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2024-05-26

七年级科学试卷分析(精选6篇)

篇1:七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七年级科学(下)期终试卷分析

(一)一、试卷基本情况

2009年初中七年级科学期终考试试卷,整卷共四题,满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全卷分为四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20道小题,共40分;第二大题为简答题,共30分;第三大题为试验探究题,共16分;第四大题为作图与计算题,共14分。

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卷在命题立意、试题编制、情景设置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二、试卷特点

今年科学考试卷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

《科学》整卷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分析计算题难度适中。在重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试题也十分关注过程与方法,并以隐性方式设计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2、重视学生能力的考查

全卷几乎没有考核那些死记硬背的科学知识,力求考查考生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科学事实、原理和方法,分析科学实验中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突出科学实验探究的原理、方法和设计能力以及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核。

⑴重视对实验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科学试卷中十分重视对科学实验能力的考查。科学领域的学科都是实验科学和探究性的科学,前人在探究自然的过程中不但留下了以事实、概念、原理、规则、定理等结论形成的知识,同时还形成了大量的关于如何进行有效探索的科学方法。科学试卷中考查实验与探究的试题共有2题,这些试题涉及到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与连接,引导考生关注实验和探究,培养考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⑵重视信息获取和读图能力考查 试题中既有大量科学事实材料的呈现,又有大量的图形的设计,试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自然现象出发设置有现实意义的探究问题,考查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考查学生运用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试题设计新颖独特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和科技进展

通过选取合适的素材,考查学生从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的水平。进而引导教学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试卷较多地选取了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现代科技知识、社会热点问题为试题背景,充分体现 “科学就在身边”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试卷很多题目设置了一定的生活或社会情景,加强了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七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

1.下列物体的重力接近1牛的是()

A.一袋方便面B.中学生的体重C.一根头发D.一张学生桌子 2.在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B.射灯射出的光柱C.铅笔在水面处“折断”D.雨后的彩虹

3.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

4.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能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则课桌可能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A.大小有关B.方向有关C.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

5.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下图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所成的倒影的是()

6.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与电灯受到的重力相平衡的力是()A.电灯对电线的拉力B.电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C.电线对电灯的拉力D.天花板对电线的拉力 7.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下列不是为了防止由于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制定的交通规则..是().

A.车辆要右侧通行B.某些路段要对机动车辆限速C.车辆快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必须系安全 8.下列事例中,通过改变压力大小来改变摩擦力的是()A.汽车打滑时,常在轮胎下铺一些碎石或稻草B.往生锈的锁头里滴一些油便于开锁

C.自行车紧急刹车时,要用力捏紧车闸以便尽快停下 D.高低杠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抹镁粉

9.杭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杭州更是美丽壮观。位于杭州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杭州城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D.以路面上行使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10.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11.《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本领真大,他只要拔点毛吹口仙气,就能变成许多小孙悟空。孙悟空的这种分身术从生殖的角度看属于()

A.卵生B.胎生C.有性生殖D.无性生殖 12.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生长发育开始于胚胎B.第二性征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出现

C.大脑体积迅速增加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D.胎儿通过羊水从母体的血液里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 1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一个凸透镜前3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若把蜡烛从原来的位置向凸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此时蜡烛经该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放大的虚象B.等大的虚象C.缩小的实像D.缩小的虚象

14.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的花粉,最终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A.豌豆不需要传粉,就能结果.B.豌豆花不经传粉受精,就能结果 C.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光照营养不足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15.2012年6月27日这天,地球位于图中公转轨道的()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 16.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雷雨天看到闪电B.“神舟”七号飞船飞向太空C.桃花开了D.水的蒸发

17.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是()A.从室外跑到坚固的楼内躲避B.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C.在室外,避开高大建筑或危险物,双手护头蹲下

D.被埋压在废墟下,不要急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求救援

18.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课,小丽和同学们正在老师指导下边学习边实验,这是物理课堂上常见的一幕。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教室里的摩擦突然消失,对可能出现的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学们稍微活动就会从椅子上纷纷滑到地面上

B.固定吊灯的螺丝从天花板上滑出,致使吊灯落在地上 C.写字时铅笔从手中滑出飘在空中

D.由于太滑,稍用力桌椅就会在地面上不停地滑着、碰撞着。

19.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两秒内小明跑得更快 C.8秒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秒内小明跑得路程更长

20.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如图),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能正确表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力情况的图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

34、(1)水分 ;不能,因为存在两个变量水分和空气

七年级科学(下)试卷

答 题 卷

(2)不能 ; 种子萌发与有无光照无关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3)C35、(1)绳子与滑轮产生的摩擦引起;(2)丙

36、形态和数量(2)减少误差

四、作图题(每题3分,共6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3×108

;不能; 光速大于声速

22、地球自转

23、(1)雄蕊;雌蕊

(2);(3)

24、(1)太阳高度;(2)无

·O25、;

篇3:七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篇4:七年级数学(下)测试卷

1. 2m=8,则4m的值为______.

2.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 000 406,结果是______.

3. 如图,要得到AB∥CD,只需要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4. 如图a是长方形纸带,∠DEF=25°,将纸带沿EF折叠成图b,再沿BF折叠成图c,则图c中的∠CFE的度数是______°.

5. 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是60°,则这个多边形是______边形,它的内角和是______°.

6. 如图:内、外两个四边形都是正方形,阴影部分的宽为3,且面积为51,则内部小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

7. 如图所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和b,如果a+b=10,ab=20,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

8. 若a2+ma+3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

9. 如图,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等于______.

10. 如图,△ABC中,∠A=90°,AB=AC,BD平分∠ABC,DE⊥BC于E,如果BC=10 cm,则△DEC的周长是______cm.

二、 选一选

11. 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24. 已知△ABC的三边a,b,c满足a2-b2=ac-bc,试判断△ABC的形状.

25. 如图,∠1+∠2=180°,∠DAE=∠BCF,DA平分∠BDF.

(1) AE与FC会平行吗?说明理由.(2) AD与BC的位置关系如何?说明理由.(3) BC平分∠DBE吗?说明理由.

26. 已知△ABC中,∠A=x°.

(1) 如图1,若∠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用x表示∠BOC=______°;

(2) 如图2,若∠ABC和∠ACB的三等分线相交于点O1、O2,则用x表示∠BO1C=______°;

(3) 如图3,若∠ABC和∠ACB的n等分线相交于点O1、O2、…、On-1,则用x表示∠BO1C=______°.

27. 7年级(1)班的同学到水库调查了解今年的汛情.水库一共有10个泄洪闸,现在水库水位已超过安全线,上游的河水仍以一个不变的速度流入水库. 同学们经过一天的观察和测量,做了如下记录:上午打开一个泄洪闸,在2小时内水位继续上涨了0.06米;下午再打开2个泄洪闸后,4小时内水位下降了0.1米.目前水位仍超过安全线1.2米.

(1) 求河水流入使水位上升速度及每个闸门泄洪可使水位下降速度;

(2) 如果共打开5个泄洪闸,还需几个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

篇5:七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温馨提示:1.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对应的答题卷上.

3.树立信心,细心谨慎,志在必胜.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把5克蔗糖完全溶解在20克水中,则该溶液的质量是

A.25克B.20克C,15克D.小丁25克

2、太阳、月亮、烛焰、放电影时的银幕,其中是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B.太阳、烛焰。

C.烛焰、放电影时的银幕D.四个都是光源

3、地球上各种水体中,储量最多的是

A.海洋水B.陆地水C.大气水D_地下水

4、厨房中,锅里的油着火,下列采取的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A.立即明嘴用力吹B.立即往锅里加入冷水

C.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D.立即用锅羔萧上

5、列操作止确的是

()

加热液体刚纸槽加约晶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读取液体体积

6、飞机的表面一般都是银白色的,这样做的好处是

A.可以多吸收太阳辐射,使飞机表面的温度升得更高

B.可以少吸收太阳辐射,使飞机表面的温度不会升得过高

C.可以使人看得更清楚

D.可以使飞机飞得更快

7、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8、冬大,晾住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冰,而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后一种现象是冰的A.汽化.B.升华C.熔化D.凝固

9.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性。保水、保肥能力强,但通气、透水性差的士壤为

A.砂土类土壤B.粘土类士壤C.壤士类士壤D.不一定lO、如右图所示,不久发现本来浸没土壤的液面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

A.土壤中含有水分B.土壤中含有空气

C.土壤中含无机盐D.土壤的密度大于水

11、下列有关一个水分子的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两个氨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C.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12、下列属于植物的组织的是

A.番茄果实B.蚕豆叶下表皮C.小麦幼叶D.一粒花生

13、下面有关分子的正确说法是

①分子由原子构成;②分子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③分子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④分子构成了所有物质;⑤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A.①②⑤B.③④C.①②④D.①⑤14、2008年京奥运会上,会放飞数以万计的气球,为使气球具有足够人的升力,同时考虑安全,削你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下表提供的数据,气球最好充灌的气体是

15、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

确的16、关于水的电解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阳极产生可燃性气体

B.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2倍

c.阴极产生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极产生的气体均比空气轻

17、太阳光通过一个菱形的小孔在地面上看到的形状是

A.菱形B.圆形c.椭圆形D.无法确定

18、在冰的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A.不变B.升高C.降低D。不一定

19、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

化合物的是

20、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氢气

21、在一杯硝酸钾溶液中,杯底有少量硝酸钾固体(该溶液已充分搅拌),则该溶液是

A. 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降低温度,可使硝酸钾继续溶解 D.无法判断

22、市场上买来的无水酒精是否含有水,可以用下列哪种物质来检验

A. 水合硫酸铜B.蓝色氯化钴C.水合氯化钴D.以上都可以23、1995年东京地铁发生沙林毒气事件,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

A.可以再分B.在不停运动C.很少D.之间有间隔

24、下列不属于结缔组织的是

A.神经B.肌腱C.血液D.软骨

25、下列哪项不是二氧化碳的用途

A.用于灭火B.供给呼吸C.制造汽水D.人工降雨

26、植物体内,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是由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完成的。卜列植物体的结构中,具有输导组织的是

A.根B.茎C叶D.前三项都是

27、关了I空中出现的彩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彩虫T是太阳光通过空中的水滴,经过折射和反射形成的彩色光弧

B.彩虹的外侧是红光,内侧是紫光

C.彩虹的外侧是紫光,内侧是红光。

D。彩虹可能会在雨后的天空中出现

28、我们吃的酬萝卜、甘蔗是植物的A.生殖器官B.基本器官C.营养器官D.果实

29、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其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则该物质

A.一定是化合物B.-定是混合物C.一定是单质D.无法判断

30、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100克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含食盐36克

B.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克食盐

C.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36克

D.20℃时,36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0克食盐

31、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

A.起催化作用,增加氧气含量B.起催化作用,降低过氧化氢分解时的温度

C.是催化剂,反应后质量变而性质不变 D.是催化剂,反应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2、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A.很浓的溶液B.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C.含lOOg水的溶液D.含100g该物质的溶液

3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二氧化碳分子D.以上都不是

34、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B_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海洋之间D.水循环在A、B、C二者之间均有发生

35、雾、露、霜是我们熟悉的天气现象,你知道形成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分别是

A.液化、汽化、汽化B.汽化、液化、凝华

C.液化、液化、凝华D.汽化、汽化、凝固

36、洋葱表皮细胞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显著区别是前者具有

A.细胞壁与叶绿体B.细胞核与细胞膜

C.叶绿体与细胞质D.细胞膜与细胞壁

37、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电解过程是一种物理变化B.水是由氧气和氢气所组成的C.水分子是由2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 D.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38、下列实例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来解释的是

A.针孔成象,所成的象是倒立的B.射击时JHj“二点一线”的方法来瞄准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D.光的色散现象

39、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视野中光线太暗,应

A.用较小光圈B.用凹面镜C.调节粗准焦螺旋D。调节细准焦螺旋40、2005年3月期间闭幕的两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广人人民未来共同努力的方

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倡使用手帕,少用或不用面巾纸B.大量抽取地下水来补充日益减少的淡水

C.使用含磷洗衣粉D.鼓励个人购买私家车。以减缓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

l、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_____②_______炒菜时油锅着火时立即盖上锅盖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水的“自白”:我是水,我现在的体温如图所示,并且我还在放热。请你告

诉我,我现在的体温是_____℃。我正在________(填“熔化”或

“凝固”)

3、土壤由水、_____、_____和_________组成。

4、干涧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人在二氧化碳气体中会囚窒息而死亡,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要先进行灯火试验,原因是_____,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

5、请写出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由丁氧气——,故可用排水法收集。

6、人和动物体的组织分为上皮组织、肌肉组织、____和______四类。

7、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从微观而青,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或____。

8、某种晶体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_____。从固态开始变成液态直到全部变成液态完毕的过程中,温度________升高、降低或不变),____(吸收或放出)热量。此时的温度称为这种物质的_____。

9、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在__中传播速度最大。它的速度是___米/秒。

10、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网答下列问题:

填写仪器名称①___,②_

__,③___,④___,⑤

____

1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

法。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

就是其中一种工具。(1)使用显

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强,应选择____。(填数字)

①大光圈;②平面镜;③小光圈;④凹面镜

(2)观察写有字母“b”的装片,一般正确的应该是__眼望着

__镜观察,同时另一眼__(填睁开或闭着),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__(选填“b”、“d’,、“p”、“q”)。

(3)下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使视野甲转变成乙,则移动装片时,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

(4)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有8×和45×,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倍。(5)如右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一行细

胞,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此时将镜头换成lOx和

40×,那么在这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___个。

12、图为某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

(2)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

(3)10℃时,将10克该物质溶于50克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是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3、空调公交车上分别有冷气出口和暖气出口,但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___气出口在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4、自光是一种_____色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在经过棱镜发生色散现象时,偏折角度最大的是____色光,最小的是_______色光。

15、下列各物质中:①澄清石灰水、②红磷、③过氧化氢、④氦气、⑤银、⑥水。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属于单质的有____,属于化合物的有)_____(填数字)

16、请写出动物体从小到人的结构层次________。

三、探索与实验:(每空1分)

1.如图所示,某学生在做可燃物燃烧的实验,烧杯中注入开水(水

温约90℃,并放入小块自磷(着火点为40℃),在烧杯上盖一块薄

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着火点为240℃),另一端放一小

块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的白磷,请回答如下的问题:

(1)、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2分)

(2)、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______。(2分)

2、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变化等信息

各一条。组成____性质___

_____变化。

3.材料l:全球变暖,将会对人类

生存环境、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随着气温上升,两极的冰雪会部分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这将给沿海的国家或城市带来灾难。材料2:现在,南极上空已有臭氧层空洞,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在变薄。臭氧层的破坏,给地球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由于臭氧减少,射向地面的菜些射线就会增多,会损害人的免疫能力,使人类皮肤病发病率增多,并可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请根据上述内容,同答卜列问题,(1)材料l中,主要涉及人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_层:

(2)材料2中的臭氧,主要分布于大气的______层:

篇6:七年级 试卷分析

七 年 级 语 文 下 册 期 末

试 卷 分 析

单位:寨里中学 姓名:宋宝霞 时间:2013.07.02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是自己命题的,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下面,结合八年级语文教学,就本次考试做出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

八年级参考人数共有140人。本试卷共三大块的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共25小题,卷面分值为120分。这是一份难易适中、从课内向课外有机延伸的试卷。试卷主客观交融,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体味生活,滋养学生的思想。

二、考试成绩统计

本次参考人数共有140人,平均分67.2,优秀人数8人,优秀率5.2%;及格人数83人,及格率59.2%。

三、试题评价

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重点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试卷第一部分是“积累和运用”,包含8个小题。

其中第1、2题,主要考查学生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两道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每个选项中都有两三处错误,所以此题得分率很高。

第4题是语句排序试题,有一定难度,且平时训练较少,丢分的同学很多,以后的教学中应强化训练这一考点。

第5题是常规的古诗词默写,由于平时注意名句的积累,并多次向学生强调,古诗词不应采取机械记忆,应以理解记忆为主。所以这次考试出现错别字的情况不多,该题得分率很高。

这一部分主要以语言积累为主,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在积累与运用版块中,有了汉字的积累,相关文学知识的积累量有所增加,范围涉及古诗词、综合性学习、修辞知识等,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察。

试卷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第一板块是课内诗词、文言文阅读,八年级是过渡期,以课内文言文的考查为主,这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因为八年级学生学习的文言文篇目少,积累的文言词偏少。试题难度不大,但本届八年级的学生基础较差,好学生外流严重,因此大体情况让人不太满意。

第二板块是“现代文阅读”,共两篇,都是记叙文阅读,两篇都是课外的文章。

其中第一篇共5个小题。试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提炼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由于平时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注重在分析中总结方法,并在课堂上反复巩固,所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答题的正确率很高。

第二篇记叙文共5个题。第19小题考察的是对文中词语的作用,由于不够认真,且轻视了此题的难度,不少学生丢分了。20---23小题都是考查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学生有一部分部分对23题理解有误,答题出现偏差。

试卷第三部分是“写作”,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命题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这个题目让学生写成长中的人和事,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并对学生的思想具有积极的导向。大部分学生的作文都有明确的中心,有具体的生活内容来支撑中心。主要不足是:叙写比较平淡,没有表达初中学生应有的思想层次;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了文不对题的现象;语句不够精练,用词贫乏;缺少新意,没有情感上的提炼和升华。

四、改进与建议

一、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真正转换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和中考命题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性,探究性,创新性试题将会成为主流,要适应这一潮流,教师必须从神圣的教坛走下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人,而不是过去的主宰者。还学生以自由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及积极主动的发展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索性的尝试,努力培养全方面素养俱佳的新人。

二、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巩固,因为只有立足课内的知识,才能有效地向课外延伸,语文教学造不出空中楼阁。

三、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一字、一词或者一个注释,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件大事。阅读和审题要注意每一个要求和细节,表达要科学准确。

四、引导学生有效增加课外阅读量。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开拓自己的视野。

五、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别人的作品中的情感,也才能使自己的作文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六、作文教学应高度重视,要在立意、基本的谋篇布局和文从字顺上即“通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件写作下一篇:油茶的种植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