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分析利弊

2024-05-03

科学分析利弊(精选十篇)

科学分析利弊 篇1

关键词:文学教学,课件,科学运用

课件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它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刺激方式的融汇, 构成了立体的教学范式, 开辟了教学的新平台和新手段。但是, 在文学教学中是否可以毫无节制地使用课件教学, 应当如何科学地运用?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一教学手段作以理性审视, 以促进在文学教学中更好的克服其局限, 最大限度的发挥课件的优势。

一.课件教学的优势

课件教学的优势是由课件本身的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它可以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方式集为一体, 从而对学生的感官形成非常强烈的多种刺激, 由此就使教学具有了形象可感性、生动活泼性、多维立体化的独特优势。不仅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 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获得完满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教学效果。

与传统教学相比, 课件教学由于影像、音声等多种刺激的同时作用,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复杂的过程简单化, 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为学生营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比如, 物理课上, 教师将以往难以表达的图形、图像投影到屏幕上, 生动直观, 学生容易接受。新闻采访课上, 可以运用影视画面和播放录音, 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 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立体感受所学知识, 从而, 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激发学习热情。课件教学能够产生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主客交互方式。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 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和教学模式。而且, 课件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态和静态的图像集成在一起, 形成教学软件, 使教学内容更充实, 更形象, 更具有吸引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文学教学中课件的局限

课件教学是一把双刃剑, 固然有上述的优势, 但是, 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 尤其是在文学教学中, 如果不适当地运用, 优势可能就变成了局限。它的局限主要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平面化和直观化, 易损于文

学自身的魅力和对文学的深刻理解。文学教学是一种形象教育, 是通过语言在读者的精神世界中再创造和加工后形成的内在形象, 而且, 这种形象是模糊和不确定的。而课件尽管能将文字、图表、声音、动态和静态的图像集成在一起, 使教学内容更充实, 更形象, 更具有吸引力, 但同时, 如果一味或过分运用的话, 又使文学形象变得高度平面化和直观化, 在一定意义上, 破坏了文学所具有的想象性、模糊性和多样性, 势必减弱文学的魅力。比如在面对同一部作品, 由于每个人的想象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差异, 文字在大脑中被唤起的审美表象是不同的。如果完全变成形象的画面被观赏时, 个体独特的想象和再创造过程被割舍掉, 致使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成了这同一画面的复制, 这种方式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也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容易造成对文学的平面化和肤浅化的理解, 丧失对文学的深层次的思考与体悟。

2. 物质化和机械化, 不利于教师人格教育和师生情感交流。

文学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 更需要情感和教师人生体验与文学理解的参与, 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想象。但是课件教学的手段是由物质机械构成的, 本身没有人性, 过分地依赖或不恰当地使用, 就容易导致人格和情感教育的缺失。教师是有生命和有情感的, 教师又是灵魂的工程师, 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将人生的道理、做人做事的原则方法点点滴滴传输给学生,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果一味地采用或过多的采用课件教学的话, 就会丧失掉教师的人格教育的作用, 或者限制了教师的临场激情迸发。而且, 教师过多地利用课件, 较少面对学生, 师生双方都较少注意对方的体态语言, 缺乏真实情感的交流。

3.固定化、程式化, 不利于学习兴趣的持久和因材施教。文学也是一种审美教育, 充满了审美的愉悦与快感, 但是, 授课时如果一味地采用这一方式, 那么, 长此以往一方面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减弱新鲜感, 削弱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无法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不能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年和知识水平和能力各不相同的每个专业、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反应, 有针对性地组织或及时迅速调整教学内容, 制定相应的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 所以缺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和及时调整的灵活性。

三.文学教学中科学运用课件的对策

1.在思想认识上, 应正确定位, 认清目标, 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文学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审美判断力和文学创造力, 以及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在思想认识上, 应当给传统教学和课件教学有个正确的定位, 也就是以传统教学为主, 以课件教学为辅。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牢牢把握住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清醒地意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怎样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得知识。教师不仅要传授必要的知识, 也要培养学生发现、获得知识的能力, 重视创造个性的培养;还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品德、人格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努力将传统教学的长处和课件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 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 使课件在文学教学不断更加完善。

2.在课件制作上, 应把握特点, 发挥优势, 突出立体可感的教学效果。音声、动态和静态的图像是课件教学的优势, 最能产生视觉和听觉效果, 因此, 应当突出这一点。但是, 实际中, 有的课件基本上是由文字或图表构成的, 这至多是把课本的内容条理化和概括化, 也的确节省了教师往黑板誊写的过程, 但是, 并未对学生感官产生更强力的刺激, 课件教学的效果并未很好地达到。当然文字、图表也很重要, 也应当有, 但是更应突出的是音像可感的立体效果, 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作不到的。从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讲, 人的更多信息的获得大多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 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可感化, 有利于接受和理解, 音声和影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 这是文字、数字以及图表很难达到的效果。但是, 应当注意课件的内容要适度, 更多的内容主要应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来完成, 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想象和再加工的余地。

3. 在教学实践上, 应合理运用, 灵活调控, 突出教师授课的主

导作用。课件教学从本质上讲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它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都受到了冲击。但是, 不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师应当占据主要角色, 发挥授课的主导作用。而课件只能作为辅助教学手段, 扮演配角, 随时听从教师的调遣。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班级、学生的特点, 预先制定相应的重点、难点设计和做好思想准备, 随时在教学中适时作以微调。教师必须把握好课件教学的时限和间歇, 每一节课运用的时间不宜过长, 最好是阶段性的、间歇性的, 伴随着教师的讲解, 或者作为演示或者作为映证, 为讲解服务。只有将教师的主导性与课件的辅助性结合起来, 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 在文学教学中引入课件, 所产生的优势是不能轻视的, 同时他的局限也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我们提高对课件教学的科学认识, 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 采取相应的对策, 科学地、合理地使用课件教学, 恰如其分地把握好“度”, 就一定能克服局限, 更好地发挥出课件在文学教学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利弊辩论之正方 篇2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了益处, 科技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了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类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是多少辛勤的科学家们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正方开场陈述:是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进步,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了越来越舒适方便的生活。纵观千古,科技的发展停止过吗?回首过去,最早的石器发明和畜牧业使人类有了生存下来的基础,否则今天不用辩论了,因为人类早就灭绝了。四大发明,使中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人类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饱饭?我们哪能穿上温暖的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正方一辩:通过科技的发展,大部分疑难杂症已能成功治愈,人们不用为生病而烦恼。科技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古人想都不敢想的,今天的电视、报纸、方便的交通和通讯手段等都是人类科技发展的成果。如果说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那么,伽利略、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发明家、科学家,为什么要将自己宝贵的一生献给科学?为什么要将那么多宝贵的时间用在“错误”的事业身上?难道他们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吗?有谁认为他们对科学的贡献毫无价值,又有谁认为他们为科学献身,根本没有意义?

正方二辩:统一处理白色垃圾,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科学家们研发的太阳能汽车可以消除汽车尾气造成的全球变暖。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环保节约的太阳能已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风能、地热能、核能等的科技开发正在改变世界,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科技发展的步伐一刻也不会停止,也不能停止。科技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无可厚非,科技发展是利大于弊,是这个辨题唯一的答案!就因为科技一直在进步,科学一直在发展才能使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试想如果科技发展停滞倒退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没有足够的食物、淡水、衣物、药品,没有医疗机构、交通工具、电力、燃气、水利设施等等,你不能也不可能存活,因为科技已经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

兼职科学教师的利弊分析 篇3

关键词:兼职科学教师;利弊分析;队伍建设

我是一名小学兼职科学教师,除了教科学以外还要担任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我身边像我一样的兼职科学教师有很多,比如我校五十三个班级,只有一名科学专职教师。我所在的镇江市京口区是镇江市的主城区,下属十八所小学,只有七至八名专职科学教师,而且年龄都偏大。以一名教师周课时量为十六节课计算,这些为数不多的专职科学教师是无法完全担负起本校、本区域的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科技活动辅导,事实上大部分的教学任务都落到了兼职科学教师的身上,换句话也就是一所学校的学生科学素养如何,更多地取决于广大兼职科学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及投入的热情与精力。下面,本人就兼职科学教师的利弊,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兼职科学教师队伍建设,使之成为科学教学的重要力量。

一、兼职科学教师的主要弊端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科学课教学水平,每学期教研室或学校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教研活动:组织大家听科学课;请来专家帮教师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对如何使用科学工具箱、如何规范实验操作进行指导等。这些做法无疑对广大兼职科学教师的日常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这些培训活动也遭遇了一些尴尬,或作用不大,反映了兼职科学教师的一些弊端:

1、兼职科学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利于教学。

目前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多偏重于语文、数学、英语。因为年龄稍长的教师一般毕业于师范(属于中师学历),当时只有普师、幼师、音师、美师、体师之分,也就是说除了音乐、美术、体育、幼儿教育有专门的培养机构,科学教育是没有对口的培养机构的,那么所谓普师,培养的就是现在的语文、数学教师,他们在师范所学的是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方法,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成了兼职科学教师。年纪稍轻的教师,一般是本科学历,但也是中文系、小学教育专业居多,没有和小学科学教育对口的专业,或者是有对口的毕业生但并没有在小学任教。翻阅小学科学教材不难发现,涉及的知识面广,有一定的深度,所以老师们在自己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去教学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对于大家抱怨“不懂,不会教”也就能理解了。

2、兼职科学教师的流动性较大。

很多学校兼职科学教师的流动性较大,各小学在学期初排课时,往往是先敲定语、数、外主要学科的任教,然后在这些教师课时不满的情况下添加一些综合学科的课时,使教师的工作量满。所以就出现了这一学期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下一学期又不教科学的现象。对教研部门而言,本来安排的培训活动是有计划、有系统的,但培训对象却频繁更换,破坏了这种系统性、延续性。另一方面对兼职科学教师而言,会从思想上不重视科学这门学科,认为自己钻研了一年,刚刚有点兴趣、摸着点门道又不教了,改教其他学科了,所以也没必要认真,从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钻研兴趣。

3、兼职科学教师的工作负担较重。

因为兼职科学教师一般都担任语文或数学的教学任务,这些学科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学质量要求很高,每学期又要面临考试的检验,所以老师会自然而然的将主要精力和大量时间放在语文、数学的教学工作上。其实要上好科学课,课前的知识准备、实验器材准备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时间;要真正关注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需要老师投入极大的热情。但是在主要学科的压力下,兼职教师可能会顾此失彼。记得在听了曾宝俊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后,很多老师就感慨:“科学课就应该这样上,这样的课对培养学生真的有好处,但我们没有时间去钻研。”用一句歌词来表达大家的心声就是:想说爱你不容易。

4、兼职科学教师想要成长很难。

当然在广大兼职科学教师的队伍里也不乏热爱科学教育的人,他们在不折不扣完成语文、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还会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科学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教学实践和反思,参加科学学科的相关基本功竞赛、评课活动、论文评比活动等,我们不难看到身边有许多兼职科学教师逐渐成长起来,他们一步步由“门外汉”成了“行家里手”,成长之路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是迎接他们的却是痛苦的抉择,因为职称的评定、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评定是有学科之分的,如果选择科学,那么和专职科学教师在一个天平上比明显是吃亏的,如果选择语文或数学,那么在科学学科上取得的所有成绩将不被认可。所以有一些青年教师刚刚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崭露头角,取得了点成绩,但反复思考以后又放弃了钻研科学,重回语文、数学的大本营。

二、兼职科学教师的有利因素

虽然外部环境是影响教师成长的一个因素,但还是应该强调主观因素,即教师自身的内驱力,其实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会发现兼职教师教科学具有许多优势,不仅会帮助我们上好科学课,更促进我们成为一名好教师。

1、有利于形成有序的课堂秩序。

科学课的特点在于课堂上很大一部分时间学生处于活动状态,或实验、或讨论、或思考,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如果班级人数再多一些,课堂上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难以控制,如果学生在无序的状态下进行探究活动,那么实验的规范性、合作的合理性、结论的科学性都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规范实验、学会合作等一系列良好的习惯了。教过科学课的老师都清楚这一点,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会从第一节科学课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严明的纪律,如:听清要求再动手实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工合作;实验之后要进行情况记录、数据分析、要整理好实验用品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形成有序的课堂秩序对科学探究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专职教师任教班级多,和各班学生每周只有两节课的接触时间,把每个学生都认识可能就要花不少时间,要形成有序的课堂秩序周期会长一些。兼职教师很多都是本来就教这个班级的语文或数学课,师生之间熟悉,在语、数课堂上那种安静、严谨的课堂氛围,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会很自然的延续到科学课堂中,所以教师建立自己的课堂纪律会非常快。

2、有利于课外拓展作业的完成。

学科学不仅仅是课堂上能完成的,科学教师其实也会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的作业,这些作业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拓展,比如:种植植物或饲养小动物并长期观察、记录;对一些科学问题课后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探究;对科学小课题进行研究或调查等。这些“作业”是学习科学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对那些热爱科学的学生来说,老师的课外作业给他们指出了自主研究的正确方向,指引他们做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但现实生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每天回家他们要认真地完成各科作业,特别是第二天要交的作业,更不能有一点疏忽和拖拉,作业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成绩。相比之下科学老师布置的作业,远不及主要学科作业来的重要,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它们就变成了可做可不做的作业。兼职教师的特殊性在于有着双重身份,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一下自己的“权威”,督促学生认真地完成科学作业,不失为一件好事吧。

3、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改之后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因为有效的整合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翻阅各科教材会发现各学科的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有交叉的。比如语文教材中《小松鼠找花生果》让学生知道有些植物的果实是埋在地下的这一科学知识;《特殊的葬礼》揭示了人类破坏环境最终是毁灭自己的科学真理;《金蝉脱壳》则详细描述了蝉脱壳时那神奇的瞬间。《夜晚的实验》介绍了斯帕拉杰发现蝙蝠飞行秘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介绍科学家的、介绍科技发展的很多课文,这些课文有的包含科学常识,有的宣扬了科学精神,有的介绍了科学研究方法,选文既有人文性也有科学性。再说说数学,数学课上对学生着力培养的测量、计算等能力在科学研究中也经常用到。数学课所强调的严谨的态度、缜密的思维也是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所以作为兼职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是近水楼台,试想:有趣的科学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优美的课文启发学生去探究自然、热爱自然;数学课上学到的本领在科学研究中大显神威,科学研究引发了学好数学的兴趣,这是多么理想的学习状态。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让学生乐学、善学。

4、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每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教师,从来不会放松自身修养、素质的提高,紧张而忙碌的教学研究工作,成就的不仅是学生,也是自己。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所强调的教师基本功也各有侧重,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教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很强,课堂上情感也较丰富,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老师喜怒哀乐。数学老师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总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整节课都在做着思维体操。那么科学老师的强项是什么?我认为是较强的活动设计和指导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科学老师都是巧手,做实验、做教具、,样样精通,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总能让学生喜欢,学生是在“做中学”、“玩中学”,所以科学课才那么受欢迎。如果老师在苦练教学基本功的时候,能注意到所教学科都有所兼顾,而不是就顾着一门学科,那么他必将是一名拥有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并且他的课堂教学必然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扬长避短,加强兼职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

1、兼职科学教师自己要端正思想,克服困难。

从兼职科学教师自身来说,首先应该端正思想,要把科学课看成和语文、数学课一样重要。这门学科关系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关系到他们未来的人生。学生喜欢这门学科,教师就应该更喜欢,就有责任努力上出好课,不辜负学生的希望。作为兼职科学教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还应该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原先的知识储备不足可以通过学习去弥补;钻研教法的时间不够可以用业余时间去补充;身边没有人能请教可以通过网络结识很多的科学教育同仁。如果我们都尝试着去做,那么,“不懂、不会教”就再也站不住脚了。

2、学校要组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把兼职科学教师组织起来,开展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把这支队伍锻炼起来。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合作,单打独斗的力量肯定是有限的,兼职科学教师在学校是一个群体,群策群力才具有战斗力。学校可以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实行实验器材准备的包干制,将一学期要做的实验分分工,资源共享,减轻教师的负担。

3、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兼职科学教师成才。

虽然教师应走专业成长之路,但是兼职科学教师的存在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既然专职教师的数量严重缺乏,那么就更应该关心、鼓励这部分兼职教师,好好的将这支队伍用起来。所以在职称评定、骨干教师评选等环节,对兼职科学教师应有一定政策的倾斜。其实兼职教师在教好语文或数学的基础上兼顾科学,要做出成绩真的不容易,对辛勤耕耘者给与肯定,就是对所有的兼职教师给与激励和希望。

一直记得“画杨桃”的故事,坐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其实,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如果一味的强调困难,怨天尤人,那么结果是既解决不了问题,又让自己心情不好。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积极面对现实,利用自身优势去克服困难,那么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科学分析利弊 篇4

科学园最早兴起于美国。1951年, 斯坦福大学因财政危机, 决定出售手头大片的地产给校友创办高科技公司。后来这里逐渐发展成美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区“硅谷”。在世界各地竞相模仿建立科学园区的过程中, 科学园的运作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模式。本文以英国的剑桥科学园和日本的筑波科学城为例, 分别探讨大学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两种模式的利与弊, 并提出科学园区构建和管理的协同创新原则。

1 剑桥科学园的发展历史

剑桥科学园是由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于20世纪70年代创办的, 进入80年代以后, 该地区以剑桥大学为源泉涌现出大量高技术公司, 剑桥科学院也被誉为英国的“硅谷”。其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

(1) 起步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 地方政府为避免城市工业扩张给大学城带来负面影响, 对剑桥附近工业发展一直实行严格的规划控制。因此, 虽然剑桥早在20世纪初就有一些从大学衍生出来、从事电子和科学仪器的企业出现, 但规模都不大, 且分布零散。1969年, 莫特报告《大学和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关系》提出了放松对剑桥以研究和开发为基础的企业的规划, 并在城市中建立科学园的要求。在60年代后期, 随着十多家企业从大学实验室衍生出来, 在剑桥出现了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形成的第一次浪潮。在斯坦福大学的示范效应下, 地方政府放松了对高技术企业的规划限制。

(2) 成长阶段。1970年,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建立了科学园。三一学院财务总管主张, 进驻科学园的企业只需支付比商业上低得多的房租。这在几年之后被证明是成功的。70年代, 技术和科学发展导致的新市场开放, 也为剑桥的企业家提供了新的机会。在剑桥, 微处理机降低了进入计算机产业的成本, 促进了资本密集型的产品的研发生产, 并使许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从事硬件生产。随后, 软件企业也迅速增长, 并出现了与传统职业结构不同的企业家职业选择。在上述因素的共同影响下, 70年代后期出现了高技术企业形成的第二次浪潮。该阶段出现了风险资本投资, 而著名的银行经营者对高技术风险投资的支持, 也推动了剑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 快速发展阶段。80年代初, 剑桥高技术企业形成的第三次浪潮出现。在撒切尔夫人领导的新保守党的商业扩张计划、税收减免和高技术企业的示范效应推动下, 高技术企业快速增长。1974年从事高技术和高技术活动的企业数量大约为100家, 到1984年迅速增加至300家。从1979年到1984年, 就业增加了4300人。到1984年底, 整个就业情况估计约13700人, 产值为8.9亿英镑。2到1985年, 信息技术企业开始出现集群, 通过宣传, 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吸引到这里。在1987年, 剑桥圣约翰学院成立了为新设厂商提供支持服务的创新中心。

(4) 停滞和缓慢增长的阶段。1988年, 剑桥高技术企业几乎没有增长。随着1989年英国经济的衰退, 剑桥科学园从1989年至1992年高技术企业失业率平均在20%, 其中, 失业率最高的是软件部门, 最低的是生物技术部门。1993年开始, 剑桥科学园高技术企业数再次出现回升, 新增率缓慢地达到最高值。截止1998年剑桥科学园高技术企业总数为798家, 就业为27318人。后来又发展到1600家, 吸纳就业人口4.5万人。3

在科学园的发展过程中, 剑桥大学起到很大作用。为了推动科技成果和科研人员投入产业界, 剑桥大学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政策:

(1) 短期合同, 即剑桥大学为教研人员制定了短期合同工作方式, 待合同期满, 如不想留在剑桥便可步入业界。

(2) 鼓励教师兼职, 这与我国的高校有着巨大的差异。剑桥大学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 到校外兼职, 这一措施为教师创办自己的公司提供了现实性条件。

(3) 保障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 剑桥大学规定专门技术的知识产权归教师个人所有, 这就提高了教师将其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积极性。

(4) 学院制度的作用, 剑桥大学的制度有利于各学院与产业界建立许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关系, 为师生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渠道和平台。

2 大学主导的科学园区模式的利弊分析

有关剑桥科学园成功的原因, 首先是与国家推动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时代大背景分不开的, 其次是园内各种力量自身努力所致, 如果从大学主导模式的优势来看, 则主要体现在大学独特优势的发挥:

(1) 科技优势:剑桥科学园是以剑桥大学为中心发展起来的, 剑桥大学是剑桥地区的科技成果、人才、风险投资和房地产的主要源泉, 它不仅以在物理学、IT以及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实力作为该地区高技术公司产生的无可替代的营养量, 而且还源源不断地提供高技术公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专门技术。

(2) 人才优势:剑桥大学拥有一批造诣颇深的学者和举世公认的科学家, 吸引并培养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 而这样的人才进入业界去创办高技术公司就足以保障公司的中坚力量具有较高素质。

虽然剑桥科学园从创建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的, 但是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大学主导的角度出发,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4

(1) 教育政策对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本要素供给有不利影响。

英国在工程和技术教育上重视不够和在管理教育体制中的缺陷, 导致剑桥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人力资本供给短缺, 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技术企业走出去占领国际市场, 并与其供应商、销售商建立全球网络的能力。这一因素使得剑桥的一部分企业由制造活动转向服务活动。

(2) 英国教育体制使得大学与工业界的有效互动不足。

高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大学与工业界良性、有效的互动。在剑桥, 制约高技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剑桥大学未能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大学-工业合作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创业人员企业家技能的缺乏。剑桥地区的许多企业都是直接从大学的科系或实验室中派生出来的, 但由于英国教育体制的传统强调培养贵族, 而不注重培养具有商业才能的人, 因此, 剑桥大学并未能像斯坦福大学那样通过广泛地开展企业家技能培训项目的方式加强与工业的联系。这样就使剑桥缺乏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商业技能的人才。

(3) 大学的组织边界制约了市场和价值信息的传导。

在剑桥科学园, 工程师、经理们之间正式和非正式的聚会、讨论、学习的风气并不浓厚, 因此, 市场、技术、资本等方面的流通渠道受到很大限制, 对于科学园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同时, 大学主导的科学园容易使得中介机构 (尤其是金融中介) 发展不充分, 加之巴克莱银行著名的风险资本投资家所指出的, 英国大多数风险资本融资家对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都缺乏经验, 风险资本公司只供给金钱, 并不提供思想、指导、产业联系或资源, 因此风险资本对高技术创新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出来。

(4) 大学权力所限难以为园区的不同企业创造平等的发展环境。

由于是大学主导, 剑桥科学园区主要集中的是中小型创业企业。而英国政府出台的创建大型企业、推动国内产业先进技术发展中心的政策给一些中小企业所带来的冲击, 使得中小企业在政策环境、资金、人才和发展的战略资源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发展。

3 筑波科学园的发展历史

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启动于上个世纪日本的“技术立国”的战略发展思想, 20世纪60年代中央政府开始规划, 1981年正式建成。筑波科技城是一个设备最完善、机构最完备、人员最庞大的科研中心, 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5 目前筑波科学城有19万人口和大约300家国家级研究机构与教育院所、私人研究机构、公司, 雇佣接近1.5万名多学科、高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研究人才, 是日本最大的研究开发中心, 也是日本著名的知识密集型城市。

筑波科学城采用政府管理体制, 由首相办公室下面设立“科学城推进本部”来管理, 该部由国土厅长担任主席, 成员包括科技厅、环境厅、厚生省、文部省、农林水产部以及邮电、劳工、通产、建设等有关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副部长。并设置筑波研究机构联络议会, 下设5个专业委员会负责管理研究业务, 而土地开发和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由住宅和城市开发集团负责, 科研和教育机构建设由建设部负责。筑波科学城对促进日本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由于是政府主导, 筑波科学城有明确的发展目标, 即一是成为全日本科学研究的中心, 二是成为一个功能齐全、自成体系的中心城市, 三是成为一个与周边自然和乡村环境共存的生态模范城市。也即要把它建设成为一个融科技、经济、现代和生态于一体的区域中心。

但是, 由于筑波地区本身的产业主要是农业, 科技和人才基础很差, 科技人员基本都是政府从东京调来的。这些人员大多不愿意放弃东京的住房, 因为这涉及到他们子女就学问题和自己退休后的工作机会问题。加之种种其它原因, 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最终成为了日本“现代科技的乌托邦”。1998年, 美国硅谷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有2340亿美元, 但筑波科技城则仅有50亿美元, 投入产出不成比例6。

4 政府主导的科学园区模式的利弊分析

由于是政府主导建设的科学园区, 筑波科学城有许多先天优势:

(1) 优越的物质基础:由于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和投资, 筑波科学城很快成为日本最大的科研基地。仅在1963 年后的30 多年时间里, 筑波科学城累计获得的政府投资高达2.5 兆日元;全国国立科研机构大约40%的科研人员和每年40%的科研经费预算都集中在这里。筑波科学城拥有许多全日本独一无二的现代化仪器设备, 如在建筑研究所拥有的实验场上可以建成或模拟地震粉碎一幢八层楼的楼房;环境研究所拥有大型激光雷达;还有日本宇航局巨大的太空模拟室;日本电子技术实验室的微型结构清洗室和同步光源;全国的无机物质研究所的具有分辨率为2埃的电子显微镜;全国的金属研究所的175000高斯的超导磁体;化学研究所的超导分光仪等。

(2) 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政策支持:自1960 年代决定建设筑波科学城以来, 日本制定的与筑波科学城建设直接相关的法律包括1970 年出台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法》、1971 年制定的《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计划大纲》、1983 年颁布的《高技术工业聚集地区开发促进法》等等。这些法律将筑波科学城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以法条的形式固定下来, 同时, 还规定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在高新技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权利、义务。上述法律还随经济和科技形势的发展历经数次修订。以《筑波研究学园城市建设法》为例, 这部在筑波科学城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法律自发布之日起, 共经六次修订至今仍然生效。由于战后日本政府更迭频繁, 有关的政策也随政府的更迭而变化。将建设筑波科学城的国家意志上升为法律, 有助于促使历届政府坚持对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视和投入。因此总的说来, 这些法律的出台对筑波科学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7。

筑波科学城曾在日本的高科技发展中名声显赫一时, 但是后来筑波的发展却渐渐缓慢下来, 日渐僵化, 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 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政府主导模式的不足:

(1) 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筑波科学城的政府主导色彩浓厚, 市场因素不够活跃, 科研不讲究与工业界的联系, 也就是不追求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科研成果出来后, 不能很快与工业界挂钩, 投入生产, 这也就导致了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低, 市场竞争力不足, 研究巨大的成本和较低较慢的回报难免会限制科学城的进一步发展。

(2) 高新技术开发机制落后。由于筑波科学城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 其科研机构绝大多数是政府的下属部门, 带有浓厚的政府管制色彩, 技术开发首先要立项、审批, 经过层层官僚机构, 然后才能进行, 筑波从具有开发意向到最后出成果一般需要10年时间。在筑波,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 对市场不够了解, 作为投资代理人的政府官员也没有激励机制去了解市场、了解技术。再加上筑波所有的一切都是隶属政府的, 包括研究成果及其所创造的价值与研发人员本身的收入并无直接的联系。在这种机制之下, 研发人员缺乏激励, 科研项目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直接导致了筑波科学城发展速度的下降。

(3) 中央和地方政府矛盾对立, 科学城没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筑波科学城是采用的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模式, 政府给科学城赖以生存的基础研究和培训提供所需的设施, 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吸引公司到园区来, 在必要的情况下, 政府还参与了科学城的工业生产, 和私人资本一起建立合资公司。日本政府给与了筑波科学城广大的支持, 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科学城的发展, 但是, 这种不以市场模式为主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政府嫁接。没有和当地很好的融合, 也没有促成科学城与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 筑波的经济来源依然以农业为主, 这不能不说是对筑波科学城的一个讽刺。政府管理模式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 科学城经常越过当地政府直接与上级政府联系, 在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的同时, 并没有促进当地经济与科学城的共同发展, 反而加剧了科学城和地方政府的敌对情绪, 根本不利于科学城的健康发展。

(4) 官僚作风阻碍了健康的园区文化的形成。由于浓厚的官方色彩, 加之日本本身社会文化传统的原因, 在筑波科学城里, 官僚作风被带了进来, 事事论资排辈, 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对于一个科学城的发展而言, 资金与技术是高技术产业区成长的必要条件, 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 文化的建设同样是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方面。管理模式的单一, 政府的过度规划, 带来了一度的繁荣, 但是同样带来了科学城对政府的过度依赖, 而技术开发机制的不健全又导致了激励机制的不完善, 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健康的园区文化, 抑制了个人的发挥, 从而也抑制了科学城进一步发展。发展高科技园区, 资金和技术固然重要, 但是如何实现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 营造激励创新、有利于创业的氛围和环境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而在筑波, 这一点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5 对比与启示

对比剑桥科学园和筑波科技城, 我们发现大学主导模式和政府主导模式都面临着瓶颈。大学主导模式虽然可以充分发挥所在地大学的科技和人才优势, 可以充分利用世界一流大学深厚的科技文化底蕴, 但它同样会被大学自身和教育体制的不足所制约, 而在外界压力不足的情况下, 传统大学很难会为科技园区的发展而改革自身体制。加之大学没有权限提供制度平台, 由此就带来了科技园区公平健康的政策环境难以保证, 市场和价值信息传导不力, 大学与工业界可能互动不足等弊端。政府主导模式虽然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然而正如筑波科学城, 在强烈的政府意志下, 投入大量资源搭建的框架却因缺乏内在动力而难以为继, 官僚化的管理方式和工作环境、依赖政府拨款而日益僵化的投资结构、科技成果难以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缺乏竞争从而创新氛围不够等都是该种模式下所面临的问题。

科技园区是大学、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一种重要载体, 在合作过程中, 如果过分突出某一行为主体或者是某一类行为主体的主导与控制作用, 则必然无法充分利用其它组织的核心资源, 发挥其天然优势。大学的优势集中在知识生产与创造上;企业的优势在持续的资金提供和技术成果市场化方面;而政府的优势则集中在制度环境的提供方面。在科技园区构建和管理过程中, 只有各行为主体将各自具有的互补性资源带进园区内, 并经过相互结合, 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时, 科技园区发展和创新的内在动力才被激发出来了。

而协同创新原则在具体应用中的意涵主要是: (1) 准确定位。无论是大学、政府还是企业, 首先必须详细分析自身所处的内外部环境, 弄清自身的优势、劣势和外界资源状况, 并且围绕科技园区共同的创新目标, 选择正确的合作方向。 (2) 价值创造与分享。创造价值是大学、政府和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进行价值分享则是合作网络得以维系、发展的基本条件。价值的创造、流动和交换分布在整个网络中, 大学、政府和企业不仅要在各自的领域内创造价值, 为了实现创新的目标, 还要能够推动彼此的融合, 促进资源的共享。 (3) 平衡发展。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以及达成合作者之间的默契对合作网络的构建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各行为主体必须协调同步地向前发展, 既不能偏废又不能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从而避免科技园区内各行为主体发展的不均衡性对整体目标的妨害, 实现三者间平衡与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兰, 郭胜伟.英国硅沼——剑桥科技园的发展与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4) .

[2]蒋瑛.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003:64.

[3]董芳.欧洲硅谷——剑桥工业园区的成功模式[J].中外企业文化, 2002 (5) :38.

[4]蒋瑛.高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研究[D].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003:65.

[5]田建国.大学教育科技一体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233-244.

[6]钟坚.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发展模式分析[J].经济前沿, 2001 (9) .

权衡延迟退休及其利弊分析 篇5

关键词:延迟退休;退休年龄;政策实施

一、前言

退休是一个特定经济概念,它不仅指劳动者步入老年,逐步退出生产劳动领域这一经济现象,更主要指在特定的社会保险制度下,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可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具有特定经济内涵的现象[1]。因此,确定法定退休年龄是退休制度的核心内容。退休年龄指一个国家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根据人口的平均寿命及劳动力供应状况等因素,对劳动年龄所作的上限规定。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制定的,即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制定该政策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半个世纪过去,我国经济、社会、国民生活水平和身体素质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退休年龄规定却沿用至今。改革我国偏低的退休年龄已成为热议。

二、延迟退休的合理性

(一)年龄结构改变和预期寿命提高背景下的客观要求。随着卫生保健提高,中国出现了老龄化。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以2010 年11月1日零时为准,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60岁及以上的人口所占比例已经达到了13.26%。延迟退休能提高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从而减轻国家和家庭的养老负担。

(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在一定时期收入一定的情况下,需支付的养老金总额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与领取年限正相关。而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受到退休年龄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领取年限的长短同退休年龄与人口预期寿命有关。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要缓解沉重的养老金支付压力,延迟退休是极为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人力资本利用。随着身体素质增强,不少人到了五六十岁仍具备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能。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也推迟了就业起始年龄。假如退休年龄不相应延长,劳动力的就业年限、也就是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期将缩短,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延长退休年龄有利于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高级专业人员等“短缺”群体的作用。

三、可能引发的问题

(一)加剧人力资源供需关系矛盾: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背景下,就业问题同样突出。自动化大生产和科技经济发达导致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减少,大学不断扩招导致许多大学生毕业后难以就业,这些问题本来就使得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如果大批老年人力资源继续延长工作年龄,必然致使人力资源供求关系矛盾更为突出。

(二)对养老统筹基金贡献不明显,反而损害大众利益: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规模已达万亿,按照何平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课题组的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长一年减缓的基金缺口为200亿元,延迟退休作用可谓杯水车薪。而为了填补这200亿元的资金缺口,按人社部最新数据,光算参保职工,至少有1亿多人受到影响。加上当年下岗失业人员,差不多2亿人的利益将受损。

(三)人力资源利用不合理,局部导致社会不公:许多老一辈劳动者跟不上时代节奏,效率低下。更有甚者拿着钱不做事,等着退休。如果延迟退休年龄,这部分人将占用很多宝贵的人力资源,让有能者不能居之,下岗人员也将失去许多再就业的机会。尤其对于公务员群体,延长退休年龄制度必然使他们走在前列或成为受益主体,这对处于社会中低层的低收入劳动者特别是体力劳动者是很不公平的。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综上,笔者认为,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均预期寿命延长的客观背景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已日渐不合时宜,应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而针对其可能引发的问题,有如下建议:

(一)政策实施应程序妥当。任何一项新政策的实施,最终都涉及到大众的利用。延迟退休政策也应当先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再推出并施行。而不是以一种保密的、刚性的、匆忙的通告方式公之于众。

(二)实施弹性退休制度,避免“一刀切”。提高退休年龄应提早规划,找准时机,小步渐进。弹性退休制度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即充分考虑到某一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老年劳动者的健康状况、收入及心理状况,分阶段、有步骤地渐进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

(三)多管其下,解决养老负担。延迟退休的同时应大幅提高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并把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模式转为积累型模式。这样的制度条件,有利于解决与储蓄率相关的未来经济增长可持续性问题。及早扩大个人账户积累也有利于缓解养老负担。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M].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103-114.

[2]司马媛.改革我国退休年龄的研究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

科学分析利弊 篇6

证券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兼具资金融通、体制培育和资产重组三大功能。眼下有很多传媒公司寄希望于上市, 以图摆脱“拐点”的压力, 获得更新、更快和更好的发展。问题在于, 很多传媒人对上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并不清楚, 也不了解上市对自身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 企业上市 (go public) 就意味着向公众开放, 在接纳公众融资的同时, 将放弃作为非上市公司的一些权利, 包括经营决策权和收益权。在全球500强企业中, 也有超过5%的企业是非上市公司。可见, 上市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有效手段, 但并非所有公司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 上市对有的企业也许并不适合, 甚至反而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传媒业由于其特殊的属性, 在政策规范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 在上市融资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矛盾和困难, 上市之后还会有一些特殊的风险, 这些都应纳入拟上市传媒的考虑范围之内。

本文试图通过利弊和风险分析, 为传媒机构提供一个上市选择的目标与风险的谱系, 以期传媒机构在选择上市的操作上更加理性和成熟, 趋利避害, 从而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一、传媒上市的价值谱系

1. 大规模融资能力

上市不但能够为传媒企业筹集到大量资金, 而且也能够为传媒后续的发展提升其进一步债权融资的能力。

筹集资金是证券市场的首要功能, 证券市场以证券形式为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融通资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机制和场所。传媒业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产业, 进入门槛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日渐其高, 所谓“大投入大产出, 小投入不产出”, 又由于媒体独特的盈利周期, 在开始阶段甚至还会出现“只投入, 不产出”的“烧钱”现象。因此传媒的发展比其他企业更加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支持。

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 上市融资在财务上有如下优点:无到期日、不需要归还;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筹集的资金可作为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 尤其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 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

2. 化敌为友的资源整合能力

传媒企业上市后, 可以通过并购、换股等手段, 进行资本运营, 实现传媒发展中价值链延伸的有效资源的整合和合理配置, 并且, 其成本代价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

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性潮流就是, 媒介业固有疆界被渐次打破, 越来越多的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的要求摆在人们的面前, 人们缺少的将不仅仅是大笔的资金, 更严重缺少不同地区、不同媒体、不同行业的操作经验。在传统方式的竞争发展中, 传媒价值链的打造往往是靠自有资金、自身力量独立完成的。但是试想, 如果在我们的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中需要一个新浪、搜狐这样的门户网站, 如果仅凭自身的力量去打造的话, 所需要的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说, 而且还要面临现有的新浪、搜狐们的强势竞争, 其代价之大、产出周期之长是不言而喻的。而如果是上市企业, 则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并购、换股的方式化敌为友, 使相关资源在资本纽带的作用下融为一体, 并且借助于成熟合作伙伴的巨人高度和力量, 迅速形成自身发展的价值链效益。

3. 规范管理机制、完善治理结构

从管理方面来看, 传媒上市不仅可以融得资金, 而且可以借资本社会化的契机, 转换经营管理机制, 建立起现代公司治理架构, 从而迅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介入证券市场, 将使传媒企业成为公众性的上市公司, 有利于其在经营理念、股权结构、管理模式等方面实现质的转变。首先, 传媒上市后, 要按照证券市场监管原则,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规范管理流程, 实现从经验管理到专业管理的飞跃;其次, 上市可以明晰传媒的股权结构, 并适当降低其股权集中度, 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第三, 上市将大大提高企业运作的透明度, 将股权安排、经营模式、财务状况、重大事件等公之于众, 接受严格的外部监管, 有助于传媒企业在当前复杂的经营环境中正确决策。

4. 市场估价与价值发现

传统的媒介运营者, 往往并不十分清楚自己下辖的资源在价值分量上的孰轻孰重。而资本市场的估价机制则可以为传媒经营者提供一个较为清晰、敏感的媒资价值量表。在这样一种市场价值尺度的观照下, 传媒的经营运作——其资源的使用、工作的重心及行动的逻辑——将更加清晰、自觉和理性。

5. 提高知名度, 提升公信力

许多企业在没有上市之前, 在同行业中的知名度是差不多大的, 但是上市后, 企业名称每天在交易所的股票牌里面不停地翻, 相关媒体每天都要对当日股票进行评价, 这相当于面向几千万的投资者做免费的广告, 能够很大程度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也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 企业的品牌效应随着上市的成功而得以推广, 品牌价值迅速提升, 影响力大大增强。

传媒上市后, 要按照资本市场的规则和要求进行规范改制、信息披露, 各项指标状况更加透明, 评价标准规范统一, 使投资者对未来的投资风险可以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和预估, 银行等贷款机构对传媒公司的信任感也大大增强。因此, 上市在增加传媒企业知名度、提高媒体声誉的同时, 还能加强传媒上下游产业链上广告主、相关企业以及贷款人、投资者对传媒企业的信心。

上市后股票价格的变动, 形成对公司业绩的一种市场评价机制。那些业绩优良、成长性好的公司的股价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使公司能以较低的成本筹集大量资本, 比如更易得到银行的贷款, 更易使用增发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进入资本快速、连续扩张的通道, 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进一步培育和发展传媒机构的竞争优势和竞争实力, 增强其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

二、传媒上市的约束与风险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 上市也不例外。在选择融资方式之前, 传媒应充分了解自身的情况、证券市场的规则以及相关政策的要求和限制, 在看到上市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 还要认识到上市潜在的风险, 综合权衡、评估各方面利弊之后, 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以下便是伴随传媒上市所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

1. 高额的融资成本

上市融资获得资金是有成本的, 资金的使用也需要支付成本。企业上市融资必须迈过股票发行条件和股票上市条件两道门槛。对于一些传媒企业来说, 在迈过两道门槛之前, 还面临着改制问题。企业改制、股票发行、上市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企业必须聘请若干中介机构进行辅助。凡此等等, 都要付出费用。

企业在上市之后仍需就股权资金的使用支付成本, 除日常的中介机构费用、市场运作费用之外, 公司盈利的相当一部分要用来支付投资者的股息红利, 这种资本成本通常要高于银行贷款的成本。

因此, 传媒上市首先要权衡上市融资与私募、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相比成本的高低, 还要权衡上市融资本身的成本与收益, 只有收益高出成本时上市才是合算的。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是传媒企业要有好的招股项目以及由此形成的良好成长性与盈利能力, 否则以不上市为宜。

2. 多种经营风险

传媒上市后面临众多经营性风险, 包括盈利能力风险, 也即增长性风险;盈利周期风险;盈利模式单一的风险;股价下跌的风险等等。

①盈利能力风险。证券市场有一套特殊的评价标准, 其中, 投资者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炒”股票, “炒”的就是预期, 是股票的未来, 股价取决于市场需求, 即变相取决于投资者对以下各项的期望:一是企业的最近表现和未来发展前景;二是新推出的产品或服务;三是该行业的前景。因此, 保持稳定的增长, 是每个公司的需求, 也是每个投资者所渴望的。但是由于受到能迅速圈到钱的诱惑, 使国内一些企业突击上市, 许多上市公司都演绎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 几年后面临亏损开始重组的局面。

②盈利周期风险。一般来说, 资本市场的盈利周期计算是以会计年度为标准的, 各项盈利指标以年度为周期, 一年一结算。而传媒上市公司由于产品、运营的特殊性, 其盈利周期往往未必与其周期性的要求相一致:传媒品牌影响力的形成、广告回报的滞后效应等等, 这些都需要较长的市场培育及时间检验, 使资金投入的最初阶段往往没有回报, 处于“烧钱”的状态。这种无法立即见到可观收益的情况往住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使投资者对传媒公司长期的增长性产生怀疑, 上市传媒由于无法在当期提供有说服力和竞争力的回报, 很可能会得到股市恶评。能否顺利渡过这一危险期对传媒上市公司有很大挑战性。

③盈利模式单一的风险。传媒类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单一, 普遍缺乏内生性的成长动能和竞争能力。长期以来, 我国大多数传媒的广告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很大比重, 其他经济来源微乎其微。目前A股的传媒上市公司经营规模小, 大多数报业上市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报纸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 增值服务还没有得到体现, 其他经济来源也微乎其微, 经营的整体支撑点几乎全在广告上, 这给传媒上市企业的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

④股价下跌以及集团诉讼的风险。企业上市只是第一步, 公众股东对于短期业绩往往非常在意, 如果上市后的传媒企业缺乏长期的盈利能力, 投资者将用脚投票, 导致股价不断下跌, 使公司股票沦为垃圾股, 公司还可能被收购, 甚至被摘牌。股票价格的下降也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 因为企业的债权人、客户、供货商、大股东等利害关系人都会关注企业股票价格的变化, 并以此推断企业的经营状态, 从而做出影响企业经营的决策。按照普通的逻辑, 股价持续下跌, 表明投资者不看好这家公司的前景, 此时, 股东会进一步减少持有的股票, 债权人会停止对公司的贷款, 上下游供应商会停止提供商业信用。股票价格下降还会影响公司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信心, 影响到市场占有率, 这样的话, 上市初树立的企业形象就会丧失殆尽。所以传媒在上市之前, 必须对自己的长期盈利能力有一个冷静的预测, 在没有较大把握之前, 匆忙上市孕育着很大的风险。

3. 机制缺陷存在的风险

传媒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 运行机制存在漏洞和缺陷, 内部机制和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风险。如一些传媒上市公司准备不足, 匆忙上市, 由于上市之前改制不彻底, 没有建立起符合资本市场要求的内部机制, 组织机构不能适应上市公司的需要, 为以后的经营运作埋下了隐患。

上市公司应该是市场化的产物, 而不应该是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的结果, 在准备上市的企业内部, 必须要有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监督机制, 先把自己内部的问题解决好, 再择机上市。

4. 信息公开化带来的风险

上市就意味着公开化。传媒上市前, 其经营风险由个别的所有者承担, 上市后, 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由社会公众投资者来承担。因此, 传媒上市后必须定期按照规定公开披露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资料, 以便让投资者了解公司和确立对公司的信心。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 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所有对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 并确保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没有虚假记载、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这对许多传媒企业来说是一大考验。上市公司不得不承担以下风险:

①传媒上市后要按照监管要求担负起信息披露等义务, 不可避免地将企业的部分商业机密公之于众, 这可能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

②上市后, 上市公司尽可能多地公开公司战略、业务经营数据和市场策略等接近商业机密的经营细节, 公司的各项指标和经营计划都更加透明, 容易让竞争对手易于了解企业动态和重大决策并采取相应对策, 这意味着公司难有黑马式的举动。

③企业上市后成了公众公司, 许多以前属于内部事务的消息就要对外公布, 不公布就是违规, 会受到公众谴责和证监会的制裁, 企业信誉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极其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体系下, 经营管理状况一旦出现问题, 将迅速被公众了解, 企业声誉也会大大降低, 一旦股东认为公司的现状及前景糟糕, 就会抛售公司股票, 导致公司市场价值降低, 影响传媒公司再次从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可能性和融资的金额。

其他的风险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壳资源的遗留问题以及媒体行业所特有的政策性风险等等。

肉鸡饲养方式利弊分析 篇7

肉仔鸡生长迅速、性情温驯、不好活动,适合地面饲养。地面垫料利于肉鸡腿部发育且垫料与粪便发酵产生热量,可增加室温;垫料中微生物的活动可产生维生素B12,肉鸡活动时扒翻垫料,可从中摄取。设备简单、节省劳力、简便易行、投资较少、便于管理,且肉鸡应激小、增重快、成活率高;胸囊肿、龙骨弯曲和腿病等发病率低,残次肉鸡少。缺点是占用面积大,垫料处理麻烦,肉鸡与粪便直接接触,难以控制球虫病,免疫接种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

2. 网上平养

肉鸡与粪便不接触,降低球虫病、白痢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机会。饲养密度比垫料平养法稍高。节省垫料,粪便可每日清除,鸡粪纯净,可提高鸡粪利用价值。易于控制鸡舍温度、湿度,便于通风换气,鸡体周围的环境条件均匀一致。取材容易、造价便宜,特别适合缺乏垫料的地区采用,且便于实行机械化作业,节省劳动力。缺点是与垫料法相比花费大,降低了房舍利用率,胸囊肿、腿病的发病率比垫料法稍高。

3. 笼养

比平养饲养密度大近1倍,鸡活动范围小、能量消耗少、易育肥,节约饲料5%~10%。肉鸡不接触粪便,减少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降低药费成本。便于机械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鸡舍利用率,节约劳动力、燃料、垫料成本,便于粪便清除和消毒管理;便于公母分饲,还可有效控制球虫病、鸡白痢的传播。缺点是设备投资多,对饲料营养要求高,因底网硬,胸囊肿发生率高,商品合格率相对低,肉鸡生产中较少应用。但近年来,通过对笼底材料和结构的改进,使用涂塑或弹性塑料网底,使胸囊肿发生率大大降低,有希望普及。

4. 混合饲养

重复广告的利弊分析 篇8

于不败之地。因而, 在规划信息化项目时, 就必须将辅助核心业务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信息化项目置于优先建设的地位, 同时集中注意力将这些项目搞好。而对于非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原则上往后排, 并且鼓励这些部门的人员自己主动创造条件, 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信息化建设。

3.科学决策, 规避信息化风险

企业管理信息化必须慎重选择投资策略, 注重投资效益, 采取各种方式规避信息化风险, 保证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必须认识到, 信息化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 要分阶段、分模块, 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也不是一次性的, 应当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 分多阶段投入。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有企业自身管理因素, 有市场因素, 也有技术因素。如果某些因素出现意外变化, 或某些环节实施有问题, 都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工程局部或整体的失败。另外, 企业一次投资过大, 而迟迟不能带来效益的提升, 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甚至带来破产风险。规避信息化建设风险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 在进行信息化决策时, 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 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 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 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 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第二, 制订信息化决策需要专家与咨询机构的支持, 企业应当在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的帮助和组织下, 根据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和不同阶段、不同应用系统的项目内容, 制定标书, 这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第三, 面向国内外IT企业进行广泛招标, 充分比较各系统, 选择较成熟, 可扩展性强的产品, 保证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管理信息化对于企业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 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通过这种模式, 企业对互联网络的运用就不仅仅局限于广告信息的发布和简单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 而是将网络“突破地域限制”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帮助企业解决以往在管理信息化方面遇到的成本高、维护难等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它在实际中的应用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我们不可否认管理信息化为企业的IT运营带来了新的选择, 对于某些企业而言甚至是一种更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罗鸿等编著:《ERP原理、设计、实施》[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2]甘利人主编:《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潘成华长江大学管理学院

一、重复广告:颇受争议的广告形式

所谓重复广告是指一则广告作品通过某个特定的载体每轮重复多次、连续推出的一种广告形式。按照媒体的不同, 又分为电视重复广告、广播重复广告、网络重复广告等多种类型。而电视是最佳广告媒体, 这就使得电视重复广告自然成为广告商青睐的一种广告形式。

电视重复广告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一种是广告语的重复, 如连续三次重播的“恒源祥, 羊羊羊”的广告;一种是广告画面或广告镜头、广告内容的重复, 如“排石饮液”广告、“脑白金”广告等。至于选择在不同时段、不同频道、不同媒体推出的同一广告, 则不属于重复广告的范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 “恒源祥, 羊羊羊”这一广告语通过每轮连续三次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 一下子在全国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恒源祥也因此而开了重复广告的先河。其实, 恒源祥是无意间创造了重复广告形式, 因为当初制作的广告片太短, 而电视台要求一则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这样只好将广告片连续播放三次。没想到效果却是出奇得好, 以至于直到今天恒源祥也不轻易放弃这种形式。但今天的广告商也许并不了解恒源祥重复广告的由来, 只是盲目的模仿, 自然也就不可能取得恒源祥当初那样的成功。而且恒源祥也走进了广告的困境, 似乎除了重复广告就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广告形式了。

在广告业还不甚发达, 尤其是受众的眼光还不太挑剔的情况下, 重复广告自有其不同凡响的效果, 这也正是当时的恒源祥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复广告具有永远的生命力。今天, 对重复广告的态度已形成了一冷一热的对峙, 即广告主热衷而消费者冷淡。也许重复广告仍然具有一定的销售力, 但是, 如果无视受众的感受, 广告的影响力定会差强人意。厂商不禁要问:重复广告究竟还会走多远?受众也纳闷:重复广告何时休?要正确认识和理性对待重复广告, 就必须对其利弊有充分的了解。

二、重复广告的正面作用

不少广告主崇尚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哲学, 他们对重复广告情有独钟, 正是看中了其不同寻常的作用。重复广告可以促进和强化受众的记忆, 这是其他广告形式所难一企及的。面对纷至沓来而稍纵即逝的信息, 受众的记忆难免显得模糊不清, 而重复无疑是一种能唤起受众注意进而得以识记的有效方法, 尽管其感受并非愉悦。在中国, “恒源祥, 羊羊羊”连三岁的孩童也能吟唱, “送礼只送脑白金”更让消费者耳熟能详。

突出产品或品牌是重复广告的又一显著作用。重复广告的狂轰滥炸、轮番播出而形成的巨大冲击波, 迫使受众不得不加以关注, 从而使产品或品牌的知名度着实提高不少, 尽管还谈不上美誉度。重复广告使得恒源祥、哈药六厂、脑白金早已名噪大江南北。

重复广告还可以有效地促进产品的销售, 这也是广告主最中意的。大凡广告都有促销作用, 但重复广告却有令厂商心动的销售力。脑白金的广告在近几年的广告作品中是公认的最缺乏创意、最枯燥乏味的糟糕广告。但是, 它却创造和延续了保健品界的神话, 使最多风骚三五年的产品畅销了近10年。尽管人们极其厌倦它, 但是, 消费者在选购礼品的时候, 又不得不自然想起它。诱人的销售业绩, 更坚定了厂商的决心, 使得他们义无返顾地将重复广告进行到底, 而全然不顾受众的感受。如果说恒源祥首创了重复广告的形式, 那么, 脑白金则将其作用发挥到了极至。

应该承认, 重复广告在广告业发展的初期, 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取性。但是, 随着广告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重复广告的负面效应已日益凸现。

三、重复广告的负面效应

重复广告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 单一、陈旧的广告手法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恒源祥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早期中国整体广告水平的低下和其首创效应。而目前市场上更加精彩的广告作品, 已令重复广告相形见绌、枯燥无味。广告说到底是一种技巧性、艺术性很强的文化产品, 赏心悦目的广告作品, 不仅令受众难以忘怀, 而且促使其产生美妙的联想。“黑芝麻糊”的叫卖声曾令无数人士为之心动, 而由冯巩、葛优演绎的“双汇”火腿肠的故事至今仍回荡在人们胸中。这二则经典之作并未使用重复手法, 却让受人过目不忘, 且回味无穷。

缺乏创意的广告往往很难唤起受众的兴趣和激起顾客的购买欲望。创意是广告的灵魂, 大凡烩炙人口的广告都离不开独到的创意。而重复广告说到底是一种缺乏创意或毫无创意的广告。面对纷至沓来的信息, 广大消费者难免显得眼花缭乱, 无所适从。一则广告要能有效地抓住顾客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没有别出心裁的创意, 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诸多的啤酒广告中, 百威给人留下的印象相当深刻。其广告画面上呈现的蚂蚁设计从园丁手中巧夺啤酒的镜头, 至今仍历历在目。当人们需要啤酒时, 就会情不自禁地指向百威。

强人所难的唠叨只能引起受众的反感与不满。重复广告试图强行要求受众记忆, 但是, 即使受众接受到了信息, 也未必愿意储存;纵使储存了, 也未必愿意购买。殊不知, 在逆反心理、求异心理等消费心理的支配下, 厂商愈急于兜售产品, 顾客愈不愿接受, 这就使得重复广告的促销作用大打折扣。

缺乏创新的广告有损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广告表现力的强弱, 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企业活力的强弱和产品的优劣。国际上著名企业的新产品上市时, 总要推出与之相匹配的精湛广告作品。而几乎黔驴技穷的重复广告极易扭曲顾客对产品和企业的看法, 尤其是一成不变的广告画面长时期的重复, 难免让消费者感到产品和企业缺乏创新, 从而降低对产品的期望, 导致顾客消费取向的转移。

重复广告的沟通性差, 厂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最露无遗。现代营销者应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 将传统的“请消费者注意”的营销理念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现代营销哲学。多研究和尊重消费者的需求, 关注其感受。只有沟通性好的广告才能真正引起受众的共鸣, 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和接受。而重复广告带有明显的强者姿态和一厢情愿的表现欲望, 对消费者的好恶、感受、需要等视而不见。此类广告的力度不管有多大, 都不可能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不难看出, 重复广告的消极性盖过了积级性, 它已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桎梏和受众建立产品偏好和品牌忠诚的障碍。那么, 重复广告能否走出误区, 实现创新?

四、重复广告的出路何在

只要仔细审视中国的广告市场, 就不难发现, 重复广告的时代已经蓦然过去。随着中国广告设计和制作水平的日益提高, 新的更具个性和魅力的广告作品已不断涌现, 过去被广告主视为香饽饽的重复广告已变成索然无味的鸡肋。无论是专家还是一般受众, 都愿意欣赏颇具创意的广告作品。其实, 令人赏心悦目的经典广告, 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而且也具有不凡的销售力。“农夫山泉”的矿泉水和“农夫果园”的果蔬饮品就凭借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和差异化的广告策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销售奇迹。相比之下, 重复广告在现代营销条件下的影响力已日渐衰微, 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再制造出脑白金那样的神话了, 因为消费者对广告的依赖性已大大降低, 不会轻易被其左右, 更不会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了。

即便广告主依然选择重复广告, 也要做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首先应遵循适度的原则。切忌长年累月、千篇一律、肆无忌惮地重复播放枯燥无味的广告, 每期播出时间控制在6个月内为宜。广告的内容和画面要适时更新, 以跟上产品更新换代的步伐。其次, 合理把握重复广告的适用范围。较之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而言, 重复广告相对较适合一般企业的产品或品牌使用, 有助提升其知名度, 便于受众识记。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国际名牌企业的重复广告, 原因在于其业已知名, 无须多此一举。在产品上市初期, 重复广告有利于新品快速进入市场, 一旦产品处于成长期、成熟期时, 重复广告就要让位于精心策划的精彩广告了。除此之外, 为了增加广告效应, 还可以通过减少每轮广告重复的次数, 以降低受众感官的疲劳感和心理的反感度。可以将每轮三次的重复降为二次, 将同一声音的重复变成不同声音的重复, 将单一画面变成多样的画面。“北京骨股头医院”的广告就值得广告主借鉴。

万能寿险的利弊分析 篇9

万能寿险作为一款非传统寿险起源于1979年美国。那一时期, 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对资金的旺盛需求,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储蓄率相对偏低和高通货膨胀时代的到来。人们为了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纷纷将资金投入到高回报率的基金、债券、股票和房地产之中, 而当时的保险公司传统寿险的理财功能还是与储蓄一样:收益率较低且固定。因此, 保险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保险公司为赢得竞争, 从客户的需求出发, 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投资功能的非传统寿险保单:即分红保险、投资连接保险、万能保险等。

当今, 我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当时的欧美市场有着相似之处。老百姓在收入逐步增加的同时更加关注资金的投资渠道问题。万能寿险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 何为万能寿险

万能寿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人身保险产品。万能保险除了同传统寿险一样能给与生命保障外, 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建立的投资账户内资金的投资活动, 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独立运作的投资账户资金的业绩联系起来。而万能寿险的“万能”之处就在于保费、保额、缴费期、保障与投资的比例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 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3. 万能寿险的优势

3.1 保障投资双重功能

传统的寿险产品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保障型的, 如果在保险期间没有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 受益人或被保险人既得不到保险金又不能要求退还保费;另一种是具有储蓄型的, 由于这种收益是与市场利率挂钩, 因此, 低利率环境下的收益也不会太大。而万能寿险一方面能提供保险金给付功能, 在保险期限内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时, 被保险人能够获得相应的经济保障;另一方面, 它又有具有储蓄投资功能, 依靠寿险公司专家机构的理财获得投资收益, 为普通百姓提供投资增值的渠道。

3.2 保费缴纳灵活

投保人在缴纳首期保费后, 以扣除各项费用剩下的部作分为保单的最初现金价值。这部分的现金价值累计到第一期末成为期末现金价值, 同时也是第二期起初的保单现金价值。在第二期, 投保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否缴费。若投保人选择缴纳保险费, 保单第二期的现金价值就是第一期期末的现金价值与第二期期初缴纳的保费的总和, 该过程不断重复直到保费缴满为止。若投保人选择不缴纳保费, 保单依然有效, 保险人会从保单的现金价值中扣除当期相应的保费, 该过程不断重复, 一旦保单的现金价值不足以支付保单的死亡给付分摊和费用, 投保人又未缴纳新的保费, 则保单失效。

3.3 保额可调整

万能寿险的死亡给付一般有两种方式 (在此令它们为方案A

方案A:死亡保险金=保险金额

死亡保险金额=净危险额+现金价值

死亡保险金保持不变, 始终等于保单保险金额;但是, 净危险额随着保单的现金价值的增加而减少。当保单的现金价值增加, 危险额相应减少, 则对应的所缴纳的保费也相应减少。

方案B:死亡保险金=保险金额+现金价值

危险净额=保险金额

此方案是一种死亡保险金会不断变化的万能寿险, 其保险金等于保险金额与现金价值之和。现金价值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死亡保险金的大小, 如果现金价值增加将会使死亡给付额等额增加, 但对净危险额的大小没有影响。

4. 万能寿险面临的问题

4.1 利率风险

万能寿险的投资特点是:下有保底, 上不封顶。正是这个保底, 使得万能寿险存在潜在的利率风险。目前, 我国寿险一般的保底年收益率在1.75%-2.5%, 而实际收益率大都在3%以上, 个别公司甚至可以达到4%。可是, 由于万能寿险期限较长, 收益率的保底却隐藏着利率上调的风险。若利率上调幅度较大, 投保人会纷纷退保, 选择银行存款或者是收益更大的投资方式, 给保险公司的投资带来压力。

4.2 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与其他新型寿险一样, 万能寿险的投资依赖于资本市场的运作收益。而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属于初始阶段, 市场的不成熟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资本市场自身就存在着较大的系统风险, 这使得保险公司的投资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类风险是无法用风险投资组合规避的。另外, 我国金融衍生品相对较少投资渠道狭窄, 也制约了保险投资, 从而影响了万能寿险的发展。

4.3 初始成本较高

投保人投保万能寿险后, 保险公司会立即从中扣去保单管理费、贷款账户管理费、附加险保险费等等, 这些费用占前三种保费的比例相对较高, 尤其是第一年要占到当年保费的60%-70%。因此, 在保单前期用于投资的保费很少, 对投保人来说在前三年退保都要遭受很大的损失。

4.4 销售人员对万能寿险缺乏了解

万能寿险是一种新型的寿险产品, 它结合了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而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对万能寿险的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并没有具体细致的了解。在销售保单时往往只是在强调有保底的收益率, 而没有告诉投保人每年的收益是以保单的现金价值为基础而不是以保险金额为基础。有些保险销售人员为了获得更多的保单, 甚至不惜以欺骗投保人为代价。据2001年10月客户抽样调查显示, 有40%的客户对万能寿险缺乏了解, 这从侧面反映了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对这类产品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解释。

参考文献

人民币汇率改革利弊分析 篇10

关键词:汇率改革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外汇储备贸易顺差

一、人民币汇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主要内容

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二)本文人民币汇制改革的背景

首先,增幅巨大的外汇储备。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9000亿美元,成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这种外汇储备的大幅度增加带来了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一方面是我国面临着大量资金闲置和损失,另一方面是储备资产可能面临着严重缩水。

其次,巨额的贸易顺差。2007年5月份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130亿美元,1-5月份累计贸易顺差达到467.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1%。这样的巨额贸易顺差影响了中国对外经贸关系的顺畅。

第三,国际社会的压力

虽然官方当局表示汇率制度不屈从国际社会的压力,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以日本为发端,以美国为主力,以欧盟为后盾的方阵,通过各种手段大造人民币升值舆论。

因此,从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情况、外贸的顺差、国际社会的压力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中国政府有必要改革汇率制度。

二、本次人民币汇率改革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缓解贸易争端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

此次的人民币汇率上升总体上会抑制出口和促进进口,缓解我国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压力。国家信息中心以1994年4季度至2006年1季度的数据为基础,利用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进出口函数进行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约为-l,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贸易出口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进口价格弹性约为0.4,即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个百分点,贸易进口增长率提高0.4个百分点。由于出口弹性和进口弹性绝对值之和为1.4,大于1,满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因此,人民币升值能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改善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二)有利于降低企业进口成本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进口国,在升值条件下,可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购买力,大大降低中国进口能源和原料的成本。升值对原材料或设备依赖外国采购为主,或有大额外债的行业是利好,如航空、造纸、电力等。以航空业为例,人民币升值将使飞机、航空燃油等进口物品的采购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以美元计价的大量外债将明显减少。我国民航业美元负债估计在60亿美元左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升5%会带来汇兑收益3亿美元,10%为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5亿及50亿左右。以南航为例,人民币兑美元升值1%将给每股收益增加0.03元。此外,进口美国飞机、航材、燃油等均会因美元升值而减少人民币支出,降低运营成本。

(三)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推动出口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改进产品档次,从而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依靠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扩张实行出口导向型战略,通过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扶植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从长远发展来说,就是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应用更高端技术,走低消耗、高效益之路,开发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使中国摆脱仅仅是初级制成品的“世界工厂”形象。

三、本次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消极影响

(一)抑制出口

一般来讲,一国货币对外升值,该国出口商出口同样价值的产品,所得外汇兑换的本币就会减少,这必然导致出口商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目前,出口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近40%,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汇率改革对出口的不利影响自然是令人担忧的首要问题。以纺织服装行业说明汇率改革对出口的影响。2005年纺织服装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0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150亿美元,是国内创汇第一大行业。纺织行业出口产品大都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出口产品的人民币收入将随之降低。由于国内纺织服装业集中度非常低,竞争激烈,公司一般较难将人民币升值的负面作用向客户转移。如果今年汇率调整5个百分点,企业至少要自己吸收3-4个百分点,使出口毛利率相应降低3-4个百分点。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以出口型为主的行业的负面影响较大。

(二)吸收外资受到制约

我国是世界上引进境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目前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人民币升值后将导致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利用外资将面临严峻挑战,政府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加大。因为人民币升值将会使外商投入的资金缩水,如果没有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外商将不会投资。下表列示出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情况表。从利用外商投资的先行指标——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增长情况看,2005年下半年中,各月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比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仍然存在,外商的顾虑尚未消除,外商投资的成本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将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三)增大就业压力,恶化当前就业形势

目前本国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对吸引国内劳动力是一个重要的渠道,人民币升值必将抑制或打击出口,这最终会影响就业问题。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将使就业形式雪上加霜。

根据1984-2004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和就业情况统计的资料,以就业人数y为因变量,以人民币汇率x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对汇率变动与就业的关系进行分析如下:

y=a+bx+u。经计算得出人民币汇率x与就业人数y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20.37+11.61x

回归结果表明,汇率升值1个单位时,就业人数将减少11.61个单位,所以从总体上说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改善就业状况。

四、结论

上一篇:电力无功补偿下一篇:保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