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发展

2024-05-22

个性化教学发展(精选十篇)

个性化教学发展 篇1

一、概念

对于反思教学的内涵与结构, 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Dewey (1938) 认为, 反思就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顾。 [1]Schon (1983) 把反思性思维分成“行动中反思”和“对行动的反思”。 [2]“行动中反思”就是把思维与做事结合起来, 而“对行动的反思”是教师对行为表现深层次的思考、回顾和分析, 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Wallace在1991年发表的文章中认为:教学反思从狭义上讲是指从觉察、分析教学活动开始, 到接受个人化的教学经验的认知过程, 即个体自我经验的总结回顾。其广义意义包括狭义的反思, 也包括对自身教学经验的认识过程, 还包括教师主动探究教学问题, 进而监控、调节、修正教学实程。 [3Richards (1991) 和Valli (1997) 指出 , 把反思看成是对经验进行回忆、思考、评价的一种活动或过程;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师教育者必须首先明确反思的两个维度:一是社会学的维度 , 即反思的 内容和范 围 ;二是心理 学的维度 , 即反思的 质量。所谓反思的内容是指教师所考虑的东西;而反思的质量则是指教师如何思考教学, 即他们所经历的思维过程。瓦利指出, 反思的这两个维度可以用来确定和判断什么是优秀教学, 也可以帮助教师候选者确定他们是否在做出明智的决策。 [4]近些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相继发表文章探讨反思教学。我国专家熊川武把反思分为经验性反思和科学性反思, 前者具有个体性、内隐性和批判性, 后者具有批判性、实践性和合作性。 [5]申继亮和刘加霞 (2004) 探讨了教学反思的内涵, 并构建出了教学反思的多维的、动态的、发展的心理结构:横向上包括教学反思的内容、方式、倾向, 纵向上包括教师教学反思的不同发展水平、阶段, 并论述了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 [6]罗琴和廖诗艳 (2005) 发表文章以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为假设, 以职业成熟度为标准, 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适应期、发展期、成熟期和持续发展期四个阶段, 并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教学需要和特点, 论述了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策略。 [7]显然, 反思教学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教师教育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必要性及意义

在中国, 随着基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 社会对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农业院校生源不同于国家重点院校生源, 学生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这无形中对教师的教学及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挑战。教师的“反思式教学”就成了问题的主要解决方法之一。严新林和贝新华认为, 目前中国的高校英语教学和教师的职业水平却不容乐观。一方面, 研究表明大部分英语教师缺乏职业发展意识, 专业发展能力还比较薄弱。另一方面, 现有的教师培养项目和机构无法完全满足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8]同时, 传统的自上而下式的培养模式造成的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导致教师培养效率不高, 很难把教书匠培养成“不依附于他人的、有创造精神的教学专家”。 [9]因此, 反思性教学势在必行。反思性教学立足实际, 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 批判地审视课堂教学, 分析自己所做出的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 发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进而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反思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提出问题, 不断地反思, 不断地改进,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进行反思教学对现代外语教学具有重大积极的意义。

(一 ) 有 利于 教 师提 炼 教学 经 验 , 提 升 教学 实 践 合理 性 。

教师行动中和行动后的自我反思过程有利于教师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使教学实践更加合理。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这两个术语是由肖恩提出的。行动中反思是指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所做出的自发性、直觉性决定;行动后反思则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进行的回顾性反思。每一个教师的价值观、信念、课堂情况及学生状况都为反思行为提供知识来源。反思质量主要决定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境和经验做出明智决策并能够予以证明的能力。教师独特教学情境的反思越多, 他们在行动当中就越能做出更好的决策。王录梅和冷泽兵认为:教学改革在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结果、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更大的发挥空间, 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 当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时, 也就对自己不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从而使教学实践更加合理、顺畅。 [10]

(二 ) 有 利 于 促 进 教 师 自 身 专 业发展 , 提高 教学 质 量 。

长期以来, 许多教师只是把教学当做一种职业, 从未认为它是一种事业。当教师只是把教学当做谋生手段而不是事业来看时, 教师的整体素质势必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形。这主要因为教师没有不断地设立目标和专业标准, 他们具有的只是一些狭隘的教学技能, 对教学及其外部状况并不进行思考与反思。教师不进行教学反思, 促进个性化教学就是空喊口号, 最终达不到教学改革的真正目标。卢真金认为:“人们总是习惯于教育方法和诀窍的倾销, 把教学改良的关键看做是教师能否正确地按照程序行事, 能否复制和照套有效教学的行为标准, 而不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和教材的深层理解做出复杂批判的能力的发展。”[11]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正如刘捷所说, 教师越能反思, 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教师。对教学的反思, 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 是现阶段培养优秀教师、学者型教师, 加速教师专业化的有效形式。 [12]教师的教育工作, 多一份反思, 就多一份对教学的投入, 也就多一份自身业务的提高。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能够开拓教师的新思路, 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

(三 ) 有 利于 促 进 个性 化 教学的 提高 。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把年龄和程度相当的学生编在一起上课, 以班为单位, 几十个学生同一时间上课, 学同样的教材, 统一的进度, 又要达到同一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在现代教学中贯彻实施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就成了争论的焦点。教师要不断进行“反思—实践—改进—再反思-再实践”。这意味着教师的自我反思教学是促进个性化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达到教师自身职业成长的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三、方式

如何进行教师反思性教学, 促进个性化教学呢?

首先, 教师要强化反思性教学的意识。教师对教学反思和教学反思能力在理论上缺乏了解。在教学反思的认识程度上还是比较低的, 对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缺乏不断强化反思性教学的意识。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识教学反思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学生的价值和意义, 更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内在动力。郭丽 (2010) 认为:名师不同于普通教师的人格特征在于名师更具有责任心、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对学生和教育事业充满爱和关注、更具有职业道德感和进取精神。 [13]教师的自我意识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教学效果,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高、责任心强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具有动力, 更愿意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研究 篇2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研究

重庆市梁平县梁山小学

刘传权

中文摘要:本项研究以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为对象,采用文献查阅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从理论、实践等方面对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进行分析,力图科学呈现其教学策略。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就是依据个性化作文理念而制定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行为程序,既具有一般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开放性、人文性、主体性、发展性等特征。

研究表明: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策略的思维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作文情感培养。作为体现“以人为本”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契合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它必然使教学既符合规律性,又符合目标性。

关键词:作文

个性化发展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个性化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提出,有着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与历史背景,也是课程改革的必然。

自2001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起,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999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2001年起我国基础教育开始了第八次课程改革(curriculum reform),并把它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就语文教学而言,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误区重重,严重滞后。直到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已习惯用“公共思维”和“群性话语”来限制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自由,使作文教学观念和实践均堕入了极端的畸形化。思想缺席,个性湮没,思维固化,语言枯涩,技法雷同,已成为学生作文的通病。中小学生作文普通存在概念化、成人化、功利化、抄袭、杜撰、假、大、空、套、千人一面等现象。为了彻底扭转中小学生作文局面,解放中小学生的个性、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于2002年4月设立了“中小学生作文个性 ①① 中发(1999年)9号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化发展研究”科研课题,并列入“十五”科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目前,全国有近千所学校参加该项研究,其研究涵盖了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学习个性化的研究,也包括作文个性化与学生品德修养、生活素养、审美情趣、健康个性、全面发展以及语文考试评价个性化等诸多方面。课题研究目标指向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理论体系、教学机制、操作基本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突破。国外虽无相同的研究,但有广泛而成熟的个性化教育研究,该研究是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我校设立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研究”是该研究子课题,目的在于从教学操作层面对总课题进行探索。

二、作文个性化发展概述

(一)作文与作文个性化发展的意义

作文,简单地说就是做文章。文章是什么?陈望道在1922年出版的专著《作文法讲义》中指明:“利用文字传达意义的制作,就是文章。”这个定义揭示了普通文章的基本内涵:用书面文字表达,必须传达一定的意义。在后来不断深入研究探讨中,有人认为:“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认识、情感,具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一定篇章结构的书面语言形态。”这个定义较全面地阐述了文章的内涵:文章以书面语言形态存在;有一定的形式,即篇章结构的外化物质实体;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认识、情感,这是文章的意义所在;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里加工制作的能动反映,揭示了文章产生的本质。

对中小学而言作文究竟是什么呢?《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语文是百科之母,智慧之源。语文的突出功能在交际,交际的核心在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说,用在口头的就是说话,用在笔头或书面的就是作文。

以人本主义的观念看,“基础教育”不是为传统观念所理解的“为升学”的教育,更不是为世俗观念所理解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训练核心的教育,而是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存在与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基础教育中的作文教育功能,首先应该是为学生生命的健康生存和能够持续发展奠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锡庆先生在他的《作文“个性化”问题之我见》一文中大胆提出了“文以载人”的观点,文被提升到了关照人,服务人的境界。“文以载人”就是以文载人的“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而首先是载“个体生命”。徐同先生在《从生命的发 展解读作文教学》一文中指出了作文教学的四大要义: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②

①路德庆主编《普通写作学教程》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的和谐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自主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 健康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创造性地发展。

全面审视过去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不难发现导致作文教学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有社会的,也有学校的;有文风的,也有教风的;有学生的,也有教师的;有理论的,也有实践的。但根本的原因在于理论的偏差。在理论偏差的影响下,作文教学的最根本问题是主体缺失,即学生个体作为写作主体的迷失和作为教学主体的迷失。如果把作文教学这一学科问题从狭隘的学科论中剥离出来,放在更为广阔的社会和历史的大环境中,从哲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深层次地挖掘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从而从本质上来加以认识和解决,那就必须坚持作文个性化发展方向,走作文个性化发展之路。

1、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教育本质的核心是人的本性的发展。第一,教育活动本身是人的本性的表现。教育是人的活动,是以人为对象并为了人的活动,是自我认识、塑造、改造、创造的活动;第二,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形成人的本性。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作为“人”所必备的各种要素。从语言的掌握、习俗的养成、智能的发展、情感的丰富、劳动技能的掌握,都离不开教育这一实践活动形式。教育内容也都归结为满足和完善人的本性;第三,教育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按照理想化的、社会的、超越于现在的目标去形成对象;第四,有了人的本性的发展,才产生了教育的政治功能、生产功能,等等。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设想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004年中共中央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它的核心理念与本质意义。目前,大到治国方略,小到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我国,广泛而深入地关注“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对人的尊重与关怀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具体而言,“以人为本”在教育界就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心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实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这也是“关注 生命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选择。因此,作文个性化发展是社会大环境与教育小 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生命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在作文教学领域中的反映。

① 《个性化作文〈课题通讯〉2003年第三期》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2、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然。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着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写”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高形式,也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最全面的检测和总结。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遵循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制约和影响作文教学的规律是:主体发表律、学以致用律、读写结合律和技能训练律。”写作是写作主体的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观念就是客观事物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反映,然后在形成文字,就是文章。从客观事物到写成文章要经历“双重转化”:客观事物——反映——观念(情感)——第一重转化;观念(情感)——表现——文字(文章)——第二重转化。从主体发表律看,写作过程是一个充满个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

过去的作文教学以应试为目的,偏重习作技巧的指导而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内容的指导,严重忽视对人的个性关照,所以容易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假、大、空”现象,成人化、模式化严重。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让作文呈现出千人千面、百花齐放的景象,展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个性。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指出:“个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能反映内心世界的作文,也就失去了作文的本质意义。”“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就是没有灵魂的作文”。要让学生作文实现“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就需要彻底地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倡导作文个性化的基本理念。

3、作文个性化发展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课标”的写作教学建议中始终强调的是自主、真实、创新的 个性化教学思想。如自主性,表现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 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① ①韦志成:《作文教学论》第46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少写命题作文。”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则为“真实”之要义。在作文教学中落实“课标”精神,最主要的就是要贯彻作文个性化的教学理念。

(二)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的基本概念。

1、个性与个性化

“个性”一词是由拉丁语人格面具(Persona)演变而来的,原意是假面具,进而引申为一个人的独特心理特征,进入心理学范畴,上个世纪初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般地讲,“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作为主体而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的总统特征。”个性是多层次、多难度的复合体,从抽象意义上讲,它有三个方面的规定性:个性的自由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意义上的个性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个人对社会的多层次动态关系,突出了个人的独立自主、独特价值和创造性。”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着个人的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之一。

所谓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人的发展过程和结果,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个性化的对象具有了期望中的某种程度的个性特点;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的个性特点使之具有理想的个性。这里的“化”具有转变、生成与发展的意思。个性化强调的就是个性的体现或建构的质量与过程。可见,教育对个性施加影响的过程即是所谓“个性化”的过程,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了全面、充分、自由发展的过程也是“个性化”的过程。

2、作文个性化与作文个性化发展

关于“作文个性化”也有多种解释,概括地讲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是学生作文实现个性化的过程与结果,最后形成具有鲜明主体特征的个性化作文。这一概念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学生。第二种是指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统一化、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变化的质量和结果质变的程度。它既关注了学生作文的发展变化,也关注了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上述两种观点都强调了“化”的过程与结果,但都忽略了“化” 的方向与原则。作文个性化不仅是方法、过程和结果,还是思想、原则和方向。即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思想、原则和方向。“个性化”是目标,“个性化发展”才是目的。

3、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是主体性教育理念下的作文教学,是作文个性化发展理论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体现。它除了所涵盖的学科定义和学科使命外还包含着层面的内涵:(1)在教学目标指向上,把培养学生优良素质最终形成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与个别化的教学方法;(3)在作为评价体制上,大破传统作文教学概念化、模式化的评价的评价方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级的教学要求。

(三)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基本理念

作文个性化发展本身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种反映,它蕴涵了以下一些基本理念。

1、激励动机,因需要而作文。

作文是书面形式的一种人际交往与信息交流,是言语交际的书面表达活动。当学生有了一种迫切表达的需要时,作文就不再是强迫性地为作文而作文,而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从心理学角度看,书面语言同口头语言和内部语言有根本的区别,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形成物。书面语言的特点在于它是在交谈者不在场的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同口头语言和内部语言相比,它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交际的内容,并且是由不同的动机所引起,也具有更大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行为科学家认为,在人的行动中,有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个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指向目标。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了人的需要的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七个层次,由低级到高级形成阶梯状。从人的最基本需要出发,有生理、安全、归属、自尊四种需要,统称为“匮乏性需要”。从人的成长出发,有认知、美的、自我实现三种需要,称为“成长性需要”。当匮乏性需要得到满足,就产生成长性需要。从作文教学而言,千方百计的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有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非写不可。这样的作文就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作文。这样的作文教学,也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学。“因需要而作文”是作文个性化的核心理念。

2、自主作文,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文本来就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个体的精神活动,它缘于个人表达情意的需要和与他人交流的需要。因此,作文个性化最需要的是学生具有自主作文的权利。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自主”写作作出了明确的教学要求:“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个性化与课标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只有让学生自主写作,才有可能使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学生作文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主选材、自主构思、自主拟题、自主表达。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让作文成为孩子们自发的需求、自愿的行为、自主的选择、自由地抒发,必然会改变“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作文现状。当然“自主”不是“自流”,教师不能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应充分发挥好引导、点拨作用,扮演好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启迪者的角色。

3、写真文,让作文与做人同步发展。

“真实”是作文个性化课题研究的四个着力点之一。“写真文,做真人”是作文个性化教学理念中人文思想的体现。真实,就是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而是实话实说,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反对“假、大、空”,这不仅是端正文风,更重要的是可以教会学生做一个诚实、善良、高尚的人。作文教学是师生人性集中体现的领域,作文与做人的同步发展是作文个性化发展中同样值得关注的教学理念,人文脱离的“人”与“文”都必将是孤立的、片面的、虚假的。作文教学中承载着重要的人文教育功能,因为作文是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个性特征,必须高度重视学生高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个性化作文”所张扬的个性是健康的个性,积极向上的“个性”,反对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个性张扬。一篇好的“个性化作文”应是真、善、美的结合体。周一贯先生提出“儿童作文,呼唤儿童精神”,正是追求一种积极向上、纯真美好的境界:“作文连着健康的生命,让作文与生命一样精彩!”因此,写真实的作文是个性化作文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真情、抒真意,才能实现与人交流以至达成共识的交际功能。

4、坚持个性化的“差异教学”,落实“多元发展。”

人是有差异的,儿童也是这样。造成人的个性差异的原因有先天因素所致,也有后天环境的影响所致,但都是客观存在的。否认个性差异性必然消磨个性。对个性的消磨,就是对创造性的消磨。创造性首先在于差异性,在于与众不同。差异性没有了,创造性的基础就丧失了。教育的理想是促进不同的儿童根据各自的特点得到更好的发展,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就要以分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原则。“基于人有多元能力、多元智慧,也存在多元差异,所以作文教学应该适应和满足具有多元差异的学生不同写作发展的需要。

(四)、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目标

1、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的理想目标。

海德格尔指出:“语言是人的存在家园”,“在通向语言的路上”就是要“亲身”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特点,而不是把“语言”作“事实”来静观,把它作支离破碎的分解,语言与人的存在相联系,是人对本真的存在的体验。语言与人格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学亦人学,文品即人品,作文也就是人的真实灵魂的投射、真实人格的反映。因此,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以“自由个性”为核心的全人格,这也是终极目标。这是一个抽象的指向性目标,不是作文教学独自可以承担的责任,它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教育总目标,所以看做是理想目标。

2、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的现实目标

(1)基础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概括起来说,就是要达到文从字顺、感情真实、表达方式得当,写作习惯良好。

(2)前瞻目标:在工具性教育观的统摄下,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严重缺失,仅仅是把它当作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工具,这是作文教学目标的自我萎缩。其实,作文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其不可代替的科学价值,应该有自己更高级更有前瞻意义的教学目标,即为将来培养语言学家、文学家等专门人才。作文个性化发展既然本身就是针对过去作文教学弊端提出来的,就理当确立这个目标。

三、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涵义至今尚无统一认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界说:

1、行为程序说。例如: 教学策略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合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2、中间环节说。例如:教学策略“ 既是从理论的高度提出解决某一类实际问题的方法,又是对许多优秀教师成功经验、方法的理论概括。它介乎理论、①②

①徐同语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1卷第192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原则与操作的措施、方法之间,它既是较底概括层次的理论,又是较高概括层次的方法”。

3、教学决策与设计说。例如: 教学策略是教育实践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4、教学技术与技巧说。例如: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设计的指示性的教学技术。

教学策略的特征:(1)是为实现某种特定的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2)是一种相对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行为程序 ;(3)既是具体教学方法的概括化又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联结二者之间的中介。

从教学策略的特征看,“教学策略”应该是根据某种教学目标而采取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行为程序。“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就是依据个性化作文理念而制定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行为程序。总的说来,传统作文教学靠学生从读文中领悟较多,缺乏具体而科学的训练体系、步骤和方法。但传统作文教学也有不少有价值的东西。因此,研究“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要处理好批评与继承、继承与发扬、学习与自主、吸纳与创新等关系。

(一)基本策略

1、把根本目标指向运用语言。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教学生正确使用祖国上午语言文字。正确运用语言要以积累语言材料为前提,没有语言材料就不能进入写作。语言的基础是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学习语言就必须积累基本词汇,掌握语法结构。“积学如积宝”,积累语言材料要一点一点地积累,积少成多。由字到词,由词到短语,到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形式。夏丐尊曾指出“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方面。” “如果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运用语言要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是学习语言形式,作文则是把学到的语言形式加以实践、运用。

2、把基本途径指向开源引流。

生活是作文之源。美国教育家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这里的“生活”指广义的生活,它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现象,也包括与生活产生的思想情感,喜、怒、哀、乐、爱、恨、情、愁,还 ①②

①《夏丐尊论语文教育》第86页,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77页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包括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科学发现,创造发明等等。文章由文、象、道三个相互关系的因素构成。“文”,指文章的外在形式;“道”,指文章的思想,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襟怀、理想等;“象”,指所写的“具体事实”,“思想意识,知识见闻,生活经验,审美观点”,就是文章的“质”。文章没有“象”就失去了本体,“象”的来源在是生活。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取象”——“明象”——“悟象”的过程,体现了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到表现生活的过程。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学生常感作文难,究起实质就是缺乏“象”。

人们认识生活、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亲身实践,通过投入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形成知识;二是借助书本获得获得间接的生活和知识。根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而80%的知识靠阅读得到。书籍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是人类积累、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阅读不但能获取知识,还能加深认识,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阅读是作文之流。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要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使作文之“流”更加丰盛。

3、把基本手段指向沟通说写。说话是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的一个复杂的生理、心理过程,具有想和说的一致性、脱口而出的定型性、说话效果的定向性和说话本身的特殊性。写作则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头脑加工制作,运用书面语言恰当表情达意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具有写作过程的综合性、反复修改的完善性、便于保存的永久性和传播范围的广泛性。说话与写作虽各具特点,但在运用语言上有着一致性,因此必须也可以沟通。沟通的办法很多,基本的有两条:一是先说后写,以说促写,即“我手写我口”;二是写了再说,以写带说,即“我口说我手”。

(二)相关策略

1、从需要出发,着力培养兴趣。

作文教学要使学生感到有写作的需要又从满足其需要,从而激励写作动机,产生写作行为,达到学习目标。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1)以新激趣。兴趣是促使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积极的特殊倾向,常由新异的刺激引起,因而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① ①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225页。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引导写新人新事、展示社会新风尚,出新题目,用新材料,让学生耳目一新,愿写爱写。

(2)以奇激趣。人本性好奇,用奇能激发兴趣。如调动学生对写作对象的好奇,写别人意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东西。

(3)以美激趣。“美”的事物的刺激是激发兴趣的心理条件。学生渴求美、爱美,在感受美的时候,得到了审美愉悦的精神享受,增加了兴趣。如从美的角度入手,把学生带入作文情境之中,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起智力,触发其情思,让学生爱美、寻美、写美,用最新最美的文字表情达意。

(4)以疑激趣。兴趣有一种令人探索的特点,有疑就产生学习的内动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惊疑,启疑开窦,让学生想写爱写。

(5)以情激趣。兴趣同人的情绪体验相联系在一起,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动情的东西令人向往,热爱的东西能产生兴趣。“情者文之夫”,“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激发学生的感情,就能让他们情动于中而言于外。用心理能力的发展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感,为写作智力活动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激发情感和情绪是作文训练的突破口。

产生需要有两条途径:一是现实生活中的切实需要,(如写留言条、寻物启事、写信、写表扬稿、建议书等);二是创设交际需要的情境,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形成一种交际情境,唤起学生表达的心理欲望。

2、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作文是学生个体表达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具有主体性与独特性。要让学生写出体现自己“本色”的作文,教师必须将写作的权利交给学生,减少教师的干涉,学生写什么,怎么写是他自己的事,教师在教学中重在营造一种和谐的写作情境,打开学生习作的思路,让学生能够自主作文,说真话、抒真情,情动才能辞发。能否让学生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体,落实“作文的主人”地位是形成个性化作文的关键。

3、关注学生生活,展示学生个性。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指出:“小学生习作,应该是儿童独特生活的真实写照、真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学习活动。”作文个性化发展并非追求另类,标新立异,而实际上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让作文回归“本真”状态,体现“人之本色”。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就要让学生多表现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景,抒发真情真意真感,写出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的个性化作文。“从生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活来,说老实话”。在实际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多实践,多体验,多读书。读书与实践都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比较丰富的写作材料。

在这个问题上,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热情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教师、家长要做孩子生活的“老师”,要乐于、善于和勤于引导。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学会生活,感受生活。引导他们关注学校、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引导他们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引导他们关注自我、关注他人。引导他们过好学校生活,更引导他们过好校外生活;引导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更引导他们关心身边的平凡小事。引导他们观察感受,更引导他们思考分析;引导他们积累生活,更引导他们创造生活。

4、尊重学生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individualized instruction)个别化教学,是一种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弹性处理各项教学因素,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形态、教学进度等,使每个学生皆能掌握适合的教材,以达到个别化学习目标的教学。个别化教学不同于个别教学(tutorial instruction),个别教学特指师生之间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教学。个别化教学,“就其实质来说,意味着寻求各种不同的变体和途径,籍以按照各种不同的个人的特点去达到一般的教学目标。”因此,个别化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去实现个性发展教学目标的结构,是一种以个性化教学理论为支撑的体现在日常教学细节中的既宏观又微观的教学策略。可以表现为教学目标的个别化,即对不同年龄阶段、能力水平、智力程度、个性特征的个体制定不同的作文教学要求,因材施教;也可以表现为教学评价个别化,即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更可以表现为教学方式的个别化,如采用灵活的命题、灵活的教学形式、选择适当的教学环境等。这既是实现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点,也是关键点。美国学者沃尔伯格(H•J·Walberg)提出了个别化教学的三项指标:教学针对一个既定的教学目的,即教学在于充分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与个别性;学生在个别化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意愿与需要;在教学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它并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与个别化教学存在天然的契合。因此,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应该在个别化教学理论指导下,寻求适合自己的① ①刘国正语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个别化教学模式,争取从课题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

5、改革评价观念,构建作文个性化评价体系。

所谓个性化评价,是指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学生的个性化作文与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作出的具有自身独特而又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判断。

评价目的: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改善作文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评价原则: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坚持评人与评文相结合;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习作的过程,重视学生习作的情感和态度,看重学生习作中的进步点、成功点、闪光点及亮点,切实增强学生写作的成功感与自信心。

评价方式: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角度、多个维度互动评价:教师点评、学生自评自鉴、学生互评和家长(包括亲朋好友)评价四者结合。

四、对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研究的反思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策略的思维模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作文情感培养。

作为体现“以人为本”的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策略,契合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课程培养目标的达成,它必然使教学既符合规律性,又符合目标性。

作文个性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涵盖着作与阅读个性化,与语文课程学习个性化,与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健康个性、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与学生的生活素养,与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与语文考试评价的个性化等诸多方面,只有全面地研究它,才能建立起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个研究是有益的,但更是复杂而艰巨的。

今天我们提作文个性化,很多人把它当作一种新思想、新理念,其实这是不完全对的。在我国,强调文章抒写“个性”早在三十年代就是相当凸现的一个走向、流向或现象,是那时的一种很好的风气、传统和旗帜。我们现在重提它,研究它,是对历史的赓续,对传统的衔接和发扬,是对作文教学本质在一度丧失后的回归和发展。——这个研究是有益的,更是可行的。

然而,由于笔者理论功底浅薄,尽管进行这项研究已达数年,但挖掘得仍很肤浅。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对作文个性化发展理解简单肤浅;(2)教学策略在实践运用中的理性化程度有待提高;(3)策略指导下的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目标、途径、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系统建构。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研究。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初版社1999.8

3、朱德全,易连云主编《教育学概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4、韦成志编著《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1

5、钟启泉,高文,赵中建主编〈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

6、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

7、朱小蔓著〈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9、上官子木著〈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0、顾明远、孟繁华主编〈国际教育新概念〉海南出版社2003。7

11、李镇西著〈民主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3

1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中心期刊〈课题通讯〉

附一:教学案例

美国小学作文教学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协作动机。从下面一个9岁中国儿童到美国学作文的情况来看,可见美国基础教育中作文教学的一斑。(高钢:《儿子的研究报告——我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报刊文摘》1996。5)老师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让每个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这个中国孩子以《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为题写了一本二十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分章分节,文章还列出了参考书目。

另次作文,老师布置了“关于二战”的作文练习,思考题是:

你认为谁该对这场战争负责? 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将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 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 你认为今天结束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由于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愿意写,有兴趣写,一个9岁的小孩就能写出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的重要。从另次作文的思考题来看,教师充分运用了新、奇、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与表达的欲望。

附二:问卷调查

小学作文教学及相关问题调查问卷

老师们,我们正进行一项全国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这个调查是有关小学作文教学问题的调查。调查中的每个题目是不同的侧面,由于每个人对自己看法的不同,因而对每一个问题的回答也不同。答案无对错之分。请按您的实际情况填写,不要有任何顾虑。不要有空格不填,否则这张调查表就要作废。请你仔细阅读问卷,然后在答案纸上按自己的情况作答。感谢您的协助!

性别

年龄

(岁)学历

教龄是

年,您的职称是

您所教的学科是:

时间有

1.您喜欢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吗?

(1)非常喜欢

(2)比较喜欢

(3)无所谓喜欢不喜欢(4)不太喜欢

(5)非常不喜欢 2.您对教学工作的态度是:

(1)喜欢,而且要努力做好

(2)喜欢,但不会比别人更努力

(3)无所谓

(4)不喜欢,但仍然会努力做好

(5)不喜欢,更不会努力工作

3.您喜欢作文吗?

(1)非常喜欢

(2)比较喜欢

(3)无所谓喜欢不喜欢(4)不太喜欢

(5)非常不喜欢 4.您喜欢教作文吗?

(1)非常喜欢

(2)比较喜欢

(3)无所谓喜欢不喜欢(4)不太喜欢

(5)非常不喜欢 5.您认为作文是难教还是不难?

(1)难

(2)不难

(3)不存在难不难的问题 6.如果您认为教作文不难教,原因是

(1)作文本来就不难(2)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很聪明的(3)自己有教作文的绝招

如果您认为作文难教,原因是: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1)作文本来就难教(2)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是写作的料(3)自己几乎不知道怎样教作文

如果您认为不存在难不难的问题,想法是:

(1)作文是学生的事,写得好不好在学生,不在教师(2)写作文主要靠天天赋,与教师的教关系不大

(3)自己压根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7.您认为小学生不喜欢作文的原因是:

(1)没兴趣

(2)没东西可写

(3)不懂写的方法

(4)教师教学无方 8.您认为小学生作文难的原因主要是:

(1)没内容

(2)没方法

(3)没语言

(4)都是 9.您认为影响学生作文的因素主要是:

(1)学生的智力(2)学生的生活环境(3)教师的教学

(4)都是 10在作文教学中,您最重视的是:(可任选1~3项)(1)学生掌握习作知识的状况

(2)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3)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4)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5)学生特长的有效培养

(6)其他

11.您认为改进小学作文教学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1)改变教学思想

(2)改变教学模式(3)改变评价观念和方法(4)都是

12.您认为改进作文教学关键的是要解决什么?(1)教学观念

(2)教学方法

13.您觉得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是否有优势:

(1)有

(2)没有

14.人们通常把作文指导划分成几种类型,您认为您的作文教学指导属于什么类型?

(1)知识派(2)语言派(3)思维派(4)能力派(5)语体派(6)放羊派 15.您通常采用的作文批改方式是:

(1)全批全改,精批细改(2)抽查批改,有所侧重

(3)根本不批改 16.您的作文评语主要注重的是:

(1)审题选材(2)立意

(3)选材

(4)构思

(5)其他 17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时坚持的是:

(1)实事求是,酌情而定(2)从严要求,夸大缺点(3)寻找优点,放大优点

18.您的作文指导主要注重的是: 重庆市教育科研骨干答辨论文

(1)技巧(2)语言(3)内容

(4)其他

19.您认为要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主要要提高的是:(1)教师的文化底蕴

(2)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3)都是 20.您认为提高教师作文教学水平的最有效途径是:

(1)在校本教研中开展专项研究(2)自学(3)走出去学习(4)都是 21.你认为目前我县作文教学研究的力度是:(1)强(2)弱

多元发展与语文个性化教学 篇3

一、多元发展观的教学意义

多元智力观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很多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因此,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每个人又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考虑这些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走多元发展道路,那么,学生就会朝自己的最强项发展,成为人才,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

因此笔者认为,运用多元发展观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取得最大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语文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以向他人(包括自己)展现他们所学的、所理解的内容和方式去了解和掌握教材,并给予他们最大的多元发展机会。

1、了解学生,了解自己——发现个性

要进行个性化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要通过观察及谈话等方式,尽量收集某一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包括其特长、兴趣、爱好等,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教师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为学生接受和喜爱,教学语言是否有特色,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达到高效、实用。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和教师彼此的个性。

2、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激励个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有差异的,我们必须承认。问题在于对这种差异,如何变不利为有利。如果能利用这种差异,去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多种智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自主地与老师合作,去探究问题,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

3、巧设问题——张扬个性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智力得以多元发展?巧设问题,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张扬其个性,可以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可以通过讲述故事,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探究,还可以将问题具体化,交给学生去讨论、交流,发表意见。只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得当,巧设问题,不但课堂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而且还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张扬他们个性的目的。

4、创设情景——展示个性

创设情景,有机教学,是学生展示个性的最佳时机。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设置好一些内容,让学生上台作演讲,给有表现欲的学生表现一番的机会;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迁移和发散思维,点爆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使他们的多种智力得以发展;可以结合课文意境,让有绘画天赋的同学施展才华……通过情景的创设,使学生们各自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既调动了积极性,又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语言以外的其他智力,从而在老师的点拨下顺利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5、问题探究——体现个性

传统的作业,以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然后以相同的标准评价,以致千人一面,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如果将完成作业的方式改为对问题的探究,就将会出现一个鲜活的语文教学局面:可以从每周的语文课中,腾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选取自己喜爱的内容,自由学习,作学习笔记,积累材料;可以设置问题,限制一定时间,让学生课外上网,查资料,完成习作……

这样,不但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并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

6、改变评价方式——鼓励个性

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没有读完就经营电脑公司去了,从白手起家发展到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靠的也不是文凭,而是特长。社会不要求我们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科学家,但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个个有所长。如果我们用多元发展观,重新审视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爱好和特长,不拘一格,让学生各领风骚,那么,我们就能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撑下去设计好新的育人计划,施展育人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生机勃勃。

面对鲜活的、充满个性的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冲破束缚走向创新,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最佳组合,探索并形成富有个性的特色教学,才能培养出富有创造个性的多元发展的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4

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展开个性化教学时, 教师需要遵循相应的教学原则,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这也是个性化教学得以展开的基石所在。由于学生成长环境、思维方式以及性格等的不同, 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 他们在理解与接受上自然也会存在偏差。合理的教学理念是充分理解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对于能力强且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 教师要深化对这部分学生能力的培养, 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范畴, 让学生接触更多课外书籍, 并且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 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夯实他们的基础, 让学生先吃透课本知识, 再来进行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要好好学字》是一篇革命传统教育类型的课文。课文记叙了在革命根据地延安, 毛主席教导两位小八路要好好学字的故事, 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与爱护。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展开描写, 围绕“学字”这条线, 安排故事情节。学字前, 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写1939年春天, 毛主席在延安遇到了两个小八路军战士, 教他们“学字”的过程。“学字”后, 战士对毛主席的教导心领神会, 明白了文化知识的重要, 干革命需要文化科学知识, 不识字是干不好革命的, 照应了课题, 揭示了全文的中心。在教学这篇文章时, 教师便可以让个性化教学充分得以发挥, 但首先需要做到的仍然是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对于理解能力强, 且对这篇文章的背景更为熟悉的学生, 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化对文本的认知, 尤其是要感受到毛主席对小八路的关爱。对于那些理解能力一般, 且知识背景较为局限的学生, 教师首先要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 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对于相关背景知识形成更好的认识, 并且保障他们能够弄懂文意。

二、制定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目标

个性化教学同样能够直观地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当制定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目标, 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对一篇文章有更透彻的认识。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托物言志或者是借景抒情的文章, 在学习这些文章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文字层面的意思有所领会, 更要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意, 领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 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怀。想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分层设置教学目标, 让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展开, 并且帮助学生逐步深化对于文本的体验。

在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时,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就要充分体现多层次、多角度的理念。桂花雨是一种比喻, 当桂花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 花雨缤纷, 飘坠如雨丝, 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 为什么摇桂花, 接着追忆了“我”帮大人摇桂花, 收桂花的快乐情境, 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和“花雨美”的怀念, 表达了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学习这篇文章时, 第一层面的教学目标在于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意, 对重点字、词、句要有准确的领会与认识。第二层教学目标则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一些情感, 尤其是要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思乡之情。第三层的教学目标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拓宽与延伸, 可以让学生以这篇文章为契机, 领会一般的托物言志的文章的写法, 这样学生再碰到类似的文章时, 也能够更好、更快地读懂文意。

三、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

在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 当然要鼓励学生个性的张扬。因此, 在文本教学中,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鼓励他们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对学生思维展开训练的方式。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故事改编的, 它浓缩了《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的主要情节,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痛苦, 不惜触犯天规, 勇敢地盗取天火, 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与智慧, 并且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 颂扬了普罗米修斯富有同情心、勇敢机智、甘愿为人类受苦的伟大精神。学生们对于这类神话题材的文本都很感兴趣。在学完文章后, 我会让他们开放性地谈谈自己对文章的一些感受, 尤其是对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物性格的一些感受。学生们都纷纷表达着自己的见解, 各种奇异且视角独特的见解不断冒出来。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思维才能够更开放, 个性化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得到体现。

个性化教学发展 篇5

论文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描述性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个性化教育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归纳、总结。指出个性化体育教学具有主体性、独特性、差异性、创造性的特性。明确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意识能力的培养是21世纪体育与健身课程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提出了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并且重点对体育教学中如何对中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教学探讨分析。经验总结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育一体育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育的一些具体教学策略、措施,对当今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提出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几点教学建议。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学生 个性化教育

1、个性化教育的含义

个性化教育是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其中”个性发展”中的n个性”,不是狭义上的心理层面的个性品质,而是指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其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差异性

人的生长发育和生命过程有不同的阶段性,各年龄阶段个体的生理特征也不相同。同时每个个体的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家庭等因素在每个阶段也有差异性。因此,针对不同的个体我们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差异性。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实施个别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的基本措施。

1.2 独特性

独特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产物。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结果。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性别、认知能力、性格类型、气质、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在共性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1.3 主体性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其主要反映出人高度的主观能动性,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能力性、创造性。在人类活动中,人们总对原有的认识、操作、成果有所革新或突破。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创造性发展,其表现的内容有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承认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把学生真正当活动的主人,必须尊重学生,并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4 创造性

学生创造性的体现是个体创造力的行为过程表现,它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特殊能力。心理学上,指出创造性活动中结合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不仅表现在科学、艺术等领域,而且也会在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而每个人的创造力是可测量和后天针对性培养提高的。具体表现在:求异性、联想性、发展性、综合性、逆向性、独创性,六方面。

2、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2.1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目标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一定的特殊性。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把各种休闲娱乐性的、新兴的健身内容纳入了教学范围。学生在这些自己喜爱、热衷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身心体验,及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就是我们所期待的现代体育价值观的重要目标之一。

2.2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现代教学论认为:个性化教育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它针对人的个性差异,通过一定的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会带来自己的独特的东西,从而使受众个体思维丰富活跃起来。现在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力求老师与学生、认知与情感、体能与心理健康全面协调的发展。

2.3 实施个性化教育符合现代教学三大原则

个性化教育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和巩固提高的原则。实施个性化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优势体育项目,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主动性。然而,任何一种优势体育项目的形成都是建立在身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贯彻巩固提高教学原则的有力体现。

3、中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措施

3.1 激发运动兴趣,培育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有的在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因此。体育教师应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以有序的课堂和创设积极的竞争情境给每一个学生获得显示自己运动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运动兴趣。并尝试将所学其他学科(如物理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学习之中,并不断构建新的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培养创新能力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2 创设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解放学生的个性

3.2.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现代中学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走进学生的心里世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条件。课堂上。教师要掌握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见解,给予学生质疑教师权威的权利。在遵守课堂常规的同时。我们教师不妨一试对课堂纪律实施”弹性”管理,张弛有度,多给学生自由展示及(分层)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尝试采用诙谐幽默、轻松活跃的教学风格带动调节课堂气氛。针对像体育课这样的显性学科,我们也可以运用形式多样的专项体育游戏贯穿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让他们从”要他学”变”我要学”。教师还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多些理解和宽容,多用鼓励法,少些斥责。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每个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2.2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教师在安排和组织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情况和接受能力。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相应的教法措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节奏鲜明,效果显著,有利激发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学生在接受、学习一项教学内容时,掌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方法。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对待。理解、宽容、尊重每位学生。在一个班中,身体素质好、接受能力快的和一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应用分组、分层教学。譬如在初、高中都有的跳箱、单杠等技巧类难度项目教学中,体重较大的胖学生和弹跳力协调较差的学生,首先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消除他们恐惧害怕的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通过降低首次达成的指标要求及相关辅助器材运用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3.3 开放性课堂教学体系。张扬中学生的个性

3.3.1 交还学习的自主权。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和潜能。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自主学练的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学习能力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和练习方法,独立的进行体育锻炼。一旦学生拥有了学习自主权,学生就会主动树立学习的自我意识,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验体育运动的快乐,交流学习的经验,进而养成独立学习的个性特征。

3.3.2 拟订开放的教学目标。

学生个体的性别、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体育教师必须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且标的确定应该体现课程的层次性、阶段性和发展性,制定符合各类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确保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体验学习成功,建立自尊、自信,在准确的自我定位中发挥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3.3注重教学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现代教学评价要求越来越重视评价的教育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方法、标准的多样化。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单一的注重学生成绩考核评价逐渐发展为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学习过程评价、教学成绩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实践中,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参与的空间。通过组织学生学练过程中的自评、互评、小组评、集体评等,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反思与提高。往往这样可适应当今学生竞争好胜、自尊心强的心理特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自我表现向上追求的原动力和提升空间。

4、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学体育与健身课程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我们教师教学中采取的多样化、灵活性、个性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措施对实现、达成体育课程三维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高素质的新型人才,也都是必要、行之有效的途径。为了更好的实施个性化教育教学,在此提出几点自己研究建议:

4.1 各中小学校积极完善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各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理解、落实在学校教学中体育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内容。

4.2 体育与健身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的多样性。(在学习内容上,我们一线中学教师尽量做到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选用拓展类内容特别是新兴运动项目的研究与教学。如:青少年学生喜欢的街舞、轮滑、攀岩;当下主流时尚的瑜迦、排舞项目。结合音乐、色彩等各社会流行元素,进一步优化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

4.3 体育与健身课程达成目标的多元化及对中学生课程评价的综合化。

4.4 国家、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强中学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能力的专业化培养,以便适应现代体育教学要求。

4.5 各区、县学校可依据自身场地、器材:师资、资金特点;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开办学校兼管、运营的初、高中体育俱乐部;灵活运用学校与社区资源相结合的模式来发展中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和个性化体育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吴也显.教学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1991,261—264.

[2]明睛.学校教育与个性发展[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43—56.

[3]樊向前.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实施方案[J].体育教学,,(4):12—14.

[4]邱来栋.体育运动个性化教学初探团,科教文汇,,(11).

[5]丁勇江,林宗德.体育教学应重视个性化发展[J].体育研究,,(3).

[6]诏林仙.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4).

[7]陈坚华,欧海燕.个性化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科技,2006,(4).

[8]张海平.呼唤体育教学的“个性化”[J].体育师友,2005,(5).

[9]沈建华,徐阿根.上海市中小学生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9-59.

[10]季浏.体育心理学[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个性化教学发展 篇6

【关键词】教学个性化;小学语文;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在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自身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一个个性化的理念,对个性化教学的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将个性化教学这一种模式充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利用个性化教学所具备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使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带动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个性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中的个性化学习,开阔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空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一)对教育事业的创新

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教育事业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模式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迎合了学生在自身个性发展上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小学语文教师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重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进行培养,这在根本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事业中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创新。

(二)将教师的个性展现了出来

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让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总是重复着一些固定的模式,无法发挥出自己对于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独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也难以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一味地将语文参考书中的内容知识搬到课堂上去,无法将自己对语文课本中一些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但是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将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小学语文中教学个性化的设计充分地展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个性。

(三)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方向,局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生的个性无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得到释放,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兴趣去主动地学习。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小学语文中的个性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组成各个小组,对语文书本内的知识进行共同的探讨,能够让学生在对语文书本内的知识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促进彼此的情感,让学生们学会在学习中进行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对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的培养。

(四)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总是显得非常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僵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对教师抱有一种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这一门课程中的学习,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师生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与对话,能够了解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一些兴趣爱好,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够了解教师的为人,这无疑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进行交谈,这样不仅仅只是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让学生与教师产生相互的作用,共同进步。

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充分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学生即使知道了,也不敢当面指出来,这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大弊端,将教师与学生弄成上级下属的关系,阻碍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固定模式的学习。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學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在学习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关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能力与个性,在给予学生教学任务时针对不同学生具备的不同能力与个性,进行针对性的分布,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育事业中的教学事项进一步地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习的水平,加强了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归纳、吸收能力。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出来,个性化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在自身个性这一方面的发展,也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自身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育事业中要将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这一模式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末,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发展。在小学语文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一个个性化的理念,对个性化教学的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将个性化教学这一模式充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个性化教学所具备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学校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的实际情况提供给教师与学生对应的良好环境,这对于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事业中,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个性化教学发展 篇7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必要性

1. 展示教师自身的个性,增强课堂的灵活性

个性化的教学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很好地展现教师的个性,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禁锢了教师的个性化,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少表达个人的想法,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学效率大大下降,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如在《怀念母亲》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与自己母亲之间的一些小事作为开场白,先表明自己对“两个母亲”的真实情感,然后跟学生就这个问题交流,一方面能激发学生表达感情的欲望,另一方面还能更深切地体会文章的内在情感。

2. 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初期,由于受到生活环境、遗传基因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会拥有截然不同的个性。学生不同的习惯、兴趣以及性格等都会在语文学习中直接体现出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个性的认识,并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来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如在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阅读来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提出相同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学生讨论之后,最后由教师来讲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由于学生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于父母有着不同的感受,甚至有的孩子没能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父爱的伟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同类型故事的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

3.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个性化教学注重学习环境的开放性,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独立思考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学生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如在《詹天佑》这一文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预习文章内容,并通过不同的渠道查找与詹天佑相关的资料,通过自己的总结来加深对詹天佑生平的了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补充除课本以外的关于詹天佑的介绍,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二、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实行情境化的教学,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情境化教学简单地说就是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这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的魅力,在课堂上提高注意力。在实际的情境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或者结合实际的例子来理解枯燥的知识点。与此同时个性化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在课堂中穿插有趣的知识问答、情境再现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多样性,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也开始走进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自身的优势,通过声音、画面、视频等方式进行立体化的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 将学生作为主体,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着不同的感受,这就决定了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背景,真正做到对学生了如指掌,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以此作为检测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标准。如在《小抄写员》这篇文章中,小叙利奥为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在没有得到父亲的许可下,深夜偷偷帮父亲抄写签条,以致耽搁了正常的睡眠时间,白天上课打瞌睡,因为误会而引起父亲的责骂。

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

个性化教学发展 篇8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在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自身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一个个性化的理念,对个性化教学的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将个性化教学这一种模式充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利用个性化教学所具备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使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带动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个性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中的个性化学习,开阔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空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一)对教育事业的创新

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教育事业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模式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迎合了学生在自身个性发展上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小学语文教师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重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进行培养,这在根本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事业中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创新。

(二)将教师的个性展现了出来

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让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总是重复着一些固定的模式,无法发挥出自己对于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独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也难以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一味地将语文参考书中的内容知识搬到课堂上去,无法将自己对语文课本中一些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但是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将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小学语文中教学个性化的设计充分地展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个性。

(三)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方向,局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生的个性无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得到释放,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兴趣去主动地学习。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小学语文中的个性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组成各个小组,对语文书本内的知识进行共同的探讨,能够让学生在对语文书本内的知识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促进彼此的情感,让学生们学会在学习中进行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对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的培养。

(四)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总是显得非常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僵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对教师抱有一种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这一门课程中的学习,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师生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与对话,能够了解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一些兴趣爱好,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够了解教师的为人,这无疑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进行交谈,这样不仅仅只是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让学生与教师产生相互的作用,共同进步。

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充分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学生即使知道了,也不敢当面指出来,这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大弊端,将教师与学生弄成上级下属的关系,阻碍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固定模式的学习。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在学习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关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能力与个性,在给予学生教学任务时针对不同学生具备的不同能力与个性,进行针对性的分布,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育事业中的教学事项进一步地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习的水平,加强了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归纳、吸收能力。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出来,个性化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在自身个性这一方面的发展,也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自身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育事业中要将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这一模式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末,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发展。在小学语文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一个个性化的理念,对个性化教学的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将个性化教学这一模式充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个性化教学所具备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学校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的实际情况提供给教师与学生对应的良好环境,这对于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事业中,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 个性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不仅仅展现出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个性, 还促进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发展。

改革课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 篇9

一、创设质疑情境, 倡导主动探究

1. 鼓励批判性质疑。

古代大学者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 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 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 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 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 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 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 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 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 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2. 引导探究性质疑。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 但不能以此为目的, 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 永不满足, 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 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如在续编《滥竽充数》的时候, 学生说东郭先生的下场肯定是悲惨的, 被齐湣王抓住砍头, 谁要他不懂装懂, 骗人呢。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想法。只有一位学生举手说, 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 东郭先生可能意识到自己错了, 逃走以后, 努力学习吹竽。他希望以后能机会将功补过。我觉得他的想法也非常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 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 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 也值得赞扬。

二、创设民主氛围, 展现个性空间

现代教学的发展告诉我们, 多向交流所形成的信息较之单向交流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学生文化———学生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行为方式, 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的形成、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在向学生提问、释疑时, 在布置作业时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矫正和评价时, 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变换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 以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在自已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组织课堂比赛, 培养竞争意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学生间的相互竞争, 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课程的特性, 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 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 不断进取。

在教学《灰椋鸟》朗读时, 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 就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成功地朗读中, 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 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义感情,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四、尊重不同理解, 引导学生求异

语文教学中, 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 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 允许学生个性张扬, 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 进行创新。《少年王冕》中的王冕之所以能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斗士之所以能挺到上学年龄, 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 意志异于普通人, 即异众, 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 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 让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 教师设计了如下求异作业: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 柳条嫩绿, 桃花盛开。春在空中, 和风送暖, 燕子翻飞。春在水里, () , () 。春在 () , () , () ……到处都有春天, 春满人间。

优化教学结构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篇10

仔细分析文件中的这一段话, 不难看出, 该文件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即教材) 以及信息化课程资源、教育环境的地位、作用都作了与传统教学中完全不同的表述。也就是对教学系统四个要素的地位、作用给出了新的表述———这正是对传统教学结构进行变革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就表明, 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新一轮课程改革, 从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上看, 实际上已经在强调教学结构的改革。

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 是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 它应以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 并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美术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决定了一堂课的方向, 是采用传统式的教学, 还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是教师以教为主, 还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的教学形式, 都要在教学结构中体现。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 我把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为观察、欣赏、激趣、发现、探索、尝试、质疑、师生评点反馈的教学新结构形式。这种形式较能符合素质教育的特征, 能注重对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及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等能力的培养。下面具体对这几部分进行分析。

一、激发兴趣, 启发学生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杜威说:“兴趣总是一些隐藏着能力的信号”, “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我相信, 兴趣显示着最初出现的能力。因此, 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 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使学生智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可以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达到较高的水平。兴趣对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 对一个人的生活和活动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在教学过程中, 经常注意寻找各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兴趣中展示自我。

二、以新激趣

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 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 使之有新鲜感。如在学习《绘画中的色彩》时, 我把各种不同的色彩制作成许多色样, 让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颜色来代表自己, 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喜欢它的理由。随之, 再让学生去主动寻找自己的不同的色彩伙伴, 讨论这两种色彩在一起的关系, 发现配色规律, 得出结论。在积极、愉快的配对过程中, 学生不仅认识到了色彩的丰富性, 不同的色彩搭配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 并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等一系列色彩问题, 而且在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参与意识。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个性发展教育。在学校, 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最多, 也最能反映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通过实践, 我深切意识到:用全身心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注重美术教学结构的优化, 才能影响学生个性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与形成。

参考文献

[1]邱崇光.“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辨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9) .

[2]李毅, 王爱勤.改革课堂教学的尝试[J].小学语文教学, 1996, (1) .

上一篇:新课标高中化学导课下一篇:责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