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教学中“杠杆效应”的探讨

2022-09-10

1 引言

在财务管理中的杠杆效应为, 当变量系统中其中一个财务变量发生变化时,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个财务变量也发生变化, 且变化的幅度要大于前一变量变化的幅度。

在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出现了三个杠杆, 分别为经营杠杆、财务杠杆和总杠杆。

2 经营杠杆

企业在市场环境运营中面临风险, 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多会带来经营收益的波动, 经营杠杆常用来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通过量本利分析法及成本形态原理, 可知固定成本的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固定成本则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因此, 业务量增加, 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就会提高;相反则会减少。边际收益的变动最终导致利润的变动。这种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因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润变动率大于产销量变动率的规律, 即经营杠杆。为何利润变动率会大于产销量变动率?可引入经营杠杆计算公式, 进一步推导。

经营杠杆系数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对于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公式可写成: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变动率。经济学中这样的公式又被称为弹性系数。即在一定时期内, 用来衡量一个经济变量的变化程度对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化程度的相互依存关系。因此, 经营杠杆系数可理解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化程度对产销变化程度的依存关系, 且经营杠杆系数可用来量化经营杠杆的大小。如将经营杠杆系数记作DOL的话, 公式可写为:

其中, DOL表示经营杠杆系数, △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的变化量, EBIT表示基期的息税前利润, △Q表示产销量的变化量, Q表示基期的产销量, △S表示经营收入的变化量, S表示基期的经营收入。这样, △EBIT/EBIT表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 △Q/Q表示产销量的变动率, △S/S表示经营收入的变动率。

在推导公式前, 需补充如下知识:

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p-v

边际贡献M=销售收入S-变动成本总额V= (p-v) ×Q

然后对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进行分析, 当固定成本F为0时, 经营杠杆系数DOL=1, 此时没有产生杠杆效应。当固定成本F>0时, 有经营杠杆系数DOL>1, 使得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大于产销量的变动率。在实务中, 企业的固定成本F不可能小于0。

因此, 企业的固定成本F像是杠杆效应的支点,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 固定成本F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DOL越大。反之则越小。

当固定成本F存在, 其他因素不变时, 产销量Q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DOL越小。反之, Q越小, DOL越大。

当固定成本F存在, 其他因素不变时, 销售价格p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DOL越小。反之, p越小, DOL越大。

当固定成本F存在, 其他因素不变时, 单位变动成本v越大, 经营杠杆系数DOL越大。反之则越小。

例如光明公司生产并销售机械产品, 公司的固定成本为500万元, 变动成本率70%。当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时, 变动成本3500万元, 固定成本为500万元, 息前税前利润1000万元;当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时, 变动成本为4900万元, 固定成本仍为500万元, 此时的息前税前利润为1600万元。

可看出, 该公司销售额从5000万元增到7000万元, 增长率为40%, 息前税前利润由1000万元增到1600万元, 增长率为60%,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变动率=60%/40%=1.5, 产生了1.5倍的经营杠杆效应。

公司的基期边际贡献M= (p-v) ×Q=1500万元, 用经营杠杆系数的推导公式可得同样结果, 即:

企业如何调整经营杠杆以最终实现经营目标?一般来说, 企业首先需预测产品销售量。如产品的预计市场销售量呈增长趋势, 此时调整经营杠杆使经营杠杆系数变大, 可使息税前利润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如呈下降趋势, 则做相反调整, 以更小的幅度下降息税前利润。

3 财务杠杆

企业的生产运营和项目投资需资金, 资金缺乏时必然需筹集资金, 通常来说外部资金的筹资不可或缺。企业会产生固定的利息费用支出, 主要是借款产生的利息和优先股产生的股利。因固定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利的存在而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化幅度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化幅度的现象就是财务杠杆。可引入财务杠杆计算公式, 进一步推导。

财务杠杆系数指每股收益相变动率对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公式可写成: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这反映了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化程度对息税前利润变化程度的依存关系, 且财务杠杆系数可用来量化财务杠杆的大小。如将财务杠杆系数记作DFL的话, 公式表示为:

其中, DFL为财务杠杆系数, △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化量, EPS为基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EBIT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化量, EBIT为基期的息税前利润。

这样, △EPS/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 △EBIT EBIT为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

推导公式前, 需补充如下知识:

其中, 假设不存在优先股股利, EBIT为息税前利润, I为固定的利息费用, T为所得税税率, N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然后对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进行分析, 当固定利息费用I为0时, 财务杠杆系数DFL=1, 此时没有产生杠杆效应。当固定利息费用大于0时, 有财务杠杆系数DFL>1, 使得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动率大于息税前利润的变动率。在实务中, 企业的固定利息费用不可能小于0。

因此, 企业的固定利息费用I像是杠杆效应的支点,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 固定利息费用I越大, 财务杠杆系数DFL越大。反之则会越小。

当固定利息费用I存在, 其他因素不变时, 息税前利润EBIT越大, 财务杠杆系数DFL越小。反之, 息税前利润EBIT越小财务杠杆系数DFL越大。

例:光明公司2011年的税后净利润为750万元,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该公司全年初发行了一种债券, 数量为10万张, 每张面值为1000元, 发行价格为1100元, 债券票面利率为10%, 发行费用占发行价格的2%。假设公司无其他债务资本。

可看出, 该公司的息后总利润=750/ (1-25%) =1000万元, 利息总额=1000×10%×10=1000万元, 通过计算得出公司的息税前利润=1000+1000=2000万元, 财务杠杆系数=2000 (2000-1000) =2。

企业如何调整财务杠杆达到控制财务风险, 最终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般来说, 当企业预计其息税前利润呈增长趋势时, 且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 此时调整财务杠杆系数变大, 可使普通股每股收益以更大的幅度增加。反之则做相应调整。

4 总杠杆

企业在生产运营中, 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都发生作用。综合考虑固定的经营成本和固定的资本成本, 因上述成本存在而导致总杠杆效应, 即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同时对企业收益的影响。公式可写成:总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产销变动率。

把总杠杆系数记作DTL, 则公式为:

其中, DTL为总杠杆系数, △EPS为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变化量, EPS为基期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Q为产销量的变化量, Q为基期的产销量。

推导公式得到:

然后对影响财务杠杆系数的因素进行分析, 当固定利息费用I和固定成本同为0时, 总杠杆系数DTL=1, 没有产生杠杆效应。

总杠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重要作用, 是企业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组合, 通过调整杠杆因素变量, 可有效控制企业面临的风险, 使企业所有者获得较大收益。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杠杆系数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以启发学生直观理解杠杆效应的关系,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关键词:杠杆效应,经营杠杆,财务杠杆,总杠杆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 (2017版)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7.

上一篇:高压氨泵运行中振动故障分析及处理下一篇:基础力学全方位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