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秘密

2024-05-22

身体的秘密(精选六篇)

身体的秘密 篇1

一 传统心理学的身体预设

尽管传统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末才出现,但它的最重要的近代奠基者却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笛卡尔[5]。因此,毫不奇怪的是,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成为传统心理学的最基本的形而上学预设[6]。在这种身心截然二分的实体二元论中,有且只有两种基本存在方式[2]96:主体是完全的内在性,它是对自身完全透明的自我意识,是一种纯粹主动的思想性存在;相反,对象属于完全的外在性,它由“各部分相互外在”(partes extra partes)的广延构成,是一种纯粹被动和不透明的广延性存在。在这样一种形而上学框架中,身体很自然地被对象化[7]。因此,从笛卡尔的“第六沉思”开始,作为对象的身体模型就已经成为传统心理学的基本模型。在这个模型中,身体是一个各部分相互外在、纯粹被动的对象;这个“对象身体”的实质是位于机械自然观的客观空间中的一个广延实体(res extensa)。

然而,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认为[4]:传统心理学家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考察(即对自己的身体或本己身体进行内部观察或体验)已经发现本己身体经验具有一些新特征。这些新特征无法被纳入对象身体模型。因此,传统心理学面临的选择是:或者放弃对象身体概念,或者保留对象身体作为基本模型,对其作出适当修改,并引入新的思想要素来解释上述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传统心理学从自然态度的方法论预设出发,选择了后一种思路来修改和建立新的身体模型[4]110。然而,如何看待这些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如何看待传统心理学就对象身体模型所作的修改?这种修改为什么注定无法获得最终的成功?这些身体经验又会将我们引向什么样的新模型?以下我们将首先描述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然后再依次研究这些问题。

二 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

根据梅洛-庞蒂关于“对象”的定义[4]87,对象以“各部分相互外在”的方式存在,对象各部分之间和不同对象之间只承认外在和机械的关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对象进行外在观察。既然传统心理学家理所当然地认为身体是一个对象,那么他必然也可以从外部观察身体。但是,本己身体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外在观察的对象,而且也是内在体验的“对象”。正是通过第一人称视角的内在体验,传统心理学家在本己身体经验中发现了“身体异于对象”的四个新特征。

让我们用第一人称来概述这些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尽管作为心理学家的我已经习惯了将身体视为对象,但当我观察自己的身体时,我却发现自己无法像观察一个外部对象那样观察身体。当我观察一个外部对象时,我可以随意变换观察对象的视角,甚至可以围绕对象转一圈;我可以放弃对某个对象的观察,从这一对象转到另一对象,甚至让它完全离开我的知觉场。但是,当我观察身体时,我却无法随意选择观察身体的角度,因为身体始终以同一视角呈现。我无法像离开对象那样离开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始终呈现在我的知觉场中。因此,心理学家通过本己身体经验发现了“身体异于对象”的第一个新特征:身体具有一种不同于对象的“不变性”(permanence)[4]106,即身体始终在知觉中呈现,并且始终以同一视角呈现。与其说身体是呈现在我面前的观察对象,不如说身体始终与作为观察主体的我“在一起”[4]106。

“身体异于对象”的第二个特征是:身体能够产生“双重感觉”[4]109。所谓“双重感觉”是指身体可以承担感觉者和被感觉者两重功能,并能在两者之间迅速切换。例如,当我用我的左手触摸我的右手时,作为被触摸者和触摸对象的我的右手依然随时具有主动触摸的功能,以致原先正在触摸的左手反而变成了被触摸的对象。当然,“只有在我自己的身体中,而且只有在触觉方面……这种触摸者和被触摸者之间的方向逆转才有可能发生”[8]。双重感觉揭示了身体既具有被动性,又具有主动性。身体既可以成为感觉对象,又可以成为感觉主体。在身体中,主体和对象这两种角色可以不断交替,并且总是混融在一起。相反,对象只具有纯粹的被动性,它只能作为感觉对象,永远无法成为感觉主体。

既然身体和外部事物都可以作为感觉对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两者又有何不同呢?当某一外部事物成为感觉对象时,它只能是一种“被表象”的对象,主体只有通过间接的意识“表象”作为中介,才能对外部事物产生感觉。外部事物和感觉之间是一种外在的因果关系,外部事物作为刺激原因引起作为结果的感觉。当身体成为感觉对象时,它是一种“感受对象”[4]109。“感受”是一种直接性的体验关系,它不需要任何中介。例如,我感受到脚疼。在这种直接感受关系中,我和脚之间不是一种相互外在的关系,以至于我可以直接说“我的脚疼”或“脚疼”。奥利弗·萨克斯已在其著作中告诉我们,当这种直接感受性或本体感(Propriception)遭到破坏时,病人将会遭遇到多么巨大的麻烦[9]。我的身体和我,或者说,身体和主体之间这种直接感受性或相互内在性,是“身体异于对象”的第三个特征。

“身体异于对象”的第四个特征是身体运动的“独特性”[4]110。“我们控制着身体的诸部分,而且可以直接移动它们;如果我们想移动其他事物,我们只有首先移动身体才能做到这一点”[8]125。这是因为,对象只具有纯粹的被动性,它不能自行运动。我需要借助我的身体来移动对象。我先在客观空间的某一点找到对象,然后再将它从这一点移动到另一点,从运动的起点导向终点。相反,身体能够自行开始运动。它不需要在客观空间中定位运动的起点。身体的运动意向总会直接变成运动。只要运动意向指向某个目标,身体就会不可思议地趋向这个目标,并自动完成运动的全过程[4]110。本己身体的这种原初运动经验几乎完全排除了被对象化的可能性。身体运动的这种“独特性”使得它明显地异于对象。

在上述四个新特征中,从身体的“不变性”、“双重感觉”直到身体运动的“独特性”,将本己身体经验对象化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些新特征揭示了本己身体不再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个纯粹被动的对象,而是一个蕴涵着自发性或主动性的身体主体。

三 传统心理学的修改:“对象+表象”模型

本己身体经验模糊了主体与对象的区分[2]96。身体异于对象的上述特征似乎足以使传统心理学放弃对象身体概念。但是,梅洛-庞蒂指出,传统心理学从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出发,力图保留对象身体作为基本模型。这样,它就必须引入新的思想要素来解释身体经验的新特征。这就将传统心理学引向了“对象+表象”的身体模型。

传统心理学求助于实证科学来解释本己身体经验。它以近代科学一直推崇的“对象思维”作为方法论原则来修补自己的身体模型。这种对象思维“相信能在观察过程中区分开与观察者的情境有关的东西和绝对对象的诸性质”[4]110。如果在一个处在情境中的活的主体看来,本己身体当然不同于所有的外部对象。但是,在一种去情境化的对象思维看来,本己身体经验自身也不过是一种有待思考的对象。尽管本己身体经验确实不属于“实在之物”(le réel),但它仍然处在一般的存在之中。它只不过是一种第二性的实在,一种同样遵循科学规律的“心理之物”(le psychisme)。因此,重要的不是执著于处在含混中的身体经验,而是应该用理智探究它们的科学规律。于是,在清楚分明的理智之光的照射下,“身体经验退化为一种关于身体的‘表象’;这种表象不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心理事实”[4]111。传统心理学家相信,随着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生理学和生物学会将我们的所有身体经验全都转化为关于身体表象的客观知识。例如,尽管我在视觉经验中无法完全看到自己的头部,生理学或生物学将会利用眼睛和大脑的结构来弥补我们在现象中缺失的客观知识。它将会告诉我们有一个能够成像的视网膜,有一个解剖结构与他人几乎完全相同的大脑。它会告诉我们身体究竟是什么[4]111。

既然身体仍然是一个对象,那么显现在身体经验中、使得身体异于对象的那些新特征就不可能是身体的本质特征或“结构性特征”[4]111。它们应该归于观察者的事实情境,归于观察者对于身体的具体表象机制。换言之,身体作为对象与其他对象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观察者表象这两种对象的具体表象机制略有不同。

于是,在这种“对象+表象”的身体模型下,身体与对象之间的本质性差别就被转换成身体作为对象的表象机制和其他外部对象的表象机制之间具有偶然性或事实性的“区别性特征”[4]111。例如,之所以身体表象始终呈现在知觉场中,是因为知觉意识一直在通过神经感受器接受身体的持续刺激作用;之所以身体表象始终以同一视角呈现,是因为我的感觉器官一直保持着相同的组织结构,以致始终保持着相同的视觉刺激模式。比如,我的眼睛在整个感官系统中,始终处于相同的位置;之所以身体表象呈现出主动性、直接感受性、能动性的主体特征,是因为我的心灵和身体在身体中存在着某种事实性的结合,使得我可以自由选择将我的身体表象为“主体”或“对象”,即我可以将身体表象为一个“主体-对象”[4]111。这样,传统心理学既保留了对象身体概念,又通过修改后的“对象+表象”模型对本己身体经验的新特征给出了某种解释。

四 新模型的方法论局限

但是,梅洛-庞蒂认为[4]111,传统心理学的“对象+表象”模型注定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它只是再次推延了问题,而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首先,新模型将身体表象为一个“主体-对象”。但是,我们要追问的恰恰是:本己身体为什么能够同时具有主体和对象两方面的特征。“对象+表象”模型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可以将身体表象为一个“主体-表象”,从而预设了心灵和身体之间存在着笛卡尔式的事实性结合。对于本己身体经验的四个新特征的解释全都需要以这个预设为基础。但是,即便我们承认和接受事实性的身心统一,我们也仍然需要解释身心统一的“原则上的可能性”[4]112。在身心统一成为客观事实之前,它应该首先是意识自身的一种可能性,应该首先拥有原则上或理论上的可能性。这个身心统一的可能性问题是关于身体的全部知识的出发点,但在上述模型中,问题只是再次被搁置,而没有得到解决。

其次,新模型预设了心理学家始终能从第三人称视角出发将本己身体经验对象化。但是,心理学毕竟不同于物理学和化学。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都不是他们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他们可以在原则上一直采用对象化的思维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不会引起矛盾和冲突。但是,心理学家的本己身体经验却与他的整个生命体验混融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看,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就是他自己[4]112。尽管心理学家可以暂时忽略自己和他人的原初身体经验,像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那样从对象化的第三人称视角出发思考自己的身体,但是,他在思考本己身体经验的同时也在活生生地经历和体验它[4]112。这使得对象化的第三人称视角和非对象化的第一人称视角时刻处在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之中。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心理学家原则上无法一直采用第三人称视角来看待本己身体经验。因此,将本己身体经验对象化的解决方案只能是权宜之计,它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

最后,“对象+表象”模型无法真正把握本己身体经验,归根结底是因为传统心理学不言而喻地从一种对象化、主题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出发来研究它。这种方法论基础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对象+表象”模型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为对于梅洛-庞蒂来说,“成为一个意识,或者说,成为一个经验,就是内在地与世界、身体及他人进行交流,是与它们在一起,而不是在它们旁边”[4]113。这意味着,原初的身体经验必然会涉及意识与世界、身体、他人的内在交流,必然会涉及身心统一的交互关系。但是,一旦对象思维将身体经验分解为身体表象,这种相互外在的表象关系必定会摧毁意识与世界、身体、他人的内在交流,必定会摧毁身心的原初统一。因此,在“思维实体”(res cogitans)和“广延实体”的实体二元论中,本己身体经验没有任何本体论地位[2]96。它或者被还原为一个广延实体,一个处在客观世界中的自在对象,或者被还原为一个思维实体,一个处在主观世界中的意识结构。总之,对象思维的方法论基础一开始就已经从本体论层次上预先排除了传统心理学真正把握本己身体经验的可能性。

五 先验态度与现象身体模型

既然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构成了我们回到本己身体经验的方法论障碍,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克服对象思维,进入一种非对象化的思维,并以它作为把握本己身体经验的方法论基础。在梅洛-庞蒂看来,这种新的方法论基础就是“现象学还原”,或者用《知觉现象学》的术语来说,是一种“先验态度”[4]72。这种态度“力图把一切可能的对象都纳入现象,研究对象是如何通过现象构成的”[4]73。

先验态度通过克服自然态度的缺陷来显示自身的意义。事实上,无论传统的经验主义心理学与理智主义心理学表面看来如何不同,它们所共享的自然态度都在认识论上预设了一个唯一的、绝对确定的、对象化的客观世界。只要这个客观世界仍然或隐或显地成为认识活动规范性的最终根源,认识活动的方法论基础就必定是对象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因此,“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之间的亲缘性比人们通常所以为的还要更为隐蔽和更为深刻”[4]49。这种亲缘性的哲学根源在于:它们都源于笛卡尔的实体二元论及其方法论基础[10]。自然态度所预设的这个绝对确定不变的客观世界只不过是这种本体论的二元框架反映在认识论上的必然后果。

因此,自然态度的方法论缺陷是它始终无法摆脱二元论,无法摆脱“客观世界的成见”。从否定性的意义来看,现象学还原不仅要悬搁经验主义意义上的独立于意识活动的、外在超越的客观世界,而且还要悬搁理智主义意义上的“客观世界”,即一个内在于意识活动、充当着意识活动之规范的、早已预先构成的“客观世界”。

然而,与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相比,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还原并不是要将意识从世界中完全抽离出来,实现从第三人称视角向第一人称视角的完全还原。对他来说,“还原的最大教益是一种完全还原的不可能性”[4]viii。现象学还原的关键是要回到意识与世界的原初关联,回到现象或原初知觉经验[11]。因此,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面临的方法论困难是既要维系与世界的原初关联,又不能像经验主义那样掉进世界之中;既要通过现象学还原回到第一人称视角,又不能像理智主义那样让意识封闭在一个孤独的“我思”(cogito)之中。于是,关键的问题是要从肯定性意义出发重建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立场,将它们改造成先验态度的两个派生维度。这意味着:要把第三人称视角(非反思)和第一人称视角(反思)悖论性地综合在同一个反思结构之中,以便让意识和世界始终停留在现象场中,永远无法完全构成为绝对确定的对象。因此,梅洛-庞蒂的先验态度或现象学还原关联着一种独特的反思,即他所称的“极端的反思”(réflexion radicale)[4]253。在这种结构微妙而复杂的反思中,意识和世界通过身体同时在场,并始终处在交互构造的关系之中[12]。

正是先验态度及其关联的反思构成了《知觉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并将我们引向一个显现在原初知觉经验中的身体。对于这个身体,我们可以从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内在体验,而无法从第三人称进行外在观察。梅洛-庞蒂将这个身体称为“现象身体”[4]123。只有以“现象身体”作为身体模型,我们才有可能超越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才能回到原初身体经验并理解它的基本特征[13]。因此,当现代心理学家或哲学家在先验态度下重新审视本己身体经验的各种新特征时,这些特征也将会把他们从对象身体模型引向现象身体模型。正是这一点解释了梅洛-庞蒂为什么在《知觉现象学》中引入大量的现代心理学实验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身体问题。

摘要:梅洛-庞蒂在《知觉现象学》中对传统心理学的身体模型进行了方法论的批判。传统心理学家发现本己身体经验具有一些无法被纳入对象身体概念的新特征。为了既能保留对象身体概念,又能解释这些新特征,他们从自然态度出发将“身体经验”对象化,变成了“身体表象”。梅洛-庞蒂认为,这种身体模型的修改只是推延了问题而并未解决问题。之所以新的“对象+表象”身体模型注定会失败,是因为它的方法论基础仍然是一种对象化的自然态度或对象思维。只有通过先验态度或现象学还原,我们才能回到本己身体经验以及显现在其中的现象身体。

身体的秘密主题反思 篇2

为期一个月的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结束了,利用身体开展各项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极有兴趣的。在这个主题中,回绕了几个分主题:《我们的脸蛋》、《双手真能干》、《我的小脚丫》展开活动。我们首先不仅带孩子认识身体的各个感官,通过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脸上有什么,了解耳朵的用处;而且还通过阅读和歌唱表演,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让孩子了解身体器官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运用和爱护我们的身体。

我们教幼儿朗诵儿歌《十个手指头》,说说《我的小手本领大》,教幼儿认识自己的手;手的用途,从而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又通过《有用的标志》让孩子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我们组织了音乐活动《小牙刷》、《小手歌》等,让孩子在歌唱和表演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组织幼儿,发动家长一起寻找眼睛里的秘密,并把它展示出来,布置一角让幼儿相互交流。主题活动开展以后,我们立即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收集了主题活动中所需要的物品,是我们的主题顺利开展。

身体的秘密 篇3

Meaning: Coffee face refers to the ugly face people have in the morning before they drink their coffee. They will be much better once they have a cup of coffee.

有些人早上起来脸臭臭的,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他们需要喝一杯浓咖啡或浓茶才能清醒,没有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他们就会感觉无精打采,而且烦躁易怒。“咖啡脸”指的是人早晨还没喝咖啡前摆出的一张臭脸,只需喝一杯咖啡他们就会好得多。

Husband: Honey you look awful. Are you coming down with something?

Wife: No, it’s just my coffee face. Could you please brew some coffee up for me?

丈夫:亲爱的,你的脸色看起来很糟。哪儿不舒服吗?

妻子:没什么,这不过是我的“咖啡脸”而已。请给我煮点咖啡,好吗?

Smize 眼睛也微笑

Meaning: Smize means smile with your eyes, as coined by supermodel Tyra Banks on the thirteenth cycle of “America’s Top Model.” Ever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he term smize became part of the daily lexicon of Tyra and her minions.

Smize的意思是用眼睛微笑。这个词是美国超模泰拉?班克斯在第13期“美国超级模特”选秀大赛中独创的。自从这个词出现以来,它就成了泰拉和她的跟班们的口头禅。

Your picture will look so much better if you smize.

你的眼睛充满笑意的时候,照片看上去效果会更好。

Skinny Fat 浑身肥肉的瘦子

Meaning: If someone has a skinny look but is all flabby underneath, you can call him a skinny fat. When you touch skinny fat, your touching hand sinks into fat before reaching muscle.

现在的爱美女士都疯狂地追求瘦身,其实瘦未必等于身材好,有些人瘦成竹竿,但浑身的肉都软趴趴的,还有小肚腩,这就是skinny fat。如果一个人看起来瘦瘦的,但浑身的肉却软趴趴的,你可以称他为“浑身肥肉的瘦子”。如果你碰到一个浑身肥肉的瘦子,你的手碰触到的将是肥肉而不是肌肉。浑身肥肉的瘦子肥肉多肌肉少。他们通常进食的卡路里数少,所以看起来骨瘦如柴,但因为没有参加体育运动或锻炼,所以没什么肌肉。

A: That girl is hot!

B: Dude,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that girl is skinny fat!

甲:那个女孩好辣!

乙:老兄,你没看错吧,那个女孩是个浑身肥肉的瘦子!

Eye Broccoli 其貌不扬的人

Meaning: Eye broccoli refers to an unattractive person. It is the exact opposite of eye candy.

形容一个人很养眼,我们可以称之为eye candy,不过帅哥美女毕竟是少数,今天我们就来学学eye candy(外表悦目的人)的反义词——eye broccoli。Eye broccoli指的是长得不好看的人。

He’s certainly eye broccoli, but at least he’s warm-hearted.

他当然长得其貌不扬,但至少他有一副好心肠。

Beer Goggles 啤酒眼

Meaning: Beer goggles are fictitious eyeglasses which purportedly cause an inebriated wearer to see members of the opposite sex as more romantically attainable or physically attractive than they actually are.

人们常说“酒后吐真言”,说的是有人酒喝多了之后会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把压抑在心底的话说出来。可是,有一种情况,酒后说的可不一定是真言了。人喝多了以后,常常是看谁都美,看谁都那么有魅力,那就是“啤酒眼”效应了。“啤酒眼”其实是一种像戴了眼镜一样的视觉幻想,据说可以让醉酒的人对原本不太有吸引力的异性产生好感,觉得他们比平时更有魅力。

When a person becomes drunk enough to find physically unattractive people beautiful, he is said to be wearing beer goggles.

一个人酒喝多后觉得原本相貌平平的人也很漂亮,我们就说他戴了“啤酒眼”。

三生教育教案:身体的秘密 篇4

大班

教师:李娅丽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别意识也在不断的萌芽和成长之中,对两性问题表现出早熟倾向;有的男孩竟忍不住好奇,偷偷跑进女厕所想一窥究竟,有的午睡时常躲在被子里玩弄生殖器,有的还会脱光裤子睡在被子上面以显耀自己的小鸡鸡为荣,引得孩子们哄堂大笑。于是,我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教育理念:

让幼儿正确的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活动名称:《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能区别男女小朋友的不同,科学正确的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卫生习惯;不让别人摸自己的生殖器也不用自己的手摸。

3、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自由表达。活动重点:

1、区别男女小朋友的不同。

2、区别男女孩的不同爱好、兴趣。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正确的面对性话题,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1)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 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 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2)、教学用课件:(a)、穿不同服装与梳不同发型的男女孩图片课件许。(b)、不同男女孩兴趣爱好的图片课件许。(c)、男女裸体婴儿图片课件。

(d)、蜡笔小新当中脱裤子的动画片片段。(e)、男女孩喜欢的玩具布置成活动区角。(f)、男女小朋友的标志牌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以性别分为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幼儿阐述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即“男女有什么区别”。

2、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管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更重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的差异是那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让幼儿从外表感知男女孩的不同。

1、玩《找朋友》的游戏要求一个男孩找一个女孩做朋友。游戏后提问:你找的好朋友是谁、仔细看看她和你有什么不同?

2、找男女标志牌区别男女。提问:你从你身体的哪些地方知道你是女孩还是男孩。

3、从发型服装上区别男女让幼儿观看穿不同服装与梳不同发型的男女孩图片课件。问:男女孩在服装与发型上有什么不同?

4、从兴趣爱好上区别男女的不同。

(1)、让幼儿自由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尽情玩。通过孩子

在生活中玩耍,引导幼儿观察男孩女孩他们都喜欢做什么? 提问:刚才你们玩得开心吗?那你们看到的女孩在玩什么?男孩呢?

(2)让幼儿观看不同男女孩兴趣爱好的动态图片。更进一步了

解生活中男女的不同兴趣爱好。

引言:除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外男孩女孩还喜欢做什么?请看大屏幕。提问:你们看到屏幕上的男孩女孩又在做什么?

教师小结: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爱照镜子、喜欢穿公主裙„„ 男孩喜欢玩霸王小子、比划一些武术动作„„。

三、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设疑问? 刚才我们从小朋友的外表、兴趣爱好认识了男女孩。可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区别是在我们小朋友身上都有一个“宝贝”,这“宝贝”才是区别我们男女小朋友性别最重要的东西,这个宝贝我们平时都把他保护起来,你们先找找看,它在我们身体的哪里?找到了吗?

2、观看裸体男孩课件。

提问:这个宝宝是男孩还是女孩?那你们从哪里看出来?(小鸡鸡)它有什么用?

教师小结:对,它就是区别男女孩性别的“宝贝”,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生殖器,它除了能撒尿用、还可使我们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做爸爸,所以我们小男孩要象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好我们的生殖器,以后长大了才能当爸爸。

3、观看男孩解小便课件。

提问:这男孩是怎样解小便的?为什么要站着解小便? 教师小结:因为男孩解小便是时,射得很远,所以站着解小便 才不会打湿裤子,但小男孩解小便的时侯要注意不要冲到别人 身上。

4、观看裸体女孩课件。

提问:这个宝宝又是男孩还是女孩呢?你从哪里看出来?她门 是怎样解小便的?

教师小结:女孩子也像男孩子那样有生殖器,只不过和男孩子 不一样,我们女孩子也要保护好我们的生殖器,以后长大了才 能做妈妈。

5、引导学会尊重别人和自己的身体。

观看《蜡笔小新》动画片 提问:

(1)蜡笔小新当中脱裤子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表情怎么样?(2)这种行为好不好?为什么?

(3)我们要怎样保护自己的“宝贝—生殖器”呢?

教师小结:当中脱裤子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的行为,而且不穿子就会有很多灰尘和细菌跑到我们的生殖器上,一旦发炎了我们就会很痒,严重了还会使我们长大了以后做不成爸爸妈妈了,所以我们要象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殖器,除父母外不能让别人碰它,不能用手玩它,而且经常用清水洗保持清洁。家庭延伸活动名称:《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 活动目标:

1、进一步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

2、知道身体的隐私部位是不能随便给人看的。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活动时间:每天晚上。活动地点:家里

参加人员:爸爸、妈妈、孩子 活动准备:

1、儿被性骚扰方面的案例故事。

2、父母熟悉有关方面的性知识。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提问:男女孩有什么不同?

2、我们的隐私部位要怎样保护?家长教给幼儿每天冲洗隐私部位的方法,并每天坚持冲洗。

3、家长与孩儿讨论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随便让别人碰的。

小结:除了爸爸妈妈外,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二、案例分析,家长记录。

家长讲述案例:家长边讲述边提问:假如遇到案例中的事你该怎做?

引导幼儿讲出自我防卫的策略。(如: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当身体的秘密遭遇婚姻 篇5

同居半年后,我怀孕了。得知怀孕的消息后,我和张扬都很开心。我每天心情舒畅,想着如果一切顺利,我、张扬还有肚子里的宝宝,会在海南很幸福地生活下去。

但命运却和我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检查出怀孕的第二个月,张扬带我去他三亚的朋友家玩,坐车的颠簸加上天气炎热,到三亚一下车,我突然全身一阵痉挛,肚子疼得猛烈收缩,还没有走出半步,张扬突然大叫:“林颖,你怎么啦?”顺着他惊恐的眼神,我看见鲜血已经浸透了我的裙子,滴滴答答地滴在了地上。突如其来的下身大出血让我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就开始休克。

等我醒来时,已经是半夜。守在病床边的张扬告诉我,我是宫外孕,一路颠簸流产了,更为严重的是,因为是输卵管妊娠,为了保住我的性命,我的一条输卵管被切掉了。我听后当场昏死过去。

没有了孩子也让我们没有了将来,我康复后不久,张扬提出了分手。分手的那天,他给了我一千元钱。难道一千元钱就把我打发了?那段时间我没有任何心情工作,加上人流后的影响,许久未见我的表姐看见我,吓得直哭,她一边哭一边骂,你怎么搞成这副鬼样子,我怎么跟你父母交代!表姐逼着我和她住了半年。这半年里,我竟然想通了,谁离开谁活不了呢。甚至我还想明白了,我现在谁都靠不上,只有靠自己。

认识周松已经是三年后的事了。

三年里,那些轰轰烈烈的感情都和我无关,可是新同事周松却让我无法自拔。周松和张扬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他温顺、没有城府。我一塌糊涂地沦陷,甚至是我倒追的他。等他承认了我们的关系,我就马不停蹄地和他住到了一起。我们时常讨论起小孩,他说真想要一个小孩,聪明的、调皮的都可以。我心里暗暗难受,上次手术,医生说我只有一半的怀孕机会,我不知道这会不会残酷地摧毁我的幸福。

这不过是一种隐痛,我更需要面对的是周松的父母。周松的条件很好,他父母对他交往女友的要求是漂亮、有体面的工作。相比之下,我逊色许多。可是周松说,在一起感觉很重要。我知道背地里为了我能通过他父母的审核,他下了不少工夫。去年十一我是在他老家江西过的,感觉得出,他父母还是接受我的。

可是事实上越是幸福,我的内心越不安。我感觉自己很无耻,对周松充满了欺骗。如果一开始我能把握住机会说出口,周松哪怕拒绝我,我也只是一时的难受,但现在,随着我们交往的不断深入,我已经越发没有勇气告诉他关于我身体的真相。

背着周松,我又去医院做了检查。妇科医生还是那句话,你只有一半的怀孕机会,能不能怀上就看老天的安排了。就在前几天,周松的父母打电话过来说,你们现在准备准备,赶在五一结婚还来得及……

现在的每一天,我都挣扎在说与不说的巨大痛苦中。我已经28岁了,对婚姻不是一般的向往。但我知道即便周松再善良也不应该为我的过去埋单。可难道我注定要保守这个秘密与幸福失之交臂吗?

观点一:不说,当成对爱的考验!

虽然这个考验对你男朋友来说残酷了一点,不公平了一点,但未必不可行。他是你的男友,可以不原谅你的过去,但一定要接受你的现在。你现在除了只有一半怀孕的机会,没有任何低人一等的地方!所以就把这个秘密当成是对他的考验,放心地结婚吧!怀孕了,是爱神对你的眷顾;没有怀孕,就真实地告诉他。那时候就是对你们爱情的一场考验。

当然如果你自知理亏,请在其他方面多补偿他。但无论如何你也不能过于被动。你已经受过不小的伤害了,相信这一点你比谁都清楚!

可操作性:★★★

观点二:勇敢地说出来!

事情的关键不在于你曾经做过手术,因为,即使是两条输卵管齐全的女性,不能怀孕者也大有人在。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把过去的那次手术,看成了烙在你身上的羞耻。所以,才会患得患失,东躲西藏。

这是没有道理的。即使是宫外孕,它也和你过去的那段感情一起离开了。每个人身体里都会有秘密,而身体的病变本身并没有任何罪恶。难道你听见谁说过:我曾经嗓子很疼,我就不是好人?不要自责懊悔,也没必要感到紧张不安,就把那段经历像曾经患过的感冒一样勇敢而自然地说给他听。

可操作性:★★★★

观点三:要说,但要聪明地说!

你的男友在我看来显然是一个包容的男人,这一点上,你是占优势的。当然这个优势不是让你可以“忽悠”他,而是你面对的人能很好理解你;其次,说出你的秘密时,请务必客观。这样更能得到他的理解;再次,给他一个心理缓冲期,你不妨通过你的医生朋友,或者他比较信赖的朋友帮忙说出来,再加以科学解释,相信结果没有那么糟。

当然最终你需要清醒的是,不要把他的原谅或者不原谅看成他是否爱你。即便他选择和你分开,也不代表不爱,因为是你隱瞒在先。

可操作性:★★★★★

观点四:先自信,再谈情!

一个女孩,本身极度缺乏安全感,又爱得相当卑微。一旦身边出现一个她认为值得托付感情的人就会牢牢把自己依附在上面。在爱情面前,她是相当无力的。其实造成你如今睡不安稳的原因都来自于你本身的自卑!

第一次爱情的伤害不是你的错,但你如今无法抉择绝对是你自身的原因。在一个宽容的男人面前,你自卑徘徊,最终导致这个谎言的雪球越滚越大。

所以这显然不是一个生育缺陷的问题了,你可以选择别的方式怀孕,获得美满的婚姻。但最关键的是,如果依旧爱得卑微,你注定难得幸福。请你记住:安全感永远是自己给予的!

可操作性:★★★★

责编/毕春晖

婚后魅惑:内衣泄露的身体秘密 篇6

编者的话

正如服饰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品味,内衣也能够反映出女主人的风格及个性。如果你想了解一位女性,不妨一瞥她的内衣抽屉,它就会向你透露更多她自己不愿说的信息。

女性内衣,英文是underwear,或者借用法语词是lingerie,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经历了一系列变化,而其也伴随着女性地位的改变而改变。或许,我们能从内衣变化的潮流中体会到时间的风云流转,并领悟如何使自己更具魅力和情调——

紧身胸衣起风云

一百年前,女性不勒紧胸衣就无法系上裙子。就那个时代而言,女性内衣是为女人们塑造社会以及时尚所规定的形体的必备工具。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当时的时尚体形是由美国作家及插图画家查尔斯·达纳·吉卜森创作的Gibson Girl。这个富有青春气息、独立、活跃的女性角色大量出现在杂志上,一时间风靡全美及欧洲。她穿着无所不在的S状弯曲紧身内衣,但外衣都是分开的,有剪裁考究的长裙和合身的上衣。在紧身的花边胸衣下面,是延伸至大腿根部的一件塑身内衣。时尚的女用仿男式衬衫能够凸现出女性细腰、翘臀、胸部高耸的完美形象。再加上头顶蓬松盘着的头发,年轻女孩吉卜森被视为摩登女郎的标志。

如果没有紧身胸衣的帮助,女性很难塑造出这种S状曲线。在二十世纪的前十年里,修长身材和窄臀成为一种时尚,以至于在一小段时间里,时尚女性的紧身胸衣长至大腿的一半。

人们激烈地争论着紧身胸衣的利弊,纽约科技流行学会美术馆馆长瓦莱丽·斯蒂尔在她的著作里也叙述了其两面性,毫不含糊地指出了紧身蕾丝边严重限制胸腔隔膜的呼吸运动,甚至会使人窒息。

事实上,女人把自己勒在紧身胸衣里是出于一种对自然体形需要的本能。比男人娇小、苗条、瘦弱一直都是女性气质的标志。1900年1月,在全爱尔兰及英国发行的杂志《家庭主妇》里登出了一则“汤普森紧身胸衣”的广告,此款内衣迅速在都柏林热卖,其广告词为:

这些举世闻名的紧身胸衣已被重新塑造,现在形体完美,符合时下流行的低腰设计。穿着舒适,经久耐用,因此更省钱。

在文字旁边,是一位曲线优美的模特,穿着紧身胸衣,平静地凝望前方。十年以后,另一个都柏林Aston Quay的Mc Birney公司生产的法国紧身胸衣品牌取代了其位置,同样保证“形体完美”。很显然,“形体完美”不是自然母亲想要的女性形象,而是可以并且应该购买的东西。时尚不断地提醒女性,自然的体形是不完美的,时尚无常的变化决定着什么是理想的甚至“完美”的形体。

尽管女性被鼓励着改变体形,然而明显缩小身体,或是紧裹自己都被认为是不高雅、粗俗的。在《家庭主妇》的着装世界专栏里,作者是这样批评那些把自己裹得紧紧的、不顾身体感受的女性:“每当看到胖女人把自己勒得紧紧的,我就觉得很奇怪。她们的胸衣总是比别人的紧,以至于看起来很俗气,就像已经溶成一团,被倒进了衣服里似的。最糟糕的是,她们的裙子总是很短。”

野性的回归

时尚界宣传的都是普通女性无法效仿的体形。以前女性穿内衣是为了衬托穿好看的衣服。而现在,女性不能单独靠内衣来塑身了,要靠内在的品质。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尚界对裸露身体越来越感兴趣。A字形轮廓,迷你裙被长及地面的裙子所取代,太空时代颜色的单调印花色彩丰富起来,还有迷幻的印花图案及花瓣图案。

这种流行趋势讲究自然美,不受厚重内衣的束缚,强调简单、自由浮动的样式。内衣生产商的目标是要使女性穿着内衣却又看不出来。针织类以及提升效果内衣被轻型面料的简单设计所取代,以至于有时乳头都能看出来。这本身是形体发展的另一个特点。以前厚厚的面料把乳头遮住,哪怕天气再热,在人群里,它们也不能显露出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崇尚自然的身体,开始流行不带胸罩。虽然不穿内衣的观点被劫持并强加在女权运动上,因为女权运动鼓励女性不但不穿胸罩,而且要烧掉胸罩,作为解放的象征。但是,这种做法其实更多的被视为一种时尚潮流,而不是政治宣言。不单单电影明星、时装模特不穿胸罩,普通女性上街不穿胸罩的现象也不为稀奇。

然而,不去管信仰以及舒适程度,合适的胸罩当然会使女性穿衣服更好看。所以,当年轻女性和平胸女性追逐这种时尚时,商家们开始迎接挑战,引入了一系列更轻巧的内衣。带钢圈胸罩过时了,女性的胸部单由织物来支撑。

大约在此期间,美国莎莉公司的子公司Playtex内衣制造公司成立了,其最出名的设计是一款叫作Cross Your Heart(跨越你的心坎)的胸罩,它是无钢圈设计,其宽肩带和罩杯设计,可为胸部提供足够的支持。

但是时尚界所宣传的是大多数女性难以追随的体形和形象。性感的曲线主要还是靠先天因素,即使是Cross Your Heart也很难使其有彻底的改变。大多数女性都得好好选择如何诠释时尚,因为自然的身体很难达到时尚的目标。

怎样才算“骨感+性感”?

女性体形一直都是公众争论的一个焦点,但以前从未如此重要地表现女性的时尚及地位。演员、模特,还有新兴的名人们都开始瘦身。随便比一比十五年前和现今的时尚杂志,你就会发现惊人的差异:值得展露的理想体形无疑瘦了许多。惟一被允许长胖的部位就是胸部。腿、手臂、臀部都缩小成男孩的比例,而胸部依然保持丰满,还有许多人去做隆胸手术,把胸部变得更大。

时尚把女性对骨瘦身材的偏好定义为人们最渴望的体形,尽管这既不自然,对大多数女性而言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般女性很难达到那种四肢骨瘦如柴而胸部丰满的审美标准。这似乎解释了“神奇胸罩”如此受欢迎的原因,它几乎成了时尚美女制造者的代名词,而其实这只是许多品牌中的一个品牌。它具有神奇的上托能力,即使是再下垂、再平坦的胸部,也能被托出丰满的印象,还有深深的乳沟。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完美体形并不深究女性本身身体的状况。当报刊一再强调我们已经变高、变重,还可能变得肥胖时,“理想体形”却是更小、更瘦、更虚弱,这真是很难理解。

在过去,时尚造型依靠紧身内衣来塑造,而近期的流行趋势摆脱了规矩的衣服,从内而外,不管目标能否达到。整体形象的要求是性感,有女人味,吸引异性的眼球。然而这种形象不能脱离女性尤其是妈妈们的正常身体。显乳头的胸部,可不是妈妈们能做到的,这种性感忽略了本身使得女人有女人味的因素。意大利La Perla,英国Gossard等国际内衣品牌还设计出了一些条纹图案,更显巴西比基尼的热辣魅力。十五世纪男人们的衣服常被设计成吸引人们对其生殖器的注意,以显阳刚之气。六百年以后,女人们也这么做,虽然展示的不是生育能力,但也是性感。结果,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时尚潮流与街上实际购买的距离。最成功的零售商是那些专卖仿名人穿着系列便宜的内衣,而不是卖那些米兰或者巴黎模特走猫步时穿的那种内衣。

年轻女性当然想穿得如她们的偶像一样,于是她们可以通过时尚包包、流行的鞋子、时兴的化妆和发型来满足愿望。时尚衣服变得可有可无,反正也穿不了几个月。

如今,时尚内衣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为女性提供体形,相反,它是为了展示女性“理想”的体形,不论普通女性是否有好身材。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总是不断地抨击内衣,说它危害健康,穿着不舒服。但是全世界的女人都在穿内衣,各种样式的都有,管它是不是流行。

内衣配合你的生活方式

内衣,无论其本身多么短或多么普通,都是服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合适内衣的漂亮裙装就像没有根基的大楼,迟早会变弯或者倾斜的。英国设计师马修·威廉姆森以其礼服设计用料吝啬而出名,他甚至要把内衣和礼服连在一起。英国性感女皇凯莉·布鲁克在参加电影《偷拐抢骗》的首映式时,就穿着一款光彩照人的粉红色威廉姆森晚装。由于这款晚装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太少了,以至于第二天早上布鲁克就上了不少小报的头版,布鲁克也因此声名大跌。

性和名人已经成为营销专家们拿手的伎俩,许多内衣品牌都是用名人来代言的。歌星凯莉·米洛在发布她自己的内衣以前,曾为英国高档内衣Agent Provocateur代言过广告:她穿着长筒袜和吊袜带,骑着一匹跳跃的野马。这则广告被电影审查者们认为过于淫秽,所以只能在成人电影院放映。

名人们纷纷开创自己的内衣品牌,比如凯普瑞丝·布瑞特、艾丽·麦菲逊和珍妮弗·洛佩兹,她们的内衣在款式和结构上都没有什么突破,但都因为名人效应而卖得很好。

二十世纪和二十一世纪初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经历了更多内衣款式的变革。

如今,胸罩就像手袋、首饰一样,成为了一件时尚饰品。尽管不是要把内衣穿在外面,女人们还是热衷于买品牌内衣。

当代服装,尤其是休闲服,几乎不搭配内衣,或者配上很少的内衣。当然,很多女性会选择某种形式的物理支撑,但是带钢圈的胸罩决不适合丹宁牛仔和衬衫。

尽管完美的女性体形总是不自觉地与时尚联系起来,但是现代女性已经不再需要用限制性的内衣完全改变自然曲线。以前只能靠紧身内衣来塑身,现在可以通过运动和节食。时尚内衣已经不会定义一些普通女性无法达到的体形为标准。相反,它强调内衣帮助你配合生活方式。内衣也是一种社会气压计。现在内衣的品种如此多样化,以至于你买怎样的内衣都能看出你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以前的内衣总是许诺能为女人带来什么变化,而现在的内衣则许诺穿上它你能做什么。正如一家网站上所说:穿着绿松色薄纱内裤的女性,自身就会产生超级英雄的感觉,更自然,更自信,更性感。

近几年来,丁字裤越来越流行,主要原因是紧身衣的流行,避免露出内衣的痕迹。现在丁字裤已经不被认为那么挑逗,而是具有更多的功能性。随着女性对于内衣穿着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加上无痕内衣的流行风潮,使得素面丁字裤开始流行,其多采用纯棉透气材质或超细纤维等科技材质。

我喜欢,我展现

如果有“衣服DNA”的话,我们就可以复制一大批自己喜欢的品牌内衣了。现代女性是否还把内衣看作是自身以及社会地位的反映呢?大多数人不会。如果她们会这么想的话,早晨起来首先看看内衣抽屉,会很有启发的。

与祖先不同,今日的女性有更大的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打造喜欢的形象。她们白天需要塑身内裤无痕内衣,晚上可能就要黑色蕾丝丁字裤,还有的根本不需要胸罩。可能这就是现代女性的两难:她既要是个风情女郎,又要是个母亲,还要是个职业女性。她可以从中选一,但是能够同时做好这三种角色吗?

大众文化开始着迷于对女性进行分类。女性以前认为的婚姻第一、事业第二的观点近年来已有所改变。杂志和报纸改变了行动方针,以前教女性如何兼顾事业家庭、美貌和性生活,现在还添加了如何解决生育能力退化的文章,还介绍现在必备的整容手术。以前鼓励女性走出家庭成就自我,现在提醒女性自己的生物钟,要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要照看孩子,食用有机蔬菜,参加瑜伽课程。

2005年5月,吉梅茵·格丽尔就内衣主题发表文章《扎口短衬裤——谁还要啊?》。她再次重申,胸罩扭曲女性胸部,远离自然的体形。文章中她说,为了舒服,自己从不戴胸罩不穿扎口衬裤,而且这么做也是为了拒绝服从社会对女性体形的要求和对身体的控制。

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鼓励女性抛弃内衣,因为胸罩是父权社会的象征;现在她的原因更实际,就因为穿着不舒服。这并不是说她的观点发生了急剧改变,而是表明了社会在变。她的观点还和三十年前一样强烈,如果没有更加强烈的话,那是因为她不但不相信内衣能为女性形象增色的神话,而且认为内衣会成为窥阴色情者的工具。

但是,商店销售内衣的营业额表明,大多数女性并不同意格丽尔的看法。现在内衣款式多种多样,并不都是色情明星穿的戏服。女人们继续购买内衣、互赠内衣、穿着内衣,因为她们喜欢内衣。

如果你认为女性买内衣是因为会使她们觉得拥有社会观念中的“理想”体形,那就太可笑了。精心买内衣的女性应该予以加分。当今社会的女性既要在家又要在工作中超越别人,无怪乎内衣被提升为第二层皮肤。内衣和内裤上满是“塑身”、“支撑”、“上托”这类标签。如今,内衣品牌已建立起像高档服装、手表和汽车那样的等级。人们渴望品牌内衣,因为它代表着更多的能力与自尊。一百年前紧身内衣和鲸骨被用于创造完美体形,如今的内衣更多的是女性心理上的塑形。

(选自《情调:女人最富魅惑的秘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周宏,定价:25.00元)

栏目管理、编辑/李贤平

上一篇:水电站微机监控下一篇:模型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