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方法和技巧

2024-05-21

翻译方法和技巧(精选十篇)

翻译方法和技巧 篇1

在当下国际、国内的大形势下, 英语翻译不仅仅能有帮助我们进行语言学习, 还能够加强我们对英国、美国等国一些民俗和民情了解, 增加两国的文化沟通与交流。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作为基础, 对此, 就需要对英语原意有正确的理解, 对信息要有多方面的分析, 这当中就包含语义、语法以及文化等等的叙述, 这样才能够用别的语言再现原文, 从而实现翻译的目标。另一方面, 在进行翻译的时候, 必须要忠于原文, 能够准确的诠释翻译内容的具体含义以及语言习惯, 译文务必要保持原文韵味, 但是又要保证符合汉字表达要求。本文就对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 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英语翻译的相关种类

就目前英语翻译看来, 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 一种是有关科技方面的翻译, 一种是和文学有关的翻译。但是无论是文学方面的翻译还是科技作品方面的翻译, 其翻译的原则、标准以及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度, 但是这当中又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科技作品当中翻译的主要理念是精准, 翻译的态度也较为严谨, 对于语言的艺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在科技方面的英语翻译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专业词汇, 这就也就对翻译人员提出了一定要求, 需要其对于所翻译作品内容有所了解, 就一般情况说来, 科技作品当中的用词都比较简单, 但是句子就较为复杂, 尤其是从句特别多, 对此, 需要在对科技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适当的调整语序。

文学方面的翻译和科技方面的翻译相比较, 具有一定的难度。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需要将原文当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再现, 并且对于原文的故事情节也要有较好的保留。并且文学方面的翻译, 还需要从整体上面和原文的意境保持一致。在对语言进行组织的时候, 语言结构组织一定要准确严谨, 并且要注意用词的意境, 具有一定的文学风采。平时我们所常见的英语作品大多都属于日常用语, 但是对于翻译人员而言, 对其文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文学作品在用词方面通常都较为含蓄, 其翻译人员需要结合句子意思、作者经历以及社会背景, 来挖掘翻译作品当中深层次含义, 有时候一个单词、一句话都需要反复的酝酿和斟酌。所以, 一个翻译如果能够完全掌握文学作品的翻译, 那么其他种类的翻译也就较为轻松。

三、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与分析

翻译的本质就在于译意, 一般说来都是将句子与段落作为单位, 在翻译的时候, 看原文当中的句子、段落以及整篇的意思, 进行翻译的时候用中文表达出来就行了。在实际翻译的时候, 对于用词的词性、语序和原文能否保持一致、句子的长度以及词汇的适当删减不必太多的考虑。正确的翻译绝不是按照死板的条框去按部就班的翻译, 而是确定一句话的定语、谓语以及主语的成分, 从而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组合。但是只要翻译准确, 不一定需要按照准则, 而是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因为意思不一样其翻译方法也就有所差别, 在相同的意思上面, 文章的情景不同翻译的说法也就会改变, 对此, 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一切都需要为翻译的需求服务。

1.灵活进行翻译。这种翻译具体就是指的在进行翻译的时候, 在对翻译的内容局部翻译的时候不一定会按照框架条例来翻译, 而是凭借文章整体思想以及上下句子意思来进行灵活翻译。

例一:比如在进行You’re never a loser until you quittrying. (由于你从来没有停止努力, 所以你不是失败者) , 这句翻译的时候, 在这句话当中, trying是属于动词, 但是我们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则可以将其作为名称, 但是loser— (失败者) 还是将其给翻译为名称, 而quit— (停止) 也将其翻译为动词。

例二:比如在进行Calculation never made a hero (犹豫不决是永远成为不了英雄的) 的时候, Calculation这个词语的本意为计算的意思, 但是使用到这个句子当中却成为了优柔寡断的意思。对于词汇, 有的是根据网民在字典当中能够查到的意思进行翻译, 另一种就像我们上面看到的这句一样, 将词意进行了引申。还有和例一一样的词类活用。

2.按照原文进行直译。这种方式, 就对句子进行直接翻译, 是最为简单的翻译方式, 并且使用也是最为普遍的, 这样的翻译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保持原文最初的韵味, 并且还能够保留原文的形式。就语言来说, 英语和汉语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的。所以很多的句子都能够采用直译的方式来进行翻译, 这样不仅仅能够保持原文结构, 还能够精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

例一:Union is strength (团结就是力量) 。

例二:a drop in the bucket (沧海一粟) 。

3.增译法。这种方法具体就是指的按照英文中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在翻译中适当的添加的一些句子或者词汇, 更加精准的表达出原文意思, 以便于读者理解, 这样的翻译技巧被广泛的应用到英汉翻译当中。通常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 大多应用的都是无主语句式, 但是在翻译的时候只有一部分能够转变成为英语被动句式、无主语句式以及“there be”句式, 其他的基本都需要在翻译时增加主语, 才能够更加精确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在英汉翻译的时候, 不仅仅句式有很大的不同, 并且英语当中的代词、连词和汉语相比较也有较大的差异, 在英语表达习惯中, 代词有着很高的使用率, 比如:在表达某人身体器官的时候, 按照语法要求就需要在所表述内容前面加上物主代词, 对此, 在翻译时就应该按照语言习惯对其进行适当增补。因为汉语具有一定的省略性, 所以要注意添加省略词语, 对概括性词语进行详细解释, 另一方面, 在英语翻译的时候正确使用增译法, 其本质就是为了保证翻译语法、句式的正确, 精确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4.省译法。这种方法具体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省略一些和和译文句式、思维方式不符的表述句式, 保证译文的流通。在使用省译法的时候一起需要注意, 这种方法是将词语进行删减, 并且不是改变原文意思。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般来说, 能够省掉代词、it、冠词以及连接词等等。比如, hewas latefor nearly half an hour at first meeting and he left a badimage for everyone (它首次会议就迟到了快三十分钟, 给大家的印象不是很好) , 这当中“he”这个主语就被省去了, 这符合汉语的阅读要求。

四、结束语

目前英语正在被广泛的应用, 而翻译作为一门技巧与艺术, 涉及方面也较为广泛, 是语言综合的具体体现, 通过上述内容, 我们不难看出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 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进行, 而是要灵活翻译, 在结合原文意思的基础, 翻译者需要对翻译内容不停揣摩以及归纳总结, 借此来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琰.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6) :142-143.

[2]马兴腾.浅析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技巧[D].天津理工大学, 2010.

[3]陈宝晶.浅析科技专业英语的特点与翻译方法[J].科技资讯, 2010, (35) :153-154.

[4]赵丽荣.浅析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27 (9) :127-128.

翻译方法和技巧 篇2

MTI Education: Skills, Competence, Perception and Approach 摘要:传统的翻译教程以翻译技巧或专题为主线,强调技巧和翻译结果,轻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翻译理念的培养,导致硬译、死译、不求甚解的翻译。本文以外研社新编翻译硕士教程《非文学翻译》的成书过程为例,说明单纯技巧性培训的后果,指出翻译培训应注重注重翻译过程,“授人以渔”,培养译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翻译即写作”的理念和批判性思维方法。关键词:翻译硕士 技巧 能力 理念 思维方法 写作 批判性思维 结果 过程

外研社要出版一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材,约我写《非文学翻译》一书。我已经出过一本《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以下称《理论与实践》),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写什么?重复以前的内容?那是对出版资源的浪费。写完全不同的内容,自己没有足够的素材。这时,我想起了一个学生在期末总结中说过的一句话:“看过老师的书(指《理论与实践》),只能领会老师思想的一半;听完老师的课,才能领会另外一半。”这说明那本书写分析得还不够透彻。还有一半的思想没有表达清楚。所以,下一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对上一本书的深化。确实也是时候了!上一本书已经出版数年。这期间我在北外翻译学院又教了三年的笔译课,还为联合国和奥运会做了大量的翻译和校对工作,有了新的经验和体会。值此翻译事业蓬勃发展,国家大力培养翻译硕士之际,更有必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于是,欣然接受了外研社的委托。我的教学理念是“实践为本”:自己怎么做,就怎么教。写书的理念也是“实践为本”:自己怎么做,就怎么写;自己怎么教,就怎么写。避免空谈理论。提出的所有论点,都必须来自实践,并能够直接服务于实践。我想这也是对翻译硕士培养和教材编写的必然要求。我在翻译和教学中有随时收集资料的习惯。遇到能说明问题的例句和段落,随时复制粘贴下来,标明译文的问题,然后存起来,讲课需要哪方面的例句,拿过来就可以使用。所以,有了多年的材料积累,新书的写作并不困难:以三年来的教案为基础,补充材料,厘清脉络,阐明理论。

我把编写教程的目的定为两个:传播正确的翻译理念,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许多人认为,翻译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技巧。只要掌握了这个技巧,什么东西都可以翻。遇到不懂的词,不过是查查字典而已。我甚至听到做了大半辈子翻译的人说:我只是一个翻译,没有必要去理解专业问题。只要我按照字面翻译出来,懂专业的人自然能够看懂。正是受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才会出现这么多译者自己都看不懂的翻译作品。本书的目的,就是纠正人们对翻译的误解,传播正确的翻译理念,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关于如何进行笔译教学,多年的教学探索表明,要求学生为译文加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中国翻译上已有相关文章,这里略去不谈。[1] 什么是正确的翻译理念?就是译者要把自己当成作者。理想的译文,应当看不出翻译的痕迹,就像用母语直接写出来的那样。也就是说,应当把翻译看成一种写作的方式,只不过作者/译者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他人的思想。既然翻译也是一种写作方式,那么所有的写作原则和对作者的要求,都应适用于翻译。所以,我在教程中有专门的章节,简述英文的写作原则,并向读者推荐了大量的英文写作指南,附录还摘录了许多片段。

对作者的要求,同样适用于译者。作者下笔之前需要知道写作的目的,译者也需要了解这个目的,而且还需要知道翻译的目的。作者的写作目的,作者自己很清楚,但译者不清楚,这就需要译者根据写作的背景和行文进行推断;关于翻译的目的,译者也可能不清楚,这就需要与翻译发起人沟通。不了解写作目的和翻译目的,贸然进行翻译,可能会迷失翻译的方向,无法抓住和突出翻译的重点,无法在翻译遇到困难时,作出适当的取舍。新书中用了许多案例,说明如何分析和判断写作和翻译目的,并据此在翻译时对信息进行取舍,而不是一味地按照原文翻译。

同样,作者理解自己写的每一句话(作者不会胡写),译者也需要理解作者的每一句话,还需要理解自己译出的每一句话(不能胡译)。作者写作要前后连贯,译文也要前后连贯,而且要保证译文的逻辑和原文的逻辑对等(原文和译文是同一个故事);作者需要尊重读者的语言习惯,译者也需要尊重读者的语言习惯,不能因为是翻译而降低语言水准。

从这些要求看,译者的工作比作者更困难。作者写的是自己熟悉的东西,不熟悉的东西,根本就不会写在纸上;作者的思想只要是连贯的,做到文章前后连贯也不困难;作者一般用母语创作,不受外语的干扰,做到符合语言习惯也不困难。而译者却要面临多种挑战。首先是理解方面的挑战。译者翻译的东西五花八门,而自己的知识却十分有限。这样,译者经常看不懂原文,包括中文(我是指深层次的理解)。不懂就无法翻译。但任务来了之后,必须翻。不懂也得翻。译者如果不懂得调查研究,就会导致死译、乱译、自己都看不懂的翻译。其实,在信息资源高度丰富的今天,理解(以及表达)中遇到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电子词典或网上资源轻易解决。广大翻译工作者之所以没有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主要是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或者没有把网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我在《理论与实践》一书中就详细介绍了网络资源在翻译中的应用,在新书里专辟一章介绍电子资源尤其是英英词典在翻译中的使用。散见其他各章的翻译实例,也充分揭示了网络和英英词典在帮助译者理解和表达方面的威力。第二是表达方面的挑战。翻译虽然是写作,但受到原文的束缚。译者如果自己创作,一定不会出现翻译腔(不信你看看译者写的文章)。但为什么到了翻译的时候,就有了翻译腔?有两个原因。一是译者没有意识到翻译是写作,以为翻译出来的文字,就应当洋腔洋调;二是没有掌握必要的技巧,来克服原文用词和结构的影响。《理论与实践》关于深层结构分析的一章,就是专门用来解决句子结构问题的。新书“以宏观视角解决微观问题”以及“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等章节,专门探讨了术语和词语的翻译问题。

初稿出来以后,编辑充分肯定了本书的价值。编辑认为:

《非文学翻译》初稿素材丰富,实用性强,书中所贯彻的理念和原则凸显了职业化的翻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活动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可以看出,这些都是作者在长期的大型翻译实践活动以及一线教学中的切身体会和经验总结,都是教材编写的宝贵材料。同时,作者对待翻译的严谨态度和高要求在书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用国际标准以及通行的要求来规范翻译活动等。作者对于网络工具的利用、对翻译资源的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可以考虑在教材的配套网站上让这些素材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及时更新和补充,为出新版做准备。

同时,编辑也对本书的框架和叙述方式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我都一一采纳。但有些意见我没有听从。例如,编辑认为:

本书作为一个实用性文体的翻译教程,应当按专题划分章节,如经贸、科技、法律、新闻、外交等,每个专题章节内可设置翻译实用方法的介绍环节,把一些实用的Tips融入其中。我认为,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指导性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层次来看,笔译部分的必修课包括翻译概论、基础笔译、文学翻译、非文学翻译,在此之下的选修课才是经贸翻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传媒翻译、中国典籍外译等专业领域的翻译。所以,非文学翻译的位阶更高。它应当处理更高层次的问题,即非文学翻译的基本理念、方法和技能。这正是我写的主要内容。如果我直接写经贸、法律等领域的翻译,选修课还写什么?第二,如果掌握了我的理念和方法,就不需要在学校专门学习某个专业领域的翻译。任何领域的基本要求都是一样的。将来需要翻译某个领域的文件时,最重要的是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在你阅读相关领域的专业书籍和文章(英语和汉语的都要看)时,自然就学会了相关领域的表达方法和语言习惯。(见新书“以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一章)将来可能遇到的翻译领域无穷无尽,试图在学校涵盖所有的领域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第三,如果真要在学校选修课中分专业领域,那这门课的重点应当是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本专业的写作规律、本专业重要概念的译法探讨、本专业常见的翻译误区,而不是泛泛而谈翻译的一般特点,否则与上位课程就无法区分。坦率地说,一本翻译教材,根本无法涵盖某一学科浩如烟海的知识,更不用说几个学科的知识。所以,翻译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告诉学生在需要这些知识时,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这正是我教学的重点:授之以渔。

看一下新书的目录,就会知道我的重点不是各个专业的知识,不是翻译的“雕虫小技”(翻译技巧),而是翻译的思想方法、理念、工具和技能(“渔”): ¨

非文学翻译的标准和实现途径 ¨

非文学翻译的职业化发展

¨

以英文写作的原则指导汉英翻译 ¨

以电子工具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

¨

以平行文本弥补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不足 ¨

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

以批判性思维贯穿翻译活动始终 ¨

培养专业翻译精神——译文加注

¨

专业译员不能忽视的细节——标点、拼写和格式 ¨

准专业译员问题分析——从信息输入到信息输出 ¨

以专业标准修改译文——案例研究 ¨

附录1 澳大利亚翻译职业道德准则 ¨

附录2 英语写作指南原文选读 既然是授之以渔,就不在乎老师传授了多少专业知识、教会了学生多少个术语(这是“鱼”),而是在于通过带领学生进行一次或几次捕鱼活动,教会学生自己捕鱼。所以,我课堂上并不讲授太多的内容。也许两个小时只讲一个术语的调查研究过程。但这个过程可以揭示翻译的理念和思想方法,可以生动地展示如何有效地利用翻译工具解决翻译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书完整地呈现了翻译教学中使用的一些案例。

编辑提出的替代性建议是以实用技巧划分章节。这一条我也没有采纳。把翻译归结为技巧,后患无穷。提到技巧,我就想到多年前看过的翻译教程,其中多数就是讲的翻译技巧,什么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包孕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等。我不否认这些翻译现象的存在,但这些现象是翻译活动的结果,不是指导翻译活动的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会想到使用这些方法。起码我从来就没有从技巧入手来进行翻译。我想,没有学过翻译的翻译家,也不会想到自己用了哪些技巧。译者在翻译操作中遵循的是更大的原则,那就是写作的基本规律,包括让读者理解的冲动。试想:如果译者跟随原文结构或文字翻译,导致译文无法理解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译者,会硬着头皮往下翻吗?不会。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把意思弄清楚,把句子写通顺,让读者看明白。该加的加,改减的减,该调的调。这是一种沟通的本能。只要培养了译者的写作意识,破除了原文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掌握了批判性的思维方法,技巧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当然,了解一些翻译技巧并无坏处。关键是不要把翻译纯粹看作技巧。纯粹看做技巧,会导致不求甚解的翻译,谁都看不懂的翻译。有了写作的原则作指导,自然就知道译文应当是什么样。

译者要富有批判精神。批判地理解原文、批判地看待译文、批判地看待参考资料。批判性思维的精神,贯穿了教程始终。批判性思维的精华就是对权威提出质疑。我在进行案例讲解时,指出了一些官方文件译本中的不当之处(如“科学发展观”的译法),并通过详细的研究和论证,提出我的建议。但编辑指出:在进行官方译法和建议译法的对比时,建议尽量弱化个人观点与官方定论的对立,避免让人产生官方译法有很大纰漏的感觉。我认为,这样的观点不符合我党事实求是的精神。编辑的态度,反映了多数译者的态度:迷信权威。人人都会犯错误,官方译文也是人做出来的,有错误也不稀奇。别人指出后,改正就行。况且,提出和政府译法不同的译法,与质疑政府的政策完全是两码事(即使政府的政策,也是允许辩论的)。质疑政府提出的译法,是为了找到更好地反映国家政策精神的译法,是为了更准确地宣传党的政策,应当鼓励才对。但为了不给出版社添麻烦,我还是修改了措辞,不再使用“官方”一词,也没有说明具体的出处,只是笼统地说,现在的一些译法不太确切。

编辑的另一个建议是增加训练单项技能的翻译练习。但这样的要求无法实现。任何一篇翻译,都是综合技能训练。不能说第一篇文章仅仅训练查字典的技巧,第二篇文章仅仅训练英文写作技能,第三篇文章仅仅训练批判性思维,等等。翻译任何一篇东西,都需要全部这些技能。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做练习。可以说,学生不做练习,不犯错误,就无法领会翻译的真谛。所以,读者一定要多做翻译练习。至于练习的题材,各个学校都可以根据本地的需要确定。没有必要全国一盘棋。老师的任务,就是确保学生按照教程要求的程序去做。如果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按教程的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以上是我多年来翻译实践、翻译教学和编写翻译教程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翻译事业蓬勃、健康地发展。【注:《非文学翻译》已经由外研社出版】 参考文献

[1]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作者简介] 李长栓,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口笔译翻译和教学

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浅析 篇3

【关键词】英语 翻译 技巧 方法

一、前言

在当下国际、国内的大形势下,英语翻译不仅仅能有帮助我们进行语言学习,还能够加强我们对英国、美国等国一些民俗和民情了解,增加两国的文化沟通与交流。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作为基础,对此,就需要对英语原意有正确的理解,对信息要有多方面的分析,这当中就包含语义、语法以及文化等等的叙述,这样才能够用别的语言再现原文,从而实现翻译的目标。另一方面,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必须要忠于原文,能够准确的诠释翻译内容的具体含义以及语言习惯,译文务必要保持原文韵味,但是又要保证符合汉字表达要求。本文就对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员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二、英语翻译的相关种类

就目前英语翻译看来,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有关科技方面的翻译,一种是和文学有关的翻译。但是无论是文学方面的翻译还是科技作品方面的翻译,其翻译的原则、标准以及方法都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是这当中又有着一定的差异。

在科技作品当中翻译的主要理念是精准,翻译的态度也较为严谨,对于语言的艺术性要求不是很高。在科技方面的英语翻译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专业词汇,这就也就对翻译人员提出了一定要求,需要其对于所翻译作品内容有所了解,就一般情况说来,科技作品当中的用词都比较简单,但是句子就较为复杂,尤其是从句特别多,对此,需要在对科技作品进行翻译的时候适当的调整语序。

文学方面的翻译和科技方面的翻译相比较,具有一定的难度。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需要将原文当中的人物形象正确再现,并且对于原文的故事情节也要有较好的保留。并且文学方面的翻译,还需要从整体上面和原文的意境保持一致。在对语言进行组织的时候,语言结构组织一定要准确严谨,并且要注意用词的意境,具有一定的文学风采。平时我们所常见的英语作品大多都属于日常用语,但是对于翻译人员而言,对其文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文学作品在用词方面通常都较为含蓄,其翻译人员需要结合句子意思、作者经历以及社会背景,来挖掘翻译作品当中深层次含义,有时候一个单词、一句话都需要反复的酝酿和斟酌。所以,一个翻译如果能够完全掌握文学作品的翻译,那么其他种类的翻译也就较为轻松。

三、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的研究与分析

翻译的本质就在于译意,一般说来都是将句子与段落作为单位,在翻译的时候,看原文当中的句子、段落以及整篇的意思,进行翻译的时候用中文表达出来就行了。在实际翻译的时候,对于用词的词性、语序和原文能否保持一致、句子的长度以及词汇的适当删减不必太多的考虑。正确的翻译绝不是按照死板的条框去按部就班的翻译,而是确定一句话的定语、谓语以及主语的成分,从而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排列组合。但是只要翻译准确,不一定需要按照准则,而是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为意思不一样其翻译方法也就有所差别,在相同的意思上面,文章的情景不同翻译的说法也就会改变,对此,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一切都需要为翻译的需求服务。

1.灵活进行翻译。这种翻译具体就是指的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在对翻译的内容局部翻译的时候不一定会按照框架条例来翻译,而是凭借文章整体思想以及上下句子意思来进行灵活翻译。

例一:比如在进行You’re never a loser until you quit trying.(由于你从来没有停止努力,所以你不是失败者),这句翻译的时候,在这句话当中,trying是属于动词,但是我们在对其进行翻译的时候则可以将其作为名称,但是loser—(失败者)还是将其给翻译为名称,而quit—(停止)也将其翻译为动词。

例二:比如在进行Calculation never made a hero(犹豫不决是永远成为不了英雄的)的时候,Calculation这个词语的本意为计算的意思,但是使用到这个句子当中却成为了优柔寡断的意思。对于词汇,有的是根据网民在字典当中能够查到的意思进行翻译,另一种就像我们上面看到的这句一样,将词意进行了引申。还有和例一一样的词类活用。

2.按照原文进行直译。这种方式,就对句子进行直接翻译,是最为简单的翻译方式,并且使用也是最为普遍的,这样的翻译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保持原文最初的韵味,并且还能够保留原文的形式。就语言来说,英语和汉语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共同之处的。所以很多的句子都能够采用直译的方式来进行翻译,这样不仅仅能够保持原文结构,还能够精确的表达原文的意思。

例一:Union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

例二:a drop in the bucket(沧海一粟)。

3.增译法。这种方法具体就是指的按照英文中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思维习惯在翻译中适当的添加的一些句子或者词汇,更加精准的表达出原文意思,以便于读者理解,这样的翻译技巧被广泛的应用到英汉翻译当中。通常在进行汉语表达的时候,大多应用的都是无主语句式,但是在翻译的时候只有一部分能够转变成为英语被动句式、无主语句式以及“there be”句式,其他的基本都需要在翻译时增加主语,才能够更加精确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在英汉翻译的时候,不仅仅句式有很大的不同,并且英语当中的代词、连词和汉语相比较也有较大的差异,在英语表达习惯中,代词有着很高的使用率,比如:在表达某人身体器官的时候,按照语法要求就需要在所表述内容前面加上物主代词,对此,在翻译时就应该按照语言习惯对其进行适当增补。因为汉语具有一定的省略性,所以要注意添加省略词语,对概括性词语进行详细解释,另一方面,在英语翻译的时候正确使用增译法,其本质就是为了保证翻译语法、句式的正确,精确的表达出原文的意思。

4.省译法。这种方法具体指的是在翻译的过程中省略一些和和译文句式、思维方式不符的表述句式,保证译文的流通。在使用省译法的时候一起需要注意,这种方法是将词语进行删减,并且不是改变原文意思。在进行翻译的时候一般来说,能够省掉代词、it、冠词以及连接词等等。比如,he was latefor nearly half an hour at first meeting and he left a bad image for everyone(它首次会议就迟到了快三十分钟,给大家的印象不是很好),这当中“he”这个主语就被省去了,这符合汉语的阅读要求。

四、结束语

目前英语正在被广泛的应用,而翻译作为一门技巧与艺术,涉及方面也较为广泛,是语言综合的具体体现,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进行英汉翻译的时候,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进行,而是要灵活翻译,在结合原文意思的基础,翻译者需要对翻译内容不停揣摩以及归纳总结,借此来提升自身的翻译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琰.英语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浅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42-143.

[2]马兴腾.浅析翻译美学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技巧[D].天津理工大学,2010.

[3]陈宝晶.浅析科技专业英语的特点与翻译方法[J].科技资讯,2010,(35):153-154.

[4]赵丽荣.浅析科技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技巧[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9):127-128.

[5]谢敏.浅析英语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0):252-253.

作者简介:徐辉(1979- ),男,汉族,湖北宜昌人,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经贸英语专业,现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翻译方法和技巧 篇4

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英语重形合, 而汉语重意合。在诗歌翻译中, 译者需考虑诗歌翻译的不同标准, 再结合相应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力图使原语和译语在语义、写作风格、修辞和文化信息交流等方面达到神似的效果。

一、诗歌鉴赏的标准

诗歌翻译一直被翻译界认为是翻译中最难的, 因它涉及涉及历史、文化、典故、修辞等。诗歌翻译的特点有:诗歌的不确定性;大部分诗歌采用托物抒情, 意象一词应运而生;以及诗歌注重音律美。因此有人说诗歌是不可译的。既然不可译, 那何种鉴赏标准能够真正评价一首诗歌译文的优劣呢?笔者认为一首完美的译文是能够从众多鉴赏标准中脱颖而出, 经受住“三美”论, “信达雅”及“诗歌五象美论”的检验。

二、翻译方法和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 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作指导。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与意译、归化和异化, 翻译技巧有增译法、省译法、转换法、拆句法、合并法、正译法、反译法、倒置法、插入法、重组法和综合法等。在诗歌翻译时我们需灵活应用这些方法和技巧以译出上乘佳作。

三、白居易原作《长恨歌》赏析

诗歌主题“长恨”。原诗总长120句, 分为三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为第一部分, 讲诉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得到杨氏并沉湎酒色, 不理朝政的情景。这是悲剧的基础, 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描述安史之乱后, 玄宗出逃西蜀, 应大臣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 以及玄宗对贵妃刻骨的相思之情。诗歌以感人的语调, 描绘了玄宗“长恨”的心情, 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描述了玄宗借道士找到了杨氏的踪影, 并托物寄思重申前誓, 表达愿作“比翼鸟”“连理枝”的愿望, 进一步渲染“长恨”的主题, 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四、《长恨歌》两种译文对比分析

(一) 从整体上对比

汉诗的形式是汉诗形美的重要方面, 《长恨歌》是七言乐府诗, 共120行。杨氏夫妇的译文共有208行, 每行音节数不一。许渊冲先生译本正好与原诗一样共120行, 每行12个音节。《长恨歌》是古体诗, 虽然不讲究对仗平仄, 但韵律变化多样。英语诗歌有头韵和尾韵, 但形式更自由。杨氏夫妇的译文几乎没有尾韵, 属于英语诗歌中的自由诗形式, 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则十分注重“音美”。在音节方面, 杨氏夫妇的译文中每行的音节数不一, 每行最多不超过8个音节, 整篇看起来长短错落有致;许渊冲先生的译作几乎每行都是用12个音节来体现原诗每行7个汉字的形式, 整篇看起来工整对仗, 读起来富有节奏感。

(二) 许渊冲先生译本更胜一筹之处

1. 文化

诗歌中常常引用典故,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典故是文化的负载词, 诗歌翻译中, 由于原语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差别, 就容易引起欠额翻译。

如:“天生丽质难自弃”

杨译:Yet with such beauty bestowed by fate, how could she remain unknown?

许译:Endowed with natural beauty too hard to hide,

许译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 “hide”一词产生于唐诗里的“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样的含蓄美。从原语可知, 许译更符合原语的意思。并且Newmark他也主张译者根据文本的主要功能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

2. 风格

原诗第26句“不重生男重生女”里的“女”不仅指“女儿”, 更隐含了“美丽的女子”的意思, 所以杨氏夫妇的翻译“wished for daughters”只译出其表面的意思而未传神, 许先生译为“a fair maiden”, 把隐含的意思也表达出来了。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 单词的词汇意义包含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大致相当于我们常讲的字面意义。显然许徐先生的风格最接近原诗, 译出了原诗的神韵和美感。

3. 修辞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许先生译文是“She slept till sun rose high, for the blessed night was short, From then on the monarch held no longer morning court.”增词she不仅译出了原诗的含义, 而且还很接近地保留了原文的顶真格式。

五、两者译文不足之处

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的英译。“汉皇”指的是唐明皇, 原作采用了隐晦含蓄的表达, 因此译文也应该不点破唐皇。杨氏夫妇译为“The Han emperor”, 许先生译文“The monarch”。杨氏夫妇的译文过于直译, 而徐先生的又隐晦有余, 笔者认为“A China’s emperor”比较适合。

六、结论

总之, 杨氏夫妇译文简短有力, 形式比较自由化, 许渊冲先生更注重对原诗的忠实, 译文对仗工整, 富有音律感。通过分析两个译本,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中英文之间的差异, 而且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好的译者是如何处理诗歌中的修辞的。然而, 每种翻译方法并不是孤立使用的。因此, 一篇好的译文是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同时使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1.

[2]穆诗雄.诗歌翻译中的文化阐释.南昌外语论坛, 2004, 1.

[3]张今.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1987, 146.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指导 篇5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调、引、增、删”九个字。

“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要求。“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歪曲原意。不随意增多减少,添枝去叶,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更不能随心所欲,甩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顺流畅,既要使句子完美无缺,保留原文的语气;又要避免语句的呆板、带文言气。而“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总之,文言文翻译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准确、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留、换、调、引、增、删”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因为古今词义和语法有所不同,所以翻译文言文要根据句子和组成句子的虚词、实词的不同用法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

二、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丽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三、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

四、引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申出来的,奇迹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

五、增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双音节诃。

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

3.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和表达需要,作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

4.有些句子,不好确定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甸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顺口,表意也.通顺明白。

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和翻译技巧 篇6

关键词:语用失效;广告翻译;翻译技巧

作者简介:张岩(1988.3-),女,辽源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前言:

翻译语用失效是文化和语言转换过程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广告翻译当中,语用失效会影响广告内容的阐述和表达,会影响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在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当中,广告翻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翻译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需要让消费者理解广告所表达的内容,做到语用等效翻译。需要跨越文化差距,准确的进行表达,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进而获得理想的广告宣传效果。

一、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

随着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进出口产品数量与日俱增。在进行产品的宣传和促销当中,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直接影响广告翻译的效果。由于缺乏对社交语境和文化差异的考虑,就会出现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不能准确的传达广告内容及含义,广告翻译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主要表现为不符合语言使用习惯,主要分为语用语言失效和社交语用失效。

(一)语用语言失效

社交语境是语言使用的基础,而广告同样也是一种跨文化和跨语言社交语境,使用不同语言的双方在不同的认知环境下进行交流,需要合理的遣词造句,进而准确的表达,考虑具体的社交语境,让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对广告内容的理解一致。然而在实际的广告翻译当中,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语用语言失效成为常见问题。语用语言实效主要表现为字面理解肤浅、不符合语言使用习惯及套用汉语结构的表达方式。

广告翻译往往只是从字面进行理解,未能深层次的探究其语用意义,脱离了实际的语境,忽略了其中存在的细微差别,很容易引起理解上的偏差。用词不当是广告翻译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比如自行车品牌“五羊”,汉译英为“Five Goat”“goat”虽然是“山羊”,但是还具有“好色之徒”的意思,这就很容易对读者造成误解。红色(red)蓝色(blue)在英语语境当中具有“暴力”和“忧郁”等深层含义,如果将广告直接翻译过来,很容易引起译语读者的误解,影响广告的表达效果。比如在酒的广告当中,往往会提到纯粮酿造,一般会翻译为“pure food”,但是粮食翻译为“grain”更为准确,更容易被英美国家的消费者所理解。不符合外语语言使用习惯和套用汉语结构的表达方式也是语用语言失效的原因。在广告翻译当中,需要严格按照外语的固定的表达方法,而不能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和套用汉语结构的表达方式,很容易偏离广告原本表达的意思,广告宣传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社交语用失效

社交语用失效与文化差异有关,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广告翻译当中需要与之相契合,以避免出现社交语用失效。引起社交语用失效的原因包括文化习俗差异、社会政治制度差异,社交语用使用不当。文化习俗差异主要表现为双方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比如龙(dragon)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象征着“尊贵”、“吉祥”,而在西方文化当中,“dragon”则代表着“怪物”和“邪恶”。因此在广告中出现“龙”这个词时,在翻译过程中,则需要选择表达相似含义的词语来代替,比如“lion”,让消费者更准确的理解。

受到社会政治制度差异的影响,容易引起广告信息传递障碍。而社交语用使用不当,语气过于生硬,容易造成一种紧张、尴尬的气氛,不利于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二、广告翻译的语用翻译技巧

(一)语用语言等效

广告翻译的语用语言等效,能够正确的传递广告的语用意义,不局限于形式上的语用翻译,而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合适、恰当地进行翻译。广告翻译是为了表达和原语相同的含义,而利用目标语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二者之间最大程度的契合,让译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映和原语读者相同,充分达到语用语言等效的目的,更好的消费者消费者的要求,消除直接翻译引起的误导,为产品和品牌建立良好的形象。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替代,可以利用音译的方法,选择适合的谐音词语,能够获得理想的语用翻译效果。比如英译汉的“可口可乐”,充分表达出了痛快畅饮、快乐无限的产品理念,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

结论:

广告是一种宣传和营销的方式,进行产品信息的推广,传达给消费者,吸引消费者的兴趣,进而达到服务促销的目的。而广告翻译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决定着商品的宣传与推广效果。考虑不同语言间的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语用翻译技巧,解决广告翻译的语用失效问题,充分发挥广告翻译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爽,解秀琴.广告翻译中的语用等效与失效[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42-145.

[2]彭春萍,戴莉,刘英.灵活运用翻译原则 巧妙翻译商业广告——《商业广告特点分析及其英语翻译技巧研究》研究报告[J].咸宁学院学报,2010,03:86-87.

文言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篇7

1. 首先了解一下文言文文段的特点:

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从选文内容上说,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从考试内容看,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定位在“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文言文测试是“言”“文”并重。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虚词理解、翻译时古今异义辨析等;“文”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如筛选主人公品行的句子。

2.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要求:

信、达、雅。要求字字落实、语句通顺、译出语气、合乎事理。

3.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原则:

(1)直译为主—对应性

对文句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2)意译为辅—灵活性

文言文中带修辞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都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4. 文言文具体的翻译方法很多,也很活,通过长期的实践,我认为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有下面五种方法:留、换、删、补、调。

(1)保留法:

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政区名、典章制度、器物名,以及度量衡单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某日,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译文:至和元年七月某一天,临川王安石记。

(2)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生变化,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该换这些古语为今语。(古今异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先帝不以臣,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为我,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通假字: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

(3)删削法:

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例:“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译文: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

例:“顷之,炎烟张天。”“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应删去。例:兵者,凶器也(者表提顿语气)

例:“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以”字相当于“而”,译出来,反而不通顺,也可删去不译。例:盖目眶尽肿,不可。

译文:由于眼睛全肿了,不能。“合”虚设成分省略。

(4)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包括: (1) 单音实词对译成双音实词; (2)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3) 省略句中应补充的各种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若,若,则何如?

译文:你的,你的,那么怎么样呢?例: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文:项脊轩总共遭到火灾,能够不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译文:()问:“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回答说:“不如同别人()。”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恨的。

(5)位移法: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等。

定语后置例:蚓无,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宾语前置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时拿着什么(东西)呢?(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主谓倒装句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译文:你不聪明,真是太厉害了。

状语后置例: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

5. 补充: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篇8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笔者想要提出两条标准:忠实、通顺。

(一) “忠实”是指内容。

翻译是在理解了别人用某种语言表达的意思之后, 把同样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复述出来。也就是说, 译者的任务是表达别人的意思, 而非自己的。这就要力求准确地表达原作者的意思。

(二) “通顺”是指语言。

译文要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 语言通顺、易懂。外国人用外国话说外国事, 我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透彻, 更何况还要做到句子平稳、合乎语法, 这就需要译者不断地学习、实践。

二、翻译过程

做一篇完整的英汉翻译通常要经历三个过程:理解、表述、校对。

(一) 理解:

正确分析、理解文章是做好翻译的第一步。翻译一篇文章不能一上来就看一句译一句。一篇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词一句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 一定要深入细致地理解源语言, 分析每词、每句、每段, 乃至全文。

(二) 表述:

理解是表述的先决条件, 表述则是正确理解文章后的自然描绘。好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正确理解源语言, 准确把握目标语言, 在两种语言中自由转换, 将文章翻译得准确、优美、朗朗上口。

(三) 校对:

校对是将一稿的译文进行修改, 改正疏漏, 理顺全文。一篇译文通常要经过5次以上的校对, 反复推敲, 大声朗读, 力争使译文文字工整、语句流畅。翻译家傅雷是一位严肃的译者, 他说:“想译一部喜欢的作品要读到四遍五遍, 才能把情节、故事、记得烂熟, 分析彻底, 人物历历在目, 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也能慢慢琢磨出来。”

三、翻译方法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需要有一定的翻译方法作为指导。

(一) 直译法与意译法。

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自古就有。“直译”偏忠实;“意译”偏顺畅。哪种是最妥当的译法呢?人们各执己见, 众说纷纭。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但真正主张直译的人是不反对意译而反对胡译、乱译。同样主张意译的人也不反对直译, 而是反对死译、硬译。翻译的最终目标就是忠于原文, 并且语言通顺流畅。在英汉翻译的实践中须采用不同方法, 或直译、或意译, 或两者兼用, 量体裁衣、灵活处理。当然, 直译与意译是对翻译的总体概括。在实际翻译中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现象方面有词义、词的搭配和暗含词的不同;在句法现象方面有句序、句子结构和句子内容的不同。因此, 在翻译上除了要做到整体基调与原文相同外, 还要注意审词酌句。

(二) 词的翻译。

1. 词义的选择。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在弄清句子结构后, 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 以保证译文的质量。

(1) 根据词类选择词义。

例: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本句中like作介词, 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 则意为“喜欢;想要”。

(2) 根据英语名词单复数选择词义。

例:After their interview, he compares not their experience, but their statistics...

译:面试以后, 他并不比较他们的经验, 而是比较他们的统计数字……

注:experience作不可数名词, 意为“经验”;作为可数名词, 意为“经历”。

(3) 根据词的引申意选择词义。英译汉时, 有些词按字面意思来译, 就会使译文生硬晦涩、词不达意, 造成误解。因此, 就应该在理解该词原义的基础上, 结合语篇意思, 加以引申。

例:It is all very well, again, to have a tiger in the tank, but to have another tiger in the driver's seat is another matter altogether.

译:当然油箱里装满优质汽油倒是好事, 但是驾驶室里要是坐着横冲直撞的司机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注:tiger原意为“老虎”, 但在此处意指“标号高的优质汽油”;第二个不定式中的tiger, 是指“横冲直撞的司机”。

2. 词的搭配。

一种语言, 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会形成一种固定的词组或常见的搭配。

(1) 一词多译。

例:kill

He killed the man.他杀死了那个人。

He killed his chances of success.他断送了成功的机会。

He killed the motion when it came from the committee.他否决了委员会提出来的动议。

He killed three bottles of whisky in a week.他一周内喝光了三瓶威士忌。

(2) 词组搭配。

by accident偶然

in the air在流行中、在传播中

decide to do something决定做某事

enjoying doing something喜爱做某事

3. 暗含词。

有些词义暗含在原句当中, 句中没有明显体现。在翻译时可运用增词法、减词法, 将原句翻译得语句完整、语意明确。

(1) 增词法。根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 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义。

例:What about calling him right now?

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 你觉得如何? (增译主语、谓语)

(2) 减词法。与增词法相对的译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 避免词义累赘。

例: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ing here.

译:我希望你在这过得愉快。 (省略物主代词)

(三) 句的翻译。

1. 句序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句的表达上有着语序的不同, 可采用正义反译和反义正译的方法。正义反译是指英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句子, 译成汉语时可以从反面来表达;反义正译是指英语里有些从反面表达的句子, 译成汉语时可从正面表达。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语句顺序表达方面的困难, 使译文更通顺达意, 合乎语法。

例:Please withhold this document for the time being.

译:请暂时不要发送这份文件。 (正义反译)

2. 句子结构方面。

句子结构方面的翻译技巧, 主要有三种类型:语序类、组合类和转换类。

(1) 语序类。一是前置法。英语中较短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表身份特征等的同位语在译成汉语时, 往往可提到先行词的前面。

例:This is the solider who just returned from the front.

译:这就是那位从前线回来的士兵。

二是倒置法。倒置法通常用于英译汉, 即对英语长句按照汉语的习惯表达法进行前后调换, 部分或全部倒置, 目的是使译句安排符合汉语叙事的一般逻辑顺序。

例: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全部倒置)

译: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 组合类。一是合句法。形式上为两个句子或多个句子, 但意思紧密相关, 只要译文不显得冗长, 可以合译成一个句子。

例:Qin walked through the forest.She was in a good mood and went on her way, headshaking and singing.

译:琴穿过树林, 摇着头, 哼着曲, 继续赶路。

二是分句法。有些句子由于“联接词”的联接, 虽在形式上是一个句子, 但句子许多成分的意义是独立的。

例:He did not remember his fa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three years old.

译:他不记得他父亲了, 因为他父亲死时他才三岁。

(3) 转换类。句子成分的转换:在英译汉时, 有些译者喜欢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寻找相应的语法成份, 一对一的翻译, 这种翻译在很多情况下是不成功的。因为英汉在句子结构上存在很大的区别, 英语的主谓宾有明确的形式结构, 而汉语主谓则主要是一种语义上的结合, 所以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未必能进行语法成份的直接转换, 而需要重新确立汉语的语法成份。

例:Softwood trees have thin, needle-like leaves.

译:软材树的叶子纤细, 呈针状。

注:英语主语转换成汉语中的定语。

3. 句子内容方面。

(1) 分起总叙与总起分叙。长句子和句子嵌套现象在英语中比较普遍, 根据句子阐述的内容和汉语的思维习惯, 采用分起总叙或总起分叙翻译法翻译即可。总起分叙, 即先归纳后叙述;分起总叙, 就是先叙述后总结。

(2) 重组法。英译汉时, 为了使译文流畅和更符合汉语叙事的习惯, 在捋清英语长句的结构、弄懂英语原意的基础上, 彻底摆脱原文语序和句子形式, 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例:Decision must be made very rapidly;physical endurance is tested as much as perception, because an enormous amount of time must be spent making certain that the key figures act on the basis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and purpose.

译:必须把大量时间花在确保关键人物均根据同一情报和目的行事, 而这一切对身体的耐力和思维能力都是一大考验。因此, 一旦考虑成熟, 决策者就应迅速作出决策。

四、结语

翻译跨越国界, 解决了语言不通的障碍, 它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 它帮助不懂外文的读者了解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当然这也要求译者首先要自己打开眼界。要想成为一名好的译者, 我们还需要不断锻炼, 要将自己的两种语言能力练得纯净又锐利。翻译是技术亦是艺术, 我们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观察, 不断实践, 从中积累甘苦自知的经验。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 语言已成为敞开国门的主要方式。在对外交流中, 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即翻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常用翻译技法从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翻译方法等方面探讨常见的英汉翻译方法及如何做好英汉翻译。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标准,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 .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3] .英语翻译方法和技巧归纳[EB/OL].http://www.hxen.com/englishstudy/yingyufanyi/2007-09-24/14136.html

中医俄语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篇9

关键词:中医,俄语,翻译,方法

1 中医基础理论及专业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1.1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同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

中医学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哲学, 因此从本质上说, 中医学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之上的, 这一点可以从中医学采用的理论范畴上得以说明。中医哲学的范畴主要有气、阴阳、五行等, 这些范畴经过了从哲学到医学的演变过程。西医学采用分析、实验、还原的方法认识人体生命。

1.2 医学术语中医古文的大量使用, 对正确翻译中医词汇带来一定的影响

自古以来, 中医学与文学和哲学水乳交融, 交相辉映。作为中医理论核心内容的阴阳五行学说, 就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如果将中医语言的哲学色彩在译文中予以剔除, 那就意味着对中医基本理论体系的支解或抛弃。翻译时既要达意又要保持原文语言风格确实不易, 我们在中医翻译上还有很多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一般的翻译过程可解析为“理解—表达”这样两个阶段, 而中医翻译的过程却包含着三个不同的阶段, 即“理解 (古汉语) —转换 (现代汉语) —表达 (外语) ”, 多了一个中介阶段。在中医翻译实践中, 在翻译的解析过程中, 笔者的思维也是有这样一个过程。例如:翻译“冲风泪出”—迎风流泪—Эпифораответра—Слезоточивостьотраздраженияветром。

2 中医俄语翻译方法与技巧

2.1 音译法

在对待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时, 玄奘提出了“五不翻”的原则:“ (1) 秘密故, 如陀罗尼 (真言、咒语) ; (2) 含多意故, 如薄伽梵具六义 (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 ; (3) 此无故, 如阎浮 (胜金) 树, 中夏实无此木; (4) 顺古故, 如阿耨提 (征知) , 非不可翻, 而摩腾以来, 常存梵音; (5) 生善故, 如般弱尊重, 智慧轻浅。—皆掩而不翻”。事实上, 玄奘提出的“五不翻”就是音译。

音译的适用范围。

(1) 概念独特、含义丰富、具有多种含义或者特殊文化含义的中医基础理论名词。

就“含多意故”而言, 中医名词“气”、“阴”、“阳”等就属这类多义词。例如, 中医中“气”一词至少有三种含义: (1) 体内流动着的富有营养性的精微物质, 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 (2) 脏腑组织的功能, 如五脏之气, 六腑之气等; (3) 温病辨证的一个部位或阶段。“气”采用音译形式“Чи”。再比如“阴阳” (ИньиЯн) 而且, “Инь”和“Ян”已被收入在各类俄汉—汉俄大辞典中, 并且在俄罗斯出版的大百科全书中也有记载。

(2) 针灸穴位名。

90年代初, 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了针灸经穴英译标准化译名, 其中所有的穴位名都采用音译形式。在俄罗斯出版的各级各类针灸专著中, 关于针灸穴位也是采用“音译—标号”这样的表达模式。请看下面的几个针灸穴位:

中府 (LU1) 0003—Чжун-фу (LU1) 0003

下关 (ST7) 0042—Ся-гуань (ST7) 0042

(3) 复方汤剂的名称。

复方汤剂为音译名—俄文名翻译模式。

(1) 六君子汤—Лю-цзюнь-цзы-тан—отваризшестиингридиентов。

(2) 六味地黄丸—Лю-вэй-ди-хуан-вань—пилюляизшестиингредиентовсреманией。

(4) 具有中国文化含义、直译容易引起误解或文化休克 (cultural shock) 的中医名词。

在俄语当中“龙骨”被翻译成了“костидракона”, 当这个词第一次在医学文章中出现时, 必须要加上注解:“окаменелыеостовыкрупныхантичныхмлекопитающихживотных (动物骨化石) ”, 并且要加上药材的拉丁名“Fossilia Ossis Mastodi”。这样才能让服药者明确的知道该药为何物, 安心的使用这种药。

(5) 中医古典著作名。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 不象文学作品译名, 中医古典著作译名要求准确而具有回译性。这样才能具有信息的双向传递, 真正作到双向交流的作用。海内外许多词典将《黄帝内经》译为“КаноновнутреннемимператораХуан-ди”, “Трактатовнутреннем” (见《汉俄医学大辞典》, 人民卫生出版社) [3]。众所周知, 黄帝不是“император”, 只不过是一位部落首领;“内经”并非指“内科”, “外经”也非“外科”。只是一种编撰方式, 相当于上下卷而已。况且, 《黄帝内经》并非“黄帝”所著, 只不过是假借“黄帝”之名而已。该书由许多不同时代道教医家所著。作为中医学里最有影响的一本经典医著, 译名况且如此, 其它中医古典著作译名情况就可想而知。因此, 可以将《黄帝内经》音译为“Хуан-ди-нэй-цзин”或者“Нэй-цзин”。事实上, 《黄帝内经》的英语音译形式“Neijing”早已被国际中医药界广泛地接受。

2.2 取类比象的意译法

古代医学家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 按照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 将脏腑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利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方法和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 具体地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具体来说肝有疏泄功能, 木有升发功能故肝属木, 称为肝木;脾为生化之源, 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 故以脾属土, 称为脾土。此外还有肾水, 心火, 等等。

木郁化火—Угнетениедерева (печень) вызываетогневойсиндром.木即肝, 肝气抑郁则产生肝火症状, 如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呕血甚至发狂等。

2.3 综合法

根据翻译的信息性和互文性原则, 结合上述音译法和意译法两种策略进行中医理论的翻译, 是目前通行而有效的方法。如经络名称的翻译就是采用了综合的翻译方法。

手太阴肺经Ручнойтай—иньмеридианлёгких

督脉КаналДу—май

任脉КаналЖэнь—май

2.4 语篇参照法

由于中医理论的特殊性, 翻译时不论用以上介绍的何种方法仍难免语焉不详、信息不全或误导读者等种种弊端。翻译是可以采用语篇参照法。

如例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自然界对立统一的根本法则) , 万物之纲纪 (一切事物只能遵守此法则, 不得违背) , 变化之父母 (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根据此法则而发生的) , 生杀之本始 (一切生成毁灭都是由此法则而起始的) , 神明之府也 (这就是自然界一切奥妙之所在) 。治病必求于本 (人是自然界生物之一, 治病必须寻求这个根本法则) 。

ИньиЯн—ЭтоТаовмире (всесуществующиевприродепредметыиявленияимеютдвапротивоположныхначала—инь-ян) , всеобщимзакономматериалов (отношениямеждуиньиянявляютсявсеобщимзакономматериаловвмире) ;источникомизменения (источникомвсехсуществующихвприродепредметовиявлений) , корнямижизниисмерти (кореньжизниисмертивсехпредметовиявлениивприроде) , Шэн-миннаходитсяздесь (ЭтовсеприродныесекретыподвлияниемИнь-ян) .Лечениепоэтойтеории (человекнаходитсявприроде, лечитьболезньнадопоэтойтеорииизакону) .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 1982, 7:214-383.

[2]张会森.关于语言对比和《俄汉对比研究》.俄语教学与研究论丛 (十五) [M].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学术委员会, 2001:61-66.

科技英语翻译方法与技巧(英文) 篇10

The aim of work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o express the phenomenon of the nature and society,and its sense and rules accurately.So these works contain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accurate and clear language is used to express the strict and complex text;the exact technical terms are used to convey special concept;these works are more logical,closer,and concise;on grammar structure,except special type,the sentence mostly is complete,and compound sentences are used more.

According to the foregoing characteristics,the following rules should be abided:clear narration,concise words,no"ambiguous"sentence;technical terms must be very accurate;the same technical term in the same field should convey the same meaning,but the same technical term could be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fields.

For example:

the noun"carrier",it is“载波”in the communication field,it is“航空母舰”in the military field,it is“载体”in chemistry,and so on.

Some technical terms are from living,but once it is used in science or technological works to convey a certain concept,it contains special usage.

Such as:Hardware硬件mouth排出口,输入口sea支座,阀座

So,a word can contain many meanings when it is used in different fields.It should be treated carefully in the translation,so there are some requires for translator.

The requires for translator are:1)English ability:the English ability is that the translator can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work accurately by using some books,dictionaries,and so on;2)necess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a qualified translator is supposed to control cert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works accurately needs both English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nowledge;3)Chinese ability,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work accurately is one condition for translation and it dues to translator's English ability and the knowled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procedure of translation includes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It requires high Chinese ability for translator to express the work faithfully and fluently;extensive knowledge,translation is to follow the original writer.Translator can not create anything that does not appear in the original work.And,what the writer wrote,that the translator should translate.Translator must express everything he or she gets from the original work accurately and fluently in Chinese.So,the more knowledge a translator has the better.

2 The Standards and Knowledge for Translation of EST

As we have talked about some basic things about the translation of EST,this part aims at introducing the principle and language which are used for EST.

2.1 Requires for translator

In the EST translation,it is supposed to know the releva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ster the translation.Solving this problem,the best way is to be acquitting with the science field and translation knowledge actively.For example,“轧机牌坊”is to be translated,it is not accurate enough that just translate its word meaning.“轧机牌坊”the word meaning that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is"mill housing",but according to the equipment's actual condition,it is more accurate that it is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s"window",and the experts are used to it.Thus,it coul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quality of translation to know the technology of produce and equipment.

Only relevant knowledge is not enough for the translation for EST,so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for EST is can not be overlooked.

2.2 The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for EST

There are many standards for translation,such as"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and"elegance",or just"faithfulness"and"expressiveness".As the foregoing statement,the translation for ES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so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 and requires,its own standard should just be"faithfulness"and"smoothness",and"concision".

2.2.1 Faithfulness

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work.The original'text including thinking,spirit,and figure should be expressed accurately,wholly and scientifically.For example,"He want to learn,to know,to teach"(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知识教给别人)

2.2.2 Smoothness

The language of translation should be smooth,and the words,sentences should be similar or same as the reader's national language habits.The language is supposed to be national,scientific,and common,in order to be understood easily.Such as"Commercial magnesium ingots were used as received except for acid pickling to remove surface oxide"(工业镁锭系在购进状态下使用,只是要进行酸洗,以祛除表面氧化物)

2.2.3 Concision

The translation for EST is to express the understand of original author to some concepts or skills,once there're some mistakes in the translation,it will cause accident,even disaster,so it requires that the translator must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work well,and then,in order to avoid the unnecessary misunderstand,the translation should be written in a concise way.For example,"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ay be classified as unit production with small qualities being made and mass production with large numbers of identical parts being produced.",its translation is“制造过程可分为单件生产和大批生产。单件生产就是零件产量小,大批生产就是相同零件产量大。”.As it is a new standard,there's a very important rule for it,which is the mastery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the base for concision.

2.3 The language of translation for EST

After introducing the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for EST,we should learn something about the language that is used for EST.

2.3.1 Nominalization

According to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nominalization is one of characteristics of EST.The EST requests the text concise,accurate,emphasizing the fact,but not a behavior.For instance,"Archimeds first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displace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阿基米德最先发现了固体排水的原理)"of displacement of water by solid bodies"of the sentence nominalization,one hand,it shorts the clause,the other hand,it emphasize"displacement"this fact."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 cause the change from day to night."(地球绕轴自转,引起昼夜变化)The use of the nominalization that"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its own axis"simplifies the compound sentence into a simply sentence,and mak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concept more accurate.There is another point that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should be placed at the beginning of sentence."Television is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电视通过无线电波发射和接受活动物体的图像)The nominalization"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images of moving objects by radio waves"emphasizes the object fact,and the predicate verb emphasizes the abilities of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2.3.2 Passive sentence

There is a record that in English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t least one third predicate is passive voice.This is because the EST emphasizes objective and accuracy.The use of first or second person could make a subjective impression.So,it is better to use third person or passive voice.For example,"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but it is seldom expressed as"you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working temperature of the machine."(你们必须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Beside this,as foregoing statement,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should be placed at the beginning of sentence,the place of subject,and it is one of the usages of passive voice."We can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in two metal plates separated by an insulating medium.We call such a device a capacitor,or a condenser,and 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 capacitance.It is measured in farads."(电能可储存在由一绝缘介质隔开的两块金属极板内。这样的装置称之为电容器,其储存电能的能力称为电容。电容的测量单位是法拉。)In this paragraph,each subject is:Electrical energy,such a device,its ability to store electrical energy,It,all of them contain lot of information,and are placed at the beginning of sentence.What's more,all of them different,so it also avoids the repetition and keeps the coherence and fluency.

2.3.3 The use of non-finite verb and post determiner

As the foregoing statement,EST requests text concise,contract,so participle phrase is often used to instead of adverbial clause and attribute clause"Hardened steel is difficult to machine,but having been annealed,it can be easily machined.";the participle independent structure is used to adverbial clause and compound clause"lifting something,you do work.";Infinitive phrase is used to instead of various clause"When one wants to measure current,voltage and resistance,one has to use electric instruments."Preposition+V-ing phrase is used to instead of adverbial clause and attributive clause"Energy is involved in doing work,or in heating an object."This method can be use to short the sentence and show the sentence'marked ness.

The massive usage of post determiner is one of EST'char acteristic.There are five kinds of normal structure:1)Preposi tional phrase,"The simplest type of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ga pressure is a manometer."2)Adjective and adjective phrase,"Ithis factory the only fuel available is coal.""When we say a bod is at rest,we mean only its position relative to something fixed3)Adverb,"The pressure inside equals the pressure outside."4Single word which still contains the verb sense,"The results ob tained must be cheeked."5)Attributive clause,"During con struction,problems often arise which require design changes."

2.3.4 The use of basic type

Liu Gong points out that"the basic type of EST contain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phrase,short sentence,special sentence pattern,and so on."The article of EST is often written in certain basic type,so,it is the sign that differs from other articles.Such as It-that-,passive sentence,participle phrase sentence,and so on.For example,"It is believed that be natural that more and more engineers have come to prefer synthetic material to natural material"(越来越多的工程人员宁愿用合成材料而不用天然材料,人们相信这是很自然的。)"A new kind of substance has been found by the scientific workers.”(科学工作者发现了一种新物质)"Ice,of relative density 0.9,floats in water with ninetenths submerged.”(冰的比重为0.9,它浮在水面上时,十分之九淹没在水里。)"Stone,brick,and glass conduct heat poorly compared to metals,but well compared to wood,paper,cloth,and air.”(石头,砖和玻璃与金属相比导热很差,但于木头,纸,布,和空气相比,则导热较好。)In this sentence,"they","conduct",and"heat"are omitted behind the word"but".

2.3.5 Long sentence for accurate description of things

In order to express a complex concept and make it logical and contract,lots of long sentences are used in EST.For instance,"This classification includes all metal-cutting machinery,the action of which is a progressive cutting away of surplus stock--a gradual reduction in size until finished dimensions are reached--but excludes sheet metal working machinery and metalforming and forging machines"(这类机器包括所有的金属切割机床。其作用在于能连续切割多余的备料,即尺寸逐渐缩小,直到符合规定的大小为止。但这类机器不包括金属板加工机,金属成型机与锻压机)In the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the key information must be paid much attention,then clarify the parts which the sentence is contains and their grammatical relationship.The next step is translating the original work into Chinese accurately.Generally speaking,there are three way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traightforward translation,converse translation and separateness translation.

1)Straightforward translation.Sometimes,long sentence'arrangement is same of similar to Chinese arrangement,so it can be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directly.For example,"The question is what a diesel engine is,how it works and how it differs from a gasoline engine."(问题是什么柴油机,它是如何工作的,它和汽油机有何不同。)

2)Converse translation.Some long sentences'arrangement is converse to Chinese arrangement,and then it should be translated from ending to the beginning.For example,"various machine parts can be washed very clean and will be as clean as new ones when they are treated by ultrasonic,no matter how dirty and irregular shaped they may be."(无论各种机器零件多么脏,形状多么不规则,当它们用超声波处理以后可以被洗的非常干净,甚至干净的象新零件一样。)

3)Separateness translation.In the long sentence,some clause or participle phrase is not very close to the key information;it is relative independent,so it can be translated into short sentence.For example,"Manufacturing processes may be classified a unit production with small quantities being made and mass production with large numbers or identical parts being produced.(制造过程可分为单件生产和大量生产。单件生产就是生产少量的零件;大量生产就是生产大量相同的零件。)

3 The Translation for EST

Basing on the foregoing knowledge,this part's aim is introducing the methods that used for the translation for EST.

3.1 Addition and omission

Addition is to add or supply the words,which does not appear in the sentence or be omitted,to perfect,express clearly the text of the sentence.In the English sentence,some words can not be omitted in the sense of grammar,but it itself has no sense;some other words have sense,but it seems unnecessary if it's translated.For example,"Matter can be changed into energy,and energy into matter"(物质可以转化为能,能也可以转化为物质)"When the pressure gets low,the boil-point becomes low"(气压低,沸点就低)In Yang Li Tian'work,his point is"there is limit for addition and omission,both of them are methods for translation for the requires of translation language."

1)Addition.The addition of verb,"All bodies consist of molecules and molecules of atoms."(所有的物体都由分子组成,而人子又由原子组成。)The word"consist"is added in the translation.The addition of noun."It is a very good habit for him to wash after getting up,to wash before meal and to wash before going to bed."In this translation the words"face","hand"and"foot"need to be added.The addition of phrase for coherence.The phrase or word for coherence in English is different from Chinese,some of them are unnecessary in English,but once,it'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those words or phrase is vary useful."Most of the vapor turns to liquid in the condenser and returns to the flask."(大部分蒸汽先在冷凝器中转化为液体,然后再回到烧瓶中去。)Two words are added in this translation,they are"before"and"then".

2)Omission.The omission of conjunction,"This CRT has worked in succession three or four hours."The word"or should be omitted in the translation.The omission of article."The ampere is the unit of electrical current."The two definite article"the"are supposed to be omitted in the translation.The omission of pronoun."If you know the frequency,you can find the wave length."(如果知道频率,就可以求出波长。)this is the omission of personal pronoun;"Different metals differ in their conductivity."(不同的金属具有不同的导电性能。)This is the omission of possessive pronoun.The omission of verb,"Television signals have a short range."(电视信号的传递距离很短。)The verb"have"is omitted in this translation.

3.2 The transform of word

Wang Yun points out that"it is a very important problem that the expression of translation is good or not for the requires of translation.So the every word should accord with the idiographic language."In English translation,the English words often need to be translated into other kind of Chinese words,in order to suit the Chinese habit of expression,or achieve a certain aim of figure of speech.The English noun to Chinese verb."The adoption of this new device will greatly down the percentage of defective products."The English noun 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verb“采用”;the English adjective phrase to Chinese verb,"While crossing the street,we must be careful of the traffic."So,the English adjective phrase"be careful"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verb“当心”;the English verb to Chinese noun,"A TV set differs from a radio in that it receives pictures."In this translation,the English verb"differ"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noun“区别”;the English adjective to Chinese noun,"Contamination leads to lower yield."The English adjective"lower"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noun“降低”;English noun to Chinese adjective,"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as great importance in selecting electrical materials."The English noun"importance"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djective“很重要”;English noun to Chinese adverb,"Most of the TVpictures are influenced by high buildings."In this translation English noun"most"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adverb“大都”.

3.3 The order of sentence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have similar sentence order,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Different English sentence should be translated by different ways.

1)The place of adverbial.In Chinese,adverbial's place usually is behind the subject and in front of predicate,sometimes,for emphasis,it also can be place in front of subject.But,English is completely different,the adverbial is made by one word could be place at the beginning of sentence,in front of verb,behind the auxiliary and verb,even the middle of sentence,but longer adverbial generally be placed at the beginning or ending of a sentence,seldom in the middle of sentence."The molecules of a gas are moving about extremely fast in all direction."(气体分子非常迅速地向四面八方运动着。)In this sentence,the adverbial"extremely"is in the middle of sentence;"In China,a great revolutionary mass movement for moderniz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vigorously."(在中国,一场想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伟大革命群众运动,正在迅猛兴起。)In this sentence,adverbial"rapidly"and"vigorously"are behind the verb,meanwhile,they are at the ending of the sentence;"As a matter of fact,a whale is not a fish."(事实上,鲸鱼不是鱼。)The adverbial"As a matter of fact"i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entence.

2)The place of attribute.English is same to Chinese the single word attribute generally be place at front of the noun it modifies."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air and other gases do conduct electricity."(在某些情况下,空气和其他气体确实导电。)The attribute"some"and"other"are placed the noun they modify.When the attribute is behind the word it modifies in English,it should be changed in front the word it modifies when the sentence 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You must have a good command of something fundamental."(你必须好好掌握一些基本的东西。)In this translation,the attribute"fundamental"is placed in front of the word"something".Some attribute of adverb of place,direction,it is also placed in front the word it modifies when it is translated into Chinese."The temperature inside is equal to the temperature outside."(里面的温度等于外面的温度。)So,the attribute"inside"and"outside"are placed in front of the words they modify after the translation.

3.4 The translation way of combination of initials

There are many way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such as transform,direct translation,and so on.However,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the communication,there're some new way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The combination of initials is one of new way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words.W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initials?It combines each word's initial together and just standing for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its original type.For example,"Digital Video Disc"should be translated as“数码视频光碟”,but in the actual fact,it is usually called"DVD",and people can understand it,so it can be acknowledged as a kind of translation.There are many other examples,such as"PS"means"Play Station","PSP"means"Play Station Portable",and so on.The reason it can be a kind of translation is that it can be accepted and understood by people.

4 Conclusion

Translation is both the aim and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ha we learn English.In order to research the rules and skills o translation,it is necessary to research and contrast the two kinds of language's glossary,grammar,and figures of speech..So translation is an efficient way to research two kinds of language deeply and wholly

The aim of learn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ranslation is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translation.This ability to translate English to Chinese includes tow concepts: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work and the ability of proper translation in Chinese.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bilities is the ability o translation.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translation,the ways of translation must be known.Because thesis the only way to resolve the puzzles in the translation,on the contrary,translation will be a troublesome work.Thus,learning the ways of translatio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for translation.

There are many ways for translating EST,what I have mentioned is very limited and just is my own opinion.What must be pointed out is that different article should be translated by different ways.EST has been paid a lot of attention,so learning some skills of translating EST is very necessary.

摘要: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的发展科技英语已经引起了重视,学习一些有关科技英语的翻译方法也变的很有必要。科技英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科技报告,科技论文,实验报告和方案等。尽管科技英语和其他的英语外表上看一样,都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但随着其应用范围扩大,科技领域的进一步规范,科技英语越来越表现出其独特性,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并逐步奠定科技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的基础。该文就将对有关科技英语的翻译进行一些探索。首先,文章讨论了对科技英语翻译的标准,除了“信”和“达”,一种新的标准被提了出来,那就是“简”;然后,讨论了科技英语的语言问题,比如名词结构,被动句,和一些基本句型;第三部分主要是针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词汇,同时,一种对词汇的一种新的翻译方法被提出,它可以被成为“首字母结合法”。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信,达,简

参考文献

[1]David W,Rigby,David Rigby.Writer's Handbook for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and Technologists[M].Prentice Hall,2000.

[2]Quirk R.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M].London:Longman:Group Ltd,1972.

[3]刘巩.科技英语惯用结构[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4]李洵.试论科技英语特点[J].中国科技信息,2005(5).

[5]潘尔艳.论科技英语翻译的若干特点[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6]申文安.浅议科技英语翻译的方法及技巧[J].甘肃科技,2004(7).

[7]孙娴媃.科技英语写作句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8]王秉钧,郭正行.科技英语英汉汉英翻译技巧[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9]王运.科技英语翻译技巧[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上一篇:残留动态下一篇:解读古诗词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