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2024-05-09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精选十篇)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篇1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案例,心理,辅导,反思

一、案例背景

初二上学期一开学,我班就转来了一名男同学,名叫蒙承林.他的父母长期在桂林打工,父母把他放在乡下读小学,然后他直接升入本地的初中.现在父母的经济宽裕一点了,同时也知道他在学校的成绩太差,而市公办学校又接纳进城务工子女就近读书,所以他父母就将他转入我校.来到本班之后,他把成长手册交给我,我一看,他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才20分,当时我就问他:“这20分是100分制,还是120分制.”他回答:“120分.”我就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你的老师漏抄了一个‘1字’,你可是得满分的.”他不好意思地说:“不是的,我上初中以来,数学都没有超过30分.”我笑着说:“你很诚实,不错.那现在换新环境了,你想提高你的数学成绩吗?”他没有回答我.然后我再跟他谈其他事情,他要么瞟我一下,点一下头,要么嗯一声.

二、心理分析

为了改变蒙承林的数学学习现状,我在数学课上注意观察他的表现,下课之后多次找他沟通交流,采用多种方式接近他.我发现他的心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随意心理

蒙承林以自我为中心,上数学课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情绪低落,上课时也不愿意发言,即使老师点名,他也不回答,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理睬老师,随着自己情绪来对待任何事情.

2.惰性心理

由于长期养成的松散、懒惰的坏习惯,造成了蒙承林主观上不思进取,缺乏自主思维能力,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意志薄弱等现状.当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他就会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逃避数学学习,懒于动脑.

3.厌学心理

蒙承林对数学有厌学的心理,不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会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会反思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他没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未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造成数学学习困难.他做数学作业时消极对待,抄袭别人的作业.久而久之,他便产生了厌学心理,甚至有了放弃学数学的念头.

4.自卑心理

由于蒙承林的数学基础较差,加上他每天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比一般学生少得多,甚至为零.所以他的考试成绩分数很低.渐渐地,他的心里就形成“数学太难学”的条件反射,或“我不是学习数学的料”等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引发自卑心理,产生颓废、伤感等情绪,进而变得消极、怠慢,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于是破罐子破摔.

三、辅导过程

1.改变他的随意

我通过面见蒙承林的家长,了解了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随意.原来,以前他的家庭环境不富裕,为了生计,父母在外长期打工,常常无法顾及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父母把他留在老家让外婆照顾,由于隔代的原因,外婆找不到交流的话语,任由他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没有人过问、了解,父母没有及时地教育,久而久之,他就自然形成了随意的心理.加上他在学校成绩较差,教师多次教育也没有明显效果,于是,老师与同学就再没给予他更多的帮助,也就随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他不出大事就可以.而回家以后,又没有人过问他学校的事情,吃完饭以后,他要么看会儿电视,要么就自己玩自己的.总之,他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议:“现在孩子来到你们的身边,你们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过问孩子的学习及需求,多表扬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我也知道和谐的伙伴关系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是人际交往的起点.于是,我安排一名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一起坐,让他有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而改变他在课堂玩闹的毛病.而在课余时间,我又多次找他聊天、谈心,了解他来到这里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上数学课时,我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引导他回答问题,只要他稍微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上课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也变得积极了.

2.让他告别惰性

惰性是一种动机欠缺的状态,是一个人安于现状,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消极心理倾向.按照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人的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其行为都有妨害.过强的动机可增加人的心理压力,使人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影响学习与工作的效率;过弱的动机则使人陷于惰性状态,精神不振,错失良机,虚度光阴.这就如同伊诺利卡斯所说:“惰性是一种慢性毒药,它慢慢地征服勇气,使其变得迟钝.”胡德也断言:“惰性换不来爱情和希望,只能等着有朝一日唉声叹气.”由此可见,告别惰性,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蒙承林同学几年来都没有认真地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缺漏又相当的多.如果我们不去帮助他,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他就会从惰性转化成放弃.因此,我特意安排班委轮流给他辅导,要求他在学校完成数学作业后才能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平时的测验成绩也有很大的起色.

3.消除厌学情绪

大部分学生多少都有些厌学心理,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这需要教师适时地发现、引导、鼓励,帮助学生逐渐消除这种心理.针对蒙承林同学,我降低对他的要求,给他另外布置作业,帮助他正确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在指导作业中,注意他的变化.通过他的语言、作业的书写等,及时发现他当时的心理.根据他反映出的心理状况,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引导、鼓励、帮助他,逐渐消除他的厌学情绪,让他能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我让几名学生和他一起做题,培养他的合作学习意识.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克服困难.同学一次次的帮助,使他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给予关爱,树立信心

数学学困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学习.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针对蒙承林的情况,我给予他关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使他们重拾自信,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不能挫伤学困生的自信心,要给予帮助、关爱,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上教师所任教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每次我上完数学课后,会根据当天的数学教学情况,考查蒙承林的学习情况,帮助他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清”;帮助他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四个环节;重视数学课本知识、解题规律、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

四、转化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加上蒙承林本人的努力,教育的效果明显.

蒙承林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必经之路,尽管他的数学作业书写质量还有待提高,但能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对他来说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并且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已经成为他的一个良好习惯.他在学习思想态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遵守校规校纪,上课也能做到认真听课.在数学期末考试中,他成为及格人群当中的一员.另外,蒙承林与同学的交往也融洽了,他已经完全融入这个班集体.我能够经常看到他和同学们开怀地聊天,共同合作探讨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五、教育反思

蒙承林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授之以渔,将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作为教育者,应多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异常情况,注重和学生谈心,尽量走进学困生的内心,细心观察,找到学困生的问题根源所在,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也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其可塑性和矫正可能性是很大的,要努力找出影响学困生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再次,教师应该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可见,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学困生,尊重他们更是一种最大的激励,同时也给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最后,教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心理修养,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教师要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韩愈先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践证明,教师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智慧和感召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培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人师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爱、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困生予以关爱、理解和尊重,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篇2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较为复杂,学生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并出现较多的学困生,到初

二、初三尤为严重,学困生约占30%以上,经过调查,在许多农村学校,比例还要高于这个数字。这些学生学习基础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如何进行心理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心理,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数学学科成绩,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在这些方面,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对“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数学学习成绩低于其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那部分学生。

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数学“学困生”身上的欠缺、不足,就其实质而言,是由于在认知方面(如记忆、理解、思维等)、情绪方面(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形成的,具有过渡性、不确定性、暂时性。

二、初中“学困生”的类型和特点

1、智力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迟钝、智商偏低。在思维活动中,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敏捷性可以影响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等心理活动的进行速度。他们的观察肤浅、抽象概括能力差、记忆力差、注意力不稳定、理解缓慢、表述混乱,对知识不能变通,他们在学习上花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但成绩远远不如别的学生,他们约占学困生10%左右。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有困难。

2、非智力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一项或几项非智力因素(动机、态度、兴趣、情感、意志等)影响而引起学习困难,他们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不能逻辑分析问题。这部分学生的多数心理不健康,意志薄弱,心理脆弱,耐挫折能力差。他们约占学困生70%左右。他们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某些感兴趣的问题,解决得很好,但对于不感兴趣的或复杂的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解决均有困难。

3、外因导致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他们的学习往往由于个人得疾病、家庭的变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文化环境差、家庭经济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等社会不良影响、交友出现问题或品德滑波等原因而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懒散、有的表现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行为上的不良倾向,有的心理状态下降,闹情绪或消沉,或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困难原因比较复杂,学习困难表现为阶段性、局部性。他们约占学困生20%左右。他们在某一阶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困难。

三、“学困生”在接受教育中的心理障碍

(1)心理封闭性障碍。差生由于学业成绩或操行方面相对落后,常受到教师的嫌弃、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看不起,于是认为别人都厌恶自己,因而和教师、家长、同学在感情上保持一段距离,从不向别人表露自己的思想,产生心理封闭。他们把痛苦和失意全压在心底,表现得感情冷落,遇事无动于衷。教师和他们谈话时,他们往往沉默不语,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2)认识模糊性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通常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差生在知识和思想认识方面的缺陷,使其现有心理水平还难以理解那些有关思想或道德的抽象概念,于是产生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认识和消极的行为。如有的把无组织、无纪律行为视为勇敢,有的把能打善骂视为英雄。另一种是差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有自己的理解,使教师的教育难以奏效。

(3)情绪对抗性障碍。要求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是中小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教师的粗暴、压服、训斥以及惩罚,是差生对教师产生对立情绪的根源。在极端情况下这种对立情绪很有可能转变为对教师的敌意。同学的歧视和嘲讽,也会使差生对班集体产生对立情绪。这种感情上的对立不消除,即使是最公正、最友善的教育也不会收到教育效果。(4)习惯惰性性障碍。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行为方式。一个学生一旦养成某个方面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就会成为他们心理品质中比较稳固的因素,如懒于思考、意志薄弱、兴趣淡漠、信心不足等。这些心理上的缺陷,不仅仅大大限制了差生的进步,而且形成了教育中的障碍。

四、心理辅导策略

“学困生”的自尊心一般是很脆弱的,都怕遭冷落,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渴望老师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因此,数学教师在心理辅导时,首要问题是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下面提出一些心理辅导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克服消极心理

1、消除戒备心理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饱受挫折,给他们营造安全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需要多与他们接触,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和需要,逐步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在实践中,我们觉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导“学困生”将其它方面的兴趣迁移到数学学习上来。在数学“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数学之外的爱好或特长,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迁移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能很好地消除“学困生”的戒备心理。

2、克服自卑心理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基础较差,成功经历较少,常常处在“冷”的环境中,他们感到抬不起头,直不起腰。因此,教师需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变“学数学”为“做数学”。需要注意的是,对数学“学困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实行“大目标、小步子”,逐渐递增,实现螺旋式上升。要多给“学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

3、缓解逆反心理

有少数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靠权威、体罚等手段压服青少年学生,造成学生畏惧、防卫等不正常心态,诱发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反抗心态,“学困生”更是首当其冲。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一是要坚决克服简单粗暴,二是要想方设法,逐步缓解或消除“学困生”的逆反心理。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引导,引导“学困生”喜欢数学教师,喜欢数学,这一点,在初中阶段显得尤其重要。

(二)增强自信心

1、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

曾经在数学学习上的失败,使得“学困生”耿耿于怀,其心理状态必然处于低潮。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同时通过劝导,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分析落后的原因,并努力改正,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力,在跌倒处站起来,克服困难,努力“向成功进军”。

2、鼓励学生正确表现自己

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大多数缺乏自信心,上课常常表现为精神萎靡,神情僵滞,把自己定位在“旁观者”。作为数学教师,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把自己定位在“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这样一个位置,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是相信“学困生”。要引导“学困生”正确表现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比较大的事情,以增强自信心。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

3、帮助学生正确补偿自己

盲人尤聪,聋者尤明,这是生理上的补偿作用。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同样具有补偿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补偿自己,可以通过“以勤补拙”做起,让“学困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判断、推理,逐步让他们将已有的知识形成网络,并让他们习得类比、归纳、总结等基本的数学方法。并注重个别辅导,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策略,逐渐形成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端正学习态度

1、树立坚定的信念

说得好:“方向明,决心大”。如果学习的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必然会使人产生惰性心理。初中阶段的数学“学困生”,在形成过程中,学习方向的明确程度,学习态度的端正程度,肯定不会很好。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困生”克服模糊观念,坚定信念,端正态度。

2、培养学习自觉性

与此相反,数学“学困生”往往缺乏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采用“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教学方法,强化双基训练,把弥补基础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学困生”学有所得,这样,“学困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必能得以提高。

3、加强意志训练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日积月累的过程,没有顽强的学习意志,数学“学困生”就会半途而废。教师在心理辅导时,应鼓励学生不畏困难,知难而进,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强迫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面对数学学习。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要有目的地设置一定的困难,让知识的呈现有一定的梯度,给学生创设一定的“困难情景”,以逐步培养“学困生”克服自身心理障碍的能力和克服外部困难的能力,培养意志的独立性。

数学学困生的辅导个案 篇3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 案例 心理 辅导 反思

一、案例背景

初二上学期一开学,我班就转来了一名男同学,名叫蒙承林.他的父母长期在桂林打工,父母把他放在乡下读小学,然后他直接升入本地的初中.现在父母的经济宽裕一点了,同时也知道他在学校的成绩太差,而市公办学校又接纳进城务工子女就近读书,所以他父母就将他转入我校.来到本班之后,他把成长手册交给我,我一看,他的数学期末考试成绩才20分,当时我就问他:“这20分是100分制,还是120分制.”他回答:“120分.”我就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你的老师漏抄了一个‘1字,你可是得满分的.”他不好意思地说:“不是的,我上初中以来,数学都没有超过30分.”我笑着说:“你很诚实,不错.那现在换新环境了,你想提高你的数学成绩吗?”他没有回答我.然后我再跟他谈其他事情,他要么瞟我一下,点一下头,要么嗯一声.

二、心理分析

为了改变蒙承林的数学学习现状,我在数学课上注意观察他的表现,下课之后多次找他沟通交流,采用多种方式接近他.我发现他的心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1.随意心理

蒙承林以自我为中心,上数学课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喜欢和老师、同学交流,情绪低落,上课时也不愿意发言,即使老师点名,他也不回答,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不理睬老师,随着自己情绪来对待任何事情.

2.惰性心理

由于长期养成的松散、懒惰的坏习惯,造成了蒙承林主观上不思进取,缺乏自主思维能力,害怕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毅力,意志薄弱等现状.当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时,他就会退缩不前,丧失前进的勇气和信心,逃避数学学习,懒于动脑.

3.厌学心理

蒙承林对数学有厌学的心理,不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不会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会反思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他没能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对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未能把所学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造成数学学习困难.他做数学作业时消极对待,抄袭别人的作业.久而久之,他便产生了厌学心理,甚至有了放弃学数学的念头.

4.自卑心理

由于蒙承林的数学基础较差,加上他每天花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比一般学生少得多,甚至为零.所以他的考试成绩分数很低.渐渐地,他的心里就形成“数学太难学”的条件反射,或“我不是学习数学的料”等消极的心理暗示.从而引发自卑心理, 产生颓废、伤感等情绪, 进而变得消极、怠慢,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于是破罐子破摔.

三、辅导过程

1.改变他的随意

我通过面见蒙承林的家长,了解了这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随意.原来,以前他的家庭环境不富裕,为了生计,父母在外长期打工,常常无法顾及儿子的学习和生活.他的父母把他留在老家让外婆照顾,由于隔代的原因,外婆找不到交流的话语,任由他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没有人过问、了解,父母没有及时地教育,久而久之,他就自然形成了随意的心理.加上他在学校成绩较差,教师多次教育也没有明显效果,于是,老师与同学就再没给予他更多的帮助,也就随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他不出大事就可以.而回家以后,又没有人过问他学校的事情,吃完饭以后,他要么看会儿电视,要么就自己玩自己的.总之,他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向他的父母提出建议:“现在孩子来到你们的身边,你们应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多过问孩子的学习及需求,多表扬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建立起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我也知道和谐的伙伴关系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是人际交往的起点.于是,我安排一名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一起坐,让他有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而改变他在课堂玩闹的毛病.而在课余时间,我又多次找他聊天、谈心,了解他来到这里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上数学课时,我多给他发言的机会,引导他回答问题,只要他稍微有进步,我就及时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上课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回答问题也变得积极了.

2.让他告别惰性

惰性是一种动机欠缺的状态,是一个人安于现状,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消极心理倾向.按照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人的动机过强或过弱,对其行为都有妨害.过强的动机可增加人的心理压力,使人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影响学习与工作的效率;过弱的动机则使人陷于惰性状态,精神不振,错失良机,虚度光阴.这就如同伊诺利卡斯所说:“惰性是一种慢性毒药,它慢慢地征服勇气,使其变得迟钝.”胡德也断言:“惰性换不来爱情和希望,只能等着有朝一日唉声叹气.”由此可见,告别惰性,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立志成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蒙承林同学几年来都没有认真地学数学,基础知识的缺漏又相当的多.如果我们不去帮助他,随着知识难度的加大,他就会从惰性转化成放弃.因此,我特意安排班委轮流给他辅导,要求他在学校完成数学作业后才能回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平时的测验成绩也有很大的起色.

3.消除厌学情绪

大部分学生多少都有些厌学心理,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这需要教师适时地发现、引导、鼓励,帮助学生逐渐消除这种心理.针对蒙承林同学,我 降低对他的要求, 给他另外布置作业,帮助他正确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在指导作业中,注意他的变化.通过他的语言、作业的书写等,及时发现他当时的心理.根据他反映出的心理状况,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引导、鼓励、帮助他,逐渐消除他的厌学情绪,让他能正确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我让几名学生和他一起做题,培养他的合作学习意识.当他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我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克服困难.同学一次次的帮助,使他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给予关爱,树立信心

数学学困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学习.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心理.针对蒙承林的情况,我给予他关爱,帮助他树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想转化学困生,必须要给予其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使他们重拾自信,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不能挫伤学困生的自信心,要给予帮助、关爱,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上教师所任教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每次我上完数学课后,会根据当天的数学教学情况,考查蒙承林的学习情况,帮助他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当天知识当天清”;帮助他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四个环节;重视数学课本知识、解题规律、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

四、转化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帮助,加上蒙承林本人的努力,教育的效果明显.

蒙承林已清楚地认识到按时完成数学作业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必经之路,尽管他的数学作业书写质量还有待提高,但能够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对他来说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并且按时完成数学作业已经成为他的一个良好习惯.他在学习思想态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遵守校规校纪,上课也能做到认真听课.在数学期末考试中,他成为及格人群当中的一员.另外,蒙承林与同学的交往也融洽了,他已经完全融入这个班集体.我能够经常看到他和同学们开怀地聊天,共同合作探讨问题,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五、教育反思

蒙承林的转变让我真正感受到:授之以渔,将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爱心,用爱去对待每一位学生,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因人施教.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作为教育者,应多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其次,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异常情况,注重和学生谈心,尽量走进学困生的内心,细心观察,找到学困生的问题根源所在,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心理特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同时,学校也应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其可塑性和矫正可能性是很大的,要努力找出影响学困生的心理因素是什么.再次,教师应该尊重、爱护学困生.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可见,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学困生,尊重他们更是一种最大的激励,同时也给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最后,教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还要注意自身的心理修养,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心理上的修养,体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修养就不可想象.”教师要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韩愈先生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实践证明,教师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智慧和感召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培养,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为人师表.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爱、天赋较好的学生,也要对缺少天赋而自卑的学困生予以关爱、理解和尊重,走进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篇4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困生的观察, 发现大多数学困生并不是因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 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数学基础就没有打牢, 进入初中后对数学学习缺乏信心, 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些学生是因为数字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不强, 跟不上教学节拍;还有些同学在学习几何时暴露出其空间想象能力不强的特点, 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其实每名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强项和弱项, 在某一方面水平不高并不能体现出其数学的总体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摸清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情感上给予关心和支持, 在学习方法上给予正确的引导, 并在班级中组织学习互助小组, 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帮助, 相信能够转化学困生的学习现状, 更好地提升班级的数学学习水平.

二、提高数学学困生成绩的有效方法

(一) 关爱学困生的心理感受———情感教学

学困生因为自己数学成绩不好, 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 忽视他们的心理感受, 那么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会带着更大的心理负担, 导致他们对学习数学越发没有信心, 学习成绩与班级其他同学差距也越来越大.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本着对每一名同学负责的态度教书育人,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关注学困生的成长, 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每一次进步, 教师言语上的鼓励对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困生的听课效果, 发现他们开小差时, 要及时地用眼神来暗示学生, 提醒他们认真听课, 而不是放任不管.在问题的设置上应该做到由浅入深的原则, 让学困生也有课堂发言、回答问题的机会, 回答正确以后, 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 表扬学生在这次课上思想集中并踊跃思考.如果学生回答错误, 教师应用亲切的态度, 循序渐进地引导找出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 最终正确回答出答案.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 应该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写出评语.例如, 应用题解答出现错误时, 教师可以在其作业本上指出学生是为何犯这种错误, 正确的做题方法应该是什么,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思考.而学生在拿到由教师认真批改, 并写出详细评语的作业时, 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 于是暗自下定决心, 在以后的作业中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 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 在学习《从算式到方程》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去解简单的应用题.在这里教师应该如何导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呢?为了帮助学困生理解这一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这样的例题来导入新课.例:一个数的三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这个数是几.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困生进行解答, 学困生可以运用算术的方法进行解答, 即 (4+2) ÷ (3-1) =3, 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入代数法, 即利用设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这一问题, 与算术法相比, 用方程进行解答可以更为简捷.而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和中位线定理》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让学生通过自己用尺子测量得出结论, 教师再进行证明.

(二) 关注学困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分层教学

面对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这种差异性, 通过改变教学方法, 无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后作业布置上, 都应该制定等级不同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展开学习和练习.另外, 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教师应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学困生来说, 取得的成绩只要与上一次相比有一定程度上的进步, 就应该给予鼓励, 每前进一小步对学困生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 充分说明学困生在近期的学习中投入了很大精力去学习, 背后付出的努力是艰辛的, 因此教师应该给他们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知道虽然只是前进了一小步, 但教师也是看在眼里的, 让他们获取更多的学习动力.在日常练习中, 教师应给学困生制定体现他们学习特点的学习计划, 让他们具备基本的数学语言表达和符合课堂例题的解题技巧即可, 在布置一些综合思考题时, 教师可以在解题方法上作出相关的指导, 便于学生进行正确的解题,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批改学困生作业时,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信息渠道, 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动态, 及时掌握它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便于课后帮助学困生解决这些困惑.

(三) 关注学困生的成绩进步———小组合作学习

在班级里面组织学生结成学习对子, 由优秀生带动学困生一起学习, 共同取得进步也是帮助学困生进行顺利转化的方式之一.在学校期间, 学生之间的接触比师生接触要多得多, 因此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 互相鼓励学习, 对提高学困生学习效果是很明显的.每个学习互助小组应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困生共同组成, 在日常的学习和练习中, 学困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向本小组成绩好的学生请教, 在学生中间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气氛.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也可以鼓励学困生之间展开竞争, 比赛看谁的进步快.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养成独立学习和思考的习惯, 同时也帮助他们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因此这一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使用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同时帮助教师完满完成教学任务.笔者在进行《勾股定理》一节课的教学时也曾采用了这一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在刚才的学习中,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了勾股定理的主要内容.那么接下来, 请同学们与周围的同学配合, 找出证明勾股定理成立的方法, 看一看同学们能通过几种方式得出这个结论.

(在这个过程在中, 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合作, 他们或者通过用直角三角形拼出正方形从而证明勾股定理, 或者直接在直角三角形上画正方形, 利用面积相等的方式证明勾股定理.)

又如, 在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时,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和中线, 并能通过自己动手作出这三条线, 体会它们的性质.在这堂课中, 重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掌握三角形的有关知识.首先, 教师可以请学困生回答几个之前学过的问题, 来复习三角形的知识, 通过回忆旧知识, 引出了《三角形中线和角平分线》这一节教学内容.接着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 展示天花板上的三角形框架、起重机的三角形吊臂、屋顶三角形钢架以及钢架桥中三角形.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三角形能够广泛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个问题上, 大家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期望通过特殊三角形的特点来解答这一与实践生活相关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各个学习小组一起来折纸, 如图, 让学生把B, C重合对折, 折痕与BC交于点D.这时, 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 让学生去发现在D点体现了什么特殊性, 接着让学生连接线段AD, AD把△ABC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有何关系?接着让学生归纳AD的特点.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并在自主探索和交流中, 掌握了三角形中线的相关性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因势利导, 在情感化的激发中, 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并在合作学习中, 让学生互学互助, 这样才能建立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从而提高数学学困生的整体成绩.

参考文献

[1]黄彩燕.新课程下对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帮助[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4.9.

[2]黄斌.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教学对策[J].教育导刊, 2004.10.

[3]林宜玉.影响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数学成绩的基本因素及对策——以黔东南三所农村中学为例[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管理, 2004.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初探 篇5

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差,成为学困生的原因有很多,有智力因素,有个人的兴趣、志向因素,也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等因素,教师要根据这些原因,积极地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变学困生为上进生,根据大量的事实调查研究表明,导致学生成为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受到了影响.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首先,爱心教育,建立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基礎,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就是因为自身的信心锐减,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给予学困生特殊的关注和关心,为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在课后时间做好与学困生的沟通与交流工作,以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学生展开交流,用一颗爱心询问学生的难题之处,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多给予学困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每周末可以将学困生组织到一起,对他们这一周的表现进行深刻总结,对于他们的些许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与毅力.

其次,兴趣引导,增强学习活力.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除了学习信心的缺失外,就是学习兴趣的丧失,由于失去了学习信心,对数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学习毫无活力,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心理上改变对数学的偏见,重新认识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为学生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培养数学思维.

例如,在没有学习“圆的性质”这一课前,教师可以不声不响地先在黑板上画出一辆三角形车轮的自行车,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自行车,”学生回答道.但是它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呢,自行车的轮子应该是圆形的啊,教师要借助这个回答引入下面的知识的讲解,是啊,我们见过的自行车的车轮从来都是圆形,可是你们知道这其中的具体的科学原因吗?想知道吗?学生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一定会产生探索的冲动,可以接着这个时机开始下面的“圆的性质”的教学,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及时使学困生将精力投入其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认真听讲,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积极鼓励,增强学习动力.学困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本身就存在一种不自信的心理,教师要积极鼓励,免除他们这种不自信的心理,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实际生活中,要给予学困生充分的锻炼机会,让他们主动学习,积极进取.在教学课堂上要多为他们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他们的准确回答要进行话语上的赞扬,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为了更加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教师可以积极地为学困生分配职务,让他们担当数学课代表,或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成为小组的负责人与组织人员,让他们在思想意识上获得尊重,体会到自身的地位与价值,这样才能以一名领导者的身份,以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荣誉感积极进取,自觉投入精力学好数学.

最后,夯实基础,循序渐进.大多数学困生的特点是数学基础薄弱,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师要不断充实他们的数学学习基础,教师要认真观察学困生的数学基础薄弱所在,针对她们的数学学习的薄弱环节展开知识的巩固,对于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科学地为他们设立学习目标和计划,不要对他们在短时间内寄予过高的希望,要循序渐进地对他们展开辅导和教育,逐渐达到对他们的培养和发展.

学困生的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同的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不同,教师要明确他们的原因,因材施教,做好与学困生的沟通与交流工作,让他们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下,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为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变学困生为上进生再到优秀生.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篇6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注意力稳定性的作用比学习能力的作用更大。”数学教学对注意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注意力分散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 导致学业不佳。本文从数学认知结构心理分析和注意力心理方面分析讨论一个具体的案例。

个案:唐某, 女生, 反应较慢, 记忆力较差, 学不懂就会情绪很低落, 心理控制方面不够, 但学习态度较好。

一天, 她来问问题。

生:老师, 今天上课讲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我还是不明白。

师:哪里不明白?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

生:我都不太明白。

师:我们今天讲了y=f[g (x) ]这种类型函数的单调性, 首先对它进行换元, 令y=f (u) , u=g (x) 。根据定义, 如果g (x) 在定义域内, 满足x1>x2, 有u1>u2, 那么f (u) 是单调递增的, 而在f (u) 中, 若满足u1>u2, 有y1>y2, 那么f (u) 也是单调递增的。结合起来有x1>x2⇒y1>y2, 根据定义可知y=f[g (x) ]是单调递增的函数, 其他情况同理可得出。我们上课时给出一个帮助记忆的表 (“↑”表示递增, “↓”表示递减) 。

用这张表来判断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明白吗?

生:明白。

师:好, 我们看一个例子。

比如判断函数y=2x2+1的单调性, 可以把它看成哪两个函数复合而成的?

生:……

师:能不能看成y=2u, u=x2+1呢?

生:对, 可以。

师:好, 你看u=x2+1的单调性如何?

生:x>0时, 函数是递增的;x<0时, 函数是递减的。

师:很好, 那么y=2u的单调性呢?

生:是递增的。

师:那么把它们复合起来, y=2x2+1的单调性如何?请你对照这个表来分析。

生: (在老师指导下)

x>0时, y=2x2+1是递增的;当x<0时, y=2x2+1是递减的。

师:对!很好。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几天后教了对数函数的性质, 她又来问问题了。

生:老师, 这道求函数y=log 2 (x2-2x-8) 的单调区间我不会做。

又一次讲了这道题, 可一个星期后进行了数学单元测试, 考了类似的求单调区间的问题, 可这位同学又做错了。我找到她, 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 对不起, 我忘了。”表面上看是记忆的问题, 其实她还没有把函数单调性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数学学困生在把教材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过程中, 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所谓数学认知结构, 就是学生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 结合着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 组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

一、数学学困生认知特点的心理分析

学生数学认知特点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数学感知、定向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地解题往往取决于最初的感知或定向。学困生感知模糊、粗枝大叶, 常常漏掉重要信息, 且感知缺乏耐心, 常常浅尝辄止, 尤其是遇到新问题时, 他们只看到一些孤立的、零散的、无关紧要的材料, “死盯着”一些具体数据, 而不太注意题目中具有基本数学意义的那些关系。

(2) 数学概括能力方面的问题。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认为: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能在特殊的和具体的事物中发现一般的和已知的东西;②能在孤立的和特殊的事物中发现一般的和未知的东西。学困生很难摆脱问题的具体内容, 甚至离开了具体内容就无法思考, 他们每解一题, 留下的印象常常只是题目中讲的具体情节, 因此学会了题A, 就只能解题A 。

(3) 数学推理能力方面的问题。数学推理能力是解答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能力。学困生推理时常常顾此失彼, 思路容易中断, 其类比推理困难, 一般只是被动地模仿。

(4) 联想能力方面的问题。学困生的联想常常杂乱无章, 联想的内容经常与所解决的问题毫不相关, 即使在教师的指导下, 也只能够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孤立的具体的联想。

(5) 思维转换方面的问题。思维转换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具体表现。学困生的思维具有刻板、固定的特点, 他们难以从一种运算方法转换到另一种运算方法, 从一种思路转向另一种思路。有关研究还表明, 能力强的学生在一个方向上建立了联系就很容易知道相反方向的联系, 即在学会解正方向题的同时就能解逆向题。而学困生往往只能够建立牢固的正向联系, 正向联系的建立又干扰他们的逆向联系, 因此, 他们需要经过特殊的练习才能建立逆向联系。

(6) 数学记忆力方面的问题。数学记忆力是数学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学困生记得快、忘得快, 或记得慢、忘得快, 且记忆方法不当, 多是机械记忆, 死记硬背, 通常记住的只是与今后解题并无多大关系的具体情境、具体内容和具体数据。在唐某身上就具体表现以下几点:概括能力较差, 做完题目不会归纳出某一类题目的相同点, 换个函数求单调性, 就不知道是同一种题型;同时思维转换不过来, 知识不能产生迁移;数学推理能力也不足, 复合函数与子函数, 内在逻辑关系不能理解。

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对数学学困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首先必须了解他们落后的原因。学习数学落后的原因主要有:

(1) 知识因素。基础知识薄弱、底子差、跟不上教学进度是形成学困生的普遍原因。鉴于数学学科较其他学科更抽象、更系统、更严密, 因此学生一旦知识上出现漏洞, 往往更容易造成恶性循环, 落伍为数学学困生。

(2) 认知因素。有关调查表明, 注意力差、记忆力差、理解能力低是学困生的一个主要特点。由于学困生认知上有缺陷, 倘若没有个别辅导就很难跟上一般学生的学习进度。造成数学认知缺陷的原因有生理因素, 也有教育和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可能导致智力低下, 环境和教育因素则主要影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3) 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极重要因素。甚至有人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 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超过了智力因素。

在这个学生身上, 由多种因素造成了现在的状况, 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首先, 唐某基础比较薄弱, 以前学的公式、定理多数不会运用;心理素质也跟不上, 要么激进想几天就学好, 要么自信不足几天不闻不问。

影响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有:①学习态度不端正;②学习习惯不好;③意志薄弱, 怕苦怕累;④缺乏学习兴趣;⑤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等。

在教学的过程中, 确实遇到一部分数学学困生是因为智力因素:上课对重点、难点这些信息无法捕捉, 对逻辑推理无法理解, 解题时不知道该运用哪些定理、公式。当然, 大部分学生是因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 不重视读书, 甚至有些人为读书无用。也有长期考试考不好, 打压了自信心, 有了厌烦心理。有些学生自以为是, 上课提问是知道, 独立做题就不会了, 需要别人在旁边提示、检查。还有就是做完题不能提炼出知识及经验, 下次遇到类似的甚至相同的问题, 可能都不会。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角色转换 篇7

一、满足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自尊心理需要

从心理学角度讲, 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自尊的需要。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多数本来有很高的学习欲望和热情, 但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暂时学习上的困难。这时, 如果家长或教师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怒斥、讽刺、挖苦, 或以失望、不理睬、歧视等态度对待他们, 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中学生的心理不成熟, 容易走极端, 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 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 你越是逼迫他学习数学, 他越是反感, 数学成绩也会越来越差。

1. 从心理上关爱。

(1) 信任和理解他们。教师应正确对待学习困难生, 不歧视他们, 从心理上平等对待他们。对于他们的暂时落后表示理解, 并相信他们一定能学好。同时要求其他同学理解与帮助他们, 鼓励他们奋发向上。

(2) 教师要深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 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 时时处处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尊重学生, 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可敬的师长, 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

(1) 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关注。学习困难生与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望体会成就感。根据这一点, 针对他们在知识方面的不足, 设计教案时教师应精心地为他们准备一些基础问题, 适当降低要求, 多给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机会多了, 他们一定会爱上你的课。而且为了得到更多成功的喜悦, 他们一定会在课后多努力。对于课堂上他们的点滴成功, 都要让全班同学用掌声给予鼓励, 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 在课堂上眼神的关注。在课堂上多用眼神与他们交流。比如, 表现好的学生我会用赞许的眼光看他;否则, 我会用嗔怪的眼神并且伴着语速与语气上的变化。这样可以督促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 他们也会因备受关注而全神贯注。

(3) 课前、课后的关注。课前教师可以帮助他们预习新课, 课后进行“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活动, 比比谁的进步快。让学生相互合作, 共同进步, 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3. 从作业批语上关心。

(1) 批语感情化。不要把批改作业当成是一项任务, 它是教师课后与学生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效方式。凯洛夫说:“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所以作业的批语应带上感情。对于那些需要鼓励的中等生和后进生, 何不利用批语这个互动平台呢?把他们的一些闪光点, 用略夸张的语句进行表扬, 并寄予教师的希望。

(2) 批语连续化。“得到特别呵护的苗长得好, 受到专门呵护的病人好得快”。对学习困难生的批语是要有所侧重的。连续性的批语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不只是偶尔关心他们, 而是真心实意的一直在关心他们。事实上, 学生很喜欢看到教师在自己作业上的不同批语。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1. 循序渐进。

学数学最怕吃夹生饭, 如果一开始学得糊里糊涂, 再继续往前学, 则一定越学越糊涂, 结果将是一无所获, 所以不要怕学得慢, 一定要学得踏实。起步时常常会慢一些, 只要学得扎实, 后来会渐渐好起来的。数学知识一般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出发,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的, 学习当前所讨论的内容, 需要以先前的知识为基础, 现在学习的内容又常常是后继学习知识的基础。前面的知识学得扎实, 学习后面的知识就能顺利;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 学习后面的知识就会困难重重, 这表明学习数学必须循序渐进。因此在讲授概念时, 总要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逐层推进, 从而把握每一个概念的本质;在讲授例题时, 例题的选取应由易到难, 由正用到逆用再到变形用, 最后到综合应用, 从而达到灵活应用基本知识点的目的。在布置作业时, 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既要落实基本知识点, 又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2. 标高的把握。

我教的班级中有一个艺术班, 艺术班与普通班不同, 普通班学生学习的数学要有必要的深度、广度和一定的灵活性, 艺术班学生由于时间原因及文化分数要求相对低一些, 因此复习时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 艺术生重在夯实基础, 标高限制在中低档题。

3. 命题趋势的把握。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 支撑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是数学试卷的主体, 代数中的函数、数列、不等式, 三角基本变换,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新课程增加内容中的问题、概率及概率与统计。导数是高考的主要考查对象。与以前的考试相比, 新增的内容考试力度加大, 以前只有一道函数解答题, 现在改为函数与新增内容导数的综合。以前只有一道应用题, 现在则改为新增内容的概率应用题。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解答题与新增内容的向量挂钩, 尤其是立体几何的解答题, 用向量解答非常容易, 但用传统方法很困难、复杂、且得分率低。近几年高考试题还有一个特点, 不求知识点的覆盖率, 不求知识点的全面, 但求抓主干知识, 避免偏题、怪题、难题, 因此在选题上要有所侧重, 重点知识、重点章节重点讲, 一般知识、一般章节一般讲。

4. 注重“一题多解”, 以期变知识为能力, 拓展学生思维。

我常以课本上或者辅导资料上的一道普通练习题为例题, 启发和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一题多解, 以达到能较全面地复习所学过的相关内容的目的, 并由此培养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深入研究课本内容的良好习惯。

转化高中数学学困生的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实践

想要更好地促进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这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辅导。首先, 教师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悉心的辅导。同时, 教师要引导学困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 进而促进其不断进步。

一、知识教学的合理分层

在促进学困生转化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完善知识教学的模式。知识教学的合理分层往往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能够促进每一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通常倾向于采取统一的教学策略, 知识教学也只会以一种模式展开, 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这一点, 在教学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教学的合理分层, 尤其是对于那些能力缺乏的学生而言, 更应当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辅导, 这样才能够促进学困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 在讲授“三角函数”这一内容时, 对于正角、负角、正弦线、余弦线等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 教师可综合应用讲解法、分组讨论法及自学辅导法来逐步展开。同时, 教师要关注到班上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情况, 尤其应当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知识基础、认知水平, 对于同一知识点, 认真比较哪一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学困生的认知方式, 并且要注重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此外, 教师也可以尝试多种方法同步进行, 从多角度加深学困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进而促进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有效吸收。

二、展开个性化教学辅导

学困生通常都是学习能力较差且基础水平一般的学生, 因此他们在很多知识的理解上很可能会存在各种障碍, 对于知识的吸收也会有一些相应的困难。对于这种状况,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在知识吸收上的问题, 并且给予他们相应的指导与点拨。个性化的教学辅导能够更直接地化解学困生在课程学习上的各种问题, 进而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个性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尤其对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对全面提高教学效果是很有成效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制定细致的时间和内容安排, 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了解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教师尤其要注重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困生制定学习计划, 合理安排时间;督促学困生独立完成作业, 指导学困生自学的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 克服他们的依赖心理。教师在给予学困生的个性化辅导时, 既要针对知识的理解给予指引, 也要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样才能够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而促进他们在课程学习上不断进步。

三、树立学习信心

学困生普遍缺乏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 这也会成为他们知识获取上的一种阻碍。因此, 教师在针对学困生的教学辅导上要有意识地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并且让他们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 这样能激发学困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让他们在课程学习中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时间, 并且不断去改掉过去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如果能够在这些方面做出改善, 将会收到极大的收获, 进而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编选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探索性和应用性,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数学学科特有的数与形的表象美、知识结构内在的逻辑美、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思想方法的奇异美来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力。同时, 教师也要帮助学困生重树课程学习的信心, 可以透过一些好的教学模式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知识, 让学困生感受到数学学习并不是那么难。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和角公式”时, 为了便于记忆, 我编了如下口诀:“和差角的余弦:口口声声闹革命;和差角的正弦:升口口升同号连;和差角的正切:分子相同分母异。”学困生们听得特别认真, 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不仅帮助他们重塑了对于课程学习的信心,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也促进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有效掌握。

在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 想要更好地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 还要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教学的合理分层和给予学困生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知识。同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困生对于课程的学习信心与学习兴趣, 这对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将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莉.做好学困生转化的尝试[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2010 (11) .

[2]周红.探究学困生的成因转化学困生的措施[J].成才之路, 2010 (36) .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辅导 篇9

然而, “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可见, 转化“学困生”工作依然是素质教育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也始终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因此, 努力转化“学困生”, 缩小学生两极分化, 才能有效提高整体学业成绩, 提高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 针对学生实际提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几点策略.

一、分析造成“学困生”的原因

作为教师要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首先, 要调查分析每个学困生为什么成为了学困生.找原因应该先从教师自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当等造成的.现在许多数学教师还持有传统的教学观, 认为数学知识是可以传递的, 认为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就是对于老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 不管学生之间的差异, 教师所灌输知识量的大小及灌输方式都必须接受, 天长日久, 学生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了他们学习数学的障碍, 导致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其次, 在学生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学生上课不认真, 没有听课, 还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办事等等造成的.最后, 看是不是由于家庭或者社会以及其他一些特殊事情造成的.找学生谈话, 通过谈话, 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 尽情述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 反映自己的情况.“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 调研工作的内容有: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 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理, 制定谈话方案, 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和谈话时机及场合等.

二、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之所以为“学困生”主要是由一次次失败造成的, 而由于经常性的学业失败而丧失自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让他们一次次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 教师要为这些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帮他们制定可以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目标.为此, 教师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和新单元的教学.第一堂课必须是一清二楚, 做到不遗留问题, 做到确有收获.讲课时要教会“学困生”如何把难题进行分析以及如何分散难点, 最后逐个击破.在小测验中, 控制题量, 难度要适中, 使学生能独立准时完成, 能获得满意的结果, 做到能有90%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唤起他们沉睡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过一阶段, 可以让学生同自己的过去比, 个人的进步也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增加自信心.

对于“学困生”, 我们应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要关心爱护他们, 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困生”身上都有闪光点, 都有长处, 关键要给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比如, 课堂提问要适应“学困生”的最近发展要求, 课堂板演也要让“学困生”一显身手, 课堂巡视要让“学困生”感到学有靠山.对于“学困生”的闪光点, 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 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 从而增强学习进取心、竞争力.

三、加强“学困生”的学法指导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 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在辅导中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 指导学生如何学习, 使他们不但能“学会”, 更重要的是“会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 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 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 并进行解释和应用, 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 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对于学习方法不当而造成“学困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 怎样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和总结. (2) 如何观察、记忆、类比、联想、猜想、归纳、转换等. (3) 如何激发动机、磨炼意志、锤炼性格、提高兴趣、培养情感等. (4) 如何吸取数学思想和培养思维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教学过程中, 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 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数学能力挖掘出来, 通过点拨、启迪、暗示、归纳等途径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是获得能力和方法.

四、建立“学困生”的成长档案

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学困生成长档案记录了学生基础情况、家庭情况、形成学困生的主要原因, 每次辅助进行简单记录, 补充新知识还是补漏补缺, 教师成功之处、不足之处, 学生进步之处, 还需要加强的地方, 以便现任教师或将来接任的教师帮困有针对性、连续性.每学期期中期末进行总结, 提出新的帮困方案.每次测验都有详细记录, 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直观反映学生在帮困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便于掌握实际情况, 提高帮困效率.

同时, 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 在乐学、真学、实学、耐学、会学五个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乐学:主要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源泉;真学:课余时间段和空闲时间能主动学习;实学:在实践中对自己进行查漏补缺;耐学:要培养控制耐着性子的持续持久的学习;会学:是学习素质素养的核心与关键, 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因此, 要把会学习的各方面特征进行结合并整合优化, 以达到彻底会学习并加以发挥应用的效果目的.

数学学困生心理分析及辅导要诀 篇10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心理病灶;症候施治;差生转化

因材施教,教无定法,因人导学,学无定规。

十年从教,偶有心得,点滴体会,微小收获。

学好数学,注重实效,质量提高,科学指导。

今示同好,共同切磋,自不量力,炫称要诀。

学困症状

学困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生疏,学法贫乏。

欲学还差,脆弱敏感,心存怯弱,消极怠慢。

小失小错,耿耿于怀,大失大错,忧愤满怀。

遇到疑难,退避三舍,点滴成功,骄傲自满。

情绪波动,缺乏自控,见异思迁,心有不专。

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欠缺钻研。

疏于内省,盲于自察,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羞于交流,耻于求教,听了还懂,做了还错。

孤军奋战,见识狭窄,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长此以往,形成陋习,解题状况,问题多多。

面对题目,心里发怵,欲理还乱,头脑空空。

过分紧张,了无头绪,意志消沉,烦恼自卑。

多思多虑,畏首畏尾,依赖从众,自信缺失。

盲人摸象,胡思乱想,囫囵吞枣,曲解题意。

主观臆断,断章取义,胡编滥造,纷繁无序。

丢三落四,顾此失彼,因果含混,不知所云。

以点盖面,以偏概全,无根无据,扯东盖西。

条件结论,心中没底,张冠李戴,错用原理。

轻重缓急,分辨不清,七拼八凑,不符逻辑。

心浮气躁,草草了事,敷衍塞责,恣意胡为。

生搬硬套,不切实际,轻举妄动,胡乱下笔。

症候施治

一题在手,切莫紧张,平心静气,仔细思量。

难不退缩,易不轻忽,克服焦躁,杜绝骄狂。

通读题目,审清题旨,删繁就简,保持题意。

斟詞酌句,确立目标,弄清要求,理清头绪。

常型常解,充分了解,通性通法,牢记心间。

围绕“八基”,抓准要点,新旧知识,联系密切。

顺藤摸瓜,由此及彼,由因导果,结论渐现。

执果索因,探本索源,正难则反,假设反推。

数形结合,直观明了,等价转换,柳暗花明。

分类讨论,不重不漏,猜想归纳,勿忘验证。

尝试比较,权衡得失,类比同类,联想同型。

发散思维,集思广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转化化归,化难为易,分解难点,各个侧击。

立足书本,求变创新,推理演算,步步为营。

缜密思考,严防漏鱼,隐含条件,挖掘无遗。

举一反三,旁征博引,触类旁通,由点及面。

抓住关键,紧扣题旨,分层推进,分步完成。

书写整洁,语句流畅,符号规范,表达得体。

布局合理,步骤简捷,条理清晰,逻辑严明。

辨差识错,头脑清醒,耐心细致,查漏补缺。

过程完整,结果正确,一步一推,水到渠成。

意志坚定,知难而进,孜孜以求,恒心不已。

追求题量,质量优先,分化疑难,适时训练。

勤学好问,专心听讲,树立自信,独思慎行。

积少成多,集腋成裘,坚持不懈,不愁成功。

注:“八基”系指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算理、基本法则、基本公式、基本定理、基本图形、基本方法。

(作者单位 贵州省平塘县民族中学)

上一篇:心电图仪下一篇:城市道路改造设计