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2024-05-03

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精选12篇)

篇1: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服务系统,建成后将使我县各级政府、涉农单位方便及时的获取气象信息和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信息;预警时效大大延长、应急处置能力将显著提高,为我县的防灾减灾,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提供更好的气象服务,因此,各乡镇、各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完成系统建设任务,现将有关建设事项通知如下:

一、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筒介

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由信息发布平台(设在县气象局)、气象电子显示屏和气象语音接收机组成。既可以在有播音条件的地方使用气象电子显示屏和气象语音接收机组合,也可以单独使用气象电子显示屏。其特点:一是电子显示屏覆盖面广、内容直观、速度快捷,被誉为是站在身边的“信息服务台”。二是信息发布内容广且及时。电子显示屏和预警接收机不仅能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而且还能把政府和部门宣传的有关政策、重要信息、公告、通知等进行发布,比如森林防火、计划生育政策、疾病防疫等等,从而实现信息发布平台共享。三是建设难度小。只要通电、有移动信号即可建设。

二、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三)信息内容提供。由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以文字方式加盖单位印章提供给气象局,由气象局负责发布。

(五)奖励。上报的信息,一经采纳每条信息气象局给予10元的稿费;如果有突出表现(如应用气象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御措施,避免了人民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将给予奖励。

三、系统建设和维持费用

范文网【】

篇2: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一、深入农村组织(党支部、村委会、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和农户了解村民气象服务需求状况,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拓宽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二、认真负责为农村组织和村民提供气象网络信息查询服务,及时了解并如实记录为农服务的结果和效益。

三、及时发布天气信息,接到重要灾害预报、警报时,采取多种形式向村民传达,及时通知广大群众做好气象防灾避灾工作,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做好防灾减灾避险等工作。

四、做好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告,协助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情的现场调查、评估和鉴定工作。

五、负责站内气象设施(自动气象站、电子显示屏、办公设备、人工影响天气设施)的管理,保证其安全、整洁并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六、本站仪器设备由信息员负责管理,不得外借、租赁、转移或者改作他用,因玩忽职守、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善造成仪器设备丢失、被盗、损坏、报废的,由信息员赔偿损失。

七、负责站内环境卫生,使之经常保持室外干净、室内整洁,物品摆放有序,仪器设备布置合理,便于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

篇3:基层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农业生产的对象和农事活动与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气象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基层气象对预报服务、情报服务、气候服务、农业气象服务包户、专业户签定服务合同等方式进行服务, 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并显著地影响生产成果[1,2]。因此, 气象为农业服务质量的好坏是至关重要的。农业生产的对象和农事活动与自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气象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参与生产的全过程并显著地影响生产成果[3,4]。现将基层气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措施总结如下。

1 结合新农村建设特点, 建立新农村专用气象灾害警报系统

1.1 根据需求变化, 及时丰富农村气象服务产品

气候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一种资源, 气候服务包括气候服务和农业气候服务。对于农业的服务, 往往是带有战略性的。对气候进行评价和诊断, 可使农业领导决策者和生产单位考虑对气候的利用, 从气象服务中得到借鉴和启发。因此, 一个地区的农业结构、农业布局、种植制度的确定以及农事适宜地的选择等都必须考虑气候资源。鉴于息烽县山、坡、川不同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状况的差异, 为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 充分发挥气候优势, 既考虑当前生产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规划的需要, 在实践性、科学性和远景性的前提下, 根据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主要气候因子及影响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为依据, 在丘陵坡地和干旱区发展方向应以种植业为主, 农、林、牧、烟全面发展。搞好以治水改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改善生产条件,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调整作物布局, 以旱作为主, 引进推广抗旱性能好的品种, 多种谷子、红薯、豆类等耐旱作物, 压缩夏玉米种植面积, 稳定花生面积, 适当扩大烟叶种植。在粮食生产上, 保持水土, 稳定固定耕地, 精耕细作, 主攻单产, 提高总产量, 力争粮食自给。退耕还林、还牧,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恢复森林原气, 提高植被覆盖率, 做到青山常在, 永续利用, 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农、林、牧、土特产、食用菌全面发展。通过气候资源区划实施利用, 山区自生林、人造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大, 稳步持续发展, 农民收入成倍增长。

1.2 推出不同时效的预报预测产品, 做好常规气象服务

天气预报的准确率、针对性、及时性以及使用预报的知识、预报成本和措施成本等都对服务效益的高低起作用。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长计划、短安排和临时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因此, 提高预报准确率, 要搞好预报服务, 必须还要注意针对当地主要农业生产问题或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问题进行预报服务。由于气象因子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后效和生物本身的平衡作用, 因此在为领导和农业生产部门提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情报实况时, 气象情报实况可以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意义。情报服务种类很多, 如墒情报、雨情报、天气公报、灾情报、专项报告等;按时间又可分为季报、月报、旬报、周报。用这些情报与历史进行对比, 再配合同时期的农情, 并尽可能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议, 以达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2 加强研究, 继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加强农业、生态、国土资源气象方面的研究。联合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作物、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与防治研究, 科学防治病虫害;研究开发适合于本地的作物产量预报系统, 提高作物产量预报的准确率;加强流域、水库雨量预报系统研究, 为农业用水资源调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与国土资源相关部门合作, 开展地质气象灾害研究, 总结地质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和相关的气象条件, 研究相应的防范措施。科学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科学利用空中云水资源。一方面通过人工增雨, 获取空中云水资源, 缓解旱情,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人工驱雾、消雨、消雹, 减少相应的灾害损失。要加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和作业基地建设,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人员的技能培训。

3 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区划和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评估

为提高农业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随着科技的进步, 气象部门要积极开展农业气候区划, 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变化。针对不同时期光、热、水等各种气象条件的变化, 结合山区、丘陵、平原各个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及时分析作物新品种的适应性和引进的可能性, 分析气象变化规律, 为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 要积极开展秸秆发电、农村综合开发、农村房屋建设选项址、农村建设项目气象论证和评估, 充分利用农业气象资源[5,6]。

参考文献

[1]张冉, 牛丽玲, 马焕香.浅谈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 2008, 14 (9) :209-210.

[2]梅淑芳, 吴芳云.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 :75-76.

[3]刘春香.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8) :35.

[4]李水花, 胡修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服务工作的思考[J].河南农业, 2007 (17) :48.

[5]麻碧华, 廖必军.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问题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 2011 (2) :236-238.

篇4: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关键词:气象信息产品;新农村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037-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它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发展和升华,具有极其深远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气象工作与农业、农村、农民关系密切,气象服务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并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赣州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部门更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利用气象信息产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当前现状

多年来,赣州气象部门在为“三农”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也面临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少针对性、多样性的气象信息产品。目前赣州基层气象台站发布的气象的预报只包含晴雨、温度、风等常规气象要素,在具体农事季节生产环节上,这些产品缺乏与农业生产技术的紧密结合,气象服务产品的适用性、多样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迫切的需求存在差距。

2.气象信息产品的准确性有待提高。作为赣南来说,山地丘陵居多,地质结构复杂,加上中小尺度系统监测网还没有完全建成,气象预报产品还不能做到时间、空间的无缝隙、精细化,目前发布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还满足不了农村防灾减灾和规模化生产的需求。

3.气象信息产品传递不及时。目前,气象信息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短信、声讯、网络、报纸等媒体传输,途径不能说不多,覆盖面也不能说不宽。但是,在偏远的山区,当地的电视、广播信号覆盖不到;报纸送到时气象预报已经成了“实况”;很多农民反映得不到气象信息,气象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了农民获取气象信息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几点建议

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紧紧围绕赣州市政府提出的“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贯彻“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三个理念,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种植能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系列化气象服务,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见效最快的事情抓起,寻找新的切入点。

1.把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作为气象为农业服务的总抓手。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气象部门,必须以科技进步和自身气象信息优势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开展扎实有效的气象服务工作。

2.提供多样化的农村气象信息产品服务新农村建设。赣南依托当地的传统和资源优势,确定了脐橙、生猪、蔬菜、花卉苗木果四大主导产业,以及一批区域特色产品,并力促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的产业格局。所以各级气象部门应该本着服务农民的宗旨,新建或扩建农村气象服务机构,配备更多的农业气象科技人员,加强与涉农部门的合作关系,建立定点和定时的联系走访制度,拓宽农业信息获取和收集的渠道,及时掌握当地农业发展趋向和变化特点,把最新最需要的气象预报产品提供给需要者,做到服务的全方位,科学就是生产力,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产品,可以帮助农民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同时,开发适合农村生产特点的气象预报服务产品,根据农事季节各生产环节的特点和要求,将气象预报、农业生产技术结合起来,使气象服务产品更加贴近农村,指导农民科学地生产和生活,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3.紧贴当地主导产品实际,提高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针对性。赣州提出了“要把赣南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世界著名的脐橙主产区,把脐橙培植成超百亿元产值的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各级气象部门则要围绕这个目标,一是在充分考虑气候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土壤性质、坡度、植被、土壤、稀土含量等因素,对赣南脐橙产业的开发布局区划到村组;二是分阶段、有步骤地建立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实现与天气,气候密切相关的重大农业灾害的灾前预警、灾中跟踪、灾后评估和减灾控制;三是加大对脐橙农产品的生产、保鲜、储运等方面与环境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力度,并形成其气象保障服务技术;四是利用现有的“农经网”为以脐橙为主的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牵线搭桥;五是在现有的气候条件下,对脐橙的品种改良、新品种的引进进行气候可性行论证,以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4.多措并举,提供快捷的农村气象信息产品。一是明确气象部门主动及时传递气象信息的责任,对“12121”气象自动答询天气系统信息的及时更新,充分利用现有的手机短信平台、广播、电视、网络等工具,定时插播气象灾害信息,增加播出频率,稳定播出时间;二是建立以村级组织为主的代理制度,确定专(兼)职气象员,负责收集气象信息,并及时通过广播、高音喇叭和黑板等载体告知当地农民,做到气象服务的“无所不在、无微不至”,完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让农民充分享受气象信息服务产品,最大程度地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三是充分发挥农经网的作用,依托农经网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远程文化教育、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农副产品销售、订单农业等功能,发挥农经网在“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和组建新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四是把气象信息服务纳入地方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中,依靠地方现有的通信网络和渠道,为气象服务信息的传播提供方便。

5.加强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气象信息产品的质量。一是要加强气象科技建设,深入研究天气和气候的机理,建立科研业务化和研究型业务体制,开发新一代天气数值预报模式,输出更为精确的可释数值预报产品。二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天气预报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由经验预报、定性预报上升到客观预报、定量预报,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础上,逐步提供定点、定时、定量的气象信息产品。三是加强短时和临近天气预报,适时监测天气,及时修订,做到气象信息服务趋于完善。

6.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农民防范气象灾害意识。赣南是个山区,而且又是个多雷击区,每到汛期发生群发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非常大。赣州提出要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建设新村镇,气象部门要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宣传科学防范气象灾害等知识,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使广大农民牢固树立科学生产和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当地的村镇规划,并为其提供规划区的气象—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使村镇建设避开暴雨型地质灾易发区和雷暴多发区,让农民从看的见的实惠中受到触动,自觉投身于新村镇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

[2]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3]中共赣州市委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篇5: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是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一、建设原则

(一)坚持公共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农村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参与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中。

(三)坚持部门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集约化思路,与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把气象信息服务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科技、文化、教育等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实现多站合一。

(四)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到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尽可能地选择有条件的农村示范推进,真

正做到试点先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和全面推广。

二、建设标准

按照“六个有”的基本条件在每个乡(镇)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六个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

(一)有固定场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因地制宜,可设在乡(镇)基层党政组织或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可与各级办事大厅、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用,并悬挂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

(二)有信息设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和宽带网络一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置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信息发布设备,以及电视机、机顶盒、打印机等信息设备。

(三)有信息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至少要有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可由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农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兼职担任。

(四)有定期活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涉农信息,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活动,更新和维护气象信息橱架和宣传栏,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农民气象服务需求。

(五)有管理制度。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制定服务登记、服务项目公示、定时开放、设备管理、信息审查、信息员职责和

考核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落实到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要公开。

(六)有长效机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有稳定的资金保证。所需资金主要用于服务站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员补助等方面。要积极争取地方专项资金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公益性服务需要。

对于多站合一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充分利用原有服务站的场地、设备和人员,在不增加人员、场地的情况下,增加气象信息服务设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相关活动,并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

三、服务标准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贴近当地气象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信息、农村经济信息、农村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服务。

(一)服务内容

1.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充分利用乡镇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电脑、网络、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发布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每日定时发布当地天

气预报有关信息;根据当地农作物情况,定期发布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3.开展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及时从中国兴农网和当地农网中获取农村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相关的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产供销业务,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4.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以及宣传板报橱窗、广播等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防御能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知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

5.收集和反馈气象服务需求。及时收集当地农民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定期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参与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的收集上报。

(二)服务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的规定。

1.做到服务公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予以公开,使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站,学会利用服务站,提高服务站的使用效率。

2.保证服务时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时间为每周不少于18小时,在农忙季节应尽量保证农民需求。

3.服务响应及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保持服务渠道畅通,对服务需求能及时给予积极响应,服务态度好,讲求实效。

4.填写服务日志。信息员要认真填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日志》,如实记录当天开展工作情况,每年将工作日志上报到当地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四、服务站信息员资格与工作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信息员属于气象信息员,其资格和工作要求严格参照《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各地气象信息员管理规定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明确责任,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工作实效。要制定本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示范、推广,并把各地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作为重点考核内容逐级进行考核。

(二)各级气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定期对服务站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优秀的服务站进行经验总结推广并给予奖励。鼓励各地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充分调动各地区服务站的工作积极性。

(三)各级气象主管部门要转变观念,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视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将此工作纳入地方公

篇6:气象局群评工作整改措施

二是要及时、有效地做好气象服务工作,提高气象服务工作的时效和准确率。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理念,以“奋力提速发展、实现黔中崛起”为目标,努力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区委、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

三是要紧紧围绕区委、区人民政府的工作目标,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为基层作好服务工作。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气象应急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气象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提高防御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是要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及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效率的完成区委、区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部署的其他工作任务,为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篇7: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李伟东¹,刘启¹,王蕾²,刘建华¹

(1.林西县气象局,内蒙古赤峰 025250;2赤峰市气象局,内蒙古赤峰 024000)

摘要: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和气象事业的作用日益得到体现,中国气象部门还面临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还需通过要不断提高自己来实现“加快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特别是气象灾害)影响,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气象资源,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中国气象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和崇高责任。本文借鉴军队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提出有利于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关键词:人力资源;问题;措施

人才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具能动性的因素,作为气象部门,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培养充分发挥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已经成为气象部门发展的重点。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高工作人员效能、工作团队绩效具有突出的作用。根据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有关内容,需要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要有非常优秀的领导班子和对员工培训开发制度,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二是适当利用行业管理的一些方法建立有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包括竞争激励、考核激励和薪酬激励等。

一、中国气象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必要性

(一)人才是取得发展的决定因素,作为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基础性服务性部门,人才对推动部门发展和业务、技术、管理、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是在能否快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决定因素。人才培养是一项周期长、难度大、任务重的系统工程。随着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经济一体化日趋明显,29届奥运会成功召开引领了国内体育赛事、服务、旅游迅速发展,在各方面对人才需求大量增加,而我国气象部门人才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对人才的争夺就可想而知了。气象部门能否在众多行业中脱颖而出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是关系到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二)人才是建立现代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气象部门管理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懂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和运营的人才支持。结合气象部门现实的行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因而不但需要技术精湛、理论扎实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通晓管理和经营的综合型人才。

二、目前我国气象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气象人才供不应求,内部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老龄化

从整个气象从业人员在数量、结构、素质等方面跟不上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气象本科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速度较慢,特别是西部和北部地区,气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气象专业本、专科生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同时由于气象行业在各个领域的深入、业务领域不断的扩展,我们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于是出现了气象人才严重不足,尤其具备专业技术人才和深入了解国际气象事业发展动态、熟悉国际气象发展的技术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短缺。

(二)气象部门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从某种角度讲,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激励员工,使之保持高涨的工作积极性。只要激发人才主体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才才能不断增值。现在部分地区气象职工的福利待遇水平与当地消费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吸引力,除了在工资收入、各种福利等物质方面需要外,员工的精神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个人发展和对成功的需要上。但由于人才相对不足(特别是西北、华北等地),人员能力差距大,这在很大程度弱化了竞争机制的功能,一方面安于现状,一方面不思进取,严重阻碍着人才的脱颖而出,影响了高素质人才聪明才智的发挥。

(三)培养系统化程度不够

虽然按照气象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都会组织非气象专业气象基础培训,借助中国气象远程培训中心进行培训,但也只是暂时满足临时业务需求,但对于专业性强气象领域来说远远不够。

三、新形势下气象部门人力资源竞争形势分析

(一)气象行业经营环境变化对队伍素质提出挑战

当前,气象专业人才的匮乏,将是制约我国未来气象事业发展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这主要表现在现有人才缺乏和其他相关领域进入后日趋激烈的“人才战”,还表现在现行的气象教育观念、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师资状况等有待实现根本性转变。

(二)人才需要向专业化和复合型趋势发展

其特点有二:一是人才的需求趋向专业化,高质量的服务要求必然使专业领域的技术朝专业化方向发展,人才发展本身也朝专业化方向提升。二是专业人才的发展方向朝高新科技信息等专业转移,使人才专业的门类更加齐全,专业之间相互融合、渗透,人才向一专多能发展。

四、我国气象人力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高素质的气象部门员工队伍

1.首先要建设具有先进性的领导班子。优秀领导者对气象部门至关重要。气象部门领导者需要在任何条件下发挥领导决策作用,需要引导人员认真工作,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提高服务的各项指标,同时有效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要全面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建立培训开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培训不仅仅是为了使员工适应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员工提升自我价值的一种渠道,是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应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开发、培训和使用他们的潜力。

3.要积极营造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一个部门能否充满活力、奋发向上,关键在于它能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才智。目前的人事工作应当建立激励、开发、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扩大激励竞争的用人机制。其次,要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再次,要做好人才挽留工作,以部门自身的影响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

(二)建立部门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竞争激励。竞争是激励的重要手段。竞争机制会使员工处于激发的状态之中,让人产生一种紧迫感和激励感,强化员工永不满足,促使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首先在用人制度上积极落实管理岗位和任职上实行聘任制,不以职称为评价手段,注重现有的工作能力。其次在选拔任用制度上推行竞聘择岗,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竞争机制引入到管理人员选拔任用、员工的岗位变换工作之中。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上推行竞聘上岗,一方面激活管理人员队伍,使在岗人员既有被淘汰的压力,更有提高素质、努力工作的动力,激发他们的奋发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走上领导、管理岗位提供了可能,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发现和掌握一批素质较高、潜力较大,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后备管理人员。

2.考核激励。考核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考核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是考核的关键。首先,要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科学,这里不再赘述)。其次,要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阶段要充分准备,精确操作,深入分析,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领导和管理人员岗位调整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最后,要实施有效的激励。将考核结果作为激励管理者的重要依据。实施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同时要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发挥考核在管理人员甄别、选拔和调整中的作用,增强对管理者的激励力度。

3.薪酬激励。部门内对各个层级要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根据员工的岗位、贡献和绩效确定不同的薪酬待遇,适当拉大收入差距。另外气象部门还要完善部门年金的激励制度。部门年金是在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是人力资源保障体系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思想、意志、专业培训结合 循环培训与交叉培训并行

专业培训的同时要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意志品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加入气象行列的新成员。借鉴公务员管理培训内容,通过与地方党校建立员工思想教育培训体制,通过与地方武警中队等军事团体建立意志品质培训,最终达到专业优秀、思想进步、意志坚定的高品质人才培养目的。

为了解决人员工作与培训的矛盾,我们可不集中组织,根据具体单位的情况在保证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下,与地方其他部门培训同时完成规定的培训计划即可,做到派出次数多、人次多、单次人数少,既保证人人参与培训、同时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石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张建华.向解放军学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李伟东(1982-),男,助理工程师,研究生学历,内蒙古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现从事气象服务工作。联系电话:***0476-5323941。EMAIL:lwd381939@163.com

篇8: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1 健全应急减灾组织体系

颍上县在建设气象服务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中, 重点采取了以下方式:一是多站合一。依据《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规范》的规定要求, 在60%的乡镇建立气象工作站。二是多员合一。在60%的村设立气象信息员, 同时加大乡镇及村干部担任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力度。三是加强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及相关气象信息员的管理, 通过定期检查和指导, 实现了有标准、有制度、有服务、有管理的“四有”目标。四是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制度和应急响应预案体系, 组织开展2次县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1]。

2 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颍上县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 形成了乡到村、村到户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一是利用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主要包括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 前者有短信、彩信、电子显示屏、语音电话、网站、信息自助终端等, 后者有电视、报纸、公告宣传栏等, 新老媒体的联合运用, 保证了气象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真正实现了家喻户晓、无缝覆盖。二是安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2]。在10个示范点建设了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 并在10个示范点的村建设了多渠道信息接收手段, 如电视广播、短信平台、声讯电话、农民信箱等, 确保至少有一种途径能够将气象预警信息传达至各村的每一户。三是构建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可以借助手机和固话通知村气象灾害负责人及气象信息员。村级则建立起一套可以通知到户的气象预警信息传递机制, 并由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及气象信息员, 利用电子显示屏、高音广播喇叭、锣鼓及信息宣传栏等工具, 向全体村民发布相关的气象预警信息, 使广大村民提前做好预防措施[3]。

3 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预防机制

颍上县在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中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原则, 编制了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并将其纳入到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中。一是开展以村为单位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工作, 并以调查中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同时, 开展气象灾害种类的风险区划, 据此编制详细、准确的县级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二是由县级统一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手册和防御指南, 前者由乡镇发给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 后者由村发放给全体村民。三是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科普宣传栏以及信息员的作用, 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乡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借此提升农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四是积极与组织部门合作, 开展一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工作[4]。

4 构建农业气象业务服务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定期反馈机制, 于每年3月前, 组织人员开展一次面向农业生产的调研活动, 向上级提交调研报告, 明确农业气象服务的实际需求, 借此提升服务效益。二是构建“直通式”联系[5]。依据县内龙头企业及养殖大户对气象信息的需求, 及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农事建议和气象灾害预警。三是县级气象局与各相关部门全面合作, 开展联动措施, 制订合理可行的农业气象服务方案、标准和规范, 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产品的发送方式及流程[6]。

参考文献

[1]李芬.中国农村气象服务的现状、需求及其发展策略[J].农学学报, 2013 (4) :62-67.

[2]朱明在.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 2011 (6) :200-201.

[3]范生晔, 张锁铁, 姚志平.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 2014 (5) :83-84.

[4]李树丛.滦平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现状和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 2015 (6) :233-234.

[5]贺宇.农业气象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农业科学, 2009 (2) :129-130.

篇9: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关键词:农村 气象信息服务 问题 建议

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气象信息监测系统和天气预报预测分析系统逐步建成,气候观测基础工作正在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快,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公共气象服务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认识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能力是气象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笔者从事农村气象服务工作多年,现就我对农村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谈谈个人的看法:

1、农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气象服务产品种类少

养殖业发展的气象服务、适应特色农业发展的农业气候区划等,在农村农民均得不到第一手资料;农民很需要农业气象灾害、突发性气象灾害天气的预报,但也不能及时得到;特别是低温冻害、高温干旱、台风暴雨等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气象的预测预报产品,要更及时、更准确,时效性要更长。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昌乐县没有针对农村实际需求的预报产品。因此,切实增加气象服务种类,增加特色气象内容,具有极大的意义。

1.2气象服务信息的传输渠道不畅通

当前虽然气象信息传播渠道较多,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气象声讯电话、互联网等,但因消费观念的影响,仍然只有少数农民从这些媒介获取气象信息,互联网在农村覆盖率很低,除电视外,基本没有其他气象信息获取渠道。在农忙季节,农民不可能定时看电视、了解天气。目前,县级的基层台站只是每日定时发布天气预报,即便是通过天气雷达等现代的气象先进设备,检测到雷雨、大风、冰雹等短时、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也只能是上报给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经过层层传达,导致农民根本没有时间预防。此外,乡镇气象台配备的兼职信息员、协助员业务技术能力较差,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预报。

1.3是气象信息产品缺少针对性

气象信息产品针对性问题包括时间、地域和品种的针对性,要使气象信息发挥作用,产品服务要有针对性是其前提,在品种上或时间上过于宽泛的信息产品都会使产品使用者无所适从。如面向农村服务的气象信息产品基本上是一般气象信息产品的翻版,缺少开发农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针对性强的农用气象信息产品,产品千篇一律,削弱了气象信息产品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参考或指导作用。

1.4宣传教育缺位,农民缺乏气象科学知识

一方面气象科学知识没有纳入到农民培训的范畴,气象主管机构因为管理体系和人力财力的关系,也没有深入到农村搞宣传教育工作,使得懂气象科学知识的人较少。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员中文化素质高的人都外出打工或经商去了,经济条件好的人又不断迁居到城市。留守在农村的人员主要是老、幼、妇等。文化素质偏低的原因,农民解读不了气象信息,影响了气象信息的科学利用。还有从事气象工作的人员平时到农村调查研究少,不了解农村和农业生产,不了解农村的客观需要,在气象服务信息中提出针对性强的指导意见少,影响气象信息在农村作用的正常发挥。

2、农村气象服务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2.1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只有加强事前防范、主动避灾,才能防患于未然。为此,对涉及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迁建选址、民房建造等,通过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提前有效避开气象灾害风险区和隐患点。针对农村雷灾隐患较多、防雷技术服务普及不够的情况,结合中心镇村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统筹推进农村学校等公共设施、乡镇企业以及成片建造的农民新村的防雷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建(构)筑物防雷安全性能。同时,从源头上加强农村防雷安全管理,组织编制农村住宅防雷装置设计安装指导图集,引导农民按防雷规范标准建房,落实防雷安全措施。

2.2完善農村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

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实现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县、应急预案到村、预警信息入户,促进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格化。加强对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农村人口密集区等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演练,以此检验和完善各气象灾种的应对措施和处置程序,提高农村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及各单位协同作战水平。

2.3加大农村气象知识宣传力度与科普教育培训

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强气象知识的宣传力度;气象部门要深入基层,大力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等活动,最直接的向广大农民讲解气象科普知识,让农民认识气象、了解气象、让气象更好地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借助各类宣传阵地,采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实施气象科普教育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气象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面提高农民运用气象信息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千镇万村”气象培训工作,促进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好气象知识、用好气象信息。

2.4争取各级政府大力支持

公共气象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绝大多数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因此,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物质基础。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行政资源,尤其是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应急服务、关键农事季节气象服务等,只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才能高效、迅捷地开展。

3、结束语

加强和完善农村气象服务是一项社会综合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气象服务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焦点。 在新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气象信息服务水平,通过对各种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灾害预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气象工作必将在防灾减灾,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最高气象服务境界。

参考文献:

[1]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陈利敏.合理利用气象经济促进农产品营销[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8).

[3]韩佳芮.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7.

篇10:气象信息网络中心管理制度

(试行)

第一章 目的

第一条 气象信息网络系统担负着全市气象业务和公文信息的传输任务,传输信息量大,时效性要求高,为加强全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对全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第三条

加入本系统的各单位用户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 范围

第四条 市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由市局及各县站的通信网和资源网两部分构成。通信

网由路由器、交换机、电信部门的通信设施(如光端机、SDH网、Internet宽带网等)、PCVSAT单收站、DVB-S卫星接收站、CMACast卫星接收站等组成;资源网 由所有连接在通信网上的计算机、终端设备、服务器、业务系统等组成。

第五条

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及有关的专业应用软件等。第六条

系统软件是指:操作系统(如 Windows XP、Linux等)软件。

第七条 业务系统包括:地面测报系统、高空探测系统、micaps系统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

第三章 管理职责

第八条 本市气象信息网络的设置分为市县两级(各县区具体负责人详见附表)。系统建设实行上级主管部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技术标准和规程。系统运行实行集中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九条 市局办公室和各站负责系统硬件的统一规划、购置、调配、报废,并登记备档。市气象信息网络保障中心负责对全市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进行技术指导和安装维护。各业务使用单位负责系统的监控和对设备的日常维护、清理。

第四章 网络管理

第十条 PCVSAT单收站、DVB-S卫星接收站、CMACast卫星接收站、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通信设备原则上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连续运行,不得无故关机。

第十一条 各业务使用单位负责按计划每日定时巡视设备运行情况,清除各种设备的灰尘。遇有大风、暴雨、雷电和降雪等天气时,应密切注意卫星接收天线和室外单元(ODU)的状态,及时清理天线表面的堆积物,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必要时采取临时保护措施,保证设备安全。在保障系统运行和系统安全发生矛盾时,应以保证系统安全优先的原则处理。

第十二条 语音系统中运行的硬件的配置和相关参数的调整、应用,应由市局网络保障中心统一分配使用,并登记存档。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更改。

第十三条 投入业务应用的软件的安装、升级与维护,应严格按照技术手册进行操作,并记录存档。自行研发的业务应用软件,必须遵照《气象软件设计规范》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投入业务应用时必须提供完整的技术资料。业务用机严禁上INTERNET网、安装游戏软件。

第十四条 网络数据库是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每周进行一次备份操作。数据库的备份由各数据使用单位自行负责,备份介质应加注标签,并由专人妥善保管。

第五章 维护管理

第十五条 市局气象信息系统的硬件和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统一由市局网络保障中心负责。业务应用软件的维护由使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市网络保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电气设备、防雷设施的安装和检修维护由市局办公室和各站负责。

第十六条 硬件维护遵循“预检为主,临修为辅”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定期进行硬件设备的维护、维修制度。系统应有详细的结构示意图,建立设备的配置、维护维修等的管理档案。

第十七条 系统和业务应用软件都必须做双备份,软件及其载体(包括系统发行包、生成系统的拷贝、技术资料和详细说明等)加有标签由专人妥善保管。

第十八条 凡故障设备均应及时修复,无法修复的设备应及时传往上一级维护部门,以保障整个系统的通畅运行。

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电气设备的安装和检修维护,要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由具备资格的专业人员操作。输出配电柜各单相交流电分别由接线排各分路火、零、地三线一组给设备供电。电源插座三孔当面向插座时:上地、左零右火。电源插座上的零、地之间的交流电压值不应大于2伏,地线结点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2欧姆。定期对接地电阻和电器连接进行检查、测试,发现隐患、故障及时修复排除,并记录归档。

第六章 机房(工作室)管理

机房(工作室)是气象信息系统设备摆放和业务操作的重要场地,各使用单位自行管理。应建立和完善机房(工作室)管理制度,制定管理细则,凡进入人员必须自觉遵守。

应考虑机房(工作室)和设备布局要有足够空间。各类缆线要有进出通道,信号、电源布线要严格分开,并要有适度余量。配电柜必须做三相五线制安排:即火、零、地各一排,并配有明显标志,不得使用插入式熔短器,空调等重负荷用电器和检查维修要单独供电。

机房(工作室)的装修要采用阻燃、防静电材料;要有防鼠、防火、防尘、防盗、防水等措施。室内不得使用电炉、烘干等装置,不得使用、堆放易燃易爆、有腐蚀性的物品,严禁吸烟。

第七章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全市七县区网络安全管理负责人xxx,责任人xxx,各县区分管责任人见附表1。

除网络管理人员外,其它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试图登录全市的主、辅节点及服务器等设备,进行修改、设置、删除等操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盗窃、破坏网络设施,这些行为被视为对气象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破坏行为。

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重要设备应由网络管理人员专人进行管理,注意维护和保养,要定期对重要仪器设备进行核查,并随时登记设备使用状态和维修纪录。

非网络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在网络中心动用机器设备,因工作需要使用时,必须进行登记,经网络管理人员指导或协同下进行操作。

对网络及用户的安全管理由网络运行单位具体负责。为确保业务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各单位应定期对系统中应用软件进行维护清理,消除隐患,清除垃圾。严禁非业务软件的安装、运行和拷贝。

对分配的用户名、口令等应注意保密,不得借用和泄密。加强对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所在目录的管理,不得随意完全共享。对合法用户的存取权限,由管理人员按用户需求及有关规定进行等级划分,并登记备案。非网络管理人员严禁

使用各种软件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和测试。不得制造或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不得扫描端口导致网络系统或联网计算机系统发生诸如阻塞、溢出、处理机忙、资源异常消耗、死锁、瘫痪等运行异常。未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不得切断他人的网络连接。

第二十九条 上网机器应加装防火墙或安装防毒卡、防毒软件,定期对硬盘进行防毒查毒。用户不得使用未经查毒或带毒软件。发现病毒应及时清除,防止扩散和蔓延,不能清除的病毒应及时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对于气象信息专网以及重大服务器(数据库,dvbs,micaps等系统)和业务软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九条

件系统(地面测报软件,高空探测软件,财务软件等)要做好及时备份,并且要定期检查备份线路和设备,确保备份线路和设备运行正常。当主线路或主设备出现问题,要立刻启动备份线路或设备,确保业务正常开展。

网络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建立机房值班制度,做好防火、防水和安全保卫工作。

第八章 事件处置及应急方案

通信网络故障:首先启动备份线路,然后由各县区网络管理人员自行排除,如果1小时之内没有排除,网络管理员应及时向当地县(支)电信局申告故障,并通知市(州)局网络管理人员,积极配合电信局解决。如果在2个小时没有解决的,县站业务人员或市(州)局网络管理人员向地(市)州电信部门申告,同时向省气象局信息中心申告,并及时督促排除故障。3个小时内未排除的,由省气象信息中心申告至省数据局运维部主任协调解决。

业务系统故障:立即启用备份系统,确保业务正常开展,然后,本局网络管理人员要对问题系统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若遇技术问题可与市局信息网络中心或厂家联系配合解决。

第九章 罚则

对违反本规定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及造成的影响程度,给予警告、通报批评或赔偿损失。

对违反本规定的用户,应及时提出警告。严重时,可采取限制使用、停止使用等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违反本规定或严重损坏通信、网络设施,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的,根据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气象信息网络系统管理规定,应予以处罚并调离原岗位。如同时触犯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篇11:重庆市气象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对大风、暴雨、雷电、冰雹等突发性灾害天气信息,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和通报。

为国防建设、国家安全需要提供的决策性气象信息服务,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决策性气象信息服务应当准确、及时、主动。

决策性气象信息服务为无偿服务。

第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决策性气象信息属于内部资料。有关机关、部门和单位在管理和使用决策性气象信息时,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第九条 公众气象信息由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按以下规定向社会发布:

(一)市气象台负责发布全市范围内的公众气象信息;

(二)区县(自治县、市)气象台站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的公众气象信息;

(三)其他省(市、自治区)的公众气象信息、国外公众气象信息需要在本市媒体上传播的,由市气象台统一发布。

第十条 其他专业、专项气象信息的服务,按照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信息只能供本系统使用,不得向社会公开发布或在公共媒体上传播。

第十二条 科研单位、学术团体和个人研究探讨气象信息的预测预报结论和意见,可在各级气象台站组织的气象信息预测预报讨论会和其他专业会上发表或者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但不得以其他形式自行向社会公众发布。

第十三条 提供和发布气象信息必须使用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统一的标准、规范用语和规程,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订正。

第十四条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主要车站、码头、高速公路、大型桥梁和户外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设置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及时发布暴雨、雷电、大风、高温、寒潮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制订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设置方案,报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毁损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广播、电视台站和报纸,应当安排专门时间或版面,每天定时播发或刊登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公众气象信息。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警报、火险等级气象预报、可能引起地质灾害的气象预报、影响环境质量的气象预报以及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等,应当及时安排增播或者插播。

电视台在接到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后,应在电视屏幕显要位置设置气象预警标识。

广播、电视台站和报纸需要更改气象信息的播出时间,应当事先征得提供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的同意。

第十六条 气象信息节目由发布该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负责制作。各级气象台站应当保证气象信息节目制作的质量。

第十七条 电信、通讯等单位应当保障公众气象信息电话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传递畅通。

第十八条 非政府指定的传播媒体,以及有关公共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传播公众气象信息:

(一)有合法的法人资质;

(二)有符合国家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的气象信息接收和传播的专用仪器及设备;

(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四)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第十九条 传播公众气象信息的单位,应当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签订气象信息传播责任协议,并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传播气象信息。

第二十条 传播气象预报时,必须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预报,并标明发布台站的名称和发布时间。

未经气象台站同意,任何传播媒体、公共场所不得擅自转播、摘播和更改其发布的气象信息。

第二十一条 传播媒体在编发重要天气预报、天气评述或气候评价等气象新闻报道前,应当征求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的意见。

气象主管机构对采访涉及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气象预报以及灾害性天气警报等重大气象信息的媒体,应实行登记制度。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制作广告以及进行各种宣传活动时,不得使用虚假的气象信息、可能引起公众误解的气象信息用语以及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严禁利用气象信息传播谣言、宣传封建迷信。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广播、电视台站和报纸,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用于支持气象事业发展。

其他传播媒体、公共场所传播气象信息,应当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有偿使用气象信息。

第二十四条 在公共场所设置实时气象要素显示器的单位,应当接受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要素感应装置的定期技术指标检测。

第二十五条 外国组织在我市的媒体或国外在我市注册的互联网站传播公众气象信息的,应依法报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审批,并遵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气象信息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或传播公众气象信息;

(二)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信息时不使用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或擅自摘播、更改气象信息;

(三)在广告及其他形式的宣传用语中,使用虚假的气象信息、可能引起公众误解的气象信息用语或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

第二十七条 毁损社会公众气象预警标识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恢复原状,赔偿损失;造成严重损害,致使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不能正常传递的,可处以3千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规定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或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关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违反保密规定,擅自向社会传播决策性气象信息的,依照有关保密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条 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警告、记过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擅自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信息的;

(二)玩忽职守,漏发、错发、缓发气象信息的。

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篇12:农村气象信息管理工作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天气预报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气象服务不仅要及时向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和预警服务,还要做好公众服务、专业用户短信服务和12121电话服务.要快捷、准确、及时的发布天气预报信息,完善天气预报发布系统,提高服务的.时效性.

作 者:郝苏娟 HAO Su-juan  作者单位:宝鸡市气象局,陕西宝鸡,721006 刊 名:陕西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ANXI METEOROLOGY 年,卷(期):2009 “”(4) 分类号:P40 关键词: 

★ 招商信息发布范文

★ 浅谈企业环境信息公开

★ 经济户口信息平台普查工作总结

★ 中医针灸养生的秘决是什么呢

★ 怎样发布找初中英语家教的信息?

★ 信息快报范文

★ 信息范文工作方面

★ 如何写招聘信息范文

★ 献血信息范文

上一篇:小塑料袋的旅行作文下一篇:《奠基者》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