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杠杆原理

2024-05-11

财务杠杆原理(精选十篇)

财务杠杆原理 篇1

通过固定成本的债务替代股东权益, 以期望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财务杠杆的最本质原理。这里所谓的“期望”, 就是指采用杠杆原理时并不能总是达到预期的目标。尤其是在企业股份制改革以及证券市场的深入发展之后, 虽然利用股权融资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客观优势, 但是一旦企业过度依赖从股市融资的方式, 将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需要对企业, 尤其是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对其融资行为进行合理优化, 保证企业的负债与股东权益得到合理分配, 形成最佳的企业资本结构,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尤其是随着企业金融市场的加剧, 合理运用杠杆原理作出正确的决策尤为必要。

二、资本结构简介

(一) 企业资本结构的含义

企业的资本主要包括负债与权益两个部分, 考虑到短期资金以及其筹集方式长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而且其在整个资金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也不高, 因此一般将之作为运营资金来进行管理。所以, 企业的权益资本与长期债务形成了企业的整体资本结构。通过债务融资可以实现抵税收益, 但是在其增加债务的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资本风险增加, 最终还是要导致股东承担起对应的风险。因此, 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权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比例, 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 资本结构决策

企业的资本结构决策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方法包括资本成本比较法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其中, 资本成本比较法采用将资本成本作为选择标准的方式, 其计算结果较为简单, 只是比较各种融资组合方式的融资成本, 而没有将不同融资方式的财务风险纳入到考虑范围中。而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则是以每股收益相等为基础, 比较企业在不同融资方式下的每股收益来对融资方案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

三、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确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筹资决策过程中都没有形成对应的最优资本结构优化意识。即使有意识进行资本结构优化, 也往往存在着包括企业负债率高和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在内的两个问题。这些极端融资的方式都不利于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一) 资本结构负债率偏高, 企业财务经营风险增加

从理论上来讲, 使用债务融资方式对企业的经营者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 就我国当前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而言, 企业的债权人是国有银行, 而债务人则是国有资本一股独大, 使得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硬性、软性约束都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最终使得我国企业, 尤其是大型国企的负债不断增加。从整体上看, 我国企业在进行融资时, 80%以上的企业选择采用较高负债率的融资方式。加之当前破产机制以及完全退市的机制在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形成。导致我国企业的经营者不能树立起在市场整体环境下的现代理财意识。这种情况直接决定了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与“负债经营”的确切含义相差甚远, 都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状况来合理选择财务杠杆的功能, 而只是盲目的选择负债经营。

其主要表现在:当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较好时, 管理者不重视利用负债资金来加强权益资金获利的能力, 而当经营状况不好时, 却不考虑负债资金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的风险而长时间保持较高的负债水平。最终的结构是导致企业的资金越来越缺乏, 最后向银行举债, 进入恶性循环的阶段, 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二) 偏好股权融资, 财务杠杆利益失效

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得到了长时间的发展, 其整体规模、结构和效率等都较为完善, 但是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 诸如低成本的股权筹资、非偿还特性被弱化等问题, 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监管与约束等不足。导致我国的上市企业普遍存在着偏好股权融资的方式, 一旦有机会就通过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方式进行再融资。只有到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债务融资, 导致部分上市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偏低, 部分上市企业甚至没有长期债务, 造成企业的权益资本不断增加。一旦企业的权益资本增加, 将导致:企业出现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股权筹资弱化了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与约束, 经理可以随意的更改股权资金的使用方式, 造成企业投资效率低下问题;其二, 大量股权资金的闲置, 这直接使得企业的整体利益被摊薄, 企业整体业绩下降。这是企业采取过度保守的经营策略所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失效问题, 导致企业股东收益下降。

四、财务杠杆原理

企业的财务杠杆就是指企业由于固定债务的存在而使得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带来更大的变动的效应。通常, 在企业存在债务融资行为时就会出现财务杠杆效应。当企业的负债经营使得企业的每股利润上升时, 便称之为正财务杠杆;而使得企业的每股利润下降时, 就称之为负财务杠杆。在表示财务杠杆效应大小时可以采用杠杆系数进行表示, 它是各股收益的变动率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之间的比值。当财务杠杆系数较小时, 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小, 财务风险就越低。通常用下式予以表示:

其中, DFL表示财务杠杆系数;表示普通各股收益的变动额度;表示变动前各股收益;表示息税前收益变动率;表示息税前的盈利总额。

五、基于财务杠杆原理的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策略

资本结构的优化就是对各种资本比例进行操作的一种手段, 最终使得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形成一个合理的比例。说到底, 实际上就是对债务和权益之间综合衡量。企业应该以其确定的负债率积极的寻找合理的对策, 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负债概率, 进而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优化。

(一) 高负债率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对于负债率高、经营业绩较差的企业而言, 应该设法降低企业资本结构的负债水平。可以通过债转股、股权融资以及资产重组等方式来进行优化。

1、债转股优化方式

债转股就是将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资产转变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股权, 这是根据我国具体金融国情而形成的一种独特资本结构优化方式。债转股优化方式所适应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由于资不抵债, 出现了巨额亏损的大型国有企业。例如,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汽车企业集团, 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我国汽车行业的建设与发展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 在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高, 使得企业的经营出现了相应的困难, 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因此, 为了帮助一汽集团走出经营困境, 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为领导的诸多资产管理公司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与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达成了债转股框架协议, 将中国第一汽集团公司的79亿元债权全部转为股权。经过债转股措施之后, 我国第一汽车的负债率下降了25%, 使得一汽集团公司的整体负债结构趋于合理, 明显减轻了企业的财务负担, 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 通过债转股的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的缓解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管理危机, 给企业金融的持续深化改革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机会, 使得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可以暂时摆脱沉重的债务负担, 提高企业长时间的承载潜力与盈利能力。

2、股权融资的优化策略

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 可以保证企业在不负债的情况下使得其总体资本得到提升, 从而实现降低负债率的目标。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 应该以“不求最大, 但求最好”的基本经营理念, 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减少员工编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企业核心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革等方式, 为企业的股权融资创造条件, 以充实企业的资本金额, 为企业进一步的资本结构优化创造条件。

3、资产重组的优化方式

针对那些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对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进行兼并的行为, 我们称之为资产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 双方应该以平等自愿及双方企业资产互补为基本原则, 尽量使得重组之后的企业能够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否则即使重组也可能改变不了高负债率企业的命运, 甚至拖垮低负债率企业。

例如, 据路透上海2010年3月10日电:中国三大航空公司之一的东方航空董事长刘绍勇建议, 为了提高中国民航业在国际民航市场的竞争能力, 深化对中央航空企业内部资本进行改革, 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 实现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的规范化, 企业于2010年6月8日开始与上海航空公司进行资产重组, 相关事宜开始进入操作层面。企业希望通过对应的具体措施来降低未来重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通过资产重组之后, 虽然企业的绝对负债出现了小幅度的增长, 但是企业的整体资本却得到了迅速的增加, 通过资产重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降低。

(二) 权益资本偏高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对于权益资本较高的企业, 可以采用债券融资、银行贷款以及股份回购等方式来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

1、债券融资的优化方式

企业所发行的债券是根据法定的程序由企业所发行, 到期还本付息, 属于一种典型的有价证券。与向银行贷款不同的是, 企业发行的债券明确了还款期限, 到期必须将本息一并还付给债权人, 整个过程不受企业经营者所控制。同时, 债券的发行将对企业的经营行为产生硬性的约束作用, 通过债券融资不但能够增加部分融资渠道, 同时还可以合理的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

2、银行贷款的优化方式

对于那些负债率偏低的企业, 其通常具有较高的盈利能力, 同时还拥有很强的还本付息能力。这些企业在信用评级中具有很高的信用等级, 所以能够在商业银行中得到较高的贷款额度。对于那些暂时不符合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 可以通过利用企业财务杠杆, 充分发挥其作用, 实现企业股东权益的最大化。

3、股份回购的优化方式

企业针对特殊的目的, 采用公开或者是协议的方式将已经发行的自身股份回购, 以达到减少企业发行在外股份的一种操作行为。我国的《公司法》规定, 企业在回购自身的股票之后, 必须将其注销。通过这种股份回购的方式, 使得企业在负债不变, 总持股本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 达到优化企业资产结构的目的。在我国的股票市场, 上市公司减持国有法人股份的实践包括:陆家嘴、云天化、申能股份、长春高新等。

六、结论

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 其在给企业带来杠杆效益的同时, 也对应的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在资本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对所增加的杠杆效应收益和财务风险之间进行决策, 以达到优化资本结构配置的目的, 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本文在分析企业当前资本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结合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杠杆的作用原理, 提出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几点策略。最后, 探讨了财务杠杆效应模型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作用, 为提高财务杠杆原理在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方面的有效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财务杠杆原理,企业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效应

参考文献

[1]牟丹轲.应用财务杠杆原理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会计之友, 2011 (28) :28-29

[2]杨玉静.公司财务杠杆、经营杠杆及资本结构研究.天津大学, 2006-12

[3]孙涛.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价值工程, 2011, 30 (8) :109-110

[4]王永.基于财务杠杆模型的最优资本结构研究.经济问题, 2007 (10) :81-83

我发现了杠杆原理作文 篇2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七八岁的我正在和哥哥玩跷跷板,我坐上去后,哥哥也坐了上来,我用力往下一按,比我重很多的哥哥就轻而易举地被我用跷跷板给跷了起来。本来这没什么好奇怪的,但好奇心很强的我就是要弄明白,于是我跑到家里拿起了一个小型玩具跷跷板,把一个对于橡皮来说挺重的东西-——一支钢笔。我把它放在一边,同时把橡皮放在另一边,并用力一按橡皮,然后松开手,没想到它居然把钢笔都打飞了,我得到了一个结论:只要有一根棍子和一个支点,就可以把原本很难拿动的东西轻松橇动。

有一次我证明了这个结论,在一次抓螃蟹的过程中,一只大螃蟹躲进了一块大石头下面,我忽然想起了我发现的杠杆原理,于是找了一根木棒和一个合适的支点,我一点一点地把石头撬动了。最终,那块大石头被我给“解决”了,螃蟹也被抓住了。

我们回家后,我便和爸爸说了我这个发现,还叮嘱他要保密。可爸爸却哈哈大笑起来,摸了摸我的头,说:“这个原理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发现了,发现者是古罗马数学家、力学家阿基米德。不过你能仔细观察也不错了!”

杠杆原理的发现 篇3

且说阿基米德将自己锁在海边的一间石头小屋里,正夜以继日地写作《浮体论》。这天突然闯进一个人来,一进门就忙不迭地喊道:“哎呀呀!你老先生原来躲在这里。此刻国王正撒开人马,在全城四处找你呢。”阿基米德认得他是朝内大臣,心想,外面一定出了大事。他立即收起羊皮书稿,伸手抓过一顶圆壳小帽,飞身跳上停在门口的一辆四轮马车,随这个大臣直奔王宫。

当他们来到殿前阶下时,就看见各种马车停了一片,卫兵们银枪铁盔,森列两行。殿内文武满座,鸦雀无声。国王正焦急地在地毯上来回踱着步子。由于殿内阴暗,天还不黑就燃起了高高的烛台。灯下长条几案上摊着海防图、陆防图。阿基米德看着这一切,就知道他最担心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撬动地球之说

原来这地中海沿岸在古希腊衰落之后,先是马其顿王朝的兴起,马其顿王朝衰落,又是罗马王朝兴起。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本土后向西扩张,遇到了另一强国迦太基。公元前264年到221年两国打了二十三年仗,这是历史上有名的“第一次布匿战争”,罗马人获胜。公元前218年开始又打了四年,这是“第二次布匿战争”,这次迦太基起用了一个奴隶出身的军事家汉尼拔,一举擒获罗马人五万余众。地中海沿岸的两霸就这样长年争战,互有胜负。阿基米德的祖国叙拉古,是个夹在迦、罗两霸中的城邦小国,在这种长期的风云变幻中,常常随着人家的胜负而弃弱附强,游移飘忽。阿基米德对这种眼色外交很不放心,曾多次告诫国王,不要惹祸。可是现在的国王已不是那个阿基米德的好友艾希罗。他年少无知,却又刚愎自用。当“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后,公元前216年眼看迦太基人将要打败罗马人,国王很快就和罗马人决裂,与迦太基人结成了同盟,罗马人对此举非常恼火。现在罗马人又打了胜仗,就大兴问罪之师,从海陆两路向这个城邦小国压了过来,国王吓得没了主意。这时他看到阿基米德从外面进来,迎上前去,恨不得立即向他下跪,忙说:“啊,亲爱的阿基米德,你是最聪明的人。听先王在世时说过,你都能撬动地球。”

关于阿基米德撬动地球之说,这还是他在亚里山大里亚留学时侯的事。当时他从埃及农民提水用的“沙杜佛”(吊杆)和奴隶们撬石头用的撬棍,发现了可以借助一种杠杆来达到省力的目的,而且发现,手握至支点的这一段越长,就越省力气。由此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定理:力臂和力(重量)的关系成反比例。这就是杠杆原理。用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就是:重量×重臂=力×力臂。为此,他会给当时的国王艾希罗写信说:“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随便牵动任何重的东西。只要给我一个支点,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也可以撬动地球。”可现在这个小国王并不懂得什么叫科学,他只知道在这大难临头之际,赶快借助阿基米德的神力救他一驾。

终极武器抛石机

可是这罗马军队着实厉害。他们作战时列成方队,前面和两侧的士兵将盾牌护着身子,中间的将盾牌举在头上,战鼓一响,这一个个方队就如同现代化的坦克一样,向敌阵步步推进,任你乱箭射来也只不过是把那盾牌敲出无数的响声而已。罗马军队还有特别严的军纪,发现临阵逃脱立即处死,士卒立功晋级,统帅获胜返回罗马时要举行隆重的凯旋式。这支军队称霸地中海,所向无敌,一个小小的叙拉古哪放在眼里。况且旧仇新恨,早想来一次清算。

这时由罗马执政官马赛拉斯统帅的四个陆军军团已经推进到叙拉古城的西北。现在城外已是鼓声齐鸣,喊杀声连天了。在这危急的关头,阿基米德虽然对因国王目光短浅造成的这场祸害很是不快,但木已成舟,国家为重,他扫了一眼沉闷的大殿,捻着银白的胡须说:“要是靠军事实力,我们决不是罗马人的对手。现在要能造出一种新式武器来,或许还可守住城池,以待援兵。”国王一听这话,立即转忧为喜说:“先王在世时早就说过,凡是你说的,大家都要相信。这场守卫战就由你全权指挥吧。”

两天之后,天刚破晓,罗马统帅马安拉斯指挥着他那严整的方阵向护城河逼来。今天方阵两边还准备了铁甲骑兵,方阵内强壮的士兵肩扛着云梯。马赛拉斯在出发前宣布:“攻破叙拉古,到城里吃午饭去。”在喊杀声中,方阵慢慢向前蠕动。按常规:城上早该放箭了。可怎么今天城墙上却是静悄悄地不见一人?也许几天来的恶战使叙拉古人已筋疲力尽了吧。罗马人正在疑惑间,城里隐约传来吱吱呀呀的响声,接着城头上就飞出大大小小的石块,开始时如碗如拳,以后越来越大,简直如锅如盆,火山喷发般地翻将下来。石头落在方阵里,士兵们忙举盾来护,哪知石重速急,一下连盾带人都捣成一团肉泥。罗马人渐渐支持不住了,连滚带爬地逃命。这时叙拉古的城头又射出了飞蝗般的利箭,罗马人的背后无盾牌和铁甲,那利箭直穿背股,哭天喊地,好不凄惨。

正是:

你有万马和千军,我有天机握手中。不怕飞瀑半天来,收入潭底静无声。

杠杆原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篇4

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着杠杆效应, 表现为由于特定费用的存在, 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幅度变动时, 另一相关财务变量会以较大幅度变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有三种形式: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企业进行筹资时要考虑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可通过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还要面临经营风险, 而经营风险可通过经营杠杆系数来衡量。两者综合可了解企业整体风险的大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合理运用杠杆原理, 有助于企业合理规避风险, 提高资金营运效率。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析工具, 企业管理部门可以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几种杠杆效应, 在投资、融资决策方面做好“度”的把握, 并进行相应评估, 以使企业在可以承受的风险范围内获取最大收益。

二、经营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 经营杠杆的含义

经营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报酬 (息税前利润EBIT) 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 x为业务量, a为固定经营成本, m为单位产品毛利,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经营成本, 当业务量增加时, 单位产品固定成本降低, 单位产品利润提高, 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 业务量的减少会提高单位固定成本, 降低单位产品利润, 使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大于业务量的下降幅度。如果不存在固定成本, 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业务量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是产生经营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经营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经营杠杆系数 (DOL) 来衡量。

1. 经营杠杆系数 (DOL) 的定义公式。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EBIT/EBIT) / (△X/X)

2. 简化公式。

报告期经营杠杆系数=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

上式中M0表示基期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销售量× (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量×单位毛利。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

(二) 经营杠杆与经营风险的关系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 风险就是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 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 从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导致收益 (息税前收益) 的不确定性。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 经营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息税前利润变动和销售量变动之间的关系。经营杠杆系数越大, 经营杠杆效应就越大, 计划期的销售量稍有变化, 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 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固定经营成本越高, 说明企业对经营杠杆的利用程度越高, 经营杠杆系数就越高, 企业的经营杠杆效应也越大, 经营风险就越大。

当然, 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 并不是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原因, 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产品销售量、产品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经营成本的数量变动引起的息税前利润不确定性, 但固定经营成本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 影响经营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 凡是影响M0和a的因素, 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M0= (p-b) x, 因此, 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的因素, 均会影响经营杠杆效应。因此, 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 (下降) 、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 对企业经营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 经营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经营杠杆效应实质表明的是企业对固定经营成本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销售收入发生变化时, 这种变化会通过支点 (固定成本) 最终引起企业经营活动成果 (息税前利润EBIT) 的变化。经营杠杆是一把双刃剑, 当企业销售量下降时息税前利润会下降得更多, 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当企业业务量上升时息税前利润会增加得更多, 这时企业可以获得经营杠杆收益。对于经营杠杆的应用可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看, 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应结合企业的发展阶状况, 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 当企业处于衰退期, 市场份额不断下降, 销售量在不断减少时, 为避免由于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企业应减少固定资产投资, 及时淘汰过时的固定资产;当企业经营处于成长期, 销售量不断增加, 这时应充分利用经营杠杆的正效应, 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从而获得经营杠杆收益。

从生产经营活动看, 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 凡是影响企业息税前利润变化的因素, 都可能会引起企业的经营风险, 因此, 企业应通过提高销售量、提高产品售价、降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等措施, 增加企业的息税前利润, 尽可能降低和避免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

三、财务杠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一) 财务杠杆的含义

财务杠杆是指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每股收益 (EPS) 变动率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式中EBIT为息税前利润, I为固定财务费用, T为所得税率, N为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 企业只要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 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 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对减少, 就能给普通股股东带来更多的盈余, 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业务量的增长幅度;反之, 息税前利润的减少会使每1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相对增加, 普通股股东的盈余就会大幅下降。从上式看, 如果不存在固定的财务费用, 则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幅度与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一致。因此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是产生财务杠杆效应的根本原因。

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通常用财务杠杆系数 (DFL) 来衡量。

1. 财务杠杆系数 (DFL) 的定义公式。

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EPS/EPS) / (△EBIT/EBIT)

2. 简化公式。

报告期财务杠杆系数=基期息税前利润/ (基期息税前利润-固定财务费用)

DFL=EBIT0/ (EBIT0-I)

上式中EBIT0表示基期息税前利润, I为固定财务费用。

(二) 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原因产生的资本成本负担而导致的普通股收益波动的风险。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 财务杠杆系数反映的是每股收益变动和息税前利润变动之间的关系。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财务杠杆效应就越大, 计划期的息税前利润稍有变化, 企业的每股收益就会有较大幅度变动, 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企业的固定财务费用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就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效应也越大, 财务风险就越大。

当然, 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 并不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 引起每股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资产报酬 (EBIT) 的不利变化, 但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放大了这一风险。

(三) 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因素

从简化公式看, 凡是影响EBIT0和I的, 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的大小。而EBIT= (p-b) x-a, 因此, 凡是影响销售价格、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和固定成本以及固定财务费用的因素, 均会影响财务杠杆效应。因此, 企业的销售量是否稳定、售价是否经常波动特别是不利波动、单位变动成本是否能有效控制、固定成本是否在全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固定财务费用是否较高, 对企业的财务风险都有较大影响。企业应从这些方面, 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

(四) 财务杠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财务杠杆表明了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对固定财务费用的利用程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发生变化时, 这种变化通过支点 (固定财务费用) 最终会引起股东收益 (每股收益EPS) 的变化。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 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每股收益会下降得更多, 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当企业息税前利润上升时每股收益会增加更多, 这时企业可以获得财务杠杆收益。因此, 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当确定适度负债规模。可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在企业创业初期, 市场份额不高, 资本利润率相对较低, 为避免由于息税前利润的大幅度下降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 此时应适当减少负债筹资的规模, 在资本结构中应保持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在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较好时, 资本获利能力较强, 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的利息率, 这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 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比重, 从而获得财务杠杆收益。

因此, 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时, 应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生产经营状况、资本的获利能力等因素, 确定合适的资本结构,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四、复合杠杆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复合杠杆是指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复合杠杆反映企业的总风险, 它是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叠加, 因此, 企业总风险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共同作用。在企业所能承受的总风险一定的情况下, 企业应结合其行业特点及其发展所处的阶段, 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筹资规模和筹资方式。在企业销售稳定、资本利润率较高, 经营风险较小时, 企业可承受的财务风险就会高一些, 可适当加大负债筹资的规模,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反之, 在企业的起步阶段和衰退阶段, 销售不稳定或处于下滑阶段, 资本利润率不高, 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 此时应缩减负债筹资的规模, 降低负债筹资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 从而减少企业的总风险。

五、总结

经营杠杆是通过产销量变动影响息税前利润的变动, 而财务杠杆又是通过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影响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 可见, 两者最终都会影响到普通股的收益。如果企业同时利用这两种杠杆, 那么产销量对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将更大, 同时企业总风险也会更高。如果同时使用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会对销售收入的变化产生组合效果。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可根据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 在一定的综合杠杆水平之下, 选择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不同组合, 以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如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财务杠杆系数, 充分发挥负债经营对提高每股收益率的作用, 相对降低经营杠杆系数, 以规避经营风险;而经营情况良好的企业可以选择适当提高经营杠杆系数, 充分发挥固定成本对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 相对减小财务杠杆系数, 以回避财务风险。

综上所述, 合理利用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科学利用杠杆原理会给企业权益资本带来额外收益, 企业应认真研究杠杆原理并评价其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是合理利用杠杆原理为企业服务的基本前提, 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重要基础。

摘要:杠杆效应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理论, 正确运用杠杆原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的影响因素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 为企业筹资、投资管理提供依据, 帮助企业正确利用杠杆效应,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杠杆原理,财务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 .唐淑文.财务管理 (第2版) [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1.

财务杠杆原理 篇5

摘 要 经营杠杆原理、财务杠杆原理、联合杠杆原理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在这里变动成本杠杆是对其补充。杠杆本身具有借助一个固定支点达到放大力量的功能。类似的,大部分企业正是利用了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这一放大效应实现了飞跃。但是其作用具有双向性,企业在利用三大杠杆原理时须慎重,在看到其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应关注隐藏在其背后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来规避和分散风险。全面正确的衡量风险与收益的关系,要始终以收益一定时所承担的风险最小或风险一定时实现利润最大化为宗旨,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本文首先通过对三大原理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推出各因素变化对其效应产生的影响,其次阐述三大杠杆在企业中的应用及三大原理背后存在的风险,企业应采取一些规避和分散风险的措施,最后强调三大杠杆原理的双向性启示我们使用需适度,滥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亏损甚至会使企业陷入危机。

关键词 杠杆 亏损 收益 风险 控制

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及变动成本杠杆原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每个企业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要想在竞争中获胜,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能够对外界变化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尽量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冲击,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求的生存和发展。杠杆效应的两重性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深刻的理解并正确的运用财务管理中的三大杠杆原理,风险和收益的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决策者对理论的片面理解,进而使得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最终使企业陷入绝境。财务杠杆原理贯彻财务活动始终,因此其作用不言而喻。

一、经营杠杆

1.经营杠杆原理及内涵

经营杠杆又称营业杠杆,是指企业利用经营固定成本以达到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大于销售额(或业务量)变动率的现象。企业的成本按其特征可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部分。在相关范围内,企业产销量的变动不会改变其固定成本总额,但它会使企业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发生升降,从而提高或降低企业收益的实现。

2.经营杠杆原理的分析及应用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导致经营收益不确定的风险为经营风险,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价格变动、单位变动成本变动、固定成本在经营总成本中的比重的变动等。

在此引入经营杠杆系数(DOL)来衡量经营杠杆作用的程度,经营杠桿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当于销售额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如下:

DOLQ =△EBIT/EBIT÷△Q/Q

DOLQ为按销售量确定的经营杠杆系数

DOLQ=△Q(P-V)/[Q(P-V)-F]÷△Q/Q=Q(P-V)÷[Q(P-V)-F]=[EBIT+F]÷EBIT

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

(1)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越小。相反,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

(2)在销售额一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成为其主要决定因素。企业可以通过适度增加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使得利润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增加。当然其承担的经营风险也会相应增大。

(3)盈亏平衡销售量

QBE(P-V)-F=0 QBE=F/(P-V)

DOL=Q(P-V)÷[Q(P-V)-F]=1+F÷[Q(P-V)-F]=1+1÷(Q/QBE-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当销售量Q>QBE时,DOL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减小。当销售量Q

在经济繁荣市场需求高涨时,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合理的降低价格来提高经营杠杆系数,这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益。

在经济萧条市场萎靡时,企业应当相应的缩减固定成本及单位变动成本,降低经营杠杆系数的同时也减少了经营风险,此措符合稳健性原则。

上述只是一般情况,因为不同行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的比例各不相同,对于钢铁等重工业其固定成本远高于纺织行业,所以各行业应视其各自的行业特点做适当的调整,以使其最大限度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杠杆

1.财务杠杆原理及内涵

财务杠杆是企业每股收益对营业净利的敏感程度,或者说是企业负债对普通股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举债是不可避免的,若企业大量举债,不能到期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会较大,将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急剧上升,对企业收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而企业财务风险来自债务资本,没有债务资本,就不存在财务杠杆作用,也就不存在财务风险。

2.财务杠杆原理的分析及应用

财务杠杆的功能可以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变动率(或净资产报酬率的变动率)相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如下:

DFL=△EPS/EPS÷△EBIT/EBIT

DFL=[△EBIT×(1-T)/N÷(EBIT0-I)×(1-T)/N]×EBIT0/△EBIT=EBIT0÷(EBIT0-I)

由上述推导可得利息费用与财务杠杆系数负相关,盈利水平与财务杠杆系数正相关。因此,在财务成本固定的前提下,息税前利润越大,财务杠杆系数越小,财务风险也越小;反之息税前利润下降,财务分险会增大。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举债比例愈大,负债利息愈多,其财务杠杆系数愈高。因此,财务杠杆系数又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

上式为没有考虑优先股的情况,若要考虑则公式为:

DFL= EBIT0÷[EBIT0-I-DP/(1-T)]

由于企业资本结构的差异,经营杠杆系数也相差甚远,财务杠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对债务资本的运用而产生的财务成本,如借款利息、租金、优先股的固定股息等,只要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大于债务资金成本,管理者就会适当举债来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增加投资者收益。但是企业应当严格的控制资产负债率,丰厚的杠杆收益固然具有诱惑,但是其背后总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决策失误,企业息税前利润大幅下降就会引起每股收益以财务杠杆系数的倍数减少。当息税前利润低于债务资金成本时就会产生亏损,若到期无法偿还借款,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会面临破产清算,这是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三、联合杠杆

1.联合杠杆原理及内涵

联合杠杆,是经营杠杆作用与财务杠杆作用对企业收益的综合影响。是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共同存在而导致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杠杆效应。

衡量联合杠杆效应的指标为联合杠杆系数(DCL)计算公式如下:

DCL=(EBIT+F)/( EBIT-I)

联合杠杆实际上是边际贡献总和与税前利润的比值。

2.联合杠杆原理的分析及应用

企业为了实现理想的收益,必须合理地匹配经营杠杆与财务杠杆,寻求适当的联合杠杆,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一般情况下,高经营杠杆率与高财务杠杆率的配置是不明智的,因为它们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剧烈影响,从而导致企业经营活动风险增大。所以,企业应将高经营杠杆率与低财务杠杆率配合,即企业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时,其资金筹集来源可主要采取增发普通股股票方式,并视情况少量举债;或将低经营杠杆率与高财务杠杆率配合,即在企业较少地扩大投资的条件下,可适当增加负债筹资规模。这样,通过调整投资规模、改变筹资结构等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联合杠杆,尽量减少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对企业收益的影响。

四、变动成本杠杆

1.变动成本杠杆原理及内涵

变动成本杠杆是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对息税前利润的影响,同样我们用变动成本杠杆系数(DCLV)来衡量其效用的大小。变动成本杠杆系数是指单位成本下降或上升一个百分点,息税前利润可以提高或降低多少个百分点。其计算公式如下:

DCLV=Q×V0÷EBIT

DCLV=△EBIT/EBIT0÷△V/V0=Q(V0-V1)/[Q(P-V0)-F]×V0/(V1-V0)

=﹣QV0÷[Q(P-V0)-F]

此时假设成本减少,即V1= V0-△V由公式可知变动成本减小,EBIT会增加。

2.变动成本杠杆分析及应用

因为经营杠杆系数与产品的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关系密切,我们不妨对两者进行对比讨论。

(1)当DOL>DCLV时,有P>2V0即变动成本率低于0.5,此时企业应当增加销售量,因为变动成本所占比例并不高,再降低变动成本没有增加销售量有效,因此企业应当将重心放在扩大产销量上。

(2)当DOL<DCL¬V时,有P<2V0即变动成本率高于0.5,此时企业可以充分的挖掘内部降低变动成本的潜质,尽可能的降低变动成本因为此时增加销售量对企业产生的效用没有降低变动成本大。

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产品属性各异、经营策略及股利政策不一,这些因素都会使得企业资本结构产生差异,那么对于变动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较低的行业,在运用变动成本杠杆原理时因以增加产销量为主,若同时还有降低变动成本的空间,企业完全可以双管齐下,但是前提是其降低变动成本的支出要小于由此带来的收益。相反,若变动成本比例相对较高,那么企业就应将重心放在如何降低变动成本上,因为此时息税前利润会随着变动成本的降低以变动成本杠杆系数为倍数增加,这不仅提高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最后也能使投资者获得满意的收益。

参考文献:

[1]Arthur J Keown, David F Scott, John D Martin,朱武祥译.现代财务管理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志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财务系列教材(第1版).财务管理.2009.2.

生源地助学贷款中的杠杆原理 篇6

一、经济地理中的杠杆原理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金融杠杆作用发挥到位, 对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从经济地理角度观察, 目前中国经济布局分四大区域:东部10省、东北3省、中部6省和西部12省 (区、市) , 2007年中西部人均GRP还不到东部的一半, 经济梯度自东向西依次降低, 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约高出一倍, 见表1。

(占比指占全国总量的比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9)

在宏观经济领域,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杠杆机制已经形成, 东部经济地带中的三大经济区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形成的经济合力, 足以撬动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腾飞, 并带动中部经济地带的快速崛起。这一经济杠杆原理生效的关键在于建立若干个科学的“支点”以及足够牢固的“力臂”, 以使东部的资金、人才、技术等向中西部转移、聚集。

二、财政—金融杠杆

财政杠杆与金融杠杆常常是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具有更强的控制性和时滞性, 而金融杠杆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财政杠杆对调整产业结构比较有利, 而金融杠杆对调节企业行为更为有效;财政杠杆偏重于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 而金融杠杆侧重于解决分配的效率问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的稳定, 经济稳定增长, 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 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也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基础。在实际操作中, 一是要坚持“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均衡性的货币政策, 做到财政分配总规模的大体平衡;二是要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 加强宏观经济调控, 包括税收杠杆、补贴杠杆、预算杠杆、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杠杆等;三是要加速包括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在内的市场建设, 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建立在市场行为之上, 需要重点推进国债发行的余额管理、适度分离商业性投融资与财政性投融资、准确界定财政与金融的职能、完善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协调机制[1]。值得注意的是, 西方国家在拯救经济危机过程中往往只有金融杠杆, 而缺少经济杠杆。因为存在庞大的国有经济体, 中国政府具有金融和经济两种杠杆来实施其危机拯救计划[2]。但金融杠杆也是“双刃剑”,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就是过度使用金融杠杆, 杠杆倍数的无限放大和滥用导致金融体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根据政府的政策意图, 以银行经营活动原理和方式, 支持某些特殊产业的成长, 加速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落后地区发展, 以及实现其他政策目标。在财政的支持下, 政策性金融机构通过运用部分财政资金和其他政策手段, 获得大量长期可靠的低成本资金, 然后再通过贷款、投资和担保等方式, 为符合政策要求的建设项目提供长期优惠的资金支持, 以较少的资金带动和引导大量社会资金, 完成单靠财政本身难以完成的社会经济目标。金融杠杆的撬动效能, 取决于信用体系的完善程度。社会信用体系越健全, 金融杠杆的支点就越靠前, 相应的“力臂”就越长, 资金的撬动作用就越大。因此必须加强金融生态建设, 找准金融支持的均衡点、着力点、支撑点, 改善机制、理顺关系, 强化金融整体功能, 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

三、成本分担与杠杆原理

成本分担实际上是杠杆原理在高等教育财政中的应用。Gladieux认为, 没有哪项物品的价格像高等教育这样由学生、家长、纳税人及捐赠人共同承担, 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妥善解决如此复杂的问题[3]。为调动社会资金参与学生贷款以及刺激社会机构的积极性, 美国政府使用了经济杠杆作为调控的手段, 即用相对较少的补贴和投入来调动社会机构参与学生贷款。对银行和经营学生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政府利用财政杠杆让他们主动收回贷款。政府规定为学生贷款提供95%的担保, 但如果发生拖欠, 银行也要承受一定的损失[4]。这就提高了银行追讨债务的积极性。

2010年11月, 成本分担理论的提出者约翰斯通 (Johnstone) 教授莅临华中科技大学, 他进一步指出, 目前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担子”正在继续向学生及其家庭“偏移”。在市场中, “分担”是基于参与者自发、自愿的行为, 但在生源地助学贷款中, 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中央政府显然具有先动优势和强势地位, 它事实上是“撬动”其他参与者加大投入, 而其他成员也只能被动接受。因此这一作用机制更适合用力学中的杠杆原理进行描述。从宏观层面看, 生源地助学贷款就是中央政府运用杠杆原理, 加大“富人” (如东部) 、地方政府、学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制度设计。实际上, 自2007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后, 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中高校奖贷助学金部分地方财政负担明显加大 (图1) 。

中西部地方政府财政本来就很紧张, 生源地助学贷款显然强化了其责任、加重了其财政负担, 因此有必要“进行财政转移支付, 用财政杠杆撬动金融杠杆, 形成两者的功能耦合, 从而引导社会资源合理流向高等教育领域”[5]。

四、生源地助学贷款中的杠杆原理

从运行机理上看, 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实质上充当着政府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获取高等教育机会的“动力臂”, 力臂越长政府越省力 (回收效率高) , 但并不省功, 这会造成基层学生资助管理成本偏高;同时, 中央政府进行财政金融制度创新, 以国家开发银行为支点“撬动”家庭投资高等教育, 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责任以及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 通过提供贷款本金或者贷款担保实现以小搏大, 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确保地方财政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参与, 实现“四两拔千斤”的杠杆功效。以2009年为例, 政府在生源地贷款中投入约10亿, 其他资助约45亿, 政府财政投入的杠杆率约为60倍 (图2) 。而国开行放贷39亿, 仅占当年其新增贷款6350亿元的0.6%, 而且, 年底还能收回财政贴息资金2.73亿以及风险补偿金5.85亿元。

图2表明, 国开行实际上是我国金融杠杆与财政杠杆高度耦合的产物。它把国际先进金融原理与国情相结合, 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金融的融资优势相结合, 把服务国家战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以开发性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目前我国助学贷款的市场机制和信用体制还相当薄弱的背景下, 生源地助学贷款模式从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入手, 采用“批发方式”开展零售业务, 以省、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实施主体, 联结生源地、就学地和就业地, 既提高了地方和高校的积极性, 又有助于防范风险, 贷款制度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利率是最常用的金融杠杆, 在美国Stafford联邦教育贷款中, 联邦政府采用利率补贴和特殊津贴两种方式来加强对助学贷款的干预。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虽有贴息, 但利率接近市场利率, 这实际上是放弃使用利率这个金融杠杆, 从而未能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在生源地助学贷款中, 由于市场、信用、制度的空白和缺失, 风险控制难度大, 前期开发投入高, 收益不确定, 商业金融不愿意做, 资本市场也无法覆盖。因此, 需要开发性金融发挥优势和作用, 弥补空白, 打通融资瓶颈, 把居民储蓄和社会资金转化为集中大额长期资金, 满足生源地经济困难家庭的需要;同时, 建设市场, 把瓶颈领域开发成可以商业化运作的成熟领域。此外, 保险、担保与资产证券化等都是杠杆原理在生源地助学贷款中的运用。引入由政府作最后担保人的商业保险, 充分利用担保的杠杆效应, 规避或最大程度地降低金融风险, 使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担保主体的参与下真正成为金融交易行为[6]。国开行通过特殊目的机构SPV将学生贷款资产进行结构重组, 并经过中介机构担保、评级后推向二级市场交易流通, 既增强了资产的流动性, 又大幅分散了风险[7]。这一制度创新同样实现了以轻拨重的杠杆功效。

在商业保险主动参与下, 银行的贷款风险可通过“学贷险”方式合理转移给保险公司。以华安保险大连分公司为例, 其做法是:健全机制, 成立专门机构———“学贷险部”, 高起点推进“学贷险”;建立贷前贷后多层风险管控工作流程, 依循贷前信息征集、贷中风险监控、贷后跟踪催收和损失补偿的流程实施风险管理。华安保险大连分公司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一是违约率从20%下降到3.27%;二是累计为大连市1.2万人次学生提供了额度为7500万元的助学贷款保险;三是培养出一支逐渐谙熟银行相关业务风险管控的专业人才队伍;四是继续得到监管机关的深层次支持[8]。

有效的担保是商业银行发放助学贷款时首要考虑的因素。美国的各类助学贷款都是由政府提供担保。如, 美国斯坦福贷学金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资金直接来自于政府, 政府承担风险;另一种形式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 由州政府进行担保, 联邦政府进行再担保, 如果学生违约没有归还贷款, 死亡或因病无法还贷, 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将赔付95%的拖欠贷款。由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提供的双重担保, 改变了银行自己发放贷款、自己负担成本和承担风险、利益无法保证的局面, 有力地推动了助学贷款在美国的开展[9]。日本政府通过育英会担当了风险担保人的角色, 并承担管理费用和未按时归还的本金和利息;我国香港地区的入息及免入息审查贷款均是由政府担保。我国生源地助学贷款在“农信社”时代一般都需要担保, 在2007年以后的国开行模式中则采用信用贷款的形式, 但政府实际上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担保。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公共教育经费的紧张, 一方面促使政府大力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 另一方面也加重了学生家庭以及地方政府的责任和负担。正如陈元指出, 生源地助学贷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却没人做、不愿做的开发性业务, 它表现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领域和薄弱环节, 也是国家战略性、政策导向性的业务[10]。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需要集中、大额、长期的资金支持, 具有建设周期长、风险控制难等特征, 为财政力所不及、商业性金融普遍不做或不愿做、资本市场也无法覆盖。因此, 只有发挥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作用, 一方面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用开发性方法弥补信用和市场的空白缺损, 才能真正促使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运行中, 杠杆原理起着关键作用。从宏观层面看, 中央政府运用财政—金融杠杆, 加大“富人” (如东部) 、地方政府、学生及其家庭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力度, 确保地方财政及家庭对高等教育的参与, 实现了“四两拔千斤”的杠杆功效。

关键词:生源地助学贷款,杠杆原理

参考文献

[1]王姝玙.新时期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J].中国改革, 2006 (07) .

[2]中国模式的机遇和挑战[N].参考消息, 2009-09-02.

[3]Lawrence E.Gladieux.Student Assistance the AmericanWay.Student Assistance the American Way.Washington, DC:Educational Policy Institute, Inc.2003.

[4]张小萍.建立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J].中国财政, 2010 (05) .

[5]黄维, 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中财政杠杆与金融杠杆功能耦合分析[J].求索, 2006 (11) .

[6]廖普明.从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看其长效机制的建立[J].湖南社会科学, 2007 (01) .

[7]臧兴兵, 沈红.生源地助学贷款证券化思路与可行性分析[J].大学:学术版, 2010 (07) .

[8]李敬伟.“学贷险”助力大连“助学贷款”[N].中国保险报, 2010-03-24.

[9]安.玛莉.美国助学贷款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4 (01) .

财务杠杆原理 篇7

作为优秀的表格数据处理软件, Excel内置的资金时间价值函数能够方便快捷地帮助财务工作者计算资金时间价值。但是财务工作者在使用资金时间价值函数时容易受传统手工计算思想的影响, 使得参数设置有误并最终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或者对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最终计算结果的正负号持有异议。因此, 要真正理解并熟练运用资金时间价值函数, 就必须了解函数的编写原理。

一、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原理及参数说明

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包括终值函数FV、现值函数PV、年金函数PMT、期间函数NPER和利率函数RATE, 这些函数的具体形式分别为:FV (rate, n, pmt, pv, type) ;PV (rate, n, pmt, fv, type) ;PMT (rate, n, pv, fv, type) ;NPER (rate, pmt, pv, fv, type) ;RATE (n, pmt, pv, fv, type, guess) 。

在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的各参数中, rate代表各期利率;n代表总投资 (或贷款) 期, 即该项投资 (或贷款) 的付款期总数;pmt代表各期所应支付的金额 (即年金) ;fv代表未来值, 或在最后一次支付后希望得到的现金余额;pv代表现值, 即从该项投资开始计算时已经入账的款项, 也称为本金;type参数为一个逻辑值, 其取值一般为0或1, 用以指定各期的付款时间是在期初还是期末, type等于0, 表示收付款时间在期末, type等于1, 表示收付款时间在期初;guess代表预期利率, 如果该参数省略, 则假设预期利率为10%。

仔细观察会发现函数的参数大多相同, 只有少数存在差异, 比如终值函数与现值函数只是各自函数名与该函数的第四个参数互换位置, 差异最大是利率函数中的“guess”参数, 其他四个函数均没有此参数。这一现象说明这些函数实际存在某种关联, 而这种联系就是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的基本原理等式 (简称“基本等式”, 该等式引自Excel帮助) :

从上面的等式可以看到, 基本等式包含了资金时间价值函数除“guess”参数外的所有参数, 它说明当“rate”参数不为0时各函数参数 (这里不对函数名与参数作严格区分, 因为某时间资金价值函数名同时也是其他时间资金价值函数的参数, 比如FV是函数名, 它同时也是PV、PMT等函数的第四个参数) 之间的数量关系, 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实际就是通过该基本等式计算得出。而如果函数参数中出现“rate”等于0的特殊情况, Excel便会自动对基本等式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等式为:pmt×n+pv+fv=0, 它说明当利率为0时, 资金终值等于各期投入的年金加上资金现值。

从基本等式可以得知, FV、PV、PMT、NPER和RATE五个函数参数中只要知道任意四个, 就能求出另一个参数 (函数) 。另外, 基本等式也说明“type”参数的引入只跟年金计算有关, 该参数的作用是为解决年金发生的期初与期末问题, 因此资金时间价值函数中的“type”为逻辑值, “type”等于0或该参数被省略时代表年金收付款时间在期末, “type”等于1代表收付款时间在期初, 此时基本等式的中间部分由pmt (1+rate×type) 变换为pmt (1+rate) 。

基本等式为编写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提供了方便, 使得上述五个函数的编写原理基本一致, 但却带来一个新问题:函数及有关参数 (主要涉及pv、fv、pmt) 的正负号问题。虽然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对于涉及金额参数正负号的确定一般以现金流入流出为标准, 支出款项用负号, 收入款项用正号, 但有时这个标准会给初学者造成一些麻烦, 很多人对于某个参数何时使用正号何时使用负号不能正确理解, 而最终计算结果的符号也让他们感到困惑。

例如:假定将10 000元存入银行, 年利率6%, 则第三年取得的本利和用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表示为“FV (6%, 3, , -10 000) =11 910.16”, 很多人对FV函数的第四个参数pv为什么是-10 000不理解, 但是如果pv参数为正, 则Excel返回的最终计算结果为负。又如:假定某企业租用甲设备5年, 每年年初支付租金40 000元, 利率为8%, 计算相当于现在一次性支付租金多少钱?该例用资金时间价值函数表示为“PV (8%, 5, -40 000, , 1) =172 485.07”, PV函数的第三个参数pmt为-40 000可以理解, 因为支付的租金是现金流出, 但是最终计算结果“一次性支付租金”却是正数就不好理解。

再如:假设某项目建设期净现金流量为-25 000元, 经营期内净现金流量为20 000元, 5年后经营期末净现金流量为20 000元, 假定利率为10%, 计算该项目的净现值。利用Excel计算的公式为“-25 000+pv (10%, 4, -20 000) +20 000÷ (1+10%) 5=50 815.74”, 该公式其实是分建设期、经营期、经营期末分别计算现值的。仔细观察公式会发现代表经营期内净现金流入量的20 000元是正数, 但是在经营期的计算公式中, 20 000元参数前却加了一个负号, 而按常理, 20 000元是现金流入, 应该用正数表示, 但由此生成公式的计算结果就会变成负数并可能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

二、利用杠杆原理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函数

虽然基本等式揭示了资金时间价值函数各参数的内在联系, 但正如前文所说的, 函数参数的符号问题让人不好理解。为了方便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函数参数及计算结果的符号问题, 需要对基本等式进行变换, 变换的基本原则就是遵照资金时间价值函数的经济意义, 将基本等式中的fv从等号左端移至右端, 移动后的基本等式为:

变换后的等式已经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 (可以将等式理解为企业投资决策的计算过程, 即已知现值PV和年金PMT求终值FV) , 同时等式中的五个参数实际构成了一个左右平衡的系统, 左边为pv、rate、n和pmt四个参数, 右边为fv参数, 它们通过等号保持平衡, 而这一平衡系统类似于现实世界的“杠杆”, 具体见下图:

借助于杠杆可以非常形象地说明资金时间价值函数及其参数之间的平衡关系。杠杆左边为PV和PMT, 右边为FV, 左边杠杆长度代表总期间, N代表期间数, RATE决定了每一期的长度, 当N愈多、RATE愈大时, 左边杠杆的总长度 (各个刻度之和) 愈长, 即RATE及N共同决定了左边杠杆的刻度及长度。按照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即使PV和PMT金额很小, 但只要左边杠杆的总长度足够长, 杠杆右边的FV就必须足够大, 这样才能保持杠杆平衡。

接下来可以在杠杆的基础上借鉴复式记账法中会计恒等式的原理来理解PV、PMT和FV的符号问题。众所周知, 会计恒等式是会计大厦的基石, 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等式中, 为了保持平衡, 等号左边的资产和费用要素增加记借方, 减少记贷方, 等号右边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要素增加记贷方, 减少记借方。

与复式记账法记账方向类似, 资金时间价值函数PV、PMT和FV的现金流向也具有方向性: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 由于变换后的等式右端FV前存在“负号”, 因此要保持杠杆平衡, 杠杆左边和右边的现金流方向必须相反。具体来说就是如果pv与pmt都为正值 (两者均为现金流入) , 那么fv肯定是负值 (现金流出) ;相反, 如果pv与pmt均为负值, 那么fv肯定是正值。当pv及pmt正负号各自相反时, pv的未来值及pmt的未来值会有部分相互抵消, 此时fv的符号必须根据平衡pv、pmt之间的差额而定。

当然也可直接通过杠杆图形直观理解:当杠杆左边向下时, 反映到杠杆右端就是方向向上, 为保持平衡, 杠杆右端必须有向下的力量, 这也意味着如果杠杆左边用箭头向下表示现金流入的话, 杠杆右边则须用箭头向上表示现金流入, 即现金流入与流出方向在杠杆左右两端正好相反。根据财务管理用正负号表示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习惯, 可将现金流入流出方向及符号方向用下表来表示:

从表中能明确看出为什么资金时间价值函数PV、PMT、FV的输入值 (函数参数) 和输出值 (函数值) 总有一个必须为负。现在回过头来看前面的例子就不难理解符号问题了。

对于第一个例子, 将钱存入银行意味着手里的pv减少, 因此可将10 000元视为“现金流出”, 杠杆左边箭头向上, 根据“杠杆”保持平衡的原理, 杠杆右边箭头也必须向上, FV函数的计算结果符号为正, 是“现金流入”, 代表收到的本利和。第二个例子支付租金意味着“现金流出”, pmt为负, 由于PV与pmt同在杠杆左边, 两者的方向必须相反才能保持平衡, 因此当pmt=-40 000时, PV只可能是正数。第三个例子经营期净现金流入按理pmt应该为正, 但如果它为正, 则PV必须为负才能保持杠杆平衡, 而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此时就不宜按照符号方向来解释数据, 因为在Excel资金时间价值函数中, 正负号其实是由杠杆平衡原理决定的。

总之, 对于资金时间价值函数符号的理解, 我们要注意这样一点, 即同时从财务管理角度和“杠杆”平衡角度来理解, 如果还是一味按正负号表示的现金流入流出来解读财务数据, 就很容易引起误解, 得出错误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韩良智.Excel在财务管理与分析中的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财务杠杆原理 篇8

一、理论推导

例:将Ag溶质质量分数为a%的某溶液与Bg溶质质量分数为b%的同种溶液相混合, 计算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设混合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x%。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得:

形得:Ag·x%+Bg·x%=Ag·a%+Bg·b%

如果我们把 (a%-x%) 看作动力臂, Ag看作动力, 则 (x%-b%) 看作阻力臂, Bg看作阻力的话。见下图: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可直接得出:Ag· (a%-x%) =Bg· (x%-b%) 即可求出x的值。

杠杆图中的数据位置说明:杠杆的两端为混合前两溶液 (或物质) 的质量及其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杠杆的平衡支点为混合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若混合前其中一种物质是水, 则把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看作O, 若混合前其中一种物质是纯溶质, 则把它的“溶质质量分数”看作100%。这样利用杠杆平衡原理, 即可解决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的各种计算。

二、实例说明

1. 有关溶液混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用溶质质

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KNO3溶液相混合, 配制20%的KNO3溶液100g, 需各取多少克?解:设需50%的KNO3溶液的质量为x。则10%的KNO3溶液的质量为 (100g-x)

由杠杆平衡原理可得:

解得:x=25g

则100g-x=100g-25g=75g答:略。

2. 有关溶液稀释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2把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H2SO4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 需加水多少克?解: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把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看作0来计算)

由杠杆平衡原理得:

解得:x=100g答:略。

3. 有关溶液浓缩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3把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H2SO4溶液恒温蒸发浓缩后, 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70%, 则需蒸发掉多少克水?分析:溶液浓缩相当于浓缩后的溶液加水稀释成浓缩前的溶液。同样可以用杠杆平衡原理来解决。解:设需蒸发掉水的质量为x。

由杠杆平衡原理得:

解得:x=250÷7g≈35.7g答:略。

4. 有关溶液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例4某同

学用15%的NaNO3溶液与NaNO3固体配制1000g32%的Na NO3溶液。问: (1) 应取15%的NaNO3溶液多少克? (2) 该同学取NaNO3固体多少克?解:设该同学取NaNO3固体的质量为x (把NaNO3固体的溶质质量分数看作为100%) 。则取15%的NaNO3溶液的质量为 (1000g-x) 。

由杠杆平衡原理得:x· (100%-32%) = (1000g-x) × (32%-15%)

解得:x=200g则1000g-x=800g答:略。

财务杠杆系数及其应用 篇9

一、财务杠杆利益与财务风险分析

(一) 财务杠杆利益分析

财务杠杆利益亦称融资杠杆利益, 指企业利用债务筹资这个财务杠杆给股权资本带来的额外收益。在企业资本规模和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1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会相应降低, 扣除企业所得税后可分配给股权资本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收益。

[例1]假定A公司2001年~2003年息税前利润分别为160万元、240万元和400万元, 每年债务利息均为150万元, 公司所得税率为33%。则A公司的财务杠杆利益测算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从表1可以看出, 在资本结构一定、债务利息保持固定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息税前利润的增长, 税后利润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从而使企业所有者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在例1中, 2002年与2001年相比, A公司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50%, 而同期税后利润的增长率竟高达800%;2003年与2002年相比, 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67%, 但同期税后利润的增长率为178%。由此可见, 由于A公司有效地利用了筹资杠杆, 从而为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带来了额外利益, 即税后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

(二) 财务风险分析

财务风险亦称筹资风险, 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筹资相关的风险, 尤其是指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受财务杠杆的作用, 当息税前利润下降时, 税后利润将下降得更快, 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造成财务风险。

[例2]假定某公司2001年~2003年的息税前利润分别为400万元、240万元和160万元, 每年的债务利息均为150万元, 公司所得税率为33%。则A公司的财务风险测算如表2所示。

单位:万元

从表2可以看出, 2001年~2003年A公司每年的债务利息均为150万元保持不变, 但随息税前利润的下降, 税后利润将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例2中, 2002年与2001年相比, A公司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40%, 而同期税后利润的降低率为64%;2003年与2002年相比, 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33%, 但同期税后利润的降低率为89%。由此可见, 由于A公司未有效地利用财务杠杆, 从而导致产生财务风险, 即税后利润的降低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的降低幅度。

二、财务杠杆系数计算方法选择

上述财务杠杆利益与风险的分析只能说明财务杠杆的“双刃剑”作用, 即财务杠杆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财务杠杆利益, 但同时企业也将承受相应的财务风险。通常, 财务管理教科书上用财务杠杆系数衡量企业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 反映企业财杠杆的作用程度。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 财务杠杆系数则表现为普通股每股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 定义式。指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确定DFL, 即利用税后利润变动率 (或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 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对比关系确定DFL:

式中, DFL表示财务杠杆系数;EBIT为息税前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AT为税后利润;△EAT为税后利润变动额;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第二, 推导式。指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式经过推导确定DFL, 即利用息税前利润与息后利润的对比关系确定DFL:

式中, 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债务利息。

目前, 国内外财务管理论著中普遍推崇推导式计算方法。但笔者认为,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财务杠杆系数存在一定弊端:首先, 推导式计算方法不能反映利润的变动情况。计算公式中的EBIT为基期EBIT, 而实际上EBIT是一个变数。其次, 推导式计算方法有悖于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最后, 公式分母中的I仅指债权资本的利息, 而当公司发行优先股时还需要考虑优先股股息, 在计算财务杠杆系数时, 包含优先股股息和不包含优股股息在内的利息费用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很大, 这使推导式计算公式的应用受到制约。

由此可以认为, 推导式计算方法应用比较简单, 但计算出的财务杠杆系数不仅误差大, 而且从实用角度看也不理想。所以笔者认为, DFL的定义式计算方法更具有实用价值和普遍意义:一是定义式计算公式符合财务杠杆系数的定义, 且公式中分子、分母数据容易取得, 即可从企业损益表中直接获得息税前利润及其变动额、税后利润及其变动额。二是定义式计算公式不涉及债权资本利息, 避免了利息费用对财务杠杆系数的影响, 突破了定义式计算方法的局限性, 从而能真正揭示财务杠杆系数的实质。三是定义式计算公式可以快捷地预测出企业计划期的税后利润额或普通股每股收益, 从而可以反映出企业税后利润或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情况。其计算公式为:“计划期税后利润额=基期税后利润额× (1+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FL) ”或“计划期每股收益=基期每股收益× (1+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FL) ”。

三、财务杠杆系数的应用条件

如上所述, 财务杠杆系数可以用于预测企业的税后利润和普通股每股收益, 但主要还是用于测定企业的财务风险程度。一般认为,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税后利润受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影响越大, 财务风险程度也越大;反之, 财务杠杆系数越小, 财务风险程度也越小。但笔者认为, 此说法不全面, 未能指明财务杠杆系数的应用条件, 容易导致误解, 不能达到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首先, 根据财务杠杆系数的推导式计算方法可推导出, 企业在达到财务效应临界点, 即企业的息后利润 (亦即公式中的分母“EBIT-I”) 为零时, 财务杠杆系数为无穷大, 财务风险程度达到顶峰。但这只能限于理论表述, 难以用实际资料加以证明。其次, 当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时, 即息后利润小于零时, 根据推导式计算公式计算得到的财务杠杆系数必为负数, 从数字上看则更小, 若据以得出企业财务风险程度更低的结论, 显然有悖于常理。再次, 财务杠杆系数只能反映息税前利润变动这一因素对税后利润变动或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的影响程度。但企业资本规模、资本结构、债务利率等因素变动时, 对税后利润或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时甚至会出现财务杠杆系数降低而财务风险却提高的情况。

综上所述, 在应用财务杠杆系数测定企业财务风险程度时, 必须注意其应用条件, 即企业息后利润大于零, 且资本规模、资本结构、债务利率等因素基本确定时, 才能使计算出的财务杠杆系数具有实际价值。在资本规模、资本结构、债务利率等因素不确定时, 除讨论息税前利润变动对税后利润或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外, 还应配合其他因素及各种因素组合对税后利润或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进行分析, 以便为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防范对策提供全面而准确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德武:《财务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山西上市煤炭企业财务杠杆运用分析 篇10

摘 要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负债经营也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更好的利用财务杠杆这把“双刃剑”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山西上市煤炭企业运用财务杠杆情况进行分析,以指出山西煤炭上市企业在运用财务杠杆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风险

一、财务杠杆理论

1.财务杠杆的概念

在资本总额及其结构既定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通常是固定的。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存在而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杠杆效应,称作财务杠杆。

2.财务杠杆的计量

只要在企业的筹资方式中固定财务费用支出的债务,就会存在财务杠杆效应。对财务杠杆计量的主要指标是财务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是指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计算公式为:

DFL=(△EPS/EPS)/(△EBIT/EBIT)=EBIT/(EBIT-I)

式中DFL为财务杠杆系数,△EPS为净利润变动额,EPS为净利润,△EBIT为息税前利润变动额,EBIT为息税前利润,I为利息。

3.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根源

财务杠杆效应产生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3.1财务费用的固定性

企业资本是由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组成。若企业资本只有权益资本构成,则息税前利润与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幅度是一致的,这样就不会产生财务杠杆效应。若采用负债筹集资金就要负担相应的借款利息。在企业资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无论企业的利润是多少,企业支付的利息费用是固定的。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一元利润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就会相应减少,就会给普通股股东带来多的利润;反之,导致普通股每股利润大幅减少。

可见,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加大了每股利润对息税前利润变动的灵敏度。财务杠杆效应以固定财务费用为支点,通过息税前利润的较小幅度的变动带动每股利润较大幅度的变动。因此固定财务费用是财务杠杆起作用的前提。

3.2息税前利润率与负债资本成本

企业及所有者的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企业使用权益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另一部分是企业使用负债资本所或得的收益。当息税前前利润率大于负债资本利息率时,负债资本所创造的息税前利润在支付利息费用之后会产生一个剩余,这一余额并入到权益资本收益中,从而提高权益资本净利率,此时的财务费用对额外收益具有放大的效应,财务杠杆发挥正效应。反之,发挥负的效应。

除此之外债务的税收屏蔽作用使得债务额越大,利息抵税作用就越大。

二、财务杠杆运用状况分析

本文中选取了山西省美锦能源、兰花科创、煤气化、西山煤电、国阳新能、大同煤业、潞安环能等几家煤炭上市企业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这几家上市企业2008年、2007年、2006年的基本财务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这些企业对财务杠杆运用情况。

通过计算得到得几家企业三年间的财务杠杆系数并进行分析,可知我省煤炭企业的财务杠杆总体处于较低的水平:由于1<DFL<2时财务杠杆的效应明显存在,且这一区间财务杠杆处于效应安全区,DFL越趋于1,财务杠杆的效应越不明显,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也就越小,财务风险越小,从财务报告中可知美锦能源、兰花科创、煤气化、西山煤电和大同煤业的三年的财务杠杆效应都处在安全区域内,财务风险都比较低,且财务杠杆系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这五家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逐年下降。当0<DFL<1时,企业就处于亏损的状态,财务杠杆效应依然存在,债务的本息已不能偿还,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从上面表中可以看出国阳新能06年的DFL0.99小于1,潞安环能06年DFL数据0.99和07年的DFL数0.98都小于1,可知这两家企业发生亏损,企业应该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

权益资本净利率大于息税前利润率时财务杠杆就发挥正效应,反之认为财务杠杆发挥负效应,以上几家公司中,西山煤电07年的权益资本净利率15.2%小于息税前利润率16.1%,说明该年他的财务杠杆发挥了负效应,其他企业以及西山煤电的其他两年的权益资本净利率都大于息税前利润率,财务杠杆发挥的都是正效应。

三、财务杠杆现状原因分析及改进建议

1.原因分析

煤炭生产和供应业行业财务杠杆及其作用程度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这是由于煤炭行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长期以来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是区域贸易和竞争性商品;煤炭企业在证券市场上也获得了优先发展,且煤炭上市公司有良好的高获利能力和低风险性,具有业绩稳定增长、发展空间广阔等特点,一直为投资者所关注,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独特的板块,导致煤炭行业财务杠杆及其作用程度处在较低的水平。

2.对策建议

(1)煤炭企业作为稳速增长的企业,应该积极的利用财务杠杆的政策,增强财务的灵活性同时要利用好财务杠杆,这样有利于其在于全国各大型煤炭企业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2)财务杠杆水平应该与企业的预期的现金流量相匹配。我省的煤炭上市企业的盈利能力总体较好,可以灵活的选择财务杠杆政策,能更好的利用财务杠杆,控制企业财务杠杆运用的不恰当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企业的财务杠杆与现金流量相匹配是企业安全生产持续经营的重要措施。

(3)建立企业风险控制机制。影响企业财务杠杆因素众多,应根据煤炭企业具体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将企业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有助于企业对财务杠杆的合理利用。尤其对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风险控制机制的完善程度对企业收益有很大影响。

參考文献:

[1]邵希娟,崔毅.中美上市公司运用财务杠杆的差异研究.企业经济.2003.1.

上一篇:零口供下一篇:深静脉置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