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习和教学

2024-05-06

词汇学习和教学(精选十篇)

词汇学习和教学 篇1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多媒体和网络则是学生在主动学习、协作探索时的认知工具, 能使学生有效地达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最终达到初中英语课程所要求的各项目标。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 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发展, 基于语料库的学习模式, 又被称为数据驱动学习随之应运而生。数据驱动学习强调学生要参加知识构建的全过程, 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式、发现式或验证式的学习。

2 信息技术搭台, 语料库和数据驱动学习教学方法唱戏

当前的语料库和数据驱动学习的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大学和研究生阶段, 较少在中学阶段开展和实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计算机等信息手段越来越普及, 很多城市的中学已经完全具备了装备现代多媒体教室和学习中心的条件。而且, 随着家庭电脑和手机等通讯手段的普及, 现阶段中学生对电脑和多媒体的使用已经使得他们具备了使用语料库和数据驱动学习 (Data Driven Learning, DDL) 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条件。

信息技术和网络多媒体环境为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搭建了巨大的施展舞台。结合具体学科需要用恰当的理论指导, 建设服务特定教学目的的网络教学资源。让我们的学生与教学资源互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习效能, 促进教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大型语料库的建设和研究为开展各种语言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且丰富的数据资源, 其中包括词汇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统计数据。例如国外研究者基于大型英语语料库分析得出的The General Service List列举了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2000多个单词。这些成果和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语言的理论研究, 其实际应用则体现在服务于外语教学。例如用于指导编撰分级读物等。

3 项目实施情况分析和结论

我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和外语学习语料库的建设虽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与本文相关的一项成果就是《1950-2012高考真题单词词频统计》。该研究统计了自1952年以来高考历年测试真题中出现的所有词汇的词频统计数据和排序信息。我们的项目中利用此项研究得出的科学统计数据指示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各单元学习的词汇的重要性程度。从而指导学生在记忆词汇时把时间精力集中在高考考察频率最高的那些词汇。

例如下面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一册第四单元与use有关的一组词的词频统计数据:

use vt. [b1u4] <560:111> 利用, 使用, 应用

used adj. [b1u4] <339:178> 用过的, 旧的, 二手的

useful adj. [b1u4] <45:1155> 有用的, 有益的

useless adj. [b1u4] <12:2474> 无用的

user n. [b1u4] <16:2108> 使用者, 用户

尖括号里面用冒号分开的两个数据分别是该词的词频和根据词频的排序序号。很明显, 按出现频率排从高到低依次为use>used>useful>user>useless其中历年高考考察频率最高的是use, 出现频率为560次, 居于第111位。可以理解为如果明天就要高考, 今天只能记111个单词, use应该列在其中。以这些数据为依据,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学生就能最快速最有效地进行词汇学习。

有一种观点认为, 那些教书多年的老教师凭经验和直觉就可以判断哪些词重要, 哪些词不重要;也有观点认为这些数据也不是绝对的, 以往考察频率低的词不代表以后就不会考察, 相反反而可能成为出题者的“新宠”。前一种观点完全依赖人的主观直觉, 究竟是不可靠的;对于那些从教不久的年轻教师则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可否认, 后一种观点也有真实的成分。然而, 这些从真实材料中分析出的统计数据是不容辩驳的, 用来指导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最具权威性, 最有说服力。

总之, 推进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学科课程的整合, 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是高中英语教学革新的方向。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必要性;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 探讨了在高中阶段开发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资源, 实施更高效的词汇教学和学习策略的现实可行性。最后, 结合我们的项目实施论证了语料库和数据驱动学习对高中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7.

[2]董建辉.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J].考试周刊, 2009, (47) .

词汇学习和教学 篇2

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从长远的角度来讲,学好英语可以多掌握一门语言,这可以使你多学多知、开阔眼界,可以使你同更多的人交流,使你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等等;从短期目标来讲,学好英语可以使你的考试成绩比其它人更高,可以使你拿到重要的证件,使你获得你想要的入场券等等

有的同学会说:“这些我都懂,可是我的英语就是学不好,我也花了好多时间在英语上,我的单词就是记不住,做题就是会错;学好英语要长时间的积累,我就剩下几个月就要考试了,我准备放弃英语把时间放在其它科目的提高上来。”

从一名英语教师的角度来讲,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的确,“某些人”是有学 语言的天分,但这不能做为把自己当作“另一些人”的借口。我认为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学者,大家都有一个学习的过程,就看谁更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大家回忆一下你身边的“好学生”们,他们和你在同一间教室中学习,并没有看到他们熬夜,也没有见到他们把头发吊在房梁上,或者用锥子扎大腿,可是他们的成绩就是好。主要原因概括为两点:

一、他们比你更投入。他们在看书时心理想的就是书中的内容;你在看书时可能在想今晚6点半有个动画片,我怎样才能骗过妈妈的监视看电视。

二、他们比你有更好的学习方法,这不仅限英语,其它科目也是一样。或者说,他们懂得运用学习的技巧,这是你所欠缺的。只要你能突破这两点,那么学习将不再是难事,英语也可以很有趣。一句话,学习高效率。

下面我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一下英语词汇和语法学习中的方法技巧。

一、英语学习的注意事项

1.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指引和动力来源,是照亮你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人生要有目标,赚钱要有目标,谈恋爱要有目标,学习更要有目标。比如,告诉自己一定要在3个月后英语提高多少分,达到多少分,或者半年后考试成绩排到班级前3名,年级前10名等等。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一名准备高考的学生,他的目标就是复旦大学,在考前1个月,他突发奇想地把自己的一支鞋邮寄到了复旦大学,并告诉自己,我一支脚已经在复旦了,我要努力让另一支脚也进去。然后努力准备,终于如愿以偿。我并不是说大家考试前都去邮寄鞋,而是说要有前进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念。

2.计划性

这里所说的计划性是对自己而言的。就是说要和自己比,订的目标和学习计划要和自己当前的学习状况相当。不要看别人又背了几百单词,那怕自己今天比昨天只多背了3个单词,这也是自己的进步。要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有效地利用时间。要保持单纯的学习心境,不要胡思乱想,觉得有女孩子对你笑,其实她是在嘲笑你是VIP---(Very Interesting Pig)。心要静,心静则灵,灵则慧。要善于调整自己,相信只要坚持自己就会成功。

3.肯于吃苦

苦心人天不负。我的一个学生给我发来邮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个学生的网名叫“面包”。“面包”同学在大三前考过几次英语四级一直没通过,最低一次成绩只有14分。在大四毕业前他一定要考过四级取得学位,而且他看到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难处,于是发誓努力学习,每天只睡6个小时,把自己以前荒废的时间补回来。终于顺利考过了四级,并在考研中英语取得73分的成绩。因为他有目标有努力的方向,因为他有切实的学习计划和吃苦的精神,所以他成功了,你也一样会成功。

二、攻克英语词汇记忆

记忆人群的类型:

同学们会发现,在众多的单词记忆法中,有些适合你有些则不适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对比观察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记忆过程中存在很大差别,根据其兴奋点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视觉型

所谓视觉型的人群,是借助视觉来记忆事物的类型。例如打电话本应是听和说的过程,可是有些同学喜欢用笔和纸来写和画,熟称涂鸦。你所写的与电话的内容有时有关,有时无关,但这恰恰说明了你是一个视觉型的人。换言之,看和写对你来说是效率最高的模式,正 如我们常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听觉型

这种类型的人喜欢听别人讲,能够很好地记住耳朵听到的内容。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只要听老师讲过一遍,哪怕没有什么特别的,都可以记住,那么你就是听觉型的人。例如会常有这样的人,英语不算好,却能在听歌时,记住英语歌词。这类人可先根据我后面介绍的助记方法把单词讲解给自己听,并录成磁带;复习时再听自己的录音巩固记忆。一般听三遍即可记住词意,听五遍即可记住拼写。

3.混合型

混合型是指以上两种类型的混合体。但是,这一类型是不平衡的,有些人偏向于视觉型、有些人偏向听觉型。在背单词时可以同时结合两种类型的优势进行记忆,也可以通过听故事、看文章,结合情节来记忆,这也正是有的同 学看阅读背单词快的原因。

此外,人在半饥饿及临近睡眠之前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所以要充分利用。早上、中午、晚上的这种时候不要浪费。要利用零散时间,不必须用成块的时间去背单词,否则将来走向社会工作时,不会每天都有长时间的空闲,这样不仅单词无时间背,好多事情都来不及解决。所以在学习期间要养成好的习惯,利用零散的时间去做事。很短的时间,如果能有效地加以充分利用,就能积少成多,完成你从前无法实现的事情。

记忆的方法:

原则:解放思想,展开无尽的联想。

将一个单词转化成一句汉语,这句汉语中必须包括拼写和含义,因为只有这样我们记住的单词才能成为积极词汇,在写作和日常工作中加以应用。例如:

moderate adj.中等的, 适度的, 适 中的

【助记】mode(模)+rate(速度)? 模式速度要适当

isolate vt.使孤立、使隔离

【助记】i(爱)+so(如此)+late(晚)? 当你发现你爱他时,已经晚了,他已娶妻,你只能孤立

campus n.<美>校园, 大学教育

【助记】camp(营地)+us ? 我们在大学校园里露营

英语中最难记的就是它的拼写和含义,我们可以通过展开联想来记忆英语单词。这里的联想不是漫无边际地去想而是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以及汉语的特征来设计。因为英语是表音系统而汉字是表意系统,而简单的将英语单词直接对应汉语,不建立任何联系,很难记住,如果能在表音和表意系统之间建立汉语的联系,这样记忆起来将会事半功倍,因为在背单词的过程中中国人受母语的影响很大,习惯于汉语的记忆模式。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1.口诀记忆法

好多单词都有包含相同的独立的单词/词根,只是在这个单词前加不同的前缀或字母,我就利用这个特点将这类单词根据其含义特点编写成比较流畅的口诀,串到一起来背,就变得容易且有趣而且一下子就记住了多个单词。

例:【哥哥系列词汇串记】 grace glitter grain grope

race n.速度竞赛;赛

grace n 雅致;斯文;优美

litter

n.垃圾

glitter vi.(常与with连用)闪闪发光;闪烁

grain n.谷物,谷类, 细粒,颗粒

grope vi.摸索;搜寻

【哥哥系列串记口诀】

比赛(race)的哥哥(g)真优雅(grace)

垃圾(litter)前的哥哥(g)放光辉(glitter)

雨前(rain)的哥哥(g)拣谷粒(grain)

绳前(rope)的哥哥(g)在摸索(grope)

2.词根词缀法

英语含有大量的词根和词缀,充分利用单词的构词规律,通过掌握一组单词的共同词根或词缀,达到成串记忆单词的目的。记住了这些单词的前缀和后缀再加上词根的帮助,记忆单词绝不是一件无序的事情,而是一件有众多规律可循的事情。这样我们只需记住较少的词根,加上前缀、后缀,我们就能通过词根和词缀的组合达到记忆大量单词的目的。

例:【clud词根为关闭系列词汇串记】exclude include preclude conclude exclude vt.拒绝;排斥

n.exclusion adj.exclusive

【助记】ex(向外)+clude(close关)include vt.包括;包含 n.inclusion adj.inclusive

【助记】in(向内)+clude(close关)

preclude n.防止,杜绝

【助记】pre(向前)+clude(close关)conclude vt.(正式)结束; 圆满解决,使...完毕,断定,得出结论

n.conclusion adj.conclusive

【助记】con(表加强词义)+clude(close关)

3.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单词的好处在于可以通过谐音方式让这个读音表意,一举多得,即记住了读音,又记住了含义;因为英语是表音系统,也就是说读出其发音后就可以知道该词的拼写。如frugal? adj.节俭的;俭朴的。发音好似“腐乳够”,一个人吃饭只吃腐乳就够了,多节俭啊。

所以,谐音是记忆的窍门。在记忆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某些零散的、枯燥的、无意义的识记材料进行谐音处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义的语句,这样就容易记住了:这种方法用在那些特别难以记忆的单词方面。

谐音记忆法举例:

exhaust vt.使筋疲力尽;用完,耗尽 n.排气管

【助记】一个早死的他(谐音)---体力精力耗尽早早死去

flee vt.逃走 vi.消散

【助记】飞离(谐音)—飞着就离开了,逃走

colony n.殖民地, 侨民【生】集群; 群体

【助记】靠了你(谐音)---靠了你们这些殖民地,英国才成为当时的日不落帝国

ambition n.雄心勃勃的、野心的 【助记】俺必胜(谐音)

ponderous adj.极沉, 笨重的(谈话, 文章等)冗长的, 沉闷的 【助记】胖的若死(谐音)

4.含义形象联想法

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词无词根和词缀 或其自身就是个词根。这样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词根词缀去背。我们在背的时候通常只能死记硬背,这样既费力又低效,由此我在长期的词汇教学中总结形成了含义形象记忆法。将组成单词的字母按意群分割,然后将分割开的字母组合赋予合理的含义,这样,一个单词就会由字母组合变为有逻辑关系的含义形象组合,便与记忆。

例【st想成街道,因为街street 的缩写为st 】

stink vi.散发臭味(臭气),名声臭,(美俚)质量等极坏,有某种气味;

形象记忆过程:stink---st(街道)+ink(墨水)----大街上洒上大量的墨水---散发臭味

stroll vi.漫步;闲逛

形象记忆过程:stroll---st(街道)+roll(滚动)---在大街上缓缓滚动---散步 ostrich n.鸵鸟,鸵鸟般的人,自欺者,藏头露尾者,adj.自欺的,鸵鸟的vi.采取自欺态度

形象记忆过程:ostrich---st(大街上)+rich(富人)+o(圈地)养---鸵鸟

tryst n.约会,幽会,vi.约会;赴约

形象记忆过程:tryst—try(试)+st(大街上)---在大街上试验一下二人可不可以生活在一起-----约会

5.近形对照法

凭已知的来学习未知,会让人倍觉轻松。把长得像的单词放到一起背,这样用已知去背未知的单词将会事半功倍。而且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发现,即使是背单词这种无聊透顶的事,也可以做得趣味盎然。反正是要背,何不让自己轻松一点?把相似的单词放在一起背,只要找出其差别,一次就可以记住一组 单词,反复回忆时,便于集体回忆。此外考试中特别喜欢考形近易混词,因为这样才有杀伤力。

例:bother brother broth

bother vt.烦扰, 打扰

【助记】无花(r)是打扰

brother n.兄弟

【助记】有花(r)是兄弟

broth n.肉汤

【助记】broth与兄弟brother 差er, er 是人的尾缀

【一句话串记】有花的是兄弟,无花的是打扰,兄弟无人是肉汤

6.故事联想法

当我们在放松的情况下听相声或者听评书,我们边听边想象着故事所描述的场景;在听过以后,我们通常可以复 述大多数内容,是什么使我们记住了所听到的内容?编故事背词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可以借助复述下来的中文内容去回忆夹在其中的英文单词。

例:【ash系列词汇串记】clash crash smash ash ashamed cash

clash n.v.(with)撞击、相冲突

crash

n.v.碰撞, 坠落, 失事

smash n.v.击碎、打碎

ash n.灰, 灰烬

ashamed adj.惭愧的, 羞耻的 cash n.现金

【编故事记单词】clash crash smash ash ashamed cash 恐怖份子驾驶飞机clash(撞击)了世贸,飞机就crash(坠落)了,大楼被smash(击碎)了,世贸变成了ash(灰, 灰烬),小bush感到很

ashamed(惭愧),就需要很多 cash才能恢复美国人的信心。

三、英语语法突破

英语母语的人是先会应用,再总结出语法,我们学习英语通常是学语法为了正确运用。可能学习英语的人手头都有一本语法书,基本上是当作宝典来查。那么如何快速突破语法呢?我们可以针对目前的英语考试来分析。目前的国内英语考试中语法主要分为两部分来考查:词法与句法。

词法主要是词的搭配和近义词辨析。建议大家在分辨近义词时去查英-英字典,英语对英语的解释往往比汉语解释更清晰。当然,词汇量是基础,考试时不认识备选答案是很悲哀的事情。

句法尽管系统庞大比较复杂,但常考的就是几个要点,大家掌握了关键点 就不怕。比如句子的核心是谓语,所以要掌握做谓语的词,系动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下面五大句式:

A 主 + 系 + 表语

例:She is a bride

B 主 + 谓语

例:Yes, I do 我愿意

Yes ,I do do.我确实愿意

C S + 谓语 + 宾语(及物,最少带1,最多带2)

例:I love you

D S + 谓语 + 宾语1(间接宾语)+ 宾语2(直接宾语)

例:I will give you a kiss.(要掌握常见带双宾语的词)

E S + 谓语 + 宾语 + 宾补(补充说明宾语状态)

例:I will make you happy

语法学习的方法

1.善于总结考试要点,重点突破,考点集中化

例如我们常遇到的改错,这是大家比较头痛的题型。改错主要考查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大家通过做题可以总结出改错的考查特点:A 没有符号一定改错;B 有符号在后面可能对;C 不可能有标点符号和拼写错误。然后根据上面提到的五大句式,看清句子结构,重点掌握改错五大出题要点:

1)代词 关系代词、不定代词、人称代词、单复数,性别、人物

要注意疑问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

2)平行结构必考

平行结构:A, B and C 或A and B。要求形式对称、概念对等、功能相同。

连接词 只能用于句中

3)时态

谓语常考时态,大家可以读文章的前两句话,确定该文章的主导时态。请大家记住下面的口诀,来解决改错中的考点:

谓语、非谓语经常混

谓语句中就一个

其余动词非谓语

非谓形式有三种

Ving、Ved 和 to do 现在分词表主动 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过去分词表被动 Followed by two dogs, I ran very fast.目的要用不定式

主宾要用动名词

4)名词

可数名词:

个体名词:mountain, friend, question

不可数名词:

(1)流动性物质 air water monk(2)抽象名词 knowledge, information

(3)疾病 diabetes(4)自然现象 sunlight snow darkness

(5)科学名词 statistics economics chemistry

(6)颗粒物质 sugar 22

集合名词:

单复数同型词:means deer sheep aircraft spacecraft

5)介词

小小of 常抓住,of 前名词、形容词最高级 综合维生素

2.善于归纳,灵巧运用, 语法学习口诀化、形象化

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些考试中可以应用的语法方面的口诀:

改错口诀:

见到谓语找主语,主谓一致找状语

见到that 想从句,从句里给谓语

见到名词想可数,可数不可数要记清

见到代词找指代,指代通常不合理

定冠词:

特指双熟悉

上文已提及

世上独无二

叙述最高级

某些专有名

习语和乐器

下列情况免冠词:

代词限定名词前

专有名词不可数

学科球类三餐饭

两季星期月份前

颜色语种和国名

词汇学习和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语境理论 词汇学习

一、正确看待语境理论对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初中英语教学长期以来普遍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机械地词汇灌输而缺乏理解,将英语学科的各个部分孤立开来进行教学,不注重彼此之间的联系与启发,因而丧失了英语教学的连贯性、统一性,难以使学生全面掌握英语学习的精髓。在此过程中,语境和词汇的相互孤立是最为引人思考的现象之一。缺乏对词汇所处语境的理解,学生记忆词汇的效率通常极低,忘记的速度也较快,浪费了有效的学习时间;加强语境学习而缺少词汇积累,也使得语境理论成为无源之水。记忆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掌握语境理论,有利于学生灵活组织和运用这些词汇,增强实际运用能力。

将语境理论和词汇学习进行融合,首先有利于深化词汇记忆的水平。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具体语境中,学生记忆词汇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旦这种语境成为学生大脑中的既定图像时,学生将在词汇学习中越来越得心应手。其次,加强语境学习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每一个词汇所蕴含的情感色彩,进而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这些词汇,获得良好的交际效果。

二、理解语境理论的不同层级,深入理解词汇的丰富含义

1.语境的类别划分。语境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语言环境,在具体含义的理解上又表现为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的语境含义内容较为广泛,包含了文章之外的社会人文环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更多的则是指特殊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和词汇所处句子的表达倾向。

2.语境加深了词汇学习的多样性与难度系数。语境理论的不同层级对学生学习英语提出了不同要求,也加深了词汇学习的多样性与难度系数。这些层级分别为上下文语言环境、不同语法构造而产生的语言环境以及词汇多重组合而产生的新情境。

语法构造的差异造成语言环境的异同,也是初中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个现象。首先是词汇组成呈现出的变化性,例如单词“make”添加“er”后缀后变为“maker”,动词变成了名词,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其次就是句式结构的变化造成词汇含义的变化,例如“I have a good friend”,”have”的意思是”拥有“。而”I have to work hard“,”have“此时与介词”to“组成一个常用词组,意思为”不得不“。

3.社会历史文化环境构成的非传统语言环境对词汇学习的影响。对上述语言环境的描述主要是基于英语学习本身而言的,而某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深深的铭刻着时代的印记,与社会历史文化状况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我们将其定位语言学习的非传统语言环境。非传统语境主要包括双方交流时所处的情境,以及交流者自身的文化背景、自我修养和价值观念对语言表达的影响。

对双方交流时所处的情境的考察主要从对方的语速、表情等细节进行考虑,双方所处的场合、环境是大背景,也是考察的前提。例如双方在某种严肃会议上进行交流,应多用正式的词汇。如果是闲聊状态,双方可以选取一些轻松活泼的词汇。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词汇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用法,灵活使用。

三、利用语境理论增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上文提到的传统语言环境和非传统语言环境都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从不同角度提高了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语境对语言学习的作用还表现在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那么,如何利用语境理论增强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水平呢?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建议。

1.利用传统语言环境提升词汇理解的准确性。如上文所述,理解传统语言环境就是要分析语法结构、词汇组成等,进而获得词汇的准确含义。这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增强英语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2.利用非传统语言环境提升词汇理解的丰富性。非传统语言环境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学科了,而是学生综合考察了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其中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获得的对英语词汇更加丰富的理解。

3.推进语境理论对词汇学习的积极作用需要师生各司其职。在利用语境理论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发挥引领者的作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保驾护航。教师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既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也包括课外知识的阅读和吸收。

四、语境理论和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的关联性

词汇学习应遵循动态原则,在不断变化中把握词汇。在实际交流中,语言信息也是多变的,我们要适时调整认知结构,吸收不同范畴的知识重塑认知逻辑,切忌思想僵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还要构建知识储存库,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便于及时准确地调用相关信息。

1.从具体语境中明确词汇含义。词汇组成句子,句子又组成整篇文章,每篇文章的创作都是作者展示情感、理念的过程,而这些情感、理念的展现又必然是基于某种环境背景的。脱离语境的词汇是没有解读的意义的,它只有与其他词汇通过某种规则形成文章并与特定语言环境相联系,才有了解读的必要,我们也只有从具体语境中才能确定词汇的含义。

2.灵活运用语境理论获取语言表达的准确含义。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增加了我们的理解难度,人们常常面临“会错意”的尴尬,致使交流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这就是语言表达中常出现的歧义现象。歧义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一时的,而是必然的、持续的。其必然性的根据则是社会不断发展赋予了词汇越来越多的含义,人们的解读也日益多元化。其持续性的根据则在于这种现象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着。当然,其必然性和持续性地论断只有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才成立,分析语境、理解语境,便能迅速捕捉到对方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例如”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极易被理解成“从不犯错误的人是一个聪明的人”,然而这个句子隐藏着让步意味,应理解成“无论怎样聪明的人也难免要犯错误”。

五、结语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其意义是较为模糊的,只有其在被使用的环境中,才能表现出它的真正意义。也就是说,几乎所有词的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均要在具体的上下文中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重视词汇这一英语教学中的基础环节,使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地使用词汇,不断扩大他们的积极词汇,夯实词汇基础,才能使他们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荣华.试论语境与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

[2]马东平.英语词汇语境教学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10).

[3]高登亮.语境学概论[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4]周志远.认知语境:关联理论对词汇语用学的解释力[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7( 3):36-41.

词汇学习和教学 篇4

1 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学习策略的定义不同研究者有不同观点。Stern (1983) 提出学习策略和学习技巧不同, 前者是学习者所采取的学习路子总的倾向或总体特征, 后者则是可观察的具体的学习行为。Chamot (1987) 指出学习者为了促进学习过程、提高记忆语言和信息知识的能力, 而采取的技巧或其他有意识的行为是学习策略。Rubin (1987) 认为学习者为了促进自身语言系统发展而形成的并直接影响学习过程的策略即是学习策略。Oxford (1989) 提出为了使语言学习更成功、更具有目标性、更愉快, 学习者所采取的行为便是语言学习策略。

国内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界定也不相同。束定芳和庄智象 (1994) 提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在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策略。张文鹏于1998年提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生有意识地用来改进语言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分为可见的显性行为和隐性的大脑运作,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习者学习语言。文秋芳 (1996) 认为,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 该定义强调策略是学习者外部或内部的活动而不仅仅是想法。

2 学习策略的分类

随着策略研究的不断深入, 对学习策略进行分类也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分类的标准不一, 分出的类别也是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其他几位有影响力的学者的学习策略分类:

2.1 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分类

O'Malley和Chamot对学习策略的分类是比较早的, 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应分为元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认识, 主要包括有事先计划, 指导注意力, 选择注意力, 自我管理, 自我监控, 自我评估等。认知策略用于语言活动之中, 包括使用参考资料, 重复, 分组, 推理, 利用图像, 听觉再现, 利用关键词, 联想, 推断, 做笔记, 翻译等。社交策略则提供给学习者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 包括合作, 提问和澄清。

2.2 Oxford的学习策略分类

Oxford (1990:37-151) 将语言学习策略分为直接策略与间接策略两类:直接策略包含记忆策略, 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间接策略包含元认知策略, 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

2.3 Cohen的语言学习策略分类框架

Cohen (1998:4-9) 将学习策略分为学习语言的策略和运用语言的策略两类。前者是为学习语言而使用的策略, 后者指运用语言而使用的策略。语言学习策略分为:1) 确定需要学习的材料;2) 把需要学习的材料和其他材料区分开来;3) 把材料分门别类;4) 重复接触材料;5) 采取措施记忆材料;语言使用策略分为:1) 语言提取策略;2) 语言演练策略;3) 弥补策略;4) 交际策略。

以上三种学习策略的分类是比较全面、系统的分类, 他们有各自的特点, 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在三种学习策略的分类中, 人们更加青睐于Oxford所列出的六十多种具体的策略。

3 国内外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3.1 国外研究概述

J.Rubin是最有影响的研究者之一, 她主要是对成功语言学习者 (good language learners) 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以及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法研究成功语言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1978年Naiman等人出版了他们的经典专著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Naiman et al., 1978, 1996) , 他们将学习策略结合认知风格、个性、态度、智力、语言潜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语言学习策略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分类。到上世纪80年代后, O'Malley和Chamot等人先调查了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初级和中级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 接下来他们又调查了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之后他们又专门研究了听力理解的策略。O'Malley和Chamot (1990) 在他们的专著中首次把学习策略放到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框架中进行研究。同期, Oxford经过总结将学习策略重新分类, 并详细的说明如何培训每一种策略。另外Oxford还制定了语言学习策略调查问卷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 该问卷是非常有价值的诊断工具, 被后来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者广泛使用。1990年O'Malley和Chamot出版的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和Oxford出版的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基本上反映了80年代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 也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学习策略研究的水平。

3.2 国内研究概述

1984年, 黄小华对学习策略与英语口语能力的关系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文秋芳在1991年就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进入90年代后, 吴一安、刘润清、文秋芳、王文宇四位研究者主要研究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中国学生的学习策略, 但仅限于研究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杨翼和江新则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进行了对在中国将汉语作为二语来学习的国外留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的研究。1996年, 文秋芳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论——献给立志学好英语的朋友》。该书基于国内外学习策略研究的成果, 总结出了学习策略研究的理论框架, 并切合实际地介绍了各种学习策略的培训方法。程晓堂、郑敏于2002年出版了《英语学习策略》一书, 该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介绍了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背景、定义、分类、听说读写以及训练方法等重要内容, 满足了广大一线教师的需要。刘振前和肖德法于2006年出版的《外语学习策略研究》一书是以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 该书汇集了国家级的学习策略项目, 其中多项研究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4 国内外词汇学习策略相关研究

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是建立在学习策略的研究基础之上的。国内外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二语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大量定性和定量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具有代表性的是Norbert Schmitt和Michael McCarthy出版的《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 该书研究了二语词汇学习策略, 得出许多具有价值的结论。首先, Chamot (1987) 对将英语为外语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 发现他们在进行听力、口语和社会交往等语言学习活动时较少地使用策略, 而学习词汇时较多地使用策略。说明许多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时的确使用了策略。其次, Cohen and Aphek (1981) 发现大部分学习者只是想要记住不认识的单词。Ahmed (1989) 发现大部分学习者学习词汇时喜欢记笔记, 或是将笔记记在课本的空白处。说明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生词时, 使用不同的策略。第三, O’Malley研究发现学习者更多地喜欢使用重复法来学习词汇, 而较少地使用那些如形象法、推理法, 关键词法等需要进行积极信息加工的策略。第四, Cohen and Aphek研究发现, 能够促进目的词汇在大脑中的存留的往往是那些需要深层次加工的策略 (如:联想) 。Nation (1982) 研究发现利用词汇表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词汇量。O’Malley和Chamot认为如果学生习惯运用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单词同样是有效果。Norbert Schmitt认为二语水平中、高级的学习者应更多使用上下文方法来学习词汇。Ahmed发现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使用多种多样的学习策略, 明白运用上下文方法学习词汇是十分重要的, 知道以前学过的词汇和新词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而不成功的语言学习者使用的词汇学习策略较少, 不明白怎样学习词汇或者如何将新词与学过的词汇联系起来。

在此基础上, 我国的研究者们也开始对外语学习者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顾永琦 (1996) 、吴霞和王蔷 (1998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词汇学习的研究, 王文宇 (1998) 以五十名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词汇记忆的方法及记忆策略的研究, 发现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水平存在着正相关性。丰玉芳 (2003) 对扬州大学英语专业一年级、三年级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其使用各种各样的词汇学习策略, 并且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存在着较大差别;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Gu和Johnson (2003) 还对词汇学习策略进行了分类, 他们在1996年词汇学习策略问卷的基础上调整得出共有90个陈述句的最新问卷。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关于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并且该领域的研究还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这为外语教学和学习、词汇教学和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为外语教育工作者应学习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并能够做到推陈出新, 进而推动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1st e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2]O'Malley J M, Chamot A U.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 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Oxford R 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1990.

[4]程晓堂, 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词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学科论文 篇5

摘要:

现行的《go for it》新教材词汇量大,涉及面广,对于词汇的教授,大部分教师普遍存在着困惑,按常规的教法,即教发音,教用法,确实可以节约备课时间,但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这种教法太过单一,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随着课改步伐的不断推进,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推陈出新,对不同的词汇教学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效果非常好,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词汇教学由过去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使记忆单词由个人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现行的《Go For It》新教材是在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最新出版的纯英文的英语教科书的基础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改编而成的。教材图文生动、色彩鲜艳;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紧密相连,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简单的交流。但是这套教材词汇量大,涉及面广,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必要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掌握一定的教学基本技能,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教材中词汇的教学,大部分教师采用简单可行的方法:即教发音,教用法。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于节约时间,教师无需花费太多的精力在教授新单词上。但对学生来说,这种方法太过单一,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忆词汇完全成了学生个人的事情。但基于优质课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一堂成功的词汇教学课是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来体现的。

第一,在谈论一些日常用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和图片来增加趣味性,或者也可以通过画简笔画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先画出物品的雏形,让学生猜是什么,在猜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地动脑筋,还要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将物品猜出。这个过程是由个体学习转化为合作学习的开始。这种教学情境体现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的.精神,使学生体会到集中同伴意见后猜中物品的合作式的喜悦。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这种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在教授完新单词的正确发音以及注意事项后,为了加强学生对新单词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自己说汉语,学生说英语;或教师说英语,学生说汉语,以交换角色的方式完成单词学习的第一步。随后,教师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让每组中的成员逐个拼出所学单词的一个字母,倒数第二个学生拼出整个单词,最后一个学生说出单词的汉语意思。最后,教师对每组完成任务的表现给每个大组计分。这样,在这个任务中拼单词速度快,并能达到准确无误的大组得分最高。所以通过这个任务链的完成,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应变能力和团队精神,为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学习努力。

第二,在教授完新单词后,有的教师采用的是反复朗读、阅读记忆法。

首先,教师将写有新单词的卡片事先放在一个学生的课桌内,让另一个学生去找这张卡片,在寻找的过程中,需要全体学生帮忙。当该生逐渐接近卡片所在地时,其他学生朗读单词的声音一定要逐渐地响亮起来。反之,声音逐渐变小。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好在:

(1)全体学生能够在反复朗读单词的过程中牢牢记住该词的正确发音。

(2)找单词的学生可以在周围同学们大声朗读单词的过程中灌了耳音,从而记住了单词的正确发音。这种方法要比教师单纯反复的领读单词,让学生机械性的重复要有效得多。

第三,在教授动词的现在分词时,教师可以通过卡片或投影仪将现在分词展示给一个学生看,让这个学生通过动作的表演展示给另一个背对着投影仪的学生,让他通过观察,说出现在分词以及拼写形式。

词汇学习和教学 篇6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 词汇学习 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要正确认读26个英文字母,并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掌握元音字母组合和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理解单词是由音组成,从而为学习单词,提高阅读能力打下基础。由此看出,字母教学在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

一、多渠道感知、深入学习字母

1.通过韵律歌谣感知字母。大量研究表明,从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对形成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输入来形成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初学字母,教师可以先通过有关字母的歌谣,有的是关于letter name的,有的是关于letter sound的,尤其是letter sound的歌谣要大量输入,有了大量的输入,才能输出。

2.设计情境,掌握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语言的运用离不开一定的情境,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以文本为载体,并切合情境而学。单个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尤其是字母组合的发音一定不要孤立学习,和情境相联系,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又可激发学生兴趣。情境中的学习,容易记忆,并且遇到相似的情境学生可脱口而出,提升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如在学习sc和sk字母组合发音时,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故事让学生自然的接受并掌握了字母组合sc和sk的发音。Scarlet is wearing a scarf,she is skating on the skateboard. When she is skating, her scarf is flying in the sky, the blue sky looks like a big screen.

简单的情境,优美的图画让学生融入到动听的旋律中,不仅学习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

二、运用自然拼读法提升词汇学习能力

1.通过字母学习引入自然拼读法。学生在学习字母时发现,字母有个音,一个是letter name,一个是letter sound。我们更注重的是letter sound。因为,有了letter sound,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学习词汇了。学生学会了letter sound 之后,我们会教给学习如何运用letter sound来学习词汇。有的学生看到英文单词就像读天书,一点兴趣没有了。通过自然拼读法让学生知道拼读单词就像拼读汉字一样简单。音和字母是对应的,拼音和汉字是对应的。如like这个单词,l就相当于汉语拼音中的声母l,和后面的字母音i拼读起来就是lai,在加上后面k音,就很容易的拼读出来了,类似的单词bike,ride等。

2.善于总结归纳自然拼读法。自然拼读法,让学生理解单词是由音组成。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学生所学词汇中,很多词汇的字母组成都是由规律可循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善于归纳总结。如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以e结尾的词汇,还有很多音相联系的词汇,如all,ball,wall,tall,small等。

单词是由字母组成的,掌握了字母的发音规律,在把音和字母组合起来就是单词了,所以要让学生了解单词是由音组成的。自然拼读法很好的利用了学生已学过的拼音及汉字的拼读规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生成新知识,而不是从零开始学习单词。自然拼读法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死记硬背等现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体验中学习词汇。经证实,小学80%以上的词汇是可以用自然拼读法来学习的。我们在学习字母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了单个字母的letter sound外,我们也渗透了很多字母组合的发音,这对学生学习词汇有很大的帮助。小学教学词汇中,魔法e的单词非常多,掌握了这一规律这类单词很容易掌握。另外有的字母组合在单词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教师们可以为学生总结出来,如ir,er,ea组合等。

三、通过自然拼读法提升阅读能力

大部分学生阅读的障碍就是词汇,单词不认识,不会读,就不愿意进行阅读,而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引入了自然拼读法,词汇学习变得简单容易,不管意思如何,总算可以阅读下来。在初期的阅读训练中,选材是非常关键的。一是要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书籍和文章,二是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针对性。阅读时,可老师读,可学生自己读,也可以听音频。不必意思说的很明白,学生自己领会即可。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在情境中,在文本中练习词汇,学习字母,最终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直接影响输出的能力,读的多了,读的顺畅了,输出自然不在话下,这就实现了英语的交际功能,而不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哑巴英语。

如何改进英语词汇学习方法和技巧 篇7

一、联想记忆法

主要是对要记忆的单词补充增添相关的新的材料、提高对新的单词记忆效果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用材料补充细节, 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 目的是将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要学习的词汇联系起来, 利用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对新单词进行深层次的加工, 使其更加富有意义, 从而达到理解、记忆的目的。因为联想反映了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在促进人的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运用联想学习词汇时, 通过归类、横向、纵向联系, 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互相依赖的知识结构, 从而战胜遗忘, 增强记忆。而联想记忆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 词缀联想法

这是一种传统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但很有效。例如:前缀il-, it-, in-, im-, 它们的意思都是“不, 无”, 这样就可以一下子记住一串单词, 如, irregular, illegal, impatient, unable, 等等。

2. 对比策略

即是通过对大脑皮层给以相反词义的信号的刺激, 使之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而加以记忆的方法。如, like (喜欢) -dis-like, likely (可能) -unlikely, like (像) -unlike等。

3. 相似策略

即是比较单词之间意思的相同、单词形式的相似等。如, scare-scarce, nervous, upset, anxious, 等等。

4. 分类策略

即把同一类的单词归纳到一起, 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 相互影响, 帮助记忆。如, 农场包括房子、家禽、工具, 而家禽又包括鸡、鸭、猪, 等等;房子里有厨房、卧室、起居室等;工具含有锄头、镐头、斧子等。这样就可以一下子记住一堆单词。

二、类比法

类比的特点是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其对应词或近似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色彩类比、数字类比、空间类比和反义类比等手段进行词汇教学。它虽属于语言学范畴, 但对扩大和记忆词汇起着积极的作用。比如, 我们在教blackamrekt (黑市) 的同时, 通过色彩类比加以扩大, 兼教whietmarket (白市, 指合法交易市场) , greymarket (灰市, 指以过高的价格成交短缺商品的市场, 这种交易不像黑市样明显违法) ;在学Firstlady (第一夫人) 的时候, 让学生通过数字类比, 变动数字修饰语, 说出“第二夫人” (Secondlady) 的英语;再变动被数字修饰的名词, 说出“第一母亲” (Firstmother) 和“第一家庭” (Firstfamily) 等。再比如在学习landscape (地面景色) 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地点类比, 让学生猜出moonscape (月面景色) , marecape (火星表面景色) 及seascape (海面景色) 等汉语意思;又如在教polution一词的时候, 我们不妨先把它同environmental加以组合成为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 , airpolution (空气污染) , noise pollution (噪音污染) 和culture pollution (文化污染) 等;也可根据反义类比进行词汇教学, 如学了over-sleep (睡眠过多) , 就可以让学生说出“睡眠不足” (under—sleep) 的英语。运用类比法教学词汇不仅能帮助学生扩大记忆词汇, 而且能使他们认识英语词汇形成的一定规律, 从而使他们在阅读时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三、被动刺激策略

根据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来看, 他们已经掌握了英语基本的句式和结构, 所以英语词汇策略训练基本上以英语词汇记忆策略训练为主。

被动刺激策略是指学习者借助一些外界材料和体力活动, 试图通过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形成一种反复性刺激, 从而促进他们的词汇学习。这种词汇学习策略模式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普遍采用的, 原因应归结为之前他们接受的被动式教育和他们想急速学习词汇的强烈愿望。虽然很多教育家对此策略持有否定的态度, 但是无可否认这种策略的确对英语词汇学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事实证明, 有些学生在长期采用被动刺激策略后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而有些人则反之。原因就在于看他们如何能有效利用和管理被动刺激策略。掌握被动刺激策略的关键就在于了解大脑接受刺激的频率。成功的学生就是能够利用这种频率, 而那些忽视这种频率只知道整天抱怨自己记性差的学生只能以失败告终。据研究, 反复记忆英语词汇达到七遍以上就不会忘记了, 所以很多教材编写者正是利用了这个特性, 确保一个英语单词在课本中的不同地方, 间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几率达到七次以上。这里谈到的时间间隔不能太短也不能太长, 因此有意识的学习者会巧妙地利用这种频率使他们的词汇学习更为有效。所以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师要用一定的任务设计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种被动刺激策略的诀窍所在。

四、其他

1. 在阅读中扩大认知词汇, 除了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布置可行的阅读任务, 尤其是那些阅读量大、趣味强、知识丰富、反映当代英美文化生活的读物, 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地道的英语。

2. 在语境中记忆。英语词义灵活多变, 甚至可以说, 每一次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都是一个不同的词, 因此要让学生把词汇和语境联系起来。在讲解时对同一词给出不同词义的多个例句, 这样有助于克服学生英汉对等的观念, 促进积极思维。

3. 注重词汇文化内涵的表达。语言和文化是互相融合、必不可分的。词义中蕴藏丰富的文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介绍词汇的文化背景, 尤其是中英词义差异, 避免学生因望文生义造成的误用, 提高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

4. 活用工具书。字典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查阅字典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其中包括发音、词义、语义、搭配和例句。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学能力, 还能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总之,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而使学生掌握所学单词是词汇教学的目的, 因此探究词汇教学的方法, 是教师的英语教学的任务之一。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记忆单词, 要使学生明确适合自己的、自己感兴趣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这样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记忆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2]王洋, 孙爽.英语词汇学习和记忆方法[J].教书育人, 2006, (32) :29-30.

[3]Norman Lewis.Word power:Made Easy[M].Doubled&Com-pany.Inc.GardenCi.NewYork, 1978.

商务英语词汇特征和学习策略探究 篇8

1.1 专业性强, 用词正式准确严谨

商务英语属庄重文体, 是各种英语中正式程度最高的。这种“正式”一是为了在表达上追求准确、专业、标准化的效果, 二是为了在思维上追求清晰和条理。在国际经贸往来中, 交易各方处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 极易产生误解。而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 交易双方的往来信函是交易的一部分, 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因而与普通英语不同, 商务词汇中含有大量的专业词汇、古词语及外来词。

为了准确描述商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类单据、协议与合同, 商务文体必须使用表意清楚的专业术语。如retail outlet (零售渠道) , bill of lading (提货单) , franchising (特许经营) 等。古体词的大量出现, 充分体现出其庄重严肃的文体风格, 这除了与商务合同英语文体的社会职能密不可分以外, 也显示了本行业的特点。如hereinafter (之后;在下文中) , hereby (下述) , thereof (由此) , whereby (根据;凭) 等。

商务文体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还有不少来自于拉丁语和法语, 有些则是由词根派生或合成, 许多术语都有相同的前缀或后缀。其意义比较稳定, 利于精确地表达概念。

1.2 词项重复现象比较普遍

为了避免歧义, 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 商务英语中经常会出现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词项重复, 协议、单证、合同等法律性文件中尤其突出。如:controversies and difference (争端) , losses and damages (损失) , methods and procedures (途径) , terms and conditions (条款) 等等, 这些词汇之间有着同义或近义关系, 相互之间起补充或完善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准确性和严密性。

1.3 缩略词的使用相当普遍

商务英语中有许多缩略术语, 涉及到贸易价格术语、保险、运输、支付与结算等商务各个方面, 是商务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缩略词的词义单一, 简洁明了, 既能保证规范又能提高效率。在商务英语中使用的主要有国际贸易电讯电传缩略语、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缩略语等, 大多以首字母缩略词、首字母拼音词、截短词构成, 如L/C:letter of credit (信用证) ,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 , fax:facsimile (传真) , memo:memorandum (便函) 等。

1.4 新词汇的不断出现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综合类语言学科, 与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活动紧密相关,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许多反映当代经济贸易的新思路、新概念及其先进技术等新词汇不断涌现, 且大多属于复合词语。新词汇的主要构造方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起来构成新词。比如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 出现了cyber economy (网络经济) 、online shopping (网络购物) 等新词汇。又如随着公司企业管理方式变革和贸易组织的成立, 出现了hi-tech industry (高科技产业) 、E-industry (网络产业) 。

2 商务英语词汇的学习运用法———“有分有合, 语境灵活”

以上关于商务英语词汇的特征表明, 商务英语词汇与其他英语文体的词汇有着相当不同的特征。即使它与其他英语文体共享某些词汇, 这些词汇在商务语境中也有其独特用法, 所以在学习记忆和运用过程中应根据词汇的个性特征进行, 在此, 将几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概括为“有分有合, 语境灵活”。

2.1“分”即对词汇进行合理分类

2.1.1 利用构词法进行分类, 对商务词汇寻根溯源

构词法是英语词汇学习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构词法的学习, 可以将词汇进行分类, 不仅有利于达到高效的硬性记忆, 还可根据语境、词缀推测词义, 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认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商务英语词汇的基本特征, 了解词汇的来源, 识记特有的词缀及合成方法。商务英语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种:合成,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构成新词;转化, 即不改变词形, 只变化词性, 如名词和动词互换、形容词转化为名词等;派生, 即通过加前缀、后缀改变词义派生新词。常见的前缀有anti (反、阻) 派生出anti-dumpling (反倾销) 。

2.1.2 将词汇按用途及意义分类

如按照贸易、金融、运输保险、营销、市场等大类进行归类, 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 每一小类再分若干组, 比较同组单词的异同, 与大脑中相联, 就会易于记忆。或按照近义词分类, 看到Concession, 马上应该想到Concession=yield=give way to=make way for, 都是评估的意思。这在词汇的积累方面相当有益, 同时可增加句子的丰富性、多样性。

2.2“合”即利用词块学习法

商务英语同普通英语一样, 存在着大量固定词组及句型, 因其专业性, 这个特点更加明显。所以不能将单词割裂记忆, 而应当据其固定形式整合分块记忆。语言不是由传统的语法和词汇构成, 而是由各种预制词块构成。词块分为四类:单词和多词词汇、习惯搭配、惯用句型和句子框架和引语。预制词块在促进语言产出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预制词块可减少记忆单位, 降低学习者的记忆负荷, 使产出时的提取速度大大加快。另外, 由于词块的构成成分之间受到语法结构和语义搭配的双重限制, 如果学习者进行语言产出时所提取的是词块, 可大大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也可提高语言交流的流利性、准确性、连贯性和可接受性。

2.3 利用语境灵活推断并理解记忆词汇的意义

语境包括从语言的基本知识、语言的上下文、情景知识、背景知识、社会义化语境等方面, 从语境理解词汇商务英语中的含义, 这样更好的把握某个单词在特定的环境中的特定的意义, 进而理解整个句子段落甚至全文的含义。语境主要具有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制约功能即语境对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起限制作用, 所以人们在特定的语境中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思想;解释功能是指语境可帮助即解释在特定的情景中由语言所产生的情景意义并消除歧义或含糊现象。各种语法结构、语篇中的重复、指代和平行等语言现象都可以词汇的理解提供线索。因此, 在商务英语中对特定得词汇理解需把它置于一定得语境中才能正确地把握它的不同的词义。

参考文献

[1]程迎春.商务英语词汇特点和学习探究[J].商场现代化, 2007 (4) .

[2]杨国英.浅析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J].管理观察, 2009 (36) .

词汇学习和教学 篇9

20世纪50年代末,Fries和Lado首次将“迁移”一词引入语言学习领域,提出“学习第二语言和学习第一语言是很不一样的任务,其基本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新语言的特点本身带来的必不可少的困难,而主要是由于第一语言习惯造成的特殊‘定势’”(Fries, 1957),“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那些与母语相似之处就易学,而那些与母语不同之处则难学”(Lado, 1957)。二语习得理论中普遍将母语迁移归为两类:正迁移和负迁移。心理学家Osgood (1953)曾评论过这样的现象:当两种语言差异明显,学习者很容易区分出两者之间的差别时,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几乎没有影响。如果两种语言有一定的相似性,而这种相似点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二语的学习,第一语言就发生正迁移,而如果这种相似性干扰了二语学习,那么随着相似性的增加第一语言的负迁移就越大。

由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使用不地道的现象,一些句子和词汇搭配虽然没有破坏语法规则,但却不符合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为了考察母语负迁移对词汇学习的影响,我在甘肃省某高校的一个大一班级做了一个小实验,实验是以一个词汇小测验的形式进行的,共20个词组和短语、10个英译汉、10个汉译英。做完后让学生自己对照答案批改,并把那些因受母语影响而出错的短语标记出来。我统计出每道题出错的学生数与出错原因是受母语影响的学生数,计算出每道题的出错原因是受母语影响的学生个数和所有出错的学生个数之比。结果表明有十二道题出错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是由于受母语影响,主要体现如下:

1. 母语对二语词义习得的影响

在英语中look有“看”的意思,out有“向外”的意思,有很多学生把词组look out的意思就写成了“向外看”,在23个出错的学生中有15名学生把原因归于受汉语影响,将英语和汉语完全对等起来,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词组“advanced in age”,有学生理解为“早熟”“花样年华”等,与它本来的意思“上了年纪”相去甚远。再如汉语成语“火上浇油”一词,有学生写成“put oil on fire”“water oil on fire”等,完全是中国式英语。词义(本文中的词不仅包括单个的单词还包括词组)是语言意义形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掌握词义也是学习者词汇习得的直接目的。二语习得者,尤其是初、中级学习者通常要通过母语的释义习得外语词汇的意义。何善芬(2000:135)指出,中国学生在用汉语表达时,大多数情况下习惯采用分析型表达,只偶尔使用复合词,这是语言的形态使然。但是英语本身的情况则要求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用英语表达时不能只使用或太多太滥地使用自认为是和母语对等的词汇或结构(如分析型表达法),必须使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词汇或结构(如综合型表达)。

2. 母语对词汇搭配的影响

在测试的汉语词组中有“做个好梦”一词,有很多学生受汉语“做”的对应翻译“do”或者“make”的影响而写成“make a good dream”,“do a good dream”,而实际上英语中常用与dream词形相同的同源词作动词进行搭配,“dream a good dream”,也可以用have进行搭配,“have a good dream”。词组“直视某人”,学生有的写道“put one’s eyes on sb.”,“focus one’s eye on sb.”,更有的写“look sb.in a line”,而正确的搭配应该是“look sb.in the eye”或“look sb.in the face”。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时往往以单个词为单位,忽视了把词组或语块等多词单位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根据心理语言学中信息存储的经济原则,语块的教学和运用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学习者增强他们中介语的目的语特性,在使用语言时接近本族语的流利程度和选词地道性,单词的组块可以减轻习得二语时的压力,降低母语的负迁移程度。

二、语块理论

1. 语块的本质与分类

预制语块是一种兼具词汇和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预制语块从结构上可分为四类(Nattinger&DeCarrico, 1992):1)多元词语块,如by the way, at any rate等;2)习俗语语块,如a watched pot never boils, have a nice day等;3)短语架构语块,如a_ago (a day ago, a year ago), in_(in short, in sum), the_er, the_er (the sooner the better, the busier the happier), for_(for instance, for exam ple)等;4)句子构建语块,如I think (that) X, not only X but also Y等。

2. 语块具有提取优势

词汇提取是激活词汇知识的过程。心理词汇是心理语言学家考察词汇和意义的关系时所用的术语,如人们怎样在记忆里保存词语、怎样辨认和提取词语、怎样理解词语(桂诗春,2000)。影响心理词汇提取的因素主要是词频、词义和语境。语块的词频效应指的是人对高频词的反应时间要比低频词的少。语块是保存在长时记忆中的范例,包含人们常说的公式语和句型等,在较大程度上属于高频词,人们无需花费很多知觉努力就能获得较多的知觉信息,所以易于提取。语块的词汇性效应是指人们接受真词的时间比拒绝非词的时间更短的这种现象。语块的范例性与公式性特征决定了它基本具有一一对应的词汇效应,保证其在一定语境中的快速鉴别、理解与提取。语块的词义性效应是指有意义的词比无意义的词更易辨认。语块的语义范畴搜索空间相对窄小,与语境比较匹配,这种联系较容易使人快速引起回忆。语块的语境效应指的是言语的上下文语言环境可以促进词的辨认,解决词的歧义(桂诗春,2004)。语块总会在一定的语境中出现相关的语义信息且为人熟知,有较强的语境效应。

三、用语块教学及其提取效应优势克服母语负迁移

1. 注意语块

Pawley&Syder (1983)研究发现,母语学习者与二语学习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母语学习者掌握了大量的可以根据语言环境取用的语块单位。Widdowson (1989)也指出,本族语者的语言知识很少以分析性的语法规则出现,更多是以语块的形式出现。语块的学习和使用可以有效防止二语学习者以母语的概念方式先入为主,从而从根本上抑制了中式英语的产生。而语块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意识到两种语言的不同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从而有意识地避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块教学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让学生意识到语块的普遍性和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其提取效应优势,从而引起学习语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单词的搭配使用

单词的搭配使用是学习者学习的难点,同时也是语块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学中语块学习的深入会使学生自然地注意到搭配,学习到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搭配,提高运用语言的准确性与灵活性,从而提高语言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英语中表示量词“群”的任何一个单词时,我们应该以语块的形式去记忆,而不是孤立地记住它的汉语释义,如a herd of cattle, a flock of birds/sheep, a swarm of ants/bees等,需要时即可从记忆中以词块形式直接提取使用,不仅保证了搭配使用的正确性,还能逐渐培养语感。

参考文献

[1]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Nattinger, J.R.&DeCarrico, 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0.

[3]Pawley, A.&Syder, F.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London:Long-man, 1983.

[4]Widdowson, H.G.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5]陈莉.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启示[J].中山大学学报, 2001, (2) .

[6]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 2000.

[7]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词汇学习和教学 篇10

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 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这是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情感因素, 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 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增加用外语交往的机会, 从而加速促进学生掌握外语进行交往的进程。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很多老师并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致使它形同虚设。如果教师只是为了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而设计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随意地安排学生在组内讨论的话, 那小组合作学习便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运用小组合作的呢?

一、词汇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教研员郑文说过“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语篇意识”, 语篇意识指引下的词汇教学应该是“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 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 从整体入手, 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

上个学期笔者在我校教研组几堂词汇教学研讨时, 发现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组合作学习在词汇教学中有效运用, 活力英语词汇课已经出具雏形。现将五年级下册Unit 2《My favorite season》A部分Let’s learn教学的过程介绍如下:

1. 组内头脑风暴, 复习color, clothes, weather and activities. (旧知识的再现不是为复习而复现, 而是为语言实际运用的需要而滚动。)

2. 组内交流先学卡 (题目见附页)

(1) 让学生说一说四会单词的发音和记忆方法。

S1:winter=window+sisterS2:tall, ball→fall…

(设计意图:孩子的想法往往和成年人不一样, 有时候他们自己的方法更行得通, 更能帮助同学记忆。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2) 探讨一下四季的划分极其依据: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season?What are they?

(设计意图:“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 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因此在学生初次接触四季时简单介绍四季的划分依据, 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 Show time。各小组讨论完毕后, 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单词的发音及记忆规则。

4. Make a poem。交流先学卡第四题, 给学生两分钟时间修改小诗。组内交流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改变了以往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单一形式, 也不再只停留在向学生不断输入新词汇和巩固已有词汇上, 教师利用小组合作为学生创造机会复现记忆库里的词汇, 同时也给学生有语言输出的机会。对于学生输出的语言材料, 教师可以为学生充分提供小组合作学习的时空, 例如:让学生间相互纠错、单词听写、信息差活动 (Guessing games) 等量大、内容多、学生自主性强的任务, 适时开展小组合作, 从而发挥学生自主性, 加深理解, 巩固记忆, 达到扩大词汇量的目的。

二、对话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要求所有的学生参与所有的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求学生能开口, 而且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然而, 让每个学生在全班表演, 课堂教学的40分钟就会明显不足, 这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 满足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对于刚上完的三下Unit 3 At the zoo B部分的Let’s talk笔者是这么操作的:

1. Let’s chant (热身的同时, 为后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2. Animal Show。

组内交流先学卡第一题“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动物, 并使用下面的句子介绍:Look at my____.It’big/tall/fat…It has…交流完毕后每组选两人用投影展示并介绍。

3. Role play。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Come here, children.It has…and…”有一定难度, 显然在40分钟的时间里, 要求学生掌握所有角色的对白, 对许多学生都会有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让组内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扮演Miss White, 学习程度最差的学生扮演elephant。这样既降低了对话的难度, 又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分工, 不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上述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小组合作学习弥补了大班教学的不足, 为每一位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使其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兴趣和热情。

上一篇:幼儿古诗欣赏策略下一篇:空调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