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一如, 赵利刚.县级气象门户网站安全测评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5 (2) :77-79.

[2]田静, 高社兵.基于WEB平台的县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系统[J].陕西气象, 2015 (2) :49-50.

[3]杨军, 熊晓洪, 宋启堃, 等.基于三维GIS的地县级气象服务平台[J].气象科技, 2013 (1) :78-82.

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思考建议 篇9

1 新疆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重要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 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境内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 盆地与高山环抱, 有“三山夹二盆”之称, 在群山峻岭、绿洲戈壁之间有数不尽的“粮仓、油盆、煤海”, 由于远离海洋, 深居内陆, 四周又有高山阻隔, 海洋气流不易到达, 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较差大, 日照时间充足, 降水量少, 气候干燥。特殊的地形和气候使得新疆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和瓜果之乡、四大牧区之一, 是全国举足轻重的棉花产区, 所产瓜果甘美爽口。

同时, 新疆又是我国气象灾害多发的省区之一, 每年都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 其中干旱、大风、干热风、寒潮、冻害、冰雹、霜冻、雪灾、暴雨和洪水等是主要气象灾害, 具有出现频率高、发生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破坏性强等特点, 甚至引发农业病虫害等衍生灾害。因此, 加强农业生产过程中未来天气现象、天气过程的预报分析, 开发研究适宜的农用气象信息, 对于当地农牧民充分了解和掌握农牧业生产中有利和不利气象条件, 趋利避害发展农牧业生产至关重要。

2 影响农用气象信息的因素

2.1 气象信息精确性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自动气象站、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遥感技术、卫星云图等先进设备投入使用, 提高了天气预报能力和水平。但每天产生的大量观测、预报数据需要经过专业气象软件订正和人工分析判断后得出优化信息, 受气象专用软件及人为订正经验影响, 而且由于新疆地域辽阔, 地形复杂, 一些局地小气候作用较为明显, 农用气象信息目前还无法达到对信息精确性的要求。

2.2 农用气象信息产品单一

信息是农业气象服务的基础, 当前气象部门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还有待加强, 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产品单一, 大多是常规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 服务产品内容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和技术含量, 单一的服务产品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2.3 农用气象信息时效性

当前, 大部分台站气象信息传递工作中, 灾害性天气信息的传播要先报告至政府领导, 然后再逐级向下传递, 这就延误了一些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有效接收。而且, 一些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 农民获取农用气象信息的渠道有限, 不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和掌握天气变化, 无法根据提供的天气信息科学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及各项活动。

3 农用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开展

3.1 加强灾害性气象信息服务

春季是新疆冷空气活动频繁季节, 大风、沙尘、低温和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及阶段性干旱都会发生, 春季为农气象服务任务艰巨, 为此自治区气象局要求各级气象部门坚持把春季气象服务作为气象工作重点来抓, 做好重大天气过程会商, 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并上报地方党政领导;细化本地区气象为农服务方案, 加强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分析预测、会商及灾害预警信息发布, 做好关键农事季节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和春播农业气象条件分析等信息服务工作, 加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滚动监测、预测, 强化棉花、特色领过气象服务工作, 及时为农民提供针对性、精细化农用气象信息, 充分利用兴农网加强农业、气象信息联合发布, 不断提高乡镇、村精细化预报业务能力。

3.2 加强部门联动, 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2011年9月28日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与中国移动签订全面业务合作协议, 加强了由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服务机制, 实现信息统一发布、分级负责, 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 以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覆盖面为重点, 不断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网络, 加快推进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积极拓宽信息传播渠道, 着力健全预警联动工作机制, 努力做到监测到位、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应对高效, 最大程度的减轻灾害损失, 特别是在突发灾害来临之际, 开辟快速响应绿色通道, 优先保证应急联系人预警信息的送达, 并开辟全网用户预警信息应急发布绿色通道, 确保边远地区农民及时有效接收到预警信息, 提高全区防灾减灾能力。

4 发展农用气象信息服务的思考建议

4.1 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精细化水平

结合新疆各地区特色和农业发展布局, 全面加强农业气象研究和气象科技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打造一站式气象为农服务平台, 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和精细化水平, 提高短时临近突发性灾害天气预报水平、预报能力及中长期天气信息准确率, 推出农用天气预报, 提高农用天气预报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4.2 提高农用气象服务信息时效性, 丰富信息内容

进一步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能力建设, 健全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 延伸农业气象科技服务覆盖范围, 着力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科技水平。围绕各地农业生产结构实际情况, 加强与涉农部门合作,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完善合作机制, 深入推进富有地方特色的点对点气象科技服务, 丰富农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内容, 开发研究出贴近群众、通俗易懂、简洁实用、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以及涵盖面广泛的农用气象信息, 注重农用气象服务信息的专业化、个性化和科技含量, 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4.3 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

多层面打造气象科普宣传阵地, 新疆气象学会主办并打造了网络气象科普宣传阵地——“气象港”, 该网站突出公益性、科技性, 凸显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 使用多种语言文字编辑出版科普书籍。采用汉语、维语制作科学性、实用性强的气象科普挂图, 利用各种宣传日在基层县乡悬挂, 使农民真正对气象科普信息“看得到、信得过、学得懂、用的上”。

参考文献

[1]王双, 崔合义, 刘浩.浅析我国农用天气预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 2012 (6) .

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与思考 篇10

2008年, 对清远各县 (市) 一些乡村进行了“公众气象信息服务情况调查”, 调查统计发现:目前农民群众较为关注的气象信息服务为“今明短期预报”占40%、“3~5天逐日天气预报”占52%、“灾害性天气预警”占20%等三种。群众获取气象信息途径主要是靠电视和广播, 但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及“12121声讯电话”来获取气象信息总体比例不高, 表明我们对方便快捷的现代化气象服务产品推广力度还远远不够。调查中还了解到, 群众对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具体含义的了解程度不高, 20%选了“不甚了解”。

2 农村气象信息发展缓慢的原因

虽然清远市气象局现已形成了以电视天气预报、“12121”电话气象信息、手机气象短信、网络气象信息、灾害性天气预警、气象保障服务等多种服务体系, 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发展相当缓慢。

2.1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产品缺少针对性

清远市南北气候差异大, 农村人口居住偏僻、分散且相当多在灾害易发的山区, 现阶段天气预报的内容比较单一, 为农业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没有分门别类, 且所预报的时间范围广、针对性不强, 以至于很难满足农民生产生活的需求。

2.2 农村气象信息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农村地区群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狭窄, 加之气象部门到基层宣传气象知识的力度不够, 使得广大农村群众对基本的气象术语、气象常识等方面了解程度不高。

2.3 农村应用气象能力差

在农村地区,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防灾减灾意识、应用科学技术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不强, 即使获取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却没有及时作出有效的防御措施, 造成了气象信息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大大降低。

2.4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不完善

目前, 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还比较落后, 难以在整体上促进气象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 突发性的天气预警信息也很难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 从而延误了防灾救灾和对突发公共事件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

3 推进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的发展思路

3.1 发展多样化的气象信息服务产品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民对气象信息的需求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精细化的要求, 我们应打破传统、单一的天气预报模式, 针对农、林、牧、渔业生产的特点, 提供专业的气象服务产品, 如对清远沙糖桔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跟踪服务。

3.2 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力度

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气象部门要深入基层, 大力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等活动, 最直接的向广大农民讲解气象科普知识, 让农民认识气象、了解气象、让气象更好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3.3 提高农村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

针对农民整体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应用科学和技术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不足等客观实际,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 不仅要把天气预报告诉老百姓, 也要把如何趋利避害的科学措施告诉老百姓。在突发性气象灾害来临时, 使农民及时掌握预警预报信息, 正确运用防灾减灾知识, 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平时在气象灾害频发且影响较为严重的地区, 要积极组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3.4 加强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加快农村气象监测网、气象自动站、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建设, 解决农村在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上存在的信息不畅、基础不牢、效率不高等薄弱环节, 实现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标, 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能够及时传递到广大农民手中。

参考文献

[1]林霞.发挥好农业气象信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J].内蒙古气象, 2004 (4) :53-54.

[2]章继华.农业信息化魔方[J].农业网络信息, 2008, (6) :69272.

上一篇:线性双折射下一篇:北京中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