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益文化

2024-05-01

城市公益文化(精选十篇)

城市公益文化 篇1

任何一种可持续发展战略都离不开城市, 它们在我们所面临的一切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卫生或文化问题中居于核心地位。如今, 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另外30亿人将在2050年之前加入城市居民的行列:城市化步伐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呈现进一步加快的趋势[1]。城市公益文化作为反映人类精神文化中的主流核心文化, 在先进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它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说城市是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 那么, 公益文化则是城市的精髓。城市公益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石, 它关系到城市文化形象的确立, 是都市灵魂的窗口, 因此, 城市公益文化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的边陲重省, 无论是人文地理环境, 还是经济、政治、社会环境都有着良好的基础, 是我国城市化率比较高的省份之一。然而, 在城市公益文化建设中由于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建设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缺乏等问题, 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城市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导致黑龙江省的城市文化建设远落后于城市经济发展速度, 而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 需要对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试图搭建出适合黑龙江省公益文化建设的多中心模式。

一、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现状概述

首先, 从黑龙江省公益文化区域建设布局情况看, 可将黑龙江省划分为四个地区, 即:哈齐地区 (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 、东部地区 (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佳木斯) 、中部地区 (伊春、绥化、牡丹江) 和北部地区 (黑河) 。其中, 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黑河是这四个地区的中心城市, 而哈齐地区是这四个地区中最发达的中心地带。总体而言, 黑龙江省的公益文化区域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 即:公益文化发展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是相对应的, 经济发展好的城市 (如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 公益文化事业发展也比较好, 而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城市的公益文化发展也相对落后, 我省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其次,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 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的各项规模指标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截止到2007年年底, 全省共有文化 (文物) 事业单位1 521个, 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4个、艺术表演场所41个、省、市、县三级群艺馆、文化馆145个、公共图书馆98个、国有博物馆57个、公共博物馆46个、行业博物馆23个、民营博物馆19个、艺术教育、艺术创作、艺术研究、文化出版等其他文化事业机构34个、其他文化企业86个、文物管理机构83个、文化管理市场稽查机构131个。

二、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由表1可以清晰地看到, 尽管黑龙江省的公益文化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除了人均藏书量、广播和电视覆盖率这三项与全国平均指标持平或略高外, 其余各项指标均低于或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每万人两馆一站面积仅是全国平均面积的37.4%, 是上海市的1/10;有线电视入户率低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 低于上海67个百分点, 低于北京41.75个百分点;人均文化广播事业费比全国平均数少7.56元, 比北京少139.85元, 比上海少102.64元;人均文化事业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3元, 是北京的23.5%, 上海的19.49%;黑龙江省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也低于全国平均指标2个百分点, 比北京、上海均少12个百分点。

三、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城市公益文化建设区域失衡

从全省范围看, 在全省四个区域中唯有哈齐地区一家独强, 东部、中部、北部地区皆弱;从哈齐地区看, 哈尔滨作为哈大齐城市带的中心城市, 其公益文化的综合实力最强, 在哈齐地区中呈现出“鹤立鸡群”的态势。

(二) 政府在城市公益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模糊

一般说来, 城市公益文化涉及的往往是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且产权模糊的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全靠市场不行, 完全靠政府也不行, 因此, 需要进行社会化运作。这说需要政府的角色应随着外部实际条件、领域、阶段的不同而变动, 政府在公益文化建设中即要发挥主体、参与者、管理者的作用, 也更要发挥出引导、服务的作用, 从而对政府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角色都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防止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管就死, 一放就散的问题。

(三) 建设主体过于单一

城市公益文化的建设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 既包括城市各级政府的主管理部门, 也应包括城市各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企业、家庭以及广大市民。目前, 黑龙江省的公益文化建设多是由政府单方推动, 但是由于市民人数众多, 很难有机会通过正式的渠道发表统一公开的意见, 导致市民参与的力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即便是在一些公共的公益文化场所, 也往往是因为市场化运作方式, 使得市民很难经常去参观学习, 使得公益文化场所的实际利用率不高, 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四) 在公益文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从“全国和各省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指标数据”就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对公益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如公共文化服务占财政支出比重为0.37%, 比全国0.39%的平均数还低2个百分点;而人均文体广播事业费和人均文化事业费的合计金额仅为66.38元, 比全国平均人均75.96元的标准还少9.99元/人。

(五) 缺乏有效的文化建设激励和保障机制

当前黑龙江省在城市公益文化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完备也不配套, 而更是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具体可以表现为, 政府管理的文化组织效率低下, 民间文化组织的发育迟缓, 市民没有相应的文化交流场所, 缺少居民志愿者文化组织, 从而造成居民文化需求不能满足, 文化消费总体水平较低。

四、搭建黑龙江省城市公益文化的多中心建设模式

(一) 建设多中心城市共同发展的区域模式

本着重点地区选择多个中心城市和落后地区选择单中心城市进行重点发展建设的原则, 在黑龙江省的四个地区中重点选择公益文化多中心发展城市为:哈齐地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三市, 中部地区的伊春和牡丹江两市, 东部地区的佳木斯市, 北部地区的黑河市, 共七个城市作为公益文化建设的中心城市, 从而使城市公益文化的辐射力度能最大范围的覆盖全省区域, 使全省的人民都能享受到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果实, 从最基层给予人们以实惠, 丰富人们的生活, 提高人民的基本素质。

(二) 促进公益文化主体的多中心网络模式的形成

首先,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公益文化主体网络。多中心公益文化主体网络是以多中心城市区域为基础建立的由若干个不同级别的、有隶属关系的行政机构 (纵向) 和诸多个相同级别 (横向) 的行政机构共同协调管理的区域。由于区域主体的不同为公益文化的多中心建设提供了天然管理主体, 这些管理主体纵横交错且形成了一个网络式的有诸多结点的多中心管理机制。我省四个地区七个中心城市群的形成为公益文化的多中心建设在空间主体上提供了物质载体。

其次, 建设以市场为中心的多元化公益文化模式。该模式即不同于市场调节模式, 也不等于多元复合模式。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对文化的职能是服务与监管, 相应地要有职能的转换, 以既维护文化生产力的积极发展, 又能引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文化发展方向。”[3]黑龙江省以市场为中心的公益文化多元化主体经营, 就是要在同一市场条件下允许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合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等等主体以及消费个人以平等的地位进行公平竞争、平等消费。

最后, 强化社会团体个人为主体的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公益文化新理念。文化是大众的文化, 公益文化的开展需要全民大众的参与与支持。作为人类社会区别其他动物的组织形态, “社会”肯定大于市场, 也比市更具有本质性和建设性, 奥氏的多中心治理理论实质是内含了“社会建设”的社会治理, 而这种治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社会成员———公民的参与程度[4]。因此, 黑龙江省应注重以各人民团体, 基层文化馆, 群众艺术馆、文化站等为代表的基层群众文化组织、社区文化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公益文化新理念。

(三) 完善公益文化多中心服务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的新目标:2020年“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再次要求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 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目前阶段, 黑龙江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文化馆 (站) 、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等面向社会公众的文化机构和场所为中心, 以非政府、非营利的相关社会组织为外围, 遍布城乡的文化服务节点和网络体系[5]。即以公共文化政 (下转91页) (上接83页) 策法规体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文化生产供给体系、公共文化资金保障体系、公共文化人才保障体系、公共文化评估监督体系等多中心内容为核心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皮埃尔.雅克, 拉金德拉K帕乔里, 劳伦斯.图比娅娜.看地球2010城市:改变发展轨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19.

[2]高伟华.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区差异分析[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 :57.

[3]钱立洁.公共文化的时代自觉及其践行[J].泉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9) :96.

[4]王飏.奥氏多中心理论及实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 :93.

城市公益文化 篇2

在弄堂里穿梭,看到过去的建筑、碑石,好像时光穿越到过去,细品那段历史的记忆;在秦淮河慢慢踱步,细听烟雨琵琶、声声入耳,感受昔日的文人荟萃;置身街头,观赏中西艺术,感受城市的活力和灵性,这些令人心脾、使人流连忘返的就是文化之光闪耀的光辉,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座城市需要有文化的精神栖息地,更要有流动的文化发展之泉,唯有发展中的传承,方能让城市闪耀文化的光辉。

让城市闪耀文化的光辉需要做好“传承”的文章。传承,就是要保护好民俗文化、地方本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历史遗迹等,这些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例如有着园林之都美誉的苏州,完整保存了这些蕴含着苏州发展历史的园林;作为南京文化之源的老城南,完整的保存大量的老宅;作为历史上文人雅仕集聚地的绍兴,完整的保存着大量的名人故居。这样的传承让一座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深度,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更有精神上的归属、无时无刻感受着文化给予的宽慰和舒心。当然,在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走好文化的传承之路并不容易,作为地方的管理者和建设者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即以文化人,以文润城。

让城市闪耀文化的光辉需要做好“发展”的文章。从发展的眼光看,事物的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脱离不了事情前进的大方向。当前各地文化发展之路也是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文化需求层次进一步提高,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必然要做好“发展”这篇文章。例如使让地方文化传承搭上互联网+的大船,将部分传统文化的影像、外观传到相应的网站,民众足不出户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腾讯曾联手故宫推出的“梦游故宫”节目,人们在网上就感受到故宫的庄严瑰丽。当然,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方式已不少见,深挖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创新文化品牌,探索发展路径,找到地方文化新模式。

凯龙瑞公益基金城市爱心跑圆满落幕 篇3

本次活动以团队接力的形式展开,每队由5人组成,合力完成9公里的赛程。早晨在发令枪响后,60支队伍冲出起跑线展开激烈的竞争,最后乐跑队以39分ll秒的成绩技压群雄,赢得了团体接力的冠军。仲量联行及高力国际分别获得团体接力的亚军和季军。除此以外,凯龙女子队也摘得女子团体接力的冠军。

凯龙瑞公益基金城市爱心跑的活动初衷在于以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地产金融行业的交流,并以企业力量推广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一经推出就有众多知名企业报名参与,包括中国新天地、摩根士丹利和渣打银行等。

除了加深行业间的交流,展现企业团队的合作精神,公益也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主题。参赛团队通过向亲朋好友发起爱心募集,以向上海宋庆龄基金会 凯龙瑞可持续发展基金爱心捐款的方式支持选手。在社会各界慈善人士的支持下,爱心募集获得巨大的成功,仅短短不到两周的时间就筹得超过20万善款。本次活动的慈善合作伙伴为上海宋庆龄基金会,活动的所有报名费用及募集到的善款都将直接通过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用于社会公益项目。比赛结束后,活动的腾讯公益通道仍将继续接受捐款。

凯龙瑞公益基金城市爱心跑受到了活动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包括戴德梁行、OrbusNiech、KBR、高力国际、贵州中育文化置业有限公司、东彦投资、莱坊以及高德量行。凯龙瑞集团行政总裁郑喜明先生十分感谢赞助商及社会各界对活动的支持,凯龙瑞公益基金也会继续用积极健康的方式传播公益的正能量。

公益广告:彰显城市台公益形象 篇4

一、提高认识,把公益广告工作摆上日程

自2011年11月起,宿迁台把公益广告的制作与播出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将公益广告作为一个特殊栏目来打造,明确责任主体,安排专门力量,保证公益广告有人策划,有人制作,有人编发。举办公益广告大赛,在宿迁市征集公益广告作品。2011年,宿迁市广播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大赛作品征集活动收到影视类作品30件、广播类作品14件、平面类作品13件,参与单位覆盖三县两区;还在全台开展“我为公益广告做贡献”活动,共征集了广告标语270条,视频短片13部。

二、开拓创新,追求公益广告的真善美

在公益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创作人员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中选择重大主题,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内容上不断丰富,注重从生活中去寻找贴近百姓的思想、观念、方式,激发百姓内心深处的真善美。

为弘扬劳动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市民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宿迁台摄制了以一线劳动者为主体的系列公益广告片。其中,《尊重劳动爱护公共照明》公益广告讲述的是60岁的路灯维修工陈兆胜的故事,他每天奔波于8个市民广场,维修路灯1000盏,16年来行程近40万公里,可绕地球9圈。这则30秒的公益广告选取了路灯工人夜间维修路灯的画面,接着出现的是绚丽多彩的夜景,展现了路灯维修工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城市夜间的绚丽多彩。广告片尾推出了两行大字“尊重劳动,爱护公共照明”,凸显主旨,起到了积极的社会宣传效果。

目前宿迁台的公益广告有标语式公益广告,主要为时政、文明礼仪、格言警句、古典诗词等;有图片式公益广告,主要有宿迁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地方历史、模范人物、民俗风情等;有视频公益广告,主要为文明行为、廉政执法和社会公益实践等。

三、充分展播,保证公益广告宣传效果

宿迁台每天在宿迁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的40多个广告时段安排70多条共计50分钟的公益广告,做到频道全覆盖、广告时段全覆盖;广播两个频率安排大量时段播出公益广告。诸如“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行文明路,做文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公则生明,廉则生威”、“学习改变命运,读书成就人生”、“文明在身边,用手接力”、“安静看电影,文明做观众”,这些公益广告每天在宿迁台两个频道循环播出。今年1月—5月,宿迁台广播、电视累计播出公益广告3万余条,约7500分钟。

城市环保公益广告词 篇5

2.赞化天地道法自然

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4.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5.除了足迹,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除了摄影,我们什么也没有带走

6.为了子孙后代,请留下一片净土

7.草木无情皆愿翠 行人有情多爱惜

8.青草绿树你我他 咱们同住一家

9.美丽的校园,美丽的家,永远的美丽靠大家

10.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

11.举手之劳,美化校园。

12.校园是我家,美丽靠大家。

13.保护地球,就从美化校园开始吧!

14.用我们的爱心,迎来校园的一片绿。

15.让校园变成绿色家园,让祖国变成绿色宝库。

16.学校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7.保护树木是第一。

18.美我校园重在每一举动。

19.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

公益性:城市户外广告发展新理念 篇6

一、树立公益性理念是适应城市户外广告发展的需要

1、城市户外广告的公益性属性的需要。

城市户外广告具有的基本属性是双重的:“户外”+“广告”。这意味着城市户外广告既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又要尊重其广告属性。如果过于强调其社会责任,必然损害其商业性质,给企业和城市商业发展带来损失。如果过于“放纵”其商业性质,又会损害公众利益,不利于城市公益形象。所以,这就决定了城市户外广告发展需要兼顾其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然而,从南京市新街口地区户外广告发展的现状分析,城市户外广告的公益性属性被忽略了。一方面,由于行业的高利润和高回报,推动着城市户外广告快速发展,城市及街道“表面”防不甚防的“广告补丁”中缺失公益性内容。另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城市户外广告发展中。缺失对城市户外广告公益性的应有扶持,从而不可避免地给城市户外广告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说明树立公益性理念是城市户外广告发展的急切需要。

2、城市户外广告的管理属性的需要。

从城市户外广告发展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看,各个商家都是在市场规律调节下,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自由竞争者,需要自由地发布户外商业广告。对于户外广告的管理,政府部门一般是依靠行政手段,比如审批、监督、取缔、罚款等手段进行的。但是,政府部门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取得一些成效,也暴露出对公益性广告难以管理的问题。例如,对商业广告可以进行强制性的监督管理(许多情形下缺乏持久性和根治效果,避过“严打”的风头,一些不合规范的广告又会纷纷露头),但对户外广告的设置,尤其是对其设计和内容没有明显约束力,从而对公益广告发展缺乏推动力。因此,从城市户外广告的管理属性看,需要树立公益性理念也是城市户外广告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户外广告公益性理念

城市户外广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公益性也是其内在属性之一。因此,发展城市户外广告,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融入城市户外广告中的公益性理念。

1、公益性理念的内涵。

学术界对公益性理念的认识还很难统一。对于城市户外广告来说,公益性理念可以描述为符合社会公益性的城市户外广告发展的核心内涵。公益性理念通过政府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鼓励和监督,企业和公司社会责任心增强和形象塑造,广告经营者合作和协调加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城市户外广告积极健康和繁荣发展中实现。

树立公益性理念,就是要尊重公众的利益,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这里的公众不仅包括市民,也包括企业和社会组织。对于一个城市,不仅仅有城市风景和城市面貌,也包括城市的各个方面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果排斥商业广告,是不明智的;如果排斥公益广告,也是不明智的。所以,树立公益性理念,要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城市风貌保护,有利于城市商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城市文化和城市个性活跃。

树立公益性理念,对于城市政府来说,要改变传统观念,转变传统角色,要由“强制管理”转向“引导”、“鼓励”和“监督”上。改变目前城市户外广告的“纯商业性”,除了运用行政手段外,政府还应该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发挥政府的作用。

树立公益性理念,对于企业来说,要充分认识城市户外广告是发布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是企业形象和产品品质的社会展示。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需要良好的企业形象支持,因而企业必然表现出强的社会责任感,必然体现社会公益性。因此,树立公益性理念,对于企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树立公益性理念,对于广告经营者来说,也要加强社会责任感,加强与社会各个方面的相互合作和协调,要在技术发展基础上活跃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中的公益性理念创意。

公益性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将各方的利益综合考虑,并将城市户外广告参与者有机协调起来,共同推动城市发展。公益性理念各个方面的具体行为关系如下图:

企业的根本任务是获取经济利益。但是,现代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也不是唯利是图,而是要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良好的客户关系获取经济利益。企业进行城市户外广告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美誉度和知名度,因而企业要接受公益性理念,投入公益事业。这是公益性理念在企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广告经营者是城市户外广告制作和发布的直接执行人。城市户外广告市场是商业市场,也是公共事业的一部份。树立公益性理念,不仅有利于城市面貌美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利于促进商业繁荣和市场健康有序地竞争。因此,政府应鼓励广告行业的企业合并和集团化发展,鼓励运用先进广告技术手段,鼓励创意思维和文化弘扬创新。

2、户外广告公益性理念并不等于公益广告。

所谓公益广告,是公共广告的一个部分,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共同利益而发布的一种广告类别。公益广告是一种与商业广告相对的广告类别。户外广告公益性理念是一种指导城市户外广告发展的创新理念。这个理念涵盖了所有户外广告和所有户外广告参与者。因此,户外广告公益性理念并不等于公益广告,坚持户外广告公益性理念,包括所有户外广告的和谐发展。

坚持在公益性理念下推动城市户外广告发展,包括公益广告发展也包括商业广告发展。正确处理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是:在制度上保证公益广告的数量;鼓励含有公益因素的商业广告发展;促进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有机结合。虽然公益广告并不完全等于公益性理念,但要树立和弘扬公益性理念,必须大力发展公益广告,必须保证公益广告数量,促进公益性因素和商业广告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城市户外广告发展。

三、公益性理念视觉下的城市户外广告发展措施

1、制定公益广告管理办法。

法律法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的督促力。明确的行政法规的出台,可以改变现在公益广告的落后局面,可以保障公益广告事业的持久发展,可以提高各个相关方面对公益广告的认识和督促行动。在公益广告管理条例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公益广告数量规定。在一些城市的重点地区和范围内,城市户外公益广告的数量不得低于10%,或者因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比例。

(2)公益广告题材规定。城市户外公益广告的题材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社会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各种健康生活的行为习惯,社会公德等方面。同时,展示城市文化和民族文化,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3)公益广告承担者规定。各个城市政府有关部门,比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交通部门、卫生部门、妇联、环保部门等等,应在城市的重要位置长期设立相关的公益广告。鼓励红十字会,野生动物保护者者协会,民间艺术协会等社会团体、公益组织等投放相关内容的公益广告。各种社会组织的参予,会促进公益广告走近生活,反应群众心声,推动社会文化多样性发展。

(4)公益广告表现形式规定。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必须符合美观大方,明白简洁的艺术设计要求。不提倡口号式和标语式的公益广告表现形式。

(5)对发布公益广告的单位和企业的给予政策优惠。对于长期支持和投放公益广告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在广告管理费用上给予一定的减免。鼓励和表彰对城市公益广告做出贡献的企业和组织。

(6)实行对户外广告经营者的鼓励政策。对各个户外广告经营公司投放公益广告或者在公益广告方面做出成绩的公司,由城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

2、把公益性理念列入广告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努力增强他们的公益性理念。

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公益性理念直接体现在广告作品的效果上,也融入在城市空间之中,因而应加大对广告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强广告从业人员的公益性理念,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公益心的培养和教育;二是鼓励广告从业人员的公益广告创新思维;三是鼓励广告从业人员运用新媒体技术;四是鼓励广告从业人员探索商业广告和公益广告创意融合路径。城市政府对各个广告经营单位进行的广告从业人员基本职业道德教育给予适量资金扶持。

3、鼓励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融合,推动公益广告创新发展。

公益广告的发展是城市户外广告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扩大公益广告的载体是公益广告发展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因而推动公益广告发展必须扩大公益广告的载体。公益广告的载体,就是可以用以表达公益理念的媒体或者其他广告方式。因此,要制定政策保证公益广告的载体满足公益广告发展是必要的。但是,在利用政策保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公益广告之外,提倡公益理念以因子形式融入到商业广告之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商业广告提升品味和理念,更易于被市民接受,增强传播效果。因此,鼓励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融合,是推动城市户外广告创新发展的新探索。

4、通过一些社会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公益观念,提高公益意识。

举办宣讲会,讨论会等形式大型公益活动广泛传播公益观念,是公益广告发展和户外广告公益性建设的重要路径。也可以在社区举办少儿组、青年组、成人组、老人组公益活动设计大赛,以使公益性观念真正深入人心。同时,这些比赛的成果可以直接增添户外公益广告的素材,也能增强户外公益广告的效果。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城市户外广告发展,而且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弘扬和市民素质的综合提高。

摘要:公益性理念,就是要尊重公众的利益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公益性理念包括公益广告的内涵。公益性理念视觉下的城市户外广告发展,应制定公益广告管理办法,增强广告从业人员的公益性理念,鼓励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的融合。

关键词:公益性,公益广告,城市户外广告

参考文献

[1]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1.

[2]张明新.我国公益广告探究[J].当代传播,2004,(01).

[3]蒋华.浅谈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的联系与区别[J].商场现代化,2006,(11).

公益动漫作品对城市环境的牵引 篇7

1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现状及特点

随着视频动漫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整个商业媒体以及娱乐商业媒体市场中占核心地位。基于参考文献[2]在2003年3月, 香港视频动漫商业媒体市场营业收入就达到了46亿港元;基于参考文献[3]在2004年4月, 全球网络化数字视频动漫产业总产值已达2228亿美元;与视频动漫产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也在5000亿美元以上。举一个最实际的例子, 国内的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在变形金刚、唐老鸭、米老鼠、机器猫、圣斗士等国外动画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无论是闻名世界的迪斯尼乐园, 还是各类以视频动漫形象为主题的日常用品, 都表明这样一个事实——视频动漫已不知不觉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 是分别采用艺术性模式手法, 以视频动漫的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有益的社会观念, 从而促使其态度和行为上有所改变的广告活动。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本身附带着作品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当这种态度是正面的、积极的, 符合大众的价值评判标准, 便会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 网络化视角渗透到大众的思想中, 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们接受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过程就是对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过程, 它能影响一个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的价值取向, 对文明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形象的建设大有裨益。

公益广告作品符合时代的需求, 代表社会的整体利益, 是具有巨大社会潜在价值的宣传方式, 而视频动漫是富有强烈科技感和现代感的新兴艺术创作手段。公益广告为视频动漫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舞台, 而视频动漫则为公益广告带来了全新的活力。两者的结合不但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公益广告的特点, 也在宣扬积极思想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 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欢迎。

与传统的公益广告相比,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有很多优势。首先, 观赏性是视频动漫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一大亮点。动画的画面城市网络化公益概念信息直接、色彩绚丽, 这是儿童热爱看动画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表现力强, 常采用夸张手法。网络化视频动漫作品可以加入充分的抽象力和创造新力, 将城市网络化公益概念信息用夸张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在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环境中的作用

视频动漫形象在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中的优势:视频动漫形象的表现形式具有幽默、夸张、生动、虚幻等特点, 通俗且易于接受, 视觉识别率高, 富有独特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因此, 如果在广告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视频动漫形象作为宣传手段, 必然会因其特有的魅力而获得成功。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推广不仅强化了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的文化品牌、塑造了文化竞争力, 也为“文化都市”的建设添上助力。对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推广的同时, 加强了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居民对动画文化的认同, 提高了对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接收度, 也扩张了动画消费的潜在群体。

3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环境下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环境牵引问题与发展

当前, 我国的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管理者对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重视不足, 利用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对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构建的思想还有待加强。

3.1 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网络化公

益商业媒体市场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重视不足, 对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营销需要进一步加强, 而缺乏对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整体规划与实施策略, 也制约了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环境的发展;

3.2 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传播单一化, 离散式。传播渠道单一, 未能有效整合电视、报纸、网络、杂志、展会、推介会等多种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分散, 以“点传播”为主。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环境形象在离散式传播过程中大打折扣;

3.3 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与国际化先进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建设标准差距甚远。数量方面,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与商业广告的比率远远低于国际先进的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建设标准;质量方面, 作品的表现与制作水平低下、创意平庸、质量粗糙;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低水准、小范围的传播和推广难以形成鲜明的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个性。

视频动漫这一概念正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公益广告的创作之中, 它不仅拓展了公益广告的制作方式, 更给人民大众带了独特、新颖的视听感受。可以预见, 在不久的将来, 这两者相结合的公益宣传模式, 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无论是在电视、网络或是手机里,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都以它独特的个性与方式跨越传统, 给人们一种新体验。在今天这样的城市网络化公益概念信息时代,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这支生力军相信能够大刀阔斧地向前迈进。

摘要: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是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的一张名片, 它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的风貌和文化。近几年来, 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发展突飞猛进, 无论在电视里或是广告牌上、无论网络还是纸质媒体, 都能发现他们的踪迹。作者根据中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现状出发, 分别从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兴起、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对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环境的牵引、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表达三个方面来阐述了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和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的关系。

关键词: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城市网络化公益商业媒体市场,牵引

参考文献

[1]潘泽宏.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

[2]胡晓云.世界广告经典案例—经典广告作品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3]王省民邹红梅.试论基于公益视频动漫作品中的审美[J].美与时代:上半月.2009年, 200901.

公益营销,为品牌文化添彩 篇8

企业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 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一个企业的价值, 不单单是创造多少经济效益, 还应该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创造社会效益:这是企业价值的两方面。企业只有让二者形成良性互动的局面, 才可能真正发展、繁荣。

达尔文说过, 就人和动物的区别而言, 只有道德感或者良心才是意义最大的。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道德虽然没有法律的强制性, 但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 它的调节范围及影响力远大于法律。道德的标准比法律高。人类需要用道德来维系, 企业营销也应该在一定的道德氛围中进行, 并遵循一定的商业道德标准, 否则, 可能得逞于一时, 却会严重损伤企业的公众形象, 甚至置企业于死地。

“企业公民”观念的提出, 对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法律学上, 公民依法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作为企业公民, 在享受社会赋予的自由和机会时, 也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 一方面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 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 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 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 实现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一些国际品牌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公益行为的巨大价值。全美最大的500家企业之一的“雅芳”公司, 全球年销售额达到52亿美元, 其产品涵盖护肤品、化妆品、个人护理品、香品、流行首饰、女性内衣/时装、健康食品等领域。“雅芳”公司视“关怀女性”为己任。在世界各地, 支持女性在经济、文化和体育等方面的发展。例如:1992年成立的“雅芳全球妇女健康基金会”, 迄今为止已筹集了7500多万美元。其下属“雅芳乳腺癌认识会”为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教育提供了5500万美元, 成为美国资助妇女对抗乳腺癌最大的资金提供商。通过一系列公关行动, “雅芳”公司在女性中树立了较好的口碑, 人们在购买“雅芳”产品时, 会感受到一种亲切的关怀。

公益行为应遵循品牌战略

公益行为对于品牌建设的巨大作用已经慢慢被企业所认同, 但是, 品牌的公益行为决不是见好事就做。无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 没有一家公司本身的资源足以使它涉及并驾驭多方面的公益事业, 如果能够选择其中一些适合公司的部分, 把它做好, 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 选择做何种公益事业的标准是什么呢?笔者曾经提出品牌传播的“项链理论”:所有传播推广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去运作。因为一个品牌单个的广告、促销、公关、赞助等活动,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串起来, 即使做得最好充其量也只是一颗珍珠。只有将所有的传播行为用一根主线串起来, 才能组成一条闪闪发亮的项链。而珍珠与项链的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品牌战略一经确定, 便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传播, 所有的传播动作, 包括公益活动, 都以此为主线, 保证企业主题的统一性及连续性。

跨国品牌们不约而同地将在中国开展的公益事业锁定在三个领域:儿童教育、环保、体育事业。“安利”公司全球总裁德·狄维士说:“其实, 可选择的公益项目非常多, 但要确定哪些事业可以通过你实现一些变化。我们在中国的公益事业已确定“儿童”和“环保”为重点, 当时有许多项目可供选择, 但我们认为“儿童”代表未来, 有无限潜力, 对他们的点滴帮助, 都可能改变其人生的发展方向。环境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从狄维士的话中不难发现, 在选择公益项目时, 他们其实是非常谨慎的。他们注重项目和时机的选择, 往往选择能够促进本身目标的社会公益事业, 绝大多数的公益项目针对公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客户、员工、社区、政府官员或供应商, 以有意义的方式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说到底, 公益行为应该符合企业及品牌的核心战略, 并坚持到底。下面让我们看看著名时尚品牌Liz Claiborne是如何十多年坚持不懈地进行公益活动的。

成立于1976年的Liz Claiborn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的生产和销售化妆品、佩饰和服装的公司。该公司在十多年里, 一直开展一系列涉及家庭暴力的公益项目和活动, 因而被持续地盛赞为“一个富有创意、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领袖”。

Liz Claiborne的成功在于:首先, Liz Claiborne挑选了一个并不是特别时髦且不容易操作的话题。在当时, 乳腺癌问题已经吸引了很多企业的赞助以及媒体的关注, 而媒体对家庭暴力这一问题的关注很少,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Liz Claiborne公司才能独自“拥有”这一话题。第二, 该公司在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 持续不断地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各种创新性的活动。

在项目开始后的第一年, 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93%的美国女性相信家庭暴力是一个问题。这一数字在Liz Claiborne的客户当中更高, 持这种观点的客户表示, 将会对开展相关项目来帮助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公司有好感。来自旧金山的六名艺术家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合作创作了一条公益广告, 该广告于1992年的10月, 即“全国家庭暴力宣传月” (National Domestic Violence Awareness Month) 期间播出。同时, 该公司为第一个24小时家庭暴力救助热线提供资助, 并且牵头成立了一个致力于筹集资金和提供援助的志愿者团队。以上的这些举动不仅使家庭暴力热线的电话数量猛增, 而且还吸引了很多女性和时尚媒体的报道, 为公司的高层主管创造了很多演讲的机会。

在1993年, Liz Claiborne展开了第二轮的项目。艺术家Barbara Kruger创作了非常有感染力的新版公益广告, 在“全国家庭暴力宣传周”期间投放。在1994年, Liz Claiborne“财富1000强”名单中的公司的高层主管进行了一项关于“家庭暴力是否影响它们公司的业务”的问卷调查。在1995年, Liz Claiborne开展了一项员工艺术比赛, 来为反家庭暴力运动设计品牌形象。在1996年, 这一项目转移方向, 第一次针对男性开展工作。该公司制作了一条30秒的电视公益广告, 广告起用来自一些大学的知名美式橄榄球队员为演员。在1997年, 该公司继续前一年的战略。传统的涉及家庭暴力问题的公益广告往往针对女性, 告诉她们如何识别暴力性行为、如何取得帮助。在1998年, 这一项目又调整方向, 将注意力转向了父母, 出版了手册《如何与你的孩子交谈:关于健康的人际关系》, 帮助和引导他们的子女在谈恋爱时间应对可能出现的暴力现象。在1999年, Liz Claiborne与“家庭暴力预防基金会”合作, 推出了一本长达20页的手册《女性指南:如何与他人讨论家庭暴力》。在同一年, Liz Claiborne赞助了第一届反家庭暴力“纽约市行走”活动。在2000年, 该项目的注意力集中在青少年, 推出了一个专门涉及恋爱中的暴力行为的网站——www.loveisnotabuse.com (意思为“爱不是滥用”) 。到了2002年, 该项目继续被更新, Liz Claiborne的董事长和CEO在第七届全美家庭暴力年会上演讲。该公司继续赞助V日 (V-Day) ——一个全球性的、阻止对女性实施的暴力的运动。该公司还与女性电视频道Lifetime合作, 推广“停止暴力周”。许多知名媒体进行了报道等。在2003年, 该公司与Marie Claire杂志和宝利来 (Polaroid) 公司合作, 开展了一个名为“不再” (No More Tour) 的全国巡回路演和反家庭暴力电影节活动。到了2004年, 该项目进入第十三个年头。该公司的产品标签开始出现反家庭暴力的信息以及相关的网站地址。

不断翻新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公益活动, 使Liz Claiborne的社会尊重度和影响力大幅攀升。其CEO Paul Charron被邀请参加了一系列高规格的活动, 如进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由四十人组成的“全国反家庭暴力咨询委员会”;数次进入美国女性经理人协会评选的“最适合女性经理人工作”的30家公司名单。通过Liz Claiborne的努力, 家庭暴力问题由一个原先的属于家庭内部的私人问题变成了一个公共健康问题, 从政府、企业界和非营利组织获得了必要的资源和资金。

Liz Claiborne持续的公益营销项目还争取到了许多媒体的报道, 获得了很高的认知度。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所有的媒体报道和公益广告所获得的媒体印象总数为13亿人次, 相当于1200万美元的广告价值。并最终使Liz Claiborne成为公众心目中“富有创意、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领袖”。

很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公益行为与品牌核心战略不符, 并经常变换主题, 就会使品牌形象模糊, 造成品牌稀释。公益行为越多, 大家就越不知道, 这个品牌到底代表什么。

公益行为是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战术行为

公益行为不等于一个活动, 一次捐赠, 它应该成为企业的一种长期战略行为而非短期战术行为。许多跨国公司都以积极参加中国公益事业的方式, 作为他们融入中国社会、实现本土化以获得中国民众认可的策略。

“可口可乐”投入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希望工程, 并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从1993年至今, 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 100多个希望书库, 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因为中国是长期的战略性的市场, 所以“可口可乐”选择农村教育作为突破口。

“可口可乐”在4年前就成立公益事务部, 全力负责公益项目的策划、实施和跟进工作。在“可口可乐”公益事务部的电脑里, 存有捐建的52所希望小学的详细资料和信息, 并与28个装瓶厂紧密配合, 一同为这些希望小学持续服务。“可口可乐”认为, 对企业来说, 做好公益事业, 最重要的是高层要亲自参与, 不能只出钱、不动心。

摩托罗拉公司一进入中国就提出“做社会好公民”, 迄今已为中国教育事业捐资累计2100万元人民币;柯达公司则推动银行为下岗工人提供购买彩扩设备的贷款, 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已相继成立专门的公益事务部, 由企业高层直接管理在不同地区和市场的公益项目。

日本企业在中国的口碑远低于欧美企业, 其主要原因在于, 与欧美企业相比, 日企不注重对中国公益事业的投入。有调查显示, 由于日企形象塑造不够, 如果日企和欧美企业做同一事件, 公众的评价会完全不同。如果面对的是欧美企业, 大家的反应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一般或认为是错误的;但对日企而言, 公众的反应则往往是负面的, 甚至认为他们非常阴险。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 与公益事业相连的往往是跨国公司, 鲜见国内企业的身影。其实国内企业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并不少。这种错觉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的公益行为更多是由偶然的、孤立的事件触发, 从而被动参与。例如, 只有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国内企业才会发生公益行为, 而不象跨国公司的公益行为具有系统性和长期性。

时尚品牌Esprit一直强调其个人选择与自然的精神境界。60年代后期, Esprit在美国创立时, 就确立了以“世界和平和自我表现”为品牌的主要宗旨, 并一直坚持了下来。当其它公司的促销还仅仅流于形式时, Esprit却强调时装界必须对社会及生活时尚都要负责。Esprit踊跃参与“地球日”的宣传活动, 把印有“绿色环保”口号的服装发给职员, 在店内张贴环保海报, 并鼓励顾客在市区种植树木及进行清扫活动。Esprit的一大创举是把“大自然”引入店内。春天它在亚洲的各分店中都洋溢着花园的气息, 店内放置着很多人工植物、盆景等。夏季, 则是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它在海报中说道:“每天一苹果, 大夫远离我”。在过季减价时, Esprit也颇不寻常, 它将所有旧的陈列道具都扫上一层白油, 或者盖上净色的棉布, 此举给顾客以Esprit是沙漠中的绿洲的感觉, 使它在乱哄哄的场面里既做了生意又似乎独享安逸。

Esprit的室内陈列注意宣传人的价值, 时时提醒顾客在穿着时也不忘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一个广告中, Esprit问道:“你会做些什么来改变世界?”一个手持拐杖的女孩子回答:“我希望人家去评定我之所能而不是我的不能。”除了上述口号, 还有另外的口号也被广泛使用:“所有国家都应该归还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及“在每个人决定要孩子之前, 应该先上一堂为人父母的课程”, 这些词句在不经意间征服了千千万万人。

“可口可乐”投入了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希望工程, 并且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从1993年至今, 可口可乐公司已在中国捐建了52所希望小学, 100多个希望书库, 使6万多名儿童重返校园。因为中国是长期的战略性的市场, 所以“可口可乐”选择农村教育作为突破口。

达尔文说过, 就人和动物的区别而言, 只有道德感或者良心才是意义最大的。道德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发展公益性文化单位 篇9

关键词:发展,公益性文化,文化单位

限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特殊观众书籍京剧艺术演出,市场需求较小,生产时间相对较长,不可以通过产业方式经营,必须由政府投入或社会捐助予以保障,但这类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对整个社会发展巨大。公益性文化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优质公益性文化产品服务。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应社会化公益性文化管理运作社会化,需要借助市场作用,改变从业人员思考和处理问题方式,使公益性文化单位运作更有效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举办非赢利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和保障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各种文化组织和文化服务的总和。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相互关联严密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是公共部门,目的是为满足社会共同文化需要,服务是公众广泛参与的物质精神支持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约束监督。

公益性文化事业组织,应凸显公共文化服务意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和保障公民文化权益是各级政府重要职责,主要途径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坚持执政为民要求各级政府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明确政府及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管理社会职能,提升公共文化产品服务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立体拓展发展面向高素质群体高雅精品文化事业和面向广大普通大众的通俗文化。高雅精品文化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水平,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民族精神,继承与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是有着强烈吸引力感染力的文化作品。它们能给人带来光明与希望,感到生命光辉与美丽,使人心灵充满爱和力量。在公益性文化作品创作过程中,注重其实用性娱乐性功能发挥,满足大众心理需求和现实需要大众教育文化作品。重点扶持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在艺术探索上有重要意义的面向群众提供优秀精神食粮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使公益性文化事业步入雅俗共赏的发展轨道,从而使不同群众既能欣赏到高雅精品文化,也能欣赏到通俗流行文化。同时,加强针对老年人、青少年、贫困阶层、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公益性文化服务项目。例如,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应实行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完全免费开放。在公益性文化设施的配置上,大力推行充分反映各地形象发展特色整合,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示范工程、示范社区建设,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保证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以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改革公共财政投入方式。针对当前公共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欠账较多,特别是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建设一批惠及群众文化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形成较为完善服务网络,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建设为重点,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门类齐全功能齐备便捷有效公共文化基础服务网络,促进不同区域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协调发展。整合文化资源,按照合理使用、提高效率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重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和服务阵地,理顺管理关系,发挥资源最大效能;制定支持和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正常运行政策举措,切实解决公共文化设施建而不用、挪作他用问题,提高设施现代化利用率维护频率和设备更新周期;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阵地管理明确服务规范改革服务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能力。强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有双重性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性文化单位有双重性,事业性市场性。事业性指承担文化公共服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强大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市场性是文化公益要研究了解强化市场取向,解决好面向市场与群众问题。文化工作贴近群众实际,用市场机制激发活力提高效益。公益性文化单位坚持把事业性放首位,同时兼顾市场性,强化工作运行市场取向,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民卿:《大众文化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地铁广告中公益文化的传播 篇10

一、地铁广告的特点

成都传媒集团董事长何冰认为:“公共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流动窗口, 是一个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新型交通方式及其独特文化的出现将逐步改变人们对生活的认知, 甚至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伍勇表示:地铁的便利性, 决定了它是城市经济的接口;地铁人流的多元性, 决定了它是城市文化的驿站与剪影;地铁的唯一性, 决定了它不仅是城市名片, 也是城市人的生活背景。地铁广告相对于其他广告具有以下特点:

1. 相对封闭的环境

地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空间, 从我们进入地铁口开始, 地铁广告就无处不在。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受众会不自觉地注意到通道两侧的广告, 墙体广告及站台上的各种广告信息。在车厢内的移动电视广告、扶手广告、隧道广告更容易被人们感知。据《国际广告》杂志和IA国际广告研究所关于“北京地铁广告效果调查”的数据显示:地铁乘客中高达71%的乘客能够关注到地铁广告的更换, 大约63.4%的乘客会注意地铁广告的标题、画面, 会很仔细阅读广告内容的有27.4%, 而只有不到10%的乘客对广告投以匆匆一瞥。

2. 形式多样的媒体

受众对地铁广告的感知主要来源于其外部感觉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在外部感觉器官中视觉器官比其他感觉器官更发达, 具有选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对只想关注的事物形成视觉焦点, 视觉为受众提供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感觉的总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在新技术、新材料的支持下, 各种媒体传播形式, 如平面广告、LED广告、隧道广告、移动数字电视广告等都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优化组合, 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地铁广告中, 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地刺激目标受众的感官, 以实现广告更好的视听效果。另外, 未来的地铁媒体将利用“复合型媒体平台”, 结合移动互联网和数字传播技术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及时化、多样化的需求以适应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使地铁乘客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 相对固定的受众

不同的广告都有不同的目标受众, 只有充分了解目标受众才能有的放矢地针对其进行广告宣传。根据相关权威机构调查:地铁乘客群比较稳定, 多以年轻人、中年人为主, 收入以中高层收入为主, 职业也大部分是公司职员、大学生等。如南京地铁乘客的年龄结构大多在20-45岁, 男女比例相对平衡, 大专以上学历占乘客的73.3%。而广州地铁的乘客平均年龄是35.6岁, 44岁以下的占63%, 家庭月收入达到5000元, 学历层次为大专以上的占42%。另据2009年尼尔森、新生代全国媒体调研数据显示, 地铁移动电视受众呈现年轻化特征, 平均年龄约31岁, 男女比例接近1:1, 高学历, 平均大专以上占66%, 收入稳定, 平均月收入3405元, 消费水平高, 家庭月均消费3081元, 占收入的42.4%。[1]

4. 相对集中的时间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网2004年公布的信息表明, 在上海上下班和上下学期间的通勤交通中乘坐地铁出行的比例是最高的, 占全部出行比例的三分之二以上, 这就促使地铁广告的发布可以根据受众的不同, 在不同的时段播放相应的内容。如:通勤时间可以播放新闻、生活常识、经典诵读、名著欣赏、文明礼仪等;其它时间面向流动人员可以播放地域特色、建设成就、城市风貌、发展规划等。

二、地铁广告中公益文化的传播

霍克海姆和阿尔多诺不无偏激的一句话:“广告成了唯一的艺术品。”[2]广告对文化的压倒之势, 这已是眼下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在但凡涉及文化的场合, 几乎都为广告所占据、所主宰, 文化只能在广告的夹缝中生存, 或者说只是成为填补广告之间空隙的东西。公民素质提升的途径很多, 但真正成为习惯, 需要长期的积淀。任何宣传都需要受众的关注, 尤其是受众在无意识情况下获得的信息, 更能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持续地对人产生影响, 地铁在以下几方面有着其他非有意宣传不可替代的优势。

1. 主题的鲜明性

地铁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必须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公益文化内容的发布是地铁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铁广告要主题鲜明、内涵深刻, 用独特的创意、鲜明的立场正确引导受众。巴黎地铁中将在公共交通环境中各种不良行为的人头置换成了各种动物的公益广告, 用诙谐幽默的手法传达了要遵守社会道德标准和价值规范, 倡导人们要文明出行的主题。上海中山公园站气势恢宏的“今日交通”、人民广场站的“万国建筑博览”、上海火车站的“车轮滚滚”等大型壁画, 都展现出上海地铁主题文化的鲜明个性, 成为上海城市交通的一个缩影。伦敦地铁公益广告中则提醒人们保护自己的手机:“新款手机对所有人都很有吸引力, 包括小偷!”还有鼓励大家给地铁歌手和乐手提供捐助:“他们不是在请你施舍, 他们是在工作!”[3]

2. 受众的广泛性

公益文化广告的受众对象又是最广泛的, 作为地铁受众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它可以表现为地铁广告特有的创作空间的特点, 结合创新能力使地铁公益文化广告的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内容的共鸣性

内容表现发生在受众身边的, 最贴近老百姓生活的社会性题材, 才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由澳洲墨尔本地铁公司推出的铁路交通安全宣传短片“Dumb Ways to Die” (蠢蠢的死法) , 用轻松的音乐朗朗上口的歌词及诙谐幽默的方式描述了各种蠢蠢的死法中最危险最蠢的就是被车撞死, 此片在播出后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4. 自身成长的需求

人们需要一个舒适、温馨、身心放松的港湾, 地铁完全可以起到这个作用。2010年大洋网进行了对乘坐地铁选择何种方式打发时间的调查。 (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 多数人是不想浪费乘坐时间的, 学习、充实、提升自己的意愿切实存在。地铁在公益文化传播中采取能为受众接受的形式, 通过各种手段将身心调节的方法、人际关系的处理、传统文化的解读、现代科技的传播、文明礼仪的养成等内容以短小精悍、诙谐幽默、朗朗上口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 满足受众的需求, 自身的成长必然带来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广告传递某种信息的同时也表达出某种思想、观念, 并体现出对某种价值的评判和追求, 人们接受广告的过程就是对其蕴涵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解读和认可的过程, 受众接受、认同公益文化广告, 并潜移默化地积淀其所带来的正向影响, 这是与受众的需求密切相关的。因此, 地铁广告应该承担更多的公益文化宣传。

摘要:地铁作为独特的标志性建设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地铁文化涵盖的方面多种多样, 本文仅对地铁文化中的公益文化宣传进行阐述。通过对城市地铁广告中公益文化传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阐述了公益文化传播如何满足受众的需要及国民素质提升的方式。

关键词:地铁,城市文化,地铁文化,公益文化

注释

1[1]黄伟程, 张柳依.终端营销解决方案之地铁媒体广告投放攻略[J].声屏世界广告人.2009 (9)

2[2][德]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著.洪佩郁译.启蒙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90:154

上一篇:数读下一篇:教育教学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