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评价

2024-05-23

儿童发展评价(精选十篇)

儿童发展评价 篇1

1. 文献数量统计

我国近十年有关儿童发展评价文献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

图1显示, 我国2003年关于儿童发展评价的文献数量较2002年有较快的增长, 而2004年的文献数量又开始下降, 至此一直到2009年才有了明显的增长。总体来说, 我国近十年来关于儿童发展评价的文献数量呈现上涨趋势。

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研究主题统计如图2所示。

2. 文献研究主题统计

通过对所查找文献的整理与统计, 近十年来关于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国外理论与儿童发展的评价研究、儿童发展评价现状的研究、儿童发展评价的方法研究、儿童发展评价的机制研究、儿童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儿童发展评价的内容研究、儿童发展评价的主体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如图2所示, 近十年来, 我国对儿童发展评价现状的研究、国外理论与儿童发展的评价研究以及儿童发展评价的内容研究相对来说比较多, 而对于有关儿童发展评价的主体研究、机制研究则相对较少。

二、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特点分析

1. 幼儿发展评价受到重视

2002-2012年间, 我国关于儿童发展评价的文献数量逐年上升, 这就充分说明了幼儿发展评价备受研究者和幼儿园教师的关注和重视。究其原因, 主要是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以下简称《纲要》) 的颁布实施。《纲要》的颁布和实施, 给我国幼教专家和幼儿教师提供了全新的指导和帮助, 使他们深入了解到儿童发展评价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进而使得我国幼教专家以及一线教师从思想以及行动上更加重视儿童的发展, 更加重视儿童的发展评价。

2. 研究者侧重对儿童发展评价现状的研究

幼儿发展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之就有相对较多的文章探讨关于幼儿发展现状的问题, 这些文章主要从当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内容、方法、主体及指标体系等方面着手对儿童发展评价的现状作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并且指出了当前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主要特点、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例如赵红霞在《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反思》一文中指出, 目前, 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不全面、标准不统一, 而且在评价的过程中, 评价者往往只注重定量评价, 而很少采用定性评价。对于这些问题, 赵红霞也在文章中为我国幼儿发展评价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励琦也在《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再定位》一文中提出, 儿童发展评价应指向儿童生活的真实情景、关注儿童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等观点。[2]除了这些文章以外, 也有部分文章专门从儿童发展评价的某一方面进行研究。郑名、冯莉在《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一文中, 分析了当前我国幼儿发展评价方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对于儿童发展的评价, 其方法和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 并且要开发专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工具等。[3]

3. 研究者注重介绍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整理, 近十年来介绍国外理论与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文章相对较多。这些理论主要有多元智力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发展适宜性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社会文化理论, 而其中运用较多的是多元智力理论。例如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这篇文章中, 冯晓霞主要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和目前我国有关儿童发展评价的一些实践探索, 指出我国儿童发展评价存在的问题, 并论述如何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去建构发展性教育评价。[4]姚伟和华道金在《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中也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 并具体指出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儿童发展评价必须以儿童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务必舍弃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标准统一的评价模式。[5]除了上述理论之外, 也有少数文章从儿童发展, 例如儿童U型发展、美国的高宽课程和真实评价的观点出发来谈儿童发展评价。

三、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分析

1. 各个主题研究的力度不均衡

通过对2002-2012年近十年来我国有关儿童发展评价的主题统计发现, 我国儿童发展评价各个主题研究的力度差异较大, 纵观所查找的61篇文献, 关于儿童发展评价现状的研究和国外理论与儿童发展的评价研究的文章最多, 分别有16篇和14篇, 分别占到总数的26.2%和23.0%;接下来研究相对较多的是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 有11篇, 占总数的18.0%;再次是对儿童发展评价的方法研究, 有8篇, 占到了总数的13.1%, 而对儿童发展评价主体研究的文章较少, 仅有3篇, 占总数的4.9%, 对儿童发展评价机制的研究仅有1篇, 只占到总数的1.6%。这就说明, 在儿童发展评价的研究过程中, 研究者主要侧重研究儿童发展评价的理论建设方面和儿童发展评价的现状方面, 也就是说研究者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去剖析当前我国儿童发展评价, 具体到微观方面, 只有儿童发展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相对受重视一些, 而对于儿童发展评价的主体、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却甚少。

2. 儿童发展评价的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

《纲要》的颁布与实施, 促进了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进一步发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不同的层面去剖析儿童发展评价。2002-2012年间, 我国关于幼儿发展评价的文献数量不断增加, 这也就表明我国儿童发展评价越来越被重视,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也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 沈小婷在《从幼儿发展角度反思当前的评价实践》一文中, 指出了当前我国儿童发展评价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一部分教师在评价儿童时, 只以儿童的一次行为或一幅作品对其进行评价;幼儿园的评价结果往往是“从实践中来, 到柜子里去”, 很难在改进教育工作中得到充分地应用。[6]栾若秋在《幼儿发展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对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大多出于应付, 很少有人去精心研究评价工作;在整个评价中, 人们往往都只是重视评价的结果, 而并非幼儿真正的发展。[7]另外, 还有研究者认为缺少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幼儿园面临的最大困难。[8]

有《纲要》的引领, 有众多研究者的分析与建议, 为什么儿童发展评价仍然问题不断?笔者认为, 主要原因是我国儿童发展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仍需进一步完善。“幼儿发展评价机制是指以一定的运作方式把幼儿发展评价的各个要素联系起来, 并协调幼儿发展评价活动的运行。幼儿发展评价机制主要研究幼儿发展评价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如何协调运行的策略。”[9]只有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和完善, 种种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才能得以逐步矫正, 只有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进行改造, 才能给儿童发展评价注入新的内涵。

四、未来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发展方向

1. 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评价方法多元化。《纲要》指出, 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近十年来, 我国在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时, 已逐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 这就使得我国对幼儿的评价更加全面、更加客观。

评价主体多元化。虽然近十年来关于儿童发展评价主体的研究文献较少, 但是仅有的几篇都谈到了家长、幼儿均应参与评价。开展儿童发展评价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了解儿童发展的真实水平, 真实水平的了解, 势必要建立在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之上,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听到与儿童发展有关的所有人, 包括儿童自己的声音, 然后加以整理分类, 从而得出客观合理的结果。因此, 教师、幼儿、同伴、家长及其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儿童发展评价是幼儿发展评价更客观、更全面、更科学的必然结果。

评价标准多元化。从所搜集到的文献来看, 大部分文献在谈到儿童发展评价标准时, 都指出标准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儿童是有差异的个体, 统一的标准显然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因此, 在对儿童的发展进行评价时, 评价者应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 以此为基础, 制定出个体化的评价标准, 杜绝用统一的标准对儿童的发展进行评价。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向上的过程, 因此, 对儿童的发展评价也应多使用纵向比较。

2. 着眼于真实自然的情境, 让儿童的学习发展看得见

美国的“真实评价”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在《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一文中, 潘月娟提出真实评价就是要鼓励儿童, 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过程, 她强调采用多种方式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中收集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 然后评价主体采用相互沟通、相互协商的方式, 对儿童的发展达到共识。[10]真实性的评价是从与幼儿密切相关的生活中搜集材料, 这种方式, 可以很自然地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使孩子尽力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从而达到了解幼儿真实发展水平的目的。

新西兰动态评价模式“学习故事”也通过记录孩子的学习与幸福成长的故事来评价儿童的发展状况, 这种模式赢得了许多幼教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 它同样强调在真实情景和特定背景下对儿童的评价。

“幼儿的行为要素要放在特定背景下评价才能得到真正理解。”[11]儿童是充满生气、蓬勃发展的生物有机体, 在儿童的世界里, 充满了数不清的变化和不确定, 因此, 儿童在自己世界里的具体事件和行为最能代表其真实的表现, 也是最有意义的。随着对国外先进的儿童发展评价模式的深入学习以及对目前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了解, 我国幼儿发展评价势必也会贴近儿童最真实的生活, 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记录儿童的发展过程, 以儿童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和儿童所表现出的真实行为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使儿童的学习发展看得见。

摘要:儿童发展评价作为学前教育评价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儿童发展评价的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儿童发展评价进行综述。笔者认为, 有关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的文献数量逐年上涨, 研究主题丰富;其主要特点是幼儿发展评价受到重视, 注重儿童发展评价现状的研究, 注重国外先进理念的介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个主题研究的力度不平衡, 评价机制仍需完善;展望未来, 我国儿童发展评价研究将会有多元化的价值取向, 并且会着眼于真实自然的情境, 使儿童的学习发展看得见。

关键词:近十年,儿童发展评价,综述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反思[J].早期教育:教师版, 2008 (Z1) .

[2]励琦.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再定位[J].幼儿教育, 2001 (Z1) .

[3]郑名, 冯莉.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J].教育导刊, 2008 (6) .

[4]冯晓霞.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9) .

[5]姚伟, 华道金.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4 (9) .

[6]沈小婷.从幼儿发展角度反思当前的评价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 (6) .

[7]栾若秋.幼儿发展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课程研究, 2008 (Z1) .

[8]郭雄伟.2001年以来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的文献计量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2011.

[9]上海金山区朱泾东风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 2013 (7) .

[10]潘月娟.儿童发展评价的新趋势——真实评价[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12) .

华师学前儿童发展评价作业总汇 篇2

36.与家长谈话的方法中,法,即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一个问题对对方回答。标准答案: 直接

37.是学前儿童理智最基本的体现。标准答案:好奇

38.自我认识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标准答案:自我意识

39.自由式谈话的特点是比较,在谈话的顺序、时间、发问等方面没有严格的预先规定。标准答案: 自由和随便

40.建构主义儿童的生态观认为儿童应通过多渠道的与一个充满安全感、归属感、多层次、多刺激的相互作用完成的。标准答案: 自然生态环境

41.对幼儿发展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是其的途径。标准答案: 成长

42.性的幼儿发展评价过程是调整课程的依据。标准答案: 即时

43.建构主义理论发展的最典型的幼儿发展评价方法是。标准答案: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44.观察法又可以区分为随机的观察和两种。标准答案: 有设计的观察

45.幼儿发展评价的过程是教师的重要途径。标准答案: 自我成长

47.情感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的体验。标准答案:主观态度

48.学前儿童的 直接影响着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幼儿性格的形成。标准答案:自信心

49.非标准化测验又称。标准答案:教师自制测验

50.思维的,是指思维进程的速度和可变化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快”。标准答案:敏捷性和灵活性

36.是指个体倘若对某个对象、某种活动产生某种态度,此态度能保持较长的时间。标准答案:情感的稳定性

37.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范畴包括、交往系统和道德系统标准答案:自我系统

40.图示法是根据所获得的资料,用点线描绘成形象化的,借以把幼儿个体某方面的发展状况显示出来的方法。标准答案: 图式

41.教师倾听幼儿的声音,应让幼儿首先对自己的行为与结果做出分析和判断,进行。标准答案:自我评价

42.幼儿发展评价的核心是标准答案: 发展

46.学前儿童掌握人际交往技能对他们社会交往的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标准答案:质量

47.《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标准答案:个体差异

49.质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幼儿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标准答案:解释性的理解

50.非数量化评价指不采用数学方法进行的评价,也叫。标准答案: 定性评价

36.《幼儿园工程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 ”。标准答案:身心和谐发展

38.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评价范畴包括、交往系统和道德系统标准答案:自我系统

41.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标准答案:认知结构

43.是学前儿童理智最基本的体现。标准答案:好奇

44.自我认识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标准答案:自我意识

45.我国于1996年正式颁布的《幼儿园规程》中特别强调的发展。标准答案:每一个幼儿

46.布鲁纳认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是通过类别化的 ,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标准答案:信息加工活动

47.维果斯基认为学习是一种。标准答案:社会建构

48.多元智能理论支持的幼儿发展评价目的从侧鉴定走向侧。标准答案:发展

49.思维是最初水平的思维方式。标准答案:直觉行动

36.幼儿的同伴关系的评价标准要是为在交往活动由被同伴、关注或忽视的状况。标准答案:接受或拒绝

37.口头语言活动的四大要素是语音、词汇、、表达能力。标准答案:语法结构

41.建构主义儿童主体是观认为儿童是一个“”。标准答案:独立的变量

42.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对当前幼教改革的意义之一,在于从着眼于整体到着眼于。标准答案:个体

44.从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幼儿自身的可塑性和幼儿时期的奠基性决定了幼儿期的 将直接影响终身。标准答案:情感教育

49.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得到发展。标准答案:认知结构

36.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应在真实的、的活动情境中进行。标准答案:有意义

40.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标准答案:行为主义

42.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应打破传统评价中的单维度评价标准。标准答案:一刀切、整齐划一

41.教育部于2001年9月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鲜明地体现了“ ”的理念。标准答案: 以幼儿发展为本

45.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标准答案: 最佳时间

48.我国1982年颁布的《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

50.《幼儿园工程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促进幼儿 ”。标准答案:身心和谐发展

50.思维的,是指思维进程的速度和可变化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反应快”。标准答案:敏捷性和灵活性

37.教师与家长的谈话,应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根据季节、气候等条件选择。最佳时间

42.观察法又可以区分为随机的观察和两种。标准答案: 有设计的观察

46.实证化评价方法的典型表现就是,视量化的评价方法为的方法。标准答案: 唯一科学、有效单选

1.我们可以通过玩色子、数数、分析事物优缺点来促进孩子(C.逻辑数学)智能的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3.(D.自制力)的强弱主要区别于忍受身心困扰的能力。

4.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对象强调(B.个体)。

5.提问“您的孩子在家里是不是都和成人在一块?他常常找谁玩?玩得是否开心、愉快?”这是属于发问方法中的(C.迂回法)。

6.对幼儿进行个体意志水平测验时,正确的引导行为是(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7.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B.加德纳)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

8. 一般来说,儿童身高、体重数值在中位数(B.±2)个标准差范围以内均为正常。

9.建构主义的提出者,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D.皮亚杰)。

10. 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1.美国研究者(B.达维)选择幼儿争执行为事件为观察目标,在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内观察自发的争执事件。

2.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C.性格

4.用于判断儿童个体生长发育水平的Kaup指数在15-13之间可以判定为(C.消瘦)。

5.团队谈话是与若干名幼儿同时进行谈话,收集信息的方法,其缺点是(D.谈话真实性受到影响)。

6.一天当中人的身高会发生变化,我们一般选择在(B.上午10点)左右测量身高。

7.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8.绝对评价需要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C.客观)标准。

9.判断学前儿童记忆的精确性,记忆正确率达70%,为(B.B级)。

1.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是个人对待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定的心理特征。C.性格

5.幼儿思维的特点是(A.具体)。

6.采用指数法测量学前儿童的“智力年龄”,智力年龄的英文简称是(D.IQ)。

8.“让我们激活差异并且为差异正名吧!”是()的名言,强调教育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应受到重视。A.利奥塔

9.一般来说,4-5岁的学前儿童能坚持注意(B.15-20)分钟。

1.()法也可以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法。B.作品分析

4.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方法中的Z评分法即()。C.标准差评分法

6.对学前儿童进行相对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源于标准的()。B.相对性

8.()的强弱主要区别于忍受身心困扰的能力。D.自制力

2.情感智力商数的英文简称是(B.EQ)。

6.对学前儿童进行相对评价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源于标准的(B.相对性)。

7.采用中位数百分比法对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IIo营养不良是指(B.参考标准体重中位数的60%-75%)。

8.多元智能理论中的(D.内省)智能是指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反思的。

9.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方法中的Z评分法即(C.标准差评分法)。

10.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中前运算阶段一般为(C.2-7)岁。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BMI超重和肥胖标准认为14岁女孩BMI在(D.26.3)以上属于肥胖。

7.学前儿童在注意分配时,能将注意同时指向3-4种对象上,可判定为(A.A级)。

6.()法也可以称为活动产品分析法。B.作品分析

7.()思维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D.具体形象

8.()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基础原则。A.以人为本

1.对幼儿进行个体意志水平测验时,正确的引导行为是()。C.鼓励孩子大胆尝试

9.对儿5岁以下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进行评价,多采用()。D.Z评分法

8.强的人有强烈的上进心和好胜心,能检点自己的言行。C.自尊心

多选

11.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价可从以下()等几个方面进行。

B.生长发育水平C.营养状况D.外界生活条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12.以下属于差异性评价要求的是()。

B.个体化的评价标准C.尽量建立个别化的评价体系D.突出纵向评价

13.在改革实践中以下属于被确认为符合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育策略的是:B.分层教育D.生成教育

14.以下()做法属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幼儿主体性评价。

B.强化发展性的评价观D.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5.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高级情感包括()等内容。A.同情心B.责任感C.理智感D.美感

16.学前儿童的特殊能力包括()。B.音乐能力D.游戏能力

17.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交往系统包括()等。A.同伴关系C.交往态度

18.以下属于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和推崇的是()。

A.多元B.批判C.平等D.创造

19.以下属于观察法的是()。A.日记描述B.轶事记录C.行为检核D.事件抽样

20.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兴起的一种(A.哲学)与(C.文化)思潮。

21.主体评价模式的特征包括()。A.教育性B.多元性C.开放性D.民主性

22.对幼儿情感发展的情感色彩进行评价,应包括()方面。A.表达与控制D.稳定性

23.学前儿童记忆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有意性B.持久性C.精确性

24.幼儿良好性格的标志体现在()。A.待人方面B.待己方面C.待事方面D.待物方面

25.自然观察法从观察时间来分,可以分为()。C.长期观察D.定期观察

11.以下属于学前儿童生理发展评价范畴的是()。A.生长发育B.体质C.动作D.自护力

13.问卷常用题型包括()。A.评分式B.自由简答式C.选择式D.是非式

15.想象的()是体现一个人想象水平的重要方面。B.目的性C.丰富性D.创造性

16.学前儿童期是口头言语的迅速发展期,口头言语的水平主要通过()来表现。A.语音B.词汇C.记法结构D.表达能力

17.以下哪些属于幼儿教育过程的要素?A.产出B.目标C.投入D.过程

18.用于评价儿童个体发育的指标主要有()。A.体质指数C.Kaup指数

19.以下属于异质教育观的观点是:()。A.尊重差异B.尊重个性C.自由教育

23.()适宜于对学前儿童的人际交往技能进行观察。A.自选活动时B.来园和离园时C.自由活动时

D.有客人来访时

25.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测验法区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属于测验法类型的是()。

A.标准化测验和非标准化测验D.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11.学前儿童观察力的评价标准包括()。A.有意性B.顺序性C.细致性D.理解性

12.以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类型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

13.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价方法包括()。A.测量法B.观察法C.问卷调查法D.访谈法

14.整理幼儿发展信息的简易方法包括()。A.图示法B.清单法D.档案袋法

16.人的个性主要包括()等方面。B.个性倾向性C.个性积极性D.个性个别性

17.()属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A.评价多元化B.评价情境化C.评价差异性

21.幼儿兴趣水平的评价内容包括()等几方面。A.广泛性C.稳定性D.指向性

24.()的对话是构成后现代课程的关键A.开放的C.互动的D.共同的25.以下属于师幼关系的新观念的是:B.尊重儿童C.师幼互动D.幼儿主体

24.建构主义的儿童观可以分为和。C.主体观D.生态观

25.获取幼儿发展信息的基本手段包括()。A.观察法B.测验法D.调查法

11.记录学前儿童发展信息的简易方法包括()。B.断定记录法C.代号记录法D.次数记录法

25.以下属于儿童群体生长发育状况评价主要方法的有()。A.标准差法B.Z评分法C.百分位数法

D.中位数百分比法

12.以下属于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类型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

14.记录学前儿童发展信息的简易方法包括()。B.断定记录法C.代号记录法D.次数记录法

22.学前儿童同情心的水平差异主要表现在()等方面。C.移情D.共感

25.以下属于建构主义观照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方法的是()。A.情景观察法B.谈话法D.自然观察法

20.()和()既是后现代主义的精髓和核心,也是任何一门学科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

泉。B.反思C.批判意识

判断

26.让孩子朗诵儿歌可以测验幼儿言语能力的词汇情况。标准答案:0

27.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应尽量由教师来完成评价任务,从而保证评价工作能顺利完成。标准答案:0

28.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每次只能对幼儿发展领域的一个方面进行测评,以免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标准答案:0

29.幼儿的自信心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方面,调查是了解幼儿自信心的首选方面。标准答案:0

30.通常来说,由于标准化测验由专家制作,具有高效度,我们应该更多地采用标准化测验对幼儿进行发展评价。标准答案:0

31.向幼儿本身调查其兴趣水平不能做为评价的依据。标准答案:0

32.学前儿童记忆力的评价主要通过各种背诵测验来完成。标准答案:0

33.学前儿童的情感稳定性越好,其发展水平也越高。标准答案:0

34.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方法中,数量化评价优于非数量化评价。标准答案:0

35.无论是同质教育观还是异质教育观,都是后现代理论中重要的教育观念。标准答案:0

26.在同质教育观的支配下,幼儿发展评价在观念上习惯于强调统一性,忽视个体性、差异性,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幼儿,对所有的幼儿都从一个视点去观察、评价。标准答案:1

27.孩子“吃不吃硬”是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标准答案:1

28.对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状况的评价应尽量多采用量化的方法,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标准答案:0

31.评价学前儿童性发展情况,我们可以测试孩子是否知道家庭住址,电话,幼儿园的名称、地址、班级。标准答案:0

32.向幼儿本身调查其兴趣水平不能做为评价的依据。标准答案:0

34.幼儿小肌肉动作又叫躯干动作。标准答案:0

35.断定纪录法要求教师当场对幼儿发展信息进行断定,时间仓促、容易判断不准确。所以我们应尽量少用这种方法记录幼儿发信息。标准答案:0

31.自尊心强的学前儿童对那些能表现自己的机会往往不会轻易放弃而是跃跃欲试。标准答案:1

32.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是至上而下的。标准答案:1

33.质的研究关注结果而不关注过程,不以知识获得的多少为标准。标准答案:0

34.图示法中的长条图是用上下限的矩形面积,显示个体的发展状况标准答案:0

28.学前儿童发展性评价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下进行,以收集孩子真实的数据和情况。标准答案:1

32.相对评价是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相比较进行价值判断。标准答案:0

33.学前儿童观察的有意性是指个体在观察时对不同的观察对象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程度。标准答案:0

27.团体测验和个别测验各有优缺点,因视情况的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标准答案:1

29.异质的平等追求应一同一的标准、要求,评价多样性的对象。标准答案:0

31.采用比较异同的方法对学前儿童的观察力进行测验,可以掌握孩子观察的精确性、细致性和概括性等。标准答案:1

26.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归宿是“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标准答案:1

28.我们应用符号记录法记录学前儿童发展信息时,可以由自己确定符号。标准答案:1

34.评价幼儿认知和语言能力发展状况,我们只需要收集孩子是否能正确翻书、看书,初步理解情节简单的图书内容等方面的信息即可。标准答案:0

名词解释

51.自我认识标准答案: 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将自己作为反映的客体的认识活动,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

52.评价的真实性标准答案: 评价的真实性指的是评价背景与生活背景的接近程度,即对幼儿的评价或者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或者在模拟真实生活的情境中进行。

53.情感的情景性标准答案: 情感的情景性是指情感容易受周围情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54.多元智能标准答案: 多元智能指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

55.个体积极性标准答案: 个体积极性的内涵是:能不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自觉地参与活动,并且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内部力量以追求最好的活动效果。

51.事件抽样观察法标准答案: 事件抽样观察法是抽样观察并记录某种或某类特定的事件的方法。

53.内差异评价标准答案: 在被评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或几个对象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

与基准相比较进行价值判断。

54.有设计的观察标准答案: 所谓有设计的观察,指的是教师根据评价的需要,预先进行一番设计,对观察的情景、时间顺序、过程、对象、工具、记录方法等预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51.成长记录袋评价标准答案: 成长记录袋评价属于质性评价范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和民主化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进步状况予以展示和评定的评价方式。

53.异质平等标准答案: 异质平等观是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教育观念,它强调每个儿童之间的差异,摈弃一切歧视,反对追求共识和统一的标准,而是要通过宽松的争论去发现悖论和错误,追求一种异质。

55.社会性标准答案: 一个人进行社会奖惩,建立人际关系,掌握和遵守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性。

51.累积分数法标准答案: 把评价内容分解为若干个项目,对于每个项目确定最高分,评价者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然后把各项所得的分数相加得出被评价者的总分,根据总分被评价者作出价值判断。

53.绩效测验标准答案: 绩效测验指受试者以操作的形式来完成测验项目,以操作的过程和成果来体现他们的反应和成绩。

51.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是教育者以促使每一个学前儿童的发展为目的,依据一定的发展指标,对单个的、具体的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判的活动。

简答

56.当前我国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标准答案: 当前我国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四点:

1、加强理论研究,强化教师培训;

2、彻底改革考试评价制度,为学生主动性和教师指导作用发挥提供条件;

3、注重校际之间师生交流和专家指导;

4、通过多渠道引导家长积极参与。

57.幼儿生理发展评价范畴包括哪些方面?

标准答案: 幼儿的生理发展包括如下4个方面:幼儿的生理发展首先体现在他们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和生长发育的功能指标上。常用的形态指标是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常用的功能指标有脉搏、血压、握力、肺活量等。

幼儿的食欲、睡眠状况以及抵抗力耐力等体质状况也影响着幼儿生理发展并体现出幼儿生理发展的状况。

活动是机体生理发展的必要要素,幼儿动作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活动也影响着生理发展,幼儿的动作的发展也是机体身体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

个体本身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我保护常识和技能也是个体生理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条件。

58.按照评价的内容来区分,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标准答案: 按照评价的内容来区分,学前儿童发展评价可以分为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分析评价指预先凭借一定的理论依据或根据评价的目的,把评价内容分解成几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指对评价内容的整体进行评价。

59.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常用类型有哪些?

标准答案: 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常用类型有过程性成长记录袋、展示型成长记录袋和评估型成长记录袋。

60.对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时,应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

标准答案: 对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时,可以搜集以下这些方面有资料:

1、反映幼儿活动结果和活动过程的信息;

2、幼儿现阶段和过去的各种信息;

3、来自教师、家长、同伴、幼儿自身的信息;

4、幼儿园记录保存系统的各种信息。

58.自然观察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准答案: 自然观察法的优点是自然观察法较方便易行,所得结果较真实;缺点是自然观察法是描述性的,不能让人们做出各因素间关系的推论;提供资料不太充足,重现性差;没有被严格维持在描述水平上,经常出现对观察结果的解释。

59.科学、完整的主体性评价模式四要素是什么?标准答案: 科学、完整的主体性评价模式四要素分别是: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 价值目标是促进学习者的主体性发展; 程序要求是按主体性要求对评价活动 的程序进行设计; 操作规程是对评价活动的具体操作实施必要的说明。

60.学前儿童情感稳定性具体的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情感稳定性具体的表现包括以下两方面:

1、情感是否具有突发性;

2、情感是否具有情景性。

56.为了提高获取学前儿童发展信息方法的运用效能,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标准答案: 为了提高获取学前儿童发展信息方法的运用效能,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

2、尊重幼儿的原则;

3、教育性的原则;

4、科学性的原则。

57.对学前儿童自信心水平进行评价的标准有哪些?标准答案: 对学前儿童自信心水平进行评价,有两个明显的指标。第一,是否有授受挑战的胆略和行为;第二,是否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行为。

58.某幼儿园开展学前儿童成长档记录袋的评价方法,为方便教师们能快速完成记录袋归整工作,幼儿园特地为教师们准备了一份评价表格,采用优、良、中、差几个等级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发展做出评价。这种做法正确吗?其说出你的理由,并给出适当的建议。

标准答案: 做法不正确。理由和建议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59.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走向是什么?

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走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从侧重鉴定到侧重发展;

二、从片面、静态走向全面、动态;

三、从一元、单向走向多元、互动;

四、从量化评价走向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

五、着眼于真实自然的情境;

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60.指数法是对学前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的常用方法,我们在指定和应用指数评价标准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标准答案: 我们在指定和应用指数评价标准时需注意以下这些问题:①不能忽视身高因素。同性别、年龄而身高不同的儿童,身材高大而粗壮者和身材矮小而瘦弱者可同样被评价为“体型匀称”.克服方法是利用年龄别身高标准,先筛出那些生长发育迟滞者。②充分注意指数(尤其源自体格指标者)鲜明的种族、地区差异。③大多数指数呈非正态分布。因此,最好依据百分位数法先将指数分若干等级,确定其等级含义。

56.学前儿童发展评价的数量化评价法包括哪几种方法?

标准答案: 数量化评价就是指采用数学的方法进行的评价,包括指数法、数量统计法和累积分数法三种。

57.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

标准答案: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有:

1、力图展示幼儿的能力结构;

2、发现幼儿的能力倾向和潜能;

3、突出幼儿的关键能力指标;

4、淡化幼儿的知识技能指标;

5、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和发展。

58.你怎样理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强调的多维度评价?

标准答案: 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类型,让学生以多种变通的方式展现特定的学习内容,即通过自己的强项智能展现其所知所学;并通过让学生发挥所长,寻找知识以外的技能和能力。您的答案:

56.请谈谈我们应怎样运用学前儿童发展信息?

标准答案: 我们对于学前儿童发展信息的运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有意识地试图对幼儿发展信息赋予某种抽象的意义,即力求对此作出某种解析;

2、恰当地选择评价标准,对幼儿该方面的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

3、分析原因,进行教育设计,创造适宜于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

57.怎样理解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标准答案: 幼儿发展评价要多视角看问题,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如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和相对评价相结合,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体现出评价的个性、差异性和异质性。

59.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标准包括哪些方面?

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注意力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注意的有意性,指个体将心理活动指向某种活动或对象的自觉性、随意性的程度。

注意的稳定性,指个体心理活动指向某种活动或对象保持时间的长短。

注意的转移,指个体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换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种活动。

注意的分配,指个体在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时能否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

57.评价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标准答案: 评价幼儿在社会性发展的意义有三点:

1、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童的社会性及其交往能力的发展对于独生子女更具有现实性与迫切性;

2、社会性的发展能促使儿童较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生活。

57.我们应用问卷法收集学前儿童信息,在编制问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标准答案:

1、问卷必须注明家长或幼儿姓名;

2、问卷中的命题要适合评价的需要,问题要切合主题、针对主题。

3、每一个问题要力求简单明了、具体扼要。

浅析儿童画评价 篇3

关键词:儿童画;评价;绘画心理;儿童美术教育

一、解读儿童画

儿童画是儿童美术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儿童普遍喜爱的一种爱好,是儿童使用笔、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构图、设色等手段,将其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表现出具体、生动、可视的艺术形象的美术活动。此外,儿童画是力求让儿童能够在宽松、自由、欢乐的美术活动过程中,逐渐喜欢美术,并且能够用美术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因此我们也不能以专业美术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美术作品。当然,儿童美术作品也具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他们善于表现成人所不易发现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他们眼中的现实与理想的结合,尽管他们的有些作品与生活相悖甚至近乎于荒唐离奇,却充斥着强大的想象力,还带有探索未来的神秘气息。

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首先应当了解儿童的绘画心理,根据罗恩菲德的《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所论述的,我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涂鸦期”和“形象期”。

(一)涂鸦期(2-4岁)

这一时期儿童的涂鸦没有明确的绘画构思和目的,也没有题材的分类,他们喜欢画画也只是完全是喜欢,没有任何构图与构思,这种无目的无意识的动作也就自然使他们画出的线条自由、杂乱、不成形,但他们在进行涂鸦这一过程中,情绪得到了宣泄,心理得到了满足,最重要的是获得了乐趣。因此在这一时期,家长和老师们都不应该干扰儿童的涂鸦,更都应当充分发挥想象对他们的涂鸦进行肯定与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也可以用一些他们知道的故事来启发他们的思想,发散他们的思维。幼儿起初的涂鸦是手臂的重复摆动画出的一堆重叠的波形线,然后发展为用手臂旋转画出的弧线或圆形线,国外的一些心理学家把这种“无目的无意识的动作”认为是幼儿“冲动性表现”,是“游戏”,称为“涂鸦期”。在这一时期,家长和教师要了解并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发现它、遵循它、利用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

(二)形象期

这一时期的儿童已具备初步的绘画构思,也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绘画,会将圈圈的涂鸦来表现头等,但这个时期,他们画出的作品更多的是感情关系。每个儿童的心理发展不一样,其绘画的内容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画面效果,也能够读出不同的意义。例如让他们画妈妈,他们通常会把妈妈画成红红的嘴巴,长长的头发,漂亮的裙子,估计还要画上提一只装着菜的篮子,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妈妈会经常去菜市场买菜。虽然在我们成人看来他们画的“妈妈”一点也不像“妈妈”,头发画得太长了,嘴巴太红了,眼睛太小了......但这就是孩子们眼中妈妈的形象,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此外从他们的画面位置也能分析他们的心理状态,画面很大有可能是一种攻击性倾向,可能由于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情绪化、躁动的倾向;画面太小则可以看出儿童的自我评价很低、胆怯、害羞甚至是有拘谨的倾向,他们的心理承受量较低。因此,想要分析儿童的心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色彩或者造型等某一方面来看,应该考虑到画面中的各种因素,全面分析其心理从而做出适当的评价。

二、儿童画评价的现状

(一)现如今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现状及分析

其实儿童绘画最大的特征莫过于充满稚气、笨拙、甚至是可爱,这种稚拙常表现为绘画的夸张、省略等。之前看到的案例中聪聪画的狮子“头发”虽然凌乱,但他的作品是有灵魂的,因为他的画面有着自己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狮子,这是值得鼓励和表扬的事情,而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却一再否定,她认为只要是整洁的,按照她总结的狮子特征来画就是好的作品,却对于那些脏的、乱的,哪怕真正出自孩子内心想法的作品就是不好的,一味的只是以自己的眼光和评判标准来评价孩子们的作品。针对这样的案例,我认为教师在评价儿童的作品时首先应该积极肯定儿童的新奇想法,对于他们独特的创作构思也应该及时地给予赞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创作热情。其实,这种类似的评价现象在我们现如今生活的这个社会并不在少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儿童画的评价存在哪些误区。

(二)儿童画的评价误区

儿童画自由、随性、不受拘束,有些还带着孩子们稀奇古怪的想法,充满童心和稚气。然而,对于大人们,尤其是未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家长们,对于评价孩子们创作的作品还存在一些误区。

1.误区一:以整不整洁、乱不乱作为评价作品美丑的尺度

前文我们也分析了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儿童受到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很好地控制肌肉运动,因此画出的线条也大多是歪歪扭扭,线条有粗有细,色彩更是杂乱,不受拘束,看起来很脏,很乱,不符合成人的审美。但这也正是儿童画的本质所在。他们的作品是天真的,是单纯的,是发自内心而不加任何修饰的。也许他们的美术作品不成熟,达不到成人所欣赏认可的“境界”,但也正是这种不成熟才是儿童画的可贵之处。随着儿童的逐渐成长,他们的思维、阅历的发展和增加,他们身上的这些稚气会慢慢逝去,而产生的作品也不再富有生气,一如现已成人的我们,无论怎样刻意地模仿儿童绘画也画不出那种稚嫩,那种纯粹和那种干净。因此我们不能像前文案例三中的教师一样,以作品的整洁度来评价孩子们作品的好坏,而扼杀了孩子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endprint

2.误区二:以像不像来评价作品的好坏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听到这样或那样的话语“你画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是什么啊,一点都不像......”、“你画的是你自己吗?一点也不像啊?你看你把胳膊画的那么长......”......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意无意对孩子们的作品做出这样的评价。其实,儿童由于生理特征的关系和自己认知的局限性,他们做不到面面俱到,也无法分析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而他们的作品在造型上也常常不按照物体的实际比例进行描绘。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把头画的很大,头上的眼睛也很大。至于某些部位的夸张可能与他们平时的观察有关,或是某一部位给他们的印象最为深刻。此时的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能很好地协调肌肉的运动,自然也无法控制自己笔下的线条。因此我们不能以成人所谓的“像不像”来评价他们作品的好坏,虽然他们的作品在造型上虽达不到所谓的“似”,但却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的达到“神似”。

3.误区三:对儿童的作品只看其表面,不深入了解其作品

在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时,我们往往只停留在他们作品的最表层,而从不深入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想法,常常会因为孩子们画的不合理而对其进行责备。“雨水是蓝色的吗?”、“你怎么把车的轮子画成方形的呢?”、“还有你的鱼怎么长着翅膀呢?它在飞吗?鱼怎么可能会长翅膀呀......”等等一系列的质疑与否定。其实,孩子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一个小故事,这是他们内心想法与情感的表达,我们应该学会与孩子交流,深入他们的内心,真正意义上去了解他们的作品,然后在适当地对其作出评价。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大概叙述的是这样:在一次美术活动课上,有位小朋友把鱼画上了翅膀,教师就过去好奇地问:这鱼怎么在天上飞呀?那位小朋友见老师态度温和,便回答:“因为最近老是下雨,很多地方发大水了,我希望这些鱼儿都能长上翅膀,把这些雨水都吸到肚子里去......”试问如果那位教师当时觉得这位小朋友画的不合理就否定他的作品或是对他进行训斥,或许她就失去了这次与儿童的交流,也就不会了解这位儿童的内心想法了。这个世界是神奇的,孩子们的世界也是这样,他们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匪夷所思......或许正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才使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精彩,也才会让你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画......因此,不要以“对或错”、“合理不合理”来看待他们的作品,走进他们的内心吧,有时的“将错就错”,也许也会有你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儿童画评价的建议

儿童画是一门纯真的艺术,它的稚拙,它的率真,它的纯粹,它的可爱......它所有的一切都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它是不合理中的合理,是不真实中的真实,是不美中少有的美......孩子们是自由的,他们的作品也应当是自由的,是不受任何约束的。我们不应当以成人的审美来看待和评价他们的创作,更不应该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嘲讽和抨击。

(一)蹲下来,以孩子的眼光和心态来看待儿童画

儿童不具备成人成熟的生理和心理,他们的思想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世界是丰富的,也是奇幻的,或许有些不能被成人所接受,但其想法往往很新奇,很有新意,正是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促使他们完成一幅幅令我们匪夷所思的作品,而这些不被接纳的想法恰恰是我们成人所缺少的部分。我们不应该扼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一如一句广告词:“假如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因此,不要高高在上以一副成人的口气说他们不行,说他们的作品一塌糊涂,试着蹲下来吧,拉近自己与孩子们的距离,试试从他们的视野看问题,从他们的角度来解读他们的作品,走进他们的奇幻世界。

(二)让孩子发现自己

在评价孩子们的作品之前,请仔细想一想我们评价他们作品的目的是什么?那么评价他们作品的意义又在于什么?是为了显示儿童的优点、弱点吗?还是为了认识儿童的成长、经验和情感?亦或是去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其实,在我看来,整个的绘画过程往往比最终的结果更重要。即便孩子们活动结束后的作品是“丑陋”的,在成人眼中是不精美的,是不令人满意的,但是他却在整个美术活动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对美术也产生了极大地热情和兴趣,那么那件“丑陋”的作品虽毫无美感可言,但此时却充满了意义,因为在美术活动中,原本限制他成长的感情困扰被抛开了,并且在创作中他找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获得了乐趣,这种改变比完成任何作品都更有意义。

(三)解放头脑,自由翱翔

绘画学习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孩子们的思想是千奇百怪的,作为成人的我们不能以成规来限制他们的想象自由和绘画自由。记得江苏大学出版社的《教育原理与策略》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案例——“美术课上的小男孩”,大概讲述的是这样:一个一年级的小男孩第一次上美术课,老师让他们画花儿,没等老师说完小男孩就拿着各种颜色的蜡笔在画纸上画了各种颜色的花朵,可就在他画得正高兴时,老师却提出要教他们怎么画花,“红红的花朵,绿色的茎......”,小男孩比较喜欢自己画的花,可迫于无奈,只能在纸的背面画上那“红红的花,绿色的茎......”,渐渐地,他习惯了等,学会了看,学会了仿效老师......有一天他转学到另一座城市,同样地还是一节美术课,只是完全不同的老师,老师短发,一身运动服,她让同学们画一幅心中最美的图画,别的小朋友都在动手,只有小男孩在等啊等,老师走到他身边问他:“你不想画吗?”小男孩说;“我很喜欢,可您还没说画什么呢?”老师说:“画什么都可以,你不画出来,老师怎么知道你心中最美的图画是什么呢?。”“怎么画都可以吗?”“怎么画都可以。”说完,小男孩拿着各种颜色的蜡笔画着他那些五颜六色的花朵,花丛中还有着这位美丽的女老师......

孩子是自由的,他们的思想和绘画也应当是自由的,是不受拘束的。成人的我们不应该只凭一己之见就以所谓的“手把手来教”他们画画。儿童是天生的画家,他们未经雕琢的作品也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所谓的刻意的“教”看似是在让他们有步骤,有系统地画,实质上是扼杀了他们的想象,摧毁了他们的创作,对于他们的伤害是一种毁灭性的。因此,解放我们的头脑,也解放孩子们的头脑吧,他们需要的不是条条框框的框架,不是程式化的绘画,放开他们的手脚,像放风筝一样,隐隐的牵着他们,给他们适当地指导,让他们尽情地翱翔在绘画的天空吧,那里有他们心中的蓝天白云。

【参考文献】

[1](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03):87-93,43-44.

[2]吴丽云.到童画无忌——走出儿童绘画评价的误区[J].科技风,2011(05):159-160.

儿童发展评价 篇4

多彩光谱项目以加德纳 (Gardner) 的多元智能理论和费尔德曼 (Feldman) 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为基础, 其基本理念是: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智能组合, 材料和活动丰富的教育机会与环境能加强而不是决定儿童的这些智能。多彩光谱项目是对传统的单一的智能评价方法的批判, 其研究者试图通过语言、数学、运动、科学、社会理解、机械建构、视觉艺术、音乐提供等八个领域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操作机会, 以此对儿童的发展进行评价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进步。

多彩光谱的寓意是儿童的智能像光谱一般多彩而丰富, 不同的智能代表着不同的信息表征方式, 没有优劣之分。智能具有独立性, 即一种智能发展程度的高低并不决定其他智能发展程度的高低;同时, 不同的智能又相互依赖, 因为解决问题需要不同智能的有机组合而非单一的智能。多彩光谱项目旨在对儿童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机会以促进其不同智能的开发和应用。

二、多彩光谱项目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启示

1.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霍华德·加德纳将人类的智能分为九种: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每个儿童都是拥有着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 而且每种智能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 不同发展程度的智能的表现形式也存在诸多差异, 但是不同的智能没有优劣之分, 每一种智能在儿童生活和学习中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所以, 在评价儿童时, 教师应该尊重儿童智能形式的差异性, 用公平公正的眼光对待每一名儿童, 对儿童的不同智能要一视同仁。

2. 关注真实而有意义的评价情境

传统的智力测验使用的测验材料是纸和笔, 而多彩光谱项目提倡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如:评价儿童的语言水平的发展是通过设置小小新闻员、表演故事或戏剧、最佳主持人等有真实意义的情境, 关注儿童语言的表达和交流水平, 以此来评价儿童的语言交往能力。以评价为基础, 多彩光谱项目的教师设置不同的学习活动区, 引导儿童积极地参与不同领域的活动, 在情境中尽可能地投放能激发儿童各种潜能的材料, 以此来评价儿童的智能发展水平, 开发儿童不同的智能。

多彩光谱项目的学习活动区和幼儿园的区域 (区角) 有相似之处:教师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 在教室里设置不同的区域, 儿童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选择喜欢的区域进行活动。以下是笔者在不同幼儿园观察到的美工区做贺卡的情境布置。

情境1:活动区内有硬卡纸、剪刀、蜡笔、贴画、水彩笔, 教师建议儿童可以将卡纸剪成不同的形状, 绘制不同形状的贺卡。

情境2:活动区内有硬卡纸、剪刀、水彩笔、毛线、糖纸、碎布、彩纸、贴纸、纽扣等小杂物, 儿童活动时伴有背景音乐, 教师建议儿童想一想要送贺卡给谁, 完成后将贺卡送给家人。

比较这两个情境, 情境2中的教师不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适合幼儿操作的材料, 而且提供了舒缓的背景音乐使儿童处于优雅的氛围中, 将音乐智能表现方式与艺术智能的表现方式融合, 旨在激发儿童音乐和艺术方面的潜能。教师提供的材料 (如毛线、纽扣等) 贴近幼儿的生活, 对幼儿而言, 这些材料是熟悉而真实的, 将贺卡寄给亲人的活动目标具有真实的意义, 吸引着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丰富的材料使儿童有更多的选择与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教师观察儿童对贺卡的整体构图、设计以及喜欢的装饰风格, 从而为评价儿童艺术智能的发展提供合理的依据。

可见, 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有利于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全身心投入, 促进儿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 主动地建构自身的认知体系和活动风格, 为教师的合理评价提供依据。

3. 关注儿童的活动风格

活动风格是指儿童在各种情境中与任务和材料的互动关系。多彩光谱评价认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重视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观点, 注重情境对主体的影响。不同的情境会导致活动风格产生不同。所以, 在幼儿园里, 区域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儿童与活动材料的互动关系。

但是, 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儿童活动风格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 教师往往注重活动的结果, 而忽略活动中儿童操作材料的过程;教师倾向于指导儿童的作品, 而忽视观察儿童产生此作品的操作过程。比如, 在美术或手工制作结束后的讨论环节中, 教师倾向于讨论或评价儿童的作品, 经常提问“谁的作品好?好在哪里?”但是对儿童是如何操作、所提供的材料、对材料的操作是否有创新或在操作材料时是否遇到困难、是否愉悦地参加活动等情况没有提及。关注儿童的活动风格对当前幼儿园里教师“重指导轻观察”的现象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在儿童活动时, 教师可以尝试着“退居儿童的身后”, 仔细观察并记录儿童的活动风格, 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儿童活动的理解, 而且对教师合理适当地指导儿童的活动也大有裨益。

需要注意的是, 活动风格是一个高度概括的抽象概念, 在实施观察之前,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日常表现对活动风格进行操作性定义, 将抽象的评价指标具体化成可观察的行为, 制定活动风格观察表, 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行为, 并为儿童的多彩光谱文件夹提供资料。

4. 透过关键能力, 发现幼儿的强项智能

关键能力是指某一领域的成功人士所具有的关键性要素, 这些要素可以作为评判其成功的重要指标。关键能力的设定是以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社会需求为基础的, 例如在《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学习活动》中, “语言领域的关键能力是有创意地讲故事、描述性的语言及报道、运用诗歌的巧妙语言”。

关键能力是对评价儿童发展的重要指标, 透过关键能力, 教师可以分析儿童的强项智能, 进而提供丰富的机会和材料促进其强项智能的发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五大领域, 每个领域的关键能力是不同的, 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规律以及社会文化制定每个领域相对应的关键能力, 从而发现儿童的强项智能。拥有不同的强项智能就意味着儿童在接受信息时的思维表征方式是不同的。如:学习《三只小猪》的故事, 有的幼儿通过阅读绘本的方式明白故事的情节发展, 有的幼儿则要通过角色扮演或者是绘画的形式理解故事, 还有的幼儿倾向于听录音或看视频的方式。

对教师而言, 观察儿童在哪一方面的智能更擅长是非常重要的。在了解幼儿强项智能的基础上, 教师在活动中宜采用适合幼儿强项智能的信息表征方式, 为幼儿提供适合的材料和机会促进幼儿强项智能的发展。

5. 关注儿童发展的全面性, 搭建桥梁促进儿童弱项领域的发展

加德纳指出, 解决问题不是靠某一单一的智能, 而是多种智能的组合。虽然每一种智能代表的是独特的认识事物的表征方式, 但是不同智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如:擅长舞蹈的儿童展现的优美舞姿, 不仅需要身体运动智能, 还需要音乐智能 (将动作与音乐配合) 、空间智能 (旋转、跳跃的空间感) 等。

当儿童在某一种或某几种智能上表现出强项时, 教师应该支持并引导其向更高的方向发展。同时, 教师应提供多种手段“搭建桥梁”以促进儿童不同智能的全面发展。所谓搭建桥梁就是指利用儿童在其强项领域的经验, 引导他们进入广泛的学习活动中, 即教师搭建一个桥梁或支架, 使儿童自然地从其强项领域过渡到弱项领域, 促进其各种智能的全面发展。这与维果茨基的支架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师在搭建桥梁时要基于对儿童的观察, 发现儿童的优势和劣势, 利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帮助儿童利用多种感官认识周围的环境, 促进儿童多种智能的综合发展。

6. 合理使用多彩光谱文件夹进行动态评估

智能并非静态、一成不变的, 由于遗传因素以及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智能存在差异。因此, 儿童发展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评估过程, 多彩光谱文件夹为动态评估提供了可能。

多彩光谱文件夹是指一个包含儿童所有发展信息的文件夹或档案袋, 记录了儿童不同智能的发展情况, 不仅为合理评价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例, 而且也是家园合作的有利工具。要注意的是, 档案袋并不是简单地对幼儿作品的收集, 收集的作品应该具有儿童的特色, 反映儿童不同时期的个性和特点, 教师应该定期对档案袋进行整理, 结合儿童的近期表现, 合理评价儿童的发展, 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儿童艺术素质自我评价[大全] 篇5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都经常看到自我评价的身影,自我评价是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过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自我评价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儿童艺术素质自我评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于律己。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刻苦努力,能独立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优秀。一年来,坚持出满勤,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2、该生能很好地遵守校规校纪,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担任学生干部,能主动协助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很好地完成各种任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成绩优异,有理想,上进心强,是个综合素质高,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3、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地按时、按量、保证质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成绩优异。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4、该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上升。是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5、该生遵纪守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是一位诚实守信,思想上进,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心助人,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有体育特长,学习认真,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6、该生能很好地履行中学生行为规范,能始终严守班规校纪,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在学习上肯下功夫,勤学好问,努力钻研,成绩稳定上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劳动积极。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且综合素质高的好学生。

7、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文体活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集体观念强,劳动积极肯干。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目的明确,刻苦认真,成绩稳定,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基础扎实,心理素质过硬,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8、该生能遵守校纪班规,尊敬师长,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勤学好问,有较强的独立钻研能力,分析问题比较深入、全面,在某些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学习成绩在班上一直能保持前茅,乐于助人,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9、该生能以校规班规严格要求自己。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认真,能吃苦,肯下功夫,成绩稳定。生活艰苦朴素,待人热情大方,是个基础扎实,品德兼优的好学生。

评价的儿童化阵地开辟 篇6

儿童化,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开展学生评价,以充满童真、童趣的形式展现儿童学业发展的历程。班主任在开展学生评价中应注重将学生学习过程以儿童化的形式加以全景呈现。

一、“星光大道”墙,“群星”在闪耀

儿童爱“追星”,更爱“争星”,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在班级内开辟了一堵“星光大道”墙,它源自于央视的名牌娱乐节目“星光大道”,给孩子们创设了一个闪亮登场的舞台,满足了他们当“明星”的心理,在这堵墙上有“作业之星”“考试之星”“演讲之星”“百词竞赛之星”……

在这堵墙上,每颗星都附有一张本人靓丽的照片和一段事迹的文字介绍,在蓝色背景的衬托下,群星闪耀,将这堵墙点缀得分外美丽。这种以评“星”的形式进行的学生评价集娱乐性、教育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操作简便易行,评价标准富有弹性,让每位学生都有了成功的机会。

二、成长足迹册,步步踩坚实

如果说“星光大道”墙进行的是学生评价的集体亮相与展示,那么《成长足迹册》的推出则是一本极具个性特征的个人学业成长档案集。在这本《成长足迹册》中,我们设计了“我的介绍”“我的座右铭”“我的理想”“我的闪光足迹”等栏目,运用“星级评定法”“雷达图”等形式将学生学业评价记录其间,留下足迹。

三、携手攀“珠峰”,团队齐奋进

我们在教室一角布置了一张“勇攀高峰”图,图上是一座白雪皑皑的世界第一高峰,峰顶有一面红旗高高飘扬,山脊上各小组(即登山者)的小队旗迎风招展。它象征着学习犹如登山,必须脚踏实地,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到达山顶,摘取学习高峰上的王冠。登山需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学习也需要这种精神,所以这张“登山图”展现的是班内各小组每次学业成绩测试后的所在位置,它的位置由各小组每位学生每次测试后的成绩综合而定。期末,我再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总体评价,对最先登上山顶的小组进行集体表彰奖励。

儿童发展评价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4岁~10岁儿童, 排除系统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 共168例, 男90例, 女78例。

1.2 治疗方法

采用儿童牙科序列疗法进行治疗:一是治疗前与患儿进行简单亲切的沟通, 如询问患儿姓名、年龄、哪颗牙不舒服;二是检查牙齿之前先演示器械, 如将口镜说成给牙齿照镜子。三是检查完了以后, 先跟家长进行沟通, 取得家长的同意及配合, 让家长站在治疗区外, 并让家长告知患儿, 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后就带他回家, 避免让患儿产生依赖心理。最后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治疗过程告知患儿, 如虫子钻进了牙里, 要用水枪把它打开, 在它的门上撒上杀虫剂, 并嘱咐千万别动, 否则虫子就跑了。使患儿轻松乐意接受配合治疗, 顺利完成诊疗过程。

在治疗过程中, 医生要保持镇定的态度, 自始至终有条不紊、安全高效完成诊疗工作, 并不时给予患儿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对于哭闹或紧张不配合的患儿, 医生应该耐心开导, 并最好安排在一个比较合作的儿童后面, 这样能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对于初次就诊的患儿, 尽量选择一颗无痛的患牙进行操作, 操作的时间尽量缩短, 以期给患儿一个良好的印象。治疗完成后, 对于表现好的患儿给予小礼物奖励, 并告知下次治疗内容, 如要将牙齿里面的虫子彻底清理干净。并进行口腔健康教育, 告诉其要少吃甜食, 好好刷牙, 减少龋齿的发生。

1.3 评价标准

成功: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治疗并且喜欢牙科治疗;或有哭闹但仍能配合完成治疗, 术后依然能够按时复诊, 不讨厌牙科治疗;失败:不能合作需要强制制动完成治疗, 不能按时复诊, 对牙科治疗产生恐惧感。

2 结果

168例患儿中能很好地配合完成治疗145例, 占86.31%;有哭闹仍能配合完成治疗18例, 占10.71%;不能合作需要强制制动完成治疗的有5例, 即失败占2.98%, 总成功率97.02%。

3 讨论

儿童牙科恐惧症是一种由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症候群, 独生子女、遭受不良牙科经历的儿童、父母或家长对牙科治疗持恐惧态度等为儿童牙科恐惧症的危险因素[2,3], 并与儿童自身的气质类型有关[4]。特别是在中小城市, 人们的口腔预防意识不强, 家长对儿童牙齿的关注度不够, 直到儿童产生有痛感的牙齿疾病, 甚至脸部肿胀才来就诊, 此时儿童本身已经对口腔治疗产生了恐惧感[2]。因此医护人员在对待患儿时应具有耐心及细心, 先通过聊天等方式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让患儿熟悉环境, 放松心情;还要照顾患儿的感受, 比如将器械放在患儿不易看到的一侧, 轻拿轻放, 针对患儿怕打针的心理, 将打针说成滴麻药, 进针时动作轻柔, 缓慢注射, 尽量减少疼痛感, 让患儿在无痛的环境下完成操作。本文通过运用儿童牙科序列疗法, 患儿的牙科恐惧症发生率大大减少, 为以后的牙科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使医生的诊疗工作能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徐秀敏.336名4—12岁儿童CFSS-DS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4 (3) :8.

[2]宋丽敏, 高秀秋.儿童牙科恐惧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 34 (4) :79.

[3]Bajri E, Koba lija S, Juri H.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Dental Subscale of the Children's Fear Survey Schedule (CFSS-DS) in children in Bosniaand Herzegovina[J].Bosnian Journal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2011, 11 (4) :214-218.

银川市肥胖儿童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篇8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银川市第二十一小学二~六年级106名单纯性肥胖小学生作为干预对象, 其中男生64人, 女生42人, 男、女比例为1.52∶1;年龄6~12岁。采取自身对照, 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

体格测量每月进行2次。体质量指数 (BMI) 根据体重 (kg) /身高2 (m2) 计算, 依据中国肥胖工作组2004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3]进行评价。

1.2.2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饮食与运动记录表, 干预措施实施后, 对106名肥胖儿童每周进行4 d的饮食和运动记录。

1.2.3 干预内容

(1) 膳食干预:也称为饮食调整, 包括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和调整饮食结构。按照饮食结构分为合理与不合理2种情况:食物构成包括高蛋白食物、粮谷类、蔬菜水果为结构合理, 食物构成只包括以上任意2类的为不合理。 (2) 运动干预:包括运动类型 (1项及2项运动;3项及以上运动) 和运动持续时间 (<40 min;40 min~60 min;>60 min)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期运动时间以肥胖儿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原则, 逐步增加运动时间 (干预运动时间为1 h) , 并能每天坚持运动, 运动强度一般为儿童运动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龄) 的45%~60%。 (3) 健康教育:对肥胖儿童家长进行平衡饮食的健康教育, 以达到对肥胖儿童合理调整饮食, 平衡能量摄入的目的。通过每周4 d对肥胖儿童运动与饮食的记录, 促使儿童每天坚持适量运动。并通过教师监督肥胖儿童运动措施的执行。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后不同时间的BMI值, 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设计t检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对不同干预时间 (干预后1, 2, 3, 4个月) 肥胖儿童BMI值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 干预1, 2, 3, 4个月后单纯性肥胖儿童每个月的BMI值与前1个月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1。

2.1 饮食干预结果

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饮食结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36, P=0.000) 。见表2。

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饮食结构对BMI值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3。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2.2 运动干预结果

肥胖儿童运动类型主要包括踢毽子、跳绳、慢跑、球类运动。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运动类型组合的变化经χ2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09, P=0.008) 。见表4。

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不同干预时间运动类型对肥胖儿童BMI值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5。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经检验, 肥胖儿童持续运动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942, P=0.685) , 见表6。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不同干预时间持续运动时间对肥胖儿童BMI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 (F=1.707, 1.473, 2.273, 1.320, P值均>0.05) 。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本研究采用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的综合干预措施对肥胖儿童进行干预, 同时对肥胖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3], 结果显示, 自干预措施实施后, 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BM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说明实施以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肥胖儿童体重有明显效果。饮食干预措施实施2个月肥胖儿童的饮食结构较干预实施开始更为合理。在控制肥胖儿童体重方面, 除了对饮食量的控制, 主要还要对肥胖儿童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合理的饮食结构既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和日常活动的需要, 又能很好的控制能量的摄入, 对控制儿童体重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 运动干预实施后, 在不同干预时间, 各运动类型组合对肥胖儿童体重的控制效果明显, 而运动持续时间对肥胖儿童体重的控制效果不显著。 运动与饮食干预对控制肥胖儿童的体重效果存在差异。运动干预的效果明显优于饮食干预。因而采取以运动干预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对控制肥胖儿童体重效果明显。

对肥胖儿童实施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措施后发现, 每天持续一定时间的运动尤其是几种有氧运动交替进行, 对控制儿童体重有明显的效果。因此, 运动应作为控制儿童体重的主要干预措施, 并以中低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宜, 切忌短时间剧烈的运动, 以免对儿童造成损伤;运动干预的难点是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膳食干预的重点在于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防止过多高能量食物的摄入。但严格的饮食控制往往只能在治疗期间实现, 很难长期融入儿童的日常生活, 尤其是较低年龄段的儿童。

儿童肥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儿童肥胖的控制应采用多种干预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干预[4],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肥胖干预的整个过程之中。儿童的饮食、运动习惯主要受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家庭对行为疗法的执行程度是肥胖儿童成功控制体重的重要因素[5]。因此, 儿童肥胖的治疗应以家庭为单位, 以日常生活为控制场所[2], 需要肥胖儿童、家长、学校及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参与。

摘要:目的 了解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综合干预效果, 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的综合干预措施, 选取银川市二十一小学 (二~六年级) 中符合中国肥胖工作组2004年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的106名单纯性肥胖儿童, 进行体格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1, 2, 3, 4个月后单纯性肥胖儿童BM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饮食结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36, P=0.000) ;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运动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909, P=0.008) ;不同干预时间肥胖儿童持续运动时间对BMI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942, P=0.685) 。不同干预时间饮食结构对肥胖儿童BMI值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实施以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干预的综合干预措施对控制肥胖儿童体重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肥胖症,综合干预,人体质量指数,儿童

参考文献

[1]李辉, 张璇, 阎桂凤.八城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10年流行变化趋势.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2, 10 (5) :316-318.

[2]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儿童期单纯肥胖症防治常规.中华儿科杂志, 2000, 38 (9) :568-570.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25 (2) :97-102.

[4]蒋竞雄, 夏秀兰, 惠京红.儿童肥胖症的综合干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11 (4) :242-244.

流动儿童课堂学习质量评价方案设计 篇9

关键词:流动儿童,教育评价,方案

1 教育评价方案的概念

“评价”一词在字典里的含义一般是指“评估价值”。而“方案”一词一般在字典里的意思是“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的规划”。因此,教育评价方案就是指教育评价工作的计划,它是评价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评价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源于对学生进行的学业检查和考试。教育评价诞生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历史,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提出过很多教育评价的定义,包括泰勒的“教育评价是把教育现状与理想目标进行比较的过程”,豪斯的“教育评价是一种对教育工作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等。目前,公认的较为完善的定义是: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使用一定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从而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2)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领域中,经常会将教育评价和教育评估这两个概念混用,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两个词的含义是不同的。评价有测评与评估的双层含义,而评估一词则是测评的意思,评价与评估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因此,这两个词是不能混用的。

2 流动儿童课堂学习质量评价方案设计

2.1 评价目的

通过实施流动儿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案,引导老师增强流动儿童学校课堂教学的规范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使我们流动儿童学校的教育能够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为家长分忧,让社会放心”,培养出一批性格品质良好、文化基础知识过硬、具有较强的创造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2.2 评价对象

在本校就读的具有正式学籍的以及在本校借读的流动儿童。

2.3 评价标准

2.3.1 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

(1)以相关教育方针为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相关的教育分针,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要符合国家对流动儿童教育的相关文件的指导思想。

(2)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等内容,是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只要严格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才能获得合格的课堂教学质量。

(3)以学生自身情况为出发点。学生的身心发展,因年龄和生活背景等的差异而不同。因此,在制定流动儿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也就是说,评价必须考虑到流动儿童与城市原住儿童生活背景不同这点差异,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

2.3.2 评价标准的背景描述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开展评价的前提,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劣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效度。我们把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下转第189页)(上接第128页)人的总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的、可行的、具体的培养目标,从培养人才的目的的出发,结合流动儿童教育的特点来制定流动儿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原则。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流动儿童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流动儿童独特的成长背景,都为流动儿童在思想品质、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在制定评价体系时毫无疑问地要把培养流动儿童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并给予较大的权重。

(3)指标权重。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不同评价指标反应评价目标和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程度和大小是不一样的,因而每项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教育价值判断中所起的作用都是不一样的。(3)在本项评价方案中,假定评价的指标有“新课程适应能力”、“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状况”、“个性发展”四项指标,根据这四项指标在流动儿童课堂教学培养目标中的相对重要性,分别赋值如下,“新课程适应能力”0.25,“学业水平”0.35,“身心健康状况”0.25,“个性发展”0.15,则0.25,0.35,0.25,0.15这些数值,就是对应指标的权重。

(4)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态度:教师讲课需富有激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都需要保持与学生在目光和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注重流动儿童的身心特性,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灵活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授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授课内容充实,有较大的信息量;教学内容能够照顾到流动儿童的情感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生动、精炼,讲课富有节奏感;能够有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具配合课堂教学;能够与流动儿童充分交流,使其得到关注,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使流动儿童乐学、易学,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

2.4 组织实施

(1)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相关负责领导牵头,成立一个由校领导主持,教务部门为主,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部门。(2)制定相应的评价规章制度和监督考核制度,以保证评价工作的正常开展。

2.5 评价方法

(1)搜集教育评价信息。搜集教育评价信息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所搜集的评价信息将为评价结论的获得提供重要的事实依据。常用的评价信息搜集的方法主要有: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2)评价信息的处理。将所收集到的教育评价信息进行处理,是教育评价活动实施阶段的最后一道程序。处理评价信息阶段主要内容有汇总信息、检验结果和解释结果。搜集评价信息阶段能够获得的主要是大量的数值信息,常见的处理数值信息的方法有统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

近些年来,流动儿童受教育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保证流动儿童获得公平的入学机会的同时,保证其获得与流入地儿童相同的课堂教学质量成为了这么多年来我们教育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朱德全,宋乃庆.教育统计与测评技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王景英.教育评价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李翔龙.从“流动儿童”到“新市民子女”——身份之变对保障新市民子女受教育权益的意义[J].才智,2011(4):324.

[4]王静文.社会交往行为功利化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职业时空,2011(5):151.

浅谈儿童琵琶教学中绿色评价的作用 篇10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正常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师应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 视为值得尊重的教学主体, 琵琶教学过程不应是简单传授音乐技能和知识的过程, 而应把情感的纽带抛向学生, 创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1.以琵琶为载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对话, 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拉近师生距离。对学生应有一种无私的爱,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应帮助学生克服自卑, 树立学好琵琶的信心。当学生获得一点点进步应及时给予鼓励。

2.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句话使我想到一位初学琵琶的一年级学生, 每次上课她的妈妈都要陪在身边, 学生一脸不情愿, 家长不时催促她快点弹, 越是这样, 学生就越磨蹭, 我觉得她就像一头被套着犁的牛, 还谈何愉快学习?分析原因, 是因为家长很喜欢琵琶, 但没有考虑孩子的兴趣, 也没有考虑儿童的学习心理, 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恨不得她短期就能弹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造成孩子学习很被动。找到根源后, 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 使其明确了学习琵琶的目的, 让她上课别陪在孩子的身边, 每次上课我以耐心地讲解、和蔼的态度加以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结果发现这位学生学习状态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教与学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二、用形象化的评价语言帮助儿童认知

音乐艺术具有形象性的特点。音乐艺术通过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音色等音乐语言塑造生动感人的音乐形象, 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琵琶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形象化的评价语言使学生领会作品主题, 掌握作品情感基调。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

三、实施情感评价, 以情激趣

音乐是情感艺术。情感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 是其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琵琶教学中, 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 使之产生共鸣, 激发情感动力, 从而进入学习音乐和演奏琵琶的最佳状态。例如, 琵琶的基本指法:弹、挑、分、轮指……单练起来是很枯燥的, 如果每次上课都单调地重复这些内容, 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但这些指法要求牢牢掌握, 因为它是琵琶演奏中必不可少的。可以大量收集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 例如:《新年好》、《小猪睡觉》、《粉刷匠》等等, 将这些指法融合在一起, 学生边弹边唱, 教师还可以充当伴奏员, 用打击乐为她们伴奏。

四、在表演中贯穿绿色评价

儿童在学琴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人欣赏他们的演奏, 会学得比较孤独, 当然就减弱了学习热情, 所以我总是有意给学生创设表演的机会。比如开“小小演唱会”, 邀请一名弹得最棒的小朋友作来当“琴师”, 为演唱的儿歌伴奏。同学们为了争到这一席位, 暗地里当然去下苦功, 可以让她们在家里邀请爸妈先为他们排练, 这样, 就可以多一些胜出的机会了。这样一来, 家长的作用就很巧妙地用上了。当然要灵活机动, 有时可以多设几个席位, 如金座、银座、铜座等等, 当然, 还要不失时机地发放一些小奖品。还可举行一些汇报演出, 让孩子们在准备练习中提高演奏水平和竞争意识, 在学中体验成功, 享受成功。有了鼓励与表扬, 有了成功的感受, 孩子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为以后演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中国民俗文化下一篇:童年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