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评健康状况

2024-05-02

自评健康状况(精选六篇)

自评健康状况 篇1

关键词:非正式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照护负担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我国于2000年进入老龄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位居中国西北边陲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截至2010年底,老年人口达到23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0.8%,也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和照护问题将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潜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因其长期性、复杂性和繁琐性,在解决时显得尤为棘手。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东方“孝”文化观念的影响,居家非正式照护一直是我国老年人的主要照护方式,且照护者以女性为主。据报道[2,3,4],照护年老体弱的老人时,照护者也会承受很重的照护负担。这种由照护过程产生的负担可能会导致照护者身体和精神的耗竭[5,6,7],而照护者的健康状况是老人由居家养老转至机构养老的重要预测因素[8],一旦照护者的健康出现问题,老人可能就会被迫离开熟悉的家庭而去养老机构度过晚年。但是,家庭历来是老年人得到照护、关怀和保存完整人格的最佳场所,在老年人照护领域,抗拒“机构化”几乎是东西方社会的一种共通的文化倾向。因此,关注居家女性照护者的健康状况,对于抗拒“机构化”养老具有重要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新疆汉族失能老年人的女性居家非正式照护者。

1.2 方法

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汉族老年人的空间分布密度以及区域经济状况差异,抽取南疆的农一师,北疆的农六师、农八师以及沙湾县(当年的农七师)以及全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乌鲁木齐。首先对老年人进行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抽取规定数量的老年人;最后以家庭为单位入户调查,调查中使用ADL量表筛查失能老年人。对符合条件的不同程度失能老年人的女性照护者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55 份。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婚姻、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照护时间、照护年限、照护负担以及自评健康状况;健康自评的回答分为5级,即“不好、不太好、一般、较好、好”,计算时将“不好”和“不太好”定义为较差,“一般”、“较好”和“好”定义为良好。照护负担通过照护者负担量表(Zarit Burden Interview,ZBI)测评获得,ZBI采用0~4分五级评分法,总分为所有条目计分之和,总分小于 20 分表示无负担,20 至 39 分表示照顾者有轻度负担,40 至 59 分表示照护者有中度负担,总分 60 分及以上则表示照护者有重度负担。ZBI是最广泛应用的量表之一,现已被译成法、日、韩、中等多种版本。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效度(Cronbach'sα=0.91,ICC=0.71)[9]。

1.3 质量控制

为确保调查数据的质量,调查人员和审核人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专职调查人员(教师、研究生)担任。在调查执行阶段,审核人员和课题组对现场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天调查结束后,审核人员对调查问卷进行复核,保证数据搜集的完整、准确。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回收并经审核和逻辑检查后,使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应用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共调查455名女性居家照护者,最大年龄92岁,最小21岁,平均64.9±14.13;配偶照护者占65.5%;31.4%的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较差,51.9%的照护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照护负担,其他情况详见表1。

2.2 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特征照护者的自评健康差异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照护者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的比例越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家庭月收入越高,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良好的比例也增高(P<0.05);不同照护年限对照护者自评健康的影响也有统计差异(P<0.01);配偶照护者的自评健康状况与子女和其他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婚姻状况、每天照护时间、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以及不同的照护负担的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筛选照护者健康状况的危险因素(α入=0.05,α出=0.10),以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好坏为应变量(不好=0,好=1),以照护者相关情况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的结果见表3。对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有影响的变量是文化程度、与被照护老人的关系、有无其他家人参与照护、照护负担。其中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的照护者比文盲照护者的自评健康状况要好,子女照护者与配偶照护者相比自评健康状况要好,有2名家人参与照护的照护者比独立照护的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要差,有中度及以上照护负担的照护者比无负担的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要差。

注:N=455,变量中括号内为参照组。

3 讨 论

3.1 女性居家非正式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

失能老年人因患慢性疾病、躯体损伤、心理失调导致身体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日常活动受限,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繁琐性,在漫长的照护过程中,照护者需要付出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但是体力和心力上的长期透支难免会让照护者产生负担,长此以往,难免会造居家照护者的健康损伤以及心理障碍。国外已有研究表明,长期的日常生活护理给居家主要照顾者带来的负荷会影响其身心两方面的健康[10]。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居家女性非正式照护者的照护年限较长,三分之一的照护者健康自评较差。

3.2 影响女性居家非正式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的因素

首先,文化程度是影响女性居家非正式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的一个因素,照护者文化程度越高,其自评健康状况越好。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越高其获得健康信息的渠道越多、对信息的处理接受能力也越强,就越容易保持健康;另外,文化程度高的照护者在照护老人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知晓较多的医学知识、照护时也更注重技巧,因而照护过程相对轻松,长此以往其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好,提示政府相关部门及社区工作人员要注重低文化水平照护者的健康指导。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被照护老年人的关系越亲近者,其自评健康状况越差,与国内学者刘腊梅[11]的研究结果一致。另有研究发现[12] ,若主要照护者为配偶时,其所承担的负担也较重,健康状况较差;而由子女照护时,身体和心理负荷较低,健康状况要好一些。本研究结果显示,配偶照护者的自评健康状况比子女的要差。配偶照护者的年龄要比子女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配偶照护者的体力逐渐下降,受照护过程的影响也较大,更容易导致疲劳;另外,部分配偶照护者还患有老年疾病,因此,健康状况较差。为此,为减轻配偶照护者的负担,改善其健康状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动员家庭其他成员给予老年人适当的帮助。

本研究还发现有无家人参与照护对照护者的自评健康状况也有显著影响,有家人参与照护的照护者自评健康状况要比独立照护的差。虽然从理论上来讲,照护失能老年人的工作可能会导致照护者的健康自评变差,而参与照护的人越多,非正式照护者的自评健康状况应该会越好,但是在其他家人参与照护的情况下,究竟是由于照护者的自评健康变差以后,才有家人来帮忙的还是由于照护者自身健康状况差,家人为其考虑从一开始就参与照护的,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健康自评差的照护者在一开始照护老人的时候就有其他家人参与照护,所以才会出现有他人参与照护的照护者的健康自评反而较差。国内研究也发现,大部分非正式照护者都有协助来源,且大多来源于其周围亲属,但由于支持者专业知识有限,支持也仅限于情感支持,不能从根本上减轻照护者的压力[13]。另外,一般在老年人的失能程度较重的时候,才会有几个家人共同来看护,但是这种情况下,即便有家人分担责任,也只是分担了部分体力上的劳动,主要照护者承受的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高于单独一人照护一个失能程度较轻的老人。

最后,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照护者的照护负担越大,其自评健康状况越差,近半数的照护者在照护老人时不能完全承担照护任务。很明显,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承受的负担越重,其身心的耗竭状况就越重,健康状况也会变差。一旦照护者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失能老人的照护质量,因此,可以为照护者提供临时的、短暂的或者定期的服务,比如喘息服务,使照护者获得暂时的放松和休息,从而减轻照护者负担,提高照护者的照护能力。

4 小 结

自评健康状况 篇2

国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研究较多的是门诊和住院患者,关注重点在于行为干预、患者依从性等对其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而以农村居民患者为对象,探索分析糖尿病患者自评健

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少。自评健康指个体对自己健康状况及变化的自我评价,根据自身感觉, 对自己健康情况做出的主观判断。自评健康与死亡率、医疗服务的使用等因素有关, 自评健康状况不论是对医学研究, 还是临床实践, 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指标[3]。它对健康测量和间接调节躯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以患者健康相关行为为切入点,旨在调查农村地区患者的糖尿病自身管理状况,探究患者健康相关行为与其自评血糖控制状况的相关性,为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有效改善和管理健康相关行为提供借鉴。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7月,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根据社会经济发达程度和地理位置,在山东省选取莒南、梁山和平阴3个县、区,3县、区分别随机抽取8、8、4个乡 (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随机抽取10例经乡镇及以上级别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此次糖尿病患者调查共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401份,问卷有效率100%。

1.2方法

使用Access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核查、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健康相关行为因素的影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此次调查的401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107例,占26.68%,女性294例,占73.32%;患者平均年龄64.7岁, 年龄51~60岁占24.60%,61~70岁占40.00%,>70岁占24.30%;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占86.00%;家庭人均年收入为4 102.20元,≤1 000元的占16.10%,1 001~2 000元的占25.40% , 2 001~5 000元的占31.10% , >5 000元的占27.50%;病程≤5年的占49.50%,5~10年的占23.07%,> 10年的占26.80%;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占52.30%。自评血糖降低的患者比例占42.90%,自评血糖不变或升高的患者比例占57.10%。

2.2自评血糖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糖尿病患者中性别、年龄、文化、收入、病程和并发症等特征因素,χ2检验结果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因素方面,是否住院、有无医生随访、吸烟及戒烟情况、饮酒及戒酒情况和适当运动锻炼等,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遵医服药、测量血糖、复查、知晓血糖水平和控制饮食等患者健康相关行为因素,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遵医嘱及时服药的患者相对于不能做到及时服药的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未降低,即感觉自身血糖水平没有改变或升高;定期测量血糖、定期复查和对血糖水平知晓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不能定期测量血糖、复查,对血糖水平知晓程度较低的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有所降低; 能够合理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未完全控制饮食和饮食习惯没有改变的患者,认为其血糖水平没有下降。

2.3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糖尿病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是否降低为因变量Y,降低为1,未降低为0,以6个特征变量和10个健康相关行为因素为自变量X,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逐步回归后结果显示,共有3个因素留在方程中,分别是病程大于10(OR=0.491,P<0.05),测量血糖(OR=3.820,P<0.05), 知晓血糖(OR=3.638,P<0.05),见表2。

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未降低,即感觉自身血糖水平没有变化、甚至升高;定期测量血糖,对血糖水平知晓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不能定期测量血糖、对血糖水平知晓程度较低的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有所降低。

3讨论

3.1影响因素分析

3.1.1患者客观健康状况。此次研究显示,1/2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没有改变或升高,这与相关研究的结论一致。客观健康对自评健康有显著影响,客观健康状况较好的人, 自评健康状况也比较好, 而客观健康状况较差的人, 自评健康状况也趋向较差[4]。李坚等对某医院202名门诊病人与243名普通人做比较研究, 发现前者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5]。Wolinsky等在一项为期7年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中,也发现住院病人群体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6]。由于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农村地区的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病人群体,自身的客观健康状况多不太理想。同样,其对自身健康状况的相关指标,在主观评价上,也会存在偏低、保守自评的倾向。

3.1.2患者一般特征因素。此次研究显示,性别、年龄和文化水平等特征因素,对自评血糖水平变化并无显著影响,这与部分研究的结论不一致。有研究认为社会因素中,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与自评健康状况有关[7]。李慧娟等研究也显示, 男性的自评健康状况要好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 自评健康状况逐渐变差,受教育程度低者自评健康状况较差[8]。但由于这些因素具有“稳定的”特征, 与自评健康状况的真实内在联系, 目前尚不能定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和深入探讨[7]。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糖尿病患者,这种客观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群特征因素所引起的差异。除此之外,原因还可能在于,调查人群中:性别差异较大,大多数为女性;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被调查农村地区的糖尿病患者,文化水平绝大多数为小学或文盲。这些方面与研究一般人群相比,对自评血糖水平变化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出现不同的结果。

3.1.3健康相关行为因素。研究显示,定期测量血糖、定期复查和对血糖水平知晓程度较高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不能定期测量血糖、复查和对血糖水平知晓程度较低的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有所降低。这类患者对医嘱依从性较好,对自身健康情况及指标较为关注。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正向积极的自我管理,使得患者自评血糖水平趋于改善。

研究还显示,遵医嘱及时服药的患者相对于不能做到及时服药的患者,以及能够合理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 相对于未完全控制饮食和饮食习惯没有改变的患者,他们之间对自评血糖水平变化存在差异。原因可能在于:对自身血糖水平变化感觉未降低,甚至是有血糖会升高感觉的糖尿病患者,会更加认真地听从医生建议,按时服药;同样,也会相对严格地去合理安排饮食。

3.1.4病程及心理因素。研究发现,病程>10年的糖尿病患者,相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自评血糖水平未降低,即感觉自身血糖水平没有变化、甚至升高。这种自评健康不良的情况,除了受自身病情等客观健康状况的影响外,还与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很大关系。这与相关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自评健康与心理健康是一致的, 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自评健康状况也会越好[4]。

与一般成年人相比,糖尿病患者身心反应较重, 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成人。糖尿病患者多是终身带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产生了消极情绪。胰岛素自问世以来,确实对糖尿病患者产生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长期应用的患者常有心理负担,存在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也常对自己健康丧失信心, 甚至产生恐惧感[9]。

3.2重要性及建议

自评健康的概念最早由Suchman等在1958年提出, 经过不断充实和完善, 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10]。 有学者指出, 在有关自评健康的研究方面, 研究自评健康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3]。自评健康是由被调查者自己综合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和角色功能等各方面的情况, 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可见,自评健康是反映自身健康状况比较理想的综合指标。另外,Maddox和Douglass指出, 在进行大量的人群调查时, 个体对自己健康或生病的自评情况比实际的医学状况更重要[11]。 将自评健康运用于更多人群间的比较, 可以衡量不同文化、 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人群的健康状况,显然会有更重要的研究价值[12]。

对于自评健康领域西方研究的较多,国内研究相对较少。新医学模式的提出, 使人们开始重视慢性病的社会心理状况[13]。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外学者运用流行病学、基础医学及临床试验等手段研究糖尿病的个性特征并探讨了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显著性[14]。近几年来,国内学者曾在此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不过却不够深入[15]。因此,应增加对患者自评健康状况的总体指标,关注患者心理层面因素对自评健康的影响。同时,扩大和深化不同人群中自评健康的内容和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尤其是在慢性病患病人群中,影响自评健康的行为、心理因素,以及自评健康各维度的水平对客观健康状况的影响等。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糖尿病患者自评健康状况,探索病人一般特征因素及行为相关因素对自评血糖变化的影响,为完善糖尿病病人的疾病防治及康复方式和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开展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数患者自评血糖不变或升高,特征因素无统计学差异,病程长短、控制饮食、测量血糖和知晓血糖等因素对糖尿病患者自评血糖变化有影响。结论 重视对慢性病人群自评健康及心理行为因素的深入研究,从影响较大的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习惯入手,更加全面地、人性化地促进慢性病患者的疾病防治及康复。

自评健康状况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为通过问卷调查的相关性研究。选择ICU护士较多的9所医院,选取在ICU工作1年以上,调查前6个月内无重大疾患,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的184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工具

健康坚韧性利用Pollack等人的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进行评定,共包括控制分量表(14个条目)、承诺分量表(7个条目)及挑战分量表(13个条目)三部分,共34个条目,采用Likert6级评分,其中反向评分19项,得分越高表示被试对于实际健康问题的坚韧性越强,有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自尊量表采用Rosenberg1965年开发的自尊量表,此量表是目前我国心理学界使用最多的自尊测量工具, 这源于它的两大优点:信效度高、简明方便。该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系数为0.889,并有很好的效度。

1.3 资料收集和统计分析

在资料收集前,先对9所医院的协助调查人员进行培训,然后正式进行调查。问卷由调查人员讲解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资料收集时间为2008年4月14日至9月17日。数据经核对整理录入,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健康坚韧性与自尊、自评健康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ICU护士的健康坚韧性现状

本研究184名ICU护士在健康坚韧性控制、承诺和挑战三个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45±0.12, 4.04±0.51和3.87±0.79,由于HRHS采用的是6级评分,中数为3.5,所以结果表明ICU护士的健康坚韧性处于中等水平。

2.2 ICU护士的健康坚韧性与自尊、自评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对健康坚韧性三个维度及自尊、自评健康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除承诺与挑战、自评健康与挑战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13对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ICU护士健康坚韧性现状分析

本研究中,ICU护士健康坚韧性三个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45±0.12, 4.04±0.51和3.87±0.79。由于HRHS采用的是6级评分,中数为3.5,所以结果表明ICU护士的健康坚韧性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但在控制及挑战两维度上,低于国内林初锐等所做的中小学教师教师的健康坚韧性[3](分别为4.09±0.56, 4.49±0.72)和Wang调查的台湾护士的健康坚韧性水平[5],同时略高于陈栩等所做的大学生的健康坚韧性水平[2](原文未求均值,两维度总分为53.7±6.3, 56.0±7.0)。

3.2 健康坚韧性与自尊、自评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中,对健康坚韧性三个维度及自尊、自评健康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除承诺与挑战间、自评健康与挑战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13对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自尊与控制、承诺及挑战均呈正相关,表明健康坚韧性与自尊存在相关,这与Callahan所做的研究[7]相一致,这也说明了健康坚韧性作为调节生活事件影响的有效特征,能够在应激与个体健康之间起到关键的缓冲作用。而自评健康作为一种主观判断,在个体水平上有时与"客观"健康并不一致,但在群体水平上自评健康却被证实是反映健康状况的一个指标[8,9,10]。在本研究中,虽然自评健康与挑战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但与控制及承诺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健康坚韧性与自评健康间存在正相关,是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预测因子。

总之,目前ICU护士的健康坚韧性水平尚可,健康坚韧性与自尊存在正相关,而与自评健康亦存在正相关,今后可以考虑通过干预措施改善健康坚韧性,以提高ICU护士的自尊水平及其健康状况。

摘要:目的确认ICU护士健康坚韧性现状, 探讨健康坚韧性与自尊、自评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坚韧性量表HRHS、自尊量表及CPH-42中自评健康状况评估工具, 对184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坚韧性三个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4.45±0.12, 4.04±0.51和3.87±0.79;健康坚韧性与自尊呈正相关, 与自评健康亦呈正相关。结论ICU护士健康坚韧性处于中等水平, 今后可以考虑通过干预措施提高健康坚韧性, 以提高ICU护士的自尊水平及其健康状况。

关键词:健康坚韧性,控制,挑战,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1]Maddi S R.The story of hardiness:twenty years of theoriz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J].Consulting Psychology Journal:Practice and Research, 2002, 54 (3) :173-185.

[2]陈栩, 郭斯萍.514名大学生健康坚韧性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21 (7) :475-476.

[3]林初锐, 胡瑜.中小学教师健康坚韧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28 (4) :969-9714.

自评健康状况 篇4

一、学生自评问卷测评因子得分解释及划界分

(一) 学生自评抑郁情绪

抑郁得分, 得分高于17.12则说明该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很严重, 低于17.12分但高于3.65则说明这部分青少年可能会不时地出现抑郁情绪, 需要及时引导。

(二) 学生自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 得分高于9.23分则说明该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比较严重, 需要引起注意。

同伴问题行为得分高于8.39分, 则说明该青少年的交友比较危险, 朋友的问题行为都比较高。

(三) 学生自评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 得分高于5.53则说明该青少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所经历的生活事件比较多。 (见附表1)

二、学生自评心理健康因子分析

(一) 学生自评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是个体情绪低沉、沮丧、悲伤等多种不愉快反应综合而成的生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多维障碍。 (见附表2)

分析前进行了t检验, 抑郁情绪因子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我省青少年抑郁情绪比全国青少年较严重。

由表2显示, 农村学生抑郁得分平均分、高分百分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 标准差、低分百分率又低于城镇学生, 男生的高分百分率都高于女生, 城镇男生平均分低, 标准差小, 农村男生平均分高, 标准差高。

(二) 学生自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 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人表现无法顺应多变的环境而感到适应的困难, 在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生理上的或者精神上的困扰。问题行为可能是违背社会规范、家庭约束、道德甚至法律的, 其严重程度可以是普通的不良行为, 也可以发展为反社会行为甚至过失、犯罪行为。同伴问题行为反映了青少年交友的问题行为。 (见附表3)

由表3显示:问题行为因子得分农村学生平均分高于城镇学生, 而且标准差则小;问题行为得分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高分百分率男生大于女生, 低分百分率则低于女生。 (见附表4)

表4显示, 同伴问题行为因子得分农村学生平均分、标准差都高于城镇学生, 低分百分率、高分百分率则偏低;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 男生平均分、标准差、高分百分率都明显高于女生, 农村男生的同伴问题行为得分平均分、标准差、高分百分率要高于城镇男生。

我们分别对问题行为和同伴问题行为做了单样本t检验, 问题行为和同伴问题行为双因子样本均值与全国样本值都有显著性差异。也做了这两个因子对于性别、户籍的独立样本t检验, 显示这两个因子的性别差显著, 而户籍类别差异不显著。

(三) 学生自评生活事件因子

生活事件, 是指在个体熟悉的原来的生活模式之中发生了某种应激改变, 人无时无刻不处于这种应急和适应过程之中。 (见附表5)

做了t检验, 生活事件因子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说明甘肃省青少年生活事件因子得分与全国青少年有显著性差异。

同样, 生活事件得分分别做了对于性别、户籍的独立样本t检验, 显示生活事件因子的性别、户籍类别差异不显著。

表5显示, 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平均分、标准差、高分百分率略高, 而低分百分率要低一些。而城镇和农村学生都表现出女生的平均分、高分百分率都略高于男生, 低分百分率低于男生。

这些数据反映出农村学生、女生抑郁情绪较严重, 需要加强引导。农村学生、农村女生、城镇男生的交友危险性要高, 生活事件的地域影响要大一些, 但户籍和性别影响不明显。所以, 学校教育和班级教育中要注意这些倾向性, 更好地改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自评健康状况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百色所属县乡的经济状况将农村中学分为良好, 一般和较差3个等级, 在每个等级中随机抽取6所学校, 以该学校在编中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部分教师因拒绝或个别事务而未能参加调查。发放问卷507份, 最终收回有效问卷465份, 有效率为91.72%。教师年龄在18~60岁之间 (34.22±8.66岁) 。男教师297人 (63.87%) , 女教师168人 (36.13%) 。

1.2 调查内容

主要包括: (1) 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家庭收入等。 (2) 自制自我满意度问卷。了解农村教师对自身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经济状况、工作能力、自身形象等的满意程度。该问卷共包括8个条目, 采用Liker5级评分制 (非常满意=1, 比较满意=2, 不清楚=3, 比较不满意=4, 非常不满意=5) 。该问卷信度为0.836, 因子分析显示该问卷只有1个维度, 共解释总变异的75.49%。 (3) 睡眠质量评价问卷。了解调查之前1个月内的睡眠质量, 共包含9个条目, 采用4级评分 (从未=1, 很少=2, 有时=3, 经常=4) 。得分越低, 睡眠质量越好。该问卷信度为0.879, 因子分析显示该问卷只有1个维度, 共解释总变异的72.67%。 (4) 职业倦怠。在“玛勒诗职业倦怠问卷”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 [1]的基础上, 结合所调查地区农村中学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继续采用3个核心维度22个项目。包括情绪耗竭感、去个人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法, 从“完全没有”、“很少有”、“有时有”、“经常有”、“总是”分别记1~5分。根据工作环境中的情况分别以其中的1个数字来表示自己在每个项目上的感觉情况。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情绪耗竭和去个人化得分越高, 而个体成就感得分越低, 表明职业倦怠感越严重。 (5) 自我健康状况评价。采用康奈尔健康量表 (Cornell Medical Index-Health Questionnaire, 简称CMI) 评价教师的健康状况。该量表共195个问题, 分成18个部分。均以“是” (1分) 或“否” (0分) 来回答。 “是”即为阳性应答, 表示应答者存在该项目中所述的症状与功能方面的问题;“否”则为阴性回答。量表涉及4个方面内容:躯体症状、家族史和既往史、一般健康和习惯、精神症状。男女量表除生殖系统的6个条目不同以外, 其他内容完全相同。

采用无记名方式自填问卷。完成整个问卷填写过程需时35~45 min。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解答填写问卷疑问, 教师独立完成问卷, 并当场回收问卷。

1.3 数据管理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 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核对, SPSS 13.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分析。应用Amos 7.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汉族和壮族农村中学教师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和婚姻状况的各项人口学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 呈现良好的均衡性。见表1。

2.2 壮族和汉族教师自身满意度、睡眠质量、职业倦怠和自评健康状况比较

在职业倦怠的个体成就感维度上, 汉族教师的得分高于壮族教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职业倦怠的其他2个维度以及自我满意度、睡眠质量和自评健康状况在壮、汉族教师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百分率/%。

2.3 自评健康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建立

对465份问卷做疲劳状况、自我满意度、睡眠质量和自评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的总体评价指标为χ2=73.482 (P=0.113) , GFI=0.976, AGFI=0.964, RMR=0.031, NFI=0.942, IFI=0.989, RFI=0.924, RMSEA=0.022, RMSEA 90%的上限值=0.038。

GFI和AGFI接近1, RFI, NFI和IFI也接近1, RMSEA值在0.05以下, RMSEA90%的上限值在0.08以下, 综合以上指数并结合主观评价进行判断, 该模型拟和程度很好, 拟和的方程和确定系数见图1和表3。

3 讨论

教师是亚健康状况的高发人群。尤其作为农村教师, 无论从相对较低的工资, 还是从更高要求的教学手段、作用及教学质量, 使得教师们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量, “透支”着体力、精力、情感, 因而易处于亚健康状态。分析结果发现, 除了职业倦怠的个体成就感维度上, 汉族教师的得分高于壮族教师外 (t=2.653, P<0.05) , 职业倦怠的其他2个维度 (情绪衰竭、去个性化) , 以及自我满意度、睡眠质量和自评健康状况在壮汉族教师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由于壮族人群和汉族人群长期自由民间交往, 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学习中, 民族差异逐步淡化。因此, 在本次调查中民族间未见明显差异。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 通过观测变量揭示影响农村中学教师自评健康的潜在变量, 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 自我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对自评健康均有直接效应。此外, 自我满意度可以通过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对自评健康产生间接效应。说明提高自我满意度, 减少职业倦怠和改善睡眠质量能有效地降低亚健康状况的产生。

近年来, 国外学者对职业压力、工作倦怠与职业人群健康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 职业压力和工作倦怠会降低生理、心理健康状况[2,3], 长期高强度的职业紧张和工作倦怠不仅影响着职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 还能引起低工作满意度、高缺勤率以及低工作绩效等组织行为问题[4,5,6,7]。倦怠是一种与工作相关的负性心理状态, 主要特征是耗竭, 并伴随有工作中的烦恼、有效性降低、动机下降、不良态度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等特征。倦怠来自于工作意愿与工作现实的不匹配, 通常情况下, 由于与倦怠相关的应对策略的匮乏, 倦怠是能使自身长久存在的。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压力或妥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挫折而体验的一种身心疲惫枯竭的情感状态。此次研究结果发现, 职业倦怠对健康状况影响较大 (总体影响的标准估计值为0.430) , 说明职业倦怠是形成亚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是一种压力情景。教师每天都超负荷地工作, 工作量大, 工作时间长, 特别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 教师不仅要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教学任务、个体差异性越来越大的学生和频繁变化的教育改革, 而且要面对社会和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久而久之, 教师因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工作上的压力、放松绷紧的神经而产生的身心上的疲惫感, 对自己工作的对象——学生采取消极怠慢的态度, 甚至产生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能为力的挫折感。

睡眠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正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睡眠障碍易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低下, 焦虑、烦躁、记忆力差等亚健康症状, 这又与睡眠障碍互为因果, 形成恶性循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睡眠质量影响健康状况, 对健康状况的总体影响的标准估计值为0.179。提示睡眠障碍是亚健康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认为, 亚健康的发生可能与个人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职业情况、居住环境, 社会环境及不良生活和工作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从而导致集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工作开展不顺利、工作能力不被认可、社会人际关系趋于表面化、形式化和物质化, 遭遇生活事件, 如离婚、丧偶等, 经济负担过重, 这些因素都可使人们产生各种负性情绪, 是引起亚健康的重要的危险因素[8,9]。

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很多, 既有社会学、心理学因素, 又有环境、生活方式和遗传学因素的不良影响, 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尤其是职业心理因素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很大。本次研究结果提示, 过高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水平可能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危险因素, 而提高教师自我满意度, 改善睡眠质量是减少亚健康发生的有力措施。所以, 应尽可能降低或缓解中学教师的职业紧张状况, 同时积极营造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 调整心态, 保持心理平衡, 提高社会应对技巧, 预防亚健康状态发生。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中学教师自评健康影响因素, 为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及预防亚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自我满意度问卷、睡眠质量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康奈尔健康量表, 对百色市465名农村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职业倦怠的个体成就感维度上, 汉族教师的得分高于壮族教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职业倦怠的其他2个维度以及自我满意度、睡眠质量和自评健康评分在壮汉族教师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 χ2=73.482, P=0.113, GFI=0.976, AGFI=0.964, RMR=0.031, RMSEA=0.022。自我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对自评健康均有直接效应 (标准化估计值分别为0.194, 0.430, 0.179) 。结论提升自我满意度, 减少职业倦怠和改善睡眠质量, 是减少农村教师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职业满意,睡眠,疲劳,精神卫生,学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MASLACHC, JACKSON S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 Occupa Behav, 1981, 2:99-113.

[2]So-Kum TC, W-TA, SCHWARZER R, et al.Mental health outcomes of Job stress among Chinese teachers:Role of stress resource factors and burnout.J Organ Behav, 2001, 22 (8) :887-901.

[3]ANTONIOU ASG, DAVIDSON MJ, COOPER CL.Occupational stress, job satisfaction and health state in male and female junior hos-pital doctors in Greece.J Manag Psychol, 2003, 18 (6) :592-621.

[4]许延礼, 高峰强.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及其关系的研究.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19 (5) :72-76.

[5]余善法, 李雯华, 乐艳梅.护理工作职业紧张与健康关系的探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7, 6 (1) :20-22.

[6]马良庆, 吕玉民, 娄淑艳, 等.职业紧张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5, 4 (4) :185-186.

[7]CHEEK JR, BRADLEY LJ, PARR G, et al.Using music therapy techniques to treat teacher burnout.J Ment Health Couns, 2003, 25 (3) :204-217.

[8]杨菊贤.现代生活方式与亚健康.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7) :545-547.

自评健康状况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于2007年从贵州省50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抽取大方、正安、纳雍、紫云、沿河、松桃等6个县, 再从每个县中随机抽取5个乡, 每个乡随机抽取2个村, 每个村抽取60户, 以抽取的家庭中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常住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 共1 400名。男性为690人, 占49.3%, 女性为710人, 占50.7%;年龄最小者60岁, 最大者100岁, 平均 (68.38±7.11) 岁, 60岁组为868人, 占62.0%, 70岁组为420人, 占30.0%, 80岁组为112人, 占8.0%。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卫生部卫生Ⅷ项目终期评估家庭健康询问调查问卷, 以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 统计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健康自评情况。对慢性病的定义为:调查前半年内, 经过医务人员诊断明确有慢性病, 或半年前经医生诊断有慢性病在调查的前半年内时有发作, 并采取了治疗措施者;健康自评调查时采用“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进行自我评价, 由于选择“很好”“很差”的较少, 统计时将“很好”合并入“好”, “很差”合并入“差”, 共3个等级:好、一般、差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和Stata 8.0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数据, 将收集的原始数据录入Excel, 单因素采用χ2检验, 多因素采用有序变量累积比数风险模型, 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确定患慢性病老年人为259人, 慢性病患病率为18.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 位列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是: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运动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 (见表1)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老年人位列前5位慢性病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不同的老年人前5位慢性病患病情况无差异, 见表2。

2.2 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情况

在1 400名研究对象中, 健康自评为“好”的老年人565人, 占40.4%;健康自评“一般”的为635人, 占45.4%;健康自评为“差”的200人, 占14.3%。随着年龄的增长, 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变差;在婚者健康自评好于非在婚者;文盲半文盲健康自评不如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明显差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 (见表3) ;进一步分析慢性病位列前5位的疾病与健康自评的关系, 结果显示, 患有胃肠炎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最差, 其次为结核病、高血压、运动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 最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见表4。

2.3 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多因素分析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 将健康自评作为因变量, 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慢性病患病为自变量, 进行有序变量累积比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 患有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显著,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的健康自评变差, 文化程度高的老年人健康自评较好 (见表5) 。

例 (%)

例 (%)

3 讨论

健康自评 (self-rated health, SRH) 是基于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认识, 反映个体对其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和期望, 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健康测量方法之一[2], 广泛用于评价老年人健康状况。有研究显示, 老年人健康自评与慢性病患病情况存在密切关系, 一个老年人在经历了严重的疾病或者长期被慢性疾病困扰之后会降低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3,4]。本次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更为消极, 且患病类型对健康自评存在一定影响。

本次研究显示贵州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8.5%, 低于以往多数调查结果[5,6,7,8]。可能的原因是本次调查统计的慢性病为调查前半年内经过医务人员诊断明确有慢性病, 或半年前经医生诊断有慢性病, 在调查的前半年内时有发作, 并采取了治疗措施者;纳入范围的限制以及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医疗条件相对滞后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使得农村老年人不太可能因为身体感觉不适就及时到医院就诊或者定期进行体检, 可能患有的慢性病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因此呈现慢性病患病率较低的情况。影响农村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病主要为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运动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该结果与其他地区结果[6,9]类似, 但患病顺位不完全一致。慢性支气管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运动系统疾病的高发可能与贵州气候多潮湿阴冷, 生活劳动条件较差, 农业劳作依靠人力多, 重体力劳动多有关。结核病、胃肠炎的高发可能与较低的生活水平有关。进一步分析, 男女性及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前5位慢性病患病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男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运动系疾病较女性多发, 女性胃肠炎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 可能的原因是男性从事背挑肩扛等重体力机会较多, 女性受较低生活水平的影响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 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运动系疾病患病比率呈现下降趋势, 进一步分析显示60~岁年龄组老年人更多依靠自身进行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 因此承担更多的家务体力劳作, 一旦身体状况不好, 往往会因为担心影响劳动而引起重视, 经济上的独立也为及时就诊提供了必要条件, 因此显示60~年龄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人数较多。

张凤梅等[10,11]的研究显示老年人群健康自评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病种类和患病数量存在密切联系, 健康自评不良者一些慢性病患病率增加, 但未就单病种慢性病患病对健康自评的影响进行分析。本次研究对农村老年人所患慢性病位列前5位的病种对健康自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患胃肠炎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最差, 其次为结核病、高血压、运动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 最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 可能与胃肠炎症状引发机体感受较明显, 加之医疗卫生知识有限, 老年人更容易以自觉症状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由此出现消极的心理暗示, 导致对健康自评的负面评价;近年来随着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和相关医疗政策的实施, 农村人群对结核病的认知有所增加, 一经确诊, 往往会增加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暗示, 导致消极的健康自评。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贵州农村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 但对健康自评的影响并非最为显著, 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相关医疗保健知识缺乏, 自身感受和症状不明显, 由此导致的消极暗示较少;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贵州农村较为常见, 老年人往往认为咳嗽、咳痰、活动轻微受限、关节活动不利等情况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带来的小问题, 故其对健康自评的影响不如胃肠炎等自觉症状明显的疾病, 显示出农村老年人对疾病的认知仍停留在较浅层面, 明显的机体症状更易引起其心理上的消极评价, 导致消极的健康自评。

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对健康自评的影响作用。方法 于2007年对贵州省6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χ2检验及有序变量累积比数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农村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18.5%, 位列前五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病、运动系统疾病、胃肠炎;慢性病患病种类存在性别 (χ2=17.01, P=0.00) 和年龄段 (χ2=23.47, P=0.01) 差异;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健康自评差 (χ2=172.77, P=0.00) , 患病类型对健康自评存在一定影响, 患胃肠炎的老年人健康自评最差, 其次是结核、高血压、运动系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χ2=21.17, P=0.02) , 慢性病对农村老年人健康自评影响显著 (OR=5.24) 。结论 健康自评指标可以反映老年人群的整体健康状况, 明显的机体症状易导致消极的健康自评。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慢性病,健康自评

参考文献

[1]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ommuniquéof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Major Figures of the 2010 Population Census[1] (No.1) [N].BeijingReview, 2011, 54 (22) .Chinese

[2]MENG QQ, ZHANG TH.Determinants of self-health in old peo-ple[J].T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 2010, 42 (3) :258-263.Chinese

[3]SYK J, ALVING K, UNDEN A L.Association between self-ratedhealth and asthm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Clin Respir J, 2011, 8 (10) :1699-1752.

[4]SONG XF, XU LZ, WANG XZ, et al.The self-rated health andaffecting factors among the elderly in weihai city[J].ChineseJournal of Gerontology, 2007, 27 (21) :2130-2133.Chinese

[5]LIU YONG, NING LX, YUAN ZK.The survey of health statusamong the elderly in Jiangxi province[J].Chinese Journal ofHealth Statistics, 2008, 25 (1) :61-63.Chinese

[6]WU WT.Investigation on the suffering status in old people andthe requirement for health service in community in Zaozhuang in2006[J].Preventive Medicine Tribune, 2007, 13 (9) :811-813.Chinese

[7]HUANG WY, SONG SC, YANG JY, et al.A survey on the lifequality of elderly in guiyang city[J].Journal of Guiyang MedicalCollege, 2001, 26 (5) :453.Chinese

[8]LENG J, DENG B, HU YW, et al.A survey on the health sta-tu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senilechronic patient in guiyang city[J].Guizhou Medical Journal, 2010 (4) :311-313.Chinese

[9]王申广, 马英姿, 孔德众, 等.社区老年人健康相关行为与慢性病现况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12 (4) :434-435.[9]WANG SG, MA YZ, KONG DZ.Aged population in community[J].Chinese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al Science, 2003, 12 (4) :434-435.Chinese

[10]张凤梅, 徐恒戬.健康自评与老年人群慢性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 28 (23) :2353-2355.[10]ZHANG FM, XU HJ.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rated healthand chronic diseases in aged population[J].Chinese Journal ofGerontology, 2008, 28 (23) :2353-2355.Chinese

上一篇:内容定制下一篇: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