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信息化建设方案

2024-05-16

气象局信息化建设方案(共8篇)

篇1:气象局信息化建设方案

国家气象中心信息化全面升级

今年的天气就好像是小孩的脸一样说风就是雨,上午还是骄阳似火,到了下午就阴云密布狂风暴雨。北京人也许还在对那场不期而至的大暴雨心有余悸,它给这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巨额的损失,更是深深的创伤,人们不禁要问:城市运转怎么停滞了,城市的应急预案哪去了?国家气象中心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副主任赵西峰表示:在灾害天气的城市预警和应急系统中,天气预报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气象预报的落后会带来城市应急反应速度的滞后。

各部门协同应对

“在遇到突发天气的预警时仅仅靠预报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城市的各个部门协同作战。我们与相关的部委都有专线的连接,可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送。对于这一段时间的降雨,我们已经向防汛、市政、排水、园林等各部门和单位发出了预警。”赵西峰说:“同时,在发生恶劣天气时还要通过广播、电视等手段第一时间告知老百姓。此外,山东已经建成了手机短信平台,通过移动、联通、小灵通等方式,向市民提前发送气象警报。”

赵西峰说:“天气预报不仅是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风向标‟,同时更是中央机构决策的重要依据,比如根据降雨量的分布情况,中央会作出对主要河流和水库是否分洪放水的决策。而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直接关系到有序的应急工作。”

从来都嫌计算机慢

气象预报的反应速度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已经迫在眉睫。如何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呢?赵西峰介绍:传统的天气预报方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预报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客观不定量的缺点,而数值天气预报的出现和发展使预报员多了一个客观的依据,数值预报再加上预报员的经验,形成了我们每天都要听的天气预报。高性能计算的出现,为预报员提供了准确的数值天气预报。赵西峰说:“我们做预报工作的人从来都嫌计算机慢。我们将采集的温、压、湿、风等气象要素数据与时间、地点、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输入到高性能计算机进行相应的方程式计算就能得出下一个时刻的气象发展状况。庞大的计算量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度的基础,同时也是困扰气象人员的难题。”

“80年代初,国家气象中心是国内第一个使用大型计算机的单位,到了80年代末期建成了中期业务预报系统,使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明显增强,90年代又先后上马了克雷Cray巨型计算机和达到了每秒10亿次的银河II型计算机。”赵西峰说,“但是,随着我们对气象预报的精确度和分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仍然觉得计算资源不够用。我们刚刚完成了一个标值为2000万美元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招标工作,共有9家公司参与了投标,最后,IBM的P690中标,它的计算速度达到了每秒21万亿次。”

正在筹建气象宽带网

在高性能计算机中运行着从全国2400多个观测站传输过来的数据,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就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中国气象局经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了以卫星通信为主、地面通信为辅的覆盖全国的卫星气象综合业务系统,该系统的卫星综合通信网在北京建有主站一个,设在国家气象中心楼内,350多个地市级双向接收站,分布于省气象局和地市气象局内。同时,观测点已由人工观测转变为自动观测,观测人员可用手持终端设备定时采集数据并直接发送给计算机。

在数据传输网上,各级通信节点的信息交换全部由计算机实时自动完成,该网络把中国气象局的国家级信息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局域网和各地市级气象局的计算机局域网直接互联成一个计算机广域网,现在每天在这个网上交换的信息量达数百兆字节。

“但是,只有几百k的网络传输速率已经成为数据采集的瓶颈,现在我们正在筹备建设覆盖全国的气象宽带网,计划租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以4M~6M的速度连到省级气象局,在以兆级的速度连接到县级,我们力争在1~2年内完成这个项目。” 赵西峰说。

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准确的数值天气预报依赖于两个方面:符合实际情况的物理模型(模式)和精确详实的观测数据。以此为基础,再利用具有强大处理能力的计算机,就可以实现数值模拟。人们提出的天气预报模式多种多样,但它们都依据于一定的物理规律。所谓中尺度模式,一般是指模式网格水平格距为2公里到2000公里之间。这一类的中尺度大气模式都必需满足一组守恒原理,这些原理可以用微分方程组的数学形式来表达。

目前,全球模式水平分辨率为60km,覆盖全球范围,预报时效为10天;区域模式水平分辨率为30km,覆盖中国范围,预报时效为60小时;中尺度模式水平分辨率

为6km,覆盖北京地区,预报时效为36小时;覆盖全球范围的集合预报模式水平分辨率为120km,预报时效为10天。此外,针对北京地区特殊的局地天气气候特点,还建立了各种气象要素和预报时段的预报方法。

到2008年,高分辨率多尺度的数值预报模式将投入应用,届时可为奥运会提供30分钟、1小时、3小时、24小时、3~5天、10天的全程、连续、滚动的天气预报,特别是1~6小时的临近预报。

“目前,国内的气象服务水平与国外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日本在降水量的预报上非常准,欧洲在降水时间上的预报很准确,欧洲气象预报中心完全依靠计算机形成预报,只有少量的人为纠正误差。” 赵西峰说:“我们也在加紧进行信息化建设,在今年初我们购买了价值3000多万人民币的存储系统,并且计划投资上亿元采购服务器、网络等设备为地市级气象局升级业务系统。”

北京市气象局四大工程进行时

“海量存储系统的招标工作刚刚结束,8月底设备到货将进行安装;气象局到各区县的通信网络升级正在施工中,8月底将完成;气象局大楼的网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明天开标;高性能计算机项目也正在招标过程中。这些项目都计划于今年10月1日之前完成。”7月27日,记者对北京市气象局信息网络中心刘旭林主任采访时,刘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招标材料,一个小时的采访不时被电话和汇报打断。

今年7月10日北京的一场暴雨,使北京更迫切地意识到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急迫性,而作为应急系统的一部分,天气预报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7月13日,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就亲自到北京市气象局视察,并提出了加强预报系统的准确性和精度的要求,上述四大项目随即启动。而根据奥运气象服务系统建设需要,在2008年奥运会时气象预报要达到每小时/每公里的预报精度。

气象预报三大IT需求

据刘主任介绍,气象预报与IT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三大部分:首先大量气象资料的获取需要通信网络传输到北京市气象局处理中心,如目前北京市气象局已经建立了卫星、光纤网络、无线网络等通信网络;其次对获取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需要一个集中的处理中心,这就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另外对各种资料的存放需要一个存储中心,气象预报需要大量历史资料,同时每天要收集如卫星云图、雷达资料等大量信

息,对存储系统有很大的需求。当然除上述三大部分外,还有其他的需求,如网络安全、管理等。

网络提速在即

目前北京市气象局主要通过14个城区的气象局及自动气象站提供各种信息资料,这些信息通过网络传送到市气象局。而根据奥运气象服务系统建设需要,未来中尺度气象站、雷达、风廓线仪、GPS探空、闪电定位系统等新型探测设备将陆续投入应用,将要获取的中小尺度综合探测资料种类越来越多,需要获取资料的时效要求也尽可能快,要求从观测到提供预报预测业务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要快速及时。例如,未来2-3年要求约100个以上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每15分钟一次的数据更新;雷达信息模式基数据每6分钟一个体扫等,都对计算机通信网络提出了较高要求。

刘主任介绍,北京市气象局计算机网络与数据系统于1999年建设完成,主要有四部分:市局业务楼内的局域网络;与区县气象局连接的网络;通过专用光缆与国家气象中心连接的专用数传网络;以及通过专用光缆与市政府及防汛办连接的数传网等。目前与区县气象局的连接还主要采用拨号方式,已不能满足高速网络传输的需要,为此北京市气象局已决定将该网络升级到2 M带宽,目前该项目正在施工中,预计8月将完成。同时宽带网络建成后,将在此基础上建立视频会议系统,通过该系统可进行现场讨论、并可直接进行图文信息的传送。据刘主任透露,气象局业务楼内的局域网络与视频会议系统正在招标过程中。

计算能力要达万亿次

目前北京市气象局用于数值预报业务的主要是1999年引进的SGI ORIGIN 2000并行计算机系统,该机采用CC-NUMA结构,配置有24个MIPS R12000 CPU,峰值计算能力可达150亿次,同时清华同方集群计算机系统作为SGI ORIGIN2000的备份系统和科研开发。据介绍,基于目前的计算能力可实现15公里/24小时的预报。而根据未来奥运系统的目标,要实现每小时/每公里的中小尺度数值预报业务,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需达到万亿次。北京市气象局将采取分步走的策略。现阶段首先将处理能力提高到3000亿次左右,用于科研和模式业务的运行需求。目前该项目招标工作正在进行中,预计8月底新设备将会到位,届时数值预报业务的处理能力将比原来

提高20倍,预计将可以实现约3小时/10公里的预报精度。而奥运会之前,预计在2006~2007年左右,将采购10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高性能计算机。

建海量存储中心

目前为止,北京市气象局还没有完善的存储系统,以前的信息主要是基于三种存放方式:一部分是一些原始的文档资料;一部分是基于软盘、磁带、光盘刻录存放的信息;另外就是高性能计算机本身存储系统存放的信息。因此2~3年前,北京市气象局就提出了建立一个海量的存储系统计划,一年前进行了需求分析和设计,目前这一计划的招标工作刚刚结束,8月份设备即将到货。

据刘旭林主任介绍,该海量存储系统是基于SAN结构的网络存储系统,磁盘阵列的存储容量达10 TB,同时磁带库的备份容量达50 TB,SAN交换机采用了博科的Silkworm 3800,磁盘阵列采用SGI TP9500,磁带库采用STK L700E,并采用了Legato的备份软件。该存储系统建成后,将可以满足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需求,届时还将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数年前的某一天的天气情况。据悉,上述系统建成后,北京市气象局的技术装备不仅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在全球也将处于先进水平。但刘主任也表示,目前我国气象服务总体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西部地区和边远地区。另外,在提供多种服务手段和市场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气象服务产业还没有形成。而根据奥运气象服务需求分析,未来几年北京市气象局将增加各种预报产品数量,建立一个满足气象服务需求的气象服务系统。

篇2:气象局信息化建设方案

我院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医院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当前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持续改进数字化医院相关工作,我院拟定了信息化建设方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相关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医院发展需求,在医院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持续改进数字化医院相关工作,提高我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二、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医院信息化建设于1997年起步,从最初单一的记费划价系统,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集成了HIS、PACS、LIS以及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办公自动化的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二)存在问题

随着医院发展及管理需求,我院信息化建设也显露出明显的问题:

1.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不足。

2.部份系统尚未集成(如物流,人事)使成为信息化中的孤岛。

3.数据再分析利用不足。4.系统软件大多未实现正版化。

5.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化未能实现。(如:手术麻醉术中数据,护理监护中仪器所产生的数据)。

6.专业化的信息管理部门还有待建立。

7.信息系统对医疗质量控制方面的支持还有待加强。

三、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一)总体目标

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以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为基准点,加强信息安全及信息人才建设,进一步实现信息最大限度利用,支持与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建立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和改进机制,最终将我院打造成为现代化、功能完善、性能卓越的数字化医院。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基础设施。加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建设,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加强人员内部培训,提高临床应用能力。2.建立更灵活、机动、开放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完善信息统计分析功能,通过不同用户自订定义方法,能根据用户要求在信息基础数据中提取出大量有科学利用价值的数据,供医院管理做出决策,助推医院决策层撑控各个医疗业务流程环节的信息,能实时地调整医院管理方向及运营政策。

3.解决目前信息化发展中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如:物流,人事管理要和HIS等系统建立关联,使它们互为一体,互为运用。

4.完善应用系统,建立除电子病历外的移动办公、手术、监护等医疗流程中所涉及重要信息化建设,并加强医疗环节中的质控能力;根据医院发展情况结合系统的情况,改变业务流程,使全院信息流程更加充分、合理、科学、规范。

5.提高信息化安全等级。为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性,完整性,适时性,提高医院安全等级建设;建立一个双活的数据中心,以保障数据零丢失,零等候,如条件允许,建立云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异地备份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6.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医院对信息化的依附性增强,也使得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及人才梯队建设需求提高;保证信息系统人员的进修、学习机会,合理提高信息人员的待遇,以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加强信息化人才梯队建设,使医院信息化建设人员不出现断层,适时引进2-3名优秀的更为专业的人员,进一步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应用能力。

7.建立区域信息平台。作为区级医疗机构的龙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到,逐步按国家卫生信息化总体发展规划完善区域化平台建设,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8.信息设备科分设,随着信息化在医院的发展,信息部门的专业性突现,建立专业的信息部门也是医院发展的必定产物。

9.医院信息化建设,HIS系统满足抗菌药物处方(用药医嘱)审核和点评等日常工作需要,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及细菌耐药监测管理数据提取等需求。

(三)基本原则

1.就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能力,应用系统坚持选择成熟供应商提供的稳定产品。

2.在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的过程中,全面整合目前各系统,使系统之间相关联,并能充分利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3.信息等级安全建设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软硬件条件,根据医院财务情况合理地分布建设,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扩展空间。

4.人员培训坚持经济实用性,合理引入人才。5.区域化建设不能盲目,根据医院和全国发展情况而发展,要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通用性。

四、信息化建设实施具体任务

(一)计算机中心机双活平台建立保障数据安全 1.通过实现基于安全策略模型和标记的强制访问控制以及增强系统的审计机制,使得系统具有在统一安全策略管控下,保护敏感资源的能力。

2.通过信息安全建设和整改,使得医院网络系统的等级保护建设方案最终既可以满足等级保护的相关要求,又能够全方面为医院网络系统提供立体、纵深的安全保障防御体系,保证信息系统整体的安全保护能力。

(二)应用系统

现在应用的软件有:信通的HIS系统软件、LIS系统、OA、体检系统,金盘公司PACS系统,金蝶财务软件、全市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出生证管理、防疫管理软件,全市统一医保数据接口,华西远程教育等。近五年我院在软件方面需要完善整合及加强的有:

1.LIS系统自助报告取单机。需要1-2台自助报告取单机,LIS系统自助报告打印软件。好处: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生工作量。检验报告由病人自助提取。

2.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通过专业的全成本核算管理系统,将物资管理与HIS充份整合,使之能实现精细化管理。

3.护理病历信息系统。实现临床护士快速书写护理病历的需要,又能满足护理病历结构化及检索的需要,使护理电子病历系统具有真正的临床实用价值和生命力。系统全面实现医院护理病历的电子化,促使临床护理病历从有纸化、半无纸化向无纸化过渡,有利于医院走向数字化医疗。

4.信息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完成各种数据的再提取利用,并能实现用户自定义查询,能满足不能客户端的使用,并能完成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远程查阅数据,以方便各管理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在管理业务中的作用。

五、分阶段实施步骤

(一)2018年:整合完善

本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将现有系统有效的进行整合,完善质控、合理化用药、护理管理、查询等功能,LIS系统自助报告取单,分诊叫号,中心机房增加更新设备,数据等级安全保护认证。

(二)2019年:扩展功能

本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部分现实区域化。提高各部门的应用能,区域化平台建立。

(四)2020年:应用结果评估

篇3:省级气象虚拟化建设方案设计

1 存在问题

(1) 机房服务器、PC机老化严重, 部分服务器已经超过6年, 故障率偏高, 服务器硬件平台已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业务处理能力的需求, 更不能保证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2) 机房空间有限, 新增服务器上架困难。

(3) 机房用电紧张, UPS负载量有限, 服务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存储设备等比较集中, 导致电力耗能较大。

(4) 布局复杂, 服务器各自运行了不同的业务系统和数据存储, 在连接网线及用电线缆较多, 物理连接复杂。

(5) 兼容性较差, 有部分应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系统老版本, 缺乏备份手段, 如果服务器突然崩溃, 因驱动及系统兼容性较差等原因, 系统及部分应用无法迁移到新的硬件上。

(6) 系统可用性差, 很多数据传输的应用本身的性能要求很低, 而目前都是单一应用部署在独立服务器上, 浪费了大量资源, 并且服务器不能进行集中化管理。

2 建设目标

(1) 整合现有服务器和存储资源, 重新分配和部署资源。

(2) 节约用电、服务器的成本, 提升运作效率。

(3) 改进服务器的管理灵活性。

(4) 通过零当机维护改善服务等级。

(5) 完成重要服务器备份, 故障状态下, 及时恢复业务。

(6) 更少冗余的情况下, 确保高可用性。

(7) 更有效的适应业务需求。

(8) 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降低运维方面成本。

3 虚拟化方案描述

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以及充分利用虚拟架构中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 (VMotion) 等, 实现虚拟化业务系统的和高可用 (HA) 。

配置2台高性能光纤通道磁盘阵列, 做虚拟化主机服务器 (ESX服务器) 之间的SAN共享存储。由物理服务器迁移过来的虚拟架构的主机文件都存放在SAN存储阵列上。通过共享的SAN存储可以最大化的发挥虚拟架构的优势, 通过VMotion可以在线迁移正在运行的虚拟机。通过DRS实现VMWare分布式资源调度, 保证所有虚拟机应用需要的资源在两台物理底层服务器之间实现动态负载均衡和连续智能优化, 实现即插即用的数据中心功能, 并为以后的容灾提供了扩展性和打下基础。

4 虚拟化部署方法

作为虚拟化主机的服务器系统上部署VMWare ESX Server v Sphere, 通过VMWare的P2V (Converter) 转换功能将原来老服务器上的系统逐步迁移到v Sphere虚拟机当中。

在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VMWare v Sphere ESX服务器软件, 并配置对集中存储的访问和存储之间的存储镜像, 通过P2V的方式, 采用系统映像备份异构恢复软件或VMWare的Converter, 进行业务系统的虚拟化迁移。

建议采用分批迁移的方式, 先将非核心业务的系统, 迁移到虚拟化平台中, 在保留原业务系统硬件平台的情况下,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在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完成后, 接着迁移下一批服务器, 直到整个虚拟化完成。

等全部系统迁移完毕后, 再通过VMWare的HA及VMotion功能实现两台虚拟主机底层间的双机高可用和负载均衡。这样以前的每个物理服务器就变身成为虚拟主机架构服务器上的虚拟机, 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成本, 增强了系统的可用性, 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 完美的实现了服务器虚拟架构的整合。

5 虚拟化整合方法

将部分机架式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存储等资源整合到虚拟化平台资源池中, 整合完毕后将拥有CPU 256核, 800G内存, 按40%的资源占用率, 每个业务系统虚拟化后能平均分配2个CPU, 8G的内存, 而且每台虚拟主机还拥有30%硬件资源冗余, 可以满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业务发展需求。

6 结语

将服务器物理资源抽象成逻辑资源, 让一台服务器变成若干台相互隔离的虚拟服务器, 因此不再受限于物理上的界限, 让所有服务器上的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资源变成可以动态管理的“基础资源池”, 从而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简化业务和操作系统的管理, 真正实现服务器整合, 虚拟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支撑气象业务的变化。另外, 通过动态资源配置, 能够更好支持异构操作系统的整合和老应用的持续运行, 能够快速转移和复制虚拟服务器, 以较小的迁移成本, 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灾难恢复解决方案, 总体上能够满足浙江省气象信息日益增加的业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国宏, 余东昌, 刘旭林, 刘亚楠.虚拟化业务在气象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 2013.

篇4:气象局信息化建设方案

【关键词】湖北省 区域教育信息化 一个核心 两类创新 三大步骤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发挥我省的教育优势,结合我省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为抓手,确定“一个核心、两类创新、三项步骤”的建设目标,着力解决区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配置不均、一些学校开不齐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等突出问题,广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紧密围绕一个核心

坚持“以政府购买服务,提升全员信息化素质”为核心,加大网络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全区学校构建“区域高速教育专网+学校光纤互联网+班级WIFI”的网络体系,实现本区域甚至跨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高速互联,实现全区“宽带网络校校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解决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加强教师、学生、家长的信息化素质建设,探索以教学为目的网络空间应用普及推广,为教师在网络上开展教学和教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学生家长的网络互动提供支撑,最终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二、广泛推进两类创新

(一)以需求为导向,持续推进四类应用创新

坚持统筹规划,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重点工作内容,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家校互动方面应用创新的新方法、新模式。

1.不断完善区域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积极推进教务管理应用创新

结合国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标准,明确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为建设核心,通过制定统一接口、统一数据库等相关建设标准,整合全区教学管理平台、教学质量监测平台、教务办公OA系统、平安校园、电子学生证等相关资源,推广未来教室,提升全区各级教育管理机构教务管理水平,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2.深入探索本地特色教育教学新模式,统筹推进课堂教学应用创新

为学生提供信息化学习终端,在部分教学点配备多功能同步移动教学设备,在中心学校建设同步互动混合教室。大力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常态化应用,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工具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探究性学习,逐步形成丰富的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条件下教学活动管理、组织和服务的基本体系,为农村地区教师发展提供新平台,促进城乡学校、教师、学生互相学习。

3.努力提升全区教师教学信息化水平,稳步推进教师教研应用创新

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和区域数字学校平台建设优势,积极开展网络备授课和网上研修活动,形成教师间“教研修”一体化交流机制。通过网络听课、互动评课、远程协作等教学活动,提升教研活动水平。探索适应本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培训模式,通过现场培训、应用交流等方式,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实践能力提高培训,积极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

4.大力宣传亲子类终端产品功能作用,规模普及家校互动应用创新

建立“一站式”实名登陆体系,探索区、校两级教育网站无缝对接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校园短信”、“家长留言”、“家庭作业”等相关应用功能,普及亲子终端,构建家长与学校之间良好的沟通环境,满足教师与家长之间交流互动、安全管理的信息沟通需求,打破传统家校互动模式,平台与区、校教育网站的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服务能力。

(二)以发展为前提,积极探索两类机制创新

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积极探索“政府节省投入、优质资源本地化”的长效机制以及“政府主导、企业提供服务”的发展机制。

1.探索“政府节省投入,优质资源本地化”长效机制

在政府引导下,加大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力度,形成重点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平台提供高速、安全的基础支撑体系,促成优质资源的本地化和循环再造血机制,减少政府后期平台资源投入,使优质的教学教育资源得到共享。

2.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提供服务”发展机制

与省内高水平科研中心广泛合作,建立教育信息化研究支持体系,全力为全区各级学校提供信息化服务。通过政府主导、公司参与,形成校企联动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

三、稳步实施三大步骤

以应用为驱动,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为实践,稳步实施“开齐课、开好课、开精课”三大步骤,有效推动全省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一)开齐课

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校、优质教学资源帮助薄弱校和教学点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边远地区中小学和教学点的资源覆盖问题,切实提升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得偏远地区的教育水平得以提升。

(二)开好课

全力打造基层教师的“教学研”体系,突破区域、时间和机制的限制,实现对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质量的批量评估和个性建议,协助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引导。通过利用“微视频”、“电子板书”、“智能评测”等多种信息化形式和手段,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学校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空间,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水平。

(三)开精课

篇5: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目的为了从根本上加快我局(公司)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局(公司)从“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自上而下的全透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手段和依据;进而让信息化建设成为引领、带动、帮助全局(公司)各科室工作走向良性健康发展的“助推剂”,现结合我局(公司)实际,制定出信息化建设方案。

二、信息化建设意义

一是通过建立局(公司)管理业务信息化平台,对局(公司)人、财、物、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局(公司)→区总局”更好的沟通和协调,满足公司及时管理的需求,使公司的整体运作能力及整体对外响应力获得提高,强化公司执行力。

二是建立局(公司)高效的项目管理平台,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功能,完善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手段,进行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及差异分析,辅助公司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的能力,降低局(公司)整体运营成本。

三是建立局(公司)统一的风险监控平台,加强异常和重大事项的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公司更有效地对所属各县网点进行监控,降低公司整体运营风险。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

根据局(公司)要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为“一个平台、二大系统”,即建立集成系统应用平台;建立和完善以进度管理为主线、以成本、安全和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以群件、WEB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局(公司)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局(公司)外部网络连接;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业务销售与财务相关软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局(公司)信息门户、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业务销售管理、档案资料管理、财务资金管理等的现代化、透明化、节约化和快速化。

四、我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信息化办公滞后,设备已安装但仍未投入使用,部分科室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

二、工程方网络布线存在问题,办公大楼一楼模块不通,一楼交换机无法使用。

三、内网的铺设方案不明确。多久铺设、什么时候铺设,以及相关后续工作如何开展不明确。

四、我局信息中心与上级领导部门缺少联系,无法及时获得信息化建设的长远规划和业务指导。

五、信息中心人员急需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

五、信息化建设内容

一、总体需要完成的项目

(一)优化局域网和数据中心

以满足局(公司)未来信息化建设对硬件及网络需要为目标,优化局域网拓朴图,整体规划机房设备配置与局域网架构,选择技术成熟,性能价格比好,适用稳定的产品,按需逐步配置。按区局(公司)要求布置与区局(公司)局域网间的通讯途径。建立一个结构合理、上下一致、全面覆盖的数据中心。

(二)建立集成应用平台,搭建应用系统

建立与区局(公司)相统一的系统平台,建立自身的内部局域网,独立部署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与区局(公司)建立互信机制,根据授权实现信息互联互通。

(三)建立视频会议

系统覆盖局(公司)所属网点,可以组织全公司开会,同时也可以接收区局(公司)或转播区局(公司)视频会议。具体功能有:召开远程固定会议室之间的可视会议;召开移动桌面可视会议;实现远程培训教育(数据双流);与公司综合管理系统的有效接口;点与点间的可视沟通;与电话系

统集成。

二、具体实施内容

依据我局(公司)实际情况:我公司信息化平台决定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部分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一)综合管理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是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建立以公司本部为核心的网络与通信系统,为项目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项目在局(公司)本部、业主、各县网点之间有效执行。为项目提供Email、Ftp、数据库、WWW、视频会议、文件共享等服务。

综合管理平台具有完善的数据接口和二次开发接口,能将各功能模块进行整合,做到统一用户登陆界面和统一账户,避免各功能模块间形成信息孤岛和员工在不同界面间进行切换而降低系统的易用性。采用插件式管理,为以后后续开发的系统能顺利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经营管理系统

经营管理系统的实施包括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可以使领导层对经营管理业务流程中的每个细微环节进行监控,实现管理的真正过程化控制;实现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的管理与传递,实现工作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相互统一;决策管理者可随时对各种相关历史、计

划数据进行浏览查看,统计分析,随时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决策管理。同时加强决策管理者对所有业务过程的直接控制;提供各部门间信息的无缝衔接,使信息能及时、准确传送,形成集团的人、财、物统一管理。

六、系统实施安排步骤

(一)总体安排

根据局(公司)的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尽快完成局(公司)局域网铺设以及外网连接。

第二阶段:综合信息平台的搭建、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运行。这个阶段是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主要通过办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的使用,提升员工的计算机水平,为下一部全面信息化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视频会议及项目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公司、所属单位和各个科室。

第四阶段:一年之年内,结束试用期,全部投入运营。

(二)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环境。

第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及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依据总体规划,完善现有的信息化主干网络架构,包括:必要的网络安全管理设备、服务器及相关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调

试;深化优化管理流程,完成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三阶段:对每个科室人员进行操作能力优化和技术指导培训。

第四阶段:对信息化建设在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全面进行评估反馈。从根本上让信息化设备发挥优良性能。

以上方案,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正!

篇6:信息化建设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2292名学生,107名教职员工,现有学生用电脑66台、办公用电脑20台、远程教育地面卫星接收1台、7间多媒体教室,构成了学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模式,网络环境建设已初步形成,学校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会熟练应用教学媒体,并能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

二、指导思想

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应用水平,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并逐步将教育、教学和管理架构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打造数字化的教育环境,切实提升本校信息化的发展内涵。

三、工作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未来二年我校教育信息化试点的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信息化环境设施建设达标的基础上,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学校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打造数字化校园。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3.加强资源建设,开发校本资源,服务课堂教学,完善管理平台,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

4、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5、开展课堂教学应用研讨活动,聚集课堂,开发和应用校本教育教学资源,既要有教的资源,又要有学的资源;逐步形成一套各年级各学科的电子教案和课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各学科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课堂实录作为教研的素材,为教师的网上教研提供资源,拓宽教研的组织形式,优化教研的质量。

四、工作推进策略

1、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结合学校教学综合楼、实验综合楼的建成与即将建成,整体布局学校信息网络,并做必要的调整,做到基础建设优良,一步到位。

2、整合资源,逐步完善

全面规划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基本实现电子办公、信息发布、会议通知、计划总结、师生管理、后勤财务等方面电子化操作,并做到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功能。

3、骨干带头,管理跟进

要充分利用那些具有较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老师的作用,让其在校本培训、教学实践、网络使用等方面对需要帮助的老师进行辅导、示范、指导;学校领导小组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部署好、指导好、管理好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进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1、将信息化应用推进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2、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育信息化评比活动。

(二)组织保障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水平,成立领导小组。

具体名单如下:

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篇7:信息化建设方案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思考

医疗体制的改革、新政策的出台、医务工作者和病人的需求,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是建设数字医院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医疗改革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进展快速[1]。在建设过程中,医院都要面临新信息系统与旧信息系统的转换,也就是系统切换的问题。旧系统如何成功转换成新系统,实现医院整体业务的平稳顺利过渡,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所以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制定安全可行的系统切换。

一、医院信息系统切换前的准备工作

1.1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软件公司制定项目实施规范和计划,包括项目各个阶段的进展时间、参与人员等。医院和软件公司为有效执行项目,应成立项目小组,项目组成员建立每周例会制度,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提交需医院领导决策的问题,会议纪录必须抄送项目组所有人。医院信息系统切换过程中需要医院领导担任负责人,更好地安排协调各个科室人员。

1.2基础数据的整理与导入。旧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到新系统是一项基本工作。首先从旧系统数据库导出诊疗项目、药品卡片信息,从中整理出医院需要的,去除重复的信息。然后要找药房人员核对医保和农医保药品的数据,以防止旧系统中重复数据的导入。有些数据需要手工添加到新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从旧系统经过调整才能导入新系统。这种调整工作也是十分繁杂的,有时需要重新建立一张数据表,需要软件工程师与医院信息科人员共同完成。

1.3人员培训。为了员工了解医院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及系统将会带来哪些变化和改善,在系统切换前要对全院各科室人员进行培训[2]。培训工作应是项目实施计划里耗时比较长的一项工作,通过人员培训和考核达到各科室操作人员熟练使用软件、减少误操作的目的。要求操作人员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熟练使用新系统,能在设定权限范围内进行字典维护、系统维护。最后,医院信息科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应具备系统切换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现场指导能力。

1.4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制定系统切换的应急预案是平稳切换系统关键的过程,系统切换中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因此医院业务无法正常运营,那需要转换到手工方式,保障医院业务正常开展。手工的单子在新系统稳定运行后要补录到新系统中。

二、制定系统切换方案

根据各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切换方案有以下几种可供选择。

2.1直接切换。在启用新系统的同时医院原有的信息系统停止使用称为直接切换。这种方式对新上线系统的成熟度要求较高,并且必须做好应急预案,以确保在新系统切换失败时可快速地切回老系统,所以在建设新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维护老系统的正常运行。直接切换的优点是切换后只需要使用一套软、硬件系统,成本较低,在财务账目上可以保证整个业务数据的一致性、病人信息的一致性等[3]。

2.2平行切换。在一段时间内新旧医院信息系统并行使用称之为平行切换。这样做由于两套系统并行,人员成本、设备成本较大,而且存在重复的数据,不利于统计财务账目,但减小系统运行的风险。

2.3逐步切换。分阶段、按部分地完成新旧系统的转换过程称为逐步切换,开发完一部分则在某一时间段内就平行运行一部分。这样做既能防止直接方式的风险,又能避免平行方式的成本增加,但开发接口程序是这种方式不足之处,统计报表分布在两个系统中,需要做数据整合。

三、项目实施策略的部署

我院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采用直接切换与逐步切换相结合的方式。

3.1切换准备。系统切换前,项目实施人员与医院的分管领导、各业务科室人员、各模块的使用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了解新旧系统功能操作上的差异,形成详尽的需求调研报告。

3.2模拟运行。模拟运行必须运用于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周期一般设为一周左右。新系统搭建完成后,各业务科室应按照新的业务流程,完全模拟病人的在院业务场景,对新系统进行全流程的模拟运行,每位医生模拟的病例数不得少于5例,对模拟运行中出现大的问题应及时处理。

3.3新老系统采用直接切换方式。系统切换时间一般应定在医院业务比较少的当天的凌晨零点进行。切换当天应在院内公告栏、大厅电子屏上和患者候诊区张贴系统切换公告,以获得患者对可能出现的排队等候时间延长等现象给予理解和配合。首先启用新系统的服务器,并清空模拟运行期的所有数据。医院应按照应急预案做好切换不成功如何切回原有系统、网络故障时如何快速排出使之畅通、系统反应迟缓如何启动先诊疗后结算服务,由于系统切换时而导致的医患纠纷如何处理等。

3.4新系统中新模块功能的分部实施。在新系统已上线的部分运行基本稳定后再分步上线其他功能模块。新老系统切换成功后,对于后续的新增模块实施分部切换。每一个新模块上线之前都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4]。总之,医院信息化建设系统切换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通过精心准备、合理规划、分步实施,选择适合本院新旧信息系统的切换方案,才能使新系统平稳、顺利地切换,从而保障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医院信息系统的切换准备及切换方案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xx,16(19):119-120.

[2]刘春红.对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的思考[J].医疗装备,20xx,22(3):26-27.

[3]黄德财,张雪平,陈朝军等.医院信息系统切换策略研究[J].医药前沿,20xx,(36):92-93.

篇8:医院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近年来, 医院医疗服务的快速增长, 大部分的基础设施, 设备, 人力资源的使用是接近满负荷或超负荷。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面对医院环境,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目前, 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如下背景建设下。

1.1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目前, 很多投资充分、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地区的二级医院, 从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为中心开始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 快速推进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部分地区的二级医院虽然普遍面临财务困境,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信息管理应用水平不断提高, 并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方式和方法, 医院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应用信息不断提高深度。目前, 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新的契机, 它是医院信息系统的升级和系统的深化。

1.2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初步成效

许多医院已经建立了链接国内的计算机网络。新医院网络采用高速以太网为骨干网, 延伸到桌面系统。近年来, 我国医院网络系统的建设和稳定运行, 为医院医疗服务的正常运行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而且也发挥出积极作用, 改善医院外部形象,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为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2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

2.1网络基础设施需要扩充改造

到目前为止, 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投资不足, 在我国机房设施不先进, 频繁的人员进入、设备的杂乱无章导致数据极不安全。从我国大部分医院现有机房设施、网络带宽和容量、互联网连接环境等因素来看, 大多数都不能满足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 未来五年一般都不能达到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不利于数字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临床指导。

2.2应用软件亟待更换

医院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 其应用软件及其数据库设计功能尚不完善, 对临床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还没有很好的适用。大多数医院系统并没有健康保险等综合性接口, 没有一个严格的药房药品管理, 没有设备和材料实时监控管理模块, 无法与医院总成本核算建立链接, 例如缺少综合查询统计功能。版本过旧, 无法满足目前软件和硬件的快速发展, 导致越来越难以维持系统的使用。软件开发厂商已经完全脱离了医疗软件的实际使用环境, 软件的可维护性差, 很多功能无用。

2.3其它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因素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但近年来, 多数医院普遍因为搬迁和基础建设占用了大量资金, 而且还需要大量资金, 资金本身的压力已经非常严重, 因此今后几年资金问题将成为制约医院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问题。

此外,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工程实施过程中, 人员不足。一般情况下医院信息系统需要若干个网管 (技术方面) , 至少两名文员 (行政方面) , 一个主管 (管理统筹) , 而且三者之间能够互通, 比如说, 文员和主管能够同时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 但是实际工作中可能技术支持往往得不到。

3建议与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推进传统医院向现代医院转变的必然要求, 也是现代医院发展的趋势。医院领导必须意识到, 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有利于降低成本, 是新时期医患沟通的有效渠道。因此医院各部门领导要充分认识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把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决策部署上来, 立足新形势新任务, 加强领导, 精心组织, 狠抓落实, 扎实有效地抓好相关工作。

3.2切实加强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建设中不同阶段的重点命题。这个安全包括系统的稳健和病人数据的安全。近年来医疗数据无限增多, 系统成倍增加, 新技术更新迭代加快, 信息安全的考验越来越大。应对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靠更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如虚拟化的存储技术、更可靠的数据库技术, 更成熟的系统集成技术等。另一方面需要靠更加专业的IT资源管理队伍, 用专业化、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庞大的IT资源的持续治理与管理, 信息化既要重建设, 更要重管理, 从管理中要安全。

3.3加强职工信息化知识技术培训、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医院全员信息培训中, 需要重点讲解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网络时常出现的故障、互联网传输技术、相关软件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高网站管理、操作人员的信息业务能力, 掌握信息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 学用结合, 切实提高自身网站信息安全和网络技术水平, 提升网络维护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4结语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它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正在引领产业变革, 网络发展不断拓宽生活空间。运用信息化, 不仅可以优化医院内部管理, 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还可以优化医患关系, 提高城市各类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全面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摘要:信息化技术能推动医院实施和推动医院改革的深化, 信息化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医院建设作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未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 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 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现代化医院,信息化,数字医院

参考文献

[1]马中立, 张凌.医院信息化对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 22 (05) :350-351.

[2]李劲松, 张小光.数字化医院的建设目标与发展趋势[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02) :5-7.

[3]我国医院信息化的产生和发展[J].情报杂志, 2009 (28) :69-70.

[4]王晓华, 宋洪利, 丁慧莹等.影响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常见问题[J].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 (12) :61-62.

[5]王立波, 王季, 田甜等.浅谈我国医院信息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吉林医学, 2013, 34 (01) :195-198.

上一篇: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述职报告下一篇:初中班务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