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路径

2024-05-04

进入路径(精选六篇)

进入路径 篇1

辽宁作为一个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化城市, 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快速发展。在近几年经济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 辽宁民间资本已经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民间资本范围比较广泛, 从本质上讲, 它是相对于国家资本 (也叫政府资本) 而存在的, 是除国家资本以外的所有资本 (但不包括国外资本) 。从内容上说, 民间资本包括民营企业所掌握并用以投资的一部分资本, 以及居民储蓄存款、市场游资、居民手持现金、退休基金、房屋保险基金、非国有经济的资产等范畴。我国目前在统计中并没有针对民间资本设定标准指标, 因此, 本文依据民间资本的本质, 从辽宁固定资产投资来源、规模与分布入手, 剖析辽宁民间资本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民间资本规模分析——基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分析

从以上数据获得如下结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辽宁省近年来国家投入比重较小在4—7%区间, 这与辽宁省财政支付能力还较为薄弱有直接关系。依赖国内信贷自1996年已经降为20%以内, 尤其自2003年以来利用外资比例始终在3%左右, 绝大部分来自于自筹和其他资金, 这就是我们所界定的民间资本, 从比重上来看, 占总投资70%左右, 辽宁民间资本投入规模非常巨大。

固定资产投资是资本投入的主要渠道之一, 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生产中来, 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 近年来辽宁民间资本的投入已经成为了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力。

二、辽宁省民间资本分布分析——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分析

选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个体、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经济、其他经济七组资金来源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对比辽宁各地区不同经济体对社会固定资产投入量, 据此分析辽宁省内民间资本分布情况。

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个体、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经济、其他经济七组资金来源中, 辽宁私营个体经济投入量最大、其次为股份制经济、国有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经济、集体经济与其他经济。可见, 辽宁已经形成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非国有经济占主导的投资格局。辽宁经济发展依赖于民间资本投入。

三、引导辽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现实意义

1. 拓宽辽宁中小金融企业资金来源。

首先, 中小金融企业作为非正规金融部门, 随着辽宁金融业发展得到了迅猛发展, 其贡献率比重也不断增加。其次, 辽宁当前正以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为核心, 构筑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通过民间资本对金融领域准入的研究, 是进一步完善辽宁金融体系现实要求, 是辽宁金融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

然而, 辽宁中小金融企业普遍存在抵押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 中小金融企业从政策上严禁其吸收存款。这些现实问题严重的限制了其自身融资能力。通过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将非常有利于提高辽宁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从而为辽宁企业搭好融资平台。

2. 形成辽宁居民获取收益抵抗通胀的新型投资渠道。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 2010年10月居民消费价格 (CPI) 同比上涨4.4%, 10月食品类价格上涨10.1%, 为CPI贡献了74%, 居住类价格上涨4.9%, 为CPI贡献了16.6%。在当前较高通胀影响下, 辽宁居民产生较大投资保值需求。然而, 现实可行居民投资工具较少, 股票、基金类投资风险较大, 房产投资在政策面上又非常受限, 因此, 通过该准入研究, 可拓宽辽宁居民投资渠道。

四、促进辽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路径

1. 循序渐进, 以小额金融公司作为辽宁民间资本准入起点。

民间资本是否能进入金融领域, 关键要看“新36条”是否能很快落实, 即我国银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证监会、保监会的相关配合, 在各自掌控的领域予以制度细化。

在此之前, 辽宁可先从小额贷款公司准入入手。长期以来, 由于政策的限制, 民间资本在金融业中所占的比重非常低, 全国2008年仅为9.6%, 尤其是像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中小金融机构, 对资金产生了很大缺口。2008年, 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首次明确了自然人和法人均可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 但不可以“吸收公众存款”, 也就是“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兴起后, 以手续简便、形式多样等优势, 迅速找到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成为了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但是, “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在运作一段时间后, 都开始面临融资难题。按照规定, 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 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辽宁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在营业后不久, 都面临无钱可贷的局面。同时, 由于对小额借贷公司尚不够重视, 导致其市场混乱竞争, 良莠不齐。因此, 以有一定规模基础的小额金融公司作为试点入手, 是实现辽宁民间资本金融领域的第一步。

2. 尝试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降低进入后风险。

借鉴美国经验:美国有8000家银行, 其中有7000多家都是小银行, 这些小银行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分工。因此, 能否建立风险较低的小额借贷公司吸收存款机制, 是保障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根据国际降低吸收存款金融机构经营风险惯例, 建立其存款保险制度是一个较好选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 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 维护银行信用, 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故此, 在对辽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上, 可以创新借用该项制度, 给民间资本的拥有者一种安全的保障, 提高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可行性。

3. 加快通畅民间资本融入地方银行渠道。

放宽民间资本以自然人或法人身份参与辽宁地方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是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又一路径。目前, 全省包括各地方银行都在积极寻求证券市场上市可行性。在操作中, 民间资本可以凭借法人与自然人身份参与地方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中, 一方面增加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 提高民间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逐步改变我国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经营机制, 改变目前国有银行靠国家支撑的现状, 提高国有银行的经营效率。为辽宁各地区地方性银行早日上市提供资金保障。

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路径 篇2

2012年6月18日,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部”)和全国工商联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领域备受关注。这是继中央六部委密集出台文件向民间资本“开闸”后,国土资源部也开始对民间资本进入国土资源领域“松绑”。

作为“先头部队”的湖北省、陕西省、河南省、四川省等省份已经试点1年有余,而根据笔者通过盘点了解到PE、VC、基金、个人等并没有积极参与土地整治,其中民间资本参与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整治呈现大幅度下滑的趋势,而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土地整治呈现发展趋势。

资本下乡

由于调控,2012年全国土地成交均价同比增长仅7%。更糟糕的是土地“流拍”,全国20个重点城市土地流拍宗数达到217宗,其规划建筑面积1945万平方米,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30.1%和22%。

需求的减少自然会压抑供给,加上土地平整的前期成本投入大,资金周转速度慢,周期长,大量资金容易被长期占用,短期内恐难缓解资金压力,同时70%的民间企业、PE、VC等自身也面临“生死边缘”。很多民间资本、PE、VC等将钱投入电影行业、旅游行业、矿业等,远离土地整治。

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国有建设用地“一二级联动”的“潜规则”早已经将民间资本挤出了土地整治领域,而是由大型国企、央企来参与。比如京投银泰子公司京投置地联合其大股东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简称“京投公司”),以46.5亿元的价格中标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乡地块,溢价率22.4%,这块土地的土地整治就属于京投公司。数年前,万科集团就曾“受邀”投资15亿元参与武汉唐家墩地块的前期土地整理工程,而当地政府仅以“中介人”的身份为之服务,等到“生地”变“熟地”之后,将该地块推入招拍挂程序,最终万科携手联投再以24.6亿元拿下该地块。如此一来,当地政府几乎无成本地获得3亿多元土地出让收益,万科也以超低成本拿到了土地。

但这样的格局也让真正的民间资本离开这一领域。由于土地整治环境的日益复杂性,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整治需要大量的资金、丰富的经验,所以2012年民间资本进入国有建设用地土地整治并没有太多的动静。虽然民间资本进入国有建设用地并没有取得较大成就,但民间资本在2012年呈现资本下乡状态, 由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农民进城务工增多等原因,土地抛荒在全国范围内仍普遍存在,而抛荒会危及粮食生产安全及造成社会紧缺的耕地资源闲置浪费等现象,也不利于城镇化进程的顺利展开。比如江苏省的“万顷良田建设工作”、“增减挂钩”、“削山造城”等运动中,民间资本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民间资本占据农村土地整治已经60%,最后这些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资金、有市场的种养大户和工商业主手中。出现这样的背景主要是由于:劳动力的流动,而无土地的流动,就会使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城镇化概念的推出;耕地指标越来越稀少,很多地区的土地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耕地质量、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需求。但这样的情况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资本要不要“下乡”,是涉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有的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吃紧,同时为节约大量的行政成本,需要引入民间资本来进行土地整治,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高标准用地空间。然而,有的地方则极力占有“两化”过程中数量不菲或巨额的土地级差收益,侵占农民的根本利益,甚至使用江湖伎俩,收买和操纵村干部。诸如其类,不一而足。另外,现在个别地区出现的土地整治完即抛荒的现象也应引起重视。农村社会的血缘、地缘关系是历史形成的客观传统,到底需要不需要这么多资金, 在没能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之前,就用资本消灭传统村庄的做法去强制性地改变农民的生活方式,其长期后果现在难以估量。这是我们在研究农村土地的政治学时需要认真关注的新动向。

多元形式

多地试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以土地资源入股、股份合作和抵押贷款等方式促进农业农村土地资源资本化,使农民分享到了资本参与分配的改革成果,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的权益,也为夯实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开辟新路。

过去一年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企业下乡。 武汉将农业资源确权登记,将企业和农民手上的资源整合起来,作为产品在公共交易平台进行交易,通过各类金融市场和金融组织进行融资,以资源入股、股份合作和抵押贷款等方式,实现资源资本化。

二是企业和政府资金联合下乡。2009年,湖南省益阳市开始在沅江市草尾镇试点“土地信托流转”模式,通过“政府信托”的方式将农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以合同方式流转给农业公司或大户。这种政府扮演“中间人”角色的“益阳模式”,在破解传统流转中协议松散、频繁违约等难题方面,正在写下自己的答案。

三是民间资金进行土地整治,为以后的土地流转及农业产业经营打好基础,这种方式在部分农村逐渐流行。

这些情况造成的局面是大规模流转耕地、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聘用“职业农民”,迅速整合产业要素,出现农村公司化发展势头。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6月到2012年6月,全国流转土地约 3500万亩,土地流转率超过了 40%,土地集中到有能力、有资金、有市场的种养大户和工商业主手中;有 50 %的农田进行了种养结构的调整,土地产出量增加了 5到 10倍,从而使土地得以发挥最佳效益。这将对农村土地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破解难题

民间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作用已不容忽视。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六部门相继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民间资本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政策“暖春”,但民间资本并没有融入到土地整治中。根据笔者观察了解,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完善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细则。国有建设用地土地整治完全被大企业所垄断,这需要制定有关规范各种国有建设土地整治的政策法规及实施细则,还要做好一二级投资回报率的分配比例。而对于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土地整治,则需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使民间资本有持续的发展与盈利空间。

让土地回归到农民个体手中。目前许多民间资本借着“城镇化”概念,涌入农村大量地占用土地。不少地方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调节和疏导机制、基本权利保障机制是不健全的,其宅基地、承包地等权益也被强势利益集团盯上了。他们缺乏与其展开公平竞争的能力。特别是随着真正意义上的村集体的彻底退出,农民通过私人办法来集体维权的成本颇高。这就为强势利益集团中的败德行为以及其他设租、寻租等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的农民就可能“被自愿”地陷入其设下的圈套。正如有的论者所指出的,文化程度整体不高的农民群体,在利弊权衡方面有时缺乏远见,容易判断失误。很多农民可能会被相关部门所高调宣扬的什么入住小区、拥有城镇户口和社会保障等“眼前利益”所迷惑,被相关政府部门天花乱坠的说辞所忽悠,没有充分认识到“撤村并居”的坏处,没有思虑到失去土地之后的种种后果。一旦醒悟过来,但木已成舟,很难回到“撤村并居”之前的土地上了。

不能放弃“小农制”。要控制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集体土地的比例,并且不能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任何一个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自用的“小农制”,巴西等拉美国家由于放弃了“小农制”,让大量的资本进入农村,农村就由潜在的“火药桶”变成了“蓄水池”。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30年高速平稳发展,正是得益于以“耕者有其田”为主要特征的“小农制”。

虽然民间资本遇到种种困境,但还是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土地整治领域,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整治的资金格局,促进经济稳健发展。

进入路径 篇3

一、激发情感, 披文入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相信, 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 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发展。”而古诗文离学生的生活年代遥远, 要怎样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 与诗文产生情感共鸣呢?教师可以从题入手, 巧妙简介背景, 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 置身于当时诗人所处的那种环境。可以娓娓讲述一个有关小故事, 激发学习欲望, 顺情而学。教师也可以深情范读,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顺情而读。如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堪称极品的送别诗, 教学时采用对比方法, 先让学生从课题入手, 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再结合课件 (地理位置图) , 简介时代背景:李白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 正是开元盛世, 太平而又繁荣, 从黄鹤楼到扬州, 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 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 他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 所以一边送别, 一边心绪也就跟着飞翔, 胸中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心情是平和的, 惆怅与不舍是知己不能长相聚。李白踮起脚来, 望啊, 望啊!他高声诵道“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人虽分, 心相随, 情永在。《送元二使安西》 当时阳关以西是无尽的荒漠和频繁的战乱, 元二还要经历三千多公里长途跋涉, 骑马去要走整整半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安西。王维送别好友元二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送别元二时王维除了友情难离, 还会平添一份担忧, 一种生死离别的伤感。“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感情琼浆。不仅是依依惜别的情谊, 更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无微不至的体贴, 前路珍重的祝愿。两首送别诗, 一样的送别, 不一样的画面, 不一样的情感, 但相同的是朋友间真挚的爱。此时学生读的欲望被老师深情叙说点燃, 不经意地带入诗境, 学生情不自禁地诵读起两首送别诗, 体会起诗情画意来。经过教师简介背景, 把学生带进诗境, 学生学起来才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若犹己出。

二、利用直观场景, 促情入境

我们常说“诗中有画”, 这诗词中的“画”就是意境。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于亲。”进入了诗的“境”, 就等于与诗人晤面, 开始进行“对话”了。 这“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因此, 教材中每首古诗词都配有一幅精美的插图, 这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必须充分利用。学习古诗就是要引领学生看到诗人所体验的那个场景, 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 诱发学生的情感。也可以教师自己制作精当的课件及其他媒体, 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 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 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如低年级学生学习《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我就设计: 同学们没有见过黄河水是怎样流入大海的吧, 想去看看吗?学生大声说:“想!”于是播放课件:黄河水汹涌奔腾, 伴随着嘹亮的歌声号子奔腾不息地涌入大海的怀抱。学生看得认真, 不时发出惊叹声。随后学生读起诗句声音有力洪亮。在老师的鼓励下, 越读越有气势。 然后引导学生对黄河说:“你真——”。不必多余的解说与灌输, 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就把学生引到了黄河岸边, 孩子的眼前是黄河, 脑中是黄河, 口中更是黄河。进入诗境, 水到渠成。又如《牧童》一诗, 展示了一幅牧童晚归休憩图。“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首先诗句就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场景。再借助课件:广阔的原野, 绿草如茵; 晚风中, 牧童吹着笛, 由远而近, 笛声时续时断, 随风飘扬。学生很快就从课件上的“声、色、画、乐”捕捉到一个“铺”字, 这个字写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平缓舒服的感觉。“弄”字更显出牧童活泼可爱、悠然自乐的情趣。“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引导学生看图想象:吃饱饭的牧童, 连蓑衣都不脱, 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他会做什么?想什么?或者他什么也不想就睡着了。让学生放开想象的翅膀, 感受牧童安然恬静的生活。透过诗, 也看到诗人对安然自乐生活的向往。真所谓触景生情, 自然进入诗境。

三、唤起生活体验, 悟出诗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 “接知如接枝。”他说:“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 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 然后别人的知识方可以接得上去, 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挖掘和利用。古往今来, 人们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都是相通的。因此, 在古诗词教学中更应该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 找到贴近学生生活的切入点, 去感受诗情画意。如教《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学生没有亲临过庐山, 很难体会诗人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姿态各有不同的感受, 于是, 我就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家乡有名的金铙山:从正面看是多座山峰, 从侧看觉得是一座山峰:遥望是崇山峻岭、连绵起伏, 近看却是一座或几座山峰;仰望是大大小小的山峰犹如白云之上;俯视却是悬崖峭壁。学生很快进入情境, 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情不自禁地吟诵“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如:学生从春天到过的油菜花地感受到了“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好情境。“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农村的孩子知道:屋后有山, 山上有树, 每逢深秋雨后, 能看见月光在树间穿行, 能听到山泉在岩石间流淌。所以, 诵读起这样的诗, 意境就隐隐地浮现出来。中国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 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含蓄表达。而这些“景”和“物”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化为“美的画面和意境”。因此,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古诗词情境资源, 进入诗词意境也就顺其自然了。

四、紧扣“诗眼”, 感受诗魂

语言凝练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瑰宝, 唐代的贾岛有首题为《题诗后》的诗里有句:“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因此读一首诗词, 仅在读中浮现整体的画面是不够的, 还得紧扣诗词的词句, 进入诗词的境中之“境”。古诗词中“诗眼”是通向古诗词意境的桥梁。因此, 我们要善于抓住“诗眼”, 让文字动起来、活起来, 为通往古诗的意境铺路架桥。 重点词语突破了, 其他一般的词语就迎刃而解了。这样既突出了重点, 也避免了繁琐的逐字逐句串讲。在诗词教学中紧紧扣住“诗眼”和学生一道驻足欣赏, 发现文字背后的东西──诗魂。由此, 引导学生再一次展开想象去细细品味。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真是 “春雨贵如油”。这是一场及时雨, 众人皆盼, 诗人亦然。“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进一步表现雨的 “好”, 好在悄无声息地“潜入”, 好在“润物”。学生从这个“好”字赏析出诗人不仅赞美了这场春雨, 更赞美了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 也表现了诗人的高尚人格。“好”成了这首诗的“诗眼”。抓住了“诗眼”, 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的“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综上所述, 诗词中的意境是多么重要的。它好似一座深宅大院, 诵读中想象整首诗词的意境, 此进入第一境;在品味推敲词句时想象意境, 这又深入一境。 这样, 学生就较为真切地感受到诗情从意境中走来。

摘要:古诗词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节是引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激发情感, 披文入境;利用直观场景, 促情入境;联系生活体验, 悟出诗情;扣紧诗眼, 感受诗魂。较为真切地感受到诗情从意境中走来。

关键词:情感,诵读,意境

参考文献

[1]张颖.鉴赏古典文学之美提升审美能力[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0, (05) .

[2]宁兴安.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教学探微[J].西藏教育, 2010, (08) .

[3]李晓芳.浅议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性[J].教学与管理, 2010, (21) .

[4]周大华.走进古典诗词寻找美的踪迹——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原则[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0, (04) .

进入路径 篇4

今天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2010年5月, 国务院颁布了“新36条”, 即《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现今有不少学者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进行了关注, 欧明刚在2012年认为,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这一政策是值得肯定的一步;同年, 阎庆民认为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应当鼓励并且引导;中国人民大学农村与金融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马九杰在同年认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门槛相较于以往更低了。同时, 中国银监会对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更是持鼓励与引导的意见, 基于这一认识, 本文简要介绍民间资本以及民间资本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和进入银行业的途中一些存在的风险并且如何防反风险, 最后介绍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几条可选择的路径。

二、民间资本概述

(一) 民间资本的概念

对于民间资本这一概念, 目前并没有统一严格的定义, 它是中国特有的。具体而言, 民间资本就是掌握在民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中属于死人股份和其他形式的所有私人资本的统称。正常情况下, 在我认为这是可以按照国家投资者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政府投资、民间资本投资及外商投资这三个部分。所谓的私人资本就是控制在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中属于私人股权投资和其他形式的所有私人资本的统称。民间资本相对于政府资本及外商资本而言, 是不属于政府拥有的资本。

(二) 民间资本的类型及特性

目前根据上面所述概念可以把民间资本分类为: (1) 经营型民间资本。主要指由民间法人投资和个人投资的实体资本。我们可以将该类型民间资本概括为集体、联营、个体、私营和非国有股份制的总和。 (2) 金融型民间资本。主要指由居民拥有的储蓄存款、国库券、企业债券、股票、外汇券等各种有价证券。 (3) 现金型民间资本。主要指持有于城镇居民手中的现金总额。 (4) 不动产型民间资本。主要指由民间法人或民间个人所持有的并且用于出租的房屋和土地。

(三) 民间资本投资的特点

民间资本作为中国颇具特色的一种资金存在形式, 其不论类型都具有以下相同的特性:

1. 清晰性。

国有投资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存在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问题, 导致在投资义务和建立的过程中的不对称性。然而相反的是, 在民间资本中, 投资者同时担当了资产所有者和投资主体这两个角色, 其产权边界清晰。因此, 在民间资本中投资者对投资活动拥有全部控制权, 可以做到完全自主, 自负盈亏, 自我约束。清晰性这一特征使得民间资本投资者成为微观投资主体中最符合市场经济特征的一部分。

2. 直接性。

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不同, 其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民间资本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中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于民间资本的投资活动和投资过程都遵循市场机制, 生产要素的配置更是靠市场调节, 同是市场的规律制约着其投资行为, 所以民间资本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具有直接性, 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3. 逐利性。

民间资本投资和全体公民的代表国有投资是不一样的, 后者的根本动机在于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经济效益有时并不是最重要的目标。相比之下前者恰恰是以追求投资回报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根本动机。虽然实际结果两者均可以增加社会福利, 但民间资本投资一向以最大限度地牟取他们的个人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民间资本投资的动力和方式就是由逐利性这一特点决定的。受经济利益驱动, 民营资本对利益的渴望是无止境的, 从而形成其固有的内在增长势头, 同样也是决定其投资方向——快速和高收益领域的投资。

4. 追随性。

当利率、汇率、税收、价格和其他市场经济变量发生变化时, 这将导致民营资本投资的变动, 这充分体现了民间资本与经济波动高度相关。民间资本投资的逐利性与直接性使“市场失灵”在其投资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不完全信息这一特点是市场经济本身就具有的, 在我国,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尤为明显。因此, 私人资本投资者不能掌握完整的市场信息, 决策时有一定的盲目性, 这是不可避免的。

5. 规避性和预期性。

这两个是针对风险方面而言的, 我国的民间资本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间资本相比, 是属于高风险规避型, 这是由中国的传统观念所决定。在中国, 大多数人都将钱存入银行, 以确保财产的安全, 而城市和农村居民会因为对风险事故的警惕、子女教育费用、医疗及养老费用等原因而存钱, 具有预见性。因此, 基金致力于投资中真实的比例并不大。

三、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作用

(一) 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关经济政策的不断变更以及市场准入机制的不断放宽, 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被市场这一无形的大手以及政府这一有形的大手向前推动。原来单一的政府投资实体已逐渐转化为广泛的国家、集体、个人和其他外国投资者。在这一社会背景下, 民间资本投资的总额倍增, 占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 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也不断扩大, 开始广泛投资于金融行业、证券业、企业的知识产权等, 其中也包括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在目前看来还未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温家宝总理曾经多次提出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能源、交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并且制定了“新36条”的实施细则, 放宽民间资本、支持民企发展。尤其在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要通过运用本地的民间资本投资当地的银行来找到新的发展出路。目前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银行业, 并且通过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农业信贷、城市微贷等小额信贷, 为许多需要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贷款的支持, 并且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 使得其实现了创业或者扩大规模再生产并且积累了财富。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是社会上的大丰收。民间的大量资本通过进入银行业这一途径, 转而实现了对更多需要资金的项目的投资, 这大大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并且大大激活了我国经济的以及大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

1. 较少的民间资本的投资平台。

民间资本对于大中型商业银行的投资机会比较小, 其主要投资的对象集中在中小城镇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 然而我国的大部分银行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控股或者是地方政府控股, 这无形中就缩小了民间资本的投资平台。同时, 由于银行本身的风险控制机制的不够健全等原因, 股份制的银行在出现信用风险时通常会采取向国有银行贷款或以高利率吸纳资金的手段来保证其能够兑现承诺, 这无疑是向本身正处在发展阶段的股份制银行施加了巨大的压力。由于民间资本投入而可能随之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许多民营企业和私人资本参资入股的发展范围就受到了限制。

2. 民间资本往往“趋利避害”。

趋利避害可以说是资本的本性, 也同时是民间资本的本性。当民间资本面对投资回报率不高的领域是, 往往就会避而远之。反之, 如果该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 且风险较低是, 民间资本就会大量的向其集中, 同时由于资本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端, 大部分跟进投资的资本往往都难以逃脱亏本的结局, 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民间资本集体且大量的从该项目撤出, 引起该产业的大幅度经济波动。这不利于各个产业在社会中的持续而长期的健康发展, 更不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3.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安全保障不够健全。

安全保障的不健全体现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受我国传统体制的影响, 四大国有银行仍旧未完全脱离国家政策的保护伞, 其在对自然资源或者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 并且这四大银行还排斥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所组成的股份制银行。所以中小型银行往往需要付出比国有银行更高的费用和成本以获得政府的认可以及提高银行信用度和影响力, 但往往发展还是没什么成效。对于这方面, 国家还未发行针对区位特点对民间资本投资中小银行这一政策的配套服务。

(二)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作用

如今社会中,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其也具有不少积极意义。

1. 有利于银行资金的投资模式的优化且降低了投资风险。

民间资本不仅数量充裕且规模较小, 其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从这一角度看来, 其成为了银行经营的一股内在动力。同时, 由于民间资本投资的趋利性使得其对风险的反应速度更为敏锐, 有利于创新银行业的投资模式多方位衡量投资风险。

2. 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的缓解同时对推进银行业回归其市场本质有积极影响。

由于银行的利率水平较民间资本借贷利率相比偏低, 使得银行的业务局限于存款业务, 而民间资本的介入将增强银行的经济实力, 同时促进了银行业务的拓展、充实了银行的资本且为银行的资金来源开辟了新渠道。

3. 有利于银行信贷业务的资金运作效率的提高。

目前, 在全社会投资中, 民间资本所占比例逐渐加大, 当这些民间资本进入信贷行业时, 信贷行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从这方面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得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相较于国有资本, 民间资本对市场中的经济形势的变化能更快地做出反应, 拥有成本优势、担保优势及信息资源优势。

4. 有利于银行资产结构的优化。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比重日益增大的同时对银行资本的结构组成方式有着一定的影响, 这对其实现体制改革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市场规律及法人管理将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进而资产结构多元化的发展势头得到加强。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性将随着各处的制度政策的不断改进而得到提高, 同时将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事业向前推进并为我国构建与市场经济规律相符的金融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风险

作为国有银行的贷款条件苛刻, 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 在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时, 其贷款对象往往正是中小企业, 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风险。银行业固有的脆弱性及本身具有的高风险使得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道路充满各种风险。

(一) 体制性风险

1. 社会认知度低的风险。

一些由民间资本为主体组成的小型金融机构由于设立时间短, 仍处于发展阶段, 其规模不大、资产少, 造成不良信用保证。相较于国有金融机构, 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吸收存款的能力有限, 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还未走远。

2. 地区经济脆弱的风险。

当民间资本在进入银行业时如果遭遇了无法抵抗的市场风险, 那么很有可能将影响该地区经济的平稳发展。例如农村这一地区的经济, 往往是脆弱的, 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无法抵挡市场上和自然上的风险。而作为该地区的自身的经济储备核心, 一旦民间资本受到风险所带了的亏损, 那么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

3. 对资本控制的风险。

当银行业将民间资本不断纳入, 其内部的股份比例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同时, 随着这内部股份比例的变化, 控制风险会大大增加。增资入股是当前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的主要形式, 那么随着民间资本的注入, 银行业将遵循经济战略的变化, 若由于控制不当偏离银行体系其本山的操作规范及风险的控制, 则容易增加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二) 非体制性风险

1. 内部人员的道德风险。

由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是属于“新生事物”, 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尚未完善, 加之内部人员的约束机制不够完美等原因, 很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一些民间资本投资活动中的参与者利用入股掌控金融机构以图套取信贷资金, 将金融机构变为其“提款机”。这些恶意套取信贷资金的做法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 必定会对当地银行业及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不小的危害。

2. 股东零散的风险。

由于股东零散, 将导致无法有效的参与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中, 造成不利于协调与管理的劣势局面, 并且要对股东的权益进行良好的维护也增加了难度。投资者通过入股形式进入银行业, 但由于投资者并非银行业的从业人员, 对银行业的业务的不熟悉与不精通, 就无法成为真正的经营管理者, 使得其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3. 不遵守关联交易的风险。

由于民间资本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到银行业, 使得银行业的董事会中以家族化的大股东占多数。更由于民间资本的趋利性, 在利益的诱导下, 很容易出现违规的关联交易。在各项监督工作不健全的环境下, 民营股东便趁机利用其手头的权利对关联企业提供违规的便利贷款。这种行为十分不利于提高银行业资金的质量, 且大大加重了银行业的风险。

五、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风险防范与路径选择

(一) 风险防范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一些私人投资者到银行持有的动机不纯, 那么这使得资本的来源存在问题, 当这些资金进入到银行业时, 不仅会导致银行的监管工作难度加大且对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 为了防范此类风险, 需要研究出更加完善的关于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法律法规, 主要包括研究并制定、完善民间投资的法律法规, 简历主题资信审查制度, 明确民间资本投资者在发起或参与设立金融机构出资比例、进入方式、资金来源以及股东资质等方面的要求, 规范注册的资本金。一定要从源头上就避免因为投资资金的不实所造成的风险。

2. 避免政府过度干预。

政府过度的干预会使得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独立性和效率无法得到保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着地区性和服务性, 它有为当地服务的使命和责任。为保证民间资本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贷款资金的走向应当由市场的需求引导而不是政府的指令。所以只有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 才能做到遵循市场经济的资金流动方式, 才能真正将资金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

3. 银行的管理层中应当有优秀的技术人员。

由于大部分民间资本的所有者以入股的方式投资银行业, 所以当他们拥有一定的决定权时却没有相对应的相关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若没有优秀的技术人员的支持, 就会使得在做决策时, 因为缺乏理论的指导极易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因而做出欠缺长远考虑的错误决策。在董事会和监事会应当有优秀的技术人才保证权力与技术的平衡是十分必要的。

4. 建立存款保险。

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 (FDIC) 作为一家为银行存款保险的政府机构于1934年成立并开始实行存款保险, 保障了银行体系的稳定, 开启了世界上存款保险制度的先河。简单说来, 这一制度就是让各种存款性质的金融机构, 在事前根据自身存款的数额按照一定的比例缴纳存款保险金, 这个保险金由一个统一的非营利性机构保管。当参保的某一成员的经营面临巨大风险时, 那么这些保险金就会资助其财务, 确保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也保持银行自身信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编织了一张安全网。然而, 我国金融领域目前还未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5. 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犹如一张大网, 每一个人的真正的不良信用记录在这张大网上如实反应。如此一来, 不论是个人信用体系还是政府信用体系及社会信用体系的信用评估都可以根据信用制度的大网做出正确的判断, 更好的从各方面控制风险, 防范于未然。同时与完善的法律制度相配合, 一定能掌控民间资本在银行业的所有权地位, 并防范道德风险的违规行为所产生的关联方交易, 有效的约束了不良道德的民间资本所有者在健康、诚信的银行业中的违规行为。

(二) 路径的选择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主要的途径有两条, 第一是资本准入。所谓资本准入就是民间资本以增资入股的方式参与银行业, 通过掌握股权, 成为银行的股东之一。其中这股东又分为普通参股股东和控股股东。第二是机构准入。所谓机构准入就是民间资本自己设立银行。从目前看来, 在我国主要的民间资本投资路径是资本准入的形式, 在此基础上, 民间资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向的路径对银行业进行投资。

1. 参股股份制商业银行。

如今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普通股中, 民间资本占比已分别约达20%和45%。同时建立具有地方优势的民间资本投资平台, 发挥地方的特色及优势, 为当地的民间资本提供宽广的投资平台, 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本地银行的门槛, 让民间资本通过发起设立、出让股权、认购新股及重组并购等方式投资银行金融机构新设民营银行。

2. 组建民营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民间资本可以选择参与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及增资扩股的活动中, 将地方性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社改制成地方性商业银行。把目光不仅仅放在四大银行及国有商业银行, 也可以适当考虑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优秀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关于农业的企业。

民间资本不仅仅可以进入银行, 还可以投入建立民营的租赁工资、信托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 而且还可以发起参与或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这一类的增资扩股活动。除去银行领域之外, 铁路、电信、国土资源等其余方面也是民间资本的进入方向。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民间资本的出现, 国务院推出了例如“新36条”等相关鼓励政策。本文通过分析民间资本的现状, 对民间资本进行分类并分析特性以及对民间资本其本身共有的特点进行说明。之后分析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积极作用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并且结合如今的各项政策和制度来阐述民间资本在进入银行业时对风险的防范与路径的选择。

关键词:民间资本,银行业,风险防范,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麻韬.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风险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 (1) :57-58

进入路径 篇5

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有垄断、公共物品和外溢效应的特性, 特别是一些敏感领域, 一般只能由政府提供的, 不应该允许民营资本的进入。而另一方面政府的政策应该尽可能地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 只有在私人不能或不愿参与的情况下, 政府才直接干预。

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垄断形式主要分为国家独资和政府部门垄断。当前的改革是打破政府部门垄断的企业, 把垄断性企业拆分为几个企业, 或另行建立同类业务的几个企业, 但这些企业仍然是国有企业, 我国的电信改革是这样的情况。要打破国家独资模式, 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区域已经允许民营经济在基础设施领域, 电信设备制造业也允许进入私人投资和外国资本进入, 另外一些领域还有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和铁路货运业。引入民营资本可以带动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通过多元化的产权制度, 引入竞争,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二、不同产业和同一产业不同时期的路径选择

各产业的民营资本在不同的产业中由有其固有特性, 因此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路径肯定会有所不同。由于在不同的时期, 在同一产业所在的各个企业背景环境的差异, 民营化改革要求在不同的方式下进行。那就是说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途径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是不同的。

(1) 不同产业的民营化途径的差异

随着技术的进步, 一些行业的垄断显着降低, 还有一些行业和技术进步相关度不是很强烈。因此, 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行业的民营化改革的过程中。当前我国的电信行业通过一系列的改革, 包括股份制改革, 各电信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信行业的发展也将因为技术进步更容易直接放松管制, 民营企业更方便进入电信行业。

(2) 同一产业不同时期民营化方式的差异

我国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改革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 与欧美国家私有化改革有很大的不同, 有其特性。一方面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础设施领域发展程度不高, 民营经济实力不是很强。由此基础设施领域改革的速度不能太急, 要渐进式进行。另一方面, 在过渡时期国家法律体系是远远不够完善, 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民营化改革进程必定收到很大阻碍。

三、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中特定产业路径选择的实践

(1) 电信产业

当前的电信行业的业务, 除了具有国家安全性质的小部分领域外, 其他方面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引入竞争。同时, 电信行业的巨额投资需求面临与电信行业的快速扩张、技术进步快和市场需求加大之间的重大矛盾, 电信行业的投资需求是政府财政远远不能满足的, 需要其他的投资主体。

我国的电信企业从融资的角度来看, 仍然以银行贷款提供的间接融资为主, 利息负担沉重, 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为了改变此单一的贷款融资的方式, 通过发行股票, 发展直接融资, 拓展企业债券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 扩大融资的领域和范围, 可以改变单一的融资渠道。

(2) 电力产业

在当前庞大的电力行业不再是完全的自然垄断行业, 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厂网分离”。电力生产、销售、电力市场交易等业务都有民营资本在各个细分领域发挥作用, 但是其竞争性还远远不足。电力行业应该开放市场, 引入竞争机制, 使用更多方面资源。而在需要垄断环节, 如高压线路有等关键部位, 国家应该成立一个统一的机构专营。这不仅确保高效和全国范围内的分配, 同时也为了保障电力的安全和稳定。

四、总结

总之,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出发, 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改革需要按照市场原则分配资源, 并选择投资业务实体, 根据的市场、行业、企业和管理的法律, 应对市场的需求, 发展国有企业竞争力, 增强国有资本的控制力, 推动公有制经济增长。对于需要保留的国家垄断的领域和环节, 也分开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垄断性的业务, 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树全.基于利益集团理论的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风险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 (4) :30-34.[1]张树全.基于利益集团理论的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风险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 (4) :30-34.

[2]辛毅, 郝丽琴, 胡旭, 等.河北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途径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 (7) :102-104.[2]辛毅, 郝丽琴, 胡旭, 等.河北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途径探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2 (7) :102-104.

[3]郭庆, 李永超.基础设施行业的竞争绩效:公路与铁路[J].改革.2012 (6) :112-120.[3]郭庆, 李永超.基础设施行业的竞争绩效:公路与铁路[J].改革.2012 (6) :112-120.

[4]王玉勤.道路运输业民营化的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储运.2010 (008) :82-83.[4]王玉勤.道路运输业民营化的发展路径探析[J].中国储运.2010 (008) :82-83.

[5]周小梅.论基础设施领域民营化改革途径的战略选择[J].价格月刊.2004 (7) :17-18.[5]周小梅.论基础设施领域民营化改革途径的战略选择[J].价格月刊.2004 (7) :17-18.

[6]俞燕山.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改革的政策选择[J].改革.2002 (001) :48-52.[6]俞燕山.我国基础设施产业改革的政策选择[J].改革.2002 (001) :48-52.

进入路径 篇6

一、新疆本土的多元文化

(一) 多元文化相互并存决定德育对象的多元性

新疆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 经历过很多次民族融合, 目前是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包含13个民族共同聚居的多民族格局, 因而, 民族文化必然具有多元性, 那么对于学校的学生来说, 也相当于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群体。这些特征也决定了学生作为德育对象的多元性。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对待。

(二) 多元文化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影响

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社会的形态以及人类的生存状态, 文化也是社会群体或者民族分野的标志, 这些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 这样的多元文化特征对学生的德育自然能够产生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具有客观性、不可改变性。

二、对新疆本土文化中德育元素的提炼

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质、民族性格、伦理道德等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是民族社会、政治、经济等特点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应。新疆的历史是多民族长期融合共通的历史, 也形成了迁徙、流动的文化, 这些都是逐步积淀而成的。而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 新疆少数民族也形成了优秀的传统道德, 这些传统道德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 并且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之中。这些真善美的道德思想和道德情感, 以及衍生出的道德行为, 能够制约人们的行为, 调节和规范社会生活状态。让这个民族的生活状态朝着一个光明的朝气蓬勃的方向发展。

(一) 勤劳勇敢, 吃苦耐劳

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比较巨大的社会变革, 新疆少数民族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变迁,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各民族形成了强烈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 并且凝聚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各民族人民能够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勤勤恳恳, 勇敢生活, 而不是退缩, 这些都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只有经过历练的民族才会懂得和拥有, 是后代的重要精神财富。

(二) 诚实正直, 自强不息

这也是新疆本土文化中德育部分的积极元素, 其实也是与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相协调一致。虽然多元文化融合并存, 也经过了一定的交融和渗透, 但各民族人民仍然保留了自己的民族品性, 确立了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这是独特的民族品性所形成的文化, 具有自己的内涵与力量, 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 淳朴善良, 友爱互助

民族文化的形成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生动的演绎。淳朴善良和友爱互助也是新疆多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优秀的德育品质。这表明各民族成员有着健康的心态和比较开放的胸怀。在一定程度上, 心态和胸怀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发展程度和方向, 善良友爱的民族氛围, 是民族进步的必要条件, 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这些是全社会都要学习进步并共同创造的。

三、德育文化元素与体育教学的结合及进入途径

(一) 本土文化和传统体育项目

在西汉时期, 新疆也是丝绸之路的通道, 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提供了地域上的便利。因此, 新疆本土也汇集了多种文化, 如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希腊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汇聚让新疆本土文化有了更加浓厚的宗教色彩以及浓烈的异域性。这对于构建和谐新疆、和谐文化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 各种民俗活动精彩纷呈, 如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 维吾尔族式摔跤, 还有高空走绳、赛马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受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的影响, 呈现出多样性。历史典籍蕴藏丰富, 歌舞、饮食、服饰等的融合, 共同奏成了绚丽的篇章, 同时也为本土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一些发展机会, 并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源, 为体育教学开辟新的领域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 新疆本土文化的体育功能和价值

新疆地区的各种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多种多样, 文化多元的新疆为这些多元的体育项目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资源和背景, 具有先天的体育教学功能, 也具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在新疆地区开展这些体育项目, 既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又能将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 加大了当地学生对新疆本读文化的了解, 同时也会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性。

这些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乐于学习、体验, 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体育教学的功能, 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文化和内涵, 这是比较创新的文化发展模式, 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 也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不仅适于学生的学习发展, 同时也有利于传播和弘扬本土文化。

(三) 德育文化元素的价值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德育文化和体育教学的结合有着良好的融合背景和条件, 也是教学的一种创新途径, 可谓一举两得。但并不是所有的受新疆本土文化影响的传统体育项目都适合融入体育教学中。受新疆本土文化多元性的影响, 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 如宗教民俗类、放松娱乐类、狩猎农事等征战类, 各个类别之间差距很大, 需要区别对待。一些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体育活动不适宜用在学校中, 对学生来说可能产生相反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 选取具有新疆文化特色的、体现德育文化元素的项目, 既能体现德育文化的价值, 又能在体育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丰富体育教学课堂。新疆人民积极向上, 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 这可以总结为具有现代文化特色的新疆精神。把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 体现德育文化的渗透和影响, 有利于传播新疆本土文化和新疆精神, 易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们各方面品质的健康发展, 这正是文化的价值所在。

(四) 德育文化元素进入体育教学的路径

1.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体育项目。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状况。必须以学生本身的需要为本, 在对本土文化特别熟悉的基础上, 以学生为本, 不能一刀切。 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好有坏, 各个学生的个人兴趣也不一样, 因此, 体育教学中, 要合理安排体育教学项目, 小班教学, 控制班上人数, 选择与学生自身情况相符合的体育课程项目。

2.结合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适当改造。教学毕竟是在课堂上的活动, 与传统体育项目相比, 有一定特殊要求, 如安全性、教学效果、竞技性等, 因此, 在这些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教学之前, 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造, 来适应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境。降低传统体育项目的危险性, 让学生能够在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 在校园中传播和延续传统体育文化。

3.新疆本土文化中的德育元素与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发展相辅相成。文化本身就具有教育作用, 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更是社会道德风尚形成的基础, 能让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而在体育教学中, 能够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同时, 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和交流, 促进学生德育的充分发展。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 促进学生的德育文化进步与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 需要共同发展与进步。

摘要:新疆地区属于多民族共同聚居地, 拥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以及多样文化并存的特征, 多元文化对新疆各族人民的影响深远, 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尚。基于此, 重点关注新疆本土文化中的相关德育元素, 并将其提炼出来, 同时探讨这些德育元素如何与体育教学联系起来及其优势。

关键词:多元文化,德育元素,体育教学,新疆

参考文献

[1]孟峰年, 韩梅.民族传统体育在普通高校的拓展研究[J].体育科学, 2001 (21) .

[2]曲宗湖.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2.

[3]季羡林.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J].红旗, 1986 (3) .

[4]余太山.西域文化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 1995.

上一篇:专业英文阅读下一篇:肌钙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